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时间:2023-12-09 00:00:23 作者:字海

教学计划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请大家参考这些教学计划范文,借鉴其中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

郑成功收复台湾教学设计

郑成功占领有台湾之后,建立了台湾第一个汉人政权,也带来一波汉人移民潮。郑成功虽然在攻下台湾的同一年逝世,但继位的郑经与郑克塽持续统治台湾,并在陈永华的规划之下,引进中国明制的宫室、庙宇和各种典章制度,奠定了台湾在日后成为一个以汉民族文化为主的社会,而不仅仅是另一个海外华埠。因此有学者形容此役“决定台湾尔后四百年命运”。

此外,郑成功是南明最后一个具有实力的抗清领袖,他把大本营移到台湾,使得反清士气崩溃,也宣告了反清事业的结束。当时明朝遗民对郑成功颇不谅解。张煌言就说成功此举“生既非智,死亦非忠”。郑成功的老师钱谦益也赋诗表示遗憾。

就郑军内部来说,前往台湾也造成内部士气的崩溃,以及诸多将领投降清朝。当郑成功入主热兰遮城时,严令留守厦门的诸将搬迁家眷来台,但郑泰、洪旭、黄廷等重要将领都抗命不往,乃至于“不发一船至台湾”。在台将士又因为水土不服大量病死,军心浮动,最后“人心惶惶,诸将解体”。成功旋即病死,明郑爆发争夺权力的军事冲突,由郑经获胜继任延平王,情势才安定下来,但郑军元气大伤,不再有挑战清朝的余力。

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方面,失去大员这个据点之后,“东南亚—大员(对中国转口)—长崎(日本)”的商路中断,对中国贸易量也急遽减少,损失甚大。荷兰东印度公司数度企图恢复这条航路,因而与清廷联手攻打郑氏。

1663年清荷联军攻打金门和厦门,此时郑成功已死,郑军领袖为郑经。双方在金门乌沙港交战,郑军落败,先撤往铜山,不久之后全军转往台湾,完全失去在大陆的根据地。但此役之后清廷仅赠送银两与礼物给东印度公司,并未派兵协助攻打台湾。

1664年8月,东印度公司占领鸡笼。同年11月,荷兰舰队与清靖海将军施琅率领的水师组成联军,准备攻打台湾,但一出海面便遭遇大风浪被迫折回。此后清廷对攻台转趋消极,东印度公司也因为连年军事行动造成财政困难,双方皆不再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此外,由于清廷厉行海禁,东印度公司在基隆的据点几乎无利可图,维持费用却十分庞大,因此于1668年7月自行放弃撤出。

至于大员长官揆一则因为投降而受到审判,被软禁于班达(banda)群岛,直到1674年家人以25000荷盾把他赎回。1675年他出版《被遗误的福尔摩沙》一书为自己辩护。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军事斗争,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成功尝试。通过这一斗争,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因而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郑成功收复台湾教学设计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根据史书记载,早在三国时代,祖国大陆就和台湾(当时称夷洲)开始有了交通。隋朝时,台湾叫做“流求”,一直沿用到宋、元。明朝称鸡笼、东番,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才正式称为“台湾”。唐、宋以后,东南沿海特别是福建人民,不断渡海移居台湾,和高山族人民一起,共同开发了这个宝岛。元朝时,我国在台湾设立巡检司,把台湾正式列入版图。明朝继承元制,仍在台湾设立地方政府(巡检司),并派军队驻在它的前哨基地澎湖列岛。但到17世纪,由于明朝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这个宝岛却不断遭到西方殖民强盗的侵略。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红夷”(明朝人称荷兰殖民者为红夷)侵入台湾西南的鹿耳门港,修建了台湾城(今台湾安平)。第二年,又侵占了新港社、蚊港,修建了赤嵌楼(今台湾台南)。又过一年,西班牙殖民者也侵占了鸡笼(今台湾基隆)和淡水。后来,荷兰人撵走了西班牙人,霸占了整个台湾。荷兰殖民者在岛上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把占领区的土地全部据为己有,称为“王田”,收纳高额租税。同时开展传教活动,对台湾人民进行奴化教育。台湾人民不断起义反抗。其中永历六年(公元1625年),郭怀一领导的反荷斗争,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当时汉族和高山族16000多人,手持锄头、铁铲、木棍、猎枪,攻城夺邑,打得红夷东奔西窜,狼狈不堪。这次起义最后虽然被荷兰侵略者血腥镇压下去,却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意志是不可侮的。

郑成功(公元1624—1662年),原名郑森,字大木。少年聪敏,英勇有为。父亲郑芝龙,福建泉州南安县人,明末官至都督同知(武官名,是五军都督府之副长官);母亲田川氏是日本人。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也就是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的这一年,成功出生。公元1645年,清军入关,明唐王朱聿〔yu玉〕键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封郑芝龙为建安伯。芝龙带着成功前去朝见。唐王问他应当如何救国?成功回答说:“岳飞说过,‘只要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可以安定了’,依臣看来,这两句话在今天还是特别重要的。”唐王听后,大加赞赏,赐他姓朱,改名成功,并命他做禁军提督,从此民间都称郑成功为“国姓爷”。次年,清军大举攻入福建,唐王被俘,郑芝龙无耻地投降了清军。这时郑成功还只有22岁。他痛心于国破家亡和人民苦难,便举起了“杀父报国”的大旗,和他的战友们乘船到达南澳(今广东南澳)募兵反攻,夺取了厦门(原名中左所,成功改名思明州)作为抗清根据地。接着又攻克漳州(今福建漳州市),福建人民纷纷聚义响应。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后,不但破坏了我国领土的完整,而且由于它的掠夺和骚扰活动,已经严重影响到郑成功的海上贸易和粮饷之源,因而对他的抗清复明斗争也构成了严重威胁。郑成功对荷兰殖民者的强盗行径极为愤慨,在他起兵抗清后不久,即暗下决心要收复台湾。永历十三年(公元1659年),郑成功率师北伐南京失败后,退守金门、厦门一带,他常常以厦门地狭为忧,为了继续他的抗清复明事业,决定举兵东征,收复台湾,作为新的抗清基地。

正当郑成功计划驱逐荷兰殖民者的时候,有一个名叫何廷斌(一作何斌)的人,从台湾来到厦门求见郑成功。何廷斌是福建南安人,原是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部下,后来在台湾给荷兰人当翻译,对台湾的情况十分熟悉。他向郑成功献策说:“台湾沃野千里,四通外洋,收复这个宝岛可以扩大您的抗清根据地,支助您的军饷供应。当地的黎民百姓饱受‘红夷’的欺凌压榨,早就想动手消灭他们。以您的威望带兵去攻取,如同狼驱群羊,一定能够把‘红夷’赶走”。并献上一张台湾设防情况的详细地图,表示他可以引航带路。何廷斌提供的情况坚定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决心,对斗争的胜利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此后,郑成功虽曾多次与部将研究攻取台湾的计划,但因未能形成统一意见,所以未能立即行动。

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正月,南明桂王朱由榔逃往缅甸,大陆各省基本上被清军占领。郑成功感到形势紧迫,收复台湾,已再不能迟疑,于是召集文武部属,再次讨论进军台湾问题。在众将的一致赞同下,立即着手进行渡海作战的准备工作。

登陆禾寮港。

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三月初一,郑成功在战斗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决定命令他的儿子郑经留守厦门,亲自率领大军东征。临出发前,郑成功在金门举行了隆重的“祭江”誓师仪式。除了文武将士以外,老百姓也扶老携幼前来参观,并送别亲人。二十三日(公历4月21日),郑成功率大军25000人(一说40000多人),战船100多艘(一说300艘),从金门料罗湾出发,但见帆樯蔽日,旌旗如云。数百船舰,首尾鱼贯,浩浩荡荡地向东南挺进。第二天,大军到达澎湖海面,狂风暴雨突然袭来。郑成功传令船舰暂停前进。但是一连一个星期,暴风越刮越大,并无稍杀之势。有的部将建议继续停泊,但是为了早日收复国土,郑成功当机立断,决定冲破狂风骇浪,按照预定计划,于三十日(公历4月28日)晚,下令大军冒雨从澎湖开拔,于次日拂晓航抵鹿耳门港外,候潮应风而进。

台湾海岸线很长,可以登陆的地点很多,郑成功选择鹿耳门登陆台湾,是经过周密考虑的。鹿耳门位于赤嵌城、台湾城附近,一入鹿耳门,就可以控制赤嵌城及其港口,断敌出海之路。但鹿耳门形势非常险峻,由鹿耳门外海进港只有两条航路:一条是一鲲身和北线尾岛中间的南航道。这条航道,口宽水深,但有敌舰防守,荷兰人在台湾城上又置重炮控制了航道,要想通过,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另一条是北线尾岛北部的鹿耳门航道,即北航道。这条航道,阔仅里许,迂回曲折,水中沙石淤浅,是荷兰殖民者疏于防范的一条航道。通过此航道,可在赤嵌楼北部的禾寮港登陆。郑成功决定从北航道突入,他所以作出这样抉择,一是了解荷军在此并未设防,二是有何廷斌等熟悉航路的人作向导,并掌握了该处的潮汛情况。

四月初一中午,鹿耳门海潮大涨。郑成功“密令何廷斌坐在船头,按图纡回”(江日升《台湾外纪》卷十一)而进,使大小战舰顺利地通过鹿耳门,进入内海,将船舰分布在台江之上。荷兰侵略者对郑军这种出乎意料的行动感到束手无策,惊叫“兵自天降”。当晚,郑军突破海面上荷兰夹板船和赤嵌楼炮台火力的拦阻,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在赤嵌西北约10里地的禾寮港登上了海岸,切断赤嵌楼与台湾城之间的联系,并扎下营寨,准备从侧后进攻赤嵌楼。台湾各族人民闻讯接踵而至,“男妇壶浆,迎者塞道”。(杨英《从征实录》)争先恐后地用各种运输工具帮助郑军登陆,表现了台湾人民殷切盼望和热烈欢迎祖国军队收复台湾的热情。

郑军顺利登陆后,就使荷兰殖民者盘踞的赤嵌楼和台湾城,处于分隔被围状态。当时,荷兰侵略军头目揆〔kui奎〕一据守在台湾城,城中守军约有1100人。据守赤嵌楼的头目是荷兰侵略军司令官描难实叮,城中官兵也只三四百人。此外,在台湾城附近停泊的荷兰船仅有“赫克托”和“斯·格拉弗兰”号两艘战舰,一艘领航船及几只小艇。荷兰侵略者妄图凭借船坚炮利和城堡坚固,乘郑军立足未稳,打退郑军。

在海面上,荷兰殖民者以其主力战舰“赫克托”号率领其他几艘舰只前来阻击郑军,郑成功集中60艘战舰将其团团包围,展开激烈的炮战。郑军战舰的装备虽然不及荷军,但战士们异常勇敢,他们从四面八方向“赫克托”号进行猛烈轰击,安平港外,炮声隆隆,没有多大工夫,“赫克托”号首先被击沉,“船上的货物和士兵全归于尽”(c.e.s《被忽视的福摩萨》卷下)。其他荷舰企图逃遁,被郑军战船紧紧咬住围攻,结果,一艘缩回台湾城下,一艘被熊熊的烈火吞没,一艘在被击败后逃往荷兰占领的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在陆上,四月初三日(公历5月1日)当郑军登陆北线尾(是一个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沙滩)后,荷兰殖民者派舰长贝德尔上尉(《从征实录》叫他拔鬼仔)率领240名鸟铳兵,乘船急驶北线尾,上岸后即分两路列队前进,连放排枪,神气十足。这时,郑军在北线尾的部队约有4000人,郑军将领陈泽以主要兵力从正面迎击,另派七八百人,从侧翼绕过小山,向敌人后面抄袭。荷兰侵略军腹背受敌,当场被打死118人,拔鬼仔也一命呜呼了,只有少数人逃回台湾城。在赤嵌楼守军的要求下,揆一又派另一船长阿尔多普上尉率领200名士兵渡海去增援,乘舢板到达赤嵌附近,企图阻挡郑军的登陆,结果遭到郑军优势兵力的攻击,大败而归。

郑成功大败荷兰侵略军后,便以1人的兵力围困赤嵌楼。荷兰守将描难实叮写信向驻守台湾城的荷酋揆一求救,信上只有两句话:“中国兵是从天上来的,我们很危险,很危险!”郑成功命令每名士兵各备一束干草,准备火攻赤嵌楼。派通事吴迈通知赤嵌楼荷酋描难实叮:“如果不投降,将放火烧城”。描难实叮在“孤城援绝,城市乏水”的情况下,无法再守,被迫率领300多名官兵出城投降,赤嵌楼被收复了。

郑成功占领赤嵌楼后,即分兵从水陆两个方面进攻台湾城,首先占领台湾城的外市区,困守在台湾城内的荷兰侵略者一片混乱,退据堡垒,企图继续顽抗。为了减少损失,郑成功派人送信给揆一,想争取他自动放下武器,献城投降。揆一见情势不妙,阴谋玩弄缓兵待援的诡计。他向郑成功表示愿意年年纳贡,并献上犒师银10万两,要求郑成功退兵。但这种妄想长期强占台湾的卑鄙伎俩,遭到了郑成功的断然拒绝和严正斥责。郑成功正告荷兰侵略者:“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很早以前就为中国人所经营,现在我亲自前来索取,来自远方的荷兰人,自然应该把台湾归还给主人。如果进行顽抗,我将被迫用最大的力量来实现收复台湾的主张,到时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必须承担这次战争的全部费用。”明确地指出了中国人民收复国土的严正立场。同时,郑成功也看得很清楚,如果不给侵略者点厉害,敌人是不会投降的。郑成功下令向台湾城发动猛攻,炮击达四小时之久,台湾城的胸墙受到严重破坏,击伤许多荷军。但由于台湾城是用糖水调灰垒砖筑成,厚处达六英尺,加上荷军火炮密集,一时不易攻破。为了减少战士伤亡,郑成功决定采取长围久困、且耕且战的方针,断绝台湾城对外陆上的交通,等待城中粮尽,迫使荷军出来投降。

在围困台湾城的同时,郑成功为了解决军粮补给问题,一面派遣杨英和何廷斌深入各乡、社查抄荷军所藏米粟,一面不断派人回金门运粮。同时还命令围城部队实行就地屯垦,全体官兵“有警则荷戈(武器)以战,无警则负耒(农具)以耕”,自己动手生产,解决粮饷,严禁侵犯民田,这些措施深深地受到台湾人民的拥护。台湾城附近的高山族人民纷纷前来欢迎和援助郑成功,配合郑成功大军打击敌人。有一次,有14名荷兰士兵流窜到新港地方,高山族人蜂拥而上,把他们全部消灭掉。台湾人民还给郑成功通风报信,并引导郑军堵塞台湾城的水源,来坐困敌人。由于台湾同胞的拥护和支援,郑成功大军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被扫清了。

荷兰殖民者在灭亡之前,依然企图进行绝望的挣扎。他们从巴达维亚派来一支包括10艘兵船、700名士兵的援军,由大将卡尤率领。郑成功命令部将率领大队战船,奋勇冲杀,把敌人打得焦头烂额,狼狈不堪。这一次战斗共缴获敌人战船二艘,炮艇三艘,击毙、杀伤和俘虏敌军480名,残兵狼狈逃往远海。

在郑军的围困之下,台湾城的荷兰侵略军由于疲惫和饥饿,兵士患血痢、坏血症、水肿等疾病,每天都有死亡,战死和饿死、病死的达1600余人,最后城中仅剩下600名可以参加战斗的士兵。郑军则进行休整,不断加筑工事,架设巨炮,准备大举攻城。城内荷军待援无望,士气更加低落,为了活命,陆续“投奔”郑军,郑成功从降兵口中了解到荷军设防情况,进一步修订了攻城计划。

十二月初六日(公元1662年1月25日),郑成功下令发动最后总攻击。郑军不顾荷兰殖民军的顽抗,经过两小时的炮击,终于夺取了台湾城的外堡,完全截断了台湾城的对外交通。揆一在水源被断绝的情况下,走投无路,只好挂起白旗,向郑成功乞降。十二月十三日(公元1662年2月1日),揆一在投降书上签字,向郑成功交出台湾城及大炮、粮食和其他军用物资。几天后,他率领残兵败卒和官吏商人,灰溜溜地滚出了台湾。至此,沦陷了38年的我国领土台湾,重又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的伟大斗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郑成功驱荷复台的英雄业绩,将彪炳史册,永远为后人所纪念!

郑成功收复台湾教学设计

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下)的《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我非常地感叹。

郑成功是混血人,也就是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日本人,1624年生于日本平户千里滨,七岁回国,从小聪慧机敏,喜读兵书史书,二十二岁进入南京国子监,当时,荷兰殖民者统治着台湾岛,他们霸占我们的领土,在我们的土地上修建城堡,荷兰殖民者,在我们的土地上横行霸道,他们的罪恶太重了!

郑成功,是结束了荷兰殖民霸权的英雄。

郑成功带领2万多将士,开了300多艘兵船,赶走了荷兰殖民者,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是非常勇敢的人。敌人派出200多名士兵,他把他们杀得落花流水,180名士兵被杀,其余20几人全部溃散。

郑成功是一个会随机应变的人,他不是一下子冲进去,而是让他们自己出来,围困了8个月,1662年1月25日早,我们用28门巨炮轰,1662年2月1日,荷兰军官投降了。

郑成功真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郑成功》教学设计【】

第二课《郑成功》讲完了,总觉得的有些仓促,对于课文的内涵讲的不够透彻,在教学形式上,速度过于快,对最精彩的第五段没有深入分析,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仅限于皮毛。课后我回忆了整个教学过程,总想着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大的效果,但结果不尽如人意。

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时所追求的,我们都喜欢用最少的时间,寻求最大的教学效果。学生面对一个陌生的文本时,教师又如何寻求教学的有效性呢。引导学生寻找与文本的距离,是学生探究性语文的基础。但是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是非常多的,因为学生在知识阅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与作者的距离是显而易见的。寻找空白找到例点与探究性阅读之处,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文本呈现了那么多东西,我们是否要面面俱到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语文教学又变成了“杂货铺”。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个例子中会有许多东西值得学生去学习。作为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文本的距离应该去寻找例点,与学生真正有距离的例点。这还要我们教师在学生学习文本之前进行必要的分析,寻找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认知冲突。抓住了这个冲突,学生可以对文本实现真正的解读,真正有所获,真正能得其滋味,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郑成功》这篇课文,它的主题是非常简单的,通过读书让学生领会郑成功英勇顽强,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如果仔细研读就会发现,这篇文章的第五节描写的战斗场面非常精彩,而课后也有一个描写场面的练习。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讲,场面描写也许不算难,但要他们描写一个战争的场面,这似乎是第一次接触,也许这就是文章的例点。一位有经验的老师是这样处理这一部分的:在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了解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之后,我并没有让学生一节节的诵读课文,而是向学生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文章的哪一节写得最精彩。学生的回答当然带有他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大多数学生还是认为第五节写得最精彩。于是我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这一节,来研读这一节中最为精妙之处。

《郑成功》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

2、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录像片段、课文录音。

一、激情导入。

1、学生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624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台湾,并且残酷地奴役着台湾人民(电视录像)。

3、看到这一幕幕情景,此时,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4、当时驻军厦门的郑成功和你们有着一样的感受,他是如何做的呢?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郑成功。

二、读书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1)选择你最感兴趣的画面读一读、划一划并且想一想,能读的也可以演一演。

(2)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自学交流;把你最感兴趣的画面向同组的同学介绍介绍;你可以用读书的方式也可以用表演的方式。

(3)课堂读议交流:现在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最感兴趣的画面?

a、当学生读到第3小节时:

a学生可能会先读、再讲。

b还有谁对这个画面感兴趣,感兴趣的一起站起来读一读,

c演一演,做一次自信的郑成功。

b、学生读到第4小节时:

a学生先读、再讲为什么感兴趣。

b再指名感兴趣的同学读。

c还有谁对这个画面感兴趣,感兴趣的一起站起来读一读。

c、学生读到第4小节时:

a指名读、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画面。

b再指名读、介绍,感兴趣的一起读。

d、当学生读到第5、6小节时:

a先介绍战斗的场面。

b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五节,再次感受战斗经过。(准备讲故事)。

c谁能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这个战斗画面。

d指名学生讲故事。

师述: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你们高兴吗?台湾人民更加高兴,大家一起感受台湾人民对收复台湾的高兴心情(听录音)。

e、当学生介绍到六到八小节时:

郑成功不仅收复台湾,而且(引读)……。

(以读促讲)。

2、哪个画面又使你感到最气愤呢?你也可用读书的方式向大家介绍。

a指名读、抓住重点词语讲。

b还有谁气愤,再指名读。

c气愤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

三、自主练习,课外扩展。

2、学生思考刚才学习、理解的画面。

3、你准备向大家用什么方式介绍你的拍摄过程。

4、假如时光会倒流,现在郑成功还活着,又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课堂小结。

1、希望同学长大以后努力学习,能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

2、描绘一个你在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战斗画面。

郑成功收复台湾教学设计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仁人志土层出不穷,中华美徳熠熠生辉,民族精神世代传承。最近我读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这本书令我感慨激昂,心潮澎湃。其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人那就数台湾的“救世主”———郑成功。

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地。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台湾。少年时代的郑成功,曾亲眼目睹荷兰侵略者在家乡福建沿海地区烧、杀、抢、掠和残害乡亲。所以他从小就对荷兰侵略者十分憎恨。后来,郑成功成为统率千军万马的将领,便移师金门,厦门一带,决心进军台湾赶走荷兰侵略者。

1661年3月,郑成功率领2万5千将士,分成几百艘战船展开了收复台湾的伟大壮举。一天,有4个高山族同胞端着一盆金银草土来是试探郑成功到底是不是诚心诚意想把台湾“救回”的。可是,郑成功却丝毫没有老百姓们的钱财,而是通通把这些钱财,给退回了,并说了一句:“我郑成功率领大军来到台湾,是为了收复台湾,赶走荷兰人的,不是为了金钱与银子的!”郑成功的这一句话传遍了整个台湾岛。许许多多的台湾人民积极参加收复台湾的大战中来。经过大家一年多的奋战被占领38年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但是,好景不长,郑成功这位大英雄,在台湾解放的半年后,他中年早逝了。但他收复宝岛台湾的丰功伟绩,永远铭记在中华儿女的心中。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曾撰写一副对联,赞颂郑成功的历史功绩:开辟荆楱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为什么郑成功能收回台湾,并赶走荷兰人呢?想必,是谁都会情不自禁的问起这个问题。如果仅仅靠郑成功带来的2万多军兵会有可能会对付得了荷兰的`那一帮强盗吗?没错!正是台湾同胞和中国同胞两岸同胞联手,团结起来才赶走荷兰人收回台湾的。

我还记得有个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户农夫家里,有3个儿子,但是他们老是互相打架,内讧,农夫就想到了让他们折树枝只知道团结的力量。3个儿子从外面捡回来了好几根树枝,农夫把树枝捆成一团,分别让3个儿子轮流去折,但都没有成功,农夫又把树枝一根根的让3个儿子折,3个儿子毫不费力的把树枝折断。农夫语重心长的对3个儿子说:“你们3个兄弟一旦团结起来问题就会一一攻破,一旦不团结一致,凭借你们个人力量,问题就会不可战胜!正如‘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抱成团’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渗入泥土,便会消失不见,可汇聚成河却是川流不息。如同我们,在许多困难面前,一个人总是凸显着单薄,而无法作为可当我们团结起来,却可以创造无数奇迹。

《郑成功》教学设计【】

《郑成功》语文六年级两课时通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比如:能够在课前通过预习掌握字、词;自然段的理解,句子的表面含义等。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适时点拨学生、激发学生。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3.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中国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1.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2.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的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中国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3.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1.课前搜集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资料。2.本课的幻灯片或课件。一、揭示课题,导入课文1.导语: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和仁人志士。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时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板书课文题目:郑成功)2.你们听说过郑成功吗?学生交流有关郑成功的资料。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向我们介绍了郑成功的那些事迹。2.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1)词语卡,请学生认读奴役慷慨激昂允许街头巷尾融洽(2)注意字形。指导学生书写“街头巷尾”的“巷”,下面的笔顺是“横折、横、竖弯钩”。三、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什么?(中国台湾人民痛恨侵略者,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宝岛台湾。)2.指导学生看图:郑成功远眺到什么?出示句子3.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抓住“自古以来”“决不允许”“一定要”等词语,感受郑成功下定决心收复中国台湾的爱国之情。)四、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丰功伟绩,感受爱国之情过渡:郑成功是如何收复中国台湾的?他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呢?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至第六自然段,找出郑成功胜利的原因,画出相关语句,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3.胜利属于正义之师,侵略者的下场只能是失败。课文是如何描写侵略者的狼狈相和可耻下场的?(负隅顽抗,惊恐万状,乱作一团,举手投降)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至六段。五、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1.齐读第九自然段。2.说说人们为什么永远也不会忘记郑成功。(因为他收复中国台湾、建设中国台湾的伟大功业,所以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他。)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总结、概括的作用。)面对这样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六、总结全文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中国台湾的伟大功业,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台湾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七、练习复述课文1.根据段意,抓住重点词语,练习复述课文。2.指名复述课文。3.小结:复述课文时可按照一定的顺序,把重要的环节复述清楚。

郑成功教学设计

抗击外国或其他民族入侵的英雄才叫“民族英雄”。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民族的栋梁。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板书)。

2、齐读课题。怀着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再读!

3、郑成功是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可能同学们对他已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我相信,只要大家打开书,把《郑成功》这篇课文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一遍,你对他肯定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1、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教师在巡视中边听个别学生读书边示意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了一遍课文,谁有话要说?

3、我们刚读了一遍课文对课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其实课文中有一段话,已经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请大家把整篇文章快速读一遍,找出文中最能概括郑成功的伟大功业一段话?师巡视(生: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4、那么根据这一句话,你们最想提一些什么问题呢?

5、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写“收复”台湾的?哪些地方是写“建设”台湾的?重点写了什么?

学生自读。

2、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走近郑成功,一起来交流一下他们胜利的原因?

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齐读感受一下郑成功做足充分的准备。

师:那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郑成功充满必胜的信心,你能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吗?

同学们说的很有道理,对于文中恰当而传神的词句能做到细细品味,好好地学习。而文章之所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在于作者高超的遣词造句水平。一个词用的好,整篇文章就活了,就有生气了!这和“画龙点睛”说的是一个道理。好,我们一起把这一部分再读一读,好好体会体会!(学生朗读)。

a师:同学们,郑成功战前准备充分,郑军官兵士气高涨,充满必胜的信心,要与荷兰侵略者决一死战。一场恶战在所难免,老师想请大家根据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把郑军与荷兰侵略者的战斗场面读一读(生读第5自然段)。

b读后交流:谁愿意来概括的说说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收获?感受?

c生齐读,感受一下郑军的英勇善战。

e同学吗,这节中除了重点描写我军如何英勇善战外,还从反面简介了敌军的一些表现,更加反衬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这节不仅有对整个战斗场面的描写,也有对一个炮手点的描写。这样点面结合,就把战斗场面写具体了。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激烈的战斗场面,体会一下这节的写作方法。

f师:郑成功终于把侵略者赶出了台湾,郑成功率领大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入了台湾,台湾人民夹道相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郑成功军队进入台湾的情景吧!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

g说说你在读这一段时心情是怎样的?再读。

h师小结: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抱负终于得于实现,他终于把广大台胞从荷兰侵略者的魔爪下解救了出来。(所以人们称他为——民族英雄!)。

郑成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中国台湾的历史功绩。

3、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郑成功。

读题,提问:通过上节的学习,你对郑成功有哪些了解?对课文呢?

(郑成功是民族英雄;课文主要讲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中国台湾的两件事。)。

读板书。

过渡:让我们一起跟着郑成功走进各他收复中国台湾的历史画卷中。

二、阅读“收复中国台湾”

1、概括交流:眺望、出征、战斗、欢迎。板书(读一读)。

2、眺望画面。

(1)指名朗读,思考:郑成功在厦门临风眺望的时候,他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根据文字展开想象(中国台湾美丽、中国台湾人民正遭受外来侵略者的迫害……)。

(3)教师总结:郑成功是在用心看着中国台湾(海峡两岸相隔300多公里)。

(4)指名读,边读边体会。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坚定的决心)。

(5)齐读最后一句话(坚定地)。

(6)郑为什么要下定这样的决心。你们从哪里读出来的?

(7补充课外知识……想到了荷兰侵略者的残酷奴役、郑成功该怎么说这句话?(慷慨激昂)。

教师可范读、再让学生读。

3、出征画面。

(2)交流,体会到郑成功部队的准备充分,体会郑成功必胜的信心。

(3)指导看图,描述一下郑成功的样子。(从上到下的顺序)。

(4)指导读文。

4、战斗画面。

(1)快速阅读课文的第五小节,想一想,你眼中的郑成功部队给你的印象是什么?(英勇)。

(2)细读课文第五小节,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郑军官兵的英勇?边读边划。

(3)交流:

a、“英勇的郑军………向敌舰队冲去。”

b、“郑军官兵……一个个跳上去。”

c、从敌人的狼狈的表现也可以说明了郑军队的英勇。

(边交流边朗读。)。

(4)关注“原来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

“刚巧”是什么意思?是碰巧还是有这个实力。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关点。

(5)朗读这段话,读出郑军的英勇善战。指名读、集体读。

5、欢迎画面。

就是这样一支英勇善战的队伍,终于迎来了解放中国台湾的欢快场面。

(1)读读这段课文,你从中又感受到什么?(高兴、拥戴)。

(2)想象说话:在中国台湾,老人、青年、孩子都抓住了郑成功的手,心里有多少话要说呀。请你从人群中选择一个角色,写上一句话。

(3)交流。

6教师总结。

三、建设中国台湾。

如果郑成功仅仅是收复中国台湾,那么他就不会在中国台湾百姓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当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马上投入到中国台湾的建设之中。

1、读课文7—8小节,郑成功为中国台湾人民做了哪些事情?

2、交流。

3、从郑建设中国台湾的事迹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4、再读课文。

四、总结。

《郑成功》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感悟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伟大。

2、引导学生重点抓住3—6段,联系上下文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话语转化成画面,有感情地朗读3—6节。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解读第5节—战斗画面。

2、选择完成一道情景写话题。

教学课件:

郑成功彩像(主题音乐)—第三节文字——三道情景写话题——郑成功不同时期的塑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

2、齐读课题。

3、过渡。

二、导读3——6节。

1、布置用心读文,边读边想:从这节文字中能看到哪些画面?

2、交流,板书:眺望 出征 战斗 欢迎。

3、导读第3节。

(1)出示文字:

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临风眺望。

(2)指名读句子,问:什么叫“眺望”?他望到了什么?(联系第2节)。

(3)追问:郑成功仅仅是在眺望吗?(心在牵挂……)。

(4)出示文字:郑成功慷慨激昂地……祖国宝岛台湾!

(5)让学生划出慷慨激昂,问:“是什么意思?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吗?”(练读、指读)。

(6)情境描述,联系岳飞、戚继光、吉鸿昌等留下的名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7)布置齐读。(读出慷慨激昂)。

(8)过渡。

4、导读第4句。

(1)注意一个词语“瞭望”,这时候,郑成功又瞭望到了什么?

(2)交流后指导三次齐读。

a、突出舰队庞大;

b、仅仅是庞大吗?突出纪律严明;

c、作为读者,你还体会到了什么?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3)小结过渡。

5、导读第5节。

(1)默读,边读边想:这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2)交流:追问:透过“英勇”这一表象,你还能读出什么来?

(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3)指名读,读出郑军的“英勇善战”。

(4)播放录像。

(5)大声练读。

(6)齐读。

(7)过渡。

6、导读第6节。

(1)默读,再联系上下文自主选择完成一道写话练习题。

情景2:用几句话具体描绘台湾同胞欢庆胜利的画面。

情景3:高山族的弟兄们接过郑成功送来的犁、耙等农具,眼含热泪,深情地说:“                                              。”

(3)交流。

三、总结。

出示郑成功不同时期的画像,总结:

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上,郑成功用言行骄傲地书写着“英雄”两个大字,让我们永远铭记住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郑成功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

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仿写第五小节。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揭题。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是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板书课题:郑成功)。

2、听说过郑成功吗?学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郑成功》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

(1)读准字音。

残酷奴役慷慨激昂允许铁甲舰街头巷尾融洽酋长。

(2)注意字型。指导写“街头巷尾”的“巷”,“融洽”的“融”。

(3)指名读课文。

(4)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建设海军,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大力发展生产,建设台湾的历史事件。

(5)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郑成功的主要功业是什么吗?(一是收复台湾,二是建设台湾)。

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第七至八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是怎么建设台湾的。)。

三、学习课文第1―3小节。

1、指名读,思考:第1―3小节主要写什么?(台湾人民痛恨侵略者,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2、默读,思考:那些词句写出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那些词句写出了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强占、残酷地奴役、恨透了、慷慨激昂绝不允许)。

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了,想象一下郑成功“慷慨激昂”说话的样子,有感情朗读郑成功的语言。

4、分角色朗读第1―3小节。

四、作业布置:

1、读抄词语。

2、练读课文。

《郑成功》的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难得的爱国教育的好教材。文章记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中国台湾的经过,歌颂了郑成功的不朽功业,告诉我们他是令人永远铭记的民族英雄。课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师:本文重点写了什么?在课文的那一段?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生:(回答)第二至八自然段,也就是课文的第二大段。分别写了:决心收台---胜利收台---建设中国台湾这三件事。

师:对了,这样分三件事来写就是分层写法。每一件事我们就把它划分为一层,这一大段我们就把它分为:(生:那么这段就可以分成三层。)文章的篇幅较长,为了更好的学习课文,我们需要把它分层次来学习。

师引读。

生:(回答)。

师:对啊,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课文是怎样描述是怎样准备的呢?

生:(读、评议、回答)。

生:(齐读、回答)。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郑成功的舰队的军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述一下好吗?——(生接:郑成功威然屹立站在船楼上,指挥着他的舰队。纪律严明、军容整肃。真不愧是威武之师、正义之师!)。

生:我看到郑成功率领的雄师正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听到了海浪声,击鼓声、炮火夹杂在一起,战士们喊着:“兄弟们,冲啊!赶走荷兰鬼子!”

请同学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的第7-8小节,看看第三层写了什么?(自由读)。

(学生自由朗读、探究着每一层的含义)……。

反思:

本文是一篇课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的好文章。我在课堂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书、深入的体会课文内容,在熟读的情况下进行指导分段、分层。教给学生分层的方法。然后给予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在敬佩与好奇的情感驱使下,必然会兴趣盎然地开始自己的朗读。朗读首先成为学生的“兴趣”时,他们大胆尝试,敢于思索,通过自己独特的朗读表达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的也许读得不够流利,但那份认真却使人欣慰;有的理解也许还不够深入,但自信却可见一班……随着感悟的深入,理解的透彻,学生对于郑成功知道得更多,对于课文内容也“懂”得更多。于是再次“朗读”便成为了学生表达情感的“需要”。他们通过朗读演绎着内心深处对课文的欣赏,对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崇敬、爱戴,对课文的喜爱……于是乎,有的同学个别读朗读,有的同学小组合作,情感共鸣;有的则激情昂扬,鼓舞人心;更有甚者有声有色地朗诵,使人震撼…….看着这“个性飞扬”的一幕幕,我感到了课堂教学的无限的魅力。在学会课文的同事、有学会了分层。达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郑成功教学设计

《郑成功》是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的最后一段概括了课文的主要资料。围绕着这段话,课文的2——6自然段写了郑成功率领军队收复台湾;7——8写了郑成功建设台湾。前一件事重点叙述,后一件事略微简单。第1自然段则简要地介绍了郑成功的籍贯。文章的2——6自然段又能够分为4幅画面,分别为“临风眺望”、“渡海东征”、“英勇战斗”、“热烈欢迎”。整篇课文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详略得当,主题突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

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资料,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学习课文写法,能够仿写一个战争场面或其他活动场面。

教学重难点分析:课文重点是收复台湾的经过,着重描述了郑军官兵与荷兰侵略者作战的情景。教学重点是学习课文正面描述与侧面描述相结合的写法,想象战斗场面,了解郑成功的伟大功业。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透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郑成功这位民族英雄,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带着你的了解,我们一齐来读读这个课题。(生齐读)。

2.回顾收获:

(板书:收复台湾建设台湾)。

(设计意图:1.整体把握文章写作思路,从写法入手阅读课文。在学生初学课文的基础上设计这样的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先从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资料: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收复台湾、建设台湾”;不仅仅如此,本环节设计还旨在引导学生从文章写法的角度来读课文即: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抓住什么来写的。

2.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学生初读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所体现的作者的感情,透过学生的情绪体验来展现不同的心理感受。如引导学生说出初读后的不同感受:气愤、痛快、开心、激动……为下面的教学奠定基调。)。

二、阅读“收复”段落。

1.让我们先来读一读介绍郑成功的第一件事:收复台湾。文中哪几小节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4——6节)。

2.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几小节,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抓住了哪几个场景(战斗前——战斗中——战斗后)。

(设计意图:这两个环节能够引导学生迅速了解“收复台湾”段落的写作思路。)。

3.让我们走近郑成功,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抓住什么来写郑成功的(战前准备充分或对战斗充满必胜的信心)。

4.文中的哪些描述让你感受到郑成功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划出来读一读。

交流:(1)纪律严明、军容整肃让郑成功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2)出示“郑成功在一群……战旗招展”

(抓住“风帆蔽空、战旗招展”问学生:读到这两个词语,你能想象一下展此刻你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抓住“绵延”问学生有什么体会)。

交流后读。从你们的朗读之中老师确实感受到郑成功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5.同学们,郑成功战前准备充分,郑军官兵士气高涨,充满必胜的信心,要与荷兰侵略者决一死战。一场恶战在所难免,老师想请大家根据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把郑军与荷兰侵略者的战斗场面读一读。

(思考:

1.这段对战斗场面的描述,为了表现郑军官兵的英勇,既有正面描述,也有侧面描述。边读边试着用不同的线条划一划。

2.在这些战斗场景中你觉得哪一个场景最精彩,为什么)。

自由读后交流。

我们首先来交流一下这段话中哪些句子直接表现了郑军官兵的英勇谁来读一读。

a.第一句教师点拨:冒着炮火、驾着舰船、团团围住敌人,多么英勇的郑军官兵!

b.第二句读到这个场面的时候你的情绪是怎样的生:高兴、痛快。师:是呀,炮弹击中敌舰的弹药库,真是大快人心。

c.第三句敌人再也没法逃脱了。

那么又有哪些资料从侧面衬托了郑军官兵的英勇呢。

交流:a.“负隅顽抗”是什么意思“隅”本指角落,在这句话中隅指的是什么。

敌人企图…………负隅顽抗,他们的阴谋会得逞吗。

像“负隅顽抗”这样的内含批评、贬斥之意的词语我们称它为贬义词。

b.“惊恐万状”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敌人会有怎样的丑态。

这是描述敌人丑态的资料,和表现郑军官兵的英勇有关系吗。

敌人的恐惧、无能更加衬托出郑军官兵的英勇。

那么在这些战斗场景中你觉得哪一个场景最精彩,为什么。

(出示打中弹药库段落,讨论:郑军官兵英勇战斗的场景就应很多很多,那么文中为什么要抓住这样一个场景来写呢)。

6.齐读:同学们,让我们一齐把这段话读一读,感受一下郑军的英勇善战。

生齐读。

(设计意图:1.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潜力。文字是抽象的,这些抽象的文字经过有机组合,加上读者的想象,就变成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这段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风帆蔽空、战旗招展”问学生:读到这两个词语,你能想象一下展此刻你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抓住“绵延”问学生有什么体会等都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2.紧扣写法,学习“文理”。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文本资料的理解与感悟上,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指导学生阅读,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本环节教学紧扣“正面描述和侧面描述相结合”、“点面结合”的写法,让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资料,揣摩文章的写法,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3.将词语教学与具体的语境结合,避免了枯燥的分析与讲解,实现教学目标,突破了褒义词与贬义词区分这一教学难点。)。

7.正是由于郑军官兵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他们才勇往直前,打得敌人落花流水,惊恐万状,最后只好统统举手投降。郑成功最后把侵略者赶出了台湾,郑成功率领大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入了台湾,台湾人民夹道相迎,让我们一齐来看看郑成功军队进入台湾的情景吧!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

郑成功的军队进入台湾,受到了台湾人民的热情欢迎。文中抓住人们的哪些表现来写的呢。

(理解“喜出望外”,褒义词)。

(理解“载歌载舞”人们多么开心啊!)。

开心齐读。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的教学突破教学难点,降低教学难度。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透过读文、想象,感受了文章表达的情感,想象出文章描绘的画面。)。

三、阅读“建设台湾”。

1.当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他是怎样建设台湾的。

老师想请同学们讨论学习这一部分资料。课文抓住哪几方面来写郑成功建设台湾的。

2.讨论后概括(大力发展生产力、兴办学校)。

3.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还为建设台湾做了许多贡献,文中为什么只选取了这两方面来写呢。

(引导:只有发展生产,人们才能丰衣足食;只有兴办学校,大家才能学到知识。这是郑成功为建设台湾做出的巨大贡献,所以抓住了这两点来写。)。

所以我们在写人物时就应抓住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材料来写。

(设计意图:文章资料有详有略,教学安排也收放有度。“建设台湾”相对于“收复台湾”写得比较简略。本段教学既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学,又拓展了教材宽度,再次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方法的教学有机融合到一齐。)。

四、升华,突出中心。

1.强化“民族英雄”:

生:不会。

师:还能这样载歌载舞吗。

生:不能。

师:还能安居乐业,发展生产吗。

生:不能。

师:还能开办学校,学习文化吗。

生:不能。

师:是的,没有郑成功,这一切都不可能。郑成功的伟大就在那里,所以人们称他为——。

生:民族英雄!】。

2.强化“不会忘记”

师:所以我们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

生: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最后画面定格在“郑成功塑像”。》。

3.强化“崇敬”:

师:应对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生:郑成功!你永远长眠在我们的心中!

生:郑成功!你是台湾人民的大救星!

生:郑成功!你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生: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人们都将记住一个永恒的名字——郑成功!

(设计意图:适度延伸拓展,注重提升。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注意开发课程资源。在阅读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延伸拓展,能丰富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进一步激发情感,有效提升对话的层次。本环节在回归整体后,老师透过深情描述层层推进:强化“民族英雄”、强化“不会忘记”、强化“崇敬”,随即映示相关网络图文资料,升华学生情感,至此,郑成功这一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头脑里就完全建立起来了。)。

五、作业。

1、复述课文,把郑成功这个历史故事将给你身边的人听。

2.观察校园生活的一些场面,学习课文写法写一段话。

收复台湾。

郑成功。

(民族英雄)。

建设台湾。

郑成功教学设计

今天是新学期第二周的星期二。

这学期开始,学校对教研活动的时间作了调整,每周二上午第一课全体语文老师都没有安排课,统一为语文教研活动时间,谁上课谁调课,这样就能保证其他语文老师都能参加教研活动,不再像以往那样为了听课很多老师都要调课。

上一周只有两天,所以今天是本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我上课,六年级语文,第二篇课文《郑成功》,第一课时。这是我给这班学生上的第四堂课。

《郑成功》这一篇课文更确切地说是一个故事,是一个爱国的故事,是一个让学生在故事的学习中领悟到爱国,向往祖国的统一。在这个故事中,我认为要和学生好好地探讨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民族英雄?其实这也很好地可以作为这篇课文的导入。因为,学生还不能准确地知晓民族英雄。因此,课的一开始,我以谈论英雄着手,从英雄的定义、表现英雄气概的古诗(李清照的《绝句》)到两位英雄的图片(航天英雄杨利伟、战斗英雄董存瑞),再到民族英雄的定义,引出今天要学习的一位民族英雄——郑成功。不过很遗憾的是引导学生读第一遍课文时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郑成功为什么会被称为民族英雄?”没有问。

因为是第一课时,我给本课初定的教学目标就是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所以接下来我就让学生把《郑成功》这篇课文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一遍,读完后让学生用“读了课文,我知道了”开头说一说自己的收获,结合学生的回答找出文中能概括文章所讲两件事的一段话,让学生板书两件事,说说自己印象深的一件事,讲讲理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段,理清课文的脉络。

文章不是无情物。文章总是表述着作者一定的感情。我让学生在第三次读课文之后说说自己读了课文之后的感情,在这个环节可能是我表述上有点问题,学生没有能够完全应该说什么。好不容易学生说出了诸如“激动、愤怒”的词语,就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自己情绪变化的依据,交流时先说让自己“愤怒”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由于课堂驾驭的问题,这节课在时间上没有处理好,最后的生字学习与书写环节没有能够落实,使其成为本节课教学败笔中的突出一点,目标没有达成,毕竟第一课时的教学,生字的学习和书写应该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语文课堂的变数实在是太多,教育是慢的艺术,而语文教学更需要慢。高效课堂,任重,道远。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