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精选15篇)

时间:2023-12-08 15:50:15 作者:琉璃

写作是一种艺术,只有不断练习和探索,才能真正写出优秀的作品。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展示了优秀作文的思路和表达方式。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本文通过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互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的故事,告诉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学生分析:

了解寓言故事不成问题,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所揭示的深刻道理,然后联系实际谈感受。

设计理念:

以自渎为主,重在感悟积累。

教学目标:

1、理解文言文词义句义,能讲述文言故事。

2、有感情朗读,能背诵此文。

3、懂得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意思,熟读成诵,明白道理。

教学流程:

1、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怎样学习寓言。

2、什么叫文言文,怎样学习文言文。

3、题解。

二、读通语句,整体感知。

1、教师泛读(或听录音)。

2、领读。

3、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朗读。

三、读懂课文,对照注释自悟句意文意。

1、让学生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

2、汇报交流。

3、指名把故事完整的讲述一遍。

4、自由练习讲寓言故事。

5、练习感情朗读。

6、生齐读(要求读慢一点,学会吹嘘自己的矛和盾,注意反驳的语气)。

四、揭示道理,发散思维。

1、提出问题,学习小组分析讨论。

2、汇报小结。

五、总结全文。

六、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七、作业:

1、帮助楚国人卖出矛和盾,该怎么做?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知识点

并列式。

在一段话中,分别写几种事物的几个方面,它们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存在的。

例如《精读与泛读》第五自然段: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对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逐一探究某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这一段前后两部分分别介绍了面对许多读物和一本读物时不同的读书方法。前后显然是并列并系的。

总分式。

先总述后分述或先概括叙述后具体叙述,也包括先总述再分述最后总结以及先分述再总结。

如《爷爷的芦笛》第1自然段。在强强的相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中,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更有趣的是,海水长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一张普普通通的苇叶,经爷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支芦笛。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水味……。这一段先总述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再具体描绘周围景色之美、芦笛曲调动听。

再如《夹竹桃》第三个自然段。先总述我们家常见的花应有尽有,再分述春、夏、秋三季花儿依次开放的景象,最后总结园子里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盛景。

转折式。

全段分两部分,前后两部分意思转折,常用“但是、可是、而”等转折词分开。

例如《灰椋鸟》第一自然段。“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这一段可概括为:原以为灰椋鸟没什么好看的,可是自从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我决定去看看。有时,前后两部分内容间没有转折词,但其中的转折关系仍显而易见。

如《烟台的海》第一个自然段: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这一段前后两句问虽无转折词,然转折关系一读便知。

转折式自然段,一般抓转折后的内容概括段意。上面这段可概括为由于烟台是我国少数北面临海的城市之一,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语文三年级人教版教案

现在机器人协会要举办“未来机器人”大赛,评出“最佳创意奖”你们有没有信心去参赛,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呢?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想获奖,应该怎样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呢?老师先去采访一位参赛选手,看看他是怎样介绍的?同时注意听清楚老师采访时提出的几个问题。(出示)。

1、你想发明什么机器人?

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保姆机器人”。

2、你为什么想发明“保姆机器人”呢?

因为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没有人照顾我,被送到了很远很远的奶奶家,一直到我上幼儿园才回到父母身边。所以,我想发明一个“保姆机器人”,专门在家照顾小孩。

3、你发明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

大家看,她的样子是不是有点像机器猫?一看就特别可爱,小孩会特别喜欢。不同的是,她的脸是一个屏幕,能出现爸爸或妈妈微笑的脸庞,让孩子觉得父母就在身边。

4、它有哪些本领?

她的本领可大了!首先,她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定时给孩子喂奶、晒太阳、做游戏,哄着孩子睡觉,使孩子健康成长。其次,她能散发出**的体味,让孩子像在妈妈身边一样有安全感,还能用妈妈或爸爸的声音来为孩子唱歌、讲故事。第三,她能通过电子眼敏锐地感受孩子的情绪和身体状况,一旦发现生病,会马上同主人取得联系。第四,当孩子哭闹时,她能通过模拟各种动物的叫声、播放动画片等来哄孩子。当然,她还能在照顾好孩子的同时,搞好家庭卫生,在主人下班时做出一桌可口的饭菜。有了这样的“保姆机器人”,大人就可以安心工作了。

刚才同学们听了介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介绍机器人了吧?(生答,出示上面四个问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亲人》教案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2、同桌互批。

3、找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复习成语。

1、读一读练习上的成语积累。

2、同桌互背。

3、听写成语。

4、同桌互批。

5、点出易错字,帮助记忆。

6、齐背成语。

三、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下面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括号里标上序号。

()小船顺着水流向前漂去。

()看着一只只小船漂远了,我们心里在说:“小纸船,希望你漂到大海去。”

()星期天,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来到小溪边。

()我们拍着手,沿着小溪追着小船。

()我们用五色彩纸折成一只只小船,放在水里。

四、把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

1、荷花。

2、(),多开心啊。

3、下课了老师对我说()。

指名交流,师总结。

提醒一定不能忘记加上标点。

复习引号的用法。

养成好的习惯,句子填完后要再用心读一读。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2、回答《掌声》一课课后习题四的内容。

3、出示填空:

沃克医生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一块会说话的()!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

4、听答。

5、把听到的内容写下来,同桌互批。

6、齐答。

六、选词填空。

宽阔辽阔广阔。

1.南沙群岛位于我国()的南海之中。

2.一辆宝蓝色的小汽车奔驰在()的公路上。

3.牛羊在()的草地上嬉戏玩耍。

强烈热烈剧烈。

1.她的歌声刚停,音乐厅里就响起一阵()的掌声。

2.课间,我们不能玩太()的活动。

3.中午,()的太阳光刺得我们睁不开眼。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0分)。

蜂鸟。

世界上最小最小的一种鸟,叫蜂鸟。它的身体像一只黄蜂那么大,体重只有1.5克―2克。不过它飞得很快,在花间飞翔,好像花丛中的颗颗流星。你刚想看清楚是什么东西时,它却一闪就不见了。

凤凰、孔雀在人们的心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鸟。但是,蜂鸟比它们更美丽。它那羽毛,简直就像戏台上仙女的衣裳一样,五光十色,变幻无穷。

1、短文写了蜂鸟的三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是把比作。

3、“五光十色”形容颜色多,你还能写出与“五光十色”意思相近的词吗?、

4、你喜欢蜂鸟吗?为什么?

八、复习作业(见试卷)。

小学三年级语文《亲人》教案

一、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2、多音字组词。

省、落、间、胖、称、兴、行、盛、传、好、干。

二、填上适当的词语。等第。

()的叶子()地登高。

()的掌声()地漂浮。

()的湖面()地演唱。

三、阅读分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等第。

走进大豆田,如同走入画一般的境界。一阵秋风吹过,眼前豆棵上挂满的豆英就像美人的耳坠似的,微微摇晃,铃铃作响。像春风吹过树林,像春泉淌过小涧,像海浪轻轻拍击岸壁。俯身收割,眼前的一株株豆棵,瞬间幻化成佩环丁当的姑娘,手携着割豆人奔过来。此时,割豆人能听到她们的欢笑声、喧闹声、呼吸声和她们低低的絮语,声音在豆棵的枝丫间荡漾,也在割豆人的心里荡漾。

1.这篇短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读课文,说说文中把豆棵上挂满的豆荚比作什么?写出句子。

3.根据课文填空。

豆棵上挂满的豆荚,秋风一吹,_______摇晃,________作响。像春风_________,像春泉________,像海浪________。

四、复习作业(见试卷)。

复习目标:

1、掌握第七单元的生字词。

2、学会把句子补充完整。

3、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4、进一步练习修改病句。

5、进行阅读分析,提高阅读水平。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教案

1、学会课后生意,重点指导写“唾沫”二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想象,感知童话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4、从水罐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5、联系实际,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心对待生活。

重点难点。

1、水罐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2、联系实际,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见过钻石吗?板书:钻石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张世界上最名贵的钻石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图)漂亮吗?这钻石啊,不光是漂亮,它还是这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它晶莹剔透,纯洁无暇,它象征着高尚,纯洁和永恒啊!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与钻石有关。不全板书“七颗钻石”

3、太好了,那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近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这篇著名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课件展示课题和作者)。

二、【讲读课文】。

1、同学们打开书80页,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课件展示六个句子)。

b、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c、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

d、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e、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

f、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路人。

2、孩子们,这六个句子非常重要,因为这篇课文中所有的生字都在这六句话当中,读好这六个句子,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你也就读懂了。来自己读读句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读。

3、指名读相关的句子,要求读准字音。

4、引导理解“干涸”

5、匆匆忙忙还能怎么说(急急忙忙)。

6、引导理解“瞬”(此字与眼睛有关)。

7、引导书写“唾沫”(学生拿出纸笔自己写)。

8、齐读六个句子。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大家想一想,木水罐是在什么情况下变成银水罐的?

(生汇报)。

2、银水罐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变成金水罐的?

a、汇报。

b、课件展示(指名读/齐读)。

小姑娘回到家,把水罐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她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3、金水罐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变成七颗钻石,七颗钻石升向天空变成七颗星星的?

4、课件展示课文片段,老师范读。

(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七颗星星)。

5、怎么样,感动吧,老师相信,这个时候,课文中也有很多让你感动的句子,同学们再去读一读,把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饱含深情地读出来。(自由读)。

a、指名读。

b、老师指出齐读(小姑娘回到家……变成七颗小星星)。

四、【总结】。

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用“七颗钻石”作题目了吗?

(小姑娘那颗善良的心,如钻石般珍贵啊!)。

小学三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3.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1.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按不同角度连段成篇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

1.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又要到美丽南国来欣赏,地处广东海滨的一座小城的迷人景色。(板书课题:20海滨小城)

2.分析审题:海滨指的是哪里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同学们,思考一下。

二、理清文章思路。

2.讨论分析:

第一部分(1-3)海滨的景色。

第二部分(4-6)小城的景色。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海滨的哪些景物用“横线”标出来。(板书:大海沙滩)

2.自由读1-2节,用“()”标出体现大海是美丽的词语,加以理解。

3.学生找句子——抓词语——谈体会(板书:蓝棕银白白灰金黄)

小结:这两段主要抓住景物的颜色进行描写,表现了大海是迷人的,景色异常美丽。

4.自由练读——互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颜色的美,大海景色的迷人)

5.默读3节,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板书:贝壳船队)

6.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1)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2)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7.二人互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要分别读出海滩的宁静与喧闹氛围)

四、学习第二部分。

1.过渡:刚才学习了1-3节,了解了海滨是美丽的,下面用同样的方法自学4-6节。

3.投影显示思考题:

(1)课文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用“”标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标出。

(2)抓住关键句体会:它们美丽在哪里

3.讨论板书:

庭院——树多花园——树茂街道——干净

4.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5.指导朗读:作者把小城写得这么美、整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要通过你的朗读,让别人也体会到这种情感。

6.自由练读——齐读。

7.根据提示练背5节,投影显示:

小城的公园()。这里栽着()。一棵棵榕树就像()撑开的(),树叶(),可以(),()。树下(),每逢(),()总是()。

五、总结。

1.齐读全文,体会作者的热爱、赞美之情。

2.结合板书,思考: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小学语文三年级人教版教案

三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本单元的内容以真情、关爱、善良为主题,通过《真情的回报》、《那只松鼠》、《美丽的桥》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真情的美好,懂得了付出真诚才能收获真挚的感情,再理解本课的“爱心传递”比较容易。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充分交流、感悟。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4个新词的意思。

2、懂得写日记的意义和格式,学会读日记的方法;理清课文第三自然段按事情发展写的顺序。

3、能正确朗读课文。

4、感受雷锋利用休息时间为人民做好事的精神,培养热心帮助别人的品德。

教学重点:

1、学会10个生字,掌握14个词语。

2、懂得写日记的意义和格式。

3、初步弄清第3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4、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雷锋把人民服务当作自己快乐的心情。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通顺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21个生字。

3、懂得写日记的格式,初步学会阅读日记的方法。

4、能按“谁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干什么事”的句式写话。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雷锋。自读课文,学习日记格式。

1、自读课文,说说从课文中已知道哪些是关于日记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第一行中间写几月几日和星期几;所记内容(一天中所做的一件事或几件事);人称(我);记上时间和天气,目的是便于以后查阅。

(二)再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可以根据课后的问题去想,也可自由发挥)。

2、交流反馈:可以是思想认识上的,也可以是字词上的。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选读课文段落或句子,矫正生字新词的发音。如:多音字“奔”、“扫”,可选读第二段落和第三段落。

在这里解决读音和字形。

(三)三读课文,说说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提出问题,分层解决。

(1)、让学生了解这篇日记写的是哪一天的事,这一天雷锋主要做了些什么事?

要求用“谁,在哪一天,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事”的句式介绍。

如:大年初一,雷锋在抚顺车站帮老大娘拎包袱,扶她上车。

大年初一,雷锋在抚顺车站的候车室打扫卫生,帮旅客们倒开水。

大年初一,雷锋到抚顺车站先帮老大娘拎包袱,扶她上车,然后到候车室打扫卫生,帮旅客们倒开水。

(2)、做课后第六题。这则日记写的是。

(四)复习巩固。

1、读生词。

2、完成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读日记的方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初步弄清课文第3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3、感受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1)回顾:用句式说:“雷锋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

(2)谈话:读了雷锋的日记,我们已经知道了雷锋在大年初一做了许多好事,再读雷锋日记,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施展自己的本领去学习。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

2、说说已经知道了什么?

3、作业:这一段共有()句话,是按()顺序写的。

(1)圈出“我”表示动作的词,结合课文理解“直奔”的意思。用上动词说说雷锋帮助老奶奶的过程。

(2)想一想,这些动词能否调换?

(3)从这些动词中,你能想象雷锋当时的心情吗?老太太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呢?

(4)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第四段。

1、自读课文,说说已经知道了什么?

2、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对重要的问题展开学习交流。如:本段主要讲什么?雷锋是怎样想的?

理解雷锋的两句话:我觉得这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义务”是什么意思?雷锋认为自己应尽的义务是什么?)我这样做,能使人民群众更加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解放军,这就是我感到最幸福的。(同学们通常认为什么是最幸福的?雷锋感到最幸福的是()。做作业第五题。

4、读最后一句话,我们从这段话中看到了雷锋是一个()的人。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2、4、5题。

2、抄写雷锋思想的两句话。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懂得写日记的意义,掌握阅读日记的方法,进一步感受雷锋利用休息时间为人民做好事的精神。

2、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入文,阅读日记的方法是怎样的?

2、学习1、2两段。

(1)自读1、2自然段:自己提出问题,学况交流。

说说1、2段的意思。

一段重点指导总分总句式。

雷锋觉得没做的事可能是什么?

用横线划出雷锋心里想的话。读读这几句话,根据下文,可见雷锋此时已决定了什么?

用雷锋的口气接着往下说:“这时候也正是服务部门和运输部门最忙的时节,这些部门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

“探家走亲戚”是什么意思?这个时候是什么时候?这些部门是什么部门?

“大年初一”是什么日子?“大年初一”跟雷锋到火车站做好事有什么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

3、从这篇日记中,你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多写日记。

4、听写新词。

5、作业本第三题。

小学语文三年级人教版教案

(出示图片)刚才你们欣赏的是什么?(机器人)。

你们觉得机器人怎样?(聪明、能干、有趣、可爱)。

是呀,因为机器人能做人所不能及的事情,所以人们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生活需要极想拥有一些机器人。比如,熊熊燃烧的烈火会危害消防队员的生命安全,科学家根据他们的工作需要发明了消防机器人,代替消防队员深入险境排除险情。又如,社会上有相当数量的盲人,眼睛看不见使他们不能象正常人一样上街购物,科学家根据他们的生活需要发明了导盲机器人,虽然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铁盒子,却引领盲人走上街头。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人教版

时光飞逝,日月交替,转眼之间,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这一学期,虽然工作忙碌,但我觉得却很充实。为让明天的工作更精彩,收获更多,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与大家来共同分享我的快乐、成长与烦恼。

一、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训练。

首先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参加学校组织的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与此同时,积极投入科研课改的实验之中,进行大胆的实验研究,并利用课余虚心向同行请教,还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上好每一节课,及时反思,撰写教学点滴与通年级老师共享,从而不断为自己的教学水平“充电”。

二、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现在本班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的朗读训练。三年级的孩子,朗读训练是一个转折。首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最为重要的,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指名读、教读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映。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有趣味性,富于想象力的问题,能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积累语言,通过朗读、背诵、积累好词佳句,积累好的篇章。

三、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针对本班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运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每节课根据每个小组组员的表现,在上课的纪律,积级举手回答问题和朗读课文等方面进行评比,那个小组做得好的,就在评比栏上加一分。这样促进学生自觉守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本班学生上课热情高涨,上课纪律良好。

2、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三年级是学生习作是一大难点。首先为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我从学生喜欢的作文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为主,鼓励学生大胆习作。其次,开展读书活动,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坚持做好读书笔记,并定期进行词句积累的评比;特别进行读书小报比赛,开展读书小故事竞赛,评选“读书小明星”等以此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习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四、重视对培优补差工作的开展。

三年级的孩子,接受事物的能力和速度十分不同,这样在学习中难免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对于接受快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老师要适当给他们增加学习的难度,对于那些在学习上暂时还有困难得学生老师要及时给与帮助,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相对而言,课堂中对优生的关注度更高,对于后进生没有给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以后还要在课堂中多关注这样的孩子。

2、学生练习习作的差异较大大。学生虽然对习作有兴趣,可少数学生还是无从下笔,或者不能把一件事,一个片段写详实,说明练习还应该加强一些。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严格要求自己,汲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争取成为一名更优秀的语文老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三年级人教版教案

1.(出示)读一读这首儿歌,注意带有拼音的字,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常用的调料和味道。

3.(出示)这八个字扩词。

4.说出另外的跟调料和味道有关的字。

小学语文三年级人教版教案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感受五花山秋天美丽的景色。

2、抓住重点词,渗透朗读方法,通过朗读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初步懂得适当运用联想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动、具体,并仿写片段。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初步明白适当运用比喻、联想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动、具体。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刚才大家谈了自己印象中的山,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看一座特别的山。

出示:我家住在大山里。你知道这里的山是什么颜色的吗?

1、读后问学生: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作者想告诉我们他想写什么吗?找关键词。

2、积累有关颜色的词语。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想知道作者从这座山上看到了什么颜色吗?自己打开137页读读课文,划一划作者写了山的哪些颜色。

2、整体感知。

出示:春天的山是()。

夏天的山是()。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有(),有(),有(),有(),有()。

因为拥有这么多的颜色所以此山取名为——揭题,读题,释题。

三、教学春天、夏天的五花山。

师:让我们跟着作者的写作顺序先走进春天、夏天的五花山。

出示:2、3小节。

1、指名读。

2、比较春天、夏天的五花山颜色的不同。

3、抓关键词“冒、涂、染”指导朗读。

四、教学秋天的五花山。

过渡:五花山上色彩最丰富的季节要数秋天了。

(一)自由读。

(二)出示。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

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

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

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

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

松柏不怕秋霜,依然(翠绿)。

你能说说什么树林会变成这些颜色吗?

预设??

出示: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

1、与原句比较:

这句话和老师写的哪里不样?(划线)。

启发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组。

2、渗透“联想”写法。

师:我们看到了金黄色,就想到了和他有关或想象的事物——这就叫联想,用上联想的写作方法可以让句子变得更美。读的时候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

3、朗读指导。

读好关键词(根据学生读的标出停顿和重音),边读边想象(边读边想象阳光的温暖与舒适)。

预设二。

出示: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师: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它的美?还有吗?

1、抓关键词指导朗读。

2、朗读展示。

预设三。

出示: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

1、师:生活中你们见过什么东西的颜色是杏黄色?

2、师:看到杏黄色,就想到了——(丰收)作者用到了联想。

3、引读(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着丰收的喜悦)。

(三)运用朗读方法。

总结朗读方法,自学其他几句。

(四)交流。

(五)秋的整体感受。

1、指名读。

2、配合读。

五、拓展(机动)。

作者原来是想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来写五花山的,请你们试着来写一写冬天的五花山。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积累诗歌中的优美词语。

2、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唱)在你的眼中,春天在哪里呢?(学生回答,春天在……)。

是啊,春天就像一个美丽、幸福的小姑娘,快乐地走遍了祖国的每一个地方,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她的脚步到祖国各地领略春的美景,你们高兴吗?(高兴)。

二、品读诗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让我们带着幸福、快乐的心情一起来读诗歌的第一节。(学生齐读)。

2、春天这个幸福的小姑娘都去哪了呢?请同学们自己来读诗歌的2—6节。

学生自由读文。

指名汇报(田野、河流、草原、山冈、村庄)。

师问:你是如何发现的?

学生讲述各诗节构段方式。

3、是啊,春姑娘带我们走过田野,走过河流,走过草原,走过山冈,走过村庄,在那些地方她都看到了什么呢?我们先跟随她到田野上去看一看。

指名读第二节,一边读一边想,春姑娘的到来,祖国的田野有什么变化?(百花开放,农民开始播种,有的农作物都开始出芽了)。

你觉得春天的田野被作者描绘的美吗?都哪美?(学生讲解相关的诗句,并适当渗透拟人的修辞方法)。

谁愿意来读?

4、春天来了,河流又有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诗歌的第三节,并画出能够表现河流变化的动词,讲一讲这一节的内容。

谁来试着说一说?(学生抓住歌唱、汇合、滚、流、冲讲述河流的变化)。

从作者丰富的想象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是啊,河流也充满生机,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你是否聆听到河流的歌唱了呢?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品一品它那高兴的心情。

5、春姑娘走过田野,走过河流,还来到了哪里?(草原、山冈、村庄)。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诗歌的第4、5、6节,把你最喜欢的一节多读几遍,谈一谈春姑娘的到来给那里带来的变化。

学生自由读,学习小组展开研讨。

全班汇报,抓住一节谈具体,并鼓励学生想象画面,多种方式有感情地朗读。

6、跟随着春姑娘,我们走过了这么多的地方,你最想说些什么?(春天真美啊!……)。

作者也想说:多么美丽啊!祖国的春天,多么欢畅!

诗歌的最后一节是对全诗的总结,你们觉得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读出“欢畅”)。

全班齐读。

三、欣赏意境。

1、春天是每年都要来到的,世界上的国家都有春天,为什么这首诗的题目是“祖国的春天”呢?(作者喜爱春天,更爱自己的祖国)。

2、是啊,我们要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融入到诗歌中,才能真正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老师为你们的朗读配上优美的音乐,希望你的朗读能带给大家美的享受。

全班齐读第1、7节,指名读2—6节。

四、拓展练笔。

1、春姑娘还会给祖国的哪些地方带来变化?(街道、小院……)。

2、你也试着像作者那样,用诗歌的形式写一写?

3、学生读自己的作品。

小学语文三年级人教版教案

1、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3、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4、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科技知识。

5、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