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研究论文(精选22篇)

时间:2023-12-22 21:43:53 作者:雨中梧

范文范本是一种具有示范作用的文本,它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的方向和技巧,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相应的写作任务。范文范本可以是各种题材的作文、文章、演讲稿等,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范文范本的写作风格多样,可以是优秀的、经典的,也可以是新颖的、有创意的。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同学们,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你们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总的来说,新课改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新课改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传统教育的设计理念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所以大多以课本、教师为中心。而新课改目的在于育人成才,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首要目的。传统的物理教学也是以传授物理知识为主,着重强调知识的积累,并迫使学生接收性学习。而新课改里要求同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三个目标,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等多样学习方式中成长,促进学生多维度的、可持续性发展。

教师实施新课改的初中物理教育应首先做好两个方面:一是充分理解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新课改下的物理课堂的目的应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应该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习与发展的机会。而就物理学科的特殊性而言,应使物理来源于生活,提炼生活中的现象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并学会举一反三,合理利用。二是充分了解初中学生的特点。初中学生的心灵未发展成熟,更容易被趣味性强的事物所吸引,但也容易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发现其深层原因。而且初中学生容易产生三分钟热度,大多缺乏毅力。但是,他们对新生事物极具有热情,而且学习新事物,吸收新知识的能力较强。总而言之,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认识到他们的需要,从他们的角度进行引导启发教学。

3.1解读教材,合理优化教学内容。

新课改的教材内容具有基础性以及一定的弹性,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进行加工处理,使不同潜质的学生受到适合的教育。教师应充分吸收理解教材,使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将教材转化为初中生易于理解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需合理安排章节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基础与提高培养,科学落实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不被教材所束缚。同时,应注意物理学科具有实验性质,所以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科学探究性非常重要。教师在研究教材时应考虑是否进行科学探究,探究方式及途径,以及预期结果等,全面掌控课堂教学时的情况。

3.2优化学习方式,引导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沟通合作、独立思考的`能力,符合新课改的以学生终身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前提。教师在课堂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授滑轮时,由于滑轮分析较复杂,学生如果单凭教师讲述并不能学会新的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巧妙的滑轮组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分析思考,然后小组进行讨论,最后让学生合作动手进行实验验证结论。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整个探索知识过程,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及动手能力,并且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思维方式,优化自己的思维流程。

3.3培养动手能力,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为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新课改要求教学形式具有创新,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图片、影像等,将教学内容直观展现给学生。同时,还应增加实验的比重,使学生主动地吸取知识,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使其能自由的发展自身的才能,这能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3.4改良备课方式,创新教学设计。

可以将传统备课方式改变为将共性教案与个性教案互相结合的方式,吸纳集体的智慧,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同时在备课中合理增加个人的教学特色,既能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又能促进新教师的成长。

4.结语。

新课改的推出满足了时代的需要,受到了大众的欢迎,但也使初中物理教学的转型较困难。综上所述,初中物理的教学工作者应明确新课改的基本教育理念,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根本目的,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教师把课讲清楚了,学生不一定就明白了。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学生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加强疏导和引导来提高教学效果。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始至终严格要求,从一字一词一句抓起,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科学知识,一定要认真;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课中注意听讲,从理解入手,课后复习并独立完成作业。

2、开拓学生思维。

教师的任务就是开拓学生的思路,把“讲懂”变成学生“想懂”,进而提高同学们的自学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注重技能培养,使学生学会取巧,变巧为快,培养学生敏捷思维。在讲授知识时,联想前后知识,比较相似概念,使知识成为一个完整的网络结构,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

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能力,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典型示例介绍他人学习经验或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创造出一些学习的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历史上意大利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伽利略进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从而提出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等,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许多臆断,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这充分说明了实验的重要性。在物理教学中,老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精心设计一些易操作、有趣、的能充分说明问题的实验,并尽量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欲望。教师要在准备实验方面多下些功夫,提高实验成功的机率、增强不易观察到的实验效果,尽量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使学生容易信服。还可在一些基本实验基础上修改实验,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加强学生印象和亲切感,并鼓励学生在课后也要进行了实验。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不管是传统课堂还是创新课堂,导课是课堂教学的必须环节。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课,能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现将初中课堂中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略作整理,与大家分享。

常用的几种化学教学方法:如讲授、演示、实验、练习、讨论和自学辅导等.

1.提倡以实验为主的“引导发现法”或“边讲边实验法”进行概念、理论知识的教学.

课堂上一般以实验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以探究问题为学习动力,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进行分析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从而发现、形成概念.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首先由教师演示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然后由学生分组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通过多组学生的实验事实导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从微观去分析化学反应,揭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这样,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自然形成,学生学习起来兴趣高,学习内动力大,对理论问题认识清楚.

2.提倡采用“边讲边实验法”及“对比迁移法”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把一些实验引入课堂中,采用“边讲边实验法”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这种方法是教师在传授某种物质的性质时都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实物,教师演示实验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觉观察的积极性,并要求观察时认真细致,逐步培养观察能力.有条件的要在演示实验后,再让学生亲自做一遍实验.例如在“氧气的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做好c,s,p和fe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是学生认识氧气化学性质的关键.当教师演示实验后,可让学生把学生实验“氧气的性质”放在课堂上做,以增强感性认识.当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可用“对比迁移法”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

3.提倡用“讲练结合法”进行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等的教学.

化学用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化学用语和化学计算是初中的难点,教材在编排上注重难点的分散.因此对这些难点的教学适宜采用分散教学,宜采用教师精讲、学生勤练的“讲练结合法”,这种教学法避免教师“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教学活动.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中,教师精讲,提出练习任务,说明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并经常地让学生写每一个元素符号或化学方程式时要会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现象.在化学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讲明练习的方法并作出必要的示范,由学生独立练习,教师进行分别辅导,练习之后学生相互交流或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最后教师要在检查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纠正和讲解.另外化学计算的练习还要目的明确,题目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技能逐步完善.

4.提倡用以自学为主的“导读法”、“讨论法”进行叙述性内容的教学.

新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文字表述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且图文并茂,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可以自己学懂,对于这种类型的教材内容,采用以自学为主、阅读、讨论、演讲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事先编制自学提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学提纲自行阅读,读后解答自学提纲中提出的问题、练习题,然后学生互相讨论矫正,教师在学生自学时巡回辅导、重点指导、释疑解难、收集信息.在学生相互矫正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拔、启发或讲解,最后也可让学生演讲、小结.这种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训练.通过不断地培养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可得到逐步提高.

5.灵活处理“家庭小实验”和“选做实验”、“常识性介绍”和“选学内容”等内容.

由于学校及家庭的实际条件限制,使一些“家庭小实验”学生在家做时会产生困难.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采取课内、学生与家庭相结合的方法,克服了困难,充分发挥“家庭小实验”及“选做实验”的优势,又发挥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法研究论文

1.合理分组加快高效课堂建立。

1.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

2.调动学生积极性,灵活穿插新奇事物。

三、结语。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初中物理课堂讨论教学方式相对于以前的教学模式,体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初中物理课堂讨论教学首先做到了有效的减负增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物理教师需要面面俱到地讲解,而学生由于对物理学习兴趣不高、认识不足等原因,最终结果成绩并不理想,更可怕的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易受到打击,最终导致初中物理学习的低效性.讨论教学法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讨论活跃气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自信心,以达到建立高效物理课堂的效果.希望本文的研究对今后我国初中物理教师在建立讨论型物理课堂上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法研究论文

摘要: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在发挥教师引导、启发作用的同时,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以学生为主体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1引言。

物理是一门与自然现象、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和原理都是人们从自然现象中发现和总结的。因此,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对于中学物理课程,尤其是初中物理,显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新版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构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典型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角度、有层次的演变,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此类教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本质属性,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拓展学生发散思维,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性人才。初中物理的教学对象是年龄十四、五岁的初中生,这些学生从小学教育中获得的新知识有限,在这个阶段让学生接受物理、喜欢物理,培养物理学习的兴趣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彻底废弃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1],尊重学生的个体诉求,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师生一起探索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将其和所学到的物理知识相结合,进行分析、求证、归纳、总结、探索,发现内在的规律,让学生触类旁通,激发学生探求物理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混合式教学理念。

当前,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社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正在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混合式学习”(blendinglearning)[2],混合式教学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引入传统教学,形成多元化的授课模式,是以启迪、引导学生探究知识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在大学和中学广泛开展的慕课(mooc)教学[3]和雨课堂教学[4],都是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展开的翻转课堂式教学。就初中物理教学而言,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探究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在教学中融入慕课、微课和雨课堂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联系实际达到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体系。笔者在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运用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探究式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3.1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十八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是“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他指出:“学生的发展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不能主宰这种自然发展的过程,而只能作为“自然仆人”。人的发展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引导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因此,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探寻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3.2课前设问,启迪学生的求知欲。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推送针对某一知识点的“微课”,用微课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实际中和预备讲授的知识点相关的某一物理现象或某一种先进技术的物理原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不由自主的问自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物理原理?这样,不仅可以成功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欲望,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物理知识的能力。

3.3运用“混合式教学。”开展课堂授课在给初中学生进行物理课教学时,板书讲解是必要的'。为了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教师可以按照混合式教学的理念,针对授课内容对授课模式进行灵活组合,例如:教师可以将物理课程中的演示实验融入到“雨课堂”中,方便学生清楚、多次观看实验,并且能够及时反馈实验中遇到的难以理解的地方,提高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某一章节背景知识或者技术发展前景讲解时,可以播放网络视频或慕课课件,让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背景和应用前景有直观、深入的理解。与此同时,传统教学模式受时间的限制,教师不能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雨课堂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授课的节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跟得上、听得明白。

3.4课后评价改进课堂教学。课后评价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环节,混合式教学评价应该是全方位、动态的评价体系。在混合式教学体系中,教师一方面通过雨课堂接收的课堂反馈,动态掌握课堂教学情况,了解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查漏补缺,改进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教师通过雨课堂向学生布置拓展练习题、推送慕课资源供学生学习,巩固和强化课堂学习的效果。

4结语。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法,是运用多样化的信息和网络技术,以启迪学生探究知识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的一种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引导,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发探究知识,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方法。该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授课效率,更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想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2]李清浅.浅谈混合式教学[j].读与写杂志,;15(1):40.

[3]高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高效化[j].科学咨询,2018;(4):112.

[4]朱丹.基于“雨课堂”教学平台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运用灵活即解答试题、习题和实际问题得心应手,随机应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不断归纳、整理已学知识,使其形成系统,并在各系统中进行比较,提高灵活应变能力。在平时训练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并在训练程序上要有一定梯度。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江西南昌新建县第五中学(330100)。

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已有15年,遇到过各类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虽然课堂上讲了很多遍相关的内容,但是学生还是听不懂,或者是一知半解,并且很多的学生陷入了“一讲就懂,一做数学题目就懵”的怪圈。这引起我多年的思考和探索,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并针对现代中学学生的特点,提出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

1确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我们教学主要针对书本的知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很多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没有用,只要掌握简单的数学运算就可以了。持这种功利主义的观点大有人在,我们认为初中数学与我们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并且很多的现实生活中都能运用到数学的相关知识,这些数学知识并不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数学属于理科,强调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数学也要求很严谨。学习数学可以锻炼我们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也可以为今后继续深照打好基础。也有的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学数学,这当然也无可厚非,这类学生想学好数学但是一直没有方法。因此我们作为教师有责任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在教学中笔者也会将初中数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他们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且有极大的用处,同时也要告诉他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课堂上创设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参与当中去,让他们对新事物产生好奇心,体验数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2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我们认为成绩是提高兴趣的最好老师。初中数学是比较乏味的一门学科,笔者发现很多学生要么一开始就没有什么兴趣学数学,也不想把数学成绩提高,这类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也没有明白数学的重要性。还有一类学生是刚开始有兴趣,但随着数学学习难度的提高,有许多的数学知识没有学懂,成绩也不断下滑,所以越学越没有兴趣了,产生学习的障碍,最后根本就不想学了。因此在教学中要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笔者认为激发学生最好的方式是不断提高他们的成绩,虽然有的.学生本身数学思维比较差,但是他们迫切希望改变这种现状,但是苦于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以至于最终也没有能提高成绩。而这其中教师的作用非常的关键,我们要了解不同的学生,并且重视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针对比较差的学生,不能有偏见,要鼓励他们认真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数学的方法在提高成绩中处于核心地位,良好的和正确的方法可以有效的使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减少课业负担,少走很多的弯路。

3.1学会预习。

3.2学会听课。

学生可以做简单的笔记,课后再进行补充。对于老师上课的提问要积极进行思考再回答,完成课堂练习进行巩固,课后也要做一些相关的练习来复习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法研究论文

摘要:文章阐述了普通物理实验的考核内容,分析了考核方式改革的必要性,介绍了我校普通物理实验考核方式改革的实施情况。实践表明:改革后的考核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思维能力、科学实验能力等综合能力。

关键词:普通物理实验考核;创新;改革。

普通物理实验是各大高校理工科专业一门传统课程,是理工科大学生接受系统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风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1-2]。由于学生在大学之前的学习基本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同时在高校的教学考核中,实验课与其它课程相比也不够重视[3]。从事物理实验教学的工作者对物理实验的考核方式做了很多研究,有的强调操作考试的作用,有的强调多元化考核的作用,有的推行无纸化在线考核[3-6]。本文就我校近几年对普通物理实验的考核方式的改革进行深入探讨[7]。

1普通物理实验考核的基本内容。

与其它课程一样,普通物理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应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进行考查。对学生而言,应考查学生的个体发展是否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具体来讲,应考查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学生是否掌握了物理实验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包括根据实验仪器的规格正确记录有效数字、实验误差的基本理论、不确定度,相关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在杨氏模量实验的逐差法(作图法)、自由落体法测重力加速度实验的最小二乘法等,并会用这些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设计简单实验。2.是否会正确使用与相关的基本仪器、设备。比如会调杨氏模量实验的直尺望远镜,能熟练掌握物理天平的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是否具备了完成物理实验的基本的科学素养、实验技能。包括实验前的预习是否充分,实验原理是否理解,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读数是否正确,数据处理、实验分析是否正确、合理等,是否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根据要求独立完成准备、设计和初步的分析实验能力,是否具备初步的实验科学思维、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4.从实验过程的情感态度看,是否具有良好的实验习惯、遵守纪律和爱护公共财产、保持实验场所干净整洁的优良品德。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论文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主张学生应带着问题主动学习。物理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立足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从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层次性、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实现问题的优化设计。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主张学生应带着问题主动学习。同时,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自主、自由地活动,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物理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培养学生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所学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是物理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问题设计只有科学、合理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根据课堂教学实践,归纳出如下问题设计的策略和要领。

问题提出的背景环境,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和兴趣,在教学中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一)以实验情景来设置问题。

以实验为基础学习物理,既符合物理学的发展规律又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直观的实验现象,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鲜明的感性认识,产生较强的感染力,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对新内容的研究兴趣。如在学习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时可以这样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慢慢反复调节台灯亮度旋钮,让学生观察台灯亮度的变化。然后提问:1.台灯亮度的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答:由电流大小引起的。)2.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3.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和温度。)时明时暗的台灯,激起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再通过问题的层层设问和讨论,学生自然会明白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通过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善于把教材中既定的物理知识点转化为问题,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动建构者。

(二)以“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那些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密切联系,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需要经过努力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理解能力的不同,思维方法也不同。问题的设置就必须由浅入深,由已知向未知进行迁移,符合学生的思维流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将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层层推进,逼近最后的结果。这一系列的问题要具有合理的递进性和逻辑性,由易到难,使学生能自己独立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问题的针对性是指教学中的问题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来设计,问题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的关键之处。当然,课堂的提问并非越多越好,由于课堂教学受到教学课时和教学内容的限制,也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问题设计的效益性。一堂课仅短短的45分钟,倘若凡事都问个为什么,既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又影响了整个教学安排。所以,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从教学需要入手,针对教与学中的关键问题,设计出能起到事半功倍作用的问题,努力克服课堂教学中的乱问、滥问,以达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问题教学法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观念,它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和谐统一的有效途径。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线,精心设计问题,并不断优化问题,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1]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初中常用物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初中的物理学习,相比较于其他科目的学习,由于抽象思维的难度增加,很多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由于不适应物理的学习特点,甚至出现成绩的下滑,因此,初中学生物理成绩的好坏,是与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分不开的。物理教学不仅需要教会学生基本功,还要使物理的课堂充满活力,激发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智力方面得到发展。物理老师在向学生讲述基本物理知识的同时,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层次,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物理,笔者根据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在物理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对初中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做一些阐述。

一、假设物理情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科学来源于生活,而物理学与生活的联系尤其紧密。对于刚刚接触初中物理知识的学生,他们对一些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的了解是不全面的,甚至还会有着一些错误的理解。比方说,老师在给学生讲述光的各种现象时,经常会做这样的一个试验:准备一个小玻璃缸,然后在玻璃缸里盛满了水,在水中放入几颗橡皮,橡皮沉入水底,然后让几个学生分别用一根竹签来插水中的橡皮,这个时候,因为学生总觉得肉眼看到的橡皮的位置是准确(其实是错位的,不准确的),便轻松的将竹签插橡皮了,发现按照之前的位置判断,是不能准确的插中橡皮的。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发信号,如果按照错误的直觉的判断,是会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形成错误的判断的。接着,老师再将玻璃岗的水倒掉,再让学生按照直觉的判断,用竹签插橡皮,这种情况下,反而就成功了。通过这个试验,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了光的一个特性――折射现象。学习“惯性”时,可以让学生联想刹车、加速、转弯时乘客的表现,从而引入惯性的概念[1]。

通过实践使我认识到,课堂上采用演示实验并积极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填鸭式教学效果。而注重生活实例、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与学生互动,上课时气氛活跃,学生乐于发言,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最后的测试成绩也明显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就必须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实验,运用多种方法,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基本环境,使学生主动获取物理知识,发展能力。

二、从基础知识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须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要求学生从五个方面(公式名称、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进行全方位复习。基本概念、基本定律要着重读,对其中的重点字母要深入体会、准确理解。因为这些字句,或揭露了事物的本质;或指出了事物变化的范围的条件;或反映两个事物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时,必须指导学生把这些重点字句“抠”出来搞清楚、弄明白。正确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2]。

其次,根据认识规律要让学生能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践问题,教师应该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做好准备。

三、运用演示实验法、让学生探索物理的奥妙。

物理教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对前人发现的物理知识的学习,更主要的,是通过学习基本知识和理论,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生需要主动的通过实验来获得新的知识,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学生学习物理还是一个知识再发现的过程。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3]。

学生只要亲自动手去实验、演示,就可以观察到现象,抽象的知识自然就理解了,印象也会更深刻。例如,学生对于新学习的极限值的认识,由于刚接触,非常陌生。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做实验,开展对极限值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发现物理规律。常用的做法,就是准备两根蜡烛,将它们分别放在杠杆的两边。接着,老师向学生提问,如果将两根蜡烛同时燃烧,那么杠杆将会发生如何的变化?而这个问题的提出,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于蜡烛的燃烧,老师并没有作出明确的限制,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极限法来解决,学生对于极限值的理解,就会再接着的实验中得以理解[4]。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初中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地做实验,探索物理的奥秘,可以深化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与独立思维的能力。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已有的实验材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做实验,比如分组做实验,到现场做实验,全班一起做实验等,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进来。不但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掌握物理知识,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四、阶段性考察,突破重点和难点。

首先,初中物理的课本知识,是基础中的基础。老师务必要先引导学生牢牢掌握好课本的内容,做好课本中的题目,还要选择一到两本比较有价值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各个知识点,通过一定量的复习题目来建立物理知识的系统网,以练为主,促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形成结构化和系统化。

其次,应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的考查,这是因为物理知识内容多,各章节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因此,对初中的物理教学,不能忽视阶段的考查,并要建立一定的机制。物理老师要帮助学生控制好学习的节奏,切勿盲目的提高学习节奏,因为初中物理的学习里,一旦其中有一个章节的内容没有理解好,将会影响到后面的学习,一旦累积太多,节奏打乱,就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物理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节奏,通过定期的考查,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加深理解,搞清楚各章节知识间的联系。然后,老师要对所学的分散知识编织成系统,从宏观上理解物理学的内涵。然后,老师再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和引导,只有坚持这样的一种阶段性考查机制,才能更好的改善部分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吃力的现状,逐个击破重点和难点[5]。

五、总结。

物理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是把科研人员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早一些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使教和学的思路去尽量接近科学家认识的思路。这就要求我们将物理教学和物理学史结合,当然教学过程不同于科学研究过程,但在必要时,结合重要的物理史料用模拟科学认识过程的方法进行物理教学,这也是物理教学实质性改革的途径和方向,是实现和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

事实上,初中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远不止以上这些,以上只针对一些相对容易忽略的方面进行了阐述。物理老师成功的教学,是教学方法和艺术的体现,努力做到了,就能使物理课题充满生机,也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及措施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内容的设计、目标的制订、方法的选用、教学设备的运用等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着学生转,都应该为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积累物理知识而服务。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因此,物理教师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作教学的第一内容。首先,要让学生重视预习。实践证明预习过的学生和没预习过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是不一样的。只有课前认认真真,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熟悉新课内容,学生才能在课堂的学习中有的放矢,有缓有急,有详有略,保证学习的有效性。第二,让学生学会总结。中考状元、高考状元的学习经验告诉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总结。如将出错的题抄在错题本上,用以总结纠正,就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实践证明,通过总结,熟悉各种题型和解题办法,确实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和解题的能力。

二、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来说,物理抽象难懂、高深莫测。这种畏学思想,既不利于教师的物理教学,也不利于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所以,消除学生与物理知识的距离,揭开物理学科的神秘面纱,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势在必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发掘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把它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消除学生对物理的距离感。物理與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完全可以从设计内容、目标制订等方面入手,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把抽象物理知识融入生活,并通生活情境,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物理的亲切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情感和能力。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把日常生活与学生的理解能力联系在一起,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既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也有利于营造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给学生教学“摩擦力”时,教师完全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摩擦力,通过联系骑自行车刹车、车轮上制造花纹、开瓶盖包毛巾等生活常识或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实现有效学习。

三、巧用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是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知过程。相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讲解,物理实验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物理非常有利。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针对需要实验的章节内容、知识点,要给学生安排充足的课堂试验时间,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从准备实验器械、设计实验方案到参与过程观察、分析,总结结论等,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学生看到课本上抽象的知识是如何通过一点一滴的试验层层递进,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来。比如,在“光的直线传播”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分析、验证这一理论的正确性,让学生对最终的结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结合实验的教学,既形象地剖析了理论,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又明显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提升了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总之,作为新时代的初中物理教师,需要有新的认识与改变,要与时俱进,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绝不能在新课程改革下穿新鞋走老路,一定要在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情况下,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目的。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面对很多不同的学习个体。其中,有很多同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较差,他们和学优生在学习过程中相比,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转化不了,有些知识接受起来困难,有些能力比较欠缺。并且多数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定了目标也常常达不到目标,在学习上是被动的、痛苦的。面对这样的情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实行分层教学的策略。

分层教学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承认不同学习个体的差异性,正确对待学优生和学困生,在教学任务上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学优生的要求要高一些,而对待学困生则要相对低一些。在我们的物理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公式、定理需要知道它的推导过程,这些推导过程对于学优生来讲可能不是问题,但是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讲则要难得多,这时,我们就要降低难度,不必强迫学生记住这样的推导过程,而是只要记住这些公式、定理就行了,只要会用这些公式、定理解决一些问题就行了。当这些学生达到这样的目标后,我们可以再提高学习目标,使得我们的学困生也能够做到学有所得,不会对学习丧失信心。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手段,评价得好,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评价得不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因此,笔者特别注意评价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举个例子来说,有一次,笔者布置的物理作业,有个平时学习成绩非常不错的学生没有完成,当然这个学生平时的作业都完成得相当好。那么,这次这个学生是什么情况呢?笔者没有随便给予他一个差评,而是给他写下了这样的话:亲爱的同学,平时的作业都完成得非常好,为什么这次的作业这样潦草呢?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情了?随后,在下课时笔者收到了该生的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好,作业做来做去都是重复的题目,我觉得没有什么意思。”笔者明白了学生的意思,于是接着写道:“那好,我们来做个约定吧,以后的作业你可以自己选择来做,但必须要保证答题的正确率。”学生在回复中给了笔者一个笑脸。果然,以后的作业,这个学生完成得都非常好,并且正答率非常高,这个学生的物理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这就是教学评价的作业。如果当初笔者不分青红皂白给他一个差评,很可能会打击这个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失去一棵学好物理的好苗子。

三、物理教学要注重学习过程,而不要过多地计较学习结果。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培养学生长期的学习理念,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习惯,而不要过分计较一时一地的成败得失。本来学习是充满幸福和快乐的过程,结果长期以来由于在我们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使得学习毫无快乐和幸福而言。有两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一个是学生一到假期,就会把学习完全抛在一边,痛痛快快地玩,电脑、手机、各种各样的小游戏依次登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孩子们被学习的痛苦压抑得太久了。试想,如果孩子们在假期仍然有计划地学习的话,这不仅是学习习惯的问题,更是学习乐趣的问题。有同学就对假期仍在坚持学习的同学的行为感到不理解:莫非他们学习有瘾吗?二是我们的大学生,看看他们的大学生活,学习只是占他们生活的一小部分。很多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颇深,认为自己在中学学得太苦了,等考上了大学,终于可以放松了,这样的现象正好和国外的教育相反。笔者始终认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要远比追求不断变化的学习结果重要的多。

因此,笔者在教学时就特别注意让学生充分感受教学的过程,这样的过程让我们的教育充满人文色彩,而不是冷冰冰地看重一个个被当做学习好坏的分数。笔者常常对学生说,当我们多年以后,回想起我们的初中生活,我们不会只简单地记住一个考试分数,而是能够回想起我们曾经丰富多彩的生活,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结果重要吗?当然重要,但是比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如果我们的过程是丰富的、是多彩的,我们的结果还会差吗?有时候,恰恰相反,由于我们过多地计较、过多地在意我们所谓的教育结果,却忽略了我们本来应该精彩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要采取合适的策略,就可以改变学生的畏难心理,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在中考中能获得满意的成绩!

岳麓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研究历史的发展过程会让自己的思想变得远大、深邃,个人的思维也会逐渐丰富并且发展,个人的素养和品味都能得到提升。初中历史的学习,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岳麓版初中历史课本与其他版本的教材有所不同,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在相关教学的方法上应该也有其特殊性。文章通过研究岳麓版初中历史教材的特殊性,提出适合岳麓版历史课堂的教学新方法,以促进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和个人修养的提高。

历史是记录客观世界运动发展过程的学科,记载和解释着一系列人类进程的历史事件。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的学习从初中延续到大学,足见其在我国教育中的重要性。历史对学生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重视初中历史的教学。初中历史教材有很多版本,岳麓版教材是目前使用人数较多、反响较好的一套历史教材。岳麓版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与其他版本教材的教学方法有一定区别。

岳麓书社是湖南省古籍专业出版社,虽然创立仅仅三十多年,但是其在历史古籍方面的图书编写却在海内外都有广泛的影响。岳麓版初中历史教材编写思想与其他版本教材有所不同,其编写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1.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精神,主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知识的教育,进行情感方面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岳麓版教材主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国际意识的教育、人格教育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教育等三个方面实现历史课程思想素质教育的功能的。2.在教材编写中,实施删繁就简、减负的标准,以改变传统历史教材中多、繁、难、旧的面貌。岳麓版历史教材十分重视内容的精简,往往去掉无关紧要的内容,挑出重要的部分编入教材。在删繁就简的编写中,准确把握弹性和稳定性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经验,实现了内容简洁明快、丰富完整的要求,达到了简明而不空缺的效果。3.通过新教材催生新的教学方法。教材是老师教学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等都需要依据教材来选择。岳麓版教材的编写,就很注重教材对教学方法的催生。比如教材的编写注重情景教学,通过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注重师生的沟通互动,注重师生对话的情景,而且便教利学,可操作性强。这些教材编写注意的方面紧紧与我国现在初中历史教育的要求相结合。4.教本与学本的结合。历史本是一门非常有趣生动的学科,但是在传统教材编写中,内容呆板、枯燥、乏味,导致学生没有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岳麓版历史教材编写特别注意了这个问题。岳麓版教材力求生动形象,将有血有肉、多姿多彩的历史事件充分显现出来。在内容中穿插了大量历史的生动情节,而且还写入了生动的史料,配上丰富的插图。这些都增加了课本的艺术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习过程也成为审美的过程。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并不受到相关教学单位和老师的重视,历史课堂如死水一潭,没有生机。老师主导课堂,主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学生缺乏兴趣,初中历史教学难以取得效果。岳麓版教材编写思想和内容的改变,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了契机。1.培养历史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历史学习中,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历史教学的目的。岳麓版初中历史教材内容新颖,各个历史事件形象生动,各个历史人物栩栩如生,以故事化的手法多姿多彩地进行内容的编写,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沉闷刻板的`叙述。史料的引用和故事插图的编排,增强了课本的艺术性,强烈吸引着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按照教材的指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将课堂气氛带动起来,比如可以采用安排学生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进行话剧表演等形式,充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兴趣地学习,并获得历史知识和个人能力的提升。2.教学贴近实际生活,注重实践活动。每门课程学到的知识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应用能力的提高,就应该要求初中历史教学尽量贴近切生活,贴近实际。历史与现实本就是一体,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岳麓版教材在内容上就很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结合。比如,讲到都江堰的建设,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索都江堰在现在生活中的作用;讲到屈原,就引导学生思考现在端午节习俗的来历和文化;讲到四大发明,就引导学生考虑四大发明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等等。实践与学习不可分离,必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岳麓版教材中史料、插图的配置,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相关文献,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学虽然复杂困难,但不容忽视。岳麓版历史教材的编写,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路径。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把握教材内容的精髓和编写的思想,以此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历史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和眼光,得到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发展,促进品德和修养的提升,实现初中历史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2]张海丽.探究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新理念.山西青年(下半月).期。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及措施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过程中学生全员参与,自主学习。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变“讲堂”为“学堂”。老师一堂精彩的演讲变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的“学堂”,还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最大限度的开发他们的智力和学习潜能。教师把施教的目光辐射的全体学生,学生学习方法的更新依赖于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积极、活跃的物理课堂氛围。教师只有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需要,设置情景,让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合作。在课堂上做到:老师有错学生可以提出来;学生做题不完整可以补充,不同意见可以争辩。教师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拓展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同时,鼓励学生提问,针对具体内容提出质疑,并将新问题引向课外或后续课程,以问导学,以问促学,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性,探索新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

新教材突出了两大鲜明特征:一是提倡科学探究贯穿始终;二是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为此,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实验探究,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活动,可让学生说话时摸自己的喉咙,指出有什么发现;在“平面镜成像规律”探究活动中,可让学生先观察自己在小镜子中的像,总结特点等。注重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掌握探究的方法。比如:用茶杯和纸张做大气压强实验;用圆茶杯做透镜实验;用饮料瓶和注射器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等。另外,教学中也要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孩子们学习科学家的精神和态度,客观地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比如:学生们在学了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就能简单地分析出“神州号”进入太空依据的物理原理:火箭腾空而起是燃料的内能转化为火箭升空的机械能等。因此,我们的物理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物理及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利用物理美感,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物理学科对美的认识是物理学知识更深层次的认识。物理教学中将物理教学与美感结合起来,揭示物理知识的美,适时地展开物理对象和物理现象的美感教育,让学生体验探索真理、发现美感的快乐。物理学中的美具有简洁、对称、和谐的特点,物理实验由于涉及思想的创造性、实验装置设计的新颖性和实验的艺术性,都可以使学生发现和体验到实验的精彩和美妙。比如:磁铁周围的磁力线分布形状如纺锤状;科学家在发现电生磁后又发现了磁生电;创立左手定则后又创立了右手定则;通过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发现了欧姆定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经过苦思冥想反而从洗澡时领悟,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等等,都体现出了惊人的简单、神秘的对称、美妙的和谐。学生经历亲身探索的过程,体验到了科学的美妙和成功的喜悦,对物理学科产生了由衷的兴趣,和探索物理的激情。这样,学生在感知审美物理对象的基础上引起情感反应,产生积极联想和深刻理解,从而迸发出创造物理美学、弘扬科学美学的文化价值。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不失时机的渗透审美教育,物理规律特有的美感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应用物理图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像是一种几何图形,但物理图像赋予它一定的物理意义。物理图像具有直观、形象的鲜明特点,用来反映物理规律或物理过程。运用物理图像分析和研究复杂的物理过程,可降低解题的难度,有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图像教学时,首先要教育学生从认识和理解图像的意义入手,即学会识图。比如:从认识坐标轴开始,观察其分别代表的两个物理量,再观察图形的形状,了解这两个量间的关系,即图像的物理意义,进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其次,要认真审图,尽可能从图像中挖掘出解题所需要的条件和信息。比如:路程与时间图中,可以比较两个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物态变化的过程,温度与时间图中可观察出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电压与电流图中可分析出电阻与电压、电流有没有关系,也可比较不同电阻的大小等等。另外,有时解决物理问题时,找不出解题的思路。如果善于利用物理图像或用作图的方法描绘出这一复杂的过程,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明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研究电路问题时,用电路图显示用电器的串联和并联的关系,思路就清晰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用光路图显示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用成像的规律分析像的特点等等。因此,利用图像教与学可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抽象问题直观化,改善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作为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面临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挑战。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的一次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探索教学规律,充分利用学生好奇的天性,掌握新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学习中的需求;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引导者,由执行教学的过程转化为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使物理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让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学习,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法和习惯,使其终身受益。人们常说:习惯成就人生,所以我便以物理教学为阵地,着手培养他们四种习惯。

1、培养阅读教材的习惯。教材是学习物理的基本依据,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中考很多题型源于教材,因此我在物理课上,经常通过自学指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首先是通读,要明确重点和难点,对重要的知识和不理解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阅读时用笔勾画出来。其次是精读,通过自学指导引导学生弄清物理概念、规律是怎样引入的或得出的,它们的内容、物理意义如何,单位是什么,这个物理规律或公式适用的条件是什么,用来解决哪些问题,通过精读,将知识前后联系。最后还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科普读物,并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口味、能对物理产生兴趣的课外读物,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活跃思想。

2、培养学生看插图的习惯。现在教材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很多插图形象生动,直观性强,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中考很多题型源于课本的插图,所以我经常要求学生结合教材上的文字分析每一个图的意思,说明了什么问题,表示了什么物理现象和过程。学生通过看插图,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便于理解和记忆。用这些插图,把物理知识串连起来。免去了死记硬背的苦恼。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实验的习惯。观察是思维的知觉,观察不是消极的“观看”,而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看物理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并把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如学了压强后可以有意识地观察人在泥泞路上走比在公路上走要费力一些;学了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之后,观察自行车上哪些部位需要增大摩擦,哪些部位需要减小摩擦,是怎样实现的。使学生逐步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规范解题的习惯。从批改作业中发现,部分学生解物理题时不规范、不全面、不符合题意,因此在上新课时除把知识要点和概念讲清楚外,在讲例题时注意解题方法和书写格式的强调,因此对学生作业要求要严格,不能马虎。通过归类讲解,认真分析,规范训练,严格要求,学生规范解题的习惯就会逐步养成。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物理教学质量要提高,就必然要提高课堂效率。这一点大家都很重视,我不在赘述,但我想强调一点:45分钟一节课,要讲练结合。

我会安排大约30分钟授课。这30分钟的时间最重要,我要利用这段时间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接受、理解并简单应用。现行教材部分章节安排不是太好,这时,我会根据经验与体会,将课本知识进行分解、合成。甚至大胆地打破原有建制,按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同时,我设法建立良好的课堂互动模式,努力创设课堂学习情境,如设问、讨论、评价等,适时给予新的刺激,调控学生的兴趣点。除了理论知识的讲解,每节课均应该补充适当的例题和练习题,题量不宜多,但要精,以强化理论知识的应用。最后留10分钟让学生思考问题或做练习题。

提高课堂练习效果,重视做题训练。

做题训练是考查知识是否掌握的重要环节。必须重视。我们学生都知道,我有四项坚持:

1、坚持课堂随时练。在平时教学中,有些章节知识容量非常丰富,学生是否掌握对下一节学习影响很大。我坚持进行了课堂10分钟随时小练习。通常情况下以概念填空或小计算题为主。通过随时地进行课堂小练习,有助于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形成课后复习的好习惯,又进而促进教学。

2、坚持周周定时练。我每周都要抽一节自习,让学生对本周所学的知识要点进行检测,根据遗忘曲线规律,知识的遗忘先快后慢,每周一练将有助于学生对本周知识形成系统,及时地弥补知识,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3、坚持章节单元练。每学完一章之后,我都要对本章加以复习巩固。我精选习题,三个班统一时间,统一考试。通过章节的单元练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更有助于学生把知识串联起来。同时也可以检测这个阶段学生对章节的学习情况,对于检测结果,进步幅度较大者,在班上给予公布和表扬,以形成激励。

4、坚持物理天天见。在教学中,我坚持物理天天见。由各班课代表负责统一安排,每天挑选一道习题,抄在黑板上,让大家一起分析、思考,然后利用课余时间,负责给大家讲解,其他同学随时提出讨论意见,在和同学们的平等交流中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四、进行一题多练、多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吸引这个小球,不能证明小球带有电荷。这更让我认识到学生的潜在能力的确非常大,效果也不错所以一题多练的方法我便坚持了下来。

五、反思错题,建立“纠错集”。

错题集纠正错误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和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往往容易略或不认真去检查,这些往往是对所学的知识记忆模糊或未理解教材知识造成的,所以对作业或试卷中出现过错误的地方必须要学生搞清错在什么地方,错误的原因何在。是对概念、规律理解上的错误,还是对所学知识不懂的错,或是粗心大意的错,然后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我让学生建立了“错题集”。“错题集”又名“双色笔记”,蓝笔抄题,红笔写分析思路。一周交一次,对错题集进行打分。

总之,没有探索,就没有创新;没有尝试,就没有进步。在教学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我,甘愿倾注热情、付出心血、继续在物理教学的讲台上,摸索前行。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有哪些

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必须对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让我们的物理课堂变得更加开放和合理,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必须坚持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原则,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學中,从而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存在的不足,这样既给我们制定教学计划带来了便利,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

2.保证实验设备满足物理实验的需要。

实验设备与工具是保证物理实验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其中不仅要保证实验设备的数量,还需要保证设备的质量和规格,主要是出于提高实验安全和提高实验质量的重要基础,这些准备工作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初中生普遍接受和学习知识的较强。因此,为了让学生学习到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一定要加强物理设备的资金投入,保证物理实验设备的正常使用,发挥其作用。

3.实行开放式的实验模式。

我们进行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就可以让学生随时都可以利用实验室进行物理实验,这样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自主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我们传统的实验室教学主要通过教师带领,虽然这种方式保持了室内的卫生和设备的安全,但是却因为受到实验地点和时间的限制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其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设计一些针对性实验,而传统的实验室却不能给学生提供这样良好的平台,直接会对学生的创新性能力造成很大的阻力。

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方法

例某学校一位七十年代末期改行当教物理的中年老师在八十年代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通过改变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实验,包括和其他物理教师一起为初二物理入门学生表演物理魔术,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以至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记得该老师所任教的其中一个突出事例是:有一学生因物理实验的妙趣而产生了浓厚的物理兴趣,积极大量地参与小实验和小制作,增长了基本技能,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了物理基本知识。物理中考时取得了九十多分的优良成绩,而他的其它成绩都在七十分以下,甚至个别学科是“红灯”。

2、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记得我刚走上教育岗位时,学校里有一位数学老教师上课的语言特别有趣,学生上课感到很“有劲”,教学效果也相当不错。据了解,这位数学老师的夫人是一评弹文艺工作者,而他本人年轻时也是位评弹票友。因此这位老教师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有时上课讲解中还不断夹杂些苏州地方话,尽管这不很规范,可趣味性特强,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其教学效果却相当不俗。

我结合自己语言表达能力较强,逐渐地将这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移植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现代教学设施应用中的趣味性。

科学技术的飞跃,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

记得八十年代末期,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校物理教研组组织了一次物理智力竞赛。尽管活动效果不错,但由于当时技术设施较为落后,人工占了很大部分,结果每位老师都感到很累。现在有了计算机及其网络,那类似智力竞赛就轻松了不少,而且效果会更好。

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方法及措施

1.有效组织好课内实验环节。

物理科目与其他科目相比,具有独特优势的是它的操作实验,很多物理知识都需要学生通过实验进行了解和学习,也是需要学生通过实验来观察物理现象。教师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乐趣所在。比如,在学习有关电路的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学校配备的物理器材给学生做物理实验,并让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理论的前提下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物理实验操作来学习,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更加期待物理课堂。

2.培养各个阶段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课堂的学习可以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物理知识的理解、记忆、实验操作、解题等,教师应该在物理科目学习的各个阶段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定下学习方案,在学习的各个阶段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比如,在物理知识理解阶段,教师可以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常识相联系进行讲解,让学生能更快速并透彻地理解知识,也让学生明白物理并不是什么可怕的科目。而在学习的记忆阶段,学生要记忆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物理公式,物理公式内容繁多,而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记忆阶段制订一套合适、合理的方案,将物理知识及公式融会贯通。而在实验阶段,教师一定要重视实验的重要性,不能因为赶课程进度而忽视实验。在学生将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后,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训练,利用真题给学生讲述公式的具体运用,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制订具体的方案,从各方面促进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

3.培养主动学习的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在课堂上也应该尽最大努力兼顾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这样,学生才能减少对物理课堂的抵触心理,并能够主动面对物理课堂,在课堂上能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

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不,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及模式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点拨和指引作用尤其重要,恰到好处的引导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不仅能帮助学生找到突破问题的方法,也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在物理教学的活动中,对于难度较大的物理知识点,需要教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而对于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亲自完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自信心和解题能力。教师在引导的时候,需要做到收放自如,切不可凡事都为学生指点和讲解。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新课程学习的目标,让学生了解这节课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明确学习目的。并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目的来自学,养成自学的习惯。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千方百计的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努力将书本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这对于初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跳出教材限制,拓展研究范围。

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法变革,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使学生主动地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例如,对《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一实验,我们还可以提出新的课题,如:为什么玻璃在水中下沉,而玻璃瓶却能漂浮在水面上?让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索和研究,跳出教材的限制,拓展思维空间。

任何一堂课的实际教学方法都是上述几个基本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其组合取决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程序和心理方面的协调一致。

1、制定教学策略应注意到:(a)对学习者的学习准备的验明、启动或补偿;(b)激起学生学习动机;(c)目标范例;(d)把教学内容按逻辑层次和心理程序组织起来,考虑到个别差异;(e)有意识地引发学生做出积极的反应;(f)给予适当指导和适当练习。

2、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方法时要处理好以下关系。须将直观方法与抽象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如讲授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一方面要采用直观法和操作法,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必须运用讲授法、谈话法或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思维。

3、教师的指导与学生活动相结合。这方面主要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控制。现代教学主张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控制要掌握好“度”。一般高年级宜间接控制,低年级采取直接控制,高水平的学生控制强度要低,低水平的学生控制强度要高。

四、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由于影响物理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所以要想精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特性,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人为的制造一些条件,便于问题的研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许多概念或规律的探索过程,都要用到控制变量法。如影响声音的音调、响度等的因素有哪些?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动能或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物体吸引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

五、对学生的感情要真诚输出。

课堂教学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外,教师还要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的爱心。物理教学活动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中完成的,其中情感的和谐渗透对认识智能目标的达到起着催化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捧出爱心,倾注爱意,唤起学生对物理的喜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保持学生高昂情绪,挖掘学生物爱学因素,陶冶学生爱美情操,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以促使学生智能与情感的和谐发展。在教师充满爱心的教育和引导下,学生就会产生感情的迁移,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又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良好品质的正确形成。

六、课后练习,强化释疑。

对学生在课内学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思考题,或通过实验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与评议,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对习题要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究。首先,我们在选择例题时要有针对性、基础性、典型性,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加以解决。其次,通过改变习题的已知条件或结论,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共同合作,教师要适度的进行点拨,指引探索方向。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对探究规律进行整理、概括,纳入知识方法体系,总结探究学习方法,提高应用能力。对已学知识加以巩固,多做习题,加深理解;学生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举例,自己再运用物理知识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现象,进行思考、探索。不仅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为以后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很大、很深、很广的题目,这里是本人很肤浅的见解。要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我们应不断探索与创新,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物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快乐的回忆。

初中常用物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物理教学的几种方法既体现在知识的结构上,又体现在这些知识的建立过程中。概括来说,这些教学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在初中阶段物理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含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理想化法等。其中理想化法包括理想实验法和理想模型法。理想实验在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如:论证惯性定律所设想的斜面小车实验,在得出“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越远”的结论后,进一步提出,在无摩擦情况下,从斜面滑下的小车将以恒定的速度在无限长的水平面上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再如: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实验的最终结论是在“空气越稀薄,声音越小”的基础上理想推出的。显然上述实验都进行了理想条件的假设,与实际实验相比,理想化能更大程度地突出本质因素,得出更本质的结论。

理想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条件模型和过程模型三类。如视较小发光体为点光源,用光线来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用示意图描述力等都属于对象模型。再如光滑接触面、轻质杠杆、轻质滑轮、轻绳、均匀介质都属于条件模型。电学实验中把电压表变成内阻是无穷大的理想电压表,电流表变成内阻等于0的理想电流表等也属于条件模型。例如: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物体,空气阻力的作用与重力相比较忽略不计时,可抽象为自由落体运动;另外匀速直线运动也属于过程模型。

二、数学法。

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而数学应该说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会顺利许多。方法主要有比例法、方程法和图像法等。例如,密度、电阻等物理量的探究实验用的都是比例的方法、图像的方法。通过形象的图像、清晰的比例关系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能容易任知其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的计算格式讲授要在数学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分段进行,使学生能很顺利地接受、掌握。还有,如:“一根电线杆,从中间某点支起可以平衡,如果从这点锯开,哪半部质量较大?”就需要用不等式来解释,而不是严格地计算。还有,学生多年来对应用题的理解、计算等,都应该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基础,利用好了可以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知识才是完整的知识,学生才是有创造性的学生,当然,我们也才是合格的老师。

三、逻辑法。

主要有:分类、类比、比较、概括、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如在认识电流、电压的概念、研究电源的作用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等概念或规律时,与水流水压模拟实验、水泵的作用和水管对水流的影响等物理现象进行类比,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或规律。再如:我们在认识和研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理论时,由于分子不能直接用肉眼看到,因此,可以通过能直接观察和感觉到的“扩散”这种可感知现象去认识和理解它;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或多个磁体间的作用,以及与其它一些磁场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物体是否带电,我们也不能直接看到,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验电器上的锡箔片的开合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在研究空气的存在和大气压强时,我们可以通过瓶口向下得瓶子不能被水充满,以及被吸出气体的塑料瓶会变瘪证明空气和大气压强的存在;如果学生知识基础允许,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个物理化学综合的实验,在玻璃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密封,下端用玻璃管连接烧杯中的水,烧杯是开口的,然后,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射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看到喷泉现象,这样会更有趣、更生动,学生的印象会更深。

四、哲学法。

主要有:绝对相对、量变质变、原因结果等。科学领域的各种现象往往很多个因素综合的结果。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很多,为了弄清某个现象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除研究的变量以外的因素控制起来,加以实验对比,研究其他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很多物理实验都用到了这种方法。如:研究摩擦力大小时,先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再保持接触面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其中,相接触面的大小,所用的木块、弹簧秤等不改变;最后总结分析实验结果。当然,初中物理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理念、直觉、想象等非逻辑方法等。

总之,物理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并且不拘一格,特别是不同学科间的综合运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另外,学科间知识、教学方法的综合,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和科学素质的提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去反思,去创造。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