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热门14篇)

时间:2023-12-15 08:56:13 作者:HT书生

在写作过程中,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思绪的迷茫,提供方向和启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

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是个既古老又有新意的课题,随着教改的深入,发展幼儿创造力的教育更引起人们的重视。爱因撕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象概括了世界的一切”。大量事实和科学研究证明,幼儿具有创造力,从小对幼儿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对幼儿将来的成长大有好处。因此,教师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与丰富的活动材料,充足的空间、时间相互作用,促进其动作,思维,意志等方面发展的活动,也是培养、发展幼儿创造力的一项活动。目前,户外体育活动存在着活动材料单一,活动组织流于形式,不是自由的放羊式就是高结构的命题式,极大影响了户外体育活动的作用和价值,让幼儿失去了发挥创造力的好时机。那么,如何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我认为,应更重视户外体育活动的环境创设、材料提供、教师观察等。

1.创设环境,让幼儿自主选择。

《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环境创设应体现开放、自由,能让幼儿无拘无束地参与活动,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的自主性、自信心,激发创造力。因此,为幼儿创设一个爱与宽松的环境是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前提。

在户外场地的整体布局上,充分考虑一切因素,利用地面画上格子、脚印、迷宫、孤线、几何图形,利用墙面挂上玩具材料,安全舒适的塑胶草坪上有大、中、小型体育活动器材,整个户外场地划分为钻爬区、平衡区、球类区、投掷区、跳跃区等,各区域中的材料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错,使户外活动场地变成了立体的,多层次的,多视角的。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玩什么玩具,怎么玩,和谁一起玩,在哪儿玩,一种玩具玩多长时间,让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做主,使他们有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度,让幼儿在这些区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出许多有趣的体育活动。

玩具、材料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直接进行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的发展,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我提供了丰富的玩具、材料在各个区域中,并根据幼儿的兴趣、发展水平,及时调整、添加玩具、材料,以满足幼儿的兴趣、动作发展的需要和创造的需要。同时我们和幼儿、家长一起许多收集废旧物品,这些材料是多功能的、可变的、安全的。

如按功能分有:掷(球、沙包、纸盘)、滚(球、圈、瓶、轮胎)、跳(圈、棍、绳、纸盒、报纸、布袋)、爬和钻(圈、纸箱、编织袋、手套)、踢(球、毽子、沙包、饮料瓶、药盒)、平衡(易拉罐、铁盒)等,如按形状分有:球(皮球、纸球、泡沫塑料球、绳球、线球)、棍(纸棍、塑料棍)、盒(各种大小的纸盒、塑料盒、铁盒)、绳(线绳、布绳、塑料绳、皮筋、松紧带)、罐(易拉罐、塑料罐)、环和圈(塑料环、呼啦圈、轮胎)、袋(布袋、塑料袋、编织袋)等,这些材料为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进行活动、创造提供了条件。

2.引导探索,让幼儿一物多玩。

一物多玩、一种动作多种方式就是对运动器械、材料或身体动作进行组合、变通或独创,创造出新颖、独特的各种玩法,是训练幼儿发散思维,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良好途径。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我们提供了许多多功能的、可变的材料,放手让幼儿探索,鼓励幼儿玩出新方法。如:材料“易拉罐”,幼儿有的用来踢,有的用来滚,有的用易蓝罐摆成图形,练习跳跃奔跑,有的把易拉罐摆成保龄球的形状,用皮球来打,有的用易拉罐玩打棒球的游戏,还有的把易拉罐摆成一排,在上面练习近平衡,在此基础上还可把易拉罐做成了一些玩具,如:拖拉玩具、梅花桩等,一个小小的易拉罐在幼儿的手中变得有了生命,有趣的游戏,可变的材料激发了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一物多玩可以由一人到多人,由无序到分组竞赛,由单一玩玩具到两三种玩具结合起来玩,总之,玩具、材料在幼儿手中玩“活”了,也玩“火”了。幼儿每天都在新的刺激,新的挑战中去尽情享受,体验创造的快乐。

在一些主题游戏活动中,我们采用一种动作多种方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选择材料,如:在玩“打怪兽”的游戏中,只要在规定区域中击中目标就算胜利,那么选择什么材料去击中怪兽就让幼儿自己去探索。活动中幼儿有的选择球、有的选择棍棒,有的选择沙包,还有的'选择易拉罐。在尝试不同材料击中目标的实践中感受到了材料的不同,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为以后的创造打下了基础。通过“一物多玩”、“一种动作多种方式”的自由玩法,幼儿在身体锻炼的同时,创造力也得以培养,真正做到了“身心”俱发展。

3.积极鼓励,让幼儿参与评价。

《纲要》指出: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活动中,我更多地承担“观察者”的角色,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倾听幼儿的想法、创意;欣赏、支持幼儿的探索、表达;对幼儿每一个创意都表现出倾听、微笑和接纳的态度,欣赏他们,注重他们自主能力、创造力的发展,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地表现自己的创意。

活动评价时,教师树立多元的创造评价观,尊重幼儿看似天真的想法,尊重幼儿的创造。同时,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评价活动中,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玩法、自己的创造展示出来,为每个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得到发展,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创造活动的乐趣。而且,还可让幼儿在评价活动中互相观赏,互相评价,互相启发,互相享乐,在交流中激发灵感,产生新的创造。

创造力人皆有之,关键在于早期开发和后天培养。让我们充分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的有利时机,让幼儿有一个强健的身体、聪明的头脑,为其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浅谈幼儿的美术教育论文

目前,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存在着两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教学方式,它使幼儿在美术教学中不能充分发挥,阻碍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绘画水平停滞不前。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误区一:模仿固定的形式设定绘画的总体模式,过去强调基本功、技能技巧的训练,以临摹为主,一般由老师在黑板上画好范画,然后再让幼儿依葫芦画瓢。这种方式产生消极效果是造成儿童画的模式化、概念化、容易使幼儿在学画时陷入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之中,阻碍他们的思维和想象,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

误区二:任其自由发展过分强调儿童的自然发展,放任自流,幼儿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至于主题思想、方式技巧,老师管的很少。这种方式产生的消极效果是可能导致幼儿绘画主题、绘画总体水平的停滞不前。这样的误区应如何解决呢?我认为,幼儿虽已初步具备认知、记忆、想象能力,但审美意识毕竟淡薄,绘画的表现内容主要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表现感受。重要的是教师千万不可用单一的、固定的形式,要加强启发和辅导。

二、设计思路要清楚。

1、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应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在幼儿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确定幼儿下一阶段能达到目标。虽然幼儿的思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由于受到直觉的限制,幼儿时期形成的概念还不是真正意义的概念,所以,教师要避免把固定的形式作为目标,把画出某一具体的图象当作目标。教师应逐步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来创造不同的图像。当然,目标并不一定都是按老师的主观意愿制定,有时它是幼儿提出的,这是教学目标与幼儿的需要吻合。

2、内容的选择幼儿美术主要表现造型能力和表现方法两个方面,教师应把握幼儿的认知水平,为幼儿提供多种工具材料及运用的机会,使幼儿不断变化、创造,习得各种表现方法。教师应选择那些有吸引力的内容进行加工,认真研究内容与技能的内在联系,把技能表现自然的融入内容中。

3、教学过程安排通常幼儿美术教学过程由引起兴趣、出示范例、示范讲解、巡回指导和结束评价五个环节组成,这五个环节都以完成技能要求为目的。在实践中,将五个环节调整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讨论、鼓励独创和展示判断,这是以鼓励创新,激发创造为目的的。

三、活动指导要有策略幼儿美术创作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美术创作中,幼儿的创作是个体化的,教师应有策略的来指导。

1、帮助幼儿提高创造力很多教师要求幼儿画的跟老师的一样,这样会阻碍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影响幼儿的创造力。所以,老师应提倡幼儿创新,使作品不同于教师的范例,不满足与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自己想象的物体。幼儿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了美好的愿望,由此带来的成就感会成为幼儿继续进行创造的'动力。

2、不断提出问题当幼儿经常采取某种形式表现时,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幼儿改变思路,以避免形成一种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如画太阳时,教师可提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怎样的彩条才更象阳光呢?”幼儿可根据教师的提问,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提高创造力。

3、站在幼儿角度上去理解画面幼儿对许多图像的理解都是与日常生活联系的,教师经常观察、学习幼儿的造型,善于用幼儿的思维方式去解释画面,只有这样才能和幼儿进行交流。

4、鼓励幼儿大胆修改图像教师应鼓励幼儿,对画的不满的地方不对的地方大胆的修改,启发幼儿结合创作内容,对已有的图像进行大胆想象,并用改变图像、添加特征等方法进行弥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5、展示作品,相互学习教师应及时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想象和创造。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应把幼儿作品全部拿来展览,引导幼儿观赏那些技能高、创造性强的作品,也在一些不太优秀的作品中发现指出优点。

6、鼓励幼儿充分发挥创作力,超越教师教师应引导幼儿创造性的开展活动,应给幼儿留有较多的创造余地,以展示他们的才能。可以提供一些不完整和错误的图形启发思考,使幼儿有超越教师的机会。

四、创设美工活动区为了减少局限性,让艺术教育真正成为尊重幼儿意愿,能吸吸引幼儿积极投入的活动。

教师要创设美工区,在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美工活动区给幼儿一个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能获得更的乐趣和满足。在美工区的指导中,教师要进行这样一些探索。

1、根据幼儿的兴趣随机教育教师应及时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抓住幼儿的兴奋点,因势利导。教师要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来吸引幼儿进行活动,并在操作中练习基本技能。原本是教师的的准备活动,现在通过孩子们的参与,变成了美工区的活动内容。由于幼儿对活动感兴趣,所以他们会一直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

2、开放工具和材料,刺激幼儿的创作欲望在美工区中,所有的工具,都应放在较矮的架子上,幼儿可按需要随意取用。此外,还要收集种类繁多,可以用于美术作品制作的材料,让幼儿能发挥想象,尽情的使用不同的材料,让幼儿能发挥想象,尽情的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构图和塑造。教师应对幼儿做积极的肯定,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意愿。

3、促进幼儿自我学习在美工区活动中,教师应让幼儿通过看看、想想、做做进行知识技能的自我学习。让幼儿边观察边对比边操作,自我思考、自我纠正。在这种自我学习过程中,幼儿既有探索体验的机会,又不至于因尝试失败而丧失信心。在这些探索过程中,孩子不仅掌握了一定技能,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去获得知识。

4、美术活动的延伸幼儿在美工区的作品利用的好,可以培养幼儿大胆参与的精神,幼儿看到自己创造的价值,有成就感。如:幼儿用黄豆做的响铃,可以成为音乐活动的乐器。幼儿通过画画、剪贴而制成的手指木偶,可以在语言活动中讲故事。幼儿的美术作品极大的美化生活环境。它的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使幼儿自由地进行自己喜爱的活动,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总之,对于美术活动教育,教师要起到启发和辅导的作用,给幼儿留出创造空间,充分发挥幼儿想象,拓展幼儿的思路,提高创作能力,并对他们做出鼓励性的评价。使每个幼儿都能信心十足的走好艺术第一步。

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本文在指出近年来幼儿美术教育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如何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具体对策,涉及到:构建激发兴趣的和谐氛围、教会幼儿必要的美术知识、带领幼儿融入丰富的生活以及合理鼓励幼儿的美术成果。

关键词美术教育幼儿学前教育创造力。

一、引言。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是我国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因为创造力是幼儿认识及智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幼儿创造力是国家的财富,是未来的希望。美术教育是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幼儿美术绘画一般分成三大阶段,分别是:涂鸦阶段、象征阶段以及图式阶段。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思维阶段,采用的主要是拼接方式。因此,幼儿的生活世界越生动丰富,积累的表象也会越多样化,创造潜力也会越大。

然而据笔者的从教经历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在幼儿美术教育方面存在不少妨碍孩子们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比如,不少幼儿教师习惯于先示范、再让幼儿进行依葫芦画瓢式的绘画,甚至直接要求孩子们绘画时的颜色、形式都要与示范画一致。这样的美术教育方法虽然能够教会孩子们一些绘画的基本技能与方法,但是却严重阻碍了幼儿的思维及想像力的发展。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引导,鼓励幼儿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美术绘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想像,接纳幼儿独特的审美感受。本文就是针对幼儿美术教育,探讨如何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对策。

二、构建激发兴趣的和谐氛围。

绘画创作的灵感取决于一定的氛围。教师在指导绘画时,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思维不受限制,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大胆作画,大胆创新,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构建激发幼儿兴趣的和谐氛围,幼教首先要注意在情感上亲近孩子们,培养师生之间的亲密感。幼儿的心理反应是比较敏感的,他们感觉氛围温馨、可预测,就会产生安全感受,也就会有更多的`兴趣去创造快乐。当然幼教也要提供足够的资源去启发孩子们的创造潜力,让孩子们借助于各种创造性的媒体去绘出心中所想的内容。教师不要以质疑、冷漠的态度去面对他们,应该以微笑、赞许的神情去对待他们,同时根据孩子们提出的需求,在保证安全及可行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孩子们,让他们去尝试新的东西。当然,教师要有一定的忍受能力,比如:孩子们的吵闹、混乱、无理等。因为有时候,幼儿处于高度绘画创造欲望以及兴奋时,他们就会更加活跃,有点手忙脚乱。如果教师过于注重所有时间内的良好秩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们的创造能力的发挥。

三、教会幼儿必要的美术知识。

要想让幼儿在美术教育中更好地培养创造力,掌握必要的美术知识是前提。因此,首先,教师应该教会幼儿必要的绘画知识,让孩子们掌握最基本的绘画技能。比如:可以指导孩子们学会绘画工具的灵活使用,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色彩的调配及合理运用。并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美术材料。因为爱动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一个模型、一张绘纸都会让孩子爱不释手,摆弄半天。因此在美术知识教授的过程中应尽量提供幼儿感兴趣的物质材料,让孩子们多看、多摸、多玩,从而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

其次,在具体的绘画技能方面,教师要指导孩子们学会以不同视觉角度去观察人与物。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大胆地采用线条、色彩以及构图进行初步的创造性尝试。教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发现幼儿在运用所学美术知识时所创造的闪光点,并进行及时的因势利导,从而给幼儿创造的自信心,促进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不断发展。

四、带领幼儿融入丰富的生活。

幼儿美术教育应该注重体验学习。只有让幼儿亲自参与活动,印象才会更深刻,也才会更容易激起创造的动力。比如:每年春暖花开之际,可以组织幼儿去春游。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个快乐的旅程。幼儿可以看到青青的小草、各种颜色的小花和水果,可以在花园里玩游戏,可以观看路上流动的风景。活动结束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美术教育,让孩子们画出春游的主题画,表现出孩子们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孩子们的快乐跃然纸上,呈现较好的创新性。

五、合理鼓励幼儿的美术成果。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艺术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明确提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可见,针对孩子们的美术成果,教师应该进行正面的评价。

即使是细微的进步也应该给予表扬与鼓励,不足的地方可以通过委婉的方式提出。比如可以通过“你画得真棒!”,“画得真像,真漂亮!”等语句对孩子们的成果做出肯定的评价。同时,教师应该耐心倾听孩子们绘画的想法,真正知道他们在作画时的所思所想,这不仅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表述能力,更可以拓展孩子们的想像力。

六、总结。

创造力对于任何时代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幼儿抓起。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创造潜能的载体之一,能够为幼儿的创造能力发展提供一个空间。幼儿通过美术活动,不仅可以引发幼儿丰富的审美情感,而且可以呈现幼儿内心世界,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总之,利用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应该得到更多幼儿教师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平,余朝肃.怎样提高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01.

[2]彭怡.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j].学前课程研究,2010,02.

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创造力就是看出原本不存在的东西。你需要认识到如何将那些东西挖掘出来,并且让它成为上帝的玩伴”,这句话的含义是每个人都拥有创造力,如果不去激发它,挖掘它,那它会慢慢消失,不复存在。的确,创造力在人类社会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人类的发明都是发明家凭借“知识”加“创造”而获得的,而幼儿期是人生的开端,启蒙时期,因此,如何培养创造力,尤其是幼儿的创造力是教育界一直思考并实践的话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说到“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这句话阐释了艺术对认识世界的重要作用,甚至会影响到人生世界观的形成。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在其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将幼儿创造力与美术相结合,就产生了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发挥幼儿的创造力的问题。

幼儿园教师作为幼儿的教育者和指导者,在发挥幼儿创造力的时候有着关键的作用。而目前很多教师或多或少会忽视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这需要引起我们反思和改进的。

大多数教师上课是这样的:首先是在活动前教师往往会事先定好一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教师准备好一张范画,活动时让幼儿看着范画进行学习绘画方法和技能,教师简单的说明绘画的要求,幼儿便开始作画,一节活动下来,幼儿的作品基本大同小异,基本上是按葫芦画瓢,仿照教师的范画,美术活动就缺少了“创造美”的意义了。教师这种呆板、单一的教学方式,既不能调动起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也没有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是缺少灵魂的美术教育。

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寻找美术创造的灵感。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这是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念,美术。

教育能充分体现这一点。幼儿灵感的来源与他们所见所闻的事物密切相关,教师需引导幼儿多接触大自然,亲近花草树木,运用多种感官看一看事物的形状,摸一摸物体的质感,闻一闻植物的芳香。就例如在学习绘画小鱼时,教师可以带领或者发动家长带着幼儿去公园、菜场、水族馆观察各种各样的鱼,幼儿在创造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此之上幼儿会形成具有自己风格,千奇百怪的小鱼,会将“鱼”和其他事物交织在一起,产生天马行空的联想,创造出像是“彩虹鱼”、“会飞的鱼”等等幻想,比起单一的模仿老师的范画,幼儿更愿意自己想象创作,将心底的幻想用图画的方式表现出来,是比语言更有魅力和美感的一种形式,在创作的过程中体会快乐,因此,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最能激发幼儿创造力的教学活动之一。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的条件。

课前材料的充分准备。

美术所运用到的材料多种多样,无论是画、剪、捏或其他形式,需要材。

料的复杂性,它的操作性以及操作时间必然比其他活动都要强和费时,但其所呈现的效果和带给幼儿的成功感是其他类型的教学活动都无法企及的。充足的材料准备是为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教师在事先都应该充分准备,预估可能需要用到的作画材料,不会使幼儿在想象的过程中因为材料的缺少而中断了灵感。

教师形象生动的范画展示。

幼儿创造力的直接依据之一就是教师的范画。的确,教师的范画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幼儿想象,带给幼儿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但是范画依旧是必不可缺的,在物体的塑造上,()教师毕竟比幼儿能够更好地掌握物体的形态特点,突出特点,使物体栩栩如生,美术重在“美”字上,欣赏美,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才是成功的作品。教师在准备范画时,就要精心设计好画面与事物形象,教师给予幼儿美的熏陶才能刺激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创造的愉悦情感,使幼儿自由创造,在创造的天空中无拘无束的飞翔。

教师语言的重要性。

美术作品虽然以眼睛欣赏为主,但是语言的辅助会如虎添翼,为美术欣赏增色不少,灵动不少。尤其是在教学活动中,单纯的欣赏作品只会令幼儿觉得美则美矣,但一眼掠过却并没有很深的印象,对于作品的内容并不了理解,在幼儿创造力缺乏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语言讲解,带领幼儿认识了解画面里的事物,并继续引导幼儿想象画里的事物之后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教师富有意境的语言提示,带有启发性质的提问,激发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其大胆猜测,同时,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也起到了锻炼的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

教师对于幼儿创作的评价。

在美术活动最后一个评价环节里,这一般被认为是最简单,也是最容易被草率结束的环节。其实教师对幼儿活动的评价,对幼儿来说都是老师肯定或否定他最重要的标准。而现在的老师最多的是以“画得很像”,“画得很好看”来敷衍了事评价幼儿作品,这是以教师的眼光来衡量的,因此,幼儿在创作过程中会以努力把一样事物画像来赢得老师的夸奖,将创造力深埋进心底,画出来的事物千篇一律,如果教师能更多的使用“你的想法真不错!”,“你非常有想象力,画得与其他小朋友都不一样呢!”等之类具有激励性的话语,会使幼儿觉得这是教师肯定了他自己的想法,自己与他人与众不同,并且可以激励他一直创造下去,因此,评价其实在美术活动中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创作灵感有的时候只需要一瞬,有时却要漫长的酝酿过程,教师为幼儿准备好充足的材料之后,接下来便要给幼儿足够想象创作的时间与空间。幼儿的想象往往是天马行空,千奇百怪,充满童趣天真的想象,在幼儿的笔下,一切皆有可能,成人在想象创作一幅画时,始终逃不脱现实的影子,客观规律的发展,因此,我们不能拿成人的标准去判断一幅作品的好坏,幼儿创造的内容不仅是表现在内容上,也可能是形式上,在我们看来草是绿的,太阳是红的,鱼是游在小河里的,但是在小班,哪怕教师在事前已经为幼儿做好示范,潜移默化的说明现实事物的颜色,但是幼儿在涂色时很少会去按照现实来涂色,涂成一模一样的,更多的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在一节关于秋天的树叶的课上,我用绿色蜡笔在叶子上来回有序的涂色,并要求幼儿也按我的方法来涂色,但是,观察了一圈发现,只有个别幼儿是把叶子涂成绿色,其他孩子都将叶子涂成了五颜六色的,甚至一片叶子里有好几种颜色,变成彩色树叶,孩子在涂色的过程中并没有发觉“涂错”了颜色,而是很欣喜的把作品拿给我看,希望得到老师的赞美。

所以,每个幼儿的作品都是幼儿心中的模样,是他们认为最好看的作品,具有个人风格。这时候教师就不该保留成人的想法去否定他们,反而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创作,给予大胆的肯定与表扬,幼儿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为幼儿创设艺术才能的环境,培养创造力,才是我们教师该做的。

时间对于幼儿来说也非常重要,幼儿之间有着区别较大的个体差异,每个人做事的速度效率相差很大,但不是所有做事慢的幼儿能力就很弱,起码在美术创作中就要摒弃这种想法。创造是需要时间的,教师有时因为教学活动的安排,幼儿作画的时间就非常紧凑,有时不到十分钟就要幼儿完成作品,对于思维灵活的幼儿来说比较容易完成,而对于要花长时间想象的幼儿来说时间就不够用了,在创作到一半的途中,就被教师“无情”的收走了画纸,中断了想象,即使后来补全,也不一定再有之前的想象力了,这对幼儿来说,是剥夺他们想象创造的权利,偷走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教师尽可能的提供更多的时间让幼儿享受创作的快乐,徜徉在想象的海洋之中。

幼儿的创造力是他们先天就具有的能力,隐藏在身体中,拥有不可低估的力量,但是创造力的实际应用是需要媒介助力的,美术教育就是强大的挖掘与应用平台,教师在幼儿的一生中扮演着引导者、辅助者的角色,引导与帮助幼儿在发现美、创造美中激发创造潜能,体验创造带来的美好享受。

浅谈人文素养中高校美术教育的培养论文

摘要:摄影是一门技术,可以留存图像;摄影是一种语言,可以进行视、听的交流;摄影还是一种途径,可以获取信息。摄影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高校摄影教育中不仅仅包含理论、技能技巧教育,还需要人生教育、价值教育、综合素质教育,也就是对高校生的人文素养的全方面培养。然而,如何将人文素养教育与摄影基础、理论、技巧、技术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进行课程的实施,是需要我们去深思、去谈论、去研究、去发掘的。

关键词:摄影教育;教育方式;人文素养;课程实施。

由于多媒体时代与网络生活的不断深入,摄影作品也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了解外界、丰富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并非所有的摄影作品都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受到热烈欢迎、体现摄影作品本该具有的价值,摄影作品的质量也良莠不齐,根源在哪里呢?那就是如今的高校摄影教育注重知识传授而轻视能力培养、注重课内知识教学而忽略课外实践、注重规范化教学而轻视个人创新与创造,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摄影者的摄影作品的认知、对摄影作品价值的理解以及对摄影作品创作的灵感和思维[1]。一部好的摄影作品,之所以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喜爱、称赞并且获得高的评价,是因为这部作品在基本的摄影技术技巧、理论知识的应用上充分体现的同时也体现出它的人文思想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正是由于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在高校摄影教育中进行人文素养教育也是势在必行了。

人文素养教育是一个多种教育综合在一起的综合性教育,它不仅仅只是文化知识的传播教育,还是对一个人的方方面面进行尽可能完善的塑造过程。它已经不再是教育我们怎样去学习掌握知识,而是在教育我们如何去认识事物、如何去感知事物、如何去评判事物、如何去衡量价值、如何去欣赏美、如何去学习道理、如何去实践真理、如何去创造创新、如何去掌握生活技巧、如何去学习精神、如何去塑造个性、如何去磨砺心性、如何去获取成功以及如何去丰富自己等。这样的人文素养教育已经不是简单的课堂所能够给予的,多方面、全方面培养才是人文素养教育的真谛。

首先,认识到了高校摄影教育中的缺陷与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除了在课程上体现的人文素养以及在课程中人文素养教育的结合,我们的教育教学还应该对高校生本身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注重于高校生本身的文化素养、道德理念、价值观点、性格塑造培养,教育教学中传道授业已经不是摄影教育的唯一重点了。教育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相互渗透,这样的有机结合恰恰是人文素养教育在课程上所需求的。课程外的教育教学却还是需要进一步地加强,举行摄影展、摄影比赛一类的活动正好可以在丰富高校生的课外业余时间的同时,还能培养高校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增强他们的荣誉感。从受教育者本身出发,对其进行更加全面的、深入的人文素养培养,有利于塑造出更具特色、更具优点、更具亮点的新一代接受过摄影教育的高校生。

1.2庞大的师资力量是教育的关键。

一些高校缺少高层次水平的摄影教学老师,就采取让教师依据兴趣转向教学摄影技术,专业知识不足、理论实践不强的师资力量难以满足时代需求。教师的人文素养高低在教育教学当中就会影响到学生受到的人文素养教育质量,是人文素养教育能否有力实施的关键。在摄影课程上,教师的人文素养极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会结合多门学科和综合性的知识来对学生实施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学到的就不仅仅是摄影的专业知识,还有其他的相关知识。庞大的教师资源正好能够尽可能多方面、全方面、专业性地去进行教育工作[1]。就这样,受教育的学生也就在不知不觉间掌握了多种知识、技巧、道理,学会了坚强生活、坚定信念,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是非观等。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高校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才不会落后。

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生活中,你如果仔细观察幼儿,看他们游戏、画画、手工,听他们讲故事,讨论问题,计划某种活动、唱歌等,就会发现他们所说的,所做的一切当中都有自己的创造因素。对此,你是否去培养它、发展它,结果就会很不相同。你培养它,他就成长。反之,他就会萎缩。谁都相信,注定有那么一天的政治领袖、科技先锋、文化人才就是现在幼儿园了的孩子们。因而,幼儿创造力的早期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相信爱尔维修的一句话:“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在实际工作中,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和开发的尝试和探索,使我有如下体会:

1要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大胆探索。

幼儿的好奇心能使他们不停地探究事物。它能激发幼儿认真思考,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去发现、探索生活中的奥秘,从而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心理学家卡尔逊提出:教师要积极鼓励由好奇心引起的各种探索活动。注意幼儿不寻常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想法,发现新的学习经验。比如冬天我让幼儿在雪地里玩雪,和他们一起堆雪人、抛雪团、滚大雪球。幼儿乐得不得了,连平时不爱动、不声不响的幼儿,都变得生龙活虎了。这时王元跑来告诉我,“老师,有个小朋友吃雪了。”原来是平时比较调皮的刘涛正在尝雪的味道。当时我没有批评他,只是告诉他:“雪虽然很白,但是是不清洁的。”孩子们感到很奇怪,这么白的雪怎么会不清洁呢?我因势利导,融化了一杯雪水给幼儿看,并结合主题,简单讲述了雪的形成及落下时经过大气层会沾上灰尘的道理,使幼儿获得了雪的初步知识。当我让幼儿谈谈对雪的认识时,最活跃的要算敢于吃雪的刘涛了,他是这样描述雪的`:“雪看上去是很白很白的,很像白糖,又有点像精盐,远看还像棉花,可是吃起来冷冰冰的,一点味道都没有的。”通过亲自尝试,刘涛对雪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

2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创造才能。

早上,王欣悦的妈妈送她来幼儿园时,给了我一张画满了各种动态的小鸟的画。她告诉我:“昨晚欣悦像着了魔一样,一回家就找笔和纸,找到后就趴在桌上涂呀画的。她说老师表扬我,说我小鸟画得好,我还要画一张最好最好的交给老师。楼下的小朋友找她玩,她不去,也不来缠我讲故事,只是一个劲地画呀画的。”欣悦妈妈走后,我沉思起来:欣悦是个各方面发展一般的孩子,平时也不太引起我们老师的注意。

每个孩子的智商、能力都是不同的。而那些各方面发展一般或偏下的孩子,他们在集体中处于不显眼的地位。他们的进步与成绩很容易被老师忽视。因为他们再努力、再进步,做出来的事跟“优等生’’相比还是差得远的。他们由于不易得到表扬,老是品尝不到取得成绩的快乐,又易受到批评,就会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一个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孩子,成功和失败对他来说是无所谓的,也就谈不上什么创造精神了。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时,要以正面教育,积极鼓励为主。对于能力弱、控制力较差的孩子和各方面优秀的孩子,要用不同标准来评价,特别要注意发现能力差的幼儿的进步,哪怕某一方面有微小的成绩,都该及时地肯定、鼓励和表扬,来强化这些幼儿因取得成功而欢乐的心理,不断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主题活动中,利用情境熏陶,并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可以激发、满足幼儿探究欲望的活动材料,更好地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在开展《多彩的服装》主题活动时,为营造一个“服装”的小天地,我在班级的一角布置一个“服装展览室”,陈列服装及布料,在主题墙上粘贴有关服装的资料图片。在幼儿对服装有了充分的认识后,鼓励幼儿制作服装。我为幼儿提供了报纸、纸杯、光盘、扑克盘、彩条、布料等废旧物品及制作工具让幼儿制作服装。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只是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并不对幼儿多加干涉,孩子可以随意地自由制作或找合作的小伙伴一起制作服装。幼儿制作服装的过程中,非常自然地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的幼儿用报纸做成小背心、裙子、用彩条做成围巾围在脖子上,有的幼儿用布料把自己装扮成印度人,傣族人,有的幼儿用纸壳兜和方便袋做裙子和上衣,并在上面装饰各种好看的花纹。还有的幼儿用光盘制作头饰……孩子们穿着自己制作的服装,随着音乐走起时装秀,场面真是开心热烈。

4要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有的幼儿不怕困难,自信心十足,独立性、坚持性强,情绪强烈而稳定,有比较强的探索动机,但这些品质往往被幼儿的顽皮、放任、淘气等超越常规的现象所掩盖,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这些创造性品质,对幼儿给予赞赏和鼓励。幼儿一旦形成这些心理品质,他们将会表现出强大的创造力。

此外,利用游戏、绘画、音乐、舞蹈、表演等其他活动向幼儿提一系列的发散性思维问题,并鼓励幼儿抢答,看谁答得快,答得多。鼓励多样性,寻求多种答案,长此训练,能使幼儿思想开阔、思路灵活,进而提高其创造性,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浅谈人文素养中高校美术教育的培养论文

评判一部作品的质量不仅仅看其基本功底如何,更加注重的是对作品的内涵、人文思想、人生意义评定;对于一个人的认定也同样会更加偏向于这个人的个人涵养、文化修养、思想境界、人生观念、价值观念的考究。因而,摄影教育中除了要对个人基本功、摄影技巧方法的重视外,还应该将精神更多地投入到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上,注重于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助于高校生形成独特的个人魅力,实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创作出更多的具有人文意义的作品。

2.1高校摄影教育中所存在的缺陷分析。

首先,高校摄影教育课程一般都是对图片的分析、对拍摄经过的讲解、对拍摄内容的描述、对拍摄技巧的解析这样的过程,俗称教育模式相对固定的经验式教育,很难达到摄影教育的真实需求[2]。这样的'教育模式对于高校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他们创新、创作能力。其次,高校摄影作品评判中则会掺杂些许功利性的因素在内,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这部作品在市场上的空间如何,能不能创造出可观的利益等,高校生在接受这样的教育中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影响,同时为了自己的作品能够通过院校的审核,获得院校的认可,也不经意间会加入一些功利性的因素在作品当中[3]。最后,由于一些院校只注重全面性的教育教学,忽略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怠慢了学生个人性格培养与创新、创造能力的养成[4],也使得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历史观、审美观等存在一定缺陷,不利于高校生的正常发展。

首先,在对摄影技巧的教育中,高校生需要掌握各种或基本或高等的拍摄技巧、图像选择、光线选择与处理、作品修饰等手法,了解的知识也要相对广泛得多,这些技巧、方法的掌握与知识的了解,正是丰富他们的人文素养、审美观念、创新创作能力、思维拓展等综合素质的体现。其次,在教育教学当中,通过不断地鉴赏、欣赏并解析各种著名作品,逐渐地加强了高校生自身的美学素养,有助于审美情操的培养、思考能力的提升。同时开拓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有助于他们的创作创新[5]。最后,摄影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摄影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导致摄影的进度变得缓慢甚至是停滞,需要摄影者自己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地积累摄影生活的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样作品的问世也有失败的,被不认可的,摄影者就需要坦然地面对失败,总结经验,为下次的成功作品打基础。这样不但培养他们面对困境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细心耐心、不屈不挠的性格。

由于国内的摄影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加之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内的高校摄影教育发展迅猛,各大高校纷纷开设摄影教学课程。但是国内高校摄影教育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最为突出的就是虽然高校摄影教育中包含有对个人人文素养的培养,但是力度还是不够,而且还不够全面[6]。为了能够使摄影教育顺应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求,跟上世界艺术教育的脚步,也就需要科学的课程设置作为重要保证。

3.1摄影历史文化与著作鉴赏课程必不可少。

通过对摄影、文化、艺术历史和发展的了解,对历史作品的研读,使得高校生不但要明白每一种技艺、手法甚至是发明的由来,还要知晓其对这些历史的发展所作的贡献,懂得对艺术本质的追求,对摄影不变的初心以及对文化的不懈坚持。从了解的过程当中,认知摄影、文化、艺术之间相互包容、相互融合的关系,理清摄影教学中包含的其他人文素养。而著作鉴赏不但要让高校生学习在著作当中所使用的高超技巧和扎实的功底,还要让他们能够细致认真地了解著作背后所隐含的文化、背景、内涵、哲理等等,拓宽他们的眼界,通过对作者作品形成过程的了解,学习其完成作品时所体现的精神,形成属于自己对摄影以及人文素养培养的独特见解,再在老师的技术技巧教学下,以自己独有的风格和别具一格的创造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具有价值意义的摄影作品来。这样注重于人文素养教育的学生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算作具有内涵以及应有的价值意义。

3.2摄影点评与良好作品收藏课程相继开展。

摄影点评不单单要对名作进行自己认知的点评与判定,还要对周边他人以及自己的作品进行理性、认真、合理的点评。还需要将别人对同一件作品以及自己的作品的点评与自己相比较,取长补短,逐渐地形成中肯、合理、具有自己特点并有见地的评判点评标准。当有了合适的评判标准后,自己的作品也就相应地会在无形当中向之靠拢,使得自己的作品不仅具有基础功底,还具备深刻内涵,体现深远价值。而收藏课程的开展则是进一步在摄影教育中培养高校生人文素养,收藏自己认为值得收藏的作品,对一部作品的内涵以及价值的判定,锻炼他们的评判能力。点评与收藏课程同时进行,相辅相成,不但培养一个人在摄影方面的基本能力和人文素养,还能进一步加深他对摄影、摄影作品的认知,形成属于自己的较为准确的价值观,在教育课本知识的同时更是巩固了人文素养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宇龙.摄影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的变革研究[j].现代电影技术,(2).

[2]周婷.数字化时代下高校摄影教育改革的探索[j].艺术教育,(9).

[3]陈英文.数字媒体艺术时代高校大学生摄影教育新探索[j].艺术教育,2016(5).

[4]田灿.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式与学生摄影技能的培养思考[j].大众文艺,2016(11).

[5]鲍许峰.艺术类高校的摄影教育应该坚持摄影作为艺术的“理想主义殿堂”使命[j].课程教育研究,(47).

[6]刘丽华,劳业辛.美院框架下摄影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以广州美术学院摄影专业为例[j].美术学报,(1).

浅谈幼儿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论文

幼儿园里的孩子大多都是3-6岁的幼儿,而且这个时期是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间。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象力丰富,是创造力发展最有潜力的时期。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家长及教师在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也需要我们成人不断对幼儿进行启发、引导。并且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在日常生活、教育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培养创造意识,再充分利用平时的一日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但在培养时还应注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注重教学激趣,激发幼儿创造的热情。

美国心理学家指出“幼儿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有趣的教材,能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也能使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长时间的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和愉快的心情。所以,幼儿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要选择形式新颖的、富有情趣的、新奇的、幼儿感兴趣及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内容。如:小班美术活动贴纸《下雪了》,要求幼儿先把白纸撕成一块一块的小纸片,然后把这些纸片无次序的黏贴在背景图片上。冬天是一个下雪的天气,对于孩子来说,一年之中很难看见下雪的天气,所以在冬天他们很喜欢下雪,所以对粘贴雪花很感兴趣。而且这个活动要求孩子动手来撕纸,幼儿的可动性很大,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对于“雪花”该粘贴在什么地方,全凭幼儿的知识经验,对幼儿创造的可塑性较大。

二、注重幼儿积累经验,丰富幼儿的创造材料。

由于幼儿年龄、生活经验,眼界及知识经验不足,所有导致他们的创作内容范围较窄。因此,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及家长应注重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培养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和想象能力。让幼儿积累更多空间思维材料,为日后的创造提供方便。如:在小班美术活动《手拉手》中,孩子们要给图片中的人物上色,并且要给他们画上手。图片中小朋友的手必须是要互相拉着的,这就要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来添画,根据实际情况和想象力来完成。而给图片中小朋友上色也需要孩子对色彩的判断力和色感来完成,我们总是发现孩子们虽然画的画是同一幅的,但有些孩子的画颜色很好,有些孩子的就看起来一般,那就是孩子之间的想象力和对色彩的创造力不同所造成的。

三、注重激励、培养创造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喜欢受到别人的称赞和鼓励,都渴望获得成功。我们发现我们的幼儿年龄越小,就越希望获得老师及长辈的称赞,对他们来说,表扬更显得重要。因此,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多鼓励幼儿,增强幼儿自信心。而培养幼儿自信有以下几点:

1.语言激励法。

教师应多对孩子说说一些表扬的话,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如:教师在活动开始的时候可以说“看谁画得最好”,“谁画得最漂亮”,“看谁画的又漂亮又干净”等话来激励幼儿上进心。又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对个别幼儿说:“你今天画的真漂亮”、“我知道你一定会画的很漂亮的`。”等帮助幼儿增强信心的话,肯定幼儿的创造成果,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作品是被接受的、是受到老师表扬的,大大激发幼儿创造的自信心,促使幼儿大胆尝试。

2.成功激励法。

为长时间得不到表扬的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让这些幼儿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功都应为幼儿高兴和自豪,增强这些幼儿对创造的自信心。如在美术活动中,让那些动手能力较差而口语表达能力较好的幼儿来说说他们想画什么?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教师以真诚的语气告诉他们,希望他们能把自己想的东西画出来给小朋友看,从而增强他们表现的自信心。

四、注重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是幼儿创造的主要成分,在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中,教师要设计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又富有想象的教学活动。从而启发、诱导和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来培养幼儿创造思维和发展创造能力。如:在大班我们就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只告诉幼儿一个主题《快乐的星期天》来让幼儿进行绘画。教师可以先让幼儿来说一说自己在星期天干什么?和谁一起去了哪里?怎么去的?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要求他们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于能力差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绘画其中的一段。这样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一个主题,并且是幼儿自己通过想象进行绘画的,每个幼儿虽然主题一致,但是他们的内容却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都要通过自己的想象,自己的创造才能完成,并且在完成后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21世纪是一个创造、挑战的时代,幼儿只有在不断的创造过程中,积累丰富实战经验,从而为以后的创造打好良好的基础。大人们总是说:“孩子是世界上最大胆的画家,最有个性的音乐家,最富冒险精神的探险家。”作为幼儿教师这一独特的行业,作为这些最大胆的画家、最有个性的音乐家、最富冒险精神的探险家的引路人,我们只有在了解幼儿创造性表现能力特点这一基础上,来转换我们的一种古老的观念,用现代的教学形式,用研究、探索式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发挥创造表现的一片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王琴。优化绘画教学提高绘画水平[j].小学教学(教师论坛),05期。

[2]吴淑琼。谈幼儿绘画教学的几点看法[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期。

[3]刘钢。浅谈幼儿绘画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年10期。

浅谈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论文

预设教育目标:

1、进一步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2、发展幼儿的观察思考、操作实验、分类归纳的能力。

预设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电的简单原理,知道电需要电源、电线等。

2、知道电对人类的巨大作用,但用电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3、能积极的参加探索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爱思考,多动脑。

4、提供实验材料,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5、能合理布置画面,独立设计绘画内容。

6、能够比较准确的按音乐的节奏做各种稍复杂的基本动作。

7、认识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

8、能手脚交替的在攀登架上爬上爬下。

家长工作: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了解一些有关电的知识,学习正确使用常见的家用电器。

2、向幼儿介绍一些安全用电方面的知识,教育孩子节约用电、安全用电。

3、请家长协助收集有关电器和安全用电的图片、vcd影片和书籍。

学习范畴:

1、日常生活:安全用电、了解电器、爱护电器。

3、美术:手工制作:花灯、电器、绘画:美丽的灯、我喜欢的小动物、线描画:树林、

4、音乐:歌曲:值日生、胡说歌、勤快人和懒惰人,小树叶。

试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论文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当你说起汽车,我马上就想像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想象力是在你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

想象力是活物与死物的根本区别。在人类中主要为右脑,随着人类大脑进化愈加形象化,主要分布于大脑最外层,属于最高级思维。

哲学方面,想象力是感性知性间的一种中介性先天能力。在人的判断认识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创造力。

真正的创造活动总是给社会产生有价值的成果,人类的文明史实质是创造力的实现结果。对于创造力的研究日趋受到重视,由于侧重点不同,出现两种倾向,一是不把创造力看作一种能力,认为它是一种或多种心理过程,从而创造出新颖和有价值的东西,二是认为它不是一种过程,而是一种产物。一般认为它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和新颖的产物。

有人认为,根据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实现。创造力较高的人通常有较高的智力,但智力高的人不一定具有卓越的创造力。根据西方学者研究表明,智商超过一定水平时,智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区别并不明显。创造力高的人对于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明显失常、矛盾和不平衡现象易产生强烈兴趣,对事物的感受性特别强,能抓住易为常人漠视的问题,推敲入微,意志坚强,比较自信,自我意识强烈,能认识和评价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和特点。

创造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的看法,发散思维当表现为外部行为时,就代表了个人的创造能力。

可以说,创造力就是用自己的方法创造新的,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浅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本文在指出近年来幼儿美术教育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如何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具体对策,涉及到:构建激发兴趣的和谐氛围、教会幼儿必要的美术知识、带领幼儿融入丰富的生活以及合理鼓励幼儿的美术成果。

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是我国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因为创造力是幼儿认识及智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幼儿创造力是国家的财富,是未来的希望。美术教育是幼儿创造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幼儿美术绘画一般分成三大阶段,分别是:涂鸦阶段、象征阶段以及图式阶段。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思维阶段,采用的主要是拼接方式。因此,幼儿的生活世界越生动丰富,积累的表象也会越多样化,创造潜力也会越大。

然而据笔者的从教经历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在幼儿美术教育方面存在不少妨碍孩子们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比如,不少幼儿教师习惯于先示范、再让幼儿进行依葫芦画瓢式的绘画,甚至直接要求孩子们绘画时的颜色、形式都要与示范画一致。这样的美术教育方法虽然能够教会孩子们一些绘画的基本技能与方法,但是却严重阻碍了幼儿的思维及想像力的发展。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引导,鼓励幼儿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美术绘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想像,接纳幼儿独特的审美感受。本文就是针对幼儿美术教育,探讨如何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对策。

绘画创作的灵感取决于一定的氛围。教师在指导绘画时,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思维不受限制,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大胆作画,大胆创新,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构建激发幼儿兴趣的和谐氛围,幼教首先要注意在情感上亲近孩子们,培养师生之间的亲密感。幼儿的心理反应是比较敏感的,他们感觉氛围温馨、可预测,就会产生安全感受,也就会有更多的兴趣去创造快乐。当然幼教也要提供足够的资源去启发孩子们的创造潜力,让孩子们借助于各种创造性的媒体去绘出心中所想的内容。教师不要以质疑、冷漠的态度去面对他们,应该以微笑、赞许的神情去对待他们,同时根据孩子们提出的需求,在保证安全及可行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孩子们,让他们去尝试新的东西。当然,教师要有一定的忍受能力,比如:孩子们的吵闹、混乱、无理等。因为有时候,幼儿处于高度绘画创造欲望以及兴奋时,他们就会更加活跃,有点手忙脚乱。如果教师过于注重所有时间内的良好秩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们的创造能力的发挥。

要想让幼儿在美术教育中更好地培养创造力,掌握必要的美术知识是前提。因此,首先,教师应该教会幼儿必要的绘画知识,让孩子们掌握最基本的绘画技能。比如:可以指导孩子们学会绘画工具的灵活使用,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色彩的调配及合理运用。并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美术材料。因为爱动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一个模型、一张绘纸都会让孩子爱不释手,摆弄半天。因此在美术知识教授的'过程中应尽量提供幼儿感兴趣的物质材料,让孩子们多看、多摸、多玩,从而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

其次,在具体的绘画技能方面,教师要指导孩子们学会以不同视觉角度去观察人与物。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大胆地采用线条、色彩以及构图进行初步的创造性尝试。教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发现幼儿在运用所学美术知识时所创造的闪光点,并进行及时的因势利导,从而给幼儿创造的自信心,促进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不断发展。

幼儿美术教育应该注重体验学习。只有让幼儿亲自参与活动,印象才会更深刻,也才会更容易激起创造的动力。比如:每年春暖花开之际,可以组织幼儿去春游。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个快乐的旅程。幼儿可以看到青青的小草、各种颜色的小花和水果,可以在花园里玩游戏,可以观看路上流动的风景。活动结束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美术教育,让孩子们画出春游的主题画,表现出孩子们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孩子们的快乐跃然纸上,呈现较好的创新性。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艺术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明确提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可见,针对孩子们的美术成果,教师应该进行正面的评价。

即使是细微的进步也应该给予表扬与鼓励,不足的地方可以通过委婉的方式提出。比如可以通过“你画得真棒!”,“画得真像,真漂亮!”等语句对孩子们的成果做出肯定的评价。同时,教师应该耐心倾听孩子们绘画的想法,真正知道他们在作画时的所思所想,这不仅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表述能力,更可以拓展孩子们的想像力。

创造力对于任何时代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幼儿抓起。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创造潜能的载体之一,能够为幼儿的创造能力发展提供一个空间。幼儿通过美术活动,不仅可以引发幼儿丰富的审美情感,而且可以呈现幼儿内心世界,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总之,利用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应该得到更多幼儿教师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平,余朝肃.怎样提高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1.

[2]彭怡.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j].学前课程研究,2010,02.

浅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幼儿园里的孩子大多都是3-6岁的幼儿,而且这个时期是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间。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象力丰富,是创造力发展最有潜力的时期。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家长及教师在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也需要我们成人不断对幼儿进行启发、引导。并且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在日常生活、教育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培养创造意识,再充分利用平时的一日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但在培养时还应注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指出“幼儿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有趣的教材,能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也能使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长时间的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和愉快的心情。所以,幼儿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要选择形式新颖的、富有情趣的、新奇的、幼儿感兴趣及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内容。如:小班美术活动贴纸《下雪了》,要求幼儿先把白纸撕成一块一块的小纸片,然后把这些纸片无次序的黏贴在背景图片上。冬天是一个下雪的天气,对于孩子来说,一年之中很难看见下雪的天气,所以在冬天他们很喜欢下雪,所以对粘贴雪花很感兴趣。而且这个活动要求孩子动手来撕纸,幼儿的可动性很大,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对于“雪花”该粘贴在什么地方,全凭幼儿的知识经验,对幼儿创造的可塑性较大。

由于幼儿年龄、生活经验,眼界及知识经验不足,所有导致他们的创作内容范围较窄。因此,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及家长应注重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培养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和想象能力。让幼儿积累更多空间思维材料,为日后的创造提供方便。如:在小班美术活动《手拉手》中,孩子们要给图片中的人物上色,并且要给他们画上手。图片中小朋友的手必须是要互相拉着的,这就要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来添画,根据实际情况和想象力来完成。而给图片中小朋友上色也需要孩子对色彩的判断力和色感来完成,我们总是发现孩子们虽然画的画是同一幅的,但有些孩子的画颜色很好,有些孩子的就看起来一般,那就是孩子之间的想象力和对色彩的创造力不同所造成的。

每个人都喜欢受到别人的称赞和鼓励,都渴望获得成功。我们发现我们的幼儿年龄越小,就越希望获得老师及长辈的称赞,对他们来说,表扬更显得重要。因此,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多鼓励幼儿,增强幼儿自信心。而培养幼儿自信有以下几点:

1.语言激励法。

教师应多对孩子说说一些表扬的话,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如:教师在活动开始的时候可以说“看谁画得最好”,“谁画得最漂亮”,“看谁画的又漂亮又干净”等话来激励幼儿上进心。又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对个别幼儿说:“你今天画的真漂亮”、“我知道你一定会画的很漂亮的。”等帮助幼儿增强信心的话,肯定幼儿的创造成果,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作品是被接受的、是受到老师表扬的,大大激发幼儿创造的自信心,促使幼儿大胆尝试。

2.成功激励法。

为长时间得不到表扬的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让这些幼儿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功都应为幼儿高兴和自豪,增强这些幼儿对创造的自信心。如在美术活动中,让那些动手能力较差而口语表达能力较好的幼儿来说说他们想画什么?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教师以真诚的语气告诉他们,希望他们能把自己想的东西画出来给小朋友看,从而增强他们表现的`自信心。

发散性思维是幼儿创造的主要成分,在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中,教师要设计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又富有想象的教学活动。从而启发、诱导和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来培养幼儿创造思维和发展创造能力。如:在大班我们就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只告诉幼儿一个主题《快乐的星期天》来让幼儿进行绘画。教师可以先让幼儿来说一说自己在星期天干什么?和谁一起去了哪里?怎么去的?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要求他们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于能力差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绘画其中的一段。这样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一个主题,并且是幼儿自己通过想象进行绘画的,每个幼儿虽然主题一致,但是他们的内容却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都要通过自己的想象,自己的创造才能完成,并且在完成后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21世纪是一个创造、挑战的时代,幼儿只有在不断的创造过程中,积累丰富实战经验,从而为以后的创造打好良好的基础。大人们总是说:“孩子是世界上最大胆的画家,最有个性的音乐家,最富冒险精神的探险家。”作为幼儿教师这一独特的行业,作为这些最大胆的画家、最有个性的音乐家、最富冒险精神的探险家的引路人,我们只有在了解幼儿创造性表现能力特点这一基础上,来转换我们的一种古老的观念,用现代的教学形式,用研究、探索式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发挥创造表现的一片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2]吴淑琼。谈幼儿绘画教学的几点看法[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3]刘钢。浅谈幼儿绘画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10期。

试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论文

“科技与创新”是一国之本,这在当下转型中的中国尤其重要!我们国家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之中,需要大量的科技与创新人才。但这两种人才,一定要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我们现实的教育观念,对于这两种能力的培养略显不足,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战略。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就显得刻不容缓了。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都把培养小朋友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这也就保证了那些国家在未来会有足够的储备人才。而做为后起之秀的我们,就更应该在这两种能力的培养上下足功夫,打造重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社会氛围。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未来追赶甚至超越西方发达国家,才能保持国家的活力与发展动力。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古时,就有四大发明与四大名著。这说明,我们本身就拥有非常优秀的基因,一但展开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翅膀,在加上刻苦努力的精神,相信中华民族一定会展翅翱翔在世界之林,飞的更高更远!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目前,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存在着两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教学方式,它使幼儿在美术教学中不能充分发挥,阻碍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误区一:模仿固定的形式设定绘画的总体模式,过去强调基本功、技能技巧的训练,以临摹为主,一般由老师在黑板上画好范画,然后再让幼儿依葫芦画瓢。这种方式产生消极效果是造成儿童画的模式化、概念化、容易使幼儿在学画时陷入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之中,阻碍他们的思维和想象,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

误区二:任其自由发展过分强调儿童的自然发展,放任自流,幼儿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至于主题思想、方式技巧,老师管的很少。这种方式产生的消极效果是可能导致幼儿绘画主题、绘画总体水平的停滞不前。这样的误区应如何解决呢?我认为,幼儿虽已初步具备认知、记忆、想象能力,但审美意识毕竟淡薄,绘画的表现内容主要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表现感受。重要的是教师千万不可用单一的、固定的形式,要加强启发和辅导。

1、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应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在幼儿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确定幼儿下一阶段能达到目标。虽然幼儿的思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由于受到直觉的限制,幼儿时期形成的概念还不是真正意义的概念,所以,教师要避免把固定的形式作为目标,把画出某一具体的图象当作目标。教师应逐步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来创造不同的图像。当然,目标并不一定都是按老师的主观意愿制定,有时它是幼儿提出的,这是教学目标与幼儿的需要吻合。

2、内容的选择幼儿美术主要表现造型能力和表现方法两个方面,教师应把握幼儿的认知水平,为幼儿提供多种工具材料及运用的机会,使幼儿不断变化、创造,习得各种表现方法。教师应选择那些有吸引力的内容进行加工,认真研究内容与技能的内在联系,把技能表现自然的融入内容中。

3、教学过程安排通常幼儿美术教学过程由引起兴趣、出示范例、示范讲解、巡回指导和结束评价五个环节组成,这五个环节都以完成技能要求为目的。在实践中,将五个环节调整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讨论、鼓励独创和展示判断,这是以鼓励创新,激发创造为目的的。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