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怎样做班主任读后感(专业16篇)

时间:2023-12-07 16:56:19 作者:GZ才子

读后感是一种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表达方式。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读后感文章,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和交流。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看完了李晓春老师写的《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里面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来分析各种教育问题,让我学会了如何去处理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管理问题,解决了我很多的困惑,使我受益匪浅。

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既想做好一个德育教育者,又想当好一个学科老师。可是这样的两手抓,似乎在实践当中没有收到我想象的结果,往往顾此失彼!

李老师通过这些案例指导了我今天怎么去应对这种困惑。李老师说“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然后才是一个学科老师”。师爱是教师应尽的师德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这是一种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但是每个人都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在私人感情方面,我们是无法强求的。比如说对于一个说谎成性的人,如果我们还打从心里喜欢的话,那么我们就是一个有问题的教师了。我们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有一点不好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并不防碍我们关心和帮助他,也不是代表我们已经放弃了他们,我们还是要尽自己的力量来教好他们,这才是人性的师爱!我明白了自己并不是放弃了学生,正是这个“矛盾”的爱的思想反映了我想做一个好教师!我相信经过时间的磨练,我一定可以做到真正的爱学生,做到怎么样的爱学生才能更好的让他们健康成长。

在教学方面,虽然我们强调了教育课程改革,但是到现在为止,恐怕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中国的教育中应试教育还是占有重要的地位。形势和现实所迫,我们不得不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得不要求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的提高,这是我们教师压力的根源之一。

可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贪玩的、不爱学习的;学生所感兴趣的并不是课堂上的东西,而是课外的东西,是外面的花花世界。看着学生令人头疼的分数,一定会令我们心里充满了压力。我们有时候都会困惑为什么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差,为什么那么难教。其实这个当然有学生的原因,但是也有教师的原因。也许我们的课堂没有接近学生的生活心理水平,也许没有教学的艺术。李老师指导了我们,学生的因素是我们不能完全把握的,但是教师的因素则可以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要当一个合格的学科教师,一定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用自己的知识魅力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与德育的配合,把握好课堂,认真备好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今天怎样做班主任》读后感

罗曼。罗兰说:要散步阳光到别人的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我愿意用爱心营造阳光,让我的学生在灿烂的日子里健康成长。我愿意慢慢等待每朵花绽放出不同的美丽,我愿意静静地聆听花开的声音。

青岛杭州路小学陈。

这段时间有幸的读到了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班主任――点评100个典型案例》这本书,在这本书中王老师通过他自己多年的经验和总结从班主任的作用、班主任的心态、班主任与学校的管理、以及班主任与家长的关系等各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简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王老师平实朴素而又深刻务实的语言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真正的班主任工作,是踏踏实实地去寻求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发展。整本书读下来,让人掩卷深思。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身作则,做一个学生尊敬的班主任。

二、站在学生的视角,做一个学生喜欢的班主任。

因为我们的工作是辛苦而琐碎的,所以,我们必须及时调试自己的心情,让自己每天拥有一个快乐的好心情。因为你哭或者笑都得面对同样多的工作,那为什么不能选择快乐面对呢?常常看到一些富有经验的优秀班主任,对于班级出现的违纪同学,不仅仅只是严厉的批评和斥责,有时候只是轻描淡写地宽容一笑,甚至只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提醒学生今后要注意。因为他们深知伤人伤己的道理,发一顿火的结果难受的不仅是学生,更是我们自己,让自己的心情一团糟的结果可能将影响到后续工作,如此恶性循环,多么可怕!有时候,我们适当地换一种方式,教育的效果可能更好,不是吗?班主任工作需要常常反思,同样的事件屡屡发生的话,那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可能更多的是老师的问题。我们应该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有着一颗向上向善向真的心的,只是有时候那颗美丽的心灵蒙了一点尘埃而已。()而我们的工作就是想办法让每颗心向着你向往的方向飞翔,不是吗?当你看到所有的孩子都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时候,你就在享受幸福,你就会拥有阳光的心态。这样的一种心态会直接影响你每天的工作生活。所以,各位班主任老师,笑一笑吧,不要吝啬您的真诚赞美,学会悦纳,学会欣赏,当你感觉“不是幡动、不是风动,而是心动”时,你会发现,其实孩子们真的都很可爱!其实我们的工作真的很幸福!

今天的学生和我们那时候完全不一样,《今天怎样做班主任》中今天的比重尤为重要。原来苦行僧似的老师已经不能够胜任今天的班主任工作。今天的学生喜欢的班主任应该“真”.要真心实意的对学生,不是千篇一律的溺爱和迁就,也不是不明就里的批评指责,有的放矢的爱才是真爱,班主任应爱在细微处,爱在威严中。今天的班主任应该是多才多艺的,一个真正让学生喜欢的班主任,应该是靠自己的各种魅力去征服学生,用道理让学生心甘情愿的做,这样就对我们老师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其实我们的工作不仅要培养学生,更是一个提升自我的过程,正如王晓春老师所说,老师真正的价值所在不仅仅是培养优秀的学生,也是不断地优化自己。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老师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自己的一切,实际上不是这样,一个教师的成长不仅仅是表现在学生身上,更多的是自我的成长,我们老师的幸福感不仅仅是来自于学生的成绩,更来自于自我价值的提高,在“一切为了孩子”口号下不要忘了自身素质的锻炼和提高。

今天怎样做班主任?是王老师在这本书中探讨的一个首要问题。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就在于“今天”两字,今天的学生,今天的家长,今天的老师和学校其实和我们上学时是完全不一样的,不一样是必然的,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做到敏锐的观察出这种不一样,积极地调整自我,积极地学习,那么班主任工作不再是繁琐的,而是对学生对自我的成长有意义有价值的。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郑杰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时,受益非浅。读罢此书,我仿佛经受了一次“专业的洗礼”切切实实认识到要想当好一名教师,仅有“爱心”远远不够,仅有“严厉”也远远不够,要有一种研究的意识,提高专业水平,提高工作的智慧含量,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

读完这本书,总体的感觉就是“专业”。他直面教育的现实,从活生生的教育案例中来,不尚空谈理,而是给予具体的指导,操作性强,让我们在对案例分的分析中逐渐接受一些教育理论的浸润。让我们澄清了认识,摆正了方向,进而找到正确的方法。新的时代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研究,让自己的工作有科学的指导,使自己成为一名充满智慧的教师,才能告别过去那种“高投入低产出”的得不偿失的工作状态,真正拥有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都说人没当母亲之前看学生是一种心态,当了母亲之后又是一种心态,以我的理解,可能当了母亲,有了自己的孩子,对待学生便有了孩子自己母亲的心境。不管听话的、不听话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聪明的或是不聪明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都是有无数优点的。

我们常说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想,如果有了母爱之心,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这种“闪光点”无处不在。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那些自己认为“可爱”的孩子,而应该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和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差生”。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

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必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同时,这种爱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内容,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老师的基础。作为班主任的我,要从“喜欢学生”向“爱学生”发展!要为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对于怀着“做最好的自己”心愿的老师们,为达成所愿“做最好的教师”,还应该把这些爱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爱心之雨”通过教学实践“洒向”所教授的所有学生。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因此,只有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始终如一地把对学生的爱进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教师”。

《今天怎样当教师》读后感

教师教育名著终于在大家的期盼中如约而至,利用两个午休一翻整理之后,是该静下来寻找适合自己的书籍阅读的时候了,在这三百九十本教育名著中,《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一下子就让我眼前一亮,于是我选择把它当成“教师阅读年”活动中,我的第一本阅读书籍。仅用一天的时间我便初略地浏览了全书。这本书是由全国各地的38位优秀老师共同编写的,篇篇文章都是教师的肺腑之言,每一个故事中都折射着一种智慧,蕴含着一种道理,让我从这些生动的故事中明白了许多,读后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书中有多位老师提到:“每天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到家中,一句话也不愿意多说,女儿兴奋地和我说东道西的时候,竟然很心烦,恨不得她立即闭嘴。我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可我是一个称职的妈妈吗?”读完之后,觉得这是对我的真实写照。一直以来,我都苦闷于自己做为一个老师家长,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一直生活在愧疚之中,没经常女儿一起游戏,没经常和女儿一起交流,没经常和女儿一起外出亲近大自然,也没能倾心于和女儿每天睡觉前的阅读……就如书中所说:“走进学校时生龙活虎,走回家如大病初愈”,女儿兴高采烈述说着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可做为妈妈却觉回到家太累了,不想说话,也不想听孩子说话,或者说在学校和孩子打了一天的交道,回到家想清净会儿。

“在家庭教育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角色,注意避免把自己的职业倦怠带到家庭中,要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生命,关注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样,才能不出现常有人说的那种现象‘种了别人的地,却荒了自家的田’”是啊,我们每天在设计着我们的课堂,关注着我们的'学生,思考着我们的教育。我们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兴趣、性格发展,我们也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品德修养,因为我们是老师,我们的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人。有多少人羡慕我们,羡慕一个家里有教师的家庭。可“研究教育学的人,很可能不会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是常有的事。我整天看教育学的书,上课的时候给学生讲解教育的秘密。可是,我并不怎么理睬我的孩子。不理睬孩子当然有我的理由,比如太忙。”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做为教师的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角色,在家里,我们是孩子的妈妈,是孩子的知心朋友。我们应该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分一些给我们的孩子,陪孩子聊聊天,说说话,听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我们不要把学校的事情和情绪带回家,我们孩子相处的时间应该是轻松的、自由的、快乐的,这样的我们才是孩子心目中的妈妈形象。

做为教师的爸爸妈妈们,让我们带着一颗平常的心态,把孩子当作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学生来教育,让我们不再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今天怎样做德育》读后感

暑假中,我认真阅读了《今天怎样做德育――点评88个情景故事》这本书,这本书是张万祥老师用了十几年的心血,从收集的五六百条德育案例中,精心挑选了88个情景故事汇编而成的。“今天”一词突出了这些德育案例的时效性、与时俱进性。

这本书一共分成了5大块,“宽容是一剂良药”“尊重是教育的前提”“用智慧打开学生心门”“用心接纳每个学生”“师爱不言放弃”书中的每个章节都是一个或几个故事,这些故事都证明和体现出宽容给人生带来的是美好。

最简单的讲,我读这本书后最大的体会就是明白了宽容是一种最高贵的品德。宽容是人性之间必不可少的,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也是一种宽容的体现。懂得退让,懂得宽恕他人,可以少了一份责骂,那是没必要的。面对任何事,都要学会宽容地看待一切,这样所有的事情都会简单起来,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可以更美丽的,就算是别人的侵犯还是过错,都需要学会宽容。或许有的人会觉得宽容是一种没用的表现,向别人屈服,只能让我们退让和忍受;宽容应该是相互的,如果我对他宽容,他对我却不宽容,岂不是自己吃了大亏?抱有这种认识和思想的人,实际上他们已经不宽容了,他们理解的宽容是片面的,极端的。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待学生更要宽容。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教育不能没有宽容,教育尤其需要宽容。班中有位孩子刚入校时,他的父母就对我说:“我们这个孩子比较调皮,以后老师你肯定经常要为孩子找我们谈话。”一个刚入小学校门的孩子刚掀开自己崭新一页的时候,作为孩子的父母竟说出这些话令我吃惊。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又会做些什么事情呢?果然,一次下课时间,就有学生向我报告出大事了,班中有位孩子的玩具被盗了,结果在他的.书包里找到了,这时我联想起这阶段班中常有东西丢失的现象,或许也和他有关系吧。只是凭空猜测,起不到什么作用,而对于他只是严厉批评,未必就能起到教育作用,一定要谨慎处之。孩子的父母来了,说儿子不争气并要当场打他。我马上制止了他母亲的举动,告诉孩子父母,孩子只是羡慕别人有玩具,而这个玩具是那孩子订了书刊以后赠送的,下个学期你也可以帮他订一本,至于打孩子犯不着,跟孩子多谈谈心,教育他以后别拿别人的东西就行了。整个过程,孩子字字都听在心里,结果,他不仅没吃到皮肉之苦,而且在老师、父母对他的宽容中,在忐忑不安的思想斗争中明白了自己行为的错误,明确了正确的方向。

每个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正在接受教育的小学生!他们正在成长之中,偶尔犯点错误在所难免。我们要用孩子的眼光看他们,宽容他们的过错,让孩子在一次次的犯错、一次次的修正中渐渐长大、走向成熟。

我一直清晰地记得台湾张晓风的一篇文章《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中的一句话: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对此,我要响亮地说,我会赏识、宽容你的孩子,让他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和风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今天怎样当教师》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今天怎样当教师》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们一直认为:没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成绩,做出贡献。我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是因为我们崇拜蜡烛精神——他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同时我们坚信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我想,只有当我们对事业注入深厚的感情时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内心极大的充实和满足,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达到物我两忘,醉迷其中的"孔颜之乐"的境地。做一名教师既是我们对人生事业的追求,也是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我们想要体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干出事业,干出成绩。

的生命在于创新。”——乐于奉献、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是新世纪优秀教师的必备品性,三者缺一不可。

很喜欢一首歌中唱的:“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我总是在想,是不是就像鸡妈妈爱小鸡一样,爱学舌功能也成了我们教师的一种本能,而且又正是这种爱,才得以使我们每天能满腔热情地迎接他们,无怨无悔地教育他们。十来年的教学,我们全力营造一种热情洋溢的教育环境,以和蔼可亲的教态,关切温暖的语言,温柔亲和的目光组织教学。由只提要求到多给关怀,由一味指责到千方百计让学生品尝成功。在教育工作中把信任和期待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用爱赢得每一位学生的信赖。

爱,包容了教师工作的所有内涵。“金凤凰”可爱,“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竭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出自真心地赞扬,去鼓励。为他们提供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相信“丑小鸭”一定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记得(5)班的张倩,父母离异,从小妈妈带大,但生活所迫,妈妈为了挣钱去做生意,把孩子放在了学校里。孩子平时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住校后,她明显瘦了,从她的眼神里我知道孩子很想妈妈,又为自己的学习差而自卑,于是,我利用课间和晚自修时间给她谈心,听听她讲的故事。就这样,我慢慢走进了孩子的生活,走进了孩子的心里。期末考时,她的学习进步飞快,母女俩高兴得合不拢嘴。我想这就是爱的魅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对学舌功能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具有示范性。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起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生活在学生中间的,他的言行举止都是广大学生看得见的.,因此我平时能严于律己,处处检点。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要当好教师,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工作中,对待问题要多问“为什么”,学会理性的思考进行分析。老师们,让我们轻松上阵,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观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做一个享受教育的阳光教师吧!

我接(2)班,通过调查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过生日,找自己的好朋友庆祝一番,却不知道父母的生日。为此,我借“三八妇女节”之际,开展了为母亲送“特殊礼物”的活动,每人为自己的母亲送上一份有意义的礼物,看谁的礼物能称之为“特殊礼物”。孩子们有的送给妈妈一首歌,有的给妈妈写一封信,有的送给妈妈一支护手霜等等李嘉凯在周记中写道:“老师让我给妈妈送一件特殊的礼物,我开始认真地观察妈妈,妈妈每天除了上班,回家还要照顾我,买菜、做饭、洗衣服等等,妈妈太辛苦了。

今天,我发现妈妈的手是那么粗糙。我要给妈妈一支护手霜,以后放学回家要多帮妈妈做家务,让妈妈手变得细嫩又光滑。孩子们会关心家长了,正如家长在回信中写道:礼物虽小,却表达了孩子们对家长的爱、对家长的理解、对家长辛苦的回报。有的家长还特意给我打电话表示感谢。对我说:“老师,谢谢你,你的教育真有用。本已对孩子失去信心,在收到孩子礼物时,听到孩子的知心话时,一下子拉近了母子的关系,对孩子又增加了信心。”家长们表示会全力以赴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就在这点滴渗透中,孩子们学会了去帮助别人,去播洒爱心。他们主动帮低年级同学,积极互相帮助。在学校的大扫除活动中,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

今天,我们做教师,在于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今天,我们做教师,在于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今天,我们做教师,在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但愿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所有教育者,都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人;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人;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人;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人;以优秀的成果去鼓舞人;以充实的人格去塑造人。

辛勤耕耘,默默奉献,让美好的人生在教育事业这面火红的旗帜下熠熠生辉。

《今天怎样当教师》读后感

几个晚上仔细研读了这本《跟孔子学当老师》的佳作,掩卷深思,受益匪浅,只感觉自己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之所以值得学习,不仅因为他有我们没有的东西,更因为他的精神可以成为我们这些中国教师的“根”。我们以他的精神为“根”,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日常“做人”有一个中心,而且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给学生带去一种文化或精神上的熏陶,使他们将来无论做什么也有源自中国文化的“根”,而不仅仅是让他们通过大学的招生考试,然后便不知道心灵将往哪里去了。孔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指导我们教师学习的准则。“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这些中国教育大地上的美妙风景,这些深深卷入了我们的教育生活的美好语词,蕴藏着一份宗教般虔诚、炽烈、隽永的”教学之恋”。

我们教育学生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流的学术养育,更是为了能让他们的心灵获得熏陶,即所谓大教教心也。而大教教心正是中国历代优秀教师或读书人秉持的优良传统之一。

孔子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教人如何体贴“仁心”。在朱熹看来,孔子堪称圣人。朱子所说的一切堪称完美再现了圣人孔子心目中的“大教”,他甚至将“圣人之心”、“圣人之教”与真正伟大的教育视为同一事物,认为教师教学、学生求学都必须“先立大本”,即以圣人或孔子式的“仁心”,来统摄自己的教学活动。“吾之所以为学者,以吾之心未若圣人之心故也。”————朱熹。这种“仁心”在我们实际教学当中就是那种对学生无私的爱。中国式的大爱学生,就是用自己的努力求学与不息探索,为学生做求学、正心的榜样与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术与人生道路。这种大爱反过来又会激励教师终身求取学问,端正品行,从而将教学引入“教学相长”的最佳轨道。

大教教心在我们是教学中不仅是教学生体贴仁心,更重要的是要把知识教到学生的心里去,即知识传授的前提是如何获得学生的“倾心”——对任课教师的仰慕之心,对所学文化知识的喜爱之心。“亲其师,信其道”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或对学生的管理没有渗入到时下这些思想千差万别的当代学生的内心深处,那我们所谓“生动”的说教也只好算得上毫无意义的忙碌了。因此在我们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真正蹲下来看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走进学生的心田,播种知识的种子,才可能收获丰收的喜悦。我们的新课改已经向我们说明“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这个几千年前孔子曾经倡导的千年古训的深层含义了。

“学”仍然是教师的第一命根。有了很好的“学”,就会有很好的“心”与教。

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第一需要是:要想赢得学生的钦佩与追随,哪怕只是少部分学生的钦佩与追随,都得有真才实学和拿得出手的品行。对教师来说,有学问,行,无需遮掩,是一件多么体贴、畅快的事;没学问,不行,还要“演戏”,是一件多么耻辱、难受的事。

“艺高人胆大”,国学大师或那些真正有学问的教师如梁启超,章太炎等这些大先生,他们的底气实在太足了,以至那些不好学的学生也不敢诋毁他们的尊严,而那些好学的学生更是只能“仰之弥高”,心悦诚服地跟在后面,收获“从游”之幸福与快乐。“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

教书不等于教学。教书是教别人的书———自己不了解的别人编写的教材。教学教的是自己通过学习撰写出来的书,把自己的“学”教给学生,或者是把自己的“渔”送给学生,而不是弄一盘“死鱼”给学生吃。所以在思考教学的时候,与其为了“趋新”或想出更动人并且更新颖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建构新概念,还不如冷静下来,想一想教学的永恒之道,让自己一下子安心算了,然后就去实践。大量的教学实践恰恰可以表明了孔子用其教学实践诠释的“教学之道”支配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最喜欢的事不是“教”,而是“学”,他不停地“学”,藉此当上了教师,获得了快乐。孔子是把自己研读过的历史文化遗产变成了自己的“文”,换言之,他消化了自己所能学到的历史文化遗产,把它们变成了自己肚子里的“学问”。难怪他可以心情快乐、底气十足地站在他那座土堆起来的“杏坛”上。“学”就是孔子借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在确立人生第一乐事的过程中,孔子遇到的最大诱惑是“思”。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把“思”作为第一乐事。“思”必以“学”为基础,否则“思”与“学”都无乐趣了。因此可以说,孔子之所以能够当上教师,尤其是他之所以能够通过教学,通过与学生相处,品尝到类似与真正贴心的“朋友”或“知己”进行交流的幸福,全是来源于他的“学而时习之”。陶行知先生常说,当教师的,得先“学而不厌”,方可能体会“诲人不倦”的大乐。钱穆,朱自清们似乎没有这样说过,但他们的幸福教师生涯同样是建立在自己不断“为学”的基础之上。“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中“不愠”与“乐乎”皆来自“学”,换言之,“学”实为教学或教师生活之本。只有先学了,才能教学,才能成为“不愠”与“乐乎”的教师。孔子即是先通过历史文化将自己所要教授的“义理”研究清楚,然后才来教学生。他是一位真正的'以“学”与“思”作为“教体”的教师。

带领学生做程式化的教学,难以将师生的生命情怀尽情展现,并达成交融。特别是现代学生知识面较宽,思想较活跃,对新事物渴求较高。因此,古板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学习的要求了。我们必须更新教学方式,创建高效生命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生命是人的根本,从古至今,关注和完善生命始终是教育的必然选择。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作为一项具有建构生命意义的活动,理应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舒展着自己的生命,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享受着生命的快乐和学习生活的乐趣;理应始终关注生命的差异,关注个体素质的提高,关注人格的健全,始终以成全所有生命中各不相同的发展目标为自己最根本的目的。对于21世纪来说,生命化教学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备受关注的课题。

由孔子缔造,并付诸实施的大自然中的“从游之乐”这一古典的教学形式其最基本的行动与观念乃是:置身于大自然中,有利于师生美好的生命情怀得到释放与交融,进而又在天地之气的感染下,激发、巩固生命已有的美好情怀,或者养成更加美好的生命情怀。甚至连龌龊环境中污染的心灵都可以得到净化—————此即张载所说的“变化气质”。孔子之所以喜欢在大自然中教学,其最根本的考虑乃是通过对大自然进行审美,来达到其大教教心的目的。孔子总觉得,仁者、知者是那些爱山水的人,且能依靠对山水的审美来安端、加固自己的清澈仁心。在这一点上他就是榜样。他看见天体运行不止,就能体贴出其中的“健”美,看到大地的广袤无垠,就能感觉出大地具有滋养生灵、承载万物的至上仁德,所以要想成为君子,就必须经常像他这样体贴天地之美。此即《周易》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实说到底,天地之所以美,是因为孔子的心美。

今天,“新式学堂”有许多教师与学生都在渴望乃至已在实践,到大自然中去陶冶一下压抑已久的心灵。如何在“新式学堂”程序化的、师生的美好生命情怀备受压抑的现代教学世界中创造大自然中的“从游之乐”,即因此成为中国教师自19世纪末期就开始遭遇的一大难题。今天的教师同样无法回避它,因此它堪称教学领域的“世纪难题”。当代教师在面对上述“世纪难题”时,首先需要解决的依然是自己的心灵,要有一颗懂得欣赏大自然之美的心灵,这才是首要的功课,而不是将希望首先寄托于以技术的方式将大自然搬到教室来。能不能去大自然教学不是致命的问题,不过是为了品尝更好的教学形式。真正致命的问题仍是能否诲人不倦、授之以渔,像潘雨廷这样的教师,天地早已在心中,无论身居何处,都能讲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课来,让学生养成近乎天地的浩然之气。所以,“学”仍是教师的第一命根。有了很好的“学”,就会有很多的“心”与教。在此情况下,学生们也一定会谅解我们不能带他们投入真实的可以触摸到的大自然,而我们自己也不会为无法置身于大自然的审美熏陶而遗憾不止。

教育什么时候有最大的教育效能?我想答案同样是:让师生双方产生心灵的共鸣!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才是教学时必须考虑的头等大事。另外,仅对学生的爱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教学内容,而且教学内容越多越好,越能显示老师对学生的爱。

孔子对待教学的态度比喻成“孔子式的爱情”。“教学,有如柏拉图式的爱情”和“静心感受孔子的教学之恋”,认为孔子是把教学当作“恋人”一样看待的,孔子对教学的痴迷程度,就像柏拉图把自己的全部爱情奉献给真理。在没有职称、没有工资,甚至连固定的教学场所也没有的情况下,孔子还是全身的投入和付出,这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柏拉图式的爱情”——也就是将灵魂中的爱,献给永恒的真理或美德,而不是世间其他任何可能变动、难以把握的存在。孔子曾有堪于柏拉图媲美的坚定执着、不畏孤军作战的英雄本色以及感人至深的师生情谊。孔子“终身坚持一种信念”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因为我们几乎从未像孔子、柏拉图那样,有着明晰坚定的信仰,更不要说曾用尽全部力量去追逐信仰,所以我们也从未通过求知、教学体验过什么刻骨铭心的爱情,即使我们将爱情寄托于求知、教学以外的人与事,也同样可能是失意而回。就内涵而言,孔子的教学之恋除了是以自己的爱学习、爱仁心和爱人生等等大爱作为基础,更表现为他对颜渊、子路、子贡等学生的无私忘我的大爱。孔子以其一生的经历证明,教学,绝对有如“佳人”一般,可以让深爱着它的教师体验到人间的极致情感。教师可能面对的命运有许多,但从孔子的经历来看,教师的终极命运乃是:倘若我们有幸能成为孔子式的教师,便可以体会到包含人间至情的教学之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便是孔子的情怀之一,倘若教了一辈子的书,连这样一点情怀都不曾真切地体会到,我们又有何底气可以让自己坦然地站在三尺讲台之上,更不要说去感受教学之恋的幸福与快乐。人除了吃饭工作之外,还要为爱而生。人活在世上,只要心灵不死,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安顿自己的爱。圣人孔子亦是如此。但孔子的非凡之处在于,他竟然将自己的生命之爱献给了被许多人忽视的教学,竟通过教学找到了让其心动的归宿,而且倘若真如钱穆先生所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职业教育家”,那么孔子还是第一位体验教学之恋的教师,因为所谓“职业”乃是“事业”,是可以视之为生命,将生命寄托于它。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孔子倾尽了自己的“深情”与“真气”,再倾下去,生命便要消失了,孔子的教学之恋即可以和人间任何一种之情媲美。

孔子是一个极富感情的人,同时有懂得以“礼”来升华自己的感情,从而使自己的感情释放出来,可以达到超凡脱俗的美,此即所谓“发乎情而止乎礼”。“理”他们彼此的关爱、尊重、理解与体贴正是这些人性力量构成了可以升华的“理”。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

孔子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他从来没有一句教条,也全无道学气。他所有的教学之道,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等等,都是以自己的赤子之心以及对学生的真实了解为基础。

人类身上那些最优秀的品质:勇敢、执着、仁慈、洁净……无论爱什么,在爱的过程中,只要具备这些优秀的品质,并将这些品质发挥出来,极可能成就并体验极致的爱情。

反观孔子,学问、人格与心意,这些能够赢得学生追随的“法宝”他一样也不缺,而且在学生面前,他历来都是“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所以他的教学以及孔门的师生关系实在值得长期地研究下去。

周子曰:“圣人所以圣者,诚而已。”即教师只有虔诚地付出自己的一片仁心,才能创造让学生永远留恋的求学岁月。

《今天怎样当教师》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郑杰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时,受益匪浅。读罢此书,我仿佛经受了一次“专业的洗礼”切切实实认识到要想当好一名教师,仅有“爱心”远远不够,仅有“严厉”也远远不够,要有一种研究的意识,提高专业水平,提高工作的智慧含量,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

读完这本书,总体的感觉就是“专业”。他直面教育的现实,从活生生的教育案例中来,不尚空谈理,而是给予具体的指导,操作性强,让我们在对案例分的分析中逐渐接受一些教育理论的浸润。让我们澄清了认识,摆正了方向,进而找到正确的方法。新的时代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研究,让自己的工作有科学的指导,使自己成为一名充满智慧的教师,才能告别过去那种“高投入低产出”的得不偿失的工作状态,真正拥有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都说人没当母亲之前看学生是一种心态,当了母亲之后又是一种心态,以我的理解,可能当了母亲,有了自己的孩子,对待学生便有了孩子自己母亲的心境。不管听话的、不听话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聪明的或是不聪明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都是有无数优点的.。

我们常说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我想,如果有了母爱之心,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这种“闪光点”无处不在。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那些自己认为“可爱”的孩子,而应该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和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包括“差生”。并且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要给与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

这种带有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必然带有“强制性”,离开了严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爱。同时,这种爱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内容,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老师的基础。作为班主任的我,要从“喜欢学生”向“爱学生”发展!要为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对于怀着“做最好的自己”心愿的老师们,为达成所愿“做最好的教师”,还应该把这些爱化作“润物细无声”的“爱心之雨”通过教学实践“洒向”所教授的所有学生。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家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因此,只有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始终如一地把对学生的爱进行到底,才能真正地“做最好的教师”。

《今天怎样当教师》读后感

在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第42篇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后,感觉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要求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善于体会和领悟,更主要的是善于思考。

书中说“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因此要提高教学法的工作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个人的思考和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联系到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来,我们在学习别的教师经验的时候,看到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于是乎不假思索生硬地用于自己的课堂中,取得的效果却背道而驰。寻求原因正是因为这位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了一份思考和探究的精神。正如书中讲的“学习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可见学习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种教学方法适合这位学生,也许却不适合那位学生。每一种结果的取得,往往都是由于上十种、上百种乍看起来跟所研究、观察、探索的对象相距很远的,没有直接联系的因素决定的。这就意味着:要理解一件事取决于哪些条件。否则,既不可能理解也不可能学到别人的经验。

还有学习别的教师经验不能盲从,要有目标,学习前应充分思考好从哪里入手,不要忽视细节。往往我们的新教师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听课汲取经验。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第42篇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中建议我们先看看所有低年级教师的学生的练习本。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里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里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这样,你就到这个班的教师那里去听课吧。你不要只听写字课。练习本里包含着全部教育过程的成果。字写得好坏。既取决于儿童阅读得怎样,也取决于他们阅读的数量。可见值得学习的东西,有时候并不明显的呈现出来,它需要我们带有一种热忱,善于思考和发现。

今天怎样管学生读后感

面对现在个性多样的学生,面对学生们所处的不同环境,如何做一个老师,如何做好一个现代的教师?是一个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寒假中有幸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老师》一书,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书中以以案例分析的方式,为我们如何做好今天的教师,提供了很多有见解的意见。很值得我认真捧读,并且自感获益非浅。

我想,如果用一句话总结王老师的书,表达他对现代的新老师成长的期望的话,那就是,希望现代的新老师能够分析具体问题,用灵活的方式,以轻松的心态,从事教育教学这个专业。

人类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外两种:一是直接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和认识;一是从前人的经验和见识中去求取。后者多以读书的方式来实现。而要得到系统的缜密的知识,则少不了学校这种形式。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学者,无不仰仗师徒之间薪火传递的方式,承前启后,从而链接起愈来愈夺目的人类知识长廊。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无疑承担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点燃的火把越亮,这个民族的前途就越光明灿烂。

《今天怎样做老师》一书通过与一些很有理想,对教育有思考,有反思的老师的网上交流形式的案例,真实的反映了现在一些老师经常遇到的问题,触及到一些中小学老师的真实的生存状态,提出反对以牺牲教师的健康,家庭,亲情换来的悲壮的教育,提倡自主提高专业能力,快乐、阳光、人性化的教育。确实,老师没有活力,学生如何生机勃勃?我们做教师的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外,更重要地要拥有一颗爱心。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奉献之心,一颗关爱学生成长的仁爱之心。像陶行之先生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打心底把教师工作视为一份崇高的事业来追求,每时每刻都对这份事业打心底倾注我们对它的爱,那么,教育――这座人类发展进程中的文明大厦,就一定会建造得更加宏伟、壮观。

王老师在书中还有许多酣畅淋漓的名言警句,无时无处不体现了王老师的睿智和深邃。而这些恰恰是我们这些青年教师说欠缺的。

读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老师》后,我得到了很多处理这些新问题的参考方法。我将根据自己的的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多思考,多总结,努力寻找适合我的学生和我自己的适当的灵活的方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严格的要求我自己,尽早的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努力做个轻松好老师。

今天怎样管学生读后感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追求人格的完美。追求人格完美时要做到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短处。”这是中国教师形象代言人、优秀教师于漪在回答”今天怎样做教师“这个问题时所作的回答。只有教师自己拥有完美的人格,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必须准备好这”两把尺子“,时时刻刻把自己与其他教师进行测量,找差距,想办法,改进自己的方方面面,这时给学生的爱才不是笼统的糊涂的爱。

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热爱学生表现在要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发现和发扬学生们的优点,能够接受来自学生的正确意见,对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体罚等。

热爱学生更要表现在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要对学生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正确对待学生的不足和错误,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动上的正确引导,使他们能健康、活泼地成长。

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偏爱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偏爱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所谓偏爱,只是给差生关注多一点而已,情感靠近差生一点而已。他们渴望被喜欢、被注意、被关爱。

其实爱的作用是相互的。给学生爱的同时,他们也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关心,让我们很感动。一名好教师,一名爱学生的教师,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就会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师。

《今天怎样当教师》读后感

记得小时候初涉图书馆时候,我毫不犹豫地从书架上选择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的果断选择很大程度上因为此书名的大气磅礴,无形中给人以精神力量,吸引着年少的自己去静心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广大有志青年的励志著作、一份精神食粮,作者用荡气回肠的气韵去刻画了一位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的成长过程,是一首英雄的赞歌。

作为当时无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不竭奋斗战士的代表,作者着力塑造保尔·柯察金这个中心人物,成功地塑造了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他是在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的影响下从自发战斗走向自觉战斗的。在战斗中他懂得了不平等生活的社会根源,懂得了要想推翻旧世界必须成为“勇敢坚强的阶级弟兄”和“坚决斗争的钢铁战士”。在积极投身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伟大斗争中,他认识到,一个人只有和祖国联系在一起时,才会创造出奇迹。他曾说:“我赞成那种认为个人的事情丝毫不能与集体的事业相比的革命者。”

然而在这块坚硬的钢铁炼成之前,在这成熟的精神领悟背后,保尔所经历的磨练困苦是一名伟大共产主义战士必须的成长过程。从十二,三岁主人公保尔被母亲送进学堂到最后因故被教堂开除,是保尔坚强性格的侧面写照,在极其贫困的家庭背景下,母亲做女佣,父亲早逝,哥哥做电工,也许在那时对于保尔来说,进入教堂是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被黑暗污噬的教书先生对学生极不公平,面对教书先生的百般刁难,保尔在感到愤恨的同时,也做出一系列的报复行为。很快,被学堂开除了。也许这样的结果对于性格倔强的保尔是个必然。而后,由于生活的无奈,他被送到一个饭馆做伙计。在那里,他工作了一年多,也是在那里,他看到了这个社会的黑暗,这个社会的最低层。那儿简直就是人间的地狱。非常的社会阶构,铸就了一位不甘迂腐于黑暗势力的有志青年。以后的电厂经历使他认识了水兵朱赫来。在他那儿,保尔接触到了一连串的新鲜事物,关于团组织,党组织以及革命,这是他思想发生巨大变化的开始。参加革命后的八年,他都热衷于光荣的革命事业。虽然只是八年,对于生命来说,太微不足道了。但是,与某些人的生命比起来,这八年比别人活了三辈子还要珍贵。一次又一次的病魔缠绕着他,他也一次又一次的忍受着、克服着。后来,由于神经遭受破害,导致自己下肢瘫痪,双目失明。但他还是用他仅有的一点点儿生命写成了一部中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对于保尔来说,能写成这本书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因为他只读过三年书。以前写文章,总有几十处修辞有问题,但经过几年的大量阅读书籍,完成了一个对于他来说的奇迹。著作发表以后,重新燃烧起了他敢于面对生活的希望之火。

就如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在人生的长河中,挫折让我们在曲折的路途中练就了一种宝贵的意志品质—坚毅。坚毅是一种有信念支撑的韧劲,是厚积薄发,是日积月累,是锲而不舍。荀子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坚毅性格的培养,少不了磨练打击,少不了执著地追求。风雨中,保尔完成了在劳动、战斗、工作各方面刻苦学习任务;血腥的沙场,保尔被砍数刀依旧大义凛然、大难不死,是坚毅的性格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正如本书精魂“人最宝贵的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不应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时能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所言,是什么使保尔面对其突变的命运不屈不挠,奋勇前进?是其心中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是坚强的信念。就如中国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先生所言:“人类的生活,必须时时刻刻拿最大的努力,向最高的理想扩张传衍,流转无穷,把那陈旧的组织、腐滞的机能一一的扫荡摧清,别开一种新局面。”理想是指路明星。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就如本书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我在自已的'一生中也曾经历过被遗弃和背叛的痛苦。可是有一种东西却救了我;我的生活永远是有目的、有意义的,这就是为社会主义而奋斗。这就是最高超的爱情。如果人的个人问题占很大的地位,社会的问题占的地位很小,那么个人生活的失败就几乎是完全破产。那时这个人就会怀疑了,人为什么活着?战士面前永远不会发生这种问题。”的确,在保尔的生涯中,无论什么境遇,作为一名坚强的战士,在他眼里,没有“人为什么活着”的疑问,因为在他心中永远铭记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我们新时期的青年有着与战争年代不同的信仰,但和平年代也有不测的风云,理想始终支撑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去不断应对变幻的挑战。尽管我无意颂扬苦难。如果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允许选择,我向往平安的生活,自由自在地创造和享受。但是,我相信苦难始终是多彩人生的必含内容,遭遇苦难,不要逃避。因为依据我们人性的某些特质,惟有借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想起周国平老师的一句话:“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由于它来之不易,就决不会轻易丧失。而且我相信,当他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更加深刻的底蕴。”是的,即使我们安逸的生活中,也不免遇到一些突如其来的艰难困苦。选择逃避,就是不敢直面苦难,就永远的不到这笔精神财富;选择应对,我们就会在波折中创造和体验、在苦难不平中成长、成熟。

传奇的一生,是保尔用执着、坚毅、顽强谱写了这本书的灵魂;光荣的事业,是保尔用实践、鲜血、青春诠释了共产主义理想的精魂;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用保尔的后续精神去谱画共产主义的宏伟蓝图。

《今天怎样当教师》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有这么一段话:“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它是一种创造!要知道,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将有助于你看到: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你对同事们的优秀经验研究和观察得越多,这样,你就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我刚参加工作不久,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于是虚心向别人讨教,利用机会外出学习,加上自己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终于教学水平得到进步。如何学习别人的经验,我认为首先要修炼自己的内功。这样在看到别的教师有好的经验的时候,你才有能力破解支配他经验形成背后的思想。在与自己的思想、行为的对比碰撞中去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其次,要有一双善辨的双眼,善于观察。能从别的教师的.举手投足之间,从他的学生的说话、写字之中,洞察到他的经验痕迹。

再则,要有一个谦虚的心。“谦虚使人进步”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老教师身上有厚积的经验,年轻教师的身上有时尚的思想;名教师有成功者的风采,普通教师有甘为人梯的情怀……哪怕是一个失败的教师,他身上还有我们可以借鉴的东西呢。

第四,在听课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创造性的吸收他人的经验。听课,绝不是走马观花,绝不是应付差使,更不是机械地照搬,简单的模仿。我认为要听好一节课需要做到:用心,用手,用眼,用耳,用脑。

今天怎样管学生读后感

苏霍姆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扭转尴尬局面,灵活机敏地有效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

其实,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总有不少学生的行为不能让教师满意,如果我们把每一件事都当成是对教师权威的挑战,是对教师的不尊重,那么我们就会气急败坏,以致一节课就因一个学生的调皮而以失败结束。可是,如果我们平心静气地看,换位思考,正确处理事情,就不会输掉整堂课。对学生的课堂不良表现提出批评是必要的,但态度和策略很重要,尽量做到事情轻轻地来了,就让它悄悄地走。

一同学违反了课堂纪律我批评了他,并随手用课本拍了他的手,当时他就一副很不服气的样子,我继续讲课,他也装着继续听课。等我回过神来重新审视他时,他是一脸的认真严肃,但从他眼神中我读出这种严肃不是对老师的挑衅,而是充满与老师沟通的渴望!下课后,我们聊了很多,让我更加理解了课堂上被老师批评时他们的心境,理解了他们那个年龄拥有的叛逆心态,也更加走近了他们那一颗颗善良纯洁的心灵,心理学上有这样一句话:一个有自尊感的人,他也是最善于矫正自己行为的.人。这次的经历让我更加明白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自尊意识,他们都具有很强的自尊心,都希望得到平等尊重。“尊重是相互的”,老师在课堂上处理突发事件时尊重了解学生,多用情,少用气,那么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也会尊重老师,从而达到一种师生和谐、问题解决的双重效果。

在班级里,总会为了鸡毛蒜皮的事而发生争执甚至碰撞的同学,我会给他们讲一个故事: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钉子数量减少。他发现控制自已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已的脾气的时候,就把出一根钉子,一天天的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的钉子都拔出来了。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了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会令人无法承受。

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已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已看到更完整的天空。听完故事的孩子们总能真诚地握手言和。

遇到班上麻烦制造者,要把握教学的大原则,不要由于个别人的违纪或特特殊情况而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尽量和风细雨地化干戈为玉帛,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有效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是对教师这一能力最好的体现和检验。学生的心灵如同一棵刚发芽的幼苗,非常的脆弱,时刻需要教师予以悉心的呵护。身为人师,我处处站在学生的处境去想,为学生提供“下台”的垫脚石,使学生迅速摆脱尴尬的局面,从容地走下台去。孙云晓教授说“好的关系胜过很多教育”.课堂上遇到突发问题是高度考验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和耐心的,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的局面。

有句话说:教师要做一个慈善的“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层出不穷,我们应以“尊重、爱护、理解、体贴学生”的原则来谨慎、恰当地处理,并把焦点尽量转移,反其道而行之,挖掘事件中隐性的闪光点,做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育效果。

总之,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时,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把这意外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当中,在冷场的时候及时调整,在出错的时候重构共建,从而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如何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利用这些突发事件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前提是要有爱心和耐心,切忌急噪。“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要以情感人,心平气和。对不同的学生平等相待,在情感上给予积极的期望。一面多棱镜,在太阳的光辉下可以反射不同的光芒,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它可以是一个引起课堂秩序混乱的一处败笔,它可以是引起师生冲突的导火线,但它也可以为你的教学增添几许意外的生机和活力,可以是促进师生关系和谐的良好时机,课堂突发性事件更像树根,对于智者来说,它即将成为一件艺术品;对于愚者来说它就是树桩、毫无价值。而智与愚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拥有一颗爱心、一颗宽容的心!

今天怎样做德育?我不断在探索,也不断在学习……。

今天怎样管学生读后感

面对学生,曾经多少次内心茫然;面对学生,曾经多少次手足无措;面对学生,曾经多少次黔驴技穷;我该拿你怎么办,我的学生。多少次问自己,只有脾气严厉的老师才能教好学生吗?多少次问自己,你是当老师的料吗?因此,当我看到《今天怎样“管”学生》这本书时,如获至宝,认真读了重要章节,自感获益匪浅。不仅给我以深深的启迪,更多的是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新的教育思想理念的指导下,探索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改善教学环境,促进师生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以师生互动交往为方式,最终达到共同发展。我觉得这是今天我们怎样管学生所应遵循的准则。

《今天怎样“管”学生》这本书里,收录的管理学生的策略,覆盖师生关系的方方面面,有近百条之多;所体现的原则,则只有一个:专业。相信所有读过这书之后都会受益匪浅,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心中有一个清晰、明确且坚定的专业态度,那么,他在处理具体的问题时就不会迷失方向。

当然,仅有专业态度是不够的,还需要技巧和方法。这本书就是在操作层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帮助,通过阅读此书就可以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用得上的方法。

这本书提炼和总结了西方优秀老师的教育艺术,从课堂纪律到作业的管理,将各种充满智慧的管理方法娓娓道来,细致而真诚,缜密而智慧,使教育理念得以轻松落实。作者把对学生的爱与责任,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中,用最为妥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教育观点与追求,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成长。其中许多的方法是值得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进行尝试的.。

教师所从事的,是塑造人的工作,每个人作为单独的个体,是千差万别的,处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人,又是千变万化的。我们一起来做个智慧的教师吧!得心应手地去应对这些令人应接不暇的变化与差别。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

一项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心目中的好班主任具有以下特点:

1、真心诚意地关心爱护学生,体贴理解学生;

2、平等地对待学生,每天能用微笑面对学生;

3、能督促学生抓紧时间;

4、经常给学生鼓励,不打击、不训斥学生;

5、不说套话,布置工作有重点;

6、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给予学生心理指导;

7、能把学生的意见反映到学校领导那里去;

8、能融入学生之中,有号召力,凝聚力,能带动班级活跃气氛;

9、能如实公布班级的没一点进步和退步;

10、博学多才,幽默风趣,性格好,易相处;

11、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减轻学生学习心理负担;

12、小事糊涂,大事清楚,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不管;

13、经常开展有益于学生才能发挥的活动;

14、教诲学生怎么样才能做好,而不是一味讲道理;

15、经常和学生聊一些社会动态方面的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

16、不拿扣分来约束学生。

然而,班主任仅有爱心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把对学生的爱定在合理的位置。我们爱学生,更重要的是爱的方式。我们不能以爱为理由,让学生背负沉重的负担;不能以爱为筹码,让学生感到天平的失衡;不能以爱为条件,让学生陷入功利的误区。正如李镇西所说:“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真正的爱是爱所有的学生,爱身边所有的人。”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