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摆计时的钟教学设计范文(14篇)

时间:2023-12-08 08:19:06 作者:纸韵

教学计划需要定期调整和更新,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下面是一些历经多次实施和改进的优秀教学计划,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24计时法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电视节目预报,引入新课的学习,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记时法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地换算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与普通记时法表示时间。从而确定下面的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理解24时记时法,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明确两种记时法的异同。

3.经历观察、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有与伙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相互转换。

课前布置学生回去留意“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钟面教具。

一、创设生活情境初步感知:

1.录音机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揭示两种写法。

师:这是什么音乐?(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

生: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师:“新闻联播”是几时播出的?

生;7时,晚上7时,19时等。

师:(板书:晚上7:00)电视画面上显示的时刻是什么?

师:画面上有写着“晚上7:00”吗?

生:19:00。

师:(板书:19:00晚上7:00)。

2、揭示课题:

师:手指19:00,在电视上会看到这样的写法,指晚上7:00,在我们日常生活交流中会看到这样的写法,其实这是两种我们要用到的不一样的计时方法,板书:“计时法”。

3、初步尝试:(同桌说出电视节目预报表中对应的时刻)。

师:现在大家知道19:00是晚上7:00,那假如要是别的时刻你能知道吗?

师出示节目预报表,让学生同桌交流:它们分别是上午、下午、还是晚上的什么时候?(学生讨论后汇报师板书)。

08:30金色童年上午8:30。

09:00儿童英语上午9:00。

12:00新闻30分中午12:00。

14:00成长在线下午2:00。

18:00大风车晚上6:00。

22:00晚间新闻晚上10:00。

二、研究两种不同的记时法。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记时法,我建议这节课研究什么内容由同学来决定好吗?

师:你希望在这节课中学会什么呢?

生发言提出问题,然后老师整理成如下:

师:我们梳理一下,就是研究这些问题“名称、区别、用途、转化。”

三、解决问题。

(一)、解决问题一“名称”。(师:先来研究名称。)。

1、学生同桌讨论研究。

生:叫一种24时记时法,另一种叫12时记时法或普通记时法。

师:为什么不叫25时记时法?

生:因为一天就只有24小时。

师:边演示边讲解(书上52面的钟面)。

在一日(昼夜)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2、师板书:“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学生齐读。

(二)解决问题二“区别”。

1、师:这两种计时法有什么不一样呢?

请大家再次观察上面节目预报表,找出两种计时法的不同之处。

(普通计时法用0-12时来计时,而且要指明上午、下午、晚上;24时计时法不用加文字说明,只用数字0-24时表示)。

2、师:说实话这两种计时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小结得出:各有各的好处。

(三)解决问题三“用途”。

师:看来它们各有各的好处,那我们来聊一聊吧!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24时记时法?哪些地方用普通计时法呢?(生回答:略)。

师小结:手机、电子表、车站、机场、广播电视、邮局等很多工作单位,为了简明方便,不易出错用的是24时记时法。而12时记时法在人们口头交流的时候比较方便,我们要去看电影约好“晚上8时”而不会说是“20时”

(四)解决问题四“转化”。

(师引入过渡:既然人们习惯于用普通计时法,那24时计时法怎样才能很快看出是早上还是晚上7时,这个转化是很重要的,其实很多同学刚才已经说出了很多方法了,看黑板上的节目表。)。

师问:有几个变化?

(首先看有没有超过12,没超过12的,不要减,从13开始要减了)。

小结得出:把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如果时刻没超过12,就把前面的文字去掉就行了,如果超过了12,去掉文字再加12。相反,把24时计时法转化成普通计时法,没超过12的在前面加上上午,下午之类的文字就行,如果超过12时,只要减12,再在前面添加上午、下午之类的文字就行。

在黑板上板书,用剪头表示。

08:30上午8:30。

09:00上午9:00。

12:00+12中午12:00。

14:00下午2:00。

18:00—12晚上6:00。

22:00晚上10:00。

(补充介绍时间词:12:00是个特殊的时刻,12:00之前一般叫上午,12:00以后一般叫下午,18:00以后一般叫晚上.)。

四、实际应用(过渡:刚才我们说了那么多,现在来写一写)。

1、把我们学校的作息时间转化成24时计时法。(先独立完成,再抽一个小组开火车,要说出每题的计算过程,演示.再同桌检查.)。

上午7:00到校。

上午9:45课间休息。

上午11:10放学。

下午2:30上第4节课。

下午4:40放学。

2、节目预告——你能做一回播音员,给大家来一次节目预告吗?要求是用普通计时法来播。

(这里解决两个问题:一个引出00:00的两种写法,一个介绍6:00以前一般叫凌晨,06121824)。

06:00体育晨报。

08:30精彩一刻。

13:00体坛快讯。

19:30天下足球。

21:00体育世界。

00:00午夜体育报道。

3、强化0点。

(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

师:我在上面写上昨天、今天、明天。如果这条直线表示时间的话,昨天和今天有一个分界点,今天和明天也有一个分界点。所以这个0时它既可以表示“晚上12时”也可以表示“凌晨0时”。里的6时,一般称为“早晨”,介绍6:00以前一般叫凌晨,06121824,它们分别为“凌晨,上午,下午,晚上”。

4、师:说了那么多,我们一起来看,一昼夜钟面从0点到24点时针和分针的变化过程。随着钟面的`变化,边看边让学生读出每一个时刻,当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时,它还有一个名字?(中午12时),所以00:00一共有三个名字:凌晨0时,中午12时,深夜12时。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1、把普通计时法改写成“24时计时法”

上午8:00到校。

上午10:45大课间。

上午11:40午餐。

下午1:20上第五节课。

下午3:40整理放学。

2、我来当一回小小播音员:(用普通计时法来播)。

06:00体育晨报。

08:30精彩一刻。

13:00体坛快讯。

19:30天下足球。

21:00体育世界。

00:00午夜体育报道。

1、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在课开始时,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然后猜猜我喜欢的电视节目,然后抛出问题,问:新闻联播是什么时候开始播放的,有的说是晚上7时,有的说的19时,然后让学生讨论晚上7时和19时的关系,引出24时计时法。这样的引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调动了学生学习24时计时法的积极性。为学习接下去的内容打下了基础。在理解了24时记时法后,让学生找到生活中哪些地方哪些部门是用24记时法,学生通过回忆,寻找,交流了许多运用24记时法的地方,学生体验了24记时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2、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会学。

学生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但24时记时法对学生来讲还是比较抽象。本节课注重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与加强动手操作,变抽象为具体、枯燥为形象,学生在操作中较形象地了解了24时记时法的含义、和普通记时法的换算,一段时间的计算等。如在从0时开始拨钟,边拨钟,边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时间?(用普通记时法),到中午12时,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时钟已转了一圈,如果再往前走,还要走一圈才是完整的一天,也就是24时,而外圈的数(13-24)表示的是从下午1时到晚上的12时),通过这样的操作与观察,学生非常形象地体验了24时记时法的含义,自然而然发现内圈的数字与外圈的数字差12,并初步感知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的换算。有了这样的感性基础,学生自己探索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的换算就轻而易举了。在巩固阶段,学生动手拨时间,一个用普通记时法表示,另一个用24时记时法说,学生很喜欢,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第二课时里,学生通过拨钟,直观地认识了时刻与一段时间的区别,而且在学习了计算时间的方法。本节课的动手操作为学生的自主探究较好的平台。

24计时法教学设计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探索、认识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的某一时刻。

3.在探索、认识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4.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5.提高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理解24时计时法,学会正确运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明确两种计时法的异同,掌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换。

设计a。

教师播放一段学生较熟悉的片头或片尾曲(如“大口马牙”),让学生猜一猜出自哪一套电视节目,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出示某电视台节目单。

(二)学习小组研究学习。重点讨论以下题目:

2.我们能不能给两种不同的计时法取个名称?你怎么想?

3.这两种计时法有什么区别?

4.怎样把普通计时法(12时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计时法的异同,切实掌握普通计时法(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相互转换的方法。

适量安排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相互转换的练习题。

(一)教师出示24:00。

提问:1.你们见到过这个时刻吗?它表示什么时候?

2.生活中你听说过0点这个时刻吗?说说你对它的认识。

(二)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在上面写上昨天、今天、明天。

引导讲解:如果用这条直线表示时间的话,昨天和今天有一个分界点,今天和明天也有一个分界点。今天的24点就是明天的0点,昨天的24点就是今天的0点。

提问:1.0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在什么位置?

2.0点是白天还是黑夜?

怎样合理安排晚上的时间?

设计b。

播放广播报时音。同学们刚才听到播音员所说的“19点”、“19点30分”、“22点15分”等在钟面上能找到吗?播音员所说的也是一种计时法,现在我们来学习这种新的计时法。

(一)直观感受。

师:“一日”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几圈?一共是几小时?(给学生演示教具,引出24时计时法。)。

(二)引导学生讨论。

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不同?

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怎样转化?0点和24点是不是同一时刻?

(三)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板书填表)。

出示一块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商店营业牌。

营业时间:上午9:00—下午6:00。

1.这个牌子上的时间是什么计时法?这家商店的营业时间是几小时?(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并板书。)。

2.这家商店想换一块用24时计时法表示营业时间的新牌子,谁来设计?(让学生写在准备好的纸牌上,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列式计算营业时间。

适量安排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相互转换及求经过多少时间的练习题。

点评:同一课题、同一教学内容与同一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采取不同措施及方法进行教学,这种“一题多式”的教学尝试,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研究能力很有益处。本课教学设计正是“一题多式”的好例子,真可谓“殊途同归”!

我们先看设计的“引入”环节。两种设计都采用了联系儿童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切入。例如“设计a”利用儿童喜欢看电视的特点,通过看电视节目单发现节目单上出现的时间表示法过去并未见过,即使见过也不清楚是何意思,于是产生了这种计时法究竟有何特点、好处、用在什么地方等疑问,从而急于想探索。而“设计b”则是通过“接人”而无法确定是上午7时还是下午7时这一简单事实制造悬念:不加“上午”或“下午”又该如何表示呢?两种“引入”的`设计,都让人感到自然贴切,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

设计的第二部分是教学的主体。作为主体,两个设计均注重了引导学生探究24时计时法的特征及与普通计时法的相互转换关系,但具体操作却各有特点。“设计a”依据本课的教学重点给出题目,然后展开小组讨论,扣紧“24时计时法”及“转换方法”进行交流。交流的基础是学生思考的结果。突出“0”点,尤其是用直线说明昨天、今天和明天,把“时间的流淌”、“一去不返”等亘古至今不变的哲理直观地表示出来。“设计b”则是通过周而复始的时钟走动演示,揭示出一日有24时,进而讨论与“普通计时”的区别及其转换方法,并通过“列表”进行比较。两个设计都较生动地展示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体现了教师的角色转变方式。

另外,“设计a”在小结时提出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这一学生每天都面临的实际问题;而“设计b”则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商店的营业时间、设计商店的营业时间牌。虽然“结课”的要求各不相同,但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及新知学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的来历,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能计算不超过24时的中间经过时间。

教学重点:掌握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对话:

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7时播“东方时空”。

不!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7时播“新闻联播”。

他们谁说得对?(生争议)。

实际上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早上7时播“东方时空”,

晚上7时播“新闻联播”。

为了简明不易出错,邮电、交通和广播等部门都用24时计时法。

出示3副挂图。

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时。第一圈从凌晨0时到中午12时,是12时;第二圈从中午12撕到晚上12时,也是12时。

用钟面演示上午12时,在演示到下午1时。

问:刚才是几时?现在时针又走了几时?

议一议:

下午1时是13时,下午2时是( )时,下午6时是( )时,晚上12时( )时,也是第二天的( )时。

下午什么时候上第一节课?什么时候放学?晚上什么时候睡觉?

在钟面上拨一拨。

15时   21时    20时40分   23时17分。

例2 计算中间经过时间。

出示邮局挂图。

指导画图分析,介绍中间经过时间的概念。

方法指导:减法。

四、课堂活动。

五、课堂练习。

1、练习十六1题。

2、练习十六2题。

找朋友    把表示时刻相同的用线连接起来。

3、练习十六3题。

芳芳的一天     连线。

生独立完成,在集体交流。

计算中间经过时间。

教学内容:书90页例3练习十六4--8题。

教学目标:掌握由已知时刻求中间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一天共( )时         。

下午3时是( )时。

晚上8时是( )时。

二、教学新知。

出示小名睡觉、起床的时间挂图。

问:小名什么时候开始睡觉?

问:小名什么时候起床?

问:小名一共睡了多少小时?

用前一节课学习的方法能解决吗?

那应该怎么办呢?

小组讨论。

先计算第一天24时前睡了多少小时?

再计算第二天谁了多少时间,加起来。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计算自己一天的睡觉时间,同方交流。

三、课堂练习。

1、练习十六4题。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练习十六5题。

观察,分析题仪,先计算在比较。

时间短的车速较快。

3、练习十六6题。

读题,分析独立解决。

四、课外作业。

7、8题。

实践活动。

做一个家庭年历。

目标:

1、通过自制家庭年历,巩固与年月日有关的所有知识。

2、在制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过程:

一、交代目标任务。

二、调查。

1、家中重要的纪念日。

2、自制活动经费预算计划。

3、选者年历纸。

4、调查制作年历的每个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几。

5、设计年历的外观。

6、完成年历。

三、展览交流。

24时计时法的教学设计

普通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在说法上虽然不同,但是归结起来就是同一个钟面的两种用法。无论哪一种用法,都离不开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一天24小时,时针要转两圈,普通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相比较,无非是重复读一次那12个数字,结果就出现了两个1时,两个2时,两个3时,……两个12时。也就是采用从1时到12时来计时,所以它也叫12计时法,而24时计时法,虽然用的也是钟面上的那12个数字,但和12时计时法的读时方法不同。也就是说钟面上的12个数字不重复读,从半夜的1时一直读到中午的12时后,下面的1时就直接读作13时,那么1时后面的2时就续读作14时……,读到半夜的12时时就读作24时,采用的是从0时到24时计时的。设计教案时,想当然地认为二十四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时刻伴随着我们,学生一定对此并不陌生,殊不知,学生生活中常接触到的是普通计时法,对二十四时计时法虽说有一些印象,但也比较模糊。因此教学过程中,由于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不够,没有找准教学的起点,偏离了教学的难点。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解决:

1、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读后电视节目预报表中,不要急于引导学生探索下一个内容,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的空间交流讨论,自己想,同桌说,小组问,全班评,一步一个脚印,使学生建立两种计时法的联系,强化24时计时法的表象。在了解24时计时法的基础上,通过读另一张电视节目预报表,再次用两种计时法交流讨论同一时刻,借助表盘,直观地区别两种计时法,明确同一个表盘,两种不同的计时方法这一根本不同,更为主要的让学生独立利用表盘,在小组间再次讨论交流两种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

2、捕捉“生活素材”、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增强教学实际,使学生在生活实例中理解。有些数学知识需要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在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本节课就需要这样的教学,有了前面理解的基础,通过书中或举例中的生活素材进行应用强化,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因为“实践过的者记忆最深的”。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课本上不会,说不清,可是到了生活中却能应用自如,这就是生活经验的作用,本课内容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把同一时刻放到生活实例中用“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联系和区别,学生易于比较,便于理解,是突破重难点的好方法。

文档为doc格式。

《用摆计时的钟》教学设计

一年级学生已经储备了一些认识钟表的生活经验,因此大多数孩子会看整时,但这些只是粗浅的,感性的.教材安排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时间.学情分析:。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的时间。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3、建立时间观念,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认识钟面及整时教学准备:

钟面模型、学生学具钟面、课件。教学策略:

动手拨一拨、小组合作交流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师说谜语: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嘀嗒嘀嗒走,催人早早起。

师:谁猜到了这是什么?

生可能说:钟表(板书:钟表)。

(二)、同学们见过钟表吗,你在哪见过钟表?

钟表的兄弟姐妹可多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钟表。(课件出示:闹钟、挂在墙上机械钟表、手表中的机械表、电子表、构成了形形色色不同的钟表。)。

这些钟表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它。

要想与这些钟表交朋友,了解钟表的秘密,首先要学会认识钟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请大家齐读课题。(板书)。

二、探究新知。

(一).联系生活,感知钟表面结构。

1、拿出自己的钟表学具,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

【课件演示】学生汇报:(1)仔细观察两根指针:哪根是分针、哪根是时针,对比有什么不同。(2)有12个数字,一起按顺序数一数这些数字朋友。分针、时针也是按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旋转的,把它称为顺时针转动。

2、刚才我们认识了钟面,请指着自己的钟表学具和同桌说说:哪根是分针,哪根是时针?有什么区别?师板书:时针、分针。

(二)。教学整时。

生说:这是早上7点,妈妈在叫孩子起床。

板书7时,是几时直接在几的后面加上汉字“时”就可以,这是整时的第一种表示方法叫中文表示法。

师:谁能说一说7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几?生说: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师:你真是个爱观察的好孩子。

师说明: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7就是7时。谁能像老师这样说。

2、请同学们再用刚才的方法,说一说:下面3个钟面上的时间。

30秒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说时间,师引导说:8时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3时时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

6时时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

师:再仔细观察3个钟面,通过观察你们又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可能说1)这几个都是整时。

(2)分针都指向12。

师:谁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整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的特点?

生试说:略。

师小结: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这就是认识钟面整时的方法。这些钟面表示的都是整时。

指两生说方法,再男生说,女生说,最后集体说方法。

3、时间表示法。

生说:略。

师小结:时间有2种表示法:第一种是中文表示法,即“数字”加上“时”字,几时就写几;第二种是电子表示法.1个数字加上冒号再写两0(通常电子表和电视屏幕上会使这种表示方法)。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过渡:你们通过多次观察,发现了整时时针和分针的特点,认识了整时,我们光会认整时,写时间还不够,生活中还需要我们自己去安排时间,知道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情。

1、(课件出示85页情景图)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位好朋友—小明,你们欢迎他吗?让我们走进小明的生活,看一看他一天什么时间都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帮他完成他的作息时间表。打开书85页,请你快速写出来。

2、生在书上写,师巡视指导2种写法.(1)汇报出示:小明在几时做什么。(先出示电子表表示法,再出示中文表示法。两种方法都可以)。

(2)特殊钟面12时、6时。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提问:12时为什么只有1根指针,是表坏了吗?(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重合在一起,只能看到一根指针)。

6时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有什么特点?(两根指针在一条直线上)。

(原来一天时针要转2圈,有上午的9时,经过中午、下午,又有了晚上的9时。因此,有时为了准确表达时刻前面还会加上上午、下午、晚上等表示时间词语。)。

(4)你觉得周末小明的一天安排得比较合理吗?(较为合理,有学习有休息有运动)。

过渡:我们要像小明一样,每天按时起床,按时学习,按时休息。合理科学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师:那就鼓励一下自己吧!

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朋友小明的作息时间,现在你想了解老师的一天吗?

1、师说时间,生自己动手拔一拔。

师:请同学们按我说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1)我们每天早上8时上课,请同学们拨4时。

(2)老师每天下午6时到家,请拨6时。

(同桌之间和小组之间可以互相看一看拨的对不对)。

师:你们可真棒!拨的都很准确。

2、连线,找朋友、出示课件。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老师为你们自豪.在老师心中你们永远是最棒的!现在请你帮助钟表找找朋友吧!

3、改错。

4、快乐的周末5过1小时。

四、总结梳理,知识升华。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分针又细又长时针又粗又短7时7:00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

沁园春·雪。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知识改变命运。

小学科学《用摆计时的钟》评课稿

这是《运动和力》单元继《我们的小缆车》的第二课,本课主要构建“弹力”这个概念,通过活动知道“弹力”有大小和方向。在导入环节,出示橡皮筋和弹弓后,孩子们知道弹弓拉得开弹得远,也知道是利用弹力的,但弹力具体是怎么样却说不清道不明,这为后面的学习明确了目的,打下伏笔。本课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使小车前进和后退”,二是“使小车前进更远”。在活动完成后提出促使小车运动的动力是怎么产生的.,将拉开的橡皮筋与原来的橡皮筋进行对比,初步建构“弹力”的概念。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进行“使小车前进更远”活动,知道动力大小是不一样的,最后结合课本p74页橡皮筋挂钩码实验认识弹力,再结合生活利用弹力。

听了戴老师的课,优点就不多说了,主要说说我的一些想法:

1、第一个活动“使小车前进和后退”,重点应侧重研究方向,对于“一圈、两圈”可放到第二个活动时讲。

2、使小车前进后退的方法,描述不到位,主要是老师指导不到位。如果老师教给孩子们词语,教会用起来,孩子表达能力将进一步提高。这里若能让孩子们一边转动车轴,实物投影出来,一边描述就更好了。

3、问题设计还要再思考。“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这个问题涉及的太宽了,孩子们也不能有针对性的回答。

4、对比实验中改变的条件应如何改变、如何选择,没有抓住机会。可适当的提问记录2组的数据,再抛出问题“你觉得哪种更好?你想怎样选择?”让孩子们自己对比思考选择。孩子们的思维有没有得到发展,从中也能知道。同时橡皮筋不能绕太多圈,是因为会断,究竟几圈会断,可告知,并限制圈数。

5、数据处理太过简单。本课是用求平均值获得数据。数据处理应分层展开。先从两组开始,介绍数据,下结论。数据和结论呈现,促使孩子们有思考。再比较不同小组数据,看发现。所以教师在指向操作上要做考虑。

我从没想过一堂课上得向公开课一样精彩,我更愿暴露教学上更多的不足来促进我的进步。希望请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

24计时法教学设计

1、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发现它与普通计时法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运用这两种计时法表示时刻。

2、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在学习24时计时法以及简单经过时间的同时,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时间观念的建立。

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广泛采用着,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这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4时计时法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教学时,应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或学具,理解24时计时法。

1.认识1日里钟面上的时针走两圈,1日有24小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一、故事导入。

师:大家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哪位同学能用三两句话给大家讲一讲?

生:兔子和乌龟比赛,因为兔子太自信了,在比赛中睡了一觉,最后输给可乌龟。

师:这位同学的表达能力真好,一会在回答问题时,也希望大家像他一样回答的简单准确。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的故事《龟兔赛跑2》(看课件)。

师:为什么这次比赛小兔子又数了呢?

生:他没有搞清楚时间……。

生:8时没有说是早上8时还是晚上8时。

师:一天中有几个8时啊?

生:两个,一个早上,一个晚上。

师:应该怎么说才不造成误会呢?

生:应该加上早上和晚上这样的词。

师:像这样时间前面有早上、晚上这样的词汇的时间表示方法使我们平时经常。

使用,叫做普通计时法。

师:这里有一个小兔平日的作息时间,你能帮小兔改正一下吗?

生:(加上早上、晚上等修饰词)。

师:谁能说说普通计时法有什么特点?

生:时间前面有“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这样的词。

生:记录的时间只用了12之内的数。

师:你们知道还有什么计时方法吗?

生:沉默、不知道。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不清楚,其实24时计时法就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课件出示)请自由的出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

师:其实,电视、广播、交通、邮政等部门计时,为了简易不易出错,多采用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24时计时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计时方法。(板书)。

师:谁能猜一猜为什么叫24时计时法。

生:因为一天有24小时。

师:哦,他与我们一天的时间联系在了一起,非常好!1天=24小时(板书)。

一天时针转了几圈?一圈是多长时间?

生:两圈,一圈是12小时。

师:很好,我们就感受一下一天的24小时,我们借着钟面来看一看。

师:指针停在早上6时,这是什么时间,我们在干什么?

生:起床。

师:指针停在早上8时,这是什么时间,我们在干什么?

生:早读。

师:指针停在早上12时,这是什么时间,我们在干什么?

生:起刚吃完午饭。

师:从12时接着往下走是什么时间?

生:下午1时。

这是不是第二圈了?(是)。

师:如果用24时计时法接着往下数是什么时间?

生:13时。

师:真棒!下午2时呢。

生:14时。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接着13时数就是14时了。

生:12时过了2时就是14时了。

师:那夜里12时呢?

生:24时。

师:我看一起来看一看大家说的对不对。(继续演示)。

师:这一时刻表示一天的结束,又意味着第二天的开始。所以习惯上常称这一时刻是0时。

师:请同学们观察钟面。想一想钟面外圈的数表示什么?他和内圈的数有什么联系?仔细思考后和同位讨论一下。

生:这个钟面的数表示时针走第二圈的24时计时法。

生:内圈的数加12就是外圈的数。

生:外圈的数减12就是内圈的数。

生:外圈的数比内圈的'数多12。

生:外圈的数表示中午12时到晚上12时(第二圈)的24时计时法。

师:同学们,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第二圈的时间你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了吗?

生:用内圈的数加12。

师:非常好,说的又准确又简练。

我们看一看是这样吗?(课件出示)。

师:刚才我们只是研究了第二圈,第一圈呢?你们猜猜?

生:时针指向几时就说几时,没有前面的修饰词。

师:为什么?

生:沉默或是回答出。

师:想想一天小兔子,一天有几个6时,普通计时法不加修饰词行吗?24时计时法有几个6时?晚上6时怎么表示,既然能分清了,还用加上修饰词吗?这就是为什么24时计时法在很多地方广泛实用的原因。

师小结:

下图:

普通。

计时凌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

1234567891011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24时计时法》的教学设计

2、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

2、组织交流有关的信息,提出问题:21:00是几时?

3、组织学生猜测。

4、说说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还见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

5、老师动手操作,理解1天内,钟表的时针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后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共有24小时。

6、老师介绍“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通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7、板书课题,了解一日24小时的由来。

2、学生观察自己的钟面,讨论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3、老师拨时针,让学生说说这个时间怎样表示?(凌晨1时,中午十二时)。

6、练后想一想: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7、同桌互动,一个说一种表示方法,另一个同学回答另一种表示方法。

1、学生独立完成p53页“做一做”:连一连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2、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打手势)。

(1)工人上午8:00上班,下午16:30下班。

(2)深夜12时就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3、师出示一个钟面,指针指着一个数(8或10)想一想:现在钟面上所表示的是几时?”(可能早上8时,也可能晚上8时。)。

4、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三第1、2、3题。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2、师总结。

教材分析:

本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充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计时法的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两者之间进行互换。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通过鼓励学生收集相关知识的内容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学生分析:

在学习24时计时法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时间,时、分、秒和时间有关的知识,他们对钟面、经过的时间等问题均有所了解和掌握。在日常生活,比如电视和乘车的过程中等或多或少地与24时计时法有过交道,不会一点都没有接触到,这就构成了学生学习本课的知识基础。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觉得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应该注重生活化、活动化、信息化,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让更多的孩子沉浸在学习数学的乐趣中。因此,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在于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的生活经验,发现问题,创造新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慧,增长才干。在教学中,我注意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模式,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数学实例,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服务。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地把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与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间进行互换。

教学目标:

1、创设现实而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初步感知两种计时法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掌握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特征,发现两种计时法互相转化的规律,能正确进行互化,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为学生创设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充分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在借助已有知识经验猜想、观察比较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异同、发现两种计时法相互转化的方法等数学学习活动中抽象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发现它与普通计时法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运用这两种计时法表示时刻。

2、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在学习24时计时法以及简单经过时间的同时,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时间观念的建立。

(三)学情分析。

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广泛采用着,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这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4时计时法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教学时,应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或学具,理解24时计时法。

(四)重点难点。

1.认识1日里钟面上的时针走两圈,1日有24小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五)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入。

师:大家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哪位同学能用三两句话给大家讲一讲?

生:兔子和乌龟比赛,因为兔子太自信了,在比赛中睡了一觉,最后输给可乌龟。

师:这位同学的表达能力真好,一会在回答问题时,也希望大家像他一样回答的.简单准确。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的故事《龟兔赛跑2》(看课件)。

师:为什么这次比赛小兔子又数了呢?

生:他没有搞清楚时间……。

生:8时没有说是早上8时还是晚上8时。

师:一天中有几个8时啊?

生:两个,一个早上,一个晚上。

师:应该怎么说才不造成误会呢?

生:应该加上早上和晚上这样的词。

师:像这样时间前面有早上、晚上这样的词汇的时间表示方法使我们平时经常。

使用,叫做普通计时法。

师:这里有一个小兔平日的作息时间,你能帮小兔改正一下吗?

生:(加上早上、晚上等修饰词)。

师:谁能说说普通计时法有什么特点?

生:时间前面有“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这样的词。

生:记录的时间只用了12之内的数。

师:你们知道还有什么计时方法吗?

生:沉默、不知道。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不清楚,其实24时计时法就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课件出示)请自由的出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

师:其实,电视、广播、交通、邮政等部门计时,为了简易不易出错,多采用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24时计时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计时方法。(板书)。

师:谁能猜一猜为什么叫24时计时法。

生:因为一天有24小时。

师:哦,他与我们一天的时间联系在了一起,非常好!1天=24小时(板书)。

一天时针转了几圈?一圈是多长时间?

生:两圈,一圈是12小时。

师:很好,我们就感受一下一天的24小时,我们借着钟面来看一看。

师:指针停在早上6时,这是什么时间,我们在干什么?

生:起床。

师:指针停在早上8时,这是什么时间,我们在干什么?

生:早读。

师:指针停在早上12时,这是什么时间,我们在干什么?

生:起刚吃完午饭。

师:从12时接着往下走是什么时间?

生:下午1时。

这是不是第二圈了?(是)。

师:如果用24时计时法接着往下数是什么时间?

生:13时。

师:真棒!下午2时呢。

生:14时。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接着13时数就是14时了。

生:12时过了2时就是14时了。

师:那夜里12时呢?

生:24时。

师:我看一起来看一看大家说的对不对。(继续演示)。

师:这一时刻表示一天的结束,又意味着第二天的开始。所以习惯上常称这一时刻是0时。

师:请同学们观察钟面。想一想钟面外圈的数表示什么?他和内圈的数有什么联系?仔细思考后和同位讨论一下。

生:这个钟面的数表示时针走第二圈的24时计时法。

生:内圈的数加12就是外圈的数。

生:外圈的数减12就是内圈的数。

生:外圈的数比内圈的数多12。

生:外圈的数表示中午12时到晚上12时(第二圈)的24时计时法。

师:同学们,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第二圈的时间你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了吗?

生:用内圈的数加12。

师:非常好,说的又准确又简练。

我们看一看是这样吗?(课件出示)。

师:刚才我们只是研究了第二圈,第一圈呢?你们猜猜?

生:时针指向几时就说几时,没有前面的修饰词。

师:为什么?

生:沉默或是回答出。

师:想想一天小兔子,一天有几个6时,普通计时法不加修饰词行吗?24时计时法有几个6时?晚上6时怎么表示,既然能分清了,还用加上修饰词吗?这就是为什么24时计时法在很多地方广泛实用的原因。

师小结:

下图:

普通。

计时凌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

1234567891011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24时记时法读法与写法,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熟练运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能够正确区分时间与时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较强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的方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时间与时刻,并能计算一日内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导入。

师:现在先请同学们来听一段小故事。(播放视频)出示情境:小兰:小丽你好,我是小兰,明天是星期六,我们明天一起去新华书店看书好吗?小丽:好的。

小兰:那明天8时在新华书店门口等,不见不散哦。小丽:好的`,明天见。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她们明天能按时见面吗?出示情境:(小兰家)。

2第二天,门铃响。

小兰:谁呀?小丽:小兰,你在做什么啊?你约我8时一起到书店看书,现在都10点了,让我等了2个小时。小兰:不会吧?我是约你晚上8时,不是早上8时。小丽:啊!师:原来她们把上午8时和晚上8时弄混了,这样在生活中经常会引起误会。像这些需要在时刻前加上上午、晚上等词才能清楚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计时方法,叫做普通计时法。人们为了计时简便不易出错,就采用一种新的计时方法,知道吗?在哪里见过?(学生发言)对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质疑探究,学习24时记时法。

师讲解:交通、邮电、广播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为了计算简便,不容易出错,都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记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记时法。

师:24时记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我们看钟面。

2、学科:数学。

3、课时:1课时。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探索、认识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的某一时刻。

3、在探索、认识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育方面:

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发展方面:

提高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52-53上的内容和例3。

内容分析:

24时计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广泛采用着,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教材先编排了“认识24时计时法和探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再编排“认识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情分析:

24时计时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到,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他们缺乏清晰的数学思考过程。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一日有24小时,学会从0点到24点的计时方法,掌握24时计时法。会进行12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互相改写。

2、正确区分时间和时刻,会运用24时计时法表示某一时刻,会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重点:两种计时法互相改写,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难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准备:钟面,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我利用课件,视频以及实物,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课堂上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中,加强对钟面认识;在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中探索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关系;在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时间观念,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2.像“上午6时、下午6时”这种平时交谈中经常使用的带有“上午”“下午”这样词语的计时方法我们称之为“普通计时法”,也可以叫做“12时计时法”(板书)。

二、自主探知1.观察电视节目预报表。

除了普通计时法生活中还有一种计时方法,大家想不想见见?(课件出示电视节目预报表)。

同桌合作一人一个轮读;指名读,师适时指导读法。

在这张节目表上有你喜欢看的节目吗?什么时侯播出?你平时都是什么时间看?(根据回答选择性板书)。

3.揭示课题。

像电视节目预报表中这样的计时法我们通常叫它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

观察两种计时法,谁来说说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师总结:24时计时法不但书写简单,而且不容易出错,所以邮电、交通、广播电视等部门计时都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这种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24时计时法?

5.认识0时和24时。

6.利用钟表边演示边加深对转换方法的理解。

这个时刻是24时计时法的几时?普通计时法呢?你们正在做什么?

7.出示知识窗,了解24小时的由来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

以动画城和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为例,开展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小学阶段,有关时间的知识点、课时量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比重还是很小的,但时间知识的教学又是不可或缺的,对一个学生来说,时间观念的建立又是必不可少的。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从时间发展的历史来看,不管是间隔较小的时、分、秒,还是间隔较大的星期、月、年、世纪等时间单位,都是在“日”的基础上产生的。《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掌握了年、月、日和时、分、秒等时间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4时计时法”作为计时的方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出现在课程中还是第一次。24时计时法比较抽象,教材借助多种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原实验教材在钟面上标出内、外圈数呈现24时计时法,新的人教版教材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时间轴”,将一日经过的时间展开,在时间轴上,对比给出一日内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整点时间。将抽象的、不断流逝的时间与直观地数轴建立起联系,将“时”与数轴上的点建立联系。借助几何直观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24时计时法。

学情分析。

学习24时计时法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有关时、分、秒的知识。从生活经验来看,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比如:电视里的节目预告、乘车的时刻表、银行、商城、饭店的营业时间表等。但这些只是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

通过前测发现:大概有一半的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时间是有一点点了解的,比如给出一个银行的营业时间17:30,问这是什么时候,45%的学生能写出5:30,但能准确写出下午5:30的却只有10%,说明学生对两种计时法的特征还不清楚。大部分孩子都知道一天有24小时,但一半的孩子不知道一天指针要转2圈,只有30%的人知道一天的开始,时针是从0时开始的,也差不多有30%的孩子认为是从1时开始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能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2.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流程。

课前:

课件循环播放《我的一天》。

拍摄的是班级里的一个学生有代表性的几个时间点的照片。

设计意图: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最熟悉,对同学的生活更感兴趣,播放小朋友一天的生活,让学生对一天的时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情境引入:

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师出示肯德基店的图片,问:去过这个地方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

门口写着24小时营业,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师出示一个钟面,问:钟面上只有12呀,为什么说一整天24小时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新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所研究的`数学知识跟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出示钟面,引出钟面上只有12,一天却有24小时,引发矛盾,激起兴趣。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本文调研的习题来自于真实生活,呈现形式生活化、情境化,且大信息量。面对这样的题,学生最大的障碍是无法把情境化的生活信息“数学化”,特别是试题以数量关系分散隐蔽的非连续性文本呈现时,学生更是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里着手。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如引导学生面对复杂情境且信息量大的素材时,可以“根据问题寻找信息”——也就是审题时打破阅读顺序,在初步了解信息的基础上,根据问题直接筛选所需条件。保留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同时排除无关信息干扰,指向明确地提取信息,提高审题效率。

如:根据第1小题中“张小华最迟在:()离开家前往车站”的问题,直接选取该列车在南京南“开车时间”、“中途需要时间”,排除掉其它无关信息。这样也就可以提高效率,避免失误的产生。

(一)探究一天的时间。

1、了解一天的开始。

你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吗?

预设:从1时开始转,从12时开始转。

师: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春晚倒计时的小视频。

师:新的一年,新的一天开始了。师手指钟面,新的一天是从晚上12时开始的,晚上12时也叫0时。

设计意图: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从绝大部分人都在睡梦中,毫无感知地度过的子夜时分开始的。所以调查中有很多孩子不知道也是情理之中的。播放学生非常熟悉的春晚倒计时视频,帮助学生理解0时的特殊性,深刻地体会一天是从0时开始的。

2、了解一天有24小时。

思考一会之后交流反馈。

师:谁来汇报一下。

请你一边转动钟面,一边回答问题。

师小结:

一天有24小时,时针刚好转2圈。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前面的铺垫,学生对24时已经有了一点感触,然后静静思考,看着钟面勾勒出24小时。

(二)认识两种计时法。

师:你能把一天24小时表示出来吗?第一圈(师指内圈),第二圈(师指外圈),先思考一下。

四人小组合作,请看要求:

(1)小组同学先交流想法。

(2)组内同学说,组长写。

(3)完成后,每个同学要说一说,我们组是怎样表示的?

最后,聚焦到两种计时法,比较这两种表示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预设:第一圈的数字相同、第二圈数字不同。

师把两个圈放在一起。

指出下午1时就是13时,下午2时就是14时,下午3时就是15时,

你有什么发现吗?(每次加12)为什么要加12?

(因为第一圈已经转到了12)。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在学生搞清楚了时针的转动规律后,能不能把一天的时间表示出来。在构建每一个知识点时都需要观察、实践与思考。当然,我们也不是一步到位就要求学生很准确地表示出24时,而是在学生的各种作品中逐步形成24时。

(三)沟通两种计时法。

接下去,我们静静地跟着课件一起来感受一下一天24小时。

当时针转到每一时刻的时候,想一想,这时,你在干什么?

师:现在是深夜12时,也就是0时,一天就从你的睡梦中开始了。

转到12时,一天结束了吗?

转到24时,到24时,一天结束了,

师:如果再往下转,(就是明天了)。

24时既是今天的结束也是明天的开始,所以24时也是0时。

借助时间轴,沟通两者的联系。

师:如果把一天的时间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来,可以怎么表示呢?

师课件演示。红色表示第一圈,紫色表示第二圈。

每一条线表示一个时刻,像这样用0到24来表示一天的时刻的计时法,叫24时计时法。

今天过了就是明天,24时就是晚上12时。

今天之前就是昨天,0时是昨天的24时,也可以说凌晨0时。

师:时间就是这样,滴答滴答,连续不断,永不停止地溜走了。

两种计时法的比较。

一天的时间,可以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也可以用普通计时法来表示。

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计时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借助时间轴,直观地呈现一日内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整点时刻,把抽象的、不断流逝的时间与直观的数轴建立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钟面内圈和外圈这两圈数的关系,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和对应思想。

(四)探究转化的方法。

研究两种计时法的转化方法。

正因为24时计时法的简洁、方便,所以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借助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境。

老师点24时计时法的时刻,请快速说出相应的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刻。

普通计时法如何转化成24时计时法?

生活应用,巩固新知。

本文调研的习题来自于真实生活,呈现形式生活化、情境化,且大信息量。面对这样的题,学生最大的障碍是无法把情境化的生活信息“数学化”,特别是试题以数量关系分散隐蔽的非连续性文本呈现时,学生更是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里着手。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如引导学生面对复杂情境且信息量大的素材时,可以“根据问题寻找信息”——也就是审题时打破阅读顺序,在初步了解信息的基础上,根据问题直接筛选所需条件。保留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同时排除无关信息干扰,指向明确地提取信息,提高审题效率。

如:根据第1小题中“张小华最迟在():()离开家前往车站”的问题,直接选取该列车在南京南“开车时间”、“中途需要时间”,排除掉其它无关信息。这样也就可以提高效率,避免失误的产生。

张阿姨从长沙回杭州,她下午几点前到火车站比较合适?

张阿姨晚上10:30下火车,想到附近的永和大王吃碗面,能吃到吗?

设计意图:教学素材如果来源于生活,会让学生有亲切感。我借张阿姨旅游回来乘火车、吃饭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既巩固了知识,又渗透了社会生活常识的教育。

全课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一节课过去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结束语: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悔恨。愿大家做一个勤勉的人,让自己越来越有智慧。

课外延伸: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点小知识。

1、你知道吗?计时法的演变。

2、留给大家一个思考题。

一天24小时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同一时刻世界各地的时间为什么不一样呢?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探索、认识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的某一时刻。

3.在探索、认识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4.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5.提高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理解24时计时法,学会正确运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明确两种计时法的异同,掌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换。

设计a。

主要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教师播放一段学生较熟悉的片头或片尾曲(如“大口马牙”),让学生猜一猜出自哪一套电视节目,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研究学习。

(一)出示某电视台节目单。

(二)学习小组研究学习。重点讨论以下题目:

2.我们能不能给两种不同的计时法取个名称?你怎么想?

3.这两种计时法有什么区别?

4.怎样把普通计时法(12时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

三、交流研究学习成果。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计时法的异同,切实掌握普通计时法(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相互转换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适量安排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相互转换的练习题。

五、强化0点。

(一)教师出示24:00。

提问:1.你们见到过这个时刻吗?它表示什么时候?

2.生活中你听说过0点这个时刻吗?说说你对它的认识。

(二)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在上面写上昨天、今天、明天。

引导讲解:如果用这条直线表示时间的话,昨天和今天有一个分界点,今天和明天也有一个分界点。今天的24点就是明天的0点,昨天的24点就是今天的0点。

提问:1.0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在什么位置?

2.0点是白天还是黑夜?

六、讨论小结。

怎样合理安排晚上的时间?

设计b。

主要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二、你听到什么。

播放广播报时音。同学们刚才听到播音员所说的“19点”、“19点30分”、“22点15分”等在钟面上能找到吗?播音员所说的也是一种计时法,现在我们来学习这种新的计时法。

三、学习新课。

(一)直观感受。

师:“一日”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几圈?一共是几小时?(给学生演示教具,引出24时计时法。)。

(二)引导学生讨论。

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怎样转化?0点和24点是不是同一时刻?

(三)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板书填表)。

四、实践应用。

出示一块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商店营业牌。

营业时间:上午9:00—下午6:00。

1.这个牌子上的时间是什么计时法?这家商店的营业时间是几小时?(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并板书。)。

2.这家商店想换一块用24时计时法表示营业时间的新牌子,谁来设计?(让学生写在准备好的纸牌上,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列式计算营业时间。

五、课堂练习。

适量安排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相互转换及求经过多少时间的练习题。

点评:同一课题、同一教学内容与同一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采取不同措施及方法进行教学,这种“一题多式”的教学尝试,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研究能力很有益处。本课教学设计正是“一题多式”的好例子,真可谓“殊途同归”!

我们先看设计的“引入”环节。两种设计都采用了联系儿童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切入。例如“设计a”利用儿童喜欢看电视的特点,通过看电视节目单发现节目单上出现的时间表示法过去并未见过,即使见过也不清楚是何意思,于是产生了这种计时法究竟有何特点、好处、用在什么地方等疑问,从而急于想探索。而“设计b”则是通过“接人”而无法确定是上午7时还是下午7时这一简单事实制造悬念:不加“上午”或“下午”又该如何表示呢?两种“引入”的设计,都让人感到自然贴切,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

设计的第二部分是教学的主体。作为主体,两个设计均注重了引导学生探究24时计时法的特征及与普通计时法的`相互转换关系,但具体操作却各有特点。“设计a”依据本课的教学重点给出题目,然后展开小组讨论,扣紧“24时计时法”及“转换方法”进行交流。交流的基础是学生思考的结果。突出“0”点,尤其是用直线说明昨天、今天和明天,把“时间的流淌”、“一去不返”等亘古至今不变的哲理直观地表示出来。“设计b”则是通过周而复始的时钟走动演示,揭示出一日有24时,进而讨论与“普通计时”的区别及其转换方法,并通过“列表”进行比较。两个设计都较生动地展示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体现了教师的角色转变方式。

另外,“设计a”在小结时提出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这一学生每天都面临的实际问题;而“设计b”则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商店的营业时间、设计商店的营业时间牌。虽然“结课”的要求各不相同,但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及新知学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