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热门24篇)

时间:2023-12-16 08:07:19 作者:QJ墨客

教学计划还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如果你对教学计划的编制感到困惑,不妨参考以下范文,或许能为你提供一些有用的指导。

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的“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加深对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有关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体会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的内在联系。

2.让学生体会到数在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方面的价值。

3.发展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整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学过了哪些数?举例说明。

(1)追问:-1、-2…是整数吗?

判断:a、自然数都是整数b、整数就是自然数c、负数比0小d、负数都是整数。

填空:个一千是一万;一亿里面有()个千万;30是由()个万组成的;49个亿、49个万个49个一组成的数是()。

3.回顾分数的意义。

(1)你能想到哪些用分数表示信息的例子?

(2)谁来说说分数的意义?你对单位“1”是怎样理解的?

(3)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学生交流。

4.回顾小数的意义。

(1)举例什么样的数是小数?你认为小数与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2)小数的性质是什么?

5.回顾百分数的意义。

(1)你能想到哪些用百分数表示信息的例子。

(2)百分率、百分比。

二、巩固练习。

1.完成83页的第1题。

学生填写在书上。

2.3.7元=()元()角0.45时=()分。

4000千克=()吨200秒=()分()秒。

3.完成84页的第3题。

先说说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指出:“23:00”不表示数量的多少。

3.课后完成84页第4题。

学生交流。

三、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四、作业新课标第一网。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数的认识的复习。

关于数的认识的复习。

教学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因数与公因数、倍数与公倍数、奇数与偶数、素数与合数的含义。巩固读数与写数的方法。

2.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和综合。

3.使学生感受新知识获得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整除中的有关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反思。

1.结合第5题练习。

让学生说说正数与负数、

分数与小数、

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2.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一写,

再让学生适当小结写法。

3.完成第7、8两题。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学生交流。

4.结合第9题小结。

(1)读表中各数,并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怎样读。

(2)改写与求近似数的区别。

(3)适当小结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练习与实践。

(1)读出下面的数。

4003400340033043000000。

指出:读整数时,每四位一级,每级按个级上的数读,并读出级名“万”或“亿”。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五百。

三千五百万三千五百。

十二亿三千五百万。

注意:每个数中“0”的个数。

三、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关于数的认识的复习。

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

第10课时(总第19课时)。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

【知识要点】。

1.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2.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的方向;

3.用数对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

4.比例尺的知识。

【新旧教材差异】。

这部分知识旧教材中没有安排,新教材增加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比较系统地综合地运用各种描述的方法描述并确定物体。

的位置,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能综合地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在复习中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识图、作图的能力。

3.在复习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利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发展学生对。

数学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建议。

1.教学p.110“整理与反思”,主要复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在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学过哪些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在确定位置时,还应用过哪些知识”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在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中进一步明确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方法,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位置的特点和作用。

2.在完成p.110-111的“练习与实践”时,第1题先让学生用东、南、西、北等方位词描述动物园中各景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再让学生用数对描述上述关系,帮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物体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第2题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平面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图中建筑和场所的位置,再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两组方向和距离在图中确定百货大楼和图书馆的位置,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方向和位置综合确定位置的方法,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第3题根据提供的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图,说说公共汽车行驶的方向和经过的站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三、知识链接。

1.位置与方向(教科书二上p.56例题,p.58例题)。

2.认识方向(教科书二下p.45例题,p.47例题)。

四、教学过程。

(一)交代学习任务。

谈话:同学们,我们今天复习“图形与位置”。

板书:图形与位置。

(二)整理与反思。

1.我们学过了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

2.请大家利用我们教室里面的物体,用上、下、前、后、左、右来描述这些物体的位置?

3.请大家利用我们学校和学校周围的物体,用东、南、西、北来指明物体的方向和位置?

大家还记得用数对的方法表示吗?

(1)用数对表示三角形三个顶点a、b、c的位置。

5.练习:(五下p.16练一练)。

7.练习:(六下p.57练习十二的第1题)。

(1)少年宫在学校的北偏东方向()米处。

(2)科技馆在学校的北偏()方向()米处。

(3)新华书店在学校的南偏()方向()米处。

(4)邮局在学校的南偏()方向()米处。

8.刚才我们复习了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表示物体的准确位置,这里的距离都是已知的,但有的时候需要我们计算,这时又需要用到什么知识?(比例尺)。

9.练习:(六下p.57练习十二的第4题)。

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平面图上表示出各场所的位置。

(1)红光中学在中心广场南偏东45度方向800米处;

(2)胜利小学在中心广场南偏西60度方向600米处;

(3)体育馆在中心广场北偏西30度方向500米处;

(4)在中心广场北边700米处修一条红旗路,穿过中心大道,并与中心大道垂直。

(三)练习与实践。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讨论。讨论时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错误或不够准确的表述。还要提醒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2.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全班校对讨论。提醒学生注意:量图上距离时要中心点到中心点,计算实际距离时数字比例尺可以转换成线段比例尺,使用量角器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两个重合。

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讨论。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复习,你对哪些知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习题精编。

1、用数对表示点a、b、c的位置。

2、

(1)用数对表示图中三角形三个顶点a、b、c的位置。

(2)如果把三角形向右平移4格,你能用数对表示出平移后三角形三个顶点的位置吗?

(3)把三角形绕c点顺时针每次旋转90。,先画出第一次旋转后的图形;再分别画出第二次、第三次旋转后的图形。

(4)用a1、a2、a3分别表示a点旋转后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再顺次连结a、a1、a2、a3、a,看看是什么图形。

3、算一算,填一填。

(1)书店在区政府()面()米处。

(2)银行在区政府()面()米处。

(3)图书馆在区政府()偏()()。()米处。

(4)人民会堂在图书馆()偏()()。方向()米处。

4、下面是新建地铁2号线的行驶线路图。

(1)地铁2号线由市医院向北偏()()。的方向行()千米到达中心广场。

(2)由中心广场向南偏()()。的方向行()千米到达少年宫。

(3)市立小学在体育馆()偏()()。的方向()千米处。

5、下图是一个战斗机的雷达屏幕,每两个相邻圆之间的距离是10千米。

(1)友机a在他的南偏东30。方向40千米处;

(2)友机b在他的南偏西30。方向40千米处;

(3)敌机c在他的北方60千米处;

(4)敌机d在他的北偏东60。方向50千米处,在图中表示出这四架飞机的位置。

6、根据图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电影院距中央广场多少米?

(2)汽车站在中央广场南偏东60。方向1200米处,请在图中标出汽车站的位置。

(3)“奥体大道”与湖北路垂直相连,在湖北路西、南京路以北,与南京路相距1000米,请作图表示出“奥体大道”。

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在对图形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开始,学生虽然没有经历系统学习图形知识,但是学生从小就玩积木,在玩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课就从玩积木开始切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够正确识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积木和实物。

导语:今天开始学习图形。(出示课件)我们和小熊一起来认识图形吧。这些图形很有趣,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有的很乖,有的很淘气。

【设计意图】通过采用富有童趣的提问方式,给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意识到些物体是有区别的,为了解图形的特征做准备。

1.认识球。

(1)找一找:哪种图形最淘气? 为什么认为它最淘气?

(2)摸一摸:找出学具中的球摸一摸,发现球的特征:圆乎乎的,可以任意滚动。

(3)贴图:把球画在纸上,就是这样的。

2.认识圆柱。

(1)找一找:哪种图形比较淘气,会顺着一个方形滚动,但不会随意滚动。

(2)摸一摸,试一试:在做操作中感受发现圆柱的特征:除了有两个平平的面,侧面是弯的,上下一样粗,可以来回滚动,但不能随意滚动。

(3)贴图:像这样有两个平平的面,一个弯弯的面,并且上、下一样粗的图形叫圆柱。

(4)出示短粗形圆柱:这个图形是圆柱吗?说一说理由吧。

在学生回答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抽象出圆柱的外部特征。平平的面是圆形;上下一样粗;侧面是弯的。

3.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找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

让学生摸一摸、试一试,感受并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12条棱、8个顶点、6个平平的面。

(2)找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点。

引导学生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正方体6个面都一样大。而长方体6个面不是一样大的。

(3)辨别扁的长方体。

教师拿出扁长方体,把正方形的一面对准学生,让学生辨别这是什么图形,引发学生思维冲突,引导学生辩论出它为什么是长方体。

小结: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的方法,认识了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这四种图形。

【设计意图】在具体事物的辨析中,初步建立图形的特征,为后续进一步认识图形奠定基础。

1.为图形分类

让学生将桌上的所有图形分类。 此时,学生很容易运用刚刚掌握的`知识将这些图形分成4类。

2.找朋友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3.请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形状是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

小结:其实生活中许多物品的形状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如果你发现了,请告诉你的爸爸、妈妈。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活动,学生对物体的特征会更加清晰;小游戏将图形与生活中的实物建立联系。

1.摸一摸图形。

教师准备一个大口袋,请你按要求摸出相应的图形。

(1)老师与一位学生演示莫图形的过程。

(2)每两个学生之间摸图形。

2.连一连。完成材第37页第1题。引导学生说理由。

3.数一数。完成教材第37页第2题。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不断巩固所学知识,使具体的实物与图形表象和名称建立起联系。

今天你认识了哪些图形?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认识立体图形》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8页例题及“想想做做”与练习。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认图形》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形的边数,使学生知道还可以以图形的边数来分类、命名。这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习近平面图形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通过活动,使学生关注图形的边数,知道可以按边数来命名一些平面图形,并感受图形间的联系和变换。

(3)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4.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学会用数边数的方法,认识并判断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感受图形间的变换。

5.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教材从学生熟知的具体事物导入,先让学生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各有几条边,知道它们都是四边形,使学生初步感知可以以边数来命名一些图形。“试一试”让学生知道除了长方形、正方形,还有其他形状的平面图形;再通过数一数、说一说形成“要想知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可以数一数它有几条边”的认识。“想想做做”通过想一想、围一围、搭一搭、折一折,分一分,剪一剪,进一步巩固对多边形的认识,知道图形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同时也培养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注重激发兴趣:

课始出示学生已经学过的图形卡片,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兴趣。课末,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既培养了学生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的数学意识,又调动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鼓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例如课中的搭一搭、折一折、分一分,课末,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多边形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3.联系生活教学法。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课中出示水立方、足球、六边形桌子的图片旨在体现这一理念,使学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学习就在我们身边。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图形王国去玩,好吗?(依次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三角形彩色卡片)这是……(生依次齐说)。

(二)主动探索、操作领悟。

1.认识四边形。

(如猜不出,仔细观察这几个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数一数它有几条边?你来数一数。如猜出,教师就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数一数吗?)。

这几个图形都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板书:四边形。)。

(2)下面我们来判断一下这几个图形是不是四边形。(依次出示梯形、不规则四边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

2.认识五边形。

(出示五边形。)你能给这个图形取个名字吗?(贴图形)你能说说什么是五边形吗?对,有5条边围成的图形都是五边形。(板书:五边形)出示不规则五边形。生判断。

3.认识六边形。

(出示六边形。)这个图形是不是呢?(贴图形)由六条边围成的图形称为六边形。(板书:六边形)出示不规则六边形,生判断。

4.拓展。

假如一个图形是七条边会是几边形?八条边呢?看来要知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怎么办?数一数它有几条边。

四、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3。

数多边形。师示范第一个图形。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

2.生活中的多边形。(出示水立方图、足球图片、六边形桌子,让学生找到多边形并数有几条边。)。

3.搭小棒想想做做2。

在生活中有这么多多边形,那你想不想动手做一个?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我们来动手搭一搭。仔细听要求:

用最少的小棒搭出五边形,看谁动作快。(学生迅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检查。)搭五边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用“4根可以搭五边形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实践操作,自主地探究,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3.折一折想想做做4。

好,请看我来示范,将四边形的纸对折,再展开,将下面的角沿着中间的折痕折上去,现在变成几边形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示范数)。

现在请小朋友拿出桌上的长方形纸,跟我一起变。第一次,变成几边形了?第二次,变成几边形?你能数给同桌小朋友看吗?第三次,现在是几边形?第四次几边形?第五次,又变成几边形?真有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折一折,体会图形之间的相互变换,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分一分想想做做5。

引导生读题。找出注意点。依次完成三题。

打开课本27页第五题,请小朋友用划线的方法分一分。

先分第一个。演示错误分法。你同意他的分法吗?为什么?(有没有比他更少的?没有全部分完。有交叉)出示正确的。请有错的同学改正过来。现在试着分分第二个图形。

分第二个,展示错误,你同意他的分法吗?为什么?出示正确的,对比展示不同的分法。

小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分图形时不能有交叉线,否则就不是最少的三角形,我们只要从一个顶点出发,分别与其他不相邻的顶点连线就可以了。

分第三个图形,展示错误,你同意他的分法吗?为什么?出示正确的,对比展示不同的分法。刚才小朋友们分的方法不一样,但是分下来都是四个三角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分一分,体会图形之间的相互变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全课总结。

今天在图形王国玩得高兴吗?有什么收获呢?在图形王国里原来图形是可以互相变换的。

六、拓展剪一剪。

下面我们来剪一剪,变一变。请看第6题。

在一张正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看剩下的是什么图形?

展示三种不同的方法。师介绍常见的剪法:1。由一个顶点到另一个顶点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三角形。2。由一个顶点到一条边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四边形。3。由一条边到另一条边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五边形。

小朋友们真厉害!很多小朋友都创作出不同的剪法。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自己的创作。

板书:四边形依次板贴四边形的卡片。

五边形依次板贴五边形的卡片。

六边形依次板贴六边形的卡片。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认识立体图形》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认识立体图形》,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56人),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这里用蓝猫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引入课题,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并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小组活动,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小组活动,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然后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模型,让学生认一认,并与相应的实物归为一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认识立体图形》:经过上面的活动,学生有了一些感性的经验,这时教师揭示概念,出示一般模型,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抽象化。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这些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交流。

(2)在班上汇报交流。

亲自去摸一摸,可以加深学生对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体验,和同学的交流有利于丰富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在以上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图抽象出模型图。

教师以一句“蓝猫放映的时间到了”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投影屏幕上来。通过幻灯片,从一个个实物图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一般模型图。

前面的两次小组活动,以实物和模型为研究对象,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几种立体图形有了比较多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这时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再过渡到模型图,逐渐抽象,为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记忆想像。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将这些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并用手比划。

(3)两人游戏:猜一猜。

一人闭上眼,摸一摸别人给出的一种实物,判断它的形状。

这一组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四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安排这一环节是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四)、游戏中体验特征。

1、推一推。

2、搭一搭。

3、摸一摸。

用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对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有更丰富的体验,并能培养动手能力、合作能力。

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1、复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可以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物体位置的关系是相对的。

2、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准确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方法,体会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来描述平面图中的物体位置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整理与反思提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般是怎样描述位置的?

(用上、下、前、后、左、右主要用来确定现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

在平面图形上可以怎样确定图形的位置?

(可以用数对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请学生利用语言来描述教室里的一些物体位置。

(如:小明坐在我的左边;讲台在我的前面,我的位置在教室可以用数对(3,2)表示……)。

确定位置时还应用过哪些知识?

(用东、南、西、北,南偏东,南偏西,北偏东、北偏西……,还可以将方向与角度距离结合起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小结:方向以及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既可用来确定现实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又可来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

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

同桌的学生互说。

集体交流。

分组讨论。

分组汇报。

练习与实践一、指导学生完成第一题。

1、提问:孔雀园在大门的哪一面?(北面)。

2、2、提问:孔雀园在狮虎山的哪一面?(南偏西)。

3、3、讨论:为什么孔雀在北面,现在又在南偏西的位置?

小结:物体的位置可以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

位置的关系是相对的。

4、4、同桌的同学用方位词相互说一说平面图上某一景点的位置。

5、让学生用数对描述各景点的位置。

提问:在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在用数对确定位置时要先确定表示该景点所在的列,再确定该景点所在的行。在列和行之间用逗号进行分隔,并加小括号)。

二、指导学生完成第二题。

出示平面图。

提问: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哪些信息。

(如:电信大楼在电视塔的北面;市民广场在电视塔的东面……还可以知道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50000)。

提问:要知道市民广场、电信大楼、市政府、少年宫的实际距离可以怎么办?

(必须先量出这几个位置距离电视塔的图上距离,再根据图上距离计算出实际距离)。

适时追问:怎样求实际距离?

(可以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列方程解答。也可以用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

让学生量一量,并计算出市民广场、电信大楼、市政府、少年宫距离电视塔的实际距离并将(1)、(2)两个问题填完整。

集体校对。

提问:要在图中表示出百货大楼和图书馆的位置,必须明确哪几因素?

(确定方向、角度、图上距离)。

适时追问:如何求出图上距离?

(可以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列比例式解答,也可以用实际距离乘以比例尺进行解答……)。

提问:在确定角度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要以南北方向的这条线为0刻度线并确定好方向)。

学生独立计算并画图教师巡视适时对后进生进行辅导。

三、指导学生完成第三题。

让学生根据提供的2路公共汽车的行驶路线图,说说这路公共汽车从红梅新村到淮定桥的具体行驶方向和经过的站点。

指名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同桌学生相互交流。

学生自由回答。

独立在书上的景点旁用数对表示出来。

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

新课标第一网。

同桌相互交流自己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1)、(2)两个问题。

集体交流订正。

学生自由回答。

同桌交流自己的方法。

指名回答。

独立先计算再在书上完成画图。

同桌先互相交流。

学生集体交流纠正。

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1、复习变换图形位置的方法。

2、能按要求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以及放大缩小的操作。

3、复习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4、运用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

教学重点:按要求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以及放大缩小的操作。

教学难点:按要求能很准确地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以及放大缩小的操作。

设计理念: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图形的轴对称以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掌握相应操作技能。运用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通过这样的设计活动,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整理与反思一、复习图形变换的方法:

提问:你知道变换图形位置的方法有哪些?

(平移、旋转)。

决定平移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什么?

(1、平移的方向2、平移距离)。

决定旋转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什么?

(1、旋转的方向2、旋转的角度)。

怎样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而只改变它的大小?

(按比例放大或缩小)。

学生回答。

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

练习与实践一、指导完成第一题。

提问: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小结: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先判断给出的几个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集体交流校对,突出对称轴的条数。

(第一个图形是五条对称轴,第二个图形是一条对称轴,第三个图形是三条对称轴,第四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二、指导学生完成第二题。

集体讨论:怎样画出图a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小结:先以虚线为对称轴,描出上半部分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各点,就可以得到图a的另一半。

提问:图形b怎样进行平移?

(先在图形b上确定一个点,将这一点向右平移5格,再依次描出其它点,再连接各点)。

指导将图c绕o点旋转90度。

小结:先描出图形绕o点旋转以后的各点再连接。

提问:将图d按3:1的比放大时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出示正确画法,集体校对。

三、指导学生完成第三题。

1、请学生根据要求把圆进行平移。

提问:在平移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可以确定圆心,将圆心向右平移5格。

2、画出圆平移后与已知线段所组成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启发学生思考:画出的对称轴与圆和已知线段的关系。

(相互垂直)。

四、指导学生完成第四题。

1、先让学生按1:2的比画出把一个三角形缩小后的图形。

2、让学生算一算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面积比。

3、引导思考:什么样的比是要求将图形的放大,什么样的比是要求将图形缩小。

指名回答。

集体交流总结。

学生独立判断。

并在书上画出所有的对称轴。

集体交流校对。

学生回答。

集体交流总结。

指名回答,进行补充。

学生小结。

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

集体交流补充小结。

学生独立画图,集体订正。

指名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按要求画图。

指名回答。

学生先画图。

独立计算。

学生对比习题,总结结论。

实践与创新指导学生完成第五题。

1、指出(1)题图中选择了哪两种瓷砖。

2、从4种瓷砖中每次选择两种设计不同的大正方形图案。

3、交流展示。

4、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巩固了哪些本领。

学生回答。

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独立设计。

集体交流。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设计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工具。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百宝袋中有什么?谁能按照形状分分类。

二、新授课:

1、根据学生分类,板书形状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来感受一下这些不同的形状有什么特征。

(1)找一找学具中有没有和这些形状一样的,一起找一找有什么特点:

方法:

1、看一看每个面什么样子;。

2、摸一摸面有什么感觉,平的还是鼓鼓的;。

3、轻轻的推一推、滚一滚,那些能推动,那些能滚动,滚动的方向是怎样的。

长方体,每个面什么样的(长长方方的,每个面平平的)。

正方体,每个面什么样的(正正方方的,每个面平平的)。

圆柱,面什么样的(两个面是平平的,一个面是鼓鼓的,可以滚动)。

球,什么样子,(圆乎乎的,可以滚动)。

3、玩游戏,小组比赛。

教师说名称,学生分三组,每组一次拍一个代表来比赛,教师先说名称,学生在实物袋子中,找出相应的形状的物体展示,然后教师说特点,让学生拿出来相应形状展示,分小组评比,对的画五角星展示评比结果。(小黑板粘贴展示评比结果)。

4、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演示各种图形实物和相应的画出来的图形。

5、小组拼一拼摆一摆,

问题一:两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能摆成什么形状?

问题二:4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能摆成什么形状?

问题三:书上35页做一做。

6、课堂练习:书上37页1、2题。

7、作业,下课和同学们找一找教师中哪些是我们今天学到的形状。

回家和父母说一说,找一找家中那些是我们今天学到的形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设计

1.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1.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有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2教学难点:能准确分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工具。

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依据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老师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操作学习,感知特点。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辩认。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巩固练习,强化特点。

1.做一做。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投影出示练习八第2题,问:这个物体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课后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它们的特征,学会了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四种图形有大量的应用,可以说随处可见。所以说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同学们回家以后,认真观察,看一看有哪些物体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我们要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老师相信你们做得到!

课后习题。

第1节认识图形(一)。

长方体:四四方方,有6个平平的面,大小不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正方体:四四方方,有6个平平的面,大小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圆柱体: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平平的,在平地躺着能滚动。

球:圆圆的,在平地上能自由滚动。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认识立体图形》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和三角形这些常见的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2、学生状况。

一部分孩子来自城镇,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对五种基本的平面图形一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基本能分清不同的平面图形,但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了解。而另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受学前教育较差,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明了,对它和立体图形的关系更是一无所知。

3、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能力目标:在比一比、画一画、描一描等探究活动中,能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感知“面”与“体”的关系,体会“形”、“体”间的关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比较、想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几何直观和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平面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平面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并渗透审美情趣的教育。

4、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教学难点:掌握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

5、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各一个,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锥和平行六面体各一个。

剪好的纸贴画。

二、说教学方法。

1、创设问题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启发式教学,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2、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感知教材,形成表象,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能单纯的以来模仿与记忆,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四、说教学流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对绘画情有独钟,于是我就以此为突破口。

给大家带来了一幅与众不同的图画,请大家欣赏,(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情境图的理解以及已有的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寻找图中的信息。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可能会千差万别,但都应对孩子们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勇气,给予鼓励。带着孩子们的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2、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活动一。

(1)以同桌为单位从纸贴画学具中挑选出自己认识的图形,并介绍给同桌听。(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能从中挑选出已经认识的图形,并介绍给同桌听。)。

(2)以同桌为单位到实物平台上将自己认识的图形介绍给大家听。

(3)将纸贴画中的平面图形以同桌为单位按形状进行分类。学生有可能会把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也可能会把长方形和正方形放在一起。在孩子们分类的同时,走到孩子中间去,对个别有困难的孩子进行指导。

(4)汇报展示分类方法。找代表汇报分类结果,边汇报边告诉大家分类的原因。答案可能千差万别,但多媒体课件从牧童骑黄牛图上动态抽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平行四边形纸片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们对平面图形进行准确分类。

活动二。

(1)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锥、平行六面体)三棱锥和平行六面体对孩子们比较陌生,这时可以适当做一下介绍。

(2)从立体模型学具上找出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同学们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学具,找一找,摸一摸并把找到的图形介绍给同桌听,巡视指导孩子找图形的顺序并尽量找全图形。

(3)同桌展示从物体表面找到的平面图形。同桌举起立体模型边摸边介绍它的形状。

(4)将从立体图形上找到的平面图形画下来。为了鼓励孩子认真细致的画图,及时给孩子鼓励和评价,并将孩子们的展示给大家。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从立体图形上找出平面图形,感受“体”上有“面”,“面”附于“体”。

3、图形的应用。

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多了,我们一起去参观吧!(课件出示街道和沿途的各种形状的交通标志牌)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的吗?孩子们想不到每天都能见到的交通标志牌里竟然也有数学知识,一下子学生纷纷讨论起来。)。

生活中你还在哪些物体的表面见到这些朋友?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服务于生活。通过说交通标志牌的形状、找生活中的图形、说生活中的图形,为孩子们搭设一座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贯彻了‘数学生活化’理念,使孩子们趣味盎然地经历了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全过程。

4、巩固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共同特点,还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我将练习分为三个层次:

(1)面向全体,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课本23页的1、2、4题。

(2)拓展延伸。课本23页3、5题。

(3)加大难度,进行尖子生的选拔和培养。课本24页第6题。

3、反馈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习的?在师生轻松愉快的谈话中结束此课。

4、板书设计。

长方形三角形圆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深化对相关立体图形的认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增强学生在三维立体图形与二维平面图形之间正确进行转换的能力,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教学重点: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丰富学生对相关立体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设计理念:本节课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列表、观察、操作、想象等一系列活动,意在培养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拓展与延伸”部分的思考题让学生根据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先猜一猜,再摆一摆,加以验证,融知识性、趣味性与挑战性于一体,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二、整理与反思。

三、练习与实践。

1.(出示透视图)说说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特征以及各字母的含义。

根据学生的口答,列表整理。

名称特征。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圆锥。

提问: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观察这几种形状的物体,你能把看到的图形画下来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学交流)。

1.下图是一个长方体展开图的前面、下面和左面。画出展开图的另外3个面。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

出示学生的错例,进行辨析。

2.从下面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部分,要折成一个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可以怎样剪?设计不同的方案,在图中涂色表示。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交流。

观察、画图、交流。

学生画图。

辨别说理。

设计方案并涂色。

分组交流。

3.下面的图形中哪些不能折成正方体或长方体?

4.以下面的长方形或三角形右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立体图形?先想一想,再连一连。

5.出示一些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要求学生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

6.李兵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了一个长方体。右边分别是他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见p.102第4题)。

(若有学生能够直接进行推想,则帮助他们说清楚思考的过程。)。

7.用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如图。摆一摆,并分别从上面、左面看一看。

想一想,选一选,有困难的可以利用模型折一折。

各自在图中连一连,

说说连线时的思考过程。

观察画图。

根据图形画出长方体,再判断从左面看到的是哪个图形。

分组活动,探索不同的摆法。

四、课堂总结你能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收获吗?

五、拓展与提高p.102思考题。

提问:你们是怎么想的?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感受所拼图形的数学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认七巧板。

二、操作讨论,积累经验。

1.观察想象,初步操作。

在动手操作之前,请你先想一想怎么拼,然后再按照你的想法动手拼一拼,看谁拼的三角形最多。

2.交流方法,对比启思。

你使用了几块板?怎样拼的.?

反馈典型情况:(1)只用2个三角形拼摆;(2)用3块图形拼摆。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小结:我们在拼的时候,既可以全部使用三角形的板去拼,还可以加入其他形状的板去拼。拼的时候,从用2块板拼开始,拼出了所有2块板的,再增加板的数量,就能拼出更多的三角形了。

3.操作交流,拓展创新。

现在,老师请大家再次用一套七巧板拼摆三角形,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拼摆的。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根据学生使用七巧板的块数分类汇报。

三、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般都是先理解问题,然后通过观察、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验证、完善我们的想法,找到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的方法。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利用七巧板做一些探索。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后请大家试着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完成教科书第4页“做一做”的内容,看看用一套七巧板能拼出几个长方形。

反思。

《七巧板》一课是一节数学活动课,课一开始,我并没有给学生规定内容,而是让学生充分的解放天性,自己动手拼一拼、摆一摆,创造出美丽的图案,在同学们真的活跃起来,兴趣高涨时,我再出示拼摆任务,学生自然会积极主动的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是一节快乐的数学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科书第2页—第3页、例1。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和圆。

2、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能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发展学生合作意识。

3、在拼一拼、摸一摸、找一找等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4、通过几何图形的学习,体会数学美。

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和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和圆。

激趣引导法、创设情景法。

观察交流法、动手操作法。

多媒体课件、学具袋、展板、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请看大屏幕。(课件依次出现大树、太阳、小草、小鸟、牧童骑牛图。)。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真了不起,发现了这幅图中有好多图形。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牧童骑牛图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太阳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树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这幅画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图形,

你认识它们吗?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拿出你带来的物体,你能从他们的身上找到上面的图形吗?(小组交流一下,互相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图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演示立体图形上的平面图形。

2、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面有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各种形状的图片,你们能把这些图片分分类吗?(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哪个小组上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织分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小组1:我们组分了5类,长方形分了一类,正方形分了一类,圆形分了一类,平形四边形分了一类,三角形分了一类。

小组2:我们是按颜色分的。

你们的这种分法很有道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按形状分类后的图形。

你们怎么知道这些都是长方形?

长长的,直直的、有4个角。

那正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四四方方的、方方正正的、有4个角。

那平形四边形呢?

也有4个角,

谁来说三角形的样子?

3条边,3个角。

圆呢?

圆圆的,弯弯的。

圆的边是弯曲的,其他图形的边是直直的。

三、课堂检测。

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这些平面图形的样子了,现在我要考考大家了。

(课件出示图形,学生辨认)。

(出示情境图中的“牧童骑牛”图)牧童骑牛图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现在谁。

来说一说?

牧童骑牛图是由长方形、三角形、圆、平形四边形拼成的。

四、联系生活,深入感知。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今天所学的图形,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

地板砖的面是正方形的。

我们带的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的。

我们星期一升国旗时,国旗的形状的长方形的。

我们图书角的图书版子的形状是平形四边形的。

我们的画画笔盒子的底面是圆形的。

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到生活中去走走,看看!(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图形)。

五、谈收获。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

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2题。

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一课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具体概念的教学内容。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形状概念。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为此,我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设计学生能亲自参与又有兴趣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同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设计活动程序,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巩固。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这是一堂复习课,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回忆旧知―――练习巩固―――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哪些图形在哪里看到过……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生活中的图形。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三、学情分析。

这是一堂物体和图形整合的复习课,学生基本能说出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的练习,使学生从生活中能很快找到相应的图形。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很快地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分、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建立空间观念。

五、重点难点。

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六、教学策略。

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七、课前准备。

教师的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卡片(装入礼物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快把眼睛闭上吧。(伴着音乐,老师发礼物)。

师:小朋友们摸摸看,礼物是什么形状的呀?

(学生兴高采烈地摸着各自的礼物,并说出四个物体形状)师板书:“立体图形”

师:摸得真准。老师想考考大家,摸着这些物体,你能想到哪几个图形。

(生回忆旧知,说出四个图形)师板书“平面图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现在这些礼物都归大家了,不过,老师有个要求,把袋里的礼物分一分。可以怎么分?(师看情况,可做引导,指点板书)。

生:物体和图形。

师:那赶紧动手吧!

(伴着音乐,生动手分礼物)。

(二)练习巩固。

师:大家个个都是小能手。礼物分好了,把它们放进抽屉吧!现在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些朋友,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各种图形一一出现)。

师:它是?……。

生:正方体……。

(师点击,生说名称)。

师:真棒,接着我们给他们安排房子吧!(课件出示8所房子)。

(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反馈)。

师:老师找来了一些有趣的组合图片,看看他们由什么组成?(课件出示图案—卡车和蜻蜓)。

师:小朋友们看仔细,数清楚,完成作业纸反面的作业。

(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反馈)。

师:大家做得既对又快。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刚才的礼物袋,用里面的物体,我们也来搭一件最喜欢的东西,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允许学生下位欣赏)。

(师拿几组好的作品,加以表扬)。

师:在我们生活当中,这8个图形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呢!

九、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贴实物)。

平面图形(贴实物)。

十、作业设计。

1、我会把他们送回家!

2、我会数。

有()个有()个。

有()个有()个。

十一、镇街交流意见。

十二、教师使用体会。

问题讨论。

让学生画一画几个立体图形,或许对空间的概念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只是难度比较大。

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小学生在入学前就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生活中也到处都是这些形状的物体,但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本节课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图形。一年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比较弱,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针对上述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摸一摸、分一分、说一说、比一比、看一看、摆一摆等活动,获取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3、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喜羊羊引入新课,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活跃起来,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前准备:积木教具箱子两个盒子学生准备积木球各种形状的小纸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师:观察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

二、探究新知。

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起玩一玩吧!(分小组活动)。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更加方便,我有一个建议,能不能把你们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小组汇报,请同学们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来研究。(出示按形状分组的情况)。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师:(问一名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你呢?其他同学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手中不同的球,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师:请同学们把球放在桌子上。

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子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怕它掉在地上)。

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

师:对,球是能滚动的。(板书球是圆形的,易滚动)。

(二)圆柱的认识。

师:球是圆形的,易滚动请同学们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先摸一摸,再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师: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板书:圆柱)。

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三)正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着图画中堆积在一起的形状相同的积木,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

师: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2.列举学生不同的发现。(学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

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能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吗?

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大?小结:通过数,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用心观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四)长方体的认识。

师:(教师指着图画中长方体的积木)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

师:请你从桌子上的积木中任意拿出一块,用刚才研究正方体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样的积木有什么特征。

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

请你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

(3)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长方体)。

师:我们把这种图形称为长方体。(贴图并板书)。

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形状。

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师:下面请同学们收学具,各组把积木装回袋子里。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

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四、巩固练习。

师:看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展示各种图形)。

五、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球会滚动。

圆柱会滚动能直立。

玩、看、摸发现正方体有6个面,是平的。

长方体有6各面,是平的。

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投影出示“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稳固。

五、课堂小结。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

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一课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具体概念的教学内容。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形状概念。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为此,我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设计学生能亲自参与又有兴趣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同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设计活动程序,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巩固。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这是一堂复习课,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回忆旧知―――练习巩固―――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哪些图形在哪里看到过……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生活中的图形。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这是一堂物体和图形整合的复习课,学生基本能说出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的练习,使学生从生活中能很快找到相应的图形。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很快地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分、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建立空间观念。

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教师的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卡片(装入礼物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回忆旧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快把眼睛闭上吧。(伴着音乐,老师发礼物)。

师:小朋友们摸摸看,礼物是什么形状的呀?

(学生兴高采烈地摸着各自的礼物,并说出四个物体形状)师板书:"立体图形"。

师:摸得真准。老师想考考大家,摸着这些物体,你能想到哪几个图形。

(生回忆旧知,说出四个图形)师板书"平面图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现在这些礼物都归大家了,不过,老师有个要求,把袋里的礼物分一分。可以怎么分?(师看情况,可做引导,指点板书)。

生:物体和图形。

师:那赶紧动手吧!

(伴着音乐,生动手分礼物)。

(二)练习巩固。

师:大家个个都是小能手。礼物分好了,把它们放进抽屉吧!现在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些朋友,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各种图形一一出现)。

师:它是?……。

生:正方体……。

(师点击,生说名称)。

师:真棒,接着我们给他们安排房子吧!(课件出示8所房子)。

(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反馈)。

师:老师找来了一些有趣的组合图片,看看他们由什么组成?(课件出示图案—卡车和蜻蜓)。

师:小朋友们看仔细,数清楚,完成作业纸反面的作业。

(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反馈)。

师:大家做得既对又快。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刚才的礼物袋,用里面的物体,我们也来搭一件最喜欢的东西,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允许学生下位欣赏)。

(师拿几组好的作品,加以表扬)。

师:在我们生活当中,这8个图形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呢!

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1、知道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正方体)。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知道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正方体)。

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投影、实物。

一、谜语导入,复习旧知:

1、大家喜不喜欢猜谜语呢?邱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大家想不想猜呢?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几位图形朋友,还记得它们是谁吗?(教师出示几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指名说一说。

2、今天老师又把它们请来了。同学们说出老师手里拿的图形叫什么?(学生说出老师手里的图形的名字)。

3、把这些图形拼、搭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它们,了解它们。

板书课题:搭一搭。

二、用相同的正方体拼新的立体图形:

1、用两个同样的正方体拼图形。

(1)师:先请组长从图形盒里面拿出两个正方体,小朋友们想一想用两个同样的正方体可以拼出一个什么图形呢?注意我们要遵守乐园的规定喔!要爱护图形,做到轻拿轻放,摆完后坐端正。

(2)师:邱老师要看哪一组的小朋友最快摆好,最先坐好呢?

(3)找一名同学上来展示。

小结:不管是横着拼还是竖着拼,用其所长个同样的正方体我们拼成的都是一个长方体。

2、用3个同样的正方体拼图形。

(1)师:再请组长从图形盒里面拿出三个正方体,小朋友们动手拼拼看用同样的三个正方体可以拼出一个什么图形呢?注意我们要遵守乐园的规定喔!要爱护图形,做到轻拿轻放,摆完后坐端正。

师:还可以怎么样拼呢?谁还有不一样的拼法吗?

师:刚才我们知道,两个或者三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在一起有事一个新的图形。下面,你就可以任选几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拼一拼,试一试,看看怎么样能拼出一个更大的正方体。

(3)学生活动:拼完了同桌相互检查,看看拼的是不是正方体。

(4)学生到前面展示作品。师:这样拼可以吗?你拿的也是这样的图形拼吗?

(5)小结:看来,几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新的正方体呢?

三、图形知识大挑战:

1、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导名说一说。

2、辨一辨:用3个正方体可以搭成下面哪些形状。

3、数一数: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4、试一试:刚才我们选择的都是正方体来拼图形,下面请组长从盒子中找出两个一样的长方体我们拼拼看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活动后指名介绍。)。

师:这样可以拼吗?你也来试一试。

小结: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也能拼成一个长方体横着或者竖着拼都可以。

师:拼正方体也好,拼长方体也好,为什么你们都不选圆柱?(指名几个学生发表见解。)。

四、玩积木,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1)明确任务:出示游戏规则:所有的积木都要用上。

师:大家都知道游戏规则了吗?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及时评价。)。

(2)讨论方法。

师:在搭之前,小组里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么样搭可以又高又稳?教师参与学生讨论,适时指导。

引导发现:长方体竖起来可以搭得高,球放在最上面可以放得稳。

(3)比较评价。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不在一个组里不好比。

师:那你们能不能想到一个比较大方法呢?

预设学生:

1、在同一个桌子上重新搭一次。

2、用绳子来量一量。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追问:都是用这些积木,为什么他的搭的就高一些呢?让学生再次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搭得又高又稳的最佳方法。

(4)播放图形电影世界。

五、全课总结:

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你们这次去图形乐园学到了些什么呢?

一、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我的开头便是创设了一个圣诞老人送礼物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在课堂的练习部分也加上了一个情境的延续部分,把学生反复练习摸以及到纸上找图形的活动变得丰富生动了,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的组织了课堂纪律。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获得知识。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便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分类,按照规则,想怎么分就怎么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就应当给予肯定与鼓励。再有,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再说一说,捏一捏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发现这些物体的特点,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认识了这四种物体后,教师让学生举例子,让学生在生活找这些物体的影子,然后呢,拿出你喜欢的物体随意的玩,也是和他们(最熟悉的玩具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加入了让学生看精美建筑的图片,孩子们情绪高涨,他们不仅从建筑中感受到了所学物体的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总之,在本课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在以后的教学中发现孩子都对球的特点掌握很好,但是对正方体和长方体不容易区分。例如:其中有一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孩子很容易认为是正方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想,首先学具的准备太单调,没有一些特殊性的物体来启发学生,以次加深学生对物体特征的理解,来开阔学生的思维。如在操作环节上,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物品,鼓励看谁带的样子多,加深学生对物体特点的认识,另外老师可以多准备一些比较特殊的物品,和学生共同探讨,引发学生一些思想的碰撞。

2、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调。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积极加强自己的评价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如从学习态度上评价,从积极性上评价,还有的比如说从速度上,从动脑上,从今后的发展上,从思维的灵活性,对学生进行评价,再结合一些小奖品的利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压力,而且使学生更乐于去学习,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成功感。

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带来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拄、球,脸盆。分学习小组。

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机器人朋友和大家一起学习。机器人说话。

师:请你把桌面上的物体分一分类?

师:你是怎么分的?

师: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这些是长方体,这些是正方体,这些是圆柱,这些是球。

师:老师拿出一种物体,请快速说出它的名称。

师:小组互相说一说。

师:我现在有这些物体的大照片,请给它们找找正确的位置。

生:生把照片贴在名称下面。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它们了,你们想跟它们交朋友吗?请选一种你喜欢的物体摸一摸,说一说它长什么样子。

请学生介绍。

生:长方体。

生:正方体它6个面都是一样的。有尖尖的角,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生:它说它的好朋友可以站,可以滚。

生:球圆圆的,会滚。

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好朋友是什么样子的。

师:刚才在活动中,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运球时,很紧张。

师:为什么紧张?

师:这些物体谁最调皮。

小结:这些物体当有一面平平的时候就不会跑了。

抱不动水,可以滚过来。

1、数物体。(课件出示)。

2、摸一摸,猜一猜。

老师摸,告诉学生长什么样子,猜物体。

按要求摸。比如说球。学生摸出球。

小组活动。把物体装进袋子里。让小组同学玩一玩。

音乐提醒小朋友安静。观看图片找物体。

同学们你们刚才表现得非常棒。我这里有一些图片,请找找有没有今天学的物体。

生:长方体,球,正方体,圆柱。

在我们生活中,这些物体很多,学了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生:

生:

我们刚才认识了这些物体,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就能变成一幅美丽的物体。你们能做到吗?能。小组合作摆一摆,开始。

一年级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看两段动画片,你愿意吗?

生:愿意。

师播放动画片。

动画一:大懒和小懒搬西瓜搬不动就滚。

动画二:三个小猴子抬箱子。

师:大懒和小懒可真聪明呀。小猴子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生:因为习惯是圆的,箱子滚不动。

师:看来,不同形状的物体有着不同的特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

分一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带的物体,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呢?

生:因为它们的形状是一样的。

师:老师也带来一些物体。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分一分。

课件演示分物。

师:像这样形状的物体就叫长方体,这样的叫正方体,这样的叫圆柱,这样的叫球。

师:你手中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吗?请你拿出来摸一摸。

摸一摸学生动手摸。

师:请你说一说你摸的感觉。

生:长方体长长方方的。

生:每个面平平的,每个面不一样。

师: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生:正方体四四方方的,每个面都一样,稳稳地。

师:请你来摸一摸。

师:再和同桌说一说。

生:圆柱直直的,两头有圆形,放倒能滚动。

生:球可以到处滚动。

师:在桌子上玩一玩,看看他们是怎样滚动的。

生:圆柱只有放倒了才能滚动,球可以随便滚动。

师:你们说的可真棒。

师捡起学生掉的球。

师:谁的球滚到老师这了?这件事充分说明了球是可以随意滚动的。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各种图形的特性了。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你有信心吗?

生:有。

猜一猜老师从袋子中任意拿出一种物体,请你大声喊出它的名字好吗?

生:好。

师拿出长方体。

生:长方体。

师拿出圆柱。

生:圆柱。

师拿出正方体。

生:正方体。

师:你们表现的真好,请给自己鼓鼓掌。

师:下一关:摸一摸。你有信心吗?

生:有。

师:请你拿出小组的学具袋。老师说一个名字,你就拿出这样的物体。

师:请你拿出一个球。

生:拿球。

师:请你拿出一个长方体。

生:拿出长方体。

师:请你拿出一个正方体。

生:拿出正方体。

师:刚才每个人都按照老师的要求摸出了物体,你们可真棒。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提供一定的学习情景和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的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能力目标:在经历认识图形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结合具体实物和直观操作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初步分辨他们。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体会到“体”的三维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三棱柱的模型、易拉罐、乒乓球魔方、药盒等日常生活用品。猜物箱,内放规则立体图形。课件。

学具:各种形体的日常生活物品。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认识体。

(一)感知“体”

教师出示袋子(内装铅笔、苹果、书、魔方等)。

师:里面装的什么?想知道吗?怎样才能知道?

师:谁来摸一摸?要求:摸到一个物体,先描述一下它的形状,再说出你摸的是什么。

师:我发现他们都要先摸一摸物体的形状,再判断它是什么,可见物体的形状很值得研究,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些物体的形状。

出示课题:认识物体。

(二)建立模型。

1、分一分。

师:(学生将自己带来的物品堆放在桌上)同学们的桌上有许多物品,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还要请它们帮助我们学习呢!首先我们把它们整理一下分分类。(小组合作)。

2、反馈分类结果。

学生把这些物品进行分类,汇报分类结果。

3、命名。

师:我们已经把它们分类,再给每类形状起个名字好吗?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请小组派一名同学选择一种形状,说出它的名称,教师板书名称。

4、抽象直观图。

教师说名称,再出示相应的立体图形的正视图,贴在名称下面。

二、操作体验、加深感知“体”

1、师:我们知道了每种形状的名称,现在来感受一下每种形状的不同。组长组织组员各选一个物体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玩一玩,说一说你的感受。(如:长、正方体有平平的面、尖尖的角,球可以任意滚动等等。)。

2、游戏。

硬板传送物品,让学生体会各种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特征。(如:球易滚动,圆柱的底接触硬板易传送等。)。

3、反馈体会。

师:谁愿意讲一讲你的感受?(学生自由选择形状来讲)。

1、完成书p36页第二题,说出每个图形共有几个。

2、小组合作,蒙眼摸物。

一学生发指令,另一生蒙眼摸物,其中可以掺放方一些三棱柱、梯形台等未学过的立体图形。

3、猜物体。

一学生从猜物箱里摸物体说特征,其它学生说名称。

四、返回生活、解释与应用。

1、找出学具盒中所学的立体图形。

2、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立体图形。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察,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   搭一搭。

2、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来说?(有拼出汽车、有拼出高楼、有的拼出高楼)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

师:同学们,在刚才拼一拼的过程中,你们发现有形状相同的物体吗?

二、   分一分。

1、        小组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分成两类。

2、        小组汇报:为什么这样分?(1、有角的和有角的放在一起,没角的和没角的放在一起;2、能滚动的和能滚动的放在一起,不能滚动的和不能滚动的放在一起)。

3、        同学们表现的真棒!现在小组合作,把每一类再分成两类。

4、        小组合作,动手分。

三、    认识名称。

1、每一类都有个共同的名字(教师出示物体),你知道吗?

2、教师板书每类物体的名字。

四、观察物体的特点。

1、小组里拿出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观察他们有什么不同?

汇报交流(正方体所有的面都一样大,长方体不是所有的面都一样大)。

2、拿出一个球和圆柱,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同?

汇报交流:(1、球向各个方向都能滚动;圆柱只能前后滚动;2、球摸起来是圆圆的,圆柱上下的面是平平的)。

3、教师出示物体,让学生说出物体的名字。

同学们。这些物体,如果去掉他们漂亮的花外衣,在数学上画出来什么样子呢?

(课件出示)。

让学生看一看,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

六、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一题:同学们,你能把我们认识的物体和他们对应的图连一连吗?

做课后第一题(注意茶壶)。

集体订正。

2、摸物体的游戏。

教师示范,学生游戏。

七、全课小结。

回想今天的课堂我们认识了那些形状的物体?这些都是立体图形。回到家找一找,你一定能发现它们的影子。

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小学生在入学前就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生活中也到处都是这些形状的物体,但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本节课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图形。一年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比较弱,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针对上述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学生通过摸一摸、分一分、说一说、比一比、看一看、摆一摆等活动,获取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培养了自学能力。

3、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喜羊羊引入新课,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活跃起来,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积木、教具、箱子、两个盒子、学生准备积木、球、各种形状的小纸盒。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师:观察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

二、探究新知。

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起玩一玩吧!(分小组活动)。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更加方便,我有一个建议,能不能把你们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小组汇报,请同学们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来研究。(出示按形状分组的情况)。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

师:(问一名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你呢?其他同学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手中不同的球,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师:请同学们把球放在桌子上。

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子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怕它掉在地上)。

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

师:对,球是能滚动的。(板书球是圆形的,易滚动)。

(二)圆柱的认识。

师:球是圆形的,易滚动请同学们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先摸一摸,再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师: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柱。(板书:圆柱)。

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三)正方体的认识。

1、教师指着图画中堆积在一起的形状相同的积木,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形状。

师: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2、列举学生不同的发现。(学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

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能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吗?

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大?小结:通过数,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用心观察发现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体会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平的,并且大小一样,亲身感受正方体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四)长方体的认识。

师:(教师指着图画中长方体的积木)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

师:请你从桌子上的积木中任意拿出一块,用刚才研究正方体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样的积木有什么特征。

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

请你上前面来给大家数一数。

(3)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长方体)。

师:我们把这种图形称为长方体。(贴图并板书)。

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们的形状。

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师:下面请同学们收学具,各组把积木装回袋子里。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

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四、巩固练习。

师:看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展示各种图形)。

五、课堂小结。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1、每小组自备形状各异的实物、积木等。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立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带了了很多宝贝,想不想一起看一看呀?

生:想。

师:(教师出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物体,学生口头说)这些宝贝都和咱们今天要学的数学知识有关,而且不光老师有宝贝,每个小组也有宝贝。现在请小组长把你们小组的宝箱轻轻放在桌面上。下面请每组的成员先用眼睛看看你们的宝箱里都有什么?(让学生看完就坐好)。

想一想,你们宝箱里的宝贝形状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二、操作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师:高向朝他们组根据形状的特点把这些宝贝分成了几类?

生:四类。

师:你们分的时候老师也拍了其他组的照片,看看和你们分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之所以把他们分成四类,是因为每一种都有自己的数学名称。谁知道像这样的物体叫什么?(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老师现在把他们的名称写在黑板上。去掉他们生活中花花绿绿的外衣,咱们认识的.物体是这样的。(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具)。

师:这四种物体中有一种特淘气,总也待不住,老爱跑,它是谁呢?

生:球。

师:现在请每个人从宝箱里拿一个球并做好。看谁拿的稳。先用你们的小眼睛看一看,看完后再用手摸一摸。摸完后谁能说一说球的特点。

2、议一议:小组里的小朋友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3、指名汇报讨论情况:“其它组小朋友要注意听他们是怎么分的,待会给他们提点建议。”

“你们同意他们的分发吗?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4、再分一次:这组小朋友把小宝贝分得很清楚,他们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了一起,分成了4堆,你们也会和这组小朋友一样,按形状来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再分一次,分完的小组可邀请别组小朋友参观,介绍一下你们怎么分的。

5、再指名几个小组汇报。

6、出示课题:小朋友们真厉害,把原来乱七八糟的物体都分好拉。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

教师板题:认识物体。

(教师用展示出平面图,并配以名字)。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8、认一认:大家起的名字真好!现在请小朋友们在小脑袋里记下这些图形和名字。每个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拿在手上,仔细看清它们的样子。

拿了正方体的请举起来,是长方体的请举起来,你认为是圆柱的举起。

生1:圆圆的。

生2:鼓鼓的。

生3:滑滑的。

师:老师说它还爱跑,说明它?

生:会滚。

师:说的真棒!

师:谁能把球的特点连起来说一说(指名回答),它这么爱跑,我们赶快把它放回宝箱里。(动作特别的有:赵鹏涛,高亚婷等)。

师:除了球会滚,还有一种物体也会滚,它是什么呢?

生:圆柱。

师:既然它也会滚,那它和球一样吗?(让生独立思考)出示圆柱,和生一起观察圆柱的特点。现在每人从宝箱里拿一个圆柱并坐好。和老师一起摸一摸,看一看并说特点。

得出:圆柱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并且平平的;放到能滚,立起来能站直。

师:谁还记得这两个物体叫什们?

生:长方体,正方体。

师: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

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说两者的特点并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3、学以致用。

师:现在请你们把小眼睛轻轻的闭上,在你的脑海里想一想刚才这四种物体的特点,我们来做游戏。

1.猜谜语(师读,通过蒙层展示答案)。

2.找朋友。

3.摸宝。

小结: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觉得你们掌握的很好,有信心再做其他题吗?

师:老师还把这四种物体拍成了照片,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依次展示,让学生说一说),除了这些,老师还弄了很多生活中的照片,你们看到并大声的说出它们的数学名称。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图形?

五、课堂作业:

完成数学书第37页的第1、2题。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