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形势与政策论文当前经济形势分析(通用14篇)

时间:2023-10-27 08:18:53 作者:ZS文王 优质形势与政策论文当前经济形势分析(通用14篇)

通过阅读和模仿范文范本,我们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写作风格和个人特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形势与政策论文当前经济形势

按照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组主体责任和纪检组监督责任的要求,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根据新要求进一步细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项目,制定了《石河子地方税务局领导班子成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分解和反腐倡廉工作任务分工》、《石河子地方税务局领导班子成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方案》、《石河子地方税务局机关各部门贯彻落实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分工方案》、《石河子地税局党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和《石河子地税局纪检组监督责任清单》。两级党组、纪检监察部门及职能部门对承担的责任进行签字背书,拟定清单分任务,把“笼统的责任”变成“明确的清单”落实到班子成员、落实到各部门,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分头抓、责任科室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同时,为进一步落实各项任务指标及制度,形成了“两级”党组成员书面报告责任落实制度,对“两级”党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纳入年终考核,对纪检组长、监察室主任、各基层局纪检组长(纪检员)年终考核实行备案制。

(二)注重严明组织纪律。

党组以“两权”监督为重点,重点强化“三重一大”监督制约和“两个责任”的有效落实,党组成员深入学习《税务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办法》,严格遵守“八项规定”,落实“四个不直接分管”。

一是关注重大事项,充分体现民主。对关系全局性的重要决策,在党组会前广征民意。设置公告栏,定期对“三公经费”等群众关注的热点事项进行公告,如机关车辆单车用油、维修、机关差旅费情况、机关公务接待,职工食堂开支,本局资产购置、处置、调拨、捐赠情况,自觉接受干部职工监督。凡重要采购,均组织人力询价,并选派群众代表全程参与监督投标。在纳税服务方面重点公开:岗位职责、服务承诺、收费项目、工作规范、办事纪律、办理程序、办理时限、监督渠道等。建立健全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推进执法投诉和执法结果公开,增强执法透明度。

二是坚守人事纪律,选拔任用干部。严格依据《自治区地税系统人事教育工作流程》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把好决策关,使优秀正直、才能出众的干部得到任用。今年5月,公开选拔任用了13名科级干部,并对所提拔任用干部开展了任前集体廉政谈话和廉政知识测试,群众反映良好。

三是严格考核检查,保障落实到位。构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体系,在绩效考核中加大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权重,运用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定期对基层局、机关科室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开展检查考核,促进责任落实。实行“每月局例会”制度,并对重点工作实行“重点工作项目责任清单、重点工作项目完成回复清单”制度,强化对各项工作的落实及执行力的监督考核,及时督导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力求务实高效。同时,结合区局落实责任清单要求,党组各成员制订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方案,局党组以半年为时间段,加强对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查,党组书记同步对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了审议并逐一作出了评价。

(三)监督责任有效落实。

在石河子地税局党组统一领导下,纪检组明确职能定位,集中精力履行执纪监督职责,做到五个同步:即执法督查、内部审计专项检查、人事任免、招录、绩效考核、执法监察同步进行,使纪检监察与之同步运转。

一是促监督。与执法督查同步,集中整顿房地产评估中介机构评估交易价格不实的行为,有效遏制二手房交易中的税款流失现象。并结合此次检查情况向各征管局发放了执法监察建议书。加强对税务违法案件的曝光力度,在《北疆晨报》等媒体和我局网站、官方微博开设专栏,与人教科共同开展了今年3名公务员录用后的证审工作。

二是强监察。紧扣重大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监督工作,“中秋”、“十一”节前夕组织基层局进行了公车使用、封存情况的互查互访。先后2次与市局办公室、征管科共同开展了作风纪律明察暗访,未发现有违纪行为。协助师市纪委监察局对市区内公款消费、公款吃喝等“四风”问题进行了2次明察暗访。同时,为有效发挥监督职责,纪检组把监督重点放在“问题”上,探索和稽查局开展“一案双查”,制定了实施方案,切实把监督的效果体现在“问责”上,对在执法监察中发现的相关线索已通过税政法规科移交稽查局查办。结合今年8月1日起执行的《自治区地税系统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规程》对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办公室分送的6户案件情况说明进行了书面审理。

三是抓重点。严格执行中央和自治区一系列禁令,认真开展了领导干部及亲属违规经商办企业、税务干部违规收受“红包”及购物卡、党员干部参赌涉赌等问题的专项整治清理检查。对本系统办公用房清理腾退、领导干部婚丧嫁娶情况进行了统计上报,无违规问题发生。

(一)拓展教育途径,抓好日常廉政教育。

坚持把廉洁从政教育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党组中心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首先,年内充分结合系统教育培训搭建网络学习的平台,引导干部学廉懂廉。结合石河子地方税务局教育培训计划拟定了本年度党风廉政教育专项培训计划,逢培必进行党风廉政教育。年内系统开展廉政谈话46人次,廉政提醒谈话2人次。其次,组织党员领导干部观看《四害之风》、《狠刹浪费之风》、《蜕变》等警示教育片。在党风教育月活动中,以“守纪律讲规矩,践行三严三实,做具有新疆特色的好干部”为主题。纪检组长授课。再次,以“做文明、廉洁、有礼的石河子人”为主题,采取演讲、税收政策宣传到5个社区活动形式,让廉政价值理念深入人心。最后,以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为抓手,以整改自治区地方税务局明查暗访组查出的问题为中心,通过外聘行风监督员加大对石河子地税系统各窗口单位明察暗访力度,执行绩效问责处理、整改落实。

(二)加强廉政宣传,营造廉政文化氛围。

加强廉政信息宣传报送力度,对各基层局报送信息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并在年初工作中对向“新疆地税廉政之窗”投稿工作做出明确要求。继续推行两级领导班子成员上廉政课制度,石河子地方税务局党组班子成员分别结合“三严三实”教育活动讲党课,同时购买相关书籍进行中心组学习。以局工会、妇联、协会等群众团体为桥梁,开展了读书养廉、以德育廉、典型引廉、丹青写廉等群众性廉政文化活动,提升干部职工的“正能量”,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今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税局开辟建成了“税务廉政文化长廊”。该长廊长10米,由前言、文化篇、关怀篇、警句篇、宣传篇、预防篇等六个方面内容组成,创造出良好的廉政宣传氛围。

(三)强化检查问责,提高自律意识。

定期开展廉政谈话,对重点岗位、重点科室、基层局负责人和纪检组长约谈提醒,今年安排四个基层局的党组书记、纪检组长,就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情况,落实八项规定、反对四风要求,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情况,向市局党组进行了报告。通过定期报告、专题报告等形式,双向传导压力,强化两级党组、纪检组对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的担当意识。编制了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约谈(谈话)记录表、党风廉政建设联系点调研记录表,规范了系统内约谈、谈话及调研记录、反馈方式。

(一)对照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做好风险点排查工作。

按照“查找风险在前、教育提醒在前、建章立制在前、监督约束在前”的思路,石河子地方税务局从绩效考核指标、征管工作流程、征管质量评价入手,以绩效考核促内控,以内控防风险。坚持廉政风险点季度排查制度,根据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对各种预警事项实行动态监控,及时提醒,重点情况要做出说明,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和工作流程。今年以来,全系统发现风险疑点35次,经查均为非廉政风险点,属税收执法差错,已进行相应责任追究。

(二)开展税收执法廉政风险再排查再评估再防控工作。

结合《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在全区地税系统开展税收执法廉政风险再排查再评估再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成立工作小组,拟定工作方案,明确排查任务,建立风险台账,全面排查税收执法风险,对发现的问题,健全防范机制及时防范整改。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石河子地方税务局纪检组认真落实“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工作要求,纪检组监察室把主要精力放在监督执纪问责上,将工作重心向办案工作倾斜。通过以会代训,对加强执纪监督、案件查办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方法进行了辅导。加强对基层的业务指导,通过到基层调研,发现在开展执纪监督工作方面不规范、不到位的现象,及时予以指出和纠正。今年,举办了1期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邀请了直属机关党工委和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的教授及本局师资,结合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的形势和任务进行授课。纪检组派出3名人员参加了师市纪委、区局、税务总局举办的专项培训,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通过今年前期的努力,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薄弱环节:一是“一案双查”工作有待进一步探索,以谋求新的途径加强查办案件力度;二是廉政宣传教育有待推陈出新,让廉政教育更符合时代特点,提高广大干部的遵纪守法意识。

20-年,我们将认真落实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安排部署,继续抓好两个责任的落实,围绕执纪、监督、问责主业,进一步在工作落实上下功夫,锐意进去,务求实效。

(一)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作出部署。要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一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全会关于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规划建议提出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关于发展理念的重要论述和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二要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要按照五中全会要求,认清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责任,找准职能定位,围绕“三清”目标,全面加强纪律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依纪依规开展纪律审查,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三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要聚焦中心任务,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全面履行好职责,确保政令畅通。四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要紧密联系自身实际,把学习全会精神与宣传贯彻修订后的《廉洁自律准则》和《党纪处分条例》结合起来,带头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内部监督执纪,坚持“高线”,坚守“底线”,做到打铁自身硬、正人先正己。

(二)狠抓“两个责任”落实。

进一步细化拟定责任清单,强化党组、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主体责任,履行“一岗两责”,强化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责任,加强对责任落实的监督、检查、督导和问责。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全局重点工作,突出党组主体责任、深化纪检组监督责任。一是主动作为。进一步增强全面履行职责和任务的自觉性,加强对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主动担当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二是紧扣中心。紧紧围绕局党组中心工作,以规范基层执法权力运行为重点,充分发挥“保护、惩处、教育、监督”的职能作用,在服务石河子地税事业发展中充分彰显纪检监察部门的不懈担当。

(三)推进内控机制信息化建设。

结合推行金税三期工程和征管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把风险防控逐步拓展到执法环节各个领域,同时在财务管理、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等方面进一步深入查找风险点,打造覆盖税收工作各方位的“立体防护网”。

(四)聚焦主业加强“两权”监督。

铁腕重拳,严查违纪案件。进一步围绕“常教育防发案、常提醒少发案、办小案控大案”的要求,切实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一是严肃查办案件。加大对严重损害群众利益案件的查处,加大案件互审互查力度,严肃查办党员干部违反政治纪律、失职渎职案件。二是畅通办案渠道。畅通和规范涉贪涉腐案件举报渠道,定期做好案件信息和线索的分析研判,千方百计查线索,不遗余力抓案件。加强典型案件的剖析,利用身边的、税务系统内的典型案件开展警示教育,起到查处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案件查办的政治、社会和法纪效果。三是抓实纪检信访。加强和改进信访举报工作,充分发挥义务监督员的独特优势,优化信访举报承办、转办、呈报、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着力提升信访举报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五)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强化宣传教育。

进一步强化廉政宣教工作力度,以深化“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契机,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把“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做人的基本遵循,作为为官用权的警世箴言,作为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纪检监察干部。一是把握重点。抓好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教育,把教育贯穿于对干部的培养、选择、管理、奖惩等各个环节,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两个务必”,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二是抓实载体。积极开展廉政教育进机关、进家庭、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的“五进”活动,依托自治区地方税务局、本局网站、宣传栏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载体,在广大干部群众中积极开展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政策法规、党纪条规、正反典型等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弘扬正气,激浊扬清,增强廉政宣教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廉政文化载体,推动廉政教育的基地化、网络化和经常化。

(六)构建责任体系,有效预防腐败。

明确石河子地方税务党组“一把手”既是税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又是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形成市局、基层局(部门)和基层科所负责人“三级互动”的责任体系。一是细化责任分解。要进一步量化责任目标,明确分解责任,实行分级负责;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把反腐倡廉工作与税收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二是注重跟踪问效。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安排,并完善配套规定和相关制度,实行党风廉政建设动态管理登记,使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评先评优和业绩考核挂钩,同时健全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履行党风廉政责任制和廉洁自律的情况自查制度,增强责任制的约束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保证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到实处。三是坚持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问题,促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抓好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的廉政谈话教育,加强对作风建设的监督检查。注重发挥特邀监察员和监督电话等社会监督作用,积极参加行风评议,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净化基层风气、优化税收发展环境。

(七)创新体制,激发队伍活力。

进一步按照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着力提升纪检监察干部业务水平,树立“可亲、可信、可敬”的纪检监察干部形象。一是转职能,突出主业主责。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三大主业,清理规范纪检监察部门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把不该管的交还给主责部门,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集中精力抓好主业。二是转方式,提高工作效能。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在税收工作中发现的各种突出问题,督促部门单位进行制度纠偏,堵塞漏洞。改进查办案件方式、执纪监督形式和监督检查力度,注重从执法监察、税务稽查和内部审计中发现案源和基层问题隐患。重点落实税务稽查案件内部违纪线索处理办法,主动查找案源线索,开展问廉问效,立足抓早抓小,注重快查快结,强化“再监督、再检查”职能。三是转作风,树立良好形象。按照“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增强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推进纪检监察业务公开。加强能力建设,开展教育培训,加强基础工作,做到情况明、数字准、责任清、工作实,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不负众望、不辱使命,以优良作风彰显新时期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

形势与政策论文当前经济形势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房价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浪随波而起,扶摇直上。当前国内的高房价与收入差距的拉大密切相关,其实,住房本身是社会大众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具有公共品的特性,从而不能简单地放任市场机制来加以配置。在此,我们只知道大部分人买不起房子,但我们更需要的是了解房价增高的原因和本质所在,配合国家的相应有效策略的实施,这样才能确保民生的稳定,才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

关键字:高房价,原因,本质,有效策略。

近年来,普通老百姓买不起房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政府一直在想方设法地稳定房价,但效果甚微。房价的急速上涨已经成为笼罩在社会大众心头的巨大阴影,这个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我们怎样认识它?让我们仔细地分析一下。

一、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

一般来说,在房价非理性狂飙过程中,支持房价走高的有两种力量:一是居民的自住性需求,二是富人的投机需求。由于在住房的供给受到制约的情况下,有关住房紧张之类虚假信息比较容易误导人们的房价预期,从而人为地引起房价的不正常上涨,这是近来年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现状【1】。但是,当房价上涨预期破除之后,在房价下跌过程中阻碍房价下跌的“抗跌”力量却只有一个:居民的自住性需求;这就是房地产中的所谓“不对称原理”:富人的投机行为产生房价的峰值,而穷人的购买力产生房价的“抗跌值”。显然,居民的自主性需求主要与其未来可支配收入变化有关,在一个收入不断拉大的社会里,理论上房价是应该很低的,或者说,当前国内的房价应该会迅速下降;但是迄今国内房价还没有形成快速下降的局面呢?这里从两方面加以剖析。

一方面,就住房的真实需求而言。任何商品的价格上涨都跟供求有关,而房地产中土地的有限性制约了住房的供给,因而房价上涨的直接原因在于其巨大需求,这是住房市场面临的真实需求。而这里就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为何有如此大的住房需求,这就涉及到资金的来源问题。二是住房需求为何集中在这段时期,这就涉及到前端时期住房制度改革中的缺陷问题。

另一方面,就住房的需求结构而言。当前的房价剧涨并不是全面性的,而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这是就住房需求的结构性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其实,房屋本身存在明显的外部性,人们不仅关心自己家庭的外观,也会关心整个街区的观瞻,关心整个地区的地理人文;因此,如果整个地域的环境和设施很差,那么,人们对它的需求也会下降。显然,当前住房需求的结构性问题根源就在于,中国小城市或农郊地区的住居环境、交通设施与大中城市相差太远了【2】。正因如此,在城市土地资源如此稀缺的情况下,只要收入分配问题得不到解决,城乡之间就会呈现出反差极大的二元结构,城市住房也就必然会不断上涨,从而也就永远不可能实现“住者有其房”。

二、认识房价问题的本质。

当前,住房问题之所以成为社会大众最关心的问题,关键在于对住房问题的本质缺乏了解,住房问题被过度市场化。

一方面,就市场机制对住房的扭曲而言,尽管现代主流经济学认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资源可以获得最有效的利用。但在人类社会中,每个人的效用是不同的,出价高的人仅仅是那些具有高度需求的人,而不是意味着它能够使同样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利益。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可它为不同的人所占有往往会导向不同的用途,如贫穷者将希望盖经济适用房,而富裕者则想着盖豪宅、建车库或围花园。显然,尽管作为基本生活品的住房主要是弱势者的需求,但一旦土地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这种需求就难以得到满足。纯粹市场行为绝对不会为扩大社会效用而产生,而是生产更具收益的产品。正是由于土地资源分配的极端不平衡,国内一些房地产大鳄才会公开宣扬他们只盖豪宅,因为只有富裕者才能买得起房。

另一方面,就对住房属性的认知而言,尽管住房因具有争夺性和排他性而往往被视为私人物品,从而经济学家大多强调应该由市场机制来调节,但实际上,这种商品并不是可以完全经由市场交易的,相反,它具有非常强的公共品特性【3】。究其原因在于,人们的应得权利应该与社会的财富增长同向乃至同比例发展,而就当前而言,免于匮乏和保障安全已经逐渐包含在基本人权的范畴之内,因此,就像人的生存权等权利一样,获得住房本身已经越来越成为人类的基本权利。

就当前而言,普通社会大众的住房权利如果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则不仅会影响个人生活,更会影响社会稳定。所以说,“住房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国家应尽快出台有效的政策来调控房价,保障普通社会大众的住房权利是当务之急。

三、解决当前房价问题的策略。

目前来看,国家治理房地产的决心已经越来越坚定。如果不被坚决镇压下去,中国很可能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而一旦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党和国家的管理能力就会受到严重质疑,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就会受到严重破坏。这是党和政府一定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实际上看到的是,国家正在紧紧盯着cpi来调节对于房地产的政策。

首先,国家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抑制房地产商对暴利的一味且不顾一切的追求,同时要严防那些投机炒房的人,严禁哄抬房价的现象出现。而且消除目前的富人买房不断,普通百姓一房难求的两极分化趋势才能够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

其次,已推出的廉租房应该是国家为满足普遍群众基本住房需求提出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政策啊,并且当国家已经将土地大量地转为廉租房的时候,意味着,国家对房地产商们采取了釜底抽薪的策略:不给房地产商们大量提供土地,房地产商们就不得不将手中的房产赶快卖出去以换得现金维持运转,而这将让房产大量涌到市场上来,而使房价自动下降。这就是廉租房的杀手锏作用【4】。表面上看是解决人们居住问题,实质上是断了房地厂商们的土地资源供给。随后国家肯定会要求地方政府根据房地产商们拥护国家政策的实际行动来分类指导土地资源的供给。这就是政策和经济的双重作用。特别是“地方政府分类指导”这一条,让房地产商们“从了”国家政策是肯定发生的情形。

中国地方虽大,可人太多,可利用资源太少,单靠国家的政策来严格控制房价我认为不太现实。我们这些购房者,无论是有钱人还是普通百姓,从自身上首先一定要端正购房心态,不要一味地追求奢华或想着靠炒房来赚钱,一个国家的稳定发展离不开稳定的民生,而民生不是靠条令的条条框框来稳定的,而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互帮互助,互相着想。如果我们能做到这点,再配合国家有效政策的实施,相信不久我们的生活质量一定会普遍提高,“住者有其房”这一理想也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形势与政策论文当前经济形势

摘要:从我国人口和经济的角度出发,根据我国人口增长模型来证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阐述计划生育政策的衍变过程。在此基础针对人口增长速度降低、占世界人口比重逐渐下降及人口转变乘数变小三方面对计划生育政策取得成果进行评估。正如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事情没有十全十美一样,政策随经济、历史、政治的不断革新与变化,当计划生育政策得到较大成就时,同时引发一系列问题。因我国城乡之间各方面的差距。城市人口增长率大大低于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这种现象造成国家人口发展的逆淘汰倾向。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在某种程度上遏制住出生率迅增的状况,近几年,一胎化政策推行的今天,老龄化问题越演越热。与此同时,出生婴儿性别比例严重失调也成为当前特别重要的问题。对此,国家实施“单独二胎”政策。本文针对一胎化所带来的问题和新政策实施带来的利弊做出以下思考。

关键词:计划生育政策;一胎化;性别比例失调;单独二胎。

引言: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两者早已被人们争论很久,有不同看法的学者们和专家们对自己的理论提出许多人口政策。19世纪8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坎南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指出达到产业收益最大化所需要的人口数量为适度人口。它从产业收益出发,提出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只有适度数量才是最好的;与之对应的是适度的人口控制论。我国70年代初期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初衷就是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在30多年计划生育斗争中,中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势头终于得到有效遏制,即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又使经济、人民生活水平、人口素质得以提高。与此同时,人们今天的人口形势也发生了重大转变。生育率较低所带来的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力短缺、男女性别失衡等问题,现家庭养老及抵御风险能力随之降低。现针对已发生变化的人口形势,为促进人口持续发展,需制定符合国情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其作出完善和调整。综合多方面的思考,我国推行二胎政策,和一胎化政策对比,“单独二孩”政策更加平稳、渐进、可控。

一、一胎化政策的所带来的问题。

(一)人口素质“逆淘汰”

高尔顿最早提出的人口素质“逆淘汰”,言简意赅的说就是社会对人口的逆向选择,指低素质人口挤压高素质人口这种有悖于优胜劣汰的现象1。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口学界对我国人口素质逆淘汰问题提出很多质疑。我国人口素质的逆淘汰问题是否是城乡之间生育率的差别导致的呢?我国一胎化政策导致城乡之间的生育率差距较大,造成城市人口比重越来越小,同时造成我国人口素质的逆淘汰。那么,如何阻止这种人口素质“逆淘汰”的现象呢?其实,人口素质“逆淘汰”的原因和城乡之间生育率的差距有很大关系,所以,唯有缩小城乡之间生育率的差距才可以从根本上遏制人口逆淘汰的这种倾向。从提高城镇人口生育率或降低农村人口生育率两方面来考虑。

(二)人口老龄化。

老年人口负担系数大一直都是国家的一个大难题。怎样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国即将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老龄化导致人口抚养比的变化、政府和个人家庭负担加重、社会劳动力缺失等问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的中国,国库资金不足,高额养老金和医疗费国家承受不了。农村养老主要是依靠家庭养老。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四二二”、“四二一”等倒金字塔家庭模式,首先,赡养老人给并不富裕的农民带来沉重负担,也是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老龄、高龄人口的增多必然分担部分劳动力,导致急需劳动力的中国带来劳动力资源的匮乏。再次,老年人口的增加会对产业结构、文化冲突、社会发展等方面带来影响。最终造成大量潜在问题凸显出来。

二、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根因是中国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滞留,中国传统生育文化至今还存在着男尊女卑等意识。除此之外,家族香火的延续,也导致农村家庭优先择男的现实。导致男女性别比失调的直接原因是我国的一胎化政策。在一对夫妇只允许要一个孩子的情况下,外加中国传统观念滞留,多数家庭在不违背国家政策的情况下优先选择男孩。生物学因素是导致现今性别比例失调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人口拐卖等。婚姻的稳定收到一定威胁。首先,性别挤压。男性过多无婚配对象现象严重,光棍汉的社会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严酷事实。其次,家庭的不稳定。家庭的不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不稳定。

(1)、单独二胎政策的利:

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的利,从大的方面来说重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可以有效控制男女比例失衡现象。在还滞留重男轻女传统思想上再加“选择性生育”的形势下,导致现今社会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在“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下可以大大减少这个问题的持续发生。

另一当面是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一胎化政策引发“独生子女下一代夫妇最多可能赡养12位老人”的社会现象,同时给国家的经济也带来较大的难题。生育率的降低带来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这是必然的,对社会保障体制的财务可持续性产生直接冲击。2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可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并大大减少未来的社会风险。

(2)、单独二胎政策的弊:

首先,增加国家财政支。二胎政策的实施将面临更多的社会问题,比如:财政支出、福利待遇政策、环境承受力等。从宏观层面看,未来社会将面临的压力随之增加。其次,增加个人家庭负担。笔者亲生经历,现有点名气的儿童衣服专卖店,一件冬季羽绒服最低价格500左右,在这个高物价的年代,养一个婴幼儿的花销难以想象。并且刚刚是一个开始。二胎政策的实施对普通收入的家庭来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享辱曼保,尹娟,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反思,[j]《理论月刊》20xx(11)。

梁发芾。“单独二胎”放与不放。《祖国》[j]20xx(15)。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从近年来的信访总量和接连发生的集体上访事件不难看出,大多数是因利益诉求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矛盾触点增多,敏感性、关联性、对抗性、破坏性增强的特点。当前,引发不稳定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的不稳定因素增加。随着县域经济不断扩大,经济领域出现的新问题使维稳形势变得较为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还很难预料。房地产等建筑行业引起的拖欠农民工工资、债务纠纷会增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失去务工机会,将给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带来新的问题。

(二)征地拆迁安置补偿问题。绝大部分群众对征地拆迁与安置补偿的态度是积极的,能够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但是,一些个人和组织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擅自降低补偿的标准,拖延安置补偿时间,实行强制、野蛮拆迁等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极大地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引发群众的对立情绪,滋生了不稳定因素。

(三)“三大纠纷”问题。争地争水争林问题绝大部分能在基层人民调解中得以妥善处置,但仍有个别因种种原因,转化成较为激烈的冲突,给当地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危害。

(四)企业改制问题。由于企业改制必然要调整诸多企业原有的经营机制,如企业人事制度的变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等,势必会对企业职工的利益带来冲击。当企业职工认为自身利益受损时,就会引发不稳定因素。此外,个别人借企业改制之机,侵吞国家、集体利益,激发职工对企业的不满,进而对企业改制政策不满,从而形成不稳定因素。

(五)刑事犯罪问题。公安机关通过“神剑”系列专项整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的目标。但是,抢劫、抢夺、杀人、重大盗窃等暴力犯罪和侵财案件还时有发生,极大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了社会治安大局的稳定。

(六)涉众型经济犯罪。一些人或组织受利欲驱使,非法吸取一些急于致富群众的资金,随后将资金据为己有,或用于自身的经营,无法兑现当初“高额回报”的承诺,致使群众的利益受到损伤。非法集资还极大地扰乱了金融秩序,影响了金融安全。

(七)敌对势力颠覆破坏活动。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对我国进行渗透,直接危害国家安全。各级各部门加大了对邪教组织的打击力度,但是,仍有一小撮顽固分子在外来势力的操纵和蛊惑下,秘密从事破坏活动,在一定区域内滋生了不稳定因素。

二、新时代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对策。

纵观当前社会政治稳定大局和局部范围内存在的主要不稳定因素,不难看到,个别不稳定因素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转化为较激烈的冲突,在一定范围内滋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新类型的不稳定因素会不断出现,敏感时期依然是不稳定因素的多发时期。因此,必须做好新时代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一)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发生,决非偶然,它暴露出我们的一些干部作风漂浮,脱离群众,忽视群众诉求。我们要深刻反思,在转变工作作风方面狠下功夫,敢于直面矛盾,敢于面对群众,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三严三实”等专题学习教育。

(二)因地制宜分类治理。对于民生问题,一要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做好建档立卡户扶贫开发、生态移民搬迁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安置等工作;二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规范和完善城乡居民的低保、新农合工作,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参加社会保险工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三要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结对帮扶活动,帮助城乡困难群众解决医疗卫生、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对于社会治安问题,要坚持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深入开展“神剑”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从重从快打击严重刑事犯罪,重点打击涉黑涉恶有组织犯罪,爆炸、绑架、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抢夺、盗窃等多发性犯罪,解决社会突出治安问题,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对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破坏活动问题,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斗争的警惕性,强化对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境内活动的管理监督,要深入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和保密教育,健全完善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的长效机制。对于群体性事件问题,要完善工作预案,提高预防和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的冲击,把群体性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三)加强和完善维稳工作机制。一是加强情报信息预警机制。健全维稳信息员和民情联络员制度,发挥其长期工作生活在基层、社会触角广的优势,全方位收集和掌握各类苗头性信息,通过分析研判,作出科学预警。二是落实重大决策(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从源头上发现的隐患,要及时处理,坚决防止决策不当引起不稳定因素。三是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吸纳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健全和完善干部帮扶联系群众、领导干部下访接访等制度,搭建沟通平台。比如,海盟金网开发的社会维稳管理系统,社会维稳管理信息化平台构建覆盖全面、触觉灵敏、反映快速的维稳信息预警体系,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诸多因素、社会突出问题进行及时采集上报、督查督办;对辖区内发生的各类不稳定事件和涉稳人员进行快速处理和监督管理。

形势与政策论文当前经济形势

摘要:当代大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的认知呈现出三个明显的矛盾特征:在认知心理上表现出趋同性与独立性共生,在认知过程中表现为稳定性与多变性同在,而在认知状态上则呈现出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的特点。深入研究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特点,对于增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认知特点;大学生。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1]。在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关键在于科学把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的认知特点。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认知心理:趋同性与独立性共生。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知往往建立在一定的认知心理基础之上。研究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特点,首先就要研究他们的认知心理。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认知心理同时呈现出趋同性和独立性两个特点。

趋同性在心理学上又叫场依存性,是指人们在信息加工过程中依赖于内部或外部参照物的倾向性[2]。认知心理上的趋同性使绝大多数学生在认知形势与政策时潜意识当中愿意向群体看齐,保持在关注热点和主要观点上与群体的一致性。大学生之所以在认知心理上呈现出趋同性的特点,从根本上讲是由于集体生活的影响。大学生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作借鉴,接近二十年的教育大都是服从教师、服从家长,因而会形成严重的从众心理,而这会作为一种心理惰性影响他们在大学时期的认知方式。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学生都是生活在集体之中的。集体生活中同学间的互相影响使学生对形势政策的认知表现出很强的趋同性。大学生认知心理上的趋同性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会促使学生中思想热点的形成。在集体中,由于同学之间频繁的交往、交流、互相影响,各种信息的传播在集体中呈现出了迅速、及时、波及面广、影响深刻等特征,容易形成集中的热点。其次,它会使学生的情绪表达趋向一致。大学生集体中的舆论、风气、规范等会潜在地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因而容易形成“共振”,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也易达成一致。所以,当大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与其他同学交流、探讨形势政策时,就容易受其他同学的影响,当他们发现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与其他同学不一致时,群体中潜在的心理压力便会促使他们改变自身的观点和看法,并尽量与其他同学保持一致。

大学生在形势与政策认知领域的独立性,从积极方面看主要表现为创造性,从消极方面看,主要表现为叛逆性。一方面,大学生思维活跃,在分析问题时敢于打破常规,想前人之未想,容易形成许多新的观点,一旦加以合理引导,就会转化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强大推动力。另一方面,建构在青春期逆反心理基础之上的叛逆性又使大学生本能地排斥任何理论说教,盲目追求标新立异,容易形成许多过于偏激的观点,从而给形势与政策教育带来一定的困扰和挑战。大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等政治色彩浓厚、理论性很强的教育,习惯于独立地、批判地看待,并依据自己所了解和掌握的形势政策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但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所掌握的信息并不全面,因而认识本身就带有不自觉的片面性。另一方面,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而言,还处于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学生所关注的最新形势与政策信息,往往在课堂上得不到及时有效地介绍;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在课堂上得不到正确合理地解释。因而通过课堂这一渠道得到的信息中任何缺陷,都可能成为他们否定形势与政策正面教育的理由,从而对形势与政策的认知表现出较强的抵触情绪。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心理上同时呈现出的趋同性和独立性两个看似对立的特征,其实并不矛盾。趋同性表现为大学生群体认知的共性特征,主要是整体观点、兴趣热点和思维方法的趋同;独立性则更多地表现为个体认知特征,这种特征既可能是积极的――创造性,也可能是消极的――叛逆性,因人因事因时而异。开展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综合考虑大学生认知心理上的这两个特点,一方面,通过加大形势与政策宣传教育力度,在全校范围内构建统一的舆论场,引导大学生向主流价值观靠拢。另一方面,在开展形势与政策教学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大学生独立思考问题,重点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二、认知过程:稳定性与多变性同在。

大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心理认知基础之后,就开始了认知过程。这种认知过程既不是匀速直线上升也不是匀速水平推进的,而是同时呈现出变与不变的矛盾特性,从而推动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认知过程呈现出波浪式推进和螺旋式上升的矛盾运动。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过程中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知已经不再满足于在感性层面,大学生已经具备了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从而形成了某种程度的理性认识,表现为认识的深刻性。二是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维,但由于思想上还不够成熟,一旦形成关于形势与政策的某种认知,就很难改变,从而表现为某种思维定式,在分析具体问题时容易受教条主义的束缚。导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认知呈现出稳定性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一整套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从小就向他们灌输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经过多年的思维训练,大部分学生都培养了一定的抽象思维的能力。二是宣传思想工作成效显著。我国的新闻传媒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宣传思想工作的一致性使得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知也相应地表现出稳定性的特征。三是从大学生自身来看,身心发育渐趋成熟,基本上能够做到全面、联系、发展地看问题,能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深入分析形势与政策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当前经济形势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辅助方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本文针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存在的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教学方式落后、课堂氛围不活跃、缺少实践等问题,且艺术类学生较个性化,思想难以管控,因此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如何改革,已经成为高校迫切研究的课题。

自1987年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被教育部列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他的学科地位、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授课方式等问题均有了落实和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时事政治。然而形势与政策经过了30年的发展,在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方面已经具备一定水平,但是多年的教学反馈显示,大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认可度不高,而艺术类学生个性化、自律差的特点,使得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面临严峻考验,笔者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引领者,通过一定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实践,总结了以下的问题以及改进。

1.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却不是很重视,采取应付的态度,课程内容不按照学生特点指导、上课人数过多、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采用原有班级成员上课,且人数不统一,有的班级人数过于偏多不利于学生学习。艺术类学生课程繁重,形势与政策课程基本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时间,学生的课堂出勤率不高,甚至有教师在上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时候在网上随便找一些过期的资料向学生读一读,或者下个视频播放就可以了。

2.课程不被重视。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在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开设,但是本科之后研究生阶段就不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了。这门课程虽然在本科开设,但是大部分高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视是低于必修专业课程。目前高校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有思修、马哲、毛概等,这些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年年改进,教材也在更新换代,而形势与政策课程并没有固定的教材,甚至有一些高校在上课时候都不需要教材,有一些高校即使有教材,但是征订的教材发到学生手上之后,这些内容就已经不是最新的国家实事热点问题。

3.课程师资力量不足。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室均是由辅导员担任,大部分的高校辅导员并非思政类专业毕业,本身缺乏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且授课教师年轻化,基本都是刚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教师,加上大多数高校并没针对这部分辅导员进行统一培训授课。由于辅导员是一个任务繁琐的工作状态,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处理学生日常事务,而形势与政策这个课是一个以国家热点、时事性强的课程,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积累和掌握相关内容。随着艺术类招生规模的增大,使得许多高校的辅导员配置没有按照国家规定执行,许多高校达到1∶300的比例,甚至出现一些高校是1∶800的比例,这就使得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更加繁忙,学生大量的生活问题需要辅导员花费时间引导,这就造成部分辅导员备课不充分。

4.课程考核单一。目前很多高校在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程考核都是采用递交论文的形式完成,而学生的课程考核是随堂成绩再加上论文的成绩而定,而论文的成绩一般所占比例很大,很多教师在进行上课的时候基本都不会进行考勤,且艺术类的学生平时专业课程学习较频繁,在对待公共课学习就会较为松散,所以上课到勤率较低。在课程作业方面,学生一般都会在网上进行复制,然后粘贴成为自己的论文,把别人的观点直接引用来用。这种考核形式使得学生在对待课程作业就存在随意性,不利于学生更好掌握最新的国际问题,分析最新政策的积极性。

5.课程教学手段有待加强。目前大多数形势与政策课程以理论课的形式开展,授课形式都是教学为主,一方面上课教师基本都是对着课件念字,而且都是生搬硬造,对着概念一字不漏念出来,没有自己对这个事情的个人见解。另一方面在课程学习当中,缺乏实践活动,本来就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会显得更加枯燥无味,学生会更容易疲劳,课堂效果也不明显,即使在课堂当中想采取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的话,最终因为人数众多或者资金不足而难以实现,导致该课程吸引力不高。

1.明确课程授课方式。应该根据艺术类学生特点对形势与政策内容进行设定,艺术类学生大一对大学生生活不了解,应该在大一期间开启他们关心社会热点、国家大事的萌芽,全面解读我国的安全、经济、政策、文化和社会等问题,大二、大三艺术类学生相对比较适应大学生活了,而且与本班同学之间有所交流,所以这个阶段的年级学生课程可以设置主题小组讨论、辩论赛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学习。另外,可以把形势与政策跟专业课一样的性质,利用大学生白天的时间进行教学,实现小班上课的形式,这样大学生的到课率会有所提高。

2.明确课程长期教育的定位。我们目前都觉得研究生属于思想境界比较高的阶段,没必要对他们进行形势与政策的指导。实际上,他们研究生阶段只要没走出社会,还是要进行形势与政策的教育的,让他们更加了解社会动态、国家热点。研究生都是经过再次淘汰从而继续进行学习,他们当中的大部分都是学习中的佼佼者,但是不一定代表就是思想觉悟教高的学生,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这些都是需要密切关注的,因为在研究生阶段很有必要继续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另外,形势与政策应该尽快修订专门的教材,这样课程才会被学生引以重视。

3.精细任课教师队伍。完善的教师队伍是确保课程质量的保证,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除了辅导员之外,应该结合思政类的教师队伍,共同探讨研究形势与政策的授课方式,通过传帮带的作用建设好形势与政策教师队伍。在精细任课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原有辅导员教师的基础上,对于新任教师要进行以旧带新的方式带动,等到实习结束才可安排新任教师进行授课;二是鼓励辅导员教师们多走出去学习跟参加比赛,以赛代练,在参与当中跟其他省份优秀教师交流学习,互相促进,互相提高;三是建立教研室备课小组,通过组长带动组员的作用,在每个学期开学初以及开学末进行教学体会交流活动,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经验;四是邀请校外相关研究专家进校开专题报告以及讲座。

4.建立健全的考试考核制度。避免单一的评价体系,可以采用实践结合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而不是单纯的课堂加论文的形式。应该把考核贯彻在不同形式的考试考核当中,学生的上课考勤、课堂回答问题、上课讨论积极性、社会实践活动等情况结合考核。同时,这门课程应该是一个全校性各部门相结合的一个课程,教务处负责提供足够的上课教室;学工部可以邀请相关专家进校进行讲座报告;宣传部可以利用网络宣传和发布相关最新国家热点、时事政治。

5.结合新媒体创新教学模式。单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艺术类大学生的需要,在这个科技发展快速的年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必然的教学手段,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汇报,通过ppt、视频来结合某个主题进行课题汇报;另外利用新媒体的方式,通过目前比较热门的app软件,如易班、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采取线上讨论或者线上问答的形式开展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另外可以通过艺术类学生喜爱拍摄的兴趣设定某一主题让学生进行创作,举办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来吸引艺术类大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内容的了解。

[1]张甜甜。试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j].高等教育,2016.

[2]崔大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探析[j].现代交际,2016.

[3]郑勇妮。探析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j].科技教育,2016.

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各位同志们:

今天召开市政府第十五次全体会议暨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主要任务是分析总结前三季度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运行情况,对做好第四季度工作、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做出具体安排部署。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许多主要指标总体在预期范围之内,有些指标还成为全省很突出的亮点,这是值得肯定的。现在距年底不到70天的时间,完成一些短项指标任务还有很大压力。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以决战、冲刺的精神状态,提振信心,再鼓干劲,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刚才,正明同志通报了前三季度政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6县区提供了书面发言材料,市发改委、统计局等12个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的部门作了工作通报。大家要认真查找各自未完成指标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找准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今天的会议,我重点强调四个方面的问题。

为什么要在年底时讲这个问题呢?因为当前经济发展处在非常复杂的时期。改革进入到深水区,发展进入到复杂期,各种矛盾交织,政策也在因势而变、不断调整。用“一味药”来解决所有问题的时代和用“一个政策”来解决所有发展症结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要借势图变,必须要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大势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善于认识大势,善于借势而立,善于乘势而上。

第一、要借政策之势。当前,国家最大的政策就是“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三者之间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稳增长是调结构的基础,能为调结构赢得时间、赢得主动,尽可能减少结构调整对经济带来的阵痛;只有调结构,改革供给侧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增长;只有调结构、转方式,才能实现更长久的稳增长,这就是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调整结构的重点是培育新兴产业,主动力是创新驱动,因而就必须转变过去拼资源、拼人口红利的发展方式。“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是大政方针,但怎么稳增长、向什么方向调结构、在哪些方面转方式,这是没有统一答案的,需要各级政府、各企业、各方面结合实际寻找实现路径。对xx来说,稳增长首先表现在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如果这一指标稳不住,其他的指标就很难稳得住。调结构要向哪个方向突破?这既存在产业整体结构的调整,也涉及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因而要结合区域发展的实际来调结构。我们讲借政策之势,就是要使政策优势转化成对xx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支持,这就需要我们充分把握机遇、抢抓机遇、用好机遇。如果不对国家政策、投资趋向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只是照套照搬照用,就很难把我们自身的问题解决好。xx作为投资拉动型地区,还有许多机遇可抓、许多政策可用,这就看我们是否能够抓住用好政策机遇。比如,张扁高速进入国家ppp项目库后,就可以得到800万元的前期工作经费,还有可能在使用专项基金、车船税补助等方面获得支持,这既有利于项目尽快开工建设,还能降低地方的负担,一举多得。作为做经济工作的同志,不要老认为国家的政策与己无关,一定要借政策之势突变,谁能借得了势,就能举重若轻;如果借不了势,就会举轻若重。这是现实,也是规律。

第二、要借发展之势。哪些是发展之势?就是我们现在积累起来的各种支撑要素和外部环境对xx发展的有利要件。比如,xx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连年高速增长,20xx年只有13亿元,今年将突破50亿元。高速增长的。原因在哪里?就是中国农产品供给进入了一个追求品质的时代,而追求品质的时代是需要企业来实现和完成的,而不是靠千家万户的农民完成的,此时的企业投资农业是有利可图和富有市场前景的。再比如,我们的旅游人次今年将突破20xx万,进入了消费拉动投资的新时期,完全有可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衍生更多的业态。借势就是要把有利条件和支撑要素聚集好、利用好,实现更大的发展。

对当前农村经济形势的判断论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才中心所属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的“・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于8月下旬发出调查问卷10000份,回收有效问卷3539份,回收样本覆盖我国除港澳台地区之外的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各个行业的企业,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分别占30.5%和69.5%;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19%、47%和34%;调查对象职务为企业董事长、总经理、ceo、厂长或党委书记的占97.9%。

关于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本次调查涉及经济走势、宏观调控政策的成效、企业经营状况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消费需求仍显不足,国内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主要要素市场结构性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地区发展差距仍较明显,国有企业仍然困难较多等。但面对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加入wto后的机遇和挑战,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良好,国内投资持续增长,对外贸易出口增速加快,主要生产要素供求平衡状况有所好转,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改善,生产和销售稳定增长,效益有所提高,宏观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企业经营者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一)宏观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

关于今年的宏观经济走势,调查结果显示,57.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走势“正常”,比去年同期调查增加13.5个百分点;11.2%认为“偏热”或“过热”,与去年基本持平,比2000年增加1.5个百分点;24.9%认为“偏冷”或“过冷”,比和2000年分别减少5.9和4.2个百分点。这说明,企业经营者认为今年我国宏观经济在不太理想的国际经济环境中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图1)。

我国当前经济形势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前期取得良好的成绩,在现阶段中,前几年中的金融危机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也逐步走向经济全球化的市场。全球化的市场对我国的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机遇同时也是一项挑战,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我国的经济虽取得进步,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的竞争也不断增大,并且我国老年化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也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结合我国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趋势,企业发展前景与我国就业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经济形势;发展趋势;分析。

近10年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每年都呈增长趋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并且每年我国的gdp增长成绩良好,并且在世界金融风暴与汶川大地震的影响下,我国还是成功举办奥运会与上海世博会,这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取得进步的表现,可以说我国前期的经济发展已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在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形势下,我国经济虽取得进步,但是由于我国国情所致,金融风暴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面对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我国如何面对并解决其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重要影响是我国应该开始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市场体制不断进行改善,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发展中,我国的经济在前期发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在现阶段中世界经济呈全球化发展趋势,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重要影响。由于经济全球化,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已经不在局限与内地市场竞争,更多的是与国际化的大型企业进行竞争,特别是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困难重重。由于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缺乏竞争力,许多中小型等民营企业出现倒闭或破产现象,造成大量劳动人口事业,导致我国出现劳动人口过剩现象并且最近几年中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不断增加,这些原因严重影响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从企业的发展、管理与企业金融方面进行思分析。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与国际接轨,更多的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市场运用,对我国的中小企业造成严重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中虽然具有管理灵活、市场反应灵敏等优势,但是由于企业自身的规模不大,可调动资源少,企业管理经营水平与企业的技术支持与大型外资企业比较存在很多的差距,因此面对外资企业,我国的中小企业缺乏先进技术、良好的管理模式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管理中缺乏品牌意识、自身的成本控制以及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因此,我国企业虽在前期的经济发展形势下能取得良好的进步,但是现阶段中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市场下还没有良好的准备。同时,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自身还是存在一定局限性,企业自身的运行成本偏高,中小企业的创建者与大型企业或集团比较,企业的创建者多数为朋友,因此企业自身管理存在严重问题,在管理中情亲大于制度,因此企业内部存在过剩的劳动力,企业的部分决策还是存在问题,面对问题时难以做出决定等因素无形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成本,面对现代经济发展形式,在市场竞争中更需要专业、有效、高质量的管理对成本进行控制才能获取企业的利润,但是部分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层对其没有意识,由于管理中缺乏远见并且缺乏判断力,导致企业的在进货中成本过高而且还要面对外资企业的竞争,导致在当前经济形势我国多数中小型企业出现破产或倒闭现象。

经济全球化发展对我国企业造成严重影响,造成我国多数中小型企业倒闭或破产,导致我国的失业不断上升,随着我国教育普及每年我国的应届毕业生不断增多,因此,前期对企业造成严重影响加之对我国应届毕业人数不断上升,从而造成我国劳动人口过剩的现象,在现阶段中我国多数地区出现就业难的现象,并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导致我国的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经济发展很难取得进步,也是我国人均gdp一直不得得到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拉大了我国贫富差距,造成经济发展止步。

二、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思考。

金融危机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时代的必然性,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只有通过自身进行调节面对问题,思考出问题的解决方式,将问题转化成机遇才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力发展我国经济。现在全球经济结构正处在深刻调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经济运行的环境和条件面临不少新情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表现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等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一)对企业发展的思考。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资企业不断进入我国市场进行其自身的市场扩展对我国中小型企业造成严重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只有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才有助于自身经济的不断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多的资源开始进行共享,这也意味着全球企业都具有平等待遇,虽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我国企业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对自身进行发展。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中小企业应该从自身问题进行解决,在前面已经提到,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自身的管理问题,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在前期发展中面对外资企业的不断冲击,我国中小企业可以学习外资企业先进的管理思维,通过对企业运行方式进行改革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相比较我国中小企业在自身发展中缺乏品牌意识,我国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与外资企业进行比较还有很大差距,面对现代社会人们对品牌的认知度不断提高,因此企业在降低自身成本同时应该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打造属于我国的品牌,同时不断更新企业的技术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企业解决自身发展问题后国家根据企业的自身发展做出调整,例如我国企业中小企业在转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造成我国中小企业很难对自身发展进行扩展时很困难,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前期已经解决自身问题之后,国家根据现阶段经济发展趋势提高相应的扶持,有助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如:结合当前经济的发展形势,设置专项资金,当中小型企业在转型需要资金进行周转中可以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在现阶段发展中由于中小企业转型期风险过大,因此许多融资机构不愿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项目,因此在发展中只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让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取得进步。

(二)对就业问题的思考。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提高我国企业的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市场竞争力,让我国中小企业在与外资企业进行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能有效解决我国大部分人口的就业问题,但是随着我国教育普及,由于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出现跳槽与眼高手低的现象,我国中小企业在招聘中不愿更多接受应届毕业生,造成我国大学生出现“毕业等于失业”的说法,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由于经济全球化,我国市场化经济的发展也逐步多元化,机遇更多,因此可以对失业人口与应届大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创业的机会,鼓励劳动人口自主创业通过政府政策对劳动人口进行创业的人员给予小额贷款,鼓励其创业发展。通过自主创业方式能有效解决我国劳动人口过剩的现象。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我国现在对就业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强调突出重点,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尤其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提高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能力,鼓励创业就业,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相较于改革开放前期的发展,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我国市场不断走向国际市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更多的困难,同时这也是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只有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我国的劳动人口过程的问题,我国经济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才能取得有效进步。

参考文献:

[1]杨冉。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2]韩冰。新形势下中国应对反倾销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

[3]李志远。经济全球化下企业社会责任:国际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4]李华新。金融危机使中小企业必须面对自己的创新之路[n]。中国青年报,2008.

[5]张明。全球金融危机发展趋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n]。中国城市经济,2009.

[6]孙宁遥。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问卷调研报告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设计了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和政策走势直接相关的21道问题,于2016年7月下旬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向国内相关领域的经济学家发出调查邀请,最终收到116位专家的答复。问卷调查结果公布如下:

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三分之二接受调查的专家预期2016年美国经济将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也有超过三成接受调查的专家预期较imf乐观,认为2016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呈现一定的回暖趋势。

按照imf的最新预测,有超过九成接受调查专家的预测较imf悲观,认为2016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也有近一成的专家预期2016年欧元区经济将呈现一定的回暖趋势。

超过四分之三的专家预期2016年下半年欧元兑美元汇率将呈现下行态势,欧元小幅贬值。

调查结果显示,59%的专家预期全年gdp增速在“6.5%~6.7%”之间;20%的专家预期在“6.4%~6.5%”之间;19%的专家预期在“6.7%~6.9%”。八成的专家认为2016年中国经济仍将呈现进一步下滑的态势。

考虑到2016年上半年cpi同比上涨2.1%,因而超过三分之二接受调查的专家认为2016年下半年中国物价水平将呈现一定的上升态势;但也有超过三成的专家认为2016年下半年中国物价水平将呈现下降的态势。

考虑到2016年上半年ppi同比下降3.9%,有86%的接受调查的专家认为2016年中国ppi降幅将逐渐收窄。

超过三成接受调查的专家认为2016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呈现一定的贬值趋势,但也有超过二成接受调查的专家认为2016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呈现一定的升值趋势,有超过四成接受调查的专家认为2016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趋于稳定。

有接近九成接受调查的专家认为2016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指数(cfets)将继续呈现贬值态势。

考虑到2016年上半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名义增长9.0%,因而超过五成接受调查的专家认为2016年下半年中国固定资产增速将继续保持下滑态势,但也有47%的专家认为2016年下半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保持上升态势。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超过六成接受调查的专家认为中国房地产投资扩张挤出了民间投资。

考虑到2016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8%,因而有超过二成的专家认为2016年下半年民间投资增速将呈现上行态势。

造成民间投资增速继续回落的原因有哪些?调查结果表明,80%的专家认为是“民营企业对经济和后市信心不足”;77%的专家认为“缺少有效投资标的,宏观环境低迷,加上传统制造行业萎缩,以及利润的下降,导致民间资本可以投资的具有盈利前景的有效标的不多”;66%的专家认为“新型融资难、融资贵,诸多政策相关因素导致的银行信贷更多流向国有企业或回流金融体系导致了对民间资本的.挤出效应,加上诸多民营企业不时暴露的债务违约问题让民营企业融资更难、更贵”;59%的专家认为“第三产业等领域至今仍被管制,投资领域受限制,有效投资渠道较窄或不畅,投资审批手续繁琐以及因此滋生的各类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较多”;36%的专家认为“房价持续上行挤压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挤占了民间投资”。

中国目前工业部门去产能情况如何?有接近七成接受调查的专家认为中国目前工业部门去产能速度过慢,可能会影响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如何?超过六成接受调查的专家认为2016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将会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

2016年中国出口总额增速如何?调查结果表明,超过六成接受调查的专家认为2016年下半年中国出口增速将持续保持下滑态势,但仍有接近四成的专家认为2016年中国出口增速将保持上升趋势。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45%的专家预期2016年m2比2015年增长在“12.1%~12.5%”之间;39%的专家预期在“11.0%~12.0%”之间;11%的专家预期在“12.6%~13.0%”之间;5%的专家预期在“13.1%~14.0%”之间。考虑到2016年上半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m2)同比增长11.8%,因此调查结果表明,超过六成接受调查的专家认为2016年下半年m2的增长将保持上升态势,这意味着2016年下半年中国政府将可能持续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6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为7.53万亿元,同比增加9671亿元。那么,如何评价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流向?调查结果表明,75%的专家认为是“没有改变民间投资‘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75%的专家认为“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扩张”;57%的专家认为“保证了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扩张”;53%的专家认为“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导致了投资增速持续下滑”;50%的专家认为“加速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投资增长”;48%的专家认为“信贷扩张因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畅,其效应难以发挥”。此外,还有1%的专家提出了其他观点,如:贷款数字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因为有很多贷款是借新债还旧债。

自2016年5月1日,中国开始全面推行“营改增”。那么,中国这项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效果有哪些?调查结果表明,65%的专家认为“全面推行‘营改增’,将会降低企业税负,促进企业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60%的专家认为“全面推行‘营改增’,将会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力促进产业分工优化,拉长产业链,带动制造业升级”;59%的专家认为“全面推行‘营改增’,降低了全国财政收入,6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仅增长1.7%,为2016年以来的最低增速,‘营改增’减收效果开始显现”;41%的专家认为“全面推行‘营改增’,将会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助力整体经济效率提升”。此外,还有6%的专家提出了其他观点,如:效果不明显;有利于解决部分社会就业问题,引导就业逐渐从非正规部门向正规部门转移;许多行业企业税收名义下降,实际上升,企业负担更重;降低税负效应未充分体现;主要为了增加中央税收比重,企业减税效果不显著;有利于外资等。

2016年5月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8%,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据相关统计,如果使用非金融机构的负债率数据,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至约150%以上)。企业负债率的高企加大了金融机构的风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如何通过控制杠杆水平和优化杠杆结构有效化解高杠杆债务风险,对解决企业债务问题非常重要。那么,有哪些可行的政策建议?调查结果表明,81%的专家认为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共同维护好去杠杆的宏观环境,通过减税和提升投资效率、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来增强企业去杠杆的活力和能力,同时大力推广ppp吸引民间投资”;65%的专家认为“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大力发展各类资本市场和股权融资工具,同时吸引各类自有资金投资权益类市场”;64%的专家认为“将深化企业改革和降杠杆结合,如推进员工持股或做债转股等,政府在创造环境方面降成本和减税负,打破预算软约束和刚性兑付”;60%的专家认为“应用市场化、法制化原则推进债务重组”;41%的专家认为“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激励有效的创新和有效的社保体系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此外,还有7%的专家提出了其他观点,如:完善企业制度,降低经营成本;完善投资制度,强化投资失误问责制;采取结构性税收,即对金融收益征税、对实体收益减税;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套,必须解决机构层叠臃肿、办事效率低下的问题;管理观念、方法和手段创新;吸收非保本的理财资金重组企业债务、率先在高净值客户中推行,允许其投资优先股、次级债、可转债等长期资本工具;加大让僵尸企业破产的力度;让僵尸企业破产清算;所谓民营化是造成企业杠杆比率上升的一个根本原因等。

“十三五”期间中国平均经济增长率预测。

此外,对“十三五”期间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的可能区间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专家认为“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仍将保持缓慢下行态势。

当前经济形势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及政策建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基础建设也随之发展起来。路桥工程作为基础建设之一,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有诸多便利,但因其具有涉及面广、施工条件复杂、工序繁琐、劳动强度大等特点,给路桥工程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本文对路桥工程管理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路桥工程管理水平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对当前农村经济形势的判断论文

为进一步了解影响经济增长的促进因素,本次调查涉及投资、消费和出口三个方面。

从投资来看,调查结果显示,2/3(66.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政府投资“合适”或“较旺”、“很旺”,认为政府投资“不足”的仅为1/3(33.3%),这表明企业经营者对政府投资力度的普遍认同。不过,认为民间投资需求相对“不足”的仍然超过一半(53.5%),与去年调查结果大致相当。

关于出口形势,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今年我国的外贸出口需求“合适”或“较旺”、“很旺”的.占39.9%,比去年增加了6.9个百分点;而认为外贸出口需求“不足”的虽仍占六成(60.1%),但比去年降低了6.9个百分点。这说明在加入wto的背景下,对外贸易出口增速有所加快,成为推动当前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从消费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消费需求“不足”的占60.8%,比去年增加9.8个百分点;认为消费需求“合适”或“较旺”、“很旺”的则比去年降低9.8个百分点。调查表明,虽然目前出现一些诸如汽车、通讯工具及房地产等消费热点,但总体消费需求不足状况未能得到改观,带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仍显不足(见表1)。

(三)主要要素市场供求平衡状况有所好转。

关于主要要素市场的供求状况,企业经营者认为“供大于求”超过半数的只有原材料一项,比重为54.7%;认为“供求平衡”超过半数的主要是能源和交通,比重分别为64.5%和56.3%;认为“供不应求”的主要是资金、技术和信息,比重分别为72.6%、75.3%和67.8%。

与的调查相比,认为上述各项市场要素“供求平衡”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分别增加了5.5~21.8个百分点,说明上述要素市场供求平衡状况均有所好转。

[1][2][3]。

新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对就业有何冲击

11月20日来源:

受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部分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出现了关闭、停产或者半停产的情况,造成部分人员失业。

金融危机究竟对我国就业形势带来哪些冲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在20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

发现:10月份以来就业形势发生三个变化。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介绍,今年1到9月份,我们国家的就业局势基本保持稳定,登记失业率得到有效的控制。进入10月份以来,就业形势发生了三个变化。

首先是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速下降。前9个月每个月的平均增速是9%。进入10月份,新增就业的增速是8%。张小建说:“这也是最近几年来第一次出现了连续增长后的增速下降。”

其次,企业的用工需求出现下滑。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调查显示,第三季度以后的用工需求下降了5.5%,这也是多年来在第三季度持续增长用工需求的情况下第一次出现下滑。

张小建表示,部分企业招工用人的需求明显下降,会导致今年底到明年用工的减少。

三是企业现有的岗位流失严重。张小建说,据我们重点监测显示,第三季度我们监测的企业有一半存在岗位流失的情况,而且新增加的岗位和流失的岗位增减相抵,出现了负数。

而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8月份以前对有关地区的调查显示,新增岗位和流失岗位增减相抵为正,还是新增岗位数量大于流失岗位数量。

张小建说:“现在出现了负数,虽然幅度不大,但是值得注意。”

预计:失业率到年底有所增长,但目标能够完成。

然而,目前还有一批企业现在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况,没有和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但职工确实是在放长假、等订单,或者生产自救,处于隐性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预计,今年年底到明年失业率肯定要比现在的4.0%有一个增长。

面对严峻的挑战,今年城镇登记失业率4.5%的目标能否完成呢?张小建表示:“今年底完成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的目标还是没有问题的。”

为了能够保持就业的增长,有效地控制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采取四个方面措施:一是千方百计地帮助那些目前正在停产、半停产的企业,稳定员工队伍,防止隐性失业变成显性失业,从而减少整个社会的失业。

二是促使扩大就业和扩大内需能够更紧密地结合,努力支持那些正在发展的,经营状况比较良好的企业,来继续扩大就业,保证就业的增长。

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统筹安排各类人员的就业,重点帮助城市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要兼顾重点行业的农民工。

四是在全社会组织开展大规模的职业培训,将更多的城乡劳动者组织到职业培训中来,使得劳动者在提高就业能力和素质的同时,能够使失业找工作者处于一个积极准备就业的状态,而不是散落在社会上。

判断:明年二季度就业形势会好转。

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还是比较好的,特别是中央出台了十项重大举措,在三年内将投资4万亿元用于扩大内需,这对拉动就业有重要作用。

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研究支持轻纺工业发展,据介绍,全国有4000万人在这个行业就业,支持轻纺工业发展对于保持就业局势的稳定非常重要。

张小建说:“基于这些考虑,预计明年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还能够保持。同时我们现在实行的积极就业政策,在实践中经过检验,还是相当有效的,它能够对促使劳动者创业和企业更多吸纳就业,以及解决困难群体就业发挥重大的作用。”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判断,明年一季度就业形势会出现更大的困难,但是从二季度开始就业的局势就会好转,总的就业人员的数量和今年相比会略有下降。

对当前农村经济形势的判断论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才中心所属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的“・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于8月下旬发出调查问卷10000份,回收有效问卷3539份,回收样本覆盖我国除港澳台地区之外的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各个行业的企业,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分别占30.5%和69.5%;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19%、47%和34%;调查对象职务为企业董事长、总经理、ceo、厂长或党委书记的占97.9%。

关于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本次调查涉及经济走势、宏观调控政策的成效、企业经营状况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消费需求仍显不足,国内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主要要素市场结构性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地区发展差距仍较明显,国有企业仍然困难较多等。但面对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加入wto后的机遇和挑战,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良好,国内投资持续增长,对外贸易出口增速加快,主要生产要素供求平衡状况有所好转,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改善,生产和销售稳定增长,效益有所提高,宏观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企业经营者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一)宏观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

关于今年的宏观经济走势,调查结果显示,57.9%的企业经营者认为走势“正常”,比去年同期调查增加13.5个百分点;11.2%认为“偏热”或“过热”,与去年基本持平,比增加1.5个百分点;24.9%认为“偏冷”或“过冷”,比和20分别减少5.9和4.2个百分点。这说明,企业经营者认为今年我国宏观经济在不太理想的国际经济环境中继续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图1)。

(二)投资、出口促进经济增长。

为进一步了解影响经济增长的促进因素,本次调查涉及投资、消费和出口三个方面。

从投资来看,调查结果显示,2/3(66.7%)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政府投资“合适”或“较旺”、“很旺”,认为政府投资“不足”的仅为1/3(33.3%),这表明企业经营者对政府投资力度的普遍认同。不过,认为民间投资需求相对“不足”的仍然超过一半(53.5%),与去年调查结果大致相当。

关于出口形势,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今年我国的外贸出口需求“合适”或“较旺”、“很旺”的占39.9%,比去年增加了6.9个百分点;而认为外贸出口需求“不足”的虽仍占六成(60.1%),但比去年降低了6.9个百分点。这说明在加入wto的背景下,对外贸易出口增速有所加快,成为推动当前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从消费情况看,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当前消费需求“不足”的占60.8%,比去年增加9.8个百分点;认为消费需求“合适”或“较旺”、“很旺”的则比去年降低9.8个百分点。调查表明,虽然目前出现一些诸如汽车、通讯工具及房地产等消费热点,但总体消费需求不足状况未能得到改观,带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仍显不足(见表1)。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