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论文(模板18篇)

时间:2023-12-14 14:59:25 作者:FS文字使者

范文范本是指在某一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和指导性作用的样本或模板,它可以提供给我们参考,借鉴和模仿。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些范文范本,看看它们是如何表达思想和观点的。

应用新闻学毕业论文

3、民生新闻报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4、浅谈中美新闻教育的源流关系--以“密苏里模式”对中国新闻教育的影响为例。

5、“互联网+”时代新闻档案管理与创新。

6、勇于担当坚持创新--浅谈市县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创新。

7、小议电视新闻制作的逻辑结构。

8、从两张新闻图片的热转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9、浅谈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情绪管理素质。

10、如何把好手机报新闻的采写关。

11、新闻采访写作课教学改革初探。

12、新闻传播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3、网络时代新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新闻真实性受到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影响略论。

15、农村广播新闻节目的采编概论。

16、浅谈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17、试论新闻策划的重要性。

18、如何写好有思想有温度的新闻稿件。

19、浅谈电视新闻的编辑艺术。

20、新媒体条件下的新闻道德标准与监管体系。

21、我国报纸新闻客户端演变格局探析。

22、如何进一步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23、英语新闻访谈中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24、浅析读图时代新闻摄影的隐性失真。

25、浅析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教学的开展。

26、浅谈微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教学模式创新。

27、心理学视角下的新闻采访方法探讨。

28、影响公众:会议新闻政治信息的修辞表达。

29、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闻的挑战与策略。

30、论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记者的生存与发展。

31、试论网络新闻评论区里的负面言论。

32、无人机新闻--新闻采编新趋势。

33、浅析如何平衡新闻自由与隐私权保护。

34、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管窥。

35、论新时期新闻传播的转型及其价值取向。

36、民生新闻主持人的语言素养。

37、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生存与发展。

38、浅析我国电视新闻发展的现实困境。

39、电视新闻主持人语言风格初探。

40、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优势与创新。

41、新时期跨文化新闻传播研究。

42、探析虚假新闻传播形成原因。

43、浅谈法制新闻报道的新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44、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之我见。

45、探析社会新闻吸引读者眼球的策略。

46、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做好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

47、做好作风“走转改”提升新闻亲和力。

48、探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

49、如何解决法制新闻传播中的道德问题。

50、网络非编在新闻制作中的使用体会。

51、经济新常态下地方党报做好经济新闻的思考。

52、报纸编辑的基本规范及新闻专业学生采写实习研究。

53、电视新闻播音的审美特征分析。

54、电视新闻播音技巧的培养。

55、网络新闻自由对社会道德的冲击与消解。

56、论新闻档案的价值及开发利用。

57、打造主流经济新闻突破党报现实困境。

58、体育新闻报道过度娱乐化的成因与对策。

59、负面新闻对旅游目的地认知形象的影响。

60、浅析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建设问题。

1、传播学视角看微信公众号的传播要素。

2、从整体到多元:论传播学本土化的地方性视角。

3、传播学视域下跨境电商平台上广西特产英译初探。

4、国家传播学会重庆论道。

5、符号学转向:互联网语境下传播学研究的新走向。

6、传播学研究的科学取向与“人”学迷失。

7、传播学视域下音乐理论教学发展研究--评《音乐传播学理论教程》。

8、传播学视域下网红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国际话语体系建构:基于全球的学术变迁理论。

10、传播学视域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走红原因探析。

11、传播学视角下电影翻译中的文化意象分析。

12、教堂空间与谣言生产:明末清初反教谣言的传播学分析。

13、融合创新与文化重构--对近年几档电视戏曲栏目的传播学思考。

14、融媒体时代运动员“网红”现象的社会传播学解读--传播游戏理论。

15、全球南方、社会主义探索与批判传播学新想象--中印比较三人谈。

16、传播学视角下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实践。

17、中美主播约辩事件的传播学解读。

18、传播学视域下音乐教学理论的发展研究--评《音乐传播学理论教程》。

19、数学与传播学的渊源探讨。

20、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新闻学与传播学核心期刊互引研究。

21、传播学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国际话语体系建构。

22、浅谈微博语言的特征--微博语言的传播学分析。

23、从传播学视角探析ip剧的火爆现象--以《亲爱的,热爱的》为例。

24、交通天人:商周时期巫文化演进的传播学考古研究。

25、传播学视角下的严复编译研究--以赫胥黎的《天演论》为例。

26、传播学视阈下典型的英美音乐剧歌词定位与探索。

27、传播学视野下的电影《侠女》的影像符号探析。

28、毛泽东诗词英译的副文本研究--传播学视角。

29、依托竞赛平台的传播学实践课程教学改革。

30、传播学视域下明星“人设崩塌”的原因分析。

31、基于cdio教学模式的传播学实战化教学改革探讨。

32、刑法“传播淫秽物品犯罪”的传播学再解读。

33、网络时代新闻传播学基础课的教学探讨。

34、从传播学视角浅析博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走红缘由。

35、传播学视角下的知识付费平台传播模式探析及展望。

36、论高校新闻传播学课堂互动的建构与优化。

37、大众传播学视域下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

38、传播学视角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39、基于学科融合背景下的舞蹈传播学构想。

40、传播学视阈下纪实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历史认知研究。

41、基于传播学的中国当代文学“三阶段译传模式”

42、传播学视域下探析“吃播热”现象的原因。

44、人工智能与计算传播学。

45、传播学视野下的马术翻译探究。

46、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融入的传播学策略。

47、用传播理论进行传播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48、传播学视角下国企网页英译评析--以重庆国有制造业企业为例。

49、理论谱系与本土探索:新中国传播学理论研究70年(1949-)。

51、关于中国传播学研究国际发表的几个事实问题--与韦路教授商榷。

52、学术公众号运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为例。

53、中国传播学ssci高被引论文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54、传播学视域下的app社交表情符号情感化研究。

55、传播学视阈下的湖湘名人著述译介研究。

56、传播学视角下公共演讲策略的有效运用。

57、传播学视域下甘肃天水社火舞蹈的传播价值与途径。

58、传播学视域下中日“佛系”文化差异的探析与反思。

60、当下传播学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

新闻学毕业论文

《南京零距离》的成功播出让中国电视新闻中出现了民生新闻的概念简单地说民生新闻就是对百姓身边事的报道。因为其题材源于市井写法通常采用市井故事口口相传的直白方式所以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近年来各媒体在实践“三贴近”的过程中民生新闻成了“贴近群众”的有效载体并日渐成为都市类报纸的当家产品。然而题材大同小异、写法千报一面看久了难免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再加上相当部分民生新闻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如果都流于肤浅的报道久而久之势必丧失影响力。

如何让琐碎的题材在报道上跳出民生新闻目前生存中存在的问题是本文分析的重点,本文在结合了一些地方台甚至中央台的民生新闻栏目中存在的一些肤浅的现状,分析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以及由此导致的对社会受众的危害,由此反应出了改进民生新闻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最终本文的重点是要分析民生新闻更加优秀的发展之路。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新闻的新的报道方式,有巨大的学术观照价值。新闻理论工作者有责任对中国电视民生新闻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符合中国政治架构、传播环境的电视民生新闻新内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

2、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历程。

3、零距离类节目取得成功的经验。

a、栏目的定为贴近百姓。

b、从对百姓新闻的报道反应新时期我国建设中取得成绩和不足,是国家经济的一个缩影。

c、促进社会和谐。

4、零距离类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

主要分析这些节目中存在的一些内部和外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b、为了迎合百姓而导致节目媚俗。

c、节目在表现形式上过于简单、肤浅。

d、主持人的素质参差不齐。

5、具体的对策。

a、加强节目的整合,制作好节目。

b、加大对节目内容的把关,提高节目的品味层次。

c、挖掘新闻的深度报道。

d、加强记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建设。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通过网络上查阅有关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找到有关民生新闻发展的现状,然后到图书管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闻学者对民生新闻话题的讨论,参考他们的意见,为论文的创作寻找素材和一些相关的观点的理论支持。同时,通过对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传播的信息,进行收集,结合现在的民生新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列出这些不良现状,同时结合这些现状,分析民生新闻随之而来的消极影响,最后也是本文的重点,在总结新闻学者及相关的文献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对解决民生新闻的现状的一些参考性的建议,希望能够对电视新闻民生新闻的发展具有一些参考行的价值。我们希望民生新闻因关注平民生活状态获得它的存在意义,同时也希望民生新闻提高自身的品味,做出有意义的新闻节目,发挥好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舆论喉舌和职能监督的功能。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1、20xx年11月15日至12月15日:收集资料,拟定论文选题,确定研究领域。

2、20xx年12月16日至24:撰写开题报告。

3、20xx年12月26日,进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证会。

4、20xx年12月30日至20xx年3月1日:在寒假期间与指导教师沟通并拟定论文粗纲,修改完善。

5、20xx年3月2日3月10:完成论文细纲写作,并着手论文初稿写作。

5、20xx年3月11日至4月16日:完成论文初稿。

6、20xx年4月17日至5月10日:在论文初稿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定稿。

7、20xx年5月11日至5月18日,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外文文献翻译,注释,参考文献,并打印装订成册。

8、20xx年5月24日,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蔡国林、吴晓伟。多角度立体化可读性-当代特稿追求新闻的价值。新闻爱好者,.(4)。

[2]史慎。背景资料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新闻与写作,2006.(7)。

[3]胡智锋,刘春会。诊中国电视——关于中国电视现状及问题的对话。现代传播,,(11)。

[4]李余良。增加民生新闻的深度。新闻爱好者,2006.(10)。

[5]姜冬梅,王威。民生新闻纵深谈。新闻传播,2006(3)。

[6]尹德刚,周胜。当代新闻协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7]黄丹丹。民生新闻的现状与发展。记者摇篮,(2)。

[8]李学洲、肖俊德。“民生新闻”的崛起与现代电视新闻的走向,新闻爱好者,12期。

[9]马艺、张培。电视民生新闻的话语建构,新闻战线,02期。

[10]孙仁广、陆海艳。补课与蓄势——“民生新闻”之透视,当代电视,期。

[11]王杏村。民生新闻在电视新闻中的位置,新闻爱好者,2007年06期。

[14]陆地。中国电视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新华出版社,版。

[16]邓林、陈静之等。观众本位——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突破,新闻大学,20春季刊。

新闻学论文提纲

作为我校规定的实践性教学的一个环节,毕业论文是毕业实习的后续课程,也是每位学生必须选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安排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三种能力,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从事研究的能力,使学生从一个方面对自己四年来的专业学习作出总结。

二、课程时间安排。

毕业论文安排在第4学年冬季和春季学期,从开始布置到考核结束,时间不少于15周,具体开始和结束时间根据当年校历而定。就一般情况而言,在冬季学期第5周开始,在春季学期第10周结束。

三、课程主要环节。

毕业论文的主要环节是:

1、向学生和教师布置任务。

2、学生选题并根据选题为其配备指导教师。

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撰写论文初稿。

4、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修改论文并定稿。

5、学生参加答辩并接受答辩小组考核。

四,课程基本要求:

对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是:

1、独立写作,严禁抄袭;。

2、接受指定教师的指导;。

3、选题有实际意义;。

4、符合论文写作的一般要求;。

5、字数不少于10000;。

6、参考书籍不少于8本;。

7、引述资料不少于8条;。

8、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五,课程考核方法和学分。

毕业论文的考核分论文和答辩两个部分。论文部分的考核参照读书报告的形式,答辩部分的考核参照口试的形式。论文和答辩部分的成绩都以百分制表示,但尾数均为5。毕业论文的总成绩由论文和答辩两部分的成绩相加构成,其中论文部分成绩占70%,答辩部分成绩占30%。毕业论文的总成绩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论文和答辩部分成绩之和在90~100分的为优,80~89分的为良,70~79分的为中,60~69分的为及格,60分以下的为不及格。毕业论文的考核由论文答辩小组主持,并报系最终确定。

毕业论文通过考核的学生,获得15个学分。

新闻学论文

摘要:随着传播技术发展,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时所展现出来迅速性、灵活性、多渠道以及互动性,使它在传播新闻信息,形成社会热点话题方面具有巨大优势。本文以柴静《穹顶之下》为例,分析新媒体在助推“柴静雾霾调查”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所表现出巨大优势。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融合;多元化传播渠道;互动性。

20xx年xx月xx日从央视离职著名主持人柴静,在人民网和优酷网播出她自费拍摄有关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之后腾讯、乐视等视频网站迅速跟进,截至到3月1日,《穹顶之下》在几大视频网站点击播放量达到1。7亿次,微博上#“柴静雾霾调查”#迅速成为热门话题,在微信朋友圈中与之相关话题更是频频被刷屏,随着时间持续,热度依旧不减。本文从新媒体传播渠道、传播内容特点以及新媒体影响下受众所具有特点这三个方面浅析新媒体在传播新闻事件,吸引受众关注方面巨大优势。

新闻学论文提纲

摘要:在新媒体日渐普及的环境之下,在中国广播电视的政策背景之下,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真人秀是目前风靡世界的一种新型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在泛娱乐化时代,在电视节目同质化时代,真人秀节目的创新发展,分析电视栏目在嘉宾选择及节目创意上的独到之处。旨在通过本文,为我们在今后的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中能够引入一些新思想、新元素,为找寻电视节目创新发展的突破点而积极思考,为电视节目的可持续创新发展而不断探索。

关键词:真人秀;发展;创新;本土化。

由于电视真人秀节目几乎每一种类型都不同程度的满足了观众某一方面的需求,包括窥探隐私、挑战自我、寻求异性、体验刺激等,因此在国外一经播出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在社会上广受好评,更在经济上取得了可观的收益。

我国的电视节目一向向国外看齐,国外真人秀节目诞生不久,我国电视台就借鉴他们的模式生产出了自己的真人秀节目。但与他们的真人秀节目的名利双收不同的是,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在经济方面只考虑当下的直接经济利益,没有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在社会影响力方面也引发了诸多争议,而产生这些问题要从根源探究,从电视真人秀在我国的发生发展中可以获得部分原因。

1真人秀节目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1.1真人秀节目兴起的原因及发展策略。

真人秀顺应了电视观众对真实强烈需求的趋势,要发挥真实魅力,真情实感,方能达到“真人秀”“真”的效果。

真人秀大军中,有两支个性鲜明的队伍——《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两档节目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线。《中国好声音》是一档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它不仅仅是一个选秀节目,更是让更多草根实现梦想的舞台;而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展现了其独特性,打破常规反其道而行,形成了明星再次变“草根”之势。这截然相反的两条路开辟了国内真人秀节目的新高潮,也为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选择。

第四,走品牌营销策略,不让真人秀成为一时的节目,而打造成每年一次或几年一次的品牌栏目,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固定的观众,更延长了真人秀节目的生命周期。

以国外的同类节目为鉴,内地选秀可以走的路还有很多。但要在内地电视内容管制和电视台拥有资源的双重限制下,找到平衡点,做出高收视的好选秀,恐怕对每家电视台来说,都会是个挑战。

1.2会计道德的社会历史影响。

现实的社会历史。会计职业道德更多地依附于历史继承性和经济规律,一些观念、一些做法虽然不符合时代、不符合要求,但是往往由于是***惯、老传统,人们还是会沿袭下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会计人员的道德观念也处在一个徘徊、不稳定的状态。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发生变化,而且随着改革开放,国外的各种思想,不论是好的坏的,都会对会计人员产生诱惑。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也就不难理解了。

1.3会计职业道德法制不健全。

1.3.1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企业自我约束能力。当企业的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况且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们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1.3.2会计职业道德法制不健全,道德作用显得无力。

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生活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法制也应该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法律一旦颁布施行,就有一定的稳定性,不可能时时改变,而社会经济生活是时时发生变化的。所以,法律往往有不周全的地方,有漏洞,这是在所难免的。法制不健全,会计人员在抵制违法会计行为时,就会缺乏法律保障。

2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被经济利益所驱动。

近年来,由于受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日益抬头,它侵蚀着会计人员队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主体追求经济利益本无可厚非,但应通过正当的手段和渠道,不能为满足单位或个人的'利益而损害他人或国家的益。一些会计人员出于对个人职业、岗位、职位、待遇的维护,屈从于单位领导的压力,置职业道德于不顾。

2.2忽视了职业道德的教育。

目前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淡薄,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滞后是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注重业务能力、忽视道德素质培养的会计教育体制亟待改革。

2.3会计业务不精。

有的会计人员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

2.4缺乏良好的会计执业环境。

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近几年,偷税漏税、侵权制假、欺诈赖账,滥用职权等现象屡见不鲜,商业信用关系混乱,国家机关人员执法不严,社会公众信任力下降,助长了会计人员道德败坏行为的发生,引发了社会诚信危机,降低了社会对会计的信任。

2.5职业道德监控不力。

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缺乏具体的惩治措施,缺乏执行惩治的主体。会计职业道德约束力的弱化,导致违反道德的成本较低,助长了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发生。此外,对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缺乏必要的奖励和保护措施,也使得一些会计人员在遇到道德与利益冲突时,不敢坚持原则,不敢维护道德的尊严。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在单位领导人的胁迫下,为了生存而参与造假就是典型的例子。

3加强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3.1加强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

3.1.1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提高道德素质。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需要建立一个配套的道德教育体系,学习时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更应注重学习职业道德的高尚品质。应该让学生在从事会计工作之前就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为以后正确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会计职业做到敬业、乐业、勤业,为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3.1.2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有利于更好地做好会计工作。

要达到职业道德更高的境界,就应该向以职业良心为特征的自律型职业道德发展,职业良心是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是认识和情感意志和坚定信念的统一,不仅会使会计从业人员表现出强烈的道德责任感,而且能够使其自觉地依据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选择和决定职业行为。通过教育、灌输和培养,克服短处,不断地自我升华,自我超越。同时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对待别人的批评,态度要诚恳,要虚心接受。

3.1.3会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注重职业操行。

会计人员要在会计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操作能力和操作的创新能力及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要爱岗敬业,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培养不怕吃苦、不避嫌怨、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思想境界,立足本职,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项平凡细微的工作。会计人员要自尊、自爱、自信,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洁身自好,奉公守法。同时要正确处理会计职业权力与义务的关系,一方面要敢于运用法律法规赋予的权为,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应负有的职业义务,自觉履行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

3.2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约束机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

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约束机制,需要法律的支撑和依托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执行情况,建立检查、考核、评价、奖罚制度,并与岗位资格、聘任职务、提职、晋级等精神和物质奖励制度结合起来,选拔政治品质好、事业心强、工作认真负责、讲道德、守纪律的人从事会计工作,并定期按有关规定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有计划的进行轮换,促进会计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此外,财政部门要通过严格的上岗资格考试制度,提高会计人员执业门槛,严格执法,加大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

3.3健全会计职业道德监督制度,加强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虽不同于法律而不具有国家意志性,得不到国家权力的具体保障,但却能从信念、品行、能力等更为本质和深层次上来影响并提高会计行为的质量,调整会计人员与企业和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社会关系,会计职业道德可以配合国家法律制度,制约会计行为,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供制度支持。各单位要按照《会计法》及相关法规的要求,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按照法定的程序和内容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准确完整,遏制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

3.4实行会计职业道德与健全会计法律法规相结合。

加强对会计人员品质评监,改进被评监者的品质缺陷,进而达到提高执业者品质质量的目的,建立较为完备的会计人员信用数据库,记录会计人员遵守执业道德情况以及失信情况,制定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赔偿责任等,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者的惩处力度,约束和管制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新《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通过法律的约束,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严格履行法定责任,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都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坚决不做假账。形成全社会“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良好风气。

总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是公民道德建设在会计领域的具体体现,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教育和监督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规范会计行为,维护会计工作秩序,有利于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静中国社会科学网,;

[2]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m]人民出版社,.。

[3]臧海涛.试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m]商场现代,(3).。

[4]杨志东.浅议会计诚信危机的成因及对策[m],(10).。

[5]王伟.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探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8期.致谢。

本论文的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论文的形成是在王老师支持、鼓励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次我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老师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的指出论文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这二年半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同学。

新闻学专业论文

在新媒体风起云涌时代,信息传播已经摆脱传播渠道单一局面,利用多种媒体和载体来报道新闻事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此外,注重受众体验新媒体,实现受众与媒体、受众与受众之间实时互动,使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成为信息主动传播者。这使得新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巨大优势,不仅仅是这次柴静雾霾调查事件,利用新媒体报道新闻事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所以要想在信息爆炸时代掌握传播主动权,就必须了解新媒介特性和受众特性,才能在传播信息时占据主动地位。

柴静雾霾调查事件也为在自媒体时代如何进行新闻报道提供一个新思路,新媒体在报道新闻时追求时效和效率,但是也存在转载报道、虚假报道等问题,其权威性要远远低于传统媒体,而柴静作为知名媒体人选择在新媒体上发声,她利用自身专业性和权威性,与新媒体报道事件优势完美结合,在吸引受众关注同时也增加了受众信任度,可谓一举两得,所以说柴静雾霾调查事件对于新媒体自身来说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新闻学毕业论文选题

3、当代政治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4、当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5、当代体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6、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15、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

16、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图片。

17、论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22、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分析。

23、“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

24、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

25、细节对导语写作的重要性探析。

29、从“超级女声”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位。

30、从“制播分离”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

33、网络新闻目前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

34、试论时评的发展脉络及趋势。

37、“博客”现象研究。

39、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比较分析。

41、中国网络电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42、网络媒体技术发展研究。

43、报纸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44、电视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45、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46、媒体受众心理的比较研究。

47、针对受众的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人特征的传播效果研究。

49、对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

50、专业频道细分化与反细分化的竞争对策研究。

51、论我国传媒集团的产生与发展对策。

52、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53、论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

54、报纸经济报道的可读性研究。

55、科技报道中存在的非科学现象研究。

56、《中国青年报》时评研究。

57、网络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58、新时期典型报道发展研究。

60、党报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61、专业期刊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62、电视栏目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64、试析经济新闻的“物化”与“人化”

65、谈新闻采写中的人本理念。

67、论工作通讯的“研究性”趋势。

70、电视新闻评论的媒介特征与体裁特征。

71、试析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看点”与品位。

73、后发都市报竞争战略。

74、传媒发展与媒介经营管理人才。

75、大众化报刊的定价策略分析。

76、频道品牌战略与电视发展。

78、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与整合。

79、论采访的技巧。

80、评析新闻娱乐化现象。

81、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艺术。

新闻学毕业论文【】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传播媒介相互融合是大势所趋。互融互通已成为媒体间取长补短、谋求共赢发展模式[1]。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著名“媒介即讯息”,即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不是媒介传递内容,而是媒介本身。传播渠道对于信息传播来说显得日益重要,而柴静《穹顶之下》就是媒介融合背景下,利用多种传播渠道进行报道典型案例。

2015年2月28日,柴静《穹顶之下》在优酷网和人民网同时播出,之后腾讯、搜狐等几大视频网站也迅速跟进,并都将《穹顶之下》放到头条位置。此外优酷网在自己官方微博、微信也推送相关信息,腾讯网也推出“柴静雾霾调查”新闻专题,迅速引发大量关注。柴静《穹顶之下》之所以能成为全民热议话题,除了几大视频网站轮番播放外,还有社交媒体持续发力,微博、微信进一步扩大它影响。

“柴静雾霾调查”#高居微博热搜榜前列,许多网络大v如崔永元、姚晨等纷纷进行转发,力挺柴静。有关“柴静雾霾调查”话题更是刷爆微信朋友圈,贴吧、微博、微信上对这一话题讨论也是纷争不断,更是形成“挺柴静”和“倒柴静”两派展开论战。新媒体利用多元化传播渠道对柴静《穹顶之下》形成“病毒式营销”,新媒体战火越演越烈同时,传统媒体也开始“发声”,环保局局长陈吉宁以及中石油高层万战翔等人纷纷对此发表自己观点。

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对《穹顶之下》覆盖式推广,使得一部没有在央视等主流传统媒体播出深度调查纪录片获得如此高关注度,将全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优势发挥淋漓尽致。这一事件让我们看到:任何媒介都不是孤立存在,只有在与其他媒介互动中,才能更好发挥自己作用和意义,媒介融合能使新闻从业人员释放更大能量,新闻工作人员不再拘泥于播出平台权威性,在自媒体时代,他们利用自身积累权威性,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完成对新闻事实表达,实现与受众互动。

新闻学毕业论文【】

柴静之所以选择新媒体作为《穹顶之下》播出平台,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这部片子本身反映是社会负面问题,所以很难在传统主流媒体上“发声”,但是柴静选择新媒体作为“发声”平台可谓是一个明智选择,新媒体发展使受众接受习惯和接受方式都发生变化,所以只有寻找适合平台,及时抢占受众关注度,才能赢得传播主动权。新媒体所具有传播时效性、交互性,传播内容多样性,传播方式个性化等特点,对受众来说,新媒体诸多特点会对受众信息接收模式、习惯产生重大影响。

所以在新媒体环境影响下受众与媒体以及受众与受众之间互动,能够推动新闻事件进一步发展,这又成为“柴静雾霾调查”在短时间内引发大量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新媒体特点势必会影响受众,因此受众也会出现新特点,而新媒体时代下受众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互动性。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传递信息方面时效性、内容多样性具有优势,而其与传统媒体相比一个最大优势就是它互动性,它不仅能够实现媒体与受众之间实时互动,受众与受众之间也可以即时交流。大众媒体要讲信息从媒体传播给受众,归根结底都是对人传播,因此要以人为中心。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更加注重受众体验,因此新媒体是在更大范围内,以更加个性化、多样化方式实现受众之间即时互动。柴静《穹顶之下》不仅在作为播出平台几大视频网站外获得很高点击播放量,在微博、微信上也是热度不减,20xx年3月1日,@柴静看见转评赞总量达到70。5万,评论词汇主要是“震撼”、“做起”、“触目惊心”等,而作为社交媒体中“意见领袖”网络大v如崔永元等人纷纷发文支持柴静,也是引发大量受众围观。社交媒体为广大网民提供对此事件自由发表意见平台,受众之间,受众与媒体之间实时互动将“柴静雾霾调查”打造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

新闻学论文提纲

要了解新闻学我们首先要了解新闻媒体的属性是什么,这也是讨论任何问题的基本。我们可以将这个属性演绎为三方面的内容:从历史上来看,世界传媒业的发展初期主要是以报纸的出现为标志的。那时报纸的作用也仅限于新闻的传播,即信息的传递,这也就是媒体所拥有的最原本的属性——社会属性。后来,随着各种媒介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的出现,新闻媒体逐渐成为各种政治斗争的舆论工具,这其实也就是媒体的政治属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媒体成为了调节整个市场流通的不可缺少的因素,甚至成为市场的一部分,这就是媒体的经济属性。

了解了新闻媒体的这三个属性,现在我们可以进行相应地分析。归纳法有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可以将不同属性的事物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大的整体,并能找到它们的共同点。新闻媒体的这三个属性之间是一种互为补充、相互制约的关系。社会属性决定其基本的存在形式和行为方式;政治属性决定其根本的利益方向和工作原则;经济属性决定其长远的生存基础和发展潜力。归纳起来说它们所形成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又制约着其他属性的存在方式和发展状况。政治属性要借助社会属性来体现价值、发挥作用;社会属性要靠政治属性来引导方向、规范行为;经济属性既为社会属性和政治属性提供存在和发挥作用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同时又受到它们的制约——政治属性为其把握政治方向,防止其偏离正确的行为轨道,社会属性为其确定运作范围及方式,规范其按照传媒业的特殊规律和要求来组织经营和管理。然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人为了让世界满足自己的需要,把世界变成理想的现实,就要在实践活动中追求真理——使自己的活动“合规律性”,追求价值——使自己的活动“合目的性”。人在实践活动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中,实现人的'“意志和意识”,把世界变成了人所理想的现实,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也就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就是人的创造性活动,是人创造的世界,是人在创造性活动中所获得的、所感觉到的自由,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所实现的“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所谓媒体,其实是信息传播的“媒介”,其当初产生之时只是以不同的“载体”存在而已,这就是媒体演绎的观点。但当某一载体无法承受或不能及时地传送它所需传播的讯息之时,相应的融合也就必不可免了,这时就产生了“媒介融合”。所谓“媒介融合”,指的是不同介质和形态的媒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渗透、相互交融,从而形成复合交叉的新的媒介形态的现象。这一归纳也有一共同点,实质是消费者可以用无所不能的终端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获取各自所需要的服务。这一过程对媒体格局的变化、媒介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新闻从业者的思维与工作方式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媒介融合得益于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正是不断出现的新技术促成了媒介形态的演变与整合,由此导致了新媒体的出现。

总的来说,传统新闻媒介走向集团化、多媒体化是一种趋势,随着舆论总体战略的加快实施,集团化的进程还会进一步加快。应当看到,今后主导中国新闻信息市场格局的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而是新闻集团,主导新闻信息市场格局的主要媒介正由传统媒介向新闻集团转移。可见将来是新闻集团在从总体上影响新闻信息市场格局。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其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其应对措施,要坚持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实现新闻报道观念、内容、方式、手段的不断创新和传媒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不断创新。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全面报道有时代特色、有积极意义、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通过努力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通过积极报道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典型,通过及时报道群众关心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新闻与信息服务,来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力。

如今的舆论态势、舆论环境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多变,因此,关注和研究媒体格局与舆论格局的变化,不仅是新闻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整个国家发展的需要。

新闻学论文提纲

摘要:“传者本位”在我国历久的消息事业成长中占领了主导位置,然则跟着市场化的成长,传统序言之间的日趋剧烈的竞争和新媒体的赓续挑衅,播送电视消息内容临盆必需调剂思绪,从受众动身,充足知足受众需求。受众的分化和媒体外部的融会趋向增进了“三网融会”的成长,技巧的提高使得“三网融会”得以成为能够。播送电视的成长离不开技巧的改革,而新技巧支持下的“三网融会”使播送电视内容临盆产生了新变更,这表示为播送电视消息信源、信道和信宿的新成长。播送电视消息信息起源增多,信源主体由传统年夜众序言逐步成长到社会"小我;播送电视媒体流传载体无穷延长,不只在广电行业外部涌现了新类型媒体,广电行业还进入到其它新媒体范畴;“三网融会”下的播送电视不雅众在收视消息时可以停止及时互动(与消息互动、与受众群互动),受众更加细分、更加自动。面临流传要素的变换,我国播送电视消息流传不能不转变临盆理念,走内容定制化和选题多样化途径。汗青老是赓续重演,正如电视媒体涌现后报纸转向深度化制造一样,在收集时期,特别是“三网融会”的配景下,播送电视消息必需走向深度化,同时“三网融会”下的播送电视也具有屏幕平面化和临盆数字化的特色,这些特点增进了播送电视消息节目在“三网融会”配景下临盆采制的变更,构成了机制立异。除临盆理念改变、临盆特点变换、临盆机制立异,“三网融会”下播送电视消息全新的内容临盆平台对消息临盆内容治理也提出了新请求。

abstract5。

1绪论8-15。

1.1选题背景8。

1.2文献综述8-13。

新闻学论文提纲

摘要:国民消息业是20世纪80年月末90年月初在美国鼓起的消息理论活动,至今曾经历了十几年的成长过程,在社会上发生了不小的影响。20世纪90年月前期,它还被东方其他一些蓬勃本钱主义国度如澳年夜利亚等引进;由中国国民年夜学消息学院传授起首撰文引见到国际,敏捷在学界和业界发生了很年夜的影响,国际一些电视消息栏目乃至借用了其概念,停止着新的消息理论摸索。国民消息业的涌现并不是有时,它是消息媒体在面临本身涌现的信赖危机和社会生涯中涌现的平易近主危机的情形下所采用的一种应对计划。归纳综合而言,它是由美国社会中一系列的身分变更所催生的。这些身分变更包含社会情况、媒体情况和思惟基本,后者中既有历久潜存于美国消息理论中的相干理念,也有20世纪80年月开端鼓起的政治哲学思潮。应当指出的是,国民消息业是一种媒体理论,而“国民消息学”则是对它所停止的学理提炼、归结和归纳综合。后者作为一种全新的消息理念,对东方历久占领主导位置的客不雅消息学提议了周全的挑衅。在消息任务者的职业不雅方面,它主意一种介入者的职业不雅,而不是客不雅消息学所标榜的中立者或观察迟疑者:在消息媒体的脚色和功效方面,它提倡一种介入处理成绩的功效,而不是简略的报导或反应成绩的功效;在受众不雅方面,它倡导将受众视作自发自为并积极介入政治和公共生涯的国民,而非主动的消息等信息的花费者。针对国民消息学的理念,争议一向赓续。这些争议虽然有着公道的一面,但同时也犯了繁复化的毛病,并且,就其所保护的客不雅消息学来讲,许多处所也并不是弗成加以反问。国民消息学可以看做这类反问的集中表示。就上述国民消息学的三种重要理念来讲,国民的受众不雅应当是其逻辑终点,消息媒体的公信力的取得、平易近主政治体系体例的保护,都与国民亲密相干,是以,在国民消息学中,重要的理念就是消息媒体将受众看作自动自发并积极介入的国民。在此基本上,为吸引国民介入政治及公共生涯,消息任务者创造并采取了各种用于国民互动的新办法,而且本身也弗成防止地介入到公共生涯和社区事务傍边。消息任务者的介入凸显了他们的客观能举措用,从而使得消息媒体承当介入处理成绩的功效有了能够。消息媒体介入处理成绩直指消息任务的目标和价值层面,是以,它便组成了国民消息学的归宿。

中文摘要3-4。

英文摘要4-5。

第一章引言8-18。

(一)论文选题的意义、内容框架及研究方法9-10。

新闻学毕业论文选题

3、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4、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5、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

6、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

7、浅谈新闻导语写作。

8、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

9、消息中的现场描写。

10、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

11、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

12、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13、浅谈工作通讯的指导性。

14、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15、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

16、新闻评论的社会作用。

17、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特点。

18、短评的特点和写作。

19、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

20、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

21、著名女记者节目主持人法拉奇成功奥秘探析。

22、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

23、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

24、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

25、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

26、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

27、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

28、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

29、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

30、四个媒介的广告特性比较研究。

31、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

32、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33、谈广播节目设置。

34、关于广播语言特色的探讨。

35、广播节目编排艺术。

36、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新闻学毕业论文

婚姻状况:未婚民族:汉族。

诚信徽章:未申请身高:163cm。

人才测评:未测评体重:48kg。

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校对/录入,记者/电话采编。

工作年限:0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实习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面议希望工作地区:广州,珠海,

工作经历。

公司性质:所属行业:

担任职位:专业志愿者。

工作描述:2010年任广州亚运会从化赛区马术比赛的专业志愿者,服务于媒体休息区,用100%的'热情与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为亚运会奉献了一份绵薄之力,也得到了学院及赛区的表彰肯定。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中山大学南方学院。

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所学专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良好粤语水平:一般。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详细个人自传。

1.本人与他人相处融洽,人际关系良好,亲和力强。大学期间曾任班级组织委员及团支书,工作认真,细心负责,脚踏实地,有较强的团队精神。积极配合团总支完成各项任务,参与组织班级开展各种活动,如主题班会及团日活动,因工作表现突出,在大一及大二相继获得学院优秀团干称号,退任后更以实际行动支持班干团干的工作,于2011年得到“中山大学优秀团员”这一荣誉。

2.通过四年的努力,本人已基本掌握新闻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并因成绩优秀连续三年获得学院奖学金。

3.校内活动方面,于2009年进入院广播站担任记者,负责报道社团开展的各项活动,曾负责2009年院运动会的系列报道。2010年任广州亚运会从化赛区马术比赛的专业志愿者,服务于媒体休息区,用100%的热情与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为亚运会奉献了一份绵薄之力,也得到了学院及赛区的表彰肯定。

新闻学论文提纲

摘要:电视直播报导是在消息事宜产生、停止的同时,把现场的声响、图象和掌管人或播音员的行动报导或讲解等直接同步播出的一种流传方法。这类情势以其激烈的现场感和介入感吸引不雅众,是最能表现电视实质属性的报导方法,同样成为人们精确实时懂得世界最新静态的最好渠道。在消息以尽力寻求速度、强化时效为竞争手腕的明天,电视消息直播报导无疑具有最年夜的优势,在消息序言竞争中占据了制高点。本文以电视消息流传学、心思学等多学科道理为研讨终点和实际根据,参考了国际外电视消息直播的先辈研讨结果,重新闻学视角对电视直播的概念界定、成长过程、演化特色和成长动力停止了体系梳理,并对其流传优势和社会心义停止了商量,侧重剖析了影响电视直播后果的身分,对电视直播停止了批评性思虑,最初对其成长远景做了剖析和前瞻性商量。本文以为,电视媒体必需以微观的视角去审阅电视直播的成长远景,去思虑电视媒体的成长计谋及面对的危机,去确立整合奇特资本优势、完美特点办事的理念,能力慢慢施展电视直播本身的魅力与优势,使直播成为电视性命的原动力。

abstract5。

引言7-16。

一、选题背景7-9。

二、文献综述9-14。

致谢81。

新闻学毕业论文

002评“用事实说话”

003当前经济报道得与失。

004论报刊的市场化。

005谈报纸的批评报道。

006试论新闻的真实性。

007论新闻的指导性。

008试论报纸的服务功能。

009舆论引导之我见。

010试论报刊的舆论监督。

011新闻传播效果论。

016晚报与日报比较谈。

017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素质。

018中外新闻思想之比较。

019论新闻客观性。

020新闻传播技术和新闻报道。

047简评社会责任理论。

052报纸与网络。

053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

054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异同论。

055记者的新闻敏感。

056试论记者的观察。

057记者的道德修养。

058记者的知识结构。

059采访心理学研究。

060试论记者工作的任务。

061采访技术初探。

062略谈采访如何深化。

063记者的资料积累。

064名记者采写经验探讨。

065略论新闻导语。

066新闻背景初探。

067新闻结构探讨。

068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艺术。

069略论人物通讯。

070工作通讯写作与创新。

071浅谈通讯中的情节和细节。

072试论人物通讯中的情节与细节。

073试论新闻特写。

074调查报告的特点和写作研究。

075信息与新闻写作。

076试论新闻语言。

077略论通讯的特征及表现手法。

078新闻报告方式演进分析。

080通讯写作新样式初探。

081批评性事件浅议。

082试论“倒金字塔”结构在当今新闻写作中重要作用及改进思路。

083对短新闻报道方式改革的一点思考。

085发挥栏目优势――“短、精、快”写述评新思路初探。

088对新闻背景的哲学思考及背景材料运用方式初探。

089试论访谈式报道之“观点与材料结合”的独特性。

090不同专业报道之背景材料运用原则比较谈。

094访谈式专题报道发展前景及隐忧。

096评论写作的情理与文采。

097谈小言论的特点与写作。

098报纸短评初探。

105试论新闻评论的历史沿革。

108近几年报纸版面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09新闻编辑与受众心理。

111试论编辑技巧112新闻标题制作的原则与艺术。

113编辑与作者关系研究。

114新形势下新闻编辑素质的嬗变。

115网络传播对新闻编辑的影响。

116编辑策划研究。

117编辑与受众关系研究。

新闻学论文提纲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

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台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

(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毕业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毕业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

下面再简单阐述一下编写毕业论文提纲的方法:

1.先拟标题;。

2.写出总论点;。

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

第2/3页。

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闻学毕业论文

3、当代政治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4、当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5、当代体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6、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15、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

16、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图片。

17、论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22、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分析。

23、“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

24、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

25、细节对导语写作的重要性探析。

29、从“超级女声”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位。

30、从“制播分离”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

33、网络新闻目前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

34、试论时评的发展脉络及趋势。

37、“博客”现象研究。

39、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比较分析。

41、中国网络电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42、网络媒体技术发展研究。

43、报纸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44、电视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45、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46、媒体受众心理的比较研究。

47、针对受众的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人特征的传播效果研究。

49、对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

50、专业频道细分化与反细分化的竞争对策研究。

-->。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