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年级语文教育教学论文(精选19篇)

时间:2023-12-05 20:01:10 作者:碧墨

范文范本具有普适性和指导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写作的规范和要求,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效果。范文范本的收集和分享是为了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并拓宽写作思路。

一年级语文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段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围绕训练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并解题:古,年代久远;古井,人们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城市的许多孩子没有见过井,老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井。)古井,古时留下的一口井。

2、导入:作者为什么会对故乡的古井一直难以忘怀?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读后评议。

2、评议后老师利用生字卡进行正音练习。

3、说说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读不懂,或者你认为应该重点理解的。(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记号或做出批注。留待讲读课文时讨论。)。

三、自由读课文。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讲古井对“我”的启发。(不仅提供了泉水,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2、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科)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话含义不好懂?把它划出来。

2、幻灯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导学:

(1)划出关键词语“母亲”、“乳汁”“哺育”,理解其本义和引伸义。

(2)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

(3)体会这句话在全文的重要作用(总领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赞美的语气。)。

4、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过渡。

(1)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村里人长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不要报酬。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你从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的?(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从取水时间;看到的;听到的声音;“路面是湿漉漉的”四个方面写出了取水的人多)。

3、为什么说“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古井周围的路面是怎样的?为什么用春雨来比喻?

5、教师小结:这一段写出了古井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也表达出了作者对古井的赞美之情。(板书:以水养人)。

6、用喜悦、赞美之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读后思考、讨论:

1、乡亲们为什么帮助老人?(年过六旬:男的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学。)。

2、他们是怎样帮助老人的?(“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这个”、“那个”,是说帮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人。“一担”、“一桶”说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气大,有的力气小。“总是满满的”说明乡亲们一直坚持帮助老人。“多次表示”,“谁也不肯接受”说明乡亲们自觉无偿地帮助老人。)。

这两个问题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小结时,教师对个别遗漏问题加以点拨即可。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思考后讨论;。

(1)“总让大家白出力气”中的“总”,“白”的意思是什么?“歉意”,怎样理解?

(2)对老人的歉意,乡亲们是怎样回答的?这句话怎么理解?

幻灯出示: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先用一个句反问加重语气,突出了古井功劳大。用“可”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说明乡亲们主动地帮助老人,是因为受到了古井的启示?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帮助别人。)。

板书:以德育人。

六、说说第三、四、五自然段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七、分角色读这三个自然段,要求读出对话语气。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幻灯出示这一段话: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3、“陶冶”是什么意思?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板书:启迪怎样做人。

4、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5、以饱满的深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学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连贯。

(在故乡的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这口古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泉水,还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3、教师总结: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十、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井?怎样通过写古井来表达文章中心的?

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

(2)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

十一、巩固本课所学字、词,并进行造句练习。

1、小组同学互相听写生字、词,并互相评改。

2、教师将练习中出现的较普遍错误进行集中提示。

3、指导造句;。

(2)学生相互交流,评选句子。

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词语。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部首,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到祖国的美好,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积记生字。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祖国的辽阔。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想到每个国家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来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听准字音。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轻音节读准音。

3、再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4、“经验小交流”,你喜欢哪个字?你是采取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

5、学习一个新的部首,“立刀旁”。

6、生汇报每个字的学习方法。

7、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乡”。

三、练习:多音字(乐)。

四、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游戏,小小火车开起来。比一比哪列火车读得快。

北京、江河、和平、图画、宝岛、名字。

2、这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生字宝宝从词语中走出来,你还能认识吗?

二、指导书写。

1、左右结构:江、利,其中“江”左窄右宽,“利”左宽右窄。

2、上下结构:公、宝、京,注意每个字的最后一笔都是点。

三、讨论。

看地图会给你带来哪些乐趣?

四、完成书后练习。

1、读词语,做游戏。

先请同学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再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让学生按照数字顺序做游戏。

2、填标点。

世界上最深的洋是太平洋()。

在祖国的地图上()这找到了可爱的家乡()。

3、小组做找国家的活动。

五、课后作业。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查字典。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了解有关亲属的称呼,会分类。

3、珍视亲情。

教学重点:各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不同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1、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听么?下面我们来一起听一听这首歌曲。(听歌曲《家族歌》)。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家族歌》,又叫《亲属歌》。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家的亲属》。师板书课题《我家的亲属》。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出示生字卡“亲”。

3、师:同学们,在刚才听到的这首歌中,都提到了哪些亲属?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阿姨婶婶等。

4、师:那位同学愿意来介绍自己的亲属,愿意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词语卡片。

5、师领读词语。

二、认识亲属名称,学习生字。

1、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两幅图,借助拼音,认识亲属的名称。(教师出示主题图。一棵大树,上面有很多苹果,一个苹果代表一种称呼。)。

2、师:指名读左右两幅图中的词语。对于不正确的字音加以纠正。

3、师:再读词语,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互相之间都是亲属。

4、师:请你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家的亲属有……”

5、开火车认读词语卡片。关注“叔、伯、婆”的读音。

师:下面请三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组读的又快又准。读的好的小组有粘贴奖励。

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姑姑姑父,叔叔婶婶。

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姨母姨夫,舅舅舅母。

姐姐,我,妹妹,兄弟。

师:同学们读的真棒!

6、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拼读,组词。

师:同学们,你记住这些字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呢?谁能告诉老师?学生回答。

师:你们看“婶,姑,娘,姨,姥”这些字,有什么特点?那位同学回答一下老师的问题?

8、找学生把黑板上的词语按照奶奶、姥姥家分别排列好。

9、练习。出示小黑板。

妈妈的妈妈是()爸爸的妈妈是()。

妈妈的姐姐是()爸爸的弟弟是()。

爸爸的哥哥是()爸爸的姐姐是()。

三、课后作业。

认读与书写生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困难。

2、懂得关心、照顾残疾人,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

3、初步学会倾听、交流、沟通。倾听时,集中注意力,听清楚,想仔细,记心上。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录像片断、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并了解残疾人的残疾情况及生活状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残疾人多么不幸阿,假设我们遇到了残疾人,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语交际《我想这样做》。

二、想想说说。

你能说说我们大家应该怎么帮助任娇娇吗?你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小组讨论。

选出代表,看看谁是最有爱心的孩子。表扬说得好的孩子,评出爱心大使。

三、议议说说。

遇到一下情况,你准备怎么做?

1、一个盲人在商店里要买东西。

2、在公共汽车上来了一位腿脚不灵便的残疾人。

3、有事情要告诉聋哑人。

4、一位同学走路一瘸一拐的。

就上面的情景分组议一议,谈谈自己的看法,再演一演,说说自己想怎么做,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大家评一评哪些同学的想法好。

小结:从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小朋友们是很有爱心的人,很会帮人做事,如果大家能经常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么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四、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出示歌词: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说说听后的感受。

五、总结:

六、作业设计:

1、做一做做一个帮助残疾人的少先队员。

2、夸一夸夸一下身边热心帮助残疾人的“好心人”。

一年级语文教育教案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段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1、围绕训练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第一课时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并解题:古,年代久远;古井,人们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城市的许多孩子没有见过井,老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井。)古井,古时留下的一口井。

2、导入:作者为什么会对故乡的古井一直难以忘怀?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读后评议。

2、评议后老师利用生字卡进行正音练习。

3、说说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读不懂,或者你认为应该重点理解的。(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记号或做出批注。留待讲读课文时讨论。)

三、自由读课文。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讲古井对“我”的启发。(不仅提供了泉水,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2、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科)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话含义不好懂?把它划出来。

2、幻灯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1)划出关键词语“母亲”、“乳汁”“哺育”,理解其本义和引伸义。

(2)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

(3)体会这句话在全文的重要作用(总领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赞美的语气。)

4、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过渡

(1)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村里人长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不要报酬。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你从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的?(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从取水时间;看到的;听到的声音;“路面是湿漉漉的”四个方面写出了取水的人多)

3、为什么说“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古井周围的路面是怎样的?为什么用春雨来比喻?

5、教师小结:这一段写出了古井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也表达出了作者对古井的赞美之情。(板书:以水养人)

6、用喜悦、赞美之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1、乡亲们为什么帮助老人?(年过六旬:男的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学。)

2、他们是怎样帮助老人的?(“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这个”、“那个”,是说帮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人。“一担”、“一桶”说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气大,有的力气小。“总是满满的”说明乡亲们一直坚持帮助老人。“多次表示”,“谁也不肯接受”说明乡亲们自觉无偿地帮助老人。)

这两个问题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小结时,教师对个别遗漏问题加以点拨即可。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思考后讨论;

(1)“总让大家白出力气”中的“总”,“白”的意思是什么?“歉意”,怎样理解?

(2)对老人的歉意,乡亲们是怎样回答的?这句话怎么理解?

幻灯出示: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先用一个句反问加重语气,突出了古井功劳大。用“可”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说明乡亲们主动地帮助老人,是因为受到了古井的启示?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帮助别人。)

以德育人。

六、说说第三、四、五自然段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七、分角色读这三个自然段,要求读出对话语气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幻灯出示这一段话: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3、“陶冶”是什么意思?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板书:启迪怎样做人。

4、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5、以饱满的深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学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连贯。

(在故乡的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这口古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泉水,还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3、教师总结: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十、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井?怎样通过写古井来表达文章中心的?

本文写作方法

(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

(2)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

十一、巩固本课所学字、词,并进行造句练习

1、小组同学互相听写生字、词,并互相评改。

2、教师将练习中出现的较普遍错误进行集中提示。

3、指导造句;

(2)学生相互交流,评选句子。

1、背诵课文。

2、抄写词语。

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教学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学更侧重于教学生学会。作为教学五环节之一的作业也应该体现教学生学会的作用。让作业的功能最大化,除了利用课内课外资源,整合学科资源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毕竟学科是相通的,而不是割裂的。

部编版《语文》第一册《秋天》这一课,主要对秋天的树叶、天空、大雁进行描写。而一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也对秋天进行了描述,只是侧重点不一样。于是设计了这样几份作业:。

1.找找语文和科学课本中对秋天的介绍,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2.和家人说说:在秋天,你喜欢做什么?

3.采访身边的人:秋天到了,他们喜欢干什么?

4.做树叶画。

其中,一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二、三题主要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与语言表达能力,第四题主要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除了与自然科学结合,语文还可以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把美术学科《美丽的鱼》和《江南》这一课结合,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1]黄耘.以学生学习为导向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03).

[2]曹越.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01).

[3]高青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04).

[4]卢梅芳.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17(08).

一年级语文教育教案

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困难。

2、懂得关心、照顾残疾人,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

3、初步学会倾听、交流、沟通。倾听时,集中注意力,听清楚,想仔细,记心上。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录像片断、课件。

搜集并了解残疾人的残疾情况及生活状况。

一、谈话引入

残疾人多么不幸阿,假设我们遇到了残疾人,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语交际《我想这样做》。

二、想想说说

你能说说我们大家应该怎么帮助任娇娇吗?你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小组讨论。

选出代表,看看谁是最有爱心的孩子。表扬说得好的孩子,评出爱心大使。

三、议议说说

遇到一下情况,你准备怎么做?

1、一个盲人在商店里要买东西

2、在公共汽车上来了一位腿脚不灵便的残疾人

3、有事情要告诉聋哑人

4、一位同学走路一瘸一拐的'。

就上面的情景分组议一议,谈谈自己的看法,再演一演,说说自己想怎么做,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大家评一评哪些同学的想法好。

小结:从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小朋友们是很有爱心的人,很会帮人做事,如果大家能经常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么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四、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出示歌词: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说说听后的感受。

五、总结:

六、作业设计:

1、做一做做一个帮助残疾人的少先队员。

2、夸一夸夸一下身边热心帮助残疾人的“好心人”。

一年级语文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部首,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到祖国的美好,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积记生字。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祖国的辽阔。

第一课时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想到每个国家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来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

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听准字音。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轻音节读准音。

3、再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4、“经验小交流”,你喜欢哪个字?你是采取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

5、学习一个新的部首,“立刀旁”。

6、生汇报每个字的学习方法。

7、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乡”。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游戏,小小火车开起来。比一比哪列火车读得快。

北京、江河、和平、图画、宝岛、名字

2、这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生字宝宝从词语中走出来,你还能认识吗?

1、左右结构:江、利,其中“江”左窄右宽,“利”左宽右窄。

2、上下结构:公、宝、京,注意每个字的最后一笔都是点。

看地图会给你带来哪些乐趣?

1、读词语,做游戏。

先请同学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再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让学生按照数字顺序做游戏。

2、填标点。

世界上最深的洋是太平洋

在祖国的地图上这找到了可爱的家乡

3、小组做找国家的活动。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查字典。

部编一年级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一(一个、一天)二(二月、二十)。

三(三天、三月)上(上学、上衣)。

口(人口、开口)目(耳目、头目)。

耳(木耳)手(手心、对手)。

日(早日、日子)田(水田、田里)。

禾(禾苗)火(大火、火把)。

虫(虫子、小虫)云(白云、云朵)。

山(山林、山水)八(八个、八月)。

十(十个、十天)了(火了、大了)。

二、

子(儿子、子女)人(人口、大人)。

大(大山、大雨)月(月儿、日月)。

儿(儿子、女儿)头(木头、开头)。

里(里头、山里)可(可是、可口)。

东(东西、山东)西(西瓜、山西)。

天(白天、半天)四(四个、四十)。

是(是的、不是)女(女儿、子女)。

开(开水、开心)。

三、

水(水牛、开水)去(上去、来去)。

来(本来、下来)不(不好、不是)。

小(大小、小手)少(多少、少见)。

牛(水牛、小牛)果(果子、水果)。

鸟(鸟儿、小鸟)早(早上、早日)。

书(书本、书包)刀(小刀、刀口)。

尺(尺子)本(书本、本子)。

木(木头、木耳)林(山林、竹林)。

土(水土、土木)力(有力、用力)。

心(开心、小心)中(中心、中午)。

五(五十、五月)立(立正、自立)。

正(正在、正好)在(正在、不在)。

四、

后(后来、后天)我(我们、自我)。

好(好心、好人)长(长江、长沙)。

比(正比、对比)巴(下巴、巴士)。

把(把手、火把)下(下来、下午)。

个(一个、个人)雨(雨衣、下雨)。

们(我们、人们)问(问好、学问)。

有(有心、有力)半(一半、半天)。

从(从来、从不)你(你好、你们)。

五、

才(人才、天才)明(明天、明白)。

同(同学、不同)学(上学、小学)。

自(自立、自我)己(自己、知己)。

衣(上衣、雨衣)白(白云、白天)。

的(有的、好的)又(又大又红)。

和(和好、不和)。

六、

竹(竹子、竹林)牙(月牙、门牙)。

马(马上、木马)用(用心、有用)。

几(几个、几月)只(一只)。

石(石头、石子)多(多少、好多)。

出(出去、日出)见(只见、少见)。

对(对手、对比)妈(妈妈、大妈)。

全(全天、全力)回(回来、回去)。

工(工人、手工)厂(工厂、厂长)。

一年级教育教学论文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一些实质性效果,尤其是拓展阅读,它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开放又活跃的学习平台。但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教学质量降低。本文着重分析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围绕教材,以课堂为中心向外延伸,老师指导学生多读、博读,培养学生独立感受文章深刻含义以及评价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独立思考、探究以及创造。小学语文教学的拓展阅读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究,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发挥拓展阅读的作用。

1.学生兴趣不足。

很多小学生对于文章的感受能力还很欠缺,因此阅读的兴趣不足,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浓,除了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课文,他们很少主动去阅读其他文章,阅读面狭窄。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到拓展阅读的内容时,他们一无所知,就更加迷茫困惑,对语文、对拓展阅读的兴趣就更低了,产生恶性循环。

2.拓展无度,迷失文本。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拓展,从这个知识点跳转到另一个知识点,往往容易偏离课程内容。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的背景都有无数的知识,如果教师在教学时想拓展所有的知识点,那整个教学都是围绕拓展阅读进行,就违背了初衷,分散了学生对教材课文的注意力,反而不利于教学。

3.拓展单一,引导不足。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只是局限于某些文章。例如,不管是哪个年级教授关于春天的文章时,老师往往都是引导学生阅读或者背诵《春晓》等常见的古诗。拓展单一,重复引导,使得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很多老师在拓展阅读教学中没有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去指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只是单纯地推荐一些课本上的文章,也缺乏对学生进行个性拓展阅读指导的意识,造成拓展单一,拓展阅读流于形式。

虽然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拓展阅读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盲目、随意,使得拓展阅读的作用得不到发挥,教学效果受到限制。合理、有效的拓展阅读教学应当与教材有机结合,既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又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拓展阅读缺乏兴趣,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循循善诱,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培养学生兴趣首先要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老师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引导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培养阅读的好习惯。然后老师再结合教材,推荐课外书籍给学生阅读。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关键一点是对阅读书籍的选择,阅读书籍的难易程度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如果阅读书籍太难,学生看不懂,就很难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如果太容易,又发挥不了作用,达不到教学效果。老师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小学生的生活,适当选择一些带图片的书籍。

2.结合教材,适度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文章阅读拓展的需要,适度进行拓展阅读教学。在课文教学中,提前给学生一些课文信息,给学生拓展阅读提供方向,让学生自己提前查阅资料,既预习了课文,又起到了积累知识的作用。

每篇课文都有教学重点与难点,而这些内容也是要求学生深刻理解的地方。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围绕这些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帮助学生感受、理解教学难点、重点。例如,课文《买木雕的少年》中,学生对文中中非人民的友谊很难理解,这也是课文的难点。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阅读了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资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设置阅读情境,创造阅读氛围。

设置阅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阅读氛围中,既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又更好地体会文章,使得情感上产生共鸣。情境的设置应该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多媒体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例如,教学《二泉映月》,在课文教学开始时播放《二泉映月》曲目,然后讲述盲人阿炳的故事,通过音乐与故事来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更好地感受《二泉映月》表达出来的情感。设置阅读情境,可以让学生明白文章的内容,氛围更加和谐,真正发挥拓展阅读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它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拓展阅读,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学习能力。为了避免盲目、随意地拓展阅读教学,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践,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阅读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书籍,提升拓展阅读教学的效果。

[1]田洪华.小学语文中的拓展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3).

[2]潘传香.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j].科教创新,2014,(4).

一年级语文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在熟悉的空间中学习汉字,在认识汉字的过程中了解学校各种设施及用途。

2、认识4个生字,了解“文”字的字理及演变过程,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3、知道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感受到汉字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识生字。

教学难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识生字。

教学准备:

挂图、“文”字的字理识字课件。

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得怎么办?(读书)想读书就必须得先识字,汉字是我们学习的助手,所以我们要与汉字交朋友。说说你自己认识了多少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

1、出示挂图,认“语文”两个字,拿出自己的语文书,看看上面的字,说说语文书里有什么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端书、翻书的方法,了解有关书籍的知识,如封面、目录、页码,书中几个主要的图标等等。

2、出示“文”字的字理,给学生讲述“文”字的故事。

3、指名读班牌上的字,认识“班级”、两个字,知道这里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乐园。

4、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生字,看看你记住了多少?

出示:班、级、语、文。

5、观察图画,认一认这些字,看看你都能在哪里找到它们?

知道每处的地点、作用,借机认识一下标牌上面的字。

1、认识阅览室,知道这是他们课内外读书的地方。

2、认识微机室,知道这是他们上微机课的地方。

3、认识实验室,知道这是他们做实验的地方。

4、参观卫生间、会议室、办公室,告诉学生它们的作用。

把你今天在学校的所见所闻,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听让他们也了解我们的校园。

一年级语文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了解有关亲属的称呼,会分类。

3、珍视亲情。

教学重点:各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不同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听么?下面我们来一起听一听这首歌曲。(听歌曲《家族歌》)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家族歌》,又叫《亲属歌》。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家的亲属》。师板书课题《我家的亲属》。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出示生字卡“亲”。

3、师:同学们,在刚才听到的这首歌中,都提到了哪些亲属?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阿姨婶婶等。

4、师:那位同学愿意来介绍自己的亲属,愿意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词语卡片。

5、师领读词语。

1、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两幅图,借助拼音,认识亲属的名称。(教师出示主题图。一棵大树,上面有很多苹果,一个苹果代表一种称呼。)

2、师:指名读左右两幅图中的词语。对于不正确的字音加以纠正。

3、师:再读词语,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互相之间都是亲属。

4、师:请你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家的亲属有……”

5、开火车认读词语卡片。关注“叔、伯、婆”的读音。

师:下面请三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组读的又快又准。读的好的小组有粘贴奖励。

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姑姑姑父,叔叔婶婶。

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姨母姨夫,舅舅舅母。

姐姐,我,妹妹,兄弟。

师:同学们读的真棒!

6、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拼读,组词。

师:同学们,你记住这些字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呢?谁能告诉老师?学生回答。

师:你们看“婶,姑,娘,姨,姥”这些字,有什么特点?那位同学回答一下老师的问题?

8、找学生把黑板上的词语按照奶奶、姥姥家分别排列好。

9、练习。出示小黑板。

妈妈的妈妈是( )爸爸的妈妈是( )

妈妈的姐姐是( )爸爸的弟弟是( )

爸爸的哥哥是( )爸爸的姐姐是( )

认读与书写生字。

一年级语文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段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围绕训练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并解题:古,年代久远;古井,人们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城市的许多孩子没有见过井,老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井。)古井,古时留下的一口井。

2、导入:作者为什么会对故乡的古井一直难以忘怀?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读后评议。

2、评议后老师利用生字卡进行正音练习。

3、说说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读不懂,或者你认为应该重点理解的。(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记号或做出批注。留待讲读课文时讨论。)。

三、自由读课文。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讲古井对“我”的启发。(不仅提供了泉水,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2、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科)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话含义不好懂?把它划出来。

2、幻灯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导学:

(1)划出关键词语“母亲”、“乳汁”“哺育”,理解其本义和引伸义。

(2)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

(3)体会这句话在全文的重要作用(总领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赞美的语气。)。

4、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过渡。

(1)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村里人长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不要报酬。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你从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的?(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从取水时间;看到的;听到的声音;“路面是湿漉漉的”四个方面写出了取水的人多)。

3、为什么说“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古井周围的路面是怎样的?为什么用春雨来比喻?

5、教师小结:这一段写出了古井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也表达出了作者对古井的赞美之情。(板书:以水养人)。

6、用喜悦、赞美之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读后思考、讨论:

1、乡亲们为什么帮助老人?(年过六旬:男的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学。)。

2、他们是怎样帮助老人的?(“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这个”、“那个”,是说帮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人。“一担”、“一桶”说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气大,有的力气小。“总是满满的”说明乡亲们一直坚持帮助老人。“多次表示”,“谁也不肯接受”说明乡亲们自觉无偿地帮助老人。)。

这两个问题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小结时,教师对个别遗漏问题加以点拨即可。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思考后讨论;。

(1)“总让大家白出力气”中的“总”,“白”的意思是什么?“歉意”,怎样理解?

(2)对老人的歉意,乡亲们是怎样回答的?这句话怎么理解?

幻灯出示: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先用一个句反问加重语气,突出了古井功劳大。用“可”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说明乡亲们主动地帮助老人,是因为受到了古井的启示?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帮助别人。)。

板书:以德育人。

六、说说第三、四、五自然段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七、分角色读这三个自然段,要求读出对话语气。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幻灯出示这一段话: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3、“陶冶”是什么意思?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板书:启迪怎样做人。

4、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5、以饱满的深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学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连贯。

(在故乡的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这口古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泉水,还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3、教师总结: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十、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井?怎样通过写古井来表达文章中心的?

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

(2)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

十一、巩固本课所学字、词,并进行造句练习。

1、小组同学互相听写生字、词,并互相评改。

2、教师将练习中出现的较普遍错误进行集中提示。

3、指导造句;。

(2)学生相互交流,评选句子。

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词语。

教学目标:

1、能在熟悉的空间中学习汉字,在认识汉字的过程中了解学校各种设施及用途。

2、认识4个生字,了解“文”字的字理及演变过程,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3、知道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感受到汉字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识生字。

教学难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识生字。

教学准备:

挂图、“文”字的字理识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得怎么办?(读书)想读书就必须得先识字,汉字是我们学习的助手,所以我们要与汉字交朋友。说说你自己认识了多少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

二、认识四个生字。

1、出示挂图,认“语文”两个字,拿出自己的语文书,看看上面的字,说说语文书里有什么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端书、翻书的方法,了解有关书籍的知识,如封面、目录、页码,书中几个主要的图标等等。

2、出示“文”字的字理,给学生讲述“文”字的故事。

3、指名读班牌上的字,认识“班级”、两个字,知道这里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乐园。

4、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生字,看看你记住了多少?

出示:班、级、语、文。

5、观察图画,认一认这些字,看看你都能在哪里找到它们?

三、参观校园。

知道每处的地点、作用,借机认识一下标牌上面的字。

1、认识阅览室,知道这是他们课内外读书的地方。

2、认识微机室,知道这是他们上微机课的地方。

3、认识实验室,知道这是他们做实验的地方。

4、参观卫生间、会议室、办公室,告诉学生它们的作用。

四、作业。

把你今天在学校的所见所闻,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听让他们也了解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困难。

2、懂得关心、照顾残疾人,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

3、初步学会倾听、交流、沟通。倾听时,集中注意力,听清楚,想仔细,记心上。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录像片断、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并了解残疾人的残疾情况及生活状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残疾人多么不幸阿,假设我们遇到了残疾人,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语交际《我想这样做》。

二、想想说说。

你能说说我们大家应该怎么帮助任娇娇吗?你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小组讨论。

选出代表,看看谁是最有爱心的孩子。表扬说得好的孩子,评出爱心大使。

三、议议说说。

遇到一下情况,你准备怎么做?

1、一个盲人在商店里要买东西。

2、在公共汽车上来了一位腿脚不灵便的残疾人。

3、有事情要告诉聋哑人。

4、一位同学走路一瘸一拐的。

就上面的情景分组议一议,谈谈自己的看法,再演一演,说说自己想怎么做,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大家评一评哪些同学的想法好。

小结:从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小朋友们是很有爱心的人,很会帮人做事,如果大家能经常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么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四、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出示歌词: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说说听后的感受。

五、总结:

六、作业设计:

1、做一做做一个帮助残疾人的少先队员。

2、夸一夸夸一下身边热心帮助残疾人的“好心人”。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了解有关亲属的称呼,会分类。

3、珍视亲情。

教学重点:各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不同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1、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听么?下面我们来一起听一听这首歌曲。(听歌曲《家族歌》)。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家族歌》,又叫《亲属歌》。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家的亲属》。师板书课题《我家的亲属》。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出示生字卡“亲”。

3、师:同学们,在刚才听到的这首歌中,都提到了哪些亲属?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阿姨婶婶等。

4、师:那位同学愿意来介绍自己的亲属,愿意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词语卡片。

5、师领读词语。

二、认识亲属名称,学习生字。

1、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两幅图,借助拼音,认识亲属的名称。(教师出示主题图。一棵大树,上面有很多苹果,一个苹果代表一种称呼。)。

2、师:指名读左右两幅图中的词语。对于不正确的字音加以纠正。

3、师:再读词语,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互相之间都是亲属。

4、师:请你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家的亲属有……”

5、开火车认读词语卡片。关注“叔、伯、婆”的读音。

师:下面请三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组读的又快又准。读的好的小组有粘贴奖励。

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姑姑姑父,叔叔婶婶。

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姨母姨夫,舅舅舅母。

姐姐,我,妹妹,兄弟。

师:同学们读的真棒!

6、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拼读,组词。

师:同学们,你记住这些字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呢?谁能告诉老师?学生回答。

师:你们看“婶,姑,娘,姨,姥”这些字,有什么特点?那位同学回答一下老师的问题?

8、找学生把黑板上的词语按照奶奶、姥姥家分别排列好。

9、练习。出示小黑板。

妈妈的妈妈是()爸爸的妈妈是()。

妈妈的姐姐是()爸爸的弟弟是()。

爸爸的哥哥是()爸爸的姐姐是()。

三、课后作业。

认读与书写生字。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部首,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到祖国的美好,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积记生字。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祖国的辽阔。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想到每个国家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来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听准字音。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轻音节读准音。

3、再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4、“经验小交流”,你喜欢哪个字?你是采取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

5、学习一个新的部首,“立刀旁”。

6、生汇报每个字的学习方法。

7、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乡”。

三、练习:多音字(乐)。

四、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游戏,小小火车开起来。比一比哪列火车读得快。

北京、江河、和平、图画、宝岛、名字。

2、这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生字宝宝从词语中走出来,你还能认识吗?

二、指导书写。

1、左右结构:江、利,其中“江”左窄右宽,“利”左宽右窄。

2、上下结构:公、宝、京,注意每个字的最后一笔都是点。

三、讨论。

看地图会给你带来哪些乐趣?

四、完成书后练习。

1、读词语,做游戏。

先请同学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再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让学生按照数字顺序做游戏。

2、填标点。

世界上最深的洋是太平洋()。

在祖国的地图上()这找到了可爱的家乡()。

3、小组做找国家的活动。

五、课后作业。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查字典。

一年级语文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段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围绕训练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并解题:古,年代久远;古井,人们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城市的许多孩子没有见过井,老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井。)古井,古时留下的一口井。

2、导入:作者为什么会对故乡的古井一直难以忘怀?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读后评议。

2、评议后老师利用生字卡进行正音练习。

3、说说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读不懂,或者你认为应该重点理解的。(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记号或做出批注。留待讲读课文时讨论。)。

三、自由读课文。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讲古井对“我”的启发。(不仅提供了泉水,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2、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科)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话含义不好懂?把它划出来。

2、幻灯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导学:

(1)划出关键词语“母亲”、“乳汁”“哺育”,理解其本义和引伸义。

(2)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

(3)体会这句话在全文的重要作用(总领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赞美的语气。)。

4、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过渡。

(1)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村里人长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不要报酬。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你从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的?(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从取水时间;看到的;听到的声音;“路面是湿漉漉的”四个方面写出了取水的人多)。

3、为什么说“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古井周围的路面是怎样的?为什么用春雨来比喻?

5、教师小结:这一段写出了古井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也表达出了作者对古井的赞美之情。(板书:以水养人)。

6、用喜悦、赞美之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读后思考、讨论:

1、乡亲们为什么帮助老人?(年过六旬:男的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学。)。

2、他们是怎样帮助老人的?(“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这个”、“那个”,是说帮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人。“一担”、“一桶”说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气大,有的力气小。“总是满满的”说明乡亲们一直坚持帮助老人。“多次表示”,“谁也不肯接受”说明乡亲们自觉无偿地帮助老人。)。

这两个问题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小结时,教师对个别遗漏问题加以点拨即可。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思考后讨论;。

(1)“总让大家白出力气”中的“总”,“白”的意思是什么?“歉意”,怎样理解?

(2)对老人的歉意,乡亲们是怎样回答的?这句话怎么理解?

幻灯出示: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先用一个句反问加重语气,突出了古井功劳大。用“可”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说明乡亲们主动地帮助老人,是因为受到了古井的启示?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帮助别人。)。

板书:以德育人。

六、说说第三、四、五自然段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七、分角色读这三个自然段,要求读出对话语气。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幻灯出示这一段话: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3、“陶冶”是什么意思?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板书:启迪怎样做人。

4、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5、以饱满的深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学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连贯。

(在故乡的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这口古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泉水,还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3、教师总结: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十、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井?怎样通过写古井来表达文章中心的?

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

(2)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

十一、巩固本课所学字、词,并进行造句练习。

1、小组同学互相听写生字、词,并互相评改。

2、教师将练习中出现的较普遍错误进行集中提示。

3、指导造句;。

(2)学生相互交流,评选句子。

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词语。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部首,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到祖国的美好,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积记生字。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祖国的辽阔。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想到每个国家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来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听准字音。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轻音节读准音。

3、再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4、“经验小交流”,你喜欢哪个字?你是采取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

5、学习一个新的部首,“立刀旁”。

6、生汇报每个字的学习方法。

7、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乡”。

三、练习:多音字(乐)。

四、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游戏,小小火车开起来。比一比哪列火车读得快。

北京、江河、和平、图画、宝岛、名字。

2、这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生字宝宝从词语中走出来,你还能认识吗?

二、指导书写。

1、左右结构:江、利,其中“江”左窄右宽,“利”左宽右窄。

2、上下结构:公、宝、京,注意每个字的最后一笔都是点。

三、讨论。

看地图会给你带来哪些乐趣?

四、完成书后练习。

1、读词语,做游戏。

先请同学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再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让学生按照数字顺序做游戏。

2、填标点。

世界上最深的洋是太平洋()。

在祖国的地图上()这找到了可爱的家乡()。

3、小组做找国家的活动。

五、课后作业。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查字典。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了解有关亲属的称呼,会分类。

3、珍视亲情。

教学重点:各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不同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1、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听么?下面我们来一起听一听这首歌曲。(听歌曲《家族歌》)。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家族歌》,又叫《亲属歌》。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家的亲属》。师板书课题《我家的亲属》。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出示生字卡“亲”。

3、师:同学们,在刚才听到的这首歌中,都提到了哪些亲属?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阿姨婶婶等。

4、师:那位同学愿意来介绍自己的亲属,愿意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词语卡片。

5、师领读词语。

二、认识亲属名称,学习生字。

1、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两幅图,借助拼音,认识亲属的名称。(教师出示主题图。一棵大树,上面有很多苹果,一个苹果代表一种称呼。)。

2、师:指名读左右两幅图中的词语。对于不正确的字音加以纠正。

3、师:再读词语,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互相之间都是亲属。

4、师:请你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家的亲属有……”

5、开火车认读词语卡片。关注“叔、伯、婆”的读音。

师:下面请三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组读的又快又准。读的好的小组有粘贴奖励。

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姑姑姑父,叔叔婶婶。

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姨母姨夫,舅舅舅母。

姐姐,我,妹妹,兄弟。

师:同学们读的真棒!

6、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拼读,组词。

师:同学们,你记住这些字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呢?谁能告诉老师?学生回答。

师:你们看“婶,姑,娘,姨,姥”这些字,有什么特点?那位同学回答一下老师的问题?

8、找学生把黑板上的词语按照奶奶、姥姥家分别排列好。

9、练习。出示小黑板。

妈妈的妈妈是()爸爸的妈妈是()。

妈妈的姐姐是()爸爸的弟弟是()。

爸爸的哥哥是()爸爸的姐姐是()。

三、课后作业。

认读与书写生字。

部编一年级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词:水波、眼睛、芦苇、睫毛、珍珠、世界。

重点句子:

1、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池塘边的芦苇长起来了,像长长的睫毛。

2、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鲜红的气球。

3、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弯弯的小船。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许多闪亮的珍珠。

(1)读词语:姐姐吹了一口气。

水波。

一只气球。

鲜红。

芦苇。

睫毛。

倒映。

白鹅。

珍珠。

(2)你觉得小池塘最美的地方是哪儿?选一句读给大家听。

三、诵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一段。

(2)多媒体显示小池塘中水波闪动,池塘边的芦苇随风飘动的画面。

(3)小池塘像什么?哪儿像?读读课文,想想画面,同桌相互交流。

小学一年级语文《夏夜多美》知识点部编版。

字:静、醒、岸、爬、莲、瞧、萤、眨。

词:蚂蚁、池塘、感激、蜻蜓、照亮、灯笼、草坪。

重点句子:

1、水池里,睡莲刚刚闭上眼睛,就被呜呜的哭声惊醒了。她睁开眼睛一看,是一只蚂蚁趴在一根水草上。睡莲问:“小蚂蚁,你怎么啦?”

2、小蚂蚁非常感激,连声说:“谢谢您,睡莲姑姑。”睡莲说:“今晚就在这我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啊!”

3、小蚂蚁爬上“飞机”,蜻蜓起飞了。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坛前,小蚂蚁到家了。

4、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坛前,小蚂蚁到家了。

主要内容:

《夏夜多美》这是一个童话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是朋友们帮助它回到了家。读了这个故事,你会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字:喊、低、捉、游、闷、透、淋、挎、搬。

词:伸腰、潮湿、蚂蚁、雷声、轰隆隆。

重点句子:

1、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天气很闷,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

2、燕子边飞边说:“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3、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

4、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他看见路边有一大群蚂蚁,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一只大蚂蚁说:“是要下雨了,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5、轰隆隆,天空响起了一阵雷声。哗,哗,哗,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一年级获奖教学论文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从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分析,是学生对教育方式和内容在心理和思想的认可和同化。这种机制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尖锐的、暴风骤雨般的批评所引发的顿悟;另一类是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的教导所产生的心理同化。前者应慎用,后者则应用较普遍、效果较理想。

“润物细无声”的方法,随着时间推移,能产生累积效应,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心灵,感染学生的思想,熏陶学生的情感,最大限度地教育学生。分析其作用过程,实际上是班主任将正确的观念、思想和行动传授给学生,采用的方法是渗透。渗透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方式,是教育学生常用的手法。按其形式分,有语言渗透、表情渗透和行为渗透三类;按其内容分,包括思想渗透,品德渗透,情感渗透,知识渗透和能力渗透等。现就其形式作如下浅析。

1.语言渗透。

我国古代教育家倡导的“言传身教”,其“言传”就是通过语言教育教导人。语言教育,可以正面进行,造成一个大气候,产生强大的舆论导向,促进学生领悟正确的东西。也可以苦口婆心,循循善诱,逐步启发,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和人类,认识社会和自我,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诲人不倦就是这方面的概括。

学生有着敏感的思想,又有积极上进的心理,对国内国际大事,急于发表见解,更急于发表正确的见解。班主任若能平等的、同志式的与学生交谈,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交换看法,这种谈话给学生的好处不仅是内容本身,重要的是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学生感到自己能与老师谈论政治大事,且有了一定的高度,这就保护了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调查表明:班主任以导师、权威的身份站在学生面前时,由于巨大的“威慑”作用,使学生的认识系统关闭,出现短时的认知混乱,从而产生排斥、厌恶情绪,不利于正确意见的接受和内化,对错误难以心平气和地认识;班主任以友好和善的神态与学生交往,会唤起学生认识的渴望,易于接受和同化新思想,更易省察错误,校正自身。从这个意义上讲,班主任在语言渗透时,多用商讨交换的语气,少用“应该”和“不应该”。因为班主任和学生站在同一世界面前,学生的认识和感受有偏差是正常现象,应鼓励他们去探索,而不是指责。

语言渗透是将正确的思想和观点以各种活生生事例为载体,以语言做媒介,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行为之中,并同化为学生世界观的一部分。

2.表情渗透。

在班务工作中,班主任以丰富的表情,输送各种信息,处理许多事情。正确运用表情渗透,会对工作效果起放大作用。

学生经过拼搏,取得了某项成功,或出色完成某项任务,班主任露出满意舒心的微笑,是对学生的赞许和肯定。与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悦相撞击,产生共鸣。表情的流露诱发了感情的流通,理解增加了,信任增强了。体育比赛之中,队员在竞技场上奋力拼搏,班主任投去关怀的目光,做一个助威、加油的表情,对学生的成功报以掌声。这不单是对其成就的赞许,而且也传递着信任的信号。学生从班主任的掌声、笑容和点头中,感受到的将是更多更富情感的内容。这种及时的恰当的表情渗透,比一个呆板的庆贺会,比一个公开的表扬更有作用(当然并不否认庆贺和表扬)。

公众集会,学生不专心听讲;班主任讲话,学生做小动作。班主任不是点名批评,而是送去一个责备的目光。学生从中感受到的,有责备,也有关怀。班主任既不容忍错误,又尊重犯错误者的'人格,通过特殊的眼神,使犯错误者读懂了,犯错误者感受到的,不仅有内疚,也有感激。

表情渗透的最大特点是以情感交流为基础,使得令人尴尬的局面,令人生畏的批评,变得自然、柔和了。有情有理,易于接受。以表情为载体,以情感交流为媒介,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学生乐意敞开心扉,让善意的东西流入。这种交流,既有教师的心理活动,又有学生的心理活动,双边的心理活动,互相沟通,达成谅解,产生同心同德之效果,也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处。

3.行为渗透。

我们的教育思想更重视“身教”,倡导教师以行动教导学生。教师以行动证明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学生从教师的行动中破译和辨别正确与错误的东西。这个过程就是行为渗透。

班主任对学生除进行正面教育外,更多的是要在处理日常事务和集体活动中渗透教育。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是班主任最头疼的一件事。强调教室里不能打闹,讲话要文明,要爱护公物,但却效果甚微。班主任若能身体力行,身先士卒,做出榜样,学生会仿而效之。班主任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规范,不需要共同商讨,班主任良好的行为就会渗透到学生思想之中,体现在学生行动之中。

我们随处可见的事实是:班主任要求学生尊重他的人格,自己却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如批评学生时冷嘲热讽,学生称之为“心理迫害”。班主任的言行不一,或者是将自己游离于班级之外,或将自己凌驾于班级之上,没有带来正导向作用,只能产生负导向,甚或是恶果。

班主任工作的渗透技巧,关系到教育成果的好坏。一个懂心理学,懂教育学,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的班主任,一定会利用渗透技巧,教育和培养祖国的建设者。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

当儿童步入小学生活之后,就意味着他们要接受系统的数学启蒙教育,如何顺利引导小学一年级学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与数学学习特点,做好幼小衔接教学衔接,是每一位一年级数学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教育游戏在幼小衔接教学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对如何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教育游戏进行分析探讨。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一年级小学生心性简单、直接,数学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直接决定了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思维活跃度。因此,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成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游戏对儿童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在教育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可让小学生快速理解知识内涵,使其在娱乐中自然而然地习得数学知识与技能。另外,幼儿园是以游戏、活动为主要教育活动的,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教育游戏,还可让小学生感到熟悉、亲切,使其获得心理安全,而这则可使其更快速地适应小学生活。为了保证教育游戏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将从遵循教育性、丰富游戏教材、做好游戏评价三个层面,讨论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师应用教育游戏的具体做法。

将教育游戏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最主要目的是提升数学教学效率,教育游戏是为小学数学教学服务的。因此,数学教育游戏必须要符合一年级数学教学内容的要求,切忌为了追求数学游戏的热闹化、娱乐化而割裂了游戏与数学课程之间的关联。

就如在“位置”一课中,小学生应建立基本的空间意识,了解左、右这两个方位特征。为了帮助小学生感知左、右方位,笔者以“正话反说”这一游戏展开了教育游戏。游戏规则为:小学生所说出的方位词,要与实际动作相反,若笔者说出“举右手”,小学生便应举出左手;若笔者说出“向左转”,小学生便要向右转。小学生必须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同时还应具备敏捷的反应能力,否则便会失败。在这个游戏中,绝大多数小学生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他们能在游戏中感知左和右,了解左右位置的相对关系。

为了迎合小学生好动、活泼的心理特征,以及小学生喜欢通过趣味性实践活动获取知识的认知特点,各个地区的数学教材都收录了许多教育游戏,教师应予以利用与实践。另外,除了教材中已经存在的数学活动,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生活资源、现代信息技术等来丰富游戏素材,使小学生可一直对教育游戏保持兴趣。

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中,笔者利用电脑中的“青蛙过河”游戏组织小学生进行了加减法练习。这个电脑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在一片荷塘里,有一群小青蛙,每个小青蛙上都有一个1~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小学生只有通过电脑键盘录入正确的计算结果,才能帮助小青蛙顺利过河。以电脑游戏展开计算练习,可为小学生呈现一个十分生动、鲜明的游戏画面,这种近乎真实的游戏画面更有代入感,对小学生的吸引力也更高。在“分类与整理”一课中,笔者直接利用小学生的书包,要求小学生与自己的同桌两两分组,在小组内对二人书包中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每个小组都应说出自己的分类标准。在分类整理中,小学生会自发思考各个学习用品的相同点,而这便可使其初步建立分类思想。

一年级小学生的纪律意识、自我管理能力都比较薄弱,在教育游戏中,会出现许多不可控问题,如游戏纪律涣散,游戏意外,小学生对数学教育游戏不感兴趣等。为了及时了解教育游戏在数学教学中所发挥的功效,教师应做好游戏评价,根据评价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针,保证游戏的有效性。

在每一轮教育游戏活动结束之后,笔者都会先让小学生分享他们在游戏中所获得的感受。就如在上述“青蛙过河”游戏中,有的小学生认为这种计算游戏可让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有的小学生认为可在课下自觉进行游戏,有的小学生认为自己在游戏中熟练掌握了1~5的加减法计算方法……从本质上说,让小学生分享自己的游戏参与感受,属于小学生的自评活动,而这不仅可让小学生了解数学教育游戏的意义,还可帮助笔者了解小学生参与游戏的学习情绪与态度,掌握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待学生分享结束后,笔者会通过练习检测、谈话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教师评价,反思教育游戏是否促进了预期目标的实现,以及教育游戏存在的不足,确定需要改进的方向等多个问题。

总而言之,教育游戏可实现寓教于乐,让一年级小学生以游戏展开数学学习,可充分开发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使其对数学课堂充满期待。在教育游戏的引导下,小学生也会自发开动脑筋,思考获取游戏成功的最佳途径,只要教师能够将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便可发散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形成数学能力。

[1]张萨.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

[2]裴敏琼.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7,(21):168.

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施教,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愉悦地学习,轻松地学习,快乐地体验,并逐渐获得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来提高课堂成效。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数学兴趣,乐学。

正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成效是我们数学教师探讨的共同话题,去年我们学校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了"三有"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近一年对"三有"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的学习,结合我们自身的教学实践,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效果比较显著。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爱是教育的原动力。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珍惜学生每一点滴的进步。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成功或失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特别是失败的时候。尊重、珍惜和理解是师生和谐的纽带,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潜能的情感动力。要善于鼓励学生,以艺术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适时的鼓励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已的潜能,鼓励性语言要简短精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要理解学生,以情感的交流唤起学习数学的热情,经验告诉我们,心情舒畅,乐观开郎的情绪能使人浮想联翩,思维活跃。因此,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情感交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用爱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与生活。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入门的先导,更是推动孩子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的思维才会处于活跃状态,才会去自主发挥他们的探究性和创造性。兴趣在活动中产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也离不开活动。学生通过课堂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不仅有助于他们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让学生拿着准备好的钟表,观察上面有几个针,引导让他们说出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区别,如长短,粗细程度等,这样通过学生的自己动手操作,自己观察,随后老师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肯定,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教学效果明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采用直观操作、多媒体演示、学习竞赛、游戏、谜语导入、编学习歌谣等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教学活动的方法和体验,增长数学知识。在各种活动中学数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拓宽了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合作学习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合作学习首先要合理分组。一般情况下,四个人为一组,每组各选一位优秀生为组长,在学习中能以强带弱,共同进步,争取不让组内成员掉队。在教学中,我常采用下列办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都能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进行有效的沟通,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清楚的理解对方的想法与观点,积极承担自己扮演的角色。对那些内向的、怕羞、不敢说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引导。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倾听,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有困难了。首先,要树立倾听的意识。教师应该告诉孩子们: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你自己就要先尊重别人,而倾听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其次,当众口头称赞那些愿意认真倾听他人的学生,建立起榜样。最后,评一评哪些学生学会了倾听。达成共识。让学生对组内的认知冲突进行有效解决,从而解决问题,理解知识,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

课堂中采用幽默性的教学语言,但不是所有的幽默语言都可以拿到课堂上来,课堂教学语言的幽默必须遵循教学性、规范性、科学性、启发性,同时应做到适时适度。这样对课堂教学才会起到催化和促进作用。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结合数学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尝试学习的方法、发现学习的方法、阅读学习的方法、操作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学习的方法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假设、比较、逆向等解题方法。学生借助这些学法便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应用数学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许多数学知识,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更要让学生记住它。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归纳了理解记忆法、规律记忆法、重点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归类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比较记忆法、歌诀记忆法、实践记忆法等十种记忆方法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记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数学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与生活"的道理。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让数学真正服务于生活,并且能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用数学"的意识。那么,如何处理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呢?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得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后,让学生动手动手做一个时钟模型,并说说自己在各个时段都干什么,然后联系实际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这样不仅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年级语文教育故事

“妈妈,我饿了,想吃嫩竹子!”因为人类的砍伐,小熊猫家周围的竹子越来越少了,根本不够它们一家吃的。这不小熊猫又饿了,吵着吃竹子。

“唉,宝贝,让爸爸去深山里采一些回来吧。”妈妈无奈的说。

“可是妈妈,深山里有那么多饿狼,我怕爸爸受到伤害呀!”

“噢,宝贝!没关系,要知道爸爸是钢铁做的,为了你和妈妈,再大的困难爸爸也不怕。”熊猫爸爸象健美运动员那样摆了个姿势,说完它就出发了。

“再见了钢铁爸爸!我等你回来!“小熊猫大声说。

一上午过去了,小熊猫问妈妈:“妈妈,爸爸回来了吗?”

“快拉,快拉。再等等。”妈妈说。

一中午过去了,小熊猫问妈妈:“妈妈,爸爸怎么还没回来呀!”

“快拉,快拉。再等等。”

天黑了,小熊猫困的睁不开眼睛,但它还不忘了问:“妈妈,爸爸怎么还没回来呀!”

“快拉,快拉……”

听着听着,小熊猫睡着了。在梦里它梦见爸爸扛着一大捆嫩竹子,竹子把爸爸的背压弯了。爸爸走的很辛苦。可是一只狼盯上了爸爸,爸爸用竹子拼尽全力与狼打呀打呀……狼被打跑了,可爸爸的身上也流了很多血——爸爸喘着粗气,跌跌撞撞的回来了,进门它就问:“熊猫妈妈,我们的宝贝呢?快看我给它带回这么多又鲜又嫩的竹子!”

这时,小熊猫迷迷糊糊的好象闻到了嫩竹叶的味道。而且还听见爸爸说话声音。小熊猫一下坐起来:“是钢铁爸爸回来啦!”

这时,小熊猫看见爸爸正在给妈妈擦脸上的眼泪。见小熊猫醒了,熊猫爸爸赶紧把爪子从妈妈的脸上拿开:“噢,宝贝!你刚才喊什么呢?”

“我喊你钢铁爸爸,你是勇敢的爸爸!”

“太棒了!我是无畏的钢铁爸爸喽!虽然爸爸很勇敢,但是我很想你,所以采了竹子,就赶快回来了。”爸爸攥着拳说。

一年级品德教学论文

21世纪是一个社会发展多元化、学习化、信息化的时代,教育资源、教学时空无限扩展,这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物质条件。社会课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新开设的一门综合课,是极富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的新课程。怎样通过上好这门课,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促进学生社会化过程的良性发展,是每个社会学科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社会课教学现状分析。

我市的小学社会学科教育改革和其他学科一样,正经历着“知识—能力—素养”的发展阶段,但教育观念滞后的现象却时有发生,如:牵着学生走的多,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少;具体指导和规定的多,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少;传统的教学模式多,科学探究活动少……这样做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把学生束缚在被动学习、被动思考的轨道上,造成了教什么就学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的呆板局面。这可能是造成学生不会学习,缺乏创新精神的主要原因,这与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的要求相去甚远。

如何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本人认为在社会教学中应恰当地“增”与“减”,才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社会课教学的“增与减”

1.增加直观感知,减少空洞说教。

社会教材中的部分历史、地理及民俗知识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抽象空洞的说教难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性为主,直观形象的事物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图片、实物、录像、录音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积极创设情境,缩短时空跨度,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学习《中日甲午战争》这一内容时,先引导学生自学书上内容,然后通过闭路电视把相关内容的历史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看到爱国将领邓世昌英勇善战,最后以身殉国唤起国人的觉醒,孩子们的心里充满了对爱国将领的敬佩之情,“勇哉壮节首捐躯,无愧同袍夸胆识”海疆卫士邓世昌,永远活在祖国人民的心里,他的光辉形象,永远屹立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上。当问及他们的内心感受时,“努力学习,全面发展,振兴中华”成为孩子们的一致呼声,这样教学的效果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社会历史,同时激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感染的力量直达学生的心灵深处。

2.增加社会实践,减少教师灌输。

常规的社会课作业多以书面练习为主,忽视了社会课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对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没有益处。正所谓“课堂是小社会,而社会才是大课堂”。因此,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调查。采用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和适应社会的初步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在进行调查前,教师可事先准备好调查提纲。如学习《家庭与社区服务》一课时,可以从自己家庭与社区的关系开始,准备两个调查提纲:1、你家附近开展了哪些社区服务?这些活动给你家解决了哪些困难?2、如果没有社区服务,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怎样?这样,以家庭调查为基础,继而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如学完《家庭与社会》后,让学生通过调查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情况,再来说一说为什么每个家庭生活得幸福,有利于社会的安定繁荣?等等。采用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加,获得第一手资料,大家感兴趣,富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年级品德教学论文

我们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非常贴近生活,有着很强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还特别注重儿童的主体性,本学期我根据学期初《品德与生活》制订的.教学工作计划,依照教学内容和结合班的实际进行授课,着重让学生学会以下几点:

一、健康、安全地生活。

通过教材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让学生较快熟悉新环境,适应小学生活,情绪愉快安定,遵守交通规则和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以各种学生喜欢的活动和游戏来激发他们对学校生活的愉快、积极体验,让他们逐步熟悉、了解学校,认识和熟悉新朋友,进而意识到并能按照一个小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通过学习,学生都能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过错成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二、愉快、积极地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和同学多合作,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有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在第三单元里,我让学生们互相合作,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身边的秋天,让他们自己通过合作制作标本和风车等活动和游戏,培养他们合作的能力。

三、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在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一个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和自己的学习任务,团结友爱,爱亲尊长。通过学习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从小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概念,从而从情感上真正去热爱国家,做一个关心他人、能为人民服务的好学生。

四、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课文生动有趣,而且没有固定的内容,所以在课堂上,我通常让学生自己说,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通过学习,他们都对新环境有探索的愿望,能想办法进行自己的游戏和活动。

本学期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学生的进步总是能令人欣慰的,但自己的进步才更值得自己回味。其实,今年已经是我第二年接受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按说应该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了。可是与去年相比,自我感觉有一定的差距。反思之后,学生的原因可能占大多数,但我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的素质较上一届相比稍差些,再加上是刚入学的学生,课堂行为习惯以及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再加上本学期,我的其他工作较多,也没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思考教学,没能研究好学生,调整或创新教学活动,使教学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今后的努力方向:

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总之,都是我的收获。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一些提高。我决心不断的探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在今后多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理论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相信在今后,我对新课程的理解一定会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行为习惯都有很好的转变,能遵守学校的规。

章制度,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并有初步的自理能力。不仅能自己认识到该如何做,当别人出现错误时,也能及时纠正别人,班上的好人好事不断出现。

一年级语文教育故事

“妈妈,我饿了,想吃嫩竹子!”因为人类的砍伐,小熊猫家周围的竹子越来越少了,根本不够它们一家吃的。这不小熊猫又饿了,吵着吃竹子。

“唉,宝贝,让爸爸去深山里采一些回来吧。”妈妈无奈的说。

“可是妈妈,深山里有那么多饿狼,我怕爸爸受到伤害呀!”

“噢,宝贝!没关系,要知道爸爸是钢铁做的,为了你和妈妈,再大的困难爸爸也不怕。”熊猫爸爸象健美运动员那样摆了个姿势,说完它就出发了。

“再见了钢铁爸爸!我等你回来!“小熊猫大声说。

一上午过去了,小熊猫问妈妈:“妈妈,爸爸回来了吗?”

“快拉,快拉。再等等。”妈妈说。

一中午过去了,小熊猫问妈妈:“妈妈,爸爸怎么还没回来呀!”

“快拉,快拉。再等等。”

天黑了,小熊猫困的睁不开眼睛,但它还不忘了问:“妈妈,爸爸怎么还没回来呀!”

“快拉,快拉……”

听着听着,小熊猫睡着了。在梦里它梦见爸爸扛着一大捆嫩竹子,竹子把爸爸的背压弯了。爸爸走的很辛苦。可是一只狼盯上了爸爸,爸爸用竹子拼尽全力与狼打呀打呀……狼被打跑了,可爸爸的身上也流了很多血——爸爸喘着粗气,跌跌撞撞的回来了,进门它就问:“熊猫妈妈,我们的宝贝呢?快看我给它带回这么多又鲜又嫩的竹子!”

这时,小熊猫迷迷糊糊的好象闻到了嫩竹叶的味道。而且还听见爸爸说话声音。小熊猫一下坐起来:“是钢铁爸爸回来啦!”

这时,小熊猫看见爸爸正在给妈妈擦脸上的眼泪。见小熊猫醒了,熊猫爸爸赶紧把爪子从妈妈的脸上拿开:“噢,宝贝!你刚才喊什么呢?”

“我喊你钢铁爸爸,你是勇敢的爸爸!”

“太棒了!我是无畏的钢铁爸爸喽!虽然爸爸很勇敢,但是我很想你,所以采了竹子,就赶快回来了。”爸爸攥着拳说。

期末考试的成绩出来了,就在同学们议论纷纷的时候,张老师高兴的大声宣布:“下面请取得全班第一名成绩的齐小强同学上台讲讲感想!”

这时,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那个大眼镜——齐小强。齐小强兴高采烈的站起来,在同学们的一片掌声中走上讲台。

“同学们,取得这样的成绩我很高兴!要知道,我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到九点钟,除去老师布置的作业,我还要做许许多多爸爸留给我的题,困了我就吃两个果冻……我真是太高兴了,接下来我还要更加努力,争取下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整整一个上午齐小强都美的合不上嘴。

“齐小强!”放学的时候,大块头铁蛋截住了他:“不就是考了个全班第一名吗?有什么了不起的,有本事你去魔方村,作对魔方对答,那才叫本事呢,哼!”说完,铁蛋就“呼哧呼哧”的晃着膀子走了。

魔方村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小路上铺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种颜色的方砖,而每块砖上都刻着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问题。路旁的魔方块组成的小树结满了奇特的果实,它们形状各异,甚至没有固定的形状——一会儿是圆,一会儿又融化变成长条。

“站住!”就在齐小强被这里的风景吸引住的时候,前面一个粗暴的声音大吼:“你是干什么的?”

齐小强仔细一看,原来是个皮肤象魔方那样,有着各种颜色的方块,大红头发的精灵。“我是来做魔方对答的。”齐小强定了定神说。

“哼,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本事来作魔方对答?不要浪费我的时间!”

“我,我这学期考了全班第一名呢!”齐小强有些心虚的回答。

“那好吧,我就让你试试……”

“如果我答对了,你能让我成为全世界最有成就的人吗?”齐小强眨着眼睛问。

“我当然能叫你成为最有成就的人了,可你的本事恐怕还差得远呢!”说着精灵递过来一个看上去挺普通的魔方。

齐小强很有信心的接过来,因为他家里有好几只魔方呢,他可是个魔方高手。可等他仔细一看,原来每个魔方块上都有一个问题。

“你可要看好啦,全部答对每道问题,就能排好魔方。开始吧!”精灵说着。

“好吧,看我的!”以齐小强的经验,要想排好一个魔方面,首先要选一个颜色的方块做这个面的中心。他选了一块黄色方块做中心,这上面的题是“圆周率(因为我不会打圆周率符号只好直接写汉字了)是多少?”

齐小强一看,立刻有了信心,因为他的数学学的还是相当好的。不一会儿,他就找到了另一个黄色方块上写着“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可同时,这个方块上写着“7月的英语单词是?”这也难不倒齐小强,他马上找到“july”的黄色方块。可“july”旁边的问题是“英国的第一大城市是哪?”这下齐小强可有些模糊了,他在魔方上找来找去,就蒙了个“伦敦”的魔方块。

不过还真让他蒙对了,接下来的问题是“伦敦又称作雾都,世界名著《雾都孤儿》的作者是谁?”,这下齐小强可傻眼了,他的脸也红了,汗也出来了……想了半天,他发现魔方精灵竟然躺在地上睡着了。

于是,齐小强悄悄放下魔方,走出了魔方村。当他疲惫的回到家里,爸爸看见他高兴的一下把他抱起来:“小强,你太棒了!竟考了全班第一名!爸爸为你骄傲!”

“可是爸爸,我觉得自己还差的远呢——”

这时,爸爸激动的鼻子一酸,拍着齐小强的肩膀说:“小强,你长大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