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模板19篇)

时间:2023-12-16 09:01:28 作者:梦幻泡

教学计划的编制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编写教学计划也需要与时俱进,以下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年级语文第十四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共有五篇课文和一个练习。

《鲜花和星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一首儿童诗。全诗共分两部分,分别描写地上的鲜花多和天上的星星多,体现了儿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对身边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关爱与向往。

《放小鸟》主要叙述的是“我”放飞一只小鸟的故事,告诉我们鸟是人类的朋友,表现出少年儿童爱鸟的童心。

《这儿真好》是一篇发人深思、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示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许多朋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世界多美呀》是一篇讲读课文,语句优美,恰似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学习这篇课文会让我们感受到充满童趣动物世界,感受到小鸡努力冲破蛋壳后,看到世界如此美丽的惊喜的心情。

《月亮和云彩》本课写的是一个晚上,几个小朋友看见月亮在云中穿行,争论究竟是月亮跑得快还是云彩跑得快的事。

1、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并读通课文。

2、学会42个生字,认识6种偏旁,认识绿色通道内27个汉字。认识1个多音字“着”。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4、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由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5、学习仿写句子,学习abb式的词语。

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42个生字,认识6种偏旁,认识绿色通道内27个汉字。认识1个多音字“着”。

难点:

1、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由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学习仿写句子,学习abb式的词语。

3、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受生活的乐趣和大自然的美好,渗透环保意识。

第七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旨在教育学生劳动光荣,懒惰可耻。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很少参加劳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也就感觉不到劳动的光荣。因此,学习这一单元时,学生会有所感悟。本单元被称为“劳动篇”,有三篇课文和一个练习,分别是《三个小伙伴》、《蚂蚁和蝈蝈》、《古诗两首》、《练习7》,是以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为主题框架选取课文。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上山栽树的故事。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采用对比的手法,讲的是夏天蚂蚁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古诗两首》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农民的深切同情。

《练习七》安排四个项目,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写好铅笔字和口语交际。其中用字词句和口语交际是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2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多音字和新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能从课文中感受一定的道理。

4、通过看文字画,了解详细的特点,体会汉字的优美。

5、培养学生与别人交际时自然大方、有礼貌的态度与习惯。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第八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对学生进行益智教育,启发学生思维为主体框架选取课文,设计练习。课文《司马光》、练习读读背背让学生体会司马光的沉着镇定,从容应变。课文《鲁班和橹板》、《乌鸦喝水》让小朋友明白遇到困难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课文《咏华山》、《小松鼠找花生果》、练习学用字词句、练习读读背背(谚语),让小朋友了解大自然变化万千的'气象,激发学生探索神奇大自然的强烈欲望。

二、单元总体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40个生字,认识本单元35个绿线内的生字和6个偏旁。

3、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abb”式的词语,学会运用“终于”|“渐渐”等词。

4、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面对困难沉着镇定的心理素质以及用多观察、多思考的态度去解决问题。同时激发学生去研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1、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背诵课文。

3、学会本单元40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4、能正确认识生字写字的笔顺,能用6个偏旁组字。

5、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abb”式的词语,学会运用“终于”、“渐渐”等词。

6、口语交际:小苹果树请医生。

1、按笔顺正确、美观地写字。

2、形近字、同音字字形的比较:“力、为、办”;“园、圆”;“己、已”。

3、理解“终于”、“渐渐”,并能用这两个词语说话。

4、《咏华山》一课诗句中重点词及诗句的意思。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的教学设计

5、说明事物形态及特点的等几个类型。

并提出了学习说明文单元时要抓住课文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加以运用的要求。

其次,再学习本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后,要求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将学习说明文的方法确定为:

1、初读课文,归类型。就是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看所学课文属于说明文的哪一类;

2、再读课文,解决字词。自己用所学方法识字和理解词语。

3、默读课文,根据类型探究。也就是按说明文的类型,看课文说明了事物的哪几个方面;

4、抓重点词句,搞清说明方法;

5、自己感受,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

然后,要求学生按照上述的学习方法,阅读后面的说明文。但在阅读《松鼠》这篇说明文时,学生们很难对上号,特别是要求学生找说明方法时,遇到了难题,这时我随机又渗透了描写、叙述、拟人等多种表达方法。从而让学生获得了新知。

最后是让学生观看一些产品的说明书。分清楚说明的是特点,还是作用,或者是其它方面。运用了哪些方法。并要求学生向同学们介绍一种事物,说说准备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在介绍其中某一方面时,准备运用哪些方法。想好后,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这是我教学这一单元时的基本做法,收到的效果还不错。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目标:会背诵有关内容,会填空;会听写词语,看拼音写词;辨析形近字、同音字;会运用数量词;用一定的句式造句。

一、《吃水不忘挖井人》。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1、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士——土以——已井——金。

二、《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4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用“先……再……”写话。

三、《奶奶的白发》。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3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1、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完——玩怎——什。

2、回答问题:奶奶的白发怎样来的?

四、《陈毅探母》。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2、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五、《好学的爸爸》。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2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进——近吃——气。

3、多音字“好”辨析。

六、《练习4》。

1、了解动物的叫声,会填空;拓展掌握一些动物的叫声。

2、背诵四个成语,会填空;背诵《咏鹅》,会填空。

3、会说写一些道歉的话。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1、能在读文中理解”迤逦、喜怒哀乐、千种情思“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能在研读课文中根据语言环境选用合适的动词。

4、能体会作者对培育自己成长的母校的热爱,对童年集体生活的留恋。唤起自己对母校的依恋不舍之情。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共四篇课文。

《乌鸦喝水》描写了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最终想出办法喝到了瓶里的水。课文语言浅显,充满童趣。乌鸦在困难面前动脑筋想办法,最终获得了成功。

文包诗--《咏华山》是新出现的一种课型。既描绘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

《司马光》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小朋友。本文告诉学生遇事不能慌张,沉着机制才能想出好办法。

《月亮和云彩》叙述了一个晚上,几个小朋友看见月亮在云彩中穿行,争论月亮和云彩谁跑得快,观察后发现跑得快的是云彩。课文语言亲切,感情自然,蕴涵着朴素的科学现象,启迪学生主动地观察、思考。有动脑筋想出好办法的,有动脑筋做出好文章的,都是“无”中生“有”。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一组课文称之为创新篇。创新篇的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会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外,还利于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动脑,大胆创新的品质。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学会30个生字,认识8个新偏旁,学会33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分角色朗读。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讲述的道理。

单元课时安排:。

8.《乌鸦喝水》3课时。

9.《咏华山》3课时。

10.《司马光》3课时。

11.《月亮和云彩》3课时。

《练习4》3课时。

单元练习2课时。

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教育学生要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

1、词句的训练,指导朗读和背诵。

2、第三小节的理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释题: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妇女。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课文,找出生字。

2、教学生字。

生字读音部首笔画组词笔顺。

盲喜邻野童难忘。

3、理解词语。

词语解词。

喜滋滋欢喜的样子。

邻居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田野有农田的野外地区。

欢乐欢喜和快乐。

童年儿童时代。

清波碧清的水。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野:“里”的最后一笔改为提。

喜:下面的口要比上面的口大些。

替:左上的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日稍扁些。

难:“又”的最后一笔改为点。

四、当堂巩固。

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书空下列字的笔顺,并组词。

盲喜邻替野童难忘。

二、分析理解。

1、

1、齐读。

2、“我”提回蝈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我”送蝈蝈给盲婆婆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2、

1、指名读。

2、这是一只怎样的蝈蝈?(美丽,会唱歌)。

蝈蝈真的会唱歌吗?“我”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蝈蝈的叫声很动听)。

从第二句你知道平时“我”是怎样为盲婆婆解闷的吗?哪一个字能体现“我”对盲婆婆的尊敬?(您)。

3、

1、指定小组齐读。

2、“歌声”指谁的?“歌声会领你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蝈蝈长在田野里,它的叫声会让你联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吗?(不会,但她可以想像,从而看出她心里很高兴。)。

3、出示投影片。

(1)图上描写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随着蝈蝈的叫声,仿佛来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欢乐的童年。)。

(2)从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蝈蝈为盲婆婆带来了不少欢乐)。

(3)盲婆婆还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四)。

1、比较2、4小节,(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节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蝈蝈唱得好听有什么用意?(蝈蝈会为婆婆带来更多的欢乐。)。

3、巩固认识“……”省略句。

三、总结全文。

这首诗通过描写“我”送蝈蝈给盲婆婆,为盲婆婆送去了许多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少先队员对残疾人的关心,帮助,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当堂巩固。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地提回了一只()的蝈蝈,()滋滋地送给了()家的()婆婆。

(2)、歌声会领您走进(),()小溪流淌的()。歌声会把您带回(),相起往日()的()。

(3)、婆婆,婆婆,这是一只会()的蝈蝈,在我()的时候,就让它()我给您()。

2、练习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看到清波。

替我给您唱歌盲婆婆。

带想起欢乐。

6、一株紫丁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吟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崇敬老师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一首诗歌,板书课题:6.一株紫丁香。

2.读准“株”:翘舌音。“紫”:平舌音。

3.“株”是什么意思?(枝)怎么记住“香”?

4.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出示教学挂图)图上画了谁?在什么时候干什么?

2.指名说,其他补充。

3.那么书上是怎么写的?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4.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再读课文,读完课文画小节号和生字词。

6.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一类生字词)浓绿小院老师枝叶伸进做伴消除。

(1)自己读读生字词。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正音:

“浓”:读鼻音,不读边音。

“老”:读边音,不读鼻音。

“院”、“伴”、“伸”:都是前鼻音,不读后鼻音。

‘枝”、‘师”、‘伸”、“除”:都读翘舌音,不能读成平舌音。

(3)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4)去掉拼音齐读生字词。

(出示二类生字词)。

(1)自己读读生字词,齐读.。

(2)去掉拼音后,会读的站起来齐读词语。

7.把生字词带人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8.(出示)“感谢你时时把我挂牵”。

(1)自己读读,想想在哪儿停顿?

(2)指读,齐读。

(3)文中还有些长句子,请你用这种方法读读。自己读读试试。

9.指名分节朗读诗歌,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节朗读并配乐。

2.读完这篇诗歌后,你知道了什么?

3.齐读诗歌。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片)齐读词语,巩固生字的读音。

2.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你会用哪个生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4.自学课后生字表,并按笔顺描红。

5.怎样才能把字写正确、美观?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作重点指导。

“老”:第五笔是短撤,不要写成横。-“伴、消”:右边上面不是两点,是点和横撇。

“师”:第一笔是短竖,不要写成点。

本课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6.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卡。

2.听写词语。

3.反馈、检查。

4.指名分节朗读诗歌。

二、新授。

1.教学第1节。

(1)图上画了什么?文中是怎么写的?

(2)指名读第1节。

(3)读了第1节后,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读,评议,再读,齐读。

2.教学第2节。

(2)从哪儿还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对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同座位互相讨论、交流。

(3)指导有感情朗读。

3.教学第3、4节。

(1)老师读第3、4节。

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3)指名说,评议。

(4)读了两节后,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相互交流,指名说。

(6)指导有感情朗读。

4.教学第5节。

(1)不知不觉,天色已晚了,指名读第5节。

(2)看图,在夜里,老师还在怎样的工作?

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劝老师休息?又以怎样的语气祝愿老师睡得又香又甜?

自由说,互相评析。

(3)指导学生读出亲切请求、真诚祝愿的语气。

5.指导有感情朗读全诗。

(1)自读。

(2)指名读,配乐读。

(3)全班齐读。

三、指导背诵。

1.分段自己背诵。

2.看着插图,自己背诵课文。

3.同座位互背,纠正。

4.指名背,会背的学生站起来一起背。

四、小结。

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一株紫丁香”为题呢?

五、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赞美老师的诗句?

板书设计:

6一株紫丁香。

枝叶伸进夜夜作伴。

栽绿叶唱歌消除疲劳。

紫丁香小花笑脸感谢牵挂。

花香飘进梦里香甜。

7有趣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1、学习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7有趣的发现。

2、解题:“有趣”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要求:(1)标好小节号。(2)读准生字字音。(3)读通课文中的长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词。(出示下列词语)。

有趣达尔文小岛昆虫翅膀。

观察比较因为生存研究重要。

指名带读,正音后,再指名带读,开火车读。

(2)去拼音后,指名带读这些词语,开火车读。

(3)问: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出示第3自然段,重点指导读第二至第四句。

(4)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评议。

3、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问:你听明白了什么?

3、引导:达尔文是什么时候的人?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

4、给“著名”这个词找个近义词。

5、齐读这个小节。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读一读,巩固生字的字音。

2、你是怎么样记住每个生字的?指导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偏旁。

上下结构——容、易、究。

左右结构——较、研。

半包围结构——达、存。

3、指导书写: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你能给这些生字组词或用它来说一句话吗?

5、集体书空这些生字。

6、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上完成《习字册》。

2、课后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7有趣的发现。

有趣达尔文小岛昆虫翅膀。

观察比较因为生存研究重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读生字卡片。

2、扩词:达岛因存。

二、分析理解。

1、细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第一句中的达尔文干了什么?

(3)第二句告诉我们达尔文发现了什么?

(4)换词练习:“要么……要么……”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5)出示挂图,看图说话练习。

2、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理解第1句。

“许多”说明了什么?“反复”说明了什么?“终于”说明了什么?

(3)理解第2、3句。

这里讲了几种昆虫?这些昆虫怎么样?

3、细读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三、总结全文。

1、指导复述课文:教师指导复述课文的要求。主要内容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板书设计。

7有趣的发现。

岛上经常刮大风要么—要么—。

没有翅膀的昆虫因为—所以—。

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所以—。

翅膀小的昆虫因为—所以—。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音序查字典。

2、照样学写铅笔字。

3、熟记四条成语和一句古文。

4、任选三个动词,各写一句话。

5、学会问路。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音序查字典。

2、学会问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1)自读对话。

(2)分角色读对话。

(3)教师讲解音序查字典法。

3、练习。

(1)查小猴不会写的字。

(2)开展用音序查字典的比赛。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学生认读“龙亮兔”3个字。

(2)引导归纳三个字的结构。

(3)指导书写。

(4)学生练习描红。

3、练习。

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地问题,并进行纠正训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弄清学习要求。

2、指导。

学生自读4条成语。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理解成语的意思。

风吹草动:风一吹草就晃动。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渠。

瓜熟蒂落: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借助插图讲解这个古文的意思。

第一行意思是: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

第二行意思是:高达许多层的平台,是从堆积泥土开始逐步建造起来的。

第三行意思是:千里路途,是从脚下一步一步走完的。

(5)教师再次范读。

(6)教师指导:比喻事情总是从头开始,逐步发展,最后取得成功的。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朗读理解:同学们要取得成功,必需从小努力,从现在开始做起。

(4)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第三课时。

一、审题。

1、揭示言语交际的题目:他们在做什么。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两个要求。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挂图,要求认真观察图中每个小朋友的动作,并把每个人的动作用一个确切的词语表达出来。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表示动作的词。

吹写投跑。

游跳看唱。

2、指导说话。

(1)从以上的词中选一个练习说一句话。

(2)范说例句:陈超同学在教室里扫地。

(3)指导学生练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三、练习。

学生任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自由练说,同桌互说。

四、反馈。

1、指名说(好中差生都要考虑到)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说到。

2、评议。

3、任选3个词写三句话。

当堂达标练习:

背诵成语和古文。

一年级语文第十四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复习本单元生字,积累词语。

2、能规范、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3、感知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的不同用法和语气。

4、在有趣的儿歌中体会语言的美,在教材创设的生动情境中自主识字。

重点难点:写字与积累词语,感知不同标点符号的'用法。

教具准备:相关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认读足字旁、提手旁、日字旁和目字旁,认读相关的生字,分析结构。

2、补充带有这些偏旁的其他生字。

3、教师补充另外的偏旁,让学生举例。

二、你还认识我吗。

1、同桌互读词语,小组教读词语。

2、找出词语排列的规律,试着举例。

3、汇报交流:

(1)指读词语,集体评议.

(2)找规律,举例子(三字词,四字词,五字词)。

三、读读想想。

1、自读,说说这些标点符号像什么。

2、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标点符号的句子,试着读读,注意读出语气。

3、汇报交流:指名朗读,评价,总结。

4、试着练习用句号、问号和感叹号说话写话。

四、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自己拼读。

2、小组合作读课文。

3、分节抽读,正音。

4、师生合作背诵儿歌。

五、练一练。

1、认读生字:干、巾、本、禾、果、虫。

2、引导学生这些生字找出关键笔画(主笔)——竖笔的书写位置。

3、示范书写,学生摹写。

4、评价交流。

六、试一试——自主识字园地。

1、自己认读,记载数据。

2、同桌互读,然后计数。

3、全班汇报交流(摘苹果练习),然后自己认读计数。

4、总结:在生活中识字。

七、安全教育一分钟。

语文一年级单元案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教学重点: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了解作者---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老师作适当的补充(安徒生的生平可详细一些)。

三、清除阅读障碍:(指名完成后齐读识记)。

注音:讪笑吐绶鸡灯芯草铰链迸出。

听写:沼泽地嫉妒木屐飕飕讪笑。

释义:排挤来势汹汹弥漫。

四、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丑小鸭“丑在什么地方?它刚出生时的处境是怎样的?请联系书中的语句来回答。(见彩图)。

五、学生跳跃阅读全文后,进行研究性学习。

1、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指名回答)-(理线索)。

以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

2、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请分别找出来--(明结构)。

沼泽地--老太婆--灌木林里---老农家---花园里。

3、并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丑小鸭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的?请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回答。

沼泽地:(同情、歧视)。

老太婆家:(被嘲笑)。

灌木林里:(向往美与幸福)。

老农家:(被追打)。

花园里:(被赞美)。

4、找出童话中的若干人物(动物)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辨形象)。

启发:老师看到了仁爱的农夫,是他在冰天雪地里救回了丑小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善良仁慈乐意帮助别人的人。(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可悲的、可笑的、可鄙的、美丽的……可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认识猫绅士与鸡太太)--结合此题让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理解本文童话的自传色彩。

5、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是什么吗?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悟主题)。

关键句子:

a、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才好。

b、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在冬天里受苦要好得多。

c、只要你是一只天鹅,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d、他到非常难为情,。.。.。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也不会骄傲的。

(此题的设置,是让学生争辩,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

剖析:

1、丑小鸭之所以“丑“,是用鸭氏家族的审美标准来评价的;之所以在猫绅士和鸡太太眼里是无能的,也是用猫族及鸡族的能力标准来衡量的。所以人们永远也不可能承认它的美丽。

2、丑小鸭如果不离开老太婆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从而在灌木林中认识白天鹅的话,他永远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六、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可板书学生的精彩发言)。

1、能够勇敢地离开那个让他饱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

2、能够舍弃所谓的温暖舒适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现自己其实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一个奇迹。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观察写字表,运用记字方法记住“死、咬、做”三个字。

2、通过自由练读、角色朗读、同学赛读等形式,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感情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

:运用记字方法学习生字,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感情朗读课文。

:感悟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看待故事中的人物有自己的见解。

一、复习旧知,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分“字、词”两个层次复习旧知。)

二、提示课题,导入新课。

三、学习新字,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随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借助拼音把句子读通顺,圈画的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书,检查自学情况。

3、学习会认字“停、钱、重”。

采取带拼音读,去拼音读的方法;采用开火车读、男女赛读、指名读等形式,使学生认读生字。

4、送字回文,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抓关键语句“一只死狐狸!快下车。”“这张皮能卖不少钱呢!”体会卖鱼人的高兴,感情朗读。

5、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随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借助拼音把句子读通顺,圈画的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读书,检查自学情况。

3、学习会写字“咬、做”。

采取带拼音读,去拼音读的方法;采用开火车读、男女赛读、指名读等形式,使学生认读生字。

4、送字回文,指导学生默读并圈画出表示列那动作的词,在理解词语基础上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抓住表示列那动作的词,体会列那当时心理,感情朗读。(学生在上一自然段学习的基础上,已掌握学习方法,本自然段在学习中应充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学习课文四、五自然段,体会列那和卖鱼人的心情。

(四)小结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说出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

(五)回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巩固练习

(一)认识字宝宝

停 钱 重 咬 做

(二)再认词宝宝

停下 停车 金钱 重新 咬住 咬牙 咬人

出生入死 你死我活 做工 做人 做事

(三)生字搬家

1、做事情不要死板,要灵活机动。

2、小红一口咬定,这事不是她干的。

五、指导写字(死 咬 做)

1、指导学生用“加一加、换一换、猜字谜”等方法记字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最后再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抓住关键笔画指导学生观察字形。

3、指导写字(老师范写,学生仿写。)

板书设计:

狐狸列那

卖鱼人 停 下 走 摸 说 扔

列那 咬 穿 做 套 跳

八年级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1、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在说话过程中注意表情、语气、身姿、手势等非语言因素,使说话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3、在反复吟诵中感悟蕴含在文中的人文内涵,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

4、能在学习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选出研究主题,并指定计划,合作解决问题。

一、 单元课时安排:共12课时。

二、 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至爱亲情”,这其中包含了融注在《背影》中的深深的父爱,蕴含着母爱的《甜甜的泥土》,同生共死的兄弟之情,再优越条件也割不断的父母对子女的情愫。

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社会的细胞,本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使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及共鸣,在此基础上体会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

在单元教学上,四篇文章可各有侧重,如《背影》可重在反复朗读中理解作者朴实的饱含深情的语言,《甜甜的泥土》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告诉了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人琴俱亡》则通过十分简洁的语言,刻画了子猷的独特形象,表现了兄弟之间的深厚的兄弟之情。《我的母亲》截取了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通过四个片段,集中表现了母亲普通而伟大的形象,感人泪下。《父母的心》则通过平凡的故事,描写了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

三、 教学过程 。

第一学时整体把握单元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交流,教师指导。 小小组交流,并汇报。 。

3 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 。

4 请学生自由阅读文章,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自由阅读 。

3 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单元学习方案。 制定计划和活动方案。 。

课后学习:收集与朱自清相关的材料。

第二学时《背影》(一)。

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

3、学习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4、明白本文透过“背影”所传达出来的父子见的浓浓的亲情。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激发感情。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3 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

5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点评。 学生交流、点评。 。

第二块:再读文章,感受亲情。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

3 你能否从正面给“父亲”作一段关于外貌、动作的描写。 学生写作 。

4 组织交流、教师点评。 交流。 。

教学反思   。

课后学习:

儿子看到父亲的背影时,心理感受会怎样?试给文中的“我”加上一段心理描写。

第三学时《背影》(二)。

第一块:整体感知,加深理解。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用几个词语概括我看到父亲时的感受和心情。 总结、归纳。 。

教学反思   。

第二块:课外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精彩片段。 有感情的诵读。 。

教学反思   。

第四学时《甜甜的泥土》。

学习目标:

1、明白母亲对儿子的至爱亲情。

2、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推敲并说出文章结尾的意义和作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理解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4 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

教学反思   。

第二块: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问题情境: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亮现在的父母对他是怎样的?为什么这句话在小亮身上没有验证呢?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可以联系小亮的老师、同学、生母来分析。

2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班级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

教学反思   。

第五、六学时:人琴俱亡。

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通读课文,感受到子猷子敬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4 让学生圈点勾画,对重点语句做标记。 学生读文章,给重点语句做标记。 。

6 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

8 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

教学反思   。

第七学时:《父母的心》。

学习目标:

1、欣赏文学作品,能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2、能理解作品的内涵,并结合自己的经历,体会到蕴涵在故事中的浓浓的爱心。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设疑:可是文中的父母却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走,这是什么原因呢? 快速浏览全文,整体感知课文。

3 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 。

教学反思   。

第二块再读课文,感受“割不断的父母对子女的情愫”。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点评。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点评。 。

4 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评价。 。

教学反思   。

课后学习:课后收集反映父母对子女的爱心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等。

第八学时《我的母亲》。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到真挚、深沉的母爱。

2、学会截取人物表现中的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的方法。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请同学交流收集到的关于母爱的谚语。 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

教学反思   。

第二块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

4 课外拓展:模仿本文“四个片段”的想法,写自己的母亲。 学生写作。 。

教学反思   。

第九、十、十一学时:作文教学。

学习目标:

1、养成在写作之前编列作文提纲的习惯。

2、能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精心安排各部分内容,组成严密的整体。

第九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引导学生学习“关于写作”,明确文章结构的作用。 学生自学。 。

3 请学生谈谈关于文章结构的认识。 学生交流。 。

4 出示作文题,请学生列出提纲。 列提纲,并相互交流。 。

教学反思   。

第十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明确本次作文要求。 学生修改提纲。 。

2 组织学生作文。 学生完成作文。 。

教学反思   。

第十一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明确本次作文评改要求。 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

2 组织学生评改同桌作文。 学生评改同桌作文。 。

3 小组互评,推荐优秀作文,全班交流。 学生互评,推荐优秀作文,全班交流。 。

教学反思   。

第十二学时:口语交际——一姿一容总关情。

学习目标:

1、口语交际中力争发挥态势语(身体语言)的作用,使有声语言更具魅力和感染力。

2、口语交际中学会观察对方的身体语言,更好的与人交流。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3 组织学生自学短文并作圈点勾画。 学生自学短文。 。

4 结合自学成果,完成练习 学生以小小组为单位,完成练习。 。

5 反馈,交流,总结经验。 学生汇报经验。 。

一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并会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一点水的变化常识。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小黑板。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给大家猜一个谜语,看谁最聪明。

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雨)。

2、和老师一起写“雨”,你能帮“雨”找找好朋友吗?

3、板书:雨点。今天我们就要和小雨点一起作一次有趣的旅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卡片(小小火车谁来开)。

(2)词卡(小小老师在哪里)。

3、学生再次读课文,思考:你和小雨点落到了哪些地方?(板书: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三)精读课文,观察图画。

1、你和小雨点最想去哪个地方,就去读那一句话。

2、交流:

(1)贴图,看,这就是池塘。

(2)雨点宝宝轻轻地落下来,它在池塘里干什么呢?(板书:睡觉)。

(3)小雨点为什么一到池塘就睡觉了?

(5)小雨点睡的好香啊,我们不要吵醒它,轻轻地读好吗?

(1)贴图,小溪和池塘有什么不同吗?

(2)雨点宝宝落进小溪里还在舒服地睡觉吗?(板书:散步)。

(3)你散过步吗?了、上来试试,感觉怎么样?

(4)为什么小雨点来到小溪里就散步了呢?

(5)是啊,溪水缓缓地流着,小雨点就跟着小溪水一块儿散步呢,你看它多悠闲自在啊!

(6)指导朗读。

(1)贴图,江河与小溪又有什么不同呢?

(2)雨点宝宝来到江河里,又有什么活动呢?(板书:奔跑)。

(3)奔跑与散步有什么不同吗?

(4)你能读一读让大家感觉小雨点是在江河里奔跑吗?

(1)贴图,这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无边无际,小雨点落进大海中,又在忙碌些什么呢?(板书:跳跃)。

(2)你能做一下跳跃的动作吗?

(3)小雨点为什么会在大海中跳跃呢?

(4)你能读出这种跳跃的感觉来吗?

小结:今天我们也跟着小雨点作了一次愉快的旅行,你们喜欢这首诗歌吗?喜欢就读好它。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加动作读)。

(四)课后拓展。

1、教师:小朋友们,小小雨点还会落到哪些地方?在那里干些什么呢?

(出示小黑板)。

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____________________。

雨点落在花瓣上,在花瓣上____________________。

雨点落在屋顶上,在屋顶上____________________。

雨点落在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小雨点不仅活泼可爱,还是人类的好朋友呢,因为它们的存在,我们的的大自然才变得如此的万紫千红,请看(出示春景图)。

(出示小黑板)。

雨点落在果园里,点红了____________________。

雨点落在树梢上,染绿了____________________。

雨点落在田野里,滋润了____________________。

雨点落进池塘里,唤醒了____________________。

雨点落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

2、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体会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和共鸣;学会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能学会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懂得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4、能学会观察不同的对象、场合,掌握对方的心理活动并采用恰当的谈话方式与自己采访的对象进行文明得体的交谈,培养自己的口语能力和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

5、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背影》               2课时。

《甜甜的泥土》         1课时。

《父母的心》           1课时。

《我的母亲》           2课时。

《人琴俱亡》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

第三单元的内容安排上主题是“至爱亲情”。至爱亲情,血浓于水。本单元的课文中,一个背影,融注了深深的父爱;甜甜的泥土,蕴含着不言自喻的母爱;人琴俱亡,展现了兄弟的手足之情;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单元主题与学生比较贴近,但由于本单元五篇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生活的现代相隔较远,学生不太容易了解:没有离开家庭的经历就不能深刻地感悟简简单单背影中的深深父爱,处于健康家庭的孩子无法品尝出泥土中的“甜”味,家庭富裕的孩子无法深刻体会贫穷的父母宁可饿死也不为优越的条件而送走自己的孩子;现代的独生子女很难感受到兄弟的手足之情;……所以,怎样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很是关键。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能够使教学拓展和能力迁移得到有效落实的情境,帮助学生深刻感悟这种“至爱亲情”。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人物身上、多个角度和侧面,去领略那种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从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到一定的升华作用,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爱我社会。

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拓展去认识人物的形象,体会文章中表现出的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作为教师,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学习本单元,决不只是简单的学习文中写到的几个人物,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同时,体会父母兄弟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引起共鸣,从而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深刻的爱、别人对自己无形的关爱……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做到课内外打通,不局限于课本,也不脱离开课本,在课本的基础上拓展、迁移,升华,将自己的体会形成文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根据本单元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围绕以《背影》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进行朱自清作品的风格探究;学习了《甜甜的泥土》后,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围绕《父母的心》可以进行中西文化的特色比较等等。当然还可以像“我来推荐我心目中的爸爸妈妈;我最喜欢的作家”等。

四、教学过程 。

第一学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制定活动计划。

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教师巡视、指导 同桌讨论交流 。

教学反思 。

第二块:制订活动方案,组建兴趣小组。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教师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 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

教学反思 。

第二学时 《背影》 (一)。

学习目标:能通过对课文的反复诵读,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去体会浓浓的父子深情。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文章的了解。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学生同桌交流自己的成果,老师巡视进行指导 同桌交流、再补充 。

3 组织学生交流、互评,教师点评 学生大班交流,小组互评 。

教学反思 。

第二块:体会文中表现的父子深情。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 。

3 组织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根据同学发言归纳 。

教学反思 。

第三块:语文活动:拓展想象。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教学反思 。

课后学习:

思考:“我”被父亲深挚的爱而感动,“我”对父亲感情一直是这么感激吗?请从文中找出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第三学时:《背影》 (二)。

学习目标: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朴实的的饱含深的语言。

课堂学习: 。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的心得体会 小组交流谈体会,小组发言 。

教学反思 。

第二块:语文活动:诵读比赛。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 有感情地诵读 。

2 组织小组竞赛,推荐同学在全班朗读 小组竞赛,推荐 。

3 组织学生交流、评价 朗读并评价 。

教学反思 。

课后学习:以《背影》为题,写一写自己最敬重的师长。

第四学时:《甜甜的泥土》。

学习目标:体会母子深情,探究文章新奇的立意,惊奇的结尾。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教学反思   。

第二块:咂摸泥土的“甜”味。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3 组织学生交流、探讨 再读课文,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全班交流。 。

教学反思 。

第三块:小组探究结尾的艺术。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学生交流、探讨 再读课文,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全班交流。 。

教学反思 。

课后学习:

小说中有这样一句:“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老师为什么要“悄悄背过了身”?你能想象出老师此时此刻的神情和心理活动吗?请把这种神情和心理活动描述出来,不少于200字。

第五学时:《父母的心》。

学习目标: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心,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课前学习:欣赏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思考——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3 教师引导小组互评代表的发言,并作适当的点评 评价,修改小组的发言稿 。

教学反思 。

第二块:对比阅读: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学生辩论: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 分组准备材料准备辩论 。

3 组织学生进行评价:爱是什么? 认真参考辩论总结评价 。

教学反思 。

课后学习:

1.“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 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无与伦比的爱。在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请你发掘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大家一起来感受这种浓浓的爱。

2.课外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以“父母心”为话题组织一次交流会。

第六学时:《我的母亲》  (一)。

学习目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真挚、深沉的母爱。

课前学习:划出文章中最喜欢的语句,进行摘抄和朗读。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请你为文章中的几个小故事拟小标题 阅读文章,思考 。

2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 。

教学反思 。

第二块:深入分析细节。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2 组织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

教学反思 。

第三块:生活交流。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教学反思 。

课后学习:将自己讲的故事整理成文。

第七学时:《我的母亲》 (二)。

学习目标:抓住文中语言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课前学习:重点研读回忆母亲的四个片断,质疑。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讨论:我的母亲是一个      的人 全面阅读文章,小组讨论 。

教学反思 。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教学反思 。

课后学习:请你调查一下,现代的家庭教育环境是怎样的?与当时又有哪些差别呢?

第八学时:《人琴俱亡》 。

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并能复述主要内容;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课前学习: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组织学生默读 默读课文 。

2 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 交流疑难、释疑 。

3 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 按要求读课文 。

教学反思 。

第二块:深入分析兄弟之情。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 看注释疏通文意 。

2 检查情况:翻译复述 一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 。

3 评价王子猷: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思考、讨论 。

4 组织交流 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

教学反思 。

第九——十一学时:写作。

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在写作前编列作文提纲,学会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第九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组织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3. 写作指导,随机点评学生口头设想 口头设想练习一、评价他人口头设想。

第十学时: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明确本次自由作文的要求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

2 组织学生自改 自己修改。

课后学习:自改作文,也可请他人帮忙修改。

第十一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 组内交流,互改。

2 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

3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

第十二学时:口语交际——一姿一容总关情。

学习目标:学习在口语交际中利用表情、身姿、手势、目光等非语言因素传递信息,学会观察他人的身体语言,掌握他人心理,从而更好地与人交流、沟通。

课前学习:搜集运用身体语言成功说服别人的例子。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布置学生自学短文《一姿一容总关情》 自主学习,圈划重点。

2 请学生交流成功劝说的事例 学生讲述事例、听取他人发言。

3 布置结合短文进行思考:怎样成功运用身体语言进行劝说 思考、发言、交流。

4 创设情境(练习a、b) 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劝说他人,推荐优秀者在全班交流。

5 总结成功劝说的经验 全班交流。

第十三学时:单元专题交流。

学习目标:介绍各组的活动过程 、交流各组的活动成果、谈谈活动的体验与收获,在专题交流中进一步体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师生互动评价。

课堂学习:

总结方面 获得收益 存在问题。

(1)课堂发言的情况。    。

(2)完成作业 的情况。    。

(3)参与活动的情况。    。

(4)学习兴趣的增强。    。

(5)学习能力的提高。    。

(6)情感态度的升华。    。

(7)对老师建议、评价    。

课后学习:自我评价单元收获,完成表格。

八年级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1、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在说话过程中注意表情、语气、身姿、手势等非语言因素,使说话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3、在反复吟诵中感悟蕴含在文中的人文内涵,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

4、能在学习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选出研究主题,并指定计划,合作解决问题。

一、单元课时安排:共12课时。

《背影》2课时。

《甜甜的泥土》1课时。

《人琴俱亡》2课时。

《父母的心》1课时。

《我的母亲》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二、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至爱亲情”,这其中包含了融注在《背影》中的深深的父爱,蕴含着母爱的《甜甜的泥土》,同生共死的兄弟之情,再优越条件也割不断的父母对子女的情愫。

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社会的细胞,本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使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及共鸣,在此基础上体会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

在单元教学上,四篇文章可各有侧重,如《背影》可重在反复朗读中理解作者朴实的饱含深情的语言,《甜甜的泥土》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告诉了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人琴俱亡》则通过十分简洁的语言,刻画了子猷的独特形象,表现了兄弟之间的深厚的兄弟之情。《我的母亲》截取了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通过四个片段,集中表现了母亲普通而伟大的形象,感人泪下。《父母的心》则通过平凡的故事,描写了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

三、教学过程 。

第一学时整体把握单元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归纳课文间的异同点。学生明确任务,浏览目录、课文。

2组织交流,教师指导。小小组交流,并汇报。

3全班交流,得出结论。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

4请学生自由阅读文章,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由阅读。

3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单元学习方案。制定计划和活动方案。

课后学习:收集与朱自清相关的材料。

第二学时《背影》(一)。

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

3、学习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4、明白本文透过“背影”所传达出来的父子见的浓浓的亲情。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激发感情。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以《游子吟》导入  ,创设情景。齐读《游子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2指导学生速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做圈点勾画及批注。

3组织学生交流。学生交流。

4再读文章,创设问题情境:文章几次写到背影,各是在什么时候?学生再读课文,同桌交流。

5组织学生全班交流,点评。学生交流、点评。

第二块:再读文章,感受亲情。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问题情境:人们常说,画龙点睛,画人写人也是如此,可文中却选择人们不太注意的背影来描写,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再读课文,仔细品味。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3你能否从正面给“父亲”作一段关于外貌、动作的描写。学生写作。

4组织交流、教师点评。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儿子看到父亲的背影时,心理感受会怎样?试给文中的“我”加上一段心理描写。

第三学时《背影》(二)。

第一块:整体感知,加深理解。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给文中的“我”加上一端心理描写。小组交流、推荐,全班交流。

2用几个词语概括我看到父亲时的感受和心情。总结、归纳。

3父亲真挚的爱使我流下一次又一次的泪,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反映作者流泪的句子,并结合文章分析作者每一次流泪的原因。再读文本,思考,讨论。

教学反思。

第二块:课外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精彩片段。有感情的诵读。

2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着许多关于亲情的感人片段,选择其中一个片段,并结合你亲人的某个特征写一段作文。学生写作。

教学反思。

第四学时《甜甜的泥土》。

学习目标:

1、明白母亲对儿子的至爱亲情。

2、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推敲并说出文章结尾的意义和作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理解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妈妈。听歌曲,交流。

2带着问题读课文:为什么文章以“甜甜的泥土”为题,文章给我们讲的是怎样一件事?读文章,讨论与交流。

3创设问题情境:文中的“她是谁”?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她对小亮的“至亲至爱”。读课文,小组讨论。

4组织学生交流学生交流。

5创设问题情境:王小亮看见糖惊喜极了,他知道这糖是谁送给他的吗?说说你的理由。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问题情境: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亮现在的父母对他是怎样的?为什么这句话在小亮身上没有验证呢?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可以联系小亮的老师、同学、生母来分析。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班级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3创设问题情境:在文章的结尾小亮先是“忍不住滚下泪来”,可一会儿又“笑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试把王小亮当时的心理变化描述出来?学生讨论,写作。

教学反思。

第五、六学时:人琴俱亡。

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通读课文,感受到子猷子敬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以“七步诗”的故事导入  ,请学生谈谈对兄弟情的看法。听故事,讨论,交流。

3“上阵不离亲兄弟,打仗还须父子兵。”分析另一种兄弟情。导入  课文,看看文中的兄弟情。交流。

4让学生圈点勾画,对重点语句做标记。学生读文章,给重点语句做标记。

5自由阅读全文,找出文中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深厚兄弟之情的句子。思考,圈点勾画。

6组织学生交流。学生交流。

7创设问题情景:既然兄弟情深,为何子敬死了,子猷却“了不悲,都不哭”?再读文章,思考讨论。

8组织学生交流。学生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七学时:《父母的心》。

学习目标:

1、欣赏文学作品,能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2、能理解作品的内涵,并结合自己的经历,体会到蕴涵在故事中的浓浓的爱心。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你认为父母的心应该是怎样的,结合你的理解给文章加上副标题。讨论交流。

2设疑:可是文中的父母却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走,这是什么原因呢?快速浏览全文,整体感知课文。

3组织学生交流。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再读课文,感受“割不断的父母对子女的情愫”。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本来父母打算把孩子送出去,这可以使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何最后又不送了,原因是什么?学生再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

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点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点评。

3故事结尾似乎并未结束,这一家人的生活始终成问题,请同学们给未完成的故事续写结尾。学生写作,交流。

4组织学生交流。学生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课后收集反映父母对子女的爱心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等。

第八学时《我的母亲》。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到真挚、深沉的母爱。

2、学会截取人物表现中的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的方法。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复习导入  :复习《父母的心》,父母的心是________。思考,交流。

2请同学交流收集到的关于母爱的谚语。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3组织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并给文中的四件事加上小标题。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同桌讨论,加小标题。

教学反思。

第二块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指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对孩子的爱,并说说为什么。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个片段,展开研究。

2组织学生交流。学生交流。

3创设情境:文中的父亲爱不爱孩子,为什么?他的教育方式正确吗?学生思考,讨论。

4课外拓展:模仿本文“四个片段”的想法,写自己的母亲。学生写作。

教学反思。

第九、十、十一学时:作文教学。

学习目标:

1、养成在写作之前编列作文提纲的习惯。

2、能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精心安排各部分内容,组成严密的整体。

第九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复习导入  :复习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并给每篇课文列出结构图。学生复习课文,列结构图。

2组织引导学生学习“关于写作”,明确文章结构的作用。学生自学。

3请学生谈谈关于文章结构的认识。学生交流。

4出示作文题,请学生列出提纲。列提纲,并相互交流。

教学反思。

第十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明确本次作文要求。学生修改提纲。

2组织学生作文。学生完成作文。

教学反思。

第十一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明确本次作文评改要求。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2组织学生评改同桌作文。学生评改同桌作文。

3小组互评,推荐优秀作文,全班交流。学生互评,推荐优秀作文,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第十二学时:口语交际——一姿一容总关情。

学习目标:

1、口语交际中力争发挥态势语(身体语言)的作用,使有声语言更具魅力和感染力。

2、口语交际中学会观察对方的身体语言,更好的与人交流。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通过用身体语言成功劝说别人的例子导入  课文。倾听,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例子。

2组织交流:你认为身体语言在交流中有什么作用?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交流。

3组织学生自学短文并作圈点勾画。学生自学短文。

4结合自学成果,完成练习学生以小小组为单位,完成练习。

5反馈,交流,总结经验。学生汇报经验。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两课时。

图上画了些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人们在干什么/这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

1、范读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1、练习书空第二题。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江:三点水,右边是“工”。

南;下面不是羊。

叶;口字旁,右边是十。

田鱼西北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二、精读训练。

1、第一行:江南可采莲(引导学生理解词句义)。

2、第二行:莲叶何田田(理解莲叶的样子)。

3、第三至七行: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通过看电视来看鱼儿嬉戏的情景。

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三、巩固。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小结。

五、作业:

记住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小结: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索得到的理解相信会比老师灌注给他们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一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3.知道植树的好处,增强环保意识。

认记生字,知道植树的好处,增强环保意识。

了解植树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拼音读准字音,不丢字、加字。

2.同桌互读。拼音、汉字对照读,检查是否读正确,读对了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表扬她。有读错的地方,你来帮他改正。

3.说说课文共几小节?指名分节读。思考:每节都写了什么?

4.学生齐读。

5.选自己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听,说说为什么喜欢。

三、识字游戏。

1.出示文中要认和要写的字。

(1)指名试读,会读哪个就读哪个。

(2)说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2.在文中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同桌互读互查:听听哪个字音没读准,你能当“小老师”帮助同桌吗?如果同桌都读对了,你就在他的书上画一朵小红花。

(2)指名读,喜欢读哪个就读哪个,教师随机正音。

翘舌音:植春厂。

平舌音:色走。

(3)教师随意指生字,考考学生是否会认。

3.巧识字形。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的字形吗?

(1)四人小组讨论识记字法。(鼓励学生结合字形和字义/歌谣/谜语巧识巧记)。

(2)找一个学习伙伴,把你记住的字读给同伴听,并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

(3)汇报交流识记方法。

师:谁来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识字方法(可以邀请小朋友读,并给予评价,也可以让同学围绕生字的学习向这位“老师”提出问题)。

4.巩固生字:

(1)摘桃游戏:黑板上画一棵大桃树,结满桃子,每个桃上有一个生字,学生摘一个领读,再齐读,再让大家组词/说话。

(2)找朋友(拼合体字:让/河/多/坡/植)。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深化理解。

指名读第3小节。

师:科学家怎么说的?(出示绿树制造空气的课件)。

师:在这样舒适美丽的环境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生:甜蜜、幸福。

师:试着读读,谁能读出这种感情(生练读)。

指名读,生评议,再指名读,肯定读得好的地方,全班齐读。

师:读懂了什么?(出示课件:一棵树一点绿,千棵万棵一片绿课件)。

师:这些树染绿了祖国的大地,多美啊,谁来读读。请学生推荐班上读得好的2名同学读。

师:大家来和他们比一比(全班再读)。

师:你还请哪位同学读?(请一位读得少的同学读)激励男女生比赛读,读后选一人评价。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植树还有什么好处?小组讨论、汇报:防风固沙……。

3.哪些地方可以植树呢?

自由读第二小节组。

师:通过读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老师根据回答板画:荒滩、河岸、山坡、路弯……。

师:哪个词不懂?理解“安家落户”

师:同学们的心情怎样?

生:高兴、兴奋。

师:读出愉快,坚定的语气,重读“走”字小组比赛读。

5.请同学们快到黑板前面,画出你们植的树。(生到老师板画的荒滩、河岸……等处画出大大小小的树)。

师:座位上的同学讨论我们的学校和家的周围,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栽树种花。

汇报:

6.全文美读、背诵。(1)齐读全文,边读边想像祖国美丽的景象。(2)试背诵课文。

7.思维拓展、口语训练。

出示课件(1)观赏树林为我们遮风挡沙,挡住洪水的图片。模仿课文3、4小节编儿歌。

如:妈妈说:

树林可以为我们挡住风沙……。

师:(配乐读全文)今天我们栽下绿色的希望,明天,祖国大地上到处都会有挺拨的大树。

二、指导书写。

1.学写:亲、老。

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生认读)出示2个字的笔画顺序(学生书空)。

指导观察两个字的占格位置(学生观察每一笔占格位置)。

老师范写,讲解(一笔一笔跟着)“立”字旁要写得扁些。

2.学写“走、河、户”

出示田字格生字“走、河、户”(学生认读)。

请学生说一说每个字占格位置,老师边听边写(学生可以上台说一说,笔画及占格位置)。

师指导(学生练习书写)。

3.学生自主学习写“让、工、厂、多、今”

出示田字格中生字,(小组讨论每个字占格位置,学生自己练习书写。比较“今――令。

板书设计:

3、我们去植树。

净化空气。

染绿大地。

一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早春时节梅花山盛开时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让学生置身于春光之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软件,生字卡片。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山的美。

2、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感受梅花山的美。

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提问导入。

1、板书课题,谁能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2、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们一定要问:梅花山在哪里?春天来到梅花山怎么样?对吗?

3、简介梅花山。

梅花山位于南京中山门外钟山的南部,在东郊风景区内。每年到了红梅花开的时候,许多人都来到这里游览。

4、春天来到梅花山怎么样呢?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二)初读课文。

1、引导看软件,用自己的话从图上看到什么?

2、要求学生。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生字词。

3、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尝试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了解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和带有生字词的语句。

寒气还没有退尽。

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散发休息欢乐晶莹透亮涌动。

(2)学生拼读生字词。

指名认读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教师正音,领读生字词。

(3)学生相互交流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我们怎样才能记住下面这些字?请大家想好办法。

出示生字词:寒还退尽挨片发休息欢。

学生自主记忆,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指名发言。

归纳。

部件法:休息。

换一换:吹。

歌诀法:尽。

5、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停顿。朗读。

(2)齐读。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4)齐读。

(三)布置作业。

1、写写、识记生字词。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早春时节梅花山盛开时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早春时节梅花山盛开时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运用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2、指名领读两个长句(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二)讲读课文。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效果。

汇报读懂了什么?

(3)梅花山的梅花这么多,这么美,这么香,你们喜欢。请选折你喜欢的句子朗读,然后大胆地读给大家听。

(4)各自练读,指名朗读,齐读。

2、讲读第二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一共有两句话。请你们组有读,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2)归纳:第一句话是总写,第二句话具体写人们怎么喜爱它的。

(3)练习朗读第二自然段。

(4)回忆全文内容。

(5)练习朗读全文,指名朗读。

(三)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像”练习打比方,口头说一句话。

3、填空。

(1)人们喜爱()。

(2)梅花山发出()。

(3)春风姐姐轻轻()。

(4)春笋掀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在田字格中将生字端正、匀称、美观的书写。

教学重难点:

指导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填空。

(1)人们喜爱()。

(2)梅花山发出()。

(3)春风姐姐轻轻()。

(4)春笋掀翻()。

2、用“像”练习打比方,口头说一句话。

3、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写字指导。

1、说出下列偏旁。

尸字头又字旁提手旁自字头。

2、出示生字,要求自主学习,说说怎样才能把下面这些字写好。

发片休息还退挨寒。

3、组织交流。

片:最后一笔竖折。

发:最后一点别忘了。

休:左窄右宽。

尽:尸字头居中,两点保持一定距离。

还、退:半包围结构。

学生说一个,教师板书一个。

4、学生描红。

(四)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写字。

2、用下列偏旁组字。

提手旁()()()宝盖头()()()三点水()()()走之底()()()。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4、春到梅花山。

人们梅花。

涌动盛开挨着片片彩云。

人流一朵一朵晶莹透亮。

欢乐的海洋散发清香。

(多)(美)。

一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曹雪芹其人及其生平思想。

2.了解《红楼梦》有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3.了解宝玉、王熙凤、香菱、晴雯等人物性格。

(二)能力目标。

1.学习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阅读有关章节,力求较好地欣赏《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

二、要点回放。

1.《红楼梦》有关章节的思想内容。

(1)《诉肺腑》。

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故事情节的主线。本文通过宝黛倾诉肺腑,吐露心声,表明他们的爱情已经成熟。

(2)《宝玉挨打》。

所写的是《红楼梦》中的著名事件之一,突出表现了贾政与宝玉父子两代的思想冲突,明确展示男主人公的叛逆性格。

(3)《香菱学诗》。

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这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儿香菱。

(4)《抄检大观园》。

王夫人因下人在大观园里拾到一个绣春囊而大发雷霆,质问凤姐,风姐说出理由排除自己的干系,刑夫人的仆人王善保家的进谗言,提议夜里到大观园各处一一抄检,通过描写一系列活动,表现了复杂的矛盾冲突,逆造了王熙风、晴雯、探春等几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抄检大观园是贾府内部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也是贾府由盛而衰的一个征兆。

2.分析有关章节中的人物形象。

贾政:惧怕忠顺府,听信谗言,易于动怒,笞子时下手不知轻重,性格正统顽固。

贾宝玉:言谈机敏,不善应酬,矢志不移,性情温润,善体贴少女,思想叛逆。

王夫人:善用心机,以退为进。

王熙凤:指挥若定,管家风范。

林黛玉: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同时又热情实在,富于同情心,不虚伪,不做作。

晴雯:身份低微但性格坚毅,不甘心庸俗的现状,而发愤自强的女性形象,执着精诚,虚心求教,努力追求,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3.领会所选章节的基本手法。

《诉肺腑》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表现人物性格是其突出特点。

《宝玉挨打》情节听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香菱学诗》笔墨饱蘸深情,人物栩栩如生,人情味很浓,立意新颖,章法新巧。

《抄检大观园》情节颇为曲折矛盾复杂。

三、方法指津。

本单元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的四篇课文。学习这四篇课文,要投入感情,展开想象,走进《红楼梦》的艺术世界;又要“跳出来”,客观地评析它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点。尤其要注意学习它的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同时,阅读《语文读本》中所选的《红楼梦》有关的章节,最好课外阅读《红楼梦》全书,力求较好地欣赏这部伟大作品。

四、考点例析。

[考点]。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分析]此题重点是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客观世界中的一切具体的物象一旦进入诗中,便成为具有强烈感情色彩乃至具有深邃思想的诗的意象,这种现象,在美学理论中称之为移情作用。一种深入人心的意象一旦形成,它甚至可以世代袭下去成为一个民族的某种心理象征。自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被作为一种惜别的象征之后,“折柳”便成为人们送别亲友的感情表达方式。自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对美好的比喻之后,“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继而流行,“桃花”就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总是重复某种意象的蕴涵,必造成阅读者的反感,聪明的诗人总是在寻找着表达的新意,所以杨柳、桃花在不同的诗篇里呈现出各异的内涵。例如,杨柳可以是依依惜别的感情寄托,但也可以因其报春的特征而勾引起少妇的闺思,甚至还能从它随风摆动的形象发现某些与人格精神有关的蕴涵。桃花可以是美色的表征,也可暗喻夕阳或鲜血。所以诗的意象中虽然有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自在的物象,但是它们的内涵和指向则不应受到限制和定位。

这首诗着重.写作者的一种思乡之情。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闻”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因“折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以古代离别往往从路边折柳枝送别来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所以“折柳”寄托着惜别怀远之意。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实为重要,可见是有根据的评价。但鉴赏诗歌见仁见智是正常现象,因此命题者没有把这种评价绝对化,而是认为是否同意“关键”之说,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考虑给分。这种主观性命题,更符合鉴赏的原则。

五、迁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波澜,亦即情节波澜,它是小说的纵向运动。对小说结构的考察,亦应包括对情节波澜的考察。

总的说来,《红楼梦》的情节推进并非大波大澜、大起大落,不给人以大惊大喜的审美感受。从题材角度看,《红楼梦》是一部家庭琐事小说,从风格上看,它又是一部“不敢稍加穿凿”的大写实小说,这决定了《红楼梦》的波澜不惊。小说情节波澜的基本面貌如此,而小说情节组织的匠心亦见于此。在碧波万顷汩汩前行的驾驭中,在和风细雨、柔波微澜所蕴含的刀奔箭突中,体现了作者非同寻常的艺术功力。

《红楼梦》是由无数琐言碎语,无数的细节构成的。它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往往不是那些大是大非,而是微言谨行。而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多半不是在那种表层的矛盾冲突中进行。深刻的矛盾总是蕴藏在片言只语、举手投足之中。且看第29回关于金麒麟的一段对话:

除去标点符号,这段文字总共只有144宇,然而,这短短的144字却写了五个人物,并且个个性格鲜明入骨。可见《红楼梦》片言只语的魅力。与上段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又如第22回宝钗生日宴会那天因戏子事引发的一段描写:

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姐姐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

凤姐的发言,犹若贾母说金麒麟,引出各人话语。宝钗、宝玉、湘云和众人的七嘴八舌,宝玉一个眼神旋即又使湘云气走,黛、云两相得罪,可谓一波方动,波波相随。这种因小而大的波澜推展可以相当分明地在全书最大的波澜宝玉挨打和抄检大观园中看到。

小波浪孕育发展为大波浪,大波浪亦引发出千支万脉的小波浪。大小之间、层层传递,这使得波澜的发展有着无穷的动力,又显现出一起一伏的`强烈节奏感。宝玉会贾雨村等三小浪花冲汇成挨打的大浪花后,这大浪花随即便牵引出了王夫人哭宝玉,贾母训子,众人探望,宝钗送药,宝黛相会,袭人献计,晴雯传帕,宝钗错怪……等无数新的小浪花小涟漪,波波传动,层层扩展,以至于它们重新汇合为新的大波澜。

大小波浪之间,常常相互牵引、挤推、交换,而一个大波浪中又常包容有若干个小波浪,这就形成了一波含万波,万波挂一波,一波动而万波随的壮丽景象。

《红楼梦》的这种美学追求,使得行文变得摇曳多变。它的流程绝不像孤桐劲竹那般一竿子到底,更不像那启闸之水、燃信之爆一般一泄无遗。它总是极尽曲折变幻之能事,恰如那云中神龙,或隐或现,藏头露尾,曲折善变,而其隐现之间,又如鱼跃出水,鸟钻山林,毫无痕迹可寻。

1.对于金麒麟一段人物形象的分析,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贾母一句有意无意的话,首先得到宝钗应承,足见宝钗的善解人意或善于逢迎,而“比这个小些”同管子确实也体现了她平日的细心和敏感。

b.宝玉所说当然是大实话,这就体现了与宝钗细心相对的粗心大意,亦可见宝玉对“金玉”之说的不以为然,不以为意,正是这种心理造成了生活中对金玉等物的盲点。而急着与宝钗唱反调本身,多少也看出他对宝钗的不满,及对黛玉表忠。

c.探春的叙述明显地看出她对宝钗善解人意的赞赏,对宝玉粗心大意的嗔怪及对黛玉“尖刻”“小性”的鄙视。

d.黛玉所言,应该说包含有一定的真理成分,全更多的恐怕还是黛玉自我心理的投射,是一种主体对客体的强加。黛玉的所谓“尖刻”就表现在此,“小性”也表现在此。这种不顾环境、场合与后果的说话也就黛玉说得出。

2.简析“宝钗生日宴会”那天因戏子事引发的一段描写中人物形象。

宝钗:

宝玉:

湘云:

3.《宝玉挨打》一文中,宝玉挨打后,来探伤的宝钗、黛玉的片言只语也很有魅力,试简析之。

4.“宝玉挨打”是如何一波紧似一波,终于累叠成了巨波大澜的?

5.如果说“宝玉挨打”的情节是采用“舞台艺术”的写法,使各种矛盾和情节发展。

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同学们,老师带来一个朋友,不知道你们还记得它吗?(展示乌鸦的图片)乌鸦是一种全身黑色的鸟。我们今天来听听乌鸦为我们讲述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吧。这个故事叫做()。

板书课题:乌鸦喝水(学生书空)。

二复习。

(一)认字。

课文中的字你都掌握了吗?那我可要考考你了。

(1)看!如果你认识它就把它大声地读出来吧。(出示生字卡片)。

(2)区别相似的字:渴-喝为-办右-石鸟-乌丢-法鸦-鸭。

(二)写字。

在了解这个故事之前,我们将剩下的需要书写的.生字学习一下,“办”“法”。

(1)学生做小老师讲解生字,老师范写,学生练习。字虽然比较简单,可是想写好却很不容易,不相信,你就在田字格中写一个试试吧。(强调写字时要注意姿势)。

(2)老师在巡视指导,学生展示。注意:有的小朋友把办的两个点写成了这样(指出易错处),要把两个点对齐都写在横中线上,而且方向相反。评价后再写一个。

评价性语言:这回,同学们写得漂亮多了。你们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三)自由朗读,概括课文内容,学生边说,老师并依次板书:找水喝、喝不着、喝着水了。

结:其实这篇课文就是向我们讲述了,乌鸦先(找水喝),可是(喝不着),最后(喝着了)的故事。

二、细读,品读体会。

第一自然段。

找水喝(1)、(指:找水喝)你知道,小乌鸦为什么找水喝吗?快来读读这句话?

(2)、同学们,你知道口渴是什么感觉吗?

(3)、你能通过读把这种口渴的感觉表现出来吗?谁想试试。

指导读:渴得都快说不出话来了。范读。

是呀,多渴呀,看!小乌鸦找水去了,它飞呀飞呀,飞到了这儿有水吗?又飞到了这儿,有水吗?这儿有吗?小乌鸦还飞了好多的地方,于是课文中用了一个词。

指导语言:谁能把这只口渴的小乌鸦,到处找水渴通过读表现出来。

读,没听出来你的着急,疑问的语气再强烈一点。

第三自然段。

喝着了(指喝不着)是呀,多着急呀!快来看看小乌鸦是怎么做的吧?

同学们,谁来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分析一个一个)小乌鸦你那么渴又飞了那么远的路,多累呀!你真是一只坚持到底,不肯放弃的小乌鸦!

1、在小乌鸦的努力下,水怎么样了?(手势快速增高)那是怎么样的,用你的手势来告诉老师。课文中用的是哪个词。

2、渐渐的意思就是_____,谁能用这样的句式,再来说一句话。(分析渐渐)。

3、乌鸦喝到水了,心情怎么样呀!那你就高兴地读一读吧!

指导读想想乌鸦喝到水的高兴,再读一读!

评价语言是呀,小乌鸦多高兴呀~!

三、挖空背诵。

四、拓展延伸。

(2)拓展阅读:聪明的乌鸦。

语文一年级单元案例的教学设计

1、熟读词串,背诵韵文,感受四季景色的美好。

2、采用多种途径,用描写四季的词语造句和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四季,进行语言运用交流练习。

3、继续识写生字“入、风、飞、雪”等。

多媒体课件。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出示词语: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课件出示)。

2、上节课,我们已跟这些词语见过面了,谁来为大家读读这些词语?认读生字,先带拼音读字词,再去拼音读字词。

3、朗读、背诵课文。

二、读中悟情,读中积累。

2、读法指导。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只是粗略地了解了一下四季及大自然,如果你想真正看到大自然的美,那还需要细心地看一看,用心地想一想。我相信你们眼前会出现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来!(课件出示)。

3、逐行指导。全班交流,先指名说、读,接着,通过课文插图或音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再读。必要时教师可作示范。

指导重点:

(1)第一、二行:让学生知道这组是写春夏秋冬的气象特征,要读出春的优美,语声轻柔,夏的火热、急促,语速稍快,秋的凄冷、萧索,语速稍慢,冬的壮丽,语速稍慢。

(2)第二行、三行:让学生知道这组是描写第五幅图上的内容。要读出大自然的美妙:读出草的青青,花的红艳艳,鱼儿自由自在地游,鸟儿快活地飞。

4、指导停顿。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不断。行与行之间停顿长一些,做到气断情不断。自读体会。

5、练读全文。注意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变化。自读,互读。反馈指导。推选优秀者到前面配乐朗读。

6、当堂背诵。学生诵读韵文,边诵读边想象,达到熟记积累,当堂背诵。

三、开放课堂,语言实践。

采用多种途径,用描写四季的词语造句和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四季,进行语言运用交流练习。

1、练习造句(课件出示)。

(1)自己从韵文中找一个词来造一个句子,看谁造的。

(2)指名造句,评议。

(3)有些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选两三个词来造句。

2、看图说话。

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踊跃,但还觉得不过瘾,下面我们再来比试比试。多媒体课件出示其它四季的景色图。(课件出示)。

(1)同学们能不能按顺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自说、同桌说、指名说。

(2)能不能用上一些比喻句或拟人句,一些好词呢?

(3)说了这么多的大自然的美景,你想发出什么赞叹?就把这句赞叹句作为文章的结尾。指名说,比赛说。

四、继续写字。

1、(课件出示)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入、风、雪、飞。

让学生观察字形,交流记字方法,

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结构?

教师范写,同学们书空。

2、学生看笔顺记忆生字笔顺。重点反馈“风”“飞”的笔顺。

3、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交流写字方法和要领,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入”“撇短捺长”居中写,“风”第二笔是横折斜勾,“飞”的第一笔是横折斜勾,不能写成横折弯钩。

4、接下来我们就来书写这两个字,观察范字。师范写,并提示注意点。

5、学生在书上描红,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6、教师对学生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进行指导和督促。

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小朋友,我们的家乡四季分明,景色多么美丽呀,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增光添彩。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