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有感(模板16篇)

时间:2023-11-30 11:09:33 作者:影墨

优秀作文是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被广泛认可的一种文体。阅读一些优秀作文能够培养我们的语言和表达能力,引发我们对美的追求。

读《弟子规》有感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在心灵上有着巨大的震撼。最最令我感动的是孝子陆绩的故事。

三国时期,吴国的陆绩很有孝心,他的孝名众所周知。陆绩,一位十分聪明的人,因为酷爱读书,从而见多识广、博学多才,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神童”。

在陆绩六岁时,就在九江拜访了大名鼎鼎的袁术,而且他对袁术提出的问题都可以对答如流。袁术对陆绩的知识渊博十分欣赏,竟破例赐坐,还赐他吃柑橘。可陆绩刚吃了一个柑橘,突然想起母亲从未吃过这样美味的柑橘,觉得十分遗憾,于是便偷偷地揣了三个在怀中,想回去孝敬母亲。不料,当陆绩拜辞袁术弯腰作揖时,柑橘一下子从他的怀里掉了下来,袁术对此十分震惊,而陆绩却没有因此而感到十分尴尬,平静地说:“我是拿回去孝敬母亲的。”如此的回答,让袁术对陆绩更加地欣赏、赞许与敬佩了。

读到这里,我被陆绩这种近乎疯狂的孝心感动了,为了让妈妈吃到美味的柑橘,自己不惜冒着被人当成小偷的危险。在陆绩的孝心面前,我真感到惭愧,就在昨天,我与妹妹因为看电视换台闹得不可开交,任凭妈妈怎么劝我俩就是不听,把妈妈气得直跺脚,唉!与陆绩相比,我真后悔呀!

是呀!想想现在的我们,每天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在家里几乎都成了小公主、小王子,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我们都是想着自己,完全不顾父母的感受,好像享受这些就是应该的一样,唉!真不应该呀!

父母,是我们最值得感谢的人,是我们一生最大的财富,是值得我们用所有的精力去孝敬的人。

读《弟子规》有感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文明是唯一不曾终绝而绵延启蒙教育的。

在众多的启蒙教材中,《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唐诗》等文字简练、合辙押韵、内容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对我们语言能力的开发和良好品行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年轻时,在科举不中之后,就放弃了仕进之途,终身为秀才,他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教育儿童为人处世规范的启蒙书,是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的蒙学读物。对于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学习、如何“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最后养成健全的道德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清朝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

《弟子规》其内容以《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而爱,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主体精神,全文分为五个部分,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启蒙端正,养成忠义家风的最佳读物。

为圣人,比如我们伟大的孔夫子,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道德理论一直流传至今,为中华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我们生活中真正做到这些道德行为言论的人非常的少。

我们为什么不做这种被所有人称赞的人呢?让我们一起传承和弘扬伟大的中华文化,为祖国的伟大事业作出努力,作出贡献!

读《弟子规》有感_

今年寒假,爸爸带我去新华书店,看到了一本特别的书——《弟子规》,这本书是清代康熙时期山西绛州人李秀所作。我读了第一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回想我以前所做的事,感受颇深。

“首孝弟”——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009年月日上午,小琴姐姐给我听写生字,我的态度不端正,一边写字一边玩耍,内心不愿让小琴姐姐为我听写,觉得她的成绩差没本事管我,姐姐见我不认真,批评了我,我不但不接受她的批评反而与她顶撞,甚至还动手打了她。我太不尊重姐姐了!

“次谨信”——做事谨慎,为人真诚,讲究信用。

009年月日中午,邓老师怕我学习落后,特意放弃休息时间给我补课——我生病做手术耽误了两个多月的学习课程,我吃了午饭到学校,把书包放在教室里就伙起同学玩,邓老师等了很久,都不见我出现在她面前,她不知我怎么了,就到处找我,结果仍然不见我的踪影。我为了玩,辜负了老师对我的信任,让把我当儿子来爱的老师很伤心!

“有余力,则学文。”——要勤学苦练。

009年月0日下午,因学校放假我在家做作业,,爸爸、妈妈上班了,我迫不急待地玩起了电脑,还把电脑弄坏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转眼就没了,我一道题都没有做,当外公和爸爸问起时我欺骗他们说做完了。我满脑子都是游戏,不爱学习,还欺骗家长,太过分了!

《弟子规》是古时候要求小朋友要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博爱众生、勤学苦练的行为规范。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在进步,我们现在更应该发扬这种传统美德。

《弟子规》有感

上星期,校长推荐我们读《弟子规》这个教我们做人的书。就像总叙里面说的:“弟子规圣人训”。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就是“入则孝”,它告诉我们: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当先。

每节课前5分钟左右,朗朗的读书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在这读书声中,我脸红了,我顿时想到了我在家里的——不礼貌、不尊重。

我们的确应该好好的反思一下。

我读到第一句时就想到了:有时父母叫一声,我们没有答应他,父母以为我们没有听到,就会多叫几声,我们反倒觉得厌烦,去顶嘴……。.

读完这一页,我感受颇多: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这使我想到了,我生病的时候,父母也是“药先尝”,也是“昼夜侍不离床”虽然那时候,已经病的不轻,也看不清父母的样子,唯一看得最清晰的就是父母为了我着急的神情。

现在我呼吁大家做到这弟子规上的每一句诗句、呼吁大家给父母一封检讨书,做到以下几点:

1一定要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

2为什么自己所犯的事是错?

3父母对于自己的辛劳表现(事例)及表示感谢。

4认清自己为什么会做那些事?

5提出合理性建议,在什么情况下自己会尊敬父母。

6恳请父母尊重自己的意见从而教自己做人的礼仪。

7表示态度以及将来的学习礼貌计划请父母放心。

好了这次《读弟子规有感》就到这里,大家肯定也有说不完的话,下次再见!

读弟子规有感

文明从小事做起,每件小事都反应个人的思想品德。文明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做人的道理。每一个人都要有文明和懂礼貌,谦虚有礼的好学生。《弟子规》讲了许多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我觉得很感动。我们要学习这种,文明的心。共创和谐社会,世界才会更加美好。让我们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孩子。

我建议大家有空看看。

今天上午背《弟子规》的时候,有几句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几句分别是"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做弟妹的要尊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父母心中也就快乐。

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了。''财务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意思是;在金钱物质上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从背,《弟子规》里也能学到做人的道理,我非常高兴。

爸爸说平常我很多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不好,所以爸爸暑假给我买了一本《弟子规》,让我背诵它。我熟读了15天,大部分已经可以理解并且能背诵了。

《弟子规》主要讲了古代学生的道德品质规范、生活学习规范、礼仪行为规范、为人处世规范等等。它就像是我们的学习守则,可以用来管理我们的行为。

比如说:“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让我明白了人的一生非常短暂,转眼就老了,要。

珍惜时间。

所以我现在每天早早起床看书。

比如说:“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又让我明白了读书要做到仔细看、专心读、心里想。

我要按照《弟子规》的话做,改善我的学习习惯。

读《弟子规》有感

阅读是一种心境,在经典中聆听高山流水、花开花谢,畅想海阔天空,沐浴明媚的阳光,冲淡忧伤与惆怅。阅读为我们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使我们的心灵鲜活起来。

流星在夜空无声的划过,成了灵魂深处最美的瞬间。生命的夜空定有颗颗耀眼的明星,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直到生命旅途的结束,那便是知识,便是文学,便是经典。

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的《弟子规》。《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从古时起中国就作为一个世界强国屹立于世界强林之中。从大汉王朝到大唐帝国;从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到复兴盛世的当代中国,历史的巨轮无声的向前滚动着,物是人非,唯一不变的是“礼仪之邦”这个辉煌称号,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更是一个伟大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而谈到对此作出巨大贡献的“功臣”,我首当推崇《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开篇第一段即点名主旨:首孝悌,次谨信。“百善孝为先”,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只有孝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只有对父母亲人以孝礼相待,他的名声和社会地位才会被世人所承认和接受。古时评论一个人品德如何,首当其冲要考察的便是其为人和孝道,这与当代是大不相同的。几乎凡是古之贤人的传记,在其个人介绍中总会有这样一句“性至孝”,可见“孝”是古代评点人好坏的重要依据。在古时候,即使你身份显贵、腰缠万贯、位居高官,假如你不孝,同样会被世人所不齿。北宋有官员名叫李定,为谋高官厚禄瞒母丧不报,其行为实属大逆不道,为世人所鄙夷。古人是很重“孝行”的,因此说“首孝悌”。一个人只有对父母孝顺,他的内心才会有感恩,才会对社会有好的作为。所谓“谨信”即做事谨慎、诚实守信。“人以信立其本处其世”,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如果缺失了“信”,那也就证明他的社会生命宣告完结,“人无信则不立”。纵观《弟子规》,全篇体现了两个字即“孝”与“信”,这也是今人的立世之本。短短千余言为后人留下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真有春秋笔法之遗风!教人以孝为先,以信立身,在这个以利为主的物质社会就像吹进一阵轻风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孰不知这就是人的本性呢?!这大概也就是《弟子规》的现实意义所在吧!

一本本经典让我们成长,看懂人生中的花开花落,我已停不下成长的脚步。

读《弟子规》有感

《弟子规》全文共分八个小节。第一节是总述全文内容,后七个小节分别向我们讲述如何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人。

第二小节《入则孝》告诉我们要善待父母,要在心中和行动上报答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孝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出门时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时也要通报一声,以免让父母挂念,这样简单的小事情,然而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我深深的反思。

《出则弟》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谦虚礼让,《谨》是指我们在言行上要谨慎,养成好的习惯。正如这句话"冠必正,钮必结"这是最起码应该做到的小事,我们不必像子路那样为了帽子而死,只要做到起码的端正就可以了。

《信》告诉我们要言而有信,信是通向成功的第一步,只有做到诚实守信,说好话,不说谎话,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光诚实守信还不够,还要平等博爱,与他人友好相处。"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在现实生活中,不要和别人斤斤计较,给人家要多一点,拿人家要少一点,这样才会与别人友好相处。

有了好的德行,如果还有多余的精力,就要好好学习知识,而我们现实生活中却与之相反,只讲究知识,不讲究品德,结果培养出一批有才无德的年轻人,这是最应该注意的。

学习文学典籍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它会陶冶我们的情操,锻炼我们的意志,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让我们在古典文学的熏陶下做好人,行好事,说好话,争做圣贤之人。

读《弟子规》有感

近期我读了一本名字叫做《弟子规》的书,熟读的过程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原来自己觉得只要听父母老师的话就行,但读完这本书后才发现做人要有这么多的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如何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育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天下没有不爱儿女的父母!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悌〉,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议论其他人的长短,这样是不道德的。人要宽容大方,诚实可信,远离私心杂念,力求心胸宽广,这样才会健康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多接近有德行的人,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并把握好分寸,至于别人怎么说怎么做,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弟子规》又一次让我更深的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成长很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读《弟子规》有感_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古就是先贤们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行为准则,是我中华民族精神思想的瑰宝,近日有幸拜读了《弟子规》,感触良多。弟子规从“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五个方面阐述了一个人的行为准则,下面我就谈一谈我的读后感。

1、入则孝。百善孝为先,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把我们养大成人,让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父母的恩情需要我们用一辈子的光阴去报答。

2、出则悌。对待我们的兄弟姐妹,要和睦相处,团结友爱。除了我们的父辈,在我们的一生中,给予我们很多关心的或许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了,所以,对我们的兄长要恭顺,对我们的晚辈要爱护。

3、谨而信。先贤告诉我们“谨”这个字,就是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养成对事严谨的态度,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不冲动莽撞。“信”则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俗话说人无信则不立,在生活中,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4、泛爱众而亲仁。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是一个值得尊重个体,不要因为他的贫穷而瞧不起,也不要因为他的显贵而趋炎附势,要尽可能的关心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因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5、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随着我们的成长,接触的新鲜事物就越来越多,如今的社会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

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感触很深,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行为准则观念,我将把我学到的东西融入到我的生活中,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好公民。

读《弟子规》有感

听老师说,《。

弟子规。

》是一本好书,所以我就买了本《弟子规》读。

读书可使人睿智,使人升华。阅读弟子规后,感悟颇多。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当父母呼唤我们时,要及时回答,父母的命令,要立即去做。儿时,父母的命令,我们总是拖拖拉拉的做,没有把父母的命令当作正事,觉得真愧对父母,而我们的命令与要求,父母总是把他当成最重要的事情来做,读完这两句,我觉得我对父母的孝敬太少了,以后要好好孝顺父母。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长辈如果站着,晚辈不能先坐下来;长辈坐下的时候,招呼、允许我们坐下,我们才可以坐下来。啊!我记得一次与妈妈出行,有座位的时候总是我先坐下,母亲站着,从来没有考虑过父母。是呀,我们现在这个年龄的孩子,就像个小祖宗,父母什么好东西都给我们,自己却受苦受累。读完这两句后,每当有座位时,我总会让父母坐,我站着,从此我也养成了先长后幼的好习惯。

《弟子规》还交代了怎样尊敬父母师长,怎么为人处事,真是本好书。贾存仁的这本《弟子规》,是一本优秀著作,我读了它,学会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如何为人处事等等。做人,要孝敬父母,要懂得先长后幼,还要懂礼仪,讲诚信,这样良师益友才会越来越多;学习要学思结合,要去实践,不能光看课本;学习的时间要宽裕,这样一些问题才能搞明白;书房要整洁,书桌上的东西摆放整齐,才像个读书的样子,正所谓“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就是这个道理。

读《弟子规》有感

暑假里,我认真阅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是少年言语行动、道德修养、待人处世的行为指南,对于我们特别有教育和指导意义。

《弟子规》第四部分着重就学习作了阐述,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读懂弄通这个部分特别重要。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李嘉诚说:“知识改变命运。”由此可见学习的重要性。

就学习的方法,《弟子规》告诉我们:“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意思是: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心到是用心思考,眼到是仔细阅读,口到是多读几遍。学习中,只有心到、眼到、口到,才能准确理解其中的意义,学到真正的知识。

“紧要功”这三个字对我特别有教育意义,它让我明白:在学习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要想学到书山、学海里的知识,必须抓紧点滴时间,用心学习、细心探究、全心拼搏,这样才能增长智慧。

常说一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不好的书则会蒙蔽人的思想,破坏人的心志,让人永远迷失在黑暗当中。“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只有认真、细致、反复阅读经典著作,才能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品德修养。《弟子规》还告诉我们,“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我的理解是:少年不光要学习好经典著作,还要在生活中努力实践,这样才能不负所学。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振兴中华民族的生力军,是学习知识的最佳阶段。作为少年的我们,只有勤奋读书、刻苦钻研,才能学有所获,才能实现个人理想,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读弟子规有感

今天,老师教我们读《弟子规》,老师主要讲了《弟子规》中“入则孝”这部分的内容。讲的是我们应该怎么做一个孝顺有礼貌的好孩子,我们读的很快,读完后,蒋老师问了我们很多问题:有没有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有没有和爸爸妈妈吵架?在家和妹妹有没有抢玩具?在学校有没有和同学打架?坐公交车有没有给老爷爷老奶奶让座?见到老师有没有向老师问好?老师问我们平时是不是都是这么做的。这时,我惭愧地低下了头。我想到了昨天妈妈在检查作业作业时,我有一个拼音写错了,妈妈向我指出了错误,可是我却很不高兴,还生气,一晚上没有理妈妈。

今天读了《弟子规》,我才知道我这样做是不对的,古时候的小朋友都知道“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却没有做到。妈妈向我指出错误是为了帮助我改正,我怎么还可以发脾气呢,今天回家我一定要向妈妈道歉,向妈妈说对不起。

以后我要象《弟子规》里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为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读到这里我想到到了自己,平时都没有做到,妈妈叫我做事情总是拖拖拉拉 ,不能及时的去做,还有做错事情的时候妈妈批评教育时,也不虚心去听。

上面这些我都没有做到,以后还要多学习怎样做一个孝顺父母,团结同学,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好孩子!

《弟子规》共分为总叙及其它七大部份,分别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规范和礼仪,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学习它首先对孩子们是必需的,因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祖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厚德则中国才会更加兴旺发达。尤其是德,如果孩子没有德,纵然他(她)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将来也未必会成为社会的栋梁。其次,作为大人,学习《弟子规》也是大有脾益的。

因为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好孩子,俗话讲“打铁尚得自身硬”,何况是为人师长。而另一方面,我们现在的社会普遍强调和遵循的都是急功近利型的竞争模式和发展思路。若以这个作为行为准则,有利可图的,大家就争先恐后、趋之若鹜;没名没份的,大家都退避三舍、恐及其身。那么久而久之,在利益面前人们将道亦无道;大而推之,则国将不国。

所以就大人和孩子一块学习《弟子规》来说,我觉得倒不失为一次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不断进步的有益尝试。大人自己通过学习和力行《弟子规》,每一条都和孩子一起学,一起做,不论孩子说什么、做什么,大人都坚持原则不动摇。久而久之,孩子必将在学习生活、待人接物和尊老爱幼等方面有一个可人的'进步。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对饮食 ,勿拣择”。这里就讲到饮食不可以挑剔,因为均衡的营养才有健康的身体。如果小孩从小就挑剔食物,孩子的发育就很难保持均衡。尤其现在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有一些习惯更差的,他会在菜肴里头翻来翻去,挑来挑去。也有很多父母,他因为疼自己的小孩,所以也会在里头专门挟他喜欢吃的,这是很不好的。而“食适可,勿过则”,也就是说从小对孩子的饮食,我们要告诫她要节制。不能说今天饭菜好吃,就多吃;今天饭菜不好吃,或不喜欢吃,就少吃或不吃。孩子从小养成定时定量不挑食的饮食习惯,这样才能健康成长,身体抵抗力才会增强。 秦梦迪小时候,大概是六岁以前,在饮食上就有这样的毛病,吃饭几乎不吃馍,吃菜本来就少,若是菜不可口干脆就一口不吃,所以前两年身体很差,特别是三、四季度,几乎每个月都会生病,并且一生病就得到医院输液,记得六岁那年十月份,断断续续输液输了三星期,急得我直上火。近两年来,随着她饮食习惯的改善和调整,平时上医院的次数少多了。这里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定要让孩子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零食、多喝白开水。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勿谄富,勿骄贫”,就是告诉我们,当我们生活好时,我们不要笑贫,不要轻视这些贫穷没落之人;我们如果贫穷,处于贫穷,我们也不要去巴结有权势之人,没有必要,人生活在世间应当坦荡荡。这里也告诉我们,要有志气,要有气节。“勿厌故,勿喜新”,这一条就更重要了。有一句话说,“喜新厌旧”,这可以说自古以来,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习性。对物品来讲,如果不能珍惜,总是喜新厌旧,追求物欲就会愈来愈深,这样对我们人生也是没有丝毫好处的。所以从小我们也要告诫孩子,要爱惜一切物品,防止喜新厌旧,在这里我们父母就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作用。

对物如此,人亦亦然。人与人相处更要注意不能喜新厌旧。比如,有些离异的家庭,就是在于自己一时的贪欲和喜新厌旧,才造成了家庭的破碎,甚至妻离子散。所以,当我们读到‘勿厌故,勿喜新’的时候,也要反躬自省,在物质上面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毛病?在与人的感情方面,我们是不是也有喜新厌故的这种心态?若有,这是非常危险的,我们一定要及时回头,悬崖勒马,把一切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这几个月我们学校举行了朗诵《弟子规》的活动,我在这次活动中感受颇深,尤其是《弟子规》“信”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凡是说话,首先要讲信用,不要花言巧语。你问我为什么要说这一句,因为我也有这样的经历。

有一次,好朋友小明约我出去玩,我俩约好星期四在洛浦公园的车站等,不见不散。可等到那一天时,因为是个下雪天,我作业还没写完,那时天气又很冷,家里很暖和,心想:等我把作业写完再说吧。可等我写完作业的时候,已经八点了,外面的雪下得很大,铺天盖地,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这时,我又想起了我们的约定,于是就穿好衣服,戴上帽子,准备出去。我打开门,一股冷风迎面扑来,吓得我一哆嗦,耸了耸脖子,赶快把门关上,“好冷呀!”心里想:还是不出去了吧,家里太暖和了,舒服极了。第二天晚上,我打电话约他,他妈妈说他发烧了,我问他怎么回事,原来是他昨天他一直等我,是他妈妈把他强行拉回去的,我听了,惭愧极了。

读了“信”之后,我想:“信”上说得对,我不应该失信,那样就没有人相信我了,好朋友会越来越少。从今以后,我应该讲信用,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先说是否。

读《弟子规》有感

假期里,在爷爷奶奶的帮助下,我重新了读《弟子规》。爷爷奶奶耐心的讲解,使我“孝道”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我认为学习《弟子规》应该把它的真正贯彻到实际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弟子规》开篇中这样教育我们: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首孝悌”从中可以看出“孝”对于一个人来讲是很重要的。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对他有生养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这个人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可是到底怎样做才是”孝“呢?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总是在忙碌的追求自己的目标对房子、车子的追求热衷竟让我们忘记了在家里惦记着我们的父母。曾经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公益广告:老人一人在家,子女告诉家里的老人要回家吃饭,老人开开心心地准备了一桌好菜,耐心地等待子女们的到来,可是老人左等右等,都等到睡着了,醒来时,屋子里冷冷清清的,只有老人一人,正在这时,电话铃响了,是子女打来的,他们告诉老人不回来了,在电话中老人的孙女叫了老人一声奶奶,老人心里有些安慰,正准备和孙女说话时,电话挂断了,老人很失望很无奈地了句:你们都忙。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内心震撼了!

有人曾说过:人越老越害怕孤独。你让你家中的老人孤独了吗?一个再华丽的房子没有家人,那只是一个房子不能称之为家;一个有家人的房子,即使房子再破旧那也是家。老人要的不是金钱不是住华丽的房子,而是一个有家人的家。老人为子女倾其所有,而老人的希望只是子女能多多陪陪他们,多关心关心他们,能在一起享受人世间最平常天伦之乐。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的父母已不再年轻。或许你会说孝道离我们还很遥远。我想问一句:身为学生的我们,除了向父母要钱,你每天回家问候父母吗?你了解父母为了我们生活的健康快乐而付出的艰辛吗?孝,并不是要让你为父母做上什么惊人动地的事,实际上最平常最基本的关心、问候又何尝不是孝道的表现呢?只是我们不懂,所以往往就吝啬了关心父母的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人世间最遗憾的事,你还在等什么,从现在做起,去关心一下你的父母,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吧。

读《弟子规》有感_

古往今来,孝的故事仍在百姓口中流传,“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我在《弟子规》中最先读懂的一句话,它的意思是说:“父母在叫唤你时,你一定要有回应,不要迟缓,父母的要求,你要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千万不要因麻烦而不做”。“子路借米”就生动地诠释了这句话的内涵。

子路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在子路很小的时候,家里十分穷。有一天,他的父母很想吃白米饭,可是,家里早就没有米了,怎么办呢?子路决定到亲戚家里去借。他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终于借到了米,让父母吃上了白米饭。

比起子路,我真的是差很远,还记得几天前,妈妈让我去买油,我嫌太远,就不去,结果让妈妈去买油忙活了大半天,又得为我们煮饭炒菜,可最后,我还嘟囔着:“这么久才开饭!”妈妈听了,连饭都没有吃就悄悄地到房间去了。

如今回想起来,我真是羞愧万分,原来那时妈妈不是因为累,而是女儿的那一番冷漠的话语刺痛了她的心呐!

父母是我们做儿女的在世界上最大的恩人,再也不会有第二个和他们一样爱你的人了。别人为你做了一点点事,你就会对别人说谢谢,你可曾想过,父母对你几十年如一日的无私的照顾,你对他们说过“谢谢”吗?自己养了几十年的孩子,长大后却不孝敬自己,那种心痛的感觉只有当父母的才体会得到啊!“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我虽然还小,但是读《弟子规》让我明白,“孝”是自己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弟子规》的确是一本好书,让我百读不厌。它让我懂得孝敬,懂得感恩,懂得如何做一个有德行的人,真是受益无穷啊!

读《弟子规》有感

读了《弟子规》第五页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提出了两个问题:

一:这是什么意思?

二: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突然,我猛然醒悟:因为爸爸妈妈是生我养我的人呀!我的血管里,流的不仅是父母的血,更是父母的爱!换句话说,父母就是我,我就是父母,只是我们生活在不同的身体里罢了。既然父母就是我,那么我自己让自己做的事,我还会偷懒吗?所以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于是,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如果人人都把自己的父母当作自己去看待,那么我们这个世界将充满爱,充满孝。

读《弟子规》有感

读了《弟子规》,让我知道了从小就要学会做人,面且老师说这是最大的的事情,《弟子规》读后感300字。其中?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全文的中心。陈老师给我们讲了,让我知道: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学习《弟子规》,让我懂得了怎样做人处事,懂得了要尊敬长辈,懂得了要关爱别人,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300字》。听了陈老师的讲课,让我学会了守纪律,学会了体谅别人,学会了干家务,明白了自己事情要自己做。这段时间在陈老师的的引导下,我坚持每天读背经典,做家务,早晚问候爸爸、妈妈,见到老人主动行礼,见到叔叔阿姨主动问好,爸爸、妈妈和身边的人都夸奖我越来越有礼貌了,表扬我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我开心极了,感到很自豪。我知道,我能有这样的进步,都是学习《弟子规》的结果。以后,我要把这个好的习惯保持下去,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同时,我要争取读更多的经典、读更多的书,不断丰富自己。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