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范文(20篇)

时间:2023-12-01 22:53:44 作者:LZ文人

编制教学工作计划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广大教师在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时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让教学更加高效和有效。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九年级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与金属、非金属、化合物等多种特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表现为缓慢氧化、烧、爆等。空气中可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得更剧烈,而某些在空气中不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可以发生燃烧。

氧气与非金属反应。

1、木炭:在氧气里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硫:在氧气里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磷: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热、有浓厚的白烟生成。

4、氢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其烧杯壁上有水雾出现。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

在得知我的说课内容是《金属的化学性质》之后,我便开始深入研究教材和教师用书,在网上收集相关资料。我了解到,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掌握金属的`一些性质。初中化学中介绍金属的性质以物理性质为主,同时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本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本册书是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第三章,第一章是化学的实验方法,第二章是离子反应和从微观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第三章是在学生初步感受金属性质、了解必要的实验方法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再进一步的学习。本节课又是后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端。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对以后把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所以这一章在化学的知识系统中具有承接旧知识系统,引导新知识系统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研究掌握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和钠与水的反应原理,会书写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研究我了解到,本节课学生的难点是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我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将实验放在学生眼前,带给学生真真切切的反应现象,让学生亲身观察、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我相信,这样的方式可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在课前我必须将我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准备充分。

本节课一开始,我会给学生一些金属与水的图片,比如金戒指掉在了杯子里,妈妈洗碗时银镯子接触到水等等与水不反应的金属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出金属与水不发生反应的生活经验,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质疑。金属与水会发生反应与实际生活经验不相符,所以学生更有求知的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充分调动起来。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了解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氧化还原反应之后,所以这节课我将从这两方面导入。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引出钠与水发生反应的可能性,然后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钠与水的反应过程,分析总结出钠与水反应的5个现象:

a、看到钠飘在水面上。

b、钠在水面上游动。

c、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

d、发出了嘶嘶的声音。

e、溶液变为红色。

从而总结出5个特性:

1密度比水小;

2有气体产生;

3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

4反应比较剧烈;

5反应中有碱性物质生成。

分析这五个特性的同时一定要将其逐个板书出来,板书的内容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在化学现象分析清楚之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微观化学反应的研究,也就是化学方程式的分析。我以“现象中的气体是什么?”为切入口,从上一环节过渡到化学方程式的研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出钠作为还原剂,水作为氧化剂,然后放手叫学生自己尝试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我研究新课标时知道,现在的教育不在于老师教,而在于学生的学,所以这个环节我准备教学生自己去尝试,自己去讨论研究。我负责引导得出最后的化学方程式。

在本环节的最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思考,目的是巩固氢气的验证方法和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的更深入认识,掌握离子反方程式。第四部分设计一个钠燃烧不能用水扑灭的实际问题来总结钠的性质。通过教材研究,为了使学生有及时的巩固。我将课后练习的第1小题作为巩固练习题。这道题可以通过练习书写钠与氧气反应和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理解钠的一般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4)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4)树立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铁的冶炼。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3)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4)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

(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教学工具。

实验用具:fe2o3、石灰水、贮有co的贮气瓶、磁铁、铁架台、酒精喷灯、酒精灯、试管、直玻璃管、橡胶塞、导管、火柴。

教学过程。

引言。

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由于地球上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故我们需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有效的保护。

一、金属资源概况。

[讲解]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有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矿物形式存在。含有矿物的岩石称为矿石。工业上就是从矿石中来提炼金属的。

[过渡]不同种类的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相同。它们在地壳中呈怎样的分布趋势呢?

请大家看课本p15“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的资料。

[问]人类目前普遍使用的金属有哪些?

[答]铁、铝、铜等。

[追问]这是否和它们在地壳中的含量有一定的关系呢?

[生]肯定有!因为铝、铁在地壳中的含量是所有金属中最多的。

[可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总结]这主要与铜的性质和铜的提炼成本有关。

[追问]那么,自然界含铁、铝、铜的矿石主要有哪些呢?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生]含铁的矿石主要有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含铝的矿石主要是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铜的矿石主要是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和辉铜矿(主要成分是cu2s)。

[承接]我国的金属矿物分布怎么样?

[引导学生看课本有关内容]。

答案:矿物种类齐全,矿物储量丰富,其中钨、钼、钛、锑等储量居世界前列,铜、铝、锰等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补充]虽说我国矿物种类比较齐全、矿物储量比较丰富,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主。

要矿产品进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增长很快,主要矿产资源短缺的态势日益明显。如果地质勘探无重大突破,21世纪初,我国矿产资源将出现全面紧缺的局面。

[过渡]现在,人类每年都要向地壳和海洋索取大量的金属矿物资源,以提取数以吨计的金属。其中,提取量最大的是铁。把金属矿物变成金属的过程,叫做金属的冶炼。炼铁的过程称之为铁的冶炼。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铁的冶炼的知识。

二、铁的冶炼。

[介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从公元1世纪起,铁便成了一种最主要的金属材料。

[引导学生观看图8—19(我国古代炼铁图)]。

[讲解]钢的主要成分就是铁。钢和铁有着非常广泛和重要的应用,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钢铁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49年,我国的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1996年,我国的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居世界前茅。

[介绍]我国辽宁鞍山、湖北大冶、四川攀枝花等地都有大型铁矿。

[过渡]铁矿石是怎样炼成铁的呢?现以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e2o3为例,来学习研究如何实现铁的冶炼。

[启发]比较fe2o3与fe的组成差异,设想用什么方法或试剂去完成铁的冶炼。

[学生讨论]fe2o3与fe在组成上只相差一种元素,即氧元素。要使fe2o3变为铁关键是使fe2o3失去“o”。可能的方案有:

1.加热使fe2o3发生分解反应。

2.找寻一种物质使其主动夺去fe2o3中的“o”。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从以前接触过的一些物质中,寻找适合这种条件的物质。请大家回忆、思考并讨论。

[学生讨论]。

[结论]mg、h2、c、co等都符合条件。

[教师总结]事实上,这些物质都可把fe2o3中的“o”夺走。但考虑到经济效益等原因,我们一般选用c或co。

[师]请大家写出以co和fe2o3为反应物冶铁的化学方程式。

冶炼原理。

[学生板书]fe2o3+3co3co2+2fe。

[教师引导]请大家利用自己的智慧,设计一个模拟铁的冶炼过程的化学实验,并最好能验证其生成产物。

[学生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金属冶炼的一般条件、生成物的证明、尾气的处理等角度进行考虑。如根据经验学生可判断出金属冶炼的一般条件是高温;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学生可想象到用澄清石灰水验证co2;用磁铁验证铁的生成;co有毒,尾气应处理等。

[演示实验8—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注意:

(1)实验前应先通co把装置内空气排干净,然后再加热;反应完成后,须待试管内物质冷却后再停止通co。

(2)反应完毕后,把得到的黑色粉末倒在白纸上观察,并试验它能不能被磁铁吸起,以判断反应中是否生成了铁。

[总结]上述实验是实验室模拟铁的冶炼过程,工业上铁的冶炼原理虽与上述实验相同,但其规模、条件、装置与此差异很大。

[介绍]把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工业上炼铁时,把铁矿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过渡]在冶铁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原料或产物一般都含有杂质,故在计算用料和产量时就不可能不考虑杂质问题。

三、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

[分析]本题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汁算,但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纯净物质之间的数量比,而不表示不纯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故计算时须先进行换算。如果题目给出或要求算出不纯物质的质量,必须先换算成纯净物质的质量,或先计算出纯净物质质量再换算成不纯物质的质量。

[师]请大家根据以上分析,解答此题。

[学生活动]。

[投影给出正确解法]如下:

解:1000t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1000t×80%=800t。

[课堂练习]习题4。

[对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纠正]。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1.先看一段燃放烟花的视频。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探究实验3-4。

1、观察钠的保存。

2、用镊子取出一小块钠,观察外观。

3、用滤纸吸尽钠表面的煤油,将钠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将钠切开。立即观察断面的色泽。

4、继续观察一段时间,看看断面的颜色有没有变化。

物理性质。

把钠从煤油中取出来的时候,是什么颜色?{比较灰白}。

总结: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化学性质:

1、与氧气的反应。

【解释】由于钠与空气接触时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钠,颜色为白色,所以我们发现它的的颜色由银白色变成了白色。光泽度褪掉。

【板书】。

na+o2=2na2o【总结】可见钠比铁,铝、镁等金属活泼得多,在空气中就直接与氧气反应了,所以我们要保存在煤油或者石蜡油里面,使钠与空气隔绝。

(2)探究实验3-2步骤、取一小块钠放在坩埚里,加热坩埚,观察钠受热后的现象。

现象:钠受热后先。

燃烧。

然后开始。

黄色。

产生。

黄色。

火焰,坩埚中最后留下。

淡黄色。

色固体。结论:钠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更。

剧烈。

na+o2加热====na2o2【科学探究】实验3-6。

1、加热铝箔。

现象:铝箔熔化并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

2、先用砂纸打磨铝箔后加热现象:熔化的铝仍不滴落。

原因:铝很活泼,在空气中很快又生成一层新的氧化膜。

3、用滤纸包住铝粉,引燃后放入纯氧气中。现象:铝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思考讨论】。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掌握金属钠和铝与非金属大反应通过金属钠和氧气的反应实验进一步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

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本节重点。

金属钠和氧气的反应的现象及产物,铝在空气中加热实验现象解释。

三、本节难点。

从两个实验归纳出金属和氧气反应的难易及原因。

四、教学过程。

【导入】鸟巢。

【提问】。

请问图中场景是哪里?知道这座建筑的主要结构材吗?

除了钢铁以外,初中阶段还接触过那些金属?首先我们来了解常见的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我找一位同学回答一下你了解的金属都有哪些共有的物理性质?【展示图片】金属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板书】金属的物理通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有金属光泽,除汞外都以固体形式存在。

我们再来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以铁为例回顾金属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根据前面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金属在这三类反应中都体现出还原性,还原性即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那么如果以第一个反应为例我们知道除了氧原子已得到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外还有其他如硫、氯等非金属。

这节课我们选择两种金属来学习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板书】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

(一)金属钠和氧气的反应。

思考金属钠为什么要密封保存在煤油里?可以了解到金属钠的哪些物理性质?【学生回答】。

现象:银白色金属光泽褪去,颜色变暗,生成一层氧化膜。猜想金属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发现金属钠在空气中就能和氧气反应,如果加热会如何?【实验】金属钠的燃烧实验。观察到现象明显产物也不同。

【板书】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na2o2。

现象: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物质过氧化钠。

(二)铝和氧气的反应。

现象: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铝箔的燃烧:4al+3o2==2al2o3。

现象:铝箔熔化而不滴落(氧化铝的熔点高)。

(三)金属钠、铝和其它非金属的反应【板书】2na+cl2==2nacl。

2na+s==na2s。

【板书】金属盒氧气反应的难易。

【课堂习题巩固】。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3.和某些化合物溶液反应。

4.置换反应。

5.金属活动顺序表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依次减弱,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把盐酸、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现象。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初步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新的化学反应及反应类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铁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试管(若干)。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铁、镁等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

二、新课导入。

师:铝和铁相比较,具有哪些优良性能?为什么饮料罐通常都用铝做而不用铁?

生甲:黄铜与黄金的密度不同,测一下它们的密度即可区别。

生乙:黄铜与黄金的硬度不同,把它们互相刻画,硬度大的为黄铜,小的为黄金。

生丙:“真金不怕火炼”。用火烧一下,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

……。

师:甲、乙两种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丙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化学性质。

师: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个课题我们学习和研究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三、新课教学。

[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课件展示黄金项链、银戒指、学生用的小刀、镁条等金属物品。学生观察其表面颜色。

师:是谁给纯净的金属穿上了“外衣”呢?

生:是空气!

师:确切地讲,是空气中的氧气。

【实验探究1】。

步骤:1.分别把镁条、铝片、铜片用砂纸打磨后放在空气中,过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现象。

2.用坩埚钳夹住镁条、铝片、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现象:1.镁条、铝片表面变暗,铜无变化。

2.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铝片表面失去光泽;铜片表面变黑。

结论:金属可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学生活动]请三位同学上黑板书写:

2mg+o22mgo。

4al+3o22al2o3。

2cu+o22cuo。

师: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应吗?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3fe+2o2fe3o4。

师: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生: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讨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相同吗?

生: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讲解]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性质除了可用于鉴别物质(如黄铜与黄金的鉴别)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用途。如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就是由于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铝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应用,除了因为改进了铝的冶炼方法,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以及铝的密度较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

生: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若用钢刷、砂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到保护作用。

师:我们平常所说的“电化铝”实际上就是用特殊方法使铝表面形成加厚的氧化铝保护层的铝制品。

[板书]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资料:绿豆、苹果和梨子等水果的细胞里含有一种物质叫鞣酸,鞣酸能与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

【实验探究2】探究金属能否与酸反应。

(将学生分成a、b两大组)。

实验步骤:

a组:在四支试管里分别放入适量的打磨过的镁条、锌粒、铁片和铜片。各加入约5ml的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并记录现象。

b组: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比较反应现象。

[实验记录]。

a组:课件展示。

b组:课件展示。

[结论]1.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2.不是所有金属都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镁、铁、锌等金属能与稀硫酸和稀盐酸反应,而铜等金属却不能与稀硫酸和稀盐酸反应。

3.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经检验是氢气。

4.金属种类不同,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镁、锌、铁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镁反应最剧烈,锌次之,最后是铁。

5.与酸反应时,能生成氢气的金属活动性强,否则就较弱。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以反应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三、置换反应。

[提问]请大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如单质和化合物的角度,分析上述四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点,与我们学习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是否相同。

生:这些反应的特点: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其特点不同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板书]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特点:a+bc===ac+b。

课后小结。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化学性质的两个方面:一是与氧气反应,二是与酸反应,同时还学习了置换反应。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要学习如何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归纳问题,找出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逐步认识不同金属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

九年级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一.教学目的:

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观察和描述木炭、硫、铁,红磷,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重点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现象的描述。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四.教学用具仪器:集气瓶(5个装有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等。

药品:木炭、硫粉、红磷、红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

其它:火柴。

五.教学过程。

【回答】(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红磷的燃烧实验。

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回答】物理性质。

【确认目标】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一.认识氧气的性质。

【回答】无色、气体,无味,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

【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

【回答】靠腮呼吸。氧气来自水中。

【结论分析】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板书】1、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

(4)液态(沸点―183°c)、固态均为淡蓝色。

【学生活动】看书、划重点(或记笔记。)。

【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教师】既然化学性质要在化学变化中方可表现出来,我们就来进行如下实验。

【演示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1.将木炭加热至红,放入集气瓶中。

剧烈燃烧、发白光。

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瓶中产生了什么气体?

【回答】二氧化碳。

【结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请学生写出此反应的表达式。

【板书】(1)碳+氧气二氧化碳。

(c)(o2)(co2)。

【演示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教学教案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生活中的有关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性顺序表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判断。

重点、难点:1、从实验出发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2、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教学方法:实验发现、讨论。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金属的用途不仅与物理性质有关,还与化学性质有关。

学生阅读:书p9。

板书: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常温能反应,以镁、铝为代表。

2、高温下与氧气反应,以铁、铜为代表。

3、高温下也布反应,以金为代表。

活动与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

提示学生观察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放热差异、产生氢气的快慢情况等。

学生活动:1、完成探究,填写表格。

2、得到结论:活动性顺序为镁、锌、铁。

教师板书: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置换反应的概念要点。

提问思考:除了金属与酸的反应,还有什么事实能证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

讲解:我们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曾见过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类似的反应还有吗?

教师演示: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

学生活动:观察上述实验的现象、记录、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讲解:经过许多类似的探究过程,人们归纳出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请同学们务必牢记!

板书: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学生阅读:书,p13。

教师讲解:判定置换反应能否发生的要点。

课堂练习:书,p145、6。

课堂小节:本节要点。

布置作业:书p141-4。

课后记:本节内容容量大,化学方程式多,学生理解不难但熟练应用还需一段时间的练习。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什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质?情景导入:拿破仑的故事。

在拿破仑时期。一次宴会上,皇宫贵族们为了显示自己地位的高贵,都选用金制、银制的餐具。惟独拿破仑用的是铝制的餐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当时拿破仑已经是一国元首。)。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高温。

2cu+o2====2cuo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

结论:镁和铝比较活泼,铁和铜次之,金最不活泼二、金属与酸反应。

〔活动与探究〕金属与酸反应。

高温。

金属镁锌铁铜。

现象(a组)稀盐酸。

溶解,反应剧烈有较多气泡产生,反应较剧烈有少量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组)稀盐酸。

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

有大量气泡产生生,金属。

fe+2hcl====fecl2+h2。

无明显现象。

四位先生的表情:

原理: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

应出来。

回答:实验1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

实验2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实验3说明铜的活动性弱于铁。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铁铜银。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思考:你能看出以下反应有何特点?

+++。

四、置换反应。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表达式:置换反应a+bc==b+ac反应类型的比较。

判断: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否叫。

置换反应?回答:不是,例如:

s+2kno3+3c==k2s+3co2+n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

出来。

练习:1、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写出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置换反应。

(1)银和稀盐酸(2)锌和硫酸铜(3)铜和硫酸锌(4)铝和硝酸银。

zn+2hcl==zncl2+h2↑放入硝酸银溶液,能置换出银的为黄铜,

zn+2agno3===zn(no3)2+2ag。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湖南株洲市教科院李钟南。

金属的化学性质黄艳鸣株洲市景炎中学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体验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会运用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试管、镊子、药匙、滴管、烧杯、火柴、镁片、锌片、铁片、铜片、铜丝、铝丝、铁刀、铂戒指、铜戒指、金戒指、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等。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本节课内容是在初中学习金属的置换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顺序、镁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钠、铝等活泼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掌握越活泼的金属越易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在初三阶段学习了一年的化学知识,对金属的活动顺序、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通过金属是否能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

2、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关于物质知识”的方面具有一定能力。

三、教学目标

5、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

四、教学策略

1.举例身边的金属材料和回顾初三化学知识,引入新课,通过对比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引出“钠与氧气怎样反应”的问题。

通过图表归纳出钠、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有关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五、教学过程

[引入]在实验室中,有哪些物品是由金属制成的,在家里呢?

[学生回答] 水龙头、铁凳、铁窗筐,铁架台??

[引言]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说明大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今天我们再来进一步学习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 根据书本图片,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反应,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这些反应都表现了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归纳复习] 金属与盐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 金属与氧气反应

[板书]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投影]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图片。

[设问] 是否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都需要加热呢?

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多媒体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什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质?情景导入:拿破仑的故事。

在拿破仑时期。一次宴会上,皇宫贵族们为了显示自己地位的高贵,都选用金制、银制的餐具。惟独拿破仑用的是铝制的餐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当时拿破仑已经是一国元首。)。

讲授新课: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高温。

2cu+o2====2cuo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

结论:镁和铝比较活泼,铁和铜次之,金最不活泼二、金属与酸反应。

〔活动与探究〕金属与酸反应。

高温。

金属镁锌铁铜。

现象(a组)稀盐酸。

溶解,反应剧烈有较多气泡产生,反应较剧烈有少量气泡产生。

(a组)稀盐酸。

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

有大量气泡产生生,金属。

fe+2hcl====fecl2+h2。

无明显现象。

四位先生的表情:

原理: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

应出来。

回答:实验1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

实验2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实验3说明铜的活动性弱于铁。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铁铜银.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思考:你能看出以下反应有何特点?

+++。

四、置换反应。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表达式:置换反应a+bc==b+ac反应类型的比较。

判断: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否叫。

置换反应?回答:不是,例如:

s+2kno3+3c==k2s+3co2+n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

出来。

练习:1、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写出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置换反应。

(1)银和稀盐酸(2)锌和硫酸铜(3)铜和硫酸锌(4)铝和硝酸银。

zn+2hcl==zncl2+h2↑放入硝酸银溶液,能置换出银的为黄铜,

zn+2agno3===zn(no3)2+2ag。

作业:新学案。

教后:

高温。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本节作为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以学生在初中学过的有关金属的性质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基础,选取典型的金属如钠、铝、铁等进一步学习拓展金属的性质,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本节内容分两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及高一学生的特点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方面: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与氧气、与水反应、铝与氧气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胜、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

过程方法方面:通过对金属钠、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探究活动,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学习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

金属钠是最典型的活泼金属,学好它的性质对其它活泼金属的学习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所以钠的性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本节课学习所涉及的一些方法如探究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是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论基础,所以方法教育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我突破了传统元素化合物课堂中采用的结构——性质——存在——用途的一条线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特点及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选用“实验探究法”,从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广泛用途引入新课,通过让学生观察金属钠的存放提出问题“金属钠为什么要存放在煤油中?”,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再用实验来进行验证,从而归纳出钠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深刻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讨论、归纳与总结,认识实验的本质,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用实验、观察、对比、归纳等方法,在亲自实践中,通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教师的启发诱导,运用贮存在自己头脑里的知识,来认识对它们来说是未知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产生新见解。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达到发展学生智能的目的,同时让学生逐步掌握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学会学习。具体教学程序如下: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金属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物质,所以在课的开始可让学生列举金属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在学生兴趣盎然、七嘴八舌之时,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这些金属从何而来?自然界中的金属以什么形态存在?此时还可通过多媒体打出几张金属矿石的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讨论及观看图片学生发现只有少数金属以游离态存在,绝大多数金属是以化合态存在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很显然,这是与金属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即本节课讨论的重点内容(板书)。这样揭示出课题,自然流畅、水到渠成。2.复习旧知,以旧带新。

(1)金属与盐反应;

(2)金属与酸反应;

(3)金属与氧气反应。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并将学生头脑中散乱的金属知识进行了整理归纳,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金属钠的性质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应用实验探究法来进行教学。

(2)猜想与假设:学生会想到也许金属钠会与氧气或水发生反应。

(3)实验验证:此时就可引导学生来做实验3-1,实验3-2,及实验3-3,在学生实验前我会提醒学生实验中的注意点。

(4)实验现象与结论: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描述、归纳实验现象并总结得出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接下来我将引导他们阅读教材“科学视野”部分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过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拓宽知识面。

(5)拓展延伸:在学习了钠、氧化钠、过氧化钠的有关性质后,我可以顺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消防员,有人打119告诉你钠着火了,你该如何去灭火。根据所学知识,学生自己会分析得出钠着火只能用干沙子覆盖进行灭火而不能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用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只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这样一个问题不仅对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了一个加深与巩固,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享受了成功感、喜悦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欲望。

4、实验探究铝的性质。

对钠及其氧化物的学习告一段落后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钠、镁、铁等与氧气的反应情况,金属铝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钠、镁之后,铁之前,大家预测一下铝与氧气反应的情形如何,由此创设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到铝与氧气反应的探究学习。在观察铝箔的燃烧实验时,学生会发现铝箔燃烧不会像镁条燃烧后滴落下来,而是表面像有一层膜兜着。经过探究原因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氧化膜的存在使得性质活泼的铝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材料。那么,怎样才能观察到铝剧烈燃烧的现象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其设置为学生探究实验。在探究教学中要注意开放性。既然是探究,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学生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甚至是违反常规的结论,在探究中这些都属于正常的。学生提出的方案越多,思考的角度也就越广,取众人所长,考虑的问题就越全面,设计的方案就越完美。对探究的评价我会注意策略,多肯定学生好的方面;对于违反常规的设计也不会立即否定,而是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或重新再试。

5.整理归纳,强化方法。

在课的结尾师生共同回顾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钠和铝的重要性质以及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方法,再将钠、铝与氧气的反应以及初中所学过的镁、铁、铜等与氧气的反应进行归纳比较,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总之,实验探究在本节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广泛参与并积极探求中一步步揭开金属有关性质的面纱。不仅使重点变为学生主动探求的知识得以落实,并把难点通过实验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做到了深入浅出。

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教案

能说出氧化铝的主要物理性质;学会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法;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会书写al2o3和al(oh)3分别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实验来判断两性化合物并验证其性质,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正确的实验操作,合理的实验设计和分析,提高综合运用实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铝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性质;al(oh)3的制备。

【难点】。

al(oh)3的制备;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学生回答】氧化铝;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所以融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

【教师引导】其实铝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原因就是由于氧化铝的保护作用,那氧化铝除了上述性质之外还具有什么性质?铝的重要化合物除了氧化铝之外还有氢氧化铝,那氢氧化铝又具有怎么的性质?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下。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氧化铝。

(1)氧化铝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氧化铝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熔点高,很坚固。

【教师提问】铝表面的这层氧化膜如何去除?

【学生回答】根据前面学习的铝单质的性质,推测出氧化铝可能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所以用酸或者碱均可以去除这层氧化膜。

【教师活动】提供实验器材(仪器、药品有:试管、胶头滴管、钥匙、hcl溶液、naoh溶液、氧化铝粉末),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根据现象汇报。现象:氧化铝既可以溶于酸,又可以溶于碱。

【教师提问】请根据铝分别与hcl、naoh反应的方程式,写出氧化铝分别与hcl、naoh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及离子反应方程式。

【教师总结】上述实验说明氧化铝既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又具有碱性氧化物的性质。而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所以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

2.氢氧化铝。

【学生回答】不可以;可以用铝盐与碱反应。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3-7,反应得到的白色胶状物质是什么?反应方程式该如何书写?

【学生1回答】可以。

【学生2回答】不确定。

【教师活动】播放氢氧化铝与稀盐酸及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示范实验视频并带领学生总结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记录,试写出反应方程式。

【教师总结】al(oh)3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教师补充】根据前面我们知道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而al(oh)3既能和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因此它是两性氢氧化物。

【教师提问】为什么常用氨水与硫酸铝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铝,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呢?

【学生回答】氢氧化钠是强碱,可以与氢氧化铝反应成偏铝酸钠,而氨水是弱碱,不能继续与氢氧化铝反应。

【教师强调】氢氧化铝虽然可与碱反应,但只能与强碱反应。

【教师补充】al(oh)3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氧化铝和水。

一般情况下,难溶性碱如fe(oh)3、cu(oh)2等都可以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氧化物和水。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解释一下胃舒平为什么能缓解胃痛?

【学生回答】al(oh)3是医用的胃酸中和剂中的一种,它呈碱性但碱性又不强,不至于对胃壁产生强烈的刺激或腐蚀作用,但却可以与酸反应,起到中和过多胃酸的作用。此外,由于al(oh)3难溶于水且是一种胶状物质,所以可以保护溃疡面且效力持久。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实验学习了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掌握了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法,同时了解了al(oh)3用途。

【作业】结合今天所学知识查阅铝土矿制备铝资料,下节课来进行汇报实验原理。

四、板书设计。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掌握金属钠与水的反应过程,了解钠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并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描述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科实验的兴趣,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及其分析。

难点: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及其分析,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实验用品:小烧杯、小刀、玻璃片、滤纸、镊子、酚酞、水、钠。

实验法、问题探究法、讲解法

同学们,通过理论课上我们对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学习,已经对钠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本次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将会让大家与金属钠有深度的熟悉。

出示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样品

(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且钠与煤油不反应)

用镊子取一小块金属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将其放置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同学观察并说出现象,以及能得到哪些结论?)

结论: 钠质软,银白色。

向一只盛有水的水槽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切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讨论现象,教师归纳)

浮钠浮在水面上, 小于水的密度;

熔钠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反应放热 ,熔点低;

游小球在水面到处游动;有气体产生;

响水面上有嘶嘶的声音;有气体产生;

红烧杯中的溶液变红 ;有碱生成,naoh。

这节课我们跟大家一起讨论了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法等,总结如下:

1.物理性质:

色状: 银白色固体;熔点低;硬度小,质软;密度 小于水而大于煤油。

2.化学性质:

金属钠与水反应方程式

2na + 2h2o==2naoh+ h2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1.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

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金属和氧气、酸反应,回答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新课教学25分钟

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进行指导。 金属和化合物溶液能够反应,说明了什么?

展示金属和酸反应,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从中找出共同点,得出置换反应的定义。 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实验结束后,根据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学生讨论得出金属和化合物溶液能够反应,说明金属比化合物中的金属活泼。 总结出金属和盐酸、稀硫酸反应,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培养学生猜想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体会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互助、合作的快乐。在交流和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学生回忆本节课内容后,回答

(1)与氧气反应。根据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判断。

(2)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根据能否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判断。

(3)与另一种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根据金属能否和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概括第一课时和本课时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完本课题,你还可以用哪些化学方法鉴别黄金的真伪呢?

学生回答:将样品置于硝酸银溶液(硫酸铜等只要是排在金前面锌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均可)中,表面有灰黑色物质(红色物质)出现,则是假黄金,无现象是真金。 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课堂小结2分钟

金属的化学性质

1.和氧气反应

2.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3.和某些化合物溶液反应

4.置换反应

5.金属活动顺序表 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依次减弱,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把盐酸、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课标解读】:

课标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认识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标分析:本节是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金属与金属矿物”中的内容。金属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学物质,通过学习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的共性和差异性及其规律,进一步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化学基本观念,同时进一步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材分析】:本节通过对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究,让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的金属因为其原子结构的共同点,因此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而原子结构的不同点,导致其化学性质有差异,并通过实验,探究出其差异性规律,学会应用其差异性规律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化学问题。【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常见金属与氧气、酸、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归纳出金属的化学共性。

3.通过分析金属与酸反应的特点归纳出置换反应的概念。

【核心内容】认识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差异性及其规律。

【需要发展的基本观念:】物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经验,学生已经知道:镁带、铁丝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铁与硫酸铜能反应事实,但这些知识是零碎不系统的,本节课应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和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常见金属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并认识不同金属活动性有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归纳出其活动性规律,并应用此规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化学问题。[教学过程]导入:

[教师]通过交流我们可以发现,镁能在空气中燃烧,铁能在氧气中燃烧,我们再来看一下铜在高温下与氧气的反应,由此可见,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否相同,说明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差异,三种金属的活泼程度即活动性为:

铝是我们广泛使用的金属,猜想一下铝能不能与氧气的反应呢?

[教师]实验证明,铝在常温下也能和氧气反应,和哪种金属的活动性接近?试着写出铝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教师]正因为铝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吗?[学生][教师]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的剧烈程度是不一样的,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是不是也是的这样呢?实验室可以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其他金属能不能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否相同呢?我们选择镁、锌、铁、铜四种金属作为代表进行研究。

【学生】观察,对比现象。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银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带领学生读,记,站起来记,记住的坐下。教师检测。【归纳】在金属动性顺序中,越是排在前面的活动性越强,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金属与酸,金属与金属化合溶液间的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硫中的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将这三句话简单归纳就是,前强后弱,前换后(或强换弱)。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可以与氧气、稀盐酸、稀硫酸、金属化合物溶液等多种物质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同金属的原子结构有差异,导致不同金属活动性不同,我们通过实验排列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可以应用其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回扣目标你学会了吗?检测一下。

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教案

授课教师:车铭妍。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研究醇类物质的`化学性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学重点】: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和形成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预习反馈】。

环节二:合作探究阶段:

研究有机物的性质的一般方法:

【合作探究一】结构分析。

某醇的结构如下图。

【合作探究二】性质分析。

【合作探究三】产物分析。

2.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的符合c5h12o的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找出其中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催化氧化反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消去反应的结构简式。说出你选择的理由。完后将(1)答案小组拍照上传。

(2)如何验证消去反应、置换反应、催化氧化反应的有机产物?

(3)乙醇与活泼金属反应比1—丁醇剧烈、比水慢,为什么?(阅读课本p59追根寻源)。

【合作探究四】规律分析。

(1)醇发生与活泼金属的反应规律:(2)醇发生消去反应的结构要求:(3)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结构要求:

环节三:小结提升阶段。

请你用思维导图将本节内容进行总结提升。

【巩固测试】。

1.下列关于1-丙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3.下列物质能发生消去反应,但不能发生催化氧化的是。

3ch(oh)ch3。

b.(ch3)2choh。

3ch2c(ch3)2ch2oh3ch2c(ch3)2oh。

3oh和c2h5oh的混合物与浓硫酸共热,可能生成的有机物最多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教案

能说出氧化铝的主要物理性质;学会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法;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会书写al2o3和al(oh)3分别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实验来判断两性化合物并验证其性质,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正确的实验操作,合理的实验设计和分析,提高综合运用实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铝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性质;al(oh)3的制备。

【难点】。

al(oh)3的制备;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学生回答】氧化铝;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所以融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

【教师引导】其实铝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原因就是由于氧化铝的保护作用,那氧化铝除了上述性质之外还具有什么性质?铝的重要化合物除了氧化铝之外还有氢氧化铝,那氢氧化铝又具有怎么的性质?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下。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氧化铝。

(1)氧化铝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氧化铝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熔点高,很坚固。

【教师提问】铝表面的这层氧化膜如何去除?

【学生回答】根据前面学习的铝单质的性质,推测出氧化铝可能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所以用酸或者碱均可以去除这层氧化膜。

【教师活动】提供实验器材(仪器、药品有:试管、胶头滴管、钥匙、hcl溶液、naoh溶液、氧化铝粉末),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根据现象汇报。现象:氧化铝既可以溶于酸,又可以溶于碱。

【教师提问】请根据铝分别与hcl、naoh反应的方程式,写出氧化铝分别与hcl、naoh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及离子反应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al2o3+6h+=2al3++3h2o、al2o3+2oh...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