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数学课堂评价量表(模板17篇)

时间:2023-10-31 17:36:33 作者:BW笔侠 2023年小学数学课堂评价量表(模板17篇)

阅读范文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了解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10.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范本,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使我们的文章更加精彩和与众不同。

让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更精彩

论文提纲:

一、巧用儿歌——充满童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巧用儿歌——突出重点,促进理解,使数学教学由繁变简。

三、巧用儿歌——分散难点,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四、巧用儿歌——总结方法,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内容摘要】数学课是非常严谨的,同时在学生印象中也是枯燥、单调的,有的内容教师反复讲解,学生反复练习,也未必能掌握好。学生学的劳累,老师教的辛苦。儿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内容,朗朗朗朗上口的韵律,在教学中深受学生及老师的喜爱。本文以儿歌融入数学课堂,巧妙的解决了这些教学难题。好的儿歌如心灵鸡汤般,滋润孩子的心田,陶冶孩子的情操,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把儿歌融入教学,孩子们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这种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巧用儿歌。

更精彩。

数学课是非常严谨的,同时在学生印象中也是枯燥、单调的,有的内容教师反复讲解,学生反复练习,也未必能掌握好。学生学的劳累,老师教的辛苦。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巧妙地利用儿歌教学,能够起解决这些教学难题。儿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内容,朗朗上口的韵律,在教学中深受学生及老师的喜爱。因此,一些脍炙人口的数学儿歌,更成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份智慧快餐。

一、巧用儿歌——充满童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若能合理利用儿歌,打开孩子们探索求知之门,运用充满童趣的儿歌增添数学的魅力,更能让孩子喜欢上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一年级的时候,学习数字1—10,书写和记忆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借助儿歌来帮助学生记忆: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6像哨子嘟嘟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圈,9像勺子来盛饭,10像火腿加鸡蛋。”

这样学生说起来朗朗上口,既形象又好记,有助于学生快乐地识记。

在教学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不管是凑十法还是破十法,10的分与合都非常重要,于是我用《小星星》儿歌的节奏教他们记忆:

“一九一九手拉手,二八二八好朋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牵手走,五五五五一双手。”

念熟了之后,看到1想到9,看到2想到8等,对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很有帮助。

二、巧用儿歌——突出重点,促进理解,使数学教学由繁变简。

教学实践表明,巧妙运用数学儿歌,能够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象抓实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年、月、日》这个内容时,我又请来儿歌帮忙:

“一、三、五、七、八、十、腊,31天总是大。四、六、九、十一月,30天永不差。

二月份,最特殊,二八、二九来变化。

闰年它就二十九,平年它就二十八。

4除年号有余平,整百年号划双0。

记时方法有两种,二十四时和普通。

时间单位排好队,最大单位是世纪。

1世纪,100年;1年等于多少天?平年365,闰年366。

1小时,60分,1分等于60秒。

年、月、日,时、分、秒,相邻进率要记好。”

这首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囊括全课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又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国土面积》比较整数的大小时,我送给同学们这首儿歌:

“比较大小数数位,数位相同看首位。

依次类推比下去,排列顺序一定对。”

利用这首数学儿歌,突出教学重点,不仅把教学内容化繁为简,还增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巧用儿歌——分散难点,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教材上的难点,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分散和突破,就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实践证明,在数学学习中,对于一些难以记忆、容易出错的教学难点,如果用儿歌的形式,从最佳的角度切入难点,灵活运用并加以归纳总结,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识记更加牢固,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如教学多位数读写法时,借助读数儿歌:

“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

每级末尾如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

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记仔细;

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读数规则永牢记。”

写数儿歌:

“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

哪一位上无单位,用‘0’占位要牢记。”

又如教学植树、上楼、敲钟等间隔问题,关键在于弄清间距与棵数(层数、次数)的关系,而这一关键点正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为解决这个难点,可以巧用儿歌:

“小朋友,张开手,五只手指人人有,手指之间几个空,请你仔细瞅一瞅。”

再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测量活动》时,学生在单位换算容易出错,为帮助学生记忆,我运用如下儿歌:

“单位换算很重要,之间进率要记牢。

十、面百、质量千,时、分、秒向60翻。

大到小时乘进率,小到大时除当先。

一看二想三计算,三步程序记心间。”

这样的儿歌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充满智慧,因为学生已获得了感性知识,再用浅显易懂的儿歌进行总结,就能把他们已获得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知识点的集中,简要,又方便学生理解记忆。

四、巧用儿歌——总结方法,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在教学中,某些知识点、学习方法、策略等,如果采用传统的“告诉式”教学方法,过于平铺直叙。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而短小精悍的儿歌能把较为繁琐的内容浓缩总结为几句话,一些重要的策略方法全部囊括其中,不仅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对知识的进一步消化与巩固,有助于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比如在四年级上册学习《除法》时,计算繁琐,试商麻烦,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如下儿歌:

“一二丢,八九收,当着整十来试商。

‘四舍’商大减去一,‘五入’商小加上一。

同头无除商八九,除数折半商四五。

除完不忘作比较,余数必小要记牢。”

这样,教师边吟诵边讲解,学生边吟诵边练习,很快抓住了本质,学得既轻松又实在。学生在练习时可以依据儿歌,做适当调整,不仅缩短计算时间,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

又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时,我设计了一道延伸练习,先让学生吟诵以下儿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2声跳下水。

3只青蛙3只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3声跳下水。

„„”

由于学生对这首儿歌很熟悉,能够不断地往下吟诵。这时,我又适时提出:“能不能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将这首儿歌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推理、讨论、交流等探索活动,“创造”出一句“新儿歌”:

“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扑通n声跳下水。”

短短的一句话,高度概括了儿歌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将所学知识与儿歌巧妙融合在一起。不仅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对知识的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既好玩又有趣,使数学的课堂焕发了迷人的风采。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经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采用一些儿歌帮助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而且能创造一个愉快轻松地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好的儿歌如心灵鸡汤般,滋润孩子的心田,陶冶孩子的情操,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把儿歌融入教学,孩子们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这种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论文

1.评价内容及评价方式单一化。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认真思考过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具有有效性,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和环境充分发挥评价的多维性和差异性,内容空洞泛化,使实际的激励作用弱化,对学生影响力的持续性较弱。因此,为了使评价更加生动甚至刻骨铭心,体现教师的亲和力和合作的决心,应当改变评价内容的枯燥性和单一化。此外,还应从学生的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多方面入手,使评价方式多样化,而不是只使用简单的语言性鼓励。

2.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机制。长期以来,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化,认为对学生都是以“一视同仁”态度进行评价,忽视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需求,评价不仅要兼顾整体和局部,既要注重评价范围的全面性,又要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评价主体也应丰富起来,以教师为主导的评价主体容易导致评价的片面性,建立对学生全方位、多面性的评价机制,既能使对学生的评价立体起来,又能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

3.数学教学脱离生活化,忽视创新和能力的培养。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标准,容易使教师和学生更加功利化,忽视了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在循序渐进中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依靠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方式是最简单也是最省时省力的教学方式,但若不改变这种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那么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高分低能”在相关新闻中也是屡见不鲜。

1.评价内容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将定性的评价方式和定量的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尤其是要注重定性的评价方式。除了学生的成绩以外,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发展。建立全面的评价内容,常规的评价内容有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必备的基础技能,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入“情感、态度”等新鲜的血液进来,使评价内容更加具有灵活性。同时,使评价内容具体化,而不是一味的进行“大众化”评价。提升评价技巧,关注学生的健康心理轨迹和发展,根据学生在该阶段特有的心理特征制定符合实际的评价方式。在学生的结果出来时要及时地进行评价,在讨论阶段和形成阶段是,延时进行评价,不预先进行判断,避免学生产生定向思维及误导。出来语言表达之外,一个鼓励的眼神,惊叹的语气和佩服的动作都能增强对学生评价的效果。

2.增加评价主体,促进学生反思。教师固然在对学生评价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也不能忽视其他个体带来的意外惊喜。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也尤为重要,家长更容易接触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面,鼓励家长对学生进行积极性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自主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为教师提供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独特的视角。同时学生互评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参与感,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学生更愿意与同伴玩耍和学习,合作性的数学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的思维和见解,沟通更加方便和有效,形成一个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学习集体,形成胡萝卜式的“拉力”互助学习,而不是大棒式的“推力”教学。

3.以学习过程为主导,开展体验式教学。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数学知识传授和运用,还要灌输更重要的反思和创新理念,实现到知识技能和品德素质的同步和全面提高。从学生的表情和动作就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要重视这些细微的变化,快速反应并积极地作出课堂计划调整,同时控制教学节奏,引导学生随着教师的思路进入数学课。削弱学生“标准答案”的观念,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看法,鼓励学生不要惧怕个人观点与他人观念的不同甚至对立,分享具有挑战性和独创性的见解和解决方法。教师要随时成为专注的倾听者,从学生的思路出发,引导其进行正确的思考。增加学生的动手和操作机会,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利用开放题型的灵活型和开放性,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进行验证,悟出真知,增强在数学学习生活中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让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更精彩

我们上课通常会依据教案规划,教学教案是一种预设,但人的活动性,还有特别是小学生天生的好动性、以及他们因人而异的个性,加之现在社会影响学生的因素与日俱增,学生想说就说的烂漫活泼,稍有发展教育常识的人都不忍心将其生生掐死磨灭,所以在我们的课堂经常会发生与教案相悖的实际情况发生,而实际发生的情况就是生成。课堂精彩不精彩是对生成的一种结果评价。可能就算你的预设准备得再充分、再精彩,没有预设到课堂实际,没有顾忌学生和内容需要,没有实际的处理课堂突发及一般状况,再好的预设只能变为假想。精彩也就无从谈起。

我们必须了解现在一般影响课堂的因素,才能在某些方面有所提升精进。

个人风貌。在小学阶段孩子的脑子中天生被灌输着老师是绝对权威的概念,稍微注重师道尊严风貌的教师得到的敬畏和服从必定比随意温和的教师多,但在亲和力上面就会稍逊一筹了。能做到上课是老师,下课是朋友的老师难,不多,但不是不能。而这种情况在小学阶段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为小孩子一旦知道你在实际中是个什么样的人,就会认定并固定你的个人形象。一旦这个老师身上有什么变化就会引起他的注意,认为你变了,多少就不会再将完整的注意放在你的身上,转而再去寻查其他能吸引他又不会让他觉得自己受骗了得东西。

教学内容,教学科目上十科,各科内容变化不定,学习要求成度多数不同,不可能每一科每一课都做到精彩纷呈,总有一些知识必须死记硬背,强化练习,这就可以放宽要求面。适时恰当的笑话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但不可时间过长,影响课堂大致方向。笑话故事的应用应该做到适时适当,最好能和内容有关,这样能将知识和娱乐和而为一,让学生学得轻松记得轻松,课堂的主题氛围就会轻松得多,欢笑和知识的结合自然就是精彩课堂的体现之一。幽默起伏的语言和适当配合的肢体动作可以调动学生的听视神经,稍微延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相反,太过啰嗦和繁杂晦涩艰深的语言,太多的口头禅和无关语言,以及不恰当幅度夸张或过于微小的肢体动作都是对课堂教学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举动,多繁杂的语言动作只会将课堂定位到枯燥无趣,或造作卖秀的个人舞台,谈不上教学效益。

适合教学内容的教材,情景设置,练习体验可以帮助孩子在内容的接收程度上再进一步。并且这也是更加课堂精彩程度的重要媒介,课堂精彩的发源地,如果在在这个上面能够多下功夫,将教学和娱乐,探讨,活动结合,教与学都会轻松很多,效率也会增长许多。但这方面的精彩设计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需要大量的精力设计,大量的时间消耗,对于我的现在的速食课堂来说,很多只是用来做示范课的。

教师的灵动机变,智慧处理。一直以来,我们担心学生的思维无法控制,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影响教学效率,故而把课堂事先设计,学生在教师设计好的“套路”中安静地学习,“顺理成章”地直达目的地,而当课堂上突起波澜超出了“预设”,我们不是含糊其词就是不予理睬,或者强压政策,严厉打击,将课堂空气至于窒息状态。即便这堂课的内容多少能被吸收部分,但破坏了课堂的轻松,顺其自然的发展状态。如果教师及时有策略的处理这些事情,用教学的智慧转变课堂的一些不定因素,因势利导,说不定又会为我们的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作用,这是教学经验的积累也需要个人的智慧策略,也是因人而异,随机应变各有办法。魏书生就给我们做了好榜样。他的教育的智慧中列举了许多这种案例处理。我们虽说不能照搬但可以借鉴。

除了影响教学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方法也是增进课堂精彩的可用方法。

学生汲取知识好比乌鸦喝水,下面的几种方法可以作为讨论:

第一种方法:灌输式。

a老师特别负责任,对乌鸦渴还是不渴不作任何了解,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手拿起瓶子,另。

一手捏住乌鸦的脑袋,开始灌水,而且是“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地灌水。可怜的乌鸦,眼睛里、耳朵里、鼻子里都是水。最可气的是,这种老师不仅灌输,还不断地反馈,看到乌鸦喝得慢、喝不下,他一边灌,还一边说:“看你这么慢,不多喝喝怎么行。”结果乌鸦得了“喝水恐惧症”,一见到水就害怕。

第二种方法:诱导式。

b老师会循循善诱地诱导乌鸦:“乌鸦,快喝水吧,不喝你会口渴的。这种水很好喝,喝了这种水,不久的将来就可以飞进美丽的清华园。。。”等到乌鸦真的感觉到顺口渴了,老师终于撕开面具,说:“乌鸦,来吧,我来喂你喝水。”

第三种方法:启发式。

c老师往往身先士卒,先做战前动员:“乌鸦,今天你的任务就是喝到眼前这个瓶子里的水,当然会有很多困难,但我相信你的潜力无限,你一定能喝到水的。下面开始喝《喝水歌》,喝了咱的水,上下通气不咳嗽;喝了这个水,滋阴壮阳嘴不臭;喝了这个水,一人敢走青杀口;喝了这个水,见了皇帝不磕头。。。”这样一唱,乌鸦更是口干舌燥,说“老师,老师,能不能不唱了,我口渴,想喝水。”但老师的火候拿捏得很到位,这时他还不出手。一直等到乌鸦口渴得奄奄一息时,老师终于跑出来说:“乌鸦,看好了,老师是怎么做的。”于是,老师很优雅地把一个一个小石子丢入瓶子里去。中间老师还要停下来,问:“同学们,现在你们看看,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如果我们再投石子,结果还会怎么样呢?”后来,乌鸦终于喝到水了。后来的后来,老师把瓶子里的石子全部倒掉,又弄来了半瓶水,说:“同学们,你们自己再试试看?”乌鸦把一个一个石子往瓶里丢,丢到最后,水终于漫出来了,可乌鸦对喝水已经兴味索然。

第四种方法:体验法。

d老师一般不动手,只做智力上的提供者。通常会说:“乌鸦,你把那些小石子投入瓶子里,看看会怎么样?”乌鸦开始投了,一个又一个,水渐渐地涨起来,乌鸦的脸上有了笑容,终于喝到水了。可乌鸦一点也不觉得自己伟大,只觉得什么都在老师的掌握之中。

第五种方法:探究法。

我最崇尚的是古希腊教育大家苏格拉底发助产术,也就是《学记》里说的“启发诱导,不悱不发不愤不启”的教育原则,让学生自己努力寻求答案,体验学习过程,或个人完成或小组合作,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我也相信小孩子只要得到实际利益就会期望得到更多的奖赏,会朝着一个地方用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期望效应,希望成真。陶行知的激励教育法在小学生身上的作用倒是更加的明显一些。我认为激励孩子自主的探究学习,是个一劳永逸的办法,看起来没有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多少,大部分工作都是他们自己完成,但事实上这样的教育更能锻炼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是一种学习方法的锻炼,能够长久的帮助她自己个人的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办法。但个别孩子也会因为奖励而自大自利,这也是我们应该在课堂采取赏罚分明,恩威并施原则的原因。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论文

新课改要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主动去营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氛围与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中“放开”。首先要主动关爱学生,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其思想和生活。其次,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给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另外,教师也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组织教学,做好课堂上的随机应变,以形成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课堂教学氛围。例如,教授“角的分类和画角”这节课时,用多媒体展示画角的步骤,让学生操作试画,画好后分小组交流画法,再进行课堂交流总结。通过展示、合作、总结等活动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使其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情境创设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恰当地在教学中设立情境,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激发学生探索事物规律的欲望,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例如,在教授“圆的认识”时,提出“车轮为什么是圆形,而不是椭圆或方形”的问题。巧妙的疑问创设,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长方形不稳,有的说因为圆形好看等等,而在此时教师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看谁能够在学习了新课后正确解释这个现象。通过这样的创设生活情景“激疑”,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索欲,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三、注重实践,主动参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动手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因为只有实践,学生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能切身参与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教授“观察物体”单元里镜面对称的课时,让学生自带小镜子,通过照一照身边的物体、同学等在镜子里的成像,让学生去发现“镜子里的事物倒了”。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去观察镜子中的“物体是怎么样倒了?是上下颠倒,还是左右颠倒”,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了解掌握镜面对称的特点。通过这样的动手实践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了解、掌握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论文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是指包括全体学生的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在适应社会发展总需求的前提下的个性发展和不同学生在各自原有不同基础上的有所发展。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对人的发展的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发展的主动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现代人的发展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激发、导向、选择、调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是指包括全体学生的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在适应社会发展总需求的前提下的个性发展和不同学生在各自原有不同基础上的有所发展。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对人的发展的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发展的主动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现代人的发展的基本特点。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教师的教是以学生的学习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条件和归宿。学生要在数学活动中获取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转化成数学能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尽管由于学生的年龄小,他们的有所选择,有所弃舍的能力还处于启蒙与培养阶段,但是,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律等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形成也不是消极被动的,仍然是一个能动加工过程。学生对于课堂上各种信息的接收,并不是照相一样复印下来,而是一个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又由于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局限性,不仅要考虑教具、学具、教学软件所提示的数学道理的科学性,也要考虑其直观形象性、趣味性,以利于学生主动地学习。

学生要主动地学习小学数学,需要形成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也应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如在课后,自己会主动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哪些是重点,哪儿易错,哪儿易混,从自己的情况出发,该记的记一记,该弄明白的弄明白,该琢磨其中道理和奥妙的要去琢磨,再来做一些练习题。还可以预习第二天要讲的知识,预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自己明白什么,更在于自己不明白、不太理解的是哪些,以便来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在课堂上,要会听,对老师讲的要听得出过程,听得出重点,听得出结论。实践证明: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就减少了学习数学的障碍,就会自觉地、主动地在头脑中建立起由数学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其它认知结构,把所学知识变为“我的知识”.所以,对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从学生入学时做起,坚持不懈,抓紧抓好。

过去人们把数学的基点始终仅放在研究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如今伴随学生认知活动的发生与发展,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动机与目的,习惯与意志等各种非智力心理因素,与学习活动中的智力活动相互联系与作用,起着激发、导向、选择与调节的作用,构成了复杂的心智活动。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和教学中的.“发现”因素,尽量地发展学生的潜能,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的问题,应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自己解决。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找到正在探讨的问题,鼓励和相信学生能够解决问题,以促成学生的主动发现。同时要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重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先作课前准备,上课时可由学生登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解题思路,让所有的学生都经过“一听一讲,互相议论”的过程,最后再由教师结合所学内容,对学生提出的种种观点和方法加以讲评,肯定成绩,纠正错误,联系课程,归纳结论。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活的数学知识,又具备运用和驾驭知识的能力。使知识与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增强了学生走向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意识与适应能力。总之,是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智力与能力、思想品德与良好习惯的协调与充分发展。

在今天,单纯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已成过去,三机一幕也在还未普及的时候便又被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所更新,接下去更吸引人的是网络教学。如此多的教育技术的日益成熟与更新,使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关于教学技术的选择空间。随着人们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同一个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在集体教学中注意到个别发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教学过程的中心,老师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了解学生的状况,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必要。因为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承认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形式有快有慢,水平有高有低,就一个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与那部分知识,这段时间与那段时间,学习的效果也有高低快慢之别。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需要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与运用知识的状态,平等地看待每个学生,运用得当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发展,这是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正是教无定法的体现,也是学生个性与发展的差异性所必需的。所以,要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关键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只有抓住教学中的本质问题,分析学生学习中的差距,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促使学生得到较好的发展。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所以从低年级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行为,这已成为课堂教学的迫切任务,在学生的创新活动中,也要照顾各个水平的创新,不断鼓励他们进取。创造是学习的魅力所在,也是现代化课堂教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要使教学富于创造性,往往从问题开始,好的问题是创造的源头。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点点“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利用各种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将创造性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总而言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实践证明,注重知识之间的正迁移,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鼓励学生反向质疑,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注重问题的多向求解,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等,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数学教学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教给学生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以及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这样,学生更能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成功地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创造性,让我们的数学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实践与探索,力争在数学教学园地上有所收获和提高。

作者简介:李清萍女39岁中共党员 从事数学教学10余年,教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同事的好评。我喜欢跟孩子们一起走进数学课堂,享受着数学的神奇,我深爱这一职业。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论文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呈现出对新异、生动的事物有强烈好奇的兴趣,而且大多数小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尚存在些许不足,需要我们加以反思。

(一)情境教学中过多地引入情境,丧失了教学目标。

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引入时,过多地运用了情境,而分散了小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课堂导入时,教师突发奇想,要用“喜羊羊与灰太狼”作为课堂导入情境,学生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开展了斗智斗勇的想象,却忘记了教师是在上数学课。又如:在一年级《加减混合》的数学计算中,教师想用“春游”作为情境导入数学课堂,可是在运用情境时过多地介绍了风景,使学生沉溺于风景的想象中而偏离了数学课堂的传授目标,缺失了数学教学目的。

(二)成人化的想象对小学生缺乏新奇的吸引性。

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课堂的情境创设时,用成人的眼光和视角去进行设想,忽视了童趣和纯真的眼睛,简单的情境创设平淡无奇,缺乏挑战性。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7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师用“一个星期有几天”来进行问题式的课堂导入,这对于学生而言缺乏新奇,对乘法口诀也缺乏记忆。

(三)课堂教学中“数学味”的弱化和缺失。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利用各种情境创设导入教学,却没有及时地将情境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弱化了数学学科所应有的“数学味”,使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降低。如:在《统计》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通过分组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开展讨论和记录,可是学生们却停留在小组成员间体重的比较讨论等内容,而没有真正进入到数学统计知识的学习之中来。

二、自主学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要通过能动的创造性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为前提下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良性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自主地有选择地学习,并创造性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内化,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质量。

自主学习的方式是积极主动的方式,是小学生进行自主习惯的培养方式,它在激起求知欲望的前提下,转化为认知的内驱力,激发出学习的内在动机,并将之内化为学习习惯,真正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主动性。

(二)为后续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是数学知识学习的起始阶段,在这一关键阶段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用他们自发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发现的能力,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策略,为后续数学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自主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多数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很好奇,也拥有自主发现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对其自主发现的能力挖掘越多,那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自主学习的习惯就容易产生知识性的迁移。

小学数学的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宗旨,在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自主参与的环境下,实现多种形式的自主性学习,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掌握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习方法。

(一)数学课堂有效导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合适而有效的数学情境导入,是进行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要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氛围,用宽松、愉悦、智慧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学习过程,其具体方法如下。

1.以生活为教学情境进行数学知识的迁移。生活是无痕的,生活对学生的体验是最深刻的体验,而“生活中的数学”与“数学中的生活”又是紧密相联和息息相关的,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感知到数学的价值,可以在身临其境的体会中感受到数学的奥妙,数学情境的生活度越高,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越容易被激活,数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就越深。例如:在“人民币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进行人民币的购买情境,把不同的物品贴上不同的价格标签,再由分组的学生进行不同面值的假人民币的购买情境,使学生在购买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字的变换。

2.以游戏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游戏环节是小学生最乐于参与和互动的环节,数学教学可以适当地引入游戏环节,使小学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探索的成功体验。如:在小学50以内的加法练习中,不是单纯让学生进行数字的相加,而可以采用“邮递员送信”游戏的形式,增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标有不同两位数的信箱,并准备不同加法练习题的信封,选择几名学生作“送信邮差”,将这些信封和信箱匹配,学生在争先恐后的选择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它犹如一块无形的磁石,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注意力,增强了趣味性和主动性。

3.以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小学生都酷爱故事,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故事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用创意的思维想象,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例如:在一年级的数学“10以内的数字”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建立起数字的相关概念的学习,可以引入故事进行形象的学习:在0~9的数字王国里,数字9发现自己是最大的,于是就很神气和骄傲,它对其他数字说:“你们都是小不点儿,都比我小,所以你们都要听我的。”其他的数字为了消灭它的嚣张气焰,商量好让数字1和0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数字9看到后低下了头,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再也不狂妄自大了,和大家成为了好朋友。学生们在教师故事的讲述中,也展开了对数字的思维和想象,认识到了10以内数字的基数、序数意义,进行自主性的认知学习。

4.用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带着困惑、怀疑和探索的心理,进行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学习,这也是教学引入策略之一。在问题设置的数学教学中,要注意问题提出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层次进行问题的导入,逐渐进入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不能以深奥、难解的问题来给教学设置障碍,使学生缺乏探究的动力和兴趣。

(二)师生共学———尝试自主参与的探究学习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流传着一句名言:告诉的知识,容易忘记;分析出来的知识,可以记住;自主参与的知识,就会真正理解。这意味着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主参与,才能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化,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学习。在数学“认识钟表”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对其有数学性的认知,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对实物钟表的观察、触摸与参与,让小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到长针和短针的区别,并观察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大小相等的格,学生在对钟表的触摸、观察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数学知识的认知。

2.根据学生层次进行小组合作式自主式学习。小组合作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之下完成,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如在“长方形”的认知中,要各小组进行分组比赛,寻找出最多的长方形者获胜,在大家踊跃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通过对比、测量等不同手段,了解对生活中“长方形”的认知,如:课本、长方形的长桌、黑板的形状等,大家在分组合作的过程中掌握了数学知识的规律,并主动性地获取了相应的知识。

(三)数学知识的应用———巩固数学知识的自主性探索。

小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教师还要将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要充分利用“温故而知新”的记忆特点,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实际应用。例如:在数学“做一做”的课后练习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同桌互检式的巩固,还可以进行板演练习、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巩固,这样可以激励学生自主进行数学知识的实践性的巩固和运用,将更多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知识。在知识的巩固过程中要灵活加以整合和运用,如小学生学习完了图形这一课,对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进行准确的认知后,就要进行灵活多变的图形拼板练习,让学生通过对不同图形的修剪和粘贴,进行图形自由空间的想象和布局,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层次,进行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在生活引入、故事引入、游戏引入、情境引入的教学策略之下,用自主性、参与性、积极性进行数学知识的感知,并在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增加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论文

1.针对小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提出生活化教学。小学生每天都会进行数学学习,每天都在运用数学,但却对数学学习无法提起兴趣,在实际生活中无法科学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这是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一味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讲解,数学知识被局限于课堂之中,知识与生活不能有效融合,最终难以学习致用。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缺乏兴趣,探讨的热情下降,学生创新能力未被挖掘出来,对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都产生局限性。

2.针对当前小学生数学教材状况提出生活化教学。当前,教育学界已深刻意识到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清楚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编写应紧扣生活实际。但是在当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上,还是以陈旧的教学题材为主,内容缺乏与生活的相关性,与时代的发展速度以及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符,小学数学课本需要得到充实与改造,以符合时代的需求。

3.针对当前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出生活化教学。传统教学方法在当前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占据主体地位。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成为教学主体,对知识的讲解注重逻辑推理,对知识背景、知识的延伸没有足够重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进行板书,根据教材进行讲课的教学方式为常见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方法极少得到运用,学生知识的获取多来源于教师的授课以及课本中的知识点。沉重的课业压力下,学生面临着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课后要做大量习题与测试的现状,很难对数学课程产生兴趣。

4.针对当前在小学生国际数学比赛中的现状提出生活化教学。我国的中小学生在各大国际数学比赛中一直占据优势地位,受到教育界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但是摆在这些成绩面前的一大窘况是,我国中小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上,相对于日本、美国等国家来说明显偏低,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缺少实际运用的意识与能力。在这种现状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重点关注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为导向,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易于理解的生活现象进行数学生活化教学,从生活中提炼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从数学中学到实际生活能力。

1.创造良好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针对小学生这一群体的年龄特征与个性特点,培养出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进行学习。小学生年龄偏小,思想意识上还处于萌芽阶段,数学初始学习阶段对课程的兴趣培养对后续学习阶段的学习效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爱听故事、爱玩游戏的年龄特征,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生动的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吸引小学生的关注,带动学习的热情。例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抽取20名学生,排成两列,提问同学们平均一列为多少人?然后组织同学排成四列,提问每列平均又是多少人?还可以通过分水果、分玩具等方法进行平均数的学习。通过这些简单的活动设定,以及学生的讨论与思考,教学效率会因此而得到提高,学生也会对数学教学充满兴趣。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小学生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上注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使学生在兴趣驱使下热爱数学课程,最终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创设生活化情境,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学生所学知识与自身熟悉的生活环境相似程度越高,学生对知识就更容易接纳与掌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出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情境,以促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更易于接收数学知识,并使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持。例如:在认识“几分之几”这一教学重点时,要使小学生掌握几分之几这一抽象的数学知识,可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小明去小花家玩,小花的妈妈拿出蛋糕招待小明。妈妈将蛋糕分成四块,小花吃了一块,小明吃了二块,妈妈吃了一块,那用分数如何表示呢?”学生在这一熟悉的情境下,进行积极地思考,得出小花吃了四分之一、小明吃了四分之二的答案。接着教师可以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这一情境的创设使小学生产生亲切熟悉的感觉,感受到分数的学习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对分数的含义有更完整的认识。乐于解开疑惑,主动思考,也将原本沉闷的课堂教学,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通过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设置,提高教学效率。

3.教学语言与例题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中,枯燥的数学计算与名词可能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尽量根据小学生的特征,以生活化的教学语言进行课堂教学。以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表达对数学名词进行描述,使小学生与数学课程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相关性。例如:在进行大于号与小于号教学时,可将大于号和小于号编成一段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学生可以通过对顺口溜的理解,简单地区分出大于号与小于号的含义。又比如将数字的大小比较说成“为数字排队”等,学生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语言下能够对数字大小排序进行更直观地理解。其次,还可在数学的加减法教学时,通过设置一些生活化的例题,教会学生数学运算。例如:“老师给小朋友们分糖果,已经给15位同学分发了糖果,还有8位同学没有领到糖果,那么请问这个班级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妈妈给哥哥和弟弟分别买了10支铅笔,每只铅笔0.5元,那么妈妈买铅笔总共花了多少钱?”这种生活化的训练例题在锻炼学生运算能力的同时,也通过将例题生活化,把枯燥乏味的数学运算变得生动,学生在熟悉的语言与生活行为中对数学更易于接受与理解,最终实现学习致用。

4.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化意识。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认识身边的事物,以及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数学教学中,一些知识是抽象的,晦涩的,难以理解的,数学教师要做的是将学生难以理解与掌握的抽象知识,变得生动与鲜活,成为学生能领悟、能体会的知识。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课堂,在生活中可以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在生活中无时不刻地存在着数学现象,教师要指引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例如在新学期数学课堂一开始,给学生布置以下课题: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接触到的数学知识,以数学的视角观察生活中的细小事情。有同学记录:“今天我和妈妈去菜市场买鱼,卖鱼的婆婆说要27元,妈妈和她讲价后只付了25元,便宜了2元,27-25=2。”又如:“今天哥哥的学校和其他学校进行篮球比赛,我默默地帮哥哥计算得分,进球时看到计分板上的变化,计算刚才的进球应该得2分还是3分。”通过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琐事中,并自行记录,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合理安排时间,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化意识,将使数学教学事半功倍。

5.课后练习、课外活动生活化。数学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生活化的课后练习布置以及课外活动可以对课堂教学起到巩固效果。课后练习与课外活动应以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为主,带领学生以数学的观点对生活的环境进行独立了解,发挥个人的想象力,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例如在对“平面图形”这一章节进行教学时,可布置学生在课后寻找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物品,每种形状各带一至两样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沟通,加深其对平面图形的了解。在进行元、角、分的学习时,布置学生在放学后帮助家长去购买一件物品,记录物品的价格,购买时给营业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同时针对这一数学知识的学习,还可以进行相关课外活动。例如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指定一组学生当营业员,其他学生为顾客,将学习用品贴上纸标签,写上价格,指导学生进行购物活动。一组活动完成后将两组成员角色对调,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与监督。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课后练习与课外活动,学生将对所学知识点有更牢固的掌握,教师不仅仅在课堂上做到生活化教学,在课后也使学生得到了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这一关键阶段,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要以培养小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为教学目标,通过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将生活化教学长期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从数学中体验生活,最终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心得体会

20xx年温州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审活动于4月27日至29日在钉钉线上直播,作为苍南小数人有幸参与观看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单元整体教学。29日上午我观摩了《认识毫米》三节课,三位老师明显注重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视角来设计教学活动,在注重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在活动中发展量感、推理意识,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结合《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里的一个比较大的变化:“量感”从“数感”中划分出来,“量”不再从属于“数”,我对以下几个方面感受深刻。

新课标不是强调一个概念的产生而是要体会其必要性。三节课老师都是以不足1厘米怎么测量,唤醒学生已有的学习米和厘米时的长度单位细分意识。洞头区大门镇小的李当行老师通过创造尺子动手操作“分一分”引发思考。虽然这时候学生分的份数是不统一的,但学生体会了毫米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建构了计量单位学习的方法。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先从观察尺子发现1厘米等于10毫米,再到学生指一指、说一说你发现的毫米数,任务层层递进,让学生从观察发现到思考,是做中学的体现!同时,对于平均分的份数,一步步从不统一到统一,在整个对比归纳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推理意识和抽象能力,建立计量单位的表象,体会量感。

量感的形成和培养,新课标是和很多数学活动结合在一起,注重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测量的本质是比较,在三位老师的教学活动中都出现了物品厚度比较、互相测量的活动设计。在寻找1mm物品厚度基础上建立“1个单位”的标准,为后续“非标准测量”做铺垫,实现量感的深化。温州市百里路小学的朱昭伟老师课堂上引导学生用卡片、硬币测量小方块的厚度。学生反馈中,发现10张卡片或者5个硬币叠加都能测量出小方块厚度是10毫米。感受通过选择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带来的结果变化,感受标准量不同,测量的结果也就不同。从而体会量的大小不是绝对、而是相对的。在充分的体验活动中将抽象的长度与自身的感知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量感体验经验,体会测量的本质。学生经历观察估量、调整对比、再次测量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审辨思维和量感体验,从而发展量感。朱老师进一步追问:一个物体厚度是12毫米有多长?还是不用尺子,请你想象有多长画一画?学生在想象中进行合理的推测,从“一个单位”到“几个单位”,心中的参照物越来越丰富,估计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学生展示汇报时对比画图方法,再动手用尺子比一比,将量感“估测”与“测量”相结合,促进了对量的感知,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结果,建立量感思维的表象。

史宁中教授强调,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一致性和整体性,这也是本次新课标重点强调的核心素养具有一致性。这是不变的大方向,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的主题都是相通的。量感的教学,我们要抓好关键的两件事情:计数单位和个数。三节课都是通过厘米与毫米之间的横向沟通,渗透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引导学生用计数的方法进行单位转化,通过数形结合,在推理计数中抓住数学本质,培养量感。温州市瓯海区南瓯实验小学的单显达老师出示“1厘米6毫米”时,引导学生用16毫米表示,继续动态出示“2厘米”、“3厘米”,进行单位换算,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尺子变成数轴,启发学生思考:“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基于十进制的渗透,学生很容易感觉到这和数数是一样的,满十进一,为后续学习小数、分数和更多的长度单位打下基础,体现了结构化思维让学生回归到了单位产生的最初的时刻,回归到了度量就是计量单位累加的最初的时刻。将抽象的量感与已有的数感相结合,进一步明晰长度单位的连续性,丰富了学生的量感体验,培养学生用定量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量感的生长力。

三节课,基于学生立场,恰到好处的设问与评价,让学生的思维可见。同时,教学设计都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渗透了劳动教育、严谨的科学态度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及精确测量的优势,渗透量感的同时,提升了思辨能力。在单元视角的教学理念下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数学课程改革的路上,面对未来的小学数学发展趋势,新课标指引我们不断前进。“量”的学习,除了提供丰富活动体验外,我们教师还应提供更多思辨的机会,让学生的思维参与进来,潜移默化中,内化于心。

课堂评价表小学数学范文

1.通过疯狂口算练习,提高口算能力。

2.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3.通过奇妙的数独“火眼金睛”,掌握推理的方法。

4.在制作数学手抄报的过程中,掌握用克与千克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结合对生活中平移旋转现象的判断活动,培养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品质。

一年级全体学生。

201x——201x学年第二学期课程。

自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

依据新课标的评价理念,在评价过程中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主体性原则:要把学生看作能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给学生以自我发展的空间,挖掘学生自我发展的潜力,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2.全面性原则: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3.发展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需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应给予学生多次机会(某个项目不合格,可以申请过一段时间重新测试,直至合格为止),使对学生的肯定性评价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2.学生期末学业成绩=过程性评价成绩(60%)+终结性评价成绩(40%)。

3.学生期末学业成绩以a、b、c、d等级制呈现。

以上两项内容百分制计算,所有成绩最后将转化为对应等级。

4.成绩不合格者按学校有关规定提供一次补考机会。

(一)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围绕“课堂表现、认真作业(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开展多元评价。

1.课堂表现。

教师精心备课,构建符合一年级孩子年龄特征,情智共生的快乐课堂。

评价标准:

(1)上课认真倾听、遵守课堂纪律。

(2)积极思考问题,主动举手发言,并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在活动中愿意和同学讨论数学问题,乐于帮助他人,遵守数学活动秩序。

评级等级:

a: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能提出质疑,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b: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乐于交流,积极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

c:能参与学习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经常发表自己的看法。

d:在指导下能参加学习活动,有自己的观点,偶尔能表达。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2.作业完成情况。

评价标准:

(1)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能及时订正课堂及家庭作业中的错题,并主动请老师再次修改。

(2)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实践性作业。

评价等级:

a:正确、及时、高质量完成课内外作业。

b:及时、认真、基本正确完成课内外作业。

c:能完成课内外作业,有少量错误并能及时订正。

d:偶尔未能完成课内外作业,作业错误不能及时订正。

评价方式:小组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

(二)终结性评价。

评价领域。

活动名称。

评价标准。

数与代数。

疯狂口算。

100题口算题。学生在10分钟内完成。

分以上;

分%;

纸笔评价。

空间与图形。

慧眼识珠。

能对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做出准确判断。

a.能迅速、准确的进行判断,并简单说出原因;

b.能迅速、准确的进行判断;

c.能经过思考,独立进行判断;

d.能在教师帮助下进行判断;

活动评价。

统计与概率。

心灵手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多样性教学论文

摘要: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教学中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互评等评价方式,评价应该充满激励、关怀、导向的作用,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无声的评价。

谈起课堂教学评价,我马上就想起了一件事。那一次我在讲一道数学题,当我讲过之后,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这道题这样做行吗?”我看了看那道题的另一种解法,没多想,随口说了声:“也行。”这时,本来挺高兴的那个学生,一下子蔫了。而且还小声说了一句:“怎么是也行,就是行”,这时我才意识到刚才说“也行”时,语气不够肯定,打击了那位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换成:“行,你真聪明!”效果会截然不同,这件事一直都影响着我,促使我对学生的评价做到字斟句酌。下面我就对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多样性谈几点我的体会。

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一)教师的评价还要有艺术性。

(二)教师的评价要有爱心。

有一次,听我们学校一位数学教师的公开课,教师提了一个问题(树上有几只小鸟?),有一个小男孩手举得特别高,都快举到教师脸上啦,于是教师让他回答,他声音特别大,“树下有6只小蚂蚁”,话音一落,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是啊,错得也太离谱了,要在平时有些教师肯定会狠狠地批评这个学生,以解心头之恨。可是,这位教师很平静,依旧带着笑容,充满爱意地看着这位学生说:“刚才手举得那么高,有积极性,很好。不过,你知道同学们笑什么吗?”生回答:“老师,我错了。”教师:“怎么错了?”生:“不知道。”教师:“你自己问问同学,怎么错了。”生:“老师,我知道了,我以后会认真听课。教师:“知错能改还是个好孩子,老师相信你。”教师对小男孩说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亲切感,使学生信服他。后来,这个学生坐得端端正正,听课非常用心,一直坚持到下课。这不就是爱心评价的作用吗?曾经有人说,杰出的人物之所以杰出,是因为其巨大的潜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部分学生的落后是暂时的,是因为其潜能没能得到很好的开发。所以教师在评价时应从鼓励的角度出发,宽容善待每一位学生,不要在学生失败时去批评他们,而是要在他们取得成功时去评价他们,评价的语言要有激发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契机,及时鼓励评价,使评价能真正地起到作用。

二、学生的自我评价。

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较多的是由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是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以及学生课堂上参与学习活动的各种表现等。在更多的情况下,教师扮演着“裁判员”的角色,长期地由教师进行“裁判”,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影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能力。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更要重视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的反思和自我评价,如:现在你可以自己来判断一下,自己原来的猜测对吗?如果有错,是什么地方错了?你觉得自己这种解法能让别人信服吗?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在我们数学课堂上,有小教师讲解这一环节,讲完以后还有自我评价这一环节,如:哪里讲得清楚,哪里讲得不清楚,声音大了还是小了,讲课时哪些同学听了,哪些同学没听等等。通过讲析和自评,小教师成长得很快,听过我们课的教师都说:“现在的学生太厉害了,真棒!”“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体验。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足够的机会去思考,还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反思,去体验,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善于认识自己的各种需求。

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在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某个学生所表现出的包括合作的态度等素质,其他学生有一定的发言权。因此,学生之间的互评也不可忽视。比如,我在讲“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时,设立了这样一个环节“你说,我说,大家说”,给学生创造一个互评的机会。先分成六个组,每人画三个对称图形,先在小组内评出画得最好的!再在全班之内评出最好的,最后把优秀作品贴在黑板上,再评好在什么地方?就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教学效果特别好,每个学生都能在大家的帮助下工整地画出三个对称图形,而且有的学生还画出了像蝴蝶、蜻蜓、树之类的美丽图案。我们现在数学课堂上是小组教学,小组教学最有利于互相评价,如:小组中第一个写好作业的学生,就可以去帮助其他学生,检查其他学生的作业,告诉他们对了还是错了,错哪里了,包括字写得不工整,答语写得不完整等等,像这些是可以互相的,你检查我的,我检查你的,有时候会因为一道题而争执不下,这时候可以找一号组长评判,一号组长很厉害的,就是一个小教师,当然了,也可以找教师最后评判。通过这样的互评,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空间,都在进步。

四、无声的评价。

评价语言不止局限于有声语言,多样的无声语言更具魅力。也许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当一个胆小的学生回答问题声音特别小,这时,教师一个真诚的、鼓励的眼神就会给他勇气,也许就这一个眼神会使这位学生终身受益,再也不胆小;还有,看到学生传小纸条,不如轻轻走下去,轻叩一下课桌面,然后,拿起小纸条,悄悄装进兜里,此时,教室依旧风平浪静,比教师大声批评的效果要好很多;再有当学生表现特别好时,教师面带肯定的笑容、投向赞许的眼光,同时竖起大拇指,此时,是不是无声胜有声呢?总之,课堂教学少不了评价,没有评价的课堂是干燥的、无趣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要多样化,利用好课堂评价,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不光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鼓励下,自我的反思下,同学的激励下不断进步、成长。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例谈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这种内涵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学生能在丰富的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这只是学习数学的一个方面.而通过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的具体体现.

作者:马启海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实验小学,224700刊名:小学时代(教育研究)英文刊名:primaryschooltimes年,卷(期):“”(11)分类号:g62关键词:新课改自主学习知识运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维度研修日志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课程改革以来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什么样的数学课是一节好课?评价标准较之以前有什么区别?评价一节课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都成为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说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与时俱进的看待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也就有了新的意义。我们说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应该是促进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而不是为了简单的区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更不是为了管理意义上的需要。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诊断性的、形成性的;要能在评价的过程中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献言献策,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过程、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评课者与教师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我们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以下是我通过学习得到的认识:

一、 教师心中的“好课”

1.扎扎实实的,学生能够学会的课是一节好课。

2.课堂中有亮点,能看到学生进步的课是一节好课。

3.情景创设的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的课是一节好课。

4.教师的教学环节清晰,教学重点突出的课是一节好课。

5.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师生之间交流充分的课是一节好课。

6.教师关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并予以适时引导、点拨,形成动态生成的课是一节好课。

二 、专家的认识

(1)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2)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3) 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4)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5) 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所谓的 " 扎实 " 指的是 " 好课 " 是有意义的,它的意义性体现在 " 好课 " 是符合当前课程标准要求的,符合相应的教学任务和要求的,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所谓的 " 充实 " 指的是有效率的,即在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教学可以充分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 丰实 " 指的是教学是富有成果的,这种成果是生成性的,教学相长可以说是它的具体表现; " 平实 " 则强调了 " 好课 " 是常态下的课,它不是摆设,不是修饰,而是具有非常强的普适性, " 好课 " 的原则或者理念,不需要特殊的条件支持就可以实现; " 真实性 " 则主要是提醒我们必须关注 " 好课 " 的缺点,通过反面来认识和学习 " 好课 " ,而避免不实的夸张或者歪曲。由此可以看出,叶澜视 " 好课 " 为常态下的有待完善的课,侧重于其真实性,使课堂教学评价得以从 " 公开课 " 或 " 表演课 " 中摆脱出来。当然, " 好课 " 与 " 真实、平实的课 " 之间并不能简单划等号, " 好课 " 应该是 " 真实的课 " ,但 " 真实的课 " 不一定就是 " 好课 " 。

课堂评价表小学数学范文

这是一堂令人耳目一新的课,一堂用全新的教育理念突现教与学的好课。

其一,教师巧妙地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套圈游戏作为教学情境。

把数学知识融合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并以此贯穿全课始终。这就为学生架起了通往学习的桥梁,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因此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更是学得主动。

其二,把竞赛机制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其三,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本节课的另一亮点。

比如:在总结连加的方法时,不是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完成,教师只是画龙点睛般地加以引导,师生一起归纳出连加竖式的3种写法。较好地培养了学生主动探求新知的意识和能力。

其四,恰到好处地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

其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最后一道练习题,教师仅仅给出三件玩具的价格和600元钱,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也经常要用到。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方面略显不够。

例如:在第一轮比赛中,比较谁胜谁负,应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教师一开始并没有强调要用套圈总数的多少来评判胜负,所以,从次数方面来说,男生两胜一负,说男生赢也是有道理的,教师不仅应该给予肯定,更应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自己找一个评判标准,这样引入新课更自然,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第二,在第二轮套圈比赛时,男生的两次套圈得分明显低于女生时,教师如果能在这个地方提出一个问题:“男生还有没有赢的可能呢?”则会锦上添花。

第三,学生“说”的过程体现不够,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往往只满足于一、二个学生的回答,没有照顾大面积学生。

走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误区

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是教师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学校教研活动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也是评估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乎段,具有导向作用。它把理想的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进行比较,其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他们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注重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促进教师进一步理解新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发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评价观念的束缚,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有许多教师仍然深陷“泥潭”不能自拔,他们未能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为引领他们走出“泥潭”,发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效性,本人就此现象的存在及对策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关注“师”多,关注“生”少。

有的评课者,往往有这样的要求:一节课必须要“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提问恰当、适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法指导到位、重视能力培养、板书恰当美观、教态自然”等,这些评课的内容,更多关注了教师的因素,很少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过程。但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训练,获得了什么,却被忽视了,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事实上,这样的课往往是为了迎合评课者的口味而设计的,只不过是在做表面文章而已。

2、教师“设计”,学生“配合”

有的教师把达成教学目标视为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由此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忽视了学生情感与态度、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这样的课,好比教师预先设计好一个“口袋”(教学方案和教学思路),接着设法让学生钻进“口袋”进行课堂教学引导,目的是使学生的思路跟着教师走,始终与教师保持一致,最后扎“口袋”(完成教学在务,达到预期教学日的)。你会发现有的教师上完课之后会很满意地总结:这节课效果不错,学生配合得也很好。如果教学效果不那么妙,则会埋怨学生配合不好。其实,我们只要稍加思考,就会发现这一现象反映了教师的一种角色意识。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希望能按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学生的任务就是处处揣摩教师的意图,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在务。而学生自己在哪、处于什么状态、需要什么都被教师忽略了。

3、追求形式,缺乏实效。

在课改实验深化的进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由于许多教师盲目效仿,缺乏对其实质的认识与思考,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合作实质。看似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马上在小组内讨论起来,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只有少数人在动手动脑,多数人在等结论中度过合作的时间,合作成为少数学生的“专利”;或是有的学生对此置之不理,有的学生仍然我行我素,做自己的事,有的几个人在一起随便说两句就算大功告成,还有的学生虽然几个人在一起,但说的却是与学习无关的事。

(一)树立生本观。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着重观察教师的言语表达是否流畅、教师的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否具有感染力、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以及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结构合理、详略得当等等,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的课堂表现,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要想走出“泥潭”,要树立生本观,确定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新体系,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注重学生学习情绪情感的变化。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具体教学评价过程中,应突出以下关注重点,以考查学生学习数学的情绪情感的变化。数学学习活动环境的创设,是否符合本课堂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需要;是否营造出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否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情绪体验和情感交流。活动中,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是否敢于大胆质疑、积极尝试、勇于探索、乐于交流和团结协作。

在整个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是否时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他们顽强的学习意志,使其形成持久的学习热情;能否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主动有效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是否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有限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能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能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到自己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人翁地位,意识到学习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能够学好数学的自信。

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基础,而且也要充分考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已了解多少,从而确定新知学习的起点。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3、注重实效,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众所周知,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足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不能光注重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富有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生充分的思考、交流,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注重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重要评价标准之一就是教学效果的达成。笔者认为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

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能否使全体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基本能力的发展。

在课堂活动中是否能够真正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育理念,在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通过知情交融的活动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发挥和社会性的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引导、现代媒体的使用是否自然合理,能否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乐趣,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喜悦。

总之,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小学数学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也应随之发生变化。由传统教学评价只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教师的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过度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使课堂教学评价真正回归到“学”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便达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变教师的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例谈

a、上课时突然飞进教室一只小鸟。

b、一位女生伏在课桌上哭了。

c、两个男生打了起来。

d、发现某学生写别的学科的作业。

e、正在上微机课时,某生把电源插座碰掉了。

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会教书,还要会育人,不仅要完成计划内的工作,还要随时做好准备解决突然发生的状况。一个偶发事件的解决方式也许会改变你在学生心中的印象。

对上述问题,您会怎么处理呢?请您莫吝笔墨畅所欲言。我对几个问题分别作了回答。转录于下,供大家参考:

第一个问题:课堂上突然飞进一只小鸟。

课堂上突然飞进一只小鸟,当然会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这时,需要把课停下来,打开门窗,把小鸟放出去。然后幽上一默:连小鸟都想来参加我们的`学习了,可见学习本身是很有趣、很有吸引力的。让我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吧!接着继续上课。

处理这样一件事,大约需要3分钟。处理得当,可以培养学生排斥干扰专心学习的能力,以及爱护鸟类的环保意识。

第二个问题:一个女生伏在桌子上哭了。

这种情况,多半不是她当时受到别人的欺侮。而有几种可能:1、因为教材内容或老师的话引起了她的联想,触动了她的伤心处;2、对学习内容越听越不懂,越不懂越着急;3、家庭里或生活中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形成了心里难解的结;4、身体有病。

这时,可以轻轻地走到她身边,轻轻地对她说:“哪里不舒服?还是心情不太好?如果有病,要抓紧治疗;如果心情不好,可以先到宿舍去休息一会,课下咱们谈谈好吗?有什么困难老师会帮助你的。”

这种情况下,她一般如果能坚持学习,就会擦干眼泪抬起头来听课;如果确实有病或心情很不好,就可以让同学陪同她去医务室或宿舍。然后继续上课。

处理完这样一件事,大约需要两三分钟,对上课不是没有一点影响,但却有另一种教育效果,即让她本人和所有学生都接受一次爱心教育。

第三个问题:两个男生打了起来。

老师先做一个体育裁判用的“暂停”动作,一是表示讲课暂停,二是要求打架的孩子停下来。全班学生的目光、注意力就会集中到打架的人那里。一般情况下,打架的孩子就会暂停下来。这时老师可以用诙谐的语言加以评判:“嗬,打起来了。看来矛盾够激烈的。不会比中美两国之间的矛盾更大吧?中美矛盾还是靠谈判解决的呢,你们同学之间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矛盾?这么着,你们现在别打了,免得影响大家上课,下课后,你们觉得确有必要一决雌雄,我去给你们当裁判、定输赢。”在同学们的笑声中,就会唤醒打架的孩子沉睡的羞耻心,冷静下来。教师继续上课。下课后找他们谈话解决,最后使其握手言欢。

估计这样下来要耽误5分钟左右,但可以让学生懂得什么叫做“化干戈为玉帛”。

第四个问题:发现某学生在写其他学科的作业。

可以走过他身边,轻轻敲一下他的课桌,示意他停下来。回到讲台继续讲课,并注意该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有需要提问的问题,可以向他提问,促使他保持注意力。课下,可找他个别谈一谈,告诉他这样学习不是好习惯,付出同样的努力却不会取得好效果。

这样处理,不用专门占用时间,也不会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轻而易举,效果理想。

第五个问题:正在上微机课时,某生把电源插座碰掉了。

发现后,及时把电源插座插上。然后指导学生重新开启微机。非正常关闭的微机打开时程序复杂一些,这时可以说:“某某同学碰掉插座,说明他比较粗心。不过,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学习在非正常关闭的情况下怎样打开微机。”教师的表现要平静、自然,使意外事故发生的副作用在教学内容的小小调整中完全抵消。

这样处理,稍稍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对教学的整体效果不会有任何影响。可以使学生了解处理意外情况的一种技巧。

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前提是要有爱心和耐心,其次是要讲究艺术和方法。教师不要轻易认定学生是故意捣乱,更不要动不动发脾气,采取简单化地呵斥、赶出教室之类的处理办法。那样去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好像也有效,但对课堂气氛、师生情绪的影响很大,因而对教育教学效果也有直接的负面影响,因而是不可取的。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例谈

例谈初中数学的“课题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每个学段的教学内容都划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小学1-3年级为实践活动,4-6年级为综合应用)。"课题学习"作为初中数学四大领域之一,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色,它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活动。

传统的数学课程不够重视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的联系。新课程标准在初中学段设置了"课题学习"这个领域,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的联系,它具有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开放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学生在课题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一些有研究和探索价值的题材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数学、了解数学,使数学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南安市作为省级基础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实验区,在"课题学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所使用的华东师大版教材提供的案例为基础,根据校情、学情另行设计了一些"课题学习"的案例,现把典型的几个案例介绍如下:

案例一:玩具的收集与设计。

适应年级:初一(上)。

引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奇妙而有趣的图形,如:各种各样的玩具、家具、器具,楼宇建筑物等等。玩具为孩子们的生活增添乐趣,启迪心灵,陶冶情操,锻炼思维,培养能力。现请你参与"玩具的收集与设计"活动。

方法与步骤:

1、尽可能多地收集各种各样的玩具。

2、通过观察,介绍它们所包含的几何图形、构造特色、装拆步骤、使用技巧等。

3、通过比较,从中选出你感兴趣的一两件。

4、用橡皮泥等材料设计一个你心爱的玩具模型,并为它命名。

5、将你所设计的玩具模型向同伴展示、介绍。

案例二:画"成才之道"--上学路线。

适应年级:初一(下)。

……。

现请你应用有关知识来绘画你的"成才之道"--上学路线。

提示与要求:

1、先观察估算家庭--学校各路段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2、自选适当的比例尺(要标在图中)。

3、要标出相关的地名(道路名)。

4、画完后与同伴交流,请数学、地理老师,家长指教。

案例三:存款利息的计算。

适应年级:初二(上)。

引语:当今,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向小康迈进,大部分家庭除日常开支外,都有一定的节余,把节余的这些钱存入银行,一来可以支持国家建设,二来自己也可获得一部分利息。下面请你参加有关利息的调查与计算:

1、到学校附近的各种银行,了解定期储蓄半年期、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的年利率。了解本金、利息、本息和、利息税等名称的含义。

2、不同的银行,年利率是否相同?

3、小明同学的家长为他准备了1万元,作为5年后读大学的费用。家长打算把这1万元存在银行,5年后领出来,可有如下几种存款方案供他选择:

(1)"1+1+1+1+1"型,即:存1年期,到期后连同本息再续存1年期,如此重复,直止5年。

(2)"2+3"型,即:先存2年期,到期后连同本息再续存3年期。

(3)"3+2"型,即:先存3年期,到期后连同本息再续存2年期。

(4)"5+0"型,即:直接存5年期。

……。

案例四:我画我"家"--初中母校的平面图。

适应年级:初三(下)。

引语:亲爱的同学,学校是我们的"家",我们有缘在这个大家庭里快乐地生。

[1][2]。

走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误区

目前,课堂教学的改革正呈蓬勃发展的势态,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在教改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根据笔者掌握的情况和研究体会,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个误区,并探讨走出误区的方法.。

误区之一: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误区之二:以“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

误区之三: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

误区之四:只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指导。

误区之五: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思维结果的教学。

二、认真学习,加强研究,走出误区。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是走出误区的保障。

2.更新观念,增强新的意识,是走出误区的根本。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