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三个环节论文(优质14篇)

时间:2023-12-16 19:52:32 作者:QJ墨客

范本是我们学习写作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要点和结构。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了一些细读过的范文范本,它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引发了我们对于写作的思考和探索。

于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一点价值分析论文

文言文教学论文:浅谈中学文言文的教学。

麟游县镇头中学陕西宝鸡721500。

标本兼顾,诗文探古。

新课标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古诗文教学到了初三成为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初三第二学期有两个单元的教学任务,而这两个单元的古代散文先秦诸子和先秦历史散文占有相当的比例,在构建高效课堂的当今,注目那似空谷幽兰的先秦散文,我们不难发现他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美哉先秦散文,善哉先秦散文。本文试就先秦散文的有效教学做一初探。

众所周知,闻一知十。

众所周知,先秦散文主要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就大体情况而言,历史散文主要是叙事的,诸子散文主要是说理的。历史散文有《春秋》《左传》《战国策》《国语》等。《春秋》是孔子编订的战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记叙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0)这242年间的各国大事,孔子还按照他自己的观点对那些事件作了一些评断,选择了他认为恰当的字来暗寓褒贬之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微言大义”。《左传》仿照其体例,顺着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12个鲁国君主的序次进行记载,全书30卷,详细记叙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外交、社会事件以及某些代表人物的活动。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创造了多样的精密的篇章结构和富有魅力的文学语言,生动描绘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尤其擅长以委曲尽致的笔调来写复杂的战争事件。如写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肴阝之战、晋楚必阝之战,均是情节紧张而极富戏剧性,成为后世叙事散文的典范。《战国策》亦称《国策》,传为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经刘向整理,编为33篇。主要记叙了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间有传记、故事、论辩、书信,反映了当时各国间尖锐而复杂的政治斗争,是先秦继《春秋》《左传》之后又一部著名历史散文。在艺术创作上,较之《左传》又有发展,常在复杂的`政治事件中生动描绘人物言行,刻画出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写出不少情节曲折的故事。如《冯谖客孟尝君》《荆轲入秦》《触说赵太后》、《苏秦始将连横》等均为脍炙为口的名篇。此书尤重语言艺术,大量运用了夸张、比喻。排比等艺术手法,并杂以寓言故事,呈现出一种“敷张扬厉”“辩丽恣肆”的鲜明特色。《国语》共21卷,据说为左丘明所作。这部书有重点地记叙了各国历史中若干事件。文字朴实平易,特点在长于记言,同时也善于描写人物神态。诸子散文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期是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主要作品中,《论语》是语录体,《老子》多用韵,它们都词约义丰,《墨子》开始向组织结构严密的论说文形式发展。二期是战国中叶,主要作品有《孟子》、《庄子》,它们的文辞比前一个时期繁富,说理也畅达。三期是战国末期,主要作品有《荀子》、《韩非子》等。诸子散文中有代表性的文章均逻辑谨严,分析深入、文辞绚丽,达到了很高成就。诸子散文中有些文字一是以表现人物性格、描写人物行为见长,使人读了如见其人的音容笑貌。《论语》《孟子》中这类文字较多,《墨子》里的《公输》也属这类。如《论语》里写孔子门徒子路,写出了他的直率、鲁莽、刚烈的性格;写颜渊写出了他沉默好学和安贫乐道。《论语》中形象性地句子也很多,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二是多采用含义深刻的寓言故事形象地阐明理论。《庄子》在这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庄子》中有所谓“寓言”“重言”“卮言”。庄周认为世人都“沉浊”,不可以“庄语”,故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的“寓言”“重言”来表达他的思想。寓言包括一些神话式的幻想故事和通常说的寓言;重言是引证一些历史故事和古人的话;卮言是抽象的理论。《庄子》艺术上的成就首先在于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如《逍遥游》开头写“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它一开头就说天地的广大,写鲲鹏的任意变化遨游。写出了一个十分开阔的意境。在艺术上,后世许多诗人和散文家都爱学习《庄子》的风格和技巧。它那些想象丰富的寓言和重言给后世文学家无穷启发。三是重在抽象分析。同时也富有文采,如《荀子》《韩非子》。《荀子》中的《劝学》《天论》《性恶》善以说理见长,议论风生,沉着浑厚;《韩非子》中的《五蠹》《孤愤》《说难》均风格峻峭犀利,论理精细周密。它们都给后世散文以重要影响。

举一反三,探本溯源。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九年级下五六单元入选的先秦散文有:《公输》(《墨子》、《孟子》两章(《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庄子》故事两则(《庄子》),这些都是属于诸子散文;属于历史散文的有《曹刿论战》(《左传》)、《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九上)。

1通过学习让学生自己主动收集古代典籍的相关常识。最好是进行列表。

2自己借助工具书以及课文注释熟读熟背相关课文。

3自主翻译并改编课本剧,如《公输》、《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然后分角色朗诵或背诵课文并将课本剧进行排演。

4多音多义字积累。音形意,例句,翻译。

5词语活用归类。这个只做一般性了解,会举出例句并翻译即可。

6特殊句子积累,如判断句、倒装句、疑问句、省略句等等。主要积累例句,翻译例句。

7通假字列表,一并进行复习初中所学通假字。

中考古诗文复习除了文言句式还有相当数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其中通假字可单列进行拉网式复习,现就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三年六学期所学通假字可以列表记忆。按照序号、例句、通假字、意思和出处进行归纳。比如《论语》十则中的“由,诲女知之乎!”这句话中的“女”字通假为“汝”意思是“第二人称代词,你”,诸如此类,别的字按同样的方法学习,会有所收效的。列表可使知识归类系统化易于记忆便于块记忆。

总之,有效教学实际培养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习惯,他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习而惯之。

于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一点价值分析论文

尽管文言有一些“缺点”,但纵观历史,客观地说,文言这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还是功大于过的。当然,作为一种书面语言,文言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让位于白话已成事实。而文言最终也将渐渐地远离我们,直至完全退出人们的生活。这也是历史的必然。不过,这里我们要探讨的是:在现阶段学习文言文还有没有意义?教学文言文的价值何在?在经过了先后几次“文白之争”的讨论之后,中学语文界已基本达成了共识:文言文仍然需要学。其教学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功能——文化价值。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五千年来,经过炎黄子孙一代代的创造和积累,中国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绵延不绝,其内涵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列举了中国在一百多个方面对世界的贡献,并认为有许多古老的发明都源自中国。除科技之外,在哲学、政治、法律、宗教、历史、教育、文学、书法、绘画、雕塑、建筑。医学、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军事,……等各个领域,我们的祖先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如此辉煌的文化成就,得到完整而有序的保存,靠的就是文言。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就列有一万多种、十万多卷,这还不算《四库全书未收书目》和《丛书总录》中所著录的。在这座由文言的“砖石”砌成的文化宝库里,浓缩着中华文明的景观,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反映着历朝历代的生活,透视着中国人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有人说,掌握祖国的语言好比得到了一把打开本国文化的钥匙。那么,在中学教学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能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两千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这就是文言文教学的认识功能。也许有人会认为古与今的隔膜太厚,殊不知只有认识了昨天和今天,才能真正懂得今天、开创明天。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弘扬传统文化是时代的需要,我们没有理由抛弃数千年的文化积淀。而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学语文教学理所当然地要承担起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使命。中学时期学习文言文,正是许多中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这将为他们以后进一步认识了解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形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陶冶功能——教育价值。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西方学者尚且如此呼吁,那么中国人自己该作何感想呢?应该认识到,辩证地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发扬民族精神,是抵御当今不良风气侵袭的一道屏障。在中学素质教育的体系里,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应该受到高度重视,需要努力探索丰富生动的德育手段。文言文就具有这方面的教育功能。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说过:“文言文还是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的确,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多是思想内容纯正的作品,或歌咏山川,或记述经历,或阐发哲理,或抒怀言志,它们表达了古人对于真善美理想的执著追求。浸润其中,涵泳体味,会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读罢《〈论语〉六则》,学生懂得了“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并把这作为鼓励自己求学好问的铭言;背诵着《〈孟子〉二章》,学生们神情肃穆,“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一股超越古今的浩然正气此时正在他们年轻的心灵中升腾激荡。在《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谆谆教导后生学者“求学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在《训俭示康》里,司马光告戒后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今天读来,仍然是字字千钧。可以说,文言文拥有无法估量的教育潜能,因为其中熔铸着一个古老民族的精魂。只要我们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合理地去发掘利用,它就一定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从短期效应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一人一事的思想认识;从长期效应看,有助于加强其道德修养,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感,从而塑造完美人格。

高中文言文教学环节中有效活动的初探论文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宏扬民族文化精神,是当代中学生的光荣任务和重要使命。文言文教学是传承中华优秀古典文化的载体,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然而初中文言文教学却因文言文的时代背景、语言特点以及写作时代的久远与现时学生的认识偏差等因素的影响一直是许多教师教学的难点,大多数学生也视文言文为畏途。我们甚至看到,一些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的备课中都必须查阅很多的资料,标记文言实词虚词的注解,在课堂上又极其费力的将自己的这些所学所记让学生记录下来,课堂上甚至出现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那么,如何对文言文进行有效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一种快乐的情景中学习文言文呢?以下是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有效尝试。

一、有效诵读文言文。

1.初读扫除生字障碍。

文言文教学中有很多生僻晦涩的字,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能够将生字难字的正确读音标注出来,而最有效的预习检测就是有声朗读。

在新课学习之初,我会挑选班里一位平常朗读水平稍好一点,但学习成绩一般甚至靠后的学生来朗读,这样在他流畅而响亮的读声中,其他同学会很快发现和自己预习不一样的地方。个体的同学会发现朗读总有疏漏之处,教师要发动所有的学生在同学的朗读中将本文所有的重难点字词发现,然后,都在全班学生的视野中板书(多媒体更高效)出来。同时,在学生的点评中,这位学生尽管所读别字较多,但是因为自己的朗读水平很好而得到同学们的肯定,就会增加学习的信心从而取长补短。

2.再读理解文章。

第二遍朗读要求学生能够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语气适中,能基本把握朗读的节奏,这一次可以选择自愿朗读。之后学生进行互评,在这一阶段的朗读中很多学生很有自信的去读,在互评中会得到更多的肯定,同时,要求学生的点评必须有理有据,而在这些理由的阐释中就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朗读的高层次感悟。

3.三读自主发挥。

这一阶段的朗读是在前两次朗读的基础上,同学们会有一种挑战也会有一种参与乐趣。如:在教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文《公输》的时候,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选择了四个学生分别是:公输盘、墨子、楚王、旁白。第一遍的时候,扮演楚王的这位学生不但没有别字而且停顿也相当到位,但是学生在互评的时候就说:“虽然他读得流畅并且停顿也很好,但是对楚王前后的语气把握不好,前面作为一个王者,他说话至少要有霸气些,但最后一句,他明明是害怕了,但是又用掩饰的语气没有读出来。”我问大家:“赞同这位同学的点评吗?”大家都点头称是。我说:“那么谁能再来当一次楚王,为大家精彩地表演呢?”立刻有男生将手举起。其后的朗读效果自不必说,而学生也在朗读与互评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有效的点评不同层次的朗读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去主动的体味文章的内容,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为下一步文言文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游戏自学文言文。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文言文的教学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充分利用游戏机制。我把学生分成四大组。在规定的时间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的方式合作学习,可以借助课下注释、参考书、合作组员来按照“信、达、雅”的方式来翻译课文。

时间到,同学们只能拿自己的课本来回答问题。并且书中只能标注重点字词的翻译,不允许成段成段的译文出现,不同的翻译效果给予不同的分值,而后对本文的主要的文言现象发现一处加一分。什么都不会的一人次扣一分,违规者一次扣两分。下课后每组的最后得分将是本组成员每位学生的附加操行分。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喧闹不止”。

四人小组合作的很愉快,连平时不怎么懂文言文的学生都开始参与并认真的翻译起来了……在寻找本文文言现象的时候,有些同学竟然将本文的字词结合以往学的文言文字词的不同解释归类出来了。游戏的机制,能够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加课堂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教学变得生动、丰富,使课堂变得有趣,活泼,从而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讨论理解文言文。

《教学课程标准》强调:“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而对文言文的教学亦是如此。

历史的变迁使很多文字变得晦涩难懂,而文言文在现实中并不广泛的'应用使得学生们对它难以热爱。但是有效的课堂提问却能带领学生对文言文挖地三尺,深入其中。而语文教学最好的问题设计之一自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教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话音刚落,两个答案就迎刃而出,面对这两种答案我没有及时给与评断,而是继续追问:“你的理由是什么,看谁的理由能让我们诚服?”一时间,同学们的理由都开始围绕着课文展开了。一方说:“我的观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因为首先课文的题目往往就是本文的中心,而文章的结尾又一再的阐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论点。所以从文章的结构上来看,中心论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另一方说:“题目是什么并不能足以说明中心论点是什么,而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统领了文章的第一段,第一段的结论”固国不以……不以兵革之利”就一再强调‘人和’的重要性,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也是‘人和’的一个具体议论。”刚开始,学生还举手等我叫姓名才开始阐释自己的理由,三分钟过后,直接忽略我点名这一环节,一方说完另一方就迫不及待的站起来开始阐释自己的见解,我一直作为一个旁观者聆听。直到书中所有的理由都被他们利用完了的时候,一男生的手还在高高的举起。站起的同时手中高扬小练习册,对着全班同学说:“同学们,把小册子打开到47页看第7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刚刚大声的念完,下面的学生就说了:“教师说过答案也有错的时候。”

这个时候我才开始接话……。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像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是超乎你的预测的。而那种自主学习自主探讨的所得又是那么的让人快乐。

四、以古度今——升华文言文。

文言文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们去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更重要的是能够以史为鉴,用古人的生活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今天青少年的成长之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文章所体现的作者的情感以及想要表述的哲理贴近生活,走进现实,步入学生的心灵就显得尤为可贵。

如在教《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时候,我以一个学生周记的内容导入“这个周末我的心情糟糕到了极点……”周记的主要内容是在开玩笑的过程中好朋友无意间的一句话让她觉得很伤自尊,于是自己难受的时候彼此之间的友谊也发生了裂痕。让学生来谈谈这件事情,同学们从这个学生的自身角度说需要大度一点,而且别人是无心的,更多的同学则从好朋友的角度考虑说:在说话的时候要讲究方式方法,即便是好朋友和亲人之间也需要。“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那么说话也是一种艺术,如何使得“忠言顺耳也利于行”的效果,大帅哥邹忌会给我们一些启示的……如此这般,将文章的中心内容以贴近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的心理所需联系在一起,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目标很明确,并且对课文的探索饶有趣味。

实践证明,只要给孩子们一个快乐而认可的课堂,就能激发他们学习与阅读的兴趣,只要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手段,就能创建高效的文言文课堂。

于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一点价值分析论文

标本兼顾,诗文探古。

新课标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古诗文教学到了初三成为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初三第二学期有两个单元的教学任务,而这两个单元的古代散文先秦诸子和先秦历史散文占有相当的比例,在构建高效课堂的当今,注目那似空谷幽兰的先秦散文,我们不难发现他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美哉先秦散文,善哉先秦散文。本文试就先秦散文的有效教学做一初探。

众所周知,闻一知十。

众所周知,先秦散文主要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就大体情况而言,历史散文主要是叙事的,诸子散文主要是说理的。历史散文有《春秋》《左传》《战国策》《国语》等。《春秋》是孔子编订的战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记叙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0)这242年间的各国大事,孔子还按照他自己的观点对那些事件作了一些评断,选择了他认为恰当的字来暗寓褒贬之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微言大义”。《左传》仿照其体例,顺着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12个鲁国君主的序次进行记载,全书30卷,详细记叙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外交、社会事件以及某些代表人物的活动。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创造了多样的精密的篇章结构和富有魅力的文学语言,生动描绘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尤其擅长以委曲尽致的笔调来写复杂的战争事件。如写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肴阝之战、晋楚必阝之战,均是情节紧张而极富戏剧性,成为后世叙事散文的典范。《战国策》亦称《国策》,传为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经刘向整理,编为33篇。主要记叙了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间有传记、故事、论辩、书信,反映了当时各国间尖锐而复杂的政治斗争,是先秦继《春秋》《左传》之后又一部著名历史散文。在艺术创作上,较之《左传》又有发展,常在复杂的政治事件中生动描绘人物言行,刻画出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写出不少情节曲折的故事。如《冯谖客孟尝君》《荆轲入秦》《触詟说赵太后》、《苏秦始将连横》等均为脍炙为口的名篇。此书尤重语言艺术,大量运用了夸张、比喻。排比等艺术手法,并杂以寓言故事,呈现出一种“敷张扬厉”“辩丽恣肆”的鲜明特色。《国语》共21卷,据说为左丘明所作。这部书有重点地记叙了各国历史中若干事件。文字朴实平易,特点在长于记言,同时也善于描写人物神态。诸子散文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期是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主要作品中,《论语》是语录体,《老子》多用韵,它们都词约义丰,《墨子》开始向组织结构严密的论说文形式发展。二期是战国中叶,主要作品有《孟子》、《庄子》,它们的文辞比前一个时期繁富,说理也畅达。三期是战国末期,主要作品有《荀子》、《韩非子》等。诸子散文中有代表性的文章均逻辑谨严,分析深入、文辞绚丽,达到了很高成就。诸子散文中有些文字一是以表现人物性格、描写人物行为见长,使人读了如见其人的音容笑貌。《论语》《孟子》中这类文字较多,《墨子》里的《公输》也属这类。如《论语》里写孔子门徒子路,写出了他的直率、鲁莽、刚烈的性格;写颜渊写出了他沉默好学和安贫乐道。《论语》中形象性地句子也很多,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二是多采用含义深刻的寓言故事形象地阐明理论。《庄子》在这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庄子》中有所谓“寓言”“重言”“卮言”。庄周认为世人都“沉浊”,不可以“庄语”,故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的“寓言”“重言”来表达他的思想。寓言包括一些神话式的幻想故事和通常说的寓言;重言是引证一些历史故事和古人的话;卮言是抽象的理论。《庄子》艺术上的成就首先在于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如《逍遥游》开头写“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它一开头就说天地的广大,写鲲鹏的任意变化遨游。写出了一个十分开阔的意境。在艺术上,后世许多诗人和散文家都爱学习《庄子》的风格和技巧。它那些想象丰富的寓言和重言给后世文学家无穷启发。三是重在抽象分析。同时也富有文采,如《荀子》《韩非子》。《荀子》中的《劝学》《天论》《性恶》善以说理见长,议论风生,沉着浑厚;《韩非子》中的《五蠹》《孤愤》《说难》均风格峻峭犀利,论理精细周密。它们都给后世散文以重要影响。

举一反三,探本溯源。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九年级下五六单元入选的先秦散文有:《公输》(《墨子》、《孟子》两章(《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庄子》故事两则(《庄子》),这些都是属于诸子散文;属于历史散文的有《曹刿论战》(《左传》)、《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九上)。

1通过学习让学生自己主动收集古代典籍的相关常识。最好是进行列表。

2自己借助工具书以及课文注释熟读熟背相关课文。

背诵课文并将课本剧进行排演。

4多音多义字积累。音形意,例句,翻译。

5词语活用归类。这个只做一般性了解,会举出例句并翻译即可。

6特殊句子积累,如判断句、倒装句、疑问句、省略句等等。主要积累例句,翻译例句。

7通假字列表,一并进行复习初中所学通假字。

中考古诗文复习除了文言句式还有相当数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其中通假字可单列进行拉网式复习,现就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三年六学期所学通假字可以列表记忆。按照序号、例句、通假字、意思和出处进行归纳。比如《论语》十则中的“由,诲女知之乎!”这句话中的“女”字通假为“汝”意思是“第二人称代词,你”,诸如此类,别的字按同样的方法学习,会有所收效的。列表可使知识归类系统化易于记忆便于块记忆。

总之,有效教学实际培养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习惯,他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习而惯之。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点滴思考论文

材料作文是提供一定形式的内容和材料,让作者根据这些材料写作一定要求的文章。

(一)如何设计。

材料作文题目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作文水平的发挥。换句话说,教师提供什么样的材料至关重要,是学生作文成功的前提条件。训练这类作文我采取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阅读教学,学生丰富了知识,充实了作文的内容,对培养写作能力和巩固阅读知识都是十分有益的。于是,在有些课文讲完后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学生续写和扩写,写读后感、小评论。这些灵活多样的题目,既开拓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如何指导。

我主要通过组织交流、讨论来指导学生。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学生而言,启发他们思考的最好的媒体是他们自己的发言(或文章),学生之间互相启发的效果,远胜于其他方式。这是因为,学生彼此之间互相了解,在他们身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讨论过程中,他们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思维异常活跃。通过以上这些写作训练,既有助于学生将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写作素材按一定题意写出来,提高写人、记事、状物的本领,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

三、作文评改。

(一)作文批改。

作文的批改,传统方法是教师批改。教师费力不少,收获却甚微,所以我打破传统。有时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选定好作文,点、讲、评。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参与批改作文,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学习的机会。但不能常用。

(二)作文讲评。

学生最喜欢上的就是作文讲评课,可以说作文讲评的实际效应优于作文前的指导,抓好讲评课也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讲评的方法很多,根据作文完成的质量,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像着重讲评有代表性的作文,也可选择不同水平的作文进行对比指导,还可进行专题讲评,举行作文展览等。总之,讲评要恰如其分,切忌面面俱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作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写文章,作文教学过程又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因为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就学生说,作文是各科学习的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因此我们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学生很好地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

于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一点价值分析论文

论文摘要:中学文言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从让学生通读全文到理解关键字、词、句这一过程,由教师引导学生互动的方式完成。从而,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并通过各种阅读形式体验作者情感,挖掘作品内涵,使学生受到文化素养的熏陶,提升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感受能力。

文言文的教与学是相辅而行的,语文大师叶圣陶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该“授人以渔”,教给方法,训练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一、指导自主学习。

首先,定向,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例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的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作品时,我鼓励学生根据注释先去自主阅读,让学生凭兴趣主动、独立地学习,关注文章内容,获取信息,不求统解、甚解,力求从整体上理解全文。其次,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方面提出问题。再次是合作,这一步是在前一步的基础上翻译课文,可以采用灵活自由的方式进行。如可结成四人小组,每人一句或一段,其他同学点评、更正或补充。这样涉及面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可按照事先编好的组别,按次序轮换,完成课文的翻译。其间,教师加以评价,肯定译的好的地方,明确需校正和补充的地方。

二、教会综合比较。

教学文言文难,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比较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同义词的比较。例如“视”是近看,《曹刿论战》中有“吾视其辄乱”,“视”是“远看”,现代文还常说“近视眼”“望远镜”通过同义词的比较,可以让学生学会区别词义,从而确切掌握词义。

古今词义的比较。古今词义的差别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古今形同但词义不同:如《石壕吏》中讲“出入无完裙”。这个“完”作“完整”讲,跟现代汉语的“完结”的“完”(结束)词义不同。第二,古今词形式相同词义也好像一样,其实并不相同,如苟子《劝学》中的“劝学”,应当作“鼓励学习”讲,现代汉语的“劝”作“劝告”,“劝阻”讲。当然,古今词义也并非一刀切,要看有无非常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不少常用的文言实词有很强的生命力,必须保留在现代汉语里;另一方面现代普通话又常常采用一些历史性的或陈旧的词作为语素或构成熟语的一个词。如“完”在“完全”、“完美”、“完好”、“完璧归赵”、“完美无缺”等词中仍作“完整”讲,这对教学文言课文有很大帮助。

程度的比较。《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得罪”是“获罪”(词组),程度重;现代汉语说“得罪你了”,“得罪”(词)只是“抱歉”的意思,程度较轻。

文言文的虚词教学是一个难点,教学时也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比较,找出规律,促其牢固掌握。如:虚词“之”,在“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中是“他”的意思,在“吾欲之南海”中是“到”的意思,在“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中是“的”的意思。

另外,在文言文教学中,还应了解一些相关的文言句式的特点。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并不是指除了现代汉语常见的句型,文言文还有一套独特的句式,这也需要我们对这些句式进行综合比较,理解其结构,准确译出内容。

三、训练语感能力。

1.反复诵读。

诵读是文言文语感教学的重要方法,是整体感知语言的有效途径。停顿、重音的准确处理,语速、语调的准确把握均可唤起想象,引起共鸣。学生口与耳会,眼与心谋,整体感受文言文的情味理趣,通过诵读整篇文章记熟了,其中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记住了,古人说话、写文章的语气、语调、方式、方法也就品出来了。诵读越多,越能触类旁通。钱理群教授曾经说过:“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极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可见,诵读对于语文教学十分重要。诵读的初始阶段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可以就某一段或整篇进行诵读,把文言文的字、词、句的组合与现代汉语结合起来,通过反复诵读,增强其语感,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

2品味语言。

3.背诵积累。

文言文的积累主要是通过背诵来实现的。为此,我们需要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背诵量。背的方法很多但要讲究科学,首先,要口熟。其次,要利用支撑点,就是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记准若干昭示文意的关键语句,包括名句、佳旬以及连接上下文的语句,用它们作为支撑点将全篇(段)贯穿起来。第三,要掌握文章的思路,即努力探索作者为文之用心,特别要弄清楚文中各个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作者行文的一些特点。教师还可教给学生一些背诵的技巧,如古人行文时常用的结构修辞法和骈文、韵文等的特点来帮助记忆。文言文教学课堂上常进行这样的朗读背诵训练,日久天长,必能培养出学生对文言文敏锐而强烈的感知力。

4.实践语言。

实践语言主要是指学生写语感随笔。语感随笔是从口头品味语言到书面品味语言的延伸,是从课内学习语言向课外学习语言的延伸。实践语言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分寸感、和谐感、情味感及其书面表达能力。条件许可的话,甚至可以鼓励文言文功底好的学生尝试着写文言小片段,虽然文言文写作并非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然而这种尝试对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大有益处。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要通过各种阅读形式体验作者情感,挖掘文章的深层内涵,让学生感受作品魅力,从而受到文化素养的熏陶。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中学生对古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有效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品位,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文化传统。

于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一点价值分析论文

摘要:当前,现代音乐教育事业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另外也要实现对音乐文化的良好传承。在高师的钢琴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合理地应用西方的钢琴作品,另外也要充分发挥中国钢琴作品的优势与价值。要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中国音乐作品,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充分发挥中国钢琴作品对于推动我国音乐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实现钢琴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钢琴作品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高师;钢琴教学;应用价值。

近些年来,钢琴在我国得到了良好的普及,高师钢琴教育教学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当前,通过对我国高师钢琴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在教学内容方面更多的是选择了一些西方的钢琴作品,缺乏对中国钢琴作品的充分重视。尽管西方钢琴作品具有其应用价值与独有的优势,然而中国钢琴作品也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具有极高的传承与学习价值。所以,在高师钢琴教育教学中,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中国音乐作品的重要性,并且要加强对这些作品的合理运用,进而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音乐作品,实现对中国音乐作品的良好传承。

一、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优化。

当前,在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即为对中国钢琴作品的应用较少。在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或是学生对于曲目进行自主选择时,往往更多的选择西方的钢琴作品[1],必须承认的是,西方音乐作品在钢琴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也不能够忽略中国钢琴作品。必须认识到中国钢琴作品所具有的独有风格与重要价值,其在音乐文化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也要充分重视中国音乐作品,要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加入更多的中国作品,从而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多样化,使得学生对于中国音乐作品的学习兴趣与了解程度大大提升,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推动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有助于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

许多高师的学生对于中国钢琴作品不够喜欢,究其根本原因,这主要是由于许多学生没有接触过中国钢琴音乐,其对于中国钢琴音乐的了解不足,因此兴趣索然。对此,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中国钢琴作品教学,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了解中国钢琴作品。中国钢琴作品有着其独有的音乐风格以及民族内涵,这是西方钢琴作品无法比拟的。在中国钢琴作品的学习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对作品的历史事件与时代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帮助其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另外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民族音乐,有效地推动中国音乐文化的良好传承。

三、有助于学生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与西方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国钢琴作品与之最大的区别即为调式调性的不同。对于西方音乐作品而言,其大部分都属于大小调体系,而中国音乐作品往往是基于五声音阶创作而成的,这一特点也导致一些钢琴演奏者可以弹奏出具有很大难度的西方音乐作品,然而却无法弹奏出中国钢琴小曲意境,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即为其对于中国钢琴作品的基本特点了解不足。对于中国音乐作品而言,其不但有着独特的调式调性,另外,其对于单声部的横向思维也非常的注重,即为具有比较鲜明的旋律线条[2]。由于中国音乐作品中作品往往都是来源于地方的民歌,以《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为例,其主要是基于陕北民歌改编而成的一首钢琴曲目,无论其乐曲织体怎样变化,整首曲目始终在突出民歌的主题旋律。在高师钢琴教育教学中,假如教师能够充分地重视中国音乐作品,为学生讲解更多的中国音乐作品,那么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音乐作品的内涵,掌握其和西方音乐在织体、调式调性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因为中国人都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其对于中国音乐作品可以进行更好地诠释。在对乐曲进行演奏的过程中,要对自然风光与历史事件等进行科学合理、大胆的想象,如此一来,就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四、有助于学生琴演奏水平的提升。

与西方音乐作品相比,中国钢琴作品在音色表现以及演奏技法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距,所以,就会对钢琴演奏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原创的钢琴作品以外,很多中国音乐作品都是钢琴改编曲,对其进行细致划分,其中又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对于地方民歌钢琴作品的改编。在对此类作品进行进行演奏时,要结合不同地方民歌的基本特点,对于音乐作品进行妥善的处理。例如,对于东北民歌而言,其主要是以小调为主,具有相对较为规整的节奏;对于陕北民歌而言,其在旋律方面具有很大的起伏,节奏也相对的自由。由此可见,对于不同地区的民歌改编成的钢琴作品进行演奏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其基本特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可以提高演奏的水平,演奏出更好的音乐作品,更加精准地诠释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3]。另外一种是对于中华民族器乐曲钢琴作品的改编。在对此类钢琴改编曲进行演奏的时候,比第一种具有更大的难度。其对于演奏技法的掌握会提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也必须要对中华民族乐器进行良好的借鉴以及融合。例如,对于《百鸟朝凤》与《夕阳萧鼓》等钢琴改编曲而言,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就要对于唢呐与古筝等乐器所具有的'不同的演奏技法以及音色进行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实现对钢琴演奏的合理处理。在对中国钢琴作品进行演奏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多种影响因素,例如演奏技法、区域特点以及音色音调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了解中国钢琴作品,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五、有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在高师钢琴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讲解更多的中国钢琴作品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这样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技法、曲式与和声等。另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了解有关的乐曲背景,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厚的思想情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在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作品中所蕴含的审美情趣以及精神内涵,这样才可以使得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作品的深远意境以及韵味,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4]。以《兰花花叙事曲》为例,此钢琴作品是由个陕北民歌改编而成的,组织学生对此乐曲进行学习与演奏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结构。另外,还要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陕北民歌的基本特点,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要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了解到主人公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了解主人公具有的坚忍不拔不拔的性格。通过对于乐曲的全面了解,才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演奏这一作品,而且这也是有效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过程。

六、有助于中西钢琴文化的融合。

实际上,一些中国的钢琴作品与西方钢琴作品彼此之间是融会贯通的,二者均具有其独有的优势与特点。假如能够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那么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钢琴艺术,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与鉴赏能力,有助于中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合[5]。以《牧童短笛》这一音乐作品为例,其主要是由我国著名的音乐家贺绿汀创作而成的,其实现了西方复调技法以及中国传统创作手法的有机融合。首先,在此乐曲当中,主旋律始终都对中华民族调式进行充分的体现。另外,这一作品又充分发挥了西方复调技法的作用,体现出作品的流畅性。此作品是中西钢琴创作手法有机结合的典型代表,自此以后,许多音乐作品也对西方的音乐技法进行了借鉴。通过中西方音乐文化的有机交融,可以有效地促进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共同发展。通过对于中国钢琴作品的学习与鉴赏,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中西方音乐文化彼此间存在的不同,认识到二者的基本特点与优势,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钢琴艺术的学习兴趣,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更好地学习中西方钢琴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总之,钢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为中国钢琴作品,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情感与优美意境,其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对于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所以,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就要充分重视对中国钢琴作品的合理运用,进而有效地促进对于中国钢琴作品的良好传承,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实现中西音乐文化的有机交融,从而推动我国音乐文化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4]刘方.在高师钢琴教学实践中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意义[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1).

[5]王娟.高师钢琴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策略实施及评价[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36(10).

于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一点价值分析论文

摘要: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教学工作中的重难点,枯燥难懂,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在文言文课堂上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美感。

关键词:文言文;朗读;鲜活;兴趣。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老师教学中的的难题,大部分学生的痛苦。即使我们在备课时花大量时间梳通每个字词,在课堂上费时费力地逐字逐句解析,除了少数学生机械地记笔记以外,多数学生却昏昏欲睡,反应冷淡,课堂气氛往往很沉闷,学习效果也很糟糕。如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就成了新课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朗读品悟,联想意境,发现文言文的美。

文言文给学生的印象往往停留在理解难懂的意思和背诵枯燥的文言现象上,常常忽略了文言文的美感,这样的文言文怎么可能让学生有兴趣学呢?怎么可能让课堂不死气沉沉呢?所以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和学生一起发掘感受文言文的美,引发学生的兴趣。文言文音韵优美,行文简练,读起来自有一番抑扬顿挫的美感。文言文教学中需要反复诵读,细细品读,如此方能体会音韵之美,步入作者的感情世界,与作者达成感情共鸣。“熟读深思子自知”,说的就是读赏结合才可以渐入佳境。因此,文言文课堂应该从“读”入手,以达到体会文言文美的目的。而读文言文首先要顺利解决字音问题,这个可以作为预习任务或者课上范读正音来解决。其次要指导学生读清节奏,缓急有致,读出韵味,读出抑扬顿挫之感。例如学习《赤壁赋》通过诵读感受文章飘然洒脱又如行云流水般的韵味。最后还应注意朗读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有范读、自由读、齐读、指导读、展示读等等。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不要把朗读作为一个环节,要把朗读贯穿全文,贯穿课堂的始终。读是开启文言语感大门的钥匙,读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动机,促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学生文言学习的效率。离开了读,学习文言文就无异于在空中建楼阁。文言文中也蕴藏了往往为文言现象所遮盖的`意境美,在文言文课堂可以设置情景,联想描绘让学生进入文章的意境,体会文章的美感。如《记承天寺夜游》可以提醒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月夜,在月亮明净的晚上地上的树影那种如水中水草的感觉。

二、混合使用文言现象学习方法,保证课堂的鲜活。

老师讲授,学生做笔记是文言文最古老最快速但也最催眠的教学方式,课程标准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过程的参与性。在新课堂,我们要引导学生真正亲近文本,体验探究过程,摸索探究方法。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去获取知识,并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和过程,但又不是完全地放手让学生盲目地摸索,在教学过程中我试着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1。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一个段落的文言知识点,学生自己通过课下注释以及查字典解决问题,并板书答案,最后共同核对解决。

2。教师指导学生圈画段落知识点,小组合作在工具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再以小组为单位展现成果。

3。相对简单的段落由小组合作圈画文言知识点,并给出对应答案,师生合作进行确认。作为补充,遇到比较典型的一词多义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解决,一人列出所有相关句子,一人查字典找出所有义项,小组合作找出每一句的最佳释义。高中文言篇目相对较长,讲授一篇文言文单用一种方式都会让学生失去兴致和活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最难点———梳理文言现象时,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合理安排,尽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无疑是保证课堂鲜活的有效方式。钱梦龙说过:“和现代文教学相比,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我认为:教师应满怀希望,怀着大无畏的勇气和信心,朝着这个“死角”进军,用心教学,把握学情,钻研教法,让老师不再觉得文言文难教,学生不再觉得文言文枯燥难懂,课堂变得真正高效。必要时需要另辟蹊径,换个角度,你会发现文言文教学原来风景这边独好。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板书设计论文

在我国文学宝库中,文言文占有一个很大的比重,很多古文言之中都结晶着前人的思想精华。教好文言文对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有着深远的意义。以前,我们教文言文,注重逐字逐句的串讲,力求详尽透彻,生怕漏掉重要文言知识点,但其结果是学生课上听得懂,课后忘得精光。学生的文言理解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实践告诉我们:课上满堂灌,不仅让学生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违背了认知规律,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在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之后,文言文教学有了新的转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教学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其实也就是树立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实践这一理论的过程中,我逐步形成了“自读—讨论—探究”的教学思路,效果尚可。

一、自读主动求知,培养主体意识。

叶圣陶先生说过这么段话:“语文老师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领会。老师就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二语,不要噜里噜嗦,能合他们开窍就行。老师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就会提高了。”这段话不仅适用于现代文教学,也适用于文言文教学。《新课标》指出学生要能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这一要求正好适合高中学生。因为他们有初中文言文的学习基础,又有课文下的注释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帮助,可以粗略地读懂文言课文,基于这一认识,在上文言文时,用二十分钟时间,让学生先认真自读:读课本,读课文下注释,读课后问题。并且明确要求:第一,通过自读,基本理解重要文言文字词、语句,如有困难,自读结束后提出来供大家讨论。第二,通过自读,理清文章思路,基本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如果在课上坚持让学生自读,让他们亲自投入阅读实践,直接去感知课文,才能培养他们主动求知的能力,确保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事实也证明如此,比如在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一文中,学生通过自读,大体能熟知重要文言字词和句式,也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其实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逐步养成了自读的习惯,学会了自读的方法。他们能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注释,基本上扫清字词障碍,而且还能提出非常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他们因此获得了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提高了主动求知的信心,从怕学文言文到爱学文言文进而会学文言文。

二、讨论有的放矢,培养合作意识。

学生在自读结合,讨论便能有的放矢,在自读过后,学生总有几个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班文言文的兴趣,从而也让他们找到合作的快乐。比如“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侍坐》,这是一个介宾后置句,即“以师旅加之”直译就是:用别国的军队来加在这个国家之上(有别国的军队来侵略着个国家),而“因之以饥饿馑:“因”,课文下注释是“连着”,“饥馑”指荒年,直译就是“用荒年连着”,这句话就翻译不通,这类难题一个人难以解决,但经过讨论之后,同学们讨论的结果是“因之以饥馑”应该和“加之以师旅”是相似的句式。所以“因之以饥馑”应为“因加之以饥馑”。这样翻译过来就是“连着用荒年加在这个大国之上”就通了。在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合作讨论之后,答案找到了,激发了合作的兴趣,培养了合作的意识。

三、探究注重创新,培养创新意识。

过去,由于搞“满堂灌”,挤掉了学生自读和思考的时间,几乎所有的思考题都在课外完成,而高中阶段学生数理化学习的任务很繁重,常常无暇顾及语文作业,更难抽出时间去复习文言文,致使文言文的成绩难以提高,废止了滔滔不绝地讲,便能节省时间进行必要的思考,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教《侍坐》一文中,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莫春者,吾服能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手舞雩,咏而归。”“浴”“风”二字,课文下注释是“洗澡”“乘凉”,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不太理解,暮春时节,到水中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似乎有点不合情理。这时,我也觉得“浴”和“风”解释成“洗澡”和“吹风”确有不妥。于是我索性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新,你认为这个“浴”和“风”可以怎样解释?学生联系到现在的“足浴”,是不是可以解释成“洗脚”呢?“风”古汉语字典上即“讽诵文章”,连起来就是:到沂水去洗洗脚,在舞雩台上讽诵文章。这样翻译似乎更合情理。课后,我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确实找到了我国古代每逢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也即暮春时节,有到河边洗脚洗手的风俗。为的是祛除疾病。曰“修禊应劭从风俗通”,《周礼》曰:“按周礼,女巫掌岁时以祓除疾病。禊者,洁也。故于水上舆洁之也。巳者,祉也,邪疾已去,祈介祉也。”可见周代已有此项活动,且千百年来流传不衰,诗经中的《溱洧》一诗便描写了上巳节士女聚会的情景:“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兰兮……”可见,这个“浴”却为“洗脚”之意,“风”即“讽诵文章”。王充《论衡·明雩》篇“风手舞雩,风歌也。”《后汉书·仲长统列传》引仲长统乐志之论曰“风于舞雩之下,归高堂之上。”很明显王仲把“风”释为“讽”即“讽诵文章”之意。因此,这两句正确翻译确为:“到沂水边修禊洗濯,在舞雩台上讽诵文章。”在告诉学生探究的结果是有根据的以后,学生更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因为从中他们找到了自信,找到了乐趣。

值得强调的是,进行文言文教学要注意:

(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不是教师讲,要指导和引导学生去研究讨论。如果不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没有积极性主动的学习,任何科学的教学也是毫无价值。

(二)教学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启发点拨和方法指导,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相信通过“自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来教学会更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论文

摘要:高中美术的教学体系是一种实践活动。只有考虑评价对象,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够提高美术课堂效率。

关键词:课堂效率走进生活?摇思维动向善待宽容。

多年的教学,我对高中美术的教学体系的理解是,它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一个包括确定目标、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结果反馈等多个环节的完整教学过程。只有考虑评价对象、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够使我们的美术课堂更加活跃,效率才能够有所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美术课堂效率?我提如下几点建议:

一、走进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就高中美术模块教学而言,我认为它的过程很重要,比如教学管理,教学保证,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因为只有这些过程做好了,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我认为过程更重要。但要想实现这些过程就必须先培养他们的兴趣,因为美术学习的兴趣,是直接推动这些过程的基础,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努力地去追求他心中理想的艺术,这是进行美术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和心理反应。教学中我常发现高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上美术课,他们把美术课当作一种消遣活动,纯粹将美术课当作是解压课,娱乐课,而忽视了美术课与文化课之间必然的联系,比如说画画能开发人的右脑,这对你右脑的开发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加强文字和图像的记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任务加重了,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之间差距越来越大,美术课也变成了一种学习负担,大部分的学生对美术课的热情开始逐渐减退,甚至完全没有了兴趣。这时需要老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学习,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压力,要让他们自主的开发潜力,给他们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感觉在学校中除了文化课,还有一些令他们愉悦的事情可做,要做到精讲、引申、多思、多练、多体会。比如将课本中的一些图画进行夸张变形,让他们感觉很有趣。这就会使他们的美术课上得很有趣,课堂气氛很浓厚。

二、密切注视学生的思维动向,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及表现能力。

学生对美术的初步认识是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也可以说是最初的感性认识。这种认识体现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往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往往重视外化性的造型表现,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内在的观察能力,不注意引导他们的思维,不给他们空间去想象,造成教学效果很差,美术课很乏味。

从社会大众的审美实践来看,美学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要想确立自己应该具有的学术地位,就应该积极地介入到现实生活中去,从现实生活中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养分,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他们的思维活动,增强他们的感知能力。如在《思》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们观察这个雕塑有什么特点,他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它的作者是谁?这样可以使学生很好地去思考、去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它可和其他雕塑进行比较,还可以事先用泥土做好一个与它相仿的一个进行比较,比较他们之间质感的.不同、面部表情的不同,然后每人发一块泥土让他们亲自去做,去体验、感受人物的表情特征。说明材料的不同会直接影响效果的不同,并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想象、去思维,在观察和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三、要善待学生,宽容学生,感染学生。

美学要发展,要取得突破,要有所创新,就必须要面向多个角度,面向大众,美术课堂就是其中一个能够实现这个目的的大舞台,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里,善解学生的心意,尊重他们的做法,要用宽大的胸怀去对待学生的失败和挫折,不要学生稍有错误就加以指责,因为那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为有些学生天生领悟快,老师一说就明白,但有的学生领悟差,反应有些慢,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生气,更不能用过激的语言去嘲讽,而是要注意观察他的面部表情,要给他一些意想不到的鼓励,不要让他伤心,给他自信和勇气。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显示了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多一份关心和爱护,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这样就能够感染学生,鼓舞学生。

总之,美术课要想上好,就需要老师和学生互动起来,老师不仅要研究如何教,还要研究不同学生的心态,要对症下药,要有人格魅力,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感受美的快乐,这样才能使课堂效率提高得更快、更好。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五大原则论文

摘要: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联系的原则、实用性原则、激励性原则,通过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早日走出文言文教学的困境,以促进文言文教学效果的改善。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语言形式,是中华先人留给后代子孙的精神食粮。我们要继承、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首先便应搞好文言文教学。而高中阶段正是文言文学习的关键时期,高中语文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读懂并掌握文言文的语言规律。但从教学实际来看,艰深晦涩的文言文又的确比现代散文、诗歌要难教。笔者以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掌握文言文教学的五大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钱梦龙先生曾经讲过,文言文也属于我们的母语,而不是外国语,如果是外国语就得从abc教起,每走一步都得由老师扶着拽着,教母语就不必如此。古今汉语虽然变化很大,但同一民族的语言毕竟是有继承性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发展,其语法、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与古代汉语有血缘关系。很多古汉语常用词的词义、句子的结构方式,不仅古今没有多少变化,而且还常常出现在现代汉语尤其是现代书面语里。这就是说,学生阅读古汉语虽然有一定障碍,但决不像学习外语那样毫无根基,一切从零开始。

既然古今汉语有这样紧密的联系,学生阅读古文又有这样的基础,因此学生借助课本上的注解自行阅读,是能大体读懂的。教师在教文言文时,就应该像教现代文那样,在可放手处尽量让学生自己阅读,自求理解。老师只在关键处作些指导、点拨,以启发学生思考,万不可越俎代庖,搞“字字清楚,句句落实”那一套。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于语言的演变,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已有较大的差别,需要学习的`词语、句式数量不小,学好它,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要想养成良好的文言语感更不是易事。因此,文言文教学必须循序渐进。

教师首先应熟悉文言文词句教学的主要目标(常用的实词、虚词、句式),要认真阅读教材,弄清这些词句在各册、各课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好每一课的词句教学重点。在具体教学中,有计划地逐课引导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词句,并在以后的学习中捕捉、积累新的意义和用法。这样一天天、一课课日积月累,掌握的数量就多了。

切忌见词就讲、见句就教,把词句教学等同于翻译,那是目标不明、缺少计划、没有重点的做法。每课一个小目标,每册一个中目标,由小到大,积少成多,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我们就能轻松实现《大纲》规定的总目标。

三、联系的原则。

首先是要联系语言环境。学习词语,固然要借助字典词典,但有许多词语是多义的,是特定的语言环境规定了它的意义和用法,所以只有联系语言环境,才能正确理解词语。只有结合这些词所在的句子,才能准确地理解它的意义和用法。有时不仅要联系所在句子,而且要联系上下句或上下段思考,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逍遥游》末段一句“其自视也,亦如是也”中的“是”,只有联系上下段,我们才能明白,作者是把本段所写的四种人比作了上一段中自命不凡的斥,所以这个“是”是代词,代指斥。

凡是会读文章的人都知道,阅读大体要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读文言文,理解文言词句也不例外。联系语言环境反复玩味,对词句的理解才能深入。

其次要联系现代汉语。把词语的古今意义、句子的古今形式加以比较,才能了解古今汉语词句的差异,感知汉语的演变。在比较区别中学习,不仅有利于准确牢固地理解新学的文言词句,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第三,要联系造字法来理解词语。这样做,会为词句教学增添许多趣味,还能增加理解记忆的成分,让学生既学得有趣,又理解得透彻。如学习“造”时,告诉学生,它是形声字,形旁是“辶”,意义与“走”有关,因此“造访”的“造”不能讲作“制造”;又如“夺”字,是会意字,篆体的写法上面部分表示两只想展翅高飞的鸟,下面部分是一只手,想抓住它们,不让它们飞走,强迫改变它们的意愿,所以它在“舅夺母志”一句中能讲作“强迫改变”的意思。如此等等。结合着造字法引导学生学习词语,一定会让学生兴趣盎然。有人说,学习要学规律方面的知识,造字法与字词的意义有密切联系,也算一条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学生就有可能举一反三,逐步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第四,还要联系旧知。这样做,既能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系统,以便于掌握,又能启发学生运用其才智,自求理解。

联系的原则,应该是学习古汉语的一条重要原则。

四、实用性原则。

《大纲》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文言文,是要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所以教学中就不能让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一些散乱的文言词句,也不能过多地甚至脱离文意地大讲特讲语法知识。前者是词句收藏家的做法,只能得到一些零散的语言材料,而不能欣赏到用这些材料建筑起来的艺术品――文章之美,是“买椟还珠”的做法,会失掉阅读能力之“珠”;后者是语法学家的做法,是脱离《大纲》的要求的。正确的做法是着眼于更准确地理解文意,适当介绍语法规则,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词句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及其表达效果。举个例子来说,学习《师说》首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如果只是让学生记住“……者……也”是判断句,这句话意思是……这是只见“言”(文言词句)而不见“文”的做法。应该联系全文指出,这篇文章论说从师的道理,首先就应该指出教师的重要性,所以开篇这句话,作者就用判断句极其简练地提出了对教师职能的看法,为下文的论述做了铺垫。作了这一番指导,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才能服务于对文意的理解。这样的词句教学才是实用的,有价值的。

五、激励性原则。

不愿登山的人,攀登时必定腿软;不想夺冠的人,竞技状态必定不佳。没有求知欲,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怎么能搞好学习呢?因此,教师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不仅要研究《大纲》和教材,而且要研究学生,要高度重视对学生求知欲的激励。

早在先秦时代,孟子就提出了“自得”说。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清代学者戴震从哲学的角度阐明了“自得”的丰富内涵,他说:“孟子之于学也,有于内,而资于外。”其中“有于内”就是指学生主观方面必须有学习的欲望,有“自得”的能动性。前代学者的这些教学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们要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板书设计论文

如果说课堂是我们教师的舞台,那么一只粉笔一块黑板就是道具,所不同的是它们会呈现出多姿多彩,变幻无穷的面貌。我们每个人在上学时都会感受到不同的老师就有不同的板书,或详细、或简洁、或条理、或美观,总之风格迥异。当自己成为一名教师,我总想通过板书为学生呈现知识,凝炼分析,展示数学的美。下面谈谈我关于板书设计的几点认识。

教学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途径。所以,要精心设计板书。

(一)根据学科特点。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鲜明的特点,板书设计要为学科服务,突出学科特征。首先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提炼”,在理解作者思路及编者意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再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概括,有重点且有系统地在黑板上表示出来,形成板书。所以,板书设计就应该根据学科教材的不同特点,从教材的内部线索入手,反映教材的知识体系。

(二)根据课型设计。

在数学教学中,新授课重点在理解概念,掌握运算步骤和方法,揭示归纳定律或规则等等,板书要突出概念内涵,加深印象;突出新旧联系,优化山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突出教学规律的集纳,板书要条理。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内容,可通过直观演示的方法,并辅以图解式板书来解决。

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加深理解并系统化,通过练习加以运用。板书设计也要相应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把它们互相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自学课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重要课型,板书应列举出自学提纲,并指点“学路”。在自学课上,讨论是一种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侧重于此,板书的重点则应是讨论的问题和结论,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拢。

(三)结合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

板书设计受教学对象的制约。

不同年龄、年级段的学生,其知识基础、认识能力、思维特点不同,教学中的板书设计应有针对性。高年级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把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综合、比较等思维方法渗透于板书设计中。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增强板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特别是多设计一些图文并茂的板书,便于学生加深印象,牢固掌握知识。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甚至同一教师在不同班级执教,设计的板书也不一样,原因就在于教学对象不同,教师的教学目的、要求有所不同,导致板书设计有所区别。

(四)教师要形成各人风格。

我们教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首先要继承,要学习,走多样化的道路。而板书是我们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的创造,是个人教学个性魅力的折射,因人而异,不可能是一个模式,应该是有自己的个性的。

(五)结合多媒体合理应用板书。

电子课件、幻灯片等高科技产品会给我们教学带来许多便捷,但板书有着电子课件无法比拟的优势:人性化!而且,板书内容固然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预先制作,但更多的内容却是课堂教学中的即时生成。所以,老师一边讲解一边写板书,更容易理解。

同时数学课不是呆板的,一成不变的,也有多样的形式。比如:推演式,即公式的推导、解题的过程等,凸显格式之美;网络式,展现细致之美,为整理与复习而设计的数学板书就像一张网络结构图,通过相互间的联系将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容串联,好象网络一样相互链接,既独立成篇又可互动;表格式,即用词语加表格的方式以表格的分类来表达,它是在文字归纳的基础上,使其文字条理化,表格中适当的空白,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思考,蕴含辨析之美;图解式,即图形加框架或以线条勾画事物形象之图的表达方式,是较高级的数学板书形式,它表达直观之美。我们教师要引领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板书设计形式可谓千变万化,它把教学内容一目了然地层现出来,调动、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便于学生联想和记忆。我们认为好的板书能将优美的文字书写、精美的图表、图解和口头表述糅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好的板书能使课堂增色生辉,使学生精力高度集中,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好的板书是一份“微型教案”,能再现教学内容的精髓,能创造一种美感盎然的教学情景,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情的陶冶和学识的增长。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板书设计论文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如同水面,教学方法是投入水中的一颗石子,石子投得好,便能激起层层涟漪。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立足学生,把教学文言文看作是跟古人对话,跟今人对话,让学生积极参与文言文学习,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一)注重诵读。

有些教师认为,学习文言文只要把所学课文一字一句地翻译下来就算是完成任务了,因此把教学文言文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放在翻译上,导致学生兴趣不高。我认为,虽然翻译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但先应该重视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更适用于读古文。文言文难读、难懂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所以多诵读就是推倒这堵墙的最好的办法。多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在学习《赤壁赋》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课下注释自行阅读,如有读不懂的,可以查阅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当自主阅读较流畅时,再安排小组代表阅读,并进行评价,然后由教师范读课文,最后听课文朗读录音,体会节奏、语气等,让学生模仿录音朗读。另外,朗读还可配上适宜的音乐或分角色阅读。因为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读的过程中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情绪,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

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都较为经典,文中的人物景色都是美的。因此,把文言文中所蕴含的美的意境或美的画面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在很多程度上降低了理解文言文的难度,降低了学生进入文本的门槛,为学生跨越理解的鸿沟搭设了桥梁。如在学习《兰亭集序》时,我充分应用了多媒体,用图片再现了昔时的“茂林修竹”“流觞曲水”“天朗气清”等美景,介绍了当时文人们饮酒赋诗的过程,让学生明白了这篇文的来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引入了古人深邃的思想中。又如,在教学《荆轲刺秦王》时,我先和学生一起欣赏《易水歌》,看相关的视频片段,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人文教育。

在教课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将教学的重点定位在文言文的“言”字上,即对文言文中的字词的解释非常重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能讲的都要讲,一篇课文下来,学生被这些内容压得喘不过气来,而对于内容所宣扬的思想和人文情感则是一知半解。事实上,学生所感兴趣的和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有帮助的内容正是人文思想。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选择学生喜欢并对学生有益的内容,要“文”“言”并重,做到“析词理趣,两手并举”。另外,在教学策略上,教师还要注意体现文言文中的人文情感。如学《陈情表》时,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李密的“孝”情,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对“孝”的理解,以及生活中是如何孝顺父母的。在讨论中,学生讲了一些历史上关于孝的故事,这些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指导技巧。

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是不可少的。因此,针对考试,给学生讲一些做题的技巧尤为必要。高考文言文考了四个题,一个考查实词,一个考察翻译,一个考察断句,还有一个考察对文段的理解。其中,断句更加侧重学生的语感,但无论从哪个方面去考,归根到底考察的还是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这里面是有些小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抓住文章大意的。

(一)以题解文。

一般来说,学生读一遍不会很懂,此时,要迅速浏览一下试题,特别是最后的内容概括题。这道题几乎是按照段落的顺序考察学生对文段的理解。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错误的,而且还是局部错误。所以,这个题对于学生快速掌握整篇文章的大意是非常有帮助的.,只要预先阅读,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推断词义。

学生在阅读和翻译时,难免会遇到生疏的字词,这些词就像学生的拦路虎,成为学生不可跨越的阅读障碍。教师不妨告诉学生如何根据词的形旁来推断词的本义。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的形体结构常常与这个汉字初始所表示的词义有或近或远的关系,尤其汉字中的形声字占很大的比例,其形旁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许多词以“水”为部,那么这些词往往就和水有关系。而含有“王”的字往往和玉石有关,带“口”的当然和吃有关。又如“贝”部,贝的本意就是古时的钱币,因此以“贝”为形旁的词,往往跟钱财有关,如“货”“赊”“资”“赌”等。

(三)借助虚词断句。

断句题是20高考新出现的题型,重在考察学生的语感。这需要长期的阅读和朗读,但我们也可以凭借一些小技巧来解决。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那么阅读时如何停顿呢?这里面有许多表示语气的词,是自然的停顿处,比如矣、哉、也、乎等。后人为古文加上标点,也大多根据这些语气来添加。总之,文言文阅读需要夯实基本功,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在此之前,我们是可以凭借这些小技巧获得不错的解题效果的。

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问题论文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辅助工具之一,作为教育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给学生枯燥沉闷的感觉,在这方面的教学效率提升难度很大。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现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不断思考与研究,努力探索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

对于学习任何事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发展十分关键,这个阶段的学生喜欢理论与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学习思路基本已经成型,但在学习文言文时,经常遇到晦涩难懂的字词、语句,并且需要背诵的内容也在增加,严重打击了他们的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为了改变这种学习情绪与心理,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教学,把文言文课程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提前了解文言文所表达的文化与背景。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展开讨论,比如,在学习荀子的“劝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都有哪些珍惜时间的句子,还有哪些励志的故事。可以把同学进行分组,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抢答,使学生加深了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增强了记忆,对背诵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还可以给学生多提供一些历史小故事,高中文言文课程有很多都是历史故事,结合历史讲解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内容,逐渐培养出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

二、重视文言文语法知识讲解。

在学习高中语文文言文时,是有规律可循的。尤其文言文的语法与现代汉语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虽然文言文的语法在讲解时比较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在教学中还要给予一定的重视。教师在进行文言文语法教学时,要把一些基本的语法概念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这样才能方便后期文言文教学的开展,让学生明白,掌握文言文语法可以加快学习与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整理归纳好文言文语法知识,或者专门挑选课时进行文言文语法讲解,增加对常用句法、通假字、表达方式与对话习惯等方面的实践训练,在课余时间可以提醒同学之间使用文言文进行交流,在现实生活的实践当中帮助学生巩固文言文语法的概念与知识,方便学生记忆与应用。

三、积累词汇量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很多字词的读音与意思都与现代汉语有所区别,学生在阅读上增加了难度,经常出现错误理解文章意思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对一些比较常见的实词与虚词,还有一些特殊句式,进行相应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文言文中字词、句式的规律,着重标明字词的不同意思和一些较为特殊的用法。比如,在文言文教学中,“走”字的意思在古代与现代是有所区别的,在古代很多时候“走”字是“跑”的意思,而在“孟子梁惠天上”这一课当中,有一句“弃甲曳兵而走”是为“行走”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在文言文的字词中具有多种意思,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加深了对字词的印象。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探讨时,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词汇量,越来越容易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自主阅读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言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心理以及当时的背景与文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它的功能是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处理好多媒体与板书、讲解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出多种教学手段,并且多种教学手段相互配合使用,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鸿门宴”这篇文言文时,利用学生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兴趣,教师可以播放楚汉争霸的视频片断,很容易就把学生带入到那段峥嵘的历史时期,学生在视频中进一步了解当时的人物、历史、背景与心理的情况下,加深了对“鸿门宴”这篇文言文的理解与印象。

五、结语。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文言文的教学方式,探索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文言文在汉语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加深对文言文的了解与理解,快速掌握背诵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文言文教学效果,并且对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在文言文方面的学习能力,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