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长城和运河范文(14篇)

时间:2023-12-21 00:51:18 作者:笔尘

小学教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小学教案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在编写教案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长城和运河语文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驾、驶、壮、谱、创、华、丝、首、京、堂”十个生字,积累“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等词语,正确书写“壮、创、华、京、堂”五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诗歌的节奏。能带着自豪的情感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3、能根据提示填空。

4、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知道它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按诗歌的节奏,带着自豪的感情朗读诗歌。

2、了解课文内容,找出描写长城和运河特点的相关词语。

教学准备:

1、教师方面的准备: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长城和运河的图片、录象资料。

2、学生方面的准备:收集有关介绍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看长城图、运河图,认识长城和运河。

(1)说出画面上所画的地方。

(2)板书:长城运河。

(3)运河:运河就是人工开凿的河道。

二、初步感知,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句子: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幅壮丽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1)学习生字:驾驶、壮。

(2)读句子。

三、学习课文,了解内容,指导朗读。

1、读课文,说说:诗中写到的长城和运河是怎样的?并完成课文填空。

填空内容: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京杭大运河像丝带飘落在大地,,。

2、指导朗读第一节。

(1)观看介绍长城的录像片。

(2)听录音,展开想象,模仿读。(看图,做动作理解:连绵起伏和曲折蜿蜒的意思)。

(3)学习生字:谱、创、华。

(4)自由练读。

(5)指名或分组赛读。

3、展开想象,自主学习,朗读第二节。

学习生字:丝、首、京、堂。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

2、总结:长城和运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让我们牢牢地记住它们。

3、指导背诵。

4、拓展练习: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其他一些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

想象说话: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了,它像,又看到了,它像。

五、复习字词,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壮”。

3、自行练习,书写其他生字。

板书设计:

像巨龙像丝带。

中华民族的祖先谱写了不朽、动人的诗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

1、学会生字,理解它所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比喻句。

4、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

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课内外结合,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和壮丽。

两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想知道更多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感知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认田字格中的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协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发明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读这些词语。

(3)指名初步解释词语。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体悟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2、同学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局部。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异的景象呢?

2、讲读。

3、比较:“奇异”在不在句子中的异同。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用。

5、自身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的意思。

8、“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9、“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10、最后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1、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发明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2、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3、指名读,生评议。

14、齐读。

五、安排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板书设计:

连绵起伏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伸向天边。

教后感:

俺的第一感觉是,这首诗是引导同学借助长城和同学对话。这个对话是非常美的,这个对话能够让同学感受到发明长城这一奇迹是不朽的诗篇。

作为老师,都清楚长城是用血泪筑成,这一课给予同学是一种欣赏,是一种享受……所以,这一课的学习,俺们就应该让同学读,让同学诵,让长城成为同学心中的一个“美”点。

另外,这一课还给着同学一种期待,那就是在飞机上看长城,这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感受到的,虽然课本上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提供了一幅非常美的图片,但那空中拍摄其实也给同学一种期待。因此,在教学中,俺个人认为,老师要用这种期待来引导同学读,引导同学诵,因为同学的期待,才干真正的在自身的大脑寻找。

拥有这种期待的凭借就是引导同学读文,他们就能够发现长城的“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就能够知道万里长城的“万里”是何意,就能够明白祖先发明这个奇迹的过程。飞上蓝天,看到那美丽的“绸带”,你不想把它放在自身的心中?同学想了,那肯定就会有着亲切的交流,就会发生那动人的诗篇,理解那人间奇迹。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局部。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局部。

1、导读。

听老师读课文,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下面的三句话的不同: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指导朗读。

5、同学们无妨自身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局部读法的区别。

7、同座可分两大局部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局部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局部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局部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2、教师总结。

四、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略)。

1、同学自读上面的生字。

2、指名读生字。

3、齐读。

4、指导同学记生字:你能记住哪几个生字?怎么记住的?

5、指导同学说。

6、指导同学写字。

蜒左右结构与“蜓”的区别。

创注意“仓”的写法。

驾下面的“马”不要写成“木”

7、同学描红。

8、同学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设计。

1、形近字组词。

架()蜒()谱()拆()。

驾()蜓()普()折()。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划出来。

七、板书设计。

蜒长城和运河(雄伟而壮丽)。

驾(惊喜而自豪)。

教后感:

教师能根据诗歌的教学特点,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引导同学诵读,感悟其中的意思,让同学在诵读中接受知识,加深理解。能突现同学的主体作用,让同学自身去考虑运河的特点。同学在考虑中提高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的能力。还将课文内化成自身的东西。通过比较的方法锻炼了同学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在教学各行诗的朗读是,教师注重了引导和点拨,使同学体会到诗歌中所蕴含的感情,做到了披情入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长城赞》精选教案

教学目标:

1、绍长城的知识;

2、了解对联的常识。

教学重点:

1、对联的常识;

2、说明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找学生介绍长城的知识。

2、找学生说说对对联的了解。

二、教师补充介绍有关长城和对联的知识;简介作者罗哲文。

三、出示目标。

四、学习新知:

1、师范读对联。

2、生自读,师领读。

3、生再读,指生读。

4、课文分析。

(1)这是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是对联中的珍品。

(2)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接着指出在修筑长城过程中“将帅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最后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的历史、现实意义。

(3)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的雄姿: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如玉带,似明珠,最后指出长城在世界在人类历史上的丰碑式的地位。

(4)全联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意义深远;是对联中的精品,能给长城增色生辉。

5、朗诵课文。

五、:对联常识。

六、作业:背诵课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同学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俺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协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发明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时,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发明: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同学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局部。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俺的眼前.

俺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用。

5自身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7诗篇.”“不朽”有哪。

8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9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

10“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11“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12最后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发明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4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5指名读,生评议.

16齐读.

五.安排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局部.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局部。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局部,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局部结构完全同于第一局部,同学们自身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5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局部的语气一致?

6同学们无妨自身试着读一读.

7指名说说两大局部读法的区别.

8同座可分两大局部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9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10师读两局部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局部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11读两局部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俺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安排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挂图,多媒体,录音机。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1、2节。

(1)课文录音,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

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

引读:

万里长城动起……西到……。

她是多么雄伟壮丽。几千年来她谱写了……。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

引读:运河像……(板书: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6)朗读全文。

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7)背诵全文。

三、作业。

1、多音字组词。

行曲折。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奇迹(像巨龙)动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市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课后反思:

今天上《长城和运河》,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现在看来不少家长都能参与孩子的成长了。

今天的教学我以朗读为媒介,使学生领会文中“我”自豪和骄傲的爱国豪情。开始学生朗读出现拖音现象,为纠正这个问题,我先作示范,然后通过语言和学生收集的材料,激发学生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激情澎湃地开始朗读了,拖音现象荡然无存。

一点愧疚。

在指导学生看长城和运河图片写话时,我只是提供了一些词语供他们选择,而没有做详细的指导,等学生写后,我看了看,基本上空话较多,没有通过观察对长城整体有个映像,然后再分布重点描述长城的一个特点,最后抒发感叹。本来我想:为了让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写作,我不必要给他们搭建框架。可是我现在意识到,班上的孩子需要细致的指导,现在不是放手的时候。这个火只有在今天下午找时间补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

1、学会生字,理解它所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比喻句。

4、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课内外结合,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和壮丽。

课时布置: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想知道更多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感知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认田字格中的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发明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协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发明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读这些词语.

(3)指名初步解释词语.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体悟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2同学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局部。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异的景象呢?

2.讲读.

3比较:“奇异”在不在句子中的异同。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用。

5自身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的.意思。

8“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9“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10最后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1.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发明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2、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3、指名读,生评议.

14、齐读.

五.安排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

1、学会生字,理解它所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比喻句。

4、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课内外结合,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朗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和壮丽。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想知道更多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感知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认田字格中的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读这些词语.

(3)指名初步解释词语.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体悟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异的景象呢?

2.讲读.

3比较:“奇异”在不在句子中的异同。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

5自己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8“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9“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0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1.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2、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3、指名读,生评议.

14、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3、做一名小导游。向游客(学生)介绍一下长城和运河的情况。

板书设计:

连绵起伏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伸向天边。

人间奇迹。

课的开头我和学生共同回忆我国古代辉煌的历史,特别是古代伟大的工程。如:故宫、圆明园、运河等,由此导入新课。

许漪:在指导朗读课文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欣赏了长城的图片,让学生感觉到我们祖先的伟大、智慧,这时再让学生读出应有和自豪来。在听读的过程中还启发学生能从别人的朗读中听出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老师读课文,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下面的三句话的不同:。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句话读懂了什么?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

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教师总结.

四、指导写字。

驾折蜒谱朽篇创簇绸。

1学生自读上面的生字。

2指名读生字。

3齐读。

4指导学生记生字:你能记住哪几个生字?

怎么记住的?

5指导学生说。

6指导学生写字。

蜒左右结构与“蜓”的区别。

创注意“仓”的写法。

驾下面的“马”不要写成“木”

7学生描红。

8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设计。

1形近字组词。

架()蜒()谱()拆()。

驾()蜓()普()折()。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划出来。

六板书设计。

驾(惊喜而自豪)。

许漪:

在本课的板书是我是采用以下的方式:

(像巨龙)(像绸带)。

连绵起伏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伸向天边。

人间奇迹。

在讲解完诗歌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看图说一段话,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

这篇文章要求背诵,所以要在课堂上充分地让学生朗读。

教后记:

文章教完后,当让学生看长城和运河的图进行说话时,许多同学都不能说出看到的美景,有的说出来也是不太完整的句子。这说明我们在教学中还是要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在不时多读课外书,丰富自己的积累。

本文的比喻句非常精当,既突出了长城和运河的特点,又使诗文生动形象,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在精读感悟的基础上,仿照例句造句子,以达到掌握比喻句的目标。

小学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教案

1、通过品析两个小节的词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基本常识,体会它们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难点:通过诵读感悟,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搜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词。

2、同桌间互相检查、订正。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1、感知课文。

录音机范读,学生注意体会语调、语感,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

a、作者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呢?

b、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

学生从课文里找出相关的句子。

欣赏描写“长城”奇景的句子,指导有感情朗读。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观,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2)穿行在大地间的长城有什么特点呢?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3)在作者眼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看到这样的景象,你的心情会怎样?(激动、兴奋)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读诗的前四句。(教师指导朗读,要读出惊喜的语气来。)。

(4)出示地图让学生找找山海关到嘉峪关所跨越的省市,深化学生对长城”长“的特点的.体悟。

3、了解长城的建筑、作用、规模等方面的资料,增强民族自豪感。

这样一座前看不见头,后看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需要多少人去建筑?又需要多少条石和城砖?当时,建造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你们说能够建造这样宏伟的工程,这是不是人间“奇迹”呢?这奇迹是谁创造的呢?(我们的祖先)面对如此勤劳、智慧的祖先,你们想对他们说什么?(赞美祖先)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来赞美咱们的祖先。齐读最后两行诗。(带着敬佩和自豪的语气)。

三、自学课文第二节。

1、同学们,长城留给我们的是高大、雄伟、壮观的景象,而京杭大运河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一种感受呢?请同学们各自读课文第二节,然后结合自己搜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在小组交流讨论,遇到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举手提问。

2、学生分小组自学。老师适当进行个别点拨。

3、全班结合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着重体会运河如“绸带漂落大地”的美景,了解运河的基本常识。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开凿运河所付出的艰巨劳动。

4、朗读第二节。

(1)各自练习朗读。

(2)指名感情朗读。

(3)同桌间互相品读。

四、总结深化。

1、指导学生熟读’背诵课文。

文章两部分的读法完全一样吗?(第一部分应该略显庄重,第二部分应略显欢快)。

(1)从形式和内容上把握这首诗歌的层次和特点,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长城”、“运河”是中国的两大奇迹,本文仅仅是赞美了它们吗?

总结:“长城”、“运河”是我们祖国的两大奇迹,但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如故宫、圆明园、秦始皇兵马俑、三峡工程等。同学们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和搜集相关的文章及资料。

板书设计:

长城(雄伟、壮丽)。

人间奇迹运河(秀丽、动人)劳动人民创造。

课后反思:《长城和运河》一文中所描述的两大中华奇迹,本班多数学生只是闻其名,并没有观光过,所以,对长城的雄伟壮丽,运河的秀丽动人无法感受到,对于它们修筑的历史背景,修筑过程及其作用更是一无所知。所以我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图,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凭借有关长城与运河的资料,美读成诵,让学生感悟长城的雄伟壮丽,运河的秀丽动人。

小学语文《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1课时。

一、导人激趣1、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3、师出示图,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读第二部分。

1、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洒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桌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六、讨论探究。

1、师:作者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指名汇报交流。

5、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七、全班朗读全文,会背者可背诵。

八、总结质疑。

1、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师小结。

九、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运河的短文。

板书设计:

奇迹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像绸带)。

长城小学语文教案

1、用多种方法了解长城。

2、提高搜集、运用材料的能力。

3、通过活动加深对长城的热爱,进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勤劳智慧的人民。

教学重点。

提高搜集、运用材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加深对长城的热爱,进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勤劳智慧的人民。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自主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趣味导入。

出示长城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

二、质疑提问。

对了,看到万里长城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三、读书解疑。

同学们的问题还真不少,想要弄明白这些,我们该怎么办呢?打开。

课本50页,书中为我们了一些思路。

学生读书。

四、作业。

搜集关于长城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组内交流资料。

1、同学们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

2、组内成员将资料进行,将一类的资料汇总在一起,对于重复的资料进行删改,不足的进行补充。

3、班级内汇报资料。

二、教师。

长城不仅仅是一座城墙,它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板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了解长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长城小学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

2、初步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理清条理,掌握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秀丽的山川,我们作为中华儿女为此感到骄傲。今天,我们就要跟随着作者到长城去饱览这一伟大的奇迹。板书课题《长城》。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1、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老师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

2、你听朗读时注意了些什么?

3、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课件1,读准字音,指生读,开火车读,齐读。

4、齐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概讲的是什么?

2、细读每个自然段,思考:每个自然段各讲什么?

(1)、写远看长城的全貌,长城雄伟壮观。

(2)、写近看长城,长城高大坚固。

(3)、写作者由长城联想到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4)、写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地位。

四、布置作业。

1、组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逐段学习。

1、观察远景图。(见课件)。

(1)、长城的远景是什么样子?

(2)、课文是怎样具体写长城的长?

(3)、课文写“长”,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2、看近图,学第二节。

(1)读后思考:课文的哪句话表现了作者的观察点?

(2)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了长城哪些建筑?

(3)图文对照,指出它们各在什么地方。

(4)小结。

3综观两图,学第三节。

(1)人们为什么会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

(3)为什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

(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指挥来完成这个艰巨浩大的工程。

3、读第四段。

(1)长城为什么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这一段表达了作者对长城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总结全文。

1、学生画出课文中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2、总结谈话。

三、布置作业。

1、语文练习。

教学反思。

1、复习引入的方式有所改变:

以往开课后教师直接采用提问式分别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语和理清文章脉络。而今我采用学生齐读课文,整体回顾,再自由汇报的方式,既检验了上一节课所学所悟,又发挥了学生主动复习的情趣,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现机会,更有利于新课教学的开展。

2、教学思路遵循人的思维习惯:

从整体感受到局部探究,最后再回到整体感悟的高度,使知识形成体系,情感产生共鸣,思想得到升华。

3、依据教材为例,合理安排学习方式:

如本文的四段内容各具特点,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第一段描写长城远景,文字简短、凝炼,适宜背诵。第二段描写长城近景,介绍详尽,方位明确,最能突出长城设计和建造的精良,适宜研读、绘图。第三段抒发了作者登长城的感慨,适于读中体会。第四段内容是对长城存在的意义进行高度概括和赞叹,最适于发挥学生的拓展思维,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因此,采用了讨论学习的方式。

小学语文四年级第18课《长城》教案

生:长城.

师:对,就是代表中华民族骄傲和象征的长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的朗读课文,思考:请你用书中的一句话赞美长城.

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看来你读书非常的仔细,认真.让我们齐读这句话.

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请你们从这句话中找出两个重点词.

生:这两个重点词是"雄伟"和"奇迹".

师:同学们的反应可真快啊.

三精读课文,剖析语言,加深认识。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描写长城雄伟的呢?

生:我从长城的长感受到长城的雄伟.

师:你是从那些词语感受到长城的长呢?

生:我从"一条长龙"感受到它的长.

生:从"蜿蜒盘旋"中感受到的.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指捉图解释一下这个词吗?

生:就是长城弯弯曲曲的向山岭中延伸.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学生.

生:从"一万三千多里"感受到长城的长.

师:万里长城万里长,一个年轻人走完这一万三千里用了508天.让我们齐读第一自然段,感受万里长城万里长.

师:长城真长啊,课文还从那些方面描写了长城的雄伟呢?

生:从长城的宽感受到长城的雄伟.

师:你是从那句话中知道的呢?

生:"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这句话中知道的.

师:同学们你们能比划一下五六匹马到底有多宽?

生:我认为有第一小组到第三小组那么宽.

师:看来你是一个善于动脑的孩子,真不错.

生:还从高大坚固中感受到长城的雄伟.

师:这样高大坚固的长城有什么用啊?

生:抵御外敌.

师:那是怎样抵御外敌的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长城的结构.

生:长城上有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

生:嘹望口供嘹望用的,射口供射击用的,城台供屯兵和呼应用的.

师:同学们读课文可真仔细啊.让我们齐读第二段.

师:这样高大坚固的长城是由谁修建的呢?

生:劳动人民.

生:他们用手和肩膀抬的.

生:他们抬着两三千斤重的条石一步一步爬上陡峭的山岭.

师:两三千斤重有多重啊?

生:我们一个同学的体重有50多斤,要50多个同学的体重才有一块条石那么重.

生:我仿佛看到了许多人从陡峭的山掉下来摔下来。

生:我看到了很多人最后被压死了。

生:我看见了他们抬着条石无奈的低着头,我看到了那些人民为了长城都累死在长城脚下。师:一块石头那么重,劳动人看到血汗,一块石条这么重,怎么办.

生:我还看到监工在打民工.

师:让我们在脑海中再现当时的情景,齐读第三段.

师:正是劳动人民付出的血汗和智慧,才有着气魄雄伟的工程,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让我们一起赞美长城.

小学六年级语文《长城赞》精选教案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找学生介绍长城的知识。

2、找学生说说对对联的了解。

3、教师补充介绍有关长城和对联的知识;简介作者罗哲文。二、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体会上下联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赞美长城的。

三、完成目标1。

1、师范读对联。

2、生自读,师领读。

3、生再读,指生读。

4、自由背诵(5分钟)。

5、出示填空,指名填一填。

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上下两千年。数不清将帅吏卒,黎庶百工,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巍峨丰碑。

跨峻岭,穿荒原,横翰海,横瀚海,纵横十万里。望不断长龙峰垛,雄关隘口,犹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起伏奔腾、飞舞盘旋、太空遥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

4、课文分析。

(1)这是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是对联中的珍品。

(2)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接着指出在修筑长城过程中“将帅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最后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的历史、现实意义。

(3)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的雄姿: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如玉带,似明珠,最后指出长城在世界在人类历的丰碑式的地位。

(4)全联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意义深远;是对联中的精品,能给长城增色生辉。

5、朗诵课文。

五、小结:对联常识。

六、作业:背诵课文。

长城小学语文教案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结合图画和课文内容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比喻句描写的形象和联想句、总结句的作用。

智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借助声像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新能力。重视观察和思维及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

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有感情朗读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听没听说过一句俗语,“不到什么非好汉”,谁来说说,什么是哪个地方。

生:长城。

师:对,是长城!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长城,去领略长城的风采!

板书:长城。

二、介绍长城。

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视频以及课件中的视频介绍让学生了解长城。

教师总结: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了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互助读文,然后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

3、小组汇报生字新词,教师归纳并板书。

板书:崇山峻岭拍摄嘉峪关扶智慧气魄。

4、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生字动画,教师教学生字。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