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质的论文(汇总18篇)

时间:2023-12-11 14:32:36 作者:笔尘

利用范文范本进行模仿和仿写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和写作速度。请大家在阅读这些范文时,积极思考并与他人交流讨论,相互借鉴和学习。

对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的思考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结合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分析了目前高中课堂教学的现状,提出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提高阅读技巧,转变阅读思路以及鼓励学生把阅读引向课外等方法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现状有效性阅读习惯。

我们的语文教学的效果一直都是社会质疑的一个焦点。有人曾引用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的一句话来形容当前语文教学的效果说:“现在的语文教学‘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从未停止过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思考和尝试。我思考后的结论是: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面我列举出我身边的语文阅读课的现状以及我对阅读课现状的几点思考,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首先,我们的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少,我们的课本编写和教学方法基本上遵从一个原则:希望通过少数经典的范文,通过老师的分析讲解,然后期望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读懂天下所有的文章的效果。然而最后的结果显示,效果跟老师们的预期相差很远。没有相当大的阅读量,学生很难获得足够的阅读经验。此外教材更新太慢,选入教材的一些文章已经失去了现实基础学生很难理解也缺乏趣味性。

其次,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相信每位语文教师都不得不承认: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低效率的劳动。有人曾这样形容我们的语文课:“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的讲解分析,学生却在台下昏昏欲睡;或是老师问、学生答,课堂上热热闹闹,但学生却很少有真正的语言实践的收获。”学生几年书读下来,真正算得上是生自己的语言实践的所占比例极少。教学中,教师或以自己的心得强加于学生;或用教参的答案固定教学的方向,限制学生的自由;或强调阅读技法,而忽视个体的情感体验;或以群体阅读代替个性阅读;或以作者的感受来人为提升学生的领悟等。

另外,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应试的环境下,现在语文教学包含了太多的功利色彩,比如针对考试的练习铺天盖地。考试阅读题高度不够,难度超标,加上阅读时间有限,学生往往是囫囵吞枣,局部阅读代替整体阅读;选择判断也常是考求同思维,不考求异思维;练习和考试中也只是考阅读结果,不考阅读过程;设计的标准答案也违背了见仁见智的阅读原则,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枷锁,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创新。

那么我们该如何着手去改变呢?我想第一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作了如下思考:

首先,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弄明白阅读的目的。阅读教学不只是为考试而读,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阅读能力,掌握阅读的技巧。现在,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语文老师有时目光有些短浅,过分关注考试得分而忽视学生能力的训练。

我认为考试得分和阅读能力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说考试能得高分的阅读能力不一定很强,有的只是掌握住考试的技巧罢了。所以平时的教学安排要有自己的计划不能只围着考试转,而应着眼于大的目的,从学生的更长远发展出发,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分数就会自然而然的跟着稳定提高。第二,教师要有合理的培养思路,并能认真贯彻。教学围绕考试转是一些经验不足的教师常犯的毛病。考试中哪一类题做的不好就去抓哪一类题,下一次还不好就再抓一段。从一个小的阶段来看似乎很有针对性,但如果从长远来看就有些偏差甚至顾此失彼了,因为语文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不是彼此孤立的部分。对于这一点,我觉得郑州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卢臻老师的思路就非常合理,有连续性。她认为一个学校可以合全语文组之力整合高中所有教材编一个语文学科教学纲要。确定高一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具体讲什么,训练什么,达到什么程度。然后再把大的任务分解到每天的课堂上。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和训练都是连续的,一以贯之的。然后按着这个思路坚持走下去。

第三,我们教师必须尽快走出旧的上课模式多让学生自己来体验阅读。我曾调查过一些学生,他们大多都表示喜欢语文但不喜欢语文课,他们觉得语文很有趣,但语文课却很枯燥。为什么呢?因为学生没有自由!甚至没有思考的自由!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分析;或用教参的答案固定教学的方向,限制学生的自由;或强调阅读技法,而忽视个体的情感体验等的做法是非常不受学生欢迎的更别提会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了。(可能以偏概全了,见谅。)孔子云:“导而弗牵。”教师的任务是根据阅读材料的性质和阅读主体的情趣,心理创造的机会和气氛,提供条件和环境,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把自己最先的感知,最深的感受表达出来。

第五,我们可以尝试这把阅读引向课外。现在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的阅读量太小――仅限于我们的教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合理地增加课外阅读量不但不会影响学生课堂知识的吸收而且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学生阅读量小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把阅览室、图书馆、书店等作为语文学习的第二第三课堂,,让书架上的图书、报刊变成学生的读文教材,让学生之间的研讨与交流代替老师的讲授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也可以达到使学生达到关注社会、贴近时代、感悟语文的目的。

总之,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它所承担的任务最重,所解决的问题也最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我们必须自发的来改变这种状况让我们的劳动更有效。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论文

论文摘要:近几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相应的高职教育也得到飞速的发展,但同时也给高职生带来了很大就业压力。毕业生技能素质的高低直接反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社会生存能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分析目前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和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素质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说明培养高职生的技能素质的必要性,同时提出相应的有效对策,以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技能素质,提供高职院校的就业率,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的开发利用,运用新技术,产业结构不断的优化升级,带动了市场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低层次的人才结构已不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社会和企业需要数以千万计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然而,当前我国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有些高职院校要么是目标定位不准、管理体制落后,要么就是培养模式不合理,更有一些实训条件不完善、管理体制落后等。这些都影响人才培养。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越来越不适应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提高高职生技能素质是当务之急。高职院校要从自身做起,深化改革,转变观念,制定良策,为生产第一线培养职业能力强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

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具备的技能素质一种综合能力的反映,它涵盖的内容有很多,主要体现为专业性技能,方法性技能和社会性技能。

1.1核心技能:专业性技能专业性技能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认知能力)与技能,;前者包括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后者包括各专业和相应专业群的技术、工艺和运作技能。专业性技能是从业者的核心技能。

1.2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方法性技能它包括制定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以及理解新事物的思维方法等。在科学进步、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形势下,企业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必定要不断更新技术、更新设备,对就业者会提出更高的技能素质要求。因此,毕业生应具较强的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以求得职业能力的促进和迁移。方法技能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

1.3必备技能:社会性技能社会性技能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社会责任感以及群体合作的协调与仲裁,参与意识、自信心、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语言文字表达技能等。从业者既是自然人,同时也是社会人,在社会人际交往中、企业的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者等之间,需要进行思想交流、展示自我、组织协调等。因此,对于高职生来说,应培养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必要的外语阅读和表达能力,以及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社会性技能是从业者的必备技能。

培养高职院校毕业生技能素质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技能素质,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缓解人才市场需求矛盾,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2.1培养高职院校毕业生技能素质是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社会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追求人才的数量,而是更加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更多的企业需要的是既懂技术、懂生产、懂管理、又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部分高职生敬业精神差,吃苦耐劳精神不够,不愿意到生产第一线工作;眼高手低,频繁跳槽,就业错位率高;动手能力较差,技术不够精湛,知识匮乏等,远远不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2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各类高校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也不例外。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应把培养有相应专业、有一技之长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性人才,高技能专门人才最为培养目标,应该更多地把用人单位的需要、用人部门对学生的评价作为核心指标。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论文

摘要:本文从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发展与创业素质培养的内涵和现状入手,提出加强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并针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特点,进行相关的要素分析,探讨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针对特定的职业岗位(群)而进行的,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化发展正是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实施人才培养活动,使学生在未来从事某项工作过程中,形成由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所构成的职业素质,并符合职业标准和规范,获得职业资格的过程,核心是职业素养的养成和强化。创业素质作为职业素质的重要方面,是学生职业化发展教育的关注重点。有效强化创业素质培养会提升学生职业化发展水平,学生的职业化发展程度和实效性可以在创业素质培养环节中得到体现,从而为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奠定基础。

2基于职业化发展要求的创业素质培养内涵与现状分析。

创业素质是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人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全面地、较稳固地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它既是人的'职业化素质中有待开发的创业基本素质潜能,又是已经内化形成的人的创业基本素质。创业素质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性素质;第二层次为发展性素质。基础性素质包括文化基础知识、认知策略、态度;发展性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创新精神。

创业素质培养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这一理念的提出,它倡导和注重实际创业能力,要求把创业素质培养提高到与职业性教育同等的地位。这一理念最先被美国所接受,设立了国家创业教学基金,广泛实施创业教育。欧美各国主要大学在创业素质的培养教育方面起步也较早,倡导创业管理教育。此后,这种趋势在亚洲各国得以传播,中国国内陆续出现了大规模的创业大赛,高校也陆续开设了创业相关课程。

高职院校虽然近年来正逐步引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创业实践环节,但是绝大多数高校对此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关注。即使将创业教育引入校园,也只停留在第二课堂活动层面,效果不明显,实施创业教育的广度、深度不够。就创业教育的重要方面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而言,尚未形成系统性体系。

3实施创业素质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关键。

(1)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经济的环境看,创业时代已经到来。新经济环境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广阔舞台。高等职业教育肩负“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之使命,引领大学生走向创业之路,是时代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2)创业教育走向高等学校,已成为国际化趋势。国家经济和文化的整体实力,要依靠成千上万的创业者来支撑。创业素质的培养要以人才培养的立意,去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这些创业者,不但能经营经济,也能经营文化、教育、科技,甚至用经营理念来理解政治、人生和国家。

(3)创业素质培养会增强学生职业化发展内驱力。创业素质能力作为大学生“第三本护照”,不仅要求学生的掌握一定创业知识和技能,并且要求加强创业素质培养及创业个性品质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因此,开展创业教育,培养良好的创业素质,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作为高职教育特定群体高职学生创业素质能力的培养,无论从时代发展看,还是从经济发展看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看,都是当前促进学生职业化发展必须研究的课题。

4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路径和要求。

尽管人们对于创业是否可以培养的问题已形成一致意见,但对创业应提供什么样的课程和培养方法问题尚存在分歧。早期创业素质培养内容是围绕创业、商业计划撰写,其理论依据是创业成功是人格特质的成功;构建新的创业素质培养体系应遵循学生职业化发展规律,以创业行动为导向,同时要求引入人格、技术或行业经验,建立创业领域特有的体系及创业素质培养模式或方法。

创业素质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可以说,创业素质培养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素质教育的过程,它包括创业思想的确立、创业氛围的形成、创业技能的培养和创业认证。按照基础性素质和发展性素质两个层面的分析,需要对高职院校学生特有群体的特征进行阐述,确立高职院校创业素质培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性特点。

高职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的要素可以描述为,培养学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创业精神及创业理想;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如独立性、敢为性、适应性、合作性、坚韧性、自律性等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业的社会交往能力、创业的财务管理能力、金融理财能力、资本运营实务操作能力及开拓创新能力。创业素质是基础性和先决性的因素,归纳创业素质的范围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创业动机、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创业知识等等。

创业素质的培养机制构建的理念可以从三方面理解其含义:一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自谋职业、创业致富的能力和本领;二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心理品质;三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开创的个性和社会变革的参与者。其目标是在于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

根据创业素质培养的基本概念和范畴、目标,按照理论整合的特定要求和结构法则组织起来,确立创业素质培养的目标体系、结构体系、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模型体系。一是创业基本素质框架,主要从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社会知识结构方面的构建;二是创业素质培养基本模型,主要从创业素质培养目标和内容、领域和范围、方式和途径等方面展开;三是创业实践活动模型,注重创业实践活动的系统化、职业化和强化实践驱动性等方面;四是创业素质培养评价模型,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和实施评价的可操作性办法。

参考文献。

[2]李新仓,杨晓非.国外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8(9).

[3]赵志军.关于推进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06(4).

[4]涂娟娟.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8(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校青年教师事业素质的培养论文

教师的教学整合能力,是对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教学能力进行综合,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最优。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所体现出的特点,高职教师的教学整合能力的内涵可以理解为:高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组织和协调各种教学和实践能力,来寻求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教学最佳结合点,以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整体目标。它包括包括教书育人和学术科研的整合能力、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整合能力、创新思维和信息化教学的整合能力。

二、高职教师教学整合能力提高的途径。

(一)职业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

教育理念是教育行为的先导,决定着教育实践的方向。高职院校教师只有具备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对高职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功能有清醒的认识,才能更加自如地在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等方面按照高职教师的要求提升自己,以高效的方法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可以从多方面创造有利于教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教育实践的条件。一是“引进来”:高职院校及时把高职教育最新、最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入学校(如可以通过会议、专家讲座、教师座谈的形式),引导教师提出社会性、实用型的研究课题,结合本校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提出切合本校的教育理念,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二是“走出去”: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学习(如顶岗实践和继续教育),汲取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了解学术科研动态,创设有利于实践先进教学理念的情境。

(二)教学和科研“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1.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要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让教师在教学中能真正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加强教师对本学科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课程内容的研究,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新颖的教学设计,利用短期培训、职业技能大赛、青年教师讲课说课比赛等教研活动,从多方面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2.多举措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进一步明确科研定位,做到科研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鼓励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申请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吸引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形成梯形科研团队。同时,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专题报告的形式,向教师灌输先进的科研理念,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加强校企合作,在实现学校和企业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全面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三)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并举。

1.加大顶岗实践力度。

加大教师顶岗实践力度,以锻炼高职教师的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对接能力。学校可根据每位专业教师的年龄、专业制定相对应的顶岗实践计划和实施细则,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结合企业的工作流程与产品制作工艺,鼓励教师为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出积极建议,解决目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内容和企业需求的最佳结合。

2.鼓励教师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规划与建设。

一方面,鼓励教师针对本专业实际情况提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鼓励教师设计、安装实验设备,按照教学实际构建真实的企业管理、运行环境,使实验实训基地成为提高教师实践技能的重要场所。另一方面,教师利用专业优势广泛开展社会调研,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工艺流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不断提出新观点、新思路,解决企业生产、流通过程中一系列难题,有助于实现校企合作。

(四)创新思维和信息化教学能力须重视。

1.树立创新意识,优化高职教师培养体系。

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学和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行为和自主能力。在培训内容上,应该以教师的创新知识教育为中心任务,拓展教师的独立思考空间,激励教师的创新进取精神;在培训方式上,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会议,了解本专业学术前沿动态。

2.提高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一方面,高职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信息网络技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演示教学相关内容,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中使用相对应的信息技术工具,以优化教学设计和完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根据各个专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信息分享平台,每个教师和学生都能通过相应的账号和密码到资源共享平台进行资源下载和学习。

高职教师整合能力是高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组织和协调各种教学和实践能力,来寻求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教学最佳结合点,以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整体目标。它指引高职双师队伍建设的方向,密切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高职教育的发展前景。所以,为了更全面更系统地提高高职教师教学整合能力,更好地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现代化建设,就不仅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而且要坚持教学与科研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创新教学和信息化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高职教师整合能力提高。

高校青年教师事业素质的培养论文

近些年,学校调入了大批青年教师,他们大多身处教学一线,年富力强,受教育程度高,思维新颖、活跃,为学校的现代化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改善了学校教育质效,他们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希望,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执行者,对我校教育工作的成长与完善起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那么,学校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强化青年教师的培养,迅速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培养其良好的职业操守,使他们尽快挑起学校发展的大梁,成为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呢?下面结合学校教育实践谈下自己的拙见。

一、思想鼓励不可少。

思想高度决定行为高度,学校应该从思想教育着手,激发青年教师的上进心,明确努力目标,培养青年教师的职业操守与道德素质。激发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发自内心地热爱本职工作,有效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主动投入到教育事业的建设中来。要帮助青年教师摒弃消极、错误的思想观念,用正确的教育思想感化、武装他们。使之逐渐成长为追求上进,为人师表,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模范、标杆作用,以自己的实际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业务能力要跟上。

青年教师由于工作时间不长,尽管工作热情高涨,但工作经验不足,这一硬伤严重制约着青年教师的成长。为此,学校应针对性地制定工作计划,让青年教师能够短时间内熟悉工作内容,尽快成长。如采取新老组合,男女组合,气质互补分组合作,知识层次互补合作等分组工作模式。发挥老教师引领作用,利用老教师的宝贵经验,以传、帮、带新人,让新教师能够迅速掌握工作要领,抓住工作重心,利于新人成长。通过各类型教师间的互补性分组合作,可以有效弥补个人特质的不足,对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工作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为学校发展储备了丰富的后备力量。具体工作如下:

1.严格督查教学备课。课前备课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老教师应指导青年教师学会备课,明确备课的意义和目标。认真做好每堂课的教学设计,合理分配、利用课堂时间,确保课堂教学效率。对此,学校应安排教务处专门监督、认真检查,严格要求,不可蒙混过关。实行专人负责制,出了问题相关责任人要负连带责任,绝不姑息。

2.坚持听课常抓不懈。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时间不长,在教学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个很正常的现象。为了帮助他们尽快提高业务能力,学校应制定每周听课计划。常听他们的课,对表现突出的要提出表扬和鼓励,更重要的是发现其中的不足,并提出纠正意见。每周至少组织一次青年教师听课互评活动,让大家畅所欲言,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还要经常安排青年教师参加观摩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教学经验,为青年教师创造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3.坚持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教学业务能力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为此,学校应有计划组织三笔字(毛笔字、硬笔字和粉笔字),普通话,简笔画和优质课的比赛活动。由学校领导或外请专家担任评委,激发青年教师的干劲,鼓励他们奋发学习的热情,达到鼓励与鞭策共举的目的。在这样的环境中,促使他们勤于学习,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最终造就出一批杰出的青年教师,并迅速成长为学校的骨干。

三、做到“三给”见实效。

1.给机会。学校管理层应尽可能给青年教师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发挥自己的潜能,将自己最优秀的才能展示出来。如学校组织的业务比赛活动,应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锻炼他们的能力,增长知识。同时,这对于学校领导了解青年教师也打开了窗口,有利于制定针对性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2.给动力。学校管理层应充分给青年教师提供精神动力,点燃他们的工作热情,坚持正确的努力目标方向,不断上进,更上一层楼。

3.给时间。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切不可急于求成。应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来逐渐成长。在此期间应对青年教师充满期待和希望,相信他们始终保持一颗高尚、火热、上进的心,不断向上攀登,并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面对失败不要气馁,而是帮助他们分析原因,重新站起来,鼓励他们一路向前。

四、校内外交流很重要。

学校应重视青年教师的教学交流活动。应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到校作讲座,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思想层次;积极组织青年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兄弟单位或上级教研部门的教研会,参观名校、拜访名师等,以丰富青年教师的视野,提高业务理论水平。此外,学校生活不可仅限于教学,学校还应有计划开展丰富的文娱活动,如体育比赛,歌唱比赛,表演比赛等,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这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青年教师的培养不是一时之功,一人之力,而是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教师自身全员参与学习的过程;不仅要重视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强他们思想认识的提升;学校不能只要求青年教师熟练业务,还要给他们创造丰富的业余生活。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激发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与潜能,使一大批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似雨后春笋般地茁壮成长,使得学校的发展后劲底气十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校青年教师事业素质的培养论文

一、总则:鉴于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是土、水、机、材等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质量对本科毕业生的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必须造就和拥有一支思想品德好、业务素质高、教学过得硬的教师队伍。从高校毕业就分配来的青年教师经过3-5年的培养和本人努力达到上述要求。

二、指导思想。

1、高校教师向硕士、博士化努力。

2、先过教学关,再闯科研城。

3、力学教师不仅应精于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的内容、要求、重点和难点,而且应熟悉力学专业教学的内容、要求、重点和难点。也就是说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教师应该对两门基础力学课程都能拿得起,在此基础上再向力学专业课程进军。

4、除本科生教师攻读学位,采取脱产学习外,一般采取以老带新在职培养,在干中学,干中提高。

5、力学教师应以力学专业毕业生为主,适当吸收其他专业毕业生从事力学教师工作,以利于在科研的开展时,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三、阶段和目标。

1、从学校分配来工作的头三年为熟悉教学阶段,初步过教学关。

(一)第一年除了学校组织的学习教育学等三门课程并考核及格外一般以助课为主,通过辅导多(少)学时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熟悉它们的内容,掌握基本要求,了解重点和难点所在,掌握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具体要求应达到的目标为:

a、对照所辅导的课程的教学大纲,通读一遍所用的教材。

b、开课前正式演算一遍所用的教材上的所有习题。

c、听主讲教师的每次课,目的在于了解每次课的目的、要求、如何组织教学、组织教材、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了解教学过程各环节,学习教学技巧。要求每次课应有听课笔记。

d、参加教学各环节(理论教学、习题讨论课、实验课、答疑、考试)均应在主讲教师指导下进行。

e、批改作业:

(1)要求每周批改一次(要求100%批改)。

(2)批改时不仅只是打钩打叉,要指出错误所在,或加以批语,指出优点和缺点,最后签注日期,并作记录登记,同时要给定等级。

(3)每次作业批改后应及时向主讲教师报告作业情况。学期结束前向主讲教师提出各学生的作业成绩。

(二)第二年:如经过习题课和试讲后,经教研室和系领导认为已达到开课水平,可主讲并辅导一、二个班的课程(否则顺延半年或更多时间努力争取达到此水平),全面负责此教学班的教学环节,具体要求是:

a、开课前应参照教学大纲制定教学日历(可以是教研室统一制定),每次课的内容多少、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所在,习题配合及分量等,并参考其他教材,在此基础之上在开课之前写出全部教案。

b、教研室应指定一名有经验的教师作为新开课教师的指导教师组织教材、审阅教案、明确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帮助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高教学技巧。新教师应主动把教案在上课前送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每月听新教师的课不少于二次。

(三)第三年:达到独立开课的水平,要求是:

a、独立地制定出符合教学大纲的教学日历。

b、组织教学和组织教材有进一步的提高和体会。

c、能初步地运用启发试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妥当处理随机出现的教学情况。

d、在答疑中一般能应答顺利,不出现或少出现卡壳现象。

e、在成绩评定中能妥善处理一些问题,不发生或少发生对成绩有争议的现象。

2、参加教学后第四年至第五年为教学成熟阶段,完全过教学关。

四、实施办法:

1、新来学校教师,由教研室向其提出工作上的要求,宣布培养计划。并负责发给教材和教学大纲。

2、第一年培养由其助课的主讲教师全面负责,实行主讲教师负责制,助课教师应服从主讲教师的安排。

3、第二年培养由指导教师负责。帮助组织教材、审阅教案、明确教学目的、要求、重点和难点,帮助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4、第三年可以不指派指导教师,如新老双方自愿组合,教研室也可以认可。

高校青年教师事业素质的培养论文

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以下工作:

(1)制定“传帮带”活动的工作计划。

(2)审核导师和学员名单,确定或调整导师和学员的“结对子”关系。

(3)颁发证书并适时组织拜师会、座谈会。

(4)检查教师“传帮带”活动的实施与落实。

导师制的实施一年为一个周期,导师评聘、学员推荐每年为一届。导师的评聘和学员的推荐要覆盖义务阶段各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名额可相对增加。导师与学员的师生关系,非经领导小组不得确认或解除。

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分散培训与导师学员结对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集中培训由学校教务处负责实施,每学年不少于2天。主要聘请专家进行培训,提高学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分散培训由各教学点教务员负责实施,每学期1次,每次不少于1天。主要组织学科导师和学员开展教法学法研讨、交流,进行课堂教学展示、汇报,提高学员教学实践能力,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导师学员经过自愿双向选择,领导小组审核后确定。结对指导由各导师负责实施。导师与学员一一对应。

通过导师制的实施,促使学员成为学校或当地学科教学、教研业务骨干,在本学科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导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的提升,自觉地在教育教学、教育研究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养一批中青年教学业务骨干,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初中骨干教师队伍。

三、导师资格及审核。

导师需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师德,有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

2、教育理念先进,富有创新精神,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得到师生普遍认可,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

3、中学任教需中教一级及以上,小学任教需小教一级以上。

4、在某一教学领域具备十年以上教学经验。

导师可由各教学点、教研组推荐上报,也可自行报名,经领导小组统一选拔择优确定。

四、导师职责及权益。

导师应当完成以下工作并接受领导小组检查:

1、制订培养指导计划。全面关心新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思想。

2、指导学员上好研究课、公开课、汇报课和进行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分析,每月听新教师上课不少于1节且书面纪录与新教师交换的意见。

3、每月为学员上示范课不少于2节,公开自己的教案本与学生练习本。

4、指导新教师制定工作计划。指导新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传授自己的工作心得。帮助学员确立阶段性目标,指导学员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及经验的积累和论文的撰写。

导师具有以下权益:

1、具有导师资格,无论是否被安排辅导学员,均享有学校导师聘任资格,获得学校的导师聘书。

2、在存续导师与学员的师生关系期间,学员所获得由学校颁发教学成果奖励,所导专业的导师均可同等获得。存续期间获得学校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

3、导师每周计1节课课时量。

五、学员教师资格及审核。

学员教师应当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关心学生,敬业爱岗,积极上进,安心本地的教育事业。

2、具有较扎实的专业文化知识和教学基本功,勤于钻研业务,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较大的发展潜力。

3、教龄不满3年。

4、年龄在30周岁以下,有与任教学科相对应的合格学历。

学员由各教学点、教研组选拔择优确定,确定后的学员基本情况报领导小组;自愿报名的学员须经领导小组审核批准。

六、培养教师职责及权益。

1、认真学习导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优良品质,成为导师先进教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者、传播者和发展者。主动请求指导教师解答有关教学问题,虚心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

2、每月听导师示范课2节以上,每学期在全校范围内(含中小学)开设公开课、汇报课1节以上;及时做好日常教学反思,认真撰写教学后记,每月整理教学反思不少于1篇并交导师批阅后交领导小组备案。

3、及时整理自己的学习档案,包括听课、备课笔记,学生情况分析,教学案例记录,教学评价指导等,重视资料、经验的积累和交流,每学期撰写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论文不少于1篇并交导师批阅后交领导小组备案。

4、认真听取导师的指导,及时向导师汇报自己的学习体会,每学期认真撰写学习与工作总结。

学员具有以下权益:

1、优先参加区、市各级学科竞赛,优先具有进修、培训资格;。

2、获得学校组织的集中和分散培训机会;。

3、教研成果获得教务处重点推介或结集。

七、主要日程安排。

1、9月为宣传动员月,至9月30日正式成立领导小组;。

2、10月10日完成各教学点导师和学员教师登记;。

3、10月15日审核批准导师与学员名单,审定导师与学员教师的传帮带关系;。

4、10月20日左右,拜师大会。颁发导师聘书、学科带头人荣誉证,签订拜师带徒协议书。

5、20元月15日左右座谈会。

6、元月20日左右第一期活动考评。

八、考评要点:

1、定性考核为主;。

2、考评依据主要为学员教师的教学成果展示及导师对学员教师的书面指导和谈话记录。

对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的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从中职语文教学改革要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体现出职教特点,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语文教学改革取得实效。

进入二十一世纪,职业教育迎来了自身发展的机遇期、黄金期。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各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茶。作为中职教育的基础课程,以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改革也不断深化。在此,我就语文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求教于专家和同仁。

一、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求得实效。

虽然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深化,但我们还会经常听到语文教师们无奈地感慨:“学生怎么连最基础的文学常识都不会呢?”我们会经常看到,千古名篇佳作,语文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特别是讲到古文,教师用上十八般武艺,讲词析句、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一细细道来,学生却听得如坠雾里,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回答仍是不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主要原因,是我们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并没有真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只是从自己主观愿望出发,教学目标制定得过高,教学内容过难,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近年来中职学校生源素质下滑是不争的事实,在中职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已不再是计划经济时代所招收的“尖子生”,许多学生在初中时代甚至在小学时代就缺乏信心,有的还被老师和同学们视为“双差生”。这些学生进入中专后,由于基础薄弱,上课听不懂,厌学情绪渐浓,旷课、迟到、早退、打架、沉溺网吧的大有人在:一部分学生认为到中专来就不用学习文化课,只重视专业课学习就行了,语文学不学都一样。入学文化课测试结果表明,现在中专生的语文水平呈整体下降的趋势。因此,语文教学改革中要针对现在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目标的制订,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要联系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求得实效。

从教材上讲,现代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使用的教材呈多元化趋势,依据国家教委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大纲》,中职学校使用的语文教材中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础版、提高版的中职语文教材,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学校基础版、提高版的语文教材,又有各校依据大纲编写的校本教材……无论使用哪一种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要适当降低难度,增加时代感强、适宜中职学生阅读的作品,淡化语法,加强综合,减少头绪,强调和注重学生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做好与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衔接工作,对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点知识,一定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不能认为那是初中教师的责任。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要使学生在中职学习过程中的语文成绩有大幅度提高,无疑是镜中花、水中月。

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鼓励性教学策略、自主性教学策略和创造性教学策略的运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是否都得到提高等方面来研究和探索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对程度好的学生按照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大纲组织教学,程度差的学生按低于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甚至依据初中教学大纲补习基础知识,最起码使这些学生的语文水平能顺利通过现代化大企业的入门考试。

二、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

在语文教学的改革中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许多学校在语文教改中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认为应围绕学生的就业需要,语文教学只要能教会学生写简单的应用文,讲好较规范的普通话就足矣,于是在教学计划中对语文课时进行大刀阔斧地压缩,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删减,只剩下单纯的应用文教学和口语教学的内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必修的主要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课程性质看,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是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实用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显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所以,中职语文教学并不是只简单教学生会写应用文,会说普通话,学习语文既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人文思想,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思想,以及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只重视其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当然,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母语的能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和审美陶冶应当是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任务,离开了语言教学的思想教育,难免成了架空的枯燥的形式主义的思想教育,企图从每一篇文章中直接抽出所谓伟大的思想和审美意识塞给学生,一节课就让学生脱胎换骨,结果只能是舍本逐末,两头皆空。

三、体现出职教特点,强化能力,学以致用。

计划经济时期,中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中级技术、管理人才。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以及我国教育结构的调整变化,中职教育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大量一线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中专学校必须实现由专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由重学科教学向重能力培养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职业训练转变,从专业学科本位向岗位职业能力本位转变。语文教学改革也应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和就业的需要来进行,树立以生为本、以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既要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又要使语文教学成为奠定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如何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这要求在语文教学改革中,首先要树立以生为本观念,在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师生交流、思维启发等方面多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在教材的选取和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凸显职业学校语文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比如,在应用文教学中尽量选用和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例文;在口语训练中训练的内容应和所学专业所要求的口语表达能力相吻合;在考试中选取与学生所学专业接近的文字材料作为阅读理解材料等等,使学生理解中职学校每一种专业的学习都离不开语文能力的培养,改变学生“语文虚、专业实”,“语文是花瓶”,“专业是饭碗的思想”。第三在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把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结合起来,通过演讲赛、作文比赛等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多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关键。

受应试教育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很多职业学校教师都是重视教,忽视学,重视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更有一部分教师自我满足、自我封闭、不思进取,这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态度,已成为教改路上的阻力与束缚。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成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职业教育观。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不是淘汰教育、精英教育,而是成功教育、普及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人、培养人,而不是淘汰人、选择人。教育的价值不再仅是培养少数“精英”,而在于能否为各种不同潜能的人提供平等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才能的机会和途径,把成才之路铺在每个人的脚下。因此,语文教师教学观念也要有大的转变:即单纯的语文教学思想应转变为全面发展的育人观:由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传统授课内容应结合人文精神;语文学科应结合专业各科知识的渗透;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应拓展到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语文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为学生学好其它学科及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从这种意义上讲,更新观念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动力。

(二)加强学习,不断求知,提高教学技能。现代社会对中职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除了本专业的知识外,要了解其它专业内容以做好语文与专业课的衔接,还要具备政治、哲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知识,更要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只有这种又专又博的“金字塔”式的知识结构,才能使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才能更主动地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推进教学研究不断深入,也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探索、总结、改进,才能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使中职语文教学展现出新天地。

对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的思考论文

学校,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语文教师的慨叹和抱怨:现在的语文越来越难教了,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学语文了,学生家长越来越不重视语文了,包括我自己在内,对同行们的慨叹和抱怨也深表同情,思想上还有强烈的共鸣,甚至和我的同行一道产生了生不逢时,走错路的感觉。然而,通过几次高层次的教学观摩和广泛的深入学习,我对语文老师普遍遇到的困惑和尴尬有了别一种看法,语文教学处境的艰难最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语文教师自身。

今年,我有幸被派往临洮参加了全省初中语文优质课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这是一次代表全省最高水平的语文优质课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参赛选手均是各市通过比赛或者教育主管部门推荐的优秀教师,他们的课深深地吸引了我,强烈地感染了我。执教者知识的渊博使他们的教学从容自如,行云流水;执教者丰富的感情,丰盈的才思使我深深折服于一种诗意的情调和智慧的光芒之中。他们或简练,或柔美,或清婉或风趣的语言或让我感到一种一语中的的痛快,或感到如坐春风的舒畅,或感到痛快淋漓的酣畅。再加上执教者各自张扬的个性,整个教学真是一种老师和学生亲切的交谈,是思想的碰撞,是情感的交流,象阳光普照大地我看到了万花的争荣;象春风吹拂大地,我感到了心灵的萌动;象月光洒在花林,我感悟到深情的关怀;象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我体悟到对生命的深邃的关注。这次语文观摩活动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触动了我的思想深处的琴弦,使我自觉地产生了对我们自己语文教学及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的思考,后来一位语文界德高望重的老教师、老专家在一次语文观摩座谈会上这样说:“现在有的'语文课老师讲了还不如不讲,学生与其听课还不如去睡觉”这话如醍醐罐顶,如当头棒喝,给我强烈的震撼,使我猛醒,不要抱怨,更莫责难,语文教学的困境源于我们自身,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是当务之急,是走出困境的关键。

著名作家刘心武曾说过这样的话:“现在有不少语文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庶几近之,作为思想教育者已力不从心,而作为美学熏陶者则完全失职”这不是偏激之言,确实是目前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现状的生动概括,这就是我们目前语文教学处境维艰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吧。是的,语文教学的艰难根源在于我们语文教师,我们无需抱怨吧,无需责怪,只有面对现实,别无选择。语文教学是艰难的,语文教师是难当的,但既然我们选择了它,就只能去热爱它,坚定地走下去。为此,我们要下大力气提高自身的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丰富自己的知识,只有在人类文化的花林中含英嚼华,掌握渊博的知识,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恢弘恣肆;登上理论的峰颠,我们才可以尽观天下之秀;磨砺自己的教艺,精益求精,操炉火纯青之宝刀,才可以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培育丰盈的才思与灵气,才能在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的对话,思想与思想的共鸣中享受无穷的乐趣;张扬自己个性,让真实而奔放的个性涤荡教学中的陈俗与陋习,让个性的小舟在教学的冲浪中放射异彩;孕育教学的智慧,让智慧如晨曦中的露珠,为教学增添生机与灵动。

如此这般,则我们一定会迎来语文教学的春天,语文一定会成为一片百草丰茂,落英宾纷的芳草地。那时,我们一定会为成为一名语文教师而自豪。

高校青年教师事业素质的培养论文

“80后”教师从小受到各方面的宠爱和关注,物质条件优越,衣食无忧。优越的条件从小就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塑造着他们的思想,改变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为其人格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希望所在!本文以树木为喻,提出了培养青年教师的策略。

关键词:学校;青年教师;培养策略现在的青年教师大都是“80后”。他们从小受到各方面的宠爱和关注,物质条件优越,衣着无忧,过着衣来伸手发来张口的生活。这些优越的条件从小就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塑造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为其人格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既有紧贴时代的脉搏,阳光、乐观、勤奋、努力,懂电脑,玩微薄,会享受一面;也有独生子女“小皇帝”的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不顾虑别人,自以为是,不以大局出发,缺乏团队精神的特点。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学校各科教学的业务骨干。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如何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是学校要做的新课题。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古人开始,就把培养人比作种树。笔者每次散步,行走于校园,都会被郁郁葱葱的林木吸引,不自觉地细细观察起来,发现原来有些植物和人是如此相近。而且植物所表现出来的,应该说是最直观、最真实、最值得我们去思考、学习的东西。达尔文从现代动植物身上追寻物种的起源,我们也可以从植物的培植中,追溯本源,找到一些管理的好方法、好形式。

一、阳光———一种理想的管理方式。

经常晒到阳光的树木与背阳的树木从外观上看就有显著的不同。晒到阳光的,枝干粗壮,叶色鲜艳、饱满,让人一看就觉得有活力,而终日不见阳光的,却是枝干瘦小,叶子稀疏,颜色暗淡,像个病人。(教学论文)所以,我们在种树的时候,往往要把树种在能晒得到阳光的地方。

如果把青年教师比作一棵正在茁壮成长的树,那么同样的,他也需要阳光来促其成长。而青年教师的“阳光”,就是学校对他的接纳、关怀、照顾、认同。一个青年教师得到“阳光”的多少,也像树木一样,决定着他的成长的速度和健康与否。

作为学校管理者,不光要无私地把“阳光”照射到所有的教师身上,而且要均匀(公平公正)。正如马斯诺需要层次理论所阐述的那样,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之所以拼命工作,往往不是为了荣誉,而是需要得到同事、家长、学校对他们的`认可。因此,我们除了在管理的策略上要注重服务意识,在业务上给予关心、支持外,在生活上更要照顾、关怀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使他们在生活中感到舒心,在工作中感到贴心,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团队意识,积极开展需要群策群力、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活动,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不光得到学校的“阳光”,还能得到同事、同伴的“阳光”,从而使他们个体的发展和整体的发展相适应。

二、竞争———一种双向的工作动力我们校园中有一片树林,由于种植的时候过密,长到现在已经可以遮天蔽日了。

由于太密,树与树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从外形就能看出:它们的树冠很小,树干很高,树枝较细而且易断。与同一时期,种在宽广地方的树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它们虽然长得比较高,但没有了遒劲,虽然也是枝繁叶茂,但是总让人感觉缺乏活力,有的是一种病态的高。

树在激烈的竞争中会产生病态。人在激烈的竞争中难道就不会产生心理的扭曲?对学生体罚、变相体罚,对同事打小报告、相互排挤,对工作阳奉阴违,这些有违教育理念之事,产生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竞争”这个词上。

要想让这些树有所恢复,必须要对部分树木进行移植,把它们种到比较开阔的地方去。再等上几年,它们就会慢慢变得粗壮有力。对于一棵树,密了挪一挪,过一段时间,也许可以恢复。但是,对于一个人,却难说。在残酷的竞争中,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烙印,改变其人格,影响其今后的工作生活。这种伤害可能是不可逆转的。因此,作为管理者对于竞争的运用应该尤为慎重。笔者认为教师间个体的竞争应该尽量少一些,团队的竞争相应多一些;本校的竞争少一些,与兄弟学校的竞争可以多一些;还有,就是竞争和压力是两个意思不尽相同的词,我们可以给青年教师一些压力,但是灌输给他们的竞争竞争大可以少一些。

教师间有了竞争,往往会打破和谐。这也和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理念相背离。

三、修枝———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树木在长大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枝干需要我们修剪,不然会影响到它的生长。同时,通过修剪枝干,我们也能把树木塑造成理想的样子。

作为青年教师,在业务上就像一棵正在长大的树。在长大的过程中,也一定会生出很多不需要的,甚至阻碍其生长的枝叶,需要我们帮助他修剪。在修剪的当时,有可能是漫长的,有可能是令其痛苦的,但是,无论对于树木也好,对于人也罢,都是有益的。可以说是用短暂的痛苦,换来一生的幸福。

青年教师从一个新手到一个老手,再从一个老手成为一个好手,就是一个在学校各方面帮助下的自我修缮的过程。“修枝”是一个改造的过程,是去糟粕的过程,是业务提升和认同的过程,更是校园文化浸润和传承的过程。

四、土壤———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浸润大多数植物都需要土壤,它们从土壤中汲取营养和水分以保证它的存活和生长。

一次在南京,笔者看到两棵高大的松树静静地矗。

立在一片水泥地上,已经枯死。从它们高达数米的身躯来看,种在这里已经很久了。可能在小的时候,它们所需要的养分还不多,周围的土壤足以供给,但是随着它们的逐渐长大,营养需求越来越大,有限的土壤再也无法满足它们的需求,于是只能死亡。作为学校,作为管理者,我们就像土壤,而青年教师就像亟待长大的松树。青年教师在学校这个环境中工作、生活,学校这个大环境好,“树木”就能长得“高大葱郁”;学校的大环境不佳,则“树木”就难以生长,甚至连存活都是问题。

学校的土壤主要是指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办公文化以及对教师成长有利的,教师所需要的一切事物。因此,学校和管理者要做好青年教师的土壤,让他们真正成长起来,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昆山市周庄小学)。

教师素质的论文

内容摘要: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笔者在此文中,首先界定了自然生命的概念,然后从珍爱每一个学生,挖掘人文学科中丰富的生命资源,感受自然学科蕴涵的生命力量,开发课程之外的生命教育资源几个方面,提出了教师应该具备欣赏生命的素质。

自然生命是生命存在的物质载体和本能的存在方式,是人的一切高级生命存在的物质前提。

“这种生命的根本特点是:由自然给予,具有自在性质,非人所能自主;服从自然的法则,与肉身结为一体,有生也有死,作为种性同等存在于一切个体身上。

生命是基础,没有了生命其他一切和生命有关的活动也就会消失,想要生命之树傲霜迎雪,自然生命之根基不可动摇。

教师在教书育人时,首先应该把学生当作一个生命来对待,教师要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有生命的人,他的教化也是对有生命的人展开的。

欣赏自然生命是教师的基础素质。

欣赏自然生命不仅是关注肉体的存在,还要关心生命的成长,这是欣赏自然生命的延伸。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宽容他人,关爱他人;开展人际交往的教育,学会欣赏、交流与沟通,使学生在尊重自我生命的同时尊重他人生命,和平相处、修己善群,达到相互的和谐与共融。

无论从哪个角度解释人生命内涵都离不开一个共识,即人的自然生命是一切人类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生命存在,和生命有关的一切活动才能进行,生命是基础。

培养一个合格的人才,生命的质量是第一位的,生命健康的人才能做出对社会的应有贡献,社会才能和谐。

教师作为生命的拥有者,理应懂得欣赏自然生命,生命是自然赋予我们的最具雕琢的东西,我们没有理由不敬畏她,欣赏她。

欣赏自然生命就是欣赏人类的存在,爱惜世界的一切生命就是爱惜自己的生命。

教师欣赏自然生命的具体表现:

(1)珍爱每一个学生。

在教师素质建构中,我们把爱视为一种能力,一种品质,一种生命力,将其作为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爱的素质比教师的专业素质更为重要。

在生命教育中,教师首先应自爱,然后应该博爱,而后则应充分体现教育爱。

要热爱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热爱孩子是教育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是教育素养的“实质”,是教育艺术的“基础”。

他充满激情地说:“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爱孩子’”。

“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就是对孩子们深沉的爱,父母亲的亲昵温存同睿智的严厉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

我们的教育应是对完整生命的关注,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

一个教师如果没有爱心,不努力去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只配当个教书匠,不可能成为学生精神上的教育者、指导者。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的`爱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爱,是在理性指导下的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爱,是润泽学生生命的爱。

如果教师不热爱学生,没有浓厚的从教情感和人文关怀,生命就会在爱的荒漠中枯萎、凋零。

(2)挖掘人文学科中丰富的生命资源。

长期以来,我们在课堂上传递知识的时候,大部分都是把“传递”和“保存”当作其主要的任务,往往没有重视或者是忽视了蕴涵在课程中丰富的生命资源,很多教师没有成为课堂上的“有心人”,没有用心去感受、去聆听学科中生命的足音,没有激发自我和学生们去找寻和体验学科中蕴藏的真善美。

我们以语文学科为例。

语文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体验和美感的世界。

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可以通过语言展现出来。

人对世界的感知,对自然的赞叹,对美的如痴如醉,对恶的痛心疾首,万般愁绪、千般柔情都融入了语言的世界,融入了生命的血液之中。

有一个小学生在读了语文课文中巴金写的《鸟的天堂》后,说:“这篇写的太美太有意思了。

我最爱读这几句话:‘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个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这几句话真让我感动,使我第一次感觉到树、鸟和我们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一样是美好的。

从而使现在的孩子无法融入那样的感情世界。

教师应该拥有敏锐的生命洞察力、唤醒和丰富学生的生命意识,让他们通过语言感受生命的美好,在美好的生命中升华对生命的情感。

教师用自己的心灵和充满生命色彩的语言文字给学生一个丰盈的生命世界。

(3)感受自然学科蕴涵的生命力量。

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这样的误区,即认为只有语文、音乐、历史等这样的人文学科才具有感性的形式,才能够唤醒人的生命情感,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这样抽象深奥的原理公式无法体现丰富的生命世界。

其实则不然,无论是物理与化学,生物和天文,它们的存在、它们的每一次进步,都与人类生命的力量密切相关,都是人的生命的创造。

我们往往认同这些学科的工具性价值而忽略它们其中蕴涵的生命力量。

“当爱因斯坦以e=c2的公式表达自己关于质能关系的思考结果时,他就培育出了物理学也是科学最美的智慧之花。

就科学实验而言,它的神秘、精巧、变化、活跃的实验过程裹挟着运动的美,从宇宙天体到矿石标本、从生态系统到原子结构、从基因工程到人工智能、从环境保护到化学元素,无不折射出对称的妙趣和复杂的诱惑。

……这样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验难道不正是以想象的方式揭示逻辑的力量,以感性的表达展现理性的规律吗?而且,紧张的思维活动本身就是人的‘智慧的体操’,思维过程中那疑问迭出的悬念、逻辑严密的推理、旁征博引的论证、豁然开朗的顿悟等,都可以使人享受到发现的快乐。

如果我们再换一种视角,将自然科学的发现与其历史背景结合起来,我们更能看到科学家的勇气与智慧,看到历史的需要与时代的进步,看到人类潜能不断开发并不断丰富人类的潜能。

关涉到教师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在冷静严谨的自然学科中引领学生共同感受生命沸腾的脉动声;如何激励学生拥有探索真理、创造世界的生命力。

这一切的要求“都服务于教师教学的成功,使教师具有丰富的、扎实的知识底蕴,能在科学体系中把握自己讲授的学科,能使知识在教学中不只是以教学符号形式存在,以推理、结论方式出现,而且能展示知识本身发展的无限性与生命力,能把知识活化,在教学中真正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理论与实践、知识与人生的统一,充分发挥学科知识全面育人的价值。

只要用心、用生命去感受,其实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同样具有生命脉动的旋律,只不过他们传递的方式不同罢了。

(4)开发课程之外的生命教育资源。

在校园生活中,我们往往把知识获取的场所默认为教学秩序井然的课堂上,教学的资源来自于标准化、统一化的课程设置。

师生之间的正式交往为完成教育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制度化交往或工作交往,交往地点在学校,时间在课堂。

我们往往忽略了师生之间的非正式交往和课堂之外所蕴涵的丰富的教学资源。

生命教育的资源无处不在,等待着我们用心真切的发现和体会。

除了课堂之外,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可以把生命意识活化到这些资源当中,充分挖掘其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影响力,让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学校中时刻感受生命的活力,建设立体式的生命教育模式,打造班级、校园、课堂互动的生命教育链条。

于漪曾经说过:教育的特点是细水长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在学科知识方面具有扎实的功底,在课堂上从容镇定的发挥;还在于他在课堂之外是否善于判断、捕捉、综合、接通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生命的律动;在于他是否能够在学生心田里撒播生命的种子。

参考文献:

(1)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版.105。

(2)苏霍姆林斯基选集(3)[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版.4。

(3)姚全兴.生命美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23。

(4)高清海.‘人’的双重生命观:种生命与类生命[].江海学刊,2001,(1)。

谈大学音乐教师素质的提高艺术论文

中学生物教学的目的是要学生学会学习,获取生物学知识与技能,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深造和参加现代化建设、适应现代化生活打好坚实的生物学基矗从这点意义上说,目前取消生物高考恰恰是为我们大胆进行生物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几年来,我县中学生物教学适应形势要求,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4月中旬,我县高中生物中心教研组在卢龙中学观摩了一节教改公开课,执教者为黄炳娟老师,教学内容为高中《生物》“减数分裂与精子的形成过程”一节。基本教学特色是利用角色异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双向交流顺畅,主导与主体作用体现充分,训练贯穿始终,师生相互促进,学生素质明显提高。现将这节课的教学程序详述如下:

教师认真设计导语,通过引人入胜的导入语,使学生兴趣盎然,从外部表征到心理活动都迅速集中到课堂上来,对所学知识产生有意注意,从而形成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为学习过程中的概念形成和同化作好心理准备。

2.感知和理解教材。

教师首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顺着提纲的线索认真阅读课文,观察插图和挂图,感知和理解教材的实质内容。这称之为学习定向,以提高自学的有效性,使机械学习转化为有意义学习。在此过程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学探索,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3.角色异位,教学相长。

学生通过自学基本上感知了教材,但对教材理解到何种程度,对重点掌握如何,需要在此阶段得到检验和升华。让学生上讲台把自学的收获讲出来,目的是强化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树立自信自强的心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讲解是自学效果的反馈,有利于教师及时有效地调控教学活动,导在关键处,也促进了教师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通过师生的双向交流,使教学活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教学相长,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之目的。例如,本节课在进行“精子的形成过程”教学时,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挑选一名主动举手的学生上讲台进行讲解。该学生对初级精母细胞的形成、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情况、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情形及精子细胞变形为精子等过程讲得都比较好,尤其是讲解过程中能够利用挂图将精原细胞与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分析得很清楚,并强调指出了染色体减数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后,教师发动学生找出该同学讲解有误或不妥之处,如“在四分体中两个着丝点连结4个染色体”这句话是错误的。学生能纠正的问题尽量让学生纠正,学生解答不了或不准确的,再由教师引导点拨。需要说明的是,学生讲解时教师要特别注意,以便在讲评时更具针对性。由于学生已经对精子形成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主要精讲了下列4个问题:(1)辨析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概念;(2)四分体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与着丝点数的关系;(3)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及组合情况异同点;(4)运用抽拉投影片很直观地演示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随机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情形。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又为将来学习遗传规律埋下了伏笔,效果十分理想。

4.及时反馈,激励评价。

为了检验学生概念形成和同化的正确性,需要及时反溃而教师的良好夙愿“为迁移而教”也主要在此阶段实现,从而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为了防止学生思维僵化,有效地促进迁移,从形式到内容应注意练习的多样化。即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通过多角度的变式训练,启迪学生思维,改进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课中在教学减数分裂和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及精子的形成过程之后,都以事先精心设计的练习题进行了充分的训练,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迁移能力明显增强。在进行反馈和评价时,教师要满腔热情,以鼓励为主,使各层次的学生都保持愉悦的心境,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尤其是对学习稍差的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作出及时有效的评价,使之形成向上的心态。最终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最迅速、最充分的发展与提高。

经过一个时期的教改实验,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明显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大大提高。民意测验,实验班有98%的学生对此教法产生了浓厚兴趣。该教法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良机,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素质

毫无疑问,这些现象的始作俑者是我们“新世纪的花朵儿”,而这些现象也引出了“老师的第三只眼”——摄像头。

对于安装了摄像头,学校的____解释是想有效的____校园中的不良现象,进而督促学生提高自身素质。而对于这种解释,同学们也都是做足了表面功夫——有第三只眼的地方安安分分,没了第三只眼仍是“管你三七二十一”地我行我素。

的确,学生们的种种行为,实为有些过分。但是学校的做法合适吗?也许学校只顾到了眼前,却未仔细想想,为什么会出现现在的情况。仔细算算,在未成年之前,除了在家的时间外,在学校的时间算是最多了,而所接受的教育自然也应最多。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在教书之前,先要育人。话虽如此,可事实却未必这样。

2005年____电视台在《对话》节目中邀请过中美两国的高中生中的顶尖人物。在价值考察中,主持人分别给出了智慧、____、真理、财富和美的选项,____学生几乎一致的选择了真理和智慧,而__除了有一人选择美外,其余全部选择了财富和____。

近几年来高学位“人才”变为____犯的事例已不足为奇,而往往对社会危害大的也是那些高学位低素质的“人才”。由此看来,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与之比起来,更重要的则应该是育人,培养学生们的良好品德修养,而不是只顾教书。

树苗歪了不从根上扶正,却想硬将它掰直,结果会怎样?好一点的,勉强掰直,但过不了多久又会歪曲。而更有可能的则是枝断树枯罢了。

素质低了不从思想上根本教育,却想利用一些“____”硬逼着提高,结果会怎样?

——南辕北辙罢了。

素质

“人脸识别控制厕纸”应当被当作非常手段而绝非长远之计。采取这种强制手法无异于扬扬止沸,治标不治本,要真正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国民素质势在必行。

其实天坛公园被迫运用该技术去防偷厕纸也是迫不得已的,很多景点即使厕所内外都贴满了警示牌,却无济于事。天坛公园作为北京乃至全国的门面,配备厕纸是必需的,但如果纵容偷厕纸的行为,必然引起浪费。“人脸识别控制厕纸”虽能解决燃眉之急,却并非上策。在这里是带不走厕纸,可到了其他地方,有些人照样“席卷八荒”,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我们的国民素质有待提高。

在香港的公园里,地上是几乎见不到任何垃圾的,没有任何人的强制要求,但每个人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这一习惯,他们靠的是什么?是自己的素质与修养。听很多去过香港旅游的朋友们都说,看见公园地面上没有一块垃圾,干净的不得了,自己就是想乱扔垃圾也不好意思了。所以说,一个民族整体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再者,相信中国游客出国旅游的负面新闻也是屡见不鲜了。诸如:随地吐痰、顺走酒店用品、在名胜古迹上乱涂乱画几乎成了家常便饭。苍蝇不叮无缝蛋,外国人不欢迎中国游客绝不是空穴来风的,而是某些素质低下的人在不停地给祖国抹黑。

毋庸置疑,强制手段在短时间内是最有效的,且不说这样安不安全,人不人性,它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减少不道德的行为。但归根结底,强制手段充其量也只是一个辅助手段。敌暗我明,这样的方法是不可能管控到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的,对于其他的不良作风也是鞭长莫及,只有提高国民素质才是可以源远流长的根本大计。

一个素质高的人,可以“辨乎荣辱之境,定乎内外之分”,即使没有任何督促,他也会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但提高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不是说上一节礼仪课或者读几卷书就能做到的。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无声的。在这个漫长的过渡期中,采取强制手段也无可厚非,但最终的目标亦该是提高素质,不应该本末倒置。

提高素质是根本大计,而强制手段永远不能反客为主。

素质

“一个人在生活中需要素质。习惯和素质是人的第二身份。”这是一位普通的老人说的。当你在公共场所旁若无人,大声喧哗的时候;当你做事随心所欲,不顾他人感受的时候;当你自私自利,不关心别人的时候,当你……你可曾想过别人此时的感受?别人又会怎么看待你呢?对这些,我当然是深有体会的。

还是让我先说说这样一个故事吧:一个中国留学生到英国留学,他借住在当地一户居民家中。房东是一对热情可亲的老年夫妇,对这位留学生可好了:他一点儿也不用为生活操心,每天回到“家”,可口的饭菜都在等着他,每隔四五天,房东老妈妈还会逼着他换衣服,然后帮他洗干净后再熨好。可以说,这对老年夫妇就像对自己的亲儿子那样对待这位中国留学生,中国留学生也感到非常幸福。可是,过了不久,房东夫妇对他的态度渐渐冷淡起来了。终于有一天,老房东让他知道了这其中的缘故:他常在半夜回家时,不管别人已睡下,使劲关门、大声走路和咳嗽;小便时常常不掀开马桶垫子,把尿液溅到了垫子上。这位中国留学生知道原因后,不但不感到惭愧,还认为是别人小题大做,然后自己选择了离开,另找一户比较“宽容”的人家居住。可是,没想到一连走了五六户人家,他们都问他同样的问题:“听说你小便时不掀开马桶垫子?”那口气、那神情,让这位中国留学生意识到这在他们任何一个人看来,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很严重的事情。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问话,留学生只有满面羞愧地转身逃走。听了这个故事,我也明白了:替别人着想、顾及和尊重别人,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素质,而素质正是体现在一些小事上的。

我的用餐习惯曾经非常糟糕,就是吃饭时把饭粒撒得到处都是,夹菜时把这样菜掉到别的菜碟里,舀汤时不用自己的碗接着,汤洒得满桌都是,喜欢吃的菜就只顾往自己碗里夹,也不管家人或客人。尽管妈妈为了这事无数次地提醒我,但我仍旧我行我素。终于,在一次晚餐时,爸爸实在看不下去了,他阴沉着脸对我说:“实在太不象话了,谁像你这样把饭粒撒在桌上,把菜汤滴得满桌都是?你可能以为这是小事,但正是这些看似小的事情,如果你不注意,它将会影想到你的一生。希望你以后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问题’,做一个有素质的人。”爸爸严肃而又语重心长的话语,让我既惭愧,又感动。因此我痛下决心改掉这一些生活细节上的陋习,要真真正正做一个有素质,品行好,有礼貌,受别人尊敬的人。

素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严正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迅速发展,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此话不无危机感。国际竞争的压力,突显出原有教育体制、教育观念不合时宜的陈腐与偏置,惕警起改革的势在必行。“素质教育”这一术语作为对传统的“应试教育”的一种反动二被导入了教育改革发展的轨道。并且在其运行之初显露出一种令人喜忧参半的复杂状态,其中的混乱、偏颇、漏洞、障碍等等,在此不想多做探究,旧瓶盛上新酒,也难免一些残留的旧滴,混杂、消解了新的纯粹,但一滴与一瓶,浓淡已经判然。

素质

萌萌女大学生拒绝给老人让座,被责怪而感到很委屈,做自己的位置错了吗?或许很多人都会这样问,觉得自己做自己的位置没错,或者是我的,凭什么跟你合作?的确你没有错,你是太过冷漠。

再者,大学生文化素质高的情况下,却出现行为素质低的现象,我们不应该反思点什么吗?当今这个世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难道真的仅仅只是因为人们所认为的:学生情商低下吗?为现代化社会能高速发展各类学校,积极主动大力培养各类人才回报社会,而教育部门心系人才驿站则是哪间学校哪位同学进了名牌大学,大肆夸奖,这间学校老师家新校长升职如此恶性循环,小学阶段的三字经,有的人是想找对,好久下雨我去了,一心只愿考取功名了。因此,教育者应尊重育人先育德这一规律,不然未来的社会就如同机器人社会,唯科技,绝人情。

曾经上网看到这么一个段子,现在的社会是怎么了?回想起六七十年代那个时候一家便宜,四家长,家家户户门挨着门后,最后有多少家产,门口一览无遗,晚上睡觉门也敞开着,别说别说晚风有多清凉了,再看看这个时代,恨不得多加一把锁呢,科技在不断发展,勇往直前,我们怎么能倒退呢?并不是你的双腿在倒退,是你的精神在回头走。

雷锋的精神一直被人们赞颂,他的热心,无私,伟大,令人们赞叹不已,他学习一直不行,努力了也跟不上,但他的口碑胜于多少科技,多少人才,只因他有一颗善良的心,每每人们问他为什么的时候,他只会笑笑说,群众的快乐是我最大的快乐,助人与助剂,社会不断的需要钱,更需要情。

我们应该携手共创一个美好有爱的社会,而不应该是一个令人不开心的世界。

素质

说起素质,大多国人都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国民素质无法让人赞诩。但泱泱大国,我们国民素质正在默默地发生着质的改变。

这事还得从这次我游天镜湖说起。在游湖时从不远处跑来两只可爱的小狗,大冬天的它们让细心的主人给它们穿上了漂亮的外衣。自己看着可爱的小狗,貌似无形中给这个安静湖边增加了一道风景。狗的后面是它的主人在接电话,一位很时髦的女士。不雅的一幕出现了,其中一只小狗蹲了下来,眼瞅着它已拉粪便了。只见那女士,一边接电话一边连忙上前,从包里掏出纸巾,将粪便进行了清理。随后一手拿出湿巾擦擦手。看着她娴熟的动作,我投去了赞许的目光。随着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养狗势必会成为一种时尚和消遣,那个时髦女士告诉我们大家,不论何时都该注重个人素质和修养。好的修养和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来自平日里一些细微的良好习惯,而非现场做作。

以前国民素质是不高,就现在而言还是有一些潜在的素质差的人。在地铁在公交车上,时刻需要让座的人,但很多时候从新闻上还是看到了很多负面的新闻。在欧洲停车场的汽车是井然有序,每个车位都停的很规范。但在中国目前还是有停车霸王,车子随意停放。与其说是停车霸王不如说是缺乏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

试想每个人都不遵规矩,都横行霸道那居住环境会是一个什么窘样?但若,我们将来的居住环境会越来越美。若是每个人都能提高自己,那何愁哪里不是景色怡人的美江南。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