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圆锥的认识教案设计(专业18篇)

时间:2023-12-18 12:43:16 作者:翰墨

教学工作计划中还应包括课程安排、教学资源准备以及课堂管理等相关内容,以确保教学有条不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数学《圆锥的认识》教案

一、“魔术”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一个圆柱,谁能说说它的特征?

教师:现在看一看,老师能不能把这个圆柱变成你们说的那样。

二、教学实施。

1、初步感知。

电脑出示圆锥形实物图。

教师:观察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利用课件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图的轮廓,移走实物的模像,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圆锥的几何图形。)。

教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小结:圆锥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还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2、了解圆锥的特征。

(1)认识圆锥各部分的特征。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中的圆锥,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拿出圆锥学具,同桌互相指认圆锥的顶点、底面和侧面。

(2)了解圆锥侧面。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小结:圆锥有一个顶点,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3)怎样画圆锥的平面图呢?

示范:先华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底边是虚线,然后画出它的底面,底面要画成椭圆形,最后标出顶点、底面、圆心、底面半径。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圆锥。

(4)认识圆锥的高。

教师:大家知道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的距离,那么,圆锥的高在哪里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圆锥的高就是指从圆锥的顶点到圆心的距离。圆锥有多少条高呢?为什么?

(5)测量圆锥的高。

教师: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螚直接量它的长度,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

课件演示测量过程,教师叙述:

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同桌互相配合,动手测量手中圆锥的高。

教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测量方法?

教师:如果是圆锥形的粮堆或沙堆,又该怎样测量它的高呢?

学生合作实验,交流展示。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1、以同桌为单位,利用教材的图示动手制作圆锥或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圆锥形的物品。比一比,谁的作品最精巧。

2、对比提升。比较圆柱和圆锥,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它的特征。

2、通过观察圆锥建立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从实物抽象到几何图形的能力。

教学重点:圆锥各部分的名城、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数学《圆锥的认识》教案设计

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课件圆锥体模型。

一、情景引入。

1、展示教材第31页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圆锥形物体。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后,说一说圆锥有哪些特征?

(2)讨论交流。

(3)认识圆锥的高。

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4)引导归纳。

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课堂练习。

1、活动游戏。

将三角形制片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完成第32页“做一做”的习题。

3、练习六的第二题。

板书设计。

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圆锥的认识》教案设计

教法建议。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

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圆柱体,引导学生说出圆柱体的特征.。

2、什么叫圆柱的高,并在实物或几何图形中指出.。

3、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几何体--圆锥.(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圆锥体吗?

3、圆锥的认识(课件演示:圆锥体的认识)1、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周围的面是一个曲面(侧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4、测量圆锥的高(课件演示:测量圆锥体的高1或2)下载。

(1)引导学生讨论:圆锥有几条高?

(2)用直尺和三角板如何测量圆柱的高.。

5、圆锥侧面的展开图(继续演示课件:圆锥体的认识)下载。

(1)想象圆锥体的侧面展开图。

三、随堂练习。

2、说出圆锥各部分名称.。

3、指出下列各图是由哪些图形构成的?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锥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区别?

五、板书设计。

学生明确:

《圆锥的认识》数学教案设计

1.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会画圆锥的平面图形及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2过程与方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精神。

2.1教学重点。

2.2教学难点。

掌握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圆柱形铅笔,圆锥实物及模型,直尺,直角三角形硬纸。

老师啊先给大家准备了个谜语,看谁能快速的猜出谜底来,请看屏幕。出示谜语“身体长得细又长,天生美丽黑心肠,上平下尖纸上爬,越爬越短越伤心”(猜一学习用具)。

师:不错。谜底就是老师手上拿的铅笔。

课件出示一支圆柱形铅笔。

师:同学们这支铅笔是什么形状的?

生:是圆柱体。

师:你能说说它具有什么特征吗?

预设。

生1:圆柱有三个面,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生2:圆柱有一个侧面是曲面。

生3: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

生4: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

师:圆柱的特征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几何形体,请同学们仔细的看老师的操作(师拿出一支圆柱形铅笔用转笔刀削铅笔)。

师:想想被削的这一端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越来越细,越来越尖。

师:老师如果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切下来,会是什么形状叫呢?同学们请看屏幕。

课件: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圆锥体)垂直切下来。

师:同学们知道被切下来的是什么几何形体吗?

生:是圆锥体。

师揭示课题:

师:不错,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认识》。

1、列举,提出问题。

同桌同学互相讨论。

(出示一组生活中圆锥的例子,丰富学生的感知)。

师:刚才我们共同找出了一些生活中的圆锥,接下来再让我们共同欣赏课本带给我们的精彩画面(教材23面图),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样子用铅笔沿着实物的轮廓把你找到的圆锥体描画出来。

学生描画课本中圆锥的轮廓。

师: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1:陀螺的下半部分。

生2:盖房子用的铅锤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3:……。

师:看来圆锥形的物体给我们生活的带来了不少的便利,我们只有对它了解的更多,才能更好的得用它。

2、引导观察圆锥的特征。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同桌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感觉。

学生手拿圆锥体模型观察、想。

同桌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

师:谁愿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告诉给大家。

生汇报师板书:(预设展示过程)。

圆锥的特征。

生1:我们发现圆锥上面细,下面粗。

生2:圆锥有一个尖尖的部分,摸起来很扎手。

师: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学生讲到此点时,配合图片在图上标出,再请一个同学上台指出黑板上老师画的圆锥的顶点并标出来,其他同学在答题纸上标出圆锥的顶点)。

生3:圆锥有一个弯曲光滑的面。

师: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侧面。这个面是曲面。

(学生讲到此点时,配合图片在图上标出)。

师:同学们回顾下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那么圆锥的侧面如果把它展开来会是个什么形状呢?

师展开一个圆柱的侧面,让学生观察。

生: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个扇形。

生4:圆锥有一个圆形的面,我们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学生讲到此点时,配合图片在图上标出,再请一个同学上台指出黑板上老师画的圆锥的底面并标出来,其他同学在答题纸上标出圆锥的底面)。

3、师引导观察圆锥的高。

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a﹑认识高。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本第24页例1的前半部分。

师:连接这两个点所得到的线段我们也可说成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下面我们把书翻到24页找到圆锥高的定义,把这一句话齐读一遍。

师:通过我们对圆锥的高的了解,想一想圆锥的高有几条?(。

生:一条。

师:为什么只有一条?

生:因为圆锥只有一个顶点和底面只有一个圆心。

b﹑测量高。

师: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那么我们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

引导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利用老师给大家准备好的圆锥,同桌同学共同探究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操作。教师适当引导指正。)。

学生汇报,师通过幻灯小结.

生1:测量时,圆锥的底面要水平地放;。

生2:上面的平板要水平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师:通过刚刚的测量,所以我们今后在表示圆锥高的时候,高还可以表示在圆锥的外面。(师演示)。

4、虚拟的圆锥。

(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绕。

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说一说圆锥的顶点、高和底面圆心及底面半径。

1、教材第32页“做一做”。

组织小组内同学相互指出各个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教师巡视指导。

然后集中进行讲解。

2、教材第35页练习六第2题。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汇报。

3、课外练习。

(1)、幻灯出示练习题:将下面图形分类,说说每类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学生同桌交流,进行分类。

(2)、联系前面所学的圆柱,请同学们在答题纸上写写圆柱和圆锥的联系和区别。

(学生汇报结果)。

预设:

生1: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三部分组成。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圆柱的侧面是曲面。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

生2:圆锥有一个顶点,圆锥的底面是个圆,侧面是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有一条高。

4、幻灯出示生活中的数学。

课后小结。

1、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对圆锥有了个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圆锥的一些特征。

2、总结圆锥的特征:圆锥有一个顶点,圆锥的底面是个圆,侧面是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有一条高。

板书。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的认识》教案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3)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5)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6)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7)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8)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9)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10)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1)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12)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往后面加上“亿”或“万”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13)小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

(14)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位置,点上小数点。

(15)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16)除数是整数除法的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17)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小数点也向右移几位(位数不够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18)解答应用题步骤。

2、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3、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19)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20)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圆锥的认识》数学教案

1.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会画圆锥的平面图形及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2过程与方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精神。

2.1教学重点。

2.2教学难点。

掌握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圆柱形铅笔,圆锥实物及模型,直尺,直角三角形硬纸。

老师啊先给大家准备了个谜语,看谁能快速的猜出谜底来,请看屏幕。出示谜语“身体长得细又长,天生美丽黑心肠,上平下尖纸上爬,越爬越短越伤心”(猜一学习用具)。

师:不错。谜底就是老师手上拿的铅笔。

课件出示一支圆柱形铅笔。

师:同学们这支铅笔是什么形状的?

生:是圆柱体。

师:你能说说它具有什么特征吗?

预设。

生1:圆柱有三个面,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生2:圆柱有一个侧面是曲面。

生3: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

生4: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

师:圆柱的特征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几何形体,请同学们仔细的看老师的操作(师拿出一支圆柱形铅笔用转笔刀削铅笔)。

师:想想被削的这一端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越来越细,越来越尖。

师:老师如果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切下来,会是什么形状叫呢?同学们请看屏幕。

课件: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圆锥体)垂直切下来。

师:同学们知道被切下来的是什么几何形体吗?

生:是圆锥体。

师揭示课题:

师:不错,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认识》。

1、列举,提出问题。

同桌同学互相讨论。

(出示一组生活中圆锥的例子,丰富学生的感知)。

师:刚才我们共同找出了一些生活中的圆锥,接下来再让我们共同欣赏课本带给我们的精彩画面(教材23面图),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样子用铅笔沿着实物的轮廓把你找到的圆锥体描画出来。

学生描画课本中圆锥的轮廓。

师: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1:陀螺的下半部分。

生2:盖房子用的铅锤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3:……。

师:看来圆锥形的物体给我们生活的带来了不少的便利,我们只有对它了解的更多,才能更好的得用它。

2、引导观察圆锥的特征。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同桌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感觉。

学生手拿圆锥体模型观察、想。

同桌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

师:谁愿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告诉给大家。

生汇报师板书:(预设展示过程)。

生1:我们发现圆锥上面细,下面粗。

生2:圆锥有一个尖尖的部分,摸起来很扎手。

师: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学生讲到此点时,配合图片在图上标出,再请一个同学上台指出黑板上老师画的圆锥的顶点并标出来,其他同学在答题纸上标出圆锥的顶点)。

生3:圆锥有一个弯曲光滑的面。

师: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侧面。这个面是曲面。

(学生讲到此点时,配合图片在图上标出)。

师:同学们回顾下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那么圆锥的侧面如果把它展开来会是个什么形状呢?

师展开一个圆柱的侧面,让学生观察。

生: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个扇形。

生4:圆锥有一个圆形的面,我们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学生讲到此点时,配合图片在图上标出,再请一个同学上台指出黑板上老师画的圆锥的底面并标出来,其他同学在答题纸上标出圆锥的底面)。

3、师引导观察圆锥的高。

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a﹑认识高。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本第24页例1的前半部分。

师:连接这两个点所得到的线段我们也可说成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下面我们把书翻到24页找到圆锥高的定义,把这一句话齐读一遍。

师:通过我们对圆锥的高的了解,想一想圆锥的高有几条?(。

生:一条。

师:为什么只有一条?

生:因为圆锥只有一个顶点和底面只有一个圆心。

b﹑测量高。

师: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那么我们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

引导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利用老师给大家准备好的圆锥,同桌同学共同探究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操作。教师适当引导指正。)。

学生汇报,师通过幻灯小结。

生1:测量时,圆锥的底面要水平地放;

生2:上面的平板要水平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师:通过刚刚的测量,所以我们今后在表示圆锥高的时候,高还可以表示在圆锥的外面。(师演示)。

4、虚拟的圆锥。

(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绕。

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说一说圆锥的顶点、高和底面圆心及底面半径。

1、教材第32页“做一做”。

组织小组内同学相互指出各个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教师巡视指导。

然后集中进行讲解。

2、教材第35页练习六第2题。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汇报。

3、课外练习。

(1)、幻灯出示练习题:将下面图形分类,说说每类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学生同桌交流,进行分类。

(2)、联系前面所学的圆柱,请同学们在答题纸上写写圆柱和圆锥的联系和区别。

(学生汇报结果)。

预设:

生1: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三部分组成。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圆柱的侧面是曲面。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

生2:圆锥有一个顶点,圆锥的底面是个圆,侧面是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有一条高。

4、幻灯出示生活中的数学。

课后小结。

1、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对圆锥有了个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圆锥的一些特征。

2、总结圆锥的特征:圆锥有一个顶点,圆锥的底面是个圆,侧面是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有一条高。

板书。

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教学要求:

l.使学生认识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求出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根据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1题自制的圆锥,演示测高、等底、等高的教具,演示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的教具。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说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及圆柱体(边说边出示实物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常常看到下面一些物体(出示教材第13页插图)。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这节课,就学习圆锥和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这样的圆锥体,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2.根据教材第13页插图,和学生举的例子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方法抽象出立体图。

3.利用学生课前做好的圆锥体及立体图通过观察、手摸认识圆锥的特点。

(1)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4.学生练习。

口答练习八第1题。

5.教学圆锥高的测量方法。(见课本第13页有关内容)。

6.让学生根据上述方法测量自制圆锥的高。

7.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具体方法可见教材第14页上面的图)。

(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

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用有色水演示也可)从倒的次数看,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

(4)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

(5)启发引导推导出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h。

8.教学例l。

(1)出示例1。

(2)审题后可让学生根据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自己试做。

(3)批改讲评。注意些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强调要乘以。

2.做练习三第2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错的要求说明理由。

3.做练习三第3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第(3)、(4)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圆锥有怎样的特征?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4、5题。

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本节课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圆柱的特征,而且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反思教学过程,我体会如下:

思维过程,整体地感知圆柱的特征。在讨论圆柱的侧面时,设置悬念,先让学生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通过猜测再进行验证,认识到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积之间的关系。在练习阶段,我设计了针对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在形式,难度,灵活性上都有体现。判断题有利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的填空题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的认识》教案

1.圆柱的特征:一个侧面、两个底面、无数条高且侧面沿高展开图是长形。

2.圆锥的特征:一个侧面、一个底面、一个顶点、一条高且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圆柱与圆锥等底等体积,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

圆柱与圆锥等高等体积,圆锥的底面积(注意:是底面积而不是底面半径)是圆柱的3倍。

圆柱体积比等底等高圆锥体积多2倍。

圆锥体积比等底等高圆柱体积少。

(1)等底等高:v锥:v柱=1:3。

(2)等底等体积:h锥:h柱=3:1。

(3)等高等体积:s锥:s柱=3:1。

题型总结:

高不变半径扩大缩小n倍,直径、底面周长、侧面积扩大缩小n倍,底面积、体积扩大缩小n2倍。

半径不变高扩大缩小n倍,侧面积、体积扩大缩小n倍。

削成最大体积的问题:

正方体里削出最大的圆柱圆锥:圆柱圆锥的高和底面直径等于正方体棱长。

浸水体积问题:水面上升部分的体积就是浸入水中物品的体积,等于盛水容积的底面积乘以上升的高度。

等体积转换问题:一圆柱融化后做成圆锥,或圆柱中的溶液倒入圆锥,都是体积不变的问题,注意不要乘以1/3。

练习题。

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48立方厘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如果圆锥的体积是36立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

2.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这个圆柱的体积是48.15立方分米,削成的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削去的体积是()。

3.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3.2立方分米,削去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原来圆柱的体积是()。

4.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3㎝,高是2㎝,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是()。

5.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19.2立方厘米,该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多()立方厘米。

6.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已知它们的体积之差是24立方分米,则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

数学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最大的数,从数学意义上讲是不存在的。但是有一个数,宇宙间任何一个量都未能超过它,这个数就是10的100次方,也叫“古戈尔”(gogul的译音)。

目前世界上每秒运算10亿(10的9次方)次的最快速的电子计算机,假定它从宇宙形成时(距今约200亿年)就开始运算,到今天,其运算总次数也不够10的100次方次。

没有最小的数字,但有最小的自然数,就是“0”。

(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2)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3)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4)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5)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a)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b)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c)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d)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认识圆锥体》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大班计算活动:比较轻重。

幼儿园大班计算活动:比较轻重。

温州三幼得胜园区潘雪如。

活动目标:

1、感知轻重,知道要有两个或者几个物体才可以比较重量。

2、学习用自然测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用工具测量来比较三个物体的重量,并做好记录。

3、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活动准备:

1、学具筐:面霜瓶、积木、天平8个。

2、皮球、桶、纸盒、水瓶、铅笔盒、杯子、积木、瓶子各两个。

活动过程:

一、提出概念。

1、请一名幼儿上来。

(2)今天老师带来了跷跷板,看看谁重一点?我给重一点那边贴上箭头向下的标记。

(3)小结:原来比重量要两个或者几个物品才可以比较,一个物体不能自己跟自己比重量。

二、感知重量。

1、幼儿探索。

(1)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两样物品,老师请你们来给他们比一比轻重。

(2)我请两个孩子一组,站在桌子旁边去找两样物品比轻重,给重的那样东西贴上朝下的箭头。

2、小结:原来我们用我们的小手掂一掂可以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三、工具测量。

1、出示三样物品。(三个玩具)。

(2)那到底谁排的对呢?我也不知道。当我们用手也没办法分出轻重的时候,那我们就需要一个准确的测量工具。他就是天平。

(3)我们先将两个物品进行比较,把轻的那个拿下来,重的那个不动。然后再把第三个物品拿来进行比较。那这个比其他两个都重,所以他是最重的,那c就是最轻的,中间这个叫什么呢?他叫不轻也不重。

(4)因为他最重的要轻,比最轻的要重,所以他叫不轻也不重。一起来说说看。(贴上箭头)。

(5)教师示范记录表。

2、幼儿操作。

(1)请小朋友两人一组不拿凳子到桌子旁边,合作一人记录,一人测量,给三样物品比轻重。

(2)教师检验:将幼儿的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3)找出不一样的检测一次。

(4)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东西可以比较轻重,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大班数学思维教案《做客》。

活动过程:

一、出示信件。

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王老师今天收到张老师的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封信吧。

哦!原来,这封信上说,张老师刚搬进漂亮的新房子,她想请我和小朋友一起去她家玩。她说她家在快乐锦苑a幢201室。

二、买水果。

那么我们要带些什么礼物去看张老师呢?(让幼儿学着用形容词,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最后我们决定,还是去水果超市挑一些水果送给张老师。

师:不过,我有个小小的要求,你们挑的水果要在10以内(幼儿自由挑选)。

师:你来说说你挑了几个什么水果?

三、找家。

1)、师:东西买好了,我们出发去张老师家了,我记得她家在快乐锦苑a幢201室,201是什么意思呢?(幼儿回答)。

2)、原来2代表第2层,1代表从左往右数第1个房间。就是第2层的从左往右数的第1个房间。你们真棒,都知道门牌号的意思了,可有两个小朋友他们也正要去朋友家玩,可看不懂这个门牌号的意思,该怎么办呢?(请幼儿帮忙)。

小方要去的朋友家的门牌号是302(第3层,从左往右数第2个房间)。

小雪要去的朋友家的门牌号是504(第5层,从左往右数第4个房间)。

四、破解密码。

1、复习巩固10以内的加法。

1)、设疑激趣。

师:到了到了,到张老师家了,诶,楼下的门铃怎么按不起来呢?(可能坏了)那该怎么办呢?(打电话)。

师:你们知道张老师家的电话号码不?(不知道)她们家的电话号码啊,是带密码的,我想请你们帮忙解一解,猜一猜。

2)、破解密码。

3)、验证号码。

师:你们猜出来的电话号码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打一下,听一听。(张老师的电话铃声响后接起:“喂,你好”。“喂,是张老师吗?我是王老师,我带小朋友来你们家做客了”“哦,欢迎欢迎,快上来吧”)是不是张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呀?(是)你们真棒!

2、互解密码——督促检查。

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呀?我家的电话号码也是带密码的,我设置的密码跟张老师家的不一样,请你们认真看一下,解一下(出示编译好的号码)。

3、编译密码。

1)、到了张老师家,把你们的礼物送给了张老师,并参观了张老师的新家,这时,张老师也想要你们的电话号码,那你们想不想也来编一编电话密码?在你们的桌子上有一些记录纸,先在记录纸的正面写上你家的电话号码,再在记录纸的反面把你家的电话号码编成密码。

2)、幼儿各自编译电话密码。

3)、幼儿互解密码并验证。

五、活动结束。

电话号码留好了,我们也该回家了,跟张老师再见吧。

六、活动延伸。

1、假如你的好朋友转学到了外地,在拨大电话的时候,前面应加拨什么?(所在地区的电话区号)我们的电话区号是多少?(0577)。

2、假如你的联系电话改了,你怎样做才能和好朋友继续保持联系?

《认识圆锥体》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3.能在游戏中进行10元以内钱币的换算。

活动准备:

课件、人民币(1元、2元、5元纸币及1元硬币)若干,铅笔若干、记录单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呢?”“你怎么知道是x元钱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仔细看看这些钱上都有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二、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今天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可我只有一张5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的'零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取出钱币卡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6.教师用大统计表和幼儿一起统计5元钱用了几种方法换零钱。

三、练习。

1.教师出示一张10元人民币,让幼儿利用人民币卡片探究不同的换算方法,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汇报自己的记录结果。

3.老师和幼儿一起统计10元钱有几种换零钱方法。记录在大统计表中。

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一、填空:

1,把一根圆柱形木料截成3段,表面积增加了45.12平方厘米,这根木料的底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一个圆锥体的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是1分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3,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比是(),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多()%,圆锥的体积比圆柱的体积少()。

4,把一个圆柱体钢坯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要削去1.8立方厘米,未削前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5,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正好得到一个边长25.12厘米的正方形,圆柱体的高是()厘米。

6,用一个底面积为94.2平方厘米,高为30厘米的圆锥形容器盛满水,然后把水倒入底面积为31.4平方厘米的圆柱形容器内,水的高为()。

7,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的和是72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体积是()。

8,底面直径和高都是10厘米的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9,把一根长是2米,底面直径是4分米的圆柱形木料锯成4段后,表面积增加了()。

10,底面半径2分米,高9分米的圆锥形容器,容积是()毫升。

11,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是()。

12,容器的容积和它的体积比较,容积()体积。

二、判断:

1,圆柱体的体积与圆锥体的体积比是3∶1。()。

2,圆柱体的高扩大2倍,体积就扩大2倍。()。

3,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大2倍.()。

4,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

5,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3厘米,高是9.42厘米,它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三、选择:(填序号)。

1,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高不变,体积扩大()。

a、3倍b、9倍c、6倍。

2,把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体积是()立方分米。

a、50.24b、100.48c、64。

3,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共同的`公式是()。

a、v=abhb、v=a3c、v=sh。

a、16b、50.24c、100.48。

5,把一团圆柱体橡皮泥揉成与它等底的圆锥体,高将()。

a、扩大3倍b、缩小3倍c、扩大6倍d、缩小6倍。

四、应用题: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15.7立方分米,底面积是3.14平方分米,它的高有多少分米。

3,圆柱形无盖铁皮水桶的高与底面直径的比是3∶2,底面直径是4分米。做这样的2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分米)。

六年级数学教案设计:圆柱和圆锥

1、通过对圆柱和圆锥知识的复习,进一步熟练解答基本的数学问题。

2、通过猜想、估算、验证等数学活动,应用圆柱圆锥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灵活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体和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师:还记得哪些与圆柱圆锥有联系的计算公式?

生:回答相联系的数学公式。

师:到底同学们的掌握情况怎样呢?我们一起来做个抢答练习好吗?

生:回忆基本知识。

1、抢答练习,请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1)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12.56米,求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抢答,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板书。

2、解决数学问题:

(1) 出示一圆柱图

师:看到这个圆柱体,你能提出哪些有关圆柱、圆锥的数学问题?怎样解答?

竞赛的形式来解决,竞赛要求:

1、时间3分钟。

2、请把问题、列式和结果写下来。比一比看谁的问题最多、列式和结果最正确。

(1) 学生独立完成;

(2) 同桌互查;

(3) 学生汇报;

(半径是多少?周长是多少?圆柱体的侧面积是多少?底面积是多少?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剩余的部分是多少?)

(4)如果出现问题下面改正。

最佳设计方案。

有一张长方形的铁板长9.42米,宽6.28米。请你设计出一种就地围装粮食最多的方案。(接口忽略不计)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小组成员汇报方案。

师:如果每立方米可装粮食400千克,能算出最佳方案中大约可装多少粮食吗?

师:刚才同学们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猜想、验证、合作、估算中,老师很高兴。哪些同学可以得到仓库保管员的应聘书呢?请来谈一谈你现在的.心情及感受。

课前思考:

潘老师设计的本课时教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与以往的复习课有所不同,重在将所学知识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系统复习,估计这样的形式会让学生对复习产生一些兴趣。

因为这一单元涉及到的知识较多,而且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也都比较复杂,所以我们在复习时还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

下面补充这样几题:

市民广场砌了一个圆柱形的喷水池,从里面量水池的底面半径是5米,深1.2米。

1.

(1)这个水池占地多少平方米?

(2)要在这个水池的四周和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3)这个水池装满水,最多能装多少立方米?

(4)在池口围一圈栏杆,栏杆长多少米?

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1)圆锥的高是。圆锥有()条高。

(2)将一个圆锥沿着它的.高平均切成两半,截面是一个()形。

(3)下图圆锥的高是()cm。

(4)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形,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

二、填一填。

1.指出圆锥的“底面”和“高”。

2.圆锥的底面形状是(),侧面是()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

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

年级。

六年级。

主备人。

舒婷。

使用人。

舒婷。

课题。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

重点。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玉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分析中归纳解题方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二、新授。

2、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和圆锥形的吗?

3、现在我们首先来研究圆柱。

(1)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桌上的圆柱,看看它有哪些特点。(提示:从面、棱、顶点和高这几方面来研究。)。

(2)请一位同学代表你们组来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3)老师现在有问题要问大家:圆柱上下两个圆有什么关系,怎样验证?

(4)我们称这两个圆为圆柱的底面,也就是说圆柱有两个底面,一个侧面。

(5)圆柱的高指什么?你有办法测量吗?说明圆柱有多少条高,长度有说明关系?

(6)谁能完整的说一下圆柱的特征。

1.教师提问:现在找找请你们带来的东西中,哪些是圆柱?请把圆柱举起来。

2、举出学生带来的东西中不是圆柱的例子。

3.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下面我们来认识另一个立体图形———圆锥。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八、作业设计。

课本20页练习五4.

九、板书设计。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一个曲面。

教学。

反思。

本课时的内容较简单,但作为教师,我们并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给学生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这一层面上。研读教材,我发现教材力求体现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这与教师单纯地教给学生圆柱与圆锥的特征是有本质不同的。如果教师要教给学生这些知识的话,可能5分钟的时间就够了。但同样的,学生也可能很快就遗忘了。让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是,我很清楚自己在这节课中应该体现怎样的教学理念,应该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但实际操作时,却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没有很好地达成自己课前预设的教学效果。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

2、了解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回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哪些特殊形状?你能在生活中找出具有这些形状的物体吗?(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2、欣赏日常生活中圆锥形的物体,介绍圆锥,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锥。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活动一】认识圆锥的特征。

学习方式:独立学习、组织交流。

学习任务。

1、取出圆锥体学具,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通过观察,认识圆锥的顶点、面。

(1)圆锥有一个顶点和两个面,一个底面,一个侧面。

(2)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3、讨论、交流,认识圆锥的高。

(1)圆锥的高在哪里?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3)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

【活动二】测量圆锥的高与圆柱和圆锥的区别。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讨论交流。

学习任务。

2、小组讨论,动手合作测量圆锥体的高。

3、汇报测量的步骤及测量结果。

4、课件演示测量高的过程,注意:测量时,圆锥的底面要水平地放;上面的平板要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6、动手操作转动一根贴有直角三角形硬纸的木棒。

7、说说各自的发现。

8、交流圆锥和圆柱的联系与区别。

提问:圆锥和圆柱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

三、达标测评。

1、完成课本第32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在教材的几何图形上标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再利用实物投影进行交流。

2、完成课本第35页练习六的第1题。

投影出示课本上各个物体的图片,指名说说每个物体由哪些图形组成。

3、完成课本第35页练习六的第2题。

先让学生在课本上连一连,再进行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顶点:1个。

面:2个侧面(曲面)底面(圆)。

高: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只有1条)。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1、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掌握圆锥的特征。

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每人一个圆锥,师准备一个大的圆锥模型。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测量)。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补充习题。

1出示一组图形,辨认指出哪些是圆锥。

2出示一组图形,指出哪个是圆锥的高。

3出示一组组合图形,指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观察、感知中认识并掌握圆锥的特点,经历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的过程,加深了对圆锥高的认识。在旋转,对比圆柱和圆锥的过程中,加深对圆锥特点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的认识》教案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圆锥体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很少见的立体图形,学生疏于了解,对圆锥体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因此,我认为如果直接按照教材的设计,开始就认识圆锥体的特征,学生会由于生活经验积累不够,而不能够全面地、准确地了解圆锥体的特征。为了使学生对圆锥体有更多的感性认识。积累丰富的第一手的资料,我设计了首先让学生制作圆锥体,再来认识圆锥体的特征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制作圆锥体的过程中,不仅发现了圆锥体是由一个扇形和一个圆围成的立体图形,而且还发现了扇形的弧长等于底面圆的周长这一关系,以及扇形所在圆的半径要大于底的'圆的半径等等教材中并未讲到的有关圆锥体的特征。试想,如果没有学生动手制作的体验,如果没有在制作过程中积累的充分的感性认知,仅凭观察实物,是肯定不会对圆锥体有这样深刻、全面的认识的,学生的语言也不会这样丰富,对圆锥体特征的描述也不会这样准确。

这一次的教学尝试,也让我认识到:尽管数学概念,数学定律,数学公式等是抽象的,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就能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这一次教学尝试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对于学生感到很陌生的圆锥体,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积累感性认识,从而抽象出圆锥体的特征。即让学生在实践中生成智慧。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