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六年级灯光的教案(优质15篇)

时间:2023-12-08 10:13:46 作者:雨中梧

六年级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接下来是一些六年级各学科的详细教案,供教师和家长参考。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案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认识皖、郝两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理解先烈的宽阔胸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先指导自学。通过速读了解大体内容,找出不懂之处。在自学的基础上抓重点理解,理清课文条理。指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进行缩写。

多媒体课件、学生查找的有关革命先烈的故事。

1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灯光,对于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灯光,会是怎样呢?(学生畅所欲言)。

3、许多革命先烈,从未见过灯光,但为了让我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生活,他们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便围绕着灯光回忆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根据阅读提示,学生自主学习。

三、交流自学体会。

1、小组交流:可先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课文中前后出现了几次灯光?火光?

(2)作者为什么要用灯光作题?

(3)战斗前夕,郝副营长为什么要看那本书?

(4)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可能在想什么?

(5)郝副营长能否既照亮了道路,又不暴露自己?根据提出的问题,再读书,尝试自己解决,并在组内互相说说想法。

2、指导学生填表(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深入读书、体会。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出现三次)讨论:他们说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对学生讨论要求不要过高,学生只要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清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的是什么就可以了。)。

第一次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天安门广场广场上千万盏灯北京的夜晚真美啊!

祖国的建设发展得真快啊!

第二次战斗前夕交通沟书中插图如果大家能够国上这样和平、幸福的生活该多好啊!

第三次战斗前夕交通沟书中插图战争结束后,孩子们都能够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四、再次自学,讨论写法。

1、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

(2)哪些地方是写往事?

2、找出文章的想象部分。

3、小结想象部分的作用。

(展示美好愿望,表现内心世界,使主题升华。)。

五、你学习了本文后,有何感想?你想对革命前辈们说些什么?怎样才能不忘前辈呢?

六、写一写感想,指名读一读。

七、教师小结:

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下学习,年仅22岁的郝副营长献出了他的宝贵生命。当我们安享灯光的温暖与明亮时,请不要忘记那些没来得及见到灯光的革命先烈。

作业设计。

1、把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

2、查找有关革命先烈事迹的资料,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3灯光。

引起回忆。

灯光对往事的回忆。

回到眼前(现实)。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8课《灯光》课文原文及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歼灭、憧憬、千钧一发”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

3、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4、掌握学习课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几个“多好啊!”体会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抓住主要线索,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重要的或难读的词语做个标记。

(1)交流难读或难懂的词语。

(豫皖苏平原、围歼战、胸墙、憧憬、黑魆魆、千钧一发、璀璨)。

(2)寻找带有“灯”或“灯光”的句子,在课本上画出来。

学生勾画,同桌轮读。

3、读完以后,用精炼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我想起了亲爱的战友——郝副营长。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理清课文表达顺序:通过初步阅读,你发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这篇课文运用了倒叙的写法,有首尾呼应的特点。)。

二、细读课文,认知文本。

1、面对灯光,文中的人们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多好啊!”)(板书:灯光多好啊)。

2、快读课文,小组探究:【课件2】。

3、交流,教师实时指导点拨。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

(1)第一次是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2)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上读书。

“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板书:幸福生活)。

(3)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

出示:【课件3】。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

4、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板书:灯光多好啊生命换取)。

三、聚焦“灯光”,理解课文。

1、学到这,能说说文章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呢?

(灯光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这也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引导:如果只想到这一层,远远不够。我们的学习应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默读课文,再想想这个问题。

2、学生默读。教师引导:文中还有一处特殊的“灯光”,你发现到了吗?

(郝副营长在黑暗中点燃书本,照亮后续部队前进的道路。)。

3、让我们静下心来读第十自然段,用心感受这特殊的“灯光”

(1)“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请联系文中语句介绍当时的情况。

(2)“灯光”对战友意味着什么?(生的希望,战斗的胜利……)。

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郝副营长清楚会有这样的后果吗?这样做是为了谁?请联系上文对郝副营长的描写,静静地思考。

“灯光”对郝副营长意味着什么?(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而牺牲自己。)。

4、再现“灯光”。

(1)教师范读。请大家在脑海中再现这一感人的画面。

(2)郝副营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和安乐,让我们满怀敬意来读这特殊的“灯光”。

(3)根据刚才的想象,写写郝副营长当时的心情、动作、神情,让英雄的形象刻画得更清晰。

四、拓展文路,深化主题。

1、最后的告别。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今天能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学习,不会忘记你们的丰功伟绩。我们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殷切希望,为了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2、主题深化。

【课件5】这“灯光”会熄灭吗?请发表你的看法。

(这“灯光”其实象征着英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因此不会熄灭,必将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中。)。

3、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无数像郝副营长这样的英雄人物。正是他们默默地燃烧自己,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同学们可以利用网络读一读英雄们的故事。

4、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

板书内容。

灯光。

灯光(多好啊)幸福生活。

火光(多好啊)生命换取。

六年级语文《灯光》教案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歼灭、憧憬、千钧一发”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抓住几个“多好啊!”体会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抓住主要线索,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重要的或难读的词语做个标记。

(1)交流难读或难懂的词语。

(豫皖苏平原、围歼战、胸墙、憧憬、黑魆魆、千钧一发、璀璨)。

(2)寻找带有“灯”或“灯光”的句子,在课本上画出来。

学生勾画,同桌轮读。

3、读完以后,用精炼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天安门广场上的千万盏灯,让我想起了亲爱的战友——郝副营长。他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理清课文表达顺序:通过初步阅读,你发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这篇课文运用了倒叙的写法,有首尾呼应的特点。)。

二、细读课文,认知文本。

1、面对灯光,文中的人们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多好啊!”)(板书:灯光多好啊)。

2、快读课文,小组探究:【课件2】。

3、交流,教师实时指导点拨。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是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说这话的人也许是第一次来北京,也许是时过几年又来北京,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第二次是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借着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上读书。

“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插图时的自言自语。此时,他也许想到胜利以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许触景生情,暗暗下决心,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能过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牺牲。(板书:幸福生活)。

(3)第三次是郝副营长在和“我”交谈时说的话。

出示:【课件3】。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多好啊”是他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

4、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板书:灯光多好啊生命换取)。

三、聚焦“灯光”,理解课文。

1、学到这,能说说文章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呢?

(灯光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这也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引导:如果只想到这一层,远远不够。我们的学习应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默读课文,再想想这个问题。

2、学生默读。教师引导:文中还有一处特殊的“灯光”,你发现到了吗?

(郝副营长在黑暗中点燃书本,照亮后续部队前进的道路。)。

3、让我们静下心来读第十自然段,用心感受这特殊的.“灯光”

(1)“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请联系文中语句介绍当时的情况。

(2)“灯光”对战友意味着什么?(生的希望,战斗的胜利……)。

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郝副营长清楚会有这样的后果吗?这样做是为了谁?请联系上文对郝副营长的描写,静静地思考。

“灯光”对郝副营长意味着什么?(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而牺牲自己。)。

4、再现“灯光”。

(1)教师范读。请大家在脑海中再现这一感人的画面。

(2)郝副营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和安乐,让我们满怀敬意来读这特殊的“灯光”。

根据刚才的想象,写写郝副营长当时的心情、动作、神情,让英雄的形象刻画得更清晰。

四、拓展文路,深化主题。

1、最后的告别。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今天能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学习,不会忘记你们的丰功伟绩。我们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殷切希望,为了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2、主题深化。

【课件5】这“灯光”会熄灭吗?请发表你的看法。

(这“灯光”其实象征着英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因此不会熄灭,必将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中。)。

3、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无数像郝副营长这样的英雄人物。正是他们默默地燃烧自己,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同学们可以利用网络读一读英雄们的故事。

4、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

灯光。

灯光(多好啊)幸福生活。

火光(多好啊)生命换取。

六年级《灯光》的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3、体会本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的关系,并感受作者这样写的深意。教学重难点:

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看图:在上课前,老师先请大家看几张图片。(出示几张关于“灯光”的图片。)。

3、揭题:的确,灯光,为黑夜增添色彩,为人们带来光亮。灯光,不仅是人们夜晚的明珠,更是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朋友。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当代著名作家王愿坚笔下的灯光,去感受一个人民战士内心对灯光的向往。

4、板书课题:灯光,读题。

5、了解作家王愿坚。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路。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2、学习词语:

豫皖苏郝副营长憧憬。

黑魆魆划着火柴璀璨。

谁能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浏览课文,理清文路。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倒叙)。

全文开头结尾是写现在,中间部分是写往事。分段如下:

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写了灯光又使作者想起战友来。

三、精读文本感受文章线索。

师:这是一篇回忆文,是哪句话让作者陷入回忆当中呢-----是一声“多好啊”。过渡:是啊,“多好啊!”这是多么真挚又朴实的心里话。它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到了“多好啊!”?讲这话时心里会想到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课文,找找,画画,想想。

1、学生按要求读、画。

2、学习交流。

(一)学习第一次“多好啊!”

师“谁来说说第一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到‘多好啊!’”

1、指名读。

多媒体:清明节前的一天晚上,我又漫步在天安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2、师“(变红)‘多好啊!’他在赞叹什么?”板书:广场灯光。

出示: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3、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广场上的灯光,你有什么感受?让我们来读好这句话(齐读)。

看到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内心的由衷赞美。

5、让我们读出对美好生活的赞叹吧!

(二)学习第二次“多好啊!”

1、指名读“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2、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郝副营长自言自语地说出了‘多好啊!’?”生: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3、指名说、读。

5、男女分角色朗读。

师“是啊!郝副营长借着微弱的灯光,注视着那幅图,自言自语地说,多好啊!此时,郝副营长想到了什么?”

(也许看到了一按电钮就亮的电灯,也许看到一个个孩子在电灯下认真学习,也许看到了人们在电灯下谈笑风生,过着美好的生活。)。

(三)学习第三次“多好啊!”

生:“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师“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心中美好愿望,(变红)读读这句话,‘多好啊’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2、此时此刻,郝副营长会憧憬些什么呢?

说得多好啊!我还想问同学们:郝副营长憧憬的仅仅是有电灯吗?(师板书:憧憬未来)。

说得真好(板书:幸福生活)此时的灯光已不再仅仅是“灯光”了,而是一种幸福生活的象征啊!同学们,再读一读课题,你的感受一定会更深刻的。

3、指导朗读:边讲边读。

(1)指名a师评:我听出了郝副营长一颗迫切胜利的心。读。

(2)指名b师评:郝副营长不仅想到自己,更为了下一代美好的生活。读。

(3)指名c师评:这真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战士。读。

4、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读,读出郝副营长一颗憧憬未来的心。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能从你们的语气中体会出郝副营长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多么美好的憧憬呀,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默读8-11段,找出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写写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5.交流讨论。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好多同学都作了批注,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走进交流时刻,汇报的同学要注意:首先把你感受深的句子读出来,然后再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感受。

重点品读:

出示: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出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让学生体会到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的伟大,懂得今天的美好生活正是像郝营长那样的肯于牺牲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更要懂得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说些什么呢?(出示:郝副营长,我想对你说??)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体会作者对战友的深切怀念,并决心不忘过去,发扬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

四、体会表达方式,升华情感。

1、课文以灯光为题,而且文中多次写到灯光,请找出描写灯光的地方,画出来。(在开头和结尾处写了灯光,还在第二部分里郝副营长的憧憬里写到了灯光。)。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大屏幕上的两个自然段。

(首尾呼应,为了提醒人们:这样温暖光明的灯光,这样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千万不要忘记那些缔造新中国,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

3、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那面对这些先烈们,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请对郝营长说几句话吧。

总结:年轻的战斗英雄为了战争的胜利,为了共和国来之不易的光明,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每当我们在灯下伏案学习时,又怎能忘记那些英勇牺牲的先烈们?同学们,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光明,努力学习吧,这才能对得起那些先烈们。

五、延伸拓展。

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黄继光》、《董存瑞》、《英雄儿女》、《我的战友邱。

少云》)。

2、缩写课文。

板书设计:灯光。

广场灯光一声赞叹(多好啊)幸福生活阵地火光憧憬未来(多好啊)生命换取。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灯光创新教案

(引导学生感悟:郝副营长及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幸福的明天而舍生忘死的崇高品质)。

生:所以,“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8.《灯光》教学反思。

《灯光》主要是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珍惜、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首先,抓题眼,初识英雄形象。

教学时,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我紧紧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课文哪几处写到了灯光?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围绕写到灯光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做顺势引导,帮助学生逐层理解,渐渐深入,一边读,一边理解。通过课文的进一步学习,学生了解到,郝副营长因书中看到孩子在灯光下看书而憧憬未来,郝副营长为了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书本而暴露自己不幸牺牲,但却赢得了围歼战的胜利。学生初步感受到郝副营长关心下一代和舍己为人的品质。

2.其次,抓句子,提升英雄形象。

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一线索。让学生再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深入思考:他们在说话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啊”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让学生从中体会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小组合作,与同学交流。

细读三处“多好啊”,让学生明白,这里“多好啊”不仅仅指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而是郝副营长憧憬战争取得胜利后,孩子们有更优越的学习环境,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祖国能繁荣富强。正是对未来的这种美好憧憬,郝副营长才会在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机关头,冒着生命危险,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找到前进的方向才取得战斗胜利的勇气。此时,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已在学生心中树立。

3.最后,比今昔,铭记英雄事迹。

学到这里,我突然把学生的思绪从战争年代拉回现实,让学生说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战争年代有什么不同?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我们该如何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此时,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学生已有了很多感受,而现在的优越生活学生更是亲身体验,因此课堂气氛已非常活跃。此时,我顺势让学生思考,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靠千千万万像郝副营长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最后,以我们要牢记这些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效祖国结束本堂课。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发挥小组的合作性,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思考、说话。

不足的是讲解过多,学习词语花了太多的时间。在往后的略读课文中,会放手给学生自学、自悟。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自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接着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灯光的词句,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然后齐读文中描写灯光的语句。通过在“读、悟、说、读”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发散思维,在朗读中陶冶情操。走近英雄,感受英雄的高尚品质。最后拓展延伸,畅所欲言:(欣赏都市夜景图片)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得到了许多的启示,教师及时提供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学生从现实中,从与同伴的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沟通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灯光创新教案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重点理解: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师: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愿,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是指孩子们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吗?

生1:我感受到郝副营长特别想见到电灯(师启发:你的理由是——。

生说理由)。

生2:我感受到这是郝副营长的心愿。(师启发: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生说理由)。

…………。

师:你们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体会,真是会读书的孩子。

师:“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里的“憧憬”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回答说:希望、愿望、梦想……)。

师:那此时此刻,郝副营长会憧憬些什么呢?

生1:他会想,我们一定要获得这次战斗的胜利。

生2:他还会想,我们一定会胜利的,也一定会有电灯的,我也一定能够看到电灯。

…………。

师:你们的想法就是郝副营长会的想法。那就赶快让我们一起把郝副营长美好的憧憬读出来吧!

六年级教案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铸赠、铭文、堪称、结构、造型古朴、工艺精湛、钟鸣鼎食、一言九鼎、鼎志昌胜、龙兆吉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中国人民送给联合国一份丰厚的礼物。究竟是什么呢?请大家齐读课题——世纪宝鼎。

二、介绍相关背景资料。

1、师生共同介绍有关鼎的资料。

2、师生共同介绍联合国的有关资料。

联合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秘书处等。其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友好关系、促进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

1、自读课文,扫清文章的文字障碍。

2、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把世纪宝鼎介绍清楚的?课文重点介绍的内容是什么?

4、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第一大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中国人民赠给联合国一份珍贵的礼物——世纪宝鼎。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介绍世纪宝鼎的外形结构。

第三段(第三、四自然段):介绍世纪宝鼎具有特殊的意义。

四、熟读课文,准备描述宝鼎的活动。

1、投影出示:课后思考题二。

2、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将描述活动搞好呢?

3、教师小结:要描述宝鼎,介绍的重点是宝鼎精美的艺术造型和文化内涵。因此必须熟悉课文中的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4、学生分小组准备。

第二课时

一、进行课本剧的展示。

1、小组表演。

2、全班进行表演。

3、对照课文的内容朗读课文。

二、对照课文的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1、学生品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后交流。

三、词语积累环节。

1、选择自己喜欢词语、句子,抄写在作业本上。

2、相互交流。

四、总结课文。

附:板书设计

六年级《灯光》知识点梳理

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1947年的初秋,当时我是战地记者。挺进豫皖苏平原的我军部队,把国民党军五十七师紧紧地包围在一个叫沙土集的村子里。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的身边。

郝副营长是一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二十二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我不由得一愣,摇了摇头,说:“没见过。”我说的是真话。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真的没见过电灯。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人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半个小时以后,我刚回到团指挥所,战斗就打响了。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震天动地的炸药包爆炸声。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马上冲了进去。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猛烈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黑魆魆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见电灯。

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六年级教案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二、教材分析: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课标内容标准的设计力求符合儿童音乐认知的一般规律。首先是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人的歌声——乐器的演奏——音乐情绪——音乐表现要素——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的文化内涵,一年级湘版音乐教材正是遵循这一规律来编写的。

三、本学期教学任务:

(一)发声训练部分:

培养练声的兴趣;歌唱姿势要正确;发声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轻声歌唱;按教师的手势,整齐地歌唱;用正确的口形,唱好u、o韵母。

(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读谱知识:知道音有高低;知道音有长短;知道音有强弱。

2、视唱部分:能用听唱法模唱歌曲(包括除大小七度、增四度、减五度外的自然音程和dada、dadadada、da(a)、dadada、dadadada、da(aa)、da空da等节奏。)

3、练耳部分:听辩音的高低(比较不同乐器、人声及同一乐器的不同音区音的高低;比较同一音组内构成大、小三度、纯四、纯五度旋律音程的两个音的高低。听辩音的长短,比较各种时值音的长短。听辩并说明音的强弱差别。

(三)欣赏部分: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欣赏习惯。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优美、悦耳,产生愉快的感觉。逐步体会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表现手段在音乐中的作用。能辨别音乐作品中轻快、热烈、活泼、优美、雄壮、庄严、诙谐等情绪。能感受进行曲、舞曲、摇篮曲等常见体裁的特征。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六年级教案

明确树立理想的重要性,让每一个学生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并认识到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艰辛。

1、材料准备。查找与理想相关的名言警句。

2、明确理想。每位同学在一张纸上设计好自己的理想。

3、不要空想。当理想不付出努力时,理想就变成空想。

一、导入

可见理想之于人是多么的重要。

托尔斯泰更直白告诉我们:“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正因为有了理想,生活才变得如此甜蜜;正因为有了理想,生命才显得如此宝贵。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人生不能没有理想!

二、明确理想

(同学们陆续把写有自己理想的五颜六色的纸张贴到教室左边的白纸上)

学生齐答:不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实现。

不错,树立一个理想并不难,难的是去实现它。那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实现它呢?

同学甲:每天都看一下理想,它就会每天都鞭策我们要去实现他。

同学乙:要制定学习计划,并努力的去完成它。

同学丙:要持之以恒,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每一个想实现自己理想的人,必定要走过一段充满挫折和失败的心路历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必然要付出自己的艰辛的努力。我所要说的是:当你制定了你的理想,你就要明白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必须有艰辛付出。

三、不要空想

同学甲:不敢想象。

同学乙:做生意。

同学丙:我觉得我们如果没有读好书,以后出去既没有体力又没有技术,可能很难找到一份工作。

…………

这个社会上有的人过的轰轰烈烈,有的过的浑浑噩噩,我不一定能够轰轰烈烈,但一定不能够浑浑噩噩的度过。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理想,并以自己全部的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最幸福的。有了物质,人才能生存;有了理想,人才能生活。生存与生活有什么不同呢?动物是生存,而人则应该生活。前人告诉我们人生不能没有理想,我们也一样。

六年级教案

教科书第119~120页例2和第121页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三的第5~7题。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地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并且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师:在老师的盒子里有5个球,从中摸出1个球,如果摸到的球是红色就可获得奖品。你希望里面的球是些什么颜色,为什么?如果你是老师你会装些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刚才的活动涉及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可能性。

板书课题:概率复习。

(1)教师:有关可能性的知识你还记得哪些?请在小组内交流。

(2)请学生汇报,并请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学生: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学生: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有可能的,还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可能的。

1.复习体会简单事件发生的三种可能性。

教师出示一副扑克,当众从中取走j,q,k和大小王。

教师:现在从中任抽一张,请你判断下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抽到的牌上的数比11小。

学生:一定发生,因为剩下的所有扑克点数都比11小。

(2)抽到的牌是黑桃q。

学生:不可能发生,因为所有的'q都被拿走了。

(3)抽到的牌是方块2。

学生:有可能发生,因为方块2还在老师手中。

2.复习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少种。

教师:从老师手中的扑克中任意抽取一张,会有哪些可能的结果呢?

教师:按照花色分有黑桃、红桃、方块和梅花四种可能性。

教师:按照数字分有1到10共十种可能性。

3.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师:抽到各种牌的可能性究竟是多少呢?请大家独立完成第120页算一算的5道题。

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全班交流。

学生:抽到黑桃的可能性是14,因为一共只有四种花色的扑克;还可以这样理解,一共有40张扑克,其中有10张黑桃,所有抽到黑桃的可能性是14。

学生: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因为按照数字分只有1到10这10种可能,5占其中的一种,所以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也可以这样理解,40张扑克中有4张5,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

学生:抽到梅花a的可能性是140,因为在40张扑克中只有1张梅花a。

学生:抽到a和抽到梅花a的可能性不一样大,因为抽到a的可能性是110,抽到梅花a的可能性是140。

学生:在40张牌中任意抽1张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在10张黑桃中任意抽1张抽到5的可能性也是110。

(2)集体交流。

学生:摸到奇数的可能性是12,摸到偶数的可能性是12,摸到质数的可能性是25,摸到合数的可能性是1120。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有什么要提醒大家需注意的地方?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5,6,7题。

六年级语文《灯光》练习题

学习目标:

1、我能读读记记“战地突击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 焦急”等词语。

2、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我要理清课文表达顺序。(重点)。

4、通过读课文,我能体会先烈无私奉献精神。

学习难点:理解郝副营长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知识链接:

王愿坚(1929-1991)当代作家,1929年生,山东诸城县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学《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写)。

预习任务:

1、将课文读通顺、流利,我至少会读三遍。

2、我会读的新词有:          我理解的词语有:

3、我要简单了解作者及背景。

预习检测:

1、给词语注音:

围歼战 千钧一发  璀璨   郝副营长  黑魆魆。

2、交流作者及背景的相关资料.    。

导学提纲:

1、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3、想一想:我为什么看到天安门广场千万盏灯,感到光明、温暖?

4、对照插图,想一想: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画,在默默的沉思什么?

5、读第四段,想一想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6、再读课题,想一想课文的题目是“灯光”,你觉得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课堂检测:

(一)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1、比喻千斤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情况危急。(      )。

2、形容精神集中。(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的主人公是(      ),从他的身上你感受到(                 )的品质。

2、学习本文后你的感受是(                                   )。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以小组为单位检查朗读情况。

小组开火车朗读课文。组长记录朗读情况。

三、整体感知:自学提纲第一题,指定一生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四、深入学习:小组合作学习2、3题,

1、在组内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2、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师生补充。

五、拓展想象。

自学完成4、5题,个人展示。

六、回归整体:自学第6题,小组交流。

课堂小结:今天,当我们再一次回到“灯光”,说到“多好啊!”,不会忘记今天的“灯光”中有着那么多美好的期盼,除了感动,还有着无限的“怀念”。相信现在可以擦去“灯光”后的问号了,那么就把这点点“火光”与“灯光”一起融入我们的朗读中吧,再次读课题。

板书设计:四、感悟品评,突破重点。

灯光。

广场灯光一声赞叹(多好啊)幸福生活。

阵地火光憧憬未来(多好啊)生命换取。

六年级教案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部分.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圆锥体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即能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圆锥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直观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判断推理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根据对过去学生试卷的分析,在计算等底等高圆柱、圆锥体积的变形题中,错误率比较高,主要原因是对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不清,因此教学中对于算理的推导要特别注意。

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圆锥的认识,重点是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教学时首先需要复习已学的圆柱体的特征,然后结合实物,通过对比,使学生掌握圆锥的特征.教学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猜测、动手实测操作,利用课件演示测量过程,使学生顺利突破难点.教学时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

操作:通过实验(包括等底等高和不具备等底等高条件的多个实验)引导学生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验证:进行基本计算”四个步骤组织学生创造性学习.教学中通过学生大胆的猜想尝试与创新,自主探究,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教学时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创造空间。

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1、出示圆柱体,引导学生说出圆柱体的特征.。

2、什么叫圆柱的高,并在实物或几何图形中指出.。

3、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几何体——圆锥.(板书课题)。

1、大家在生活中见过圆锥体吗?

3、圆锥的认识(课件演示:圆锥体的认识)。

2、圆锥周围的面是一个曲面(侧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4、测量圆锥的高(课件演示:测量圆锥体的高1或2)。

(1)引导学生讨论:圆锥有几条高?

(2)用直尺和三角板如何测量圆柱的高.。

5、圆锥侧面的展开图(继续演示课件:圆锥体的认识)。

(1)想象圆锥体的侧面展开图。

1、说出圆锥的特征.。

2、说出圆锥各部分名称.。

3、指出下列各图是由哪些图形构成的?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锥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区别?

六年级教案

科学概念:

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与方法:

1、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

2、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米饭与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米饭甜味的原因。

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以及自带常见食物。

一、谈生活经验:

1、我们每天都吃的米饭,你是否知道它的味道?

2、学生谈,激起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二、品味米饭:

1、要求每位同学都品尝,马上请同学边品边答味道。2~3分钟时间后,请同学说说。

2、思考:米饭是甜的么?说明了什么?刚吃的时候怎么不是,后来怎么又甜的呢?

3、试尝馒头或面包1~2分钟,什么味道?你觉得它们的甜味与什么原因有关。(一部分同学有这方面的知识)。

4、阅读课本30页资料。认可淀粉的存在、唾液的作用。

三、淀粉实验:

1、出示淀粉,观察感受淀粉。

2、实验感受淀粉特性:用滴管滴一滴碘酒,观察。一定提醒学生滴管头不能碰到实验品。

3、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说明了什么?验证了我们的资料。

4、思考:蓝色的物质还我们的米饭和淀粉么?是一种新物质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四、食物淀粉鉴别:

活动:我们有了碘酒可以鉴别淀粉的法宝,我们就可以鉴别许多的食物里是否有淀粉的存在了。推测并验证你们的食物吧,记录在31页表格上。

五、激趣拓延:神秘信件。

课外活动:制作神秘无字信件。

六年级教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闰土的外貌、动作、语言,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完成。

三步阅读教学法”。

昨天,我们认识了这么一位山野老农,他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

造林中,15年如一日,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子孙后代!

今天,我们要去结识一位和我们的年纪差不多的少年,那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

少年闰土(学生齐读,教师板书)

请大家打开课本76页,默读17课:《少年闰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出示“初读”目

标)——

1、 联系上下文,把下列词语换成现在常用的词语。

其间 便是 仿佛 好容易 熟识 无端地 素不知道 如许 先前 单知道

2、 “我” 和闰土是什么关系?

3、 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语句。

4、 闰土向“我”讲述了哪几件事?

(学生边读,教师边提示:这篇文章节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写于1921年。语言习惯与现在不同,大家一边读,一边寻找这些词语,用铅笔画一画,并想想用现在常用的词语替换……)

交流一:学生说一说词语替换,教师相机补充。

交流二:“我”(少爷)——闰土(忙月的儿子):主仆关系。

“忙月”是什么?(括号中的内容就作了解释说明)

交流三:举手示意。

交流四: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教师相机板书)

过渡: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初步认识了闰土,闰土是位什么样的少年呢?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出示“精读”目标)

1、 精读外貌描写体会闰土的特征?

2、 “我”为什么喜欢闰土?

3、 精读自己喜欢的事,把你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4、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交流一:出示句子——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引导:盖住 “圆”、 “小”和“银”与原句对比——可爱(板书)

(2)引导: “紫色”换上“苍白”或“蜡黄”与原句对比——健康(板书)

疑问:闰土的脸为什么是紫色的呢?(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交流二:(引导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板书:希奇)

交流三:雪地捕鸟

(1) 选择对“雪地捕鸟”印象最深的同学提问?(说说原因)

(2) 齐读“雪地捕鸟”部分

(3) 标注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语:扫出——支起——撒下——一拉(相机板画、板书)

(4) 追问:从“捕鸟动作”中,你体会到闰土是位什么样的少年?多么连贯,多熟练的捕鸟动作——聪明能干(板书)

交流四:看瓜刺猹

(1) 自由回答原因。

(2) 男女生对话朗读(女生:“我”;男生:闰土)

(3) 标出表示“看瓜刺猹”动作的词语,完成练习(出示相关语句)

月亮地下,你( 地)听,啦啦地响了,猹在( 地)咬瓜了,你便( 地)

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4) 体会当时的情景。(紧张、惊险、刺激)

(5) 指名回答:“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出示句子)

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 地)刺。……【在“动词”前填上恰当的叠词:静

静 偷偷 悄悄 狠狠】

(6) 从“看瓜刺猹动作”中,你体会到闰土是位什么样的少年?——机智勇敢(板书)

过渡: 闰土“看瓜刺猹”的经历,对“我”来说,是那么神秘,那么好奇。闰土的

一番介绍,清晰地留存在“我”的记忆中。“看瓜刺猹”的画面,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背诵指导】想象第一自然段所描绘的画面。

提示:作者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天空、瓜地、看瓜刺猹——由上到下)

什么样的天空,(深蓝的天空);什么样的圆月,(金黄的圆月);什么样的西瓜地,(碧绿的西瓜地);什么样的银项圈,(明晃晃的银项圈)。(抓住了这几种不同色彩的景物特征)

【朗读指导】读出“夜间景色的优美”,读出看瓜刺猹的刺激。语气:稀奇;语速:前一句(稍慢);后两句:(稍快)。(女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交流五:(自由发言)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见多识广、生活丰富多彩。

写作特点:详略得当。

通过前面的阅读理解与交流感悟,我们认识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机智勇敢、

见识丰富的海边农村少年。

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描述了“我”当时的内心感受?请大家进一步阅读课文……(出示研读目标)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怎么理解?

交流一:从“相识——相处——别离”体会“我”和闰土的友谊。

交流二:从文章地字里行间体会“我”的情感。(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交流三:

(1)“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富家子弟)

(2)“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

(相机板书)羡慕 佩服 向往

少年闰土

“我” (少爷) ———主仆关系——— 闰土(忙月的儿子)

羡慕 雪地捕鸟 聪明能干

看瓜刺猹 机智勇敢

佩服 希奇

海边拾贝 见多识广

向往 看跳鱼儿 生活丰富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