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篮球课教学改革论文(汇总16篇)

时间:2023-12-20 01:14:27 作者:笔砚

范本通常具有优秀的文笔和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和研究,小编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

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明确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技能竞赛可以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为教学实践成果共享、校际交流构筑了平台。但是在组织参赛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致使技能竞赛仅成为权宜之计,一些学校为了竞赛而竞赛,技能竞赛和专业建设存在着相互独立运行,不能相互促进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客观分析技能竞赛和职业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拓展职业教育教学领域的发展道路。

理实一体化课程有效地将船舶专业课程理论学习与造船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突破了以往造船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突出了船舶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顺应了企业发展要求。因此,分析技能竞赛和职业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研究如何将技能竞赛与理实一体化课程整合,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奋进精神和团队意识,推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行业用人需求的无缝对接,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主要内容。

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标准,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一般分为公共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其中一些专业技术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可以开发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以高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船舶结构与制图”“船舶电工技术”“船舶材料与焊接工艺”“船舶建造工艺”等课程,可以开发成理实一体化课程。

我国职业技能大赛的竞技体系已经相对完备,基本形成了国赛、省(部)赛、市(校)赛的三级竞赛机制,可以满足高职院校不同层次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竞赛需求。高职院校为了进一步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可以以职业技能大赛为依托,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和调整,实现职业技能大赛与课程教学的相互适应,构建寓教于赛的教学模式,分层次、分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

1、技能竞赛与课程建设互动机制。

高职教育技能竞赛与课程建设互动机制是指课程的学习为技能竞赛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储备,技能竞赛又对课程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对教学结果进行应用和检验评价,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服务于专业的培养目标。两者互动的要素主要包括: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

高职教师可以以竞赛项目作为实施教学的载体,将职业技能大赛中学生应当掌握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创新思维和职业素养在课堂上进行分解、落实和传授,可以使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大赛相适应。例如三福船厂举办的船舶装配技能竞赛由理论比赛和操作技能比赛两部分组成,理论比赛占20%的比重,操作技能比赛占80%的比重。对应于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课中的课程为“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与装配技能大赛有比较密切关系的课程为“船舶结构与制图”“船舶材料与焊接”,在制定这些课程标准时,需要考虑技能大赛的具体参赛规定。装配技能大赛的笔试主要考核选手基础理论知识、安全常识及识图、画图、计算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船舶放样、船舶基本结构、船舶装配、焊接基础、钢料加工、机械识图、船舶力学、安全文明生产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则要求参赛选手通过下料、切割、定位焊、拼装等一系列工序独自完成相关的装配工作,重点考查选手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工时定额、装配间隙、定位焊接要求、构件的外形尺寸、面板表面的平整度。“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课程组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就需要考虑上述技能大赛要求,并将其分解到具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中,这既是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也是为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服务,实现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专业技术标准以及职业资格认证的对接,有助于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2、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切合人才培养目标和技能竞赛宗旨,将对应的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与专业建设相融合,通过专业建设方案,将竞赛项目纳入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在修订专业课程体系时,要考虑技能竞赛的项目,包括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材等,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观。

(1)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严谨的工作态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掌握必需够用的专业知识,面向生产一线从事船体生产设计、船舶修造施工、船舶检验、船舶生产组织与管理等工作,并可向船舶舾装生产设计员与施工员、船舶涂装生产设计员与施工员、轮机员等岗位顺利迁移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前必须至少获取船体放样工、船体装配工、船舶管系工、船舶焊接工艺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中的1项,同时必须获得全国普通话证书和高职高专英语证书。

(2)三福船厂“船舶装配”竞赛宗旨:通过本项竞赛,重点检验参赛选手船舶放样和船舶分段、总段装配技术方面的综合职业技能,同时考核参赛选手的统筹计划能力、工作效率、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职业素养等。引领高职院校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类相关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的提升、课程教学的改革和优化,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推广,促进能进行船舶放样和装配工作、具备一定技术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竞赛宗旨非常契合,所以可以将职业技能项目与专业课程建设相融合,将竞赛项目纳入相关课程学习体系中。

二、课程建设的理念。

“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是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以船体建造的主要工艺和操作为主,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船舶制造行业高技能人才从业必备的船舶建造施工工艺编制和建造施工操作的专业技能,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的技术理论知识,达到能够进行船体手工放样、船体装焊的能力。

改革课程内容,主要侧重船体建造部分,不再将舾装、涂装、下水、实验等纳入到课程内容中;“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在教学中采用的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过程分为理论和实训两个部分。通过对我院船舶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实践能力的调研以及学生反馈信息的分析,结合课程学习的特点,发现之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理论实训分开,学校实训条件不足,教师理论强、实践能力欠缺,与行业职业技能要求脱节等。在学院领导的支持引导下,我院船舶专业与三福船厂建立了“厂中校”实训基地,三福船厂船舶装配技能竞赛客观反映了船舶行业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对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紧迫需求,竞赛标准和内容与“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一致。以此为契机,本专业将技能竞赛项目设置及竞赛标准与课程教学融合,将“船舶建造与修理工艺”教学改革与职业技能大赛紧密结合。

三、竞赛项目与专业课程内容的整合。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应该对应技能竞赛项目,进行专业课程内容选择。根据课程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目标,以培养职业技能为核心,将教学内容的更新体现在职业技能大赛过程中,并通过竞赛活动促进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设计,更新教学理念。我系在具体操作中,提出了以职业大赛推动项目教学法应用的思想,即要求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中,通过一个或几个项目,以大赛形式组织学生团队来完成项目过程,实施基于大赛和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最终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高。同时,以技能大赛模式为突破口,促进工学结合、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也使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不断提高。

根据装配技能竞赛的内容和对工作能力的要求,本专业对“船舶修造工艺”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改革,共选取了6个项目,分别为500吨散货船船体手工放样、1000teu典构件加工、1000teu典型构件装配、1000teu分段装配、1000teu船台总装、1000teu船体测量。从技能竞赛目标入手,借鉴船体建造施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充分考虑学生今后所面对的工作任务,以培养学生进行船体手工放样、船体钢料加工和船体装配、船体测量操作的能力,将职业技能竞赛知识技能点与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融入课程项目中。课程具体包括:船体手工放样、船体钢料加工、船体构件装配、船体装配及船体装配测量等与船体专业相关内容,更贴近船体专业学生掌握实际技能的需要。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

课程教学基于工作过程和技能竞赛项目进行。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均明确了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设计了任务项目,通过任务训练,学生掌握技能竞赛知识点,培养了职业技能。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由企业技术人员根据船厂和技能竞赛操作要求进行评价,每个教学单元任务完成情况汇总于任务考核评价表,作为学生一个项目的考核成绩;终结性评价由学校老师通过期末考试的方式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船舶修造工艺”作为理实一体化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工作技能为要点,同时要与相关技能竞赛相融合。因此,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确定课程标准,教学目标,通过参加技能竞赛,形成面向能力培养、面向岗位就业的创新教学模式。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法律教学改革论文

我校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合作创办niit软件培训双语班,由外籍教师教授英语课。学生一开始听不懂、不敢说,现在已经能听懂外籍教师绝大部分的讲课内容,而且敢说英语,愿说英语,想说英语了。同学之间对话用英语,课间同学们围着外籍教师与他交谈。这样把笔者原来的顾虑给打消了。原本想我们的学生英语基础差、水平很低,考试不合格率很高,学生怎么能听懂外籍教师的讲课呢?笔者去听了几次外教的课,发现外籍教师的英语教学有如下特点:

教学目的很贴近学生,容易实现本模块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听懂英语,能进行简单的会话,因此其教学单元设计有诸如会见客人、购物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情景,因此学生很感兴趣。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上用英语表演、演讲、对话、回答问题等。例如,几分钟的情景剧表演、演讲、自我介绍、互相对话等等。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真正起到引导作用。

对学生课前预习、准备的要求很高学生课前的预习准备任务明确、充分,例如查单词,准备演讲稿,准备情景话剧的剧本、台词、预演等。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好习惯,又使课堂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团队精神的培养niit教学的特色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外教的英语教学中也得到了体现。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话剧,情节由这一组学生商量自创出来,并编写出英语剧本,每个学生各自承担一个角色,共同完成表演,学生的团队精神从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引人入胜niit英语课堂教学环节安排比较人性化,课堂教学环节形式多样。例如,一堂课先进行话剧表演,然后学习单词(有电脑配图)、学习语法、练习语法、学习音标、练习音标、练习听力、学习对话、练习对话等。每一部分内容容量较少,时间短,变换快,形式多样。再如,音标学习不只是读而且让学生唱。学生边学边练,不易产生疲惫感。

教学软件的使用,便于课堂教学的学、听、练及课后练习外籍教师使用的英语教学软件,集学、听、看、练、录音、测验等多重功效于一身,尤其是课后自由式操作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学生英语水平在短时间内的提高,使学生对英语学习逐渐产生了兴趣,同时,也使我们不得不思考现行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

(一)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的目的应体现专业要求及学生就业岗位的要求。

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什么?职业教育为什么要学英语?学习英语干什么?可以说初中、高中学习英语就是为了中考、高考,学习的英语是哑巴英语。虽然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学了八年英语,但还是听不懂,不会说,整天做选择、填空、阅读理解题。而职业教育呢?高职教学计划中基础英语开设的时间为5学期,另外有3个学期开设考级英语。基础英语、考级英语的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学习无任何关系,学生仍如初中学习一样,根本体现不出职业教育对英语教学的要求。

笔者认为,职业教育英语学习的要求,一是要根据学生学习的专业,体现专业特色,满足专业要求。例如,计算机应用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应是使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英文界面,能阅读各种软件的英文使用说明。因此英语教学应围绕计算机方面的大量专业单词的含义及使用来进行。二是要结合学生就业的要求。高职学生一般就业岗位在前台,比如商贸专业的学生就业岗位一般为前台的营业员、收银员、营销人员等;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主要是计算机的专业销售人员、维修人员等。一般要与客户交流,特别是与外国人交流时,应能听懂英语,会说简单的英语。因此,英语教学应围绕着英语听力和口语训练进行。

目前,职业教育使用的英语教材是省统编教材,不分专业,只是介绍一些英文文章,并对文章中的单词、语法进行介绍,不能体现职业教育对英语的要求。

笔者认为,根据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目的,英语教材应分为英语口语与听力训练(必修)、专业英语(必修)和升学英语(选修)三部分。

英语口语及听力训练教材,每单元应设定情境,如朋友见面、商场购物、看比赛、坐公交车等,均应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这样,可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将来的就业岗位,让学生产生兴趣。口语与听力教材应体现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给学生提供熟练听说的平台。

专业英语应体现各专业特色及职业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例如,商贸专业教材内容应包括:商贸谈判、营销术语、商贸文件内容、函件的格式及书写等。要求学生既能认识、听懂,又能进行简单的书写。再如,计算机专业的英语教材,应结合计算机的不同界面,学习专业单词及功效,各种软件、硬件的使用文档。要求学生能看懂,会使用,并能写出简单的英文使用文档。

升学英语是针对部分学生升学的要求,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确定内容,可作为选修课。

目前,英语教学仍是以教为主,教师上课以学单词、讲语法、分析课文为主,教学形式单一,学生不感兴趣。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变以教为主为学、练为主,采用形式多样的、新颖的、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有新奇感,从而对英语产生兴趣。训练是熟练掌握英语的关键,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反复训练,不断提高。例如自我介绍的内容,第一次可要求用两句话概括,第二次用六句话,第三次要求用十句话,越积累越多,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四)现代化教学工具和软件的应用。

通过一本教材学习英语,已经不能满足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要求,必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适应学生学习训练的教学软件。

总之,从niit外籍教师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吸收、借鉴很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改革我们的英语教学。

新形势下机械制造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论文

德国在全球制造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德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强国,特别是机床制造业的顶尖国家,其发布该计划对于我国大而不强的机床制造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新一轮的制造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工业革命与职业教育有着互动互融、互促互进、调适调整的深层关系,职业教育应在不断适应工业革命的进程中更新理念、创新发展,实现自我价值。

工业4.0时代,产品和服务将借助于互联网和其他网络服务,通过软件、电子及环境的结合,生产出全新的产品和服务,完全不同于传统生产方式的智能制造模式。

(1)产品需求的个性化趋势。在工业4.0时代,用户至上是核心思维,用户对资源配置、产品设计的影响力不断上升,今后的终端客户可以更加直接地参与产品工程及设计,产品甚至可以完全按照个人意愿进行生产,极端情况下将成为自动化、个性化的单件制造。

(2)生产平台的标准化要求。工业4.0战略的关键是建立一个人、机器、资源互联互通的网络化社会,各种终端设备、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识别、处理、维护等必须基于一套标准化的体系,开发出一套单一的共同标准,不同公司间的网络连接和集成才会成为可能。工业4.0的标准化不仅涉及硬件标准的统一,还有诸多软件的制定,要求机械、加工制造、自动化工程和软件领域的企业协作并统一标准。

(3)生产方式的模块化策略。为了能有效地管控产品的多样性,企业特别需要以模块化的方式进行生产,提高效率、减低成本。只有通过将产品个性化需求进行分类,以满足最关键的.共性需求,设置更小的生产单元,才能更经济地满足个性化需要。德国目前有很多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共同开发新一代生产线,构成这种生产线的设备实现了模块化,可以根据生产的产品种类自由更换设备模块,而且设备模块更换后可立即投入使用,以此推动产品设计的标准化和模块化。

高等职业教育四段式实践教学改革分析论文

我校是以培养生产、建设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专业素质的提高。因为我校学生为高职高专学生,入学时的高考数学成绩普遍较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形成了学生从心理上怕学数学,导致了恶性循环,也给教师上课造成了困难,学生怕数学,教师怕上课的困难局面。过去的两年是学校“改革之年,创新之年”,在这样背景下数学教研室以学院改革创新为动力,对《高等数学》这门公共课进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因此,我们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课程改革的目标:对课程知识点遵循“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形成“两个突破,两个衔接”。“两个突破”是指突破传统数学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思想,根据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逐渐形成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思想。“两个衔接”是指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相衔接和与目前我校高职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相衔接。通过研讨,高数改革建设的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

1课程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消化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基本的运算,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该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用运动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课程难点:高等数学课程中的基本概念比较抽象,数学思想比较难懂,数学方法比较灵活,运算比较复杂,由于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对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不牢固,往往导致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差,因此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差。

2解决的主要问题。

2.1建立了特色鲜明的高等数学内容体系。

对于传统数学是由《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门课程组成,但是这三门课程都有自身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学制有限、学时有限,所以在有限的数学教学时数内,很多职业院校一般通行的作法是简单粗暴快的“减学时,砍内容”。我们的做法是将三部分知识整合,并与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相结合,根据不同的专业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讲授不同的章节,服务专业,设置公共模块和选学模块,为服务学生开设网上选修课,构建了新的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体系,以适应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并自己编写出了一门教材,业已出版发行。

2.2实现了对传统高等数学教学思想的转变。

高等数学教学长期注重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理论性的模式一直制约着数学教学的改革。教师对教学也是秉承老的思想,只注重数学知识讲授。一说数学改革,有的教师就会认为数学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理论性会被打破,改革难以开展,而我们的改革思路是借鉴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形成了以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应用“三个阶段式”的教学新模式,它既可以详细地阐述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知识的应用案例,又克服了传统数学教学只注重数学知识讲授的弊端;它既调动了学生学数学积极性,又改造教师思想,教的有成效。

2.3采用典型案例教学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师注重收集整理与学校各专业结合紧密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内容、新工艺、新案例、数模试题,并及时有效的反映到教学中来。集中骨干教师原创了大量适合高职高专教育的数学案例,使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理论与实践相融合。采用典型案例的教学方法,加强了数学知识和专业的针对性。

2.4利用混合式教学,更新了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制作了大量动画、图形和典型案例库,利用学校千兆校园网络,开发了世界大学城、电子书包的专业学习空间,建设了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平台,另外,利用网络平台“世界大学城”与学院“电子书包”使得教师和学生在业余时间在线上线下进行学习交流。使得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得到保障。既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更新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

3改革的.主要特色。

3.1重基础,强应用,改革了教学内容。

教研室通过组织“数学在电信、经管类各专业中的应用”的专题调研,了解到部分文科专业、特别是管理类专业对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工科类专业、特别是电信类专业对数学的教学的需求,增强了数学基础知识,降低理论要求,选取了合适的教学内容,将内容模块化,将应用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强化数学在各个专业中的应用。

3.2丰富了高等数学的教学思想。

在教学活动中将数学知识的讲授与数学建模典型案例(生活或专业课中的实际问题)结合,使得长期困扰《高等数学》教学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有了解决的方法,也改变了学生觉得学习高等数学是无用的观点,丰富了高等数学的教学思想。

3.3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高等数学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讲授、板书、作业和辅导答疑。现在是“大数据”、“互联网+”时代,高等数学可以利用计算机和手机的计算、绘画功能,使得数学知识形象化,增加知识的直观性、生动性,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与定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互联网,可以实现传统加现代的教学手段,实现课上课下和线下线上,面对面和线对线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4改革特色的效果。

经过一年的试点到全校各专业的推广,坚持“研讨—改革—实践—再研讨—修订—再实践”的方针,切实提高了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4.1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通过利用数学知识对典型案例或数学模型的解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处理实际专业问题的数学应用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后续专业课程对数学知识需要的课程目标。课程基于互联网的海量学习资源,采用案例教学(或isas项目教学法)法引导学生创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职业基本素养。

4.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

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计算拟合、矩阵运算、傅里叶级数换等拟合二维图像、三维图像等,课程内容上结合专业信息化发展,创新性地引入专业数学软件教学,大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了学生和后续课程教师的充分肯定。综上所述,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改革的道路还很长,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通过多年认真的教学研究,数学课程才能以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使得数学课程充满活力,才能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成全.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8).。

[2]常安成.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14).。

[3]李艳午.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创新[j].菏泽学院学报,2013(2).

卫生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分析论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以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为核心,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资源合理流动,从而实现三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的总目标。由于各种制约因素导致教育资源要素不能自由流动,严重阻碍了一体化发展步伐。当前,系统梳理卫生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的影响因素,深入研究资源共享机制将成为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1、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必然性。

2月,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预示着三地将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开启深层次合作模式,也预示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即将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趋势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区域职业教育如何满足当前的形势要求,即必须走教育协同发展规划之路。此外,京津冀三地毗邻,文化理念具有同质性,且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具备实现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就当前而言,卫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有利于实现医教协同、校院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卫生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有利于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促进卫生事业、健康产业和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为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2.1行政区划发展障碍。

河北省副省长秦博勇在6月召开的第五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指出,真正破解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难题在于打破行政壁垒[1]。一直以来,由于受传统封建思维方式和行政区域间利益博弈的影响,京津冀三地具有行政壁垒观念,相互封闭、各自为政,卫生职业教育呈现出地方间相互分割的发展局面。京津冀三地隶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划,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具有一定的地域属性,为三地实现教育一体化带来发展障碍。

2.2缺乏统筹管理的合作机制。

从目前三地医学及医学相关职业院校来看,北京有15所职业院校,天津有6所职业院校,河北有71所职业院校;就三地院校的办学主体来看,涉及到教委、卫计委、区县政府、民办主体等多样化现象。由于缺乏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京津冀三地办学主体尚未形成良好的协商、沟通对话机制,优质卫生教育资源没有实现共建共享,严重制约着区域内卫生职业教育共同合作任务的顺利开展[2]。

2.3合作层次的表面化和浅层化。

关于京津冀三地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并在教育资源共享、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成果推广等领域进行合作。从目前来看,三地合作基本处于表象化的层面:合作领域比较窄,水平较低,以一般性交流学习为主,缺乏深层次的合作;学校之间达成的一些合作协议缺乏政府的统筹规划、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机制,导致合作没有相应约束力和执行力,其合作成果难以实现,不能适应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形势[3]。

2.4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就京津冀三地的社会经济状况来看,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金融、科技中心,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天津与河北;就京津冀三地在公共政策方面而言,北京在社会保障、医疗条件、公共福利、教育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对优质的教育资源吸附效应,不利于其合理流动,从而阻碍了三地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

3.1统筹规划,打破区域行政壁垒。

众所周知,政府是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制定者,是三地实现卫生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关键[4]。目前,国家应成立跨京津冀三地的专门工作机构,模糊地区行政区划概念,统一部署,制定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构建现代卫生职业教育体系;在国家宏观政策方面,三地的卫生职业院校一定要争取教委、卫计委、区县政府等不同办学主体对的支持,建立合作对话机制,引导三地卫生职业教育深层次开展合作项目,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

3.2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与轨迹主要依靠国家政策支撑与引领,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国家政策虽具有及时性、灵活性的特点,但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因而应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增强执行力[5]。区域内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实现统筹规划,必须对区域内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建立由国家统筹规划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为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提供保障。

3.3整合教育资源,搭建资源共享机制。

加快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步伐,必须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优化配置功能,形成教育资源优势。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及时发布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发展动态,搜集三地人才需求信息、就业政策等信息,为信息资源的共享搭建平台;利用教育资源优势条件,三地相关院校共同建设教学课件、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库、电子图书资源馆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

3.4组建职教联盟,推进合作化办学。

根据区域卫生事业、健康产业发展需求,联合京津冀三地卫生职业院校、医院、相关企业成立卫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探索区域集团化办学模式,提高企业、行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参与度,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匹配度。利用集团的丰富资源,为职业教育集团内部教职员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举办技能大赛,不断提升职工的专业技能水准,提升职业教育集团服务促进就业创业的能力[6]。

4、结语。

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环境下,三地的卫生职业教育需要构建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这不仅是适应国家战略目标的要求,也是提升三地职业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对于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减少资源浪费,推动资源要素合理、自由流动,提升区域整体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参考文献。

[4]刘兵.加强校际合作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3):7.

[6]吴玖.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j].,5(4):7-12.

新形势下机械制造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论文

随着近年来我国各个高校对于大学生进行扩招,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重,这就需要各个高校加强对于学校就业指导课的实施力度,迎合国家的教育改革,以提高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

1.就业指导课的认知存在偏差。目前人们对于在大学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的目的还不是很明确,勉强进行开设也只是应付教育部的检查,学校对于实际工作中对就业指导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就导致了就业指导课在学校所占的比重不高,收到的重视也就非常低。再加上有些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是带有功利色彩,只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以便能够得到更多的招生,而对于学生真正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根本不在乎,学生对此也是模糊不清,这都影响了就业指导课在大学中的有效开展。

2.就业指导课的教材内容落后、实践不足。由于就业指导课是最近新兴起的一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它不是对传统知识理论的学习就能够学好的,而是与实践相结合。在变化日益加快的今天,就业市场更是风云涌现,而目前我们对于就业指导课内容陈旧,缺乏与实际的结合,与就业市场的接触也非常有限,根本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的实际需求。此外,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的知识理论根本不能适应就业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它的不及时更新不能带动学生参加课程的积极性,降低了就业指导课应该有的效果。

3.就业指导课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大学中就业指导课基本都是一个模式进行的,它没有针对各个年级的特点就行系统的设计和设置。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高校对于大一、大二年纪的学生没有安排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对于一些特殊学生,如贫困生和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学校也没有开展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树立他们的正确的就业观。

4.就业指导课师资力量不足。高校中缺乏专业的、素质高的就业指导教师是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的一个瓶颈。其主要表现有:

(2)专业教师不足。就业指导课大多被学校设为选修课,进行教学的老师也是从各个系调过来临时进行教学的老师,他们没有专业的知识,只是对于普遍的问题进行复述,教学方法和内容也不专业,这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反而给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的`进展带来了困难。

1.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对就业指导课的认可。学校对于就业指导课的不重视直接使得就业指导在学校中所占的地位不高,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重视就业指导课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将它纳入学校的必修课中,也要进行一定的考核和评估,防止学校做一些形式工作。同时学校也要培养学生学习就业指导课的意识,制定专门的计划,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和技能,加强自我了解,努力克服在就业指导课中的问题。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由于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将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的学科,所以一方面学校一定要加强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及时的对就业市场就行调查,了解市场的各种就业信息,与时俱进,充分的将学校的课程与实际的就业市场相结合;另一方面,要推动学校的课内教学与校外市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实行,以便让学生在具体的就业市场中,达到课堂教授所取不到的效果,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完善教学内容,推进学校就业指导课的顺利进展。

3.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就业指导课的针对性。就业指导课就是一个将学校的理论知识与课外的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一个过程。首先,高校在进行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结合各个年级、各类学生不同的实际和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设计,符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因地制宜的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在这一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对于就业指导课的热情和积极性,争取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教学中去。其次,高校也可以设置多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比如增加职业生涯的辅导、增加团体教学等,也可以在教学中增加角色互动教学,比如,通过游戏、知识竞赛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

4.搭建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的校外平台。高校进行就业指导课仅仅在校内进行,其效果是有所限制的,如果我们搭建校外平台,与企业、政府等加强交流和合作,通过与他们的接触,让学生对于就业指导课更加了解这是有利而无害的。一方面,学校可以寻求企业和政府对于就业指导课的资金支持,用来充实教学力量。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许多就业实习,帮助学生增加一些就业的经验,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工作的实际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高效的就业率,对于企业进行人才的招聘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大学生的就业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也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所以我们提高学校和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重视,加大学校对于就业指导课的投入和教学改革,寻求各方面的支持,为就业指导课更好地进行创造条件,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更好地体现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这对于学生自身、学校以及整个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发展思路与对策论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教育越来越关注,高校篮球改革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势在必行。在众多影响教学改革的因素中,国家政策无疑是最重要的,它是众多专家学者,根据我国实际国情所指定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改革措施,是经过反复推敲和论证的。虽然从国家政策方面给予了高校篮球教学改革足够的重视,但受限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国家相应的政策并未落实到高校。

2.2教学资源的影响。

高校篮球教学改革除了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要有足以支撑教学改革的资源设施。高校篮球教学资源包括篮球器械、场地等硬件设施,还包括能够胜任教学改革的师资力量,二者缺一不可。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贫富差距大,政府资金能够给予教育的支持并不是特别充足,加上院校领导更加重视科研水平的提高,体育教育经费缺乏也是当下的实际情况。但随着社会对体育教育的重视,高校势必要增加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如果无法给予高校充足的教育资源,就无法保障篮球教学改革的有序进行。

2.3教学方法的影响。

由于教学观念的落后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高校篮球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有待商榷。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新形势下对高校篮球教学进行改革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更科学、更合理的方法进行高校篮球教学。教师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篮球知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积极寻求教学方式的突破,保证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高校要鼓励教师多进行学术研讨活动,积极吸收优秀的教学经验,完善自身的不足。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加强学生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论文: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教育在改革和完善,其中高校体育课程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篮球课做为高校体育课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篮球改革面临的问题:我国篮球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的有效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体育也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篮球是一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运动,在高校体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篮球运动在我国高校中非常普及,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但奇怪的是,许多学生喜欢篮球运动,却不喜欢上篮球课,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国高校篮球教育的模式还是传统模式,偏重篮球技能的培养,忽略了篮球教育中的娱乐因素,单纯注重实际训练,却忽视了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再加上教学方式不灵活,因此造成了学生们对篮球课敬而远之的态度。面对这种情况,高教篮球教学应当与时俱进,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从传统的单一的只重视技能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爱上篮球,爱上篮球课。

1.过于重视篮球技能的训练,忽视了篮球的娱乐性。篮球运动是一项团体竞技体育,有非常强的娱乐性,因而深受人们喜爱。美国的nba职业篮球赛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国内的篮球赛事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就连高校篮球场上每天都非常热闹,这些都表明,人们对篮球运动非常喜爱。正因如此,篮球课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篮球课也理应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但是,学生们喜欢玩篮球,看篮球赛,却并不喜欢上篮球课。那是因为我国高校篮球教学还使用旧的教学模式,只注重篮球技术的教育,很少在教学中体现篮球的娱乐性,片面注重比赛成绩,教学方式因循守旧,与现实社会脱节,自然不受学生喜欢。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在调查中发现,我国高校篮球教育过于重视实践的教学,忽视了篮球理论的教育。许多高校认为,篮球教育是室外教育,是实践教育,理论教育并不重要,因此,体育老师很少讲述篮球理论。教学内容多为动作示范,讲解如何运球、投篮、传球等,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形式也多以示范法和讲解法为主,很少模拟比赛和观看比赛案例。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少因材施教,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无法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缺乏交流,很难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很多高校篮球教师不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习惯沿用老的教学方法,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3.篮球教学考核方法还不完善。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我国高校篮球还是主要考核篮球技术和身体素质。教师带领学生只注重练习考试内容,而忽视了其他基础性的学习。不重视学生个体的进步情况,考核缺少个体差异,很少关注学生对篮球的态度和方法,教师很少和学生交流。所以在考核结束后,许多学生对篮球课都失去了信心。

1.更新教学理念。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全民体育”的大背景下,高校篮球教育必须更新旧的教学观念,建立新的现代教学理念,高校的篮球教育不但要教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篮球技术,而且也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坚持的精神、协作的精神等。高校的篮球教育还要充分发挥篮球的娱乐功能,使篮球教育在学习中娱乐,娱乐中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热情。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各大学校也要加强对篮球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程度,加大对篮球教学经费的投入,购买到好的体育器材,建设好的场地,培训好的篮球教师。2.改革教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我国高校的篮球教育重实践轻理论,很不利于篮球教学的效果,应当在教学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深化理解理论,高校的篮球课中不但要学习专业的篮球技术,还应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比赛规则等。还可增添设街头篮球、花式篮球、3人制篮球以及篮球游戏等内容,寓教于乐。让学生主动学习篮球知识,喜欢上篮球课。学生的个体不同,基础水平和身体条件也不一样,因此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的情况来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切不可以一刀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篮球水平不同分组教学,对基础水平高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可以教授一些高难度的技术和战术。此外,可以采取比赛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在比赛中把学到的技术和战术充分掌握和领会。比赛教学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各大高校也要注重对篮球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不断提高篮球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其能运用最新的'理论和教学方式进行教学。3.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教学考核是篮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的方向引导着学生的学习方向,要改变传统的以篮球技术和运动成绩为主要标准的考核方式,建立起多样化的科学的考核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考核学生的技术技能,还需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态度、进步幅度等方面。一改传统的以教师评价的方式,实行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全面的考核方式。

三、结语。

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篮球教学的改革也在不断的发展,我国高校篮球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以适应当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更新观念,以科学的理论指导篮球教学,丰富教学内容,设置科学合理有趣的教学课程。必须不断培训和提高篮球教师的教学水平。最后还要建立起科学的考核机制,引导篮球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阎长安.体育与健康[j].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9).。

[1]陈碧英.新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j].海峡科学,,(2).。

[1]王高宣.高校篮球教学改革与发展思路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1).。

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发展思路与对策论文

篮球作为三大球之一一直以来都是深受高校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占了很大比例。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改革也随之加快,篮球运动作为主流运动之一在高校中已成为一种文化,感兴趣的学生越来越多,但传统的高校篮球教学以基本技战术的传授和练习运用为主,已难以满足学生对身心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这种形式极大的推进了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脚步,而如何进行改革,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其成为娱乐性及专业性都能更好发展的体育项目,值得我们在高校篮球教学改革中思考。

2.1教学存在明显缺陷。

篮球运动及虽然受到学生的欢迎和热爱,但在高校的篮球课堂上,学生真正喜欢的往往是这项运动,而对该课程缺乏足够热情。篮球运动作为一项传统项目,技战术及规则多而复杂,常规的篮球教学大纲只注重篮球技战术及规则的讲授,忽略了篮球的娱乐性,使多数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打消参与篮球教学的积极性。另外,高校中的体育课程一周只有一次,篮球课程安排的次数不多,而篮球是一种技巧性特别强的运动,对于没有篮球底子的学生而言学习相对比较费力,很多学生都对篮球抱有很大的兴趣,而在经常达不到讲解的标准动作之后会逐渐放弃,丧失信心,所以单纯的技术训练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再者篮球教学一般的过程是讲解———练习然后再讲解———再练习,课程较为单调,为了学生的安全考虑,教师往往也不愿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太多激烈的比赛和自由活动时间,造成许多学生偏向于课下时间参与篮球活动而不喜欢篮球教学的课程。篮球运动缺乏了比赛就失去了篮球的魅力,同时也使学生失去了合作作战讨论战术的活跃能力,影响了篮球教学的目的。

高校中体育课程考核不同于其他课程,主要以学生参加运动训练后所达到的运动成绩为主,但很少考虑运动训练所到达到的效果,缺乏客观有效的评价。篮球同样如此。篮球教学考核过于注重技术技能的考核,一般仅以学生的运球、传球及投篮作为考核项目,这对篮球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十分简单,几乎不用太多练习就能取得较高成绩,而对于基础较差甚至零基础的学生而言即使长时间练习也不一定得到显著的提高,有的学生更是为了取得高分,只练习考试内容,对篮球其他方面则不管不顾,最终成为“高分低能”的代表,没能掌握篮球的真谛。这种单一不合理的考核办法往往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偏离了正确的教学目的。篮球教学在评价方式上同样是以上所讲问题,“应试”成分太多。教师大多以学生最终的技能考核成绩为依据对学生在篮球课堂上的表现给出评价,忽略了学生在情意体验、学习态度及进步幅度等方面的表现,评价过于片面单一,没有利用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起到反面效果,缺乏对能力较差学生的认可,导致个别学生出现厌学不满等情绪,影响教学。

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发展思路与对策论文

高校体育的开展,不但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成为一个在学识和身体素质方面均比较突出的社会需要型人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篮球课程,是高校中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在趣味性、运动性以及给学生带来欢乐等方面均具有一定意义。虽然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在现实的高校体育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但也难掩其在当今社会大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在高校公共篮球教学中的多年经验,同国内各个高校篮球教师共同探讨一下当前我国高校公共篮球课程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为我国篮球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当前我国高校为了便于课时量统计工作的开展,大部分都以大课时这一形式进行体育教学。这种教学形式的开展,从某种角度上讲确实有利于部分学科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对于教学时间的需求,有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但另一程度上,由于一次课时间过程长,都在90分钟左右,也使得一些学科教学出现一定困难,体育学科便是其中之一。在现实的高校篮球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时间较长,无形中使得学生的练习强度和练习次数出现增加这一情况。众所周知,体育属于身体活动,在身体活动的过程中,练习者会消耗自身体力,而持续较长时间的身体练习,则更容易使练习者出现身体透支等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在现实的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过程中,篮球课开始时学生均非常兴奋,表现出欢呼雀跃的状态,学生练习得也非常认真努力,但这样的现象持续到60分钟之后,学生的学习状态便大不如前了,很多学生由于练习次数过多出现了身体疲劳等状况,不得不原地休息,这种状况的出现使得当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受到很大影响,不利于学生篮球的学习,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增长。未来高校课程改革时,需要思考篮球教学时间的问题,以更好地促使学生篮球的学习。

教学内容主要是指教师在篮球授课过程中所选择的学生练习内容。教学内容选择得越科学,越能够激发出学生的练习兴趣,越会受学生的欢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越轻松。如果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不受学生欢迎,则很难激发出学生进行体育练习的兴趣,在授课过程中很多学生便会表现出不悦,不配合教师的行为。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需要教师选择好现实的教学内容。当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过程中篮球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授课过程中主要以运球、投篮、传球、以及运球上篮等教学内容为主体,这些教学内容的选择很多教师认为无可厚非,其实存在很大的问题,那是因为高校所要面对的授课对象是大学生,其在小学、初中以及高中的体育教学篮球学习过程中,很多内容均已学过,并非第一次出现在篮球教学课堂上。陈旧的教学内容,使得很多学生不愿意进行练习,也使得现实的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出现教学困难,学生不喜欢教师所选择的授课内容等情况。为了更好地开展我国高校体育教学,需要对现实的篮球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减少传统的授课内容,转而在授课过程中多增加平衡、协调等内容,让学生在平衡球上练习运球,让学生在平衡球上练习传球,这样变化一下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更有利于学生练习的开展。

三、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需要打破旧的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体育教学方式,对于现实的教学过程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和补充作用。以往的体育教学模式单一,过于强调体育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压榨了学生的发展空间,着重于身体素质和竞技体育,侧重于运动技术,忽视了其他方面的东西,比如,心理、社会适应、学生的创新、不同需求、个别学生的身体体能等诸多方面。在学生的体育考核中不能做到区别对待,例如,个体差异、先天条件、兴趣爱好等,且容易造成差生的心理波动:抑郁、自卑、害怕、沮丧,甚至使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影响到同学间的交往及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王羽.生命教育视阈下对学校体育目的的反思[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

[2]张磊.生命视角下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现状的反思与重构[j].体育学刊,2008(0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发展思路与对策论文

因为高校篮球教学一直以来受重视程度在高校教学中占比例不高,所以篮球教学的目标也没有准确定义,而目前社会发展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高等学校的篮球教学改革,在重视学生的运动技能练习的同时要兼顾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篮球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将科学锻炼和系统锻炼融入到高校篮球教学中,将篮球的团结性及合作性发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篮球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适应能力,提高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改革篮球教学中,应注重篮球运动的特点,充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不缺乏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具有游戏性和娱乐性,让学生们在娱乐中竞技,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将传统教学观念中的单纯技术技能教学转变成集趣味性、娱乐性和健身性为一体,培养他们的锻炼兴趣,养成自觉学习习惯。

3.2明确教学目标,强调因材施教。

高校篮球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篮球技能和水平,结合学校场地及器材配备等方面,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来达到高校篮球教学的目的。教学目标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和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和训练,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到不同的技术和战术,能在比赛中得到发挥及利用。在对技能和战术要求的同时不能忽略的是篮球的专业知识、规则以及裁判规则,让学生以专业眼光欣赏国内及国际化的篮球比赛,且有自发组织篮球比赛的兴趣和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性及刻苦锻炼、勇于拼搏的品质。高校教师在安排具体的实际教学内容时,应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篮球运动中,切身的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与学生们融为一个团体,然后进行教学,积极培养学生们对学习篮球的热情及参与的意识和习惯。

3.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随着当今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一旦停止了学习就意味着落后。高校的实际发展,离不开可持续发挥的人才培养。在高校篮球教学改革中同样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及技术水平,使其跟得上时代的进步,拓宽其专业知识领域,提高教学能力。同时教师应与时俱进,及时分析最新的体育科学理论和掌握篮球运动研究成果,吸收篮球运动的新概念和观点,将最新的技战术以及教学方法和训练方法及时的运用到教学中。教育部门也应当加大投入的力度,将篮球技术技能编写成教科书和图本,多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同时内容要丰富有趣具有吸引力而不缺乏专业知识。学校应注重与外交流,与兄弟院校之间相互观摩学习,使篮球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更加优化。学校应增加教师进修学习的机会,不断接受新兴知识和理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3.4篮球教学考核和评价要科学合理化。

教学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措施,我们要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及时的改进篮球课程的成绩考核方法,不仅将篮球的专业知识考核和技术方法的掌握程度考核列入学生成绩评价内容中,还应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个性能力列入到学生成绩的评价内容中,使教学改革和考核改革共同发展来提高学生的成绩。我们应顺应时代,注重学生的个性能力培养和团结意识,将以往的运动技术及运动成绩达标的传统观念意识打破,建立新的考核体系,做到全面衡量学生技能和成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个性能力,采取团队合作考核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更主动自觉的去参与篮球运动,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3.5以榜样培养学生兴趣,增加篮球课外活动实践时间。

每个高校学生对篮球的热爱都不缺乏一个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作为他们的动力和榜样,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种榜样,培养学生欣赏和观摩实际性的篮球比赛,分析他们的技术战术,使学生们在热烈的讨论中共同提高专业技能,另外应当提高学生课外活动时对篮球项目的实践时间,可以组织年级或班级甚至校际的篮球比赛,增强学生合作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对篮球的热爱程度,让同龄人互相交流进步,让教师们参与并且引导,共同发展我国的篮球教学和篮球水平。

4.结语。

篮球作为学生们最喜爱的运动之一,它的魅力无可阻挡。我们在改革高校篮球教学时,应更新教学理念,着重在学生的兴趣基础上提升他们的技能和专业水平,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和评价方式,将学生的个性和集体团结能力挖掘出来,为我国的篮球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发展思路与对策论文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部对体育教学做出了新的规范与解读,教学纲要中明确指出:高校篮球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以篮球教学为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篮球教学改革要着重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显著的提升。高校篮球教学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观念,树立明确、科学的教学目标,以目标指引教学过程,以学生整体发展为前提,制订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篮球教学不能脱离高等教育独立存在,必须结合学生专业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树立篮球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的观念。目前大多数高校在篮球教学过程只重视学生篮球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学生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忽视了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无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篮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特点,结合篮球运动特性设计出适合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养成篮球运动的兴趣及习惯,提高综合素质。

3.2确立教学指导思想。

高校篮球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准则,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高校篮球教学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真正好的`篮球教学应该是因材施教。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专业特点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并且根据学生个体化之间的差异制定具体的教学方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升和发展的机会。教师要根据学生篮球水平的不同,对基础好的学生采取对抗练习,在实战中锻炼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对基础差的学生加强基础动作的训练,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充实感,避免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厌恶情绪。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练习情况,在学生犯错时,尽量少批评,多鼓励,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提高篮球能力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当然,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不是一味的纵容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自主性,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3注重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篮球是一项集体运动,篮球取胜的根本不在于个体力量的强大,而在于团体内每个人都能在合适的位置发挥自己的力量。团队能力是社会发展所需求的,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这对篮球教学的改革极其不利,学生很难掌握篮球运动的魅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由于现在高校扩招,导致学生人数激增,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现状模仿nba的模式进行联赛式教学,将班级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相当于一支球队,采取积分竞赛制,帮助学生构建沟通交流的平台,使学生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新形势下高校篮球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团队精神,倡导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新形势下,高校篮球教学改革还要对高校教师进行改革,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教师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是教学改革的基本保障。(1)高校要鼓励教师不断的完善自身知识储备,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对篮球相关的最新科研成果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学习,保证教学内容不与时代脱节。(2)各级教育部门要经常性的组织教师学术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交流,丰富教学经验。(3)高校在进行人才引进过程中要注意提高专业人才及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实力,提升高校篮球教学水平。

3.5优化教学评价体制。

现有的教学评价体制主要以考核学生的基本篮球技能为主,忽视了篮球运动的内涵和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在原本篮球锻炼时间不充足的情况下,单一的考核体制会导致学生逐渐忽略篮球运动的重要性。高校篮球的考核内容要结合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终身体育习惯的确立及篮球文化的领悟3个方面,以考核促进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知。要将篮球考核与学生专业特点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要对教学评价体制进行优化,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保证教学改革有效推进的保障,是对各种教学活动是否成功的客观评价,能够引领教学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4结语。

新形势下高校篮球教学改革要深入分析现阶段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改革策略。本文仅是笔者通过实践教学中自己的观察所提出的一些现状问题,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解决篮球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因材施教;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可塑性;要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体制进行完善,确保教学效果。以上总结仅是本文观点,还望广大高校篮球教育工作者对此提起重视,积极促进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2]左庆生,张海民,邱勇.现代篮球运动教学训练实用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针对高职篮球教学改革思路及对策的论文

本来很有趣的游戏活动,但在进了校园之后却变得单一、枯燥乏味。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进行实地观察,篮球游戏可以在篮球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体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篮球游戏是由詹姆士-史密斯博士发明的,他是美国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的体育教师。他发明的游戏是篮球运动的模型。,此后,篮球运动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一个篮球,一块场地和篮球架,在加上几个人就可以开始运动了,当然,这是非专业人士的业余活动。而专业的篮球运动成为了一项专项技能运动,但是,由于在教学中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使得篮球运动在学校的发展状态不乐观。

篮球游戏是不同于篮球教学的一种运动形式,它比较自由,具有多样性,篮球游戏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给枯燥乏味的专业课堂带来活跃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习专业技能,同时也对篮球学习产生兴趣。其特点如下:

(一)篮球游戏具有团队合作性。

多人组织参与的活动才能称为游戏,篮球游戏能够怎么能更加学生之间的默契度。如果默契度不强,队友之间的传球街接球、掩护、防御进攻等就无法很好的.配合。

(二)篮球游戏具有可比性。

专业篮球比赛只能是两个队之间比较,没有三个队或四个队那么复杂,因此,篮球游戏也同样,因为游戏的目的为了训练,只要开始比赛,就有输与赢之分,那么,在游戏开始时,游戏双方就已经开始了竞争,同学之间的“团结、配合、坚持、挑战”这些都是成功的因素,如果哪个队提前放弃,那就注定赢家是坚持到最后的一队。

(三)篮球游戏具有相对自由性。

由于是游戏,所以要求不严格,一些条件是可以改动的,比如:人数、场地等,游戏的人数没有固定的量,对场地的要求也不重要,因此组织起来比较容易,并且游戏的过程能让参与者真正放松,反而有利于机能的提升。

篮球游戏虽然是一种游戏,但它是与篮球运动相搭配的,可以说篮球游戏是和篮球教学密切相关的,在学习篮球专项运动之前,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游戏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篮球的基础性技术。当然,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很好的把控课堂的连接和转换,那整个课堂将是混乱而没有主次的。在学生参与游戏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教学内容和游戏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内容技巧,同时又能把课堂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展现。这能体现游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一)培养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

体育运动是全人类的运动,它是美的体现,在运动场上精彩是运动员展现的,但在实际训练中,却是非常枯燥的。篮球运动既是体力运动,又是技术运动。篮球的运动技术是要经过不断反复的训练,才能掌握一个动作要领,并且每一段时间的练习都有不同的体会。若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就重复练习某一个动作,时间越久,学生的积极性下降越快。如今,篮球游戏进入课堂,让学生在游戏的同时能学到篮球的基本要领和技术,一方面让课堂丰富多样,另一方面学生的身心是愉悦的,因此学习效率也高,让学生对篮球产生兴趣,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协调能力。

篮球游戏一直和篮球教学相搭配而在学校中出现,当篮球技术被运用到篮球游戏中后,篮球教学不再显得重复单调,篮球游戏给课堂增添了活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动作技术,同时也无形中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游戏不是简单的嬉戏打闹,篮球游戏中含有运动技术和技能。由于体育游戏是有竞争性的,所以,学生的力量、奔跑的速度、持久的耐力以及身体的灵敏度都非常的重要。因此,通过篮球游戏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长期运动的人身体平衡非常好,身体器官的配合等方面都会比一般人强。身体协调能力也是身体灵敏度的体现。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篮球运动是一项团队运动,需要队员之间的团结配合。而篮球游戏是另一种形式的模拟,在游戏中也要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游戏开始后,可能会根据对方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包括策略、人员、位置等。那么队员要绝对的服从,听队长指令,以团队为主,要有牺牲精神,如果每个人都想着按照自己的想法走的话,那一个团队将会乱成一盘散沙。游戏的模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游戏中能做到合作,那在比赛中也同样能做到。

篮球是一项体力运动,篮球训练课结束后,很多学生感到非常疲累。为了让学生从这种疲劳中缓解出来,在篮球教学课结束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容易放松的篮球游戏。这主要建立在老师对学生的观察了解的基础之上,老师了解学生了,才能安排适合学生的游戏,推动篮球运动在校园内的推广。

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发展思路与对策论文

摘要:本来很有趣的游戏活动,但在进了校园之后却变得单一、枯燥乏味。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进行实地观察,篮球游戏可以在篮球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体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兴趣。

本来很有趣的游戏活动,但在进了校园之后却变得单一、枯燥乏味。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进行实地观察,篮球游戏可以在篮球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体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篮球游戏是由詹姆士-史密斯博士发明的,他是美国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的体育教师。他发明的游戏是篮球运动的模型。,此后,篮球运动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一个篮球,一块场地和篮球架,在加上几个人就可以开始运动了,当然,这是非专业人士的业余活动。而专业的篮球运动成为了一项专项技能运动,但是,由于在教学中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使得篮球运动在学校的发展状态不乐观。

一、篮球游戏的特点。

篮球游戏是不同于篮球教学的一种运动形式,它比较自由,具有多样性,篮球游戏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给枯燥乏味的专业课堂带来活跃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习专业技能,同时也对篮球学习产生兴趣。其特点如下:

(一)篮球游戏具有团队合作性。

多人组织参与的活动才能称为游戏,篮球游戏能够怎么能更加学生之间的默契度。如果默契度不强,队友之间的传球街接球、掩护、防御进攻等就无法很好的.配合。

(二)篮球游戏具有可比性。

专业篮球比赛只能是两个队之间比较,没有三个队或四个队那么复杂,因此,篮球游戏也同样,因为游戏的目的为了训练,只要开始比赛,就有输与赢之分,那么,在游戏开始时,游戏双方就已经开始了竞争,同学之间的“团结、配合、坚持、挑战”这些都是成功的因素,如果哪个队提前放弃,那就注定赢家是坚持到最后的一队。

(三)篮球游戏具有相对自由性。

由于是游戏,所以要求不严格,一些条件是可以改动的,比如:人数、场地等,游戏的人数没有固定的量,对场地的要求也不重要,因此组织起来比较容易,并且游戏的过程能让参与者真正放松,反而有利于机能的提升。

二、篮球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作用。

篮球游戏虽然是一种游戏,但它是与篮球运动相搭配的,可以说篮球游戏是和篮球教学密切相关的,在学习篮球专项运动之前,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游戏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篮球的基础性技术。当然,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很好的把控课堂的连接和转换,那整个课堂将是混乱而没有主次的。在学生参与游戏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教学内容和游戏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内容技巧,同时又能把课堂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展现。这能体现游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一)培养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

体育运动是全人类的运动,它是美的体现,在运动场上精彩是运动员展现的,但在实际训练中,却是非常枯燥的。篮球运动既是体力运动,又是技术运动。篮球的运动技术是要经过不断反复的训练,才能掌握一个动作要领,并且每一段时间的练习都有不同的体会。若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就重复练习某一个动作,时间越久,学生的积极性下降越快。如今,篮球游戏进入课堂,让学生在游戏的同时能学到篮球的基本要领和技术,一方面让课堂丰富多样,另一方面学生的身心是愉悦的,因此学习效率也高,让学生对篮球产生兴趣,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协调能力。

篮球游戏一直和篮球教学相搭配而在学校中出现,当篮球技术被运用到篮球游戏中后,篮球教学不再显得重复单调,篮球游戏给课堂增添了活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动作技术,同时也无形中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游戏不是简单的嬉戏打闹,篮球游戏中含有运动技术和技能。由于体育游戏是有竞争性的,所以,学生的力量、奔跑的速度、持久的耐力以及身体的灵敏度都非常的重要。因此,通过篮球游戏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长期运动的人身体平衡非常好,身体器官的配合等方面都会比一般人强。身体协调能力也是身体灵敏度的体现。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篮球运动是一项团队运动,需要队员之间的团结配合。而篮球游戏是另一种形式的模拟,在游戏中也要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游戏开始后,可能会根据对方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包括策略、人员、位置等。那么队员要绝对的服从,听队长指令,以团队为主,要有牺牲精神,如果每个人都想着按照自己的想法走的话,那一个团队将会乱成一盘散沙。游戏的模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游戏中能做到合作,那在比赛中也同样能做到。

三、结语。

篮球是一项体力运动,篮球训练课结束后,很多学生感到非常疲累。为了让学生从这种疲劳中缓解出来,在篮球教学课结束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容易放松的篮球游戏。这主要建立在老师对学生的观察了解的基础之上,老师了解学生了,才能安排适合学生的游戏,推动篮球运动在校园内的推广。

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发展思路与对策论文

受限于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篮球教学中理论知识的传授严重缺乏,几乎80%的篮球课程都是在室外进行实际训练。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有2点:(1)教师对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师认为篮球课就是教学生一些基本的篮球技巧和规则,帮助学生获取体育锻炼的技能,为学生自主锻炼打下基础。但篮球教学并不仅限于此,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体会篮球文化的内涵,对篮球运动产生发自内心的、持久的兴趣和喜爱,以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2)教师的惰性,室外练习课对于篮球教师来说非常简单,甚至连课堂活动都不用设计,只要监督学生认真练习就可以。2种原因共同导致了篮球理论知识渗透严重不足,学生训练处于被动状态,对技战术及篮球文化的理解不透彻,逐渐会磨灭学生的兴趣。

1.2教学方法落后。

由于教学理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导致现阶段高校篮球教学方法相对落后,甚至部分高校篮球教师还未从根本上意识到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高校篮球教学多是以教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设计忽视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空洞的语言教学和示范很难达到篮球教学所要求的目的。甚至许多高校教师的教学完全没有方法可言,上课点名,然后给一些篮球,让学生自由活动,有些兴趣比较高、自主性比较强的学生会主动练习或相互之间组织比赛,但有些学生就三五成群的聊天,完全失去了篮球课的意义。

1.3教学内容单调、乏味。

高校篮球教学主要以室外课程为主,一是忽略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二是缺少课程设置环节,学生无法深入的体会篮球的魅力。实际的室外授课又以基本的技术动作为主,很少涉及技战术的配合,学生难以领会篮球的奥秘,只会单打独斗,很难在比赛中形成默契的配合。除了篮球基本功之外,还要选取经典的战术配合进行详尽的讲解,并对此多加练习,引导学生体会团队的力量和战术运用的优势,除了能增强学生篮球整体水平外,更能提升学生道德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培养起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1.4教学评价不完善。

现在高校最常用的篮球教学考核手段就是定点投篮、运球、三步上篮等基础动作,这些虽然是篮球考核的重要内容,但不能完全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篮球水平及对篮球的理解。例如,有些学生虽然投篮能力略差,但团队的组织能力很强,篮球视野很好,是非常好的组织后卫,如果不进行一定的实战,很难看出每个人的真实水平。

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教学改革探析论文

受限于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篮球教学中理论知识的传授严重缺乏,几乎80%的篮球课程都是在室外进行实际训练。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有2点:(1)教师对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师认为篮球课就是教学生一些基本的篮球技巧和规则,帮助学生获取体育锻炼的技能,为学生自主锻炼打下基础。但篮球教学并不仅限于此,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体会篮球文化的内涵,对篮球运动产生发自内心的、持久的兴趣和喜爱,以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2)教师的惰性,室外练习课对于篮球教师来说非常简单,甚至连课堂活动都不用设计,只要监督学生认真练习就可以。2种原因共同导致了篮球理论知识渗透严重不足,学生训练处于被动状态,对技战术及篮球文化的理解不透彻,逐渐会磨灭学生的兴趣。

1.2教学方法落后。

由于教学理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导致现阶段高校篮球教学方法相对落后,甚至部分高校篮球教师还未从根本上意识到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高校篮球教学多是以教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设计忽视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空洞的语言教学和示范很难达到篮球教学所要求的目的。甚至许多高校教师的教学完全没有方法可言,上课点名,然后给一些篮球,让学生自由活动,有些兴趣比较高、自主性比较强的学生会主动练习或相互之间组织比赛,但有些学生就三五成群的聊天,完全失去了篮球课的意义。

1.3教学内容单调、乏味。

高校篮球教学主要以室外课程为主,一是忽略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二是缺少课程设置环节,学生无法深入的体会篮球的魅力。实际的室外授课又以基本的技术动作为主,很少涉及技战术的配合,学生难以领会篮球的奥秘,只会单打独斗,很难在比赛中形成默契的配合。除了篮球基本功之外,还要选取经典的战术配合进行详尽的讲解,并对此多加练习,引导学生体会团队的力量和战术运用的优势,除了能增强学生篮球整体水平外,更能提升学生道德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培养起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1.4教学评价不完善。

现在高校最常用的篮球教学考核手段就是定点投篮、运球、三步上篮等基础动作,这些虽然是篮球考核的重要内容,但不能完全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篮球水平及对篮球的理解。例如,有些学生虽然投篮能力略差,但团队的组织能力很强,篮球视野很好,是非常好的组织后卫,如果不进行一定的实战,很难看出每个人的真实水平。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