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比赛体会(汇总14篇)

时间:2023-12-05 22:48:22 作者:GZ才子

比赛是一种衡量自己与他人差距的机会,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接下来是一些优秀选手的比赛心得分享,或许能给你一些指导和启示。

微课堂教学体会

遵循“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基本理念,坚持培养智力因素与培养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原则,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意识为重点,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为目标,潜心钻研教材,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期末统考成绩如下:

1、平均分:91.9分,比一中、xx中、xx中分别高出12.9分、19.9分、15.29分。

2、优秀率:52%,比一中、xx中、xx中分别高出12.67、31.6、13.8个百分点。

3、及格率:83%,比一中、xx中、xx中分别高出16.85、33.6、21.2个百分点。

具体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实验证实,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当学生处于积极的状态时,学习就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探索,思维相对活跃,学习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的触发点,对学好数学具有强烈而持久地推动作用。

1、了解学生,引导兴趣。

本学期,我调入第xx中学兼任初一5班的数学课。据了解,xx中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对学习数学有严重的畏惧心理。为了使工作有针对性,使学生尽快喜欢数学课,我通过和老师、学生座谈、测试、问卷调查、课堂观测等形式,对学生以下几方面情况进行了了解:一是了解学生上课状态、作业情况、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二是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习惯;三是了解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状况,如意志品质、思想意识、性格特点、心理健康状况等;四是了解家庭状况、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另外,我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及时引导兴趣。例如,数学第一节课,在让学生体会数的扩充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我们班级一共有多少人?(全班42人)(2)在小学时喜欢数学的请举手(9人举手),占全班的几分之几?(3)进入中学后想学好数学的举手(42人举手),占全班的百分之几?这个教学环节结束后,我不失时机的加以引导:“100%这个百分数,体现的是同学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承诺,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班级100%的同学100%的能学好数学,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听,掌声雷动,传递自信的信息;看,42双眼睛透着自信的光芒。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半年的每一节课始终保持着第一节课的学习热情。

2、创设情景,培养兴趣。

3、关注差异,发现兴趣。

班级学生无论是知识基础还是学习状态都存在着差异,成绩优秀的,往往不满足于掌握基础知识,希望通过努力,理解和研究深层次的问题,但却常常忽视基础知识中包含的深层知识及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成绩较差的,面对问题常产生畏难情绪,不知从何入手解决。针对学生情况,我认为,教学内容过多或过少,要求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生因课前的求知期望得不到满足而影响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产生简单题不愿做,难题又不会做的局面。为此在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有梯度的例题、习题、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鼓励他们积极探索,主动钻研,争先冒尖;对成绩较差的学生,鼓励他们从眼前做起,增强信心,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努力,这些做法很快取得实效。程楠、高悦、钱景鑫三名女同学小学数学基础较差,对学习数学有畏难情绪,九月份测试始终在30—50分之间徘徊。我多次与她们分析原因,帮助她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她们“我努力,我能行”,经过半年的努力,她们的成绩逐步提高,期末考出了83分的成绩。

4、鼓励赏识,激发兴趣。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是教师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赏识。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热情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其创造性的发现给予诚恳的表扬,使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培养自信。二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同学发言的失误,纠正了部分学生嘲笑同学的不良习惯。三是鼓励学生质疑,并虚心解答,做到诲人不倦。四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道理。五是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善待学生的幼稚,尊重学生的人格。六是写评语,利用作业本与学生交流沟通,赞赏每一点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再附上几句祝福。通过老师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表情语言的不断确认与肯定,学生的自信心逐渐树立起来,主体意识也不断增强,最重要的是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姜雪峰同学数学成绩一直在20分到30分之间徘徊,对学习数学缺乏信心,表现消极,我采取以上方法不失时机的激发他的学习兴趣,渐渐地,他的听课状态明显好转,作业的质量逐渐提高,期末取得了67分的成绩。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他的利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与保证,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媒介,对学生的学习发挥着稳定持久的作用。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我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习惯的培养。一是培养学生课堂听课的习惯,重点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敢问”,即培养专心听课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大胆发言的习惯,敢于提问的习惯。二是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书写规范的习惯。三是培养学生预习、复习的习惯。四是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和课外书的习惯。五是培养学生有意识的应用数学思想的习惯,如,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方程思想、转化思想等。现在,学生基本改变了过去乱接“话把”、思想溜号、懒于思考、作业应付、书写潦草等坏习惯。

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意识。

针对学生学习被动、自主能力缺失、学习效率偏低的问题,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1、激发学习动机。有效的教学必须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为此,我耐心细致的讲解学习数学的目的、作用及方法,以激发学生“想学”、“想学好”的动机。期末考试复习阶段,同学之间相互比赛,看谁做的题又多又快又准,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大多数同学具有了“我想学好数学”、“我能学好数学”的良好意识。

2、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目标,才能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如,针对学生马虎、不认真、书写不规范的问题,我提出了“会,一定做对;对,一定书写规范”的要求,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观察、思考、归纳、应用”的学习要求。本学期初,我就和同学们确立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期末统考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均列全校首位,缩小与一中、xx中的差距,力争达到一中、xx中的平均水平。这些目标的提出,为同学们增强自主学习的思想意识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

3、研究教学策略。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1)准备策略。每堂课都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认真备课,精心设计问题,预测课堂出现的各种情况,并想好评价和调控的方法。(2)实施策略。为了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我为自己提出了四个“确保”的要求,并落实到位。一确保了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张驰有度,既紧张又和谐;二确保了教学语言具有准确性、逻辑性、趣味性,既准确又生动:三确保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标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了提高;四确保了课堂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消耗,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感受到课堂自主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乐趣。(3)评价策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通过观测学习状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作业完成质量、课堂参与等情况,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通过课堂测试、阶段性测试等方法对其进行定量评价。

4、改革课堂模式。9月—11月,我率先实施“小组合作”,四人一组,指导学生互帮、互学、互查、互测。每堂课至少利用5分钟,进行“当堂测试”,做到人人清、堂堂清。11月30日学校拉开了“学习杜郎口,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序幕,我在借鉴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摸索出“出示学习目标——自学——小组交流——课堂展示——教师点拨——课堂测试”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具体表现为:(1)学生自信了。课堂上学生想说了、想做了、敢说了、敢做了,既不失农村孩子的朴实,又有城市孩子张扬的个性,“我努力,我能行”、“我参与、我学习、我快乐、我成长”、“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等口号已逐渐植根于学生的心田;(2)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了。课堂上彻底杜绝了学生睡觉的现象,一些在小学就放弃学习的学生也开始“动”起来,在自学探究、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能力提高了,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环节,学生的阅读能力、倾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升。(3)课堂变了。课堂一改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现状,课堂上动静相宜,自学时,静;讨论时,动;展示时,活。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点拨,开放的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

四、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提高,通过文字、表格、图形等获取信息的能力不高,需要加强。

2、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需要加强训练,尤其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3、灵活、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微课堂教学体会

一、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这道理很多教师都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有些教师虽然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导,但放的还不够,学生稍作推导后,就让学生说公式,而后拼命强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殊不知,绝大部分同学通过一会儿的拼、摆、剪是推导不出的,教师不能看到有一小部分的优秀学生会了后就让他们说,应注意让一般甚至后进的学生推导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明白公式的来源、意义。

又如在教学实践活动课《拿红、蓝铅笔》一课,这是一堂渗透统计与概率知识的课,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来了解一些统计、概率的基本知识,而不能稍作实验就推导出结论,应让学生在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红蓝铅笔支数相同时;第二层次是红铅笔三支蓝铅笔一支时;第三层次是不知道红蓝铅笔各自的支数,只知道总数,通过拿取来猜测红蓝铅笔可能各有几支)的多次实践操作中,在头脑中形成概率的表象,这是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比老师的灌输、强调记得更牢。

二、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以学生熟悉的,并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取代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如教学“归一应用题”时,我把教材中的题目“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作为“试一试”,之前,以“小明买4本笔记本用去了16元,照这样计算,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由于要知道“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知道笔记本的单价”这一认识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早已具备的,因而在解答时,更显得得心应手。又如,“挖一条水渠,计划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实际每天挖40米,实际每天挖多少米?”,我在教学时也将例题做了一点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饮,一家人计划每天吃3块,30天吃完,实际每天吃了5块,实际几天吃完?”由于要求“实际几天吃完,必须知道冷饮有多少块”这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解答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活跃了。

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选择题材,进行整理,互相出题,巩固新知。比如,组织春游活动前,我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每人拿出零用钱,一起到商场购物后,再编成不同的应用题,同学间相互解答,有的同学编成“我们小队有7位同学,每人拿出5元钱后去联华超市购物,买矿泉水7瓶,每瓶2元,还可以买什么?”“我们小队8位同学,一共有50元钱,买了面包8个,每个1元,买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买了……”在同学们的自己编题,自己解答中,他们的数学思维、数学解题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这是他们在玩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兴致颇高。

三、开放题练习,学生知识冲突与能力提高的加油站。

以往的教学,我们曾给学生这样一个误区:题目中有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等,我们的学生正是在这样一种反复训练中学习数学,并逐步形成思维的定势,碰到有多余条件或不同种解答时,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因此,作为一个明智的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开放题,以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是几倍的书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果园里有桃树78棵,梨树36棵,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少2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时,我先设计了“某水果店有苹果6箱,橘子18箱”通过让学生补充不同的问题,先明确两数之和(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还设计了一个条件不足的题目,如“商店有红气球21个,黄气球有多少个?”让学生通过思考添加条件解答,为学生进一步明确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设计有不同解答方法的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如在解答“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一共60个灯柱,我带来320盏灯,带来的灯够不够?”这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题目,在解答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不拘泥于一种方法,可从60个灯柱上共需要多少盏灯考虑;也可从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320盏灯可装多少个灯柱考虑;还可从320盏灯装在60个灯柱上,每个灯柱上可装几盏灯考虑。

我们还可以将数学题与我们的小队活动方案或主题班队活动方案紧密结合,真正将数学的开放性与生活化落在实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设计“快乐的春游”活动方案(从设计活动的路线,活动的准备购买门票,游玩的项目价格等),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这道理很多教师都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有些教师虽然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导,但放的还不够,学生稍作推导后,就让学生说公式,而后拼命强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殊不知,绝大部分同学通过一会儿的拼、摆、剪是推导不出的,教师不能看到有一小部分的优秀学生会了后就让他们说,应注意让一般甚至后进的学生推导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明白公式的来源、意义。

又如在教学实践活动课《拿红、蓝铅笔》一课,这是一堂渗透统计与概率知识的课,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来了解一些统计、概率的基本知识,而不能稍作实验就推导出结论,应让学生在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红蓝铅笔支数相同时;第二层次是红铅笔三支蓝铅笔一支时;第三层次是不知道红蓝铅笔各自的支数,只知道总数,通过拿取来猜测红蓝铅笔可能各有几支)的多次实践操作中,在头脑中形成概率的表象,这是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比老师的灌输、强调记得更牢。

二、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以学生熟悉的,并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取代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如教学“归一应用题”时,我把教材中的题目“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作为“试一试”,之前,以“小明买4本笔记本用去了16元,照这样计算,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由于要知道“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知道笔记本的单价”这一认识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早已具备的,因而在解答时,更显得得心应手。又如,“挖一条水渠,计划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实际每天挖40米,实际每天挖多少米?”,我在教学时也将例题做了一点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饮,一家人计划每天吃3块,30天吃完,实际每天吃了5块,实际几天吃完?”由于要求“实际几天吃完,必须知道冷饮有多少块”这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解答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活跃了。

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选择题材,进行整理,互相出题,巩固新知。比如,组织春游活动前,我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每人拿出零用钱,一起到商场购物后,再编成不同的应用题,同学间相互解答,有的同学编成“我们小队有7位同学,每人拿出5元钱后去联华超市购物,买矿泉水7瓶,每瓶2元,还可以买什么?”“我们小队8位同学,一共有50元钱,买了面包8个,每个1元,买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买了……”在同学们的自己编题,自己解答中,他们的数学思维、数学解题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这是他们在玩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兴致颇高。

三、开放题练习,学生知识冲突与能力提高的加油站。

以往的教学,我们曾给学生这样一个误区:题目中有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等,我们的学生正是在这样一种反复训练中学习数学,并逐步形成思维的定势,碰到有多余条件或不同种解答时,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因此,作为一个明智的`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开放题,以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是几倍的书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果园里有桃树78棵,梨树36棵,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少2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时,我先设计了“某水果店有苹果6箱,橘子18箱”通过让学生补充不同的问题,先明确两数之和(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还设计了一个条件不足的题目,如“商店有红气球21个,黄气球有多少个?”让学生通过思考添加条件解答,为学生进一步明确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设计有不同解答方法的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如在解答“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一共60个灯柱,我带来320盏灯,带来的灯够不够?”这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题目,在解答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不拘泥于一种方法,可从60个灯柱上共需要多少盏灯考虑;也可从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320盏灯可装多少个灯柱考虑;还可从320盏灯装在60个灯柱上,每个灯柱上可装几盏灯考虑。

我们还可以将数学题与我们的小队活动方案或主题班队活动方案紧密结合,真正将数学的开放性与生活化落在实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设计“快乐的春游”活动方案(从设计活动的路线,活动的准备购买门票,游玩的项目价格等),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这道理很多教师都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有些教师虽然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导,但放的还不够,学生稍作推导后,就让学生说公式,而后拼命强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殊不知,绝大部分同学通过一会儿的拼、摆、剪是推导不出的,教师不能看到有一小部分的优秀学生会了后就让他们说,应注意让一般甚至后进的学生推导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明白公式的来源、意义。

又如在教学实践活动课《拿红、蓝铅笔》一课,这是一堂渗透统计与概率知识的课,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来了解一些统计、概率的基本知识,而不能稍作实验就推导出结论,应让学生在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红蓝铅笔支数相同时;第二层次是红铅笔三支蓝铅笔一支时;第三层次是不知道红蓝铅笔各自的支数,只知道总数,通过拿取来猜测红蓝铅笔可能各有几支)的多次实践操作中,在头脑中形成概率的表象,这是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比老师的灌输、强调记得更牢。

二、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以学生熟悉的,并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取代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如教学“归一应用题”时,我把教材中的题目“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作为“试一试”,之前,以“小明买4本笔记本用去了16元,照这样计算,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由于要知道“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知道笔记本的单价”这一认识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早已具备的,因而在解答时,更显得得心应手。又如,“挖一条水渠,计划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实际每天挖40米,实际每天挖多少米?”,我在教学时也将例题做了一点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饮,一家人计划每天吃3块,30天吃完,实际每天吃了5块,实际几天吃完?”由于要求“实际几天吃完,必须知道冷饮有多少块”这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解答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活跃了。

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选择题材,进行整理,互相出题,巩固新知。比如,组织春游活动前,我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每人拿出零用钱,一起到商场购物后,再编成不同的应用题,同学间相互解答,有的同学编成“我们小队有7位同学,每人拿出5元钱后去联华超市购物,买矿泉水7瓶,每瓶2元,还可以买什么?”“我们小队8位同学,一共有50元钱,买了面包8个,每个1元,买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买了……”在同学们的自己编题,自己解答中,他们的数学思维、数学解题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这是他们在玩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兴致颇高。

三、开放题练习,学生知识冲突与能力提高的加油站。

以往的教学,我们曾给学生这样一个误区:题目中有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等,我们的学生正是在这样一种反复训练中学习数学,并逐步形成思维的定势,碰到有多余条件或不同种解答时,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因此,作为一个明智的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开放题,以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是几倍的书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果园里有桃树78棵,梨树36棵,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少2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时,我先设计了“某水果店有苹果6箱,橘子18箱”通过让学生补充不同的问题,先明确两数之和(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还设计了一个条件不足的题目,如“商店有红气球21个,黄气球有多少个?”让学生通过思考添加条件解答,为学生进一步明确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设计有不同解答方法的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如在解答“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一共60个灯柱,我带来320盏灯,带来的灯够不够?”这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题目,在解答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不拘泥于一种方法,可从60个灯柱上共需要多少盏灯考虑;也可从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320盏灯可装多少个灯柱考虑;还可从320盏灯装在60个灯柱上,每个灯柱上可装几盏灯考虑。

我们还可以将数学题与我们的小队活动方案或主题班队活动方案紧密结合,真正将数学的开放性与生活化落在实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设计“快乐的春游”活动方案(从设计活动的路线,活动的准备购买门票,游玩的项目价格等),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启迪学生标新立异,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路子、新方法,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模仿别人的方法,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提供给学生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让数学课成为活动的、创造的课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微课堂教学体会

音乐游戏性微课,其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能弥补教材的缺陷,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使学生在享受音乐游戏带来愉悦的同时,保持对音乐的兴趣。

有时,穿插一些趣味性的音乐游戏如果达不到预定效果,可采用音乐微课游戏。

二、让歌唱更准确。

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教学一直是一个重要问题。

课中,教师一般会安排以学习一首歌曲为这堂课的主要任务,展开一系列的导入、练声甚至欣赏、演唱等活动,但是往往有时候教师高音示范不到位,学生的演唱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在遇到这些棘手问题时,及时运用微课中的歌唱教学可弥补教学的缺陷,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微课引入歌唱教学改变了以教师反复范唱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及时得到启发,从而学得兴趣盎然。

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歌唱教学中的难点。

三、让节奏更明朗。

节奏是学好唱歌的重要前提。

节奏训练如果比较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在歌曲学唱时节奏把握不准,可以运用微课,将歌曲中的难点与微课相结合,利用微课中生动的音像、图文颜色的变化,直观真实地呈现于学生面前。

如在学习附点八分节奏时,很多学生对重音的掌握不太准确,这时利用微课标示出重音的位置,再配上骏马奔腾的画面,马蹄声清晰地传递到学生面前,让学生模仿马蹄声的节奏感,这样可以轻松地让学生掌握难点节奏,增强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节奏练习中享受到美的愉悦。

四、让乐器更来劲。

乐器演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

乐器教学中,教师的示范讲解受到乐器本身体积小、教学班人数多、学生距离教师位置较远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可能看不清楚教师示范的指法、手形,而单个讲解又会影响课堂进度,因此到了学生演奏的时候往往不得要领。

运用微课进行演奏教学,则可利用它的直观性和真实感,很好地将学生的指法、手形与乐器结合到一起。

学生对指法的运用不熟练,教师可边播放微课视频边组织全班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手把手教授指法。

后排学生如果看不清教师的示范动作,教师可播放微课视频,在放大示范画面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五、让欣赏更实效。

音乐欣赏课中西洋管弦乐的欣赏曲目贯穿一至六年级教材体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欣赏曲目的段落、主题、乐队组成、乐器种类和乐器的音色特点、演奏方法等一直是音乐欣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点多且分散。

学生仅依靠对乐曲的听辨和教师的讲解,很难对西洋管弦乐队的构成、乐器的演奏艺术形成直观印象,需要教师查找大量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来配合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微课的片段化教学、知识与思维的可视化动态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音乐知识技能。

音乐欣赏课还可直接播放微课视频组织学生自学并向教师提问,教师组织讨论或进行答疑,改变传统课堂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音乐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微课”,有助于学生加深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提高音乐素养,有效吸收和感受音乐的内涵,真正受到音乐的情感熏陶。

作者:王芳单位:重庆市开县汉丰第五中心小学。

课堂教学比赛体会

下列组别按其总人数的25%,推选出组内初赛人选(其中科组长、备课组长占50%;普通老师占50%),再按组内初赛人数的40%,评出参与学校决赛人员。

二、程序及时间安排。

1.第5周星期一前推选初赛人选(初赛召集人负责,初赛负责人进行资格审核)。

2.第5—第7周星期三组内比赛。(初赛召集人负责,初赛负责人跟进;组别内成员听课、当堂打分,当堂提交评分表,初赛召集人负责统计好分数,上报教导处)。

3.第7周星期四前上报决赛人选(初赛召集人负责)。

决赛。

一、比赛评委:

学术委员会成员及教导处行政:xx。

微课堂教学体会

有的人说:“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又有人说:“高效课堂就是在有效的空间里,采取恰当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获取有效的知识与能力”;还有的说:“高效课堂就是在坚守人类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同时充分利用本节课的资源,让学生明白丑与美,恶与善的客观真实,”等等,而我的理解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空里里,将教学目标最大化和最优化。”也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最优化。

怎样打造“高效课堂”?我认为“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2、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3、要有真挚的情感。这三点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

第一点,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开始第一步是教师个人提前精研一组教材。在自已反复研读教材以及其他有关的背景知识的前提下,再读教学用书。以此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并将理解以批注或圈点的方式记录在书上。第二步是教研组集体备课。这个步骤是在个人精研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讲人进行单元备课分析,并就其中的一节进行精备、精讲;过程中或者讲完后,老师们展开充分的讨论,以此弥补个人理解可能出现的粗浅或者偏差的现象。第三步是教师形成个性化教案的过程。在个人精研,集体讨论的基础上,个人就其中的一节课进行精备课,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案。然后教研组之间再互相听课,共同探讨每节课,直到达成共识。

第二点:教师要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因为这是课堂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要做到这点,我认为教师必须具备三种过硬的基本功:1、语言。2、板书。3、严密的逻辑思维。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怎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试想教师没有抑扬顿挫,幽默风趣的语言,怎么吸引学生的听觉?没有一手漂亮的板书,又怎能吸引学生的视觉?没有对知识严密的逻辑分析,又怎能给学生的智慧的光芒,给学生以心智的启迪?学生的能力又从何而来?所以我认为教师具备了这三点,学生才会欣赏你,佩服你,才会对你的课兴趣浓厚。

第三点:教师要有真挚的情感。如果说前面的两条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硬件的话,那么这一条就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软件保障。这里所说“真挚情感”有二层含义:第一层意思是说,教师要用真情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课首先要感动自己,之后方能感动学生。我所说的“真挚情感”第二层意思是,教师要真心关爱学生,当今强调要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它应该是平等的、友好的、在学习过程合作中非常愉快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用平等的心态对待他们,当他向你求知时,你要用更大的耐心与心细去帮助他,上课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明知这部分学生认识能力有限,就不要用深难的问题去为难他,这样会让他难堪、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假如用一些浅易的问题去鼓励这类同学回答,就会让其产生成就感,提高其学习兴趣,激发他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帮助他树立或找回一些学习的自信。要关心他,找出他一些细微的闪光点,鼓励他进步。只有这样,他才会认为你是真心对他,而把你当真朋友,愿意与你相处。信任你、依赖你。如果我们能与学生建立起这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那我们就一定能将我们的课堂打造成“高效课堂”。

微课堂教学体会

一、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这道理很多教师都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有些教师虽然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导,但放的还不够,学生稍作推导后,就让学生说公式,而后拼命强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殊不知,绝大部分同学通过一会儿的拼、摆、剪是推导不出的,教师不能看到有一小部分的优秀学生会了后就让他们说,应注意让一般甚至后进的学生推导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明白公式的来源、意义。

又如在教学实践活动课《拿红、蓝铅笔》一课,这是一堂渗透统计与概率知识的课,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来了解一些统计、概率的基本知识,而不能稍作实验就推导出结论,应让学生在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红蓝铅笔支数相同时;第二层次是红铅笔三支蓝铅笔一支时;第三层次是不知道红蓝铅笔各自的支数,只知道总数,通过拿取来猜测红蓝铅笔可能各有几支)的多次实践操作中,在头脑中形成概率的表象,这是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比老师的灌输、强调记得更牢。

二、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以学生熟悉的,并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取代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如教学“归一应用题”时,我把教材中的题目“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作为“试一试”,之前,以“小明买4本笔记本用去了16元,照这样计算,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由于要知道“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知道笔记本的单价”这一认识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早已具备的,因而在解答时,更显得得心应手。又如,“挖一条水渠,计划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实际每天挖40米,实际每天挖多少米?”,我在教学时也将例题做了一点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饮,一家人计划每天吃3块,30天吃完,实际每天吃了5块,实际几天吃完?”由于要求“实际几天吃完,必须知道冷饮有多少块”这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解答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活跃了。

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选择题材,进行整理,互相出题,巩固新知。比如,组织春游活动前,我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每人拿出零用钱,一起到商场购物后,再编成不同的应用题,同学间相互解答,有的同学编成“我们小队有7位同学,每人拿出5元钱后去联华超市购物,买矿泉水7瓶,每瓶2元,还可以买什么?”“我们小队8位同学,一共有50元钱,买了面包8个,每个1元,买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买了……”在同学们的自己编题,自己解答中,他们的数学思维、数学解题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这是他们在玩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兴致颇高。

三、开放题练习,学生知识冲突与能力提高的加油站。

以往的教学,我们曾给学生这样一个误区:题目中有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等,我们的学生正是在这样一种反复训练中学习数学,并逐步形成思维的定势,碰到有多余条件或不同种解答时,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因此,作为一个明智的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开放题,以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是几倍的书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果园里有桃树78棵,梨树36棵,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少2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时,我先设计了“某水果店有苹果6箱,橘子18箱”通过让学生补充不同的问题,先明确两数之和(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还设计了一个条件不足的题目,如“商店有红气球21个,黄气球有多少个?”让学生通过思考添加条件解答,为学生进一步明确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设计有不同解答方法的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如在解答“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一共60个灯柱,我带来320盏灯,带来的灯够不够?”这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题目,在解答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不拘泥于一种方法,可从60个灯柱上共需要多少盏灯考虑;也可从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320盏灯可装多少个灯柱考虑;还可从320盏灯装在60个灯柱上,每个灯柱上可装几盏灯考虑。

我们还可以将数学题与我们的小队活动方案或主题班队活动方案紧密结合,真正将数学的开放性与生活化落在实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设计“快乐的春游”活动方案(从设计活动的路线,活动的准备购买门票,游玩的项目价格等),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这道理很多教师都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有些教师虽然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导,但放的还不够,学生稍作推导后,就让学生说公式,而后拼命强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殊不知,绝大部分同学通过一会儿的拼、摆、剪是推导不出的,教师不能看到有一小部分的优秀学生会了后就让他们说,应注意让一般甚至后进的学生推导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明白公式的来源、意义。

又如在教学实践活动课《拿红、蓝铅笔》一课,这是一堂渗透统计与概率知识的课,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来了解一些统计、概率的基本知识,而不能稍作实验就推导出结论,应让学生在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红蓝铅笔支数相同时;第二层次是红铅笔三支蓝铅笔一支时;第三层次是不知道红蓝铅笔各自的支数,只知道总数,通过拿取来猜测红蓝铅笔可能各有几支)的多次实践操作中,在头脑中形成概率的表象,这是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比老师的灌输、强调记得更牢。

二、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以学生熟悉的,并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取代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如教学“归一应用题”时,我把教材中的题目“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作为“试一试”,之前,以“小明买4本笔记本用去了16元,照这样计算,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由于要知道“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知道笔记本的单价”这一认识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早已具备的,因而在解答时,更显得得心应手。又如,“挖一条水渠,计划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实际每天挖40米,实际每天挖多少米?”,我在教学时也将例题做了一点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饮,一家人计划每天吃3块,30天吃完,实际每天吃了5块,实际几天吃完?”由于要求“实际几天吃完,必须知道冷饮有多少块”这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解答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活跃了。

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选择题材,进行整理,互相出题,巩固新知。比如,组织春游活动前,我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每人拿出零用钱,一起到商场购物后,再编成不同的应用题,同学间相互解答,有的同学编成“我们小队有7位同学,每人拿出5元钱后去联华超市购物,买矿泉水7瓶,每瓶2元,还可以买什么?”“我们小队8位同学,一共有50元钱,买了面包8个,每个1元,买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买了……”在同学们的自己编题,自己解答中,他们的数学思维、数学解题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这是他们在玩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兴致颇高。

三、开放题练习,学生知识冲突与能力提高的加油站。

以往的教学,我们曾给学生这样一个误区:题目中有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等,我们的学生正是在这样一种反复训练中学习数学,并逐步形成思维的定势,碰到有多余条件或不同种解答时,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因此,作为一个明智的`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开放题,以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是几倍的书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果园里有桃树78棵,梨树36棵,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少2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时,我先设计了“某水果店有苹果6箱,橘子18箱”通过让学生补充不同的问题,先明确两数之和(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还设计了一个条件不足的题目,如“商店有红气球21个,黄气球有多少个?”让学生通过思考添加条件解答,为学生进一步明确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设计有不同解答方法的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如在解答“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一共60个灯柱,我带来320盏灯,带来的灯够不够?”这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题目,在解答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不拘泥于一种方法,可从60个灯柱上共需要多少盏灯考虑;也可从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320盏灯可装多少个灯柱考虑;还可从320盏灯装在60个灯柱上,每个灯柱上可装几盏灯考虑。

我们还可以将数学题与我们的小队活动方案或主题班队活动方案紧密结合,真正将数学的开放性与生活化落在实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设计“快乐的春游”活动方案(从设计活动的路线,活动的准备购买门票,游玩的项目价格等),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这道理很多教师都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有些教师虽然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导,但放的还不够,学生稍作推导后,就让学生说公式,而后拼命强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殊不知,绝大部分同学通过一会儿的拼、摆、剪是推导不出的,教师不能看到有一小部分的优秀学生会了后就让他们说,应注意让一般甚至后进的学生推导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明白公式的来源、意义。

又如在教学实践活动课《拿红、蓝铅笔》一课,这是一堂渗透统计与概率知识的课,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来了解一些统计、概率的基本知识,而不能稍作实验就推导出结论,应让学生在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红蓝铅笔支数相同时;第二层次是红铅笔三支蓝铅笔一支时;第三层次是不知道红蓝铅笔各自的支数,只知道总数,通过拿取来猜测红蓝铅笔可能各有几支)的多次实践操作中,在头脑中形成概率的表象,这是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比老师的灌输、强调记得更牢。

二、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以学生熟悉的,并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取代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如教学“归一应用题”时,我把教材中的题目“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作为“试一试”,之前,以“小明买4本笔记本用去了16元,照这样计算,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由于要知道“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知道笔记本的单价”这一认识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早已具备的,因而在解答时,更显得得心应手。又如,“挖一条水渠,计划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实际每天挖40米,实际每天挖多少米?”,我在教学时也将例题做了一点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饮,一家人计划每天吃3块,30天吃完,实际每天吃了5块,实际几天吃完?”由于要求“实际几天吃完,必须知道冷饮有多少块”这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解答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活跃了。

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选择题材,进行整理,互相出题,巩固新知。比如,组织春游活动前,我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每人拿出零用钱,一起到商场购物后,再编成不同的应用题,同学间相互解答,有的同学编成“我们小队有7位同学,每人拿出5元钱后去联华超市购物,买矿泉水7瓶,每瓶2元,还可以买什么?”“我们小队8位同学,一共有50元钱,买了面包8个,每个1元,买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买了……”在同学们的自己编题,自己解答中,他们的数学思维、数学解题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这是他们在玩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兴致颇高。

三、开放题练习,学生知识冲突与能力提高的加油站。

以往的教学,我们曾给学生这样一个误区:题目中有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等,我们的学生正是在这样一种反复训练中学习数学,并逐步形成思维的定势,碰到有多余条件或不同种解答时,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因此,作为一个明智的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开放题,以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是几倍的书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果园里有桃树78棵,梨树36棵,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少2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时,我先设计了“某水果店有苹果6箱,橘子18箱”通过让学生补充不同的问题,先明确两数之和(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还设计了一个条件不足的题目,如“商店有红气球21个,黄气球有多少个?”让学生通过思考添加条件解答,为学生进一步明确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设计有不同解答方法的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如在解答“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一共60个灯柱,我带来320盏灯,带来的灯够不够?”这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题目,在解答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不拘泥于一种方法,可从60个灯柱上共需要多少盏灯考虑;也可从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320盏灯可装多少个灯柱考虑;还可从320盏灯装在60个灯柱上,每个灯柱上可装几盏灯考虑。

我们还可以将数学题与我们的小队活动方案或主题班队活动方案紧密结合,真正将数学的开放性与生活化落在实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设计“快乐的春游”活动方案(从设计活动的路线,活动的准备购买门票,游玩的项目价格等),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启迪学生标新立异,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路子、新方法,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模仿别人的方法,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提供给学生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让数学课成为活动的、创造的课堂。

课堂教学比赛体会

摘要:初中英语的教学者如何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肩负起相应责任,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从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特点切入,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对提升初中生的英语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学科的教学无论是在教学目标上,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推广后,初中的英语教学就仿佛是被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变得更加富有挑战性、机遇性、困惑性。那么作为初中英语的教学者如何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肩负起相应责任,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这些都是新环境下初中英语教学所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因此,笔者带着这些问题,以牛津初中英语这套新教材的特点为切入点,并结合了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英语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出了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特点。

1.教材的优点。

牛津初中英语这套新的教材总体来说内容贴切、时代性强、表现方式更加形象、直观,具备了很强的实用性。具体来说它主要有以下四个明显的优点:首先弥补了以往初中英语教材中一味强调语法教学的不足,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口语教学上来,并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了着重培养;其次,新教材鼓励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强调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再次,新教材在内容上富含的信息量大、覆盖的面广,能够紧扣时代的步伐、更加贴近生活,因而能够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最后,新教材全面强调了任务型的教学原则,目的性较强,能够促使学生在实际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加强交流、合作、思考,获得提高。

2.教材的缺点。

尽管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拥有很多以往教材不具备的优点,但是它也有几点不足,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是教材中的词汇量过大、分配不科学,容易削弱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降低学习趣味;其次是在内容上话题的设置不合理,尽管新教材所涉及的面比较广,但是其侧重点主要还是自然、科普、文学等,对其他诸如天气、艺术、语言等话题涉及的非常少;最后,新教材在语法编排上比较混乱,没有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这就给学生一种知识点松散、难于掌握的感觉,降低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针对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教学方法。

针对牛津初中英语这套教材的特点,并根据新课程对初中英语教学确立的目标。笔者认为要达到提升学生的英语基本知识和技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这一目标,教学者主要是要做好三点:首先是要有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以便提高实际教学过程的导向性;其次是采用丰富多变的教学模式,达到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的目的;最后还要注意以学生为本,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度,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

综上所述,在新的课程标准下,为了提升初中生的英语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要在充分认识和了解教材的特点上更新教学理念,并围绕学生这个主体,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对于初中英语学习的浓烈兴趣和激情。

参考文献:

[1]李宁。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j]。陕西教育,2011(07)。

[2]曹强。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07)。

[3]冯钰。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j]。成才之路,2013(03)。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微课堂教学体会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语言作为交流和描述的工具,把英语教学与各学科有机的整合,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一、改革教法,培养互动式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要将听说教学放在前面,多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坚持反复运用,逐步的坚持让学生讲英语,为学好外语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是学生养成交流、合作、展示等互动式的教学形式,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教学的机会。多采用外部手段来强化学生的动机。比如:口头表扬、学生激励、奖励小红花等。使学生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感觉到自己的'成功。同时,互动教学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专业知识的提供者,学习过程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活动。改变了只注重语发、单词的教学,而更多的是同学生交流,使教学更加活跃。

二、激情引趣,指导。

[1][2]。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引悟结”课堂教学文化是我在道法课堂一直精心经营的探究式教学风格。特别是近几年来,在组长王义群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将其作为课题做了进一步的探究和拓新,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我认为这种课堂教学文化有如下优势:

第一、激发了学习兴趣

“引悟结”探究逻辑比较自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喜欢。因为喜欢,所以兴趣很浓。他们往往对ppt上醒目的“引”、“悟”、“结”更加关注,受其引导,学生思绪方向感强,凝聚了探究力。引,需要素材作载体,所以,课堂上会有适合的有血有肉的鲜活素材,有时候是故事、视频、诗歌、名言、漫画等,有时候是一场小活动,一个小表演等,丰富的教学资源进入了课堂,异彩纷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悟,是通过老师设计的问题来推进的,问题的切入很重要,起到对学生的引领和提升。高尚情操的培养由“悟”而开始、美好的理想由“悟”而奠基,科学的思维由“悟”而养成。所悟所得在学生的分析探究和老师的点拨引导之下,总是熠熠闪光,犹如茫茫大海的一盏明灯指明了学生探究真理的方向。

第二、促进了自主探究

教师借助素材提出探究问题,学生结合素材情境和已有经验思考探究,从而悟出结论。这种教学文化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素材针对目标而选,问题针对素材而定,感悟与探究必然线索清晰、情感凝聚。学生质疑推理的欲望被生动典型的素材情境所激发,在问题的引领下有理有据地思考,结论自然水到渠成、理所当然。在知识的迁移过程中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科核心素养必然有效达成。

第三、提高了学习效率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在发散中有所聚拢,在聚合中有所开放,所以“形散神不散”,使得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矫正与提升张弛有度,总能有机地达成教学预设的成果。这种文化形成习惯之后,学生分析社会问题也有了基本的经验和方法。“引悟结”文化犹如思维的纲,对学生一生认识与思考问题都是一种指引和预判。

第四、渲染了课堂氛围

以前有人说起“道法”学科,总是和枯燥空洞的“政治”相关联。但是这种“引悟结”课堂文化改变了师生的认识。使得“道法”不再苦涩,充满了人文和人性,变得生动、有趣。“引悟结”探究逻辑促使师生探究的思绪一会儿由理性向感性回归,一会儿又由感性向理性飞跃。内化了的习惯性的“引悟结”模式,有一种艺术之美和神奇之力,时隐时现,润物却无声;似有似无,引领方向明,强化了互动的思维魅力,也增添了课堂的文化内涵。

第五、促进教师学习与创新

教师要用活用好这种课堂文化,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平时多多读书,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经常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感悟;及时了解时事新闻,掌握社会动态和热点焦点。只有不断学习和研读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思想,才能使“引悟结”教学文化时刻焕发青春活力。

总之,“引悟结”课堂教学文化有很多妙处,更需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相信,这种教学文化会更加适应新时代的课堂教学,并且一定能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供更多可能,也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收获更大的成绩。

20xx年10月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纵观新课程改革实施至今,初中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课堂中的教与学都令人耳目一新。但是,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阅读教学似乎又走进了一个繁琐热闹化的“技术主义”误区。很多一线教师已经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的难教,在教学实践中常会出现“复杂、繁琐、臃肿”的现象,导致课前预设的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语文课堂“耗时低效”,甚至被众人愤怒声讨为“误尽苍生是语文”。因此构建“低耗高效”的“低碳语文”课堂已成为社会对语文教师群体的一致呼吁。

阅读教学课堂作为教师向学生传递人类基本价值理念的平台,理应体现、崇尚这一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师与学生应该过一种简约轻松而深刻自由的精神生活。崔峦老师也说过: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努力实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可见,简约化必然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终极归宿之一。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在简约中求高效这一理想境界呢?下面,仅结合自己的阅读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

教学目标是教师与学生预设教与学所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或者要完成的任务,是课堂教学的“航行灯”。若目标定得太复杂,那么每个目标所分配的时间就会相对减少,结果一堂课什么都想抓,却什么也抓不住。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说:教学的目标要简明。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够了,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

《鼎湖山听泉》安排在苏教版第五册“吟哦讽诵”单元之首。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结合课文内容,我设置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学习吟哦讽诵的基本要领;感悟鼎湖山的优美景色,体味作者通过听泉而得到的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这两个目标,一个涉及到本单元学会学习的基本要求,一个涉及到课文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恰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也符合崔峦老师提出的教学目标要简明、实在的观点。在这篇课文的实际教学中,三维目标得到充分整合,课堂熠熠生辉。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对教学内容平均用力的话,只能是“蜻蜓点水”。因此,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等要素,找准切入点,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统领整个课堂教学。

如今,我市广大一线教师致力于活动单导学模式教学,如何设计一份优质高效,让学生活得起来又不致于课堂出现零散、混乱现象的活动单,显得尤为重要。在执教《囚绿记》这一篇散文时,我便设计这样一份活动单,既囊括了课文的重点难点,又使课堂活动精彩有序,从而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设计如下。

活动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划出体现行文脉络的句子,抓住关键句理清文章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

活动二:美点品读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之歌。请就文中写绿和抒情的句子,挑选几处进行圈点批注。然后小组用合作朗读加评析的形式,展示你们对文字的理解。

活动三:背景探究白居易曾经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是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他所关注的时代和事件。其实本文中也隐约交代了当时的写作背景,请找出关于这些背景的语句,小组内探究一下作者的写作意图。

活动四:拓展升华假设陆蠡临牺牲时,眼前又闪现出那一抹远在旧都的绿色,他会想到什么呢,他会对他的“绿友”说些什么呢?请以“此刻,我又想起了你,我所挚爱的绿友”作为开头,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心语。

这堂课之前学生们已通过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对课文有了自己初步的阅读品悟,课堂上主要以小组交流和合作展示学习成果方式为主。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很高,语言品析得丰富深刻,主题也把握得较为深刻。

当然,简约教学内容是建立在教师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之上,腹中有文本,才能真正使课堂“笔力千钧任翕张”。

真正的好课主要教学环节往往只有几步,着重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有些课文很长,很复杂。如按部就班,照情节展开教学,学生往往只会停留在对课文蜻蜓点水般的认识层面上。若将各环节进行整合,作板块式安排,学生参与的自主性就会更强。

《幽径悲剧》是文学泰斗季羡林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涉及的内容很多,如果面面俱到,难免费时低效。因此我首先设法将相关环节进行整合,从而引导学生较深入地走进文本,与作者和文字对话。在课堂设计时,我扣住“悲剧”这一中心这样安排教学:首先,赏析美景。对于悲剧,鲁迅先生说过,就是将最有价值的最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本文中,美具体指哪一事物?他美在何处?作者分别从什么角度表现它的美?品读交流之后,我紧承上一教学内容,顺势提问:但有一天,美丽的藤萝被毁了,没了,永远地消失了。此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呢?引导学生在此体会藤萝的悲状和作者的悲情。在此基础上,我接着带出下一环节:这样一个给人间增添了美丽的生命永远地消逝了,此时此刻,我想大家的心情也和作者一样悲、惜、愤。我们不禁要问,是谁制造了这出悲剧?进而师生共同探究文章主旨。这样安排,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既囊括了课文的重点,又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从而使课堂有了情感上的梯度,三维目标也较好地融合在三个环节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现代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课堂有趣情景的创设、学生表演、小组合作学?使现代语文课堂不再寂寞,变得热闹非凡。这过多过杂的手段,已严重冲击了我们的语文课堂,让我们的阅读课堂无法实现精神与语言和谐共生。于永正老师对语文教学的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他采用的教学方法很简单,很实用,很有效——读。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以读促写。只有通过读,学生才能思考语文文字的内涵,才能细细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才能品味语文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简约而不简单。简约语文,也不是一般理解意义上的简单、空洞,而是以简洁、清晰、精练、完美的外在形式具体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它不是教学环节在形式上的减少,也不是训练强度上的削弱,而是要固守语文教学的“根本”。“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在语文阅读教学这颗大树上,让我们追求一种更简约更完美的高效语文课堂,去除不必要的冗枝,让这棵大树扎根生长,苍天耸立,成为学生未来人生的幸福归宿!

课堂教学比赛活动总结

三尺讲台飞扬青春风采,教学比赛初露砥砺锋芒。12月7日,南靖县中学数学学科片断教学比赛活动在县教师进修学校举行,来自全县各中学数学学科的14名选手(初中组11人、高中组3人)参加了本次角逐。

根据比赛规则要求,参赛选手进行比赛的顺序、课题抽签。比赛时初中、高中分组进行,上午是初中比赛,下午是高中。课题内容由评委组提供,高中为高一年级教材;初中化学学科为九年级教材,其他学科为八年级上册教材。参赛选手分两批现场抽签决定课题,并在45分钟内独立撰写教案。比赛教师只允许带教材,教师独立备课,不得使用任何教学参考材料和网络及课件,充分考验教师独立备课、解读教材、课堂驾驭的能力。要求参赛教师精选抽到课题中的一个教学片断,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10-15分钟的教学。参赛教师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最优化的方式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把教学亮点展示出来,以考察教师处理教材和解决教学重难点的能力。

赛场上,参赛老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自编自导自演,在比赛中完全置身于真实课堂,生动的教学语言,独特的教学设计,用心诠释着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用情演绎着对教育生命的实践,教学风格尽显,课堂精彩纷呈。

1.南靖四中初中部的徐秀贤老师,在课堂引入时,结合时下影视热播剧和利用时空穿梭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新颖,且具有创新意义;且她在虚拟课堂情景方面做得很到位,师生互动、设置学生犯错或关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景方面也下了很多功夫,徐老师不仅做到了教态自然,而且想法独特,效果非常好。

2.南靖一中黄苏梅老师在教学中重点突出,讲解透彻,对知识能进行适当引申,内容较为丰富,板书设计合理,教学基本功很扎实。

3.南靖二中的吴明凤老师教学设计独特,让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吸管(长度已量好)摆三角形,通过摆出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引导学生思考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样的设计,不仅吸引学生,又节省时间,能突出重点,吴老师又妙用学生的错——将错就错,因势利导,收到很好的效果。她还善用鼓励性语言,这不但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良好思想品德形成及心理健康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南靖一中的曾燕华老师在教学中从三个运动学、自然学、经济学的三个例子引入,更让同学们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增加同学们对自然界的了解,增强同学们的国家荣誉感。本堂课的另一个亮点是反馈过程中给出几个例题后所引起学生的思考、发言、争执、讨论以至正确答案的达成一致的过程,其中教师起了很及时和恰当的提示。她特别注重将新概念讲清讲透,能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高度概括能力,并使学生举一反三。

1.老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方面以及如何更好地设置更具有启发性问题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授课过程中时间没有控制得非常好,有的老师时间太短,有的老师超时。

3.大部分老师比赛时表情上有点严肃,没有学生的互动,只是一个人表演。

4.个别老师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片段教学,变成是整堂课的浓缩。

5.个别老师教学重点没抓住,难点没突破。

本次比赛活动受到县教育局、县教师进修学校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比赛期间,县教育局中教股股长刘坤生、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庄加荣、工会主席王良根等到现场关心指导。

片段教学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的必选项目之一,也是教师们展现自己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的一个舞台。本次中学数学教师片断教学比赛,不仅展示了我县中学数学教师的活力和风采,促进了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展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让更多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为教师们探索实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学习、研究的契机,有力地促进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整体发展。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26、27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举办的“20xx年农村骨干教师远程国培计划送培下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吴丽萍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旁征博引,将抽象的理论结合具体案例娓娓道来,让每一位坚守在一线的教师如沐春风,耳目一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是我在教学中一直摸索、探索的一个主题,现将我的思想结合本次活动的体会汇报如下:

“双标”一标知课程标准;二标知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将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熟记于心。在教学中才能有战略目光,居高临下,统揽全局。有高度才有深度,才有远度,牢记课标的核心要素,才能达到有的放矢,收放自如。才能在具体的教学中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中三维目标要有机结合,知识需要积累和巩固,技能需要训练和强化,情感价值观需要浸润和滋养。情感价值观目标镶嵌其中,水到渠成,无需刻意。杜绝强加。每一次具体的教学中都有目标的主副之分,不必牵强附会。例如,数学学科的价值定位有教学的基本要求: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开启智慧的钥匙。数学教学要将数学思维,数理方法,数学审美有机结合在一起。讲解习题的过程就是梳理思维的过程,要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要重视方法的总结和归纳。

变“讲堂”为“学堂”,以学定教,先学后教,顺学而教。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认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自我催动的学习。教师过去称“主导”,现在叫“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转变。教师的作用是导,启发,帮助,指引学生学习,使学生乐学,会学,肯学。教师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开启学生心灵之门,帮助学生建构一生受用无穷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创造能力。在讲座中吴老师讲的典型案例《“项目学习”的改变》,是我耳目一新,学习中可以搞“项目”,学生在收集资料中,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他们的设计思路,在学习中创新。

教师要有强烈的设计意识,从内容到方法,从流程到节奏,从时间的安排到课堂的掌控。正确的东西也需要艺术方式的呈现。其中教的设计:“导入”环节要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言简意赅的小结,意味深长的问题,醍醐灌顶的点拨等等都需要老师的精心设计。教的设计:有效的预习,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等等;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工具和路径,方法和策略都需要教师预先设计。.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参,而且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要实施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简练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后,要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哪些缺点与不足,从中悟出道理,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一)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千万不要使学生成为“苦役”。

(二)在学习中是学生获得成就感。

(三)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增强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动力系统”。

(四)夯实基础,循序渐进,分散难点,一课一得。总之,通过本次的观摩学习,专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时时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平等对话,一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等等,都非常值得我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结合自身与学生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要尝试让学生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他们的自学意识,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课堂教学比赛活动总结

我校“赛课”活动从9月22日开始,到9月28日圆满结束。活动中教研组长认真贯彻学校赛课活动方案,组织本学科、本教研组教师认真准备,积极参与,有效实践,广大教师迅速行动,做到了思想重视、准备充分,运用灵活。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再一次印证了我们学校是一个声音,一个步伐,一个脉搏的和谐集体。

(一)为教师展示教学风采和互相学习搭建了一个平台,赛课活动不仅完成了上级的任务要求,还锻炼了教师队伍。每人一节课,即是每个教师展示自己的窗口,也是老师间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的好时机,好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思想,个人能力,展示他山则安之石,可以攻玉。大家相互切磋、借鉴,有利于共同发展。

(二)为教师成长和发展搭建了一个平台。教师的成长,发展需要支持,要有良好的环境锻炼。开展赛课活动,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作用,在良好的环境中展露才华和技能,打造品牌,扩大教师的影响,提高公众认可度。

(三)为教师间的教研和交流搭建了平台,以“赛课”活动为契机,教师在准备“赛课”过程中查阅资料,研讨教法、学法,收集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和资料,扩大了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课后的研讨,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教学的方向。

1、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虚心学习,交流研讨,共同进步,基本上本组教师都参加了听评课活动。“教学相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在教学上至少有一个长处可资借鉴。

2、教师得到了锻炼,心理上更加成熟。

3、在教学上进行深入探索,王伟玲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方面下了许多功夫,通过对短文的感,再去“悟”,不断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数学组,全部采取一对一的方法,即讲一道例题,有针对性地练习一道题,在模仿中强化训练。

4、学有目标,赶有方向。这样赛课活动,不仅是学习,而且是欣赏,更是难得的享受!同时也是校内同行互学的平台。5、培养了向上意识和合作意识。大家都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通过一节课,我们看到了积极进取的意识,没有人甘愿把自己的课在众目之下搞的一塌糊涂,没有人不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说明我们都是有尊严的,讲人格的,求进取的。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是大家积极响应,通力合作的结果。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1、有的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准备不充分,有敷衍思想。

2、极少数教师没有全程参与,认识比较模糊。

3、有的课型确立的不正确。如探索课,没有体现出探索内容,探索方法,探索过程,只是一节常规课。

4、不能充分有效和利用课堂时间,下课前几分钟无事可做,有的提前下课。

5、个别老师语言不规范。

6、个别教师一幅冷面孔,课堂气氛压抑,没有自由灵活的教学互动。

7、仍然是在教学,只是教给学生死的知识,不是通过知识教方法。

8、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师不知道教给学生点什么,不知道让学生学点什么。

1、这次活动结束了,但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总结。教到老,学到老,探索到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常改常新。

2、积极乐观地参加每一项活动,将改变你的消极人生,你就能愉快地融入集体当中。

3、教师要靠高尚的品德和才学赢得学生尊重。现在的学生难以管教,但对他敬仰的教师则是言听计从,所以同一个班级,教师获得学生的尊重程度是不一样,不是学生的原因,是教师自身的原因,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增才干,博得学生的喜欢。

4、虚心学习。要有学而不厌的精神,向自己身边的人学习是要有勇气的,不能固步自封。学习别人的胸怀,使自己成为宽广的人,学习别人的态度,使自己成为快乐的人,学习别人的经验,使自己成为有作为的人。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20xx年10月26日,第17期周末名师课堂,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邀请了杭州市天长小学楼朝辉、马迎春、吴恢銮、陆白琦。马迎春、吴恢銮、陆白琦分别讲授了语文《纸船与风筝》、数学《旋转》、英语《happyhalloween》三节课,并和在座听课教师作了互动教学研讨。下午,杭州市天长小学校长楼朝辉作了关于教育个性的主题讲座。这三节课和楼朝辉先生的讲座蕴含的“做学生喜欢的老师”的教育理念,不时激起所有在座教师的共鸣,不时激起现场热烈的掌声。通过这一天的学习,不仅让我领略了各位教师出类拔萃的风采,也让我从中感受到课堂的灵活多变,下面就从以下几点谈谈我对这几节课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扎实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感染了我,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就要有滴水石穿的精神,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积累经验。

二、课前师生互动环节很有特色,每位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情景教学,这样不会让每位学生一开始上课就觉得紧张,而且还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对教课的老师感兴趣,从而也对这位老师的课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注意力集中并且感兴趣才是最好的学习状态,这几位老师都做到了这一点。

三、教师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无论从课题教材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的有1创意,引人入胜,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牢固掌握。

四、练习设计基础实效,灵活多样,很具有代表性,教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进行到位的点评,讲解,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课堂上解决掉。这样学生既牢固掌握了知识,避免了走弯路,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后作业的负担。

五、讨论交流的主题是学生。合作交流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以前听课观到合作交流,很多是师生对话的形式,老师对学生的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汇总或评价订正,重结果轻和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这几位老师对这一点处理的很好,让听课的老师感受到了学生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

六、上课教师的语言具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到位,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高兴地站起来,体面的坐下。在我们听的这几节课中,每位老师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积极的评价,教师亲切和蔼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调、给孩子们积极向上的鼓励使得整节课都充满着活力。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自己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