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发言稿(精选14篇)

时间:2023-12-11 18:53:46 作者:GZ才子

发言稿需要经过多次修改和演练,以保证最终发表时的效果和流畅度。发言稿可以激发人们的思维,引起人们对于重要话题的关注和思考。

教育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校风的基础,也是决定他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作为政治教师,我们更应当以学校的相关活动作为契机,首当其冲抓好德育工作。

文明礼仪教育。我校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主要突破口,全面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全校发动宣传,进行集体承诺、宣誓,从而促进我校师生提高礼仪意识,自觉践行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弘扬传统文化,创建文明校园。

靠环境熏陶,以小见大守规范。高雅的环境可以熏陶人、特定的环境可以教化人。在精心打造高雅校园环境的同时,我校采取布置特定环境的办法,在上下楼梯粘挂“请靠右慢行”教育宣传标语,有效地控制了学生行走不规范的现象,基本养成了靠右走的习惯。针对有的学生随意丢弃废物的不良习惯,学校要求全体教师不要光靠制度来约束,还要以身作则来引领。老师们发现同学喜爱吃零食,经常随意丢弃果皮纸屑,就不厌其烦地在学生面前把废物捡起,后来这些同学也就不好意思再随意扔东西了。

以家庭教育为支撑。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家委会、“家长学校”,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发动家长参与学校一些主题活动,促进家庭成员共同努力,巩固学校教育。

为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我在日常工作中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从以下几方面要求自己:

一、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有一句名言叫“蹲下身来看孩子”,我们要蹲下来和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了解、剖析、关爱学生,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二、做学生的人格表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这句话道出了一个道理: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做学生的楷模。加里宁也说过:“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格的监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种严格的监督。” 因此,教师应该从各个方面做好学生的人格表率。

三、随堂听课。经常去听课,我会发现一些平常发现不了的事情,使我了解学生更加深入。有一次我去听一节科学老师的课,上的是电路问题。老师叫学生按要求动手连接电路,完成最快的居然是平时各门功课很难及格的学生。课后我了解一下,他对电工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自己在家里经常动手实践。也发现有些学生在某些课上发言很积极,总之,通过听课,老师和学生都给我很多惊奇,使我也成长很多。

四、做好特殊学生的管理工作。我这里的特殊学生指的是父母离异的学生、父母一方去世的学生、父母在外打工的学生、父母忙于工作不太管自己子女经济又挺好的学生。这些学生中往往包括学困生、德困生。我代的班里有这样一位学生,父母在外做生意。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平时疏于管教,孩子上了网。我了解了情况以后,就时刻关注该学生的情况,相互沟通,聊上网的利弊,聊双休日如何安排等等。跟家长也经常联系,共商如何更好地教育他们的子女。

行为规范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奠基工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面对当今学校德育面临的新情况,我们将不断改革德育方法,丰富德育内容,开发德育途径,拓展德育渠道,选择最佳教育对策,以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抓出典型、抓出经验、抓出效果。我也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让我带过的每个孩子都拥有人生最重要的金钥匙——好习惯。

党史学习教育“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专题研讨发言稿

演讲稿由与会者提前准备,以便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或报告自己的思想工作。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昨天,我们重温了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实况,通过认真聆听、系统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我们有一个突出的感受,那就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历经艰难曲折而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可以这样说,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总开关”,为改革开放扫除了思想障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

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实践论和矛盾论告诉我们:实践永无止境,发展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不搞大规模运动,同时继续采取集中教育的形式,在党内形成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的空气,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氛围,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党长期执政的各种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历史经验证明,用整风的方式开展集中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我们党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就,但须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尖锐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的自我革命任重而道远,决不能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教育引导全党自觉对照初心使命、及时校准偏差,拿出义无反顾、动真碰硬的勇气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党史主题教育,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深刻认识这次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积极主动投身到这次主题教育中来,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切实解决主题教育中需要整治的8个方面问题,为坚守党的性质宗旨,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懈奋斗。

年前,举国上下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中央提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上来的根本指导方针。由此,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年来,我们目睹了我们的国家、社会、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这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兴国之要、富民之举;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长沙年的巨变证明了这一点。

一是经济实力大提升。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全市gdp仅16.84亿元;经过12年的努力,到1990年全市gdp“艰难”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1.46亿元。2004年,全市gdp越过1000亿元的门槛。2007年,全市gdp2180亿元,是1978年的1倍。无重工业、无大产业的长沙,现已拥有的国家级品牌达26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7个,在中部6个省会城市中居第一位,比排在第二位的武汉(9个)多出近一倍;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居第二位,仅比杭州少2个。伴随着gdp的迅猛增长,长沙在全国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也快速前移。国家统计局1993年首次评估全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长沙名列第20位;1996年长沙列居第19位。现在长沙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城市第14位、省会城市第5位,中部城市首位。

二是民营经济大发展。回首近年的发展,全市民营经济从“资本主义的尾巴”到“必要的有益的补充”,从需要“毫不动摇”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再到进行“平等竞争”和受到“平等保护”的市场主体,长沙民营经济逐步壮大,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长。1978年,全市民营经济总量仅1500万元,占全市gdp的0.9%,1996年达94.82亿元,占全市gdp的23.7%,2001年为254.8亿元,在全市gdp中所占比重为35%。到2007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285.38亿元,占全市gdp的58.7%,纳税过亿的非公有制企业有三一集团、经阁集团、威胜电子、加加集团等20多家企业。民营经济开始成为长沙企业发展的主力军。

三是城市建设大变化。改革开放之初,长沙市区面积仅仅七八十平方公里,1997年发展到110平方公里,现在已达180多平方公里,十年时间增长了一个相当于老长沙的面积;全市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的20.7%提高到2001年的45.34%、2007年的60.2%。1978年,长沙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仅为2.67平方米,现在达到9.42平方米,成为继贵阳、沈阳之后的第三个国家森林城市。去年一年我市就新增城市绿地200万平方米,相当于此前20年来的总和。1989年长沙市区人均拥有道路面积3.4平方米,1999年为6.36平方米,现在达到12.15平方米,形成了“市内结网、市外成环、三纵三横、六桥三环”的现代化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在城市建筑物方面,改革开放后才有高多米的长岛饭店、麓山饭店等建筑开始陆续出现,而现在全市的高层建筑多达400余幢,超高层建筑有140幢之多。可谓是高楼树立、道路通畅,背街小巷得到改造,一江两岸,风景如画。

四是群众生活大改善。作为长沙居民,对改革开放感受最深的就是生活的变化。我们的消费支出的重点已由吃、穿、用过渡到教、住、行。衣着消费不再停留在保暖御寒的层次上,而是追求美观大方、强调个性化的装束打扮;家庭财产由改革开放前的“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过渡到上世纪80年代的“四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立体声收录机)。90年代以后,居民又以拥有高清晰度的大屏幕彩电、家用电脑、热水器、电话等“新四大件”为时尚。现在,长沙居民的消费热点又“升级”为住宅、家用轿车、数码相机、旅游等等。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反映在数字上为“恩格尔系数”。1980年长沙市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是53.2%,按国际通行标准来衡量,居民生活质量仅为“温饱”。1995年降至49.2%,开始进入“小康”行列。2006年再降为32.6%,长沙居民的生活,已经实实在在地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殷实型转变。1978年,长沙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7元,建国年间,长沙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平均增速为3%。1990年,长沙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1770元,1995年为4860元,2000年为75元,2007年达16000元。现在,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民纯收入等指标,在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均处于最高水平。

探讨长沙年巨变的经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紧紧抓住了解放思想这个精髓,全方位大力度地推进改革开放。二是紧紧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坚持加快发展的主旋律。三是紧紧抓住了实践检验真理这个标准,及时纠正了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法。四是紧紧抓住了以民为本这个核心,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五是紧紧抓住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这个关键,提拔和重用了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和各方面的人才。

去年底,长沙成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对我市改革开放年所取得的成绩的充分肯定。现在,我市已经启动了先导区的建设,各项事业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在新一轮加快发展中,我提一点建议,就是要认真关注城郊结合部规划。

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行动指南。现在我们对做好城市规划工作已经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并采取了许多举措。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城市面积的快速扩张、人民要求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日益增强,我市城郊结合部的规划工作却暴露了许多不足,应切实予以重视。

规划工作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失性。在我市一些城郊结合部,大多是谁看中了这块地,谁就来开发。热火朝天地搞起来的楼盘,杂乱无序,配套不全、楼宇密集、绿地稀少。建起来的工厂,处于群楼环抱之中,生产区不象生产区,工厂区不象工厂区。这种现象,在城郊结合部中特别是属于县管理的地域尤为突出。

二是随意性。比如,在我市城郊结合部,有许多沿骨干道路正在兴建的农民安置用房,建得十分随意。同样一排房屋,有的五六层高,有的三四层高;外墙有的为红色、有的为白色、有的为灰色。窗户大的大,小的小。比如:有的道路(金星大道市政府段)建好不久,栽的树刚好成形,却在一夜之间又改换。比如:城郊结合部(河西戴公庙附近)的山头,并非指定墓地用地,却可见白色的墓碑林立。这些现象,将为几年或者几十年后的城市扩容付出沉重的代价。

三是短视性。规划工作一定要着眼长远,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可现实中,建好的没有使用几年的道路(如雷锋大道)又在拓宽;建好没几年的房屋因为新一轮扩张又拆迁;凡是城市扩张之处,就有“移山倒海”之势,削山头、平河沟、毁树木、摊大饼,令人痛心。似乎只有全部推倒重来,才叫做开发。这些很大程度上是开发商唯利是图、规划的短视性造成的结果。

四是局部性。现在长沙先导区的区划已经正式确定。先导区的建设,必须重视整体规划。由于城郊结合部分属区县两个行政机关管辖,而县级的规划往往着重县城,忽视了与城区对接的乡镇的规划工作。导致这些地方在做规划时缺乏全局意识,没有与城市规划很好地对接,而仅仅停留在农村城镇化的层次,没有考虑地域特点、产业特点、生态特点等因素,规划工作的思路不开阔,档次不高。

我认为,应尽快尽早地将城郊结合部的规划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尽量减少新一轮城市大扩容又带来新一次大拆迁。

一是规划要体现科学。规划要与国际对接,统筹考虑,一次到位,建设可以分步实施。要考虑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条件相适应,并为城市留下未来发展的余地。要综合考虑全局与局部、新区与旧城、近期与远期、需要与可能、共性与个性、历史与现代、地上与地下等各种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二是规划要体现人文。规划要尊重“前人”;关爱“今人”;善待“后人”,更多地体现对人、自然和历史文化的尊重。要保护好“前人”为每座城市创造并留下来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城市固有的特色;要重视居住区规划,充分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质量、创造适宜创业发展和适宜居住生活的城市作为规划目标。

三是规划要体现个性。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现有产业特点、地域资源优势、未来发展定位的基础上,多进行组团式的规划,打造各具特色的“区中区”、“城中村”。当前,要突破“开发就是推去一座座山,平整一块块地”等惯性思维,尽可能地保护好可以保留的山头、坡地、水面。要依山傍水建民居,风情特色建小镇,节约用地建厂房,绿树成荫通道路。一条道路两线绿、一片区域一幅画。

四要规划体现绿色。要追求城市的生态价值、健康价值、人类与环境间的协调和交流价值、环境公正价值,妥善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的城镇化发展道路。综合有效地利用资源,避免资源过度开发,确保开发建设活动不超出环境容量,不对环境、文化资产和居民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经济,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和谐文明发展之路。要尽量保住山头(包括小山头)、开发水面、植树种草、保持绿色,要立法、要督查、要切实追究违规者。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开拓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它的成功开拓和不断发展,谱写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壮丽画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推动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而改革开放也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合作、开放融通、改革创新的本质特征和强大活力。我们今天已经充分感受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现在进行回顾,仍然感到如同邓小平所说,我们的改革有很大的风险,但很有希望成功,这个风险值得去冒。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主义经济会不会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被吞掉,中国共产党会不会在开放大门打开后被腐蚀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会不会被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根本颠覆?这些担心一直伴随着我们,但我们战胜了这些疑虑,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今天更值得去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能够最终战胜这些风险,成功地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改革开放之所以是正确的抉择,就因为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的探索。除此之外,还有两条路,一是在强大的内外压力下被动开放,其结果必定是亡党亡国的全盘西化;另一条路是固守现状,结果必然是被时代潮流抛弃,最终如毛泽东所说,被“开除球籍”。我们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做到了以下三点:一是始终跟踪世界潮流,回应时代主题,追寻历史节拍,有着坚定正确的大方向;二是坚守“四项基本原则”的底线,尤其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党领导改革开放;三是实行了正确的战略策略,包括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渐进式改革,把“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检验改革成败的判断标准,建立大胆试、大胆闯和及时总结评价的试验方式及纠错机制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通过专题学习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深刻领会到发展的道路上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我们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因为,我们所走过的道路是前人所没有走过的,是需要我们开创的暂新的事业。在这条路上,我们也会走弯路。但是,走弯路是为了更好地走好以后的路。在那个历史时期的共产党人努力进行探索,打破条条框框,解放思想,勇于进行改革,为国家今日的繁荣昌盛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作为后来的我们,要深入学习这段历史,从中汲取精神财富,要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建设伟大祖国,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的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书写了我们国家这40年繁荣发展的壮丽史诗,激荡起我们民族生机勃勃的复兴的气象。

40年来,我们从“真理标准的讨论”出发,改革开放始终是响彻神州大地的时代呼声。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的精神一脉相承;从沿海到内陆,从打开国门到全方位开放,从加入世贸组织到兴建“一带一路”,开放的步伐一往无前。今日,我们国家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行济体,我们国家须于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此刻指出,改革开放是“活力之源”“重要法宝",是“必由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今日,改革开放依然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也要努力支持改革开放,为自我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40年的改革开放,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今日,我也充分认识这伟大的成就,这深刻珍贵的启示,坚定“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要努力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开拓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它的成功开拓和不断发展,谱写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壮丽画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推动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而改革开放也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合作、开放融通、改革创新的本质特征和强大活力。我们今天已经充分感受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现在进行回顾,仍然感到如同邓小平所说,我们的改革有很大的风险,但很有希望成功,这个风险值得去冒。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主义经济会不会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被吞掉,中国共产党会不会在开放大门打开后被腐蚀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会不会被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根本颠覆?这些担心一直伴随着我们,但我们战胜了这些疑虑,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今天更值得去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能够最终战胜这些风险,成功地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改革开放之所以是正确的抉择,就因为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的探索。除此之外,还有两条路,一是在强大的内外压力下被动开放,其结果必定是亡党亡国的全盘西化;另一条路是固守现状,结果必然是被时代潮流抛弃,最终如毛泽东所说,被“开除球籍”。我们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做到了以下三点:一是始终跟踪世界潮流,回应时代主题,追寻历史节拍,有着坚定正确的大方向;二是坚守“四项基本原则”的底线,尤其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党领导改革开放;三是实行了正确的战略策略,包括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渐进式改革,把“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检验改革成败的判断标准,建立大胆试、大胆闯和及时总结评价的试验方式及纠错机制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通过专题学习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深刻领会到发展的道路上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我们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因为,我们所走过的道路是前人所没有走过的,是需要我们开创的暂新的事业。在这条路上,我们也会走弯路。但是,走弯路是为了更好地走好以后的路。在那个历史时期的共产党人努力进行探索,打破条条框框,解放思想,勇于进行改革,为国家今日的繁荣昌盛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作为后来的我们,要深入学习这段历史,从中汲取精神财富,要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建设伟大祖国,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的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书写了我们国家这40年繁荣发展的壮丽史诗,激荡起我们民族生机勃勃的复兴的气象。

40年来,我们从“真理标准的讨论”出发,改革开放始终是响彻神州大地的时代呼声。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的精神一脉相承;从沿海到内陆,从打开国门到全方位开放,从加入世贸组织到兴建“一带一路”,开放的步伐一往无前。今日,我们国家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行济体,我们国家须于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此刻指出,改革开放是“活力之源”“重要法宝",是“必由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今日,改革开放依然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也要努力支持改革开放,为自我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40年的改革开放,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今日,我也充分认识这伟大的成就,这深刻珍贵的启示,坚定“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要努力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

时光如白驹过隙。改革开放40年,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未来,我们心中也充满了无限的信心和期盼。改革开放既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担负着从严治党的重要职责,将改革进行到底既是政治使命,更是责任担当。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组织部门必须坚定不移深化党建组织工作改革,始终紧盯、准确把握、不折不扣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破”有魄力、“立”有办法,把党建组织工作改革创新推进得实实在在,一个环节一环节抓,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推,通过扎实的过程推动目标实现,不断提高党建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改革开放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我们的新时代比任何时候都接近中国梦想,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足以让我们每个人由衷感到自豪。回忆往事、对比今昔,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我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肩负起自己身上的历史责任,做优秀的新时代国家公务员。

改革开放40年,我们国家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岁月,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国际地位不断提高。40年的改革与开放、探索与创新、繁荣与发展以及一代代儿女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今天伟大的中国!回首过去,40年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数不清的第一次,雕刻出崭新的社会肌理,彰显了大国荣耀与勇气。恢复高考、下海创业、南下打工、留学海外、取消农业税、教育医疗改革,每一次改革都影响和改善着数以亿计普通百姓的生活,甚至是命运,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民之所望,改革所向,每一轮大发展都会为国家面貌、人民生活带来大的飞跃。展望未来,全国各族人民必将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用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赴后继,一往无前。

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它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作为一名基层年轻党员干部,我一定要做到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坚定不移地踏上前辈为我们趟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立足本职岗位,拼搏创新,敢于担当,苦干实干,砥砺前行,为群众排忧解难,在新时代建功立业。古语有云:“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改革开放40年来翻天覆地的浪潮,开放与创新并举,“共享”与“全覆盖”成为我们改革开放的胜利果实。“实践”这把标尺检验着每一名共产党员,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一个个照进梦想的现实。作为基层一线的一名大学生村官,踏上了工作岗位后,我要做的就是践行自己入党时的宣言:帮助并服务好每一名有需要的群众,就是我的初心与坚持!

今天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历程,我们为成功而欢欣鼓舞,但绝不能躺在功劳薄上骄傲自满,更不能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要在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讲的“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我们必须顺应历史潮流,消化吸收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才能在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华大地发生了感天动地的伟大变革。党的十九大描绘了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们应当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党的理论是正确的、党中央确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是正确的、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是正确的,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团结奋斗,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观看该纪录片,引发了我的深度思考,让我更多地了解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并且对改革开放致以敬意,承担起努力为中国作出卓越贡献的光荣使命。

如今,改革开放40年,一次次思想解放,一代代接力前行;我们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我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发生的变化感到骄傲,为我们祖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自豪。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的祖国一定能有更好的明天!

我们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准是,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了历史性的的篇章,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我们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改革开放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确保了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行。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我们改革开放积累的首要根本经验。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必须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更好地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顺应历史潮流、抓住用好机遇,牢牢把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始终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践行“两山”理论,努力趟出一条生态优先、富有特色、致富百姓的高水平发展新路。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激发出蕴藏在群众中的无穷潜力、创造伟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发展的主力军。必须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赢得群众最广泛的拥护和支持,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幸福的同频共振、同步提升。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国家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的同时重点关注人民的获得感,多方面、多角度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奋进。首先,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另一方面,从生活实际体验来看,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明显有了提升。例如,互联网以及电子支付的发展让出门不带钱包就可以进行支付已成为现实。其次,党和国家积极促进地区之间均衡发展。例如,最近几年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总体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充分反映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趋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即“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就能够成为现实。说到改革开放对我们最明显的影响莫过于对我们生活“衣食住行”的种种影响了。

20世纪70年代世界风云变幻,日本经济发展迅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而美国依靠科技革命成为世界头号霸主。相比繁华的东京和电视普及率高达70%的美国。彼时的中国刚刚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各行各业百废待兴,群众生活水平低下,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无法保障。十年的浩劫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用小平同志的话来说:“整个政治局面是一个混沌状态;整个经济情况来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世界范围内掀起的新科技革命正推动着世界经济向前发展,与此同时,和平与发展也逐渐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各国之间合作的领域也在进一步扩大。中国此时在科技经济等领域已经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逐步扩大,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随时都有被淘汰的可能。如果把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比作一列火车那么这列火车到了1978年已经负重难行,必须开辟和修建新的轨道来寻求突破。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各界有志之士迫切地期盼改革,并在当时的社会上掀起了一阵关于“真理检验标准”讨论的热潮,为后来改革开放事业思想的突围掘开了第一个思想豁口。1978年12月18日小平同志领导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实”的党的指导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工作进行改革的任务。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时期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的号令如一缕春风吹拂过神州大地,给当时沉闷压抑的中国带来了希望。

在距离北京1000多公里外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一间破草屋里,18个农民冒着坐牢的风险在一张契约上按下了血手印发誓分田到户。而他们没想到的是,这张不足百字的契约和18个红手印成为了后来打响农村改革开放的第一枪。持续了20多年的人民公社制度土崩开始瓦解,农村生产力得到了解放。随后小岗村的“家庭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到全国,成功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十分紧迫的吃饭问题。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座座城神话般地崛起,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79年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的对外经济政策,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脚步,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就此开始。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荡风帆。1992年已经退休的邓小平又一次第二次来到珠海,在这里的深圳上海等地进行视察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提出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发展才是硬道理”等论断。南方谈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南方谈话坚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指导意义,成为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第二份宣言书,指引了中华民族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正确航线。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路线胜利前进,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大会。

江泽民在会上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大会还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以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论断,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大会对如何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三部目标作出进一步规划,提出了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并对我国跨世纪发展作出战略部署。

中共十五大的最大贡献,是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实现20世纪末的奋斗目标,进而在21世纪开创更加壮阔、更加辉煌的前程产生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开拓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它的成功开拓和不断发展,谱写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壮丽画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推动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而改革开放也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合作、开放融通、改革创新的本质特征和强大活力。我们今天已经充分感受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现在进行回顾,仍然感到如同邓小平所说,我们的改革有很大的风险,但很有希望成功,这个风险值得去冒。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主义经济会不会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被吞掉,中国共产党会不会在开放大门打开后被腐蚀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会不会被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根本颠覆?这些担心一直伴随着我们,但我们战胜了这些疑虑,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今天更值得去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能够最终战胜这些风险,成功地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改革开放之所以是正确的抉择,就因为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的探索。除此之外,还有两条路,一是在强大的内外压力下被动开放,其结果必定是亡党亡国的全盘西化;另一条路是固守现状,结果必然是被时代潮流抛弃,最终如毛泽东所说,被“开除球籍”。我们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做到了以下三点:一是始终跟踪世界潮流,回应时代主题,追寻历史节拍,有着坚定正确的大方向;二是坚守“四项基本原则”的底线,尤其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党领导改革开放;三是实行了正确的战略策略,包括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渐进式改革,把“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检验改革成败的判断标准,建立大胆试、大胆闯和及时总结评价的试验方式及纠错机制等。

为持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在学习中更好的践行初心使命,5月13日,市商务局开展“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专题学习及交流研讨。

读原文,悟原理。学习中,领学人带领大家详细的学习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的政治背景和形成过程,重点阐述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历史经验,大家深刻领悟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革开放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还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最后,党员干部以“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为主题,并结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进行了交流研讨,大家积极发言,对“两个不能否定”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进行了深度交流,在互学互动中补充理论知识、丰富知识储备、深化理论成果。

通过此次学习研讨,全体干部职工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提高了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大家一致表示,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学思践悟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更优质的政治思想水平推动商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学习党史,是一个阅读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和崇高的体验。我们党在拜年淤血奋斗中,无数次从逆境中转折,从困境中突围,从绝境中奋起,党之所以能够从一次次失败走向一次次胜利,从一次次胜利走向新的一次次胜利,就是因为有崇高的理想、崇高的新年、崇高的目标。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期是百年党史中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为我们揭示了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曲折历程。1949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仅1949年至1952年三年间,在政治上建立了民主政权,恢复了经济,使当时的中国经济恢复到旧中国的最高水平;外交上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从此结束了中国人的屈辱历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巩固社会主义新中国政权、建设新的历史的转型期,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探索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党奋力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领导人民在旧的一穷二百的基础上,进行了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打过,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好了理论准备、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学习回顾这段激情燃烧的奋斗岁月,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更加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改革开放了我国在1978年后制定的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政策。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已一往无前的进去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诗歌,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国民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突飞猛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步,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我从中汲取了奋进的力量,进一步筑牢了理想信念,也深刻认识到,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党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用生命践行为民宗旨,永葆为党的人民利益牺牲一切、无私奉献的孺子牛情怀。深刻认识到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基层党员要经常研读党史,在回顾党史中接受真理的熏陶、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仰,锻造革命定力和意志,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和为民服务的情怀。

根据党史学习教育方案的要求,今天我们举办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会,目的就是要深刻领会这段历史所蕴涵的伟大意义,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功绩,感悟其历史的巨大影响力和推动力,进一步凝聚共识,激发力量,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夯实坚定的思想基础。下面,本人结合学习情况,谈谈三个方面的体会。

197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这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是一次扭转乾坤的会议,是一次划时代的会议,它是历史的转折点,它是“中国梦”的“觉醒钟”,它是“复兴号”的“航标灯”。这次会议冲破“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宏伟大幕在中华大地上徐徐拉开。

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决策,是一个伟大的觉醒。实践证明,40多年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当中写下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功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沿着改革开放之路,接力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飞跃,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高度。

在开启“十四五”新征程上,我们要高举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用新发展理念科学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随着“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瓶颈问题、短板问题日益凸显,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释放发展新动能、不断开辟发展新空间尤为重要。要总结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发挥好党的创新理论,与时俱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总书记用“四个伟大”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的确,经历实践的检验,这“四个伟大”历久弥珍、历久弥新!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高擎改革开放的伟大火炬,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各项事业的发展。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一,也是新起点上的一个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面对新阶段的新挑战,我们要践行“两个维护”,站稳政治立场,以此次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坚定跟党走的信心,提升政治判断力,增强政治领悟力,提高政治执行力,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忠诚人”。在学习中把牢政治方向,在实践中锤炼政治品格,在奋斗中坚定政治自信,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

改革开放40年,缔造了实事求是的伟大真理,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奇迹,铸就了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改革开放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伟力。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就是要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勇于开拓、革故鼎新、迎难而上、砥砺前行。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一部当代史,我们都是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改革开放史的意义将不断彰显。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信心和勇气,强化担当和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将实际行动落实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当中。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将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将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是我们奋力前行的精神动力,也是我们开启新征程的精神滋养。弘扬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就是要在新时代争当开路先锋,敢闯敢试,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就是要在新时代发挥示范引领、攻坚克难的作用,闯关夺隘,劈波斩浪。我们要发扬光大改革开放精神,坚持改革开放精神指引,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奋进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

雷锋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具有了时代的气息,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热爱是雷锋精神的第一位。雷锋精神是产生于50年前,但是50年来,雷锋精神始终传承在我们全党、全社会。在传承的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进步,人们对于雷锋精神的理解也越来越具有时代的特色,也在不断地挖掘雷锋精神中赋予了一些时代气息的元素。它的基本精神没有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具有了时代的气息。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雒树刚表示,把握雷锋精神,突出的主要有这么五个方面:

一是要学习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这是雷锋精神的第一位,是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这个理想和信念激励我们全党全社会自觉地把个人的追求和奋斗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二是要学习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雷锋是以服务人民为最大幸福,以帮助他人为最大快乐,这是雷锋精神的一个典型的标识,也是我们今天仍然要弘扬的一个崇高品德。

三是要学习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雷锋生前做过多种岗位,但是干一行他热爱一行、干一行他精通一行,这一点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仍然是需要的,仍然需要像雷锋那样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精益求精。

四是要学习雷锋锐意进娶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雷锋总是把工作作为一种无穷的动力,要钻进去、要吃透它,而且还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通过学习丰富自己。这种刻苦学习、锲而不舍、锐意进取的精神仍然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中受到大家的推崇。

五是要学习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过去叫做艰苦朴素不忘本,今天尽管我们国家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普遍改善了,但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种在雷锋身上所体现的作风我们今天仍然需要,要本着这种精神来从事今天崇高的社会主义事业。

对于雷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我理解这句话主要体现的是雷锋同志的奉献精神。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就是指人对自己、他人乃至社会需要的满足;人的价值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社会价值,其二是人的自我价值。简而言之,人的价值的实质在于其对社会的贡献。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说过:“你若要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爱因斯坦也曾经这样说过:“人只有贡献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工作上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意义。”把人的社会价值确定为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在对人与社会互助关系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的社会价值本质的正确揭示。可见,奉献主要体现于个人对他人和社会需要的满足,即体现于人的社会价值。

奉献精神是一种爱,是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对个人而言,就是要在这份爱的召唤之下,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从点点滴滴中寻找乐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人,全心全意为学府工作服务。谢觉哉说:“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能学到。”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比雷锋当年更具备帮助别人的条件,关键在于有没有这种意识。大家都来学雷锋,用雷锋精神来砥砺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会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有序,进一步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我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立足于为人民造福,积极主动地学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凡的业绩!

一是学习雷锋的螺丝钉精神,立足本岗,忠于职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做好文件收发工作,确保文件打印无误,及时流转;认真做好档案工作,对历史负责;对每项工作立求完美,不出失误。保持7年来的良好作风,早来晚走做好办公室、电脑室、档案室的卫生打扫工作和提醒值班工作;同时继续不计报酬,默默加班加点奉献自我,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是牢记宗旨,像雷锋同志所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运用社会工作知识、认真做好群众工作,为创新社会管理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是发挥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更好的进行工作。

四是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当个人利益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同时不断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教育现代化发言稿

教育部。

来,教育部充分发挥法律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把职业教育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认真履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的法定职责,会同各部门依法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一是着力构建适应需求的人才培养结构。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职普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大力发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相协调。二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特色制度和标准。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逐步完善涵盖学校、教师、学生、教学、实习、投入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和办学标准。三是深度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教育部联合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建成62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推动组建了1300个职教集团,开展了165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四是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重视培育工匠精神,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致力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及时优化专业设置、教学标准、课程体系和教材教法。五是持续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推动各地制定职业学校生均拨款标准。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领域的薄弱环节,面对国家发展战略新要求和产业革命新趋势,还需要攻坚克难、提升水平。我们将瞄准到基本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坚定方向、准确定位、细化措施,努力推动职业教育实现新的跨越。重点有3个关键词:

一是推进。加强对各地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等工作的督导检查,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对于成熟的做法,加强宣传、扩大影响,提升为制度。对于工作进展不明显的,加大推进力度,加强指导和督促。充分用好“职业教育活动周”等载体,汇聚各方合力,营造良好氛围。

二是深化。完善引导政策和激励机制,确保职业教育正确的办学方向,推动学生多样化成才,推动学校特色发展,避免升学导向和升格趋向。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集团化办学等,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积极吸引社会资本资源,进一步形成多元办学的格局。

三是提升。紧密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调整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借鉴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打造和输出中国职业教育品牌,扩大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话语权和贡献力。

不断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职业教育法公布施行以来,人社部作为重要实施部门,重点从4个方面抓好贯彻落实,促进职业教育培训事业健康发展。

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切实提高劳动者素质。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发挥各方面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形成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完善政策制度。鼓励各类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实施专项计划。自实施职业培训补贴政策以来,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每年余万人。

大力支持技工学校发展,着力培养后备技术工人。完善支持政策。以来,3次出台推进技工学校发展的综合性文件,制定并完善技工学校设置标准、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评估标准,会同有关部门出台资助、生均经费、毕业生待遇等政策。坚定办学方向。指导技工学校坚持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提高办学质量。大力推进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技能人才。加大支持力度。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近70亿元。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服务经济社会需求。在评价方面,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和院校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在竞赛方面,初步形成了以世界技能大赛为龙头、中国技能大赛为主体、企业岗位练兵为基础、国内竞赛与国际竞赛相衔接的技能竞赛体系。在表彰激励方面,设立高技能人才专门表彰奖项,1995年以来,已开展12届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累计评选出20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399名全国技术能手。

完善政策措施,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完善支持职业学校发展的政策。与有关部门制定了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学生实习管理、教师企业实践等方面的政策。加强人才评价工作。对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重点在职业学校推行“双证书”制度。创造平等就业环境。着力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为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就业、升学、晋升及教师工资福利等方面创造公平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研究制定《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制定并落实《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制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政策,实施技能人才激励计划;研究完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做好职业资格制度与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衔接,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

发挥群团优势助力职教发展。

中华职业教育社。

在举国上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新形势下,我们在这里召开“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纪念《职业教育法》公布实施20周年”座谈会,商讨推动职业教育长远发展大计,可谓恰逢其时。

《职业教育法》的实施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最重要的顶层制度设计。195月,《职业教育法》正式颁布,确定了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规定了政府、社会、企业、学校、个人的义务和权利,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办学机制和管理体制,提出了发展职业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基于改革开放10多年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探索和政策积累,《职业教育法》将有关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提升为国家法律,把发展职业教育的各方责任确立为国家意志,开启了职业教育依法治教的新纪元。

《职业教育法》颁布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国务院3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大检查。在强有力的措施推动下,职业教育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明显,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明显改善,基础办学能力显著提高。

中华职业教育社始终是助推《职业教育法》出台、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的'排头兵。中华职教社成立以来,始终以“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为宗旨,宣传推广职业教育,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开创者、引领者、践行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华职教社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实践探索。在理论研究方面,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课题,为推动职业教育理论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建言献策方面,依托人才荟萃,渠道畅通的优势,通过社员中1400多位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在办学实践方面,大胆创新办学培训模式,积极开展温暖工程公益项目。在交流合作方面,发挥联合国非政府组织成员单位优势,深化与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为深入开展职业教育合作搭建平台。

在推动《职业教育法》出台过程中,中华职业教育社积极参与,勇当排头兵,助推《职业教育法》出台,积极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鼓与呼。从1993年1月起作为立法领导小组成员,先后4次参与领导小组会议。《职业教育法》颁布后,推动《职业教育法》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多次出席原国家教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法制局举办的贯彻《职业教育法》座谈会,为职业教育正名定位。年6月,《职业教育法》颁布后召开首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学习宣传《职业教育法》。6月,联合举办《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10周年座谈会,推动《职业教育法》全面贯彻实施。

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整体设计、全面推进。先后制定50多个政策文件,建立30多项制度,形成了支持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

一、以改革考试招生制度为突破口,破解职业教育上下不贯通、左右不衔接的体制障碍。一是建立“文化素质+专业技能”春季考试招生制度,对获得国家技能大赛三等奖以上、省级一等奖的学生免试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建立职普统一的高中阶段招生平台,开展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学分互认、学籍互转试点。三是建立中职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及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科学评价。四是加快推动本科院校分类改革,支持省属本科院校更多地向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

二、以“双师型”队伍建设为核心,建立灵活多元的教师供给机制。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创新编制管理,允许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总额的20%不纳入编制实名制管理,由学校自主聘用专业兼职教师,财政参照“副教授”平均薪酬水平确定经费拨付标准。对教学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允许先行参加教师招聘考试,符合要求者先录作兼职教师,待取得教师资格证后再转为正式教师。将教学实绩、技能水平、技术研发成果等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开展中职学校设立正高级教师职务试点。

三、以实现产学良性互动为出发点,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方式、健全合作机制、鼓励合作办学。建立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将校企合作项目收费标准浮动幅度提高到30%等。同时,按照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思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四、以加大和整合财政投入为抓手,完善职业教育保障机制。一是制定职业院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将中职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免除所有中职学校在校生学费。二是省级财政投入10亿元,全面完成每县(市)1所省级规范化中职学校目标。三是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建立民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奖补机制。四是加强市域统筹,将省属中职学校全部下放到市,实现属地管理。五是加强考核监督,省政府对各市开展职业教育专项督导。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培养爱岗敬业、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落实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责任。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制定出台《重庆市职业教育条例》,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有力推动职业教育大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目前,全市有职业院校254所,在校生73.6万人,近5年来,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10万人,城乡劳动力接受职业培训比例超过63.5%,助推全市每年新增城镇就业70万人,有效提升了各类劳动者的增收致富、就业创业能力。

落实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坚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战略重点,作为缩小城乡区域差距的重要途径,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主要抓手,规划上优先安排,投入上优先保障,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相继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重庆市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年)》和《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

构建起适应五大功能区的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一是围绕产业布局学校。按照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要求,统筹安排城镇体系、产业和职业教育布局。二是对接产业设置专业。紧紧围绕我市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服务业、特色农业发展需求,调整职教专业设置,培养产业和市场急需人才。

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培养培训体系。一是强化产教对接合作育人。把城市发展、工业园区、产学研训、城乡统筹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建立16个职教园区,促进学校和工厂、教室和车间、学生和学徒、招生和招工等融合。组建8个职教行业协调委员会、11个区域和行业职教集团、14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二是完善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推动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探索建立学分银行,90%的中高职毕业生能够获得“双证”.

健全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职教资源配置机制。一是完善职教学生资助政策。从20起,在全国率先实施城乡“五类困难学生”全额资助学费、包干补助生活费和住宿费政策。从秋季开始,免学费政策覆盖全市所有中职学生,外地来渝中职学生享受同等待遇。二是推动城乡职教协调发展。建立市内学校与市外学校、城市优质职业学校与农村中职学校合作办学机制。近5年来,先后在渝东北、渝东南地区中职学校建设实训基地55个、基础能力建设项目20个、国家和市级中职示范校19所。

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建设制造强国。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据统计,全国以机电类专业为主体的中、高职院校达800多所,每年向机械行业输送毕业生100多万名。这期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努力发挥综合性行业协会优势,坚持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引,认真按照《职业教育法》规定,与教育部、人社部、总工会等多部门合作,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有力促进了行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产教协同共进。

一是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在编制《机械工业总体发展规划》中,专门编制了技能人才培养规划。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及对策研究,编制并发布了《机械工业转型升级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趋势报告》和《机械行业智能制造领域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趋势分析报告》及相应的专业设置指导报告,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结构优化。二是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组织行业、企业和院校专家,先后参与了教育部委托的20个中职加工制造类专业教学标准制订、高职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目录修订,以及部分专业顶岗实习标准制订、生产性教学案例库开发等工作。三是推动构建校企协同发展新模式。积极举办产教对话活动,召开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制订《机械行业开展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实践的指导意见》,鼓励和支持行业内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发展。

“十三五”时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与建设机械制造强国均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创新发展,成为我们共同的责任使命。机械工业将按照《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机械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部署要求,遵循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加快推进产业实现中高速、迈向中高端。一是在政府领导下,进一步健全完善产教融合工作机制,加快建立起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院校为主体、社会支持、协同共进的工作新体系新格局。二是继续发挥行业专业优势,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产教融合推进项目,积极参与专业师资培训和专业课程改革等工作。三是充分发挥国家级培训基地、行业人才培养联盟和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组织优势,联合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等各方力量,共同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育提升工程。四是构建校企深度合作平台,以点带面推动更多行业内代表性企业和优质职业院校开展深度合作。五是推进工业文明和企业优秀文化进校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为培育新一代我国装备制造业合格人才作出努力。

推进职教改革助力企业发展。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作为职业教育的参与者与支持者,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见证了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见证了《职业教育法》实施20年走过的历程。这部法律第一次把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纳入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对企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双向促进作用。

中铁工程总公司现有职业学校12所,其中,高职2所、职工大学1所、干部培训学院1所,国家重点中专6所、技校2所,分布在陕西、山西、黑龙江、湖北、贵州、河北、河南、甘肃8个省。底,在册职工1745人,全日制在校生7万余人。

我们推进职教改革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实施专业化管理。,中铁工程总公司专门成立了中铁宏达资产管理中心,对12所学校采取专业化集中管理,建立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办学体系,为学校发展搭建新的平台。二是狠抓薄弱环节,改善办学条件。针对各学校办学条件不足的情况,我们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调剂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其中投资6亿余元,为4所院校置地建设新校区,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各学校办学实力。三是改进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合作。制定集团支持校企合作的办法和实施意见,各学校与中铁工程总公司及子分公司、三级企业和项目部对接,在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产教融合、订单培养、招生就业、师资队伍、资源共享等方面全面实施校企合作。四是对接企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紧跟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和走出去步伐,改革和设置急需专业,在高速铁路、城市轨道等现代建筑领域形成高职、中职共50个特色品牌专业。如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率先开设了高铁技术、盾构技术等专业。五是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行企校专兼教师“互兼互聘、双向交流”,选派企业技术专家到各院校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建设、专业课教学,推进各学校专任教师到施工项目挂职锻炼,建立校企“双师型”师资人才库,为解决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和提高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职业教育法》公布实施20年来,各学校为中铁工程总公司、铁路行业和其他企业培养了十几万名优秀经营管理和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各院校把企业员工培训作为重要的办学职能,仅20,就为中铁工程总公司培训生产一线急需的40个工种技能人才7000多名。各学校还通过技术开发与应用、技能鉴定、编制技师培训教材、举办技能大赛等形式,发挥了主动服务企业的优势。

为高端装备制造培养紧缺人才。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我校地处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四川德阳,是1959年国家与中国二重、东方电机等重装企业一起布点建设的学校。我们在办学中,始终坚持“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到哪里,学校办学就跟进到哪里;装备制造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人才支撑”这一理念,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

一是开放办学,融入产业,成为重装企业战略合作伙伴。近年来,四川省经信委组织所属学校与100家大型企业、10个重点产业园建立对接;省发改委组织、我校牵头,联合行业协会、装备制造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组建“四川装备制造业产教联盟”.引入行业技术标准,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快速反应、同步跟进、动态调整”的机制。

二是省市共建,整合资源,推动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学校围绕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德阳打造重大装备智能制造核心技术和职业教育“两张名片”战略,先后与中航集团共建航空材料检验检测中心,与德国kuka、成都环龙共建“四川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与中科院成都分院、德阳市政府共建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联合装备制造大企业、大集团,建设“装备制造业机器人应用技术、高温合金切削工艺技术、航空材料检测与模锻工艺技术”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协同实施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生产性服务,助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三是立德树人,创新模式,弘扬“大国工匠”精神。自起,学校在保证辅导员队伍的基础上,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班级导师,由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教授担任,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与企业基层党组织建立“双汇报、双考察”制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先后与16家企业共同培养新党员329人。学校聘请“大国工匠”高凤林、8万吨航空模锻压机总设计师陈晓慈、中航集团材料失效分析首席专家陶春虎等大师、专家,直接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实施,用精益求精、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大国工匠精神培养塑造学生。把企业引入校园、产品引入实训、工程师引入课堂,让教师进入车间、学生进入工段、教学进入现场,让学生接受原汁原味的技艺传授。

当前,国家正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将始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发展的需要,建好学院产学研园,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产业转型升级作出积极贡献。

教育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

下午好!今天我们再一次齐聚实验学校,召开本学期家长会。作为主管德育副校长,在交流之前我想先以我个人的名义,向今天所有到来的或者没有到来的家长表达我深深的谢意,感谢大家这一年多来对我校德育工作的支持,对我们和美实验学校工作的支持。

通过这一年不懈的努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校先后获得了民主评议先进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德育管理先进学校等荣誉,还成功申请成功“国学传承教育基地”。这一切成功都源自于和美人对教育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也源自于所有家长对我们工作积极的配合。

1、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社区活动,到学校附近的和美社区进行义务劳动,获得物业公司和家长的好评。

2、参加海港区教育系统运动会,虽然第一次代表和美组队参赛,却取得c组第四名的好成绩。

3、成功举办和美实验学校第一届田径运动会。

4、纪念五一二地震进行防震演练疏散活动,使学生在求生自救方面多了一项技能。

5、举办了实验学校第一届“亲近经典,展示风采”艺术节活动,要求了教育局领导和部分学生家长,并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6、举行了实验学校第一次“法制教育报告会”,请北部工业去派出所李志存指导员现场授课,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

7、部分教师和学生代表北部工业在人民广场参加彩色周末表演。

8、学校乡村少年宫正式成立,包括金孔雀舞蹈社团、军乐社团、田径社团、篮球社团、蓓蕾美术社团、心绿种植社团等一批优秀社团,在社团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每天都能有序的开展活动。

尤其是心绿种植社团耕耘的学校种植基地,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喜获丰收,照片和新闻故事被刊登在xx晚报、网、网等主流媒体,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9、积极贯彻国家阳光体育工程,为了使学生有健康的体魄,深入开展大课间活动。学生们穿着整齐、崭新的校服,每天上午在操场上做操、跑步、游戏。通过一系列的锻炼,目前我校学生身体健康,入冬感冒发生率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善。

10、强化养成教育管理,以良好的行为举止塑造和美文明。

通过打造队列特色,抓好上学放学路队规范管理,开展学校礼仪队伍训练、学生轮岗值周、每周一次的文明、卫生流动红旗的评选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管理。同时,开展礼貌活动月活动,鼓励学生说十字礼貌用语“请、您好、对不起、谢谢、再见”。

从细节入手,着力打造行为、举止文明的学生队伍,树立和美学生形象。现在的和美校园到处都能听到礼貌用语,到处都能看到学生文明礼仪的表现,学生的自律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11、投资对学校校园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布置,使我校更具书香气息,让学生都能体会到学校育人的氛围。

我国法律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教育子女不仅是履行固有的天职,而且是履行社会职责。学生在学校学习,接受学校教育时,仍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因此,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长的事,两者必须紧密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家长和学校、班主任保持密切联系,在教育学生这个问题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这样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那么到底该怎样进行家庭教育呢?我认为:

1、要搞好家庭教育,就要真正了解孩子,关心孩子,这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然而,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不错,是学校和老师的事,老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但这仅仅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三分之一,要教育好学生,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应该跟上。

现在,有一些家长都以自己忙为理由,很少了解孩子,关心孩子,只知道孩子吃完饭上学去了,却不知道孩子在学校或校外干什么,甚至有的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几年级几班,班主任是谁,更谈不上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孩子的思想状况,作为家长我们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

2、要搞好家庭教育,还要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而父母则是他们的启蒙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经常不断受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将不同程度打上家庭的烙印。

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有良好的教育观念,用积极、正确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切忌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3、家庭教育不能忽视父母的示范效应,父母一定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人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每一位父母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言行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的工作态度、兴趣爱好、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甚至走路的姿态,都可能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4、注意培养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只有心理健康了,才能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克服困难的毅力,把握自我的能力,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树立一定的人生信念。因此,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成才的前提。作为家长对孩子既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苛求过度。

5、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一个人好习惯越多,对这个人成长越有利。相反,一个人坏习惯越多,就越阻碍这个人成功的机会。孩子最应该养成的十二个习惯。

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

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

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以上,是我对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浅见,衷心地希望各位家长都能成为优秀的家长,我们的孩子都能成长为优秀的人才。

1、作息时间。

我们每周一要举行升旗仪式,学校7:25开校门,其他时间7:30开校门。为了学生的安全,要求学生7:15之前不要提前到校。中午的入校时间是1:10,学校要求学生1:00以后到校。请家长朋友们严格控制孩子的上学放学时间,杜绝出现意外事故。

2、为了学生的健康和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不乱花钱,请家长配合学校工作,嘱咐孩子不要在校外购买玩具、不洁净的食品,不随便给孩子太多的零花钱。

3、请家长朋友关爱孩子的健康,定期为孩子理发、洗澡,叮嘱孩子勤剪指甲、勤洗手,校服、鞋等衣服脏了要及时清洗。

4、低年级家长在接送孩子时请主动将交通工具摆放在学校门口两端,防止堵塞学校门口交通,造成不必要的交通隐患。

5、学校不允许任何年级的学生骑自行车上下学,如果您的孩子存在这种情况,请为了孩子的安全考虑,禁止孩子骑自行车上下学。

6、学生中有乘坐私人校车的情况,上学期我们已经对此进行了统计。如果您的孩子现在正乘坐私人校车,请您认真核实私人校车的从业资格及车辆的安全状况,并与他们签订安全协议书,这也是避免出现安全隐患时遇到不必要的麻烦。

再次感谢众位家长准时参加学校的家长会。祝您的孩子在新学期里学习进步、健康成长;也祝各位家长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同时也请各位家长会后能留下你们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将不胜感激。让我们共同祝愿和美的明天更加美好!

党史学习教育“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专题研讨发言稿

讨论,发音y&a可爱新界澳。汉语词汇、意义的研究与探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根据社区党支部关于继续深入学习党史的工作要求,我认真学习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党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顺应历史潮流,牢牢把握住了发展的主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把加强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下面就谈谈几点学习体会: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确保了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行。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我们改革开放积累的首要根本经验。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必须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更好地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顺应历史潮流、抓住用好机遇,牢牢把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始终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践行“两山”理论,努力趟出一条生态优先、富有特色、致富百姓的高水平发展新路。

在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党能不能始终带领人民走在时代前列,能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对党根本的考验。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在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集体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新特点新要求,对我党的作风建设做出了新的回答。特别是他创造性的提出要按照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要求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为了把党的作风建设扎扎实实的推向前进,他要求在全体领导干部的工作中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即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这八个方面的要求,其实质就是要求领导干部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改进自身作风,努力成为社会良好风气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推动者,为我党的作风建设增添了新活力和魅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把加强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鲜明态度,以猛药去疳、壮士断腕的坚强意志,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问题、始终做到“三严三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抓早抓小,坚持依靠群众,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有力推动作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根据党史学习教育方案的要求,今天我们举办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会,目的就是要深刻领会这段历史所蕴涵的伟大意义,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功绩,感悟其历史的巨大影响力和推动力,进一步凝聚共识,激发力量,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夯实坚定的思想基础。下面,本人结合学习情况,谈谈三个方面的体会。

197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这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是一次扭转乾坤的会议,是一次划时代的会议,它是历史的转折点,它是“中国梦”的“觉醒钟”,它是“复兴号”的“航标灯”。这次会议冲破“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宏伟大幕在中华大地上徐徐拉开。

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决策,是一个伟大的觉醒。实践证明,40多年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当中写下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功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沿着改革开放之路,接力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飞跃,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高度。

在开启“十四五”新征程上,我们要高举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用新发展理念科学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随着“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瓶颈问题、短板问题日益凸显,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释放发展新动能、不断开辟发展新空间尤为重要。要总结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发挥好党的创新理论,与时俱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总书记用“四个伟大”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的确,经历实践的检验,这“四个伟大”历久弥珍、历久弥新!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高擎改革开放的伟大火炬,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各项事业的发展。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一,也是新起点上的一个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面对新阶段的新挑战,我们要践行“两个维护”,站稳政治立场,以此次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坚定跟党走的信心,提升政治判断力,增强政治领悟力,提高政治执行力,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忠诚人”。在学习中把牢政治方向,在实践中锤炼政治品格,在奋斗中坚定政治自信,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

改革开放40年,缔造了实事求是的伟大真理,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奇迹,铸就了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改革开放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伟力。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就是要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勇于开拓、革故鼎新、迎难而上、砥砺前行。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一部当代史,我们都是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改革开放史的意义将不断彰显。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信心和勇气,强化担当和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将实际行动落实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当中。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将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将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是我们奋力前行的精神动力,也是我们开启新征程的精神滋养。弘扬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就是要在新时代争当开路先锋,敢闯敢试,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就是要在新时代发挥示范引领、攻坚克难的作用,闯关夺隘,劈波斩浪。我们要发扬光大改革开放精神,坚持改革开放精神指引,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奋进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随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新中国迎来了成立以来党的历史意义上具有深刻意义的伟大转折。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释放,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国家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迫切需要党在深刻分析基本国情、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路线,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作出明确回答。

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发展新时期的最鲜明特点。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的展开了;从沿海到内陆,从东部到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到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因此,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从1978年至2012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成为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继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的“世界工厂”,并于2010年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提升,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随着时间推移,党的十三大作出的理论创新愈发彰显出深邃的历史穿透力,转化成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动力。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为持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在学习中更好的践行初心使命,5月13日,市商务局开展“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专题学习及交流研讨。

读原文,悟原理。学习中,领学人带领大家详细的学习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的政治背景和形成过程,重点阐述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历史经验,大家深刻领悟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革开放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还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最后,党员干部以“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为主题,并结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进行了交流研讨,大家积极发言,对“两个不能否定”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进行了深度交流,在互学互动中补充理论知识、丰富知识储备、深化理论成果。

通过此次学习研讨,全体干部职工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提高了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大家一致表示,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学思践悟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更优质的政治思想水平推动商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科技革命出现新的高潮,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成为决定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党中央根据当代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潮流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及时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对外开放“走出去”等多项战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1、科教兴国战略。是在科学技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1995年5月6日,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2、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既要依靠科技进步,更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和人口等多种因素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在我国经济高速粗放增长、经济规模越来越大的形势下,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今后15年的发展乃至整个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3、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和发展条件差异很大,自古以来发展不平衡。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经济都有很大发展,但由于发展速度不同,地区差距总体上呈扩大趋势。比较而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基础较好,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对外开放早,具有率先发展的有利条件。

4、对外开放“走出去”战略。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根据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党中央在世纪之交提出并实施了对外开放“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推动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的新格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物质基础积累深厚,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新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和空间依然很大,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不断增强,中国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1、中国在应对风险挑战方面具有制度优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种优势是经过长期实践得来的,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最大优势和根本保证。

2、中国具备应对风险挑战的雄厚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到世纪之交,我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是我们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坚实基础。

综合国力逐年跻身世界前列、产业体系完备、基础设施体系健全、要素保障充分有效,巨大的发展潜能为我国提供了应对外部挑战的有利条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巨大的市场规模优势凸显,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有序,经济发展韧性强,既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力支撑,也为我国抵御外部风险挑战提供充足有效的回旋空间。

无论从内需市场看,还是从人才和技术市场看,我国的发展都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不会改变,这都给我国应对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冲击预留了空间。

根据党史学习教育方案的要求,今天我们举办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专题研讨会,目的就是要深刻领会这段历史所蕴涵的伟大意义,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功绩,感悟其历史的巨大影响力和推动力,进一步凝聚共识,激发力量,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夯实坚定的思想基础。下面,本人结合学习情况,谈谈三个方面的体会。

197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这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是一次扭转乾坤的会议,是一次划时代的会议,它是历史的转折点,它是“中国梦”的“觉醒钟”,它是“复兴号”的“航标灯”。这次会议冲破“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宏伟大幕在中华大地上徐徐拉开。

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决策,是一个伟大的觉醒。实践证明,40多年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当中写下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功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沿着改革开放之路,接力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飞跃,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高度。

在开启“十四五”新征程上,我们要高举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用新发展理念科学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随着“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瓶颈问题、短板问题日益凸显,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释放发展新动能、不断开辟发展新空间尤为重要。要总结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发挥好党的创新理论,与时俱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总书记用“四个伟大”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的确,经历实践的检验,这“四个伟大”历久弥珍、历久弥新!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高擎改革开放的伟大火炬,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各项事业的发展。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一,也是新起点上的一个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面对新阶段的新挑战,我们要践行“两个维护”,站稳政治立场,以此次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坚定跟党走的信心,提升政治判断力,增强政治领悟力,提高政治执行力,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忠诚人”。在学习中把牢政治方向,在实践中锤炼政治品格,在奋斗中坚定政治自信,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

改革开放40年,缔造了实事求是的伟大真理,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奇迹,铸就了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改革开放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伟力。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就是要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勇于开拓、革故鼎新、迎难而上、砥砺前行。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一部当代史,我们都是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改革开放史的意义将不断彰显。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信心和勇气,强化担当和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将实际行动落实到“我为群众办实事”当中。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将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将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是我们奋力前行的精神动力,也是我们开启新征程的精神滋养。弘扬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就是要在新时代争当开路先锋,敢闯敢试,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就是要在新时代发挥示范引领、攻坚克难的作用,闯关夺隘,劈波斩浪。我们要发扬光大改革开放精神,坚持改革开放精神指引,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奋进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按照学习要求,近期重点围绕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进行了自学,深受教育,很有收获。体会如下:

心中有信仰,行动才会有力量。回顾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不难发现,党的领导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巩固新中国、建设新中国党历史探索期,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期。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使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起独立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小岗村的“大包干”冲出了“禁区”,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实践经验。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国民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突飞猛进,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展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作为市委办公室的党员领导干部,我们必须更好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团结带领好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保持定力、一往无前,奋勇当先、实干担当,以“赶考”的心态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更高质量的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进行土地改革,推动国民经济恢复,掀起以兴修水利、养猪积肥和改良土壤为中心的农业生产高潮,发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让老百姓过上吃饱穿暖的幸福生活。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克服特大洪水、地震、“非典”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不遗余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样是为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始终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解决群众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彰显党委办公室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和情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发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强调要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发扬共产党人“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一系列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要以此次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汲取力量,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进一步增强履职担当的进取心,守土尽责、勤奋工作,永不退缩、决不懈怠,高标准落实好每一项任务,认真解决好每一个具体问题,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多维度确保“十四五”规划及市委决定事项迅速落地生效。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以好作风奋进新时代。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开拓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它的成功开拓和不断发展,谱写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壮丽画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推动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而改革开放也深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合作、开放融通、改革创新的本质特征和强大活力。我们今天已经充分感受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现在进行回顾,仍然感到如同邓小平所说,我们的改革有很大的风险,但很有希望成功,这个风险值得去冒。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主义经济会不会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被吞掉,中国共产党会不会在开放大门打开后被腐蚀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会不会被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根本颠覆?这些担心一直伴随着我们,但我们战胜了这些疑虑,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今天更值得去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能够最终战胜这些风险,成功地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改革开放之所以是正确的抉择,就因为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的探索。除此之外,还有两条路,一是在强大的内外压力下被动开放,其结果必定是亡党亡国的全盘西化;另一条路是固守现状,结果必然是被时代潮流抛弃,最终如毛泽东所说,被“开除球籍”。我们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做到了以下三点:一是始终跟踪世界潮流,回应时代主题,追寻历史节拍,有着坚定正确的大方向;二是坚守“四项基本原则”的底线,尤其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党领导改革开放;三是实行了正确的战略策略,包括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渐进式改革,把“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检验改革成败的判断标准,建立大胆试、大胆闯和及时总结评价的试验方式及纠错机制等。

教育现代化发言稿

z县林黑镇中心小学地处苏鲁两省三县交界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经济条件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是一所偏远的山区学校。学校下辖四所完小,三个教学点,共54个班,2507名学生,150名专任教师。学校辖区内有省优质园二所,市优质园一所,在园学生1294人,幼儿教师57名。今年学校紧紧围绕教育现代化这一中心目标,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优化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新改扩建四所省合格园,成功搬迁吴山小学,新建学生餐厅750平方米,标准教室15间,改建专用室56间,硬化地面1650平方米,累计投入440万元,极大的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创建过程中,承办县教育现代化推进现场会一次,为省教育现代化验收提供现场两次,均得到领导的高度评价,现将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给力,创建扎实有效。

(一)加强领导,强化落实。

为统筹推进创建工作,中心小学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和总务主任任副组长,各学校、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定期开会研究部署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层层分解压力,全面落实教育现代化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加大投入,实现均衡。

1、由政府牵头投资50万元对原吴山政府的办公楼进行美化,更新了电脑和办公桌椅,新添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图书,现在,社区中心设施齐全,装备精良,成为群众休闲、娱乐、培训的好去处。

2、改造大赤涧幼儿园,闫康邑和土屋幼儿园二期工程已建设完成,成为两所设施齐备,环境优美的省合格园。改建食堂7所,添置设施设备7万元,按省优质园的配套标准,对各村级园进行配套,配套玩具达46余万元。目前,全镇幼儿园建设基本达到了上级要求,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美丽家园。

3、投资120万元的原吴山中学教学楼加固工程已投入使用,投入85万元新建留守儿童餐厅。投资35万元的汪子头15间专用教室现已封顶下学期投入使用,新扩操场8亩,平整操场,修建围墙共计15万。大树小学扩建操场22亩,新建塑胶跑道,剩余土地进行绿化美化,栽植黑松3万棵,操场四周栽植女贞等名贵树种近百棵,对全镇的完小、教学点等进行内外墙粉刷及文化氛围创设。投入26万元对陈旦头、秦布地大赤涧三所教学点进行重点改造,整修了操场,整理了下水道,进行门前硬化和校园绿化,整理了办公室和专用教室,配备了教学用品。现在,全镇完小、教学点装备齐全,环境优美,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多方筹措,破解难点。

在创建之初,领导班子现场办公当机立断,争取镇、村领导的支持,撤并了陈旦头、秦布地和大赤涧三、四年级,对学生进行合理分流。由于事先细致做好了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家长没有怨言。学校把更多的财力和物力、人力放在了完小教学点,工程优先上马,材料优先供应。教育现代化没有资金寸步难行。我们首先紧缩其他开支,把学校有限的资金用在学校建设上,在工程上精打细算,其次,我们争取有经济实力的老板垫资建设,再次我们争取镇、村支持,利用移民补助款40万元建成土屋、东康邑两所标准的省合格园,争取镇政府投资近50万元建设社区教育中心。

二、加强队伍建设,彰显学校特色。

学校充分利用优质的校园网、学校网站、办公平台等教育资源抓学校的常规管理和教师的业务培训,开展了网络研修,微博教研,促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结对帮扶、专家引领、外出学习和自主研修等多项措施,打造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群体。根据市“333工程”建设规划,开展“名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培养工程。本校有2人获市学科带头人,1人获市优秀校长,1人获市优秀班主任,7人获市“333工程”学科骨干教师,2人获市“333工程”骨干班主任。在市、县专业技能大赛等竞赛中,有四人获市一二等奖,11人获县级奖。

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努力打造德育特色,依托故居、大吴山战役纪念处等“红色”教育基地,大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先后自编了两套校本教材:反映本地历史斗争故事的《思源》一书,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德育校本教材之二《礼仪教育》,用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基本的礼仪规则编排,是师生共同走进现代文明礼仪殿堂的实用教材。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我们利用本镇优秀教师作为宣传对象,编写了《身边的人》,在全镇教师中宣传他们的事迹,弘扬正气。中心小学的“爱心小组”五年如一日关心照顾无自由行动能力的z同学,zz等老师的先进事迹多次被省、市媒体采访报道。林黑小学被评为连云港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今年柏纪荣还荣获县首届十大道德模范。

三、创建平安校园,保障师生安全。

学校加强领导,安全工作责任到人,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演练效果。为迎教育现代化验收,校领导班子多次找到镇、村有关领导,协调保安配备问题。现在,中心小学、幼儿园按要求全部配备了专职保安2名,各完小、教学点、办园点由镇、村配备保安一名。各学校均安排教干值班,学生集中上学、放学期间均有保安、教干、值班教师值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技防措施到位,各完小均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红外线报警系统和一键报警装置,定期举行各种应急演练,杜绝了各类安全事故发生。重视校车管理,学校给每位家长发放了告知书,召开了家长会、学生会,把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传达到位。对校车车主进行有效监督和教育,设立了举报电话,严禁校车超载。镇政府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共同打造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心小学今年被评为省“平安校园”,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中心园、大树小学获市“平安校园”称号。

四、教师上下一心,形成创建合力。

教育现代化考验着教干、教师的执行力和奉献精神。我们学校有一支团结战斗的教师队伍,从创建之初,不仅校长、主任没有星期天,一些有专长的老师也牺牲了节假日。学校所有的门窗油漆,墙壁粉刷都是教干教师加班加点赶出来的,许多的工作,教师自己能干的绝不找工程队,为的是节约资金,许多老师生病了,轻伤不下火线,家庭有事,推给了其他亲人,在他们中间,涌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陈旦头、秦布地两个教学点的操场平整,彩砖铺设,下水道疏通,墙壁粉刷都是20多位教干、教师利用星期天赶出来的。zz两位教师已临近退休,加班加点他们毫无怨言。总务处z、z为了给教学点的厕所通上水,连续奋战一天一夜,水没喝上一口。完小校长z高烧39度,坚持指挥校园绿化,无怨无悔。美术专职教师张俭翠,帮助幼儿园美化墙壁,二岁半的孩子三天没见到妈妈的影子,急得孩子直哭。秦布地、陈旦头幼儿园、中心园的老师们美化教室,打扫卫生,连续几个中午吃完几个包子继续干,幼儿园园长邱立宗,多少次穿着湿漉漉的衣服骑着摩托奔走在各个园之间。。

五、推进素质教育,办学成果丰硕。

学校严格执行省、市“五严、六严”的规定,秉承“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学生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坚持以教育现代化创建为契机,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品位。学校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先进理念,先后承办了市综合实践现场会,县“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推进会。学校教科研工作成果显著,有国家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6个,县级课题46个。一年来,教师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28篇。近年来,学校获得的县以上集体奖达30余个,先后获国家级综合实践活动先进学校,省科技竞赛团体奖,市德育教育先进校,市百佳校园,市示范家长学校,市科技创新示范校,县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县幼教工作先进学校,县宣传报道先进学校,学校网站获连云港市十佳网站。学校承办了省大课间展示现场,阳光大课间活动在江苏体育教研网进行了专题报道,校女子篮球队获市第三名,男子篮球队获县亚军,学生在小小数学家评比、数棋比赛获省一、二等奖24个。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学生的发展奠基”是林黑小学人不懈的追求,回顾过去,老一辈教育人扎根山区,无私奉献,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展望未来,林黑小学将乘着教育现代化的东风,奋勇拼搏、团结进取,谱写学校发展的崭新诗篇。

教育发言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选手:

上午好!这次举行的《中华魂》读书活动演讲比赛,其主题是“践行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华正能量”,各位选手在演讲中,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把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中去,为我们带来了新视角,增强了活动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三个层面,共24个字,其中国家层面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中小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会感到大而空,但我们应结合实际,突出学生的特点,逐步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勤俭节约、热爱劳动、努力学习的'良好品行,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文明道德素质来践行核心价值观,时刻传递正能量。

县关工委希望全县中小学生要养成读书习惯,养成文明习惯,养成良好的优良品德。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好,形成人人走文明路,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的好风尚,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全县各学校,以实际行动,来践行核心价值观,凝聚正能量。谢谢各位!

家庭教育现代化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为期近半年的新疆家庭教育网络培训学习。通过学习,我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曾经的很多想法都发生了改变,我深刻体会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我是一名教师同时也是家长,家庭教育学习让我真真切切感到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当今社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取得家长的支持就是你工作成功的一半。”事实证明,这正是我们每位教师长期以来在实践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学校工作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体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的重要性。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于是一推了之,或者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学生只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责任完全放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或者认为只要“学校教育得好”,其教育效果——孩子的.成绩一定好。

事实证明,这样的观点危害性十足,许多学生会因此而得不到全面的教育从而形成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甚至出现逆反的的行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该有一种做“大教育”的“大格局”胸怀,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构成三位一体,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1、首先要力争作好为人父母这个角色,认真去领会、学习、钻研、践行诸多专家、教授报告中的思想观点和育人方法,以自己的孩子为培养教育对象,让他们健康成长、进步,真正做一个“为国教子、为世育人”的教育楷模。在教育自己孩子的同时,我们还可以汇集身边的好友父母,共同探讨培养孩子的好方法,一方面使各自的所学所知得到相互印证,另一方面也使大家能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同时更能够形成正确的、良性家庭育人氛围。

2、作为一名教师,家庭教育方面的宝贵经验同样适合于我们的学校教育,有了正确的育人理念、科学的育人方法,更能够指导我们的班级管理,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果能与学生家长共同携起手来担负起教育学生的任务,效果将会更加突出,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校讯通等方式都是我们施展教育才能的广阔空间。

3、为真正做好家校沟通,使学校和家庭共同担负起培养教育学生的任务,要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加强对各级家长学校的有效指导,把我们的家长学校办好,办出效果来。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访,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始于德国。鲍姆嘉通的〈美学》第一卷于1750年问世以来,美学界对美学的定义和美学研究对象等问题一直在进行着热烈的讨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现实生活中,美是无所不在的,美也和其他事物一样,有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们只有按照美的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才能正确地欣赏美、创造美。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规律的科学。也就是说:美学要研究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和技术美,以及其他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一切美学问题。美感是一种审美意识,是对客体的反映与认识,研究人的审美感受、美感与审美对象的关系,是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

二、关于美学教育。

在现实生活和教育中,审美教育则主要涉及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的培养问题即建造审美心理结构的问题,它关系到内在人性、心灵的塑造,形成了有关审美教育的某些思想。至近代,随着“美学”学科的建立,美育才有了独立的体系和理论。

1.古希腊的美育思想。

古希腊的思想家们对审美教育极为重视。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教育制度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身体的教育,即体育;二是关于心灵的教育,即艺术教育。他主张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他把文学和音乐作为教育的起始和基础。柏拉图特点重视音乐教育,认为“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因为“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音乐的“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受过这种良好的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感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但是一看到很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他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性格也变成高尚优美”。

古希腊的另一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也非常重视审美教育,他把人分成肉体和灵魂两大部分,而灵魂又分为理性灵魂和非理性灵魂两种。理性灵魂主要表现在思维、理解、判断等方面;非理性灵魂主要表现在本能、情感、欲望等方面。人的发育过程应该首先是身体的发育,继之为情感的培养,最后是理智的锻炼。他认为要使这三部分都得到充分的完满的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教育和训练,这就是要进行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的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人的理智,这是人的活动能力的最高级的活动。为了培养人的这种能力,亚里士多德主张实施和谐教育,和谐教育的内容包括:阅读和书写、体育锻炼、音乐和绘画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等。在和谐教育中,音乐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和谐教育的核心部分。他认为音乐具有以下的功能:教育、净化和精神享受。也就是说,音乐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有力手段,而且是陶冶人的情感和性格的重要力量。

2.中国的美育思想。

我国古代美育思想和美育实践也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教育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就包含着美育的内容。古代教育家、思想家都非常强调“礼”、“乐”的教育作用,他们把‘礼,,和“乐,,放到了教育的首位,认为“礼,,能以“修外”,“乐,,能以“修内”,把“礼,,和“乐”作为修身齐家、兴邦治国的工具。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和“乐”是君子修身成人的重要途径,君子修身应从学诗开始,最后完成还在于乐。因为“乐以治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

荀子在〈乐记》中对乐的作用作了比较深刻和系统的论述。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论述音乐问题的着作,它是儒家美学思想的重要经典。在这部着作中,对音乐的道德化作用,作了系统、生动和具体的描述,认为音乐能厚人论、美教化、移风俗,从上所叙述的历史事实说明,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我国,美育实践和美育思想早已盛行,只不过还没有提出美育概念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到了近代,西方美学思想和教育思想也影响到了我国。以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等人在引进西方美学思想的过程中,也先后提育的主张。王国维在19发表的《论教育之宗旨〉〉中,他把教育分为体育和心育两大部分。而心育中,又包括智育、德育和美育。他认为“美育者一面使人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为教育者不可不留意也。”王国维的主要功绩不在于他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方针,而在于他明确地提出了要把美育列入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之中。蔡元培对美育的理论,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和发挥,并且还提出了一整套的美育实施方案。他为倡导和实施美育呼号奔走了二、三十年为我国近代美育体系的建立和美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启迪性。

审美教育具有启迪性特点,通过审美教育能启迪人的智慧,增长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客观世界的事物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它有无数的奥秘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发现。人们要揭开这些奥秘,首先需要有一种强烈的情感作为推动力。历史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之所以能够在科学事业上做出更大的贡献,有着杰出的发明和创造,首先在于他们有着探求真理的激情,有一种不可遏止的创造冲动。这种激情和冲动是靠美育的培养和熏陶。美育可以激发科学家求知的渴望和热情,推动着他去探索、去追求、去发现。客观自然界的美以及由审美活动特别是艺术美的审美活动而哺育起来的美感,成了科学家进行探索的智慧源泉之一。由美的事物所产生的美感启迪激发了科学家强烈的探索真理的动机,给他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探索力量和智慧。爱因斯坦曾说:我的科学成就,有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爱迪生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有着杰出的发明和创造,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母亲所给予他的审美教育。在美育教育过程中训练了爱迪生的思维能力,启发了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对于他后来成为一个伟大的发明家无疑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审美教育是激发人们追求真理、发现真理、并按照美的规律去发明创造重要途径和手段。美育总是以积淀着理性的感性形式进行教育,它启迪人柯们的智慧、发展人们的思维能九它培养人们敏哈尔滨学院学报锐的感知力、深刻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创造力,从而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使人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的发挥。

2.道德性。

美学教育又具有道德性,通过审美教育,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促使人们心灵趋向善,走向人格完美。人们的任何道德行为,都是发源于人们的内心指令,一切道德条文和道德规范,只有当它成为人们自己的内心信仰和要求之后,才能在实践中付诸行动,也就是说,要使人们不仅从理性上认识应该这么做,而且还要从内心情感上甘心情愿地这么做,只有这样,人们的道德信念才能是坚定的、稳固的。审美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情感基础和有力手段。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使外在的他律(社会规范)转他为内在的“自律,(自觉的命令),使主体的目的性符合于最高的善,即符合人类总体的具体存在和发展,从而显示出理性凝集的力量和主体性的本体价值。一个人如果能自觉地审视自己内心和行动,那么,他在道德上也就一定会日趋完善。他的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的形成是完全一致的。高尔基曾预言:美学是未来伦理学。

3.情感性。

美学教育又具情感性,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净化人们的情感,愉悦人们的精神,美化人们的心灵。人生来就有“七情六欲”的本能冲动,这些情感和本能冲动需要得到正常的发泄和引导,使它升华到一个高尚、纯洁的境界,使本能和情感理性化。黑格尔说:“美感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欲念、感觉、冲动和情绪养成为本身就是理性的。”席勒也说:只有美才能使全世界幸福,谁要受到美的魅力的诱惑,他就会忘掉自己的局限。”由此可见,美育可以净化人的情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们认识人生的价值,使人们生活得更充实、更丰富、更有乐趣、更有意义。

4.个体性。

美育还能够提供娱乐和消遣,使人们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后,转换一下兴奋中心,解除由于紧张而引起的疲劳,使身体和心理得到舒畅。同时,美育还有助于促进人的身体机能的谐调。悦耳的音乐、动人的绘画、优美的舞蹈、奇妙的书法,都能激发人们愉快的情感从而使血液中分泌出一种有益于健康的化学物质,它能调节人体的节律、引起中枢神经的兴奋,还能加强消化功能,活动筋骨,舒心通气。因此,参加美育活动,能使人协调精神,延年益寿。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激发个体的创造潜力,建构审美的心理,塑造心灵,充分发挥审美教育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美学教育总是以积淀着理性的感性形式进行教育。它可以培养人们敏锐的感知力,深刻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创造力,从而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促进,协调发展,使人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的发挥,使心灵丰富充实,人性和谐完善,民族兴旺发达,社会文明进步。

家庭教育现代化心得体会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可以说就是引领时代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一位教师而言,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更应紧追时代步伐,把握现代化教学技能,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而不能墨守陈规,假如这样只会误人子弟,违反作为一位教师适应有的职业道德,是会被社会淘汰。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把握时代信息,紧随时代潮流并能正确掌控时代主流,积极有益的引导学生。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播工具及传播方式遍及我们的平常生活。作为学生很轻易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冲击和左右,所以更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一些错误的、有害的、不良的信息伤害。这就要请教师应用熟练的计算机及其他途径能够迅速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并能正确引导他们。

2、学习、把握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技能,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作为一位教师应把握并熟练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技能,能够使用多媒体教学,力求在授课进程中形象、生动、出色。

3、在信息化的时代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教学的进程中游刃有余。

4、重视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师应重视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并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能力;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书刊、电视等渠道来展开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题目和解决题目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必须建立教育新理念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进程中的利用,再不断的应用进程中进步教师的信息素养。西x大学学教授陈时见在《教育变革与教师专业化》的讲座中说:“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与作为‘教书者的’教师不同。”“教师从一种从业职员转变成教育者,实质上是教育从简单化向复杂化转变。”记得《与众不同的教师》一书中有那末一段话:“教室里有甚么样的教师,就有甚么样的教育,就有甚么样的国民。”因此,对当代教师素质进步,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使命。教师不单单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严师,而且是拓展心灵聪明的人师。这就对现代教师的知识素质、职业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的客观要求。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从事实践的教师与从事理论研究者是两种不同的研究者。

那么,在这样的一种理论支持之下,我们的学生需要怎样的课堂环境呢?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看,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善课堂教学行为,重建课堂中民主的、人性的、同等的、互助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从课堂环境和课堂人际氛围的改变中体验到同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和关爱,进而构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这是新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展开的重要保证,也是新课程改革中融会心育的核心题目。首先,从天天做起,从每堂课做起,逐渐减少知识的灌输,增加教学活动的安排,一点点地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转变。传统教师把学生管得太紧、太严,转型路上,教师要勇于对学生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但放手不同等“放养”,要善于安排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掌控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学生有需要时提供适当的帮助。也就是说教师从台前退居到幕后以后,要在严抓与放手之间寻觅一个平衡点。

其次,技术要先行。有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再把它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很好地整合,可以设计出很好的教学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终究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乃至可以说新技术是教师转型的引爆点。

教育现代化调研心得体会

随着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实现教育现代化,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日,我在进行为期一周的教育现代化调研时,深有感触,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二、教育现状。

我认为,要实现教育现代化,首先要了解我们现在的教育现状。我们现在的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卷面教育过重、课程与就业不匹配、师资不足等等。这些问题导致了许多学生奋斗多年后依然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因此,解决教育现状中的问题是我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

三、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也应该深入到教育中来。互联网+教育是许多人看待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法。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更加迅速地获取教育资源,更好地与学生互动,探索更高效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调研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优秀的在线教育机构,它们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打造平台,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

四、教育机构与创新。

教育机构的变革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新型教育机构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以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例如,许多人已经听说过“mooc开放课程”,它为全球学生提供了许多来自顶尖大学的网络课程。除此之外,现在还有更多基于项目的教学、情景教学等等,它们让学生更好地享受到学习的乐趣,锻炼口语、听力、思考等综合能力。

在教育现代化的未来,我们看到创新的战斗才刚刚开始。虽然目前已经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教育机构和教学方法,但是仍然有许多机遇等着我们去探索、去挖掘、去创新。同时,教育现代化的学生也需要成为自主学习者,不断积极参与实践与探究,去获得更多成功的珍贵经验。

六、总结。

通过本次教育现代化调研,我认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与政府的支持,我们也需要强制自身意识的改变,学习最优秀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去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我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教育将会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人民,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教育治理现代化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治理现代化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国家战略。对于我来说,作为一个正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话题。在我多年的从教经验中,我深深体会到教育治理现代化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监督等多方合力的制度安排,而治理效能是检验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创新、科学、协调、绿色、开放的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化教育治理现代化意识,不断提升教育治理的质量与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段:建立信息化教育治理与监管系统,推进信息共享。

为加快教育治理现代化,我们需要建立信息化教育治理与监管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我们须积极打造立体化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国家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不断丰富教育资源,为全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

第三段: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治理水平。

教育治理的先进性与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治理者的素质,因此必须加强教育行政人员、教育专业人员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水平。教育行政人员和教育专业人员应注重实践、注重创新、注重协调,不断学习、掌握最新的国际教育治理理论和方法。

教育事业发展是国际性的,各国之间应该相互借鉴优秀经验,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共同进步。我们应该主动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在教育治理现代化方面的先进经验,以期更好地实现我国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第五段:大力推进社会参与,共同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

在教育治理中,加强社会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吸取各方面的智慧,才能更好的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我们应该一方面通过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教育领域,参与教育治理,另一方面大力加强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

总之,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难题,但是也是我们必须要去攻克的难题。只有在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中,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我们必须时刻提高教育治理水平,能够在市场化、社会化、法治化的环境下,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发挥真正的教育价值。

教育治理现代化心得体会

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教育的治理又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当前,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治理现代化显得尤为迫切。曾经参与课题研究,定期参加政策研讨的我,深刻领会到,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最重要的大事,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一段:了解现代化教育治理的概念及其特点。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跟进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步伐,充分运用先进的管理科技手段,改善教育管理环境,提高教育管理的水平和效率。现代化教育治理有着很明显的特点,唯一性和复合性。就是特别重视教育主题本身的重要性,同时,又要对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等方面,赋予多维度的制度设计和管理功能,以维持教育治理的和谐稳定。

第二段:认识现代化教育治理的必要性。

教育领域的现代化治理是当前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尤其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推进,现代化教育治理更具有迫切性。它不仅可以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现代化教育治理还能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使得产业要素进一步细分,知识结构更加丰富。现代化教育治理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其必要性无需多言。

第三段:分析现代化教育治理的优势。

现代化教育治理的优势在于,可以加强对教育行业的监管力度,使教育资源更加公共化和科学化。它还有助于推进教育教学内容的创新和跟踪评价,充分发挥教育的学习潜力。同时,它也能大幅度提高整个教育系统的质量,增强教师和学生的工作热情,从而有效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第四段:探究现代化教育治理的挑战。

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推进还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缺乏高效的教育信息化系统和硬件条件,造成了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进展缓慢。其次是监管机制和制度方面的缺乏,权责不明确和制度未完善,制约了现代化教育治理的发展。这些挑战需要在推进现代化教育治理的过程中,同时解决,以进一步提升现代化教育治理的效果。

第五段:总结现代化教育治理的未来展望。

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各项职责、任务的不断落实,现代化教育治理将不断完善,各项细则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更加灵活多样的治理模式将逐渐形成。现代化教育治理不仅仅是一项教育任务,更是一项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也是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公正、公开、透明的教育服务和更广阔的平台,让教育的潜力和社会的期待更好地结合起来。教育治理现代化为走向更加繁荣发展的未来描绘了光明的前景。

教育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奋战在班级一线战友:

大家好!

我是xx中学的班主任沈xx老师,非常荣幸能参加这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我是本校八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我发言的主题是:德学并进,寓教于乐,潜心育人。

当班主任既要抓牢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又要管理好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要引导他们先成人,后成才。我不想做那种一天到晚“死守阵地”的“看守型”班主任;也不想做那种远离学生“放开那纷纷扰扰自由自在”的“放羊式”班主任;更不想当“暴风骤雨一触即发”的“暴君式”班主任。

可是,不去守一守,心里老觉得不踏实;若不松一松,又觉得自己太专制;若不“严”一“严”,又觉得教育没到位,还特别担心这群还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们会在自己稍稍疏忽时做出什么“一鸣惊人”之举,留下遗恨终身的苦涩回忆。总而言之,我很想找到一种学生乐于接受,自己又不至于打“疲劳战”或“突袭战”的集“德育”与“乐学乐教”于一身的教育方法——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新教育方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不经意间,一觅就是10余年。

20xx年,我第一次挑起“班主任”的“大梁”。当时,我还兼任了6个班的历史课,和一个班的地理课。而到这个班上课,每个星期只有2节历史课,与他们“亲密接触”的时间太少了。那么我该如何实现我的“德学并育,寓教于乐”教育追求呢?我一边上课,一边观察学生的表现,一边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星期后,一个全新的想法终于在我心中诞生了!我决定就用这个新方法当班主任!如果能取得成功,那就会获得“双赢”!就这样,带着这份期待我迫不及待的将这个想法付诸于实践。

在第二周的班会课上,我把两个崭新的日记本分别发给了第一组和第八组的第一位同学——看到这里,您可能会想,写日记?这算得上什么新鲜?别着急,听我慢慢道来:这两个日记本可不是一般的日记本,它的名字就很特别——我的班级日记,我的成长足迹!

依此类推,在全班内循环,每一个同学每天都有机会阅读和点评这本日记,若干年后,它将会是我们快乐相聚时的见证!来吧!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写:2001年9月11日……请用心记录下真实,不要吝啬你的真情!没有不能写的故事,只有记不起的真情!请认真工整的书写“我们的班级日记,我们的成长足迹”吧!班级只是个小小的中间站,写的内容不必拘泥于小小班级之内,可以写“班级事、校事、家事、国事、天下事”,只要是你能想到的,能记录成长足迹的事情都可以写!

另外我还要求他们每写一篇就给日记编好序号,每个人都可以点评所有日记,并要注明自己的“大名”。

我每天兴奋等着早自习的到来,因为我想读懂他们内心世界,我期待和他们在无声的交流中有情共享思想的火花!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写的最多的是“为班级争光”、“共同努力,把班级越办越好”、“对班级纪律的建议”、“团结就是力量”、“班干部的心声”等内容,我发现,这些文章有的出自自制能力较强的孩子之手,有的出自“淘气包”之手,有的出自后进孩子之手,他们用或老成或天真的语言诉说着一个共同的主题:爱我的班级,为我的班级争光,为我的班级做贡献。我发现他们都渐渐的爱上了这个新组合的班级,他们都渐渐的围绕在我的身边争先恐后的为班级出谋划策,他们的心里都在说:我为班级争光,班级因我而荣!

我们的班级也因此而一步步走上正轨,我们连续三个月都获得了这个学期班级四项评比的总分第一名,期末考试我们班的学习成绩也获得了总体评价第一名。一年之后,我们班还被评为浏阳市的先进班集体。

随着时光的流逝,孩子们在这个特殊的日记本上写下了越来越多的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文字:

“失败,重新给了我勇气和信心!”

“同学,你是否地理学的不好呢?是不是正为此大伤脑筋?马上就要参加生地汇考了,让我来说说我学习地理的锦囊妙计吧!”

“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掌声,我激动的说不出话来!我听到老师亲自为我唱‘你从哪里来,我的孩子,就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那一刻,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对于我这个从小就失去了母爱的人,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让我更觉得感动,我要感谢这次车祸,它让我吃了很多的苦,可它也让我得到了更多的爱!”

而我呢,则在他们的日记下面赶紧写上心里话:

“好样的!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老师会帮助你的,只要你不放弃,我们一定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多好的学习方法!多好的同学啊!当你这样郑重的写下自己的学习方法时,也许就为正在迷茫中的伙伴点上了一盏明灯!我真高兴我们班上有你这样无私助人的孩子!”

“欢迎你回家——用坚强的意志勇敢面对人生的孩子!希望你勇敢地、幸福地、珍重地生活下去!”

原来,当“德育”与“乐学乐教”真正实现统一时,当班级管理有了新的载体时,班主任也可以当很得轻松,但也当得很真,很实!

弹指一挥间,11年过去了,我担任了四届班主任,每届至少有一个学年坚持使用班级日记管理模式。班级日记的规模也由当初的2个本子,发展到今天的8个本子,每天有八个同学从不同的角度写班级日记,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在潜移默化间,同学们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每次在日记中读到诸如“课堂禁零令”、“运动会的凝聚力”、“早恋”、“我的学习方法谈”、“关于尊师与自我”、“吸烟者静思录”、“家乡的艾叶粑粑”等等洋溢着生活气息和成长印记的文字时,我都会为之喝彩和感动,忍不住写下“优秀日记”、“优秀反思日记”、“优秀体验日记”等等不同的评价。同时,我又展开了有针对性的给每孩子们写日记的活动,取名《成长日记》,坚持给部分孩子也写一些日记,主要目的是关注、鼓励、引导他们,但凡收到老师亲笔写的日记的同学,都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平时的言行举止也悄悄发生着改变。

班级日记的可行性也得到了肯定,《作文周刊》曾全文刊登班级日记管理经验《班主任可以这样当》;全国基础教育论文评选活动中,班级日记管理模式初探的论文也获得了国家一等奖的肯定;同时还受到了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教师本色作文导写》的重视,目前正在向该课题组提出《本色日记与班级管理新探》的子课题研究申请。

生命只一次,人生只一瞬。在短暂的中学岁月中,新组建一个集体,并在其中健康快乐、自由自律的成长,又是何其难得和幸福?多希望我的学生能成为幸福的求学者!在流金求学岁月中,一边苦读,一边沉思,还能记录点滴真情故事,甚至为班级和自己做“传”——哪怕这个组织是多么的渺小,哪怕有那么多的好日记未曾变成铅字发表过。可是,这对每个需要被关注和引导的孩子来说,却是独一无二的、有积极意义的!他们本身就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最直接受益的读者!班级德教之法千千万,乐于接受、真诚表达《班级日记》润物细无声!

我喜欢教书,我更喜欢当班主任!虽然繁琐的事务磨去了我许多的雄心壮志,尽管仍然有“不听话”的孩子让我措手不及难以管理。但是,只要有班级在,就必须得有班主任,必须得有人承担班主任的责任!我是一名普通而平凡的教师,不是天上的神,不能普度众生,只盼能尽己所能,努力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伴随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足矣。

谢谢大家!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