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案(精选18篇)

时间:2023-12-21 18:41:51 作者:QJ墨客

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教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北师大三年级上数学教案文案

>三、巩固练习。

1、书本第6页第2题。

将两个小数组成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并进行计算。

(2、书本第7页第1题。

在做此题时,巩固学生掌握算法的同时理解算理。

3、解决问题。

(1)小明买这两个玩具共花了多少元?

(2)玩具小熊比玩具车便宜多少元?

说说在列竖式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集体交流。

4、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这三个问题,然后集体交流。

20。

设计意图。

教师注重评价各种方法或策略的特点,便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策略,并加以掌握。教师也可以作为平等的一员与学生交流自己的比较策略,开拓学生的思路。

总结。

谈一谈这节课你都学到哪些数学知识,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发言。

5分。

作业布置。

竖式计算:5.70+4.28=6.20+3.55=。

设计意图。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基本算理的掌握。

板书设计。

买书。

小数点一定对齐。

3.2。

+11.5。

14.7`。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有多重教案

1.使学生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类推的能力.

3.培养探索、应用的意识.渗透变与不变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这些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二、新授.

1.研究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的关系.

(1)指导学生自学例1.出示自学提纲:

a.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b.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c.1平方分米与100平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

(2)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演示动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

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也可看作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

1分米×1分米=1(平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

(3)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板书)。

2.推导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的关系.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2)(演示动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2”)。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可以划分成100个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即100个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所以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书)。

(3)思考: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3.小结: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有多重教案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初步渗透事物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并可以互相转化的观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掌握了面积、面积单位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请同学们回忆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叫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测量或计算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各有多大?然后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4.想一想长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5.要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长和宽各是多少)。

二、学习新课.

1.看图列式计算长方形面积.

投影出示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单位:厘米)。

(逐步移动长方形的宽,直至使长方形转化为正方形)。

长6厘米、宽2厘米6×2=12(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3厘米6×3=18(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4厘米6×4=24(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5厘米6×5=30(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6厘米6×6=36(平方厘米)。

师:长6厘米、宽6厘米,这是一个什么图形?(正方形)。

北师大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的周长教案

教学内容:(实验数学)第五册、第118—120页例1-例3。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的特征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机、投影片、铁丝等。

教学过程:

一、准备。

教师出示动物园篮球场平面图,提问:“动物园篮球场是什么形状?”“长方形有几条边?有什么特征?”

二、诱发。

课件展示:小狗花花围着篮球场走一周。教师:“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计算出来?”(激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

26+14+26+14=80(米)。

三、释疑。

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的总和。教师板书:长方形四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比划周围一些长方形的周长。例如:黑板、桌面、课本等。

3、展示:长方形对边相等。教师:“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我们能不能找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其他方法。”学生推导出下面的计算方法(利用对边相等)。

26x2+14x2=80(米)。

4、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个长,再走一个宽。提问:“这时它走了多少米?是长方形的周长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着走完全程。教师提问:“剩下的路程是长方形的多少?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学生进一步观察后,推导计算长方形周长的第三种方法。

(26+14)x2=14(厘米)。

5、让学生议一议: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几个条件?

6、教师出示例2(投影),学生独立解答。

7、教学例3,学生读题后,教师操作:拿一段长50厘米的铁丝,先量出一个长,用铁钳拧成90度角,再量出一个宽,用铁钳拧成90度角……拧成一个长方形后,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剩下的部分等于什么?(铁丝的长度-长方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此题。

8、投影:(让学生在课堂独立做两道题)。

四、转化和应用。

投影:

1、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2、量一量各个长方形的边长,计算各个长方形的周长。

课件:展示黄、红、蓝三个长方形。

北师大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的周长教案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本册教材图形与几何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求法的基础上的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学生个性差异大,课堂学习过程中自控力不强,学生排斥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多样的互动环节,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做出选择。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说教法: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择法”,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总结。

(一)情境导入(3分钟)。

我以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提出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数学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探索新知(2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为了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分析教材的难点,在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过程中,我设计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总结归纳这三个环节。

1.首先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得就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一特点,然后利用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独立算出小兔子所走的路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长方形周长=长+宽+长+宽。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3.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第三种计算公式是最简便的。在此基础上,反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实践应用(15分钟)。

(四)反馈总结(2分钟)。

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对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能够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的周长教案

1、使学生在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周长的意义。

2、通过抽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4、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观察法、归纳法。

钉子板、绳子、尺子。

一、复习准备。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图形,平放桌上,把长方形挑出、放在一边。(观察)。

2.提问:(1)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2)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不同?(一条边长,一条边较短)。

二、探索新知。

1.谈话:同学们对长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

归纳出: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长方形纸片上标出长和宽。

教师出示围在钉子板上的长方形。

提问:什么叫做周长?(……..)。

请一位同学来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其他同学互相看着摸一摸,你自己的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1)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较。

教师指着3个不同的算式问: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小组讨论)。

(4)反馈归纳:

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部分?(6×2表示两个长的和,4×2表示两个宽的和)。

指名一同学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

问:10×2表示哪部分。(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归纳: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用两个长和宽的和计算出来。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法求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5.小结:通过观察、操作求长方形周长,同学们想出了3种方法,都对。一种是四条边长连加的和,第二种方法是:用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用两个长加宽的和来求周长。

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因此比较简便。

三、巩固提高(投影)。

2.出示“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需要多少厘米花边?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练习。

找一件自己喜欢的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2)长方形长:15,宽:10,周长:。

(3)长方形长:11,宽:8,周长:。

(4)长方形长:17,宽:5,周长:。

(5)长方形长:15,宽:12,周长:。

(7)长方形长:10,宽:5,周长:。

(8)长方形长:17,宽:16,周长:。

(9)长方形长:16,宽:3,周长:。

(10)长方形长:16,宽:7,周长:。

(11)长方形长:14,宽:9,周长:。

(12)长方形长:15,宽:12,周长:。

(13)长方形长:9,宽:1,周长:。

(14)长方形长:14,宽:3,周长:。

(15)长方形长:12,宽:9,周长:。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有多重教案

课题:《练习四》第1课时(总第课时)。

学材分析。

学习目标1、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导学策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学流程设计。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从大到小说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教师板书)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二、探究新知。

1、教材第59页第5题。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生共同温习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1)较大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小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添几个“0”。

(2)较小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大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去掉几个“0”。

所以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

2、教材第59页第10题。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生共同探求计算方法。

知道客厅的长和宽,也知道地砖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中的'面积,就可以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也可以先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分别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再用乘法计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

方法一:6×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1800÷9=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方法二: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3=20(块)。

30÷3=10(块)。

20×10=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教师: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

下面来验证一下。

9×200=1800(平方分米),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

正好与客厅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在教材上完成第58页的第1题,集体订正。

2、判断下面各题,错的要说明原因。

(1)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2)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用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4)用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8平方分米。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8页的第2、3题。

让学生先读题,并理解题意,说明每题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数据,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教师注意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重点辅导。

最后指名学生说出解题思路、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18×12=216(平方分米)。

答:墙报的面积是216平方分米。

(18+12)×2=60(分米)。

答:花边总长60分米。

通过练习,明白需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求面积,二是求周长,所用公式不同,所用的单位也不同。

6×3=18(平方米)18-3=15(平方米)。

答:要粉刷的面积是15平方米。

解决此题时要让学生明白:用墙壁的面积减去黑板的面积,才是粉刷的面积。

200×6=1200(米)1200×8=9600(平方米)。

答:能给9600平方米的地面洒上水。

让学生明白洒水车洒水的面积是长方形,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洒水的宽度是8米不变,洒水的长度是(200×6)米,长×宽就是洒水的面积。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9页第9题。

让学生读题,了解题意,画一画,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新北师大三年级上数学看日历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二)情感态度。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解决问题:

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数学思考:

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支点,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看日历,认识年、月、日。

教学难点:

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境自学引思入情。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生:我会看日历,还能从日历中找到一些节日。

师:你能从日历中找到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生:我的生日是每年的10月20日,我能从日历中找到。

师:你是怎么找到自己的生日的?

生:我是这样找的,先找到月份,再从月份中找到那一天。

师:今天我们共同研究日历上面的知识。(板书课题:看日历)。

点评:通过观看各式各样的日历图片和在日历中找自己的生日,使大部分学生都学会了怎样看日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强烈_。

(二)、自主探究。

师:关于年、月、日,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可以从年历中去发现?观看2013-2016年的年历,把2013-2016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今天老师给每个孩子都准备了4年的年历和一张表格,我们就利用这些材料去发现日历中的秘密。

出示自学提示:(全班齐读,指名说一说:接下来我们要做些什么,怎么做?)。

2、观察填写好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3、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师:都明白了要做些什么了吗?请大家按照提示完成表格的填写。

点评: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参与了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每一个学生都发现了一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推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互动交流,深思激情。

1、全班集体交流。

生1:我发现了:一年有12个月,有的月份每月31天,有的月份每月30天。

师:你们的发现和他的一样吗?

生2:有的一样,但我还有不同的发现。师:你不同的发现是什么?

生2:我与他的发现不同的是:每月31天的月份是1、3、5、7、8、10、12月,每月30天的月份有4、6、9、11月。

生3:老师!老师!我还有补充。师:你有什么补充?

生3:我还发现2月的天数很特殊,有的年份是28天,有的年份是29天。

师:经过孩子们的努力,我们发现了这么多年月日的知识,孩子们真棒!下面我们一起来整理我们的发现。

点评: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现在又经历了全班交流,使大部分学生对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通过交流,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有利于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2、师生一起整理我们的发现。

师:现在老师把你们记录的数据汇总起来,我们一起来看看,31天月份是不是所有年份都是一样的。

师:31天的月份所有年份都是一样的,我们把它叫做大月。教师板书大月。

师:谁来说说那几个月是大月?

生:1、3、5、7、8、10、12月。

师:有几个大月?

生:7个。

师:30天的月份也是确定的,我们把它叫做小月。教师板书小月。

师:小月是那几个月?

生:4、6、9、11月。

师:有几个小月?

生:4个。

师:那2月呢?

生:2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比较特殊。

师:2月比较特殊,就叫它特殊月。2月每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每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教师板书。

点评:在这个活动中,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再一次经历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对年月日的知识有了更加清晰和系统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对大月、小月和特殊月的认识。

3、记住各月份天数的方法。

(1)、师:你有什么方法能记住各月份天数的方法吗?(学生独立思考)。

(2)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及时总结介绍。

师小结:左拳记忆法,拳头凸起来的代表大月,凹下去的代表小月,除了2月,从食指开始记。教师课件演示。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记一记。

师:都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记一记。

师: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记。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日,平年2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

加。

师:这里的“腊”指的是十二月,“冬”是指十一月。

师:还有什么方法能记住大小月?

生:我还发现八月的前面单数月是大月,七月的后面双数月是大月。

师:真是一个会观察的孩子。

点评: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学习了一些记忆大月和小月的方法,使他们对大月和小月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给学生设置了学习疑问,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游戏活动。

师追问:请你告诉大家你是那个月过生日的?

生1:我是10月过生日的。

师:孩子们他是几月过生日的?什么月?你呢?请另一个孩子来说一说。

生2:我是5月。

师:咱们班坐着的孩子都是小月过生日的,哪还有那个月没有同学过生日呢?

生3:2月,是一个特殊月。

点评:三年级的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习状态已未处在。通过这个游戏活动,学生经历了及时应用新知识的过程,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学习状态,再一次加深了对大月、小月和特殊月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三、拓展测评,融思表情。

1、教师小结。

师:本节课学习到现在,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揭示课题:年月日。

2、挑战自我。

师:课件出示第一关:找一找。

第二关:填一填。

第三关:想一想。

点评: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经历了应用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的过程,使他们进一步巩固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点评:通过这个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再一次重温了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孩子们对新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加深了对年月日的相关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新北师大三年级上数学看日历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能初步判断平年和闰年。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二、教学重点:会看日历,知道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小黑板、年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知道今天是几年,几月,节日吗?关于年月日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生:2014年12月4号。

生:一年有365天。

生:六月一日是儿童节。

二、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观察附页1,这就是日历,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看后小组内交流。

3、小组交流说一说你的发现。

4、集体交流。

生:我发现1,3,5,7,8,10,12月都有31天。

生:4,6,9,11月都是30天。

生:2月份的天数不一样。

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那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2月有28天的年份叫做平年,有29天的年份叫做闰年。(板书)。

5、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拳头记忆法,然后让小组内再练习拳头记忆法。

6、指名学生上讲台来说一说拳头记忆法,教师适时给予鼓励。

师:同学们学的真快!不光有拳头记忆法,还有歌诀记忆法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小组内快速的记忆,看一看哪一小组记忆的最快,!

7、教师检测各个小组完成的情况。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背诵歌诀记忆法。

2、教师随机说月份,让学生判断是大月还是小月。

师:五月一日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十月一日国庆节。

3、做游戏。

咱们班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那我们让男生当大月,女生做小月,当我说是大月的年份时男生站起来,是小月时女生站起来。看谁的反应快!

四、课后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看日历。

生:我知道了大月和小月。

生:我明白了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

师总结:同学们今天学的很好,表现的很出色,10年以后当你回忆今天这节课的情景时,2014年12月4日已经永远不存在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学习!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大月:有31天。

小月:有30天。

平年:2月有28天。

闰年:2月有29天。

新北师大三年级上数学看日历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相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2019年份的年历卡片。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一年中有很多值得纪念的重大日子。

师:生活中,我们在说明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要告诉人们是在哪一年(板书:年)哪一月(板书:月)哪一日(板书:日)。年、月、日和时、分、秒一样,也是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二、观察年历,探究新知。

1、探究大、小月。

师:既然年、月、日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如此广泛,那么年、月、日它是怎样规定的呢?你知道吗,地球绕着太阳转动一周,就是一年;月球绕着地球转,那么它转一周呢就是一月;地球本身呢还在自转,它自转一周就是一日。年、月、日是怎么来的呢?好,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请你们看,这是一张2019年的年历表。

师:观察年历表,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探索发现,汇报自己的结果。

师:小朋友们似乎发现了许多,老师在每个同学的课桌上都准备了一张2019年的年历表,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带着这几个问题继续更深入的研究吧。

小组探究:

1、一年有几个月?

2、哪几个月是31天的?

3、哪几个月是30天的?

4、2月有多少天?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一年有12个月。

(2)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30天4月、6月、9月、11月。

师:那老师告诉小朋友,当这个月是31天时,我们把它称为大月(教师板书:大月),当这个月是30天的时候,我们管它叫做小月(教师板书:小月)。我们也看到了,二月全月为28天。

(3)探究大小月的记忆法。

师:既然我们知道了这些大小月的知识,如何来记住它们呢?小朋友们有什么好方法吗?

学生独立思考,能说出“左拳记忆法”的学生,应加以表扬,并请其上前演示。

教师出示“左拳记忆法”,进行讲解:凡是数到凸的地方,每个月都是31天;数到凹的地方,除二月外都是30天。

师:出了“左拳记忆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大小月,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学生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出示“歌诀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二月只有二十八。

(4)教学全年天数。

师:既然我们用左拳记忆法和歌诀法记住了大月小月,现在你能计算出一年有多少天吗?

学生计算并汇报,师小结:有些小朋友直接把每个月的天数加起来计算出一年有365天,还有的小朋友用简便方法:大月一个月是31天,一年有7个大月,31_7=217天,小月一个月是30天,一年有4个小月,30_4=120天,一共是337天,而二月一个月是28天,加上去之后算出一年一共是365天。

4、教学学生学会看日历。

师:那我们继续来研究2019年的年历表,你能回答下面的这些问题吗?

(1)一、二、三这三个月共有()天。

学生独立计算并汇报,师小结:1月有31天,2月有28天,3月也有31天,31+28+31,一共90天。我们把一、二、三月称为第一季度,四、五、六月称为第二季度,七、八、九月称为第三季度,十、十一、十二月称为第四季度,所以我们说一年有4个季度,每个季度有三个月,一年呢也就有12个月了。

(2)6月1日是星期()。

学生观察汇报,师小结:先找到6月,在这里,再看1日,正好是星期六。

(3)四月份有()个星期零()天。

学生计算汇报,师小结:四月有30天,每个星期有7天,那么4个星期是28天,还零2天。

师:那小朋友们想一想,你还能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吗?请你提一提。

师:小朋友们现在学会看日历了,那老师要布置一个小任务给大家了: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请在日历上把他们生日的这一天圈一圈,然后圈一圈自己的生日。

5、特殊月的来历。

出示课件,故事教学:古时候的罗马皇帝凯撒修改历法时规定了一、三、五、七、十、十二为大月,这样的话就有六个大月、六个小月,但是这样的话一年的天数就多出了一天。那时候犯人处死都是在二月,人们希望二月快点过去,所以就在二月里减去了多出的这一天,二月就只有29天了。后来有位叫奥古斯特的皇帝发现凯撒出生的七月是大月,为了显示自己的尊严,就强行把自己出生的八月改成了大月,于是八月多出的这一天又从二月里减去,二月就只剩下28天了,这就是二月的天数特别少的由来。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

1.知识目标: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掌握镜子内外图形对称、左右错位的规律,能利用镜子寻找对称轴(特别是不能对折的物体)。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交流,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探索镜面对称的一些特征。

感知镜面对称现象,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课件,镜子。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边有一轮圆月,猴子以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声叫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问题:“这是什么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在生活中,你们好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光滑的地板也会出现倒影等。)。

2.揭示课题。

(1)总结,说明以上几种现象的特征。

(2)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1)在黑板上贴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看到“王”字,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图形的对称图形。)。

(4)让学生试一试。

2.试一试。

第(2)题。

(1)镜子中的`小女孩是举起了左手,小女孩其实举起的是哪只手?

(2)从镜子你能知道现在是几点吗?

(3)小组讨论:你发现了镜子中有什么数学学问?究竟小女孩照镜子时是几时?

(4)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

3.小游戏。

模拟照镜子的游戏。

师:假设苏老师站在镜子前,谁来做镜子中的苏老师呢?

(师生表演。)。

采访镜子中的人:你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准确?

(同桌互相做游戏,请一组学生全班展示。)。

三、归纳小结,提升认识。

师: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的心情怎样?

(评析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关注学生情感。)。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

1、在游戏比赛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知道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通过判断,辨析和验证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并认识对称轴,根据特征会找和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让学生初步感知几何图形的美,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根据特征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媒体、图形等。

女:蝴蝶、飞机、

男:木梳、电筒、

宣布比赛结果,激化矛盾。

男生觉得比赛内容不公平,女生猜的图形另一半与看到的一半一样,他们猜的图形两边不一样。

女生猜的图形两边真的一样吗?(媒体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认识完全重合(板书)。

5、再次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a、出示:半张电话图形,男生猜一猜是什么图形?

b、能用最简单的方法验证电话图形两边完全重合吗?

c、演示:“对折”、“完全重合”

d、学生动手验证树的图形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同桌互说验证结果。

学生得出结论: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板书)。

6、认识对称轴。

1、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双喜图在判断中进一步明确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中间的直线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一方向的一双鞋对折后,图形两边没有完全重合,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c、两条相对的鱼。

d、叶子图。

2、用手式比划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字母:et汉字:中田)。

3、判断图中红线是对称轴吗?(小组讨论)。

只有沿红线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红线才是图形的对称轴。

4、小结:我们怎样来判断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1、以小组为单位挑出轴对称图形。

a、每组都有一张信封,信封内有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圆各种图形,学生动手验证出轴对称图形。

b、学生动手找出各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c、小组汇报。

2、小结: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生活中有许多轴对称现象,你能举例吗?

媒体出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欣赏对称的美。

3,学生制作轴对称图形。

总结:你是怎么剪的?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有多重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19+41=56+28=83+12=75+11=75+21=。

67+21=72+15=45+24=58+42=57+17=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二、探究新知。

(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

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2)两位数的退位减。

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3)比较算式。

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

年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

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学具。

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教师谈话: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

这2个新朋友是谁?

教师板书:12345(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点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介绍新朋友”的情节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谈话: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气”

请“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题图。

教师提问。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

(学生: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同时也激发学生数数、用数的积极性.)。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学生2: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学生3:我准备拿5把玩具手枪请好朋友玩.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感悟出数物体的数量时要一一对应,为数更多物体数量进行渗透.同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

(三)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板书:玩具(1、2、3、4、5)。

(四)指导书写.

(指名板书)。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比较: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点评:先引导学生观察数的写法,有了认识之后再描,最后自己写,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在不知不觉的演示过程中学会了书写.)。

(五)比较数序.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感悟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同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一步增加学习的兴趣,从而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数序。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

出示火车图。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北师大三年级上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练习十四第7―1l题和思考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用简便方法计算一些加、减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练习十四第7题。’。

2、揭示课题。

我们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和计算的一些规律,可以使一些加、减法的计算简便,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今天这节课,主要进行加、减法简便计算的综合练习。(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8题。

(2)练习前两组。指名两人板演,每人一组,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3)集体订正。结合提问:

做第一组两题时是怎样想的?

第二组减法里最后为什么加27加法里最后为什么减27。

指出:在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又稍大一点的数时,可以。

先把它看做几百与几的和,加上或减去几百,再加上或减去几;在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又稍小一点的数时,先看做整十、整百的数计算,然后多加的要减去,多减的要加上。

2、练习十四第9题。

(1)学生分两组练习。指名两人板演,其余每人在练习本上做一组题。

(2)集体订正。

提问:每组里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得数是不是相同?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指出:在加、减混合运算里,把数和符号同时调换位置,计算结果不变。

3、练习十四第10题。

让学生直接看题口答得数,结合提问是怎样想的。

三、应用题练习。

1、练习十四第11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第(2)题分哪几步做?含有未知数z的等式是根据什么列的?

2、思考题。

(1)读题。

指出:被减数不变,减数少多少,差就多多少。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10题。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

1、课件展示课本内容。

2、提出问题。

3、根据学生提的问题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4、该怎样列式呢?

5、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6、揭示课题。

1、由情境提出问题。

2、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几个?怎样列式呢?

3、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4、学生汇报:

(1)质疑。

生:我也会用竖式,但我不明白怎么把算式和分法联系起来;

(2)释疑。

师:谁来解释一下呢?

5、总结归纳计算方法。

6、共同归纳出:笔算除法时,应从被除数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三、巩固强化。

1、只小猴子拿着分到的桃子高高兴兴回家去,在路上碰到了智慧老人,智慧老人想考考它们,给它们带来了一组练习题,做对了就拿着桃子回家去,否则就留下桃子,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小猴子吗?(愿意)。

2、出示55页练一练第一题(小猴回家)先估计,再计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年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点评: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作用,是课程标准中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学校的了解还不多,通过学生们互相启发,引起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兴趣,从而产生对学校生活的喜爱.)。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点评: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的学习,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师从一开始带领学生观察画面,到由学生独立观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地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

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师:对!这是动物学校的三间教室,分别标着一(1)班、一(2)班、一(3)班.

生2:有小鸟。

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鸟?(9只)。

你们是怎么数的?(用手指着数)。

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带着大家数一数?

生3:还有蝴蝶.

教师:蝴蝶可真多呀!有几只你们知道吗?(10只)。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生1:校门口有5个大字.

教师:你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吗?(欢迎新同学)。

生2:教师的后面还有8棵松树.

教师:我们一起数一数.

生3:学校的门前还有花.

教师:一共有几朵花呢?(7朵)。

5.小结。

(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参观办法呢?

(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

(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4)教师:我们就请你们这些小向导带领我们进行参观.

(点评: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对数感的建立、符号感的建立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在数学课上就要求教师在言谈中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包括一句话,一个思考……)。

年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

1.通过“你说我摆”的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2.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具准备。

积木、机器人.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搭积木游戏。

(一)搭积木。

1.教师:你们玩过积木吗?

这是老师用积木搭的物体,你们觉得有意思吗?

你能搭出同样的物体吗?(老师挡住所搭物体)。

2.教师叙述所搭物体的位置,学生动手搭.

3.比一比谁搭得最象?

(二)自由活动。

1.前后两人一组,后面的同学搭好后,说给前面同学听,比一比谁搭得好.

2.说和摆的同学交换.

二、活动二:练一练.

(一)出示图片:练一练。

1.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

(二)出示图片:机器人。

1.数一数,机器人身上有哪些物体组成的?

2.每种物体有几个?

(三)出示图片:猜猜看。

1.图中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2.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思考:用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摆长方体,可以怎样摆?摆正方体呢?

教案点评:。

本节课,通过学生喜欢的搭积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初步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合作,从而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在教学中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