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热门16篇)

时间:2023-12-03 20:20:10 作者:飞雪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蓝图”,能够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优秀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九年级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与金属、非金属、化合物等多种特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表现为缓慢氧化、烧、爆等。空气中可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得更剧烈,而某些在空气中不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可以发生燃烧。

氧气与非金属反应。

1、木炭:在氧气里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硫:在氧气里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磷: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热、有浓厚的白烟生成。

4、氢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其烧杯壁上有水雾出现。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什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质?情景导入:拿破仑的故事。

在拿破仑时期。一次宴会上,皇宫贵族们为了显示自己地位的高贵,都选用金制、银制的餐具。惟独拿破仑用的是铝制的餐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当时拿破仑已经是一国元首。)。

讲授新课: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高温。

2cu+o2====2cuo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

结论:镁和铝比较活泼,铁和铜次之,金最不活泼二、金属与酸反应。

〔活动与探究〕金属与酸反应。

高温。

金属镁锌铁铜。

现象(a组)稀盐酸。

溶解,反应剧烈有较多气泡产生,反应较剧烈有少量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组)稀盐酸。

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

有大量气泡产生生,金属。

fe+2hcl====fecl2+h2。

无明显现象。

四位先生的表情:

原理: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

应出来。

回答:实验1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

实验2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实验3说明铜的活动性弱于铁。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铁铜银.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思考:你能看出以下反应有何特点?

+++。

四、置换反应。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表达式:置换反应a+bc==b+ac反应类型的比较。

判断: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否叫。

置换反应?回答:不是,例如:

s+2kno3+3c==k2s+3co2+n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

出来。

练习:1、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写出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置换反应。

(1)银和稀盐酸(2)锌和硫酸铜(3)铜和硫酸锌(4)铝和硝酸银。

zn+2hcl==zncl2+h2↑放入硝酸银溶液,能置换出银的为黄铜,

zn+2agno3===zn(no3)2+2ag。

作业:新学案。

教后:

高温。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

1、纯金属(90多种)合金(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有色金属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5、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合金铁的合金铜合金焊锡钛和钛合金(形状记忆金属)。

成分生铁(含碳量2%~4.3%)。

钢(含碳量0.03%~2%)黄铜(铜锌)。

青铜(铜锡)铅锡钛镍合金。

备注不锈钢:含铬、镍的钢,具有抗腐蚀性能紫铜为纯铜熔点低。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选择题答题技巧。

做标记。标记出否定叙述,要求选出“不正确”或“错误”选项的题,考生在审题时要做个标记,以便在答题和检查时提醒自己别选成“正确”的。

留痕迹。错误选项在审题时可以在选项上划一个小小的符号,组合式的选择题更要把错误的或正确的标记出来,审题时应留下具体的痕迹,这也是帮助考生答对题的好办法。

巧联系。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是多样化的,既能从题干出发作答,也能从选项出发作答,要看清楚选项与选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合理采用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猜测法等方法。

化学常考句子。

1.自然界中密度最小的物质:氢气。

2.氢气燃烧:2h2+o2==2h2o。

现象:氢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有水珠产生。

3.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之前都要验纯。

4.氢气作为理想能源的优点:(1)来源广泛(2)热值高(3)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5.碳单质常考物理性质:金刚石硬度大,石墨能导电,活性炭有吸附性。

6.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7.活性炭、木炭有吸附性的原因:为疏松多孔结构,所以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8.古代的字画能长久保存的原因: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9.碳具有可燃性:c+o2===co2(充分燃烧)2c+o2===2co(不充分燃烧)。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0.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没有气味,难溶于水。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1.先看一段燃放烟花的视频。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探究实验3-4。

1、观察钠的保存。

2、用镊子取出一小块钠,观察外观。

3、用滤纸吸尽钠表面的煤油,将钠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将钠切开。立即观察断面的色泽。

4、继续观察一段时间,看看断面的颜色有没有变化。

物理性质。

把钠从煤油中取出来的时候,是什么颜色?{比较灰白}。

总结: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化学性质:

1、与氧气的反应。

【解释】由于钠与空气接触时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钠,颜色为白色,所以我们发现它的的颜色由银白色变成了白色。光泽度褪掉。

【板书】。

na+o2=2na2o【总结】可见钠比铁,铝、镁等金属活泼得多,在空气中就直接与氧气反应了,所以我们要保存在煤油或者石蜡油里面,使钠与空气隔绝。

(2)探究实验3-2步骤、取一小块钠放在坩埚里,加热坩埚,观察钠受热后的现象。

现象:钠受热后先。

燃烧。

然后开始。

黄色。

产生。

黄色。

火焰,坩埚中最后留下。

淡黄色。

色固体。结论:钠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更。

剧烈。

na+o2加热====na2o2【科学探究】实验3-6。

1、加热铝箔。

现象:铝箔熔化并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

2、先用砂纸打磨铝箔后加热现象:熔化的铝仍不滴落。

原因:铝很活泼,在空气中很快又生成一层新的氧化膜。

3、用滤纸包住铝粉,引燃后放入纯氧气中。现象:铝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思考讨论】。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教案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

在得知我的说课内容是《金属的化学性质》之后,我便开始深入研究教材和教师用书,在网上收集相关资料。我了解到,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掌握金属的`一些性质。初中化学中介绍金属的性质以物理性质为主,同时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本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本册书是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第三章,第一章是化学的实验方法,第二章是离子反应和从微观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第三章是在学生初步感受金属性质、了解必要的实验方法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再进一步的学习。本节课又是后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端。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对以后把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所以这一章在化学的知识系统中具有承接旧知识系统,引导新知识系统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研究掌握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和钠与水的反应原理,会书写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研究我了解到,本节课学生的难点是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我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将实验放在学生眼前,带给学生真真切切的反应现象,让学生亲身观察、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我相信,这样的方式可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在课前我必须将我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准备充分。

本节课一开始,我会给学生一些金属与水的图片,比如金戒指掉在了杯子里,妈妈洗碗时银镯子接触到水等等与水不反应的金属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出金属与水不发生反应的生活经验,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质疑。金属与水会发生反应与实际生活经验不相符,所以学生更有求知的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充分调动起来。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了解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氧化还原反应之后,所以这节课我将从这两方面导入。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引出钠与水发生反应的可能性,然后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钠与水的反应过程,分析总结出钠与水反应的5个现象:

a、看到钠飘在水面上。

b、钠在水面上游动。

c、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

d、发出了嘶嘶的声音。

e、溶液变为红色。

从而总结出5个特性:

1密度比水小;

2有气体产生;

3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

4反应比较剧烈;

5反应中有碱性物质生成。

分析这五个特性的同时一定要将其逐个板书出来,板书的内容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在化学现象分析清楚之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微观化学反应的研究,也就是化学方程式的分析。我以“现象中的气体是什么?”为切入口,从上一环节过渡到化学方程式的研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出钠作为还原剂,水作为氧化剂,然后放手叫学生自己尝试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我研究新课标时知道,现在的教育不在于老师教,而在于学生的学,所以这个环节我准备教学生自己去尝试,自己去讨论研究。我负责引导得出最后的化学方程式。

在本环节的最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思考,目的是巩固氢气的验证方法和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的更深入认识,掌握离子反方程式。第四部分设计一个钠燃烧不能用水扑灭的实际问题来总结钠的性质。通过教材研究,为了使学生有及时的巩固。我将课后练习的第1小题作为巩固练习题。这道题可以通过练习书写钠与氧气反应和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理解钠的一般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现象。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初步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新的化学反应及反应类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铁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试管(若干)。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铁、镁等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

二、新课导入。

师:铝和铁相比较,具有哪些优良性能?为什么饮料罐通常都用铝做而不用铁?

生甲:黄铜与黄金的密度不同,测一下它们的密度即可区别。

生乙:黄铜与黄金的硬度不同,把它们互相刻画,硬度大的为黄铜,小的为黄金。

生丙:“真金不怕火炼”。用火烧一下,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

……。

师:甲、乙两种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丙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化学性质。

师: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个课题我们学习和研究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三、新课教学。

[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课件展示黄金项链、银戒指、学生用的小刀、镁条等金属物品。学生观察其表面颜色。

师:是谁给纯净的金属穿上了“外衣”呢?

生:是空气!

师:确切地讲,是空气中的氧气。

【实验探究1】。

步骤:1.分别把镁条、铝片、铜片用砂纸打磨后放在空气中,过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现象。

2.用坩埚钳夹住镁条、铝片、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现象:1.镁条、铝片表面变暗,铜无变化。

2.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铝片表面失去光泽;铜片表面变黑。

结论:金属可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学生活动]请三位同学上黑板书写:

2mg+o22mgo。

4al+3o22al2o3。

2cu+o22cuo。

师: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应吗?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3fe+2o2fe3o4。

师: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生: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讨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相同吗?

生: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讲解]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性质除了可用于鉴别物质(如黄铜与黄金的鉴别)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用途。如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就是由于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铝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应用,除了因为改进了铝的冶炼方法,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以及铝的密度较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

生: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若用钢刷、砂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到保护作用。

师:我们平常所说的“电化铝”实际上就是用特殊方法使铝表面形成加厚的氧化铝保护层的铝制品。

[板书]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资料:绿豆、苹果和梨子等水果的细胞里含有一种物质叫鞣酸,鞣酸能与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

【实验探究2】探究金属能否与酸反应。

(将学生分成a、b两大组)。

实验步骤:

a组:在四支试管里分别放入适量的打磨过的镁条、锌粒、铁片和铜片。各加入约5ml的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并记录现象。

b组: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比较反应现象。

[实验记录]。

a组:课件展示。

b组:课件展示。

[结论]1.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2.不是所有金属都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镁、铁、锌等金属能与稀硫酸和稀盐酸反应,而铜等金属却不能与稀硫酸和稀盐酸反应。

3.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经检验是氢气。

4.金属种类不同,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镁、锌、铁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镁反应最剧烈,锌次之,最后是铁。

5.与酸反应时,能生成氢气的金属活动性强,否则就较弱。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以反应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三、置换反应。

[提问]请大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如单质和化合物的角度,分析上述四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点,与我们学习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是否相同。

生:这些反应的特点: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其特点不同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板书]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特点:a+bc===ac+b。

课后小结。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化学性质的两个方面:一是与氧气反应,二是与酸反应,同时还学习了置换反应。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要学习如何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归纳问题,找出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逐步认识不同金属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

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教案

授课教师:车铭妍。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研究醇类物质的`化学性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学重点】: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和形成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预习反馈】。

环节二:合作探究阶段:

研究有机物的性质的一般方法:

【合作探究一】结构分析。

某醇的结构如下图。

【合作探究二】性质分析。

【合作探究三】产物分析。

2.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的符合c5h12o的有机物同分异构体。找出其中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催化氧化反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消去反应的结构简式。说出你选择的理由。完后将(1)答案小组拍照上传。

(2)如何验证消去反应、置换反应、催化氧化反应的有机产物?

(3)乙醇与活泼金属反应比1—丁醇剧烈、比水慢,为什么?(阅读课本p59追根寻源)。

【合作探究四】规律分析。

(1)醇发生与活泼金属的反应规律:(2)醇发生消去反应的结构要求:(3)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结构要求:

环节三:小结提升阶段。

请你用思维导图将本节内容进行总结提升。

【巩固测试】。

1.下列关于1-丙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3.下列物质能发生消去反应,但不能发生催化氧化的是。

3ch(oh)ch3。

b.(ch3)2choh。

3ch2c(ch3)2ch2oh3ch2c(ch3)2oh。

3oh和c2h5oh的混合物与浓硫酸共热,可能生成的有机物最多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1.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

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金属和氧气、酸反应,回答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新课教学25分钟

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进行指导。 金属和化合物溶液能够反应,说明了什么?

展示金属和酸反应,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从中找出共同点,得出置换反应的定义。 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实验结束后,根据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学生讨论得出金属和化合物溶液能够反应,说明金属比化合物中的金属活泼。 总结出金属和盐酸、稀硫酸反应,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培养学生猜想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体会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互助、合作的快乐。在交流和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学生回忆本节课内容后,回答

(1)与氧气反应。根据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判断。

(2)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根据能否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判断。

(3)与另一种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根据金属能否和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概括第一课时和本课时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完本课题,你还可以用哪些化学方法鉴别黄金的真伪呢?

学生回答:将样品置于硝酸银溶液(硫酸铜等只要是排在金前面锌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均可)中,表面有灰黑色物质(红色物质)出现,则是假黄金,无现象是真金。 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课堂小结2分钟

金属的化学性质

1.和氧气反应

2.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3.和某些化合物溶液反应

4.置换反应

5.金属活动顺序表 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依次减弱,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把盐酸、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本节课内容是在初中学习金属的置换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顺序、镁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钠、铝等活泼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掌握越活泼的金属越易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在初三阶段学习了一年的化学知识,对金属的活动顺序、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通过金属是否能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

2、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关于物质知识”的方面具有一定能力。

三、教学目标

5、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

四、教学策略

1.举例身边的金属材料和回顾初三化学知识,引入新课,通过对比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引出“钠与氧气怎样反应”的问题。

通过图表归纳出钠、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有关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五、教学过程

[引入]在实验室中,有哪些物品是由金属制成的,在家里呢?

[学生回答] 水龙头、铁凳、铁窗筐,铁架台??

[引言]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说明大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今天我们再来进一步学习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 根据书本图片,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反应,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这些反应都表现了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归纳复习] 金属与盐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 金属与氧气反应

[板书]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投影]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图片。

[设问] 是否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都需要加热呢?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湖南株洲市教科院李钟南。

金属的化学性质黄艳鸣株洲市景炎中学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体验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会运用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试管、镊子、药匙、滴管、烧杯、火柴、镁片、锌片、铁片、铜片、铜丝、铝丝、铁刀、铂戒指、铜戒指、金戒指、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等。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本课题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以学生已知的内容为基础,以实验探究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采取分类研究、对比分析的方法认识置换反应,并通过对规律的应用,达到落实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在上一课题介绍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节课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和氧气、酸等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因此,在本节课中我按如下流程设计教学过程:问题引入——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应用规律。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上,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节省时间,在做金属与酸的反应时把全班学生分为两部分,一半做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一半做金属与稀硫酸反应。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能进行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设计,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2、学习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并获取结论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2、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三、教材分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是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置换反应的定义。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教材将此内容单列一章,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主题。本课题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策略。

1、教法。

根据新课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使用启发法、归纳分析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材的重点放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问题——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设计这些探究过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观察、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客观事实中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学法。

根据学习目标要求,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在教师指引下按科学的方法处理所得的材料,得出结论。这样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结合归纳总结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归纳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五、活动准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生活中的有关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性顺序表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判断。

重点、难点:1、从实验出发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2、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教学方法:实验发现、讨论。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金属的用途不仅与物理性质有关,还与化学性质有关。

学生阅读:书p9。

板书: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常温能反应,以镁、铝为代表。

2、高温下与氧气反应,以铁、铜为代表。

3、高温下也布反应,以金为代表。

活动与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

提示学生观察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放热差异、产生氢气的快慢情况等。

学生活动:1、完成探究,填写表格。

2、得到结论:活动性顺序为镁、锌、铁。

教师板书: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置换反应的概念要点。

提问思考:除了金属与酸的反应,还有什么事实能证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

讲解:我们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曾见过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类似的反应还有吗?

教师演示: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

学生活动:观察上述实验的现象、记录、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讲解:经过许多类似的探究过程,人们归纳出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请同学们务必牢记!

板书: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学生阅读:书,p13。

教师讲解:判定置换反应能否发生的要点。

课堂练习:书,p145、6。

课堂小节:本节要点。

布置作业:书p141-4。

课后记:本节内容容量大,化学方程式多,学生理解不难但熟练应用还需一段时间的练习。

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教案

能说出氧化铝的主要物理性质;学会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的方法;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会书写al2o3和al(oh)3分别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实验来判断两性化合物并验证其性质,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正确的实验操作,合理的实验设计和分析,提高综合运用实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铝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性质;al(oh)3的制备。

【难点】。

al(oh)3的制备;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学生回答】氧化铝;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所以融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

【教师引导】其实铝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原因就是由于氧化铝的保护作用,那氧化铝除了上述性质之外还具有什么性质?铝的重要化合物除了氧化铝之外还有氢氧化铝,那氢氧化铝又具有怎么的性质?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下。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氧化铝。

(1)氧化铝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氧化铝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熔点高,很坚固。

【教师提问】铝表面的这层氧化膜如何去除?

【学生回答】根据前面学习的铝单质的性质,推测出氧化铝可能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所以用酸或者碱均可以去除这层氧化膜。

【教师活动】提供实验器材(仪器、药品有:试管、胶头滴管、钥匙、hcl溶液、naoh溶液、氧化铝粉末),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根据现象汇报。现象:氧化铝既可以溶于酸,又可以溶于碱。

【教师提问】请根据铝分别与hcl、naoh反应的方程式,写出氧化铝分别与hcl、naoh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及离子反应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al2o3+6h+=2al3++3h2o、al2o3+2oh...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什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质?情景导入:拿破仑的故事。

在拿破仑时期。一次宴会上,皇宫贵族们为了显示自己地位的高贵,都选用金制、银制的餐具。惟独拿破仑用的是铝制的餐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当时拿破仑已经是一国元首。)。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高温。

2cu+o2====2cuo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

结论:镁和铝比较活泼,铁和铜次之,金最不活泼二、金属与酸反应。

〔活动与探究〕金属与酸反应。

高温。

金属镁锌铁铜。

现象(a组)稀盐酸。

溶解,反应剧烈有较多气泡产生,反应较剧烈有少量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组)稀盐酸。

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

有大量气泡产生生,金属。

fe+2hcl====fecl2+h2。

无明显现象。

四位先生的表情:

原理: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

应出来。

回答:实验1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

实验2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实验3说明铜的活动性弱于铁。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铁铜银。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思考:你能看出以下反应有何特点?

+++。

四、置换反应。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表达式:置换反应a+bc==b+ac反应类型的比较。

判断: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否叫。

置换反应?回答:不是,例如:

s+2kno3+3c==k2s+3co2+n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

出来。

练习:1、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写出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置换反应。

(1)银和稀盐酸(2)锌和硫酸铜(3)铜和硫酸锌(4)铝和硝酸银。

zn+2hcl==zncl2+h2↑放入硝酸银溶液,能置换出银的为黄铜,

zn+2agno3===zn(no3)2+2ag。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本节课内容是在初中学习金属的置换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顺序、镁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钠、铝等活泼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掌握越活泼的金属越易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在初三阶段学习了一年的化学知识,对金属的活动顺序、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通过金属是否能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

2、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关于物质知识”的方面具有一定能力。

三、教学目标。

5、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

四、教学策略。

1.举例身边的金属材料和回顾初三化学知识,引入新课,通过对比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引出“钠与氧气怎样反应”的问题。

通过图表归纳出钠、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有关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五、教学过程。

[引入]在实验室中,有哪些物品是由金属制成的,在家里呢?

[学生回答]水龙头、铁凳、铁窗筐,铁架台?

[引言]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说明大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今天我们再来进一步学习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根据书本图片,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反应,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这些反应都表现了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归纳复习]金属与盐反应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氧气反应。

[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投影]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图片。

[设问]是否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都需要加热呢?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掌握金属钠与水的反应过程,了解钠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并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描述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科实验的兴趣,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及其分析。

难点: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及其分析,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实验用品:小烧杯、小刀、玻璃片、滤纸、镊子、酚酞、水、钠。

实验法、问题探究法、讲解法

同学们,通过理论课上我们对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学习,已经对钠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本次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将会让大家与金属钠有深度的熟悉。

出示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样品

(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且钠与煤油不反应)

用镊子取一小块金属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将其放置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同学观察并说出现象,以及能得到哪些结论?)

结论: 钠质软,银白色。

向一只盛有水的水槽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切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讨论现象,教师归纳)

浮钠浮在水面上, 小于水的密度;

熔钠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反应放热 ,熔点低;

游小球在水面到处游动;有气体产生;

响水面上有嘶嘶的声音;有气体产生;

红烧杯中的溶液变红 ;有碱生成,naoh。

这节课我们跟大家一起讨论了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法等,总结如下:

1.物理性质:

色状: 银白色固体;熔点低;硬度小,质软;密度 小于水而大于煤油。

2.化学性质:

金属钠与水反应方程式

2na + 2h2o==2naoh+ h2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