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小学生的敲门砖论文(优质17篇)

时间:2023-12-04 20:06:35 作者:文轩

优秀作文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真实反映,它能够给人以启迪和思考。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

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小学生的科学兴趣论文

《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年纪小,在课堂中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时间短,所以教师必须把握好时机,想尽办法让教学内容在学生注意力集中时掌握。而让注意力集中就必须让学生感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呢?笔者就此谈几点浅显的方法。

1、以故事导人,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小学生最爱听故事,在课堂中穿插一些故事容易让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走,继而使他们很好地接受知识。新课程中教材编排非常生活化,教师只要将其中的某些书面语用学生熟悉的动画故事或人物名称叙述就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跟着你的思维走,去理解学习新课,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就以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为例而引导学生学习。

2、根据特征,化静为动,激发兴趣。

根据内容的特点设计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自我感知中去理解学习。如在学习《圆柱的认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圆柱,从而理解圆柱由那几部分构成。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一目了然,更为以后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利用多媒体,变抽象为直观,激发兴趣。

对于教材中抽象的问题,我们要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直观演示的效果,将重点和难点呈现出来。在课堂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好奇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并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如学习《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

4、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激发兴趣。

《新课标》中也指出:我们要尽可能地“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经验是自主开展活动的基础凭借,是进行意义构建的前提。新课程改革中教材的编排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理解数学。如学习《元、角、分》让学生用玩具纸钞购物,不仅让学生理解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且学会了在生活中应用。如学习《相遇问题》此类应用题时,既要掌握相遇,同时、相向的特点,又要理解路程、时间、速度三者间的关系,而且还要会应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题。部分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关系。我们可以利用课堂中的资源:请两位学生上来配合做动作而理解,让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强调这是同时相向而行),一直走到一起(强调这是相遇)。通过这一简单的演示场景,不仅使学生理解了“两人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的含义,而且体验了知识的生成过程,顺利完成了由自我演示到自我理解的认知过程。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我们去灵活有效地运用。课堂教学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学习、去理解、去掌握,从而运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水平。

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小学生的科学兴趣论文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让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感兴趣,而且可以让幼儿感受自然的魅力与奥秘,让幼儿喜欢自然,感受科学带来的乐趣,初步形成幼儿对身边事物的正确态度。《纲要(试行)》突出强调了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应以萌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主要目标,克服了传统科学教育只重视科学知识传授的弊端。强调通过幼儿的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幼儿自由探索,培养好奇、好问、乐于尝试的愿望。

1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科学材料,让幼儿对科学有探索的欲望。

材料是科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他是科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提供材料的数量和种类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在科学活动中,科学材料是具有多样性和可供选择性,如在一次中班科学活动《溶解》中,为幼儿提供的材料越多就越能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从而探索出可以溶解的物品有哪些。所以说充足的材料是科学活动成功开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1.1有目的的投放材料。

在投放材料的同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投放相应合适的操作材料。并有针对性的投放相关内容的科学材料。如:秋天到了,在自然角放置一些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来的花生、绿豆、葵花籽、芝麻、红豆、高粱等装在透明的玻璃瓶中,让孩子们在课间的闲暇时间,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问一问的形式来观察和认识这些种子。此外在种植区种植一些秋天的蔬菜,如:塔菜、自菜、大蒜、萝卜等,提供这些植物的记录本,让孩子们记录这些蔬菜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兴趣。

1.2投放一些有趣、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材料。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趣的操作材料能够很大程度上吸引幼儿,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幼儿觉得这些材料有趣,好玩,他会自己主动地去“玩一玩”,比呆板的直接把科学原理告诉他要有用的多,充分的可以体现“寓教于乐”这一理念。有一次我在科学区角投放了几张折叠好的硬卡纸,将它们立在桌子上,想让孩子们去吹一吹,玩一玩。过了几天我发现很少有孩子会去玩,甚至有的孩子不明自这几张硬卡纸是用来做了什么的。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将硬卡纸用动物形象来装饰一下,没过一会我就发现很多孩子聚集在科学区,一边猜想一边玩起来。经过这次事例以后,我发现对于一些有趣的材料,孩子们的兴趣很大。所以在材料投放的时候尽量要采用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材料。

1.3提供一些具有暗示性的材料。

多为幼儿提供一些暗示性的操作材料,这样就可以达到无声教育的效果,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分析、找出规律,按规律再进行模仿或创造。如:可以提供一些小实验的操作步骤,让幼儿按照步骤图一步一步的进行实验。

1.4投放一些易于操作的材料科学区。

科学活动结束后,可以将活动的材料放置在科学区域内,做一个提升。幼儿有兴趣会自己走到科学区域内进行观察和操作,这时教师可以在旁边观察幼儿的行为,并适时的给护相应的个别指导,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对于幼儿来说,尤其是小班幼儿的科学概念还是很模糊的,它们不能准确的理解科学现象及一些原理,所以首先我们可以在班级里设立科学区角,投放一些丰富,易操作,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科学材料。这样幼儿可以在课余时间里去玩一玩、看一看。

2.1提出疑问,让幼儿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探索。

在实验前,教师首先要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才会在实验结果中解决问题。让幼儿首先有了疑问,让后才有去探索去发现的欲望。如:《硬币浮起来了》这一活动开展之前,首先让幼儿们看硬币在水中是沉下去还是浮起来的,幼儿们发现硬币是沉在水底的,接着对幼儿们提出疑问,你们觉得硬币有可能在水中浮起来吗?幼儿们纷纷回答了自己的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大家也对各种材料进行实验,看哪一种添加在水里能够使硬币浮起来。通过活动之前的提出疑问,激发了幼儿们去探索的欲望。

2.2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

《纲要》明确指出:“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得到满足和成功”。每个幼儿的能力都不同,对于不同的幼儿,在同一个操作活动中,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们自由选择材料,完成相应的探索能容,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还能够保持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3指导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记录自己的发现。

小实验中记录实验结果是幼儿实验探究必不可缺的环节,记录可以帮助幼儿对实际操作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在科学小实验的记录形式有个人记录、小组记录和集体记录。要想提高幼儿的实践记录能力,就要考虑到记录的内容、形式、作用以及时机等方面。使幼儿从中积累经验,完善认识。

2.4给幼儿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们能够愉快的进行主动探索。

在活动中,我们要给与幼儿们充足的操作时间,充足的操作材料。耐心的.观察每一位幼儿,给予一些正确的引导,对幼儿的想法不能直接否定,要加以支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交流自己的发现,体验成功,维持幼儿的探究热情。

3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幼儿的经验,为幼儿进行科学探索奠定基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教育观强调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是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自发的或在成人引导下习得科学知识。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与现象是幼儿科学领域的生动内容,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幼儿园的科学应该与其他课程进行整合,将科学与生活联系,相互融合。

主题墙是幼儿园环境中影响幼儿各方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板块,将科学内容展示在主题墙上,可以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看一看,与同伴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提高自身的探索发现能力。如:根据冬天的季节特征,我们在主题墙板上设置了“冬天穿什么”“冬天的取暖电器”两个与科学相关的版块。“冬天穿什么”板块中提供了冬天穿的棉袄、棉鞋、围巾、手套,和夏天穿的凉拖、短裤、短裙等物品。在找一找冬天的衣物中提高幼儿的科学认知能力。

总之,要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就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科学环境,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实验,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丰富幼儿的科学经验。为幼儿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操作材料,在动手操作中使幼儿变成探索者和学习者。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做准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汉语习作兴趣论文

提高小学生体育教学质量,语言形象化也十分重要。例如,教学走跑跳投项目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根据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性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见过动物跑跳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引导:“谁能模仿大象给我们走走路?”教师以这样的引导方式,很自然就把学生带入模仿象行的教学中了。

置身学生,激情焕发兴趣。

上课时,我总是穿着整洁的运动服,精神饱满地站在学生面前。我要求自己的口令清楚响亮,示范正确,教态自然。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完成动作有困难,我能及时地给予帮助和指导。对于有进步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动员大家向他学习。注意用自己的语言活跃情绪,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利用电教,调动兴趣。

在课的开始阶段,我们把收录音机等电教器材带入体验课堂,让学生在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的韵律中做操,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的兴奋点收回到体育课中,使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而且使学生陶醉于美的'享受之中。既消除了紧张,又减轻了疲劳,又使学生增强了体质,还陶冶了美的情操,丰富了感情,提高了文明修养。

巧用游戏,加强趣味性。

“掷沙包投准”这个项目,多数学生不感兴趣。对此,我们可以以游戏的方法,在场地上画几个正方形并写上数字,让学生进行游戏,看谁能投中25号数字,投中的给予加分鼓励。学生被游戏所吸引,就可以消除听而生畏和感到枯燥无味的情绪。

内容故事化,吸引学生参与。

学立定跳远时,我们可以编一个小故事:“小牛蛙本领大,捉害虫保庄稼。”根据故事的发展安排教法。首先小牛蛙要自己学习跳的本领,随后小牛蛙来到田里捉害虫。这时让学生自己练习双脚用力蹬地跃起,跃过地上画的线。接着教师说近处矮处的害虫被捉光了,高处远处的稻秧上还有害虫,这就要向前上方跃起才能捉到害虫。这时便要求学生做向前上方跃起的动作。学生被故事所吸引,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己真像小牛蛙一样,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欲望。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多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上体育课是一种乐趣。

兴趣是小学生作文的敲门砖论文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们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其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小学生们的生活对他们的品德形成具有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教师的教学形式和手段以及教学内容一定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使孩子们能够以自身的经历和社会生活为出发来观察和感受社会。又由于小学生他们的年龄限制,对知识化的东西往往缺少学习的兴趣,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小学生们学习品德与生活的学习兴趣,我们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一、在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鲁洁教授说过:“道德渗透在人的整体、整个生活中,世界上没有脱离生活的纯粹道德。品德的培养要遵循生活的逻辑。”品德课程也提出:教育的活动内容来源于儿童生活,又高于生活。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一种新的“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小学生的品德是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养成的,他们不断地对生活进行感受、体验和感知,最后形成对生活的融入,在生活过程中那些细腻、充分和深刻的片段不断地促使他们思品升华。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孩子们生活的回放,让他们能够在教学中捕捉到生活中的影子,回归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唤醒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兴趣。比如,我在执教《我从哪里来》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回到家里把和亲人的照片拿来,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来说一说,看看照片能够回忆起从前的事情,和亲人有哪些值得回忆的事情,哪些是自己永远忘不了的事情,都有谁是自己感到非常亲近、友好,让自己始终感动……这一系列的活动,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也非常喜欢这样的学习活动,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那种亲情感,使他们对自己的亲人备加感激。很多学生写下了日记,在日记里描述了对爸爸、妈妈以及爷爷和奶奶的喜爱之情。这不仅是一种道德生活的体验,更是一种亲情和人格的养成过程。

二、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兴趣。

品德与生活不像其他学科,它主要是从理论角度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是理论性相对比较强的学科,它缺少那些生动形象的思维,这样很多学生就会出现厌学,不愿意学习的现象。我们不能按照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讲授教学,而要生动有趣的、活灵活现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教育,不能讲成纯粹的思想教育课,要以鲜活的生活实例来营造教学气氛,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触发他们的学习灵感。比如我在执教《上学路上》一节的时候,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目睹上学的路上所看到的,所感触的,以及所联想到的。首先我进行了安全性的教育,在玩交通安全游戏棋时,弥补了课本上插图的不足,因为那只有城市的交通,铁路口、立交桥、红绿灯……这些东西确实是他们将来能够接触的,但是对他们目前来说是很难有生活的体验和共鸣,于是我就用摄像机拍摄了一组学生在上学路上能够有所经历和体验的地方,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实践教学了。再比如,在讲《春天在哪里》一节的时候,我则是找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领着学生们到户外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我们爬山、走田野、钻密林、过小河……让学生们亲自看一看、找一找、踩一踩、闻一闻……并且把这些都录像成片,然后在课堂上播放,让大家共同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的讨论兴奋程度是课堂上难以达到的,把有限的课堂教学引领到广阔无边的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达到了最佳程度,也增加了学生们爱家乡、热爱自然的良好品行。

三、提高教师语言表达力。

教学兴趣的提高要有良好的教学氛围,要有更加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但是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提高。一堂课的开始就要看教师的语言是否干净利索,表达力是否强,当一个老师的语言表达非常丰富、多才多艺,就像演员那样淋漓尽致地将知识再现给学生,学生就会听得入神。信息时代的学生获得了比较广泛的信息,电影、电视,名目繁多的报刊,形形色色的小说,各种形式的文艺,精彩绝伦的体育比赛均是他们所喜爱的,尤其是表现幽默、滑稽、讽刺内容的相声、喜剧、小品、笑话等更让他们陶醉,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所以,我们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语言就应该如同一股股清泉涤荡学生们的灵魂,特别是在对学生进行理想及人生观的教育时,主要采撷以上内容的精华,从而妙语如珠,谈言微中,寓说理于幽默,寓庄严于诙谐,这种讲课艺术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其内容会更耐人寻味,沁人心扉,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们努力探索,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小学生的科学兴趣论文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亲历以观察、实验为主的探究过程,而且还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单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记载下来。这一环节是对实验过程的再现和总结,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的科学概念的理解,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较低,完成一个实验,他们不会感到困难,然而独立地完成一个实验报告却很困难。主要表现在不会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描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抓不住要害和实质。因此,指导学生学会填写科学实验报告单,是科学课教学的另一项艰巨的工作,必须引起我们科学课教师的高度重视。下面就如何指导学生填写科学实验报告单,谈谈我的思考和做法,与同行们商讨。

一、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的全过程。

1.引导学生提出与课题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从而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

2.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而有依据的猜想与假设。在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或假设,要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猜测的理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假设的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并使学生明白提出的假设不能凭空乱猜。

3.指导学生讨论制定实验计划,确保实验有序进行。实验计划一般包括提出与课题有关的科学问题和对问题答案的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过程、确定实验方法和实验材料,考虑注意的问题等内容。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探究计划,是一种实验前的“动脑”活动。这个实验前的“动脑”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它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去动手实验,而不是单纯“好玩”;另一方面使各个实验小组的探究活动能够有序、有效地开展。

4.合作探究,人人参与。实验计划确定后,就要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这是填写科学实验报告单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做到合理分工,人人参与,要按照实验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做好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记录。

二、组织交流汇报,重温实验过程。

一个实验做完之后,教师必需了解学生是怎样做的,看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发现和疑问,这就有了交流汇报的环节。这一环节既是教师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需要,也是学生填写科学实验报告单的需要。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认真作好以下两点:

1.请实验很成功的小组交流他们探究的问题、实验的步骤、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

2.要组织好学生的讨论。由于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较低,对实验步骤的汇报,实验现象的描述,难免会出现步骤错乱,语句不通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修改意见,再进行评价总结。

三、引导分析实验现象,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概括实验结论,这是实验探究活动由动手转入动脑的过程,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完成了这个飞跃,学生才能真正获得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这既巩固了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个过程是整个探活动最困难的阶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科学知识储备、认知能力、思维规律给予恰当的引导。

四、学生实验报告的批阅必须突出科学课程的宗旨。

学生的实验报告单,必须书写整齐、格式规范、语句通顺,条理清晰。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记录实验步骤,描述实验现象,概括实验结论。切忌学生相互传抄,报告千篇一律。

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让学生听写老师口授的报告内容。教师要按时批阅、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对于学生报告中的重要错误,要明确指出,并要求学生认真纠正。

五、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中的项目设计应该具有童趣。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但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处在发展阶段,对于缺乏童趣的成人化语言,他们不仅难于理解和接受,而且还会产生厌烦和抵触的情绪。因此,在设计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时,每个项目的名称要尽量使用学生易懂且乐于接受的儿童语言,每个项目要填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描述的。

六、科学实验报告的书写。

一般情况下,实验报告是根据实验步骤和顺序从六方面展开来写的:

1.实验名称:即本次实验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目的是什么。

2实验日期和实验者:注明实验时间和实验者名字。

3.实验器材:写出主要的仪器和药品,应分类罗列,不能遗漏。

4.实验步骤: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原理来设计实验,写出主要的操作步骤。

5.实验现象:正确如实的记录实验现象或数据,为表述准确应使用专业术语,尽量避免口语的出现。

6.实验结论:对于所进行的操作和得到的相关现象运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

七、在实验报告的书写过程中,应注意表达的方式方法。

1.以说明为主。即实验报告以说明为主,不用像记叙文一样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更不用在说明过程中展开联想或比喻等,要避免主观感受的出现。

2.必须记实,资料客观。实验报告所使用的资料都应是通过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所获得的数据。这些内容应是客观、真实、确切的,不允许有半点虚假。

3.尽量用图解辅助。图解可以增加实验报告的表达能力,比如实验装置有时较复杂,光靠文字无法完全说明,如果使用图解辅助,加上文字注解,就可以一目了然。

4.表达准确简明。准确,就是按照实验的客观实际,选择合乎科学学科特点的最恰当的词句,科学地表达意思;简明,就是在说明问题时语言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啰嗦含糊的表达。

【参考文献】。

1.小学科五年级下册《教材》、《教师用书》。

2.《名人名句大全》。

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小学生的科学兴趣论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它一直是一线教师苦苦思索的问题。在倡导课堂改革、主张自主创新、合作探究式学习的今天,提高学习的兴趣显得更为重要。

我执教小学科学已十多年,多年的实践教学证明,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记录、画重点、死记硬背,无益于学生的科学学习,有时可能会偶然提高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但对于学生的长久发展来说,是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如果让学生对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效果自是另一番景象:小到学生课上会聚精会神,不扰乱课堂,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去,大到尊敬教师,认为教师有水平,甚至会主动学习求知,改变自我,奋发图强。他们可能会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去上网、查资料等提前预习,发表个人的独到见解,拿出他的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小改进等让你来指点。学生那一副得意的神情,真让人不得不对他们夸赞有加。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势必会事半功倍,效果可想而知。兴趣有了,就会主动向“科学高峰”攀登,有助于学生的一生发展。

教师的成功不单单在于教师的课上得有多么精彩,而在于教师应想方设法提高各个学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去。根据我所任的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认知规律等自身的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真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整体学习兴趣的提升。

小学教师面对的对象尽管年龄不大,但都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有感情的个体,尽管地处农村学校,但是独生子女、留守子女很多。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学生渴望被关爱的心理溢于言表。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教师,一定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和谐共处,做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从内心深处把学生当亲人看待,教师可以和颜悦色地和学生交流谈心,从而使学生“信其师,信其道”。多年来,我始终与学生打成一片,充分发挥民主课堂的作用,不搞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学生都非常愿意上我的科学课,而且在课堂上,他们都各尽所能,表现积极,一副享受的样子。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兴趣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让人倍感欣慰。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要以奖励、激励学生为主,不轻易批评学生。若实在需要批评,也要注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误,不能对学生乱发脾气,要给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关心他们,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及感染力去影响他们,使学生在教师这里得到关爱和尊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正面教育学生。一句发自肺腑的表扬,一张小小的奖状,一个本子等奖励都会让学生信心百倍,一生受益。多年来,我从不轻易地去批评每一位学生,坚持以激励为主,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为目标,师生相处和谐、学生兴趣有加、事业顺心顺意。

一直以来,我坚持使用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课件、畅言网等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兴趣浓厚。在实验课上,让学生在动手中又动脑,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素质和能力。有的课让学生走出课堂,例如,在操场上寻找动物、植物,寻找草本和木本植物等,有的课还采用疑问式教学,通过学生自主解决教师的疑问,来完成对知识的学习。有的课让学生小组开展讲授比赛等来完成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开放、动态的课堂,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诱发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学生就会有学习的兴趣,就会有意识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教师也省时省力,乐在其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兴趣。我在讲《快与慢》时,采用了比赛法:同学们,你们班谁鞋子最快呢?……让两名同学在黑板上不停地写“天”字,一分钟后,看谁写的个数多谁的速度就快。让两位同学同时绕教室内走一圈,谁用的时间短,谁的速度就快。

学生在活动中轻松地掌握了快与慢的知识。在讲《怎样让小球动起来》一课时,我利用课本上制作纸蝙蝠的图示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开展了制作比赛,看谁能制作的又快又好,而且还能说出蝙蝠的使用方法,以及与动和静的关系,最后得出力能使物体动起来的结论。学生争先恐后,积极参与,效果极佳。

五、关注学习兴趣的培养,及时表扬评价学生,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的兴趣愈浓愈持久。

学习兴趣的提高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无疑是失败的。学生都乐于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表扬,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及时表扬,让学生感受成功,促进学生积极情绪的升华,让他们以更大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之中去。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采用小组和课内表现、实验成绩、作业成绩和考试成绩,综合对学生进行考核。设置进步奖,给不同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课堂上,对于相对于难的问题,让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可让学习较差的学生来回答。有时还要特意设置一些问题,例如,让学生再重复或概括一下答案,让学生必须成功,必须要表扬他。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他们的小发明、小制作,要发“小科学家”奖,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观念,鼓励他们继续进步。对学生的回答和进步加以肯定和鼓励表扬,可以适当地发一些奖品,增强不同层次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受到激励,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引领下继续钻研和创新。

总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必不可少的任务。这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改革。让我们真正摆正心态,善待那一个个幼小的心灵,像对待自己那样鼓励他们,爱护他们,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使我们的学生满怀热情、自主学习,学会创新,健康成长,使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鹏程万里!

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小学生的科学兴趣论文

开学初,我对课题《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研究》展开了深入探索和研究,根据前期初步研究进行分析、小结,在所教班级的教学实践中试行、验证,探究音乐教学的设计、指导策略,同时注意寻找规律,初步撰写教学课例及案例。

一、我已完成的任务或解决的问题如下:

1、在所教班级进行学情调查。

2、仍然让民主入课堂。坚持师生之间的心灵互动过程,做到教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乃至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当中,放下“师架子”,与学生一起赏析、一起歌唱、一起舞蹈、一起讨论、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以此为教学态度来提高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3、重视提高个人研究水平。

二、已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1、总结出激励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非教学因素:

(1)、教师的人格魅力。

在研究中期的学生调查问卷中,50%的学生喜欢上音乐课,50%的学生认为老师和蔼可亲、循循善诱,8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成功来自于课堂掌握方法和教师的鼓励,5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取得进步,。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真正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关注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情感因素,让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通过练习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使练习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2)、集体的和谐氛围。

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完全放松、完全放心,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作为社会人,教师、家长、同伴对学生个体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真诚地鼓励、真心地帮助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每个成员正确看待学习中存在优劣,宽容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尊重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付出。学生感受来自教师、家长、同伴的鼓励、帮助,才会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才能成为一种可能。

2、探索出小学音乐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策略:

(1)、科学正确分组,目前课堂上的小组按座位次序就近搭配,随意性很大,这容易造成组员间的不公平参与。应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进行科学正确的分组。注重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的搭配,还应分配角色,分享领导,体现真正意义上人人参与的思想。

(2)、把握合作时机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要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学习遇到困难、学生思维受阻时,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前,在某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或多种表现形式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结合其他教学形式合作学习要与班集体教学、个别化教学相结合,做到取长补短。要把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学相结合,把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疑问相结合,把传授知识与教给方法相结合。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掌声激励法、星级评比法等等、互相评价法使小组学习在轻松、略带竞争的气氛中,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5)、评价多样化,保持学生参与激情。教学评价是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行为,对于提高学习活动的实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开放性教学理念背景下,我们采用了以下评价方式:“学习”评价、“延时”评价、“多值”评价、“激励”评价,以保持学生上音乐课活动的激情。

三、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1、提高合作交流性活动的参与质量,学生合作交流是要作好充足的铺垫。新课标提出:要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样的大气候下,现在我们的音乐课随处可见三人一组、五人一圈的局面,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看似热火朝天,混水摸鱼的大有人在。

2、创造性活动参与,过程设计要缜密。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就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性,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创造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创造性活动包含了演奏、律动、创作、创编等活动,要让学生主动有效地参加到这些活动中来,需要教师在课前缜密地设计每个过程。

3、体验实践性活动参与,要强调要求。新课标指出: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应遵循音乐教育所物有的审美规律,坚持以审美体验和实践为核心。审美体验和实践的形式有很多,如欣赏、自由演唱歌曲,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等。我们课堂上还经常看到这样的案例,教师在新授歌曲结束后,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用乐器给歌曲伴奏。为了体现全员参与,给每位学生分发了打击乐器,让其自由练习,最后大结局。从表面上看,所有学生都参与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这种没有要求、没有分工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参与是盲目和混乱的。现在假设教师在分发乐器后,对每一种乐器如何演奏都有明确的要求,自由练习时按要求分工、练习,我想其最后的效果必然会理想许多,提高了学生参与的有效性,其成就感就会大大增强,这方面我们做教师的还得好好研究怎样组织好教学。

四、研究遇到的困难。

1、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的过程。学校和教师、家长和学生都要努力放平心态,当学习的效果不能达到预期时要相互鼓励、支持,要立足长远、耐心细致,克服立竿见影、急于求成的错误观念。培养学生自信心不能仅靠某一位教师个人的力量,也不能靠某一门学科的力量,学校和家庭要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培养的氛围,形成整体合力,引导学生走向自信、走向成功。

2、老师的教学突破不了固有或逐步形成的教学模式,有时因教学时间紧张不能保证练习的时间,经常压缩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受挫心理影响研究的积极性。寻求来自于科研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的指引和帮助,寻找解决的办法,探求不同的教学模式。

兴趣是小学生作文的敲门砖论文

在体育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体育成绩的好坏,除了与其固有的身体素质有关外,他对体育的兴趣成为影响其体育成绩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小学生的体育兴趣的调查研究,得出了许多体育教学中不被重视的诸多原因,与广大专家和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朋友们共同商讨,共同提高。

1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

由于身体素质不好,导致在上体育课时,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标准完成锻炼任务,在学习中被其他同学逐渐落下,使其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引起体育兴趣的降低。

这类学生主要是一些自身身体素质比较低的学生,如身体特别胖的学生,身体和智力有缺陷的学生。

2有过不好的运动史。

很多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锻炼中受到过身体上或精神上的伤害,自信心很低,不敢进行许多类似的'体育活动,造成体育兴趣不高。

3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封建社会对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广泛流传的是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直接或间接束缚着现代教育,很多家长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只要文化科学好就行。导致许多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家长剥夺同时向学生传授这方面的思想,使学生在上体育课是不思进取,赞同了家长的意见,完不成学习任务时缺乏应有的耻辱感。导致体育教师的上课任务无法及时完成。

4教材的内容和课时安排上存在着问题。

在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教材缺乏新颖性,在小学学的东西在初中和高中还有太多的重复,在新授内容上,现有教材的课时安排不能让大多数学生真正掌握教学内容,造成学生完不成学习任务,逐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渐渐失去学好体育的信心,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5教师因素。

教师因素可以分为体育教师因素和其他任课教师因素。体育教师因素主要有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新颖、教师自身的责任心不强和教学重点不在体育课教学上等因素。其他任课教师,不支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现象是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的重要原因。使学生同他们一起认为,学习体育是没有用的,而且会影响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

6素质教育落实情况的影响。

由于升学考试的存在,很多的学校不能从根本上实行素质教育,只不过是在素质教育外衣掩盖下的应试教育,从领导到老师不能制定出真正实用的考核制度和措施,迫于升学的压力,很多教师不赞成学生把课余时间用在体育锻炼上,从而影响到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

如何增强小学生习作兴趣研究论文

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必须以师生相互认知和了解为基础,了解和认识学生,是教师施教的前提。已有的事实表明,对学生了如指掌,是教师施教成功、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之一。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了解,则往往是学生对教师施教信任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同时带有较强的“亲师性”。如果他们比较喜欢哪个老师,他们就会比较喜欢该老师所任教的课目,会花力气、花功夫去学,成绩自然就比较好,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个教师,那么他们就会不喜欢学该老师所任教的课,甚至产生消极抵触的心理,成绩自然一落千丈。因此,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不能靠一时的“做秀”是来打动学生,要真正的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真心交流,用真诚赢得学生。把自己塑造成学生心目中一个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同时,对于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在批评的时候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要在不伤他们自尊心,不侮辱他们人格的同时,让他们从内心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是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学生才会真正的从心里接纳你,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可以使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淡化挫折、失败带来的心理压力。人们从事任何的活动,都有一种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当活动取得成功,愿望达到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心理上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产生一种追求,想继续取得成功的需要,产生了进一步的动机和兴趣。学习也是如此,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上便很少取得成功。如果我们帮助他取得一点成绩,并给以鼓励和支持,使他转苦为乐,这就会造成他们学习转变的开始。

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的好与坏将会影响到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评价得好,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思路,有利于更好的掌握下一知识;评价不得体,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失去信心,对于积极性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避免直接的否定评价,应采取得体、鼓励性的评价。学生答题正确时,要加以鼓励,如“你真棒”“verygood”;出现错误时,应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应善于启发诱导,如“你思维很敏捷,再想一想?能否说得更完美些。”“很好!你有动脑筋,下次再接再厉”“大家起来帮助他。”等。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法国的雕塑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的“美是到处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因此,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从一个方面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分等,这种评价方法不能真实地反映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而是应该针对学生个体的不同的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当学生有达到目标时,教师应当不吝啬表扬,在不同的场合给予鼓励和赞赏;对于没有达到预定目标的学生,我们应该帮助其分析原因,如一张考卷;我们可以根据上面的失分情况,帮助其分析哪些是他不应该失分的题,哪些是他由于知识掌握缺漏造成的失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其重新建立自信心。同时,对于考试成绩没有达标的同学,我们可以采用“借贷”制,比如:某个学生的目标是定80分,结果只考了79分,那么我们可以先“贷”给他1分,但是要求他在下一次考试的时候,除了要达到80分的目标外,还要“还”上1分,这样即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让他们有了更进一步的动机和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比较呆板,黑板加粉笔,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的地位消极被动,教学氛围沉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感到有趣和新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模型、投影、幻灯、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来丰富课堂教学。如,在讲授甲午中日海战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甲午中日海战的录像,这样就使学生对这场战争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在讲到为什么中国会失败时,再让学生观看截取的有关的录像片段后让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能够更直观地向学生呈现抽象的、不易理解的材料,激发学生的想象,变抽象为具体,从而使教学活动教得生动、学得活泼、练得扎实。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态度,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如何增强小学生习作兴趣研究论文

一、生本老师要更用心去发掘学生的兴趣,专注于经营学生的兴趣状态。

传统师本老师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千方百计想学生学得好,懂得多,所以即便是双休日,节假日都安排得满满的作业习题这些。但自己班里的学生是否喜欢学呢?状态如何呢?他是基本不管不顾的,反正作业没有做完就罚,最终造成师本老师并不顾及学生的感受,使学生学得非常辛苦、吃力的局面。学生一旦产生厌倦的情绪,后果可能是极其严重的,甚至危及学生对正常学业的兴趣。

而生本教育把学生比作各种的树苗,有的像松苗,有的像柳苗,有的像榕苗,不论是什么苗,他们都有自己的根,这个根就是慧根,有慧根就都可以长成各种各样的材料。所以我们做生本老师的责任,更在于挖掘发现学生的慧根与兴趣,不在于强迫或掌控学生学习作业应该做多少,专注于经营发展学生的兴趣状态,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喜欢的方向及任务。

二、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为平台打造更好的学习积极性。

有一位老师让自己的学生学绘画,可当老师看到学生把小鸟画成了个大黑疙瘩时,就忍不住说学生“太笨了!画的是什么呀?”这位老师这样的态度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肯定有很大打击,因为老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心里面的第一个权威评价者,他们特别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师本老师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经常毫不负责任地、轻而易举地摧毁了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做得好时,应适时表扬,当学生做得不好或者失败时,要先发现学生有创造性的一面,然后再鼓励他们。

三、与学生分享学习的乐趣,强调参与过程的付出体悟,而非对错名次奖励这些外在。

做生本想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生本老师事实上要先有兴趣,带领学生一起寻找学习的快乐。可以说生本老师开心的笑容是学生最大的安慰,是支持学生完成艰苦学业的无穷动力。大多数学生努力学习,多少是为了换取我们老师的高兴,以好成绩好的表现作为对我们老师教导之恩的报答。

四、陪学生一道克服困难当学生出现厌学倾向,做好家校心灵沟通。

生本老师不该指责学生,应该耐心引导,先表扬学生付出的巨大努力,再告诉学生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学习上的敌人已经快要投降了,只要一鼓作气,就可以战胜他。学生的学习就是一次长征。生本老师一定要成为学生长征旅途上的战友,面对学习上的挫折,一定要与学生一起分担痛苦,并肩奋战。当学生用自己的努力战胜困难,解出了难题,找到了自己错误的根源,生本老师一定要把它看成是大喜事。

六、适当的学习奖励,突出付出感荣誉感。

只要学生能从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就给予适当奖励。要让学生讲清楚,成就感是怎么来的,付出了多少努力,克服了多少挫折。这样可以帮学生看清楚自己取得的成绩,引导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产生更大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汉语习作兴趣论文

归根究底,小学生不喜欢数学的原因还是因为数学这门科目不能够对他们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从而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也许窗外一只偶然飞过的鸟儿就可以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走,也许教室外面忽然有了什么轻微的响动也会让他们好奇的猜测半天。将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牢牢的吸引住小学生们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办法来吸引住他们。有一次笔者刚走进教室,便听见很多同学正在讨论刚刚的体育课,很多小朋友还依然对上节体育课所做的游戏回味不穷,依然三三两两的在一起讨论。看到这个情况,笔者知道按照这样下去这节课即便勉强的上了,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学生们的心依然还在上节体育课当中。这时笔者拿出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小猪,然后问学生们,“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小猪。”笔者接着说,“同学们想听小猪的故事吗?”学生们纷纷争先恐后的回答道:“想!”于是笔者清清嗓子,讲道:“有一天森林里的动物们集合在一起比赛讲笑话,规则是,把所有动物都逗笑了就算赢。小老虎是最先上台讲笑话的,他上去讲了个不怎么好笑的笑话,所以几乎没有动物笑。然后是小熊,他讲了个很好笑的笑话,把所有的动物都逗笑了,只有小猪没有笑,小熊只好失望的下台了。接着是小猴子,小猴子刚走上台,正准备开始讲,小猪便笑了起来。小猴子很纳闷,我这都还没讲呢,他怎么就笑了,其余动物也感到很奇怪。这时只听小猪边笑边说道:“我终于想明白刚才小熊讲的那个笑话了,太好笑了,哈哈哈。”同学们也纷纷大笑了起来。于是笔者接着说道:“大家觉得小猪笨不笨啊?”学生们异口同声的答道:“笨”。有个别调皮的学生还特别补充道:“太笨了”。然后笔者笑着说道:“下面我们将要学习这节课的内容了,请同学们翻到书的第××页。”说完笔者又补充道:“等会要测验哦,不会做的同学就是它哦。”说完笔者笑着看了看黑板上画的小猪。同学们一听,连忙端端正正的做好,认认真真、专心致志的'听课,都不想显得自己比别人笨。于是这节课的效果出奇的好,在课后的测验中,笔者特意请了几个平时不怎么学习数学的学生来回答,结果发现连他们也回答的非常好。

二、让学生把你当朋友。

学生是否喜欢一门科目,其实与教授这节课的老师也有很大的关系。小学生还小,有逆反心理,同时喜欢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事。比如某些小学生,因为不喜欢老师,觉得老师太严厉,不好玩,所以也就不喜欢这名老师所教的科目,对学习这门科目始终有抵触情绪。相反如果老师和同学间关系很融洽,学生把老师当做自己的“大朋友”,感觉老师很亲切。那么他们就会自主的、积极的学习这名老师所教的科目,并因此在这门科目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所以,让学生把老师当朋友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应该随时保持自己的亲和力,不能老是板着一脸严肃的样子,这样学生会认为和你之间有很大距离,不愿意亲近你。老师平时应多主动和学生接触,聊聊天,做做游戏,多一些微笑。小孩子,你对他好,他们是可以轻易感受到的,他们也会对你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会把你当朋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很重要的,若学生和老师的关系非常融洽,在这名老师的课堂里,小学生们不会畏惧严谨的课堂压力,而是会积极主动的回答老师的问题,积极举手,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有很大的响应。不会出现老师在上面提问,结果下面却没有人理会的场景。学会尊重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如果不尊重学生,那么学生也不会真正的尊重你。我们应该把学生看做一个有情感、有梦想、有看法的和我们平等的人,我们要多考虑学生的感受,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不要老是以一个大人、一个老师的身份去衡量学生。我们应该正视学生的存在,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很多时候,学生会因为老师对自己的漠视从而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老师说的,自己偏不听,老师让做的,自己偏不做,总之什么都要与老师对着干,结果导致学习成绩不好。而又因为一些老师歧视差生,从而导致学生与老师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关系越来越差。一个合格的老师,必须得学会尊重学生,一个不尊重学生的老师,是不可能真正和学生做朋友的。

三、多鼓励学生。

鼓励、表扬学生的正确行为,会让尚不能明确分辨是非的小学生清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非常正确的,是应该继续坚持的。鼓励学生是老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既能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又能拉近学生与老师间的距离,为师生间的思想沟通架起一座信任的大桥。鼓励也是一门艺术,要在恰当的实际恰当的使用。鼓励不能盲目鼓励,比如学生在做毫无意义的事情,老师却去鼓励他,这是不正确的。鼓励,是对正确行为的一种肯定。某学生今天表现很好,以往上课爱讲话的他今天一句话也没有讲,一直认认真真的听课。这时老师就可以表扬、鼓励,在课堂上鼓励他,他感受到其余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会很光荣,很有成就感,从而一直保持着今天的状态,认真学习,不仅成绩提高了,同时也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方便老师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可见,爱的力量是至高无穷的。如今,许多农村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我们要给他们送去如父母般的温暖。天凉了,嘱咐他们多穿几件衣服;天热了,关照他们注意避暑;不舒服了就陪他们去看医生;在课余时间与他们聊天,听他们叙说心中的烦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多和同学一起玩等等。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温暖,使他们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愉快地学习、生活。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发现,教师就像他们的父母,学校就是他们的家。幼小的心灵不再迷茫孤独,这样有利于他们正常或是更好地完成学业。

二、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符合实际的、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是为本节课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因为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兴奋的学习状态。比如,在学习《镶嵌》一课时,可创设现实的有探索兴趣的问题:“正三角形能拼成一块地砖吗?正四边形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呢?你能发现正多边形内角和与拼成地砖有什么关系吗?”特别是针对留守儿童的问题,如“平时我们怎样打电话比较省钱?”“压岁钱怎样花?”等这样的问题既符合学生实际,又带有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产生追求答案的欲望兴趣也就油然而生。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三、教师要善于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时机,给学生点拨引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否正确都要给予鼓励,使师生之间产生和谐的情感交流和融洽的合作气氛。实践证明,学生的心情越愉快,思维就越活跃,聪明才智就越能有效发挥,教学效果就会越好。

三、增强成功的体验,可以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认识的提高,困难的克服,最终要使他们能看到自己付出劳动后所取得的成绩,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小学生情绪不稳定,甚至一次的失败也会使他们的学习热情一落千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基础好的学生有奋斗目标,基础差的学生看到希望。在考试时,不能出偏题、怪题为难学生,使多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有所提高,并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认真分析试卷,当面肯定成绩,指出问题。使他们不至丧失信心。实践证明,学习兴趣的确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使学生取得了好成绩,这种结果又反过来强化了学习兴趣,使它产生更大的效能,为学习提供更强的推动力量。

四、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如教学长方形的特征。

如果习惯于先让学生沿着长边对折,量一量,得出结论;再沿着宽边折一折,量一量,得出结论。这种教学表面上看似全体参与,全体动手,实质上是让学生按教师设计好的步子一步一步走到终点的。这种流于表面的浅层参与,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如果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看一看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就给全体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他们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结论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扶得过多,只会培养学生思维的惰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了数学的重要性:“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有情、有趣、有味,要全面优化课堂结构。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才能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论文小学生语文小学生的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教育教学的改革已经如潮袭来。语文课程已经不仅仅是对语文学科知识的教授。新课标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已成为语文课堂的重要话题。在执教时,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修养,以合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得以在欢乐中学习成长,拥有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养;教师;兴趣;实践。

一、责任中提高教师修养。

在杂志读者俱乐部上,我曾读到过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二十年后的道歉》,讲述的是人大附中的一个数学老师——王金战。他是一个神奇的、优秀的教师,能将学困生培养成最优秀的学生。可是这样一位教师,在一次学生聚会上,却含泪给学生道歉。那是在,他的第一届学生邀请他参加聚会,当他一一叫出分别学生的名字时,学生们哭了,而他看到学生脸上那不符合年龄的沧桑时,他觉得好是心酸,眼泪就不禁流下了。原来想好的开场白也就被连连的道歉给替换了,他说:“今天来到你们面前,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20年前的我,血气方刚,争强好胜,一味注重成绩,而不关心你们的其他方面……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的很多做法,其实对你们是一种伤害……”

看到这景,我感悟良多。教师,远远不只是个“教书匠”,他还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想要给学生一个美好的未来,仅会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中坚力量,是学生的指路明灯。语文教学走什么路,关键是看语文教师,看教师的语文素养。在西南大学免费师范生毕业典礼上,党委书记黄蓉生曾寄语学生:“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得是一条河。”因此,为使作为教师的我们避免更多的遗憾,提高自身的修养就是十分迫切的事,我们要上进好学,不断提升,做志存高远的人民教师。

二、兴趣里奠定语文基础。

语文素养是分阶段的,在什么阶段就应当具备什么语文素养。“语文姓语,小语姓小”,在我们教学生涯中,应当始终铭记。小学生年龄一般为6~12岁,由于生理和心理年龄特征及所受教育的程度,适合这一年龄段儿童阅读理解的文学多为儿童文学——童话、寓言、故事、科幻、卡通等。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形象地把握小学生的心理,融入学生当中,探索有益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文学之美在不知不觉中浸入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同时也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子,适当地引导学生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让学生从小逐渐树立远大的理想。

“语文课程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在有合适教材的同时,我们亦要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同时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无论是思想还是感情上,都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尽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民主的、和谐的课堂。并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能够自主思考,发挥想象力,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强化语言训练,提高教学效率。

三、实践下提升学生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传授知识是智育的一个方面。我们不能离开智育的另一方面,就是生动地、直接地感知周围世界中的形象、画面、现象和事物,并进行逻辑分析,获取新知识,进行思维练习,找因果关系。”这说明学习需要知识,但更需要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素养,而综合实践活动课正为学生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社会实践能力开辟了道路。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更加重视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学习,以期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并发展他们的独特的性格魅力。

那么,语文综合实践学习到底是什么?它就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伽利略也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真正的哲学是写在那本经常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最伟大的书里面的,这本书就是宇宙,就是自然界本身,人们必须去读它。”我们应本着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且又体现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态度,让学生学会观察自然和社会,感受生活,初步掌握多样的学习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所以实践是认识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体现在认识问题的结果上,而且在整个认识真理的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学生自己切身体会所获得的知识远胜于一本书的呆板教条或者一个教师的苦口婆心,触动学生灵魂的一次感受总要比喋喋不休的空谈效果要好得多,影响也更加深远。因此,学生必须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提升自己的素养。

综上所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及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等,都需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在强烈的责任心和坚定的信念中给学生一个轻松融洽和谐的课堂,让学生在小学阶段不仅收获他们应会的知识,还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并逐步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孟润朵.浅谈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中小学教育,2012(11).

[2]仲崇菊.开展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0(36).

如何消除小学生的作文兴趣障碍

首先,要树立小学作文教学的整体观念,加强低年级作文教学。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小学三年级前后是小学生学习兴趣分化的转折点,因此,要充分利用低年级学习兴趣未分化的特点,培养作文兴趣。儿童入学前已具备一定的口头作文能力,入学后有用书面语言表达心声的愿望,教师应因势利导,切实抓好低年级作文教学,否则不仅会失去作文教学的有利时机,而且为学生作文兴趣的保持和提高设下了障碍。

其次,要注意把握兴趣转折点,加强重点年级的作文教学。三年级是多数学生兴趣分化的转折点,这个年级的作文教学应积极为学生创造保持作文兴趣的条件。

如尽可能改变教师“小循环”的教学机制,避免形成作文教学的断层。又如在重点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注意趣味因素的渗透,减缓坡度,调动学生作文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要有效恢复学生已经分化了的作文兴趣。在学生对作文已产生畏难情绪的情况下,教者要采取措施,重新激发他们的`兴趣。要因材施教,不可盲目规定高标准,不能不切实际地拔高;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写作的优点,及时鼓励表扬,使其树立自信心。当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或不感兴趣时,教师要充分注意作文的可操作性,要避免让学生写自己不熟悉的事物,要把写作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作文意在练笔,无非是用语言来表达思想看法或记叙事物,大可不必只写“有意义的一件事”或“我的弟弟”(多是独生子女)之类文题。

目前,中学生作文能力普遍偏低,这与小学作文兴趣障碍不无关系。消除小学生作文兴趣障碍,对策多在教师一方。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汉语习作兴趣论文

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小学语文老师经常探讨的问题。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中就提出“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新课程倡导的做法是“让学生不拘形式,自由表达,让他们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现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作文教学体会。

一、阅读是写作源泉。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它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作文的内动力。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肯定不会提高,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教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兴趣,就会持续地、积极主动的专研,以提高写作文的能力。首先多读小学生除了语文课本外,要大量、广泛地去阅读课外读物、厚积薄发,这个时侯不必要求范围,不必要求掌握了多少,完全是走量,从自己最感兴趣、最喜欢的科目读起,而后,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建议或推荐一些好的书籍,所谓好的书籍是指那些有着深远意义,百读不厌的,无论是思想还是精神层面有所收获的,比如科普类、童话类、经典名着等等等,使学生对读课外书发生浓厚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要要求快,欲速则不达。此时,再建议学生把美好的感受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并逐渐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既对读物产生深刻的认识,又练习了文笔。

二、观察、活动是习作的有效方法。

普遍感到写作困难,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如果老师不及时引导学生,那么作文教学将会遇到很大的阻力。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应清除学生写作文时的畏难情绪,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活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其次多观察。观察是说和写的的基础,教学生在观察中有顺序,有主次。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多带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带动孩子走进那绝美的意境,体会诗人的心境。学校和家庭凝结起来,多组织学生参加游览活动,在游览的过程中有目的的去启发学生抒情、拟人的表达手法。

学校校内课外活动的组织,每当活动结束都要求孩子去写,把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都写出来,反复的看、听、写的过程中自然会得到提升。要引导学生乐于写,勤于写,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物,写自己最深、最真的感受,以此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从他们感兴趣的事做起。比如在写《一次有趣的游戏》这篇作文之前,我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趣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和贴鼻子等。写作时,先在班上进行口头训练,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把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让他们无拘无束。在此基础上进行书面训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作文,写作兴趣随之而来。

三、指点习作方法,掌握作文知识。

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除了多读多写,还应掌握一定的作文知识。这方面的训练我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的。一是每两周一期的手抄报。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我以报的形式安排了一定的作文知识,潜移默化地教会了学生。二是通过组织的阅读课借助阅读的文章向学生教授作文知识。小学生最常见的是记叙文,而记叙文又分为记事和记人。这两类文章小学生都应掌握其写法。

于是,利用阅读课,我提供了几篇典型的记叙文,为此,结合学生的作文写作实际,开展《怎样使文章详略得当》、《怎样写典型人物》等专题供学生讨论和交流。这样一来,例文加讲解,学生作文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四、做好批改、讲评是激发学生习作动机的催化剂。

能获得成功和荣誉是诱发习作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可以说让学生获得奖励、品尝成功是培养和激发学生习作动机的催化剂,是习作兴趣延伸的重要保障。

作文交上来后,我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认真地批改。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我常用一些激励性的评语,把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挖掘出来。对于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如错别字、用词不当、句子不完整等等,用上固定的修改符号给学生标出来,让学生自己修改,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碰到好的作文除了应及时表扬外,还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一读,投到校报上,激发同学的写作信心。在分享习作的过程中,让其他同学感受一下同学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写作的发展。

作文教学无固定的模式,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也非一朝一夕可造就的。只有循序渐进、大胆改革创新,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作文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写作能力的高低,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无处不在的,所以,从小就培养其写作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意义也是深远地。

简析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论文农村小学生的特点有哪些

[摘要]:不断更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学习、研究、创造,进行探究式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作用。“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内外兼修”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养成受益一生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怎样然学生完成这么大的阅读量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让孩子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后喜欢上阅读。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可见,语文的学习不能局限在课堂上,而应树立大语文观,通过应用拓展,使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与课外兼修,让孩子自觉去阅读,终身阅读。

作为语文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氛围激发情趣。

当我们喜欢做一件事,都是归因于兴趣,那我们会不由自主,孩子也是一样。心理学角度分析,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一致,或与群体中大多数人有分歧时,会感受到一种压力,这促使他趋向于与群体一致的现象,叫做从众行为。所以我们就是要利用这种从众的心理,引更多的学生走进阅读的圈子。

首先,用教师的慧眼发现良作,蹲下身子先去阅读,找到和学生能碰撞的火花。当老师和那些爱读书的孩子交流时,班级里无形中形成了读书的氛围,当大多数的孩子都被吸引进我们的读书圈子后,教师要转变成一个倾听者,欣赏者,让更多的孩子进来。那我们读书与分享的群体就会越来越强大。

其次,让阅读成为兴趣。兴趣的诱发非常重要,只有孩子的兴趣被激发,学生就会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读书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才能将读书的外需变成孩子的内需。只要故事中的人物的行为是孩子们所理解的,那孩子就会对这本书感兴趣,被这本书吸引,孩子的读书同时更需要实践,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人物。所以,教师的共读要讲策略,我们能打动孩子的东西就是能在阅读中触动孩子心灵的那根琴弦。当心灵的琴弦被触动,谱出的将是美妙的华章。

二、教给方法以一反三。

学生的阅读,课内与课外不能割裂,要相辅相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句,抓住重点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段多读,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但是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形成不能仅靠课堂上少数的课文阅读获得较大的提高,而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得到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要学会活用,要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让课内与课外形成一个连接点,让理性分析和生活经验交融。通过广泛的阅读,阅读习惯和能力就会因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三、倡导多读阅读”越“乐。

孩子从想读到会读再到多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引路人,可先向学生推荐语文课标上的推荐书目,像少儿版《西游记》、《水浒》,《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四十八个脚趾》、《玩具历险记》等;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学作品,如《百年优秀散文选》、《远方的小星星》、《心灵是棵会开花的树》、《福尔摩斯探案集》、《中华人物故事全书》、《爱的教育》等,让学生都拥有健康有益的图书,让他们在好书中熏陶,在阅读中积累,在文字中感悟,真正达到课外阅读的目的。

读书是与智者进行思想的交流,与仁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他们教会我怎样去思考,如何去做人,让我保持一颗真诚的、善良的心,也让我更深地领悟到关爱别人、关爱生命的重要,远离了一切的烦恼与不快,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当一个人的快乐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时候,快乐就能得到滋长延伸。从而自己也能到分享的快乐,体会到读书的收获,所以越阅读越快乐。班级的读书分享会、读书手抄报和故事大王评比,也可以根据学生读书的本数的多少,评选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博士,都是分享读书快乐的有效又有趣的方法!

四、综合运用能力提升。

读书的宗旨,最核心的是学以致用。孔子认为,”学“是为了”行“,而且”行“是首要的.。孔子还曾强调指出:要”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学与行的结合,即把学到的知识适用到实践中去。”读书不难,其用难“,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往往注重其情节性和趣味性,而忽视其文学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美学性。如何使学生课外阅读的”趣“升华为”赏“、”悟“甚至受其熏陶和感染,潜移默化为自己的语言呢?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教给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也就是在读书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用圈点勾画法、作批注法、写读书笔记的方法等边读边做注解。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自觉摘抄一些描写生动的、富于哲理的、幽默诙谐的精美词句和写下自己的所想所悟,不仅是记忆积累的过程,更是欣赏积累、感悟内化的过程。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其意义在于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及心理品质的成长。因此,课外阅读是开启语文教学的又一把金钥匙。

五、家校联动爱上阅读。

我们教师在为孩子的阅读煞费苦心时,不要忘了我们最好的帮手,就是孩子的家长。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每个人成长、发展的摇篮,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的素质首先是从家庭中习得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让书香弥漫家庭,让家长成为孩子读书的榜样。”亲子阅读周“旨在通过榜样激励,引领孩子走进书籍的海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加强亲子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当我们的孩子爱上阅读,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事半功倍,学生以后的学习也会水到渠成,阅读将是用一生来完成的使命!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上海出版社,1983.(3)。

[2]曾琦.新课程与教师心理调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5)。

[3]张先华。先进的教育策略[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12)。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汉语习作兴趣论文

摘要:对小学生来讲,兴趣是其非智力的核心。只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起来,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地思考并掌握教师所传授的数学知识和有关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以情激趣。

首先,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情感。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如果在课堂上总是板着面孔,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厌烦。因此,教师要力求创造和谐的情境,以从容、和蔼的教态融洽师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要尽量做到音量适度、语言亲切、语调抑扬顿挫,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不感到累。同时还应注意适度运用幽默,给孩子以欢乐,活跃课堂气氛。

再者,要注意多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以期待信任的目光,以温和的言语打动学生的心灵。例如,在让学生进行口头计算时,学生一紧张,叙述就不连贯,此时,教师如脸带微笑地点头认可,可让其充满信心一定会讲,学生在教师表情、动作、语言的激励下,学生正确地叙述了计算过程。

二、以奇激趣。

授课中,我常设计新颖的过渡题,加深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初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如何找中间题是个难题。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题多变的方式让学生找方法、找规律。如:学校买了一张桌子用了27元,还买了几张椅子,共用了30元,桌子椅子共用了多少钱?一步计算应用题是学生原有的知识,根据数量关系他们很快解答出来。接着进行变式:学校买了一张桌子27元,还买了几把椅子,桌子椅子共用了多少钱?大家认为这题不能解答,理由是只知道桌子的价钱,椅子的价钱还不知道,当我补上了“还买了5张椅子,平均每张6元”时,大家讨论开了,有的认为这道题还是不能解答,有的认为可以解答,通过与上题的比较,知道了在椅子价钱不知道的情况下,可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椅子的价钱的道理。而后再变式:学校买了一张桌子,它的价钱比椅子的价钱少3元,椅子用了30元。桌子和椅子共用了多少钱?有了刚才感知,这次讨论的效果好多了,学生不仅会解答,而且能说出理由来,找中间题的难点突破了,并归纳出两步应用题的一般规律。

三、形象激趣。

我常制作一些色彩鲜艳的教具,让学生在乐中学。如:设计了“摘苹果”的活动,把数学题写在红色纸做成的`大苹果上,然后在黑板上用绿色粉笔画一棵苹果树,要求学生必须将苹果树上的题目作出正确答案后,才能将苹果摘下,放在用色纸作成的花篮里。在同一时间内,谁摘的“苹果”多,就是第一名。这样做调动了学生的审美情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使学生开拓思维,获取知识。现代教学论强调:“要使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去听科学。”因此,教学数学知识尤其重视学具的应用。

四、游戏激趣。

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应大量适度的运用,活跃学生的思维。

总之,数学教师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首先要对数学有信心,感兴趣,学生才能会在老师无形的心理因素的影响下,有信心,感兴趣。激发他们内心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