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实用18篇)

时间:2023-12-15 22:57:38 作者:文锋

教案还可以帮助教师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这些一年级教案范文,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指导。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和复习教案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减法。

2.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和第79页。

教具、学具准备。

小鹿头饰、信卡、补充算式的减法表、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设计。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开课直奔主题,节省时间。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1.猜一猜。

出示第78页第1题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生:有三个小朋友坐电梯。

生:小男孩住6层,小女孩住8层。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的家住在哪道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学生踊跃发言,介绍自己的住址。

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师:我们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组成,你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

同桌两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对口令的形式告诉给大家,好不好?

学生活动,上台展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出10以内各数的组成。

[同桌合作,用身体语言表演,复习旧知,学生兴趣很高,学习气氛浓厚。]。

自行探究,找出规律。

师:咱们来做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好吗?

生:好!

请一生扮演邮递员小鹿(头戴头饰,肩背邮包)。今天,小鹿送的信可真多呀!这些信的信封上写着10以内的加法算式,如果你能算出得数是几,就送到黑板上的几号信箱。

学生拿到信卡,认真计算后纷纷到黑板上送信。

生:感觉没有顺序,有些乱。

师:怎么排列比较好?

生:按一定的顺序。

(根据学生的汇报,重新排列。)。

师:根据算式的特点和规律,你想想用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它?

[扩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找出规律。]。

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在屏幕上出示如下减法表。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和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自我评估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2、在回顾学习过程中交流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3、在实际的购物活动中,能正确计算应付款和找回的钱,并巩固学生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买卖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购物能力和参与意识。

4、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复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发展学生的口算能力和自我评估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开火车游戏。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进行计算。

二、比较算式。

出示书86页的第一幅图。

(1)先只算出第1行算式的得数。

(2)根据一、二两行的关系推算出第二行算式的得数。

三、我的成长足迹。

1、提出问题。

我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

2、学生小组交流,分组汇报,根据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进行解决。

四、购物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出示体育运动商品的具体价目表。

2、让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

3、小组交流,并汇报。

五、统计。

1、近来一周的天气情况。

师:我们还学习了统计,你能根据统计图说出近来一周的天气情况吗?

出示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晴天、雨天......分别有多少天?

2、实践活动。

(1)先说一说在完成统计图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调查的内容:调查一个星期你家扔掉了多少个塑料袋?

(3)反馈预习作业。

(4)学生进行调查活动。

(5)汇报成果。

(6)提出问题。

从你制作的统计图中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六、。

通过今天的.上课,你想说些什么?

七、环保作业:

统计从明天起往后的7天里,你的家庭使用或丢弃塑料袋的数量,在课本的统计图中涂一涂。日常使用的塑料袋严重污染我们的生活环境,根据你的统计结果,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写一写。

小学一年级总复习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六的第1418题.。

教学目的: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418题。

1.做第14题.。

2.做第15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在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做第16题.。

4.做第17题.。

5.做第18题.。

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可以问一问学生:第二问缺少什么条件?缺少的条件在哪里?

二、根据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或补充练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期中复习教案

一、口算(10分)。

13-7=14-5=4+9=5+8=。

15-5=18-9=59-9=50+8=。

23+4+9=54+30+4=24+30+5=86-6-50=。

二、填空题(32分)。

1.5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由8个一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

2.一个一个地数,()个一是100;十个十个地数,()个十是100。

3.34的十位上是(),表示()个十;它的各位上是(),表示()个一。

4.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位是十位,第三位是()位。

5.64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6.把这些数从大到小排一排:2560191008246【小学生期中考试】。

7.18连续减3:18,____,____,____,____。

9连续加7:9,____,____,____,____。

三、数一数。(6分)。

()个()个。

四、在里填上“”、“”、“=”。(5分)。

355378691331。

6560+510090+93736+5。

五、把下面的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排一排。(8分)。

七、看图列式并计算。(15分)。

(1)(2)。

(3)。

八、解决问题。(16分)。

1.妈妈买来10米布,做衣服用了4米,还剩几米?

2.明明参加60赛跑,已经跑了20米,还剩多少米没有跑?

3.38只小动物参加运动会,现在已经来了16只,还有多少只小动物没来?

4.商店里有85个风车,又送来10个,商店现在有多少个风车?

聪明题:(10分)。

你能把1,2,3,4,5,6,7,8,9这9个数字填到下面的格子里吗?要求使横行、竖行、斜行上三个数相加都等于15。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整理和复习教案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减法。

2、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科书第78页和第79页。

小鹿头饰、信卡、补充算式的减法表、课件、实物投影。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开课直奔主题,节省时间。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1、猜一猜。

出示第78页第1题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生:有三个小朋友坐电梯。

生:小男孩住6层,小女孩住8层。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用数学,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

2、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的家住在哪道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学生踊跃发言,介绍自己的住址。

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师:我们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组成,你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

同桌两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对口令的形式告诉给大家,好不好?

学生活动,上台展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出10以内各数的组成。

(同桌合作,用身体语言表演,复习旧知,学生兴趣很高,学习气氛浓厚。)。

自行探究,找出规律。

师:咱们来做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好吗?

生:好!

请一生扮演邮递员小鹿(头戴头饰,肩背邮包)。今天,小鹿送的信可真多呀!这些信的`信封上写着10以内的加法算式,如果你能算出得数是几,就送到黑板上的几号信箱。

(利用学生熟悉而且感兴趣的游戏形式让同学们帮助小鹿送信,激发了全体同学的兴趣,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通过送信,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

学生拿到信卡,认真计算后纷纷到黑板上送信。

生:感觉没有顺序,有些乱。

师:怎么排列比较好?

生:按一定的顺序。

(根据学生的汇报,重新排列。)。

师:根据算式的特点和规律,你想想用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它?

(扩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找出规律。)。

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在屏幕上出示如下减法表。

小学一年级数学期末复习教案

教科书第38——39页。

1、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一、复习引入。

1、师报数,学生写数。

十六七十三五十一百二十五九十九四十八。

2、谈话引入:刚才我们写了几个数,你们知道100以内还有哪些数?它们之间的顺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相关知识。

二、问题探究。

1、出示第38页例7的百数表。

引导学生观察这张未填满的百数表,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回答:

1)、第一横行的5个数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是单数。

2)、从左上到右下这个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

3)、从右上到左下这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减小到1。

2、学生独立填表中空格。

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

3、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

4、进一步探索百数表的排列规律。

4人一组,讨论并找出规律,然后全班交流:1)、每一横行都是十个数,除第一横排外,每横排中每个数的十位相同。2)、每一竖行也都是十个数,这些数的个位相同,且下面一个数比上面一个数大10。3)、整十数排在最后一行。

三、练习:完成练习八第一题。

学生先独立填数,然后集体订正。

四、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1、提出问题。

2、解决问题。

1)分小组讨论比较,再全班交流。

a、看图来比,只看最后一行,最后一行中左边有3个,右边有1个,所以28大于26。

b、根据数的组成来比,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所以28大于26。

c、根据数的顺序来比,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

2)、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

3)、思考:如果没有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得出用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来进行比较。

4)、同桌同学一起自学例8。

5)、展示学生比的方法,然后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一样,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3、练习:完成例8下面的做一做。

4、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100和99,问:100和99谁大?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100大于所以的两位数。

五、巩固应用。

1、练习八第2题:同桌拿卡片,一起从小到大把卡片重新排列。

2、练习八第3题。

3、完成第39页的思考题。

六、小结:

略。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

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课时安排:。

约4课时20以内的数。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教学重点:

难点20以内数的组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

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11一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1.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

(2)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

2.数字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

(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3+4=74+3=7。

(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五、课堂练习。

总复习的第1、2题。

1.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并针对情况讲解。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

教学后记:

学生很多知识掌握很好,就是数位顺序表不会画,有点不理解,但他们猜数字游戏很有兴趣,看来还是要兴趣促使学生爱上数学。

小学一年级数学期末复习教案

第96---97页。

1:借助“假日小队”这个学生熟悉的题材,启发学生根据各种活动的内容和情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活动,使学生加深理解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体验每个假日小队中存在的数学,感受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假日小队”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修改意见让学生介绍丰富多彩的“假日小队”活动,使学生熟悉本课内容并对本课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敢于创新的精神。再通过师生共同反馈,让学生懂得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使学生更能体会书本上各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提出书本以外的问题。

1:导入新课:

2:指导学生汇报活动内容。

3;教师板书课题“假日小队”。

1;出示;“唱歌”情景图

(1)仔细观察,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唱歌的`有几人?伴奏的有几人?

(2)谁能说说蘑菇老师给我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3)小组讨论。怎样列式计算。

(4)指名汇报,板书:15-3=12

(5)你能说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意思吗?先讨论,再指名回答。

(6)你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2:出示:“浇水”情景图

(1)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这幅图告诉了我们哪两个条件?

(3)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要求“已经浇了多少棵?”怎样列式计算?板书:35-8=27

(5)谁能说说算式中各数的意义。指名回答

3:出示:“看节目”情景图

(1)仔细观察,看看这幅图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小组讨论并汇报。教师最后进行归纳。

(4)教师强调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4:出示:“照相”情景图

(1)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讨论、汇报。最后教师归纳。

(4)提问:剩下的胶卷够其余每人照一张吗?

(5)小组讨论、汇报。

5:出示“捡废电池”情景图

(1)观察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3)根据图上的三个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4)小组讨论。

(5)各组汇报提出的数学问题,并说说怎样列式计算。教师分别板书出来。

(6)教师带领大家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内容。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简单的和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类型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进一步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1、口答算式或方程。

(1)20米是50米的百分之几?

(2)50米的是多少?

(3)多少米的是20米?

2、引入课题。

我们根据分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数量关系,学习过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这节课就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我们学过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分为简单的和稍复杂的两种情况。通过复习,要能进一步理解井掌握它们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更加明确它们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提高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1、选择下面三个条件里的一个条件作问题,编出三道不同的应用题。

(1)松树30棵(2)杨树50棵。

(3)松树棵数是杨树的。

学生回答时,分别出示三道应用题:

(1)松树30棵,杨树50棵,松树棵数是杨树的几分之几?

(2)杨树50棵,松树棵数是杨树的,松树多少棵?

(3)松树30棵,正好是杨树棵数的,杨树多少棵?

2、归纳基本思路。

从上面的题可以看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确定单位“1”的数量,并且找出与“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对应的量,然后联系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或者一个数乘分数(或百分数)可以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列出数量关系式,再列出式子解答。如果要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就用“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除以单位“1”的数量;当“几分之几”是已知条件时,就要根据单位“1”的量乘几分之几等于与“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来列算式或方程解答。

3、组织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7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然后提问怎样列式的,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不是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为什么列出的算式不同?指出: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时,要找准相应的数量。

2、做练习十六第8题。

3、做练习十六第9题。

指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般先确定单位“1”的量,(板书:定“1”)再根据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确定解题方法,明确用算术方法还是用方程解答,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式子解答。

通过复习,对于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你进一步明确了些什么?

完成练习十六第7题的计算;练习十六第10、11题。

一年级《整理与复习》教案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减法。

2.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科书第78页和第79页

小鹿头饰、信卡、补充算式的减法表、课件、实物投影。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开课直奔主题,节省时间。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1.猜一猜。

出示第78页第1题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生:有三个小朋友坐电梯。

生:小男孩住6层,小女孩住8层。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的家住在哪道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学生踊跃发言,介绍自己的住址。

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师:我们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组成,你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

同桌两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对口令的形式告诉给大家,好不好?

学生活动,上台展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出10以内各数的组成。

[同桌合作,用身体语言表演,复习旧知,学生兴趣很高,学习气氛浓厚。]

自行探究,找出规律

师:咱们来做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好吗?

生:好!

请一生扮演邮递员小鹿(头戴头饰,肩背邮包)。今天,小鹿送的信可真多呀!这些信的信封上写着10以内的加法算式,如果你能算出得数是几,就送到黑板上的几号信箱。

学生拿到信卡,认真计算后纷纷到黑板上送信。

生:感觉没有顺序,有些乱。

师:怎么排列比较好?

生:按一定的顺序。

(根据学生的汇报,重新排列。)

师:根据算式的特点和规律,你想想用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它?

[扩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找出规律。]

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在屏幕上出示如下减法表。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63――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及其异同点。

2、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3、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

1、让学生举一个正、反比例的例子,说说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

(1)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

(2)指生在班内说。

2、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式分别是什么?

生答后师板书

正:y/x=k(一定)反:x×y=k(一定)

(二)归纳正、反比例的异同点

1、小组合作: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正、反比例的异同点。

2、交流。

我们组是用表格表示的。

正比例反比例

相同点都有一个不变量两个变量

不同点比值(商)一定x/y=k(一定)积一定xy=k(一定)

(1)独立思考。

(2)指名回答。

(3)归纳板书:a一定,b和c成正比例;

b一定,a和c成正比例;

c一定,b和a成反比例;

提问:为什么根据一个乘法式子就能判断两种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呢?(根据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积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两个因数分别相当于除数和商。)

(4)自己举一个熟悉的三种数量关系,说一说它们存在怎样的比例关系。(三)综合练习:教科书63――64页的练习。

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66――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

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创新意识,发展数感。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发现和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很好地实现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上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规律。

师:(教师巡视一周,仿佛在数一数班级有多少人)问:你们猜一猜老师在干什么呢?

生:在书我们班级有多少人。

师:你们的眼睛可真亮,都看出来了,那你能猜出老师刚才是怎样数的吗?

生:1 2 3 4 5――――――(板书)

2 4 6 8 ――――――

5 10 15 20――――――

师:你们可真聪明,都被你们猜中了,这几组数你们能接着数下去吗?

生:能

师:谁愿意给大家数一数?(指名数)

师:大家都会数吗?(会数)

师: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看到前面的几个数就能接着数下去呢?

生:因为这几组数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都找到了这几组数的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找规律”。

二、探索交流,找出规律

1、练习教科书66也1小题。

三、综合练习:教科书66――65页的练习。

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6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四边形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能正确地画圃;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并且理解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根据平面的基本特征,能够理解平面图形的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了平面图形。

(一)复习三角形的.概念。【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提问:什么叫做三角形?你能够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

老师板书分类:a。按照边分类;b。按照角分类

2、教师口述,学生作图。

(1)等腰三角形

(2)等腰直角三角形

3、判断。

出示一组三角形,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三角形。

4、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提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二)复习四边形,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教师提问:四边形是怎样的图形?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四边形?

1、复习图形特征。

出示:

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小组共同回忆:

(1)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2)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3)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4)梯形有什么特征?

教师小结:由于长方形、正方形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复习圆。【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复习圆的特征。

(1)画圆,并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

(2)提问:圆是怎样的一个图形?

同一个圆中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二、复习轴对称图形。

(1)请同学们把圆对折。

提问:你发现圆对折后有什么特点?

再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

(2)提问:你认为刚才对折的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图形?

(板书:轴对称图形)

这里对折的折痕就是什么?

(板书:对称轴)

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圆有多少条对称轴?

我们学过的其他图形里,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你还能说出哪些见过的轴对称图形?

三、复习立体图形

四、综合练习。

教科书68页的练习。

一年级《整理与复习》教案

课本第24、25、26页整理和复习。

1.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知识整理的过程,进一步了解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

2.通过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和方法的归纳,以及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掌握方法,并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能力。

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

难点:能按照解题的一般步骤,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课堂设计

师:在前面的第二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整理。

1.口算复习。师:老师这里有一些算式,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9= 13-6= 15-7= 16-8=

11-7= 17-9= 15-6= 13-9=

11-9= 12-6= 13-5= 14-7=

18-9= 15-8= 11-3= 12-4=

2.知识整理,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

师:这些都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如果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排列,你会怎么排?跟你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学生交流汇报。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晶晶同学是如何整理的?

(1)师:横着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横着看,被减数相同,减数依次少1。

预设2:横着看,后面一道算式都比前面一道算式的差多1。

师:为什么会出现后面一道算式比前面一道算式差多1的情况呢?

生:因为被减数不变,减数依次少1,减的越少,剩下的也就越多,所以差反而多1。

(2)师:竖着看,你能发现什么?

预设1:竖着看,每一列的减数相同。

预设2:竖着看,每一列的被减数依次多1。

预设3:竖着看,下面一道算式都比上面一道算式的差多1。

师:为什么会出现下面一道算式比上面一道算式差多1的情况呢?

小结:因为被减数的个位依次多1,减数不变,差也依次多1。

(3)师:斜着观察呢?这些算式的差有什么规律?

小结:斜着观察,每一斜行算式的差相同。

预设1:被减数和减数都不相同,差相同。

预设2:被减数和减数都依次多1,差不变。

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我们通过自己整理20以内所有的退位减法算式,对这36道算式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还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发现了这么多算式排列的规律,太棒了!

(4)巩固练习

师:看着这张表,指出任意一道算式,你能很快的说出得数吗?谁能说出差是3的算式?差是4的呢?把差是9的算式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3.解决问题:第24页第2题。

师:小林的老师见我们班同学那么能干,她有问题要考考大家,接不接受挑战?

师:认真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小丽得了12朵,小林得了9朵。小丽比小林多得了几朵?

师:小林得了9朵花,这个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解决“小丽比小林多得了几朵?”这个问题,与小东得了几朵有关系吗?

师:“小东得了几朵”这个信息与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关系,所以是一个多余信息。

师: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告诉你的同桌你打算怎么列算式?

12-9=3(朵)

师:算式中的12、9、3分别表示什么?

生:12表示小丽得了12朵花,9表示小丽和小林得的同样多的一部分,3表示小丽比小林多得的一部分。

师: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同桌互相提问并解答。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女同学认真思考,男同学积极回答,都挺棒的,下面我们男女同学进行个比赛好不好!

第一轮1.夺红旗。

师: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第二轮2.想一想,算一算

(1)桃子比西瓜多几个?

(2)西瓜比桃子少几个?

独立完成,集体对改。

小结:求“桃子比西瓜多几个?”或“西瓜比桃子少几个?”这两个问题都是从桃子的个数中减去和西瓜同样多的部分,求剩下的部分(也就是多或少的数量),所以都用减法计算,因为求的同一部分,所以算式都是12-7=5(个)。

第三轮3.跳绳比赛。

(1)小明比小丽多跳了几下?

(2)小玉比小明少跳了几下?

学生独立解答,汇报。

师小结:在解决问题时要认真审题,看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所需的有用信息,排除多余信息。解答之后要注意及时检查。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那些收获?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部分内容及补充内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复习乘法口诀:

齐背乘法口诀。

根据"四六二十四"这句乘法口诀,能说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吗。

复习乘除法的.意义:

1、问:46=24表示什么意思。

24÷4=6表示什么意思。

师小结:46=24表示4个6相加或者6个4相加得24。

24÷4=6表示24里面有几个6或者把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问:在46=24中,"4"叫什么"6"叫什么"24"叫什么。

问:在24÷4=6中"24"叫什么"4"叫什么"6"叫什么。

巩固练习:

1、完成总复习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赛一赛谁做得又对又快;

指名说个别题是如何算的;

集体订正;

2、完成总复习第2题。

a、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完成;

b、指名回答,集体核对;

课堂作业:

1、口算册。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练习十六第12~16题,练习十六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正确地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以及工程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它们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1、提问: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分析思考?

2、分数乘法应用题。

(1)校园里有桂树28棵,玉兰树棵数是桂树的,玉兰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桂树28棵,玉兰树棵数比桂树少,玉兰树有多少棵?

3、分数除法应用题。

(1)校园里有玉兰树21棵,正好是桂树棵数的,桂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玉兰树21棵,正好比桂树棵数多,桂树有多少棵?

4、小结。

从上面两组题可以看出,在分数应用题里,先确定单位“1”的量,如果已知单位“1”的量,用算术方法解答;当单位“1”的量未知时,用方程解答比较方便。分析数量关系时,还要注意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果问题或已知数量与题里的“几分之几”不对应,就是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解答时先要根据题里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或方程解答。

1、做练习十六第12题。

科书58——60页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复习“百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形成一定的计算速度。

2、以解决问题为依托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3、在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对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炼信息:

2.出示课本插图,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这是一幅“儿童乐园”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或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主要景物——飞天轮、龙船、蹦蹦床、电瓶车。(或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几个主要活动——有的小朋友在坐飞天轮,有的小朋友在坐龙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开电瓶车。)。

(2)a: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开展几个主要活动的人数——坐飞天轮的有23人,在坐龙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开电瓶车的有6人。

坐飞天轮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叙述方式告知的,开电瓶车的只有6人,以上两条信息学生很容易发现,也不会产生意见分歧。但由于坐龙船的16人拥挤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没有规律,因而学生对这两条信息的发现可能会有意见分歧,此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感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便形成正确认识——从左到右依次数出坐龙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的区域,分别去数,然后相加,或依次数出每个区域中的人数。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或开始为什么没有数正确)——要有正确的数数方法,要仔细数,不重复也不遗漏。

b:你还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现在是下午4时;有的小朋友在买饮料,能知道各种饮料的价格;有的小朋友在买票入场,因为身高超过了1米。

二、师生合作,探究学习:

(一)统计信息,提出问题:

1、看来,图中的信息还真不少,怎样才能记住这些信息?(或怎样才能记住每个项目中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想到“统计信息”。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项目坐飞天轮的坐龙船的跳蹦蹦床的开电瓶车的。

人数2316156。

2、根据表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利用表中的数据信息,可以提出6个加法计算的问题、6个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及若干个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在让学生口述问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导学生注意问题的全面性,如:学生如果仅仅提出的是两个数相加、相减的问题,教师应进一步引导:能不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连减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利用这些数据,不但可以提出加法、减法计算的问题,还可以提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请小朋友仔细想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请你把这些算式写出来,然后计算出得数。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一会儿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三)汇报交流,梳理分类:

1、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1)学生在汇报时,既可以先汇报列出的算式及得数,然后再说明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也可以先叙述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汇报如何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2)如果学生汇报的仅仅是加法、减法、连加、连减算式,老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并解答能够进行加减混合计算及带小括号计算的问题,并及时板书算式。

2、伴随着每个小组汇报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把算式分类板书,以便为最后的总结概括作好准备。板书时可以把算式分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相对独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四)总结概括,理性升华:

1、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观察与分析,找到每一类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类算式的名称——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说出计算百以内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算式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当学生总结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中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五)巩固练习,拓展创新:

1、数的组成:利用计数器,完成如下类似的题目——请小朋友准备好计数器,听老师说要求,大家在计数器上拨数。

……。

2、数的大小比较:

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3、数的计算:

(1)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

(2)仔细观察这两组数,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计算时不需要进位与退位,第二组计算时需要进位与退位。

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不仅让学生发现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不要忘记“进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作用为“当计算遇到困难时,可以用竖式来帮助解决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表述。知识——学会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方法——引导学生从以“自主探究”为基础的合作、交流、对比、观察、反思“做数学”的角度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整时、半时、大约几时认读钟表时间的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在探究时刻之间变化的。

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认读时间的表象,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

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3、经历认读钟表时刻探究问题的过程,体会时刻(时间)与人。

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玩具钟表(或模型),教师准备演示用钟表。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1)玩电瓶车的同学是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2)坐飞天轮的同学是4时开始的,结束时是。

(3)坐龙船的同学是开始的,结束时是。

(4)跳蹦蹦床的同学是3时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5)买票的小朋友4时进“儿童乐园”,离开“儿童乐园”。

(6)“儿童乐园”每天下午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为2时——6时。

二、自主探究:

1、以6个问题为框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以问题(1)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开始玩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2)让学生利用钟表(或模型)进行操作。

(3)指名几名同学演示。

(4)教师引领探究——利用教具(钟表),师生共同完成从到一直到的拨针操作活动。

2、画出整时:

a:能不能把问题中的4时、3时、2时、6时画出来?请同学们利用钟面图,画上表针。(每个同学发一张钟面图)。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画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几位同学上台展示。

c:让画错的同学进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发现什么?

2、在认读钟表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把认读钟表要注意的事项说出来:辩认时针与分针,看清时针与分针的位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点。

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数位的理解。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精美的礼品,一会儿将把它们奖给今天表现最好的那些同学,我们来看看老师准备了多少个奖品。(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一)数小棒。

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三、活动二: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二)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四、活动三:对口令。

(一)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二)生生互对。

五、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

(一)出示图片:写一写。

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

(二)教师提问。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六、活动五: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通过给学生准备的奖品的数如何表示这一悬念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自己捆小棒来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和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以及边拨边说等环节来让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含义,并通过对口令和快速拨数等活动来进一步使学生掌握11~20各数。通过填写和读尺子上的数以及引导学生提问等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最后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11~20各数这一环节,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40到44页。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的意义,掌握整数、自然数、小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对整数、小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2、使学生巩固整数、小数的读写方法,会正确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同学们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在以后近两个月的数学课里,我们将进行数学总复习。通过总复习,使我们进一步牢固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为到初中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小学数学总复习分七节内容安排,第一节是整数和小数。今天这节课,首先复习整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要求大家进一步明确整数、小数的相关概念,提高整数、小数的读写能力。

1、整理整数、小数的概念。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里包括哪些数?(板书)谁来说一说,怎样的数是自然数?(板书:0,1,2,3……)你能举几个自然数的例子吗?(板书学生举例的数)数物体时什么情况下要用。表示?提问:你还看出按顺序排列的自然数里有哪些特点?(让学生自己自由地说一说)小结自然数在数物体时表示的意义,说明自然数是整数。

2、学生练习。

教科书41——43页的练习。

一年级《整理与复习》教案

教科书23页退位减法表。

初步感知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发表。

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挂图,口算卡片。

1、仔细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看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一共有多少个?

2、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商量,看看这个表有那些规律?学生可能找到横、竖、斜等各种规律。

3、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启发: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说一说差是6的算式有哪几道?除了表中算式,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