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然环境教学教案设计(通用17篇)

时间:2023-12-08 05:27:16 作者:紫薇儿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制应注重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工作计划是指教师在一定时间内针对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目标,制定出来的一种组织安排,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预测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为了编写一个完美的教学工作计划,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我是中国人教学教案设计范文

甲: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褐色的眼睛之中,我有着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的眼睛,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乙:在无数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皮肤之中,我有着大地般黄色的皮肤,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乙: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脯,甲: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热血,乙: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甲: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

左:我们的祖先最早走出森林,右:我们的祖先最早开始耕耘,左:我们是指南针、印刷术的后裔,右:我们是圆周率、地动仪的子孙。

左:花木兰、右:林黛玉、左:孙悟空、右:鲁智深。合: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甲:也响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大声高喊着——合:“中国得分”。

合:当掌声把五星红旗托上蓝天,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那长城一样巨大的手臂,不光把采油机钻杆钻进预言打不出石油的地心;甲:也把通信卫星送上祖先们梦里也没有到过的白云;合:当五大洋倾听东方声音的时候,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甲:我是中国人,乙:我是莫高窟壁画的传人,让翩翩欲飞的壁画与我们同住。甲:我就是飞天,飞天就是我们。乙: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甲: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合:我骄傲,我们是中国人!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我们经常说,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景色宜人。首先,我们一起看一段录相感受一下祖国的壮丽河山。(展示多媒体)。

2、当然,要更进一步的认识,就需要我更深入的学习。今天,我们将进入一幅全新的画卷。

(板书: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二、地势西高东低:(板书)。

1、过渡:在古代诗词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为什么江水都要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

2、把我国的地面沿32°n线剖开,呈现出这样的面貌:(展示多媒体)。

3、观察,思考p20活动中的问题。

(指名答)。

归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板书)。

可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第二级为1000米-2000米;第三级为500米以下。

4、活动:(出示设色地形图)。

找出这三级阶梯的大概范围。

找出三级阶梯界线上的主要山脉。

5、讨论:“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

学生分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后派代表总结发言。

(教师可引导学生主要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

〈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2〉“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运输,促进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三、山脉纵横交错(板书)。

1、过渡:在我国的三级阶梯都是以山脉为界,感觉山脉就像骨架一样。事实上,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地形的骨架。(板书:地形的骨架)。

2、读图(出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找出以下方向的山脉:(板书)。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玉山(东部最高峰)。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43米)。

3、活动:找五岳。

谈:我国奇峰名山众多,其中“五岳”就很有名,它们自古就是人们争相祭。

拜之处,游览之所,那么,五岳是哪五岳?你们能在图上找出来吗?

它们分别们于哪一个省?离我们最近的是什么岳?

板书设计: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二、山脉纵横交错:

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2、主要的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玉山(东部最高峰)。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43米)。

我是中国人教学教案设计范文

本课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展现了身着各民族服装的小学生背着书包,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快乐地团聚在一起的画面。各民族小学生一张张动人的笑脸传达出快乐、幸福的情绪。画面右上方配有文字“我是中国人”,犹如各民族小学生们的真诚呐喊,传达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课文通过图画告诉学生:庄严的天安门城楼、鲜艳的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象征;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通过画面观察与听读“我是中国人”,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激发爱国之情。

这是对入学第一天小学生的人生洗礼。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句子,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2.通过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教学重点】知道中国是我们的祖国,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国旗敬注目礼。在初步认识国旗的基础上,教师播放国歌,有条件的可以播放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让全体学生起立伴随着国歌向国旗敬注目礼。并告诉学生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了解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了解自己民族的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看图了解中国有56个民族。重点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是什么民族的,自己民族有什么特点。也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民族的服装、节日等,激发民族自豪感。还可以引导学生看图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民族的特点。在看图交流的基础上,从图画中感受各民族小朋友团聚在一起的快乐,从中体会我们每个中国人都爱自己的国家。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我是中国人。教学中,注意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祖国的一些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体现语文性,充分进行听、说、读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能跟着老师说说:“我是中国人。”“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

教学设计举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大中国》,提问: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引导。

从通俗易懂的学生说:中国是我们的家。

歌曲入手,结合图2.出示插图,提问:图上这些小朋友都是中国人吗?为画进行教学,易调什么他们穿的衣服不一样?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数最多。虽然民族不一样,但我们都是中国人,是一家人。3.讲解不同民族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壮族、回族、满族、藏族等。

我上学了。

二、看图说话,听读句子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远景,说一说看到了什么。(1)引导学生看图简单介绍天安门。(红的墙、黄的瓦)(2)引导学生认识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出示天安门前升国旗的图片或录像,加深对国旗的认识。2.提问:天安门是中国的象征,是我们国家的代表性建筑,你还知道我们国家的哪些代表性建筑?(教师事先可准备相关图片进行展示,如故宫、长城。)3.教师带读句子:我是中国人。

三、唱一唱,跳一跳师生一起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杭州市长寿桥小学)6。

我是小学生教材解析本课呈现了一首流行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儿童歌曲《上学歌》,它曾伴随一代又一代的小学生走过童年时代。歌词通俗易懂,曲调简洁欢快,凸显“我是小学生”这个主题。图画中红红的太阳挂在天空中,小鸟在欢快地飞翔,同学们背着新书包三两成群,有说有笑地走在上学的路上,表达了小学生快乐上学的情绪与乐观向上的态度。画面正上方配有文字“我是小学生”,鲜明的角色定位,让学生知道快乐的小学生活开始了。“我是小学生”既点明小学阶段快乐的学习旅程的开始,又借助儿歌提示做一名小学生“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等一些基本要求。通过图片观察、儿歌听读,学生可以初步感受同学间的纯真友情,激发成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

怎样,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可以顺势带读“我是小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儿歌。教师可以通过范读、带读,让学生听读、跟读,从而学会听读此首儿歌。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播放《上学歌》,让学生在边听边唱中感受儿歌的韵律,感受上学的乐趣。2.认识老师同学,了解学校生活。认识老师和同班同学。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班级的总人数及男、女生人数,呈现课程表,介绍各学科任课老师。接着以同桌、四人小组等形式,组织学生相互认识,然后可以请学生上台,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学校一年级的小学生。”“我叫××,我特别喜欢什么或者有什么特长。”参观校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参观阅览室、图书室、科学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电脑室、心理辅导室等专用教室;认识与他们在校生活密切相关的地方,如厕所、传达室、食堂、卫生室。一边参观一边认认标识牌,熟悉校园。教师还可启发学生说说读小学和读幼儿园有什么不同、对新学校有什么印象、认识了哪些新同学等。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最深或者最喜欢的地方,引导学生关注变化,接受环境改变,激发学生热爱学校、向往学习生活的感情,从而顺利实现角色转变。3.了解小学生的基本要求。儿歌中“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是小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可借助儿歌,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哪些时候不能迟到,什么样的行为是爱学习、爱劳动的行为。开学第一周,各学科都有入学教育的内容,教师要重视学科特点,在观察图画、读儿歌的基础上,凸显语文学科听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我介绍时能说清楚一两句话,做到声音响亮,吐字清晰,态度自然。教学资源1.问好歌。小学生,有礼貌,见到老师敬个礼,见到同学问声好,快快乐乐上学校。2.发言歌。要发言,先举手。人站正,声音响。吐字清,大家明。3.上课歌。丁零零,上课了,快进教室来坐好,书本文具放整齐,等待老师来上课。老师说话认真听,提出问题声音响,大家夸我做得好。

中国石网友来稿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边疆战士热爱祖国的美好心灵,激发热爱祖国、热爱边疆战士的思想感情。

2、理清课文条理,训练有条理的表达内容的能力。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石的样子,通过边防战士对中国石的热爱,体会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石的样子,通过边防战士对中国石的热爱,体会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检查预习。

1、开火车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1、幻灯片显示要求。

2、学生自学。

3、集体讨论分段和段意。

四、了解中国石的样子。

1、提出自学要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学生提出不懂的语句,集体讨论解决。

五、体会我为什么把中国石奉为至宝。

六、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学生各自练习。

2、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概括的,并集体讨论。

七、自由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4中国石。

捡石头。

找石。

捡中国石的经过洗石发现。

仔细端详。

喜爱及原因。

中国历代神话女娲造人教案教学设计

1、了解神话的特点。

2、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3、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体会想象与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领会神话的魅力。

4、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5、体验人类诞生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6、激发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体会想象与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领会神话的魅力。

2、激发和训练想象力。

3、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和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2、《女娲造人》选自,作者是。传说中的女娲是神。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其体裁是,它详细叙述了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学法指导】。

阅读本文,要看作者如何展开想像,在原文基础上丰富和扩充哪些内容。同时,结合课文的描写认识女娲这个形象。

另外,神话终究是神话,不等于科学事实,因此,在学习中,也应注意神话与事实间的差距,进一步深入了解神话的特点。

【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女娲澄澈()()灵敏()。

掘起()掺和()踪迹()。

2、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绵廷()奔奔榛榛()开僻()气慨()兴高彩烈()。

3、下列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

a、捏了一些同自己相仿的“泥娃娃”。

相仿:大致相同,相差不多。

b、盘古开辟了天地。

开辟:建立,创立。

c、捏累了,就索性用树枝蘸满泥巴在地上甩来甩去。

索性:干脆。

d、女娲又把男人和女人相配,让他们繁衍子孙。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4、选词填空。

女娲看着自己亲手___的生命,非常高兴,便不停手地___人。她日夜不停地___呀___,___累了就索性用树枝___满泥巴在地上___来___去,泥巴点子___到地上,立刻变成了人,布满了东西南北。

(发明制造捏造蘸涂揉扔甩掉溅落)。

5、请用下列短语仿写句子。

(1)神通广大——。

(2)眉开眼笑——。

(3)疲倦不堪——。

6、你能选择下列词语中至少三个连词成句吗?

神通广大兴高采烈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毕竟。

学习任务二:

你知道人是从哪来的吗?请搜集有关人诞生的说法。

【合作探究】。

朗读课文,体会作品主题。

探究品味,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1)讨论: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2)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3)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4)运用想象,把成语“喜气洋洋”“眉开眼笑”构想成生动的画面,并用文字描述出来。(100字以内)。

【达标测评】。

测一测,检查一下你学习本课的成果如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开天辟地()女娲()掺水()塑造()。

莽莽榛榛()()澄澈()()。

2、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其体裁是,它详细叙。

述了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和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神话带有浓厚的色彩。

3、仿照下列的拟人手法和句式特点,再另写一个句子。

例句:山涧的小溪,并不因为大海在山下就停止歌唱;路旁的小草,并不因为大树在身边而含羞躲藏。

仿句:

【学习反思】。

我是中国人教学教案设计范文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我所执教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第十册第六课《京韵》中的一首歌曲《我是中国人》。这是一首曲调根据京剧曲牌中典型的西皮流水的音调缀成的戏歌。全曲唱词简短、朗朗上口,曲调的运腔十分口语化,它热情地颂扬了中华民族讲文明的传统美德。曲中每一句中均运用了前半拍的八分休止符,使得曲调刚健有力,特别在最后一句的“人”字上通过了一字多音的长运腔把音调推向全曲的最高音“5”形成高潮,继尔又以下行五度结束在“1”音上,它以自豪的语气和心情唱出了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设计理念:

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针对学生对戏歌了解较少,在教学设计上,注重运用音乐本体语言的力量,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并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欣赏——思考——讨论——分析——探究——体验的学习环境。激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奠定学生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简单了解有关戏歌的一些知识,激发学习兴趣2.技能目标:能够用京剧的风格韵味演唱《我是中国人》3.情感目标: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教学重难点:

弱起、波音、装饰音、拖腔的唱法,初步掌握京腔歌曲的演唱。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听过戏歌但不了解戏歌的原因,教学中主要采取欣赏、讲解、听唱、教唱等教学方法。

学生学法:欣赏、体验、探究。

二、说教学过程一.导入。

设计理念: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入手,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听赏两首戏歌《故乡是北京》和《唱脸谱》,感受戏歌的风格韵味,然后对这两首歌曲的特点进行提问,让学生自己分辨它们是戏还是歌,由此引出戏歌的概念。戏歌:用戏曲的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就叫戏歌!然后老师简单给学生讲解有关戏歌的一些知识。

(戏歌是戏曲这种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代流行因素结合的产物。它是歌中有戏戏中有歌,很受大家的喜爱。早期的戏歌作品受京剧影响很大,所以被人们称为“京歌”。)。

二、学习歌曲。

1.初次聆听让学生感受这首歌曲的情绪是热情,豪迈的。

2.通过朗诵歌词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歌曲所要表达的中华民族讲文明的传统美德和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这种思想感情。

3.再次聆听要求学生跟随范唱用手指点着节奏,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拍号,每小节只有一拍。4.分句学唱,解决难点。

这首歌曲的难点在于每一句前半拍的八分休止符,还有波音和装饰音的唱法。这些难点,我把它放在歌曲中一点一点解决。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说出自己感觉比较难唱的句子,然后我们一起解决。

如第一句“我是一个中国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里面有弱起和波音这两个知识点,我可以通过多次教唱或者听唱的方法让学生掌握。

再如最后一句“人”字的拖腔,一共有23拍,这里我用教唱歌谱的方法解决难点,学会后要求学生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7..以自豪的情感跟着伴奏带唱好京歌《我是中国人》。

我会以2008年我国承办第29届奥运会为契机,启发学生讲文明、树新风,并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用这样的情绪来唱好歌曲。(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8.鼓励学生单独演唱,师生共同评价,锻炼学生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三、表演唱。

因为戏歌和戏曲是分不开得,所以我向学生讲解戏曲中跑圆场这个动作,并辅导学生表演,用于歌曲的前奏。作为本科知识的延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用戏歌作为学生走进戏曲的敲门砖。

最后教师提出希望,鼓励学生从唱戏歌开始,慢慢地去了解戏曲,学习戏曲,敲开戏曲艺术的大门。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我们经常说,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景色宜人。首先,我们一起看一段录相感受一下祖国的壮丽河山。(展示多媒体)。

2、当然,要更进一步的认识,就需要我更深入的学习。今天,我们将进入一幅全新的画卷。

(板书: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二、地势西高东低:(板书)。

1、过渡:在古代诗词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为什么江水都要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

2、把我国的地面沿32°n线剖开,呈现出这样的面貌:(展示多媒体)。

3、观察,思考p20活动中的问题。

(指名答)。

归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板书)。

可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第二级为1000米-2000米;第三级为500米以下。

4、活动:(出示设色地形图)。

找出这三级阶梯的大概范围。

找出三级阶梯界线上的主要山脉。

完成表格:

2000---1000米。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00米以下。

地形区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和两广丘陵。

5、讨论:“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

学生分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后派代表总结发言。

(教师可引导学生主要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

我是中国人教学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爱自己的祖国。(2)知道我国的国名,首都,国庆节。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大中国》这首歌吗?会唱吗?下面咱们就来一起唱一遍。

1.放音频:《大中国》同学跟音乐唱。

提问:你知道这首歌是唱什么的吗?

师:中国是我们的家,我们都是中国人。

2.看书。(“听一听”中的图片)。

提问:这些都是中国人吗?那他们为什么长得都不太一样呢?

小结: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数最多。虽然民族不一样,但我们都是中国人,是一家人。

二、学一学(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出示图片。(“课文”中的图片,先不出示民族图。)。

1.说一说:图上画的是哪的景色?你知道关于长城的情况吗?

小结:万里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像一条腾飞的巨龙,所以有人说我们中华民族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

2.提问:为什么说中国是我们的祖国?

小结:我们都是中国人,生活在中国这快土地上。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再往上一辈一辈的人都生长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个国家里,所以,中国就是我们的祖国。

板书:中国是我的祖国。

3.学生四人一组说说:我国还有哪些美丽的地方,美丽的景色。

请同学到前边一边举着自己找的图片,一边给大家讲解。

老师也拿出准备好的图片:黄山、长江、黄河、桂林山水等向同学做简要介绍。

小结: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不仅有许多名胜古迹,还有许多美丽的自然风光。

师:同学们,看完这些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4.请同学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贴图。(“课文”中各族小朋友手拉手图)。

1.提问;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师:他们和我们一样,都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中国,觉得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幸福快乐。让我们一起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2.放音频:《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同学边唱边表演。

小结:我们和全国各民族的小朋友一样,生活得非常幸福快乐,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我们都爱自己的祖国。

板书:我爱我的祖国3.读儿歌:我是中国人。

中国是我的祖国。我爱我的祖国。

过渡语: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是怎么诞生的吗?

三、听一听(使学生知道我国的国名及国庆节)。

1.说一说:

你们知道是谁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吗?(是毛泽东主席宣布的)。

在宣布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说我们的新中国叫什么名字?(我们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是哪一天成立的?

教师:新中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一天。

2.小组交流:

国庆节是哪一天?为什么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师: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因此,我国将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3.“听一听”中的图2。

提问:这一天就是10月1日国庆节,天安门广场是什么情景?人们在干什么?

小结:每年10月1日国庆节时,全国各民族人民都通过各种形式来庆祝祖国的生日,表达高兴的心情和对祖国的热爱。天安门前更是鲜花盛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到处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的场面。

四、看一看(使学生了解首都北京)。

1.说一说:红色五角星的位置是哪?

2.小结:红色五角星的位置是北京,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3.说一说:你们还知道北京有哪些著名建筑吗?

4.同学边说老师边出画片。(北京西客站、亚运村、中华世纪坛等。)。

5.小结:北京首都除了有刚才我们看到的新华门、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有闻名于世的故宫;具有现代气息的北京西客站和亚运村;繁华的王府井和西单文化广场;还有数不清的高速公路、立交桥、高楼大厦、公园。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全国人民都热爱北京。

五、说一说。

看书(“说一说”中的填空)。

1.同学在书上填写。

2.同学读。小结:

我国的国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我国的国庆节是10月1日。

过渡语:让我们用一首美丽的小诗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吧!

六、诗歌总结。

1.读诗歌:

我爱鲜花,我爱白鸽,我爱万里长城,我爱长江黄河,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

2.总结:让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让我们都来用行动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板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

1,面向学生:高中2,学科:地理。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课题。

1、通过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中国地震的分布和成因,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区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3、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质灾害的发生。

教材分析。

我国是一个多灾的国家,本章在介绍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之后紧接着讲中国的地质灾害,因为我国地理位置特殊,既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又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强烈,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发生。尤其是地震灾害,它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惧心理最严重的灾害,是我国四大类灾害中应该首先给予关注的灾害。

教学重点:

1、理解我国地震西多东少,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

2、结合案例认识地震预测和防震意识在灾害中所起的作用。

3、分析不同地区同级地震造成不同灾情的原因,重点认识人文因素导致的灾情差异。

4、归纳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地域分布总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的原因。

2、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原因。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释疑法、分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图表等。

教学过程。

因水动力的性质与地表物质的组合不同,我国泥石流的成因类型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高一必修

一、简介麦当劳。

麦当劳最初是加州的一家小餐馆,由迪克迈克唐纳和马克迈克唐纳经营。20世纪50年代,雷克罗克与迈克唐纳兄弟合伙,开始新的麦当劳式连锁经营。第一家麦当劳快餐店于1955年4月15日在芝加哥诺洲desplaines诞生。到了60年代,克罗克又买下迈克唐纳兄弟的股份,独自掌控这个迅速膨胀的快餐帝国。在第一家麦当劳快餐店开业那天,汉堡包的标价是15美分,全天营业额为366美元。而今,麦当劳在世界各地已有3万多家分店,每天为5000多万名顾客服务,全球营业额约104.9亿美圆。麦当劳已经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麦当劳90年在深圳开设了中国第一家麦当劳餐厅,随后92年4月在北京王府井开设了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麦当劳餐厅,当日的用餐人次超过万人。至今,麦当劳已经在中国17个省市的74个大中城市开设了近600家餐厅,在中国的快餐业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麦当劳不仅仅是一家餐厅”这句话精确地涵概了麦当劳集团的经营理念。在全球麦当劳得到整体制度体系中,麦当劳餐厅的营运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麦当劳的经营理念和欢乐、美味是通过餐厅的人员传递给顾客的。

二、释题: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是一篇人类学的田野笔记,或者说是文化随笔。他从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麦当劳连锁快餐店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自身所起的变化,论证了文化冲撞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再次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2、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的述说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的变化。

第二部分(第2-5段),麦当劳体现的美国文化影响了中国顾客。

第三部分(第6-8段),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的变与不变。

第四部分(第9~11段),文化冲撞的作用、规模及特征。

四、文本研习:

1、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a美国麦当劳的三个特点:快捷、价廉、被大众接受。b到中国后:快捷、价廉不复存在,但是依然被中国各种职业人、各个社会阶层所欢迎,麦当劳似乎成了文化使者,起了沟通中美文化的作用。

2、人们对麦当劳文化的接受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a麦当劳餐厅的平等、民主氛围b温馨的就餐环境、优良的服务吸引了各类社会人群c顾客行为的自律d吃麦当劳于体味外国文化。(要点分别在第二节的最后一行,第三节的第一行,第四节的第三行,第五节的最后一行)。

3、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的变与不变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变:a塑造成地方企业的形象。b设置“情人角”“儿童乐园”c营造中国式家庭气氛。不变:经营理念和方式。即第7节最后一句话。(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设计:怎样理解”“北京麦当劳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国文化’”这句话?)。

明确:作者将这个文化现象放在人类文化活动的大背景下来看,用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与之类比,证明麦当劳本土化的必然。(即第8节)。

5、文化冲撞的作用、规模及特征怎样?

明确:作用:全球化。规模:分三个阶段,而且势头越来越猛。原因: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征:文化冲撞所引发的变动的多向性。

6、全文的结论是什么?

明确:“全盘西化”是虚幻的,作为人创造的文化永远是不可能被克隆的。

课堂小结。

文章从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场景出发,观察各种人对于同一对象的态度,从而据此剖析一个民族带有某些共同性的心理特征,发现因外来文明引起的微妙的变化,说明文化交流的形式、方法、途径的多样性,影响的深远性,把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说得明白易懂。

布置作业。

谈谈你对本文的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

一、麦当劳在中国被赋予的意义的改变。

二、人们对麦当劳中文化的接受麦当劳被中国老百姓接受及其原因。

三、麦当劳采取的一些措施。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高一必修

1.美国人看麦当劳是快捷、廉价;中国人把麦当劳当作悠闲消遣的好场所。对于中国人来说,麦当劳作为美国文化的符号意义比它作为快餐的符号意义更明显。

2.他们努力适应中国文化环境,不仅绝大多数员工是中国人,而且制作的食品的原材料大部分也是产自本地,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活动,设有“情人角”的区域,设有“儿童乐园”的专门区域,营造中国式家庭氛围。

3.要想全球化首先得本土化,本土化与全球化是相通的而不是对立的。

4.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动不是单向的也没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

三、质疑。

继承本土文化的同时,吸收外来文化,实现本土的全球化。

四、训练。

(一)知识识记。

1.全球化(指世界上各种文化更加广泛、更加频繁、更加激烈、更加深入地相互接触和冲撞,并且是多向的、多层次的互动和吸纳)本土化(继承本国、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克隆(原意是小树枝,引申意为无性繁殖。日常用语中常用“克隆”形容人具有相同的外貌或一样的行为。)。

2.a.第2和第3个逗号改为顿号。

(二)文句:“全球化”是20世纪90年代最时髦的词之一。“全球化”指的一种社会文化过程。它不是和种口号、一种主张或者一种信仰。它指的是世界上各种文化更加广泛、更加频繁、更加激烈、更加深入地相互接触和冲撞,并且是多向的、多层次的互动和吸纳。

理由:“全球化”是社会文化过程,其活动形式是各种文化在更大程度上的相互接触和碰撞,其结果是多种文化的互动和混合。即把文化交流、文明对话与全球化的理论相联系。

(三)文段理解。

1.c。理解错误。2.c。两者比较,是递进关系。3.d。错在“保持美国文化特色”。

4.d。a错在“新生事物”。b错在“被动”。c范围缩小。

收获整理。

课文内容。

及其理解。

中心内容。

文章着眼于说明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这样的过程常常是不自觉的,自然而然的。

理解或评价。

麦当劳作为美国的连锁快餐店,无形中具有了某种政治文化意义,人们视其为代表了美国的国家形象,同时,能够在麦当劳用餐被视为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特征之一。它的品牌内涵中包含了其产品品质、产品市场定位、品牌文化、产品标准化生产及品质保障机制、品牌形象推广、特许经营的市场扩张模式等。来到中国以后,为了适应中国民众的消费水平、饮食习惯,在自我形象上作了些改变,增加了亲和力,也就是所谓本土化。中国顾客在麦当劳就餐中领略了美国文化--广义的说,就是西方文化,改变了自己的某些不良习惯,说明了文化交流常常是无形的、自然而然的,也是双向的,相互渗透的。

文章风格。

写作特色。

文章是一篇人类学的田野笔记,或者说是文化随笔。文章由事及理,把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文章从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场景出发,观察各种人对于同一对象的态度,从而据此剖析一个民族带有某些共同性的心理特征,发现因外来文明引起的微妙的变化,说明文化交流的形式、方法、途径的多样性,影响的深远性,把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说得明白易懂。

【拓展迁移】。

1.a。要抓住概念的内涵进行选择。2.c。c项与第二段的第一句相矛盾。3.d。d项与“与传统意义上的科普作品不同”相矛盾。4.d。d项项属于无中生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师中心稿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和课堂中品析重点词句,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形势,树立热爱世界和平、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世界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观念。

教学流程。

一、自主学习,孕育感情。

1.播放课件,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1)配有轻松愉快音乐的一组画面,反映我国人民在和平、安宁的环境里幸福地生活着;(2)一群儿童在轰炸声中显露惶恐和绝望神态的画面。

2.自学课文,与文本对话。(1)把课文读通、读顺。生字词多读几遍,并把它们画出来,再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理解词义。(2)小组同学间相互说说,雷利发出了什么呼声?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3)再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并请教同组同学。(4)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在深入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二、探究“呼声”,彰显亲情。

2.感悟父亲的形象。画出课文描写爸爸的语句,想想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引导学生明白:(1)从“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么好的父亲和丈夫。(2)从联合国秘书长赞扬爸爸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卓越的人。(3)从爸爸临上飞机时对“我”说的话中,看出爸爸对维和行动充满信心。(4)从“染红了”、“浸满了”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个勇敢的、尽职尽责的人。(5)从“精通四国语言”,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个非常能干的。(6)从“仿佛呼唤着什么”,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个用生命捍卫世界和平的人。

三、感悟“呼声”,体味悲情。

1.多媒体播放哀乐,学生静听教师范读正文第4自然段,在脑海中再现灵柩归来的情景。

2.此时此刻,假如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的心情如何,你会说些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正文第3自然段,画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4.感情朗读指导:如,读“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一句,应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表达“我”对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说:“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这一句应用坚定的语气读,表达爸爸的坚强信念;“我仿佛听见爸爸的‘呼唤’……”是一个长句,层层递进,朗读时音调要提高,特别是连用的三个“和平”更要重读,以表达强烈的感情,读出小作者对失去父亲的悲愤,读出大家对世界和平的渴望。

四、直面“呼声”,呼唤真情。

3.作为小学生,为了制止战争,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4.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升华学生的情感。

5.小练笔,道心声: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对他们的同情和对战争的谴责。

6.播放“让世界充满爱”歌曲结束教学。

文档为doc格式。

我爱你啊中国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瑰丽”“傲然”“酷似”“盛誉”“快慰”“姗。

姗来迟”“屡屡夺魁”“奉为至宝”等词语的意思。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能回答课后的问题。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课文描写中国石和表现战士喜爱中国石的部分。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看了《中国石》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中国石”在哪儿?

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叫它“中国石”?它是谁发现的?怎么被发现的?

等等)。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将课文朗读一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我”拣到一块酷。

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我”和战友们都很珍爱它。)。

三、读通课文,指导分段。

1.这一课生字较少,请同学们先各自将课文中的生字读几遍,然后将课。

文读一遍。

2.出示下列生字词练读。

g5j)gu94oku4h3nw8i。

戈壁积聚瑰丽傲然挎包稀罕快慰。

g3ngsh1nb3nj9nqu2nj!ny)。

站岗姗姗来迟版图不禁拳头不仅盛誉。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学生能否读正确。

4.默读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5.具体写拣石和发现“中国石”经过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课文可分为几。

讨论归纳。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战士经常拣石头,“我”

也成了石头迷。

第二段(第二至七自然段):讲一个初夏的早晨,“我”到大漠上拣石。

头,一位小姑娘带“我”到珍珠泉洗石,我们发现了酷似祖国版图的“中国。

石”。

第三段(第八、九自然段):讲战士们喜爱并精心保管“中国石”以及。

这样做的原因。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交待了什么?(交待了“我”是什么人,我们。

生活的环境,“我”成为石头迷的原因。)。

2.我们驻守在什么地方?(戈壁滩)戈壁滩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谁能用。

课文中的词句来回答?(“举目是无边的沙海,上面散布着漫滩的碎石头”)。

“驻守”是什么意思(驻扎防守)联系上下文想想“举目”是什么意思?(抬。

起眼睛看)“漫滩”换个词语来说就是什么?(遍滩、全滩)。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我”怎么会成为石头迷的?(因。

为“我”驻守的戈壁滩上布满碎石,连队里又常常举行赛石会,所以“我”

渐渐成了石头迷。)。

4.齐读第一段。

五、识记生字字形,书写生字。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齐读第一段。

二、给第一段分层。

1.指名读2至7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是分几层意思来写的?

2.讨论分层。

可分三层。第一层(2、3自然段):讲一个初夏的早晨,“我”到哨所。

前的戈壁滩上拣石头(即拣石)。第二层(4、5、6自然段):讲一位小姑。

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我们发现了酷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即洗石并发。

现“中国石”。第三层(第七自然段):讲仔细端详“中国石”。

3.指名分层朗读第二段。

三、讲读第二段。

(一)讲读二、三自然段(第一层)。

1.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我”是在什么时候去拣石头的?为什么说这。

正是拣石头的好机会?(因石头经雨水冲洗更为光洁,容易发现好石头。)。

2.那么雨后的大漠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三自然段。

3.结合回答大漠景象解释下列词语。

“瑰丽”就是异常美丽。“倾泻”原是指水很快地从高处流下,这里是。

照射的意思。“裸露”指没有东西遮盖。“珠光玉彩”是说珍珠美玉的光彩。

4.在这里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戈壁特点的景物来写的?(挺拨、繁茂的。

白杨,裸露在黄沙上的石头)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戈壁。

的爱)。

5.“小精灵”是指什么?为什么作者把石头称为小精灵?(小精灵一般。

指孩子们眼里那些具有超人本领的可爱的小神灵。把石头称为小精灵,说明。

在作者眼里这些石头仿佛有生命,表达了作者对这些石头的喜爱之情)。

6.齐读二、三自然段。

(二)讲读4、5、6自然段(第二层)。

1.指名读4、5、6自然段。思考:“我”怎么会去珍珠泉的?又是怎么。

发现“中国石”的?

2.小姑娘为什么邀“我”去珍珠泉?(因为经泉水洗过的石头特别清亮)。

关于珍珠泉有什么传说?谁了解“昭君出塞”的故事?

3.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出现两个“珍珠”,为什么前面一个不加引。

号,后面一个却加上引号?(前一个是指真的珍珠,后一个指白花花的水)。

4.我们是如何发现“中国石”的?(小姑娘发现一块石头像雄鸡,“我”

联想到祖国版图的形状。)。

(三)讲读第七自然段(第三层)。

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小如拳头,色彩为黄白色,形状酷似祖国。

版图,表面起伏像大陆地貌。)。

2.发现“中国石”时,“我”和小姑娘表现得怎样?(小姑娘惊叫,“我”

不禁喊出声来。)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为这发现而惊喜、兴奋,说明心。

中时时装着祖国。)。

3.“我”和小姑娘分别从中国石上找出了哪些地方?为什么我们找的地。

方不一样?(两人找的都是自己熟悉的地方。)。

(四)朗读第二段。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讲读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第八、九自然段,思考:战士们是怎样精心保管“中国石”

的?

2.哪些地方体现了战士们对“中国石”的珍爱?请同学们画出有关词句。

3.结合学生汇报解释下列词语。

“稀罕”指希奇的事物。“嘱咐”指告诉对方记住该做什么,不该做什。

么,谁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4.战士们为什么那么精心地保管“中国石”,那么珍爱“中国石”?(因。

为它酷似祖国版图,在战士们眼里,它代表祖国。)。

5.在以后的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夺魁并赢得“最佳宝石”的盛誉。

“屡屡夺魁”和“盛誉”是什么意思?(“屡屡夺魁”就是一次又一次夺得。

第一,“盛誉”就是很大的荣誉)为什么“中国石”能屡屡夺魁并获得“最。

佳宝石”的盛誉?(因为“中国石”代表祖国,特别珍贵)。

6.哪个词语突出了“中国石”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奉为至宝)“奉。

为至宝”是什么意思?(当作最珍贵的宝物)。

7.课文中说在“我”寂寞和孤独时,“中国石”给了“我”温暖和快慰。

“快慰”是什么意思?(高兴而心里感到安慰)当“我”寂寞时,捧着“中。

国石”会想些什么?当“我”夜里站岗感到孤独时,摸着“中国石”又会怎。

么想呢?

8.驻守戈壁滩生活很艰苦,但战士们为什么会觉得苦中有乐?“因为‘祖。

国’在我们身边,祖国在我们心中”里的两个“祖国”分别指什么?(前一。

个指“中国石”,后一个指祖国。)为什么说祖国在我们心中?(看到“中。

国石”,战士们便想到祖国,心中便激荡起爱国热情,便想到保卫祖国边疆。

的神圣职责。)。

9.齐读第三段。

二、练习朗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通过写“我”在拣的石头中发现了一块酷似祖国版图形状的“中。

国石”及战士们精心保管它的事,反映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七、作业背熟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书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中国石。

样子。

形状像雄鸡酷似祖国版图。

大小如拳头。

色彩黄白色。

表面与大陆地貌相似。

屡屡夺魁。

珍爱。

抢着看拿出装军功章的盒子。

工工整整地写腾出抽屉嘱咐。

精心保管。

祖国在我们心中。

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课时八年级选修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作者主要通过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比喻,告诉人们应该如何对待生活中不可回避的烦恼、苦闷、困难和挫折等不如意的事。文章难度不大,语言精美,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散文。老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境,激发情感。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学会摆渡别人,摆渡自己。

学情分析:我所教的学生来自农村,智力和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大约占五分之一;智力一般,基础一般的学生约占五分之一;中等偏下的学生约占五分之二;基础很差,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约占五分之一。尽管如此,就这篇文章而言,我觉得全班五分之四的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另外五分之一的同学也能基本理解,因为本文难度不大,我觉得挺适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扫除文字障碍。2、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培养阅读中迅速找出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如何摆脱生活中的烦恼、苦闷、挫折和苦难。

教学方法:竞赛式学习法。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重点:几个关键词句的含义。

难点:理解比喻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长这么大,遇到过烦恼、苦闷的事没有?如果有,那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呢?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答案)。

师:同学们说的,我认为都有一定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人生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如意的事常占八九。我们应该用一种正确的方法解决生活中时时袭来的种种不幸。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发人深省的散文--《摆渡自己》,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从这篇美文中获益匪浅。

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老师将组织大家班来一场学习对抗赛,大家说好不好?

二、(出示小黑板。进行第一轮比赛。)。

1、画出本课中出现的生字词,小组内查字典解决。(即扫除文字障碍)。

2、找出文中出现的几种修辞方法。

3、作者列举事例的目的是什么?

4、怎样用正确的方法排解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和挫折。(即用什么方法摆渡自己)。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感知课文。组内合作探究。

教师来回巡视,根据学生学习现状适时确定第一轮比赛时间。

(教师要善于鼓动学生第一个发言,明确告诉同学们,第一个发言的同学可优先选题,并且可为本组赢得最高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第二轮比赛: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比赛。

学生朗读完之后,先请学生作点评。老师适当评点。

(注:在这轮比赛中,教师要有意控制领先那队的得分,有意让落后队撵上领先队,争取打个平手,这样在下轮比赛中才能更好地调动起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若分值拉得太大,落后的那队就会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这一点很重要。)。

体验感悟,链接生活。

生答:略。

师: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生活里还有许多人在做着摆渡人的工作,用他们的真情为社会平添一份光彩。所以许多时候我们经常让别人摆渡,但在生活里也不要忘了去摆渡别人,接下来我们也做一回摆渡人的工作。

(第三轮比赛。写作片断训练。)。

小黑板出示摆渡材料:

师:请你写一段话来劝慰他,鼓励他,指导他,把他摆渡到正确的航道上,让他重新张起自信的风帆,燃起希望之火!马上动手!

学生动手写发言材料。

出示堂堂清练习题:进行最后一轮比赛。

1、给下面的深颜色的字注音:

蹂躏自怨自艾沮丧赎回猝不及防颠簸。

2、“生命里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和雪天”是什么修辞?有什么含义?

3、你最喜欢的话是哪句?为什么?

4、写作练习:仿照下面的例句接着写下去。(要求:最低再写二句。越多越好。)。

总结比赛结果:

结束语:如果说人生是一条河流,那我们便在这条河上要么被别人“摆渡”,要么“摆渡”别人,但是千万不要记了“摆渡”好自己。衷心希望我们的同学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在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努力做一达观开朗的摆渡人,把我们的人生“摆渡”得更加美好,“摆渡”得更加靓丽!

布置课后作业:

为你身边苦恼的人做一次热心的摆渡。

附:板书。

一、为何摆渡?世间不如意的事太多。

二、为谁摆渡?a、为别人。b、为自己。

三、怎样摆渡?a、听音乐b、看书c、发邮件……。

中国历史上开创外交新局面精选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以赵州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时间安排:10分钟。

一、导入。

二、合作探究。

1.文中介绍了赵州桥的哪些内容?其结构特点怎样?是按照怎样顺序来写的?

答:文中介绍了赵州桥的位置,建造时间及解放后的修整;赵州桥的结构特点。结构特点:(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介绍赵州桥的顺序是先概括说明,然后再具体解说桥各个构成部分。

对此,作者的解释是: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赵州桥首创敞肩拱的主要特点。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则其他拱桥,也有并列砌筑的,所以按其特点的大小,作为列举的顺序。

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赞语“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是为了说明赵州桥构造的奇特;引用唐朝张濯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是为了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

中国历史上开创外交新局面精选教案教学设计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加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学生活动为主,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辅助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提供历史资料,营造历史情境2、学生活动,再现历史3、学生感悟,教师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

3、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二、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外交事件历史地位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将重难点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重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及外交建树。

2、教学难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的背景;。

三、教学过程。

导入: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直击26届联大》。

播放录像:《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增强课堂教学直观性,生动形象展示历史情境。

模拟演播室:学生角色扮演主持人和两位专家。共同解读“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什么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将有何影响?美国对华关系关系将有什么变化和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积极性。

在解读过程中注意史论结合,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展示本子目板书。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高端访问》。

中国石拱桥同课异构八年级必修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则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丰盛的宴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图理解平均分。

2.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在初步认识平均分的同时吗,感受数学与沈国的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课件出示情境图)“森林里的小动物今天要举行盛。

大的聚会,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都来了哪些小动物?”

二、探究新知:

把竹笋分给小熊猫,该怎么分?

1、随意分。“请拿出自己的圆片代表这六个竹笋分一份。学生自由分”

(1)交流分法。

(2)老师概括分法。观察分法每一份不一样多和同样多。“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理解平均分。

(1)尝试平均分。

a引导学生根据信息窗提问题,“平均每个猴子分几个桃子?”刚才同学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熊猫分了竹笋,他们这样分很好,猴子也要求平均分,12个桃子分给三个猴子你能提个问题吗?“你会这样分么?”

b学生拿出来自己的12个圆片代表桃子分一份。

c交流分的方法。

d归纳方法:“尽管我们刚才分的方法不一样,我们都最终得到了一个结果,每份分得同样多,都是4个,也就是说,你们都是平均分。

(2)体验平均分。

b学生分一份,然后交流分法。

c动态演示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课本第52—53的1、2题。

(2)开放练习:用学具摆一摆:

12人排队每个排有6人,可以排成几排?

12人排队排成4排,平均每排有几人?

四、概括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同桌说一说。然后汇报。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教学反思:

本节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从而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

熊猫正盯着竹笋呢,你知道它在想什么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把竹笋分给小熊猫,该怎么分?”班级里没有象别的班级出现的可喜之处。,此处的设计线条比较粗,所以导致学生回答没有出彩的地方。问题的提出,使学生陷入思考,思维的火花被点燃。观察分法每一份不一样多和同样多。师顺时归纳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主题的导入让本节的重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接下来的环节是尝试平均分、体验平均分:在这两个环节里,我充分让学生摆了说,说了摆,从而明白这两种方法都是平均分。动手操作中,孩子们充分感知,理解了平均分的真正含义。

本节课节奏略显慢了些,不够紧凑,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涨,而我略显得拘谨。教学语言依然不够精练,教学设计的理念不够突出,教学方法有待改善,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