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15篇)

时间:2024-03-19 20:55:07 作者:BW笔侠

教学计划能够根据学生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学习。

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十册第36例1、“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六相关习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在三年级下册,学生有学习了把由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本堂课主要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例1中首先让学生看图写分数,激活学生对分数的已有认识。然后分两个层次:1、让学生认识到这里分别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的,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2、再让学生认识到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完整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最后让学生认识分数单位的含义。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

2、使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理解、抽象出单位“1”。

课件。

一、导入:

谈话:在三年级,我们曾经分两次认识分数。你能举例说说什么是分数吗?

二、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组图。

提问:你能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追问:你能说说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后班内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用课件逐渐展示板书。

提问:第四个图与前三个图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明确: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第四幅图是把6个圆看作一个整体。

出示2/3。

提问:把()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2份的数?

学生讨论交流,班内汇报。

猜测:可能是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追问:在这几个图里,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提问:你能试着说说什么是分数吗?

教师引导概括分数意义。

(2)操作:铅笔、硬币、钟面、桃子图案。

提问:你能用手中的物品表示2/3吗?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小组合作用提供的物品表示并交流想法。

【设计意图】学生在概括单位“1”后,通过操作丰富单位“1”的表象,理解单位“1”不同,所表示的意义、数量都不同。

(3)出示练习六(3)。

学生先按书上的说法,说说第1题中是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三好生有这样的几份;再参照第1题说说后两题中分数的意义。

(4)出示练习六(4)。

先引导学生明确单位“1”,再依次出现平均分的点,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并说说想法。

(5)出示练习六(5)。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所填分数有什么不同。

2认识分数单位。

提问:你能说说什么是分数单位吗?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揭示。

【设计意图】联系整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分数单位。

(2)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互说后班内交流。

(3)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班内交流订正。

(4)完成练习六(1)。

同桌读一读,并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提问:每个分数的分母与分数单位有什么关系?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是什么?生活还有哪些事物能用分数来表示,她们又是分别把谁看作单位“1”。找一找,和同学说一说。

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是新教材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经历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分数的意义已经在五年级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概念。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并能通过已往学过的知识,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

这节概念课,在设计上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思路独特新颖,教学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折一折、分一分,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表示。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教学重点:(1)分数的意义(2)“单位1”的理解。

教学难点:(1)单位”1”的建立及理解。(2)分数“单位”的理解。

五年级数学《解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9册57―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解方程的方法有两种,并掌握这两种方法。

2、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2、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探索新知,出示课本主题图(课件)。

(1)根据图画列方程。

(2)反馈:

a、x+3=9。

b、9―x=3。

c、9―3=x。

(强调:列方程时x不单独出现在等号的一边,因为这样这个方程没有意义。)。

(3)以x+3=9为例教学解方程。

三、课堂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一题。

2、解下列方程。(用两种方法解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本节是学生首次学习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本章节元知识的基础。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要利用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借助天平平衡的道理建立等式、方程的概念,以加深理解。因此本信息窗安排了三个内容,第一个首先利用天平平衡原理理解等式的意义。第二和第三个红点部分是学习方程的意义。

1、这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并掌握用字母表示数,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为以后学习运用准备。

2、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3、学习本节课是今后继续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节教学方程的意义,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方程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多观察、多讨论、多探究、多协作、多操作,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探索协作学习法和操作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探索,掌握方程的特点和意义。

1.能利用天平,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等式的意义。

2.结合具体实例和情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

达简单的等量关系。

3.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

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方程意义的理解难点:建立等式、方程的概念。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方程的意义》这是一块崭新的知识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这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概念教学是一种理论教学,理论性、学术性较强,往往会显得枯燥无味,但同时它又是一种基础教学,是以后学习更深一层知识,解决更多实际问题的知识支撑。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愿学、乐学,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方程打下基础。

本节课从课堂整体来看还可以,有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还较清晰、会说;可还有部分学生不敢说,或者是不知如何表述,或者是表述的不准确,我想问题的关键是学生的课堂思维过程的训练有待加强,数学课堂也应该重视学生“说”的训练,在说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学会自主探索,学得主动,学得投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电脑软件一套。

每人一张正方形纸片、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圆形、长方形纸片,4个苹果图片,6个玩具熊猫图片。

课前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和许多小动物一起去参加小猴的生日聚会高兴吗?你们看小猴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电脑显示画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它还想测测同学们的智力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帮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吗?(上课)。

板书:分数。

1。把小猴准备的一部分礼物装在信封里,倒出来看一看都有什么?下面小猴要利用这些东西测测同学们的智力,看哪一个小组表现的好?听要求小组同学研究想办法表示出每种东西的。小组研究汇报。

2、根据刚才分的过程,把这些物体归两类,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物体、一个整体(解释整体的含义)。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上面我们分的这些物体就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出来谁能说出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3、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3份是它的()。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是它的()。

(4)同时显示以上3幅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数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汇报。

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熊猫图片,平均分看有几种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数表示,小组讨论汇报,电脑显示平均分的苹果和熊猫图画,让学生按照第一幅图的说法说一说其余的几幅图的意思。

5、电脑同时显示一块饼、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线段、四个苹果、六只熊猫图,提问:刚才我们分了这些物体都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单位“1”?电脑显示单位“1”的含义。

6、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小组讨论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电脑显示分数的意义。

7、根据分数的意义指名说出刚才写的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

8、教学分子、分母的含义:电脑显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写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义。

9、做一做电脑显示。

1、让同学们闯三关,电脑显示三关题。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单位“1”2/34/155/11。

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五年级数学方程意义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5号选手。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53-54页的《方程的意义》。我的说课分为以下几部分:学情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与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

一、学情与教材分析。

(一)学情教材分析。

虽然这是节全新的数学概念课,五年级学生从没有接触过。但是,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和一定的代数知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内容做好了铺垫。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对于儿童来说是一堂全新数学概念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用“子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性学习。

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为学生下一步学习“解方程”和“解稍复杂的方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在操作、观察、讨论、分析中探究学习;

2、让学生构建概念数学观念,并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游戏中乐有所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体会知识探索过程中,合作交流的乐趣。

三、重难点与教法学法。

(一)教学重难点。

弄清等式和方程两个概念的关系,

会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并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并且现在我们也倡导趣味概念数学。因此,在这节课中,教法我采用了观察发、讨论法、探究法和问答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组讨论探究学习。而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观察探索、揭示概念、理解概念、辨析概念、应用概念的学习过程。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由:导入篇、实验探究篇、揭示概念篇、深化应用篇和归纳总结篇五部分构成。

(一)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所用的教具就是天枰,那么同学们可不可告诉我你对天枰的了解?

天枰由天枰称和砝码构成,当放在两边托盘的物体质量相等时,天枰就会平衡。也就是:左侧托盘放入两个50克砝码,右侧托盘放入一个100克砝码,此时天枰平衡。即为:50+50=100(引出等式)那么根据这一原理,我们来学习新课。

(二)实验观察,得概念。

首先我在左面托盘放入一个空杯子,让同学们实验看看在右面托盘放入多少克砝码,天枰才会平衡。通过观察实验,同学们发现放入100克砝码,天枰刚好平衡,由此得出:一个杯子重100克。

放入三个100克砝码则会重于左侧,即为:100+x300(不等式);

直到放入两个100克砝码和一个50克砝码,同学们发现天枰终于平衡了,即为:100+x=250(这个叫什么)。

那么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人们给他起来一个新名字,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对,方程。

(三)深入理解概念。

知晓了方程的概念,大家可不可以从其概念里,抓一下关键词,看看,你要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要具备哪些条件!通过观察发现方程要具备两个要素:一必须含有未知数(未知数不一定用x表示。(2)未知数不一定只有一个。);二必须是等式(也就要有=)。

(四)pk游戏深化概念。

让孩子们办蹲着,老师随即出卡片,判断是否为方程,是的蹲下,不是的站直了!如果不是方程,接着再判断原因,左手为缺少未知数,右手为不是等式。

引出特记方程x=0,x+y=z,s=a*b判断是否为方程!!

(五)深入拓展,辨别概念。

方程的概念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例如:3x+5=17。等式,含有等号的式子。大家举例子,例如:1+1=2,100+x=250。并且将你所举的例子里的方程挑出来。

那么,经过判断大家可以发现,方程都是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六)用方程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小红买了5支铅笔,共花去9元,已知每支铅笔x元。

一头大象重5.1吨,一头黄牛重x吨,这头黄牛比大象轻4.75吨。

(七)板书总结。

五年级《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设计。

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

(课件出示:在美丽的大森林中,山羊、小猴、小狗、小兔在做游戏)。

让学生猜测如果让山羊和小猴玩跷跷板,会出现什么结果。

(课件演示验证学生的回答,出现跷跷板不平衡的画面)。

提问:怎样才能让小动物开心地玩起来呢?

学生:让小狗、小兔加入到小猴那边。

(课件演示:跷跷板逐渐平衡。并能一上一下动起来。)。

教师小结:当两边重量差不多时,跷跷板基本保持平衡,就能很好地玩游戏了。

[评析]:动物是学生们喜欢的形象,以故事情境导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的优势,使学生初步感受平衡与不平衡的现象。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师: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还有一种更为科学的平衡工具,猜猜是什么?

1、直观演示,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一架天平,教师向学生介绍它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仔细观察,现在天平处于什么状态。

提问: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平衡状态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50+50=100。

2、继续实验,自主发现。

1)分小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每个小组发一些有重量的砝码和学生自己手中的书本等)。

要求:三组设计平衡状态,三组设计不平衡状态。并据此列式。

2)学生实验,教师巡回作指导。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平衡状态的:

50+10=60。

50=20+书……。

不平衡状态的:

50+30两本书。

50三本书……。

4)学生动手把不平衡状态的天平调平衡并列式。

50+30=四本书。

50+10=三本书。

5)师生一起把书用字母代替:

50+10=60,

50=20+x,

50+302x,

503x。

50+30=4x。

50+10=3x。

3、整理分类,认识方程。

1)学生把上没面的式子进行分类。

2)让学生明确:像这些含有等号的式子都是等式。(板书:等式,标出大集合圈)。

观察右边三个等式与左边一个等式有什么区别?

学生很快明确:右边的等式里都含有未知数。(在等式前面板书:含有未知数)。

教师总结:我们把右边这三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3)学生齐读方程的意义,同桌互相说出一个方程。

[评析]:这部分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去合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尝试分类、交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并初步渗透了数学中的集合思想。

课件出示两个小动物争吵的画面。

小狗:我知道了,所有的方程一定是等式。

小兔:不对不对,应该说所有的等式一定都是方程。

判断谁说的对,并叙述理由。

学生阅读数学小知识“你知道吗?”

练习十一的1题。

教学反思。

1、利用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

生活是兴趣的源泉,体验是主动参与的动力。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实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加入了学习的热流中来。教学当中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2、关注情景教学。

在本节课中,将枯燥的方程概念融于浅显生动的情景中。导入利用小动物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背景,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对天平的所有情景保持着浓厚的兴趣。通过天平称重的实验,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知识来描述实验现象,使学生获得了等式和不等式的知识。

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电脑软件一套。

每人一张正方形纸片、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圆形、长方形纸片,4个苹果图片,6个玩具熊猫图片。

课前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和许多小动物一起去参加小猴的生日聚会高兴吗?你们看小猴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电脑显示画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它还想测测同学们的智力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帮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吗?(上课)。

一、分数的产生。

板书:分数。

1.把小猴准备的一部分礼物装在信封里,倒出来看一看都有什么?下面小猴要利用这些东西测测同学们的智力,看哪一个小组表现的好?听要求小组同学研究想办法表示出每种东西的。小组研究汇报。

2.根据刚才分的过程,把这些物体归两类,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物体、一个整体(解释整体的含义)。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上面我们分的这些物体就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出来谁能说出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3.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3份是它的()。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是它的()。

(4)同时显示以上3幅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数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汇报。

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熊猫图片,平均分看有几种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数表示,小组讨论汇报,电脑显示平均分的苹果和熊猫图画,让学生按照第一幅图的说法说一说其余的几幅图的意思。

5.电脑同时显示一块饼、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线段、四个苹果、六只熊猫图,提问:刚才我们分了这些物体都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单位“1”?电脑显示单位“1”的含义。

6.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小组讨论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电脑显示分数的意义。

7.根据分数的意义指名说出刚才写的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

8.教学分子、分母的含义:电脑显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写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义。

9.做一做电脑显示。

三、课堂练习:

1.让同学们闯三关,电脑显示三关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分数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能正确理解单位“1”,掌握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提高类比、迁移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概念。

教具:课件。

方法:观察、讨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表示。

二、探究新知。

1、回忆铺垫。

(1)我们已经简单的接触过分数,看课件,说出下列每个1所表示的含义。4。

(学生思考讨论后,点名回答)。

生1: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这条线段的。

生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为是这个圆的1414。

14生3: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这个正方形的。

生4:4根香蕉,每一根是这把香蕉的14。

14生5:8个面包,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这盘面包的。

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强调“平均”)。

(2)练习。

62页做一做。

练习十一1。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思考。

强调:一个整体要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2、认识单位“1”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1)课件出示3个例子,让学生体会单位“1”

(2)小结。

(3)练习。

练习十一2、3(学生独立完成)。

强调:指出题目中的单位“1”

3、认识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如。

练习十一8题。

(点名回答,错误及时纠正)。

4、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课堂总结。

小结这节课所。

学的知识。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4、5、7、9题。

板书设计:

单位“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

教后反思:21的分数单位是。33。

人教版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好,这一节课又是我们的数学课,数学,顾名思义,“学习数”,当然,“学习数”并不是我们数学的全部,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请同学们告诉老师,我们都学过了哪些数啊?(单数,双数,小数,整数,质数,数,自然然,等等……)。

师:对,我们已经学过了这么多数,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研究分数的意义。

二、学习新课。

(一)分数的产生。

1、再现旧知识。

生:平均分,从中间切开。

师:哦,同学们都说,从中间分开,平均分。老师知道了。这样分。(操作课件分饼)。

师:嗯,这个方法真不错,那你能用学过的分数表示每们小朋友分得的份数吗?

生:12 (师演示操作。)。

师:你能说说这个12 它表示什?

生:表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个小朋友分得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饼的12 。

对,在进行分物,测量或者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2、你还能说出哪些像这样的分数。你能分别指出它们的名称吗?

生:12 ,24 ,57 ……。

1、认识单位“1”。

(1)动手操作:

同学们,我们已经熟悉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现在请你们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四分之一,看谁做得又快又好。(折一折,或画一画)。

(2)展示学生成果。

(3)出示课件,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交流,汇报,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每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4)概括总结:

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四分之一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一份。

学生乙:有的是把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有的是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四分,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师:对,一个实物好理解,但是有的是由几个单个的物体组成的,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整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5)像这样的整体,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一筐鸡蛋,一堆煤,一个年级的人数,一些桃子,一个年级的人数………………)。

师:也就是说,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少,可以很多也可以很少。

(6)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强调平均分)。

2、学习分数单位:

(1)出示课件:师引导学生填一填。

(2)说说,这些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分数的分数单位。

(4)分数单位的特点。

a、都是几分之一。为什么:分数单位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就是分数单位。

b、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组成的,因为不同分母的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的份数不一样,所以不同分母的分数有不同的分数单位。

三、课堂作业设计。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呀?你学会了吗?

人教版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教学重点难点:

教具准备:

米尺,长方形、正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分数的知识。

( )。

( )。

( )。

(学生通过回忆说出已学过的分数知识。可能会回答分数各部分的组成,也可能讲到分数的意义。)。

(2)点击出示:

师:这个分数如何读?

师:你能说出这个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根据学生回答分子、分母、分数线点击出现结果。)。

2、复习分数的表示方法。

(1)师:回忆一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分数?

(学生可能回答:用图、线段或正方形来表示分数。)。

(2)点击出示: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我发现大家对于分数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但分数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分数与我们的生活又有些怎样的联系呢?今天我们就继续来了解分数。

二、新授。

探究一:通过故事和动手实践,认识分数的产生过程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1、点击出示书60页第一幅图片。

(学生可能回答:用分数表示。)。

师:对,古埃及人将一根绳子平均分成了若干份,再去测量。这样就能具体记录石头的长度,古埃及人就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不足一段绳子长度的石头或超过一段绳子长度的石头用分数的表示方法记录,才能在没有精密仪器的情况下将金字塔建造得非常坚固,石块的接缝也是非常紧密,这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2、实践感知。师生合作测量黑板的长度。

师:虽然我们现在已经用到了米尺、三角尺、直尺等常用的学习工具,但在具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也不一定正好是整数的结果。下面就请一名同学上台和老师一块来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看看能否用整米数表示。

(师生合作测量黑板的长度。)。

(学生可能回答:不能)。

师:在进行测量时,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点击出示)。

探究二:用分数计算。

1、点击出示书60页第二幅图片。

师:大家看图,小明和小丽在分东西,桌上有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一个西红柿、一块蛋糕、一包饼干)。

师:如果把西红柿平均分给两个人,可以怎样分?你可以用算式表示吗?

(学生可能回答:1÷2,在三年级学习的基础上,有的学生能回答出个。)。

师:1÷2的结果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师:我们知道1÷2就是将1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多少?()。

师:那么将一个西红柿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多少呢?(个)。

师:看看小明和小丽是如何分的?

(点击出示:       )。

2、小练习。

师:那么同样的,小明和小丽每个人平均分到几块蛋糕?几包饼干呢?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并简单表述将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块。)。

3、小结:

在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在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数—分数。

(点击媒体出示: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是常用分数来表示。)。

4、资料介绍。

师:最初,人们只认识一些简单的分数,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而且也不是一开始就出现现在的表示方式。

点击出现: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回答,教师提醒,补充说明。)。

三、练习。

1、说出下面图形所表示的分数。

( ) ( ) ( )。

2、填空。

(1)将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 个苹果。

(2)将1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 个苹果。

(3)4个小朋友分一块蛋糕,如果每人分到的蛋糕相同,每人分到 块蛋糕。

(4)将1堆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到这堆糖的 。

师:这里可不可以说每人分到粒糖?(引导学生辨析将1粒糖平均分成5份与将1堆糖平均分成5份的区别。)。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很早以前我们人类为了解决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不能用整数表示结果的问题,就已经开始用分数来表示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我们对于分数的应用也变得更熟练更广泛。希望通过学习,我们每一位同学也能更多的了解分数,更好的学习分数知识。

五、作业。

将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平均折成若干份,然后将其中的几份涂上颜色,用分数表示。

人教版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1、老师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多少个?(生答)如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多少个?(生答)教师提示,再用整数表示可以吗?(板书课题:分数)。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

3、正是这样的实际需要,产生了分数。

4、教师出示图片,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涂了红色,那么涂色部分怎么表示呢?请同学们说出都知道这个分数的什么?如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它的各部分名称,以及自己的课外知识等。

5、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补充课题:的意义)。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动手操作。

让学生课前准备了3种学习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根绳子、四个苹果。要求:先通过分一分、画一画,表示出,然后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是怎么表示出来的。

(2)学生上台展示成果:

a、学生甲:表示把一个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可以说取了这块月饼的。

学生乙:还可以表示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根绳子的。学生丙:还可以把四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的一份,就是这根绳子的。

b、课件出示判断下面的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是否正确。

(3)师生交流,得出意义:

a、回想一下刚才我们都是怎样表示的呢?(学生尝试回答)都是把他们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的。(板书:分数平均分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b、课件出示3幅熊猫图片,用分数表示出涂色的部分。

c、请同学们随便写一个分数,和同桌说一说它表示的意义。

2、单位“1”

(1)刚刚我们在平均分的时候是把一个长方形,一根绳子,4个苹果看作了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

请同学们找出生活中有哪些可以看做单位“1”。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知识应用。

(1)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___份,表示这样____份的数。

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单位“1”是指()。

(3)把20本书分给4个小组,每组分这些书的(),单位“1”是指()。

2、练习(课件出示)。

如果每个小正方形用数“1”来表示,那么大正方形用()来表示。

如果两个小正方形用数“1”来表示,那么大正方形用()来表示。

如果把大正方形看作一个整体,用单位“1”来表示,那么每个小正方形用()来表示。

3、下面每个图中涂颜色的小正方体各占整体的几。

分之几?把什么看作单位“1”?

4、观察下面图形,阴影部分占长方形的(),占正方形的(),占整个图形的()。

仔细观察上面的3个分数,他们有什么特点。

把单位以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5、填空并说出下列分数的分数单位。

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4份,3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6份,5份是这堆糖的()。

6、拓展练习。

老师这有12个小圆片,你能找出它的是多少片吗?它的呢?它的呢?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师生共同回忆总结。

1.分数的意义--------要注意的问题。

(1)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整体或是一个计量单位.

(2)必须要把单位1平均分.

(3)分数单位:指名说说什么叫分数单位.

人教版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第十册(第23页)。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百分数源于分数,又有别于一般分数,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而本节课从实例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学习百分数。

三、学情分析。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了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同本课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课前可以让学生广泛的搜集整理百分数的信息,课上再说说这些百分数的意义,既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又有利于学生感受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其次,教学时还要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类推、辨别,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辨别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在用百分数表达和交流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发展数感。

五、教学要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六、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标有百分数的实物(商标、说明书、合格证、报刊信息……)。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七、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百分数产生的必要。

1、情境出示:

同学们,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组织一场投篮比赛,规定每班派一名选手参赛,不过五(1)班有三名同学报名,他们投篮的水平都不错,这是他们平时练习的情况:

队员投中的个数。

1号队员22。

2号队员17。

3号队员43。

(1)同学们,如果你是五(1)班的班长,你会推荐第几号同学参赛?为什么?

(2)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可能会有如下几种回答:

会推荐3号队员参赛,因为他投中的个数最多。

我觉得光比较投中个数不够公平,还需要看他们共投了多少个。

2、师小结后,继续出示:

队员投篮的个数投中的个数。

1号队员2522。

2号队员20xx。

3号队员5043。

(1)有了投篮总数,现在你准备推荐谁呢?(学生思考过后,会想到:直接算出投中个数是投篮总数的几分之几,再去比较。)。

(2)那谁来说说怎么算?(生交流,师板书:22÷25=17÷20=43÷50=,然后再通分===)。

(3)是呀,得出后仍不便于比较,进一步通分为分母是100的分数就便于比较了。现在谁能说说这三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呢?(学生回答出三个分数的意义)。

3、小结,引出百分数。

(1)我们一起来看这三个分数,这三个分数比较特别,分母都是100,都表示某一个同学投中个数与投篮总数的一种关系,这些特殊的数数学上通常不把它们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写成88%。(板书:88%)读作:百分之八十八,也就是在原来分子的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一起再看一遍。(板书:85%)。你会了吗?拿出手指来,我们写写看。画个圈,画条斜线,再画个圈。(众生高举一手在空中书写)这就是百分数的写法。会不会写?像这一类的数就是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

(2)谁能说说这三个百分数所表示的意思。(学生分别说出这3个百分数的意思)。

(3)现在你能确定几号队员投篮水平高些了吗?借助这三个百分数,很好地解决了选择哪个学生参加投篮比赛的问题了,看来百分数是我们日常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设置一个个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更深入地进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角——百分数,这样的引入,使学生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同时在教学伊始就将百分数的读写法呈现给学生,也为后面的学习交流提供了方便。

(二)联系生活,感悟意义。

1、从具体实例中,理解百分数意义。

同学们,课前老师也布置大家收集标有百分数的标签、合格证等,都带来了吗?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互相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这些百分数又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展开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3、全班交流。下面想请几位同学带着你的收集到前面来展示给大家看一下。

4、补充练习。

(1)老师这儿还有几个百分数,一起来看,(课件出示课本中的情境图)从中能看到百分数吗?它们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自主交流收集到的各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使学生感悟百分数的意义,同时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又出示了几个百分数,看似随意,实则是别有用心,这几个百分数不只是与学生收集的百分数的简单重复,而正好是学生所收集的空白所在,它们的出示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趋完善。

(三)分析比较,深化认识。

1、回顾整理。

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这么多百分数,那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我们刚才在交流这些百分数的意义时,全都采用了怎样的说法呀?(引导学生交流出: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2、归纳小结。

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就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3、观察分析。

同学们,到目前为止,关于百分数的有关知识咱们也了解得很多了,但不知大家有没有疑问,百分数和分数一样吗?百分数有哪些特别之处呢?下面让我们仍以四人为小组,去研究研究,看看百分数有什么特别之处。

4、学生谈发现,师引导整理。

(1)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不同。(百分数的分母只有是100,而分数的'分母是可以变动的;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小学教学设计网)。

(2)写法不一样。

(3)读法不一样。

(4)百分号前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5)百分号前面的数可以小于100,可以等于100,也可以大于100。(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意义不同、写法不同、读法不同、百分数的前面可以是小数……)。

5、实例中体会不同。

设计意图: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往往把百分数仅仅“形象化”地理解为分母是100的分数,教材中又没有涉及百分数与分数区别这一内容,因而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并设计练习,让学生结合实际去辨析、去感知二者的不同之处,帮助学生拨开心中迷雾,认识“庐山”真面目。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要求:喜欢读哪个就读哪个,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生读,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设计意图:在这一个练习中,不是一味地让学生机械地读,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选择地读。学生在回答哪些百分数比较特别,以及这些百分数的分子为什么千姿百态时,其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通过问题包装、形式变化,枯燥的百分数的知识放射出迷人的色彩。每个学生都乐意读出自己感到特别的百分数,都乐意读出自己的思考,表述自己的发现,进入积极的求知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人。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要求学生用含有百分数的句子,来说明已经写的百分号的个数,对于刚学习百分数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思维难度。但是通过这个练习,形成思维的阶梯,不仅让学生练习了写百分号,更重要的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用到了实践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为后续知识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3、读出下面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1)屏幕出示:“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我国人口约占世界的22%。”

(2)学生谈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巩固了百分数的读法,而且从这两句话中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用仅占世界7%的土地却能够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从中足以看出我国的强大。让学生感到身为中国人而骄傲、自豪。(?感觉从珍惜土地的角度出发更好一些,强大?有点勉强)。

(五)总结提升,体现价值。

同学们,短短一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想在一节课时间里真正弄清百分数的所有知识那是不现实的,今天只是一个开始,希望大家以此为起点,不断去研究更多有关百分数的知识,好吗?最后老师还想给大家留个调查作业。这几年,我们烟台的变化可太大了,这一点咱们是有目共睹,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展开专题研究,向家长、亲戚了解了解,或者到报纸上、网络上去查找查找,收集收集有关我们烟台近几年各方面发展变化情况的百分数,相信当我们把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全班交流时,你一定会被我们烟台的变化之大以及变化之快所折服!

设计意图:现实中丰富鲜活的素材,使学生从“单纯从书本中学数学”变为“密切联系生活做数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及价值,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索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八、板书设计。

百88%、85%、9。3%、100%、110。7%,……。

分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数和分数区别:意义不同、读法不同、写法不同、百分数的前面可以是小数……。

九、创新特色。

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追求的是思维对话与碰撞。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本节课:

(一)0把数学引向生活,引向学生身边实际。

《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要学有用的数学”,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情趣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本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发动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然后让学生合作讨论,自主探索发现,自我感悟并初步得出百分数的意义,学生学得既轻松、快乐,又扎实、灵活。

(二)把数学学习活动建立在认知的冲突处,思维的提升处。

1、把数学学习活动建立在认知的冲突处。

本节课伊始,围绕推荐几号学生参加篮球比赛,引发学生思考。在否定了学生知识结构中已有的各种比较方案后,无形中“逼迫”学生思考思考、创造出更趋完美的比较方案,百分数也就在这样特定的背景下应运而出了。

2、把数学活动建立在思维的提升处。

在学生自主交流收集的百分数,对百分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深入的探讨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辨析与感知,使学生准确的把握住了百分数的本质,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

十、评析。

本节课较好地的解决了数学与生活,数学学习过程与思维过程和谐统一的问题。

(一)现实情境与数学问题的产生和谐统一。

数学的魅力在现实,数学学习的魅力在现实问题。教学中,我们找到学生经历过、体验过的本真现实,也就找到了吸引学生的魅力。本节课,执教者追索到篮球比赛派谁上场这一现实。在学生的经历中,派谁上场就是一个简单的、指令性行为,其实不然,在教师巧妙设计的悬念和设问中,抖露出一系列学生熟视无睹的内在的学向和发人深省的数学问题,数学价值、数学学习的价值昭然若揭,学生在派谁上场的研究中,获得的体验是真实的、具体的,思维必然由感而发。

(二)问题解决与事实解读和谐统一。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数学问题发生碰撞,通过思维对话,寻求问题解决策略。本节课,执教者通过该派谁上场的确定过程,让学生算出答案——每人投中个数占投篮总数的几分之几。结果是表示三个人投中率的分母不同,不容易比较。此时,事实说明和呼唤新的表示方法,使大家容易比较的方法,至此,百分数在“呼唤”中闪亮登场,这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在百分数意义的解读过程中,执教者又再次运用已有的事实。

(1)从投篮比赛结果生成的的百分数中去解释每个百分数的意思。

(2)从日常生活中所见所用的百分数各自表示的具体含义去解读。

这样把百分数的学习纳入到一个个具体的事实研讨与解读过程中,既让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又为学生认识、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提供了足够的支持。

(三)知识的学习与有效建构和谐统一。

数学知识是延续的,数学学习与探究的空间永无止境。在数学知识中,探求其联系性,在数学学习中,把握知识的生成与联系,这是组织建立和谐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的认知结构的重要途径。本节课,为使学生形成结构,执教者组织学生去解析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异同,这是建构的得力举措。

(四)教书和育人和谐统一。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向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解读本节课的设计,执教者既重视了通过百分数的引入与学习,使学生在经历百分数的产生过程,百分数意义的认知过程,获得了应有的体验和感悟,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更重要的是,执教者对教材、教学处理的人性化、教育化。从课的引入开始,教师就把教学活动设计成教给学生做人做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练习设计中,又透露出种种人文关怀:“你喜欢读哪个就读哪个,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我国人口约占世界的22%”,谈谈自己的体会。这些正是时代赋予教育者的责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明确单位“1”的概念。

2、通过归纳,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单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分一分,涂一涂等活动,明确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单位“1”的含义。

2、通过不同的独立操作活动和小组内的交流,理解分数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探究分数的意义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

2、感受分数与生活的密切练习,理解生活中的分数表示的含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单位“1”概念的建立。

2、根据平均分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三年级时我们认识过分数,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分数。(板书:分数的意义)。

二、自主概括,理解意义。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幅图,请大家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说出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先写出来,再同桌交流一下。

1、我们来汇报一下所填写的分数。

2、说说这些分数各表示什么?

(学生说)。

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4。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5/8。

把1米平均分成5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5。

把6个圆平均分成3份,涂色部分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3。

3、图上这四个分数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得到的?(一个饼、一个长方形、1米、6个圆平均分得到的。)。

说明: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6个圆就是一个整体。

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看屏幕,自己读一读。

问:单位“1”可以是什么?

4、那么,刚才这几幅图中我们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

5、揭示概念。

从这些例子中看,怎样的数叫做分数?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自己写一个分数,说说表示的意义。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6、试一试:

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这个分数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闯关练习,深化认识。

1、练一练:

出示:练一练,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这个分数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怎样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未涂色部分?

2、涂一涂:

练习六第2题。

在图中涂色表示2/3。

3、说一说:

练习六的第3题。

说出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4、找一找:

练习六第4题。

在直线上画出表示下面各分数的点。

5、议一议:

练习六第5题。

有12枝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

每支铅笔是铅笔总数的几分之几?

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是总数的几分之几?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刚才我们一起又一次认识了分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分数无处不在。

比如说,我们班级有多少名同学?男同学,女同学,第一组,第二组各有多少人?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想到哪些分数?同学们课后去说一说吧!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不仅重视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能十分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学习方法的渗透,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的展示,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学习交流、动手实践等数学学习活动来发现知识,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了自主探索学习的步骤,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研究内容、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相互质疑等学习活动,获得了快乐数学知识,学生的能动性和潜在能力得到了激发。体现在两大特点;一是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两种学习方式,重视直观教学,通过观察、判断、交流、动手操作抽象出分数的意义。二是做到了学生能自主探索的知识,教师决不替代。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