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小学(通用6篇)

时间:2023-09-28 08:35:44 作者:琴心月 最新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小学(通用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小学篇一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由两篇精读课文《窃读记》《走遍天下书为侣》,两篇略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我的“长生果”》,《口语交际·习作一》及《回顾·拓展一》组成,选编内容都紧紧围绕阅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窃读记》以“窃读”为线索,写出一个小女孩在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生动、细致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是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季老的访谈录,是一老一少对阅读的交流,使读者得到了读书的有益见解。

《走遍天下书为侣》作者以新鲜的比喻——反复地读一本书,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惊喜。然后说明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我的“常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

学生分析: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学生自识字以来一直在阅读,然而学生读书还缺乏习惯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本组教材将其作为一个专题,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进行读书的交流,学习和体会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基本教学目标:

1.认识2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开展读书活动。

2.搜集名人读书故事、名言。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交流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们手中又有了一本本新书。书本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在进行本学期课文学习之前,让我们回顾一下自己的读书生活,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出示下列提示)

你读过什么书?

你的读书感受是什么?

最喜欢的是哪本书?

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知道哪些读书人的故事?

……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二、教学建议

(一)《窃读记》

当我们品读课文之时,我们会随着一个爱读书的小女孩,一起感受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教学本课时应首先与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经历,从中自己的读书体验。

首先,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时间,而后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要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

然后,引导学生研读课文,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让学生找一找“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从具体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

最后,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还应注意的是课文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可谓精妙传神,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加以体会。并进行积累。

再引导学生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去图书馆或书店了解图书都有哪些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做个书目;找一本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做摘抄或填写阅读启示录卡,为后面“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做好准备。

(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本文作为略读课文,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通俗易懂。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

首先引导学生反复自读,把握主要内容,然后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情感。还可进行模拟采访。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接着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谈谈自己对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的看法。

还可以布置课外实践作业,自己选择一个主题采访一位长辈。在班会课上进行交流。

(三)《走遍天下书为侣》

读罢此文,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书如友,书似家,每读一遍都像故地重游,会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复地读一本喜爱的书,真像与一个朋友同船而行。

教学前可先与学生交流,如果你自己出去施行你会带一些怎样的东西?如果只能带一样,你又会带什么呢?为学习课文作好辅垫。

教学时还应引导学生多读多体会。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进行自读自悟,在印象深刻的地方进行圈画批注,再交流各自的体会,还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师生一起解决。在研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来体会“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这一观点,并弄清反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有哪些,你受到了哪些启发。同时要加强感情朗读的指导,好词佳句的积累。

“阅读链接”中的诗歌《神奇的书》,对课文学习的拓展。可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交流神奇在哪里。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结合实际谈理解和感受,在多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加强积累。

(四)《我的长生果》

本文为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本文情真意切,饱含作者的真情,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广泛交流。

教学时可按阅读提示,先自读自悟,把握主要内容,想想作者写了少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然后,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做一些批注,谈谈自己的感受。最后,全班交流,明确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读实践的。

(五)《口语交际·习作一》

“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的专题“我爱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教材中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活动角度:说写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交流采访经过和体会,整理采访记录;围绕“开卷是否有益”展开辩论,再写下经过或自己的看法。

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话题征集,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最后确定一个话题展开交流。先以小组为单位,各抒已见,相互评说。再选小组代表进行班级交流。最后指导学生写下来。

(六)《回顾··拓展一》

交流平台

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就课内和课外的学习与活动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了解自己的所得,明确自己的不足。交流的过程中,还应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所得。

教师可组织学生按课内学习和课外综合性学习两个方面进行回顾和总结。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再引导全班交流,共同回顾。

日积月累

这次“日积月累”安排的是一些古代关于读书的名句,展现了古人关于读书的体验和方法,激励过一代又一代人。

在教学时,应先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还可以谈谈各自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再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其他关于读书的名言,也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欣赏,使所有人得到激励。

这次展示、交流的主要是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成果,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习收获。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材中提供了三个展示建议,分别是成立读书兴趣小组,开展读书讨论活动;制作阅读记录卡;在班里建立图书角,给图书归类,并制定借阅规则。在展示过程中不只局限于书中的几种形式,允许学生有更多的形式,如展示读书笔记、自己的藏书目录等,更充分地展示学.

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小学篇二

教学目标: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教学难点:1、整体方面:是在学生原有的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基础上突破到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2、部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的一个突破到由几个组成一份。

教学过程

一、学习1/4

1、情境导入,复习1/4

学生:因为有4只猴子,所以平均分成4份。

教师:每个小猴可以得到一份西瓜,你知道这一份西瓜是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指一块)

学生:1/4。(电脑出示一个1/4)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得到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那这一份呢?这一份,还有这一份呢?(对,每一份都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4。(教师结合自己的口述,及时进行板书)

2、教学例题

学生:桃子。

教师:猴妈妈肯定会把这些桃子怎么分?

学生:平均分成4份。

教师:对,因为有4只猴宝宝,猴妈妈肯定会和西瓜一样平均分成4份。

教师:每只猴宝宝可以分到一份桃子,那这一份桃子是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1/4

教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小朋友说说吗?

学生交流,再评讲。

学生:因为把一袋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分到1份,所以用1/4表示。

教师:谁还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朋友们听?

再请学生说说想法。

学生:因为把一袋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袋桃子的1/4。)

教师:那每个小猴子分到的一份到底是几个桃子呢?老师告诉你们,这个神秘的口袋就在你们身边,请同桌两个小朋友打开平均分一分,数一数。

教师;谁能说一说每个小猴子到底分到了几个?

教师:为什么你这里的一份和他那里的一份不同呢?

学生按4个、8个分别说说自己每一份的个数。(板书2个,4个)

学生汇报,结果不同,为什么?自己去寻找原因。交流怎么回事。

教师:那你这里的一份和他那里的一份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各自这袋桃子的1/4呢?

学生:因为他们都是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袋桃子的1/4。

教师:不管桃子的总数是多少,只要根据桃子平均分成了4份,就知道每份就是这些桃子的1/4。而到底这一份有几个,我们就得看看总数有多少才能确定。

二、认识其它的分数

1、想一想

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每一份是几个呢?

学生:2个。

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每一份是几个呢?

学生:4个。

学生:因为桃子平均分成了2份,每个小猴子拿到了一份,所以都是总数的1/2。

三、闯关游戏

教师: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三(5)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猴宝宝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闯观游戏,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个游戏。

1、第一关:(想想做做1、2)

教师:你看懂题目的意思了吗?谁能说说?

学生:根据图,填出分数

教师:要填写分数,我们必须看清什么?

学生:这些物体被平均分成了几份。

学生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2、第二关:(想想做做3)

教师:第二关就是书上想想做做第3题,请大家读一读题目的要求。

教师:谁能说说怎么做才能让其他小朋友们一看就明白了你表示的分数。

学生:先根据分数平均分一分,然后再用涂色表示。

学生完成后交流。对于1/5和1/2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3、第三关:(想想做做4)

教师:第3关,要求同桌小朋友合作完成,同桌两个小朋友都有12根小棒,请你们拿出这12根小棒的1/2,谁能说说你们是怎么拿的?(学生可能会用除法,可以。)

教师;还有什么方法?

学生:把小棒平均分成2份,拿1份。

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拿出这些小棒的1/3,是多少?对的举手。

教师:你们知道还可以拿出这些小棒的几分之一吗?

学生:1/4,1/6,1/12。

教师:请学生拿出小棒的1/6,看看是几根。

4、闯关结束

教师:看来我们三(5)班的小朋友真的很厉害,轻轻松松过关了,看看猴宝宝都为大家高兴呢!

四、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你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教师:请几个学生说。

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小学篇三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2.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难点:

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搜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懂课文大意,弄清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2.学生交流。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2)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2)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3)小老师教生字,开火车熟悉生字。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1.多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2.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3.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4.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发现该用什么语气朗读这一自然段。(赞赏的语气)

四、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1.练习写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3.当堂展评。

五、课后作业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文中引号的.用法。

2.细细品读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3.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二、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1.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2.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2)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3.交流讨论。

(1)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2)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3)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4.转换角色想象。

5.朗读体会感情。

6.表达感悟。

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三、欣赏玩出的名堂

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2.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3.交流讨论:“小人国”指的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4.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5.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四、交流玩中收获

3、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4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

五、替换朗读、理解引号

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1.引导学生说说“小人国、居民、玩具”在课文中分别是指什么?(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

2.让学生把“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和文中的“小人国、居民、玩具”进行替换,朗读。

(通过朗读感悟用“小人国、居民、玩具”比用“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更加生动、形象、有趣,从而让学生明白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六、教师总结

小结: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发明的出发点和原动力。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同学们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可以交流交流。

七、作业设计

小练笔: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教学板书:

15玩出了名堂

浪费时间

玩耍伟大的发现(显微镜、微生物)

边玩边想边想边玩

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小学篇四

本组教材围绕以“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选编了几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特点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都是讲的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给学生越来越鲜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4、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

5、推荐一些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以及电影、电视作品。

1、学习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2、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6课时,略读课文3—4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1课时。

具体安排:

1、《夜莺的歌声》3课时

2、《小英雄雨来》2课时

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2课时

4、《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1课时

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小学篇五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4、学会用“因为……所以……”造句。

教学重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2.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教学方法:观察法阅读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准备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2.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1.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2.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

a、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b、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3)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4)在互相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三、通过朗读,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1.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

2.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

3.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四、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1.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要点:

(1)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2)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

(3)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3.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全班交流。

4、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五、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1.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2.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六、延伸作业

由老人的仔细观察和善于思考引导学生讨论拓展,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板书设计16找骆驼

右边深,左边浅左脚有点跛

右边有一些米驮的是蜜和米找到了

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缺了一颗牙齿

(用心观察,认真思考)

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小学篇六

第四组教材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花钟》讲对植物的有趣观察和发现;《蜜蜂》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玩出了名堂》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一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一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并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第四单元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而“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从中可以看出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38个、词语49个。

3、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真观察的习惯,启发学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学习写观察日记。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

2、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3、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教学方法:

一、加强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整合

1、话题提供习作的素材。

2、说得有序、清楚是写得连贯、生动的前提。

二:加强小练笔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引导学生写写观察日记

2、有效利用生活中的练笔机宜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3、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给他们一些美好的感觉。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