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艺术概论论文(优质18篇)

时间:2023-12-14 08:06:37 作者:FS文字使者

学习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写作的迷茫,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和表达方式。范本中的总结语言简洁准确,逻辑严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大学艺术概论的总结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大学艺术概论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简要说明工艺美术品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

答:工艺美术作品本质上是具有审美意义的精神产品,工艺美术品作为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一方面以物质生产为基础,有着一般生产的普遍性,另一方面又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的特殊性。在现代社会中,艺术作品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即物质属性不是工艺美术品的主要属性和本质属性。

2、艺术语言是什么?简述艺术语言的特征?艺术语言的基本形象?

答:艺术的语言是: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征和艺术特征。艺术语言的特征:具有感性的、表象的和情感化的特征。基本形象:可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

3、音乐与美术有互通之处吗?简述自己的看法?

答:在艺术领域,各门类之间相互联系和融通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所以音乐和美术也有互通之处。首先是因为它们本质相同,它们都是客观世界在人的意识领域的审美反映,都是以感性形象来反映世界;其次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共同的特点。音乐和美术也能同样传达客观世界如悲欢离合,酸甜苦辣,节奏性和韵律性等特点。

4、浪漫主义绘画创作的特征,举例说明?

答: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以奔放的主观激情,按照理想的面貌表现生活的创作方法。它的基本特征:创作的重心是追求理想,创造奇幻型的艺术形象和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如:埃及石刻石身人面像,李白、杜甫、拜伦的诗,雨果、吴承恩的小说等。

5、素材与题材的区别与联系?

答:艺术源于生活,体验生活和积累素材是艺术创作的准备,素材是艺术家在生活体验中的选择、积累的原始资料,是艺术题材的基础,是艺术家进行艺术构思的基础;题材是从素材中提炼、加工而形成的,素材是题材的原材料。

6、园林的特征是什么?中国园林的特征又是什么?

答:园林特征:一是占有较大的固定空间,能够容纳人的游憩活动。

二是利用自然界的材料首先是植物材料。

三是经过审美创造而且具有审美意义。

中国园林特征:中国园林崇尚自然,认为园林的建造应该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其次“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

7、郑板桥的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各指的什么?

答:园中之竹指的是,现实中的竹子;。

胸中之竹指的是,经过画家头脑改造而形成的审美意向,这意向由于主体审美认识时精神作用而使现实美得到强化、集中化、概括化或典型化,同时也参透进画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

手中之竹指的是,完成了的作品。

8、和法律道德这些上层建筑相比,艺术作为上层建筑有什么特征?

9、艺术的继承主要在哪些方面体现?各方面举例说明?

通过一学期“艺术概论”的学习,张老师对艺术学的课程内容以理论结合实际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全面介绍了艺术特征、艺术起源、艺术地位以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鉴赏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文化角度带领我们学员对五大艺术门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涉及中外古今许多著名艺术家与优秀艺术作品,内容丰富、例证详实,熔“知识性、理论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于一炉,有助于提高我们学员的审美水平、艺术修养,以及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对“艺术概论”课程的学习,相信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

1、掌握相关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学好艺术概论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与艺术密切相关,掌握这些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互相沟通,相得益彰。同时对加深对艺术理论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广泛涉猎各种艺术门类,获取丰富的艺术实证资料,以避免艺术理论的枯燥无味。艺术是一个十分繁复的领域,包括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建筑、雕塑、工艺、戏剧、影视等,甚至包括今天刚兴起的网络艺术、游戏艺术。

3、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艺术概论的根本法则。理论来源于实践,其生命力在于对人的实践行为的概括和指导。理论如果不联系实际,就是教条,不但无益甚至有害。艺术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精辟地理解专业课所讲授的内容,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艺术感悟力;反过来,较高的艺术感悟力对于提升我们的艺术理论水平,促进我们对艺术现象的理论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通过艺术概论课程的学习,我才真正对艺术有所了解。我选修艺术概论这门课主要是想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艺术欣赏水平,结合所学专业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是艺术,艺术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一门科学。之前,我只对艺术有一点了解,通过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使我充分了解了艺术,它让我受益匪浅。

艺术概论也不仅仅是一门科学,她是以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为研究对象,阐明其性质、特征及基本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具体地讲,它涉及艺术的发生发展、艺术家、艺术作品、创作过程、艺术风格、艺术欣赏、艺术批评、艺术市场等。它是艺术理论家从一定的立场出发,在一定的艺术理论指导下,对诸如艺术本质、艺术现象、艺术创作、艺术批评等予以深入地分析、研究和理性的思考结晶。其目的是指导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和促进艺术的良性演进。

什么是艺术,恐怕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真理的答案。我想艺术大底是“人类社会最复杂的精神创作之一”,“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具备了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社会意识形态这四大特征。能够称为艺术的物品必须是高超技艺的人造物,能够真实深刻的反映社会生活,有较高的精神文化,特别是审美性质,它还必须参与社会生活。

论知识为后盾,更好地欣赏分析艺术作品,提升艺术欣赏水平才会成为可能。我们学习艺术概论,就是要建立科学的艺术观,指导我们的创作实践,指导我们的欣赏、评论实践,也可指导我们对其它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艺术来源于现实,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模仿了自然界,但它又超越了自然界本身所表现的。以绘画为例,很多艺术创作并不完全是被动的,它有我们作为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这里边是包含着情感的,某一时间人们认为肥硕的马是最美的,这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力以及社会实践的发展水平相关的。其实在人的本性中就有对美本身的追求,而艺术总是以美为标准和目标的,艺术的基本品格也是审美。

艺术作品是真善美的结晶,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艺术家禀赋的诗心,映射着天地的诗心。《诗纬》云:“诗者天地之心。”美的愉悦感来自人类文化意识。优美所评价的是表现和形式,而深刻和崇高,作为审美价值,却体现了艺术在文化中的价值品格和价值理想。这如黑格尔《美学》中所言,“在艺术里,精神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不可分割的。

艺术家们无不把体现着“历史理性”的“真实”视为艺术的生命,表达的真实是作品成为杰作的前提,艺术作品美不美就看真实于否,而艺术的真实性通过艺术形象来表现。

艺术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艺术的创作也不是那么随意的。基于这点,在欣赏了《日本对旧房屋的改造改建》之后,我有了更深的感触。片中的改建大师,通过自己对美的构思,将生活中最普通的事物,在最有限的区域内,使得所有的事物最大化的利用并且给人情感上的一种享受,使人感到震撼。当然,我承认并佩服创作者那奇特的创意,我不得不说这种创造是人类更加文明化的体现。这种将原本普通的事物和艺术组合竟将艺术的美感表现的如此尽然。她给人精神上的愉悦感是不能用单调的语言来阐释的。我想对艺术的审美是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情感的投入的。

艺术是属于人文的,这种艺术审美能力是作为每一个现代潮流下的人更应该学习和具备的,我想就我自身而言,作为一个理科类的学生,先前对艺术的学习和理解总是很肤浅、欠缺的。在所选的这门课上,老师给我们欣赏了一些优秀的艺术创作,包括老师自己的创作,欣赏这样的艺术作品对于我这样的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难得的,同时给我的印象却是深刻的。一方面我了解并学到一些基本的与艺术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直观的欣赏,即从视觉和听觉上去感受这种优秀的艺术作品所展现的魅力,让我对艺术有了一些好奇和喜欢。她带来的不仅是美的享受,能够培养一种艺术精神,能了解相关的艺术知识,更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水平。

艺术学习对我们文化素养的提高总是很重要的,对我们审美情趣的培养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知道好的艺术作品的欣赏总是能够提起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感情,让我们愉快地从中受到教育。

艺术概论教学的探讨论文【】

教师可以通过还原学生创作实践情景的教学为主,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来改变过去一味说教的教学方式。还原情景式教学方式比较直观、形象、生动,就是一些比较抽象化的理论通过这一教学方式也容易被高职艺术专业的学生所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拍摄和制作学生创作和欣赏艺术品情景的影像资料。当然,在制作这些影像资料时,注意把生动化、形象化的影像资料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这些图像材料自然就能感染学生,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比如说讲授艺术起源于模仿理论时,可以还原再现学生写生的场景和过程,边再现边进行引导,学生自然就会理解艺术起源模仿的理论。这样的教学效果比说教明显好得多。

艺术概论的论文

(一)设计基础与源泉

从根本上来讲,艺术设计的源泉来源于现实生活。民间美术艺术也是依托于现实生活而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广大劳动人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民间美术艺术与艺术设计而言,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与源泉。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民间美术艺术都可以称作是我国的民族文化。民间美术是艺术的源头,是艺术设计的审美基础。艺术设计要求创作者在思维方面做到新颖独特,拥有纯真的创作意识。从全球来看,艺术设计的设计方式都是通过立足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从原有民间美术艺术中获得灵感,再结合现代的先进设计理念,才为现代艺术设计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存在相似性

由于艺术设计的源泉是民间美术艺术,因此,两者存在许多相似性。具体来讲,两者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装饰和表现等方面。就民间美术艺术的色彩来讲,往往呈现出浓烈、真挚的特点,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与震撼。而艺术设计也是注重给人视觉上的感受,通过将字体、色彩、图形等进行结合,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达到视觉冲击的效果,进而传达某种思想感情。这与民间美术艺术的艺术特点是一样的,这也是现代艺术设计所共同追求的目标,通过简单的表达方式来传达艺术设计中的丰富情感。因此,从根本上来讲,民间美术艺术与艺术设计在视觉方面的表达具有很多相似性。

(三)相互融合

(四)后者是前者的升华

民间美术艺术和艺术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前者是后者的源泉与灵感所在,但是站在时代的角度来讲,后者是前者的升华。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够创造出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民间美术艺术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代艺术设计通过对民间美术艺术的创新,让民间美术艺术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使得民间美术艺术更加具有时代感。将民间美术艺术中的精神和元素融入到当代艺术设计中,实现了对民间美术艺术的升华。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创新,而是在民间美术艺术的基础上进行的、让民间美术艺术呈现出民族文化情感和民间精神的独特做法。这正是站在时代的前沿而进行的对民间美术艺术的时代性升华。这体现出了民间美术艺术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时代性价值,同时也彰显出了当代艺术设计中所拥有的独特的民族精神与情感。

(一)阴阳相济造型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非常强调阴阳相调,因为只有做到阴阳相调,才能够达到阴阳平和的效果。这是中国人民对艺术造型所追求的和谐之美。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中有许多都呈现出了阴阳相济的造型特点,在艺术设计中,对于阴阳相济的造型利用也非常的常见。在中国传统的剪纸当中,有阴剪法、阳剪法等,都呈现出了阴阳相济造型的特点,这是中国人民的审美特点。在艺术设计中,也有对阴阳相济造型的利用,如中国人民银行的logo标志,就使用了阴阳相济的造型,通过巧妙协调空间画面形态,使整个标志显得更加的精炼与完善,其构思显得巧妙而形象。

(二)虚实相扣造型

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中既有抽象的,也有实体的表现,其中,通过对抽象的内容进行实体性的展现,或者将实体性内容进行抽象化的表现,都是民间美术艺术创作当中非常重要的特点。实现抽象与实体之间的过渡,又要达到和谐自然的效果,就需要强调对线条的利用,这是现代艺术设计当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利用抽象与实体之间的自然过渡,设计意味深长的作品,是现代艺术设计需要达到的目标。在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的设计上,就体现出了抽象与实体之间的自然过渡,祥云的造型既可以说是一朵飘动的云,又可以说是极具动感的火炬,这是通过抽象与实体的过渡所达到的效果。

(三)应用造型理念

(四)“和谐过渡”造型

民间美术艺术受到了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线条的变化中体现出了“和谐过渡”的思想。这种艺术造型给人和谐的感觉,体现出了造型的自然统一。其中,在艺术设计中,将绘画采用“和谐过渡”的造型,应用在海报、宣传册上面,实现了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利用,同时展现出了当代艺术设计的独特性。此外,根据中国的水墨画中对于“和谐过渡”造型的利用,在虚实之间进行转换,产生了无穷的韵味。现代艺术设计中有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影子,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在艺术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现代社会的发展对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艺术设计的难度,在艺术设计中利用民间美术艺术中的“和谐过渡”造型,将抽象与具体进行紧密的连接,可以在当代进行广泛的利用,如网易标志的设计,就体现出了“和谐过渡”的思想。

(一)平面设计

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在艺术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如在平面设计中,就可以看到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影子。现代平面设计坚持了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利用中所具有的文化特征和设计理念,如对于对比色彩的利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就非常常见。在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艺术中,对色彩的利用,非常突出其对比性,如通过结合黑与红、红与绿、黄与蓝,能够加强视觉冲击,提高作品的震撼力,加强其艺术效果。在现代平面设计中,通过色彩对比的利用,能够加强作品的视觉效果,提高其震撼力,增加作品的张力,充分展现平面设计艺术作品的和谐美。

(二)包装设计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为了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也利用了民间美术艺术设计中的色彩。现代包装设计中,对于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利用,非常注重以色传神,通过丰富鲜艳的色彩,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而促进人们购买商品。如通过绿色包装,能够让人们联想到绿色环保、安全无污染的理念,从而引发购买行为。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对于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运用,体现出了现代化的理念,让民间美术艺术色彩服务于现代生活,充分发挥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作用,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室内装饰设计

(四)广告设计

广告设计也是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广告设计也非常注重色彩的利用,用以表达特定的目的。在广告设计中,也涉及到了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利用,为了更好地表达广告的主题与意图,通过合理利用民间美术艺术色彩,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合理利用民间美术艺术色彩,能够起到烘托作用,表达广告的中心思想。如在化妆品类的广告之中,为了表达护肤和追求靓丽容颜的主题,利用淡粉、淡绿、淡蓝等素雅的色彩,给人健康、优雅的感觉。而在儿童服饰宣传的广告之中,通过鲜艳、活泼的色彩,如红色、蓝色等,能够对他们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在表达喜庆的广告设计中,大多采用具备中国特色的大红色,用来渲染喜庆的氛围。这是对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合理利用,能够彰显出当代艺术设计的特色魅力。

参考文献:

[3]王洪业.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和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483.

艺术概论教学的探讨论文

在艺术导论课上,老师为我们放映了电影《公民凯恩》,当时看了一遍后感觉不是很懂,所以回来后自己又看了一遍。正如一直以来它所受到的评价一样,这部电影的确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伟大之处,看完之后也确实挺有触动的,下面写一写对于这部影片的观后感。

《公民凯恩》是一部在美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影片描述了凯恩跌宕起伏一生,这是特定年代中一个普通人的一生,也是一个不普通的一生。凯恩的童年相当贫穷,却充满了真诚的爱,而一笔意外的财富却带他走向了不同的人生。他在大都市中长大,发迹致富,又涉足政界,成为风云人物。他因与总统的侄女结婚而青云直上,又因与歌女的桃色事件而导致政治生涯的一败涂地。他晚年隐居于豪华的庄园中,但因第二任妻子的离开而过着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寂生活,他一生辉煌,却在孤独寂寞中结束了传奇而又曲折的一生。

对于凯恩,很难来下一个确切的评价,就如同影片中的其他人物一样,我们看到的凯恩只是我们眼中的一个凯恩的侧面而已,也许较他们来说,我们多看到了凯恩的几个性格面,但谁又敢断言他认识的是一个完整的凯恩呢,就如同没有人敢说他眼中的哈姆雷特是真正的哈姆雷特一样。但是有这么一句评价正符合了我心中的凯恩形象,“他是一个自私自利的英雄,在极度膨胀的欲望中走向了毁灭……”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在艺术导论课上,老师为我们放映了电影《海上钢琴师》,当时看了一遍后感觉不是很懂,所以回来后自己又看了一遍。正如一直以来它所受到的评价一样,这部电影的确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伟大之处,看完之后也确实挺有触动的,下面写一写对于这部影片的观后感。

《诗》,从结构上看,是双线齐头并进的,一位做外婆的老年妇女为了实现幼时的愿望而读诗歌写作班,但这条线索是一根副线,它宛如游离于人的意识背后的那一丝冲动,时时地将有趣的和无趣的生活勾勒出色彩。

外婆和外甥生活在一起,外甥和其他五位中学同学强奸了一名女同学,而这名女生从桥上纵身一跃而结束了生命,五位家长和学校为了逃避罪责和名誉损失,联手摆平死者的父母。

看似本片的重点在展示人类的冷漠上,以及对社会世态的无奈处理。但从电影的极其克制这一点上,你又该相信,李沧东讨论的远不是这些。

那个在流水中浮起尸体的女中学生,只有一个镜头,她被强暴的细节也没有,但她和外婆恰恰成为了映照,尤其电影的后半部分,这个被糟蹋掉的生命成了老妇人日夜牵绕的一个物体。

她跑到河边、桥上,最动人的是,她的白色帽子飘落时,宛如生命坠落的重复。这是一个被糟蹋的生命对另一个被糟蹋的生命的救赎,老妇人的人生故事没有交代,她只有一个女儿在城市里。

有意思的是,最后警察还是带走了外甥,一个警察接过了羽毛球拍,和老妇人对打。这是非常极致的心理活动,真正的内心崩溃应当有息而无声。她的非道德却亲情的努力付诸东流了,直到这个时候,你才明白她的第一首诗歌是这样写成的,不断地和女中学生对话,乃至两个人成为一个人。

人生有多少互为伤害?人生又有多少隐性的罪恶?这是一部东方的救赎电影。策兰说,死亡是花,只开放一次。我想说,死亡是梦,每天开放一次。

欲望,每时每刻让人折向另一个地方。诗歌,就是这期间的变奏,它可以是失足的灵音,也可以是无耻的高歌。当我们卷走遗憾的时候,也在为罪恶付出代价。没有什么诗意可以不变而辉煌的。

和《密》的主角相比,美子寻找救赎的道路,更孤独,也更需要个人意志和主体性(subjectivity):她写诗。她说:「我的确有感情啊』,但为什么就是写不出来呢?是多么长久的压抑,特别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抑,令她写不到自己的「诗」又或者是以为自已「不用写诗」?发觉自已开始失忆,迈向生命终结的美子对诗产生兴趣。问到如何写诗,男诗人老师告诉他,妳必需自已去寻找,每个人心里都有诗。一草一木皆诗。而细心留意的话,美子的诗每句也会大自然有关:杏子、岛儿、河流、血红的花…美子是爱花之人,喜欢和花儿沟通、自「然」自语。她也把自已打扮成漂亮的花,爱穿美丽衣嫦,她的美更为所有人称赞。

债:《诗》是关于现代社会对大自然的债、对女性、及被剥削者的债、对「诗」的无穷的债。债是欠缺关注,是不看不听,是漠不关心,是自以为「什么事都没发生」,是自以为「是」,却「否」掉「诗」。美子献身给病瘫了的色老头,同情他,后来有求于他向他借钱,老头就只懂说这是「勒索」,却不知这是应还的「债」。虽然雄风已失的老头肯承认她的「贡献」,给了美子,但整个社会却没承认这份总体的亏欠。电影结尾世界一切如常,美子却「不在」了,我们却得以听见她及受害女孩共同、共鸣的余音,朗读着她们以死、以自身逝去为代价所写出来的、最后的「诗」,像河流一样、连绵、恒常而漫长,潺潺地。

大学艺术概论论文范文

摘要:多媒体艺术是当代信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互结合的产物,经历了从模仿到原创、从局部到整体、从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过程,正在步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未来多媒体艺术的发展会在艺术本身的创新、政策的支持、技术的革新、相关领域推动等动力的推动下,朝着技术、思想和观念维度上的不断进步。

多媒体艺术是当代信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互结合的产物,经历了从模仿到原创、从局部到整体、从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过程,正在步入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未来多媒体艺术的发展会在艺术本身的创新、政策的支持、技术的革新、相关领域推动等动力的推动下,朝着技术、思想和观念维度上的不断进步。

艺术家都需要将自己的艺术观念和作品及时的进行展示和交流,过去这可能是绝大多数艺术家们,特别是年轻艺术家和不知名艺术家,遇到的最大问题。他们有想法,有作品,但缺乏与观众沟通的机会。如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远程传输多媒体艺术作品成为现实。借助于数码技术能够非常方便地编辑制作数码图像(包括数码绘画、数码摄影和数码录像),艺术家完成的艺术作品可通过网络发布。他们可在现场讲解自己的作品,将作品迅速推介给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不必再为寻找发行渠道或展示、表演场所而为难。同时音频和视频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独自在家里看电影、听音乐。艺术家可以在网上随心所欲的表演并直接推销其艺术作品,声情并茂。

在传统艺术形式中观众往往是很被动,给什么就接受什么。或许观众会有喜欢和拒绝的感受,但与作品本身却无关。现在网络多媒体艺术打破了传统的定式在特定地点和时间中的展出作品方式,任何一个人,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他必备了上网条件与交流手段,就可以参与到作品的互动过程中。欣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对艺术作品进行修改,创造出符合自己审美趣味和理想的、新的艺术版本。这种互动性其实是更好地体现了艺术对每一个人的作用和个体性,同样的一张画给不同的人看,看到的内容会有千差万别;同一曲音乐在不同的人听来,肯定也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这种新的艺术版本不再只是存在于欣赏者意识中的审美经验,而是经过欣赏者的再创造转化为现实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原创者和欣赏者之间的界限将不复存在。艺术在这种互动性的推动下必然会有更大的受众面。

虚拟创作解放想象力创作的过程不但是想象力创意过程,同时也是想象力被抑制的过程。绘画是瞬间艺术,其实并不是一个瞬间完成的。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要抑制旁逸斜出的想象力,我们不断地受到中途变卦的诱惑,必须为一种可能性的最终实现而牺牲一百个可能性,而且在结局处无法确认自己的选择是否是最好的。任何一种想象力的展开又都是一种遮蔽。这是创作者巨大的悲剧。数码时代的“备份”的概念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很多人已经把虚拟游戏中的自己当作是现实生活的一个部分,它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年青一代人的生活模式。网络多媒体艺术将改变的传统的艺术品陈列与展出方式:并非在具体的现实空间中进行收藏、陈列与展出,并非有一个有实体的作品形态,却可以用虚拟方式来实现。

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不断地冲击着人类的生活,个性化与数字化生存的概念成了一种时尚潮流,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电脑网络像是个人神经系统的延伸,将使用者的“触角”向外延展。许多资讯知识及日常活动都由物质空间转换到网络空间,成为生活的部分。强大的技术支持不断诠释着新的艺术观念,面对新技术的诱惑,许多作品会停滞于形式和新语言自身的技术层面。艺术创作离开了想象就失去了灵魂。艺术作品与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有关,由观念驱使的创作是艺术性的创作,而如果仅仅只通过技术实现的作品就不能称为艺术创作。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审美情趣的多样化,孕育着各种新的艺术形式的形成,艺术表现方式将更加生动和具有参与性。跨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与艺术迅速融合、随着网络化、数字化和虚拟技术出现给人们提供了崭新的艺术观念和表现空间,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新生代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展示新的艺术样式。观念开始转变,新的艺术形式蕴藏的巨大潜力以及其展现出的勃勃生机都是不容忽视。如果计算机网络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那么“网络多媒体艺术”也在改变着人们对“艺术”的认知方式。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和感知高不可攀的神秘的“艺术”,它意味着今天的艺术会迎来前所未有过的如此广大的受众面,对于为精神服务的艺术作品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欢欣鼓舞。

(一)多媒体艺术的特点。

目前,多媒体艺术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结合了视频、声音、文字的超级文本等处理技术不但可以链接到无穷无尽的其他文本之中,还可以由多种路径进入,而它所提供的互动性几乎更是无穷无尽的。纵观多媒体艺术的应用状况可知,当前多媒体艺术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主动传播性:音频和视频等技术的发展,是多媒体艺术家们能够在网上随心所欲的表演并直接推销其艺术作品,提高了艺术作品的传播。

虚拟操作性:现在的网络多媒体艺术已经改变了传统的艺术品陈列与展出方式,并非在具体的现实空间中进行收藏、陈列与展出,并非有一个有实体的作品形态,却可以用虚拟的方式来实现。

广泛的公共性:多媒体艺术利用电视、录像、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积极地投入到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之中,艺术的作品无处不在。

表现的多样性: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艺术的表达提供了众多的形式。

高强的时效性:如今多媒体艺术的更新与时俱进,不断展现出时代的特性。

(二)多媒体艺术发展的动力。

多媒体艺术发展的动力多媒体艺术的生效与成功势必在一个系统的文化结构与网络中显现。因为,未来多媒体艺术的发展的动力与整个文化系统等有着必然的联系,多媒体艺术的发展不单单是一个艺术种类的发展,因此,多媒体艺术未来发展的动力是艺术本身的创新、政策的支持、技术的革新、相关领域推动等,创新无疑是艺术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多媒体艺术的发展本身是一种创新艺术的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之中,创新依旧是多媒体艺术不断发展的核心动力。政策的支持能够为多媒体艺术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多媒体艺术逐渐成为艺术创作者新的艺术表达手段,同时也在多种媒体语言进行融合的表达过程中形成了独立叙述的语言风格从多媒体艺术呈现的特点和发展的动力可以发现,跟多媒体艺术产生一样,多媒体艺术的未来发展是建立在技术、思维和观念这三个维度上面的。每一个维度上的进步都是多媒体发展动力推动的结果,然而,多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呈现出更多的特性.而多媒体艺术未来发展的方面主要是基于技术、思想和观念维度上的不断进步,偏见导致的战争和冲突,民族仇恨种族歧视,这一切都将成为艺术创作的反省对象。

(一)技术维度上的未来发展。

1、临场感增强。

多媒体是即时的综合艺术,它是结合声音、文字、影像和录影动画,随时随地在不同时候、不同地点的人互通咨询艺术。多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介入舞台表演和事件艺术,它将参与表达更丰富的情感并且是观众体现到更真实的临场效果。多媒体的呈现方式将越来越自然,融入现场的时间空间之中,这使得多媒体艺术的临场感会不断增强。

2、互动性增强。

电影、电视、戏剧的未来发展方向会与咨询、电子传播科技相结合,而此种结合一方面将促进多媒体的发展,一方面将使得资讯的取得与传播会因故事性和戏剧化效果的加入而更具亲和力。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会使原来无法在网络等远程传输中实现的多媒体语言成为现实。现在地下在技术和网络带宽都在超速发展,已经实现的“点对点”下载方式更具个性化,使得多媒体节目的交流更加易于接受和富有趣味。然而这些都会促进多媒体艺术的互动性发展。

(二)思想层面上的未来发展。

1、文化反省与批判。

在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诸多的负面效应,如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的自然观制度退化等,而由于狭隘和偏见导致的战争和冲突,民族仇恨种族歧视,这一切都将成为艺术创作的反省对象。多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向我们证明,它从来都是艺术家勇于挑战传统和批判现实的有力武器。在审美和技术结合的同时,对文化和社会的反思也将是多媒体艺术创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多媒体艺术的未来发展多半是一种文化反省与批判的进步。

2、观念维度上的未来发展。

多媒体对各种媒质和艺术特性的综合能力使其有更多的表达路径和更广阔的展示空间,通过与观众的互动获得变化的增长形态。与多媒体的概念所可能达到的境界相比,还有很多有待开发的东西。与生物领域、外太空研究领域的结合将使多媒体的艺术表达向着更加具有广度的方向发展.艺术与科学的合作也将更加密切和广泛。

由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发展起来的新的研究成果将使传统观念中的维度进一步拓展,科学家曾预言宇宙的维度远远超过我们所能像的四维空间,它极可能有超过20个以上的维度。这些将极大的激发创作者的想象力和热情。布莱克曾经说过,人类这个物种能够借助于具体操作揭示世界的内部表述并超越自身被生物学固定的感知限度,多媒体会在探索中的不断迈进并证实了这一论断。因此,在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空间中,多媒体艺术必将迎来自己发展的新高潮,它将带动观念变革和成为深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艺术概论教学的探讨论文

什么是艺术?从广义上说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式。从狭义上讲,艺术是指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动或事物,任何以美学内涵表现出来的形式都可称为艺术,譬如文学、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不仅寄托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除此之外,艺术对大学生的启迪更是深刻鲜明的,通过艺术的载体,大学生可以更加完善自我,塑造自我,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那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理解艺术,从而塑造性格,以达到精神境界的高度呢?我想艺术的魅力可以给我们解答。

大学是一个人塑造性格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艺术对于行走在大学这段旅程的大学生的启迪与影响是深刻的。

们的各种梦想,幻想,情感,情绪,愿望,审美趣味和审美思想。可以说,一切都在美术的视野之内。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习美术,在美术中感悟生活[9]。

音乐则是一种动态的表现艺术,也叫表情艺术。它的美是通过音乐所组成的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音乐的表现手段,如节奏、旋律、和声与复合声等,都是由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的、发出美的音响和所构成的音乐形象体现出来的。音乐艺术呈现给人类一场听觉盛宴。在这场脍炙人口的盛宴上,让沉寂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爆发出跳跃的火苗,让灵魂找到怡然自得的乐土。爱因斯坦说,“如果没有我早年的音乐教育,无论哪个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作为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他坚信是音乐激发了他的创造力和灵感。音乐以声音的形式净化听者的心灵,陶冶情操。音乐艺术启迪大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与自我的完善。

文学是集语言艺术、建筑艺术、电影艺术等于一身的艺术宝库。文学艺术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辨意识。世界有两大学问研究,即“莎学”和“红学”。读莎翁的《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延宕王子”的形象促使大学生对自我性格地认识与塑造。对于个人悲剧及社会悲剧的认识,提高了大学生的思考深度。对于文学艺术的欣赏,有助于大学生对自我以及正视社会现实。文学艺术启迪大学生关注社会,思考各种社会问题,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好思想基础。文学艺术又是包容的,它允许不同身份的人各抒己见自由畅谈。文学艺术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其海纳百川的胸怀。通过对《玩偶之家》、《第二性》《安娜·卡列妮娜》等关于女性作品地欣赏,加强了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对自身命运及价值的思考。爱情是文学艺术的一大主题,通过对《歌集》、《钗头凤》等文学作品的欣赏,启迪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艺术文学艺术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对大学生的启迪是对美好人性及品质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讴歌,是精神境界的提升。

与追求。书法属于造型艺术范畴,具有艺术的一般的共同性质,也是人在现实中所产生的情感的艺术反映。真正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外在形式,而且显示着作者的思想意趣和精神气质。所以美学家宗白华说,书法“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

在一般人的心中,总觉得艺术是“阳春白雪”,其实,艺术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罗丹说,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大自然中、生活中处处充满美,就在于一个人有没有去发现她。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也就处处充满美,充满艺术,大自然的形与色的艺术,劳动的艺术,奇妙想象的艺术和创造的艺术等等,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才能使自己生活在美的环境中,美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发现。不信,从今天起你就可以留心一下你每天等车旁的广告牌,路旁的垃圾桶,公交车身的广告图案,商店门口的大招牌,冰淇淋的包装纸,它们可能就是你平时所没有注意到的美与艺术。

美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他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自然、生活给我们和美术家们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我们和美术家们又尽情地表现自然,表现生活,并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小到字体的设计,大到城市的规划,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一切事物,无不与美术创造有关系,美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试想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美术,那该多么的苍白无趣。简直,没法想象!

总之,艺术的魅力是有形或无形的,艺术欣赏增强了大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同时也塑造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艺术起到了完善大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也贯穿了审美教育、心理调试,情感教育。艺术所表现出的美及内涵净化了大学生的心灵、陶冶其情操,使内心情感和道德情感得到和谐发展。艺术,启迪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艺术修养。

大学生是艺术的接受者,也是艺术的放送者。大学生把所接受的艺术知识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消化、重组和汇通,以形成体系化的艺术。大学生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是双向阐发的。大学生在高雅艺术地熏陶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诠释艺术的新内涵,使艺术的发展在经典中与时俱进。艺术的感染力与深刻内涵使大学生培养与其相适应的判断力,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艺术。单纯地追求标新领异与光怪陆离,这并不是艺术的本质与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审美水平才能获得更加深刻的艺术享受与感悟。艺术对于大学生的启迪是由外而内的,是思想是精神的最高境界。

所以,大学生应当课余时间,充实自己的艺术知识,培养艺术审美能力,以开阔的胸怀和冷静的头脑,审视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及其风格。此外,大学生还应当利用广泛的资源,汲取艺术知识,提高艺术水平,以广阔的视野迎接挑战。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道德修养和科学知识的互补,全面优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知识多元化的背景下,对待艺术的态度应当是包容的、通达的。在认知和发扬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树立创新和开拓的意识,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艺术,在不同艺术地融合和交流中,永葆艺术发展的生机。

艺术概论论文【】

雕塑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种类繁多,是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统称,采用特定的物质材料加工出出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作品,它是一种独立的立体造型艺术。因制作方法主要是雕刻和塑造两大类,我们常说雕是减法塑是加法,因而按制作工艺区分,雕塑可以分为雕和塑两大类。细分则分为刻、镂、塑、凿、琢、铸等各种技艺和手法。如果按照体裁来区分,雕塑又可以分为纪念性雕塑、城市雕塑、宗教雕塑、景观雕塑和架上雕塑等。按样式区分,雕塑还可以分为头像类、胸像类、半身像类、全身像类、群像类等。

二、雕塑的艺术语言。

认识和研究雕塑可以从各角度切入,如雕塑流派、雕塑家、雕塑史等。但是认识和研究雕塑的最基本特质,还得从雕塑艺术语言着手。“艺术语言是艺术家创造实物与表现客观对象的精神导师。一方面,它是构成感官视觉的独特内涵,另一方面,它又是表现艺术作品内在价值体现的桥梁。”了解并研究雕塑的艺术语言形式,有助于从本质上了解雕塑艺术的发展。那么雕塑的艺术语言有哪些方面呢?具体地说有以下四点:形体、空间、材质、加工改造方式。

(一)形体语言。

形状(形态)与体积,是雕塑艺术最重要、最基本的语言。雕塑家作出具备一定的空间关系、体块关系、解剖关系、动势变化等,利用材料特性制作出或具象或抽象的各种形象,客观反映现实对象,传达作业内心独白。雕塑的形体语言有表情性、空间性、可触性特点。同时雕塑的形体语言也经历了写实――变形――抽象的发展历程。

1、表情性:雕塑的变现性具备其独有的艺术表情,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会带个观赏者不尽相同的观展感受。不相同的雕塑作品,可以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加强作品表现力。例如意向的表现方式可以让人感到生动、趣味性,进而唤起其对事物的深思与联想。抽象的表现方式使人感到变化与无秩序,进而引发对艺术符号的深层思考。雕塑家利用人们对形体的共同感受来进行创作,以表达自己特有的思想感情。

2、空间性:形体占有的空间为“实空间”,包围形体的空间叫“虚空间”;因为有了虚实空间,形体才有意义。

3、可触性:雕塑能够让人感知存在,这是雕塑艺术独有的特性,故雕塑也被称为“触觉艺术”。雕塑不同于绘画,具备可触碰、多角度、三维纵深等特性,可以更好地与观众互动,提高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多样性。

(二)空间语言。

雕塑的空间语言是指雕塑自身的空间塑造关系,即雕塑作品所占的实空间和虚空间的密切关联。空间是雕塑极最为重要的表现方式,空间感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其中用相当于绘画当中的进深感。雕塑家在制作泥塑过程中,首先需要想到的是先有空间,再有其他。如果只注意事物的表象而忽略了空间感,或者减弱空间感的表现力,将很难领会雕塑尤其是景观雕塑的魅力。观赏者变换方位从不同角度观察雕塑,实空间与虚空间的相互交替,用具象思维或抽象符号观察其无限的空间变现,也定会乐在其中。

(三)材质语言。

雕塑的材料语言极大丰富,是雕塑艺术的重要载体与表现手段。雕塑所用材料不分高贵低贱,因为雕塑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艺术与材料的合一,双方完美、高度的融合是制作优秀雕塑作品的前提条件。所谓没有材料就没有雕塑,材料对雕塑创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雕塑材料大体上可分为石材、木料、雕塑泥、玻璃钢等等。如木之松软、细密和温暖,使人联想到自然、生命;白大理石的坚硬、细腻、高贵,使人联想到品德的高洁,恰当地选择材料,认识和熟悉材料的性质,在加工过程中锻炼技巧和驾驭材料的本领,在作品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材料的材质美,是每个雕塑家应具备的能力。

(四)加工改造方式语言。

雕塑后期加工所呈现出的技术美,亦是雕塑具有独特魅力的重要因素。雕塑家对材料的特性需要做到心知肚明、了然于心,最后作品的诞生离不开艺术家对材料的极致追求,在加工过程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种材料都有其特有的加工制作方法,同样的一种制作材料,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也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深入了解材料特性,运用合适便捷的加工工具,顺应材料特性进行加工处理,方能使雕塑作品达到思想、表现力与材料的完美统一。

三、总结。

雕塑家在精心设计方案后,将材料按一定的结构加工和组织,进而形成作品,整个过程是同时、综合、全面地考虑和使用艺术语言。对于一名雕塑家来讲,能够熟练并有效的使用正确得艺术语言,并创造性的发挥其特质,进而形成有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特性,十分重要。这是一个艺术家成熟与否的标志,也是进入大师行列的起点。对于欣赏者,当看到一件雕塑,如果熟悉雕塑语言的特点,就会从形体、空间关系、材料和加工方法等方面找出和其它雕塑不同的特点,更容易领会艺术家所要表现的东西。从不同艺术视角去感受,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与文艺知识,不仅能够读懂雕塑的艺术内涵,而且可以领悟到雕塑艺术家的精神追求。

大学艺术概论论文范文

摘要: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因而,艺术设计不仅仅是一项实践技能,更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所以,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应该对艺术设计思维提出更高要求。

关键词:艺术设计;设计思维;高职教学。

中南大学出版社的《艺术导论》一书指出,狭义的艺术是指凡运用特定的物质手段,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思想感情,并能引发人们共感共鸣、满足人们多方面审美需要的精神产品。而“设计”,顾名思义应该是“设想”与“。

计划。

”,是指将某种设想用。

计划。

执行出来,如此说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是位设计大师,他设了许多妙计。不过诸葛亮的设计用行为表达,我们的艺术设计用形象表现,其中之道是相通的。事实上,许多领域中的事理都同艺术设计有相通性,愈多认识这种相通性,设计思考就愈加开阔和有活力。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层次和分支,其课程不同于本科教育的学科课程,具有鲜明的、显著的职业性,基础性强的课程经改革后,更强调应用性。但固本守源,高职教育不能因为要强调实践性和职业性,而轻视基础性和思想性。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其实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因而,艺术设计不仅仅是一项实践技能,更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所以,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应该对艺术设计思维提出更高要求。下面,笔者将从高职教学中的艺术设计思维、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高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思维三个方面来分析艺术设计思维在高职教学中的缺失及重要性,从而探讨在高职教学中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艺术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所谓艺术设计,就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应用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设计中。设计服务于生活,而艺术设计将艺术的美感融合在服务于生活的设计中,使设计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兼备审美功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人类经济、文化生活的日趋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普遍提高,简单的物质供给已经不能满足大众需求,而对精神文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对艺术设计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实用功能,对审美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且这种趋势与日俱增。艺术设计思维是艺术设计的“目标”和“发想”,有艺术设计思维的指导和引导,才能将设计在实践中上升到艺术高度,使艺术设计作品散发艺术的魅力,令享受设计作品的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1.1艺术设计思维是艺术设计的灵魂。

如果把设计比作一个生命的话,艺术设计思维便是设计的灵魂。人类没有灵魂便如行尸走肉,设计没有灵魂便毫无生气和特色。一个奋战在新闻前线多年的记者曾经说过,没有文学的底蕴,新闻的道路又能走多远呢?设计思维与设计的关系,就如文学和新闻的关系。只懂采访技巧和写作方法,一篇简单的新闻报道和消息撰写尚可胜任,但是如果没有文学的底蕴,在深挖新闻的深度和新闻背后的时候便不能更好的表达出来,采写的新闻稿件便没有深度和高度。设计思维之与设计也是如此,优秀的设计作品不仅以表象的形式作用于人们的感官,而更以内在的力量作用于人们的心灵。设计思维是设计作品的精髓与核心,如果一个设计作品不具备巧妙的创意思维,则会缺乏一种持久的发人深思的内涵和深层次的感召力,难以激起受众内心的共鸣。在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思维是培养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设计水平的关键。

1.2艺术设计思维是优秀设计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必须具备基本的素养有:首先是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标准,对艺术设计有正确的理解,具备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和美术基础,并有一定的表现能力。设计的结果是以艺术形式来表现的,所以设计作品的艺术性、表现性也是一个设计师必备的基础;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艺术设计的。

创新。

思维能力。随着中国国门的逐渐打开,世界先进的设计思想与设计理念正全方位地影响和改变着中国的设计,我国的艺术设计处在一个由简单模仿到独立设计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设计师尤其要注重。

创新。

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应该承载引领中华民族设计界走向世界的步伐,开创世界先河上中国的艺术设计天地。在高职教学中,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是一名机械的设计工人,而应该是具备高素养和高水准的优秀设计师。

1.3艺术灵感产生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指导设计实践。

设计师顾群业在接受访谈中说道:“我认为文化是在不断融合中发展的。我们做设计,经常需要挖掘区域文化,找别人还不熟悉的文化。为什么国外的纪念品买回来大家会觉得比较新奇?因为你没见过。设计师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创造别人没见过的东西,当然我以前说过,真正的“创造”是不可能的,所以设计师就会挖掘一些你还没见过的东西。走向一名成功设计师的道理是漫长而艰辛的,但前途总是光明的。顾群业谈到设计,认为在生活中通过对外界的感受产生艺术灵感,然后再将这种灵感转化成作品。简单归纳起来,就是艺术灵感来源于生活,艺术灵感产生设计思维,然后用设计思维指导设计实践才能产生优秀的设计作品。高职教学应该充分认识到艺术灵感、设计思维对设计实践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着重激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艺术设计思维,并将这些运用到设计学习和实践中。

2.1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生源质量和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断增加,但真正因为热爱艺术,热爱设计而选择这个专业的并不占多数。从高中走向高等教育,大多数学生的目标和方向并不明确。一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选择这个专业不过是人云亦云,胡乱选择了这个专业,也有不少人是因为成绩不如人意,想走捷径,通过选择艺术专业课以较低分数迈入高校大门。这类学生由于本身专业选择的错位和盲目,往往造成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对艺术设计的理解和认识更是缺失严重,因此,造成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生源质量和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2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理论、艺术设计思维培养缺失严重的现象。

职业教育是培养为社会直接创造价值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教育,基于此理论,目前的高职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培养学生的浅层操作技能层面,强调设计技术,而忽视了学生艺术设计思维和艺术审美教育,学生也倾向于学习一些设计技术和手法,对于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薄弱,既没有必要的了解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导致现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艺术设计构思相脱节现象严重。

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理论以及艺术设计思维培养缺失严重的现象,是导致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优秀设计师数量不能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实际上,职业教育承载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办出高职的特色,必须以培养能力为核心,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既要拓宽基础,又要注重实践,更要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方式不同,但具有相通性。高职教育是一种技术型、技能型教育,其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高职院校占据了一片广阔的领地。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人才的培养过程,高职院校在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投入的设施和师资,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等因素,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1高职教学要重视基础课程,为设计思维培养奠定全面基础。

现代艺术设计学是一个结构大、涉及面广、多学科关联互动的开放的学科体系,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对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而言,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广泛的修养和完整的知识结构系统,才能形成科学的设计理念,形成理性和感性、逻辑和意象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和表达形式。这样,在高职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文学、经济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心理学等有一定的了解,将这些学科融入到学生的艺术设计学习中。使学生不仅有较高的审美情趣,而且能对艺术进行合理的理解和优化的处理,掌握与设计有关的相关学科知识,能够不断启发创造力与灵感,从而提高艺术设计的内涵。

3.2高职教学应注重专业素质训练,抓好设计思维培养的关键。

专业素质包含专业知识修养和技能。专业知识素养包含艺术史、设计史、设计概论、设计美学等基础素养,专业知识素养决定了一个设计师是否最终形成自己的设计观念和审美观念,在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素养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外艺术设计的传统、现状与发展趋势,可以开阔眼界,汲取精华学到新知。专业技能是设计的实际制作和动手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观察和概括能力等,是设计师技能的最直观体现。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应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增强学生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专业素质训练,抓好设计思维培养的关键。

3.3高职教学应多管齐下,为艺术设计思维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1)要从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出发,改革旧的教育体制,加强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艺术设计教育整体水平;(2)要切实加强艺术设计教育的管理和领导,加大设施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艺术设计教育的质量;(3)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注入参观实践法、案例教学法、设计项目实战法、教育实习法等,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际能力及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能及时掌握社会、企业所需的设计潮流动态;(4)要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坚持从“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尽快让现代教学手段走进艺术设计课堂,要多管齐下为艺术设计思维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总之,在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生活方式逐渐多元的今天,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一种功能的需求,它逐渐脱离物质的层面而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需求。因此,当今的艺术设计教育应该比以前更加合理、科学,更加重视设计思维与设计表达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设置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出基本功扎实,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适应新时代设计理念和思维方式的优秀设计师。

参考文献:

[1]欧阳周,黄柏青.艺术导论[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夫也.设计概论[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3]王远.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艺术思维的培养策略[j].2012(13).

[4]湛红艳.关于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思考[j].探索与交流,2006(69).

[5]赵雯.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设计思维与设计表达[j].2009(88).

艺术概论论文【】

城市景区化是“十二五”期间,推进“旅游即城市”战略实施、建设综合性城市旅游目的地重要抓手。城市景区即我们所说的城市风景区或者是城市风景名胜区,它的设计不仅涉及到城市的规划以及城市的形象问题,同时还涉及到城市的交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带有综合性的问题。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结合体,通过时间的延续以及空间结构的营造,使得影视作品获得多方位的艺术表现力。影视艺术主要由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两者构成。镜头、声音和色彩是影视语言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城市各种历史遗迹、景点要对民众产生吸引力,就必须要进行艺术上的提升,丰富其文化内涵,影视艺术在如今是人们最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所以非常适宜于艺术化城市景区的设计表现方法。

二、影视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

影视艺术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初只有黑白两色以及动作语言,如今影视的语言已经非常丰富,声音、图画、色彩应有尽有,甚至可以说与生活语言接近,通过对这些语言的应用,可以真实地再现导演的创作意图。

(一)蒙太奇手法和长镜头。

蒙太奇法语的意思是剪接,是建筑行业的学术语,它最先被应用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中,这种手法是电影艺术家进行电影创作的主要手法。它主要可以分为蒙太奇和叙事蒙太奇两种类型,同时又可以可细分为平行蒙太奇、抒情蒙太奇、重复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等等。影视艺术界一般分为叙事的、理性、抒情三类,它在影视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为影视艺术营造合适的空间与时间,每个镜头都是对现实时空的记录,经过剪辑,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时空。通过使用蒙太奇手段,影视艺术创作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安排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一个化出化入的技巧可以实现人物在空间上的巨大转移,夸张的讲就是,“一个跟头可以翻十万八千里”,在时间上,可以从远古时期跳到现代,同时还可以实现表现分处两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的目标,如恋人之间的思念,朋友之间的挂念,亲人之间的想念等;这种时空的自由转换,使得影视艺术更加的接近生活,并且也更容易反映出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等。例如《中国合伙人》,整部影片的时长不到两个小时,却将三个人物由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命运以及对事业的打拼奋斗历程都表现出来了。

第四,使影视作品能够按需要自如地交替使用叙述的角度,例如可以自由的由第三人的叙述转向人物内心的独白,或者通过人物的眼睛看到某种事态。或者是通过镜头的更替变化来影响观众的心理。例如,电影《红高粱》刚开始就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来引出故事的,在叙述者说到“这是我奶奶”的时候,镜头马上出现一个穿着嫁妆的九儿,观众很直接就知道了这是一个马上要出嫁的姑娘,“那年的七月初九,是我奶奶出嫁的日子,娶我奶奶的是十里坡,烧酒作坊的掌握李大头。”这个时候,镜头也随着叙述者的叙述不断更替镜头,实现了情节的紧凑性。

(二)长镜头。

长镜头是影视艺术的一种拍摄手法,它并不是指拍摄物与摄像机之间的距离,而是指拍摄一个场景所用的时间长短,这个时间的长短没有严格的标准。长镜头的应用重在保证故事情节的连贯性,保持了时间进程的不间断性--与实际时间、过程一致,排除了蒙太奇通过镜头分切压缩或延长实际时间的可能性,尤其是一些反映人物内心状态或者是一些具有暴力性的武打场面。

(三)画面、色彩、声音。

画面给观众带来的是最为直接的视觉冲击,它是影视艺术独特的语言符号,也是影视表达主题的重要媒介,是影视无声的语言。影视通过画面的动态效果,能够带给人们独特的审美体验,能够将各种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呈现出来,同时还能够直接的再现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使人们通过直接的视觉,而带动抽象想象。很多的影视作品在最后的结尾的时候,常常会引起人们多个的想象。例如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导演将最后的画面定格在倒计时画面上,这无疑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会猜想女主角的各种结局。

色彩也是影视艺术重要的无声语言,对于影视作品来说,作品的主色彩往往决定了作品氛围。其对影视艺术的功能主要是交代影视作品的环境,增强画面的视觉形象,烘托影视氛围,展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例如电影《赤壁》,由于是战争题材类的影视作品,其带给人们的感觉往往是死亡、厮杀、血腥、暴力以及忧郁等,所以整个作品的画面色彩多是以深色为主,包括战士的战袍、盔甲以及战争的场面等;而像《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电影,由于与红灯笼和“婚姻”有关,所以主要的色彩基调是以红色和黄色为主,但是同时在具体的情节中,也穿插着其它色彩的变化,所以这也使得观众的情绪也随着剧情忽高忽低,引起观众对女主人公颂莲命运的关注。

影视艺术的声音分为节目语言和角色语言两类,它是有声影片不可缺少的要素,影视中的音乐以及音响效果以及人物的角色声音都都影片氛围起着重要的烘托作用,例如战争类电影,战士在战场上厮杀的时候,往往会伴有鼓声或者是冲锋号声的出现,这就是为了烘托一种紧张的气氛,而如果是爱情类的影视剧的话,其音乐一般往往比较柔和,例如泰国著名电影《初恋那件小事》中,其背景的音乐就是非常柔和的,烘托的就是一种清新唯美的氛围。

三、影视艺术语言在城市景区设计中的应用。

城市景区的设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门艺术,与影视艺术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他们可以说都是时间与空间艺术的结合体,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可以说两者的想通之处为影视艺术语言应用于城市景区设计中提供了可操作性。

(一)蒙太奇手法的应用。

蒙太奇最开始是建筑学中的术语,意味构成、装配。城市景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室外的一座小型的“建筑”,对其的设计就是要将不同的要素组合装配在一起,实现景区的空间序列,各种场景、景观的组织,包含着空间序列的结构的优化。只不过在装配组合的过程中,必须要符合人们的审美。影视艺术语言重要表达方式之一――蒙太奇手法的功能正好就在于此。城市景区空间序列、形态、界面、基面等,可以通过叙事蒙太奇的手法,来实现景区整个空间结构的排列组合。

(二)视觉、色彩、声音艺术语言的应用。

对于影视来说,视觉的表达方式存在两个基本层面,一个是形象的表达,另个则是意象的表达,意象即隐藏在影视画面背后的符号,也是“图外之意”,比如风俗、文化、政治、生活习惯、审美等信息,直白的说就是,影视画面带给观众的视觉语言其实是影视画面表层意思与隐藏在图画背后信息的统一体。对于城市景区的设计而言,也应该要做到表象与意象的统一。城市的景区虽然只是风景区,其设计除了要遵循景区设计的基本规则之外,同时其设计的结构应该要满足于表达思想,塑造景区文化,满足人们审美、休闲、娱乐等的需要,不能够为设计而设计。

色彩也是影视重要的艺术语言之一,对于城市景区来说,其色彩的应用对于游客而言也具有重要的视觉冲击力,对其情感的调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然后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景区的设计在色彩的应用上都过于笼统,在这方面,可以大胆的借鉴影视艺术对于色彩的应用技巧,尤其是基色调。例如最近新上映的电影《战狼》,整个影片的基色调都是以黑色和深绿色为主,非常符合“战争”的主题基调,营造了一个非常紧张、刺激的影片氛围。而对于城市景区来说,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城市景区对观光旅游者的吸引力。例如,像陕甘宁,左右江等红色旅游景区,其部分景观例如雕塑、浮雕以及标志等使用的主要是以“红色”为主,这样不仅能够让旅游者加深对红色革命区的印象,同时还能够引发游客的爱国主义情怀,强化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声音是影视艺术最重要的有声语言,而对于城市景区的设计来说,也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声音,例如自于大自然的声音或者是人为设计的声音,例如周边树林的风声或者是下雨时雨水敲打景观的声音或者是喷泉哗哗往下喷的声音等,或者是庙宇、教堂等的钟声,合理的应用这些声音将有效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四、结语。

城市景区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是城市文化、城市特色的代言者。传统的城市景区设计方法不能充分地表达城市景区的精神内涵和艺术品位。作为满足精神需求的景区应该具有艺术品质,而艺术品创作的目的、过程、语言是相通的。影视艺术作品也不例外,它的创作过程与城市景区的设计具有共同特征。影视语言可以赋予景区更高的艺术品质,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同时也能很好地指导城市景区的设计,是景区设计创作中不可多得的方法之一。

艺术概论教学的探讨论文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所使用的《艺术概论》课程的教材一般依照普通艺术院校的教材进行教学,这是存在问题的,因为高职院校艺术生的文化水平和教学目的与普通院校的艺术生并不相同。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普通院校的艺术生培养理论性和技术性都较强的人才,应此,对于高职院校艺术生的教学内容与普通院校应该区别开来。目前普通高校所使用的《艺术概论》课程的教材多达二十种之多。

虽然教材各各不同,但主要内容大同小异,主要有三个方面:艺术原理、艺术创作、艺术欣赏。这三个方面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只是各个教材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有所侧重。这些教材编写者的专业背景可分为三类:艺术类、文学类、哲学类。编写者在编写的时候,是从他们的知识背景出发,进行观点的选择和材料的取舍的。哲学背景的编写者侧重于艺术原理的内容,文学背景的编写者侧重于艺术欣赏的内容,艺术背景的编写者侧重于艺术创作的内容。其实,艺术问题必然离不开艺术、文学、哲学,但不同的编写者在内容上的侧重使得所编写的教材不一定适用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接受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方面比较容易,但接受艺术原理则有一定的难度。原因在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他们的文化水平并不象一般文科学生那样高。总所周知,艺术生的高考文化分数数要比普通文科生低得多。许多大学本科艺术生的文化水平只相当于优秀高中生的水平。所以,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艺术概论》课程对于他们而言,接受的难度比较大。这一点在高职的艺术生身上得以集中体现。

高职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要求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的素质。对于高职艺术生的教学目的而言,最主要的是培养其技术应用能力,至于基础理论知识,适度即可。所以,在《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上不必依照普通高校艺术专业的教材和内容。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三:一是编写一本适合高职艺术生的《艺术概论》教材;二是在已有的教材中选择比较适合高职艺术生的《艺术概论》教材;三是教师在选择已有《艺术概论》教材的基础上,针对高职艺术生重新编写教义。这三种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教授与高职艺术生学习目的和文化水平相应的教学内容,以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专业技能。

针对高职艺术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始终围绕在提高学生艺术技能的基础上去培养其艺术理论素养。也就是说教学内容中应加强艺术创作、艺术欣赏等艺术实践方面的内容。《艺术概论》的课程设置一般在高职艺术生的最后一年,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作经验和心得体会,对艺术问题有着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艺术创作的'思想源泉、创作灵感、创作过程和艺术家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具体的创作过程过程中是有所体会的,教学因势利导进行理论的提升。对于艺术欣赏问题的理解也是如此。学生的艺术学习必然离不开对大量经典作品的欣赏和描摹,而且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会有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评品,他们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也会进入欣赏者的视野。学生既是欣赏者又是创作者,所以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去欣赏他人的作品。学生在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过程中也会对艺术理论有着一定程度的思考和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引导。比如艺术起源问题,学生通过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实践很容易接受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现实生活这一理论。目前一般《艺术概论》的教材中关于艺术起源问题有艺术产生于巫术、图腾崇拜、游戏、模仿等几种观点,本来这是很难辨析的问题,但学生通过他们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实践体验,就比较轻松地辨析出艺术起源于劳动实践这一观点与其它观点的区别。诸如此类,学生可以通过艺术创作和欣赏的感受和体验去理解艺术理论的相关问题。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结合高职艺术生的文化水平、学习目标、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融入在他们的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实践体验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艺术概论》课程中理论方面的内容。

大学毛概论文【】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各方面,并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各种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文化是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关键词:中国特色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

在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了全党以及全国各族人民,经过了长期的艰苦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而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解放和发展了国民的生产力,把百年来受八国联军侵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解放成了独立自主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这场被誉为中国历史以来最伟大的工农革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在八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两次革命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克斯列宁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第一次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已经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带领我们全党又探索了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的第二次相结合。在苏维埃共产党召开了二十大后,毛泽东同志又提出了“以苏为鉴”,并指示在中国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要求“进行第二次结合”,强调“在结合上下功夫”,“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创举。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适合并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并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经验。我们今天研究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对于理解毛泽东重要思想的统一性、继承性、创新性,以及和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与时俱进性,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实现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二零零三年十一月三十日召开的中共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刻的解读了关于全会的解读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是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后,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又一次全局意义上的战略性深化和革命。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是改革开放35年来的实践和创新的结果,更将是新时期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跃升至制度自信的新境界的现实来源和指导纲领。

会议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各方面,并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各种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文化是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文化建设是全民族、全社会、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更是国家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率先垂范,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践者。

在大会中也强调了,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并及时总结经验,并学习和宣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心、坚持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凝聚深化改革的共识、注重深化改革的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各项改革,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全社会的力量更好凝聚到实现党的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部署上来。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创新,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但是从总体上始终未能很好解决,致使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处于困难和困惑的境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首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在这个难题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这个理论体系,在中国指导实践,获得了成功;对其他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这是我们党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大贡献。

其次它是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指针。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人类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里处于领先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大发展,二十一世纪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邓小平曾说过,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解决温饱只是“小变化”;实现小康是“中变化”;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是“大变化”。他曾在在一九八七年时指出:到下个世纪中叶,中国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不但给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必将促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社会主义必将重振雄风,再造辉煌!

大学毛概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概”)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融思想性、理论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政治理论课。该课程的主要理念是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学生的头脑,使学生能够更好了解社会发展动向,更好把握住基本国情、党情和世情。那么,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市场经济化的今天,面对及其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如何提高本门课程的实效性就成为摆在高校思政课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深有体会,颇有感触,开展实践教学刻不容缓。作为两课教师,主要从理论策略和实际途径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索和全方位的剖析。

理论策略。

毛概课是一门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军事、党政等方面内容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这就需要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尤其是需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政治修养及社会阅历等方面。但是,作为两课教师,往往只侧重于文史哲、政经法等专业方面的知识。由于受到学科知识领域的约束和限制,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偏重于某一学科知识的阐述,而忽视了……其他理论知识的分析和讲解。但是,对于“毛概”这门政治课,其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对于各方面的知识融汇贯通,向学生讲解要深入浅出,列举案例要恰如其分,结合实际要活灵活现。因此,在平时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才能真正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提高理论素养,拓展知识领域。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作为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要想把握住其理论精髓和科学品质,两课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理论观点吃透、理解、消化,最终加以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熟读马列主义的经典文献著作。比如毛选1卷《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选2卷《新民主主义论》、邓选2卷《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等。

尤其要熟悉带有典型时代感的著作,比如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邓小平的《1992年南巡讲话全文》和习近平的《“中国梦”系列讲话原文》,代表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从而指导全国人民为国家独立、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精神动力。

这些内容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理解。其次,要认真研究党在成长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带有标志性的重要历史文件和珍贵的历史资料文献,如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中共重要历史文献资料汇编》以及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些重要讲话等。同时,还可以拓展其他的知识领域比如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所涉猎的相关理论著作等。通过大量阅读相关的理论著作,才能真正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主要内容,准确理解理论发展的逻辑性、规律性、时代性,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挖掘,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2、增强政治修养,强化政治意识。

“毛概”课不仅是一门政治性很强的理论课,而且还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时政课。理论学习的落脚点和归宿点就是要运用到实践中,转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以此来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两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突出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将最新、最快、最有价值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穿插到理论知识的讲解中,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生动、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课堂效果更加适宜,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要多多关注一些与政治课相关的重大国际、国内外的时政事件。比如国际上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欧元区经济再度受挫、2014年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国民党失败等,国内更是关注重要的时政热点,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上任后所提出的最近的理论观点。比如“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时政动态必须要第一时间进课堂、进头脑、进教材。一方面,扩大了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了政治境界;另一方面,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提升人文内涵,加强社会实践。

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以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更影响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那么,教师的人文素养又从哪些方面得以体现,主要是教师要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充分参与一系列的社交活动和实践活动,作为两课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素质和教学水平,还必须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比如: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研讨活动,通过这种学术交流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努力取得在知识领域的新突破。当然,青年教师还可以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以此来不断进化自身的心灵,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更为关键是思政教师要有一颗火热的爱心、责任心、感恩的心来回馈社会,比如社会上组织的“送温暖、献爱心”大型公益活动,都值得我们去付诸行动来做好学生的楷模,力争做一名有思想、有灵魂、有人格魅力的思政课教师。

实际路径通过强化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课外社会实践的锻炼,使得思政课教师从很大程度上不断地超越自我、提升自我、丰富自我。但是,政治理论课不是“闭门造车”,它迫切需要与社会实践接轨。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其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互动式探究法。

互动式探究法是“毛概”课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教师主体性的一种常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互动既包括课内的互动,也包括课外的互动和网上的互动。互动的方式包括课堂讨论、主题发言、专项引导、问题点评、案例分析、角色互换等。在诸多高校中都得到了两课教师的广泛采纳和学生的普遍认可。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很大程度上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抓住有利的学习时机,不断开挖自身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可谓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师生互动不但能够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思想交流和平等对话,不断提高学生的话语权、主动权和参与权,而且能够形成一种师生彼此尊重、爱戴、包容、理解、平等,课堂民主、活跃、热烈与和谐沟通的课堂气氛。因此,互动探究式教学法在“毛概”课堂教学中非常值得借鉴,对传统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式的作用。

2、音乐教学法。

在“毛概”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图、文、音有机结合,起到声情并茂的作用。当然多媒体教学最显著的效果就是运用音乐教学法,就是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将一些学生喜爱且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的音乐或歌曲有意识地穿插于课堂当中,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亲和力,真正实现音乐育人的作用。

比如在介绍毛泽东时播放摇滚歌曲《毛主席语录》、《东方红》、《北京的金山上》等革命红色歌曲;从这些歌曲中让学生能真正领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以及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再比如讲到改革开放时播放《春天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重大抉择的历史背景和缘由,这就为我们具体介绍改革开放作了内容上的铺垫。还有,我们在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章节时,首先以两首形成鲜明对比的经典歌曲来拉开这一章的序幕,比如国外著名的影视剧《大长今》的主题曲《呼唤》以及国内脍炙人口的民族传统音乐《喜洋洋》,让学生从这两首歌曲中深受启迪,引发内心深层次的思考来关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

3、演讲比赛法。

演讲比赛法也是“毛概”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热烈赞赏。它是一种依据相关章节内容与社会时政动态紧密相连、与学生思想实际密切结合、在学生中提倡采取围绕某一具体主题而展开演讲比赛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在介绍第八章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章节时,作为思政课教师,就可以动员学生围绕“和谐”二字展开,在取材方面学生可以以“和谐校园”、“和谐班级”、“和谐宿舍”、“和谐自身”等为主题结合自身的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在班级中开展生动有趣的演讲比赛活动。然后,教师对此进行适当的点评。通过实践教学的课堂尝试,在学生中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反响。首先,它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克服了学生胆怯的心理,给予了学生充分展示表现自我的机会;其次,它提高了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最后,通过演讲比赛也让学生增强了自身主人翁意识,敢于表现自我、提高自身的自信心树立了一面精神旗帜。这些都为今后学生走入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教学效果的体现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是作为一门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的思政课程,它是对大学生育人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所以,作为一名高校政治课教师,一定要坚定信念,提高理论修养,丰富思想内涵。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这门课程更加丰富、生动,真正成为大学生终生受益的一门课程,这是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吴卫红、虞尚元:《互动教学法在“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第21期。

[2]胡移山:《提高“毛泽东思想概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几个原则》,《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第8期。

[3]左明贵:《“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实效性探析》,《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

[4]曲澎:《高校“概论”课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探索》,《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第6期。

[5]楚凤梅:《构建和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为例》,《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4期。

大学生毛概论文

3.大学生倾向分析。

4.大学生bbs发言文明情况观察分析。

5.大学生对班干部的评价研究。

6.大学生的人生理想调查分析。

7.劳动合同违约问题研究。

8.大学生道德现状的调查研究。

9.大学学生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建议调查分析。

10.对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调查分析。

11.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的调研。

13.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评述。

14.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15.读《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有感。

16.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与邓小平理论。

17.毛泽东、邓小平治国方略比较研究。

大学生毛概论文

内容提要:毛泽东思想的时代意义需要正确理解。它的时代意义具体表现在:毛泽东思想的内在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毛泽东思想集中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民族精神;毛泽东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强调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与坚持毛泽东思想是一致的,它们的共同对立面是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内在精神/时代意义。

毛泽东思想的内在精神。

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要理解这一点,还须回到《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立场上来,即必须将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和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同时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一个蕴含着多方面、多层次内容的体系,对于这一思想体系,我们至少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它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关系:一是从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来看,有些具体的问题时过境迁,可以说与我们的现实实践没有多大关系了。但是,它所要解决的有些问题却依然是我们的现实实践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根本问题,比如反腐败问题,又比如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问题等等。二是从其具体论述来看,有些论述因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环境的变迁而失去了时效性和针对性,但这也不排除其借鉴性的意义,仍然是我们必须回顾的,“因为历史不能割断,如果不了解过去,就会妨碍我们对当前问题的了解”[1];三是从其内在精神来看,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内在精神可以区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贯穿在毛泽东思想各个方面的“活的灵魂”,再有就是它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我认为,毛泽东思想的内在精神不会过时,它依然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思想的内在精神”这个概念对于理解毛泽东思想的时代意义很重要。只有从毛泽东思想的内在精神着眼,才不至于因为毛泽东著作中的一些具体论述及其所处理的问题的历史性而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意义,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其内在精神上。毛泽东思想的内在精神在外延上要大于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活的灵魂”是指贯穿在毛泽东思想各个方面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等。这些“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是有普遍意义的,现在和今后对我们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毛泽东思想的内在精神除了包含“活的灵魂”外,还包含着民族精神的意义在内,也就是说,毛泽东思想内蕴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民族精神。按照黑格尔的看法,民族精神“构成了一个民族意识的其他种种形式的基础和内容”[2](p53);“现实的国家在它的一切特殊事务中——它的战争、制度等等中,都被这个‘民族精神’所鼓舞。”[2](p50)毛泽东思想正是这样一种体现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事务中的活的民族精神,其时代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毛泽东思想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这里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毛泽东思想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毛泽东思想主要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而创立的思想体系。“中国实际”既包含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也包含中国的文化传统。文化传统中对人们现实实践发生影响的活的因素就是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概括,但至少包含如下三个方面:爱国主义、讲求道德、经世致用。当然,这里面还可以细分,诸如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等,而其核心应该说是爱国主义。毛泽东思想可以说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所谓现代体现,即是说,毛泽东思想继承了民族精神,而又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而使之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将爱国主义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结合起来,去掉了传统文化中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成分;将传统的道德精神改造成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将注重现实的经世致用精神转换成实事求是的精神,等等。所谓集中体现,即是说,民族精神传统表现在我无数中华英雄儿女身上,而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则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试以爱国主义为例,中华民族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源远流长的传统,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英雄,在近现代中华民族面临寇深祸急、瓜分豆剖的生死存亡的危机面前,这种爱国精神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蹈厉敢死、奋起抵抗。然而只有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才真正使中华民族摆脱了一百多年来受屈辱的历史地位,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他首先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施拉姆极为重视爱国主义或民族主义在毛泽东的理论与实践中的作用,认为它是引导毛泽东走向马克思主义的桥梁。特利尔甚至认为:“毛的民族主义倾向是如此之强,以至如果社会主义不能拯救和繁荣中国时,这位地地道道的中国圣哲会随时把它束之高阁。”[3](p527)这一说法有所夸张,但从毛泽东早年的立志救国到领导和倡导全民抗日,再到天安门城楼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宏音;从反对帝国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到积极主张搞两弹一星,等等,呈现出来的无疑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的形象。至于他所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和思想路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和注重现实的经世致用精神。

我们现在物质生活是丰富了,国家一天天富强了,但是,如果天天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中,而将弘扬我中华民族精神视为可笑之举,那就是非常危险的了。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象征,如同一个人的精神是人的生命之所系一样。没有了精神生活,人就没有了灵魂,就如同行尸走肉;同样,没有了民族精神,一个民族也就没有了精神支柱,就如同一盘散沙,不管这个国家有多少人口,经济有多发达,也会一触即溃的。而有了这种精神,一遇到民族灾难,不管是外力入侵,还是自然灾害,我们都能众志成城。抗洪救灾、抵抗sars就是明证。

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如此,而作为民族精神集中体现的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意义也就非常明显了。如果认为毛泽东思想已经过时了,那也就等于说民族精神可以不要了。因为在当代中国,你已经很难将毛泽东思想与中华民族精神分开了。民族精神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实体,不是一个虚无飘渺的东西,而是存在于时代精神之中。在当代中国,毛泽东思想的内在精神已经化为千百万群众的价值观念,成为几千万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它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也就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之所在。

毛泽东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现代化之路也就是中华民族自强复兴之路。中国的现代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前提就是,它是在外国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侵略的背景下启动的,从而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一开始就面临着双重的任务,既要反对帝国主义,又要反对封建主义。这就使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变得异常复杂。我们现在所选择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应该说是由毛泽东开辟而经邓小平臻于成熟的。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的开辟之功,至少可以从如下两方面得到说明。一是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是走资本主义还是走社会主义?对于这一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回答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从而选择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二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道路是照搬外国模式还是注重现实国情走独立自主的道路?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思想路线与教条主义之间的争论和区别。对于这一点,毛泽东主张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开端。当然,毛泽东思想没有也不可能提供中国现代化的详细方案,毛泽东本人也由于各种原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发生过各种失误。但是,他所开辟的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思想路线,却成为了新一代党的领导人解决现代化问题的源头活水,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历史和现实证明,我们所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相当成功的。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关系还有两个很重要的方面。一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新民主主义革命终于取得了胜利,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而民族独立是后发展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比较一下近代以来殖民地的印度、半殖民地的中国和独立的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就可明了这一点。二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尽管有许多失误,但是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初步建成了现代工业体系,为今天的现代化运动奠定了非常重要的物质基础。总之,无论是在思想路线上,还是在物质生产体系上,毛泽东思想都为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运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强调与时俱进和创新并不意味着毛泽东思想丧失了它的时代意义。

强调与时俱进和创新,突出的是在变化着的世界面前,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飞速发展的实践中,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的要求。从字面上来看,似乎强调与时俱进,强调创新,是和坚持毛泽东思想相矛盾的。但是,从其内在实质和实践要求来讲,则是完全一致的。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实事求是,或者说,毛泽东思想的实质就是实事求是。应该说,实事求是本身就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创新的意义。实事求是的核心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它强调的就是注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因此,实事求是就意味着解放思想,意味着与时俱进,意味着创新的实践要求。反过来说,也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创新,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为了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实事求是中所内蕴着的解放思想的要求突出出来了,而江泽民为了突出党的理论与工作的时代性,则将实事求是中内蕴着的与时俱进和创新的要求突出出来了。因此,强调与时俱进和创新,并不意味着毛泽东思想过时了。相反,强调与时俱进和创新与坚持毛泽东思想,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它们共同的对立面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因循守旧等等,而它们自身之间则不构成对立面。正因为这样,无论是邓小平还是江泽民,他们在强调解放思想或与时俱进的同时也强调作为毛泽东思想实质的实事求是。

当然,突出和强调实事求是中所包含的与时俱进和创新的含义,并不是没有意义的,而是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的。它在实践上要求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也包括毛泽东思想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关注现实实践,关注制度创新;它在理论上则要求不断总结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的成果,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能否在实践上和理论上始终做到与时俱进和创新,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与时俱进和创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党与时俱进和创新,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和国际局势变化的新时期,我们党与时俱进和创新,又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如同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一样,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与时俱进和创新强调的是发展,但是,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坚持。只有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在这个意义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坚持,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参考文献:

[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r].

[2]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3][美]r·特利尔。毛泽东传[m].刘路新等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来源:《湘潭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06期第1~3,19页作者:李佑新。

艺术概论论文

从根本上来讲,艺术设计的源泉来源于现实生活。民间美术艺术也是依托于现实生活而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广大劳动人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民间美术艺术与艺术设计而言,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与源泉。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民间美术艺术都可以称作是我国的民族文化。民间美术是艺术的源头,是艺术设计的审美基础。艺术设计要求创作者在思维方面做到新颖独特,拥有纯真的创作意识。从全球来看,艺术设计的设计方式都是通过立足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从原有民间美术艺术中获得灵感,再结合现代的先进设计理念,才为现代艺术设计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存在相似性。

由于艺术设计的源泉是民间美术艺术,因此,两者存在许多相似性。具体来讲,两者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装饰和表现等方面。就民间美术艺术的色彩来讲,往往呈现出浓烈、真挚的特点,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与震撼。而艺术设计也是注重给人视觉上的感受,通过将字体、色彩、图形等进行结合,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达到视觉冲击的效果,进而传达某种思想感情。这与民间美术艺术的艺术特点是一样的,这也是现代艺术设计所共同追求的目标,通过简单的表达方式来传达艺术设计中的丰富情感。因此,从根本上来讲,民间美术艺术与艺术设计在视觉方面的表达具有很多相似性。

(三)相互融合。

(四)后者是前者的升华。

民间美术艺术和艺术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前者是后者的源泉与灵感所在,但是站在时代的角度来讲,后者是前者的升华。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够创造出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民间美术艺术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代艺术设计通过对民间美术艺术的创新,让民间美术艺术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使得民间美术艺术更加具有时代感。将民间美术艺术中的精神和元素融入到当代艺术设计中,实现了对民间美术艺术的升华。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创新,而是在民间美术艺术的基础上进行的、让民间美术艺术呈现出民族文化情感和民间精神的独特做法。这正是站在时代的前沿而进行的对民间美术艺术的时代性升华。这体现出了民间美术艺术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时代性价值,同时也彰显出了当代艺术设计中所拥有的独特的民族精神与情感。

(一)阴阳相济造型。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非常强调阴阳相调,因为只有做到阴阳相调,才能够达到阴阳平和的效果。这是中国人民对艺术造型所追求的和谐之美。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中有许多都呈现出了阴阳相济的造型特点,在艺术设计中,对于阴阳相济的造型利用也非常的常见。在中国传统的剪纸当中,有阴剪法、阳剪法等,都呈现出了阴阳相济造型的特点,这是中国人民的审美特点。在艺术设计中,也有对阴阳相济造型的利用,如中国人民银行的logo标志,就使用了阴阳相济的造型,通过巧妙协调空间画面形态,使整个标志显得更加的精炼与完善,其构思显得巧妙而形象。

(二)虚实相扣造型。

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中既有抽象的,也有实体的表现,其中,通过对抽象的内容进行实体性的展现,或者将实体性内容进行抽象化的表现,都是民间美术艺术创作当中非常重要的特点。实现抽象与实体之间的过渡,又要达到和谐自然的效果,就需要强调对线条的利用,这是现代艺术设计当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利用抽象与实体之间的自然过渡,设计意味深长的作品,是现代艺术设计需要达到的目标。在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的设计上,就体现出了抽象与实体之间的自然过渡,祥云的造型既可以说是一朵飘动的云,又可以说是极具动感的火炬,这是通过抽象与实体的过渡所达到的效果。

(三)应用造型理念。

(四)“和谐过渡”造型。

民间美术艺术受到了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线条的变化中体现出了“和谐过渡”的思想。这种艺术造型给人和谐的感觉,体现出了造型的自然统一。其中,在艺术设计中,将绘画采用“和谐过渡”的造型,应用在海报、宣传册上面,实现了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利用,同时展现出了当代艺术设计的独特性。此外,根据中国的水墨画中对于“和谐过渡”造型的利用,在虚实之间进行转换,产生了无穷的韵味。现代艺术设计中有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影子,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在艺术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现代社会的发展对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艺术设计的难度,在艺术设计中利用民间美术艺术中的“和谐过渡”造型,将抽象与具体进行紧密的连接,可以在当代进行广泛的利用,如网易标志的设计,就体现出了“和谐过渡”的思想。

(一)平面设计。

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在艺术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如在平面设计中,就可以看到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影子。现代平面设计坚持了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利用中所具有的文化特征和设计理念,如对于对比色彩的利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就非常常见。在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艺术中,对色彩的利用,非常突出其对比性,如通过结合黑与红、红与绿、黄与蓝,能够加强视觉冲击,提高作品的震撼力,加强其艺术效果。在现代平面设计中,通过色彩对比的利用,能够加强作品的视觉效果,提高其震撼力,增加作品的张力,充分展现平面设计艺术作品的和谐美。

(二)包装设计。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为了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也利用了民间美术艺术设计中的色彩。现代包装设计中,对于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利用,非常注重以色传神,通过丰富鲜艳的色彩,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而促进人们购买商品。如通过绿色包装,能够让人们联想到绿色环保、安全无污染的理念,从而引发购买行为。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对于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运用,体现出了现代化的理念,让民间美术艺术色彩服务于现代生活,充分发挥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作用,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室内装饰设计。

(四)广告设计。

广告设计也是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广告设计也非常注重色彩的利用,用以表达特定的目的。在广告设计中,也涉及到了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利用,为了更好地表达广告的主题与意图,通过合理利用民间美术艺术色彩,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合理利用民间美术艺术色彩,能够起到烘托作用,表达广告的中心思想。如在化妆品类的广告之中,为了表达护肤和追求靓丽容颜的主题,利用淡粉、淡绿、淡蓝等素雅的色彩,给人健康、优雅的感觉。而在儿童服饰宣传的广告之中,通过鲜艳、活泼的色彩,如红色、蓝色等,能够对他们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在表达喜庆的广告设计中,大多采用具备中国特色的大红色,用来渲染喜庆的氛围。这是对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合理利用,能够彰显出当代艺术设计的特色魅力。

参考文献:

[3]王洪业。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和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483.

艺术概论论文

近年来,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特别是高校的艺术专业教育,不但侧重舞台表演而且更加重视专业理论学习,重视表演者的内在文化修养。论文写作已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呈现在各艺术类高校的讲台上,以此培养和训练专业艺术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然而在笔者看来,其带来的效果是有限的,基础课程的教育可以让学生懂得论文写作的严谨性、规范性,以及严格正确的论文写作模式,但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准的艺术概论论文写作却离不开写作主体的整体素质与修养。如何提升艺术概论论文写作主体的素质与修养,值得学者们做进一步的思考。

各个专业虽然对论文写作的要求不尽相同,但大体上是一样的。就艺术类而言,无论是建筑、摄影、音乐还是美术,论文写作主体首先应对所要创作的对象加以理解,包括与其相关的文化背景、人文历史及地理环境等。没有文化背景的积淀,就无法理解所要研究的艺术,更不用说去探究艺术中更加深层的意义了。

艺术概论论文的写作,强调的是写作主体的艺术修养与内在涵养,同时艺术修养也是创新灵感的来源之一。这部分内容涵盖了写作主体的文学艺术鉴赏与审美能力。一座造型高雅的建筑、一幅赏心悦目的画卷、一部赞不绝口的文学作品、一支悦耳动听的乐曲,都会给人以美的愉悦、情感的升华、心灵的震撼,这样才能激发创作者的潜能,激发论文写作主体创作出高水准的学术论文。由此可见,论文写作主体的素质与修养将会直接影响到论文写作水平的高低,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艺术概论论文写作所呈现出来的是写作主体在专业研究方面科研成果的体现,主体的素质与修养将更好地体现艺术概论论文的规范性与灵活性。笔者认为写作主体应具备如下几个基本素质与修养:

首先,论文写作主体应遵循论文写作的严谨性与规范性。论文写作讲求以事实为依据,应有合理的论点、论据以及强有力的论证,并以规范论文格式,根据所提出的论点进行严谨的学术性讨论。

其次,论文写作主体应当遵守学术道德。不能为了论文写作的完成采用剽窃、抄袭以及侵吞其他人学术成果的手段。当用到别人的学术观点、资料、数据以及方案等内容时,都应该详细地加以注释。

再次,论文写作主体应当有较强的文献资料搜集、查阅能力。写作主体应选择相关专业的书籍和资料来阅读,提高自身阅读量并开阔知识面,并自觉地学习使用各种数据库,以更加自如地查阅文献资料,同时要懂得对文献资料的取舍,多加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最后,艺术概论论文写作主体在自身研究领域应具有专业性。笔者认为,艺术概论论文在遵循论文写作规范性的同时,更要看重其灵活性和趣味性,这主要是由于艺术门类更多在于实践的特征决定的。写作主体在舞台上的创作与其内在的文化理论修养是相辅相成的,论文写作是写作主体的另一种创作方式。一篇高水平的艺术概论论文,要求的不仅仅是写作主体深厚的内在理论知识的积淀,还要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与能力,这就要求艺术概论论文写作主体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很多艺术专业的学生平时论文素材积累不够,感觉无法下笔,因此提高艺术概论论文写作主体的基本素质与修养迫在眉睫。

(一)增强内在理论知识的积淀。

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持续加强学生的观察力、审美感受力和创造力。教师应鼓励写作主体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高水平的艺术创作与思想。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传授技艺,更要重视培养写作主体的内在涵养,将美学、艺术创作、艺术史、艺术心理学等科目有效整合,鼓励写作主体参照不同时代、地域以及民族之间的艺术作品与史料记载,深层次地探索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在教师的引导下,写作主体要自觉地养成多读书、多思考的习惯,写作主体应合理有效地运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掌握图书馆的图书学习资料,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量。高校可以定期举行学术交流会,或举办艺术类的相关专题讲座,扩充写作主体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优化他们的思维模式,启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从而提升写作主体的素质与修养。

(二)实践经验与能力。

理论必须来源于实践。比如,音乐不同于哲学和社会科学,它是一种实践表演性艺术。论文写作主体需要通过舞台艺术表演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表演能力和知识结构,并不断地对舞台实践进行理论总结,从而提升自身的素质与修养。

艺术概论论文写作可看作是一种具有“规范性”的艺术创作。这种能力是写作主体的素质、能力以及文化积淀与修养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牢固的基础、良好的修养、深厚的底蕴以及严谨的学术道德都是艺术概论论文写作主体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与修养。写作主体以这些素质与修养为积淀,可以更好地创作艺术概论论文,进而增强艺术概论论文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1]周来。关于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几点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0(6).

[2]奚传绩。学术研究是一种修行--关于艺术学科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j].艺术百家,2008(5).

[3]皮道坚。美术创作与论文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艺术概论的论文【】

(一)设计基础与源泉。

从根本上来讲,艺术设计的源泉来源于现实生活。民间美术艺术也是依托于现实生活而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广大劳动人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民间美术艺术与艺术设计而言,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与源泉。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民间美术艺术都可以称作是我国的民族文化。民间美术是艺术的源头,是艺术设计的审美基础。艺术设计要求创作者在思维方面做到新颖独特,拥有纯真的创作意识。从全球来看,艺术设计的设计方式都是通过立足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从原有民间美术艺术中获得灵感,再结合现代的先进设计理念,才为现代艺术设计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存在相似性。

由于艺术设计的源泉是民间美术艺术,因此,两者存在许多相似性。具体来讲,两者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装饰和表现等方面。就民间美术艺术的色彩来讲,往往呈现出浓烈、真挚的特点,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与震撼。而艺术设计也是注重给人视觉上的感受,通过将字体、色彩、图形等进行结合,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达到视觉冲击的效果,进而传达某种思想感情。这与民间美术艺术的艺术特点是一样的,这也是现代艺术设计所共同追求的目标,通过简单的表达方式来传达艺术设计中的丰富情感。因此,从根本上来讲,民间美术艺术与艺术设计在视觉方面的表达具有很多相似性。

(三)相互融合。

(四)后者是前者的升华。

民间美术艺术和艺术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前者是后者的源泉与灵感所在,但是站在时代的角度来讲,后者是前者的升华。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够创造出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民间美术艺术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代艺术设计通过对民间美术艺术的创新,让民间美术艺术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使得民间美术艺术更加具有时代感。将民间美术艺术中的精神和元素融入到当代艺术设计中,实现了对民间美术艺术的升华。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创新,而是在民间美术艺术的基础上进行的、让民间美术艺术呈现出民族文化情感和民间精神的独特做法。这正是站在时代的前沿而进行的对民间美术艺术的时代性升华。这体现出了民间美术艺术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时代性价值,同时也彰显出了当代艺术设计中所拥有的独特的民族精神与情感。

二、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在艺术设计中的实践与应用。

(一)阴阳相济造型。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非常强调阴阳相调,因为只有做到阴阳相调,才能够达到阴阳平和的效果。这是中国人民对艺术造型所追求的和谐之美。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中有许多都呈现出了阴阳相济的造型特点,在艺术设计中,对于阴阳相济的造型利用也非常的常见。在中国传统的剪纸当中,有阴剪法、阳剪法等,都呈现出了阴阳相济造型的特点,这是中国人民的审美特点。在艺术设计中,也有对阴阳相济造型的利用,如中国人民银行的logo标志,就使用了阴阳相济的造型,通过巧妙协调空间画面形态,使整个标志显得更加的精炼与完善,其构思显得巧妙而形象。

(二)虚实相扣造型。

民间美术艺术造型中既有抽象的,也有实体的表现,其中,通过对抽象的内容进行实体性的展现,或者将实体性内容进行抽象化的表现,都是民间美术艺术创作当中非常重要的特点。实现抽象与实体之间的过渡,又要达到和谐自然的效果,就需要强调对线条的利用,这是现代艺术设计当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利用抽象与实体之间的自然过渡,设计意味深长的作品,是现代艺术设计需要达到的目标。在2008年奥运会火炬祥云的设计上,就体现出了抽象与实体之间的自然过渡,祥云的造型既可以说是一朵飘动的云,又可以说是极具动感的火炬,这是通过抽象与实体的过渡所达到的效果。

(三)应用造型理念。

(四)“和谐过渡”造型。

民间美术艺术受到了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线条的变化中体现出了“和谐过渡”的思想。这种艺术造型给人和谐的感觉,体现出了造型的自然统一。其中,在艺术设计中,将绘画采用“和谐过渡”的造型,应用在海报、宣传册上面,实现了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利用,同时展现出了当代艺术设计的独特性。此外,根据中国的水墨画中对于“和谐过渡”造型的利用,在虚实之间进行转换,产生了无穷的韵味。现代艺术设计中有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影子,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在艺术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现代社会的发展对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艺术设计的难度,在艺术设计中利用民间美术艺术中的“和谐过渡”造型,将抽象与具体进行紧密的连接,可以在当代进行广泛的利用,如网易标志的设计,就体现出了“和谐过渡”的思想。

三、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实践与应用。

(一)平面设计。

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在艺术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如在平面设计中,就可以看到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影子。现代平面设计坚持了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利用中所具有的文化特征和设计理念,如对于对比色彩的利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就非常常见。在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艺术中,对色彩的利用,非常突出其对比性,如通过结合黑与红、红与绿、黄与蓝,能够加强视觉冲击,提高作品的震撼力,加强其艺术效果。在现代平面设计中,通过色彩对比的利用,能够加强作品的视觉效果,提高其震撼力,增加作品的张力,充分展现平面设计艺术作品的和谐美。

(二)包装设计。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为了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也利用了民间美术艺术设计中的色彩。现代包装设计中,对于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利用,非常注重以色传神,通过丰富鲜艳的色彩,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而促进人们购买商品。如通过绿色包装,能够让人们联想到绿色环保、安全无污染的理念,从而引发购买行为。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对于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运用,体现出了现代化的理念,让民间美术艺术色彩服务于现代生活,充分发挥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作用,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室内装饰设计。

(四)广告设计。

广告设计也是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广告设计也非常注重色彩的利用,用以表达特定的目的。在广告设计中,也涉及到了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利用,为了更好地表达广告的主题与意图,通过合理利用民间美术艺术色彩,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合理利用民间美术艺术色彩,能够起到烘托作用,表达广告的中心思想。如在化妆品类的广告之中,为了表达护肤和追求靓丽容颜的主题,利用淡粉、淡绿、淡蓝等素雅的色彩,给人健康、优雅的感觉。而在儿童服饰宣传的广告之中,通过鲜艳、活泼的色彩,如红色、蓝色等,能够对他们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在表达喜庆的广告设计中,大多采用具备中国特色的大红色,用来渲染喜庆的氛围。这是对民间美术艺术色彩的合理利用,能够彰显出当代艺术设计的特色魅力。

参考文献:

[3]王洪业。民间美术的艺术造型和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483.

大学生毛概论文

3.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

4.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秋香的调研。

5.对大学生课桌文化的思考与研究。

6.我校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调查研究。

7.大学学风调查分析。

8.大学交锋调查分析。

9.大学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调查分析。

10.大学生生活消费情况调查分析。

11.大学生的民主意思调查。

12.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3.大学生择业取想调查分析。

14.大学男生群体心理发展状况调查分析。

15.大学女生群体心理发展状况调查分析。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