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灰雀(热门19篇)

时间:2023-11-28 06:43:52 作者:琴心月

教案模板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提前预设教学方法和策略。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的备课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小学语文《灰雀》说课稿

《灰雀》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学期第二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四篇课文,讲的都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

《灰雀》讲的是苏联伟大革命领袖列宁与男孩、灰雀之间一个富有童趣的故事。故事从两条线索展开。明线是写列宁喜爱灰雀,寻找灰雀,又见灰雀,文中对灰雀的语言描写形象、生动。暗线是列宁寻找灰雀遇男孩,巧妙教育男孩知错就改。暗线才是文章的主旨,主要通过对话展开和推进。一个是寻鸟的伟人,一个是藏鸟的孩子,听了男孩吞吞吐吐的回答,列宁已经推知孩子在撒谎。面对天真的孩子,列宁没有批评、没有指责、没有说教,有的只是耐心、得体而又巧妙的感染、启发,使男孩内心受到震动,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列宁的做法既到达了教育男孩的目的,又不伤害男孩的自尊心,体现了伟人对儿童的尊重和呵护。

《灰雀》放在名人故事一组的第一篇,教学以“感受名人”为主线。在教学资源上,可链接回顾二年级下学期课文中的名人,认识单元导语插图中的名人,引发阅读期待;学文后延伸阅读列宁和其他名人的故事,为后几篇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有机整合”说目标。

三年级上学期是第二学段的起始学期,前两组课文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学段衔接过渡。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综合学段特点、单元目标和教材文本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用自主识字、随文识字等方法,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胸、脯”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呵护。

3.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词句;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了解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联系本组教材,可看出编排本课的意图是: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呵护。所以,“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三、“以学定教”说教法。

1.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杨再隋先生说:“要充分有效的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本课的教学设计读贯穿始终,“初读”“默读”“品读”“研读”“拓读”,读的层次势如剥笋。读的形式灵活多样,范读、分角色读、创设情境读……。

2.引导发现,质疑启思。“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本课教学充分预设学生读文本后的问题,引导质疑,寻疑导教,使得教学的重难点得以突破。

四、“板块推进”说流程。

基于以上的种种分析,《灰雀》的课堂教学设计成若干板块,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基本理念。

第一板块:名人为引子,导入。

一是回顾列宁。从《蜜蜂引路》入手,出示列宁头像,简单介绍列宁。初步了解列宁的伟人成就,为下面的学习故事做铺垫。

二是板书课题。教师边说边写,“雀”,上面是一个变形的小,下面是一个“隹”,“隹”就是短尾巴的鸟,渗透中国汉字的文化,提示雀的写法。

三是认识灰雀。(课件演示三只灰雀),简介灰雀。请同学们跟它们亲切地打招呼,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第二板块:感知为基础,初读。

有了对故事两个角色的初步认识,学生的阅读期待进一步调动起来,教师用课件出示自读要求,“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标上自然段的序号。三、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按要求读故事。

有要求便有检查,按照自读要求,先出示藏着课文的所有生字的三个句子,借助拼音,检查读句情况。进而由句到词,读准生词,并引导学生通过图解、字理、辨析等方法,初步理解生词。词语教学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现了学段的过渡。

第三个要求,初步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对于刚跨进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这部分设计成“方法引路,扶放结合”的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这篇课文有好几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圈一圈。

小学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太阳》一课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围绕本组专题“神奇的科技世界”而选编的。这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太阳的常识:离地球有多远,它有多大,多热。说明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太阳的大小,太阳的热度;第二部分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

2、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读懂课文,知道课文介绍了太阳的几大特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3、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知道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密切;教学难点是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二、说教法。

1、抓住说明文的构段特点进行教学。

2、抓住课文中语言,了解说明事物的方法。

3、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联想,在愉悦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说学法。

1、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2、加强朗读,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讲述太阳的特点和我们的关系的。初步认识说明事物怎样运用列举数字、做比较、打比方、比喻等多种方法。

3、利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讲教学程序。

(一)启发谈话,激趣导入。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我利用谈话,引导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对太阳的认识,并利用课件传说导入课文,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利用教具,理清层次。

1、摘录。让学生默读课文,用小卡片摘录有关太阳的知识点。摘录的过程其实就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2、质疑。当有关太阳的知识点无序地展现于学生面前时,提出疑问:我们看得明白吗?使学生领悟到要说明一种事物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

3、调整。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归归类。这个过程操作性强,训练面广,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

4、再质疑,再调整。当材料比较有序时,提出一个层次问题,启发学生说明一种事物除了要按顺序,还要有层次。经过调整,全文材料已按几方面清楚地呈现于每位同学的桌面。

(三)细读课文,体会写作方法。

让学生划出具体描写太阳特点的句子,知道运用数据和作比较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读、议体会运用这些方法的好处。

(四)交流,拓展:

1、“说”太阳的博爱、无私奉献,感恩太阳的说话训练。

2、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与人交流,学习倾听,学习简要介绍自己收集整理的信息。在交流信息的同时,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大胆地想象、畅谈自己美好的设想:怎样让太阳把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可爱。整个过程以学生的操作、探索为主,使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宽学习语文的空间,掌握初步的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探索,激发学生课外研究探索的兴趣热情。

五、说板书设计。

远和气候的关系。

大太阳和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和动植物的关系。

热和疾病的关系。

小学语文说课稿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12个;正确读写"腾云驾雾、漫山遍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3).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难点:

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3、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

1、朗读法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法宝。”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体会到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美的熏陶。

本节课三个自然段的教学,虽然都是以读为主,读中悟,悟中读,但三次读各有特色。

第二自然段语言生动优美,字中有画,字中含情,我运用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在赏读、研读、感受不一样,读得也不一样,倡导创造性的朗读,个性化的理解。训练学生“在反复反馈中开发思维、在联想中增强记忆”的能力。

第三自然段写五彩池很神奇,语言浅显易懂,学生不需深悟,我故意设计漏了“更”字,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可是”“却”等词,读中体会五彩池的神奇。

第四自然段描述了五彩池形成的原因,我采用了让学生默读和快速读的方法,因为默读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体会,提高学生默读的速度。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在强化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小组合作探究,五彩池形成原因,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奥秘。再通过“光盘”演示,让学生明白太阳光由七种颜色组成。

情境教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对于学生的主动探索、意义建构有重要的作用。我创设一个“写广告语”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是兴趣最好的理由,所以课堂中,我又以鼓励为主,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尽量让每一个站起来的孩子都体面的坐下。有一个孩子感兴趣并一直延续的学习情境作支撑,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得以发挥,课堂教学就变得灿烂和丰富多彩。我还运用课件,创设情境,播放五彩池课件:欣赏了五彩池的照片,以课文第2、3自然段作为解说,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五彩池美丽与神奇,再一次调动学生学习欲望。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独立阅读能力。教师不仅交给学生白菜更重要的要交给学生白菜的种子。这样学生一辈子才有吃不完的白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本课我主要让学生掌握以下学习语文的方法。

1、不动笔墨不读书法,圈画批注法

2、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方法;

3、质疑法

4、读文章,想画面法

5、情感体验法

5、收集资料的方法。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

[关于"石粉是哪儿来的"这个问题,启发学生读课外书自已解决,树立大语文观。]

第一课时:指导学生交流预习的收获,整体入手,启发学生通览全文,交流对这篇课文的总体感受,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

第二课时:我按照整体——部分——整体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五个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课件辅助,整体感知

4、质疑贯穿教学整个过程。五彩池与瑶池对比等

5、回归整体,写广告。把课堂推向另一个高潮。

布置作业:积累、课外延伸

1、背诵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2.推荐阅读《中国名胜经典》这本书,了解祖国还有许多像五彩池这样美丽、神奇的地方。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为了体现教学思路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13、五彩池

小学语文《灰雀》说课稿

《灰雀》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学期第二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四篇课文,讲的都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

《灰雀》讲的是苏联伟大革命领袖列宁与男孩、灰雀之间一个富有童趣的故事。故事从两条线索展开。明线是写列宁喜爱灰雀,寻找灰雀,又见灰雀,文中对灰雀的语言描写形象、生动。暗线是列宁寻找灰雀遇男孩,巧妙教育男孩知错就改。暗线才是文章的主旨,主要通过对话展开和推进。一个是寻鸟的伟人,一个是藏鸟的孩子,听了男孩吞吞吐吐的回答,列宁已经推知孩子在撒谎。面对天真的孩子,列宁没有批评、没有指责、没有说教,有的只是耐心、得体而又巧妙的感染、启发,使男孩内心受到震动,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列宁的做法既到达了教育男孩的目的,又不伤害男孩的自尊心,体现了伟人对儿童的尊重和呵护。

《灰雀》放在名人故事一组的第一篇,教学以“感受名人”为主线。在教学资源上,可链接回顾二年级下学期课文中的名人,认识单元导语插图中的名人,引发阅读期待;学文后延伸阅读列宁和其他名人的故事,为后几篇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有机整合”说目标。

三年级上学期是第二学段的起始学期,前两组课文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学段衔接过渡。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与此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综合学段特点、单元目标和教材文本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用自主识字、随文识字等方法,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胸、脯”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呵护。

3.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词句;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了解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联系本组教材,可看出编排本课的意图是: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呵护。所以,“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

三、“以学定教”说教法。

1.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杨再隋先生说:“要充分有效的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本课的教学设计读贯穿始终,“初读”“默读”“品读”“研读”“拓读”,读的层次势如剥笋。读的形式灵活多样,范读、分角色读、创设情境读……。

2.引导发现,质疑启思。“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本课教学充分预设学生读文本后的问题,引导质疑,寻疑导教,使得教学的重难点得以突破。

四、“板块推进”说流程。

基于以上的种种分析,《灰雀》的课堂教学设计成若干板块,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基本理念。

第一板块:名人为引子,导入。

一是回顾列宁。从《蜜蜂引路》入手,出示列宁头像,简单介绍列宁。初步了解列宁的伟人成就,为下面的学习故事做铺垫。

二是板书课题。教师边说边写,“雀”,上面是一个变形的小,下面是一个“隹”,“隹”就是短尾巴的鸟,渗透中国汉字的文化,提示雀的写法。

三是认识灰雀。(课件演示三只灰雀),简介灰雀。请同学们跟它们亲切地打招呼,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第二板块:感知为基础,初读。

有了对故事两个角色的初步认识,学生的阅读期待进一步调动起来,教师用课件出示自读要求,“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标上自然段的.序号。三、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按要求读故事。

有要求便有检查,按照自读要求,先出示藏着课文的所有生字的三个句子,借助拼音,检查读句情况。进而由句到词,读准生词,并引导学生通过图解、字理、辨析等方法,初步理解生词。词语教学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现了学段的过渡。

第三个要求,初步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对于刚跨进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这部分设计成“方法引路,扶放结合”的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这篇课文有好几个自然段的开头,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圈一圈”;第二步,依据时间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指名读每一个部分,以填空为拐杖,启发学生思考:在每一个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第三步,尝试把三部分的意思连起来,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为了解学生的阅读个性差异,更好地感知课文,也为了解学生起始的阅读水平,以学定教,在完成自读要求后,学生再一次默读课文。了解这一遍读,学生又读懂了什么。

扎扎实实的“自读”“默读”环节,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整体感知,可进入第三个板块。

第三板块:词句为关键,品读。

聚焦“列宁喜欢灰雀”,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感悟。

首先是灰雀“惹人喜爱”。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后,以贴近儿童的问题“你喜欢灰雀的什么呢”,具体交流灰雀的颜色“深红”“粉红”,动态“来回跳动”,声音“婉转地歌唱”。“来回跳动”用创设情境想像法触摸,“这三只灰雀,一会儿从这边的树枝跳到那边的树枝,一会儿从——(生接答),这边——(那边),那边——(这边),这就是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采用入情入境法感受,“抑扬顿挫、变换着调子,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短,一会儿——(长),像唱歌一样,我们听一听,(课件出示叫声)”。这样引导学生“化话为画”,历经“读进去”、“想起来”的过程。而后,指导学生朗读,达成“读出来”的目的。

小学语文灰雀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是语文**号,我说课的题目是《灰雀》。我的说课主题是—读故事,品对话,识名人。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资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灰雀》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课文的重点在于讲述名人身上平凡的小事,让学生从小事中感受他们的不平凡。而本课描述的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一只丢失灰雀时,遇到将灰雀抓走的小男孩,并通过交谈促使小男孩将灰雀放生的故事。故事体现了列宁关爱小朋友,尊重小朋友,善解人意的优良品格。这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去体会名人身上的优良品格。

巧用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激趣导思,突破难点。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当“列宁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枝头歌唱”这一动态画面出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会为之惊喜,仿佛自己也来到白桦树下,看到了灰雀欢蹦乱跳的身影,听到了灰雀悦耳的歌声,喜爱灰雀之情油然而生。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果然回来了,这是因为男孩知错改错把它放回来的,而男孩之所以知错改错是因为列宁对灰雀充满了喜爱之情,对男孩充满了爱护之心。这种仿佛身临其境的感知,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为灰雀的归来而高兴,为男孩的诚实而高兴,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列宁对灰雀的爱,对男孩的爱,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线索和思路。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将“灰雀”作为本课的切入点,以寻找丢失的“灰雀”为主线带动学生纵观全文,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去领悟人物的内心活动。因此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目标:a、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c、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小男孩诚实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诚实的可贵,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净化,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教育。

教学重点: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法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导入法,朗读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方式,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见解,从而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生成和升华。

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运用读、思、品、议、说、写的方法来学习课文。读人物内心,思课文所写,品文中语言,说心中所想,学习作者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句子,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设生活和文本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过程预设如下五个环节:

1情景导学提出问题。

(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瞧!灰雀来为我们讲述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了,让我们热情地和它们打声招呼吧!----揭题。

1、读题,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结合图片)。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怎样的灰雀吗?

为了这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2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2、学习生字新词: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注意“诚”、“蹦”等后鼻音。

(分行出示,请同学做小老师,带读,识读,齐读)。

3讨论交流合作解决。

列宁和小男孩因为灰雀,而有了这段故事。我们先来看看漂亮的灰雀吧。小组合作找出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灰雀,用横线把它画出来。然后讨论交流:灰雀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画笔画出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优秀小画家。

4展示评研运用提升。

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朗读并尝试分角色表演。评选出最优秀的一组,在全班内表演。通过表演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5巩固达标拓展深化。

多媒体展示导学卡—达标拓展性问题。

学生自主完成达标测试题,更好地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教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小学语文组x号,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课题),下头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1、教材分析。

《》是xx版小学语文()年级()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以()为主题展开。《》是一篇精读(讲读)课文,主要描述的是(文章大意)。课文虽然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层次清晰,描述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给人很深的启迪(这部分能够从课文的地位、资料,以及作者的写作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第一阶段:1—2年级;第二阶段:3—4年级;第三阶段:5—6年级)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资料,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了解重点语句所隐含的情感色彩。(如: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学习主人公——的完美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句话):

难点(一句话):

4、教学时间:(根据要求安排)根据课文资料需要,将安排2、3个课时。(若为几个课时,则说明此刻讲的是第一课时,同时后面讲课过程中要说明第一段主要讲说明等。)。

5、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归纳课文教学资料)教学资料,结合()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景,教学中我主要经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经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五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经过多媒体播放展播(引入与课文资料相关的画面,例如歌曲、人物的形象画面等),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能够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资料,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要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目的效果怎样):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所以,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写景:美丽的景象;写人:活动的情景),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同上):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出几个代表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本事。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本节课的生字、词和重点词句,并让学生议一议(例如课文中出现的包含修辞手法的语句所表现出来的意思和情感等)。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紧之后,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景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如读到“xx”时,用多媒体展示“xx”画面(写人:主人公表现情感的画面;写景:与资料相关的图片)。这一幅幅画面,不仅仅讲学生们带入()之中,还能帮忙他们更好地理解“xx”、“xx”、“xx”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

最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根据资料而定的)图画,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根据课文资料)(如:草原的无限热爱)。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到达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所以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经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根据课文资料拓展出的问题)。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本事。

第五环节(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新颖):安排作业,复习强化。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写景:优美的景象;写人:主人公的情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本事。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小笔记本上;作业2:根据课文资料,(写景:能够按照课文资料画一幅图;写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大家分成两几组进行主角扮演,让大家一齐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感受)。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头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最终,我谈一下本节课教学效果。本节课经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一样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日说课的全部资料,多谢各位评委教师!

小学语文说课稿《灰雀》

1、学生搜集有关列宁的故事、事迹或照片。

2、教师制作投影片、生字卡片和人物头饰。

1、同学们都知道列宁的故事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指名说一说。老师概括介绍列宁的生平。

2、学习这样一位伟人的故事,那一定是受益匪浅的。今天我就来学习《灰雀》,看看文中小男孩受到了哪些教育,你又能得到哪些收获呢。(板书课题)。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小组讨论理解词义。

3、采用多种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或认为自己哪个自然段读得好就读哪一段。学生读后集体评议,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

1、自读课文。

2、指名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知情况。

c.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后来到哪里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你是从课文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知道了什么?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导朗读对话。

a.同位分角色练读。

b.指名戴头饰分角色读。

c.全班按男女生分角色读,老师读叙述部分。

3、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些什么想法?

4、小结:这个小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教育了男孩,使男孩主动送回灰雀,告诉我们有了错误承认了,改正了,就是诚实的孩子。

1、认读生字词。

郊外散步白桦树胸脯婉转面包渣。

或者严寒自言自语欢蹦乱跳回荡。

2、巩固生字词。

a.卡片抽读、开火车轮流读。

b.给生字组词。教师将生字卡片出示在黑板上,学生会给哪个字组词就说出来。

1、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2、说说你在临写的过程中有什么字你认为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的,说出来,教师示范书写,重点讲解。

3、将学生写的字打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同学评议。

读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说说通过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抄写你认为写的好的词语或句子。

小学语文灰雀说课稿

《灰雀》是一篇充满童趣又颇耐人寻味的文章,记叙了一个小男孩在列宁爱鸟言行的影响下,把捉回家的鸟又放回树林的故事。

1.知识目标:通过朗读、感悟、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学习读懂句子的方法,能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情感目标: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城实的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一种城市的表现,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领会文章主题。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这十六个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小学语文说课稿

《浪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教材分析:

《浪花》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课文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大海特有的景致:沙滩、浪花、贝壳、小虾。其中,最逗人的是浪花,浪花跑去又跑来,像一群淘气的娃娃。课文语言优美,音律和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儿童的口吻,描述海边的景物,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知识目标:理解词语“迈着”“搔痒”“捧来”“轻轻的”“悄悄地”等。

2、能力目标: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海边玩耍的乐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感悟理解“迈着”“搔痒”“捧着”等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体会海边玩耍的乐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为扩大课堂容量,拓宽学生的视野,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

基于本课教材持点、学生的年龄持点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在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变式教学法、动作演示及激励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读中感悟,实现与文本对话。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引导探究。

引导表达。

自读自悟。

品读感悟细细体味。

赏品读练。

品读感悟细细体味。

拓展视野情感升华。

寓学于练积累语言。

课堂小结分享快乐。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请学生趴在桌面上,闭上眼晴仔细倾听,感受一下,我们现在来到了什么地方?(放海浪声)。

2、放课件让学生欣赏大海风光。

小朋友,海美吗?(美)沙滩美吗?(美)浪花美吗?(美)想到海边去吗?(想)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课文,一起看美的大海、美的沙滩和美的浪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这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我想,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之前,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海浪声”“海”“浪花”引入教室,让“海浪声”“海”“浪花”直接诉诸于儿童的感官,使学生对教材由“远”及“近”,由“近”感“真”,由“真”感“亲”,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其如临其境。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

(二)品读感悟,细细体味。

1、教师配乐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2、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并通过读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模仿浪花的动作、用词说话、找关键字等方法,让学生理解“迈着”“搔痒”“捧着”“又”等词语,体会文中“我”和“浪花”的快乐。并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用读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这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低年级的学生要达到这理想目标并不容易。因而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感悟”显得更为重要。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语言习惯于直接体验、整体接收、综合感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这一思维特点,采用动作演示、多媒体再现情景等多种方法,让学生通过做动作学习词语,让学生模仿“浪花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还让学生“悄悄地搔痒同桌的小脚丫,感受被浪花搔痒的感觉”等做法,让学生在直接、整体触摸语言现象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自得。同时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体会表达的精妙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并用读的方式表现出来。我认为,这一过程实质是学生由对语言文字的自主探究、感悟品味到对内在情感的真切流露,更是学生内心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这也就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对话。

(三)寓学于练,积累语言。

(1)连一连,读一读。

蓝蓝的贝壳。

金黄的小虾。

雪白的沙滩。

青青的海水。

(2)照样子,说一说。

我坐在沙滩上玩耍。

爸爸坐在沙发上。

妈妈坐在。

设计意图:语文作为实践的工具,非得在实践中反复地操作、运用和练习才能熟练地掌握它。学生要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不能光靠课堂听老师讲,还要靠课内和课外大量的听、说、读、写和实践活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读一读、连一连”,“照样子,说一说”两道练习题,让学生在运用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四)、拓展视野,情感升华。

播放《海底世界》动画,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继而让学生用一句热情洋溢的话表达自己对海、或浪花、或沙滩、或海底世界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根据教育目标对资源进行组合和调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感性的材料。美丽的《海底世界》的动画,把学生的视野及情感向纵深拓展,继而让学生用一句热情洋溢的话把情感释放出来。

(五)课堂小结,分享快乐。

小结:师生共同小结本课的收获,让学生体验收获,分享快乐,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设计意图:

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板书设计:

18、浪花。

我浪花。

设计意图: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

把握文本的重点,起引领作用。同时,随机板书也作为一种肯定学生探究成果的形式,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

评价方式采用“观察法”“随机点评法”及“激励”等方法。

“观察法”是在学习探索过程中,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在充分暴露思维的过程中,积极肯定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和探究精神。

“随机点评”“激励”包括师生间和生生间的点评和激励,这些评价方法能及时沟通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提高信息反馈的频率,调控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说课稿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而陶罐却不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童话故事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接触了不少,他们想读、乐学,但要理解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会认10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

2、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3、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

1、指导观察法

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

2、表演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表演读,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1、合作学习法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

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师: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说说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童话故事(随机课显:陶罐和铁罐的图片)你认识他们吗?在学生叫出他们的名字后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换偏旁识记“陶”。(童话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极有吸引力,让生‘说说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更能激起学生不吐不快之感,我想此时孩子们的兴趣已被激发,再加上看了立体的、鲜活的图片,孩子们会迫不及待想接触文本,想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此时,我抛出一句: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去读读第6课就明白了,就这样我巧妙地把孩子引入自主阅读状态,这样就进入了第二个环节。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一环节,我主要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词。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经验与感受与文本对话,对文本的解读带有很强的个性化,因此我让学生读通课文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里,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在点评中,我做以下的点拨,以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1、在学生发言中,注意让学生读好文中人物的对话

2、对字词有不明白之处,可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忙,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资源。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有了前面的铺垫,我首先出示词语(骄傲、傲慢、谦虚、轻蔑、恼怒、宽容、不再理会)在学生齐读后进行分类,随机板书。

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读读课文,找找、画画从哪些语句看出铁罐的傲慢、骄傲,陶罐的谦虚、宽容?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我主要做了以下点拨引导:

2、用指名读、师生合作读、评议读、赛读、加动作表演读等多种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重点指导读好以下几个句子:

(1)“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2)“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此环节,我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也潜意识领悟了故事的道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领略了祖国语言的精妙。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还提高了思维能力,自主能力。此时,学生已取得获得知识的快乐,也更加关注了陶罐和铁罐的命运,于是我以“陶罐和铁罐的最终命运到底如何?”这一问题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即默读课文10————17小节内容,重点抓住人们对陶罐赞赏的语言及陶罐说的话,感悟陶罐的品质。

我说:“如果此时陶罐与铁罐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谁说句什么话?学了课文你想对自己或身边的谁说句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写写。(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在写话中明白了道理,突破了难点,同时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还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

我说:“如果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也来当一回童话大师,写一写这个故事,写完后读给爸妈听,让他们给你打打分。(这个作业为指导学生写作指明方向,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得以提高)

小学语文说课稿

我今天授课的内容是长春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一板块《老海龟的悲剧》的第二课时。

这是一篇蕴涵哲理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老海龟向一只小海鸥夸耀自己的本领,最后不幸被渔夫捉到的故事,告诉人们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一定要谦虚谨慎,不要骄傲自大。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积累好词好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涵的道理:

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海龟的悲剧中受到启示,养成正直、向上、谦虚的好品质。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1、对话切入、提线导读。

课文的两个主要角色,一个是小海鸥,一个是老海龟,课文的2—7自然段描写了他们两次对话。在两次对话中,老海龟的回答是学习和理解的重点。所以在这环节中我抓住老海龟的话进行理解和朗读。

2、形式多样、读中感悟。

根据三年级学生阅读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时刻抓住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品析词语、分化难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这是一只说大话的海龟,在这一环节中,我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如: “狂风暴雨”“大浪滔天”“毫不在乎”“平安无事”等词,来体会老海龟骄傲自满的本质,从而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蕴涵的道理。

4、着眼细处、提升写作。

在这一环节中,我提出“游遍”“溜达”“观光”这三个词,帮助学生理解这三个词所要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让学生体会在一句话中如果一个词重复的使用,会使文章枯燥、乏味,使学生感受作者在用词上是多么的生动、准确,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总之,通过本节课,我力求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语及对话,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力求达到文道结合的美好意境。

小学语文说课稿

各位领导: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第一册“识字(二)”第四课《日月明》,鉴于《日月明》是一篇识字韵文,它通过韵文的形式提示了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单元之前的象形识字课显然已作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对日、月、火、竹等会意字的组成部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几个句意的理解完全可以通过会意字的特点进行分析,因此,识字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字音以及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上。本课出示了11个会意字,并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韵文形式介绍了这几个字的构字规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认了以下几个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明、鲜、尘、尖、灭、力、男、休、手、林、森、从、众”13个生字,会写“力、手、水”3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由读、对读、边拍手边读等多种形式反复读,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会意字的构成规律,知道他们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汉字组成的,而它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如很小的泥土就是灰尘的尘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祖先造字的智慧,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为达成这些目标,我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因为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但是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并不是完全地放任学生去自由活动,而是在教师有序指导下的自主探究,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从四方面着手让学生进行探究:

直接出示要认的会意字,因为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所以对于这些字学生很快就读出并读准了他们的字音,然后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仔细观察,这些字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就说出了明是由日和月组成的,鲜是由鱼和羊组成的,而日、月、鱼、羊则都是我们学过的象形字,通过反复的认读,学生很快就说出了日月明、鱼羊鲜等这些朗朗上口的韵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了通过自己的努力,每个小朋友都能掌握识字规律。也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让学生看看明、鲜、男、森等生字同样是由独体字拼成的,他们拼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结构分类,让学生自己到黑板上去认一认,分一分,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又是品字结构。使生字反复再现,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同时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让学生探究发现独体字是不是简单得相拼,学生很快就发现了一些部首的变化,比如人木休的休,左边人的捺变成了竖,小土尘尘上面的小,竖钩变成了竖等,再一次让学生体会了构字规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编出来的韵文儿歌读读黑板上出示的生字。

新的课程观指出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杜威也主张“在做中学”,因此为了更好得让学生理解字义,我让一高一矮两个学生上来,高的当树,矮的坐在树旁边,学生很快就说出了这是休,这样既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会意字,有让学生知道了休这个字的意思,就是休息的意思,又比如我在黑板上画冒着热气的鱼和羊肉串,让学生体会鲜的意思,还可以让学生拿出铅笔来观察,学生很快就说出了铅笔头尖尾粗的特点,这样就很容易得理解了小大尖。然后我又出示了一些本课没有出现的意会字,如采、苗等,让学生说说字义,通过讨论解决的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识字、理解字义活动中,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学习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

本课课后练习中安排了一项“读读想想”,目的是进一步扩展学生对会意字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结合这项练习,我组织学生围绕“有趣的汉字”这一主题开展实践活动。首先,我先引导学生完成“读读想想”的练习,仿照课文将这四组字念成一段小韵文不正歪、日光晃、三口品、三日晶。然后,引导学生自由组合,与好朋友一起复习前面学过的汉字,看看有没有类似的字,。因本册书至此已过大半,学生已学了不少汉字,其中有不少象形字、会意字及形声字,让学生试着找出这些汉字有趣的地方,或画画,或出字谜,或学着课文的样子编编韵文。总之,用各种方式将汉字的有趣之处表现出来。最后,开个交流会,让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有了自由表达的空间,有了展示才能的舞台和自主发现的过程。

不难看出: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给他们机会、时间,孩子会发现很多很多的东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构字规律,互相倾诉,欣赏别人的发现成果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思维与情感也在互动。学习中,孩子的自信心在增强,学习能力在增强,互相倾听、互相欣赏、互相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也在逐渐形成。总之,我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时刻牢记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时时处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不动摇,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虽然在课上仍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相信朝着这样的方向去努力,成功终会属于自己。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小学语文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方正县会发镇中心小学教师,我叫王春宇,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教科版第六册第五课《真情的回报》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犝馐且黄比较浅显、易懂的课文,叙述了一个虽然平常但却很感人的故事。一个九岁的小男孩因父亲生病,不得不以送报纸为家里挣钱减轻负担,由于他诚实的劳动,换来了订户们对他的关心和帮助,使他懂得了“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与爱意”这样一个道理。文章以叙述为主,内容生动,语言平实,通过平实的语言,传达出丰富的意蕴,创造出令人动情的效果。

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全文洋溢着浓浓的真情,帮助学生感悟和体验这种真情是第二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课在教学时,紧扣课题,以此为切入点,抓住“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和“我得到了怎样的回报”这两个问题来展开教学。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两个关键问题,分别用“ ”和“ ”标出,然后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讨论,具体教学以随机教学为主。

对于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教学,采取让学生感情朗读,评评议议,比较句子的异同点等体会句子含义。对于文章中写“我”付出真情的描写并不十分具体,通过让学生进行联想,来丰富学生的感知。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大胆的想象,设身处地体会“我”内心的惊喜、激动和感激。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通过读读、评评、议议、想想、说说等多种形式的学习途径,来理解“诚实勤奋的劳动可以换来难忘的关怀与爱意”的具体含义,体会真情。

(一) 直接引入课题。

(二) 组织自主学习,初步体会感情。

组织四人小组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1、找出“真情”的句子,用“ ”标出。“回报”的句子,用“ ”标出。

2、认真读读有关语句,你体会到了什么?(可以圈、划等,写出自己的感受。)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此我在设计过程中让学生将自己体会到的批注在书上,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三) 学习课文,感悟“真情”。

学生自学后围绕以上两个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朗读。

(一)“我”的真情表现在哪里?

(二)“我”得到了哪些“回报”?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是起引导者、协调者、组织者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设计了一些比较感悟、联想实景、朗读体验的环节组织教学。

《新课标》还指出: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因此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来感悟“真情”。

(三)在课文戛然而止时,学生是“言有尽而意未尽”,情感积累也正逐步地增强,这时,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情感的宣泄口,使每个学生的个体生命激情在自由表达中得以彰显。于是让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品味、回忆名人名言、创造书写属于自己的小名人名言,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功感,内化了文本语言,锤炼了学生的言语表达,又生成情感,积累了语言,使课堂真情四溢,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进一步感悟“诚实勤奋的劳动可以换来难忘的关怀与爱意”。

美妙的乐曲能直接刺激大脑的兴奋区,使其迅速地步入情境之中,更好地调节感情,促使学生有一种阅读的冲动。因而课文最后引出我喜欢的歌“爱的奉献”,师生共同感受“爱的奉献”的主旋律,再次确立这篇课文的情感基调,使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再一次受到情感的感染,心灵再一次受到震动,进而与作者的情感达到某种程度的相似,激起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进而使学生感情得到了升华,受到了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说课稿

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草原》一文的教学。我的说课将从四个方面展开。

我首先要说的是教材分析。

《草原》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重点课文,本单元课文的共同主题是“景物聚焦”,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草原》是一篇景象融会的散文,重要报告了作者老舍老师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优美景致,以及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景象。课文语言清新优美,线索清楚明白,称赞了草原的优美风景,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知交谊,表现了故国事各族人民连合友好的各人庭。

所以,对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感悟是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

课文的结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浓缩了作者的情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由于我们的家乡远离草原,学生对草原风光和风土人情缺少感性认识,这样,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必须准备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

接着,我来说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掌握有关生字新词,了解有关的民族风情。

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情感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情感。

本课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整体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后两项的要求。今天,我重点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过去的“教学生”,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同时要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品读法和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适度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美景,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美的渴望和追求,拓展学生的思维,体味美的意境。

所谓“品读法”就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读促学,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读出情感,读出感悟,读出内涵。

“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法,也是本课采用的一种学法。

最后,我重点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在感受草原风光美和人情美的同时,培养审美能力。整个教学程序分为6步:

第一步:声像感知,激情导入——期待美。

在本课的导入中,我首先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学生被带入美丽、神奇的大草原,初步感受了草原的美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第二步:整体感知,把握要点——寻找美。

这样设计,在学生整体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直接切入教学重点,把“天涯碧草”和“蒙汉情深”这两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三步:图文结合,创设情境——感受美。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这是()的草原。

具体做法是,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美景,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带给学生的是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

接着,品读重点词句。对于文中重要的词句,我将出示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特别是对于“渲染”和“勾勒”这两个词的理解,可以出示国画图片,通过画面的比较,让学生欣赏小丘线条柔和的形态美。

然后,在学生充分理解词句及作者感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要读出“高歌一曲”时的激情,读出“低吟小诗”时的陶醉。

最后,在“情深深,意浓浓”的氛围中,启发学生:“作者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呢?”然后,师生深情诵读《敕勒歌》。

这样,这一部分教学的中心问题“这是()的草原”,就可以水到渠成的得到解决。

第四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美。

第二部分的学习围绕“这是()草原人”展开讨论。

具体做法是出示课件,让学生自读2到5自然段,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自然段。

地点。

人的活动。

当时的气氛。

学生分组研讨时,可以播放一段融合了“赛马、迎宾”等内容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放飞自己的想象,活跃课堂气氛。

然后小组成员选择适合本组同学特长的,能表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方式进行汇报,如感情朗读、想象描述、表演等等。

最后,再回到这一环节的中心任务:填写“这是()的草原人”。

第五步:紧扣重点,体会情深——升华美。

草原的风景美,人情更美,草原人民的热情已深深地感染我们每一个人。在依依惜别的时候,你最想说什么,做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讨论,然后教师总结,大家心中的千言万语,概括起来就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接着,抓住这一点题诗句,让学生反复诵读,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情感得到升华。

这时,大屏幕展示:夕阳的余晖洒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伴随着优美舒缓的音乐,我问学生,课文表达的仅仅是蒙汉情深吗?引导学生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然后,在“爱我中华”的动人旋律中,通过课件展示有关民族团结的动人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

第六步:拓展创新,内化感悟——延伸美。

课后的拓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小学语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中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彩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学情,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彩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4篇课文。《彩虹》一课主要描述的是富有奇思妙想的我站在“彩虹桥上”后的无线遐想,我为爸爸下雨,帮妈妈拿镜子,荡秋千裙子我的裙子变出彩云。从而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关爱家人的孩子。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够正确认读并掌握本课生字12个,并会写7个生字,并组词,尝试造句子。

2。能够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读好长句以及问句。

3。能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了解重点我对家人的情感。

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

认读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体会我对家人的情感。

教学时间: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3个课时。本节课是课文的第三课时。

在单元的学习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除了朗读课文以外,也要认真观察课文插图,学习相关的段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最终达到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想想能力,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主动探索。

课文的阅读的学习是小学生语文教学的重点,阅读学习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是为了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会生活中的乐趣,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呼唤着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五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以问题导入,回顾课文本文中的彩虹指的是什么?如果你有一座彩虹你会在它上面做什么?并翻开课本观察课本中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插图中的内容。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初悟课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注意听文中字词的读音,以及听问句的朗读方法。并要求学生手指课文,注意听。然后再听完录音之后并要求学生将文章的段落标出来,明确每一行空两个字的为一段。

第三环节:分析课文,领会内容及情感。

这一环节,我只要安排学生在读中思考,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容。我首先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并让学生思考美丽的桥指的是什么。学生明确桥指的是彩虹。并且指出美丽的形容彩虹说明作者很喜欢彩虹。然后请全体女生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提醒男生看书听读音有无错误。随后找出第二自然段一共由几句组成,并思考:我问爸爸什么了?我想用它干什么用?我为什么要下雨呢?学生找出答案,并画出重点句子,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我对爸爸的关爱。

同方法学习后面三个自然段。明白我对妈妈,哥哥的爱。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首先齐读段落,男生注意听字词的读音。随后,请学生思考:我问妈妈什么了?我想用他干什么用?我为什么要做月亮。妈妈高兴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到答案,并明白我对妈妈的爱。

最后,学习第四自然段,由同学们齐读段落。并找出:我问哥哥什么了?我想用它干什么?我为什么要把秋千挂在彩虹上?哥哥会高兴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并明白我对哥哥的喜欢。

第四环节:朗读课文,深化情感课文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读中体会。本环节让学生再次分组进行朗读,随后思考,文中我对爸爸妈妈哥哥的情感,学生自由发言,明白我对家人的爱。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将课堂进行延伸,思考:如果你有一座彩虹桥,你想在它上面为谁做些什么呢?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敢于说,乐于分享能力。一系列的“读、悟、议”,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的目的。

板书设计。

根据课堂展开进行书写。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老师。

小学语文说课稿

《难忘的八个字》一文讲述了“我”由于模样丑陋遭人嘲笑产生自卑心理,后来在一次耳语测验中伦纳德老师对我说了八个字“我愿你是我的女儿 ”,从此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鼓起“我”生活勇气的故事。透过这个小女孩的心理感悟,赞美了一个懂得怎样去爱护、抚慰受伤的童心的优秀教师,启迪人们应该付出自己的一片爱心,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在第一课时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阶段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我确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巩固认读词语。

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写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

2、抓住重点语句,反复品读,理解人物的内心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落,感悟伦纳德老师善良、慈爱的美好心灵

2、体会师爱的伟大和无私,受到爱的启迪。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语句,反复品读,理解人物的内心感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落,感悟伦纳德老师善良、慈爱的美好心灵,体会师爱的伟大和无私,受到爱的启迪。

教学难点:

读懂伦纳德老师为什么要说这八个字?这八个字为什么令“我”终生难忘?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的设计理念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验,围绕一个“读”字来展开,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感悟思想情怀,在读中启迪学生心智,在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的设计思路是牢牢扣住“难忘的八个字”这个关键,利用创设情境,想象说话,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唤起学生的情感认知,使学生逐步形成与自己以往经验相适应的“理解”内容;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词句去体会小女孩、伦纳德老师外貌描写所透示出来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渗透抓人物特点写人的写作方法;通过抓关键词、有效对话、感情朗读等形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最后拓展延伸,使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爱的神奇,同时让学生在理解“爱的行动”中受到感染,学会感受身边的爱,知道如何去让生活充满爱。

语文新课标对中年级段阅读方面有这样的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据此要求,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问促读,以读为本,以读促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换位思考、想象说话”来理解课文内容;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充实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语言为学生创设读的情境,激发读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掌握边读边批注圈点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巩固词语认读。

学生在复习认读词语的同时,回忆上节内容。

(二)品读课文。

1、听录音,感知全文。

2、学习伦纳德老师的外貌描写。

以提问:“伦纳德老师长的又是什么样子呢?”吸引学生去书上找内容,阅读感知伦纳德老师的美丽、慈爱,指导朗读,读出对她的喜爱。

3、学习小女孩的外貌描写,理解小女孩的内心感受。

学生找到关于小女孩的外貌描写,说出自己对她的印象,假设学生自己是这个小女孩,感受她的心情。

创设语境想象小女孩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况,理解她的内心,走进她的生活。

4、感知我与伦纳德老师之间不一般的故事。

默读3---7自然段,概括故事内容。

联系小女孩以上表现体会小女孩听到“我愿你是我的女儿”后的感动,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想象小女孩以后的生活、学习。

5、你想对伦纳德老师说些什么?你最难忘老师做的哪件事?让学生体会老师的爱。

(三)升华爱,知道如何表达爱。

配图配乐,教会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爱。

小学语文说课稿

《日月水火》是北京市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本单元共安排了6课,体现了3种不同的识字方法,本课为看图识字,配有4幅插图,右下角分别写出了古代的象形字,这就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素材,所以学生在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识字方法。本课教学任务分两课时完成,我所展示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据此,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会读“日、月、水、火”4个生字,认识“横折钩”1个新笔画。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生字的意思,会用这个字组词或说句子。2.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的书写日和月。因为这是一群刚入学才一个多月的孩子,本课使他们第二次接触汉字,对于他们来说把横写平,竖写直都很困难,所以我将本课的难点定为: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的书写日和月。

刚入学的孩子在课堂上面临面临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字枯燥的。无趣的,而天性好动的性情又使他们在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注意了很难持久,基于此,我会将学生的养成教育贯穿课堂始终,用自然的提示语,表扬话,手势动作牢牢地吸引孩子的眼睛,注意力始终保持。

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兴趣教学法。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散,而兴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通过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儿童化语言;形式多样的识字游戏;从始至终让孩子们的注意力都放在课堂上,达到识字和组词的目的,提高识字能力。

2、情境教学法。这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现学科整合这两方面去考虑的。在教学中我通过讲故事,图画,生动形象的板书重现知识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在创设的情境中促使学生更好地识字。

3、赏识教学法。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在学生练读字,词、参与游戏、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等环节,我活用赏识语言;当众表扬赏识;用欣赏、赞许的目光赏识;用友善的动作赏识;用模糊赏识等赏识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给学生注入了巨大的学习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的确,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化剂。新课标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想,学生也只有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才会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我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时时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处处催化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学得不亦乐乎。

根据教材特点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分为以下五步:

1. 图画导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2. 听故事,感悟汉字的演变过程

六七岁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生硬的讲解这个字第一笔什么,第二笔什么,你应该怎样怎样写,无疑使孩子感到学汉字是枯燥的,没有意思的。如果让刚学汉字的六七岁孩子在生动的故事,美丽的图画中学习汉字,无疑是激发学习汉字的好方法。所以,我以“日”字为例,安排学生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描画太阳,讲一讲古人是怎样造出这个字的,为孩子架起与古人对话的桥梁,让孩子亲身体会古人造字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使汉字不仅仅是方块字,而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更加生动。也为下面的自学打下基础。

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孩,于是我安排了为形声字配图,再与现代字相对应的找朋友游戏,让他们自己学习汉字极大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欲望。

通过找,叫名字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音、形的记忆。

3. 了解字义,积累词语

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大量的组词,说句子,因为,我们在生活中用得最多的是词,说得最多的是句子。而现在的小孩,接触面广,家庭教育好,组词说句子对他们来说不是难事,我只是将从前他们从生活中积累来的重新雾化出来,与小伙伴交流,并让他们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字义,更明白生活中留心学习,积累你会学到许多字。

海水 自来水 白开水

(课件出示词语-----词语中的“水”用红色显示)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不难发现这些词的谁都在后面,我将给与肯定:

同学们真会观察,这些词“水”字都在后面,你能不能组个词,让“水”字在词语的前面呢?我估计他们也许说不出来:这时我可以给与提示:我们喝水用……,苹果、香蕉梨都叫……如水杯、水库、水泥、水果、水牛、水草、水壶等等。意在让学生明白用这个字组词不仅仅可以在后面,还可以在前面甚至中间:如:洒水车。以此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新课标中对低年级段做出这样的规定: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这里我就通过安排让学生组词,让“生字开花”,完成识字量。

4. 学写生字,但求端正

这里我将从以下方面进行:

1、看:“日”字和“月”字的笔顺跟随,认识新笔画“横折钩”,说一说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边说笔画名称边书空)

2、观察:田字格里的日和月,写的时候哪一笔最关键?(“日:字中间的一横要落在横中线上)“月”字的第一笔撇要写的长一些。

3.、示范:教师在田字格里写范字,学生观察。

4.、练习:学生描两个,写一个。

5. 拓展延伸,留有余地

最后将学生课前的两首古诗:锄禾与静夜思。出示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原来有我们学过的汉字。意在让学生明白优秀的诗文,好听的故事就是有汉字组成的,等您们积累多了,也能自己读书看报,写文章了。点起学生心中想要多学汉字的火把,更希望这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小的船》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文中写了一个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联想自己坐在月亮上去,在蓝天中航行,驶过星群,看望星星,表现孩子喜悦的心情。这首儿童诗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新课标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二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中“蓝蓝、闪闪、弯弯”等词的意思,运用“我看见……”的句式说话。

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学生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唱的现象。

从本课儿童诗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

板画一张《晴朗的夜空》,圆月和新月图各一,绘画纸(学生每人一张),录音磁带。

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进行生字教学。

下面就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主要设置四个环节。

1、复习检查。

通过检交生字词的掌握以及课文个别朗读的情况,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2、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众所周知,教师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就会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较快地把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情境法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能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在情境教学中学生既观察、感受又思维、表达,使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为充分挖掘大脑潜力创造了条件。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安排以下几个步骤:

(1)图画展示,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图画并用语言描述)小朋友,看这晴朗的夜晚,闪烁的星星,要是月亮挂在蓝天上,那该多美呀!(教师出示圆月),有时候月亮是这样的(出示新月并粘上)。有时候月亮又是这样的。教师趁机提问:

a这是什么样儿的月亮?诗人把它说成什么?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b课文中小朋友看弯弯的月亮为什么觉得像小船?

c你看着这弯弯的月儿,想不想上去呢?

由浅入深的提问,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激发学生飞上月球的愿望,体会诗的意境。

(2)综合运用图画、语言、音乐再创情境。

(教师描述)如果现在是夜晚,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抬头看天空,蓝天上有星星,有月亮。这弯弯的月亮,它多像一艘小船呀!(放音乐)现在人听着音乐轻轻摆,慢慢地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着,想着,你是不是坐在月亮上了?是不是飞上蓝天了?(此时学生会情不自禁说自己已经飞上蓝天,已经坐在月亮上了。)

当学生睁开眼睛,教师随即出示句式:我看见()。引导学生说出:宇宙飞船上天,航天飞机登上月球等。接着再用“蓝蓝的天”进行说话训练。例如蓝蓝的天上有什么?我在蓝蓝的天上干什么?不难看出,在理解重点句子时,根据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往往为此而兴奋不已,学生情绪为之高涨,进入一个高潮。此举极大地丰富了课文内容,学生的学就乐在其中,悟也在其中。

3、朗读训练

一年级学生的朗读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朗读训练的第一步就是教师的范读。

接着进行引读激情。在这里引读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采用逻辑引读。

(1)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2)小小的船儿怎么样?

(3)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什么?

针对小朋友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赛读夺星”这一小环节,使教学再进入一个小高潮。

比赛的规则是:感情朗读要把闭着眼睛的小朋友仿佛带上蓝天。再通过个别、小组、大组赛读,激发参与的积极性,满足求胜欲望。

此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即兴演读。演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可以再现课文情境,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感受感染。演读使学生通过理解课文的文字符号,借助教材的直观在大脑中建立鲜明的表象联系,而且实现表象的外化,那就是把头脑中的表象运用外显的形体动作和语调音色表达出来。在这叫复杂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从而引起共鸣。这样学生就不只围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境,而且也达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具体做法是:

a自由演读

b个别演读

c全体演读

自由演读,按学生的个体差异,内化的程度不一而进行。在自由演读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运用外显的,自身喜欢、掌握的形体动作,来更好地表现并体会到诗的意境。

在自由演读的基础上,再请个别学生上台演读,通过评比,感情是否投入,动作是否和谐,从而让其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较深的印象。最后全班学生一起模仿演读较优秀的学生,边读边演,这时学生会置身于那诗的情境之中,其中在全体演读时,教师也可以成为其中一份子。

4、创作想象画。

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着眼,从发展学生扩散性思维出发,采用此环节。

作画内容是二十年后,我在太空旅游。要求:把自己想到的用画描绘出来。

作画时,教师可用上音乐渲染气氛,此时学生会进入未来世界,幻想着遨游蓝天的情景,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二十一世纪的太空美景。

我想在上课时,如果能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那么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必定会水到渠成。

小学语文说课稿

《夜色》是20xx年部编版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写“我”从前胆子很小,怕黑,后来和爸爸出去散步后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我”不再怕黑。教材语言活泼,通俗易懂。《夜色》捕捉到孩子们怕黑的心理,以打动儿童心扉的文字,呼唤着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生活。从文中可以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可爱,体会成长的快乐。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的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我们班的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但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因此上课组织好课堂纪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观察自然,亲近自然,热爱生活,培养勇敢的品质。

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整体感知,个个击破”。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发散性思维进行自主学习。

1、坚持识字为主。

识字仍然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要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良好的语言环境,坚持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识字教学。

2、加强诵读、培养语感,注重积累。

低年级教学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朗读、诵读和欣赏、体味上,在读中引发兴趣,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指导学生的朗读要体现三个层次:首先要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认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其次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为了巩固上节课的教学,我将利用2-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读一读生字词。(学生自己领读)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夜景图)师:同学们,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色?(预设:晚上的景色)师:这片星空美不美?(预设:美)师:那晚上这么黑,你们害怕吗?(有害怕和不怕的学生,适时表扬不怕黑的勇敢的学生)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位怕黑的小男孩。

2、板书课题:《夜色》。(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第一小节。

1、课件出示问题:你是从哪里看出这个小朋友胆小、怕黑的`?用课文里的句子来回答。(听录音)

(1)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2)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学生读,边读边想象,读出害怕的语气。(先找两名学生读课文第一小节,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再齐读。试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2、过渡:妈妈是怎么帮“我”的?(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有作用吗?(没有)

3、思考并回答:你认为课文中的小朋友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

(三)整体感知第二小节。

1、教师读,学生听(用手指跟着教师朗读的进度)小朋友这么怕黑,爸爸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原文回答: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

2、“偏要”是什么意思?根据这个意思能不能换一个意思相同的词语来说。(非要、硬要)学生读一读。(试读出撒娇而又无奈的语气。)

3、是什么原因使“我”不再胆小,能够勇敢地面对夜色、欣赏夜色呢?用原文回答(课件配图出示句子: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4、指导朗读,要读出惊讶而又欣喜的语气。指名读,评议。

5、小组合作学习:小朋友在和爸爸散步时还可能看到什么美景?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6、课件播放“美丽的夜景”图片。

7、师:这里的夜色美不美?“我”没有想到,在夜晚也能看见这么美丽的景色,从此(课件出示: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引导学生想象意境。

8、想象小鸟在月光下睡觉的情景。(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这是一幅多么静谧、安详的图画啊!小鸟在洁白柔和的月光下静静地睡着了,好像还做了个美梦呢!

9、读全文思考:你认为课文中的小朋友现在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不怕黑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10、指导朗读,读出自信、骄傲而又高兴的语气。指名读,评议。

(四)总结全文。

1、总结性提问:现在那些怕黑的同学,你们还觉得黑夜害怕吗?

2、教师总结:其实黑夜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它和白天一样温馨可爱。

3、再读课文:全体同学再带着感情来齐读课文。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