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然环境教学教案设计(优秀12篇)

时间:2023-12-04 15:59:24 作者:曼珠

教学工作计划还需要与教材和教学资源相衔接,确保教学实施的有效性。以下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教师们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中国人教学教案设计范文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我所执教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第十册第六课《京韵》中的一首歌曲《我是中国人》。这是一首曲调根据京剧曲牌中典型的西皮流水的音调缀成的戏歌。全曲唱词简短、朗朗上口,曲调的运腔十分口语化,它热情地颂扬了中华民族讲文明的传统美德。曲中每一句中均运用了前半拍的八分休止符,使得曲调刚健有力,特别在最后一句的“人”字上通过了一字多音的长运腔把音调推向全曲的最高音“5”形成高潮,继尔又以下行五度结束在“1”音上,它以自豪的语气和心情唱出了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设计理念:

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针对学生对戏歌了解较少,在教学设计上,注重运用音乐本体语言的力量,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并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欣赏——思考——讨论——分析——探究——体验的学习环境。激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奠定学生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简单了解有关戏歌的一些知识,激发学习兴趣2.技能目标:能够用京剧的风格韵味演唱《我是中国人》3.情感目标: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教学重难点:

弱起、波音、装饰音、拖腔的唱法,初步掌握京腔歌曲的演唱。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听过戏歌但不了解戏歌的原因,教学中主要采取欣赏、讲解、听唱、教唱等教学方法。

学生学法:欣赏、体验、探究。

二、说教学过程一.导入。

设计理念: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入手,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听赏两首戏歌《故乡是北京》和《唱脸谱》,感受戏歌的风格韵味,然后对这两首歌曲的特点进行提问,让学生自己分辨它们是戏还是歌,由此引出戏歌的概念。戏歌:用戏曲的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就叫戏歌!然后老师简单给学生讲解有关戏歌的一些知识。

(戏歌是戏曲这种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代流行因素结合的产物。它是歌中有戏戏中有歌,很受大家的喜爱。早期的戏歌作品受京剧影响很大,所以被人们称为“京歌”。)。

二、学习歌曲。

1.初次聆听让学生感受这首歌曲的情绪是热情,豪迈的。

2.通过朗诵歌词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歌曲所要表达的中华民族讲文明的传统美德和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这种思想感情。

3.再次聆听要求学生跟随范唱用手指点着节奏,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拍号,每小节只有一拍。4.分句学唱,解决难点。

这首歌曲的难点在于每一句前半拍的八分休止符,还有波音和装饰音的唱法。这些难点,我把它放在歌曲中一点一点解决。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说出自己感觉比较难唱的句子,然后我们一起解决。

如第一句“我是一个中国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里面有弱起和波音这两个知识点,我可以通过多次教唱或者听唱的方法让学生掌握。

再如最后一句“人”字的拖腔,一共有23拍,这里我用教唱歌谱的方法解决难点,学会后要求学生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7..以自豪的情感跟着伴奏带唱好京歌《我是中国人》。

我会以2008年我国承办第29届奥运会为契机,启发学生讲文明、树新风,并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用这样的情绪来唱好歌曲。(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8.鼓励学生单独演唱,师生共同评价,锻炼学生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三、表演唱。

因为戏歌和戏曲是分不开得,所以我向学生讲解戏曲中跑圆场这个动作,并辅导学生表演,用于歌曲的前奏。作为本科知识的延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用戏歌作为学生走进戏曲的敲门砖。

最后教师提出希望,鼓励学生从唱戏歌开始,慢慢地去了解戏曲,学习戏曲,敲开戏曲艺术的大门。

我是中国人教学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爱自己的祖国。(2)知道我国的国名,首都,国庆节。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大中国》这首歌吗?会唱吗?下面咱们就来一起唱一遍。

1.放音频:《大中国》同学跟音乐唱。

提问:你知道这首歌是唱什么的吗?

师:中国是我们的家,我们都是中国人。

2.看书。(“听一听”中的图片)。

提问:这些都是中国人吗?那他们为什么长得都不太一样呢?

小结: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数最多。虽然民族不一样,但我们都是中国人,是一家人。

二、学一学(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出示图片。(“课文”中的图片,先不出示民族图。)。

1.说一说:图上画的是哪的景色?你知道关于长城的情况吗?

小结:万里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像一条腾飞的巨龙,所以有人说我们中华民族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

2.提问:为什么说中国是我们的祖国?

小结:我们都是中国人,生活在中国这快土地上。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再往上一辈一辈的人都生长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个国家里,所以,中国就是我们的祖国。

板书:中国是我的祖国。

3.学生四人一组说说:我国还有哪些美丽的地方,美丽的景色。

请同学到前边一边举着自己找的图片,一边给大家讲解。

老师也拿出准备好的图片:黄山、长江、黄河、桂林山水等向同学做简要介绍。

小结: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不仅有许多名胜古迹,还有许多美丽的自然风光。

师:同学们,看完这些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4.请同学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贴图。(“课文”中各族小朋友手拉手图)。

1.提问;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师:他们和我们一样,都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中国,觉得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幸福快乐。让我们一起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2.放音频:《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同学边唱边表演。

小结:我们和全国各民族的小朋友一样,生活得非常幸福快乐,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我们都爱自己的祖国。

板书:我爱我的祖国3.读儿歌:我是中国人。

中国是我的祖国。我爱我的祖国。

过渡语: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是怎么诞生的吗?

三、听一听(使学生知道我国的国名及国庆节)。

1.说一说:

你们知道是谁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吗?(是毛泽东主席宣布的)。

在宣布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说我们的新中国叫什么名字?(我们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是哪一天成立的?

教师:新中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一天。

2.小组交流:

国庆节是哪一天?为什么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师: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因此,我国将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3.“听一听”中的图2。

提问:这一天就是10月1日国庆节,天安门广场是什么情景?人们在干什么?

小结:每年10月1日国庆节时,全国各民族人民都通过各种形式来庆祝祖国的生日,表达高兴的心情和对祖国的热爱。天安门前更是鲜花盛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到处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的场面。

四、看一看(使学生了解首都北京)。

1.说一说:红色五角星的位置是哪?

2.小结:红色五角星的位置是北京,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3.说一说:你们还知道北京有哪些著名建筑吗?

4.同学边说老师边出画片。(北京西客站、亚运村、中华世纪坛等。)。

5.小结:北京首都除了有刚才我们看到的新华门、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有闻名于世的故宫;具有现代气息的北京西客站和亚运村;繁华的王府井和西单文化广场;还有数不清的高速公路、立交桥、高楼大厦、公园。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全国人民都热爱北京。

五、说一说。

看书(“说一说”中的填空)。

1.同学在书上填写。

2.同学读。小结:

我国的国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我国的国庆节是10月1日。

过渡语:让我们用一首美丽的小诗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吧!

六、诗歌总结。

1.读诗歌:

我爱鲜花,我爱白鸽,我爱万里长城,我爱长江黄河,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

2.总结:让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让我们都来用行动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板书设计: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我们经常说,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景色宜人。首先,我们一起看一段录相感受一下祖国的壮丽河山。(展示多媒体)。

2、当然,要更进一步的认识,就需要我更深入的学习。今天,我们将进入一幅全新的画卷。

(板书: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二、地势西高东低:(板书)。

1、过渡:在古代诗词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为什么江水都要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

2、把我国的地面沿32°n线剖开,呈现出这样的面貌:(展示多媒体)。

3、观察,思考p20活动中的问题。

(指名答)。

归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板书)。

可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第二级为1000米-2000米;第三级为500米以下。

4、活动:(出示设色地形图)。

找出这三级阶梯的大概范围。

找出三级阶梯界线上的主要山脉。

完成表格:

2000---1000米。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00米以下。

地形区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和两广丘陵。

5、讨论:“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

学生分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后派代表总结发言。

(教师可引导学生主要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

别了我爱的中国

添马舰军营告别仪式。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不列颠尼亚”号离港象征意义。

结语:大英帝国从海上离去(欣喜之情)。

五、课外拓展。

你能运用特写的手法写一段文字吗?

示例: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文档为doc格式。

我是中国人教学教案设计范文

甲: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褐色的眼睛之中,我有着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的眼睛,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乙:在无数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皮肤之中,我有着大地般黄色的皮肤,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乙: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脯,甲: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热血,乙: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甲: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

左:我们的祖先最早走出森林,右:我们的祖先最早开始耕耘,左:我们是指南针、印刷术的后裔,右:我们是圆周率、地动仪的子孙。

左:花木兰、右:林黛玉、左:孙悟空、右:鲁智深。合: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甲:也响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大声高喊着——合:“中国得分”。

合:当掌声把五星红旗托上蓝天,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那长城一样巨大的手臂,不光把采油机钻杆钻进预言打不出石油的地心;甲:也把通信卫星送上祖先们梦里也没有到过的白云;合:当五大洋倾听东方声音的时候,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甲:我是中国人,乙:我是莫高窟壁画的传人,让翩翩欲飞的壁画与我们同住。甲:我就是飞天,飞天就是我们。乙: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甲: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合:我骄傲,我们是中国人!

中国历代神话女娲造人教案教学设计

1、了解神话的特点。

2、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3、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体会想象与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领会神话的魅力。

4、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5、体验人类诞生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6、激发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体会想象与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领会神话的魅力。

2、激发和训练想象力。

3、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和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2、《女娲造人》选自,作者是。传说中的女娲是神。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其体裁是,它详细叙述了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学法指导】。

阅读本文,要看作者如何展开想像,在原文基础上丰富和扩充哪些内容。同时,结合课文的描写认识女娲这个形象。

另外,神话终究是神话,不等于科学事实,因此,在学习中,也应注意神话与事实间的差距,进一步深入了解神话的特点。

【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女娲澄澈()()灵敏()。

掘起()掺和()踪迹()。

2、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绵廷()奔奔榛榛()开僻()气慨()兴高彩烈()。

3、下列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

a、捏了一些同自己相仿的“泥娃娃”。

相仿:大致相同,相差不多。

b、盘古开辟了天地。

开辟:建立,创立。

c、捏累了,就索性用树枝蘸满泥巴在地上甩来甩去。

索性:干脆。

d、女娲又把男人和女人相配,让他们繁衍子孙。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4、选词填空。

女娲看着自己亲手___的生命,非常高兴,便不停手地___人。她日夜不停地___呀___,___累了就索性用树枝___满泥巴在地上___来___去,泥巴点子___到地上,立刻变成了人,布满了东西南北。

(发明制造捏造蘸涂揉扔甩掉溅落)。

5、请用下列短语仿写句子。

(1)神通广大——。

(2)眉开眼笑——。

(3)疲倦不堪——。

6、你能选择下列词语中至少三个连词成句吗?

神通广大兴高采烈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毕竟。

学习任务二:

你知道人是从哪来的吗?请搜集有关人诞生的说法。

【合作探究】。

朗读课文,体会作品主题。

探究品味,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1)讨论: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2)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3)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4)运用想象,把成语“喜气洋洋”“眉开眼笑”构想成生动的画面,并用文字描述出来。(100字以内)。

【达标测评】。

测一测,检查一下你学习本课的成果如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开天辟地()女娲()掺水()塑造()。

莽莽榛榛()()澄澈()()。

2、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其体裁是,它详细叙。

述了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和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神话带有浓厚的色彩。

3、仿照下列的拟人手法和句式特点,再另写一个句子。

例句:山涧的小溪,并不因为大海在山下就停止歌唱;路旁的小草,并不因为大树在身边而含羞躲藏。

仿句:

【学习反思】。

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课时八年级选修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作者主要通过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比喻,告诉人们应该如何对待生活中不可回避的烦恼、苦闷、困难和挫折等不如意的事。文章难度不大,语言精美,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散文。老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境,激发情感。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学会摆渡别人,摆渡自己。

学情分析:我所教的学生来自农村,智力和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大约占五分之一;智力一般,基础一般的学生约占五分之一;中等偏下的学生约占五分之二;基础很差,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约占五分之一。尽管如此,就这篇文章而言,我觉得全班五分之四的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另外五分之一的同学也能基本理解,因为本文难度不大,我觉得挺适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扫除文字障碍。2、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培养阅读中迅速找出关键语句,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如何摆脱生活中的烦恼、苦闷、挫折和苦难。

教学方法:竞赛式学习法。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

重点:几个关键词句的含义。

难点:理解比喻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长这么大,遇到过烦恼、苦闷的事没有?如果有,那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呢?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答案)。

师:同学们说的,我认为都有一定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人生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如意的事常占八九。我们应该用一种正确的方法解决生活中时时袭来的种种不幸。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发人深省的散文--《摆渡自己》,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从这篇美文中获益匪浅。

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老师将组织大家班来一场学习对抗赛,大家说好不好?

二、(出示小黑板。进行第一轮比赛。)。

1、画出本课中出现的生字词,小组内查字典解决。(即扫除文字障碍)。

2、找出文中出现的几种修辞方法。

3、作者列举事例的目的是什么?

4、怎样用正确的方法排解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和挫折。(即用什么方法摆渡自己)。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感知课文。组内合作探究。

教师来回巡视,根据学生学习现状适时确定第一轮比赛时间。

(教师要善于鼓动学生第一个发言,明确告诉同学们,第一个发言的同学可优先选题,并且可为本组赢得最高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第二轮比赛: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比赛。

学生朗读完之后,先请学生作点评。老师适当评点。

(注:在这轮比赛中,教师要有意控制领先那队的得分,有意让落后队撵上领先队,争取打个平手,这样在下轮比赛中才能更好地调动起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若分值拉得太大,落后的那队就会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这一点很重要。)。

体验感悟,链接生活。

生答:略。

师: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生活里还有许多人在做着摆渡人的工作,用他们的真情为社会平添一份光彩。所以许多时候我们经常让别人摆渡,但在生活里也不要忘了去摆渡别人,接下来我们也做一回摆渡人的工作。

(第三轮比赛。写作片断训练。)。

小黑板出示摆渡材料:

师:请你写一段话来劝慰他,鼓励他,指导他,把他摆渡到正确的航道上,让他重新张起自信的风帆,燃起希望之火!马上动手!

学生动手写发言材料。

出示堂堂清练习题:进行最后一轮比赛。

1、给下面的深颜色的字注音:

蹂躏自怨自艾沮丧赎回猝不及防颠簸。

2、“生命里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和雪天”是什么修辞?有什么含义?

3、你最喜欢的话是哪句?为什么?

4、写作练习:仿照下面的例句接着写下去。(要求:最低再写二句。越多越好。)。

总结比赛结果:

结束语:如果说人生是一条河流,那我们便在这条河上要么被别人“摆渡”,要么“摆渡”别人,但是千万不要记了“摆渡”好自己。衷心希望我们的同学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在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努力做一达观开朗的摆渡人,把我们的人生“摆渡”得更加美好,“摆渡”得更加靓丽!

布置课后作业:

为你身边苦恼的人做一次热心的摆渡。

附:板书。

一、为何摆渡?世间不如意的事太多。

二、为谁摆渡?a、为别人。b、为自己。

三、怎样摆渡?a、听音乐b、看书c、发邮件……。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高一必修

一、简介麦当劳。

麦当劳最初是加州的一家小餐馆,由迪克迈克唐纳和马克迈克唐纳经营。20世纪50年代,雷克罗克与迈克唐纳兄弟合伙,开始新的麦当劳式连锁经营。第一家麦当劳快餐店于1955年4月15日在芝加哥诺洲desplaines诞生。到了60年代,克罗克又买下迈克唐纳兄弟的股份,独自掌控这个迅速膨胀的快餐帝国。在第一家麦当劳快餐店开业那天,汉堡包的标价是15美分,全天营业额为366美元。而今,麦当劳在世界各地已有3万多家分店,每天为5000多万名顾客服务,全球营业额约104.9亿美圆。麦当劳已经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麦当劳90年在深圳开设了中国第一家麦当劳餐厅,随后92年4月在北京王府井开设了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麦当劳餐厅,当日的用餐人次超过万人。至今,麦当劳已经在中国17个省市的74个大中城市开设了近600家餐厅,在中国的快餐业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麦当劳不仅仅是一家餐厅”这句话精确地涵概了麦当劳集团的经营理念。在全球麦当劳得到整体制度体系中,麦当劳餐厅的营运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麦当劳的经营理念和欢乐、美味是通过餐厅的人员传递给顾客的。

二、释题: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是一篇人类学的田野笔记,或者说是文化随笔。他从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麦当劳连锁快餐店在中国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自身所起的变化,论证了文化冲撞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再次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2、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的述说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的变化。

第二部分(第2-5段),麦当劳体现的美国文化影响了中国顾客。

第三部分(第6-8段),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的变与不变。

第四部分(第9~11段),文化冲撞的作用、规模及特征。

四、文本研习:

1、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a美国麦当劳的三个特点:快捷、价廉、被大众接受。b到中国后:快捷、价廉不复存在,但是依然被中国各种职业人、各个社会阶层所欢迎,麦当劳似乎成了文化使者,起了沟通中美文化的作用。

2、人们对麦当劳文化的接受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a麦当劳餐厅的平等、民主氛围b温馨的就餐环境、优良的服务吸引了各类社会人群c顾客行为的自律d吃麦当劳于体味外国文化。(要点分别在第二节的最后一行,第三节的第一行,第四节的第三行,第五节的最后一行)。

3、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的变与不变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变:a塑造成地方企业的形象。b设置“情人角”“儿童乐园”c营造中国式家庭气氛。不变:经营理念和方式。即第7节最后一句话。(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设计:怎样理解”“北京麦当劳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国文化’”这句话?)。

明确:作者将这个文化现象放在人类文化活动的大背景下来看,用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与之类比,证明麦当劳本土化的必然。(即第8节)。

5、文化冲撞的作用、规模及特征怎样?

明确:作用:全球化。规模:分三个阶段,而且势头越来越猛。原因: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征:文化冲撞所引发的变动的多向性。

6、全文的结论是什么?

明确:“全盘西化”是虚幻的,作为人创造的文化永远是不可能被克隆的。

课堂小结。

文章从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场景出发,观察各种人对于同一对象的态度,从而据此剖析一个民族带有某些共同性的心理特征,发现因外来文明引起的微妙的变化,说明文化交流的形式、方法、途径的多样性,影响的深远性,把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说得明白易懂。

布置作业。

谈谈你对本文的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

一、麦当劳在中国被赋予的意义的改变。

二、人们对麦当劳中文化的接受麦当劳被中国老百姓接受及其原因。

三、麦当劳采取的一些措施。

中国历代神话女娲造人教案教学设计

1、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2、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由一学生介绍什么是神话,并说说神话有哪些特点。

2、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

三、深入情节梳理思路。

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象的,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试想,没有了这种想象,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象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2、你也发挥自己的想象,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3、女娲有什么特点?

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情理的。

4、跳读课文,画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

四、多元智能拓展延伸。

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象的,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理由。

提示: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此题目不要求统一的答案。教师不要把学生只限制在喜欢哪一篇上,但是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传说,表现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这都属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而我们往往也可以从阅读这类文章中得到新的感悟。

五、总结文本感悟导行。

正因有了作者大胆新奇想象的演绎与扩充,女娲造人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才充溢着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人类感念造人神女娲,感念她带到人世间的爱与温情,现实中人在澄澈的心湖底有谁没有珍存母亲勤劳、质朴的身影?愿这欢欣与愉悦如不断流淌的小溪,一路唱着欢歌前行。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1、使学生了解“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从而唤起学生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2、体会“我”对父亲的无比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认知目标:1、了解局部战争的情况。

2、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体会“我”对父亲的无比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从而唤起学生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二、教学媒体的选择。

教学媒体主要是网络技术。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搜索信息的便捷性、呈现画面的直观性等特点,辅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雷利向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发出了内心深情的呼唤。请听(课件出示:配乐呼唤录音)雷利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呼唤呢?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检查预习,理清文章脉落。

1、通过课前的预习,你了解雷利发出呼声的原因吗?(板书:失父之痛、世界不太平呼唤和平)。

2、师:那么这是个怎样的父亲呢?请看大屏幕:

三、合作学习,体会失父之痛。

1、课件出示:(千人迎英雄的场面,并出示录音、字幕:他,是一个精通四国语言的经济学硕士;他,是一个深爱妻儿的好丈夫、好爸爸;他,是一位卓越的维和部队观察员。)。

2、默读课文,找出体会到作者失去父亲万分悲痛的句子划下来,然后读给你旁边的同学听。

3、学生进入学习网站,合作学习。(请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法指导,进行讨论交流,再探讨朗读进行汇报。)。

4、汇报交流:

(1)片段一:(读文--互动质疑--查阅相关资料--谈感受)。体会爸爸对维和行动充满信心。

(3)片段三:读文谈感受,在失父的回忆中表达对爸爸的崇敬与自豪。

四、畅游网络,感受世界的不太平。

1、指名读第7段,自主质疑,梳理问题。

3、观看伊拉克战争视频、“9、11”事件图片。

(1)学生有选择地进行浏览。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再次呼唤,升华感情。

1、课件出示呼声段落,齐读。

六、延伸拓展,呼唤和平。

师:面对着和平年代的不和平,你又想说什么呢?

1、我想对发动战争的国家说……。

2、我想对处于灾难的儿童说……。

七、世界和平资料展。

课件展示和平的图片资料:在《爱的奉献》音乐中,教师描述: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只要献出一份爱,和平就能永驻人间。

板书设计:

失父之痛斥世界不太平。

呼唤和平。

和平永驻人间。

中国历史上开创外交新局面精选教案教学设计

1、教材内容:《开创外交新局面》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我国70年代的外交成就以及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建树。

2、教材地位: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在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的基础上,中国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得到提高。本课内容是对前一课内容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外交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知识素质不是很高,从心理特点来看,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奋点多集中在直观教具和生动的历史事件上,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阶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三、教学目标确定及依据。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加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学生活动为主,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辅助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提供历史资料,营造历史情境2、学生活动,再现历史3、学生感悟,教师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

3、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四、重难点确定及依据。

根据教材内容,外交事件历史地位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将重难点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重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及外交建树。

2、教学难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的背景;。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选择与依据。

一体二辅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多媒体为辅导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学习方法选择与依据。

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教学手段选择与依据:

幻灯片:图片;录像;音乐。

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直观性强,实用性大,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深,效果好。

六、课前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从教科书、互联网,课外读物中搜集整理资料。

2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报名参加历史剧、情景剧表演,并和学生一起编剧本。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设计.高一必修

1.美国人看麦当劳是快捷、廉价;中国人把麦当劳当作悠闲消遣的好场所。对于中国人来说,麦当劳作为美国文化的符号意义比它作为快餐的符号意义更明显。

2.他们努力适应中国文化环境,不仅绝大多数员工是中国人,而且制作的食品的原材料大部分也是产自本地,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活动,设有“情人角”的区域,设有“儿童乐园”的专门区域,营造中国式家庭氛围。

3.要想全球化首先得本土化,本土化与全球化是相通的而不是对立的。

4.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动不是单向的也没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

三、质疑。

继承本土文化的同时,吸收外来文化,实现本土的全球化。

四、训练。

(一)知识识记。

1.全球化(指世界上各种文化更加广泛、更加频繁、更加激烈、更加深入地相互接触和冲撞,并且是多向的、多层次的互动和吸纳)本土化(继承本国、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克隆(原意是小树枝,引申意为无性繁殖。日常用语中常用“克隆”形容人具有相同的外貌或一样的行为。)。

2.a.第2和第3个逗号改为顿号。

(二)文句:“全球化”是20世纪90年代最时髦的词之一。“全球化”指的一种社会文化过程。它不是和种口号、一种主张或者一种信仰。它指的是世界上各种文化更加广泛、更加频繁、更加激烈、更加深入地相互接触和冲撞,并且是多向的、多层次的互动和吸纳。

理由:“全球化”是社会文化过程,其活动形式是各种文化在更大程度上的相互接触和碰撞,其结果是多种文化的互动和混合。即把文化交流、文明对话与全球化的理论相联系。

(三)文段理解。

1.c。理解错误。2.c。两者比较,是递进关系。3.d。错在“保持美国文化特色”。

4.d。a错在“新生事物”。b错在“被动”。c范围缩小。

收获整理。

课文内容。

及其理解。

中心内容。

文章着眼于说明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这样的过程常常是不自觉的,自然而然的。

理解或评价。

麦当劳作为美国的连锁快餐店,无形中具有了某种政治文化意义,人们视其为代表了美国的国家形象,同时,能够在麦当劳用餐被视为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特征之一。它的品牌内涵中包含了其产品品质、产品市场定位、品牌文化、产品标准化生产及品质保障机制、品牌形象推广、特许经营的市场扩张模式等。来到中国以后,为了适应中国民众的消费水平、饮食习惯,在自我形象上作了些改变,增加了亲和力,也就是所谓本土化。中国顾客在麦当劳就餐中领略了美国文化--广义的说,就是西方文化,改变了自己的某些不良习惯,说明了文化交流常常是无形的、自然而然的,也是双向的,相互渗透的。

文章风格。

写作特色。

文章是一篇人类学的田野笔记,或者说是文化随笔。文章由事及理,把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文章从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场景出发,观察各种人对于同一对象的态度,从而据此剖析一个民族带有某些共同性的心理特征,发现因外来文明引起的微妙的变化,说明文化交流的形式、方法、途径的多样性,影响的深远性,把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说得明白易懂。

【拓展迁移】。

1.a。要抓住概念的内涵进行选择。2.c。c项与第二段的第一句相矛盾。3.d。d项与“与传统意义上的科普作品不同”相矛盾。4.d。d项项属于无中生有。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