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论文(汇总14篇)

时间:2023-12-11 07:22:26 作者:曼珠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文体和文化背景下的写作技巧和风格。范文范本4:下面是一篇关于青春期教育的范文范本,对于父母和孩子们来说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论文

论文摘要:分析高校青年教师的现状,并进一步提出了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途径,认为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是目前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关健因素。

1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持续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各高校也在大量引进教师,高校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不断增大。许多才走出校园的硕士生、博士生加入了高校教师的队伍,教师队伍年轻化程度提高。理工科院校更是如此。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自合校升本科以来,该校连续三年每年新进教师的人数都在80人以上,而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应届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

这些青年教师大多数具有较高学历,他们大量承担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成为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但由于很多青年教师是非师范类学校毕业,而且一毕业就直接走上讲台,因此,虽然他们具备高学历以及掌握前沿一的科学技能,但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在教学方法、教学艺术上都又很大的欠缺。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全校总体教学质量,同时也关系着青年教师本人能否尽快适应高等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能否得到学生的承认和尊重,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笔者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实际,来谈谈高校青年教师应当如何尽快提高自已的教学水平。

大多数新进入高校的青年教师都是才走出校园的博士生、硕士生,他们虽然从角色上进行了由学生向教师的转变,但从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方面都缺乏经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加上他们初次踏上工作岗位,从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艺术都有很多困惑,而这些方面也往往成为他们提高教学水平的障碍。

2.1思想情况复杂。

首先,许多青年教师一毕业就上子讲台,有的青年教师甚至担任了多门课程的教学。因此,他们缺乏足够的时间来领会教材的体系,把握整门课程的脉络,只能边备课边上课,不能很好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法;而且部分青年教师往往又急于成才,在学历、职称等方面既存在较大心理压力,又有浮躁情绪,花大量的精力在攻读更高学历、评定职称等方面,影响了他们在教学上的投入。

其次,青年教师面临的经济压力也相对较大。青年教师年龄一般处于25到34岁之间,还面临着成家立业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经济上的压力,很多青年教师选择了兼职,这样做势必会带来精力的不足,影响教学效果。

再次,由于受社会因素的影响,青年教师中轻视教育事业的现象依然存在。青年教师中有部分人本来对教育事业不感兴趣,但由于毕业时没有找到其它更好的工作,最终选择教师当作一个跳板,随时准备找机会跳槽;还有些青年教师毕业于名牌高校,到了工作的学校之后处处与原来毕业的学校作比较,总是感觉不满意,失落感很强。这就导致他们工作后思想不稳定,在教学工作中动力不足,缺乏工作主动意识,甚至抱着混的思想,因此教学中错误百出却又不思改过,得过且过,主观上便形成了对教学工作的不适应。

2,2教学方法存在不足。

良好的教学方法不是短期内能形成的,它需要通过教学实践的摸索,而这正是青年教师所缺乏的。所以青年教师普遍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不足,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表现出来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准备不足。尽管很多新教师课前教案的编写非常认真、详细,但是一到课堂,就乱了阵脚,弄得紧张慌乱,不知所措。

(2)教态不够自然。许多新教师由于紧张,讲课从头到尾没有和学生进行目光交流,始终低头读讲义或看黑板,而不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

(3)语言杂乱无章。有的新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任何语言障碍,但是一到课堂,由于紧张,往往会语无伦次,条理不清,逻辑思维混乱;更多的是语速过快,,把所想说的话一口气说完,导致学生思路无法跟上。

(4)临场发挥欠佳。尽管大多数新教师在课前准备充分,教案准备得非常认真,详细,但是到了课上,就变得无话可说。有的在课前想好很多有利于课堂教学组织的方法,但课堂上却把那些很好的教学素材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只好东扯西拉平铺直叙。

2.3教学艺术急待提高。

教学艺术是青年教师在教学上急待提高的一个方面。青年教师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教学语言欠简练,缺乏必要的抑扬顿挫;讲课平铺直叙,犹如背书;不贯彻因材施教,不注意进行启发式教学,缺乏师生互动的良好气氛,缺乏调控课堂纪律的能力。其次,教态欠自然大方。不够注意仪表,穿着过于随便;授课时,目光不敢与学生接触等,缺乏应有的体态语言。再次,不能有效进行课堂组织。虽能熟练运用先进教育技术,但在课堂教学中只面对计算机,而不管学生的表情和反映,只顾自己教,不顾及学生的学。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高校青年教师自身该如何提高教学水平。

3.1首先解决思想问题。

青年教师要想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首先要解决自己的思想问题。

首先,正确处理教学工作与个人成才方面的关系。做好教学工作与个人成才并不矛盾,甚至可以说是有促进作用的。青年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成材观念,制定合理的计划,首先站稳讲台,做一个“达标”的大学教师,再争先创优,促进个人的成长。

其次,对于所面临经济方面的压力,一方面需要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和在公司拼杀的同学做经济上的比较,而要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去获取人生的满足感。学校也会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居住条件,促使其全力投入教学科研活动。

再次,青年教师要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能做好工作。对于那些思想上不稳定的青年教师一定要加强师德的学习。

3.2虚心向老教师学习。

优秀的老教师学识渊博、精通专业、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学水平高,有极强的教育事业心,‘懂得教育规律,具有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青年教师若虚心向他们学习,则会使教学少走弯路,避免在错误方法下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青年教师学习老教师主要学习他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在授课中实施启发式原则;难点如何处理,重点如何突出;幽默诙谐语言的利用;生动的生产、生活、举例;信息量和进度的控制:板书和版面的布置。

3.3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备课要充分。

在教学的五个环节(备课、讲课、辅导、批改作业、考核)中、,备课是第一位的。课前准备充分,上课时就得心应手,思路流畅,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之,如果课程准备工作没做好,那么上课时经常会出现一些思路短路,·这样必然会影响整个课程的流畅。而要做好备课工作,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研究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一门课教学的目的、,要求和总体框架。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大纲进行认真研究,吃透大纲精神·,保证教学具有明确的方向。所以要从总体知识上了解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掌握课程的整体结构、知识体系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从而把握教学的方向,体现教学总的目标要求;要了解各章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章节要领,确定教学重点,为制定和编写教学方案打好基础。

(2)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活动是一个老师与学生之间双向互动过程,所以,老师在备课时,除了要备好要讲授的知识,还要考虑所授课的对象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状况及对学习的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掌握教材内容.。在备课时要对教材内容认真体会,再安排好内容顺序,然后确定出本讲所要达到的目的、应注意的重点、难点等。并针对各部分内容,考虑与其相适应的讲法。在讲法中应围绕教学目的这一中心考虑问题怎样提出,内容间的衔接和过渡,举什么样的例子,怎样突出重点,难点怎样容易化等。

3.4对自身教学及时进行调整、总结。

作为青年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和做得不好的地方,所以,课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们听课的表情和反应,从而不断地根据情况调整讲课速度和适当调整讲授内容,以求收到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除了在课堂上注意观察以外,在课下,教师也可以通过召开小型学生座谈会、发放教学信息调查表或在课余时间与个别伺学交谈来了解他们对自己讲课的想法和意见;也可以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平时测验等手段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随后对这些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努力改进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3.5多参与科研和其它各项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具备较渊博的知识。有句话叫做:“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高校教师也不例外。而青年教师刚刚走出校门,对本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仅局限于在校期间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缺乏实践工作的锻炼,离一名合格教师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因此,青年教师要尽快进入角色,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了解学科发展新动向,同时对相关的边缘知识要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丰富并深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参与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潜心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尤其是青年教师更应该利用自身精力充沛的特点,关注与课程相关的最新的研究方法和实际工程应用,在教学工程中以切身体会阐述课程与学科前沿及现代工业的关系。同时有计划地下基层,下生产研究部门参加技术实践,能使青年教师提丰富生产实践知识,使教学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教学内容更充实。

3.6充分发挥作为青年教师的优势。

青年教师大多毕业于知名正规高等院校,,接受了系统的专业训练,学历层次高,计算机和外语具有优势,心态年轻,易于与学生沟通,同时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精力旺盛,工作热情高。这些都是青年教师的优势所在,比如青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优势,一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方面下功夫,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方法;也有很多青年教师在读书期间跟随导师参与了很多的科研项目,这些都是其学科的发展前沿,在上课时可以对学生作些简单介绍,·学生对这些也普遍比较感兴趣。所以说,青年教师虽然在实际工作经验方面有所欠缺,但只要好好把握机会,充分发挥优势,一定能够在教学水平上取得长足得进步,赢得学生普遍的欢迎。

4结束语。

青年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站稳讲台,这需要的不仅是时间和外力,而且需要自身努力,优化教学内容,掌握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科学研究水平。相信通过不断努力,反复实践和探索,青年教师一定能更好地站稳讲台,成为活跃在教学、私姗第一线的生力军。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论文

校本实践培训是我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培养手段。历年来新进入学校的青年教师都必须参与岗前教育培训,让这些青年教师能够对学校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任务的具体要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再选派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与其组成帮扶小组,实行导师制,每个新进教师都要跟“导师”班级听课。让新教师自己从听课中学习教学方法,找出自己与导师教学方面的差距并分析原因,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能够在教学方法、教学观念、专业水平以及实践经验等诸多方面给予其指导和帮助。同时,学校方面还会时常开展示范课、集体备课、评课等教学活动,并进行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校领导、专业老师听课观摩,之后针对青年教师的不足对他们进行一一指导,让他们能够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合理运用教辅工具,规范的书写教案等,确保青年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并掌握一些基础的.教学技能与实际教学经验,让他们尽快进入到教师这个角色中来。

1.2师生共同参与,强化实践技能。

学校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组织青年教师进行专业技能比赛,赛前青年教师利用学校现有实训条件勤练操作技能,赛后请行业专家进行点评、指导。如药学系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竞赛前,参赛教师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并且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虚心请教,每个教研室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确定讲课内容,并对讲解内容反复切磋,赛后评委老师进行精彩点评。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夯实了教育、教学基本功,强化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1.3院、校合作,培养合格的专业教师。

学校一方面利用附属医院的优势,为青年教师成长打下坚实的临床基础,为教师获取各类执业资格和职称资格证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优势,与多家医院及医药公司建立合作关系,青年教师利用寒假及暑假到三甲医院及大型医药公司进修学习。如药学专业教师在药检所、医院进行药物分析、药品调剂等专业实践技能训练,通过医院及医药公司工作锻炼,从事临床教学的老师可以将临床病例用于教学,药学专业的老师得到了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操作训练。

1.4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不能照搬本科性教学课程,应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培训紧密结合,走“请进来,送出去”的路子,把医院及医药企业技术骨干请进学校授课,将青年教师送入医院或药企进行顶岗培训,扩展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经验,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让他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得更好。如学校聘请了省药品检验所专家为大家进行关于中药真伪鉴别知识讲座,让青年教师学会了常见中药的真伪品鉴别要点、贵重中药的鉴别及易混淆中药的鉴别等知识;聘请零售连锁药房培训部经理进校辅导药品营销技巧,聘请临床药师进校辅导药学服务知识,让青年教师在听取行业专家实践经验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差距并予以改进。另外,在提高青年教师学历层次教育方面,学校将教师送出去进行职业教育理论的培训、行业资格证(执业药师、中药调剂员考评员)的培训,同时选择一些表现优异的青年教师参与国外高校进修或者国内知名医院学习,不断丰富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学校也非常支持青年教师在工作之余继续学习深造,给予其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机会,让他们能够真正实现自我价值,为学校未来师资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2结语。

总之,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青年教师在师资队伍中所占比例逐渐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卫生职业技术院校的未来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针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从而提升卫生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确保卫生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论文

在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的进程中,如何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学生,如何用科技服务地方成为地方本科院校的重中之重,其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宝鸡文理学院作为宝鸡地区唯一的一所高等院校,不但要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更要承担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持的重任。工科专业青年教师能力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这不仅是学校快速发展的要求,也是青年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更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我院工科专业青年教师队伍现状,浅析青年教师能力培养模式和措施,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与发展。

一、目前青年教师队伍现状。

1.1教学技能、方法和效果方面。我院招聘的工科硕士或博士,不像师范类学生经过系统的职业培训,由于学历高,任教一年后就被认定为讲师,助教期间缺乏完整的锻炼和培养环节,且有的所学专业与任教专业并不一致,导致教学方法、技能、手段等方面欠缺。青年教师大多一边自学,一边教课,一边摸索教学技能和方法。有的甚至从未到过工程一线,几乎没有什么感性认识,只凭课本教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1.2培养模式方面。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我院主要选择了岗前培训、校史校情教育、青年教师导师制和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类型,对于高级研讨班、骨干教师进修班、社会实践等其他类型培训涉及较少。导致青年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学历培养优先、非学历培养滞后,唯学历高低成为青年教师培养的主要特征。

1.3持续性发展方面。由于高校评职称不仅要求一定的教学工作量,更要有科研项目和论文等诸多成果。教师在承受教学压力的同时,需要腾出精力搞科研、写论文。在这样一种重压环境下,课题、论文数量逐渐增多,但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青年教师持续性发展后劲不足,导致有些人评上职称后归于沉寂和安稳。

1.4教师职业素养方面。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有些青年教师在工作中不能完全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评职称和赚钱上,缺乏更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忽视教学质量,使教师职业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受损,所以培养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非常关键和必要。

对校内外地方院校工科专业青年教师能力培养的做法进行了充分调研之后,通过分析与思考、整理与归纳,提出了我院工科专业青年教师能力培养的主要做法。

2.1“层次化、协同化”培养模式。根据处于不同阶段有不同发展目标和发展需求的特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包括职前、入职和职后三个层次]。职前培养是面向即将要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主要进行高等教育理论、大学心理学、教育法规和校史、校规的`培训;入职培养是面向刚进入高校、担任主讲教师之前的新入职教师,主要是提升教学素养的教育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训练;职后培养是针对担任主讲教师后的高校青年教师,他们需要在各自的岗位上按需充电,完善知识、能力结构,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活动也是一种教学活动,需要发挥多因素的协同效应,如内力激发与外力激励相协同、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协同、集中讲授与自主学习相协同、团队发展与个体成长相协同,从而形成“层次化、协同化”培养模式。

2.2理论教学能力培养。师德培养:从健全师德管理工作、完善师德制度建设、加强师德教育培训、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四个方面进行,尤其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课堂教学:从引导课、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效果、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利用几个方面进行。说课、听课及讲课竞赛:教学组可组织青年教师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并根据自身需求有选择性的去听其他有经验的教师讲课,学习讲课技巧,强化听课反思,主动邀请同行来听自己的课。学院每年开展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活动,使他们立足本职,展示才华,以期激励竞争意识,提高业务水平,所以要严格讲课竞赛的组织及评价。导师制培养:制定与调整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计划,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并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其信息化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应从政策制度、培训内容设置、以教师为主体的任务驱动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团队建设:构建合理的教学团队,可使青年教师拥有归属感,在教学团队这个平台上发挥所长,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工科青年教师可根据自己专业特点加入某一教学团队。

2.3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基本功培养:助教第一年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包括听课、帮主讲教师批改作业、对学生辅导答疑、试讲、进实验室做实验并辅导学生实验,等基本功非常扎实后,试讲通过才能正式上讲台讲课。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校内外工程培训平台及学术活动加强工程素质和能力培养;对实践教学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学生实习等环节辅导工作;让青年教师去企业、科研机构实习,或邀请优秀科技人才来校指导工作,加强科研合作和互动;从科研机构引进实践能力和研发能力强的科技人才到学校任教。依托学科竞赛培养青年教师实践能力:从招募队员、制定培养方案到组织培训、参加竞赛等环节培养青年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培养:从科研意识、准确选题、严格论证、科研经费投入、科研团队建设及重实效几个方面引领青年教师成长。

2.4其他相关问题。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加强信息检索与处理能力、网络交流协作能力、网络课程设计能力、网络教学的组织实施能力等。双语教学与教师能力培养:双语教学的目的既区别语言教学又区别于专业教学,是在向学生传输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外语运用能力,故因提升青年教师双语教学认知水平及教学能力培养。外出参观、培训和交流学习: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各种课程教学研讨会、教材编写研讨会、名校实验示范中心;参加电子设计工程师培训与考聘,以此开拓青年教师知识视野和实践能力。教学督导:建立长效机制,准入验收与跟踪听课并行;点面结合,业务讲座与指导竞赛配合;关注个人成长,教学经验与科研经验传承;宣传典型事例,带动队伍成长。

三、结束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加强青年教师的能力培养,创建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是高等学校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高校应充分认识青年教师培养教育工作的战略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业务优秀、结构优化、素质良好、相对稳定、充满活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青年教师队伍,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本文提出的一些做法可以在同类院校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使用,特别是对于教学管理者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探析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论文【】

能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是指具有一定素质的社会主体从事对象性活动的内在可能性及实际本领,是主体的综合素质或内在本质力量的外化活动和水平体现。人的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在国内外也有各种说法,各种观点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把专业性能力归属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范畴之内。在这里,我们把大学生就业能力界定为大学生能够获得工作、保有工作、做好工作并不断获得晋升的持续发展能力的总和,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既然是综合能力,自然包括专业性能力。之所以这样界定,是因为在理工类学科以及一些前沿科学的高精端学科,用人单位在招聘技术人才时,专业是用人单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专业对口的情况下,再考虑应聘者的综合素质,比如生物科学行业、应用物理学行业、机电行业、建筑行业、医学行业等。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论文

论文捅要:本文以五年制小学艺术教育专业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为基础,用系统的视角,就教学对象的培养定位、语文素质要求及课程体系展开分析,并着重探讨了大学语文课程的若干教学策略。笔者认为,大学语文教育应当切合专业学习,以提升言语能力为旨归。

论文关键词:大学语文艺术教。

关于大学语文的教学,现在的局势真可以用“战国时代”来形容一当然,这也绝非坏事,战国恰是成就诸子百家的非凡时代一正是这样一个争鸣的状态,使得许多同仁及有识之士对本课程的价值、意义及解决方案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凡的成果,为进一步的探索铺平了道路。笔者所在的学院是一所着眼于培养学前、小学师资的高职学院,本课程以两节一学年的方式开设,约72课时。笔者长期从事小学艺术教育专业的语文(相当于高中阶段)及大学语文教学,愿意解剖自身处境,为这样百家争鸣的局面,为大学语文的教研,提供一个案例,以供同行及研究者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小学艺术教育专业与语文素质要求。

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诞生了一门新型的课程――艺术(综合)随即推出九年义务教育《国家艺术课程标准》将该课程的性质确定为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与经典性。为了培养与之配套的师资我院率先开办小学艺术教育专业。“定位于一专多能型的培养目标着眼于专业与教育能力兼备的培养规格课程结构上力求基础全面、专业凸显。”也就是说作为小学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应该比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素质更高更全面才行”。

我院该专业培养规格有这样两条,“通过艺术各门类学科的交叉渗透与非艺术相关学科关联的学习实践,获得广泛的良好文化艺术素养”(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艺术教育(综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进行教学分析、反思、评价,总结的能力,文字、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的实际应用能力,能掌握学习方法,具备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对专业教育理论及教育发展新动态进行研究的能力”(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艺术教育(综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良好的语文素质对提高专业感受力、想缘力和表达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基于以下前提:各类艺术均与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联系紧密,语言艺术在其中起了重要的媒介作用。艺术的创造需要一种内在的动力,也就是说艺术类学生需要将所学的文化知识内化成情趣和气质,并与专业素质融为一体,成为专业成长助推力。

二、大学语文与课程体系。

单纯地讨论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容易陷入某种想当然,笔者认为不可单纯地着眼于某-(1课程,问题产生于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之中,解决的途径也必须是建立于这样的关系之中。正所谓“广摄四旁,圜中自显”。

(一)大学语文与其它语文类课程。在我院的《艺术教育(综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文化课程中的语文类课程分别设置有语文(相当于高中阶段)、教师口语、应用写作、大学语文四门。

1.语文(相当于高中阶段)是基础课程。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要义即:使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由于学生水平因素的制约,完全按高中模式进行教学湿然有困难,好在没有高考的压力,给因材施教留出余地。笔者认为,可行的做法就是处理教材,结合学生对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的思考,添加关于艺术随笔的阅读与写作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现实中,高中阶段的教学只能使学生具备初步读写能力,准确地说,就是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还相当薄弱,认识也还处于肤浅层面。因此,在表达实践中,其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2.教师口语是-一门偏重于技能的课程。语音标准,口齿清晰是对艺术类学生的基本要求。对此,学生重视,学习热情也高。该课程以一节两学年的方式开设,同时,结合普通话水平等级考试,解决普通话语音问题,此外,通过朗诵、演讲、辩论等口头一般表达技巧的培养,有效地分解了语文(相当于高中阶段)课程在口头表达训练的压力。但由于课时量少,对于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还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在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以及深刻性上还存在不足。这部分不足将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得到提高和强化。

3.应用写作,“具有很强的普适性。通过以例说‘法’、以例学‘法’,使感性体验与理性认识相得益彰”(詹昌平.应用写作・编写者的话・校本教材),同时,针对性地练习与专业切近的事务性文体写作,如串词、策划案、广告文案、调查报告、教案以及简历的制作等。有效分解大学语文写作教学方面的压力,并与大学语文形成互补关系。

以上三门课程均在特定时间段里达成各自的教学目标,与大学语文构成一个循序渐进的策略。大学语文课程正是基于这样的语文类课程体系中,在语文素质与言语生命力培养中,肩负着整合、提升、强化的重任。

(二)大学语文与专业主干课程。

在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职业技能训练上,有艺术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分音乐方向、美术方向、表演艺术方向的专业主修和辅修课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专业课程中有一批艺术鉴赏与艺术理论课程,如美术基础理论、艺术欣赏、艺术概论、美学原理、儿童歌曲创作(音乐方向必修)、音乐欣赏(音乐方向必修)、中外美术简史及欣赏(美术方向必修)、中外舞蹈简史(表演艺术方向必修)等。这些课程大多处于五年制的中后期,与大学语文类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了使大学语文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与能力的总目标更具可操作性,笔者将之归结为“能说会写”四字。“能说”即面对公众条理分明地发表见解(要求脱稿表述)。“会写”即能写文章,对于小学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即属于艺术类文章的`写作。一般而言,专业教师不会进行专门的写作指导,但却期望学生能“写出思路清晰且具有说服力的文章”。

一个关键,即学习者对于本专业的理论课程投入过少,将直接导致整体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成为一大难题,同时也将波及大学语文对语文素质与能力提高这一愿望的实现。

三、大学语文的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即“可以具体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是对课程实施的谋略与策划。

1.以“人文・艺术”专题教学为线索,于具体讲授中凸显语文。(1)将讲读课时压缩至总课时数的一半,为“能说会写”训练留出余地。虽然讲读课是“见效慢”的直接体现,但精彩的讲读课却是深度阅读的示范与引领,是“能说会写”的前提。为避免陷入“内容不够深入”以及“不能引人入胜”的境地,教师须全面深入文本,找准“语文点”,才可指望学生跟随而来。因此,融会贯通、深入浅出,进而引人入胜是大学语文讲读课的至高境界。(2)为了保证课程的精彩度,可多位教师优势互补,以接力课方式进行授课。(3)自编大学语文教材,以艺术精神、美学漫步、文化价值三个专题二十一个篇目,期望学生关注艺术之根本、审美的价值取向以及各文化形态之间变化与交流等论题。此外,在思想成熟,眼界开阔,塑造自主的人格,认识自我生存状态等方面,编选有大学灵魂、思想自由、青春呼唤、生存智慧等相关专题与之匹配。(4)通过阅读优秀文艺作品,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使其具有较扎实的语文根底,从而能更好地学习其他专业课程。

2.以艺术类文章的写作为“会写”的日标。这里所说的“会写”――艺术类文章的写作――包含有创作,但更多的是指伴随着专业学习而进行的一系列文字表达。这样的文字表达是有层次的,低的层次是一些片段的、零散的体会、感受和理解,高的层次是较为深入的、系统的对艺术的欣赏、阐释和评论。大学语文与专业理论课程有望合力经营的即是后者。文章写作与文学创作有天壤之别,文学性写作是属于艺术思维,属于感性思维,但艺术文章写作更多的是理性思维、属于抽象思维。从事艺术文章写作,与其他文章写作一样,需要经历发现问题、搜集资料、比较鉴定、取舍定夺、深入开掘以及驾驭语言的艰苦过程,必花费脑力,发挥潜能,才可完成。教学中,需要注意的还有:

(1)使学生将写作意识渗透于日常的专业学习中。如果怀有写作的意图,那么,在专业学习中,就会更加细致地观察――一如绘画中的写生练习一般,充满了细致丰富的感受――这样的经历和意识有助于在语言书面化的时候精致地选择词汇,而不至停留于含混粗疏的措辞。

(2)消解对借鉴的认识误区。在前人研究的精华面前,初学者总是直不起腰米,不知道该怎样吸收与运用所收集到的资料。因此,学生首先要学会“转述”――即用“自己的语言和笔调叙述资料的观点,并在文中为引用的观点的来源加以说明并表示感谢”。墩师不仅应教会学生具备分辨“合法转述”与“非法转述”的区别,还应使其具备“合法转述”的能力。比如可练习从材料中提炼他人的观点,并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这一步最为关键)。至于该如何缓解专业理论功底不深的担忧,最好的办法是先将自己的思路写下来,再查找资料并加以充实。

(3)虽说“文无定法”,但终究还是有“法”可依的。主题、材料、结构、表达、语言等是文章构成要素,应遵从其基本规律。在此,笔者认为,尤其应当使学生牢固掌握的是文章写作的基本原则――清晰、精确、简练。对于文章,“清晰”意味着深入思考,分出层次,“精确”意味着察无误,敢下判断,“简练”意味着舍弃多余,直取价值。也就是说“清晰”重在分析细化,“精确”重在揭示本质,“简练”重在去除多余。

(4)搭建循序渐进的梯阶。提升艺术文章写作教学效果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使写作学习过程化。往往有这样的情形:教师刚宣布一个大作业,底下总是唉声一片。原因何在?从写作者的角度看,完成那个作业,就像要一步登天那样困难。因此,需要搭建梯阶。提倡以理性(分析性)的思维为文章思维之根本,从现成的艺术文章中练习提炼主题句与中心,并进而揣摩写作规律。有两点规律不能不熟练掌握,一是条分缕析法,即能就某一问题深入开去,分出层次。二是概括提升法,即应用所学知识,将自己的一般感受概括与提升。这一过程其实正是文字表达与专业理论融会出新的过程。

3.以“读书报告会”方式支持口头表达目标的实现。选择读书报告作为大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模式,是基于以下三个前提:一是对原著进行深度阅读:二是连接自我阅读与口头表达:三是认知、思想、情感的检验。读书报告就是根据阅读感受,自由选取一个感兴趣的角度确立论题,面向听众发表读书心得,达到彼此交流之目的的一种方式。训练点即学会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语言有力地进行口头表达。本课程组成员在所执教的各班级中,每学年每班约有72名同学(全班约85人左右)获得五分钟上台做读书报告的机会。其中有几位同学在全院“艺术・人文・经典”读书报告会上分别做了关于《红楼梦》、《梁思成谈建筑》、《肖邦与浪漫乐派》、《贝多芬传》的读书报告,能够自如地使用媒体技术,将音乐、画面与脱稿讲述流畅地融为一体,给昕者创造一个美的感受过程。

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查尔斯・艾略特曾说过;“我认为有教养的青年男女唯一应该具有的必备素养,就是精确而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对于即将从事艺术教育的学生们来说,如何才能“精确而优雅”地表达呢?语文教育该做出怎样的应对?可行的路径即是:切合专业学习,以提升言语能力为旨归。大学语文正是有望达成这目标的一门课程,且己被注定将任重而道远。

探析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论文【】

结构是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联系方式,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的瓶颈。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可以为测量和评价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特点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构建,本文将其结构构建如下:大学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包括基础性能力和专业性能力,基础性能力是普遍性的、各个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都必须具备的,它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专业性能力是指大学生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严格的专业训练,全面系统掌握的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并能够运用它指导实践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探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的论文

摘 要:学前教育是当今炙手可热的专业之一。学校应当突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本文立足于分析当今社会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问题,就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提出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学前教育 专业学生 职业素质 情感塑造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指学生在对孩子进行教育过程中,能使孩子形成正确行为习惯。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是较为复杂和漫长的,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培养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学校应在开学之初设置一些较为轻松、愉快的“交朋友(学生与幼儿园等学校的交流互动)”活动。以此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使得学生迅速了解和适应该专业的范围和教育环境,深刻体会到学前教育专业的趣味性,加强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可程度,培养职业情感。

其次,在学生之间开展一些交流演讲会。宣讲当今社会上学前教育专业就业的良好前景,以此来激发学生内心对于学前教育的信赖和期望;宣讲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必要性和学习过程中的专业性,使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到该专业的内涵,充分认识到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正确性和必要性,以此形成对学前教育的正确认知。

学生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情感和正确的认知水平是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

专业知识是一切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前提,它一般分为规范型的程序知识和灵活性的陈述知识,学生通过课本、考试等获得的知识和将这些知识进行实践转化的过程都属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因此学校对于这两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學校要加强对学生灵活性陈述性知识的教育。从课程教学、课外读书、教师教育等多个方面入手,充分保障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学校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校内能够充分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踏上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提供坚实的保障。

其次,规范性的知识学习也是很重要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与程序性知识是息息相关的。对此,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条件,可以适当安排学生参加各种实践与观摩,从实践中充分理解专业知识的实际含义,为日后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实习期间,可以将学生安排到当地幼儿园学校中,进行一些相关的观摩或模拟教学课堂等。

三、职业技能的实践活动

要想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仅仅靠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职业情感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工作中熟练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成果的重要体现。要想获得良好的操作和实践技能,最有效的莫过于岗位的实习训练。

1.小组式的训练实习

这种实习模式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对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小组式的实习活动,可以将问题细节化,高效地解决在工作中出现的专业典型问题。

2.选择多岗位实习

多岗位实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及时到位、到岗工作问题,多岗位快速变化着重于开发那些潜力较大、解决问题能力较强的专业型人才。学校应当发扬与时俱进的教育模式,与传统模式相结合,为学生带来趣味性较强的实习过程。这种多岗位实习的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学校定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小结

社会的飞速发展,为学前教育专业带来前所未有的优势条件,各学校应从多个方面入手,全方位综合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他们日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祁海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及培养[j].现代教育管理,2003(11).

[2]何立立,关辉,金光丽.沈阳市优秀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调查[j].辽宁教育研究,2003(10).

[3]王利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的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论文

1。pdca循环的内涵。戴明环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后经戴明环的采纳和宣传,在戴明环的采纳、宣传下得到推广,因此得名。戴明环理论是一种进行全方位质量管理所要遵循的程序,具有科学性,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pdca循环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其特点是将质量改进看作是按照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顺序的循环往复。2。pdca循环的实施过程(1)第一阶段(p)——计划阶段。第一步,对具体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其中明显存在的问题。第二步,分析青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影响因素。第三步,找到其中的原因。第四步,针对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并拟定相应的管理及实施措施,制定执行该计划应该达到的效果(2)第二阶段(d)——执行阶段。第五步,这是比较关键的一个阶段,即执行,是按预定计划、目标,采取措施或分工执行。(3)第三阶段(c)——检查阶段。第六步,检查工作效果,对改进的计划与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对各项工作执行的情况、进度进行检查,检查执行计划的效果是否已经达到。(4)第四阶段(a)——处理阶段。第七步,总结经验教训,巩固成绩,将经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好的经验及做法予以总结提炼,上升为“标准”,把存在的问题加以归纳整理。对结果进行检查和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其中的不足,为下一步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第八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置,统筹分析此次循环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对目标进行设定,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工作。此次循环的八个步骤顺利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衔接工作完成,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管理体系形成。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职业技能的核心内容,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保障,关系教师能否顺利驾驭课堂。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认知能力,认识、理解、掌握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内容、任务、对象等基本元素,理解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能够与教学对象和谐相处,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教学设计能力,能够顺利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灵活选择教学模式及方法,编写科学、可行的教案;教学调控能力,在课程的实施阶段能够对各种教学活动进行反馈,对课程进行调控和管理;教学评价能力,主要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对自己的教学过程、结果等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结果进行评价。目前,青年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如下问题:青年教师自身对课程理论体系、知识的理解有待进一步加强,影响其讲授的透彻性;部分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责任意识和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观念比较淡薄;青年教师授课存在照本宣科问题,不注重思路引导,课堂缺少交流互动;讲授的内容不能联系生活实际,较为空洞无实,缺乏说服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主要影响因素有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两个层面。学校因素包括: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固有缺陷,大部分高校看重科研,对教学投入不够;教师教学能力助长机制的缺失,培训机制滞后;教师评价制度的偏向,许多评价制度流于形式,评价过程中带有主观性,评价结果处理欠缺。个人因素包括:教师教学实践经验不足,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薄弱;青年教师自身“知识基础”薄弱,“知识结构”不合理;部分青年教师存在自主发展意识差的现象,教学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针对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质量管理为视角,根据paca循环理论的指导,经过p、d、c、a四个阶段及八个步骤,坚持持续改进教学管理的理念,使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1。计划阶段——教师查找问题,制定授课计划。首先,解读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教材等,力求在此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与教学理论,如新的教学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方法等,以此为依据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教师需要深入分析自身优势与劣势,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优势,规避劣势。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认识课程目标,对教学目标进行全面解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积极创造能够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条件,如教学方法、教学时间分配、教学模式等。通过以上过程,教师完成对教学的整体设计。步骤一:分析现状,找出问题。通过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特点,剖析课堂,发现自己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优势。让青年教师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教学状况并进行自我反思。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分析并制定有利于实现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分析自己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步骤二:设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逐条列出相应原因。步骤三:提出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案,把最佳方案确定下来。为了顺利实现教学目标,青年教师应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编制几个教学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步骤四:制定计划、制定对策。建章立制,规范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制定课堂教学设计,明确实施课堂教学的步骤。教学设计应该把改进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执行措施体现出来,把能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技能的思路与对策提出来,让青年教师自主构建。2。执行阶段——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执行教学计划。步骤五:教师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如制作科学的多媒体课件、合理设计板书、有效应用实践模型、互动环节,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通过如下措施提高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有经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建设教学团队共同对课程进行研讨,集体备课,相互弥补,共同提升。请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课程讲解与培训;开展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鼓励青年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切实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学竞赛实现青年教师间相互交流和学习,实现相互促进;积极组织教研、科研活动,使教学与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相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3。检查阶段——教师自主对教学过程实施监控,检查教学效果,即让教师自主对教学计划进行检查,查看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到预期目标。步骤六:通过课上学生反应,自我评价教学效果;通过课后布置作业并进行纠错,帮助学生巩固思考知识点,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定期与学生座谈,总结学生对教学过程及教师教学方法的评价,找到青年教师在实现相同教学目标过程中的差距;学院进行教学督导检查,对教学过程实现控制并提出意见,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4。处理阶段——青年教师自主对教学过程进行改善并完成下一轮教学的pdca。如果教学方案没有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或者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存在问题,则需要及时进行总结,为下一轮pdca循环提供可靠依据。步骤七:固化教学标准,形成标准。总结实践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形成相应的教学标准,以便以后参考和进一步推广。步骤八:总结问题,处理遗留问题。一个pda循环不能一次性解决所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然会遗留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转入下一个教学过程,开始下一轮的pdca循环,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对于教学计划、教学方案没有实现明显效果,或者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进行总结,为下一轮pdca循环的开展提供依据。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中,pdca基本理论具有引导性作用,教师应该把pdca积极应用到教学环节中,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渗透pdca理念,持续改进对教学过程的控制能力,保证教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培养提升师范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及策略论文

摘要:为在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更好地培养西部师范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实验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与创造性这一独特优势,改革传统的“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模式,建立“案例-任务驱动”实验教学模式,使实验教学成为一种培养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实践中还应注重文科学生逻辑思维及理科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策略,以利于不同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教学;案例-任务驱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新能力。

西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西部师范大学,坚持“师范性、民族性、区域性”的办学方向,承担着为甘肃及西部地区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农村教育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现代计算机教育技能的中小学教师的重任,而对于师范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责任更为重大,因为他们毕业后还担负着培养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任务,因此,在公共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师范生的创新能力长期以来一直是笔者致力于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在创新教育理念的引导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体会提出:一方面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实验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与创造性这一独特优势,改革传统的“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模式,建立“案例-任务驱动”实验教学模式,使实验教学成为一种培养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还应注重文科学生逻辑思维及理科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策略,以利于不同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西北师范大学的公共计算机系列课程中,按照知识结构将教学内容化分为若干模块,以满足不同专业方向学生的需求;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分离,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操作系统基础、数据结构基础、数据库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等知识的学习主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而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应用软件,如office、photoshop、flash、access、cool3d、信息检索技术、网络配置与调试、网页设计、程序设计等,则主要在实验教学中进行学习及应用。实验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非常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的激发,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非常利于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这一独特优势,渗透创新教育思想观念,在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改革传统的“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模式,建立“案例-任务驱动”实验教学模式,以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为突破口,通过适切案例,体现知识的新颖性、时代性,围绕案例功能,组织学生研究、讨论,使学生能从应用的角度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具体应用过程、方法,随着学生对知识的逐步深入理解,激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创造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对案例的解剖,在动手动脑的实验过程中可使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获得认识上的飞跃,并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当学生能运用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时,再对案例功能进行组合与拓展,形成新的任务驱动,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通过与专业或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实际任务的解决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与创新能力。从该模式的运用效果来看,已证明是一种与公共计算机实验教学相适应的比较科学的教学模式,可使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与创造性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好地发挥,使实验教学成为一种培养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整个实验教学活动过程中,围绕现代思维方法论提出构成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科学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随时带着问题与计算机进行“交互操作”,并对计算机的反馈信息进行敏锐观察、逻辑推理,透过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大胆设想及操作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这一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独特的优势。具体实验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针对教学内容,呈现相应案例,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围绕案例的功能引出相关知识点,对需要论证的问题、方法等,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从多角度得出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后开展探索实验、完成案例,以进一步修正之前对知识的浅层或错误建构,形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及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并在知识建构的同时学生也理解了所学的理论、方法、技术是为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当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了知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时,学习效果将明显改善,学习效率也将大幅度提高。接着教师利用知识间的联系,通过对案例的组合与完善得到一个具有启发性的新任务,在解决新任务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思考、自主探究、综合分析、发表独特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探索精神,寻求解决新问题的方案及技能,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对已有知识进行归整、重建,使知识在新条件下得到拓展和应用;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启发他们从专业需求、教学需求出发,自行设计实验任务,解决一些与专业或与现实相关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究操作和设计方法,发挥每位小组成员的优势,相互帮助,协作完成小任务的开发,然后由小组成员在全班进行成果的演示与讲解,对其设计思路和实验关键技术进行课堂讨论,对做出创新性成果的小组给予奖励,并进行必要的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最终完成小型应用软件和作品的设计。这样不但使学生理解当前内容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而且能使学生从单纯地模仿、验证逐渐过渡到从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探究创新,并使他们较深切地感受到计算机技术如何为专业、教学服务,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又锻炼了他们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变通性,这一过程可使学生逐渐具有创造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教师还能自如地将知识内容系统地、连贯地融入到案例的呈现、功能实现、归纳概念与技巧、新任务的提出及扩展应用等各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的建构、系统的学习、创新的应用。

要完成这一过程,配套使用的实验教材是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环节。实验教材的每个章节应由相关知识点、实例练习、案例实施、任务驱动等四部分组成。相关知识点的罗列便于学生自学及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总结;实例练习可使学生掌握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及操作技巧并为案例实现进行相应铺垫;案例实施可使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理论、方法、技术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任务驱动可使知识得到扩展应用并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文科生逻辑思维及理科生形象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性,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大学公共计算机课程不同内容的需求,将我校学生划分为文、理科两大类。按照教育部提出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三个层次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文科生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方面及艺术中的应用技能,注重培养理科生在计算机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技能。而从近几届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效及作品可看出:在powerpoint、photoshop、flash等综合应用方面,文科学生明显优于理科学生,从理科学生的作业中可看出他们思维单一、缺乏想象力及创新欲望;而在数据分析、处理及知识迁移应用方面,理科学生则明显优于文科学生,文科学生普遍缺乏观察思考、缺乏思维方式的运用。显然这是文科学生较弱的逻辑思维及理科学生较弱的形象思维所造成。钱学森在谈到关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时说到:“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得到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而且,几乎所有伟大的科学家都曾充分地运用他们的想象,并且由想象导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和大胆新颖的理论。可见,形象思维在创意中往往起到突破性的作用,形象思维的培养是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象力的提高是促进创新人才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既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宏观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创新的起点,逻辑思维是基础,是形象思维完整性、符合规律性的保证。所以,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笔者认为应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进行不断探索和研究,注重文科学生逻辑思维及理科学生宏观形象思维的培养,以利于不同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不同类别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譬如在数据结构基础内容的学习中,针对文科学生,面对查找、排序等问题,应先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的观点观察、思考各种事物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字信息,找出蕴含在其中的规律,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解题算法及解题假设,重视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法,并及时进行思维拓展、举一反三,使他们能思路清晰地解决问题;而在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的学习过程中,可通过增加、减少、修改源程序代码、改变代码位置、求解问题的逐层深入及延伸等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非常有利于文科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而在理科生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多联系自然界的现象,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丰富学生有关视觉、听觉的形象。可多给学生布置一些有范围但没有确定答案的任务,鼓励学生放开思路、敢于创新。譬如网页制作,在表现主题的素材确定、音频文件及图形的处理、flash交互动画的设计、网页布局设计及网页特效设置等过程中,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想象。想象力是知识的延伸,是知识的新增长点,没有想象就不可能进行创造发明,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达到培养形象思维的目的。在学生充满奇思妙想的同时,尽可能挖掘他们生活的经验及知识的应用能力,启发他们利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及联想思维等,以形象的方式对已有的经验知识加工改造及组合,从而达到综合性创造形象的目地。另外,通过对人类思想与想象的不朽作品的鉴赏、有关教学内容的演示文稿和多媒体课件及多媒体贺卡的制作、班级小报及产品广告创意设计、完善教师提供的半成品作业、对学生设计作品的“构思、独创性、审美意趣、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自评及互评,给学生充分表现的空间及应有的鼓励,使学生体验到创作的成功与喜悦等方式,使他们在形象世界中的思维空间更加丰富和活跃、通过感受多样的形象世界,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统一于思维过程中,互相渗透,形成多向的、独创的、敏锐的、综合的创新思维新方法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创新,只有提高学生的科学、艺术的综合素质,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人文艺术素养的创新型教师。

三、结语。

虽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为此还获得了省级教学成果奖,但笔者仍深深感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和今后师范院校教学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是教育改革的主题及评价教育质量的指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还需结合大学公共计算机课程的学科特点,深入研究高效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策略和途径,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在发展中不断提高。

环境科学学科实践能力提升途径论文环境

半衰期(half-life)原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在图书情报领域,最早提出用“半衰期”来表征文献情报老化速度,表示文献发表后到这一时间,在引用文献中将只有一半是这一时间以前发表的。1960年,bueton和kebw1]从共时角度观察文献老化’提出文献情报半衰期是指某学科目前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围绕“半衰期”进行了大量研究。王崇德[2]、刘真[3]从科技文献的半衰期和计算方法入手,验证了半衰期的有效性和易用性。刘俊对burton-kebler方程进行了线性变换,结合大量引文分析数据,用回归分析法计算了学科文献的半衰期,并与传统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罗式胜深入研究了期刊引用半衰期和期刊被引半衰期的概念、应用和意义。刘红[7]、张艳芬[8]将期刊引用和被弓丨半衰期分别应用到化学、医学领域,对期刊进行定量评价。陈立新和刘则渊[9]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研究引文半衰期与普莱斯指数的关系。综合这些文献,发现半衰期研究主要侧重于对文献和期刊的半衰期研究,研究相对成熟。罗式胜[61曾在文献中指出:期刊引用半衰期的概念还可以进一步推广并形成各种类型的引用半衰期。本文利用这一思路尝试通过半衰期来研究我国环境科学学科老化的现象。

环境科学是一类跨学科领域的专业,既包含像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学、地理、资源技术和工程等的物理科学,也含有像资源管理和保护、人口统计学、经济学、政治,和伦理学等社会科学。本文根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选取了环境科学类的环境科学基础理论(xi)、社会与环境(x2)、环境保护管理(x3)、灾害及其防治(x4)、大气污染及其防治(x5)、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问题(x70)和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x8)等7个主要子学科分类号进行数据采集。

本文利用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选取环境科学学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环境科学各子学科引用和被引数据的比较分析,研究2010年至2012年环境科学类学科的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以此从文献老化角度反映我国环境科学文献引用的内在规律。

基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的论文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也就是大学生通过学习积累知识,培养能力以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在不同的工作环境就业所需要的能力。结合三本学院学生的特点,分析影响他们就业能力的因素有如下几方面:

(一)从学生角度来看。

他们的职业认知能力不高,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学习能力、就业信息筛选能力不强,语言表达能力需要不断积累提高。这些基础能力的缺失,使得没有正确的职业认知能力,在工作中会出现短时间“跳槽”的现象。刚步入工作岗位的他们会发现现实工作与理想工作出入较大,心理形成严重落差,从而产生懈怠情绪影响工作和生活。

(二)从学校的角度来看。

一般三本院校只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缺少提升就业能力方面的专题讲座和活动,没有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机制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只侧重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没有开设实践教学环节。近几年,很多三本学院开设了创业园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一些同学通过这个平台寻找出了自己的创业思路和创业项目,但更多的创业者则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指导和市场预测,而只有很短暂的生命周期。

(三)从社会市场需求来看。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用人单位来说,他们更需要有较成熟就业观念和工作经验的人才,在企业工作中勇于承担责任,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有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绝大多数毕业生由于缺少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也没有接受过专业能力提升训练,所以在社会求职中不符合市场需求。

(一)就业认知能力较差。

三本学院的大学生缺少对自己工作的认知能力,不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能够从事哪些工作,也不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导向,导致毕业后面对择业出现迷茫现象。对自身的认知能力不足,过高或过低的评价自己的个人能力,面对工作眼高手低不能够承担起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很多大学生绞尽脑汁找到了一份工作,但在短时间内又出现了再择业状况。如果大学阶段对就业认知方面有很好的学习,自我了解足够完善,就会避免在择业出现类似的问题。

(二)缺乏相应的'求职技巧。

求职技巧是指大学生的面试应聘能力和就业信息的筛选能力。求职简历制作简单,对求职企业缺少了解,面试应变能力不强等都是缺乏应聘求职技巧的表现。在校大学生往往缺乏求职面试前的准备,在去某所公司招聘能够很好的了解求职单位的职业要求及企业文化,导致在求职面试的过程中出现各种状况。并且对工作职责不明确而导致从事工作后发现与想象工作不一致而出现再择业现象。还有一部分同学对公司企业文化和发展前景不了解,工作后发现不能与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相契合,导致就业失败。

(三)学校缺乏系统的相关培训。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表现。三本院校近几年来对大学生就业状况格外关注,但还缺乏系统的求职技巧相关培训,没有完善的体系来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差给予相关培训。也没有专业的指导教师来为学生量身定做求职简历、分析就业前景,只是在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里笼统的讲述就业形势和个例分析,对大学生面试能力提升作用不大。大学生的创业环境不理想,缺少创业平台,如果增加校企联合,加大企业进校园的力度,能够带动更多的同学走进企业,带动就业。

(一)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态。在毕业季会出现择业恐惧症和选择困难症状况,这都是没有良好的就业心态造成的,从而错失良机。公务员这个铁饭碗还被毕业生追捧,有的考生连考几年,错过了最好的就业时机。近年来,大西北逐年开发,但出现了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大学生不愿去偏远地区工作,宁愿留在择业困难的北上广地区。如果大学生能够及时调整心态,就会在很大部分上缓解就业难问题。结合三本学院学生的特征,积极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二)完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老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现在大多数学校专业就业指导教师数量有限、职业化和专业化不强,很多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缺少威性和教学实践性。学校要培养一批专业的就业权威指导教师,组织其学习就业指导知识,使他们能够根据实事就业形势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讲授就业相关知识。就业指导教师还要学习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方面知识,考取相关证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

(三)开展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

三本院校在开设相关就业指导课程的同时,要定期举办讲座,邀请知名人士讲解个人成功的创业经验、进行心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尽早树立就业意识和提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给同学们提供去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践体验的机会,了解企业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激发出学生去企业工作的热情。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使学生了解了社会和市场的人才需求。

四、结语。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校的引导教育和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结合三本院校的现状,积极引领和指导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认知力,让大学生对就业问题有一个零星的认识,从而做好就业准备,提高就业能力。

探析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水平提升的途径论文

社会的进步发展,同样对门诊药房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其对药品给予高效准确的方法,还要为医生进行药学信息的提供、合理用药的告知、在药学方面给予良好咨询。由于目前大多医院中做不到这些,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使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1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在日常工作中采用信息系统,可明显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如目前应用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的管理,医生要根据自身级别,给予相应抗生素的开具,原来都由药师进行抗生素的核对,导致工作量的增加。目前在医院中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已进行药物权限的使用,当医生用名字登陆系统后,只能开自己权限的抗生素,这就明显减轻了药师的查对工作。但对于信息系统的应用,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比如目前很多医院,都已经有了电子处方,打印医生签名后,再缴费去药房拿药。但有些地方要在西药房进行处方打印,当医生开好处方且收费后再到药房打印处方,如果盲目使用信息系统,会比较繁琐,不利于患者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

2提高药房内部的管理。

要对药房给予量化考核,工作量和奖金挂钩,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促使积极性的提高,这样有助于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主动服务。推行相关制度,包括首问的责任制,当工作人员拿到处方后,如果医护人员或者患者有疑问,要帮助其积极解决问题。一般有合理使用药物,孕妇、小儿或者哺乳期的孕妇需要慎用或者禁用的药物以及因为药品数量或者规格发生改变,而导致收费改变等问题,要积极向患者解释,避免其有不满情绪。对药品给予效期管理,一般综合性的医院,销售量较大且药品的种类较多,对药品效期给予有效管理,可避免药品报废现象,杜绝过期药品的发放。在药房药品中进行分片管理,针对药品编码对药品进行多个小区的管理,每个小区都有负责人,对药品给予效期和数量的管理,并做好记录。根据平时药物的使用情况,较为准确的预测出这些药物近期是否能用完,若用不完,则和其他药房联系,从而使药品的报废率降低,节约成本。

3开设药物咨询。

患者在自我医疗和自我保健方面的意识上都有所提高,因此医护人员要更加注重药物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注意事项和用药时间。因为很多患者在拿药时,若没有特别的注意事项,药师则不会对拿药人给予详细解释。而进行药物咨询的开设,可使患者得到详细的咨询服务,使其对药物服用方面有更加详细的了解,可有相关事项的预防,比如,咳特灵胶囊这一药物,因为其中有马来酸氯苯那敏这种成分,会在服药期间有嗜睡和困倦的表现,要叮嘱其服药期间尽量不要开车和机械操作等,不仅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可使服药依从性得到提高,使门诊药房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并降低医疗纠纷等事件发生。

4提高药师的业务水平。

药师为医院门诊服务的主要人员,药师本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对药学的服务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目前医疗行业中的药师在整体上的资质偏低,不能对患者提供较好的服务水平,为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要定期对药师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如定期上课和考试,提高药学知识的扎实度,对药物进行全面掌握,而且药品种类逐渐增多,需不断补充相关知识,集中培训,可提高药师的整体水平。比如,金莲清热的泡腾片,该药物在使用时,要加入适量的热水,溶解后再口服,因大多为儿科患者使用该药物,发放药物时,要告知患儿家属加入热水后,会有气泡产生,当气泡散尽后才可服用,若没有交待清楚,使患儿服用有气泡的药物,则会导致胃部不适。药师只有对这类知识进行熟练掌握,才能够提高用药安全水平。

5小结。

门诊药房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需保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同时在工作中广泛而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提高药房内部的管理。为使患者更加详细明白地服药,开设药物咨询室,促进合理用药。在工作的同时,不断给予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药师的业务水平,从而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

基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的论文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版)的要求,土木工程学院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系统设计,立足于“基础性、操作性、实践性、创新性”的指导思想,结合工程管理专业及其课程设置的特点,在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评价及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形成了“多形式、多渠道、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1)公共实践环节;(2)与主干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绑定的实验;(3)专业实践实习(课程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4)课程设计(课程集中实践环节);(5)课外科技实践活动;(6)“产、学、研”相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学。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学分较重,总学分为175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为153学分(包括必修与选修),独立的实践课程学分为22学分(均为必修)。学生基础理论学的多,应用知识学的少。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相去较远,到企业后要经过3到6个月的专业培训方能上岗,要有3-5年的工作经历方能独当一面。

3.1注重专业教师在设计、施工等方面实践经验的积累。

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勘察、设计、施工、安装、监理、质检、安检单位实习锻炼,积累生产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采取与企业定期交流、学习的方式,加强教师对行业发展的认识和了解,使得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程时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2采用“倒推法”,与用人单位和行业要求紧密结合。

参考国内外高校的培养方案,对专业课程进行必要的删减、合并和增设,优化课群组,组建本专业三个方向的课程修读体系,建立三个方向的课程修读指引图,建议学生必须完成一个方向的完整修读课程,鼓励学生跨方向广泛修读课程。理顺专业课程的先修与后修的关系,设计专业课程修读指引流程图,帮助学生科学有序的选择专业课程。指导学生从大一开始打好基础。

在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的基础上,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时数不低于总学时的30%。

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用人单位提出培养要求:开设课程名称、课程大纲、课程内容,实习、实践的计划、内容及要求,安排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有计划的到用人单位实习、实践操作,毕业后用人单位接收这些经过专门培养的学生。

3.3设置生产实习学期。

把培养方案中的.第六学期分为两个小学期,前15周为上课学期(上课14周,期末考试1周),后10周为生产实习学期(其中占用暑假5周)。确保实习效果。

3.4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实施“有组织的自主管理”的实习方式。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与实习单位签订长期合作办学协议书;生产实习期间,将学生送到各个实习基地,聘请基地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导(下转第254页)(上接第232页)师指导学生有目地的进行实习;学院派人去每个实习现场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巡查,对不符合实习要求的项目及时调整、改善。使学生完整地了解实际工程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以及技术经济等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5集中完成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

加大对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重视程度。指导教师严格控制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使得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论文,加强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要求学生必须充分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工程软件,并了解目前建筑类企业所常用的计算机软件,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绘图和工程概预算。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和专业素养。有条件的课程可以分组做大作业,project或者是program。

安排固定的教室,供学生集中完成所有的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以利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和管理下,相互探讨、协助,从而高质、高效完成相应的课程实践。

3.6借助社会实践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1)培养大学生踏实刻苦、诚实守信的作风、在亲身体验现实的严峻性和挑战性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要具备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敢于向社会挑战,做好迎接人生挫折和历练的心理准备,使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为走向理想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迈出成功职场第一步。

(2)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

(3)结合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实际体验,加强就业技术指导,掌握自我推荐和面试的技巧。

(4)帮助毕业生切合实际的职业规划,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使学生的择业取向有利于发挥自身的素质优势、符合社会需要、做到自身发展与职业本身发展的相互结合。

(5)加强创业教育、增强毕业生的创业意识、鼓励毕业生自我创业。

4结语。

建立和完善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可以考虑注重专业教师在设计、施工等方面实践经验的积累;采用“倒推法”,与用人单位和行业要求紧密结合;设置生产实习学期;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实施“有组织的自主管理”的实习方式;集中完成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借助社会实践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促使实践教学工作水平迈上新的台阶,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就业率,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深圳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深圳大学,.9.

[2]深圳大学教务处编.深圳大学学生手册..7.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论文

摘要:

青年教师是应用技术型院校教学的主力军,其专业发展与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分析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及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技术型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

关键词:

一、应用技术型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

1.应用技术型院校青年教师的新教学理念。

应用技术型院校是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新型大学,应用型最重要的内涵是让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让学校更好地具备服务地方、服务产业的能力。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对其教学工作将产生深远影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新教学理念将取代传统的以理论传授、科学研究为主的理念。这就要求青年教师不但要有较深的理论功底,还应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和社会实践应用能力。

2.应用技术型院校青年教师应有的知识结构。

应用技术型院校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也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者和训练者,不仅要具备把专业基础性知识与行业经验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的能力,还要有善于主动吸收不同学科精华以形成开放式知识结构,并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的能力。因此,要求青年教师通过科研、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参与工程实践和科技开发活动,以多种形式,深入到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一线,系统掌握业务技术流程,强化操作技能,将生产、管理、服务等知识和能力吸收内化,并能有效地再现、传授给学生。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其他人才培养模式相比,更加强调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和企业需求,把综合职业培养能力逐一分解到具体的课程、项目中,使学生在校期间受到较为规范的、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实践能力培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既要有理论知识传授能力,又有将企业生产实际引入课堂、实施产教融合的教学能力。因此,在教学中,牢固掌握实践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学生的动手技能是应用型本科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要求。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青年教师绝大一部分毕业于综合性大学,接受的是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大部分青年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的培训。因此,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在对教材的驾驭、课堂的调控、教育教学规律的熟练运用等方面缺乏经验。

青年教师接受应用能力培训和到企业(行业)挂职锻炼方面还很欠缺。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较深的理论功底,还应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应用能力。但大多数新进青年教师是应届毕业生,而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理论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动手实践能力并没有实质性提高。青年教师从一个校园到另一个校园的经历,使青年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3.青年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

近些年,虽然高校教师数量增长很快,但仍然难以满足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需求。青年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量较大。他们往往是毕业就直接登上讲台,一学期上2~3门课。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外,在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由于新改制成功,急于在新的平台谋得一席之地,学校往往有很多超常规的举措,这些任务往往也落到新教师的肩上,使青年教师疲于应付,对于知识更新、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往往力不从心。

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育改革的基础和先导,也是青年教师教学发展和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书育人的大学教师,首先是教学行为的研究者,树立起教学发展观念和教学学术的理念是为师之本。一方面,要改变拥有过硬专业知识和较高学历即能做好教学的观念。高校教师,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应当清醒意识到为人师表不仅只是学科专业知识的行家,更应是教育科学的里手。另一方面,要认识到教学水平也是学术水平,教学学术也是教师学术研究范畴和学术能力的体现,要改变单一学术内涵的认知。充分体悟大学教学具有教学任务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高深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教学情境的复杂性和教学过程的探索性。“教学发展并不是可选不可选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投入地去学习如何做好一名教师,自始至终。如果没有,那就有问题了。”青年教师要在精悉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静下心来,认真钻研教学技巧,做到相互融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2.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

作为应用技术型院校的青年教师,要提高实践技能,培养的核心应当是提高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即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思想和新成果的实践能力。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应用技术型院校可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定位,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双师型”教师应是指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教师。应用技术型院校首先应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认定、考核评价制度。综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现场操作演示企业工作或锻炼经历要求等多个方面的重要指标来认定“双师型”教师身份。另外,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及激励机制,使考核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客观,让“双师型”教师能真正参与学生的实践教学工作。应用技术型院校还应积极主动多形式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创造一些实体平台和载体,同时加强“双师型”教师的认证和考核。比如,利用校内的各种实训场所和条件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组织老教师和新教师结成师徒关系,促进中青年教师持久地学习技术技能;积极拓展通过企业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渠道,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学生培养基地、合作进行技术开发及推广,到企业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为教师多争取一些较长期和系统的实践技能培养机会。最后,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激励机制。应用技术型院校可在评先评优,职称评定方面向具有突出实践经历、突出实践教学和实践研究成果、突出企业技术服务成果的“双师型”教师倾斜。学校内部分配,建立有利于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学习,或通过自修考证等多种途径制定“双师型”教师的收入分配制度。

3.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

青年教师导师制度,是帮助广大青年教师尽快过好教学科研关的重要举措之一。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不仅要体现在理论课教学经验和方法上,还要重视青年教师实践课教学能力的提高。指导教师要对青年教师在实践技能培养、实践课程讲课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为青年教师参加实践教学工作创造条件,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中,培养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训指导能力,通过观摩教学、教学实践、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提高教师实践课程开发能力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洪为宝.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成长与发展调查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4).

[2]韩雪冰,孟宪梅,冯伟东.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思考[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5(6).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