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应收账款管理论文思路范文(14篇)

时间:2023-10-30 07:51:05 作者:雅蕊

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各种知识和理论,提高学习效果。小编精选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应收账款的管理的论文

关键词:

现代企业面临的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原因除了信用交易意外,还有就是企业自身的认识问题。如果企业经营管理者不能够对所产生的应收账款风险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么就很容易在企业内部产生财务危机。

一、企业应收账款风险。

应收账款风险是指企业的应收账款受到市场上的不稳定因素的影响,给应收账款的收回带来了阻碍,从而导致企业不能够及时或者足额收回数额巨大的应收账款。简而言之,应收账款风险是企业不能够及时和足额收回应收账款而造成的潜在的和实际的损失。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回收金额风险和回收时间不确定性。应收账款回收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指应收账款的对手方超过商定的付款期限,而使赊销企业面临损失的风险。回收数额上的风险,也可以称为潜在坏账损失,是指企业无法收回全部的应收账款,而使部分或全部的应收账款成为坏账的风险。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会加大企业资金的占用和增加资金成本,严重的会是企业财务陷入困境,甚至失灵。而应收账款一旦成为坏账、死账,就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应收账款风险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回收时间和回收数额上的不确定性,是企业在短时间内积攒的应收账款数量难以及时消解,从而给企业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

第一,大量占据流动资金,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企业在为客户提供商品、劳务、技术以后,所应得的款项却不能够及时的收回,就会成为企业的应收账款,如果企业不能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地管理或者对逾期不能够收回的款项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会使企业的收入与支出不相符合,扰乱企业的正常财务计划。应收账款长期不能收回或者被占用,将会直接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流动,给企业的正常经营产生影响,也因此会阻碍企业的壮大。

第二,虚增经营成果,隐藏企业的潜在损失。我国企业准则规定,企业需要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确认收入,在进行信用交易时,通过信用交易获得的收入需要计入当期收入,而企业的通行做法却是将其当成实际的现金流,从而虚增了企业的现金收入。企业账面上存在的应收账款,其不能够收回的绝对数量必然要增大,而企业每年提取的坏账准备是一定的,这样一来提取的坏账准备不能够覆盖实际产生的坏账损失,这样就会虚增企业的经营成果,隐藏了企业的损失,也会使企业的风险同时隐藏,为日后的发展埋下隐患。

第三,一定时间内收入与支出不相符合,增加损失。信用交易可以在短期内增加企业的市场销售,为企业创造大量的潜在利润,但是这些收入并没有实际流入企业,由于销售的实现,使得企业需要缴付相应比例的税费,使企业的资金流出,增加企业的损失。

第四,增加企业机会成本。大量的应收账款等于存在于企业内部的流动资产,但这些资产收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不能够自由的流动,这样就会成为企业的闲置资本,增加了机会成本。企业手中的流动资产或者现金周转速度越快越能够增加企业的盈利,但是由于企业没有可以有效利用应收账款的手段,使得应收账款成为流动资产中的“固定资产”,企业丧失了大量的盈利机会。总之,由于资金被大量的占用,加大了企业的机会成本。

第一,完善信用管理组织,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风险涉及的主要就是信用风险,因此首先高度重视信用风险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强化管理。信用风险作为一项具有普遍性、复杂性、高难度性的风险,在管理上需要保持专业化,因此需要组建特定的部门或者组织进行管理。企业组建的信用调控部门,需要保持足够的独立性,充当各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信用调控部门的需要做的工作是:收集、分析、整理客户信息,建立信用档案;风险分析与预测,调整对客户的应收账款额度;制定相关的信用管理政策等。一个独立完整的信用调控部门可以成为连接企业各部门的桥梁,从而使管理更加科学。

第二,合理布局,优化经营策略。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企业应仔细分析自身所处的经营环境,从客观上评价自身综合实力,从而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策略。稳健经营是绝大多数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期望,为达到这样的期望,企业就必须在产品、服务上做出相应的改变,提高质量、强化个性化服务。在提高商品、劳务、技术的质量上,可以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创新产品品种等方式,向市场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或提供名副其实的高质量的劳务和技术。

第三,加强内部控制,强化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于应收账款风险的管理仅仅在从外部推进是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困难局面的,因此还需要从内部推进,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强化日常管理。具体来讲,企业需要实时掌控应收账款的量、时、价等信息,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加大评估考核力度,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企业应该根据自身业务量的大小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核对,以便及时发现应收账款风险,同时将核对的结果传递给对手方企业,保证双方信息的一致。

第四,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及销售回款责任制。除了在措施上保证应收账款的安全以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使对应收账款风险的管理形成常态。对于营销政策的制定,应该改变原来的销售、回款两条线的管理策略,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评估考核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

企业通过上述措施强化对应收账款风险防范和控制以外,还可以通过采取合理的规避措施,转嫁应收账款风险。

第一,信用。信用保险是保险的一个险种,是权利主体将与之有债务关系的对手方的信用作为保险对象,向第三方机构(主要是开设信用保险的保险公司)投保,以保证在债务人信用违约时,债权人能够获得相应的补偿。对于企业来说,信用保险第三人的介入,是对债权人利益保障机制的一种加强,可以使企业更加保险、专业的开展自身业务,并且有效保障应收账款的收回。对于外贸企业来说,信用保险不仅可以保障企业出口安全,而且通过金融机构的支持,增强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并且由于信用保险的介入,企业可以较为便利的获得的贷款支持,可以提前预知客户的风险水平,从而降低交易风险。

第二,保理业务。保理是指与开展保理业务的金融机构之间形成的一种契约关系。根据契约关系,卖方企业、供应商、经销商等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应收账款的回收权转让给转让给保理商,保理商针对该企业的应收账款,为其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应收账款账户的管理、应收账款的催收、以及为收回应收账款所提供的各项担保等。与信用保险相比,信用保险只是企业为其信用业务购买的保险,该业务的所有权还在企业自身手中,而保理服务是一种债权转移交易,在企业与保理商进行了保理业务之后,部分或者全部债权就相当于出售或抵押给了保理商,企业就相应的简化了自身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保理业务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化,保理业务与信用保险逐渐融合,形成了现在的信用保理业务,在信用保险业务中,保理商通过保理业务,向企业提供更高比例的比率,降低企业的损失,从而实现三方共赢的局面。

第三,转移风险的其他工具。转移应收账款风险出了上述措施以外,还包括要求应收账款对手方提供相应的担保,如第三方担保、信托担保、资产抵押担保等,通过这些方式的担保,可以使企业在无法正常收回应收账款的情况下,通过追偿的方式,从第三方手中索赔或者通过抵押物的拍卖来获得弥补应收账款的资金。其次就是将应收账款出售,这里的出售包括两种,一种是完全出售,也就是将应收账款以买断的形式出售给专业机构,第二种就是保留应收账款的所有权,以抵押的方式从银行等金融机构提前获得资金,待应收账款收回以后,再进行还款。这几种风险转移工具在实践中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并逐渐被企业所接受。

结束语:

应收账款风险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风险,只要有信用交易的存在,应收账款风险就会存在。对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研究,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与前瞻性的研究课题,也是国际风险管理学术研究的热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信用交易比例将会越来越大加大,应收账款风险问题会日益得到企业的重视。

参考文献:

应收账款的管理的论文

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总量逐年递增,据报道256家上市公司年报中超过60%的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均有不同幅度增长,其中近15%的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增加了一倍,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经营方式的不同和对货款收回管理力度的强弱不同程度影响着应收账款增减。有的企业全年余额占月平均销售收入的比例较大,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与其制度需要及其自身发展现实不相适应,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上市公司,在我国国有企业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造成逾期应收账款高居不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疾。造成应收账款高居不下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两大方面:

(一)企业经营环境的影响。

一方面是扩大市场分额的需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赊销成为企业扩大销售的主要竞争手段。另一方面是很多企业故意拖欠账款也是社会普遍缺乏诚信的表现。

(二)企业自身的问题。

从主观上讲,我国企业管理者普遍重视销售而忽视包括应收账款管理在内的内部管理,而客观上他们对于应收账款管理无论是经验还是理论都是十分缺乏。

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高额的应收账款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直接引发财务危机。企业通过赊销方式不断扩大销售收入,而赊销的背后就是不断上升应收账款。很多企业在具有良好的赢利状况下,因应收账款管理不善而面临财务危机。我国许多企业包括一些经营状况良好的上市公司经常出现利润可观,账面状况不错却资金匮乏的状况。

2.应收账款管理的坏账风险对企业赢利状况的影响。逾期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危害直接体现在坏账风险上,据统计逾期应收账款在一年以上的其追帐的成功率在50%以下,二年以上的债权成功率就更低了,而我国相当多的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已达到三年以上,收回更无望了。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实际已成坏帐但未做坏帐处理的情况也普遍存在。有的企业因为收入回笼不畅而无法购买生产用料,导致企业破产。所以企业全年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占全年平均销售收入较高的比例,必然会对个别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发生不良影响。

企业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就恰如在一个晴朗的早晨你带伞出门,可到中午却下雨了,而当时你很难说你未带伞的决策是对是错,你事先收集了当天的天气预报,可依旧会“天有不测风云”的。此时你未带伞的决定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由于你未带伞而由此带来的全身淋湿,你的身体是否能承受淋雨才是关键。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宜是如此。要从源头控制,防范于未然,因而防范机制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

(一)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制。

对赊销进行管理传统的企业组织机构,一般以财务部门担当信用管理的主要角色,进行赊销管理这已不能适应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需要,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须有固有的部门或组织才能完成。企业对赊销的信用管理需要专业人员有调查,分析和专业化的管理和控制,因此设立企业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是非常必要的。在我国企业中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设立信用管理部门,一种是财务总监领导下的信用管理部门,另一种是销售总监领导下的信用管理部门,两方面各有利弊,适用于不同的企业管理体制。信用管理部门要取得财务和销售部门支持并在赊销管理中起主导作用。根据统计采取财务总监负责下的信用管理成功率在30%。目前我国约有2%的国有企业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而外资企业的这一比率在10%以上。

(二)建立客户动态资源管理。

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必须对客户进行风险管理,其目的是防范于未然。动态监督客户尤其是核心客户,了解客户的资源情况。给客户建立资源档案并根据收集的信息进行动态管理。这就是客户的动态资源管理,如果企业对这项工作没有足够得人力也可以委托社会征信公司完成或是在其指导下完成。调查的渠道一般包括:客户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客户与企业的往来的历史记录客户的规模,财务状况,发展前景,行业的风险程度等等。

即便设置了完善的应收账款监控体系,也不能保证不会发生逾期应收账款。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监控体系的制定是否合理以及监控体系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其次是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随时有可能导致债务人财务状况恶化而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在逾期账款面前,我们除了向法院提出申请执行外,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积极的方式:

(一)成立清收小组,对应收账款催讨。

企业管理当局对已经到期的应收账款应交由应收账款清收小组进行催讨。对于清收小组的组织管理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原款项经办人,部门领导或单位负责人应为某项应收账款的当然责任人,参加清收小组,在清收小组负责人的调配下参加工作。二是清收小组成员按客户分工,并分解落实清理收回目标任务。三是严格考核,奖罚分明,提高催讨人员的积极性和效果。

(二)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是处置企业应收账款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采取贴现方式收回债权,债转股和以非现金资产偿债三种方式。

1.采取贴现方式收回账款。贴现方式是指在企业资金严重缺乏而购货者无力偿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给予债权人一定的折扣而收回逾期债权。这种方式不同于企业在销售中广泛采用现金折扣方式,首先他是针对债务人资金相对紧张的逾期债权,其次往往伴随着修改债务条件,即债务人用现金清偿部分债权,剩余在约定日期偿还。

2.债转股。债转股是指应收账款持有人与债务人通过协商将应收账款作为对债务人的股权投资,从而解决双方债权人把债权转为股权投资后对产品市场深度和广度的推广很有利。

参考文献:

[1]王明轩.铁路运输会计制度.中国铁道出版社,.475.

[2]杨玉波.会计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6.15.

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论文

本文首先分析了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接着分析了应收账款的存在对企业的影响,最后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提出一些措施。

其一,在应收账款的持有时间内,会丧失部分时间价值;其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还可能因为债务人的破产等原因而无法收回,形成坏账,其影响程度取决于应收账款的规模,规模越大,负面影响越大;同时也取决于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账龄越长,坏帐损失产生的风险越大。虽然应收账款的存在将产生种种潜在的财务及经营风险,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的一种商业信用和促销手段,仍被企业广泛采用。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面临“销售难、收款更难”的双重困境。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争取客户订单,企业提供几近苛刻的优惠条件,利润越来越低;另一方面,客户拖欠账款,销售人员催收不力,产生大量呆帐、坏帐,使本已微薄的利润更被严重侵蚀,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应收账款产生的各种风险不可低估,应收账款在每个企业普遍存在,产生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来源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如在家电行业,由于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为提高市场占有率,生产厂家除发动“价格战”争夺顾客以外,还通过降低赊销信用的标准争夺批发商和零售商,从而导致大量应收账款的产生。

2、忽视对客户信用的调查和管理。目前很多企业为了占领市场,往往缺少自我保护意识,缺乏防范应收账款风险的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跟踪三道基本程序,对客户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客户的偿债能力等,缺乏必要的科学分析和评估,对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不予重视,更不能针对不同的往来客户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所有的这些都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延长,资金占用数额增加,坏账损失率增大。

3、意识不强。有的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往往只注重账面上的销售额,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的风险及财务成本的增加。企业盲目追求指标,有的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为获得政绩,只注重销售指标的完成,而忽略企业流动资金被客户长期占用;有的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为了争得某一客户或抢占某一块市场份额,常采取赊销等营销策略来达到目的,使企业面临极大的经营风险。

4、用法律手段解决债务纠纷的意识不强。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从起诉、受理、调查取证、开庭审理到判决、裁定与执行有一个时间过程,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导致很多企业放弃了通过诉讼程序寻求债权保护的合法权利,使本来可以收回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变成呆成、坏账。

1、高额的应收账款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入,可能引发财务危机。企业通过赊销不断扩大销售,而赊销背后就是不断上升的应收账款,很多企业在具有良好的盈利状况下,因应收账款管理不善而面临财务危机。我国许多企业包括一些经营状况良好的上市公司经常出现有利润,无资金,账面状况不错却资金匮乏的状况。

2、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对企业盈利状况的影响。据统计,逾期应收账款在一年以上的,其追账成功率在50%以下,而在我国逾期应收账款已达到60%以上。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实际已成坏账但未作坏账处理的情况普遍存在。因此,企业应收款的大量存在,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账款潜伏着巨大的财务危机,特别在我国应收账款变成呆账,坏账的可能性较大,而应收账款一般不能出售变现,对于涉效应特别谨慎。

3、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赊销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主要表现为:企业流转税的支出,所得税的支出,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应收账款的回收成本都会加速企业现金流出。

4、形成坏账损失,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对企业营业周期有影响。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使营业周期延长,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致使企业现金短缺,影响工资的发放和原材料的购买,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2)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合理、互相协调、互相制约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

(3)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

2、确立信用管理制度。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目的是要在扩大销售、增加利润与采用这种政策而承担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损失之间进行权衡,只有新增盈利大于等于要承担的三项成本时,才能实施和运用这种赊销政策。首先,确定合适的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是企业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也是企业对可接受风险提供的一个基本判别标准。在制定信用标准的过程中,应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最优平衡点。其次,采用合理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企业赊销商品时给予客户延期付款的若干条件。延长信用期限可以扩大销售量,但信用期限过长也会造成应收账款占用的机会成本增加,同时,加大坏账损失风险。为促使客户早日付款,企业在规定信用期限的同时可以附加现金折扣条件。再次,建立恰当的信用额度。信用额度是企业根据客户的偿还能力给予客户的最大赊销限额,实际上是企业愿意对某一客户承当的最大风险额。确定恰当的信用额度能有效防止由于过度赊销而使企业蒙受损失。在市场情况及客户信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应对信用额度进行必要调整,使其始终保持在所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3、明确应收账款管理主体。在做出赊销决定之前,应该对各种情况有一个认真仔细的分析,灵活运用赊销手段,合理确定现金折扣与折让及比例,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快速占领市场和发展壮大自己的一项基本策略。因此,企业应认真组织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专门研究企业的营销策略,调查了解客户的资信程度,真正建立起一套合自身特点的科学的方法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

4、确立应收账款管理目标。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并在信用政策所增加的销售赢利和采取信用政策预计所要担负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只有当所增加的销售盈利超过运用此政策所增加的成本时,才能实施和推行使用这种信用政策。同时,应收账款管理还应包括企业未来销售前景和市场情况的预测和判断,及对应收账款安全性的调查。如果企业销售前景良好,应收账款安全性高,则可进一步放宽收款信用政策,扩大赊销额,获取更大的利润;相反,则应该执行严格的信用政策,或对不同的客户的信用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企业在获取最大收入的情况下,又使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

应收账款的管理的论文

(一)减少企业产成品的积压、扩大销售量、增加销售额、提高盈利水平。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若适当改善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如采取一定条件和范围内的赊销产品,则可以降低企业库存产品的积压,减少保管费、管理费、保险费等费用及产品腐烂、因生产技术的提高和消费者偏好发生转移等产品过时的风险,扩大销售量,增加销售收入,提高净利润,更有助于实现企业的.零库存管理。

(二)减少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企业应对形成应收账款的直接原因和其他原因进行合理预计、分析、判断,对于那些企业本身可以避免的损失,需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风险;对于那些企业不可避免的风险,对减少损失发生的成本(如管理成本、机会成本、坏账成本、收账成本及资金占用费等)和坏账损失进行计算、比较,然后选择成本最小的方案,尽可能降低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的发生概率,将其损失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一)应收账款会计核算不规范,账面统计数据不准确,导致企业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不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如某些企业经营状况很好,盈利也比较高,但考虑企业所得税上交金额和时间的因素,企业可能多计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将已确认为坏账的应收账款不予核销,减少利润,少交所得税;或为提高企业的形象,少计坏账准备,增加盈利。

(二)未及时和相应企业进行对账。有些企业存在未及时对账的现象,没有明确购销双方的债权债务数额,造成对账单传递、记录可能发生误差,尤其是可能会产生金额大、账龄长的应收账款,增加坏账损失和收账成本,增大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内部控制制度尚未建立或执行不到位。有些企业因规模比较小、人员比较少等原因尚未建立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旦出现回收不回来的现象,就会造成大量应收账款的累积,导致坏账损失;而有些企业即使在销售时签订了销售合同(或协议),但有时片面追求产品的销售数量和销售额,对逾期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尤其是金额大、时间长的应收账款没有做进一步的完善措施,也未对客户资信程度进行调查、评估,导致资金不能及时回收,降低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营风险。

(四)企业对应收账款清收部门不明,管理部门之间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导致回款不能及时回收,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五)企业领导缺少足够的应收账款管理和监督意识。比如当企业领导变动频繁时,新上任的领导对前任领导工作中形成的应收账款不够重视甚至不予理睬,造成呆账变死账、资金流失。

为更好地改善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提高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减少应收账款和坏账损失,降低回收和经营风险,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客户资信程度管理档案。

(1)客户基础资料:即客户基本信息,如客户名称(单位名称)、住址(或地址)、客户成长情况、联系电话、电子邮箱、与本企业有业务往来的时间、交易记录等。

(2)业务情况:如客户的市场竞争力、市场开拓能力、和本企业合作的情况、业绩等。

(3)交易情况:如客户销售量和销售额情况、市场信誉、经营成果等。

2.有效管理客户资信。

(1)评估客户经营成果:主要评估指标有销售量、销售额、销售额占该地区销售总额的比例、销售毛利率、回收期、客户数量。

(2)评估客户商业信誉:主要评估指标有价格水平、销货能力、交货及时性、服务质量、信息反馈。

(3)划分信用等级。企业应结合客户性质、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量状况等定期评出信用良好、信用一般、信用差等不同等级,再对相应的等级给予不同的信用资格和信用条件。

3.进行信用保险。即将企业所不能预计的应收账款重大损失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降低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率,减少坏账形成的风险和收账成本。

4.修改支付佣金的付款条件。即企业可以规定,企业若在销售实现之日起的有效期限内付款,企业可以给予客户适度的现金折扣,提高客户支付货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企业资金快速回收。

5.选择合适的应收账款结算方式。为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企业应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如对于盈利能力较好、信用较好的客户,企业可以适当放宽收款条件,采取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方式;对于盈利能力较低、信用较差的客户,可以要求客户开具银行承兑汇票,且到期前可以背书转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款项不能按时回收的风险。

6.对应收账款进行合理分类。企业可以根据金额大小和期限长短将应收账款进行分类,这样可以使应收账款的管理部门分清重点收款对象,及时回收金额大或期限长的货款。

(二)运用erp、金蝶等相关软件建立客户动态管理系统。

erp系统中提供了专门的客户信用管理平台,可以对每个客户的品质、资本状况、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进行有效评价,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

1.账龄分析。在erp系统,月末可以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比较其变动情况,可以看出本月月初余额、本月增加额、本月减少额、月末余额。企业可对其进行分类,如将账龄最长,金额最大的应收账款划分为a类;将账龄最短,金额最小的划分为c类;其他划分为b类,对长期还未收回而且占应收账款总额比重较大的应收账款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催收,以避免坏账、呆账的发生。

2.对客户信用进行有效监控管理。在erp系统中,可随时根据客户信用等级选择、维护客户的信用额度。若超出其信用额度时,系统立刻做出反应和有关提示,能够及时、准确地对客户资信进行科学管理,保证形成应收账款的质量,降低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

(三)进一步完善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应收账款清收责任制。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控制坏账发生的基本前提条件,企业应制定各部门岗位责任制和授权审批制,对应收账款进行事前评估、事中监督、事后控制,形成一套规范化的应收账款工作程序,进一步完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严格按会计制度和准则确认、计量、核销应收账款,把好审核关,对逾期应收账款应及时派专人进行催办,建立催收责任制度,落实清收责任,明确管理,及时回笼资金,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提高企业资金周转速度。

(四)建立定期对账制度。

企业应该根据应收账款金额、性质、期限等对应收账款进行定期核对,如总账和明细账核对,明细账与客户往来账核对,及时发现长期(一般为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挂账现象,采取相关措施予以解决,并妥善保管好双方往来业务单据,做好登记备查。

(五)财务部门应正确处理应收账款形成的坏账损失。

财务部门应正确处理已确认的坏账损失。一方面在账面上核销该笔应收账款,并进行备查登记;另一方面要不放弃任何回收坏账的机会,尽可能减少坏账损失。

(六)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企业业务部门要对所有重要客户进行跟踪、监督,保持与客户经常联系,及时发现结算中存在的问题,快速识别应收账款的逾期风险,确保客户正常、按时支付款项,降低逾期应收账款的发生可能。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审计要检查有无异常应收账款、重大差错,认真仔细核对企业收款流程、不相容职务分离、定期对账、账龄分析等原始凭证,监督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有效发挥内审的监督作用。

总之,企业应提高应收账款在企业中的重要认识,详细识别、分析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应收账款的会计核算、清收管理及监督,科学防范信用风险、坏账风险,将应收账款数额控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盈利水平,促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3]刁凤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与对策[j].科学信息,2007.

[5]谢旭.客户管理与账款回收[m].企业管理出版社,.

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论文

应收账款保理业务是指,企业把由于赊销而形成的应收账款有条件地转让给银行,银行为企业提供资金,并负责管理、催收应收账款和坏账担保等业务,企业可借此收回账款,加快资金周转。

虽然保理业务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但是在国外已广泛被使用。据统计,2001年全球保理业务量已达到了7200亿欧元,在西欧和亚太地区的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该项业务发展尤为迅猛。

在现实运作中,保理业务有不同的操作方式,因而有多种类型。按照风险承担方式,保理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1、有追索权的保理和无追索权的保理。

如果按照保理商是否有追索权来划分,保理可以分为有追索权的保理和无追索权的保理。如果保理商对毫无争议的已核准的应收账款提供坏账担保,则称为无追索权保理,此时保理商必须为每个买方客户确定赊销额,以区分已核准与未核准应收账款,此类保理业务较常见。另一类是有追索权保理,此时保理商不负责审核买方资信,不确定赊销额度,也不提供坏账担保,仅提供贸易融资、账户管理及债款回收等服务。如果出现坏账,无论其原因如何,保理商都有权向供货商追索预付款。

2、明保理和暗保理。

按保理商是否将保理业务通知买方来划分,保理可以分为明保理和暗保理。暗保理即供货商为了避免让对方知道自己因流动资金不足而转让应收账款,并不将保理商的参与通知给买方,货款到期时仍由供货商出面催款,再向保理商偿还预付款。

3、折扣保理和到期保理。

如果保理商提供预付款融资,则为融资保理,又称为折扣保理。因为供货商将发票交给保理商时,只要在信用销售额度内的已核准应收账款,保理商立即支付不超过发票金额80%的现款,余额待收妥后结清,如果保理商不提供预付账款融资,而是在赊销到期时才支付,则为到期保理,届时不管货款是否收到,保理商都必须支付货款。

保理业务是一种集融资、结算、账务管理和风险担保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业务,对于销售企业来说,它能使供应企业免除应收账款管理的麻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获取融资上的好处。

从理论上来说,企业可以通过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来保证资金顺利的运转,但是对于那些规模小,销售业务少的公司来说,向银行贷款将会受到很大限制,然而自身的原始积累不能支撑企业高速发展,通过保理业务进行融资可能是企业最为明智的选择。保理商通过管理企业应收账款,预先付给企业的资金来支持企业的发展。

2、完善销售渠道。

推行保理业务是市场分工思想的运用,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可以把应收账款让与专门的保理商进行管理,使企业从应收账款的管理之中解脱出来,但是企业并没有完全脱离销售商,而是利用保理商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信息,建立企业的客户体系,完善企业的销售渠道,提高企业的销售能力。

3、提高收款的能力和收款的及时性。

由于专业的保理公司对销售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销售企业可以免去对应收账款管理上的一大负担,同时,保理公司具备专业技术人员和业务运行机制,它会详细地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查,建立一套有效的收款政策,及时收回账款。

1、选择保理的种类。

在推行保理业务过程中,对于销售商来说,首先应根据自身企业的经营情况、筹资能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选择不同的保理业务将应收账款让于他人管理。无追索权的保理适合销售企业对买方的信誉不是很了解,或者是面对信誉较差的客户,但是,保理商也会就保理业务的风险来收取保理费用,所以企业应充分考虑成本和收益;相反,有追索权保理对销售企业来说风险转移的力度不明显,但是,成本相对较低。

折扣保理比较适合于资金不是很宽余、资金周转速度快的企业。为了保证企业资金充分供应,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将应收账款实行折扣保理,可以提前获得现金,以投入新一轮的生产。这种保理与应收账款的贴现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应收账款的贴现到期不能收回账款,销售企业必须承担应有的风险。然而,保理则可以把风险转移给保理商,分散企业的风险。可是,这种保理的所付出的代价相当的高,也需企业权衡风险和收益,使风险和收益相匹配。对应的到期保理只承担不能收回应收账款的风险,不提前融资。在选择这两种保理业务时,主要考虑企业的筹资能力。

2、签定合适的保理合同。

选择好保理业务的种类之后,接下来的是如何签定好保理合同,使得销售企业在委托应收账款管理和应收账款融资方面得到应有的保证。

首先应该明确保理合同的内容。债权应该具有可让与性,销售商应该确定应收账款能够转让,否则即使签定了合同,到时也很难执行,对销售企业不利。为了保证保理业务能够在客户拒付时收回账款,销售企业和保理商在合同之中必须注明应收账款的支付方式和期限。一般支付方式有两种:一是到期日方式,二是收款日方式。到期日方式有保理商与卖方约定自发票日、自债权让与日或自发票提交保理商日等,保理商向卖方支付价款。收款日方式即在买方债务人向保理商支付货款后,保理商再向卖方支付债权价款。或自应收账款到期日一定期限后,买方未付款时,保理商担保付款等。

其次,为保理合同提供公正,能够更好地保证当事人的权利。公证人可以为银行与买卖双方签订保理合同提供法律咨询,规范保理业务市场。作为保理商的银行也未必能够全面了解保理合同的各方面内容。因此,应通过公证来保障合同的有效性。

最后是签定合同,转让应收账款的债权。此时,销售企业可以比较放心地把应收账款让与保理商管理,减少销售人员的后顾之忧,使销售部门能够集中精力做好销售和服务工作。

应收账款的管理的论文

[提要]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是指企业因对外赊销商品或劳务而应向购货单位收取的款项。现代商业社会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都面临“销售难,收款更难”的双重困境。积极而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将有利于加快企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有利于防范经营风险,维护投资者利益,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应收账款的重要性,应收账款管理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应收账款;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相关建议。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居高不下,很多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达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现象严重,造成许多企业应收账款长期挂账,难以回收,已成为制约企业资金流动性及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其中大部分应收账款已经逾期,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逾期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60%以上,如此高额的逾期应收账款,大部分已形成实际的呆账、坏账,却长期得不到处理,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作为流动资产的应收账款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在应收账款持有期间,它不像别的资产那样会通过经营手段增值,相反,还会丧失部分时间价值: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还可能因为债务人破产等原因而无法收回形成坏账,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二、应收账款过量对于企业的不利影响。

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过犹不及,对于企业的应收账款来说也是一样,过高的应收账款占用将对企业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应收账款占用过多往往造成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容易引发财务危机。企业通过赊销不断扩大销售,而赊销的背后就是不断上升的应收账款,很多企业包括一些经营状况良好的上市公司具有良好的盈利记录,却经常出现有利润、无资金,账面状况不错却资金匮乏的状况,这其中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企业的应收账款造成的。由于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变现而使企业的现金流入量明显不足,企业会因流动资金短缺而发生支付困难,面临财务危机,有些甚至濒临破产、倒闭。

(二)应收账款加速了企业不得不用自有资金来垫付各种税费,更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企业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及城建税等流转税也是以销售收入为计算依据,即使企业未实际收到现金,也要定期以现金缴纳;实现利润后股利、红利的分配问题也涉及到企业的现金流出,使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越来越严重。

(三)应收账款往往存在很大的坏账风险,影响企业的盈利状况。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发生的赊销收入也要计入当期收入,增加了企业账面利润,但应收账款特别是逾期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危害直接体现在坏账风险上,许多企业都存在实际坏账损失远远超过计提的坏账准备,大量实际已成坏账的应收账款仍长期挂账,未作坏账处理,这样就虚增了企业的利润。

(四)延长了企业的经营周期,增加了机会成本。过高的企业应收账款资金占用,使企业应收账款回收期变长,整个企业的营运周期延长,大量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的速度,限制了企业进一步投资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增加了企业的机会成本。

(一)企业负责人对应收账款管理缺乏足够重视。许多企业负责人只重视销售和利润的增长,将销售人员的工资报酬与销售任务相匹配,忽视了将能否收回所欠销售货款及回收应收账款的质量纳入销售人员的相应绩效考核中,使得销售人员只重销售量完成的多少,而不考虑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

(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不严。有些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缺乏规章制度,或有章不循,形同虚设。财务部门不及时与业务部门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一些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账龄老化,却任其发展,无人问津,对应收账款管理责任不清。对应收账款坏账管理不严,没有严格的坏账管理制度,对坏账责任追究不严。

(三)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在有些企业中,为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只将工资报酬与销售任务挂钩,而忽略了产生坏账的.可能性,未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因此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要求有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四)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当前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扩大市场份额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赊销这一手段,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这就造成企业间相互拖欠应收账款的现象更加严重;另一方面是很多企业故意拖欠账款,即使有钱也不还,社会普遍缺乏诚信。

(五)企业缺乏风险意识。为了抢占市场扩大销售,一些企业在进入当地市场之初,为了尽快地打开营销局面,在事先未对付款人资信度作深入调查、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采取与客户签订短期的、一定赊销额度的销售合同来吸引客户,扩大其市场份额,于是产生了较高的账面利润,忽视了资金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不能及时收回的问题。

四、应对措施。

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效益的重要前提。信用政策即应收账款的管理政策,是指企业为对应收账款投资进行规划与控制而确立的基本原则与行为规范,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部分内容。

五、结束语。

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应收账款管理作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方面已越来越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甚至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当前必须学习的一门“必修课”,这就需要每个企业都要采取积极而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对策,以加快企业的资金流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企业面对大环境的影响,应保持一定理性,虽然赊销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销售收入,但也应在确认收款有保障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只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坏账风险,同时全社会应积极宣扬一种“欠债还钱”的良好风气,自觉以诚信经营为荣,以坑蒙拐骗为耻,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诚信经营队伍,使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状况得以缓解。

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论文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是指企业因对外赊销商品或劳务而应向购货单位收取的款项。现代商业社会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都面临“销售难,收款更难”的双重困境。积极而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将有利于加快企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有利于防范经营风险,维护投资者利益,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应收账款的重要性,应收账款管理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居高不下,很多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达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现象严重,造成许多企业应收账款长期挂账,难以回收,已成为制约企业资金流动性及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其中大部分应收账款已经逾期,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逾期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60%以上,如此高额的逾期应收账款,大部分已形成实际的呆账、坏账,却长期得不到处理,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作为流动资产的应收账款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在应收账款持有期间,它不像别的资产那样会通过经营手段增值,相反,还会丧失部分时间价值: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还可能因为债务人破产等原因而无法收回形成坏账,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过犹不及,对于企业的应收账款来说也是一样,过高的应收账款占用将对企业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应收账款占用过多往往造成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容易引发财务危机。企业通过赊销不断扩大销售,而赊销的背后就是不断上升的应收账款,很多企业包括一些经营状况良好的上市公司具有良好的盈利记录,却经常出现有利润、无资金,账面状况不错却资金匮乏的状况,这其中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企业的应收账款造成的。由于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变现而使企业的现金流入量明显不足,企业会因流动资金短缺而发生支付困难,面临财务危机,有些甚至濒临破产、倒闭。

(二)应收账款加速了企业不得不用自有资金来垫付各种税费,更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企业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及城建税等流转税也是以销售收入为计算依据,即使企业未实际收到现金,也要定期以现金缴纳;实现利润后股利、红利的分配问题也涉及到企业的现金流出,使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越来越严重。

(三)应收账款往往存在很大的坏账风险,影响企业的盈利状况。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企业发生的赊销收入也要计入当期收入,增加了企业账面利润,但应收账款特别是逾期应收账款对企业的危害直接体现在坏账风险上,许多企业都存在实际坏账损失远远超过计提的坏账准备,大量实际已成坏账的应收账款仍长期挂账,未作坏账处理,这样就虚增了企业的利润。

(四)延长了企业的经营周期,增加了机会成本。过高的企业应收账款资金占用,使企业应收账款回收期变长,整个企业的营运周期延长,大量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的速度,限制了企业进一步投资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增加了企业的机会成本。

(一)企业负责人对应收账款管理缺乏足够重视。许多企业负责人只重视销售和利润的增长,将销售人员的工资报酬与销售任务相匹配,忽视了将能否收回所欠销售货款及回收应收账款的质量纳入销售人员的相应绩效考核中,使得销售人员只重销售量完成的多少,而不考虑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

(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不严。有些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缺乏规章制度,或有章不循,形同虚设。财务部门不及时与业务部门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一些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账龄老化,却任其发展,无人问津,对应收账款管理责任不清。对应收账款坏账管理不严,没有严格的坏账管理制度,对坏账责任追究不严。

(三)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在有些企业中,为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只将工资报酬与销售任务挂钩,而忽略了产生坏账的可能性,未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因此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要求有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四)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当前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扩大市场份额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赊销这一手段,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这就造成企业间相互拖欠应收账款的现象更加严重;另一方面是很多企业故意拖欠账款,即使有钱也不还,社会普遍缺乏诚信。

(五)企业缺乏风险意识。为了抢占市场扩大销售,一些企业在进入当地市场之初,为了尽快地打开营销局面,在事先未对付款人资信度作深入调查、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采取与客户签订短期的、一定赊销额度的销售合同来吸引客户,扩大其市场份额,于是产生了较高的账面利润,忽视了资金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不能及时收回的问题。

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效益的重要前提。信用政策即应收账款的管理政策,是指企业为对应收账款投资进行规划与控制而确立的基本原则与行为规范,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部分内容。

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应收账款管理作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方面已越来越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甚至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当前必须学习的一门“必修课”,这就需要每个企业都要采取积极而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对策,以加快企业的资金流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企业面对大环境的影响,应保持一定理性,虽然赊销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销售收入,但也应在确认收款有保障的情况下进行,否则只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坏账风险,同时全社会应积极宣扬一种“欠债还钱”的良好风气,自觉以诚信经营为荣,以坑蒙拐骗为耻,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诚信经营队伍,使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状况得以缓解。

应收账款管理研究论文对现代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几点建议

[提要]应收账款作为一个企业的流动资产,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不进行合理的管理控制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甚至导致流枯竭.因此,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生存斗争中寻求好的管理模式值得深究,应收账款管理也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应收账款管理现状的分析,根据存在的不足,提出对策,以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4月2日

作为企业流动资产重要项目之一的应收账款,属于企业短期债权.有一定数量的应收账款余额是合理的,但它必须适度,否则会导致企业管理的一系列困难.当应收账款达到一定比例,既能够扩大销售额、提升企业竞争力,也能扩大收入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如果赊销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过高,必然会影响资金周转,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因此,合理的应收账款管理十分重要,使应收账款合理存在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生存,这和企业的经营息息相关,有必要做深入的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各企业为了提高销售额、扩展市场业务,大多利用促销、降价以及赊销等方式来拓宽企业经营,其中应收账款管理成为了当下大部分企业都乐于采取的管理方式.因此,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成为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难以解决的困难,这些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企业应收账款余额呈现上升的趋势.我国企业近年来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不容乐观.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4月,我国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应收账款同比上升,升幅最大的省份上升幅度甚至达到12.5%.和上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的10个省份中,5个省份企业的应收账款余额增长比例呈现上升趋势.据统计,截至2016年4月末,2015年已公布年报的2,775家非金融上市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56%,其中2,031家非金融上市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5.75%.这种上升趋势已经深刻影响到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导致企业资金严重短缺,制约了东部企业的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二)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過大.据统计,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已经超过五成,因此企业应收账款余额的很大比例难以收回.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的40%左右,总额近2亿元,逾期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的25%.在我国,企业之间利用赊销赊购导致的逾期应收账款的现象时而发生,导致企业平均坏账率也迅速提升.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平均信用销售占比仅30%,然而平均坏账率却高达10%以上,平均逾期应收账款天数为90天,而在发达国家平均逾期应收账款天数仅为7天.据统计,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数据显示,应收账款在逾期半年以内的回收率为55.3%,逾期一年以上的回收率降低为25.1%,而逾期两年后的回收率仅为12.6%.

(三)管理者更加缺乏应收账款管理经验.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企业坏账率过高,应收账款逾期回收乏力导致催收成本过高.发达国家的企业坏账率介于0.25%~0.5%之间,而我国的企业坏账率达到9%左右,相差达到惊人的几十倍.除此之外,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管理层对应收账款管理的观念仍然仅仅停留在部门范围,缺乏先进的管理观念.甚至很多企业仍然认为应收账款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而销售部门仅关注销售业绩而不对逾期账款的催账责任负责,导致企业由于销售人员的业绩需求而承担坏账损失.部分企业由于难以按时回收应收账款从而陷入财务危机,影响企业经营的正常运行.而由于财务数据是企业的商业机密,没有上市的企业财务。

报告。

往往不会对外披露,因此也无法收集具体应收账款统计资料.

(一)优化信用等级管理方式.将信用等级分为5个级别,如表1所示.企业可以根据信用等级的不同,规定不同的合同还款期,等级越高合同规定的还款期限越宽松.等级过低的,则应该拒绝对其赊销,采取交易,待该企业信用等级提高了,再采取赊销政策.(表1)。

(二)促使销售部门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严格按照审批流程进行赊销,由审计部门监督落实,杜绝销售部经理私自签订合同或和财务部勾结建立虚假应收账款从而挪用公款的情况发生.

开展业务的部门在销售时要明确未来收款的责任,制定合理的奖励和惩罚政策.考虑计算提成时仅计算收回账款部分的提成而不计算未收回部分的,这样一来,即使销售人员更换频繁,也能保证新入职人员能够有效交接并增强催款的效率;还可以使销售人员销售时考虑到赊销款回收的风险,增强销售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避免一味的增加销售量提高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企业的发展.

(三)及时更新客户信用信息、应收账款账龄等信息资料.即使企业设定非常严苛的信用销售政策,但由于赊购企业无法保证其持续经营的持久性,因此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因此,要及时调整客户的信用评级和信用额度,信用期内的客户信息及时更新,密切关注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如对方财务困难,及时行使法律手段,将损失降到最低.多次催收无果的情况发生时,应立即禁止和对方进行任何赊销交易,并及时降低对方的信用等级.财务人员每月末应编制一次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并将分析结果传达给销售人员.

财务部门每个月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进行评价:组织财务部和销售部进行对账,保证赊销业务信息记录相符.每一季度财务部都和赊购单位进行书面确认,对于有差异的信息进行分析并找出原因,依次进行有效的处理.

煤炭运销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和科学管理措施论文

(一)应收账款的涵义。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为了销售货物、提供劳务等而向购货方、接受劳务的单位或者个人应收的款项。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其形成的直接原因就是赊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应收款项明显增多,因此加强应收款项的管理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尤为重要。

(二)应收款项的形式。

1.资本性应收账款在企业的应收款项中资本性应收账款所占的比例小,他的收回期限或账龄都要在一年以上。时间越长收回可能就越小。这就要求企业人员要做好详细的调查,明确到期可以回收的金额和不可回收金额的难度,尽可能的加快资金的收回力度,并且确定好融资计划。

2.日常性应收账款日常性应收账款在企业的应收账款中的所占比重较大的款项。通常,应收账款收回的时间一般都要在一年以内。时间越短则应收账款的发生坏账和呆账的机率就会越小。它的影响一般体现在企业日常的经营互动中,例如材料的购入,以及职工的公司福利等。对日常性的应收账款要采用信用吸收机制,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减少可能延期的资产的流失。

(三)公司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

1,企业为了市场,缺乏风险意识。不追求实际的经济情况盲目的扩大销售吸引消费者,对消费者没有一定的了解,而有的消费者根本不具有偿还能力。最后导致形成了大量的应收账款。

2.对客户了解不全面。一个企业必须要有良好的管理体系,其中对客户的管理尤其重要,必须了解到企业客户源,以及落实到每个客户的资料,了解到他的偿还能力和大致的资金状况。这些直接关系到货款能否回收及回收的速度。

3.缺乏必要手续。在企业和购买者之间达成协议时,必须要有力的保护“证据”比如合同或者是书面协议。如今有很多公司企业在销售时忽略了这一点,由于没有这些必要的书面证据,在之后发生纠纷时企业将处于不利位置,这为账款的追收留下了隐患。

4.业务员频繁更换使得原有应收账款的搁置,业务员为了达标,只顾扩大销售而不管其他。虽然保证了销售额却往往追不回货款,因此便没有回款,也就没有提成,没有提成收入便没有保障。这一连锁反应使一部分业务员离去,公司便再招聘新的业务员,而在原来业务员身上的款项虽然也经过新业务员的催收,但效果甚微,由此而形成的应收账款便被搁置了。

5.公司事后的辅助管理的缺失。公司财务人员只对货物的发出和款项的收回进行会计分录,没有专门的人来管理这些应收账款。

(四)应收账款在企业中的影响。

1.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商品已经发出,已经开了销售发票,付款不能同步回收,而销售已告成立。这种缺乏回笼资金占销售额,势必会导致产生销售业务的现金流入,销售税和所得税的预缴一年任何收益或亏损。从长远来看,会影响成交率的企业资金,从而导致实际的情况是承保业务,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实现偏离目标的既定利益实施的影响。

2.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有很多企业应收账款,虚增收入的账面价值的,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公司的经营业绩,增加成本的风险。

(五)应收账款的必要性。

企业应收账款是否管理得当,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金回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资金出现问题则会导致企业的内部流转问题,更严重会致使企业破产。

根据企业应收账款形成的可能性原因,我们应对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一)管理者。

1.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市场竞争中不应该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应该力求长远性的发展。在面对赊销问题上,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赊销,各方面都要兼顾的基础上提出有实质性符合企业发展的赊销决策。

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对企业客户了解的组织并负责对企业客户人员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建立有价值的客户档案,还有一方面是建立一个内部审核的机构,对应收账款加以审核,防止在交接人员时遗漏的款项,并且对回收长期未收回的应收账款的人员施行奖励制度。

(二)内部人员。

1.企业内部财务人员。在对货物的发出和款项的收回进行会计记录得基础上专也要管理应收账款。

2.企业销售人员。不能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销售的时候只顾着自己的提成,更应以企业利益为重,对自己未收回账款的客户进行记录。而且在销售时必须注意要先和客户签订有效的合同,避免在以后纠纷中产生不利的影响。

3.企业信息收集人员。对企业客户要有完整的收录流程,建立完善的客户档案,并且不能长期保持不变,或者建成之后就不予以理会。要不时的更新档案。并且对长期未收回账款的客户进行间断性的提醒。

医院管理体系改革思路论文

(一)经济学关于销售收入实现的层次。

销售收入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经营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企业会计准则一收入》,将“收入”定义为: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的销售过程是企业货币资本循环过程的一个部分,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将企业货币资本的循环过程描述为:/———生产资料货币资本—商品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劳动力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销售收入的获得过程是商品价值形成、增值和实现过程的统一。“销售收入的实现过程”与“销售收入的实现”在经济学上是有差别的。实现过程是指企业投入货币资金购买原材料,通过生产过程将其转变为产品;企业为产品寻找市场和用户,进行营销;发送产品完成销售并取得债权,直到最终收到货款的全过程。只要销售收入尚未到达终点,销售收入就仍然处于实现过程之中。只有当销售收入实现过程到达终点(即收回全部货款),才是真正的销售收入的实现。由于销售收入的获得是一个过程,因此,销售收入在获取过程中可以分为三种形态:(1)处于产品形态的销售收入。指产品尚未发出,市场交换行为没有发生之前的销售收入。(2)处于债权形态的销售收入。指市场交换行为已经发生,并己获得了索取货款权利的销售收入。(3)处于货币形态的销售收入。指真正获得了货币资金的销售收入。经济活动完成程度的不同,体现了销售收入成熟程度的不同,也就是销售收入质量的高低。将货币资本的循环过程与销售收入的实现过程结合起来,我们不难发现并体会到企业销售收入的实现过程贯穿于企业资本循环过程之中。其中,处于最终的货币形态的销售收入成熟程度最高,它是经济活动完成的最终表现;处于债权形态的销售收入还需要完成收帐活动才能转化为货币形态的销售收入;处于产品形态的销售收入还需要完成必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才能被转化为债权形态的销售收入。销售收入的质量就是指某种存在形态的销售收入与它在经济上得以最终实现之间的联系程度。

(二)经济学关于收入的确认。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当销售收入在其刚刚形成(产品完成)时,由于其质量层次低,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与它在经济上的最终实现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在这时我们没有必要对其进行确认与计量,而使其仍然以成本的形态存在着。当销售收入质量提高到一定的层次,伴随于产品价值的不断增值,以及各种后续费用的明晰化和风险的弱化,这时我们就有必要对销售收入进行确认和计量。销售收入形态的变化及其成熟程度由低到高的过程为:产品形态销售收入一债权形态销售收入一货币形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所体现的经营成果不仅表现在数量的大小,同样也体现在质量的高低上。因此,销售收入的确认不仅要确认数量,同时也需要确认其质量,其质和量必须同时并重。销售收入的确认,是指将处于某种存在形态和某种质量层次的销售收入在账簿中加以记录及在财务报告加以反映和披露的财务行为。人们常用“实现原则”来决定应确认的销售收入。经济学意义上的“实现”,就是指经济上的“真正实现”,即只有当货币资金真正完成了它的整个循环过程,才被确认为销售收入的实现;在商品变为货币资金时被确认的销售收入叫做“已实现的销售收入”,也就是货币形态的销售收入。

二、会计学中关于收入的实现和确认的理论,以及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的启示。

(一)会计学的收入确认原则。

收入确认在会计信息系统特别是在收益信息系统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企业目标和会计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表批评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报表提供者利用收入确认进行利润操纵和报表粉饰。传统会计的收入确认标准在会计理论上称为收入实现原则或收入确认原则,它是基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经济环境,它与经济学关于收入确认的理论是一致的。在当时的环境下,经济活动极为单一,绝大部分市场交易是钱货两清的一次性买卖行为。或者说,交易要么不发生,要么就一次性发生完成,与交易对象(商品)有关的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也是一次性完成的,这样收入实现的时点比较容易甄别、确定。因此,传统收入实现原则强调,只有在收入的赚取过程已经完成、且收入是己实现(收到现金)或可实现(有收取现金的法定权利)时,才在账面上确认收入。当时,国际上对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规定,对收入的确认除了必须符合确认的一般标准———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外,还应满足:已实现或可实现;己取得;收益过程基本完成。20世纪50年代起,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步伐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不断创新各种为顾客降低风险的交易活动,如分期收款销售、售后回购、售后回租、期权期货等。在交易创新下,各项活动很少是一次性行为,大部分交易活动都持续一个较长的时间段,甚至商品的交付、货款的清收也是逐期的,不再像传统交易下者的风险提高。这样,传统的收入实现原则难以合理地反映现实经济活动,会计界开始提出新收入和交易活动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而易于辨认。同时,购买者承担的风险降低,而商品销售的收入确认标准。1982年颁布和1993年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8号———收入》认为会计学意义上的“实现”,也就是会计准则中规定的销售收入实现的标志。即销售已经形成,并满足了一定的确认条件:(1)如产品已经交付,劳务已经提供,销售方己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者;(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售出商品实施控制;(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时,就可以而且应该被确认为销售收入,而不论它在经济上是否己得到了真正的实现。用这种观点确认的销售收入,我们可以把它称作“已确认的销售收入”。由此可见,会计学上“已确认的销售收入”分为两种类型收入:一种是“可实现的销售收入”,包括债权形态和产品形态的销售收入;另一种是“已实现的收入”,指货币形态的销售收入。从销售收入质量的角度来讲,“可实现的销售收入”是一种在会计上予以确认,但在经济学上还未真正实现的收入。它的质量层次低于“已实现的销售收入”。会计学关于收入的确认,其优点在于:可以全面、及时、公正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缺点是企业的销售收入成为具有不同质量层次销售收入的混合体;重视了销售收入的数量,忽视了其质量,从而影响了对企业业绩的正确评价。就已确认的销售收入来计算本期损益,必然要超前交纳税金,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还有可能会虚增销售收入。如果公司销售的产品质量、规格有问题,发生销售退货,这时该笔已确认的销售收入就构成了虚增的销售收入,依据它去计算公司损益,就会虚增利润;即使没有退货,上述收入不是虚增的销售收入,在未到达“已实现的销售收入”的层次时,依据它计算本期损益也会导致公司利润超前体现。

(二)经济学相关理论对会计收入确认的启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依据收入准则确认的收入,对于销售收入的数量给予了较多的关注,而对于质量的把握则更多是依靠会计人员对经济事项的职业判断,而准则中对收入的确认标准又只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在实务操作中难免会带有较强的主观性。笔者认为,通过经济学关于收入确认的原则较为谨慎,对会计学中关于收入的确定也有一定的启发性:会计人员有必要对销售收入的质量层次进行区分,以求更为客观、贴切地刻画和表现企业经营的原貌。具体的改进操作方法为: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总账账户下增设两个二级账户,即“己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可实现的销售收入”,用以分别核算上述两个质基层次的销售收入,并同时在会计报表中列示。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真实、全面、及时地提供销售收入的信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科学性。

三、会计学中关于收入确认的方法以及方法的改进。

(一)会计学中关于收入确认的方法。

收入确认的核心问题是收入何时确认的问题,解决收入何时确认的一个前提是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基础,对此通常有两种选择:

1.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足以现金收到为标准来确认收入,以现金付出为标准确认费用。在收付实现制下,所有收到的现金都作为本期收入,所有现金支出都作为本期费用。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纯粹的收付实现制是不存在的,实际应用的.是一种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即在遵循按现金收入来确认收入,现金支出来确认费用的总体原则之下,对其它一些事项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加以确认。

2.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与否作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是现代财务会计的三大支柱之一,正因为有了权责发生制,收入和费用确认中大量的应收、应付、预提、待摊项目才会存在,大量的估计判断程序才能得到应用。权责发生制还是收入实现原则、配比原则的基础,这三者共同构成了现代财务会计确认的基本原则。

(二)会计学中关于收入确认方法的改进。

权责发生制取代收付实现制成为收入确认的重要基础后,仍然受到一些会计学者的批评:其一,权责发生制的最大缺点是面向过去,其所确认的收入和费用都是已实现的收入和己发生的费用,这样确认的结果必然导致会计信息不具有相关性;其二,权责发生制不能直接取得有关企业过去和未来现金流量的信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净收益的计算并不考虑现金收付的时间;其三,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确认收入和费用,将不可避免地运用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会计程序,这就难免使会计确认和损益计量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作为决策的依据不太可靠。因此,一些会计学家提出了现金流动制,现金流动制是基于可能的现金流量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并确定净收益的。在现金流动制下,净收益的确定采用盘存法,即净收益是前后两期净资产的变动额,期未持有的净资产被视为虚拟的现金流入,期初的净资产被视为虚拟的现金流出,二者比较相当于当期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对比,其差额(虚拟的现金净流量)就是当期所取得的净收益。可见,现金流动制体现了“资产负债表重心说”。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现金流动制是与不同的经济环境相对应的,收付实现制适应于早期商品买卖为主、商业信用不发达的经济环境,权责发生制则适应于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而现金流动制则更适合金融活动充分发展的金融社会和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社会。因此,我们在确定收入确认的基础时,必须联系具体的经济环境。从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来看,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商业信用仍普遍存在,金融活动和知识经济将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但工业仍是最主要的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权责发生制仍将是收入确认的主要基础。同时,为了适应日渐增多的交易创新,还应该结合采用现金流动制,对知识资源、衍生金融工具等加以确认。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论文

应收账款证券化是将应收账款原始权益人所拥有的缺乏流动性,但能产生预见现金流的应收账款,通过一定的结构性重组,转变成为在资本市场可销售和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应收账款融资早已是非常成熟的融资手段了,而目前我国对应收账款融资的运用仍然处于探索和起步的阶段。但是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是否可行就需要对其进行成本与风险分析,将对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的成本及其风险做重点分析。

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计划是否可行,最重要的是看它能否给企业带来利益。换而言之,就是融资计划的成本与企业持有应收账款的成本哪个高,若前者较低,那么单从财务的收益角度来说这个融资计划就是可行的。

1.1持有应收账款成本分析。

(1)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是现金不能收回而丧失的再投资机会的损失。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的计算取决于平均回收期的长短、应收账款的持有量、一级企业的平均投资收益率。机会成本是与上述三个因素呈正相关的。

(2)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应收账款管理成本顾名思义就是因为进行应收账款管理所发生的费用。它主要有:调查客户信用情况的费用、催收和组织收账的费用、其他与管理有关的费用。现代企业中大多设有专门信用管理部门,用以协助制定和执行公司的信用政策,建立客户档案管理数据库,评估客户,审核信用额度,监控应收账款、执行收账政策。这一部门发生的日常费用就是类似于固定费用的管理成本,它不会随着应收账款数额的增加而增加。催收和组织收账的费用与应收账款的数量和应收账款的时间呈正方向变动,又与坏账成本呈反方向的变动。

(3)应收账款坏账成本。坏账成本是指应收账款不能收回而形成的所谓坏账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坏账率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的信用政策和收账政策。一般来说,信用政策越是苛刻,其坏账率就越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的范围内,收账费用越多,坏账损失率就越低,且平均收账期也越短。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坏账成本就是企业的账款违约风险带来的损失。目前我国企业的坏账率还是非常高的,站在坏账成本就是违约风险带来的损失这个角度来讨论坏账成本,账款的违约率和账款的持有时间是成正向变动的。

企业应收账款的总持有成本包括前述的几个方面,企业往往根据历史资料和经验判断出应收账款的持有成本。

1.2证券化融资成本分析。

应收账款证券化的融资成本主要是要考虑应给投资者的利益、信用提高费用、证券承销费、印刷费、法律咨询费、年报成本等。

投资者的收益:对投资者而言,应收账款证券化后,作为一项投资它必须要能够定期获得一定的收益,否则投资者是不会考虑投资于以应收账款作为基础资产的证券。根据风险收益原则,投资者得到的收益必须要比相应的无风险的国债的收益高,才能补偿其购买该证券所承担的风险。

承销费:承销费的大小由交易的频率、复杂程度及交易额决定。一般情况下是12~17个基点。

印刷费、法律咨询费主要包括公开发行证券在印刷、法律咨询、招股说明书上的成本,一般7~10个基点。

年报成本:目前各国对于公开的证券发行均有较高的披露要求,这使企业必须考虑因发行证券每年必须支付的公布年报、会计报告的费用和其他费用。一般是2~3个基点。

就一个a级信用级别的机构包装3亿美元的应收账款的资产证券,该资产证券经信用增级后为3a级为例,计算其融资成本如下: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在利用应收账款融资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上的项目,根据专业的评估机构预测数据计算出应收账款融资的成本;同时,企业可以根据信用部门及财务部门的数据估算出企业应收账款的持有成本。对这两者对比,如果应收账款的持有成本高于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的成本,则企业可以考虑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的可能性。反之,企业就不应该采用应收账款只能证券化融资这种方式。

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风险可以分为两大风险:一类是作为基础资产的应收账款本身的风险;另一类是利用证券化融资方式而产生的风险。

(1)违约风险。应收账款的违约主要是指原始债务人在合同或合约所规定的到期日无法偿还本息。即便是债务人在未来的某日偿还了本息,也构成了应收账款的拖欠。由于原始债务人偿还债务的动力取决于交易双方的关系、债权人所给的信用条件、债务人的经营状况以及宏观环境的影响等。对于违约风险的检验判定需要相关的资产组合的信息和评定技术,一般是由一个专门为实现资产证券化而设立的信用级别较高的机构(specialpurposevehicle,缩写spv)聘请有关的评定机构进行评级,同时通过信用增级技术来降低违约风险对整个资产池造成的影响。

(2)应收账款的转付风险。作为卖方的发起人将应收账款出售给spv后,应收账款的债务人将有关的账款直接付给spv,由此产生了应收账款的转付风险。一方面,要通知所有的债务人有关的收款人变更的事宜和他们的确认;另一方面,由于可选择付款方式的多样化,必须设计合理的机制保证所有的付款都归入spv专门为交易设立的账户。

(3)应收账款的降值风险。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会受到非违约因素的影响,以致回收值降低,产生所谓的降值风险。这些非违约因素主要有:产品实行三包而发生的退回、为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而给与的买方折扣等等。这类风险比较容易根据历史数据加以计量,从而进行防范。

(4)应收账款等级下降的风险。作为证券化过程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风险,它主要是由于交易结构的复杂性造成的。交易结构越复杂,其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就越高。避免这一风险通常会利用证券化中的信用增级技术。

2.2证券化融资产生的风险和防范。

(1)法律风险。即法律规定不明确或发生变动带来的不确定风险和新旧立法的风险。在法律意见书的出具时,通常很难事先排除法律法规变化带来的影响。

(2)欺诈风险。主要指卖方可能的欺诈行为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为了减少这一风险,结构设计中需要由会计师事务所对最初的资产池的状况、开票程序、披露程序等予以审计,同时在整个过程中,服务商业必须按照规定进行信息披露。

(3)过度的依赖风险。在证券化融资结构中,中介机构的作用不可小觑,为了降低交易风险,中介机构会提出专家意见书或评估咨询报告等,投资者通常会依赖其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过度依赖专家意见的结果是一旦中介机构的报告未能及时的递交,或者报告的撤回,都可能使整个证券化交易的破产。

(4)利率风险和利率波动风险。对于固定利率的证券化产品,利率上升时,证券化产品的价格会下跌,反之会上升。如果投资者可以在到期日前出售证券,那么,利率的上升会导致资本的损失。

医院管理体系改革思路论文

在现行的农村土地管理体系中,由于农村土地产权不够清晰导致地方政府、企业等钻空子侵占土地的现象比比皆是,要想解决这样的现实困境,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保护。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健全农村土地产权责任体系,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明确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由村内所有农户建立农户集体组织,农村土地的变更等情况必须经由农户集体组织商议通过后实施,这样就可有效避免由地方政府或村委会对土地的擅自处置,有利于肃清农村土地管理的“灰色地带”。第二,对土地的收益分配方面要做到透明化,包括程序、过程、方案的透明化,农民享有土地收益过程的知情权。第三,国家应当通过立法来约束地方政府在农村的征地行为,改变由于政府垄断土地市场造成的土地收入不平等的局面,允许不同所有制的土地进入到土地市场,在法律的框架内减少审批环节,明确农民对土地产品的权利,通过多主体的土地供应来逐步消除城市和农村在土地收益分配方面的差距。

2.2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改革。

在我国,出于国家性质和国情方面的考虑,仿照国外将农村土地彻底私有化的做法并不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因此,为了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农户生产投入的积极性,并使农村土地市场更有活力,可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方面尝试改革。具体来说,要延长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年限,除了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对公共用地的征用外,农民承包的.耕地和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可永久归农户所有,允许农村用地的使用权进行交易、出租、入股、抵押和出售等,不仅能够形成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长期行为,而且还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促进农业生产产生规模效应,从而提高我国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2.3合理征收土地使用税和房地产交易税。

在明确农村土地产权责任和延长土地使用权限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势必受到影响,为稳定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可通过征收土地使用税和房地产交易税的方式来代替从前土地出让金等各种收费。在土地使用税和房地产交易税征收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当科学统筹,秉着公平、公正、保护弱势群体的原则,采用高收入者多征,占地过多、房产面积过大者多征,低收入者少征的方式,既稳定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又有助于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

2.4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管理制度。

要消除城市土地和农村土地的收益差距,并协调好城市用地和农村用地之间的关系,就要在制度的层面逐步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土地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对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作用,将城市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基本农田、工矿用地都纳入到城乡建设用地的统筹范围之内,对用地规模实行总量控制和增量控制。具体来说,首先,要合理制定土地利用规划,重大决策的实施必须经过法定程序,接受社会的监督;其次,明确不同区域土地的用途,建立城乡一体的土地产权登记制度,设定红线,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改变土地用途,对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确保基本农田等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的用地。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不合理之处很多,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体系的不断健全,相信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一定会走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新路。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方法论文

本办法所指“应收账款”指公司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

在收入实现时,确认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原则上按照实际发生额计价入账。

应收账款计价时要受到公司所给予客户的信用政策的影响,公司营销中心应在合同签定时及时将对客户采用的信用政策告之公司计划财务部,以便于计划财务部准确计算应收账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9篇《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方法论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论文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为了扩大自身的市场,开始利用商业信用进行赊销,应收账款也就应运而生了。应收账款的处理涉及商业折扣、现金折扣的管理,以及逾期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坏账损失的管理等行为。

烟台国鑫金属包装有限公司创始于20xx年8月,该厂主营行业金属包装制品,pe再生料,冷轧板(卷),板纸等,主营产品200l钢桶,208l钢桶,镀锌桶,复新桶,翻新桶,各种塑料颗粒,纸箱用纸等等。

(1)根据销售提供的销售单据核实其销售数量与单价无误后作会计凭证。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2)根据收到的款项做会计凭证。

借:银行存款(现金)。

(3)有费用等要冲应收账款的,根据合理单据做会计凭证冲减或增加相应的应收账款额。

(4)次月初与销售人员对账,无误可对销售人员的账进行月结,不同找出问题所在并解决达到一致。

管理方面应根据公司规定定期核实货款的收回情况,如已超出公司的结算日,需催促销售部收回应收回的货款,否则需告知相关领导人,对于部分货款还应考虑或计提其坏账准备。

由于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为保证原有市场份额并开发新的市场,盲目追求短期利益。为了扩大销量,通常采用较宽松的信用政策,盲目地赊销以达到争夺市场的目的,却忽视了企业的流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的问题。对客户资信等方面并未做深入调查或已经了解客户资信不佳还与其合作。

没有完整的客户信用档案,客户资信管理制度不完善,信用决策和信用控制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首先,对销售客户缺乏必要了解。盲目以企业经营规模,知名度判断,对客户信用缺乏必要的分析,便赊销商品。不断地供货,致使大量的货款难以回笼,最终导致呆账,坏账。其次,事后客户走访缺失,不了解客户的生产经营状况,信用状况,致使大量的货款无法按期收回,形成应收账款。

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一些企业为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只将工资报酬与销售任务挂钩,忽略了产生坏账的可能性;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销售,导致了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也未要求有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收。应收账款的回收未落实责任到人,缺少必要的内控制度,导致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不少企业没有专职机构或专职人员进行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企业制定的信用政策不合理、日常控制不规范、追讨欠款工作不得力等都有可能蒙受风险和损失。由于在交易过程中货物与资金流动的时间性差异,以及票据传递、记录等都有发生误差的可能,所以债权债务双方就经济往来的未了事项应定期对账,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很多企业并未及时、不定期地对账,未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造成资金外流,给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压力。

应收账款一旦形成,企业就必须考虑如何按期足额收回的问题。这样,赊销企业就有必要在收账之前,对该应收账款的运行过程进行追踪分析,重点要放在赊销商品的变现方面。企业要对赊购者今后的经营情况、偿付能力进行追踪分析,及时了解客户现金的持有量与调剂程度能否满足兑现的需要。应将那些挂账金额大、挂账时间长、经营状况差的客户的欠款作为考察的重点,以防患于未然。必要时可采取一些措施,如要求这些客户提供担保等来保证应收账款的回收。

企业应收集客户信用信息,并对其信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对老客户,要建立信用档案,制定一套完整的往来信用记录;对新客户要进行信用调查、信用评估和制定相应的信用政策。如果企业不注重信用调查便盲目赊销,会使财务风险成倍加大。一些企业以经营为幌子实行诈骗,其屡屡得逞的原因正是由于销售企业不注重信用调查、轻信对方所致。因此,企业在向客户提供信用之前,必须严格调查分析客户的信用状况,并经内部授权批准后方可提供,以控制企业的信用风险。另外,在客户提供信用后,企业还应随时了解其信用状况的变化。若对方出现信用恶化、经营状况不佳时,企业应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2.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客户获得商业信用应达到的最低标准,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表示;信用期间———企业确定客户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这个期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必须谨慎确定;收账政策———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拖欠甚至拒付账款时企业所采取的收账措施。合理的信用政策应将信用标准、信用期间和收账政策三者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三者的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各种成本的影响。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和管理方便,建立赊销审批制度,规定在一定额度内的销售由特定权力的人员批准,各经办人员只能在各自的权限内办理审批,超过限额的,必须经上级领导批准,金额巨大的,需报请企业最高领导批准。同时应落实责任制,各经办人员经办的业务应自己负责,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要求其对自己经办的每笔业务进行事后监督,直至收回资金为止。企业应制定适合自己的可防范风险的赊销方针。例如,有担保的赊销,企业可在合同中规定,客户要在赊欠期中提供担保,如果赊欠过期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条件销售,由于赊欠期较长的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一般比赊欠期较短的坏账风险要大,因此企业可与客户签订附带条件的销售合同,在赊欠期间货物所有权仍属销售方所有,客户只有在货款全部结清后才能取得所有权,若不能偿还欠款,企业则有权收回产品,弥补部分损失。另外,企业还可根据客户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信用状况,选择适宜的结算方式。例如,对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较强、信用状况较好的客户,可选择风险较大的结算方式(如分期收款式),这样有利于购销双方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反之,则应选择风险较小、约束能力较强的结算方式(如预收货款)。

企业在进行对账工作时,应根据业务量大小和时间长短等因素,对应收账款定期核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章,作为有效的对账依据,如发生差错应及时处理。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包括两个方面: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明细账与有关客户单位往来账的核对。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本单位明细账余额与客户单位往来余额对不上的现象,这主要是对账工作脱节所致。销售部门往往只管将产品销售出去,而不管款项是否能收回,认为收款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但是现在许多企业因为应收账款数额都很大,牵扯的单位也很多,加之平时财务人员的记账、编报表等工作本来就很繁忙,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客户对账,而一般对账工作均是债权单位主动实施。这样一来,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就陷于停顿状态,使得客户有借口说往来账目不清楚而拒绝付款或拖延付款,给企业造成损失。因此,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应从销售业务的第一笔起就应由销售人员定期与客户对账,并将收款情况及时反馈给财务部门。营销人员可按其管理的单位对产品发出、发票开具和货款的回笼进行序时登记,并定期与客户对账,由对方确认,从而为及时清收应收账款打好基础。企业经营者应将销售和货款回笼与销售者的业绩结合起来考察,使他们意识到不但要使产品销售出去,更要使货款能及时回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采取积极的收账政策会减少应收账款投资、减少坏账损失,但会增加收账成本。如果采用较消极的收账政策,则可减少收账费用,但会增加应收账款投资,增加坏账损失。这就要求企业依据市场经济环境和自身状况科学地设计收款策略。企业除了要适时地运用现金折扣、适度地利用担保制度外,还应确定合理的收账程序和讨债办法。一般要先给客户一封有礼貌的通知信函,进一步可通过电话催收,如再无效,企业的收账员可直接与客户面谈,若证实客户确实遇到暂时困难,经过努力可以东山再起,企业应帮助客户渡过难关,以便收回较多的应收账款。若客户虽有能力付款却想方设法拖欠,则有必要采取法律手段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提起诉讼等,以维护企业的利益。

财务部门应及时进行赊销业务的账务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当赊销业务产生时,财务按权责发生制及时入账,并据此设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坏账准备”等账户,相关的总账和明细账应由不同的人员分工负责,加强相互控制。企业应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情况,以及其他一些已经掌握的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估计并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定期统计应收账款各客户的赊销金额、账龄及增减变支情况,必要时应向债务人函证,对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将赊销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主管领导和销售,为评估、调整赊销客户的信用等级提供可靠依据。企业财务部门对已经形成的应收账款应定期向赊销客户寄送对账单和催交欠款通知书。负责营销的部门及有关人员应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及有关人员做好此项工作。

销人员的个人利益不仅要和销售、回款业绩挂钩,也要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利息在一起,强化业务人员的回款意识,加强货款的回收。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