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小学数学课堂评价量表(汇总17篇)

时间:2023-11-02 16:21:01 作者:曼珠 优质小学数学课堂评价量表(汇总17篇)

范本是指在某个范畴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样本,可以为我们提供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参考。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论文

备好每一节课是上课的前提,也是上好一节课的保障。备课前需思考一节好课的标准,关于一节好课的标准,众说纷纭。有人说,学生念念不忘的、喜欢上的课就是好课;学生听了还想听的课就是好课。北师教授史宁中说,一节好课是能引发学生思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课。华师大教授叶澜说一节好课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虽然说法不一,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一定是一节好课的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这样看来,教学目标确立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我执教的《认识小数》一课,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88页、89页的内容。在备这节课时我依据课标、教材、学情,确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这部分知识在课标中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第一学段,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初步认识”就是了解,知道,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第二学段,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和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它的同类词是认识,会。两者区别很大。在理解课标之上,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结合具体内容初步认识小数,了解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使学生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3.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课堂中第一次认识小数,以后还要进一步抽象地去认识小数的意义,在四(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体现了教材编排特点中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是在认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情况。对这些有了充分的理解,才能够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从而去设计教学流程。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以米或元为单位的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写小数。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目标中的的重点。教学难点: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相互改写。把其定为教学难点,是因为这些知识要根据小数意义的认识的基础上去进行的,实际上是运用小数的意义去改写,但本节课是小数的初步认识,所以课堂教学中使终要结合具体内容去改写,因此,操作起来要把握好尺度。

二、教学重难点突破的实践———生成学生的认知冲突。

我认为,一节课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如何突破,不是看老师讲解的有多么的细致,而是取决于学生是否主动地对这一节课中重点难点地方引起重视了、主动思考了。而要让学生积极思考,就得想办法吸引他们都积极地参与进来,而想让他们能主动的参与进来,就应在教学中去故意生成放大他们的认知冲突,这样学生才会在矛盾当中去激起思维的碰撞,才会对一节课中的重点产生深刻的印象,对难点和易错点才能有更准确的把握。下面我就结合人教版二(下)《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中几处教学设计来谈谈我是如何创设认知冲突的。比如,“工作人员要用车将这36个福娃全部运往会场。如果用这辆车运,(课件)你获得了什么信息?(最多运5个)那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此时他最想解决问题应该是什么呢?再有就是熟悉这册教材的老师都知道,书中以租船为素材,只向我们呈现了“进一”这一个例题,并没有“去尾”这个例题,而要想更好地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应用,我又有意将福娃这一情景另外创编了“去尾”这一例题。我想这又是一个创设矛盾、使之参与思考的好机会。同时,两题的对比,使学生发现异同,思维从具体的生活中得到提升,逐步数学化。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作为一名教研人员,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在尽到教育责任的同时,也享受生存的快乐和幸福。

作者:程伟书单位:公主岭市教师进修学校。

让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更精彩

实例一:这是一节观摩课。课堂上,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表扬他!”其余学生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

这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常见的评价。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着过度关注学习结果,评价形式过于单调、机械、而且同一形式的评价频率过高,脱离教学内容,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激励,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等不足。

课堂评价是目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好的课堂评价可以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可以使孩子重拾自信,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峰回路转,高潮迭起。总之,好的课堂评价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精彩。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课堂评价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三点:

一、采用丰富的评价语言。

1、评价语言准确,有针对性。

语言评价直接、快捷,是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评价方式。在课堂上,教师要有很强的听辨能力,并能根据学生的参与性学习表现,及时进行反馈,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

差、缺乏自信心的孩子,针对他的学习情况,教师可评价说:“你今天进步真大!老师感到特别高兴!”“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这样的评价,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

2、诙谐的语言,营造和谐氛围。

传统的数学课堂语言片面地强调要规范、简洁、科学、准确,于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就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变得枯燥乏味。要改变这个现状,让数学课堂更精彩,我认为可适当采用幽默、诙谐的评价语言,使整个数学课堂充盈着个性和生命力,营造和谐积极的氛围。如在一次公开课上,挂在钉子上的小黑板一下子掉了下来,随着小黑板掉地的声音,一些学生惊叫起来。这位教师立刻反应过来,及时的对他们说:“孩子们学得太认真了,小黑板也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同学们马上停止了尖叫,都笑了,并迅速回到了学习状态中,并且学得更认真。通过幽默化的评价语,不仅能使原来濒临“崩溃”的课堂“起死回生”,而且有时可能还会有意外的收获。

3、巧用体态语言。

课堂评价语言不止局限于有声语言,适当的无声语言更。

具魅力。也许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可以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教师也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同大声训斥相比,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

二、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评价不是教师的绝对权力,而应该是师生、生生互评的过程。例如在新课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这样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既对整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也整理了自己的思路。小组或全班交流时,是开展生生互评的最好时机。让学生在倾听他人回答的基础上,说一说他人的想法好吗?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教师采用生生互评、学生自评、学生评价教师等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评价时,应结合评价内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实现课堂评价的多样化。

三、把握恰当评价时机。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经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假如能及时捕捉这些片断,并进行巧妙的评价,会有较好的效果。如课堂教学中,一位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可对他说:“你做得真好!通过你的努力,你也可以做得很好,不是吗?”当学生的回答很有创意时,教师会说:“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为你感到骄傲!”“你的回答太棒了!”通过这样的评价,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会更加积极认真的思考。总之,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小学生数学课堂评价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每位教师以艺术化的态度去关爱学生生命的发展,营造课堂教学评价的美学韵味,让课堂评价更精彩。

我要评。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自我评价表

一学期来,本人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为了下一学年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下面是本人的本学期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学习和理论学习。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1、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7、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让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更精彩

程甜仙。

摘要:因为原先一直在初中任教数学学科,所以对于现在的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来说,自己还是一个新手。这两年来,我尽心尽力地上好每一节课,并时刻提醒自己,千万别把小学生当成初中生来教,一定要照顾到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要让小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并组织好自己的课堂教学,寻找属于师生共享的精彩课堂。

课堂。

精彩。

夸美纽斯认为“正确的教学应能激起儿童求学的欲望,对学习感兴趣并感到愉快。”如何让孩子们接受“好玩又好学”的数学知识?如何让他们进入到美好而奇特的数学王国?让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更精彩?在两年的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摸索中,本人做了一些探索。

观看动画念儿歌,让数学课堂充满童趣。

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学,最开始的是数字教学,即1至10的认识和书写。其实对于我自己来说,虽然教了多年的初中数学,但对1至10的数字的认识和规范书写说实在还是欠缺的。这时候我借助了电脑网络,上网查询了1至10的数字特征和书写要求,这一查就找到了很多1至10的数字儿歌的动画,一首“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真正让小朋友感受到了现实生活中数字的存在,也让小朋友感受到数学原来是这样可爱,用这么简单的几个数字还可以做出诗来,第一节课就让学生感受到数字的美。一首数字儿歌真真正正把孩子们带入到了数字王国“我是1,1,1,1,1象蜡笔细长条,我是2,2,2,2,2象天鹅水上游……”,儿歌视频是动态的,把数字的书写很形象的展示在小朋友面前,让小朋友高兴不已,也让老师乐之不疲。古代牧羊女放羊数羊记羊的动画把小朋友带到了古人计数的场景,让小学生了解了到两位数计数方法的需要和来历,真正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同时又向小朋友渗透了数学文化和数学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了不起……在这以后,一幅幅优美的动画,一首首可爱的儿歌,经常会在我和我的学生的数学课堂上出现,因这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很有亲切感。看动画念儿歌,给孩子们的课堂带来了很多童趣,让孩子更愿意去了解学习数学知识,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一堂好的数学课,一定让学生学会思考。

“数学能训练人的思维”。一句名言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有一种快乐来源于思考。不难发现,全身心投入思考的孩子会时不时地“傻笑”一下,此时,他一定是发现了什么了吧?教会学生思考,也是我们数学老师不可缺少的必修课,我觉得有让学生思考的数学课,就是一堂精彩的数学课。

在一年级(下)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后,课堂作业本中有这样一道题:在“0、2、6、9”四个数字中任选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一共可以组成哪些数,其中最大的数是几?最小的数是几?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如果不能做到有序的思考,可能就会产生遗漏或重复,引导学生理出思考顺序就非常重要。学生会在摸索中分出以下类别:(1)2在十位上时有20、26、29;(2)6在十位上时有60、62、69;(3)9在十位上时有90、92、96;(4)0在十位上时这样的两位数不存在,所以不作考虑。只有理出了思考顺序,才可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此类题型让学生尝试了用“分类”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分类中体验到了数学的快乐。

对于低段的小学生来说,看见直接的求比多比少的题,都是不加思考的就选择用减法列式并计算,而当碰到问法有变化的题就手足无措,或者就胡乱的瞎做一番。在一(下)中有这样的一道题:笑笑踢毽子踢了12下,淘气踢毽子踢了7下,问(1)两人一共踢了几下?(2)笑笑比淘气多踢了几下?(3)淘气还需踢几下才和笑笑一样多?对于前面两个问题学生都会做,求“一共”用加法,求谁比谁多(少)多少用减法,而对于第三个问题,不善于思考的学生就不知怎么做了。老师引导如果把第三句话换一种说法应该怎么说?后来学生发现第三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是解决同样一个问题,其实就是问淘气比笑笑少踢了几个?这样问题还是归结到求谁比谁多(少)多少的问题上,只不过换一种问法而已。通过课堂引导,学生懂得了有些数学问题在较难理解的时候,可以试着换一种说法,尽量找到可以依靠的“模”,问题就简单了,紧跟着很可能轻松地就能把问题给解决了。这就是我们数学中讲的“建模思想”(这个当然不需要和小学生说),但这毕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做少许的一些渗透,能让学生在思维转化中找到了思考的乐趣。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数学老师对着学生说“数学老师比你们的年龄大多了”让学生试着说“我们比数学老师的年龄小多了”,“数学老师比你们多一些”,“我们比数学老师少一些”等等。

一般低段学生在解题时总是很容易受比较相似题的干扰。在解决上面讲到的“淘气再踢几下才和笑笑一样多?”的题时,学生选择了减法计算,直接用笑笑的减去淘气的就是了。可过几天后,出现了一道差不多类型的题:“淘气有14张卡片,笑笑有8张卡片,淘气要送给笑笑多少张卡片,他们俩的卡片一样多?”我发现90%的同学都是列出14—8=6完事。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加以引导,我首先让学生思考14—8求出的是什么,然后问道把6都给笑笑的话会怎样,后来发现不应该把多的全给笑笑,而是把多的一半给对方,学生明白后频频点头。我及时煽动着说了一句“数学课是思考的课,我思考,我快乐!”学生大声的附和着说:“数学课是思考的课,我思考,我快乐!”

“数学课是思考的课,我思考,我快乐!”这句话现在成了我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的一句习惯用语,在师生的配合下,演绎出了属于我们自己课堂的精彩。

巧设陷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我们自己有时在某一件事情上栽过跟头,过后再遇到相同的事情,我们就会倍加小心应对,比如说我自己就曾经在自家的楼梯上两步当成一步跨,结果把脚伤的很厉害,到现在一走在楼梯上就会告诫自己,走楼梯眼睛一定要看脚。在学习上也是一样,老师可以试着先设些陷阱,让学生试着跳进去,然后想办法跳出来,这样同样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在一年级(下)学了平面图形中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认识后,每课一练中有一道拓展题:“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减去一个角,问将会变成几边形(几个角)?“凭我经验,学生一种情况肯定能找到,但可能都会说成3个角或三条边(因为4—1=3)。为此,我先用了一个父辈们曾经考过我们的问题做铺垫:“有一棵树上有10只鸟,被枪打死了1只,树上还有几只?”,有学生很快回答9只,这在我的预料之中。因为在这之前已学过“有一棵树上有10只鸟,飞走了1只,树上还有几只鸟”的问题。学生被我拉进了陷阱。这里10—1等于9吗?学生发现上当,改口说是0只,因为听到枪声鸟早跑光了。(此时学生有点兴奋起来)。回过头来让学生解决原先提出的问题,果然不出我所料,最先回答的几个学生都说是3个角(虽然这种结果存在,但肯定不是我脑子里所储存的状况),他们是简单的4—1=3来的。我让学生在纸上画一画数一数再说,学生很快得出有5个角,这个答案得到了我的肯定。“还有其他可能吗?”继续让学生讨论,老师提示并画示意图,最终在老师的帮助下发现“一张正方形纸片,剪掉一个角后,变成有5个角或4个角或3个角的可能都有”。学生若有所思,原来数学还可以有好几个正确答案的?不管学生以后是否还能记得住这到题,但不管怎样,考虑图形存在的多种情况的这种意识,已经在这堂课播下了种子。4—1一定会是3吗?这堂课给学生带来了快乐。

老师也不是万能的,策略总是相对的,唯有儿童的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永恒。只要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让学生学会思考,都能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人民教育。

2015.3。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论文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呈现出对新异、生动的事物有强烈好奇的兴趣,而且大多数小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尚存在些许不足,需要我们加以反思。

(一)情境教学中过多地引入情境,丧失了教学目标。

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引入时,过多地运用了情境,而分散了小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课堂导入时,教师突发奇想,要用“喜羊羊与灰太狼”作为课堂导入情境,学生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开展了斗智斗勇的想象,却忘记了教师是在上数学课。又如:在一年级《加减混合》的数学计算中,教师想用“春游”作为情境导入数学课堂,可是在运用情境时过多地介绍了风景,使学生沉溺于风景的想象中而偏离了数学课堂的传授目标,缺失了数学教学目的。

(二)成人化的想象对小学生缺乏新奇的吸引性。

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课堂的情境创设时,用成人的眼光和视角去进行设想,忽视了童趣和纯真的眼睛,简单的情境创设平淡无奇,缺乏挑战性。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7的乘法口诀》一课,教师用“一个星期有几天”来进行问题式的课堂导入,这对于学生而言缺乏新奇,对乘法口诀也缺乏记忆。

(三)课堂教学中“数学味”的弱化和缺失。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利用各种情境创设导入教学,却没有及时地将情境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中,弱化了数学学科所应有的“数学味”,使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兴趣降低。如:在《统计》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通过分组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开展讨论和记录,可是学生们却停留在小组成员间体重的比较讨论等内容,而没有真正进入到数学统计知识的学习之中来。

二、自主学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要通过能动的创造性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为前提下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良性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自主地有选择地学习,并创造性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内化,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质量。

自主学习的方式是积极主动的方式,是小学生进行自主习惯的培养方式,它在激起求知欲望的前提下,转化为认知的内驱力,激发出学习的内在动机,并将之内化为学习习惯,真正提高数学知识吸收的主动性。

(二)为后续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是数学知识学习的起始阶段,在这一关键阶段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用他们自发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发现的能力,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策略,为后续数学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自主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多数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很好奇,也拥有自主发现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对其自主发现的能力挖掘越多,那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自主学习的习惯就容易产生知识性的迁移。

小学数学的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宗旨,在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自主参与的环境下,实现多种形式的自主性学习,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取数学知识,掌握小学数学知识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习方法。

(一)数学课堂有效导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合适而有效的数学情境导入,是进行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要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氛围,用宽松、愉悦、智慧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学习过程,其具体方法如下。

1.以生活为教学情境进行数学知识的迁移。生活是无痕的,生活对学生的体验是最深刻的体验,而“生活中的数学”与“数学中的生活”又是紧密相联和息息相关的,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感知到数学的价值,可以在身临其境的体会中感受到数学的奥妙,数学情境的生活度越高,学生内在的生活体验越容易被激活,数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就越深。例如:在“人民币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进行人民币的购买情境,把不同的物品贴上不同的价格标签,再由分组的学生进行不同面值的假人民币的购买情境,使学生在购买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字的变换。

2.以游戏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意识。游戏环节是小学生最乐于参与和互动的环节,数学教学可以适当地引入游戏环节,使小学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数学探索的成功体验。如:在小学50以内的加法练习中,不是单纯让学生进行数字的相加,而可以采用“邮递员送信”游戏的形式,增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标有不同两位数的信箱,并准备不同加法练习题的信封,选择几名学生作“送信邮差”,将这些信封和信箱匹配,学生在争先恐后的选择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它犹如一块无形的磁石,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的注意力,增强了趣味性和主动性。

3.以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小学生都酷爱故事,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故事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用创意的思维想象,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例如:在一年级的数学“10以内的数字”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建立起数字的相关概念的学习,可以引入故事进行形象的学习:在0~9的数字王国里,数字9发现自己是最大的,于是就很神气和骄傲,它对其他数字说:“你们都是小不点儿,都比我小,所以你们都要听我的。”其他的数字为了消灭它的嚣张气焰,商量好让数字1和0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数字9看到后低下了头,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再也不狂妄自大了,和大家成为了好朋友。学生们在教师故事的讲述中,也展开了对数字的思维和想象,认识到了10以内数字的基数、序数意义,进行自主性的认知学习。

4.用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带着困惑、怀疑和探索的心理,进行数学知识的自主性学习,这也是教学引入策略之一。在问题设置的数学教学中,要注意问题提出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层次进行问题的导入,逐渐进入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不能以深奥、难解的问题来给教学设置障碍,使学生缺乏探究的动力和兴趣。

(二)师生共学———尝试自主参与的探究学习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流传着一句名言:告诉的知识,容易忘记;分析出来的知识,可以记住;自主参与的知识,就会真正理解。这意味着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主参与,才能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化,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学习。在数学“认识钟表”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对其有数学性的认知,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对实物钟表的观察、触摸与参与,让小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到长针和短针的区别,并观察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大小相等的格,学生在对钟表的触摸、观察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数学知识的认知。

2.根据学生层次进行小组合作式自主式学习。小组合作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之下完成,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如在“长方形”的认知中,要各小组进行分组比赛,寻找出最多的长方形者获胜,在大家踊跃参与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通过对比、测量等不同手段,了解对生活中“长方形”的认知,如:课本、长方形的长桌、黑板的形状等,大家在分组合作的过程中掌握了数学知识的规律,并主动性地获取了相应的知识。

(三)数学知识的应用———巩固数学知识的自主性探索。

小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规律,教师还要将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要充分利用“温故而知新”的记忆特点,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实际应用。例如:在数学“做一做”的课后练习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同桌互检式的巩固,还可以进行板演练习、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巩固,这样可以激励学生自主进行数学知识的实践性的巩固和运用,将更多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知识。在知识的巩固过程中要灵活加以整合和运用,如小学生学习完了图形这一课,对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进行准确的认知后,就要进行灵活多变的图形拼板练习,让学生通过对不同图形的修剪和粘贴,进行图形自由空间的想象和布局,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层次,进行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在生活引入、故事引入、游戏引入、情境引入的教学策略之下,用自主性、参与性、积极性进行数学知识的感知,并在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增加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论文

摘要:近年来在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中,我国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一直在创新。其中,对话教学就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文章就从对话视角下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并提出几点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这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将来的数学发展。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大量抽象性、难理解的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与教师建立了一个互相平等的沟通平台,在教学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教材对话等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有自由的发言权、主动权,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念。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且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跑神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对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境为学生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间在课堂上的交流。例如,教师在讲到“认识周长”这一教学内容时,讲课前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知道‘周’是什么意思吗?”这时学生可能回答“姓氏”“星期”“周围”“一圈儿”等,教师据此可为学生引出教学内容“周长”。在讲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周长是什么意思,以了解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情况。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并引出周长的概念:“首尾相连的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出相关动画,如:出示一张长方形的图片,然后用红色的笔标出长方形的周长,并告知学生红色笔标出的长度,就是该长方形的周长。在讲解之后,为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物理表面的周长吗?”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讲解。通过这种师生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二、联系生活,激活思维。

教育来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其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通过具体的策略,让学生从数学教材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课堂教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激活学生对教材之间的对话,最终使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例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中,事实上,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已经不陌生了,如超市物品的价位表都是以小数的形式呈现的,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发现并搜集生活中的小数。”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可能会思考小数为什么这样写?然后,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为学生布置自学任务:“预习课本,也可以查阅相关学习资料,讲一讲小数为什么这样写?小数点前、后的数字分别有什么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自习的过程中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学现象有初步的理解,如超市价位表、自己的成绩等。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如“2.50与2.5的哪个大哪个小”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时学生在之前的自习中会发现“小数末尾去掉或加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由此,学生可以知道2.50与2.5是一样大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将学生的生活与教学相联系,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三、巧设疑问,启发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探究性的话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然后引导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互相启发,在合作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讲到“三角形中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知识点时,课前,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别、性格等将与班级学生相近水平的学生平均分在各组,且尽量保证各组学生男女比例相同、性格互补,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然后教师可以给每组学生每人准备三根小木棍,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木棍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一下。这时,有的学生发现可以拼成,而有的学生发现不能拼成。这时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学生1猜想:两根小木棍的总和等于第三根才可以拼成;学生2猜想:随便两根小木棍的和大于第三根长度才可以拼成。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之后,再次通过实验验证猜想,这时学生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做出总结。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实验形式,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四、设计对话,延伸知识在对话视角下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可设计对话主题进行知识的延伸,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小学生内心往往充满了对知识的好奇和探索,渴望从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和收获,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肯定与认可。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明确对话主题,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新知识,以促进其数学能力的提升。比如,在“通分(最小公倍数;通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对话主题:3/8-2/7=____,他们在学习通分知识之前,接触到的分数加减法都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计算,在遇到这种分母不同的现象时,往往难以着手,不知道该如何计算。要想解决这一习题,小学生需要运用新的数学知识,探究欲望被激发,教师可顺利引出新知识——通分,让他们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可寻求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从而可以很快得出8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56,然后将3/8转化为21/56,2/7转化为16/56,很快得出计算结果。通过这样的对话教学,可让学生主动回顾旧知识,拓展新能力,主动参与对话,利用探究性的数学练习题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引发小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关联,并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使他们的学习思路得以拓展,知识得以延伸。总而言之,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加师生间的对话;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然后通过探究问题,加强生生间的对话。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的对话形式,为学生构建多元化对话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作者:陈艳单位:甘肃省山丹县城关小学。

参考文献:

[1]夏李平.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4).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论文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是指包括全体学生的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在适应社会发展总需求的前提下的个性发展和不同学生在各自原有不同基础上的有所发展。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对人的发展的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发展的主动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现代人的发展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激发、导向、选择、调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是指包括全体学生的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在适应社会发展总需求的前提下的个性发展和不同学生在各自原有不同基础上的有所发展。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对人的发展的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发展的主动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现代人的发展的基本特点。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教师的教是以学生的学习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条件和归宿。学生要在数学活动中获取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转化成数学能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尽管由于学生的年龄小,他们的有所选择,有所弃舍的能力还处于启蒙与培养阶段,但是,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律等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形成也不是消极被动的,仍然是一个能动加工过程。学生对于课堂上各种信息的接收,并不是照相一样复印下来,而是一个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又由于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局限性,不仅要考虑教具、学具、教学软件所提示的数学道理的科学性,也要考虑其直观形象性、趣味性,以利于学生主动地学习。

学生要主动地学习小学数学,需要形成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也应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如在课后,自己会主动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哪些是重点,哪儿易错,哪儿易混,从自己的情况出发,该记的记一记,该弄明白的弄明白,该琢磨其中道理和奥妙的要去琢磨,再来做一些练习题。还可以预习第二天要讲的知识,预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自己明白什么,更在于自己不明白、不太理解的是哪些,以便来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在课堂上,要会听,对老师讲的要听得出过程,听得出重点,听得出结论。实践证明: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就减少了学习数学的障碍,就会自觉地、主动地在头脑中建立起由数学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其它认知结构,把所学知识变为“我的知识”.所以,对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从学生入学时做起,坚持不懈,抓紧抓好。

过去人们把数学的基点始终仅放在研究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如今伴随学生认知活动的发生与发展,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动机与目的,习惯与意志等各种非智力心理因素,与学习活动中的智力活动相互联系与作用,起着激发、导向、选择与调节的作用,构成了复杂的心智活动。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和教学中的.“发现”因素,尽量地发展学生的潜能,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的问题,应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自己解决。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找到正在探讨的问题,鼓励和相信学生能够解决问题,以促成学生的主动发现。同时要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重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先作课前准备,上课时可由学生登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解题思路,让所有的学生都经过“一听一讲,互相议论”的过程,最后再由教师结合所学内容,对学生提出的种种观点和方法加以讲评,肯定成绩,纠正错误,联系课程,归纳结论。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活的数学知识,又具备运用和驾驭知识的能力。使知识与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增强了学生走向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意识与适应能力。总之,是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智力与能力、思想品德与良好习惯的协调与充分发展。

在今天,单纯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已成过去,三机一幕也在还未普及的时候便又被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所更新,接下去更吸引人的是网络教学。如此多的教育技术的日益成熟与更新,使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关于教学技术的选择空间。随着人们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同一个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在集体教学中注意到个别发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教学过程的中心,老师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了解学生的状况,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必要。因为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承认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形式有快有慢,水平有高有低,就一个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与那部分知识,这段时间与那段时间,学习的效果也有高低快慢之别。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需要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与运用知识的状态,平等地看待每个学生,运用得当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发展,这是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正是教无定法的体现,也是学生个性与发展的差异性所必需的。所以,要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关键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只有抓住教学中的本质问题,分析学生学习中的差距,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促使学生得到较好的发展。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所以从低年级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行为,这已成为课堂教学的迫切任务,在学生的创新活动中,也要照顾各个水平的创新,不断鼓励他们进取。创造是学习的魅力所在,也是现代化课堂教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要使教学富于创造性,往往从问题开始,好的问题是创造的源头。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点点“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利用各种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将创造性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总而言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实践证明,注重知识之间的正迁移,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鼓励学生反向质疑,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注重问题的多向求解,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等,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数学教学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教给学生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以及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这样,学生更能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成功地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创造性,让我们的数学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实践与探索,力争在数学教学园地上有所收获和提高。

作者简介:李清萍女39岁中共党员 从事数学教学10余年,教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同事的好评。我喜欢跟孩子们一起走进数学课堂,享受着数学的神奇,我深爱这一职业。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论文

思维动机是良好的学习动机。当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能运用多种思想方法解决各种问题,有助于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并开拓了他们的思维空间,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兴趣。(三)提高学习品质,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数学思维能力包括基本的学习品质,如勤于思考,有解决问题的坚强意志等。在我们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改善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问题的思考方式,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思维品质。

二、课堂教学中拓宽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数形结合,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数学是高度抽象性的学科,学生理解起数学符号、数学概念必然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有必要借助具体的事物,让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概括的思维。如教学“9加几”,让学生掌握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算式。如果脱离了实物单纯的教学“凑十法”学生很难理解,我们可以借助直观的物体。如数饮料:箱子里装有9瓶,箱子外面放有4瓶。让学生想想共有几瓶?怎么数就能很快又能很清楚的知道?接着再借助小棒摆一摆。最后让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说说9+4可以怎么算,从中抽象、概括出一般的结论,使其经历方法的形成过程,真正理解“凑十法”,并能灵活的应用。

(二)加强问题的解说,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同时它也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在解决一个问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解题的思路及解题步骤,也可以让学生说说他人的解题思路,要求表达清楚、合理。

(三)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练习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方式。为打破思维定势,练习的形式也必须丰富多样,具有层次性。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下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设计探究性练习,提升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要求在符合常规逻辑思维的条件下,又要打破常规;要求在问题解决中选择求变、求异的思维,进而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如在一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就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探究性练习:出示一个不规则的图形,让学生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发生碰撞,他们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等各种方式的探究,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创造性的探索出计算面积的方法,提升思维的独创性。

总之,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在拓宽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一定的教学实际情况来循序渐进的完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多样性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的灵魂是训练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小学生天真,认识事物多靠感性还不够深入,不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掌握他们的认识规律,教会学生简单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把问题的发现、思考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思考,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2化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较强的逻辑性,而小学生年龄小,他们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有待发展和提高。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实物来观察分析,提高注意力,使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如教学“长度认识”时,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长,哪些物体短。通过让学生亲自丈量,使其更进一步感知物体的长度知识。教学中,运用灵活的方法变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变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在课改不断发展的今天,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要抓好学生的学,还要抓好教师的教,既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更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作者:赵录敏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段同学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维度研修日志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课程改革以来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什么样的数学课是一节好课?评价标准较之以前有什么区别?评价一节课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都成为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说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与时俱进的看待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也就有了新的意义。我们说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应该是促进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而不是为了简单的区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更不是为了管理意义上的需要。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诊断性的、形成性的;要能在评价的过程中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献言献策,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过程、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评课者与教师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我们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以下是我通过学习得到的认识:

一、 教师心中的“好课”

1.扎扎实实的,学生能够学会的课是一节好课。

2.课堂中有亮点,能看到学生进步的课是一节好课。

3.情景创设的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的课是一节好课。

4.教师的教学环节清晰,教学重点突出的课是一节好课。

5.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师生之间交流充分的课是一节好课。

6.教师关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并予以适时引导、点拨,形成动态生成的课是一节好课。

二 、专家的认识

(1) 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2) 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3) 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4) 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5) 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所谓的 " 扎实 " 指的是 " 好课 " 是有意义的,它的意义性体现在 " 好课 " 是符合当前课程标准要求的,符合相应的教学任务和要求的,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所谓的 " 充实 " 指的是有效率的,即在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教学可以充分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 丰实 " 指的是教学是富有成果的,这种成果是生成性的,教学相长可以说是它的具体表现; " 平实 " 则强调了 " 好课 " 是常态下的课,它不是摆设,不是修饰,而是具有非常强的普适性, " 好课 " 的原则或者理念,不需要特殊的条件支持就可以实现; " 真实性 " 则主要是提醒我们必须关注 " 好课 " 的缺点,通过反面来认识和学习 " 好课 " ,而避免不实的夸张或者歪曲。由此可以看出,叶澜视 " 好课 " 为常态下的有待完善的课,侧重于其真实性,使课堂教学评价得以从 " 公开课 " 或 " 表演课 " 中摆脱出来。当然, " 好课 " 与 " 真实、平实的课 " 之间并不能简单划等号, " 好课 " 应该是 " 真实的课 " ,但 " 真实的课 " 不一定就是 " 好课 "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论文

学生的思维如果跟不上就不能理解,不能理解就不能顺利开展数学教学,更谈不上培养其它方面的能力,启发智力。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很容易忽视对于某些环节的把握,解答过程复杂化或者书面化都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并且依赖于答案,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数学课堂上,教师如果一味照本宣科,懒于使用灵活的结合实际的教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更不用谈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了。要改变这一弊端和问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就应当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从多方面寻找和探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对于数学老师来说,能在数学课堂上培养的主要是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但若是能做到生动趣味教学,掌握下文所阐述的方法措施,在同一时间实现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也不是难事。

二、科学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1.加强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一,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强化教学深度。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前提条件是要让学生知道知识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在解答题目时能够自觉应用一些数学独有的思维手段。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借助一些直观而形象的图形,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指导他们解答。例如,我们都知道有三种方法能够用来求得长方形周长,“长+宽+长+宽,长×2+宽×2,(长+宽)×2”这三个公式都是周长公式。但具体题目需要具体分析,老师可以一边画图一边讲题,让学生也学会这一方法,不仅可以深化教学深度,更能帮助学生借助图形直观地知道使用哪一个公式更适合。第二,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锻炼他们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问题的选择上要注意突出目的性。结合实际提出问题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有了兴趣,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讲解“比较对照、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综合以及分析”这些逻辑思维方法时,才能够事半功倍。例如提出“逛商场时商品打折,哪个更便宜”的题目,学生大都喜欢逛超市,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必然更有体会。教师还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生活中选取一些鲜活的例子来培养学生进行逻辑思维,提高他们解答数学题目的水平。例如,提出一道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题:水果店老板分三次把苹果卖给你,第一次卖出的苹果是第二次卖出苹果数量的一半,第二次卖出的苹果比第三次卖出的苹果要多三分之一,第三次卖出的苹果是六个苹果。那么这三次卖出的苹果一共的数量是多少?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的逻辑思维方法进行解答,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教导学生使用多种解题思路。

2.提高教学趣味性,激发主动思维。

其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思维。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不放试一试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的方法。一旦学生愿意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就能让他们一直处于活跃的思维状态中。例如:在黑板上贴各种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这些数学题组成了一道常见的应用题,期待学生们来解答。这一生动的活动,能够吸引学生主动解答,踊跃参与,让学生体会道开动脑筋的乐趣,自然会更加自觉自愿地思考问题。其二,丰富教学语言,让课堂更具有趣味性。有趣的数学语言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数学教师也可以幽默起来,多在平时记住一些有关数学课题的笑话或者故事,多用数学语言描述解题思路,在上课开始用幽默的语言活跃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通过这个方法还能提高学生与自己的互动,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鼓励他们阐述数学问题,进行数学口算,叙述口算过程,口头阐述解题步骤等。坚持一段时间,定然能够让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更顺畅,也更准确和严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双赢目标。

三、结束语。

以上的内容足以说明在信息量飞速增长的时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应当走在素质教育、启智教育的前列。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思维和建立强大的思维模式,如此可以使他们更加聪明睿智,而不是读死书,死记硬背计算公式,更具备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能力,全面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例谈

例谈初中数学的“课题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每个学段的教学内容都划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小学1-3年级为实践活动,4-6年级为综合应用)。"课题学习"作为初中数学四大领域之一,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色,它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活动。

传统的数学课程不够重视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的联系。新课程标准在初中学段设置了"课题学习"这个领域,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数学的联系,它具有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开放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学生在课题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一些有研究和探索价值的题材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数学、了解数学,使数学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南安市作为省级基础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实验区,在"课题学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所使用的华东师大版教材提供的案例为基础,根据校情、学情另行设计了一些"课题学习"的案例,现把典型的几个案例介绍如下:

案例一:玩具的收集与设计。

适应年级:初一(上)。

引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奇妙而有趣的图形,如:各种各样的玩具、家具、器具,楼宇建筑物等等。玩具为孩子们的生活增添乐趣,启迪心灵,陶冶情操,锻炼思维,培养能力。现请你参与"玩具的收集与设计"活动。

方法与步骤:

1、尽可能多地收集各种各样的玩具。

2、通过观察,介绍它们所包含的几何图形、构造特色、装拆步骤、使用技巧等。

3、通过比较,从中选出你感兴趣的一两件。

4、用橡皮泥等材料设计一个你心爱的玩具模型,并为它命名。

5、将你所设计的玩具模型向同伴展示、介绍。

案例二:画"成才之道"--上学路线。

适应年级:初一(下)。

……。

现请你应用有关知识来绘画你的"成才之道"--上学路线。

提示与要求:

1、先观察估算家庭--学校各路段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2、自选适当的比例尺(要标在图中)。

3、要标出相关的地名(道路名)。

4、画完后与同伴交流,请数学、地理老师,家长指教。

案例三:存款利息的计算。

适应年级:初二(上)。

引语:当今,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向小康迈进,大部分家庭除日常开支外,都有一定的节余,把节余的这些钱存入银行,一来可以支持国家建设,二来自己也可获得一部分利息。下面请你参加有关利息的调查与计算:

1、到学校附近的各种银行,了解定期储蓄半年期、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的年利率。了解本金、利息、本息和、利息税等名称的含义。

2、不同的银行,年利率是否相同?

3、小明同学的家长为他准备了1万元,作为5年后读大学的费用。家长打算把这1万元存在银行,5年后领出来,可有如下几种存款方案供他选择:

(1)"1+1+1+1+1"型,即:存1年期,到期后连同本息再续存1年期,如此重复,直止5年。

(2)"2+3"型,即:先存2年期,到期后连同本息再续存3年期。

(3)"3+2"型,即:先存3年期,到期后连同本息再续存2年期。

(4)"5+0"型,即:直接存5年期。

……。

案例四:我画我"家"--初中母校的平面图。

适应年级:初三(下)。

引语:亲爱的同学,学校是我们的"家",我们有缘在这个大家庭里快乐地生。

[1][2]。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心得体会

20xx年温州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审活动于4月27日至29日在钉钉线上直播,作为苍南小数人有幸参与观看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单元整体教学。29日上午我观摩了《认识毫米》三节课,三位老师明显注重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视角来设计教学活动,在注重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在活动中发展量感、推理意识,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结合《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里的一个比较大的变化:“量感”从“数感”中划分出来,“量”不再从属于“数”,我对以下几个方面感受深刻。

新课标不是强调一个概念的产生而是要体会其必要性。三节课老师都是以不足1厘米怎么测量,唤醒学生已有的学习米和厘米时的长度单位细分意识。洞头区大门镇小的李当行老师通过创造尺子动手操作“分一分”引发思考。虽然这时候学生分的份数是不统一的,但学生体会了毫米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建构了计量单位学习的方法。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先从观察尺子发现1厘米等于10毫米,再到学生指一指、说一说你发现的毫米数,任务层层递进,让学生从观察发现到思考,是做中学的体现!同时,对于平均分的份数,一步步从不统一到统一,在整个对比归纳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推理意识和抽象能力,建立计量单位的表象,体会量感。

量感的形成和培养,新课标是和很多数学活动结合在一起,注重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测量的本质是比较,在三位老师的教学活动中都出现了物品厚度比较、互相测量的活动设计。在寻找1mm物品厚度基础上建立“1个单位”的标准,为后续“非标准测量”做铺垫,实现量感的深化。温州市百里路小学的朱昭伟老师课堂上引导学生用卡片、硬币测量小方块的厚度。学生反馈中,发现10张卡片或者5个硬币叠加都能测量出小方块厚度是10毫米。感受通过选择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带来的结果变化,感受标准量不同,测量的结果也就不同。从而体会量的大小不是绝对、而是相对的。在充分的体验活动中将抽象的长度与自身的感知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量感体验经验,体会测量的本质。学生经历观察估量、调整对比、再次测量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审辨思维和量感体验,从而发展量感。朱老师进一步追问:一个物体厚度是12毫米有多长?还是不用尺子,请你想象有多长画一画?学生在想象中进行合理的推测,从“一个单位”到“几个单位”,心中的参照物越来越丰富,估计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学生展示汇报时对比画图方法,再动手用尺子比一比,将量感“估测”与“测量”相结合,促进了对量的感知,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结果,建立量感思维的表象。

史宁中教授强调,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一致性和整体性,这也是本次新课标重点强调的核心素养具有一致性。这是不变的大方向,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的主题都是相通的。量感的教学,我们要抓好关键的两件事情:计数单位和个数。三节课都是通过厘米与毫米之间的横向沟通,渗透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引导学生用计数的方法进行单位转化,通过数形结合,在推理计数中抓住数学本质,培养量感。温州市瓯海区南瓯实验小学的单显达老师出示“1厘米6毫米”时,引导学生用16毫米表示,继续动态出示“2厘米”、“3厘米”,进行单位换算,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尺子变成数轴,启发学生思考:“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基于十进制的渗透,学生很容易感觉到这和数数是一样的,满十进一,为后续学习小数、分数和更多的长度单位打下基础,体现了结构化思维让学生回归到了单位产生的最初的时刻,回归到了度量就是计量单位累加的最初的时刻。将抽象的量感与已有的数感相结合,进一步明晰长度单位的连续性,丰富了学生的量感体验,培养学生用定量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量感的生长力。

三节课,基于学生立场,恰到好处的设问与评价,让学生的思维可见。同时,教学设计都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渗透了劳动教育、严谨的科学态度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及精确测量的优势,渗透量感的同时,提升了思辨能力。在单元视角的教学理念下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数学课程改革的路上,面对未来的小学数学发展趋势,新课标指引我们不断前进。“量”的学习,除了提供丰富活动体验外,我们教师还应提供更多思辨的机会,让学生的思维参与进来,潜移默化中,内化于心。

课堂评价表小学数学范文

上课时做到以下几点:

1、会听:(专心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

2、会说:(积极动脑,发言积极,声音响亮。)。

3、会问:(不懂就问,虚心好学。)。

4、会合作:(会和同学交流,小组活动积极。)。

能很好做到以上几点的,得“优”;某方面有不足的,酌情降一等第。

作业时做到以下几点:

1、按时完成作业。

2、作业格式正确,字迹端正。

3、作业正确率高或有进步的。

能很好做到以上几点的,得“优”;某方面有不足的,酌情降一等第。

结合这次辅导区举行的口算过关评优、良、合格、不合格。

1、在计数器上拨数,并读出数。

1、10个百2、拨出573。

3、56个十4、拨出76。

4、8个十和3个一。

2、量一量,画一画。

()厘米大约()厘米。

()毫米()毫米。

画一条比6厘米长13毫米的线段。

3、拨一拨。

在钟面上拨出三个整时,使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分别是锐角、钝角和直角。

4、将给出的图形分类统计。

可任选三题完成,如三题全对,可得“优”;错的根据情况降低等第。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纬度研修日志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纬度》专题讲座心得体会听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纬度》专题讲座后收获不少,特别是专家的认识的教师心中的“好课”的评价。对课例分析,追寻我们心目中的好课感受特别深。

小学数学课堂是我们每位是教师的主阵地,在课程改革以来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什么样的数学课是一节好课?评价标准较之以前有什么区别?评价一节课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都成为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说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与时俱进的看待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也就有了新的意义。我们说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应该是促进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而不是为了简单的区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更不是为了管理意义上的需要。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诊断性的、形成性的;要能在评价的过程中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献言献策,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过程、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评课者与教师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我们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做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早已不陌生,然而能够深入进去地去对新课程新教材做更深入的'研究、探索、思考、挖掘似乎却不多,而这样的学习似乎正好为我们去挖掘去思考新课程新教材中更深入的内容提供了机会。经过这次研修,我深深的感觉到:教师不仅要具备高尚的师德,还要有渊博的学识,这是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通过对六个专题的学习,收获的确不小,同时也给自己的教学带来很多新思考:

一、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 。 解决问题教学如何创设切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合作学习如何做到恰当的时间利用等。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数学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

二、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自身的学习和提高,利用各种形式广泛收集课程资源信息,认真向课程专家团队和同行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以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通过这次研修,在我的头脑中进一步确立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使自己坚信只要坚持搞好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支撑,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可以实现学生的素养发展和教学成绩的双赢。

四、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反思。

加强教学反思,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听课教师的评课建议,及时修改、补充、调整、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高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教师如果坚持写教学反思,几年以后很可能成为名师。我们要坚持写课后反思、阶段性反思、学期后反思和学年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

总之,回顾这次研修学习,可谓收获颇丰,收获的是一名专业教师专业成长所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对于这样的学习来说,也许我们付出的是忙碌,但我们收获的却是提高,是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它是我们今后工作的资本。并且这样一种学习方式,从传统的培训模式中走向网络平台时,产生了极大新鲜感和神奇感,更重要的是这个平台给我们提供了无限广阔的交流空间,我们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有许多问题,困惑、思考、收获很难有机会倾情表达。

走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误区

复习是知识巩固的过程,是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技能的过程,它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人说:“平时数学教学是栽活一棵树,复习过程是育好一片林”。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复习的重要性。复习课也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中,仍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复习与应试挂钩。很多复习课搞的是面面俱到和题海战术,是旧知识的简单再见和机械重复,结果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压力过大,乏味,教师烦恼,起不到发展学生能力的作用。

2.偏重于讲解思考题、难题、怪题,不面向全体学生,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没有弥补缺陷的机会,失去学习信心,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个性。

3.不注意复习课与练习课的区别,把复习课上成单纯的练习课,没有体现复习课是知识的系统化,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学习过程。

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全面发展,是新世纪人才的需要。为此,作为小学生数学教师,应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数学复习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的三个重要含义:

1、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

2、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

3、要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的、机械的接受知识。

二、明确复习的主要目的。

小学数学复习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沟通联系,“串线结网”

小学数学教学网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编排的,具有严密的系统性,知识的纵横之间有一根根无形的线把它们有机的串在一起,但数学教材的内容是一个一个断开的课时完成的。复习课,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复习,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使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竖成串,横成链,结成网,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这样不但能加深知识,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便于将成块的知识储存在大脑中,便于今后运用。

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复习课不只是引导学生认识和重视旧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通过编写提纲、列表等方法,将所学知识的逻辑整理出来,使教材的知识结构在整理过程中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并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不同的却又恰当的方法讲获得的新知识嵌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3、帮助学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

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兴趣爱好、意识倾向等存在着差异,因此,对于学过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上也就存在着差异。“查漏补缺”是复习课的重要摸底方法之一。教师在上复习课时,结合学生实际,切实把握较差学生的情况,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弥补他们知识上的缺陷。通过复习能够做到堵漏补缺,扬长避短,同时也能弥补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

4、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复习课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好两方面的准备,即:为以后的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和加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参透。

三、采取有效的复习方法。

1、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方案。

首先根据所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复习计划。复习前,教师将所教过的知识做一番综合整理,系统归类,纵横沟通,找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易混易措之处。同时对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做一个切实的估计,如果情况不甚明了,可以进行一次书面摸底(覆盖面较全,突出重点而又有不同层次。),将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从而确定哪些知识可以一带而过,哪些知识需要重点复习。这样确定了复习内容,明确了目的要求,再考虑合适的方式方法,从而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要指定切实可行的复习方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1)本堂复习课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哪些是重点部分,哪些是关键部分。

(2)以本节课的复习内容为载体,应如何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数学能力和数学习惯。

(3)对于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学生掌握得如何,哪些概念比较模糊,哪些解题方法还不熟练,这些问题中,哪些带有普遍性。

(4)采用何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订好复习计划后,复习课才能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让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

科学的复习课应是在教师有效的“点拨激趣”下,营造一个让大多数同学积极参与的复习环境,合理的`选择和安排知识重视的材料,组织学生展开自由的、充分合作交流的活动,通过合作互动与作业操作,使学习的知识得到升华,达到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目标。让全体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复习,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复习中去。

3、选择恰当的复习方法。

复习的方法很多,有阅读课文、编写提纲、绘制图表、说理、举出例证和一题多解等,到底选择哪些复习方法,要根据复习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学生复习的方法越多,表明学生的思维越灵活,思路越开阔,就越有利于促进其思维的发展,提高创造能力。

4、设计合理的课堂复习模式。

要提高复习效率,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对以往知识上的缺陷得意弥补,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上,上一个新台阶,应考虑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及个别辅导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复习课堂教学模式。

当帮助学生整理和复习某一单元或某个知识块上的各个知识点,或者利用所学概念、法则、公式等进行练习时,可采用分组合作及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模式。

当需要将各知识点串成线、联成片,或者对学生的练习进行主讲时,可采用班级授课的形式。

5、切实抓好复习课中的练习。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复习课的练习就更是如此。因此,教师要精心安排,切实抓好复习课中的练习。

(1)用好教材各单元和期末的复习,各单元后和全册后都有由易到难、由深入浅的练习。分为两层,即保底练习和不封顶练习。保底练习,这是全体同学达到的共同要求的练习,包括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三部分,这些是精心设计的,在复习课中要充分用好这些习题、发挥好习题的多种功能,尽量不要补充雷同的习题,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不封顶练习,它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用的,可利用学习园地或者课外活动等。

(2)适当补充一些针对性练习。

复习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把握知识的连接点,做到一道练习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对号入座”,各取所需,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此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补充一些教材不足的习题,要特别注意补充一些为中差生弥补知识缺漏的习题,使复习落到实处。

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本班实际,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彻底摈弃“应试”观念,走出复习的误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炒冷饭”、“煮夹生饭”,在分析反思中总结,从而促进复习课取得实效。

课堂评价表小学数学范文

1、让学生选择恰当的测量工具测量一些日常生活或学习用品(如课桌、书本、铅笔等)的长、宽或高。

2、测量教室、操场的长、宽等。

评定采用等级制,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没有达到“合格”标准的学生如果有重做愿望,可以为其提供第二次机会,让其补测。

教师提供3~6个测量题目,让学生从中抽取1题,然后按完成情况给出等级评定(第2题可以2人一组合作完成)。

优秀:能一次正确完成,方法合理,读数及单位名称正确,表述清楚。

良好:能一次基本正确完成,方法基本合理,读数及单位名称正确,能用语言基本表达清楚。

合格:能基本完成,读数及单位名称正确,能用自己的语言基本表达清楚。

不合格:不能正确完成,读数错误,表述不清。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