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科学总复习报告(通用19篇)

时间:2024-01-11 11:31:03 作者:梦幻泡

范文范本的阅读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增加我们的文化素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指导和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传播。

3、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4、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5、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四面八方。

苏教版四年级下科学复习资料

1、人体中共有(206)块骨头,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骨骼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能制造(血细胞)。

2、骨骼具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3、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关节)。

4、人体关节有(运动)和(缓冲)的作用。

5、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6、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肌肉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40%)。

7、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骨骼)和(肌肉)。

8、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常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的食品。

9、预防运动受伤的方法有:(做好准备活动)、(穿戴保护器具)、(使用软垫)。

四年级科学复习计划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落实知识点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转变原来“掌握多少科学知识”的复习教学观念为“收获多少信息与方法”教学观念,并以是否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为评价复习效率的指标。

我校三年级30名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学习,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所以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一)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二)通过复习与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三)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四)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做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1.掌握科学的知识,梳理科学的概念;

2.回忆、熟练、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3.熟悉科学试卷的题型。

(二)复习重点。

1.科学概念、定义、实验演示、结论;

2.综合练习。

18周—20周。

(一)端正学习态度,确定学习目标。

课前检查前节课的作业,有问题及时纠正;课后交流,课堂复习的要点消化的怎样,进行抽题检查;平时提醒,碰到该生及时了解复习情况和作业完成的情况,及时提醒不要忘记作业。

(二)选择“小老师”,让他们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给以更多的展示机会,以呵护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复习时,一些简单的题目,请他回答,让他找回自信。积极采取激励措施,只要待转学生有点滴进步,就要予以鼓励,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去争取下一次的进步。

四年级期末复习计划科学

一、学情分析:

三、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学习,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二、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落实知识点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转变原来“掌握多少科学知识”的复习教学观念为“收获多少信息与方法”教学观念,并以是否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为评价复习效率的指标。

三、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2、通过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3、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4、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做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四、复习措施:

1、提高课堂效率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提优补差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其它措施: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单元总结。

(3)、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实与活。

五、复习内容及安排:

(一)、教材的总复习。

(二)、专题训练。

1.基础知识训练:侧重一些概念,试验及其结论。

2.解决问题训练。

(三)、针对性练习。

作业本错题整理;。

科学学习的评价。

苏教版四年级下科学复习资料

1.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另外一个物体,我们称它为参照物,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3.“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坐船的人随着小小竹排在江中前进,而两旁原本不动的巍巍青山让你感觉在后退。前一句是以巍巍青山作参照物,后一句是以小小竹排作参照物。

4.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对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不可缺少的。

5.世界上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6.我们坐在缓慢行驶的汽车上,看到路两旁的树向后退,判断汽车应在向前运动。

7.站在电梯上的人相对于电梯没有运动,相对于房屋在运动。

8.房屋、树木相对于地面没有运动,相对于月球等在运动。

9.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要事先确定参照物。

10.自己坐在教室里,相对于课桌,自己处于静止状态;相对于太空,自己处于运动状态。

为什么?(不正确,因为物体是否在运动是需要有参照物来判断的,如梧桐树,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但相对于月球或地球等是运动的,它每天都随着地球的自转在飞速的运动着。

13、气象台发布台风预报的时候,需要强调的信息有哪些?(台风时间、风级、风速、和风向等)。

14、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分米/秒、厘米/秒、千米/小时等。

15、物体的运动速度,包括的因素有距离、时间、和运动的方向。

16、(运动的方向)也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方面之一。

17、怎样使用秒表?(1、先将秒表切换至计时状态及调整归零;2、开始计时按“开始”键,3、实验结束按“停止”键;4、再将秒表调整归零,以便下次使用。)。

18、物体的运动方式按照运动的轨迹(路线)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9、按照运动的类型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复合运动必须是两种以上的运动)。

20、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滚动、振动、摆动(能用画图或画线的方式来表示出来)需要会画的还有:滑滑梯、拍球、荡秋千、青蛙跳、锯木头等。

21、机械运动的三种基本形式是:平动、转动、摆动。

22、课本中的水轮:旋转运动(曲线运动),锯木头:往复运动(直线运动),拨动橡皮筋:往复运动(直线运动),跷跷板:往复运动,转椅:转动(曲线运动),直升机、车子、易拉罐:是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复合运动)。

23、人们常用(图式)方式来表示物体的运动。

24、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或者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与载重量、拉力的大小(发动机)、路面的好坏、坡度的大小、轮胎气的饱足程度、轮子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25、在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中,假设:与拉力的大小有关。拉力越大,走得越快;拉力越小,走得越慢。保持不变的是:小车的重量、行进的距离等需要改变的是:与拉力的大小。结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的大小有关。注意:类似的题,假设什么,后面改变的条件就是什么。

26、在实验中怎样看小车行驶的快还是慢?(确定起点和终点)。

27、在实验中小车垫圈数不同或相同的,每次行驶距离不同,怎样确定最后结果(距离)?(取平均值)。

28、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冲出去的距离与斜坡高度(斜坡长短)、斜坡大小、重量、坡面光滑(粗糙)程度等因素都有关系。

29、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的时候,坡度越大,小车冲出去的距离越远。

30、在做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的实验时,也是假设什么,后面改变的条件就是什么。

苏教版四年级下科学复习资料

1.蚕的主要食物是桑叶。

2.蚕卵的形状是椭圆形,像小米粒大小,中间有些凹下去,即将孵出的卵为黑灰色,卵只。

剩空壳是白色。壳上有小洞。

3.刚孵化出的蚕像蚂蚁,所以叫蚁蚕,黑色,像蚂蚁似的,蚁蚕一出壳就要吃,因此要赶。

快用干毛笔或羽毛轻轻地帮它刷到桑叶上。

4.刚出壳的蚁蚕很弱小,不能用手去捏。如果想让它挪地方,应该用洗净的干毛笔或羽毛。

轻轻帮它。

5.蚕宝宝的家要干净、通风、温暖,桑叶要新鲜,不能带有水迹。

6.蚁蚕很小,一般是约有2~3毫米。

7.蚕的天敌很多,如:蚂蚁、蟑螂、老鼠等,喂养的时候要远离它们。

8.描述蚕卵和蚁蚕的情况:蚕卵:椭圆形像小米粒大小,中间有些凹下去,即将孵出的卵为黑灰色,卵只剩空壳是白色。壳上有小洞。蚁蚕:黑色,像蚂蚁似的,蚁蚕一出壳就要吃,因此要赶快用洗净的干毛笔或羽毛轻轻地帮它刷到桑叶上。

9.你的养蚕经验是什么?(1、要为蚕宝宝在纸盒中布置一个温暖的家,要干净、通风,桑叶要新鲜,不能带有水迹。2、别忘了在盒子扎孔,蚕宝宝也要呼吸。3、蚕宝宝怕蚂蚁、蟑螂、老鼠等,要把蚕宝宝放在安全的地方。4、蚕宝宝不喝水,桑叶洗净后必须要控干水分才能喂养它。5、刚出壳的蚕宝宝很弱小,不能用手去捏它,如果想让它挪地方,应该用洗净的干毛笔或羽毛轻轻地帮它;桑叶切碎后给它吃;6、脱皮的时候不能弄断它身上的丝。)。

10.第一次脱皮后的蚕宝宝叫起蚕。

11、蚕宝宝越来越大后,颜色会变得越来越浅。

皮的原因是(旧皮阻碍身体长大)。

13、蚕的一生要脱皮4次,最后一次脱皮后,身体的长度大概有6厘米,排完最后一次粪便后,不吃桑叶了,身体变得洁白、有些透明,蚕长到这时开始吐丝结茧。

14、蚕脱皮的时候。千万不能弄断它身上的丝。

15、蚕蛾是从蚕蛹羽化出来的。蚕蛾有2对翅膀,6只脚,身子大,翅膀小,飞不起来。

16、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有3对足,它的触角是羽毛形状的。

17、蚕除了吃桑叶外,还会吃榆、蒲公英、莴笋等叶子。

18、蚕脱皮的时候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不能弄断它身上的丝?(不吃也不动;因为它是靠丝固定着周围的物体,才能脱下皮(“衣服”),如果弄断了它身上的丝,它就会因为无法脱皮而死。)。

19、怎样辨别蚕蛾的雌雄?(雌蛹腹部大,雄蛹腹部小而末端较尖,雌蛾翅膀扇得慢,雄蛾翅膀扇得快)。

20、雌蛾与雄蛾交配后,雄蛾就会死掉,雌蛾会产卵。

21、在古代,只有中国是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即:中国是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的国家)。

22、我国西汉时候的张骞打开了通往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这条通道称为丝绸之路。

23、抽丝的方法:1、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掉。2、把蚕茧放在水中浸泡10—15分钟。3、用竹丝刷搅动,把蚕丝的头儿找到。4、开始抽丝。

24、蚕丝的长度一般在1000到1500米,最长达3000米。

25、你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吗?它对人类服饰业有哪些贡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蚕丝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广泛的运用,尤其是在是作为丝织品、布料等。用蚕丝做成各种各样的服饰,蚕丝具有优良的特性,很高的经济价值,它美观、柔韧、轻便、耐热绝缘,通气吸湿,弹力适中,光泽柔和。穿着有冬暖夏凉之感等,为我国的服饰业推上了高峰。)被称为“纤维皇后”的蚕丝,可以制作服装、服饰品和美术品。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1、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物体的同一种特征(如物体的轻重、软硬、厚薄、运动快慢等)来排列它们,这种活动就是排序。

2、分类就是把具体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3、排序和分类都是一种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4、按二分法分类。把事物一分为二,再一分为二,继续一分为二……直到不能再分,这种方法叫做多极二分法。

四年级科学苏教版复习题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真空中声音能传播吗?(不能)。

2、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保护自己听力的方法:(捂住耳朵)、(离开噪声区)、(戴上耳塞)、(控制物体发声)。

5、减少噪声的方法:(汽车上安消声器)、(公路两旁栽树)、(市区设置禁鸣区)、(公路和机场远离居民区)等。

四年级科学苏教版复习题

1、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2、力有(大小)和(方向)。

3、力是(无形)的,但我们可以体验和观察到力(作用在物体时)所产生的效果。

4、我们可以利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牛顿)。

5、弹簧秤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在(“0”处)。(2)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平齐。(3)被测的力不可超过弹簧秤标定的(最大数值)。

6、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7、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8、这种能使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弹力)。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的方向(相反)。9、物体的弹性是有(一定限度)的。10、在弹性范围内,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11、生活中利用物体弹性的例子:(玩跳跳球)、(撑杆跳高)、(拍球)、(弓箭)等。12、(地球引力)使地球上的万物都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14、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5、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16、物体穿过(液体)或(空气)时,也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叫(阻力)。

17、鲸或海豚的身体形状都是两头尖,中间大,这种(流线型)的体形有利于克服阻力。

19、生活中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地方:汽车轮胎上的条纹、车轮上的防滑链条、鞋底的花纹、用毛巾包着瓶盖拧盖。

20、生活中需要减小摩擦力的地方:自行车链条中加润滑油、轴承中的小钢珠、流线型的潜艇和船。

21、降落伞下降的过程中主要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空气阻力)的作用。

22、降落伞下降的速度主要与(伞面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伞面(越大),下降速度越慢;物体的重量(越轻),下降速度越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教科版的科学复习计划

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3、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4、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5、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轻轻摇晃杯子以后: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6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7、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

8、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9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

10、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11、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

12、切碎、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3、在100毫升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大约是36克。

14、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15、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湿抹布。

1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7、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四年级教科版的科学复习计划

以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复习要求:

1、认真复习《课堂作业本》,结合配套练习卷,熟记每一个题目与答案。

3、熟悉以下复习材料。

三、复习要点:

1、溶解单元。

科学概念:

溶解的特征:溶解是指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通过搅拌、切碎、加热等方法可以加快溶解。

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一定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溶解现象发生在液体与固体之间,还发生在液体与液体以及液体与气体之间。如水里的动植物就呼吸溶解在水里的空气。

科学实验:

1、过滤实验。

要点:需要材料: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

2、怎样加快溶解?

要点:对比实验。记清楚哪些条件相同,哪些不同。

3、液体与气体的溶解。要点:研究计划。

4、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见《作业本》第6页。

5、分离食盐与水的实验。见《科学》书第15页。

简答题:

1、面粉溶解了吗?(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所以没有溶解。)。

2、海水怎么变成盐?见《科学》书第18页。

2、声音单元。

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有大小、高低的不同。可以借助其他物体的变化观察到物体的振动。人靠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是可以被控制的,在许多场合和环境,我们应当控制自己发出的声音。

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利用这一原理我们可以自己制造小乐器。

声音以波的形成传播的,它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

人的耳朵有一个膜,当声音碰到它时它会振动;耳朵和大脑会把这些振动转换成声音的感觉。

四、措施。

(1)组织学生进行全面复习每一课,再重点攻克重点和难点。

(2)采用多种复习方法,比如,老师出题,学生答;学生之间的你问我答。

(3)以优帮差,加强督促与辅导,使每一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结合课堂作业册和练习卷内容讲解,记住一些科学概念,辨清科学事实,理解科学实验。

四年级科学复习计划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五年级的学生平时能自主完成作业,能关心、留意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并试着利用以前学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这些现象;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性很高,但对活动的热情持续性不长;学习工具准备有一定难度,大部分同学的课前学具准备总是要打一些折扣,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总体来说五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的主动性仍旧不够,自觉性不高,可见学生对科学学习还是不够重视。

二,指导思想。

三、复习目标。

1、巩固知识、强化记忆。通过复习,把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2、温故知新、拓宽加深。在复习过程中要通过知识的内在联系,把零散的、片断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达到横向拓宽知识,纵向深化知识的目的。

3、发展能力、综合提高。在复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和启发,使学生的概括和整理知识的能力、记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科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都有较大提高,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能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四、复习内容。

1、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指导学生探究力在传递过程中的变化。(2)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的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和用途。(3)将学生的探究和认识引向机械装置以及较为复杂的机器构造原理。

五、复习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设计控制变量实验。

2、难点: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

六、复习措施。

1、加强复习的计划性。我先根据要复习的内容和复习课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详细地写出复习课教案,并注意复习内容的系统性,把已学的知识系统进行归类。

2、注意复习课的针对性。我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方面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把一般复习和重点复习结合起来。通过一般复习重复已学的内容,帮助学生记忆。而重点复习则针对学生容易混淆或感到困难的项目进行重点讲解并着重进行复习性练习,。

3、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努力使“重复”变为生动积极的“再现”,寓能力培养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切忌教师“垄断”复习课堂。

七、复习安排。

1、知识回顾:分单元内容进行复习(已做好各单元复习)。

2、专题训练:(1)基础知识训练:侧重一些概念,试验及其结论。(2)解决问题训练。

3、测验讲评:出一些综合类试卷,检测学生的复习情况。

四年级教科版的科学复习计划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

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电和我们的生活。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四年级科学苏教版复习题

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2、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3、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4、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5、(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6、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7、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

8、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9、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10、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例如(油)吸热和散热比水快;(金属片)吸热和散热比纸板快。

11、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优于液体。例如(沙子)吸热和散热的速度比水快。

12、夏天穿白色衣服比穿深色的衣服要凉爽的多。

13、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3)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14、(云)、(雾)、(雨)、(露)、(霜)、(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15、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

16、水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态。

四年级教科版的科学复习计划

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2、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5、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6、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7、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8、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9、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0、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3、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4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7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课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8、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9、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20、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21、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22、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23、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4、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四年级教科版的科学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兴趣高,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比较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们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4、但是,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较好运用。在开展探究活动时,课堂上常有耗时低效的现象。另外,由于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在本学科上所能投入的精力有限,有些活动只是形式上的走过场,部分学生只是喜欢凑热闹而没能深入研究。

在评价体系的研究方面,采用单元考核、常规积分、小组互评的评价方法。本学期打算上其他科学老师的好的评价方法。采用积分晋级制,开学初就将积分表张贴于实验室墙上,对于学生带好材料、认真听课、积极发言等良好学习行为折合成分数记录,对于每次的考核成绩也折合成相应的分数记录,对于课外进行探究活动,或参加科学小记者活动的也折合成分数记录。对每个月内进步明显、有晋级、或在学科学习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奖励喜报。

四、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组成。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五、教学措施。

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具体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1、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

2、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3、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4、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5、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

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

四年级科学复习计划

通过复习把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查漏补缺,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定义和其他科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并把各部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并能融会贯通,综合应用,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学期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的内容;。

2、通过复习,使后进生能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科学内容;。

3、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学习的科学实验和方法,并能够正确的进行操作。

4、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白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且养成热爱科学学习的兴趣和永久学习探究科学的精神。

二、复习要求与重点。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科学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欣赏自然、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本次复习具体分为“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环境和我们”四大板块。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复习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的不同观察方法,了解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的相关内容。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世界是有物质构成的,知道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并且还能区别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知道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科学变化。

第三单元、“宇宙”单元,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一定认识,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单元,知道垃圾和水污染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认识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三、方法措施。

1、因为我们已经进行了抽考,有些学生会松懈下来,所以要特别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学困生,师生都要特别关爱。

2、认真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精读精炼,加强小组自主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3、加强复习间的过程评价,督紧后进生的复习情况,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复习成效。

4、在科学知识的复习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年级科学复习计划

这个学期时间有些短促,教材讲完之后,有些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处于杂乱、含糊、无序的状态,所以在进行期末测验之前必须对这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归类、整理、综合,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立体的知识结构体系。下面是复习的总体思想和方法:

一、各个章节之间进行区别比较、分门别类:

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方面的知识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便于记忆、理解与运用。

二、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

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讲解。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我先主动的理清知识体系,分层、分类、分项,找出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平时课堂中学生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重点强调、讲解、复习。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动学生归类分项,发动学生讨论,让学生联想、发散,主动探索,寻查知识点,让学生自己形成知识框架。

五、复习目标:

1、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科学知识在头脑中更加扎实、稳固。

2、能对掌握的科学方法和技能学以致用,为进入四年级的学习奠定基础。

3、激发后进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教科版的科学复习计划

1、我们周围的声音在强弱、高低、长短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2、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3、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4、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6、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7、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8、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10、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11、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12、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13、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14、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15、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16、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7、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18、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9、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20、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21、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22、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的振动。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24、噪音对人的伤害:声音过高过强,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25、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有: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

(资料:声带越紧,声音越高。成年女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1毫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5毫米,所以,成年男子的声音通常比成年的女子声音低。)。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