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年级语文教育教学论文(优秀21篇)

时间:2023-11-28 11:14:49 作者:薇儿

范本范文是学习和借鉴优秀作品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范文范本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在此,小编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实用的范文范本,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借鉴。

一年级教育教学论文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一些实质性效果,尤其是拓展阅读,它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开放又活跃的学习平台。但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教学质量降低。本文着重分析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围绕教材,以课堂为中心向外延伸,老师指导学生多读、博读,培养学生独立感受文章深刻含义以及评价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独立思考、探究以及创造。小学语文教学的拓展阅读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究,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发挥拓展阅读的作用。

1.学生兴趣不足。

很多小学生对于文章的感受能力还很欠缺,因此阅读的兴趣不足,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浓,除了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课文,他们很少主动去阅读其他文章,阅读面狭窄。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到拓展阅读的内容时,他们一无所知,就更加迷茫困惑,对语文、对拓展阅读的兴趣就更低了,产生恶性循环。

2.拓展无度,迷失文本。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拓展,从这个知识点跳转到另一个知识点,往往容易偏离课程内容。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的背景都有无数的知识,如果教师在教学时想拓展所有的知识点,那整个教学都是围绕拓展阅读进行,就违背了初衷,分散了学生对教材课文的注意力,反而不利于教学。

3.拓展单一,引导不足。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只是局限于某些文章。例如,不管是哪个年级教授关于春天的文章时,老师往往都是引导学生阅读或者背诵《春晓》等常见的古诗。拓展单一,重复引导,使得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很多老师在拓展阅读教学中没有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去指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只是单纯地推荐一些课本上的文章,也缺乏对学生进行个性拓展阅读指导的意识,造成拓展单一,拓展阅读流于形式。

虽然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拓展阅读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盲目、随意,使得拓展阅读的作用得不到发挥,教学效果受到限制。合理、有效的拓展阅读教学应当与教材有机结合,既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又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拓展阅读缺乏兴趣,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循循善诱,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培养学生兴趣首先要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老师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引导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培养阅读的好习惯。然后老师再结合教材,推荐课外书籍给学生阅读。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关键一点是对阅读书籍的选择,阅读书籍的难易程度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如果阅读书籍太难,学生看不懂,就很难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如果太容易,又发挥不了作用,达不到教学效果。老师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小学生的生活,适当选择一些带图片的书籍。

2.结合教材,适度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文章阅读拓展的需要,适度进行拓展阅读教学。在课文教学中,提前给学生一些课文信息,给学生拓展阅读提供方向,让学生自己提前查阅资料,既预习了课文,又起到了积累知识的作用。

每篇课文都有教学重点与难点,而这些内容也是要求学生深刻理解的地方。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围绕这些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帮助学生感受、理解教学难点、重点。例如,课文《买木雕的少年》中,学生对文中中非人民的友谊很难理解,这也是课文的难点。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阅读了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资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设置阅读情境,创造阅读氛围。

设置阅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阅读氛围中,既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又更好地体会文章,使得情感上产生共鸣。情境的设置应该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多媒体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例如,教学《二泉映月》,在课文教学开始时播放《二泉映月》曲目,然后讲述盲人阿炳的故事,通过音乐与故事来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更好地感受《二泉映月》表达出来的情感。设置阅读情境,可以让学生明白文章的内容,氛围更加和谐,真正发挥拓展阅读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它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拓展阅读,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学习能力。为了避免盲目、随意地拓展阅读教学,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践,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阅读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书籍,提升拓展阅读教学的效果。

[1]田洪华.小学语文中的拓展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3).

[2]潘传香.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j].科教创新,2014,(4).

一年级语文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段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围绕训练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并解题:古,年代久远;古井,人们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城市的许多孩子没有见过井,老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井。)古井,古时留下的一口井。

2、导入:作者为什么会对故乡的古井一直难以忘怀?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读后评议。

2、评议后老师利用生字卡进行正音练习。

3、说说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读不懂,或者你认为应该重点理解的。(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记号或做出批注。留待讲读课文时讨论。)。

三、自由读课文。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讲古井对“我”的启发。(不仅提供了泉水,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2、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科)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话含义不好懂?把它划出来。

2、幻灯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导学:

(1)划出关键词语“母亲”、“乳汁”“哺育”,理解其本义和引伸义。

(2)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

(3)体会这句话在全文的重要作用(总领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赞美的语气。)。

4、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过渡。

(1)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村里人长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不要报酬。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你从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的?(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从取水时间;看到的;听到的声音;“路面是湿漉漉的”四个方面写出了取水的人多)。

3、为什么说“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古井周围的路面是怎样的?为什么用春雨来比喻?

5、教师小结:这一段写出了古井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也表达出了作者对古井的赞美之情。(板书:以水养人)。

6、用喜悦、赞美之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读后思考、讨论:

1、乡亲们为什么帮助老人?(年过六旬:男的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学。)。

2、他们是怎样帮助老人的?(“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这个”、“那个”,是说帮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人。“一担”、“一桶”说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气大,有的力气小。“总是满满的”说明乡亲们一直坚持帮助老人。“多次表示”,“谁也不肯接受”说明乡亲们自觉无偿地帮助老人。)。

这两个问题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小结时,教师对个别遗漏问题加以点拨即可。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思考后讨论;。

(1)“总让大家白出力气”中的“总”,“白”的意思是什么?“歉意”,怎样理解?

(2)对老人的歉意,乡亲们是怎样回答的?这句话怎么理解?

幻灯出示: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先用一个句反问加重语气,突出了古井功劳大。用“可”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说明乡亲们主动地帮助老人,是因为受到了古井的启示?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帮助别人。)。

板书:以德育人。

六、说说第三、四、五自然段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七、分角色读这三个自然段,要求读出对话语气。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幻灯出示这一段话: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3、“陶冶”是什么意思?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板书:启迪怎样做人。

4、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5、以饱满的深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学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连贯。

(在故乡的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这口古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泉水,还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3、教师总结: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十、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井?怎样通过写古井来表达文章中心的?

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

(2)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

十一、巩固本课所学字、词,并进行造句练习。

1、小组同学互相听写生字、词,并互相评改。

2、教师将练习中出现的较普遍错误进行集中提示。

3、指导造句;。

(2)学生相互交流,评选句子。

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词语。

教学目标:

1、能在熟悉的空间中学习汉字,在认识汉字的过程中了解学校各种设施及用途。

2、认识4个生字,了解“文”字的字理及演变过程,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3、知道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感受到汉字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识生字。

教学难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识生字。

教学准备:

挂图、“文”字的字理识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得怎么办?(读书)想读书就必须得先识字,汉字是我们学习的助手,所以我们要与汉字交朋友。说说你自己认识了多少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

二、认识四个生字。

1、出示挂图,认“语文”两个字,拿出自己的语文书,看看上面的字,说说语文书里有什么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端书、翻书的方法,了解有关书籍的知识,如封面、目录、页码,书中几个主要的图标等等。

2、出示“文”字的字理,给学生讲述“文”字的故事。

3、指名读班牌上的字,认识“班级”、两个字,知道这里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乐园。

4、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生字,看看你记住了多少?

出示:班、级、语、文。

5、观察图画,认一认这些字,看看你都能在哪里找到它们?

三、参观校园。

知道每处的地点、作用,借机认识一下标牌上面的字。

1、认识阅览室,知道这是他们课内外读书的地方。

2、认识微机室,知道这是他们上微机课的地方。

3、认识实验室,知道这是他们做实验的地方。

4、参观卫生间、会议室、办公室,告诉学生它们的作用。

四、作业。

把你今天在学校的所见所闻,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听让他们也了解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困难。

2、懂得关心、照顾残疾人,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

3、初步学会倾听、交流、沟通。倾听时,集中注意力,听清楚,想仔细,记心上。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录像片断、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并了解残疾人的残疾情况及生活状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残疾人多么不幸阿,假设我们遇到了残疾人,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语交际《我想这样做》。

二、想想说说。

你能说说我们大家应该怎么帮助任娇娇吗?你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小组讨论。

选出代表,看看谁是最有爱心的孩子。表扬说得好的孩子,评出爱心大使。

三、议议说说。

遇到一下情况,你准备怎么做?

1、一个盲人在商店里要买东西。

2、在公共汽车上来了一位腿脚不灵便的残疾人。

3、有事情要告诉聋哑人。

4、一位同学走路一瘸一拐的。

就上面的情景分组议一议,谈谈自己的看法,再演一演,说说自己想怎么做,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大家评一评哪些同学的想法好。

小结:从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小朋友们是很有爱心的人,很会帮人做事,如果大家能经常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么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四、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出示歌词: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说说听后的感受。

五、总结:

六、作业设计:

1、做一做做一个帮助残疾人的少先队员。

2、夸一夸夸一下身边热心帮助残疾人的“好心人”。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了解有关亲属的称呼,会分类。

3、珍视亲情。

教学重点:各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不同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1、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听么?下面我们来一起听一听这首歌曲。(听歌曲《家族歌》)。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家族歌》,又叫《亲属歌》。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家的亲属》。师板书课题《我家的亲属》。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出示生字卡“亲”。

3、师:同学们,在刚才听到的这首歌中,都提到了哪些亲属?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阿姨婶婶等。

4、师:那位同学愿意来介绍自己的亲属,愿意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词语卡片。

5、师领读词语。

二、认识亲属名称,学习生字。

1、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两幅图,借助拼音,认识亲属的名称。(教师出示主题图。一棵大树,上面有很多苹果,一个苹果代表一种称呼。)。

2、师:指名读左右两幅图中的词语。对于不正确的字音加以纠正。

3、师:再读词语,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互相之间都是亲属。

4、师:请你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家的亲属有……”

5、开火车认读词语卡片。关注“叔、伯、婆”的读音。

师:下面请三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组读的又快又准。读的好的小组有粘贴奖励。

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姑姑姑父,叔叔婶婶。

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姨母姨夫,舅舅舅母。

姐姐,我,妹妹,兄弟。

师:同学们读的真棒!

6、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拼读,组词。

师:同学们,你记住这些字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呢?谁能告诉老师?学生回答。

师:你们看“婶,姑,娘,姨,姥”这些字,有什么特点?那位同学回答一下老师的问题?

8、找学生把黑板上的词语按照奶奶、姥姥家分别排列好。

9、练习。出示小黑板。

妈妈的妈妈是()爸爸的妈妈是()。

妈妈的姐姐是()爸爸的弟弟是()。

爸爸的哥哥是()爸爸的姐姐是()。

三、课后作业。

认读与书写生字。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部首,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到祖国的美好,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积记生字。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祖国的辽阔。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想到每个国家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来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听准字音。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轻音节读准音。

3、再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4、“经验小交流”,你喜欢哪个字?你是采取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

5、学习一个新的部首,“立刀旁”。

6、生汇报每个字的学习方法。

7、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乡”。

三、练习:多音字(乐)。

四、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游戏,小小火车开起来。比一比哪列火车读得快。

北京、江河、和平、图画、宝岛、名字。

2、这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生字宝宝从词语中走出来,你还能认识吗?

二、指导书写。

1、左右结构:江、利,其中“江”左窄右宽,“利”左宽右窄。

2、上下结构:公、宝、京,注意每个字的最后一笔都是点。

三、讨论。

看地图会给你带来哪些乐趣?

四、完成书后练习。

1、读词语,做游戏。

先请同学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再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让学生按照数字顺序做游戏。

2、填标点。

世界上最深的洋是太平洋()。

在祖国的地图上()这找到了可爱的家乡()。

3、小组做找国家的活动。

五、课后作业。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查字典。

一年级语文教育教案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段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1、围绕训练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第一课时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并解题:古,年代久远;古井,人们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城市的许多孩子没有见过井,老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井。)古井,古时留下的一口井。

2、导入:作者为什么会对故乡的古井一直难以忘怀?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读后评议。

2、评议后老师利用生字卡进行正音练习。

3、说说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读不懂,或者你认为应该重点理解的。(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记号或做出批注。留待讲读课文时讨论。)

三、自由读课文。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讲古井对“我”的启发。(不仅提供了泉水,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2、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科)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话含义不好懂?把它划出来。

2、幻灯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1)划出关键词语“母亲”、“乳汁”“哺育”,理解其本义和引伸义。

(2)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

(3)体会这句话在全文的重要作用(总领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赞美的语气。)

4、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过渡

(1)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村里人长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不要报酬。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你从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的?(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从取水时间;看到的;听到的声音;“路面是湿漉漉的”四个方面写出了取水的人多)

3、为什么说“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古井周围的路面是怎样的?为什么用春雨来比喻?

5、教师小结:这一段写出了古井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也表达出了作者对古井的赞美之情。(板书:以水养人)

6、用喜悦、赞美之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1、乡亲们为什么帮助老人?(年过六旬:男的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学。)

2、他们是怎样帮助老人的?(“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这个”、“那个”,是说帮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人。“一担”、“一桶”说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气大,有的力气小。“总是满满的”说明乡亲们一直坚持帮助老人。“多次表示”,“谁也不肯接受”说明乡亲们自觉无偿地帮助老人。)

这两个问题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小结时,教师对个别遗漏问题加以点拨即可。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思考后讨论;

(1)“总让大家白出力气”中的“总”,“白”的意思是什么?“歉意”,怎样理解?

(2)对老人的歉意,乡亲们是怎样回答的?这句话怎么理解?

幻灯出示: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先用一个句反问加重语气,突出了古井功劳大。用“可”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说明乡亲们主动地帮助老人,是因为受到了古井的启示?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帮助别人。)

以德育人。

六、说说第三、四、五自然段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七、分角色读这三个自然段,要求读出对话语气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幻灯出示这一段话: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3、“陶冶”是什么意思?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板书:启迪怎样做人。

4、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5、以饱满的深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学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连贯。

(在故乡的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这口古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泉水,还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3、教师总结: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十、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井?怎样通过写古井来表达文章中心的?

本文写作方法

(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

(2)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

十一、巩固本课所学字、词,并进行造句练习

1、小组同学互相听写生字、词,并互相评改。

2、教师将练习中出现的较普遍错误进行集中提示。

3、指导造句;

(2)学生相互交流,评选句子。

1、背诵课文。

2、抄写词语。

部编一年级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一(一个、一天)二(二月、二十)。

三(三天、三月)上(上学、上衣)。

口(人口、开口)目(耳目、头目)。

耳(木耳)手(手心、对手)。

日(早日、日子)田(水田、田里)。

禾(禾苗)火(大火、火把)。

虫(虫子、小虫)云(白云、云朵)。

山(山林、山水)八(八个、八月)。

十(十个、十天)了(火了、大了)。

二、

子(儿子、子女)人(人口、大人)。

大(大山、大雨)月(月儿、日月)。

儿(儿子、女儿)头(木头、开头)。

里(里头、山里)可(可是、可口)。

东(东西、山东)西(西瓜、山西)。

天(白天、半天)四(四个、四十)。

是(是的、不是)女(女儿、子女)。

开(开水、开心)。

三、

水(水牛、开水)去(上去、来去)。

来(本来、下来)不(不好、不是)。

小(大小、小手)少(多少、少见)。

牛(水牛、小牛)果(果子、水果)。

鸟(鸟儿、小鸟)早(早上、早日)。

书(书本、书包)刀(小刀、刀口)。

尺(尺子)本(书本、本子)。

木(木头、木耳)林(山林、竹林)。

土(水土、土木)力(有力、用力)。

心(开心、小心)中(中心、中午)。

五(五十、五月)立(立正、自立)。

正(正在、正好)在(正在、不在)。

四、

后(后来、后天)我(我们、自我)。

好(好心、好人)长(长江、长沙)。

比(正比、对比)巴(下巴、巴士)。

把(把手、火把)下(下来、下午)。

个(一个、个人)雨(雨衣、下雨)。

们(我们、人们)问(问好、学问)。

有(有心、有力)半(一半、半天)。

从(从来、从不)你(你好、你们)。

五、

才(人才、天才)明(明天、明白)。

同(同学、不同)学(上学、小学)。

自(自立、自我)己(自己、知己)。

衣(上衣、雨衣)白(白云、白天)。

的(有的、好的)又(又大又红)。

和(和好、不和)。

六、

竹(竹子、竹林)牙(月牙、门牙)。

马(马上、木马)用(用心、有用)。

几(几个、几月)只(一只)。

石(石头、石子)多(多少、好多)。

出(出去、日出)见(只见、少见)。

对(对手、对比)妈(妈妈、大妈)。

全(全天、全力)回(回来、回去)。

工(工人、手工)厂(工厂、厂长)。

部编一年级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词:水波、眼睛、芦苇、睫毛、珍珠、世界。

重点句子:

1、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池塘边的芦苇长起来了,像长长的睫毛。

2、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鲜红的气球。

3、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弯弯的小船。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许多闪亮的珍珠。

(1)读词语:姐姐吹了一口气。

水波。

一只气球。

鲜红。

芦苇。

睫毛。

倒映。

白鹅。

珍珠。

(2)你觉得小池塘最美的地方是哪儿?选一句读给大家听。

三、诵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一段。

(2)多媒体显示小池塘中水波闪动,池塘边的芦苇随风飘动的画面。

(3)小池塘像什么?哪儿像?读读课文,想想画面,同桌相互交流。

小学一年级语文《夏夜多美》知识点部编版。

字:静、醒、岸、爬、莲、瞧、萤、眨。

词:蚂蚁、池塘、感激、蜻蜓、照亮、灯笼、草坪。

重点句子:

1、水池里,睡莲刚刚闭上眼睛,就被呜呜的哭声惊醒了。她睁开眼睛一看,是一只蚂蚁趴在一根水草上。睡莲问:“小蚂蚁,你怎么啦?”

2、小蚂蚁非常感激,连声说:“谢谢您,睡莲姑姑。”睡莲说:“今晚就在这我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啊!”

3、小蚂蚁爬上“飞机”,蜻蜓起飞了。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坛前,小蚂蚁到家了。

4、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坛前,小蚂蚁到家了。

主要内容:

《夏夜多美》这是一个童话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是朋友们帮助它回到了家。读了这个故事,你会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字:喊、低、捉、游、闷、透、淋、挎、搬。

词:伸腰、潮湿、蚂蚁、雷声、轰隆隆。

重点句子:

1、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天气很闷,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

2、燕子边飞边说:“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3、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

4、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他看见路边有一大群蚂蚁,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一只大蚂蚁说:“是要下雨了,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5、轰隆隆,天空响起了一阵雷声。哗,哗,哗,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一年级语文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了解有关亲属的称呼,会分类。

3、珍视亲情。

教学重点:各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不同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听么?下面我们来一起听一听这首歌曲。(听歌曲《家族歌》)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家族歌》,又叫《亲属歌》。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家的亲属》。师板书课题《我家的亲属》。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出示生字卡“亲”。

3、师:同学们,在刚才听到的这首歌中,都提到了哪些亲属?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阿姨婶婶等。

4、师:那位同学愿意来介绍自己的亲属,愿意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词语卡片。

5、师领读词语。

1、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两幅图,借助拼音,认识亲属的名称。(教师出示主题图。一棵大树,上面有很多苹果,一个苹果代表一种称呼。)

2、师:指名读左右两幅图中的词语。对于不正确的字音加以纠正。

3、师:再读词语,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互相之间都是亲属。

4、师:请你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家的亲属有……”

5、开火车认读词语卡片。关注“叔、伯、婆”的读音。

师:下面请三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组读的又快又准。读的好的小组有粘贴奖励。

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姑姑姑父,叔叔婶婶。

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姨母姨夫,舅舅舅母。

姐姐,我,妹妹,兄弟。

师:同学们读的真棒!

6、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拼读,组词。

师:同学们,你记住这些字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呢?谁能告诉老师?学生回答。

师:你们看“婶,姑,娘,姨,姥”这些字,有什么特点?那位同学回答一下老师的问题?

8、找学生把黑板上的词语按照奶奶、姥姥家分别排列好。

9、练习。出示小黑板。

妈妈的妈妈是( )爸爸的妈妈是( )

妈妈的姐姐是( )爸爸的弟弟是( )

爸爸的哥哥是( )爸爸的姐姐是( )

认读与书写生字。

一年级语文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部首,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到祖国的美好,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积记生字。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祖国的辽阔。

第一课时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想到每个国家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来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

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听准字音。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轻音节读准音。

3、再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4、“经验小交流”,你喜欢哪个字?你是采取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

5、学习一个新的部首,“立刀旁”。

6、生汇报每个字的学习方法。

7、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乡”。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游戏,小小火车开起来。比一比哪列火车读得快。

北京、江河、和平、图画、宝岛、名字

2、这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生字宝宝从词语中走出来,你还能认识吗?

1、左右结构:江、利,其中“江”左窄右宽,“利”左宽右窄。

2、上下结构:公、宝、京,注意每个字的最后一笔都是点。

看地图会给你带来哪些乐趣?

1、读词语,做游戏。

先请同学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再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让学生按照数字顺序做游戏。

2、填标点。

世界上最深的洋是太平洋

在祖国的地图上这找到了可爱的家乡

3、小组做找国家的活动。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查字典。

一年级语文教育教案

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困难。

2、懂得关心、照顾残疾人,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

3、初步学会倾听、交流、沟通。倾听时,集中注意力,听清楚,想仔细,记心上。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录像片断、课件。

搜集并了解残疾人的残疾情况及生活状况。

一、谈话引入

残疾人多么不幸阿,假设我们遇到了残疾人,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语交际《我想这样做》。

二、想想说说

你能说说我们大家应该怎么帮助任娇娇吗?你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小组讨论。

选出代表,看看谁是最有爱心的孩子。表扬说得好的孩子,评出爱心大使。

三、议议说说

遇到一下情况,你准备怎么做?

1、一个盲人在商店里要买东西

2、在公共汽车上来了一位腿脚不灵便的残疾人

3、有事情要告诉聋哑人

4、一位同学走路一瘸一拐的'。

就上面的情景分组议一议,谈谈自己的看法,再演一演,说说自己想怎么做,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大家评一评哪些同学的想法好。

小结:从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小朋友们是很有爱心的人,很会帮人做事,如果大家能经常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么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四、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出示歌词: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说说听后的感受。

五、总结:

六、作业设计:

1、做一做做一个帮助残疾人的少先队员。

2、夸一夸夸一下身边热心帮助残疾人的“好心人”。

一年级语文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段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围绕训练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并解题:古,年代久远;古井,人们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城市的许多孩子没有见过井,老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井。)古井,古时留下的一口井。

2、导入:作者为什么会对故乡的古井一直难以忘怀?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读后评议。

2、评议后老师利用生字卡进行正音练习。

3、说说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读不懂,或者你认为应该重点理解的。(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记号或做出批注。留待讲读课文时讨论。)。

三、自由读课文。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讲古井对“我”的启发。(不仅提供了泉水,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2、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科)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话含义不好懂?把它划出来。

2、幻灯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导学:

(1)划出关键词语“母亲”、“乳汁”“哺育”,理解其本义和引伸义。

(2)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

(3)体会这句话在全文的重要作用(总领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赞美的语气。)。

4、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过渡。

(1)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村里人长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不要报酬。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你从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的?(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从取水时间;看到的;听到的声音;“路面是湿漉漉的”四个方面写出了取水的人多)。

3、为什么说“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古井周围的路面是怎样的?为什么用春雨来比喻?

5、教师小结:这一段写出了古井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也表达出了作者对古井的赞美之情。(板书:以水养人)。

6、用喜悦、赞美之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读后思考、讨论:

1、乡亲们为什么帮助老人?(年过六旬:男的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学。)。

2、他们是怎样帮助老人的?(“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这个”、“那个”,是说帮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人。“一担”、“一桶”说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气大,有的力气小。“总是满满的”说明乡亲们一直坚持帮助老人。“多次表示”,“谁也不肯接受”说明乡亲们自觉无偿地帮助老人。)。

这两个问题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小结时,教师对个别遗漏问题加以点拨即可。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思考后讨论;。

(1)“总让大家白出力气”中的“总”,“白”的意思是什么?“歉意”,怎样理解?

(2)对老人的歉意,乡亲们是怎样回答的?这句话怎么理解?

幻灯出示: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先用一个句反问加重语气,突出了古井功劳大。用“可”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说明乡亲们主动地帮助老人,是因为受到了古井的启示?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帮助别人。)。

板书:以德育人。

六、说说第三、四、五自然段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七、分角色读这三个自然段,要求读出对话语气。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幻灯出示这一段话: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3、“陶冶”是什么意思?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板书:启迪怎样做人。

4、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5、以饱满的深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学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连贯。

(在故乡的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这口古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泉水,还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3、教师总结: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十、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井?怎样通过写古井来表达文章中心的?

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

(2)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

十一、巩固本课所学字、词,并进行造句练习。

1、小组同学互相听写生字、词,并互相评改。

2、教师将练习中出现的较普遍错误进行集中提示。

3、指导造句;。

(2)学生相互交流,评选句子。

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词语。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部首,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到祖国的美好,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积记生字。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祖国的辽阔。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想到每个国家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来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听准字音。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轻音节读准音。

3、再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4、“经验小交流”,你喜欢哪个字?你是采取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

5、学习一个新的部首,“立刀旁”。

6、生汇报每个字的学习方法。

7、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乡”。

三、练习:多音字(乐)。

四、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游戏,小小火车开起来。比一比哪列火车读得快。

北京、江河、和平、图画、宝岛、名字。

2、这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生字宝宝从词语中走出来,你还能认识吗?

二、指导书写。

1、左右结构:江、利,其中“江”左窄右宽,“利”左宽右窄。

2、上下结构:公、宝、京,注意每个字的最后一笔都是点。

三、讨论。

看地图会给你带来哪些乐趣?

四、完成书后练习。

1、读词语,做游戏。

先请同学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再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让学生按照数字顺序做游戏。

2、填标点。

世界上最深的洋是太平洋()。

在祖国的地图上()这找到了可爱的家乡()。

3、小组做找国家的活动。

五、课后作业。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查字典。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了解有关亲属的称呼,会分类。

3、珍视亲情。

教学重点:各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不同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1、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听么?下面我们来一起听一听这首歌曲。(听歌曲《家族歌》)。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家族歌》,又叫《亲属歌》。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家的亲属》。师板书课题《我家的亲属》。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出示生字卡“亲”。

3、师:同学们,在刚才听到的这首歌中,都提到了哪些亲属?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阿姨婶婶等。

4、师:那位同学愿意来介绍自己的亲属,愿意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词语卡片。

5、师领读词语。

二、认识亲属名称,学习生字。

1、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两幅图,借助拼音,认识亲属的名称。(教师出示主题图。一棵大树,上面有很多苹果,一个苹果代表一种称呼。)。

2、师:指名读左右两幅图中的词语。对于不正确的字音加以纠正。

3、师:再读词语,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互相之间都是亲属。

4、师:请你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家的亲属有……”

5、开火车认读词语卡片。关注“叔、伯、婆”的读音。

师:下面请三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组读的又快又准。读的好的小组有粘贴奖励。

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姑姑姑父,叔叔婶婶。

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姨母姨夫,舅舅舅母。

姐姐,我,妹妹,兄弟。

师:同学们读的真棒!

6、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拼读,组词。

师:同学们,你记住这些字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呢?谁能告诉老师?学生回答。

师:你们看“婶,姑,娘,姨,姥”这些字,有什么特点?那位同学回答一下老师的问题?

8、找学生把黑板上的词语按照奶奶、姥姥家分别排列好。

9、练习。出示小黑板。

妈妈的妈妈是()爸爸的妈妈是()。

妈妈的姐姐是()爸爸的弟弟是()。

爸爸的哥哥是()爸爸的姐姐是()。

三、课后作业。

认读与书写生字。

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教学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学更侧重于教学生学会。作为教学五环节之一的作业也应该体现教学生学会的作用。让作业的功能最大化,除了利用课内课外资源,整合学科资源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毕竟学科是相通的,而不是割裂的。

部编版《语文》第一册《秋天》这一课,主要对秋天的树叶、天空、大雁进行描写。而一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也对秋天进行了描述,只是侧重点不一样。于是设计了这样几份作业:。

1.找找语文和科学课本中对秋天的介绍,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2.和家人说说:在秋天,你喜欢做什么?

3.采访身边的人:秋天到了,他们喜欢干什么?

4.做树叶画。

其中,一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二、三题主要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与语言表达能力,第四题主要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除了与自然科学结合,语文还可以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把美术学科《美丽的鱼》和《江南》这一课结合,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1]黄耘.以学生学习为导向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0(03).

[2]曹越.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01).

[3]高青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04).

[4]卢梅芳.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17(08).

一年级语文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段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围绕训练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并解题:古,年代久远;古井,人们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城市的许多孩子没有见过井,老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井。)古井,古时留下的一口井。

2、导入:作者为什么会对故乡的古井一直难以忘怀?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读后评议。

2、评议后老师利用生字卡进行正音练习。

3、说说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读不懂,或者你认为应该重点理解的。(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记号或做出批注。留待讲读课文时讨论。)。

三、自由读课文。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讲古井对“我”的启发。(不仅提供了泉水,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2、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科)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话含义不好懂?把它划出来。

2、幻灯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导学:

(1)划出关键词语“母亲”、“乳汁”“哺育”,理解其本义和引伸义。

(2)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

(3)体会这句话在全文的重要作用(总领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赞美的语气。)。

4、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过渡。

(1)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村里人长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不要报酬。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你从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的?(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从取水时间;看到的;听到的声音;“路面是湿漉漉的”四个方面写出了取水的人多)。

3、为什么说“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古井周围的路面是怎样的?为什么用春雨来比喻?

5、教师小结:这一段写出了古井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也表达出了作者对古井的赞美之情。(板书:以水养人)。

6、用喜悦、赞美之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读后思考、讨论:

1、乡亲们为什么帮助老人?(年过六旬:男的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学。)。

2、他们是怎样帮助老人的?(“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这个”、“那个”,是说帮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人。“一担”、“一桶”说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气大,有的力气小。“总是满满的”说明乡亲们一直坚持帮助老人。“多次表示”,“谁也不肯接受”说明乡亲们自觉无偿地帮助老人。)。

这两个问题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小结时,教师对个别遗漏问题加以点拨即可。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思考后讨论;。

(1)“总让大家白出力气”中的“总”,“白”的意思是什么?“歉意”,怎样理解?

(2)对老人的歉意,乡亲们是怎样回答的?这句话怎么理解?

幻灯出示: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先用一个句反问加重语气,突出了古井功劳大。用“可”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说明乡亲们主动地帮助老人,是因为受到了古井的启示?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帮助别人。)。

板书:以德育人。

六、说说第三、四、五自然段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七、分角色读这三个自然段,要求读出对话语气。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幻灯出示这一段话: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3、“陶冶”是什么意思?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板书:启迪怎样做人。

4、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5、以饱满的深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学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连贯。

(在故乡的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这口古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泉水,还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3、教师总结: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十、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井?怎样通过写古井来表达文章中心的?

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

(2)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

十一、巩固本课所学字、词,并进行造句练习。

1、小组同学互相听写生字、词,并互相评改。

2、教师将练习中出现的较普遍错误进行集中提示。

3、指导造句;。

(2)学生相互交流,评选句子。

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词语。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部首,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到祖国的美好,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积记生字。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祖国的辽阔。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想到每个国家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来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听准字音。

2、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轻音节读准音。

3、再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4、“经验小交流”,你喜欢哪个字?你是采取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的?

5、学习一个新的部首,“立刀旁”。

6、生汇报每个字的学习方法。

7、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乡”。

三、练习:多音字(乐)。

四、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游戏,小小火车开起来。比一比哪列火车读得快。

北京、江河、和平、图画、宝岛、名字。

2、这们认识了这么多的词语,生字宝宝从词语中走出来,你还能认识吗?

二、指导书写。

1、左右结构:江、利,其中“江”左窄右宽,“利”左宽右窄。

2、上下结构:公、宝、京,注意每个字的最后一笔都是点。

三、讨论。

看地图会给你带来哪些乐趣?

四、完成书后练习。

1、读词语,做游戏。

先请同学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再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让学生按照数字顺序做游戏。

2、填标点。

世界上最深的洋是太平洋()。

在祖国的地图上()这找到了可爱的家乡()。

3、小组做找国家的活动。

五、课后作业。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查字典。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了解有关亲属的称呼,会分类。

3、珍视亲情。

教学重点:各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不同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1、师: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听么?下面我们来一起听一听这首歌曲。(听歌曲《家族歌》)。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家族歌》,又叫《亲属歌》。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家的亲属》。师板书课题《我家的亲属》。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出示生字卡“亲”。

3、师:同学们,在刚才听到的这首歌中,都提到了哪些亲属?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阿姨婶婶等。

4、师:那位同学愿意来介绍自己的亲属,愿意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词语卡片。

5、师领读词语。

二、认识亲属名称,学习生字。

1、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两幅图,借助拼音,认识亲属的名称。(教师出示主题图。一棵大树,上面有很多苹果,一个苹果代表一种称呼。)。

2、师:指名读左右两幅图中的词语。对于不正确的字音加以纠正。

3、师:再读词语,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互相之间都是亲属。

4、师:请你根据自己家的情况,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我家的亲属有……”

5、开火车认读词语卡片。关注“叔、伯、婆”的读音。

师:下面请三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组读的又快又准。读的好的小组有粘贴奖励。

爷爷奶奶,伯父伯母,姑姑姑父,叔叔婶婶。

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姨母姨夫,舅舅舅母。

姐姐,我,妹妹,兄弟。

师:同学们读的真棒!

6、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拼读,组词。

师:同学们,你记住这些字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呢?谁能告诉老师?学生回答。

师:你们看“婶,姑,娘,姨,姥”这些字,有什么特点?那位同学回答一下老师的问题?

8、找学生把黑板上的词语按照奶奶、姥姥家分别排列好。

9、练习。出示小黑板。

妈妈的妈妈是()爸爸的妈妈是()。

妈妈的姐姐是()爸爸的弟弟是()。

爸爸的哥哥是()爸爸的姐姐是()。

三、课后作业。

认读与书写生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困难。

2、懂得关心、照顾残疾人,从小树立助人为乐的思想。

3、初步学会倾听、交流、沟通。倾听时,集中注意力,听清楚,想仔细,记心上。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录像片断、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并了解残疾人的残疾情况及生活状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残疾人多么不幸阿,假设我们遇到了残疾人,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语交际《我想这样做》。

二、想想说说。

你能说说我们大家应该怎么帮助任娇娇吗?你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小组讨论。

选出代表,看看谁是最有爱心的孩子。表扬说得好的孩子,评出爱心大使。

三、议议说说。

遇到一下情况,你准备怎么做?

1、一个盲人在商店里要买东西。

2、在公共汽车上来了一位腿脚不灵便的残疾人。

3、有事情要告诉聋哑人。

4、一位同学走路一瘸一拐的。

就上面的情景分组议一议,谈谈自己的看法,再演一演,说说自己想怎么做,各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大家评一评哪些同学的想法好。

小结:从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小朋友们是很有爱心的人,很会帮人做事,如果大家能经常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么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四、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出示歌词: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说说听后的感受。

五、总结:

六、作业设计:

1、做一做做一个帮助残疾人的少先队员。

2、夸一夸夸一下身边热心帮助残疾人的“好心人”。

一年级语文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在熟悉的空间中学习汉字,在认识汉字的过程中了解学校各种设施及用途。

2、认识4个生字,了解“文”字的字理及演变过程,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3、知道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感受到汉字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识生字。

教学难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识生字。

教学准备:

挂图、“文”字的字理识字课件。

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得怎么办?(读书)想读书就必须得先识字,汉字是我们学习的助手,所以我们要与汉字交朋友。说说你自己认识了多少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

1、出示挂图,认“语文”两个字,拿出自己的语文书,看看上面的字,说说语文书里有什么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端书、翻书的方法,了解有关书籍的知识,如封面、目录、页码,书中几个主要的图标等等。

2、出示“文”字的字理,给学生讲述“文”字的故事。

3、指名读班牌上的字,认识“班级”、两个字,知道这里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乐园。

4、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生字,看看你记住了多少?

出示:班、级、语、文。

5、观察图画,认一认这些字,看看你都能在哪里找到它们?

知道每处的地点、作用,借机认识一下标牌上面的字。

1、认识阅览室,知道这是他们课内外读书的地方。

2、认识微机室,知道这是他们上微机课的地方。

3、认识实验室,知道这是他们做实验的地方。

4、参观卫生间、会议室、办公室,告诉学生它们的作用。

把你今天在学校的所见所闻,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听让他们也了解我们的校园。

一年级语文教育故事

“妈妈,我饿了,想吃嫩竹子!”因为人类的砍伐,小熊猫家周围的竹子越来越少了,根本不够它们一家吃的。这不小熊猫又饿了,吵着吃竹子。

“唉,宝贝,让爸爸去深山里采一些回来吧。”妈妈无奈的说。

“可是妈妈,深山里有那么多饿狼,我怕爸爸受到伤害呀!”

“噢,宝贝!没关系,要知道爸爸是钢铁做的,为了你和妈妈,再大的困难爸爸也不怕。”熊猫爸爸象健美运动员那样摆了个姿势,说完它就出发了。

“再见了钢铁爸爸!我等你回来!“小熊猫大声说。

一上午过去了,小熊猫问妈妈:“妈妈,爸爸回来了吗?”

“快拉,快拉。再等等。”妈妈说。

一中午过去了,小熊猫问妈妈:“妈妈,爸爸怎么还没回来呀!”

“快拉,快拉。再等等。”

天黑了,小熊猫困的睁不开眼睛,但它还不忘了问:“妈妈,爸爸怎么还没回来呀!”

“快拉,快拉……”

听着听着,小熊猫睡着了。在梦里它梦见爸爸扛着一大捆嫩竹子,竹子把爸爸的背压弯了。爸爸走的很辛苦。可是一只狼盯上了爸爸,爸爸用竹子拼尽全力与狼打呀打呀……狼被打跑了,可爸爸的身上也流了很多血——爸爸喘着粗气,跌跌撞撞的回来了,进门它就问:“熊猫妈妈,我们的宝贝呢?快看我给它带回这么多又鲜又嫩的竹子!”

这时,小熊猫迷迷糊糊的好象闻到了嫩竹叶的味道。而且还听见爸爸说话声音。小熊猫一下坐起来:“是钢铁爸爸回来啦!”

这时,小熊猫看见爸爸正在给妈妈擦脸上的眼泪。见小熊猫醒了,熊猫爸爸赶紧把爪子从妈妈的脸上拿开:“噢,宝贝!你刚才喊什么呢?”

“我喊你钢铁爸爸,你是勇敢的爸爸!”

“太棒了!我是无畏的钢铁爸爸喽!虽然爸爸很勇敢,但是我很想你,所以采了竹子,就赶快回来了。”爸爸攥着拳说。

一年级获奖教学论文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从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分析,是学生对教育方式和内容在心理和思想的认可和同化。这种机制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尖锐的、暴风骤雨般的批评所引发的顿悟;另一类是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的教导所产生的心理同化。前者应慎用,后者则应用较普遍、效果较理想。

“润物细无声”的方法,随着时间推移,能产生累积效应,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心灵,感染学生的思想,熏陶学生的情感,最大限度地教育学生。分析其作用过程,实际上是班主任将正确的观念、思想和行动传授给学生,采用的方法是渗透。渗透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方式,是教育学生常用的手法。按其形式分,有语言渗透、表情渗透和行为渗透三类;按其内容分,包括思想渗透,品德渗透,情感渗透,知识渗透和能力渗透等。现就其形式作如下浅析。

1.语言渗透。

我国古代教育家倡导的“言传身教”,其“言传”就是通过语言教育教导人。语言教育,可以正面进行,造成一个大气候,产生强大的舆论导向,促进学生领悟正确的东西。也可以苦口婆心,循循善诱,逐步启发,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和人类,认识社会和自我,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诲人不倦就是这方面的概括。

学生有着敏感的思想,又有积极上进的心理,对国内国际大事,急于发表见解,更急于发表正确的见解。班主任若能平等的、同志式的与学生交谈,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交换看法,这种谈话给学生的好处不仅是内容本身,重要的是学生从中受到鼓舞。学生感到自己能与老师谈论政治大事,且有了一定的高度,这就保护了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调查表明:班主任以导师、权威的身份站在学生面前时,由于巨大的“威慑”作用,使学生的认识系统关闭,出现短时的认知混乱,从而产生排斥、厌恶情绪,不利于正确意见的接受和内化,对错误难以心平气和地认识;班主任以友好和善的神态与学生交往,会唤起学生认识的渴望,易于接受和同化新思想,更易省察错误,校正自身。从这个意义上讲,班主任在语言渗透时,多用商讨交换的语气,少用“应该”和“不应该”。因为班主任和学生站在同一世界面前,学生的认识和感受有偏差是正常现象,应鼓励他们去探索,而不是指责。

语言渗透是将正确的思想和观点以各种活生生事例为载体,以语言做媒介,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行为之中,并同化为学生世界观的一部分。

2.表情渗透。

在班务工作中,班主任以丰富的表情,输送各种信息,处理许多事情。正确运用表情渗透,会对工作效果起放大作用。

学生经过拼搏,取得了某项成功,或出色完成某项任务,班主任露出满意舒心的微笑,是对学生的赞许和肯定。与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悦相撞击,产生共鸣。表情的流露诱发了感情的流通,理解增加了,信任增强了。体育比赛之中,队员在竞技场上奋力拼搏,班主任投去关怀的目光,做一个助威、加油的表情,对学生的成功报以掌声。这不单是对其成就的赞许,而且也传递着信任的信号。学生从班主任的掌声、笑容和点头中,感受到的将是更多更富情感的内容。这种及时的恰当的表情渗透,比一个呆板的庆贺会,比一个公开的表扬更有作用(当然并不否认庆贺和表扬)。

公众集会,学生不专心听讲;班主任讲话,学生做小动作。班主任不是点名批评,而是送去一个责备的目光。学生从中感受到的,有责备,也有关怀。班主任既不容忍错误,又尊重犯错误者的'人格,通过特殊的眼神,使犯错误者读懂了,犯错误者感受到的,不仅有内疚,也有感激。

表情渗透的最大特点是以情感交流为基础,使得令人尴尬的局面,令人生畏的批评,变得自然、柔和了。有情有理,易于接受。以表情为载体,以情感交流为媒介,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学生乐意敞开心扉,让善意的东西流入。这种交流,既有教师的心理活动,又有学生的心理活动,双边的心理活动,互相沟通,达成谅解,产生同心同德之效果,也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处。

3.行为渗透。

我们的教育思想更重视“身教”,倡导教师以行动教导学生。教师以行动证明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学生从教师的行动中破译和辨别正确与错误的东西。这个过程就是行为渗透。

班主任对学生除进行正面教育外,更多的是要在处理日常事务和集体活动中渗透教育。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是班主任最头疼的一件事。强调教室里不能打闹,讲话要文明,要爱护公物,但却效果甚微。班主任若能身体力行,身先士卒,做出榜样,学生会仿而效之。班主任的行为,就是最好的规范,不需要共同商讨,班主任良好的行为就会渗透到学生思想之中,体现在学生行动之中。

我们随处可见的事实是:班主任要求学生尊重他的人格,自己却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如批评学生时冷嘲热讽,学生称之为“心理迫害”。班主任的言行不一,或者是将自己游离于班级之外,或将自己凌驾于班级之上,没有带来正导向作用,只能产生负导向,甚或是恶果。

班主任工作的渗透技巧,关系到教育成果的好坏。一个懂心理学,懂教育学,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的班主任,一定会利用渗透技巧,教育和培养祖国的建设者。

文档为doc格式。

一年级语文教育故事

“妈妈,我饿了,想吃嫩竹子!”因为人类的砍伐,小熊猫家周围的竹子越来越少了,根本不够它们一家吃的。这不小熊猫又饿了,吵着吃竹子。

“唉,宝贝,让爸爸去深山里采一些回来吧。”妈妈无奈的说。

“可是妈妈,深山里有那么多饿狼,我怕爸爸受到伤害呀!”

“噢,宝贝!没关系,要知道爸爸是钢铁做的,为了你和妈妈,再大的困难爸爸也不怕。”熊猫爸爸象健美运动员那样摆了个姿势,说完它就出发了。

“再见了钢铁爸爸!我等你回来!“小熊猫大声说。

一上午过去了,小熊猫问妈妈:“妈妈,爸爸回来了吗?”

“快拉,快拉。再等等。”妈妈说。

一中午过去了,小熊猫问妈妈:“妈妈,爸爸怎么还没回来呀!”

“快拉,快拉。再等等。”

天黑了,小熊猫困的睁不开眼睛,但它还不忘了问:“妈妈,爸爸怎么还没回来呀!”

“快拉,快拉……”

听着听着,小熊猫睡着了。在梦里它梦见爸爸扛着一大捆嫩竹子,竹子把爸爸的背压弯了。爸爸走的很辛苦。可是一只狼盯上了爸爸,爸爸用竹子拼尽全力与狼打呀打呀……狼被打跑了,可爸爸的身上也流了很多血——爸爸喘着粗气,跌跌撞撞的回来了,进门它就问:“熊猫妈妈,我们的宝贝呢?快看我给它带回这么多又鲜又嫩的竹子!”

这时,小熊猫迷迷糊糊的好象闻到了嫩竹叶的味道。而且还听见爸爸说话声音。小熊猫一下坐起来:“是钢铁爸爸回来啦!”

这时,小熊猫看见爸爸正在给妈妈擦脸上的眼泪。见小熊猫醒了,熊猫爸爸赶紧把爪子从妈妈的脸上拿开:“噢,宝贝!你刚才喊什么呢?”

“我喊你钢铁爸爸,你是勇敢的爸爸!”

“太棒了!我是无畏的钢铁爸爸喽!虽然爸爸很勇敢,但是我很想你,所以采了竹子,就赶快回来了。”爸爸攥着拳说。

期末考试的成绩出来了,就在同学们议论纷纷的时候,张老师高兴的大声宣布:“下面请取得全班第一名成绩的齐小强同学上台讲讲感想!”

这时,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那个大眼镜——齐小强。齐小强兴高采烈的站起来,在同学们的一片掌声中走上讲台。

“同学们,取得这样的成绩我很高兴!要知道,我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到九点钟,除去老师布置的作业,我还要做许许多多爸爸留给我的题,困了我就吃两个果冻……我真是太高兴了,接下来我还要更加努力,争取下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整整一个上午齐小强都美的合不上嘴。

“齐小强!”放学的时候,大块头铁蛋截住了他:“不就是考了个全班第一名吗?有什么了不起的,有本事你去魔方村,作对魔方对答,那才叫本事呢,哼!”说完,铁蛋就“呼哧呼哧”的晃着膀子走了。

魔方村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小路上铺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种颜色的方砖,而每块砖上都刻着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问题。路旁的魔方块组成的小树结满了奇特的果实,它们形状各异,甚至没有固定的形状——一会儿是圆,一会儿又融化变成长条。

“站住!”就在齐小强被这里的风景吸引住的时候,前面一个粗暴的声音大吼:“你是干什么的?”

齐小强仔细一看,原来是个皮肤象魔方那样,有着各种颜色的方块,大红头发的精灵。“我是来做魔方对答的。”齐小强定了定神说。

“哼,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本事来作魔方对答?不要浪费我的时间!”

“我,我这学期考了全班第一名呢!”齐小强有些心虚的回答。

“那好吧,我就让你试试……”

“如果我答对了,你能让我成为全世界最有成就的人吗?”齐小强眨着眼睛问。

“我当然能叫你成为最有成就的人了,可你的本事恐怕还差得远呢!”说着精灵递过来一个看上去挺普通的魔方。

齐小强很有信心的接过来,因为他家里有好几只魔方呢,他可是个魔方高手。可等他仔细一看,原来每个魔方块上都有一个问题。

“你可要看好啦,全部答对每道问题,就能排好魔方。开始吧!”精灵说着。

“好吧,看我的!”以齐小强的经验,要想排好一个魔方面,首先要选一个颜色的方块做这个面的中心。他选了一块黄色方块做中心,这上面的题是“圆周率(因为我不会打圆周率符号只好直接写汉字了)是多少?”

齐小强一看,立刻有了信心,因为他的数学学的还是相当好的。不一会儿,他就找到了另一个黄色方块上写着“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可同时,这个方块上写着“7月的英语单词是?”这也难不倒齐小强,他马上找到“july”的黄色方块。可“july”旁边的问题是“英国的第一大城市是哪?”这下齐小强可有些模糊了,他在魔方上找来找去,就蒙了个“伦敦”的魔方块。

不过还真让他蒙对了,接下来的问题是“伦敦又称作雾都,世界名著《雾都孤儿》的作者是谁?”,这下齐小强可傻眼了,他的脸也红了,汗也出来了……想了半天,他发现魔方精灵竟然躺在地上睡着了。

于是,齐小强悄悄放下魔方,走出了魔方村。当他疲惫的回到家里,爸爸看见他高兴的一下把他抱起来:“小强,你太棒了!竟考了全班第一名!爸爸为你骄傲!”

“可是爸爸,我觉得自己还差的远呢——”

这时,爸爸激动的鼻子一酸,拍着齐小强的肩膀说:“小强,你长大了——”

一年级品德教学论文

我们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非常贴近生活,有着很强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还特别注重儿童的主体性,本学期我根据学期初《品德与生活》制订的.教学工作计划,依照教学内容和结合班的实际进行授课,着重让学生学会以下几点:

一、健康、安全地生活。

通过教材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让学生较快熟悉新环境,适应小学生活,情绪愉快安定,遵守交通规则和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以各种学生喜欢的活动和游戏来激发他们对学校生活的愉快、积极体验,让他们逐步熟悉、了解学校,认识和熟悉新朋友,进而意识到并能按照一个小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通过学习,学生都能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过错成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二、愉快、积极地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和同学多合作,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有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在第三单元里,我让学生们互相合作,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身边的秋天,让他们自己通过合作制作标本和风车等活动和游戏,培养他们合作的能力。

三、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在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一个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和自己的学习任务,团结友爱,爱亲尊长。通过学习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从小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概念,从而从情感上真正去热爱国家,做一个关心他人、能为人民服务的好学生。

四、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课文生动有趣,而且没有固定的内容,所以在课堂上,我通常让学生自己说,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通过学习,他们都对新环境有探索的愿望,能想办法进行自己的游戏和活动。

本学期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学生的进步总是能令人欣慰的,但自己的进步才更值得自己回味。其实,今年已经是我第二年接受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按说应该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了。可是与去年相比,自我感觉有一定的差距。反思之后,学生的原因可能占大多数,但我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的素质较上一届相比稍差些,再加上是刚入学的学生,课堂行为习惯以及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再加上本学期,我的其他工作较多,也没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思考教学,没能研究好学生,调整或创新教学活动,使教学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今后的努力方向:

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总之,都是我的收获。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一些提高。我决心不断的探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在今后多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理论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相信在今后,我对新课程的理解一定会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行为习惯都有很好的转变,能遵守学校的规。

章制度,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并有初步的自理能力。不仅能自己认识到该如何做,当别人出现错误时,也能及时纠正别人,班上的好人好事不断出现。

一年级语文教育故事

在很远很远的树林子里,住着一群野牛。他们随意吃草,随意玩,来来往往总是成群结队的,非常快乐。一天,他们正在树林里的草地上散步,忽然一个穿绿衣裳的邮差来了,给他们送来一封信。接信的那条牛看了看信封,高兴地喊:“咱们住在城市里的同族给咱们寄信来了!”

旁的牛听见了,立刻凑过来,都很高兴地喊:“快拆开来看!”

接信的那条牛把信拆了,用粗大的声音念起来:

咱们虽然没见过面,可是从祖先传下来,知道很远很远的地方住着我们的同族,就是你们。我们常常想念你们,常常希望有一天彼此聚在一块儿。你们想,长胡子的羊,大肚子的猪,并不是我们的同族,我们还挺愿意跟他们一块儿游逛,一块儿出来进去,何况你们是我们的同族呢。

我们这里挺好。住得舒服,是瓦盖的房子,吃的也好,是鲜嫩的青草。我们希望你们到这里来,咱们共同享受这些东西。你们住在树林子里,碰到下雨就糟了。你们那里恐怕只有些细小的茅草,这怎么吃得饱呢!来吧,来跟我们共同享受这些好东西吧。

现在什么事情都方便了,你们千万别嫌远,坐火车来,只要三天工夫就到了。你们没坐过火车吧?挺舒服的,车厢有木板围着,两块木板中间有一道缝,又透气,又可以看看外边的景致。你们应当见识见识。一准坐火车来吧。

我们在这里预备欢迎你们。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决定教学任务能否完成。总之,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作者对一年级组织数学课堂教学谈谈想法和做法。

我已连续几年担任小学一年级教学工作,深感组织教学在一年级课堂教学中的难度和重要性。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决定教学任务能否完成。那么教师在课堂上该怎样组织好学生,使其在教师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学习呢?以下是我对组织一年级课堂教学的几点想法和做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或者游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去听去想去演去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整节课沉浸在快乐的海洋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2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我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智慧老爷爷的生日,淘气和笑笑约好,一起去给智慧老爷爷庆祝生日。去老爷爷家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淘气的座位号是13,笑笑的座位号是15。过了一会儿,丁丁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丁丁司机想考一考淘气和笑笑,对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淘气和笑笑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华,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淘气和笑笑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都想帮助淘气和笑笑。我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情景策略,是把若干新知渗透到奇妙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之中,以情景中的问题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认识“做中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合创新的规则、技巧。把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成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无疑是告诉我们在课堂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投其所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

二、课堂形式灵活多变,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层面,日积月累,延误孩子的一生。所以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科学地采用游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数字4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4名学生围着3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直观地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3比4少1,4比3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3”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

三、因地制宜地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因地制宜地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尤其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这一优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有利于教学。低年级很多数学知识都适宜制成多媒体课件。例如,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站在一起,孩子们的注意力被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又如,口算等口答类题目。具体细节就不一一再谈了。总之,这种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级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表扬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当学生回答正确完整,老师及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可以说“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等。为了带动其他学生,老师这时可以抓住时机说:“还有谁能像他那样说?”即使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如“你坐下再想想,下次你一定能行”等,也可以用“掌声”或“送小红花”等方法鼓励他们,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励,体会成功的喜悦,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更加坚定学习的自信和勇气。

最后要强调的是,在做好以上几点的同时,教师要吃透教材内容,了解教学大纲,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上好每一节课,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集中注意力,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紧凑性,要注意教师口语表达的艺术性。每上完一个单元都要对该单元进行一次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予以弥补。对学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要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从不自觉学习转变到自觉学习上来,学生学习才能有所进步,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总之,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吸引住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语文教育故事

儿童故事是一种主题鲜明、情节生动、形象逼真、极富童趣的文学样式,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一年级语文。

教育。

故事。

在很远很远的树林子里,住着一群野牛。他们随意吃草,随意玩,来来往往总是成群结队的,非常快乐。一天,他们正在树林里的草地上散步,忽然一个穿绿衣裳的邮差来了,给他们送来一封信。接信的那条牛看了看信封,高兴地喊:“咱们住在城市里的同族给咱们寄信来了!”

旁的牛听见了,立刻凑过来,都很高兴地喊:“快拆开来看!”

接信的那条牛把信拆了,用粗大的声音念起来:

咱们虽然没见过面,可是从祖先传下来,知道很远很远的地方住着我们的同族,就是你们。我们常常想念你们,常常希望有一天彼此聚在一块儿。你们想,长胡子的羊,大肚子的猪,并不是我们的同族,我们还挺愿意跟他们一块儿游逛,一块儿出来进去,何况你们是我们的同族呢。

我们这里挺好。住得舒服,是瓦盖的房子,吃的也好,是鲜嫩的青草。我们希望你们到这里来,咱们共同享受这些东西。你们住在树林子里,碰到下雨就糟了。你们那里恐怕只有些细小的茅草,这怎么吃得饱呢!来吧,来跟我们共同享受这些好东西吧。

现在什么事情都方便了,你们千万别嫌远,坐火车来,只要三天工夫就到了。你们没坐过火车吧?挺舒服的,车厢有木板围着,两块木板中间有一道缝,又透气,又可以看看外边的景致。你们应当见识见识。一准坐火车来吧。

我们在这里预备欢迎你们。

传说,地上的每一片美丽花丛在天上都有一个对应它的花宝宝王国。花宝宝的王国就在天堂的路灯下面;而天堂的路灯就是我们在夜晚看到的星星。每当地上有善良的孩子抚摸花丛时,天上的星星就会一闪啊一闪,就像在眨眼睛。

传说,每一种鲜花都对应着一种花宝宝。

传说,这是在世界有了第一朵百合花之前!

“啊,啊,啊……”

“有漂亮的色彩吗?”

“有美丽的花领吗?”

“花脚会舞动吗?”

“有迷人的香味吗?”

大家对这个刚出生的花宝宝一下子提了太多的问题,惹的产波都办法好好的说话了,其实都是因为爸爸、哥哥、姐姐们太想快点知道新宝宝到底什么样子,也是他们太期望新诞生的宝宝能拥有最美好的东西了。

新宝宝出生的家庭可是这个花宝宝王国最优美的家庭,孩子们也是一个比一个出色,一个比一个特别。关于新宝宝的信息可是大新闻,明天早上就将成为整个王国的最热门的话题。人们都在期待着让他们羡慕的消息,毕竟这是整个王国里最值得期待的花宝宝。

对花宝宝来说,美丽的色彩,漂亮的花领,芳香的花香都是他们值得骄傲的资本,但是最最重要的是他们的花脚!因为花脚是花宝宝在月光下飞翔的翅膀。花宝宝没有像我们一样的双脚,他们的花脚其实是一对漂亮的花翅,也许就是像蜻蜓翅膀那样的透明花翅。

从前有一位国王,他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名叫约翰和安东尼。由于国王不晓得哪个孩子先生下来,大臣们对此意见也不一致,所以不能决定该由谁来继承王位。“为了对你们两个完全公平,”国王对两个儿子说,“我想让你们到世界各地去,找一个妻子。谁的妻子送给我的礼物最珍贵、最漂亮,谁就将是王太子。”

这对双胞胎各自骑上马,朝着相反的方向奔驰而去。

两天之后,约翰来到一座大城市。他在这儿跟一位侯爵的女儿交上了朋友,把他父亲的提议告诉了她。她便把一个很小的密封盒子作为她的礼物交给他,叫他转交给国王。两个年轻人宣布了订婚。国王收到小盒子,但他准备等收到安东尼的未婚妻送来礼物以后再打开。

安东尼骑着马一直走啊,走啊,但是他没有碰到城市。他发现自己来到一片人迹罕至、似乎无边无际的密林里,只好用剑开路前进。突然间,他来到一片主地;空地的远处矗立着一座大理石宫殿,玻璃窗闪闪发光。安东尼敲敲门,应声前来开门的竟是一只穿着仆人服装的猴子!它向安东尼躬身行礼,做手势让他进宫。另外两只猴子扶着安东尼下马,把他的马牵到马厩里去。他沿着铺着地毯的大理石楼梯向上走去,栏杆上蹲着许多猴子,默默地向他躬身行礼。安东尼走进娱乐厅,那里已摆好一张打桥牌的桌子。打牌的四只猴子中有一只站起来,主动把座位让给他,另外三只猴子依旧坐在那儿,他们就开始打牌。过了一会儿,猴于们打着手势问他要不要去吃午饭。它们带着他走进餐厅。坐在餐桌旁的猴子们戴着装饰着羽毛的帽子,桌上摆着山珍海味,在一旁服侍的猴子穿着围裙。饭后,它们打着火把照路,带他到卧室,安排他睡觉。

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

当儿童步入小学生活之后,就意味着他们要接受系统的数学启蒙教育,如何顺利引导小学一年级学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与数学学习特点,做好幼小衔接教学衔接,是每一位一年级数学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教育游戏在幼小衔接教学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对如何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教育游戏进行分析探讨。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一年级小学生心性简单、直接,数学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直接决定了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思维活跃度。因此,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成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游戏对儿童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在教育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可让小学生快速理解知识内涵,使其在娱乐中自然而然地习得数学知识与技能。另外,幼儿园是以游戏、活动为主要教育活动的,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教育游戏,还可让小学生感到熟悉、亲切,使其获得心理安全,而这则可使其更快速地适应小学生活。为了保证教育游戏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将从遵循教育性、丰富游戏教材、做好游戏评价三个层面,讨论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师应用教育游戏的具体做法。

将教育游戏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最主要目的是提升数学教学效率,教育游戏是为小学数学教学服务的。因此,数学教育游戏必须要符合一年级数学教学内容的要求,切忌为了追求数学游戏的热闹化、娱乐化而割裂了游戏与数学课程之间的关联。

就如在“位置”一课中,小学生应建立基本的空间意识,了解左、右这两个方位特征。为了帮助小学生感知左、右方位,笔者以“正话反说”这一游戏展开了教育游戏。游戏规则为:小学生所说出的方位词,要与实际动作相反,若笔者说出“举右手”,小学生便应举出左手;若笔者说出“向左转”,小学生便要向右转。小学生必须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同时还应具备敏捷的反应能力,否则便会失败。在这个游戏中,绝大多数小学生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他们能在游戏中感知左和右,了解左右位置的相对关系。

为了迎合小学生好动、活泼的心理特征,以及小学生喜欢通过趣味性实践活动获取知识的认知特点,各个地区的数学教材都收录了许多教育游戏,教师应予以利用与实践。另外,除了教材中已经存在的数学活动,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生活资源、现代信息技术等来丰富游戏素材,使小学生可一直对教育游戏保持兴趣。

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中,笔者利用电脑中的“青蛙过河”游戏组织小学生进行了加减法练习。这个电脑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在一片荷塘里,有一群小青蛙,每个小青蛙上都有一个1~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小学生只有通过电脑键盘录入正确的计算结果,才能帮助小青蛙顺利过河。以电脑游戏展开计算练习,可为小学生呈现一个十分生动、鲜明的游戏画面,这种近乎真实的游戏画面更有代入感,对小学生的吸引力也更高。在“分类与整理”一课中,笔者直接利用小学生的书包,要求小学生与自己的同桌两两分组,在小组内对二人书包中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每个小组都应说出自己的分类标准。在分类整理中,小学生会自发思考各个学习用品的相同点,而这便可使其初步建立分类思想。

一年级小学生的纪律意识、自我管理能力都比较薄弱,在教育游戏中,会出现许多不可控问题,如游戏纪律涣散,游戏意外,小学生对数学教育游戏不感兴趣等。为了及时了解教育游戏在数学教学中所发挥的功效,教师应做好游戏评价,根据评价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针,保证游戏的有效性。

在每一轮教育游戏活动结束之后,笔者都会先让小学生分享他们在游戏中所获得的感受。就如在上述“青蛙过河”游戏中,有的小学生认为这种计算游戏可让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有的小学生认为可在课下自觉进行游戏,有的小学生认为自己在游戏中熟练掌握了1~5的加减法计算方法……从本质上说,让小学生分享自己的游戏参与感受,属于小学生的自评活动,而这不仅可让小学生了解数学教育游戏的意义,还可帮助笔者了解小学生参与游戏的学习情绪与态度,掌握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待学生分享结束后,笔者会通过练习检测、谈话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教师评价,反思教育游戏是否促进了预期目标的实现,以及教育游戏存在的不足,确定需要改进的方向等多个问题。

总而言之,教育游戏可实现寓教于乐,让一年级小学生以游戏展开数学学习,可充分开发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使其对数学课堂充满期待。在教育游戏的引导下,小学生也会自发开动脑筋,思考获取游戏成功的最佳途径,只要教师能够将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便可发散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形成数学能力。

[1]张萨.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

[2]裴敏琼.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7,(21):168.

一年级教学论文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7人,男生10人,女生7人。有了上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习语文兴趣浓厚,但是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拼音、识字能力需要加强。而且从语文的课堂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不断训练,想象能力也有待提高。还有少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行为习惯和听课习惯也较差,需加强培养引导。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这学期我继续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培养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的良好习惯。

(3)继续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451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192个,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4、口语交际:

(1)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2)能看图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

(3)能按照要求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5、阅读:

(1)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

(3)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4)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5)能想像课文所描述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1、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儿童心理特点,运用适合低年级孩子的语言、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在学习中重视读书感悟,质疑,尊重学生个性;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2、重视发展能力。学生的能力关系到他们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理解词句的能力,朗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初步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力求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发展。

3、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本学期,识字任务很重。必须提高课堂效率,使用各种方法使学生识字、组词、说话。对于难于理解的词设计情景帮助理解,力争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学得轻松又扎实。

4、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活动。口语交际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得到训练。口语交际活动,要活泼有趣。可以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