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古代和现代的学习(热门17篇)

时间:2023-12-02 06:55:42 作者:字海

学习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方式,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完善自己的能力和素质。阅读这些学习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学习的共同点和通用规律,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品质。

古代和现代的学习作文范文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6)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7)志不强者智不达。——墨翟。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1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1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14)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15)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1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9)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2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古代和现代的学习作文范文

一.“我要和妈妈结婚”

文明的建立割裂了我们与史前的联系,史前的人和历史时代的人仿佛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隔开两个世界的并不是空间,而是时间。因为是时间隔断了历史,所以在历史和史前的两个世界中还存在着一条隐藏着的线。这条线让我想起过去为病人把脉的老中医,人类学家有时也正如这老中医一样,通过一条时间的线来认知遥远的过去。

作为时间的历史会淹没史实,然而,作为历史的时间有时候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会耐人寻味地停滞下来,这样,一些相当于石器时代发展阶段的原始部落竟然同文明社会的人共存于同一个星球之上,这也许是造物主的神奇所为,或者说这正是造物主的幽默所在,他让我们仅仅转一下头看看身边便能测知我们远去的岁月。美洲以及澳洲的土著文化简直就是一部活着的史前史,它让我们感觉到史前其实并不遥远,而真正遥远的不过是我们的感觉。人类学家终于可以不再孤独地沿着那条时间的线逆流而上,而有了原始的土著文化作伴儿,当然更是作向导。跟着向导走比跟着感觉走一般来说心里会更踏实,更不会出错,问题是:我们这样已经被文明宠幸了几千年的现代人能否真正跟上向导的脚步。

“图腾”一词来源于北美印第安人阿尔衮琴部落奥吉布瓦方言的.音译,在英文中它被固定为“totem”,最初也有人把它写成“totam”或“dodaim”。第一个把“totem”一词介绍给西方学术界的人是英国人约翰・郎格(johnlang)。作为东印度公司的译员和商人,他在北美生活了多年,并迷上了印第安土著的风俗习惯。在1791年出版的《印第安旅行记》(voyagesandtravelsofanindianinterpreterandtrader)中,他首次提出了“图腾”的概念。让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没有多少人记住了他的旅行经历,但他随笔提到的图腾文化却引起了整个西方学术界的关注。大约半个多世纪以后,英国旅行家格雷(grey)在1841年出版的《澳大利亚西北部和西部控险记》(journalsoftwoexpeditionsnorthwestandwesternaustralia)也发现,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中也存在着图腾文化现象。就这样,“图腾”作为一个学术术语逐渐为学术界使用。

首先把图腾文化提高到一个重要学术高度的人是英国的苏格兰人麦克伦南(johnfergusonmclennan,1827-1881),他是研究掠夺婚姻的专家,外婚制的发现者。他也是一位进化论学派的并行进化论者(parallelist),虽然与瑞士的巴霍芬没有什么接触,但观点却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主张人类社会先是经历了原始的杂交、母权或外婚制,然后才发展至父权社会。他认为,外婚制即同一部落之内禁止结婚的制度乃是由掠夺婚姻直接产生的后果,掠夺婚姻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溺死女婴而导致妇女稀少,女人不够用了,一个部族就去打另一个部族的女人的主意。部族或集团的独立性正是靠图腾制得以实现,就是说,拥有同一个部落图腾的男女之间是不能结婚的。但是,在他看来,这并不意味着远古的人已经懂得了优生优育,并用图腾以及与之有关的禁忌作为优生体制的保证。外婚制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原因,而不是由于生物学上的原因。在《论动物和植物崇拜》和《图腾与图腾文化》两文中,他进一步断定人类历史上的许多文化现象都属于图腾文化,并认为古代的动植物崇拜都是由于图腾制的影响而产生的。他首次使用了“图腾主义”(totemism)一词,由于他的研究,图腾文化热在西方兴起。

无论是作为词语本身还是作为词语所代表的文化现象,图腾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语境中都会向它的感知者散发出一种迷人的神秘。神秘永远刺激想象力的生长,所以,对图腾涵义的研究仿佛就是一个灯谜竞猜活动。唯一与真正的灯谜活动不同的是,它没有谜底,或者说,谜底并不在我们任何活着的人的手里,包括那些土著的弟兄。土著的弟兄们只知道履行一种千年不变的从高祖传下来的传统和习惯,却从不向自己发问这是为什么。图腾的谜底已沉没在时间之水的深处。于是,不同的图腾研究学派产生了,它们把各自不同的理论制作成打捞器,捞出的东西也各不相同,以致于学术界关于图腾至今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然而,大致的轮廓还是存在的,认真归纳一下,它大致有以下几种特征:

1、原始民族的社会集团,采取某种动植物为名称,又相信其为集团之祖先,或与之有血缘关系。

2、作为图腾祖先的动植物,集团中的成员都加以崇敬,不敢损害毁伤或生杀,犯者接受一定的处罚。

3、同一图腾集团的成员,可视为一完整的群体,他们以图腾为共同信仰。身体装饰、日常用具、住所墓地的装饰,也采取同一的样式,表现同一的图腾信仰。

4、男女达到规定的年龄,举行图腾入社式。同一图腾集团内的男女禁止结婚,绝对的外婚制(exogamy)。

图腾的起源比图腾的涵义更容易让人产生不同的理解。弗雷泽的“妊娠论”认为图腾是由妊娠母亲臆造出来的,是由于妇女对怀孕原理的无知而发生的一种观念上的错觉而产生的。德国心理学家w・冯特(w・wundt)、荷兰学者g・a・威尔金(g・a・wilken)认为由于死者的灵魂进入某种动物体内,死者灵魂附体的动物因而成的神圣动物,即图腾。英国人类学术家泰勒先生亦从此说,这就是所说的“灵魂论”。民以食为天,既然有人提到了灵魂,就一定会有人提到与生存相关的物质,这就是b・斯宾塞(b・spencer)提出的“经济论”,他认为通过巫术而达到繁殖动植物的仪式是图腾崇拜的主要仪式,目的是为了促进图腾种类的繁殖,从而解决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还有一个斯宾塞是赫伯特・斯宾塞(herbtspences)则把图腾发生的原因归结到“命名”上,据他推测,原始人存在着用动物名为人起绰号的风俗,后代因此错误地认为其祖先就是与绰号同名的动物,因而产生了图腾,所以说图腾信仰乃是一种被误解了的祖先崇拜。

古代和现代的学习作文范文

诗词鉴赏:现代诗词古代诗词。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窈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2.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4.黄钟毁弃,瓦釜雷呜。(屈原)。

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8.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9.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

10.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1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

12.杞国无事忧天倾。(李白)。

13.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

14.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

p

1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16.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

1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1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9.山随平野近,江入大荒流。(李白)。

2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2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2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

2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2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2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27.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p

2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2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3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3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

3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33.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

3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3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3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38.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39.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陈子昂)。

4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1.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

p

4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4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

4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45.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唐,邵谒)。

46.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

47.蝉噪林愈静,鸟呜山更幽。(王维)。

4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

49.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5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52.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

53.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石达开)。

54.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李世民)。

5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56.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

5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5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5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6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白居易)。

6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62.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

63.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6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65.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露洲。(李白)。

66.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

p

6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68.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69.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琵半遮面。(白居易)。

7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

7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7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7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宋,苏麟)。

7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75.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7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77.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

7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p

7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8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8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8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

8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

8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85.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

8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

87.空床卧听风吹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宋,贺铸)。

8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89.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9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

p

9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

9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

9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流无人舟自横。(韦应物)。

9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95.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9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9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于谦)。

98.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99.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明,王慕)。

10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

10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

10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

p

103.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

10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

10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

106.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07.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10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09.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元好问)。

11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111.着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关汉卿)。

11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

11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p

11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

116.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

117.欲把西湖比西子,浓装淡抹总相宜。(苏轼)。

118.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曼殊)。

11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120.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12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12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12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12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陆游)。

125.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唐,杨敬之)。

p

12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廓酒旗风。(杜牧)。

127.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

12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129.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

130.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

131.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

132.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

13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134.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

13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13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137.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

p

13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

139.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你东南西北风。(郑板桥)。

140.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4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142.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

14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14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幸苦为谁甜。(唐・罗隐)。

14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14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

147.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

148.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

p

149.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

150.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

151.今年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杜荀鹤)。

152.二十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唐・花蕊夫人徐氏)。

153.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刘禹锡)。

154.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

15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5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157.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

158.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p

159.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160.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16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

16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16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64.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

16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166.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

167.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168.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

169.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鲁迅)。

p

170.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17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172.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陈毅)。

173.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

174.男儿未展凌云志,空负天生五尺躯。(王达强)。

175.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176.我渴望自由。但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里爬出!(叶挺)。

177.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何敬平)。

178.一腔热血化春雨,壮志千秋泣鬼神。

179.满目云山俱是乐,一毫荣辱不须惊。(黄兴)。

180.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

p181.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杨超)。

182.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183.严刑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非丈夫。(金方昌)。

184.早已森严避垒,更加众志成城。(毛泽东)。

185.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

186.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毛泽东)。

187.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

188.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

189.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毛泽东)。

190.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毛泽东)。

19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

p

192.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毛泽东)。

193.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毛泽东)。

194.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

195.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196.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

197.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直上重霄九。(毛泽东)。

198.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毛泽东)。

199.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毛泽东)。

20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

p

古代和现代的学习作文范文

3)当以读书通世事。——倪元璐。

4)开卷有益。——赵光义。

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6)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8)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程端礼。

9)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朱舜水《答野节问》。

10)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11)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12)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许名奎。

13)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1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15)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1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17)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志不强者智不达。——墨翟。

古代和现代的学习作文范文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在多种称呼并列的漫长历史时期里,“元旦”的使用频率并不高。到了清朝的时候,以“元旦”作为新年第一天的记录才渐渐多了起来,并且成为了正式的用法。

“元旦朝贺,凡三品以上之大臣年逾七十者,不必随班行礼,俟百官朝贺后,朕回乾清宫,伊等至乾清门请旨。钦此。”

——《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

古代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材能兼备的舜。

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王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

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当代的“元旦”又是怎么来的。

现在的“元旦”其实只有百年的历史,它的产生还得从辛亥革命说起。

1912月31日“诞生”于南京。

经议决:自阴历十一月十三日起,即阳历元旦,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元,称中华民国元年正月一日。

——《组织临时政府各省代表会纪事》。

公历1911年12月31日。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

1949年:“元旦”正式成为我们的节日。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总而言之,当代的元旦是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即1月1日)。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

古代和现代的学习作文范文

3)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6)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7)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8)至乐莫如读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9)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2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古代和现代的学习作文范文

1)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8)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9)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1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3)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1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5)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古代和现代的学习作文范文

“礼”是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仪”为人的容貌,举止。通俗而言,“礼仪”即为人在社会活动之中应当具备的礼节。中国,素来以“礼仪之邦”著称,当今社会,古代礼仪传承下来的痕迹似乎不多,而西方的礼仪占据鳌头,让人为之忧心。查找许多资料,对于中国古代礼仪的没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有两个重要的不可否认的因素。一是历史的断层。历史上两个朝代礼仪的没落最为严重。其一为元朝。元朝作为少数民族的统治根本上来说对是汉族的打压,而汉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主流,文化被专制控制着,礼仪自然也就渐被瓦解。其二为清朝。清朝的闭关锁国以及被外国侵略之下,民不聊生,人民只关注着如何生存,生活层次的中国礼仪早被抛诸脑后,而再重拾起对其的思考是要建立在人民有着安逸生活的基础之上,而这中间的时间差,长达已久。二是意识的没落。人的意识控制着人的行动。在现代化的洪流之中,支撑住礼仪中流砥柱的意识渐渐淡化。越来越多的人以考虑自身利益为前提,谦让原则,无私原则,情感原则等暂时让位给了争夺原则,自我原则,实用原则等。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被领悟得越来越少。其实谁也无法简单对此判断孰是孰非,这里赫然横亘着一个无可奈何。当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必然也影响着中国礼仪的发展。

很多人怀旧,因古代礼仪自有其本身蕴含的丰富内涵和仪式尊崇感,而我们恰恰生活在一个自由、随性的时代,把古代礼仪看做繁琐,实际上不论是刻意推崇还是漠不关心,古代礼仪所传承的内涵始终未变,我们依然看中家庭和睦,追求幸福生活,形式上更加丰富多彩,表达更加清晰。古代礼仪不是消失,而是在以另一种形式继续传承。我们不需怀古,不需批今,做好自己,做好传承,讲礼仪的温馨终将体会。

古代和现代的学习作文范文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窈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2.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4.黄钟毁弃,瓦釜雷呜。(屈原)。

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8.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9.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

10.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1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

12.杞国无事忧天倾。(李白)。

13.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

14.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

1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16.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

1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1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9.山随平野近,江入大荒流。(李白)。

2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2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2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

2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2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2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27.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2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2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3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3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

3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33.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

3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3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3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38.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39.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陈子昂)。

4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1.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

4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4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

4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45.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唐,邵谒)。

46.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

47.蝉噪林愈静,鸟呜山更幽。(王维)。

4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

49.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5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52.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

53.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石达开)。

54.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李世民)。

5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56.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

5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5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5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6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白居易)。

6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62.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

63.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6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65.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露洲。(李白)。

66.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

6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68.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69.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琵半遮面。(白居易)。

7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

7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7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7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宋,苏麟)。

7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75.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7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77.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

7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7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8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8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8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

8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

8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85.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

8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

87.空床卧听风吹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宋,贺铸)。

8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89.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9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

9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

9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

9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流无人舟自横。(韦应物)。

9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95.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9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9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于谦)。

98.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99.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明,王慕)。

10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

10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

10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

103.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

10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

10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

106.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07.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10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09.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元好问)。

11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111.着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关汉卿)。

11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

11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115.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

116.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

117.欲把西湖比西子,浓装淡抹总相宜。(苏轼)。

118.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曼殊)。

11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120.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12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12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12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12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陆游)。

125.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唐,杨敬之)。

12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廓酒旗风。(杜牧)。

127.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

12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129.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

130.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

131.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

132.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

13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134.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

13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137.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

13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

139.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你东南西北风。(郑板桥)。

140.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4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142.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

14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144.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幸苦为谁甜。(唐·罗隐)。

14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14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

147.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

148.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

149.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

150.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

151.今年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杜荀鹤)。

152.二十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唐·花蕊夫人徐氏)。

153.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刘禹锡)。

154.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

15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15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157.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

158.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159.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160.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16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

16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16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64.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

16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166.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

167.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168.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

169.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鲁迅)。

170.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17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172.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陈毅)。

173.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

174.男儿未展凌云志,空负天生五尺躯。(王达强)。

175.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176.我渴望自由。但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里爬出!(叶挺)。

177.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何敬平)。

178.一腔热血化春雨,壮志千秋泣鬼神。

179.满目云山俱是乐,一毫荣辱不须惊。(黄兴)。

180.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

181.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杨超)。

182.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183.严刑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非丈夫。(金方昌)。

184.早已森严避垒,更加众志成城。(毛泽东)。

185.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

186.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毛泽东)。

187.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

188.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

189.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毛泽东)。

190.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毛泽东)。

19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

192.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毛泽东)。

193.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毛泽东)。

194.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

195.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196.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

197.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直上重霄九。(毛泽东)。

198.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毛泽东)。

199.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毛泽东)。

20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

古代和现代的学习作文范文

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6)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7)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1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11)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1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14)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

15)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7)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

20)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古代与现代

《孙权劝学》这篇文言文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当我又深刻地读这篇文言文的时候,我理解了许多当时没懂的道理。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将领骁勇善战,但唯一的不足是很少读书。孙权便让吕蒙学习,但吕蒙以军中事物繁多来推脱。经过孙权的劝解后,吕蒙答应学习了,吕蒙经过学习后,连鲁肃都大吃一惊,可见学习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不难想象,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有多好,我们有大把时间读书,但我们有些人放弃了大好时光去干一些无用的事。我们现在学习有宽阔的教室明亮的灯,有老师辅导。

有一次,我们考了一份语文试卷,我的成绩很不理想,许多学过的知识没有答上来,课下的词语解释错得一塌糊涂,翻译句子也出现了错。而且,我没有审好作文题,没用横线划出修辞句没有采用总分总结构,导致作文扣了十分。考得太差,我认为原因是自认为没有需要背的东西,没有认真背,审题不仔细,太马虎,还有基础知识不扎实。

想到这里,我不由得后悔和叹息,卷子上鲜红的叉和分数使我的心好像被针扎了似的刺痛。想想当初,孙权要吕蒙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而我却以自己学得不错为理由来推辞……难过和后悔涌上我的心头。再想想,吕蒙在接受孙权的劝诫后努力学习,不久就学有所成,让鲁肃为之敬佩。我也要学习吕蒙的精神,努力学习,争取让人刮目相看。

《孙权劝学》这篇文章,以孙权劝诫吕蒙学习,之后吕蒙学有所成的事情,来告诉我们,学习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不可以不学习,学无止境。

古代及现代英雄事迹

我喜欢看三国,在这么多英雄里我只喜欢赵云。虽然见不到真的,但是我见到了玩具版的赵云,现在我和他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而感到自豪。

“赵云”,从头到脚看起来不但帅气,而且还十分霸气。手里来着“长龙剑”,逼得你无处躲藏。脚上蹬着“飞影闪”。看着那炯炯有神的眼睛,真的让我非常胆怯。

帅气,是因为他那炯炯有神的眼睛,霸气,是因为他背上那金光闪闪的龙,和他那钢铁般的装备。

他的剑,大约有1dm长,他的刀也大约有1dm长,可他身体也只有1dm长,他的武器占了身体的百分之六十,可装备只占了百分之四十。

我喜欢赵云,我崇拜赵云的胆量,我有“赵云”而感到骄傲,而感到非常自豪。

现代古代称谓礼仪

(1)古代帝王自称。

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毂(不善)。

(2)读书人自称。

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3)一般人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4)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

常用“家”“舍”等谦辞。“家”是对别人称比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辞,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比自己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5)其他自谦辞。

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老人自谦时可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

2.敬称。

表示尊敬客气的称呼,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

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2)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

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

令,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堂(对方母亲)。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郎(对方的儿子)。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称谓前面加“先”“太”或“大”

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身份最高或辈分更高,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

3.贱称。

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中的“竖子”就是对人的蔑称。

古代礼仪传承到现代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古代与现代

人是离不开水的,但有时水也能泛滥成灾,比如:海啸、洪水······人们从古至今都在想方设法的治水。

远古时有大禹治水,大禹采取开凿梁道的办法,把水排到远方,一直到大海里。都江堰是世界上第一个无水坝泄洪工程,它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我去过都江堰,哪里的人们用江水煮饭、洗衣······可是生活并不是那么平静,有时河流干涸,有时发狂。那是时北方干旱,颗粒无收。南方常发洪灾,疾病肆虐老百姓叫苦连天。望着缓缓流淌的江水往往让人忘记它的危险。水少了人们就会渴死,多了又会把人冲走。都江堰以它那巧妙的结构解决了北方缺水南方多水的状况,让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古至今有许多名人到都江堰一游写出了很多诗句。

望着都江堰,听着水声,让我想起“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孱湲一夜声。

古代治水是为了不受干旱与洪水的危害,而现代科技发展,水不仅用来洗衣、做饭、灌溉,还可以用水发电,当切割工具。

现代治水还是一些老套路有堵又塞,但水坝附近修了泄洪闸,知道什么时候放水、该放多少。大坝还能通过水的流速来发电,这是一个绝对环保的方案。我们在大坝的保护下也有很多的弊端,大坝在放水的同时也造成了江河流域生态不平衡,还有一些大坝正在受白蚁危害等等。

从古到今人类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治水,期望让水成为人类的朋友。兴利除弊在治水的同时也要保护生态平衡。

现代古代称谓礼仪

家庭内部关系称谓: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儿子所生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可分为孙子、孙女。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侄:哥哥或弟弟的子代,依性别又可分为侄子、侄女。

外甥:姐姐或妹妹的子代,依性别又可分为外甥、外甥女。

父系旁系亲属称谓: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旁系亲属称谓: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外孙:夫妻间女儿所生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可分为外孙子、外孙女。

旁系亲属中较复杂的称谓:

叔叔、伯伯的孩子称堂哥、堂姐、堂弟、堂妹,姑姑、姨姨、舅舅的孩子称表哥、表姐、表弟、表妹,依次类推:

堂兄或堂弟(伯父、叔叔的儿子)的儿子称其为堂侄。

姑表兄或姑表弟(姑姑家的儿子)的儿子称其为姑表侄。

姨表兄或姨表弟(姨妈家的儿子)的儿子称其为姨表侄。

舅表兄或舅表弟(舅舅家的儿子)的儿子称其为舅表侄。

父系直系亲属称谓:

曾祖父、祖父、父亲;曾祖母、祖母、母亲。

母系直系亲属称谓:

曾外祖父、外祖父、父亲;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古代与现代

苹果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果。由于其口味甘甜,营养丰富,受到了很多国家人民的欢迎。因此,苹果与葡萄、香蕉、柑桔并称为世界四大水果。

苹果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得从夏朝说起。相传夏禹曾吃“紫柰”,西汉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提到“枇杷橪肺,亭柰厚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写道“凉州有冬柰,冬熟”,柰就是中国古代的苹果。柰的别名有很多,如林檎、沙果、花红。柰是中国古代主要栽培的苹果品种。

可是,柰与现代苹果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柰与现代苹果都属于蔷薇科苹果属。但不同的是,柰属于花红种,现代苹果属于苹果种。明代《二如亭群芳谱》中记载:“柰,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过熟又沙烂不堪食”。这样味道的柰显然与现代苹果不可同日而语。

今天,中国老百姓常吃的苹果,其源头需要追溯到一百多年前。1871年,美国长老会成员约翰·倪维思夫妇把现代苹果引植到山东烟台,开始了中国现代苹果栽培历史。后来,山东青岛和辽宁南部相继引进国外苹果品种。一当国外品种引入中国,与当地地理气候条件相适应后,大面积的栽培种植便开始了。随着国外苹果品种的引进,中国古代苹果便逐渐失去了市场。

如今,中国苹果的主产区主要集中在环渤海湾一带、黄土高原地带等地。种植品系主要有元帅、富士、嘎啦和金冠等。这些品系的苹果与古代苹果相比,果形硕大、色泽明艳、口感爽脆。优良的品质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经过近两百年的发展,在全世界90多个种植苹果的国家中,中国的苹果栽培面积和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