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圆的复习教案有哪些(精选18篇)

时间:2023-12-13 10:11:17 作者:薇儿

教案的编写过程中要注重与其他教学资源的衔接和有效利用。以下是一些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的初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有哪些

本节课为复习课;教师采用一问一答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回忆知识,然后在掌握知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例题逐步体会如何把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抽样调查是了解总体情况的一种重要数学方法;。

掌握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分清要考察的对象;。

会运用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并使样本具有代表性;。

会对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能选用合适的图表表示数据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感受随机抽样的科学性;。

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样本容量对总体估计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统计的思想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加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有哪些

本课安排在第1章“有理数”之后,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

方程有悠久的历史,它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被广泛应用。从数学科学本身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正是对于它的研究推动了整个代数学的发展。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

本课中引出了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等基本概念,并且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析问题过程进行了归纳。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其中的相等关系,是始终贯穿于全章主线,而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是本课始终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

在小学阶段,已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还学习了最简单的方程。本小节先通过一个具体行程问题,引导学生尝试如何用算术方法解决它,然后再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这样安排目的在于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引出方程的定义,并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最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

算术表示用算术方法进行计算的程序,列算式是依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算术中只能含已知数而不能含未知数。列方程也是依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特别是相等关系),它打破了列算式时只能用已知数的限制,方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含有相关的已知数和未知数,未知数进入式子是新的突破。正因如此,一般地说列方程要比列算式考虑起来更直接、更自然,因而有更多优越性。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免费下载: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到方程的意义,领悟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会进行简单的辨别。

2、技能掌握与指导: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感悟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模型。利用率100%。

3、智能的提高与训导:在与他人交流探究过程中,学会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合作,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4、情感修炼与开导: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认识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初步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的含义。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经历“方程”这一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感受到“问题情境——分析讨论——建立模型——解释应用——转换拓展”的模式,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结合例题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障碍与生成关注。

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难度较大,为此要充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仔细分析题目题意,促使学生朝“数学模型”方面理解。

学程与导程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南通市的东城区吗?那宽广的人民东路延伸段正吸引着许多投资者的目光,南通市最大的环保热电厂已在东城区的新胜村拔地而起(图片展示),让我们乘36路公交车去感受一下吧!

假设36路公交车无障碍匀速行驶,途经小石桥、国胜东村、观音山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

地名时间。

小石桥8:00。

国胜东村8:09。

观音山8:17。

先让学生读题,然后教师指出:这是一个行程问题,而行程问题一般借助于直线型示意图,教师首先画出下图,标出两端地点。

小石桥观音山。

最后师生共同逐句分析,并提问:你从此题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让学生自由发挥,最后,教师作如下总结:

1、看表格有:

从小石桥到国胜东村有________分钟;从小石桥到观音山有_______分钟;。

从国胜东村到观音山有______分钟。

2、你能画出汽车所经过四个地方的顺序图吗?不妨试一试;对照示意图,让学生指出有关路程的信息。教师最后整理成如下示意图:

小石桥国胜东村新胜村观音山。

(二)动手实践、发现新知。

你会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吗?不妨试一试。(以同桌同学或前后两桌为一组,讨论交流一下此题怎样解,教师巡视之后,请两位同学上黑板板演,教师评讲时,让学生指出每个式子的意义。)。

如果学生中有人利用方程做出,教师分析左右两边的意义;如果没有,则作如下提示:

如果设小石桥到新胜村的路程为x千米,教师根据示意图,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口答:

1、小石桥到国胜东村有_____千米,小石桥到观音山有_____千米。

2、小石桥到国胜东村行车_____分钟,小石桥到观音山行车_____分钟。

3、从小石桥到国胜东村的汽车速度为_____千米/分。

让学生口答,请学生判断修正,并提出此题中有哪些相等关系?从小石桥到国胜东村的汽车速度与从小石桥到观音山的汽车速度相等吗?由此启发得出方程:

指出:以后我们将学习如何从此方程中解出未知数x,从而得出小石桥到新胜村的路程。

初中数学圆的复习教案有哪些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学重点:会使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5、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6、教学关键: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圆规,多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二、学生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1、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车轮为主线,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2、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3、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与教法相对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创设游乐场的一个情境。

屏幕出示:五辆车,问:你最喜欢乘哪辆车?为什么喜欢乘这辆车?学生讨论、交流。(车轮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平行四边形的、三角形的、圆形的)。

(设计意图:创设游乐场乘车这样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喜欢乘的车,并说明喜欢的理由,使数学的内容充满人文色彩。在体现了社会性和时代感的同时,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探究欲望生动活泼,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动手实践,发现新知。

1.做车轮(画圆)。

师:要做车轮,首先要做什么?(画圆)。

学生小组合作,任选工具画圆,再把圆剪下来。

师:你是怎样画这个圆的?学生介绍不同的画圆方法。

师:你是怎样用圆规来画圆的?你认为用圆规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师介绍圆规的结构及画法。

2.安车轴(认识圆心)。

师:车轴安装的地方我们把它看作一个点,那么车轴应装在哪里呢?学生装车轴。

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

不是圆规画圆的,怎样找车轴?学生介绍方法(多次折)。

师小结,屏幕显示:圆心o(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

3、装钢丝(认识半经):学生装钢丝。

投影出学生所画的钢丝,问:你是怎样安装这些钢丝的?它们都是怎样的线段?

师小结: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这样的线段你能画几条?你还有什么发现?(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屏幕显示:半经r。学生判断。

问:你现在明白车轴为什么装在圆的中心了吗?(回应了引入的问题)。

4、认识直径:

1)用学生剪出来的圆进行对折,让学生观察折痕有什么特点?懂得: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2)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你能否发现直径有什么特征吗?为什么?

3)汇报:同一圆里,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屏幕显示:直经d学生判断。

5、认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通过设计车轮,知道了圆内各部分的名称,那么你们还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

学生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在圆上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

出示板书:在同一个圆里,d=2r或r=1/2d。

现在假如要长途旅行,你要选择哪辆车?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做车轮、安车轴、装钢丝等一系列开放性活动,变被动地学数学为主动地做数学。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中,学生掌握了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理解了圆的基础知识,训练了一些基本技能。尤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三、巩固练习。

1、第88页第一题。(学生回答后让他们再说说一些物体的哪一部分是圆。)。

2、填表。(让学生充分理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r(米)0.241.42d(米)0.861.043、判断题:

(1)经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

(2)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

(3)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4、操作题。

(2)画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延伸,做到首尾呼应,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6、小结体验: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文档为doc格式。

初中数学复习有哪些方法

为了更好的把握高考复习方向,教师应该知道考生认真的研究高考大纲,要明确高考考试要求和命题要求,熟知考试重点和范围,以及高考数学试题的结构和特点。以课本为依托,以考纲为数据,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复习时要花大力气,突出以能力立意,注重考查数学思想。

二、重视课本,强调基础。

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对通性通法的考察,并且一些高考试题能在课本中找到“原型”。尽管剩下的复习时间不多,但是仍要注意回归课本,只有透彻理解课本例题、习题所涵盖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文档为doc格式。

初中数学三视图教案有哪些

三视图是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的总称,从物体的前面向后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主视图,从物体的上面向下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俯视图,从物体的`左面向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左视图。

对应规律。

1、位置关系: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

2、主、俯视图中的长度相等,并且对正;主、左视图中的高度相等,并且平齐;俯、左视图中的宽度相等。

3、投影规则:主俯长对正、主左高平齐、俯左宽相等。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有哪些

2.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含二次根式的式子的混合运算.

难点:综合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化简和计算含二次根式的式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请同学回忆二次根式有哪些基本性质?用式子表示出来,并说明各式成立的条件.

指出:二次根式的这些基本性质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成立的,主要应用于化简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乘法及除法的法则是什么?用式子表示出来.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有哪些

教学内容:跳绳p34。

教学内容:前后。

教学内容:上下。

6.1捆小捧月日。

课后评析:

再拔5颗。

6.3有几瓶牛奶_月_日。

板书:买铅笔。

飞行表演。

教学目标:

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所学内容,为后面的练习做铺垫。

二、练一练。

第1题可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题意,再说一说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所指示的位置,并填空。

第2题,先让学生填空,再说一说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规律,再填空。

第3题是巩固数的组成。

第4题目的是能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加减法运算。

第5题巩固认识钟表的四种情况。

第6题是巩固比较数的大小,它不是直接把两个数字拿来比,而是要先运算再比较大小。

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再提出问题并交流和解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第8、9、11题,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且列式计算。

第12题,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中符号的含义和题目的意思,再进行统计。

第15题,先观察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独立地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在此可组织交流与讨论。

11、第18题,是一幅连环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编数学故事,然后说一说,算一算。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有哪些

教学目标: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能熟练的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学情分析:“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倒数的认识”是分数的基本知识,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理解“互为倒数”的意义,明确倒数只是表示两个数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漂亮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图片)。

通过欣赏这几幅图片,大家发现了什么?(图片中都有倒影)那么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也有这样的现象吗?(出示课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数学王国里的这种奇妙现象--倒数。(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

2.设疑激趣。

看到“倒数”这个数学新名词,大家脑子里产生了哪些问题?请大家来说说你们的问题......大家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都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

3.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学。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制定了自探提示。(课件出示)。

自探提示:

(1)倒数的意义是什么?

(2)倒数指的是一个数吗?

(3)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4)是不是每个数都有倒数?

(5)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相等吗?

六年级数学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p24页中的例1、例2,完成练习六中的部分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在众多的数中说出哪两个数互为倒数,学生能用完整、正确的语言表达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体验、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2)通过亲身参与探究活动,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启发引导、自学与讲授相结合等。

学法:联系生活实际、观察、比较、交流、归纳。

六年级数学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方法,并能发现一些规律。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不同种类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熟练正确的求小数、带分数的倒数,发现不同种类数的倒数的一些特征。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投影)这节课老师就要把这里面的奥秘告诉你们,相信你们得知后比老师说得还快。

2、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

3、你能很快说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你为什么说的这么快?有什么窍门?

板书: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4、起名。(师指着分子、分母颠倒位置的两个分数)你能给这样的两个分数起个名吗?

六年级数学4。

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讨论等活动认识倒数,能说出倒数的意义。

2.体验找倒数的方法,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3.在探索交流的活动中,经历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学习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活动“造反”游戏。

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是“造反”游戏。

反说:

刷牙-牙刷球台-台球唱歌-歌唱。

反写:

杏-呆吴-吞干-士。

师:在我们的语文上有许多这样有趣的文字,那么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也有这样有趣的数学,大家一起来试一试。

像这样有趣的现象,在数学上叫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要学习的。

板书“倒数的认识”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

生2:

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深入探究一下“倒数”

我们先来算一算。

谁能照上面的例子,再说一说?

通过上面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1:

生2: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题有哪些

(1)深化与活化双基:通过习题的教学,温故知新,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活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达到牢固地掌握概念,深刻理解数学规律的目的。

(2)重构与完善知识体系:通过习题的教学,疏理知识脉络,重新建立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纠偏防错,达到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系统归纳解题方法的目的。

(3)巩固与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习题的教学,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理解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达到巩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二、掌握习题选择的策略和方法。

1、习题的选择要注重基础性、系统性和层次性。

习题的选择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习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现有水平,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进行的选择,避免选择那些繁、难、偏、旧的习题,注意习题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帮助学生全面系统的复习知识、提炼方法、防漏补缺,不留盲区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习题的选择和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有层次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复习均能有所提高,可设计渐进性的题组练习,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应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帮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要适当增加习题难度,让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强化思想方法的训练;让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吃饱”,成绩优秀的学生“吃好”。

2、习题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针对性。

择应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既要注意对知识点的覆盖面,又要能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可精选课本中的典型的例题和习题,并进行整合创新,编制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多题一法的习题,做到举一反三、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归纳解题规律,强化解题技能。同时习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复习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常见的错误和思维误区进行选题,注意易淆点和易错点的辨析和思考,切忌随意性和盲目性,避免题海战术,切实提高复习效率。

3、选题要关注社会热点和新题型。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现实生活。近年来中考试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比比皆是。如以北京奥运、“汶川”地震为背景的题型都是有浓烈的时代气息。另外数学试题中设置的开放性试题、动态探究性试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题等新题型,加强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考查,加强了对数学活动、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考查。因此选题时,要注意选用开放性试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问题;要关注应用性习题的选择,以训练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要作好题型的预测,尽量将实际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原型和社会热点的问题,以学生感兴趣形式编拟成习题,让学生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探索性习题的选择,训练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观摩猜想,类比归纳能力,以上内容应以专题形式进行复习。(一般放在第二轮复习时进行)。

4、选题要关注“考试纲要”以“考”练“考”

中考对一位考生都是“遭遇战”,面临升学压力的学生,难免对中考怀有一种神秘感和恐惧感,教师要帮助学生破除这种神秘感,树立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中考。因此习题挑选和设计时要认真研读中考考纲和《课标》,研究近三年来安徽中考试题特点,注意考纲中变化的内容和要求,了解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把握命题的题型设置规律,知道各部分内容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热点,直接选择各地的中考原题或变式题进行练习,帮助学生破除神秘感,积累考试经验,提高应试能力,发挥应有的水平。虽然每年的中考试题都不断地推陈出新,但中考命题“狠抓基础、注重过程、渗透思想、突出能力、强调应用、着重创新”的指导思想不会改变。另外,中考试题考查知识点的范围有一定的规律性、稳定性和继承性,有关研究表明从06到安徽中考试题中均出现的知识点有13道题,占总题量的56%,07、08年均出现的知识点有16题,占总题量的70%。把握这些中考命题规律和动态,有针对的挑选各地中考试题进行训练,突出重点,让学生明白中考考什么、怎样考,掌握中考题的解答技巧,以考练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因此,中考复习中寻找适合当地的全国中考试题应该是我们选择和设计习题的一个主攻方向。

初中数学三角形复习题有哪些

对于三角形定理公式的学习,我们做下面的内容讲解学习哦。

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的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推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内心);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外心);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以上对三角形定理公式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并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哦。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有哪些

学习目标:

1、帮助学生沟通各种数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

2、对各种数进行准确的分类。

学习重点:帮助学生沟通各种数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

学习难点:对各种数准确的分类,掌握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数,然后教师说:“既然数在数学世界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阶段,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数?”

学生回答。

二、合作探究:

出示教材中提供的知识网络图。

三、小组讨论。

四、汇报点评:

正整数。

自然数。

整数:零。

负整数数:

真分数。

分数(小数):

假分数。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40页(2)小题,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六、拓展延伸:

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这句话对不对?举例说明。

板书设计:

数与代数。

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数:

分数(真分数、假分数)。

(小数)。

导学反思:

2、整数(一)。

学习目标:

1、比较系统地理解整数的意义。

2、归纳整理整数的意义、数位,计数单位、读写法。

一、自主尝试:

1、5、0、31、7-28。

有理数有:。

整数有:()。

负数有:()。

二、合作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

1、整数的意义、读写法、改写、比较。

2、自然数。

3、计数单位。

4、数位。

5、十进制计数法。

学生交流回答。

三、汇报点评:

1、我们在数物体时,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2、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臵叫做数位。

3、一个自然数从右往左数有几位,就是它的位数。

四、巩固练习:

六千七百零五万七千零六十写作(),它是由个千万,()个百万,()个万,()个千和()个十组成的。

五、拓展延伸:

8837中从左到右的两个8分别在什么位上,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分别表示什么?

板书设计:

整数。

1、整数的意义、读写法、改写。

2、自然数:0、1、2、3……。

3、计数单位。

4、数位。

教学反思:

3、整数(二)。

学习目标:

1、尽一步理解整数的各种特征。

2、在实际运用中准确运用。

学习重点:掌握数的整除、正负数等特征。

学习难点:掌握数的整除、正负数的特征,并进行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自主尝试:

1、一个三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而且又是5的倍数,这个三位数最大是(),把它分解质因数是()。

2、1——20里的质数和合数分别是哪些数?

二、合作探究:

1、数的整除。

(1)倍数和因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奇数和偶数。

(4)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

(5)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

2、正数和负数。

三、汇报点评:

分组汇报。

1、整数a除以整数b(b不是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四、巩固练习:

一幢楼一层记作+1层,五层记作+5层,那么地下二层记作()。

五、拓展延伸:

一个三位数,个位上的数是偶数又是质数,十位上的数是奇数又是合数,百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这个三位数是()。

板书设计:

整数。

整数a除以整数b(b不是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有哪些

把基本知识以题组的形式呈现,不能单纯的只讲概念,而应在实际练习中巩固知识点,即“基本知识习题化”,也就是要“练在复前”。“基本知识习题化”还必须做到“例题、习题模型化”,即做“好题”,“做好”题。结合所要复习的内容精选习题,尤其要重视平时的错题,使练习不疏漏、不重复,题题有目的、题题有深意,习题安排从浅入深、由表及里,娓娓道来,即做“好题”;同时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指导者、引领者的作用,掌控好课堂,采用多种形式的、分层次的、有效的监控、评价策略,及时反馈学生的练习情况,确保学生“做好”题。选择习题应从侧重性、示范性、针对性、导向性方面考虑;在习题形式上,通常采用传统题型、探究性题型和开放性题型三大类,也可两两结合。

2、知识结构系统化原则。

通过题组有目的的操练,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脉络结构图,使知识点结构化、系统化,培养定期梳理知识结构的复习习惯,学会如何梳理知识结构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也就是要“复到关键”。复习要重视“文字语言的叙述、数学语言的表述、图形语言的描述”三位一体相结合。结合复习内容,全方位地展现数学学科的表达多元化,提供给更广阔的数学思维空间。

3、训练方法科学化原则。

要谨记“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辩一辩。”的规律,也就是要“在复中练”。复习也要重视引入环节,可以渗透德育思想,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互通。练习,是学习最直接的亲身体验,通过课内外练习,使数学知识得以补缺、巩固和提高。在茫茫题海中,我们可以采用题组训练法。复习中例题习题的设计特别要加强数学模型方法的教学,以补平时教学之不足。数学模型方法的教学就是根据实际问题构造数学模型,也就是根据实际问题的特定关系(限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这里的“实际问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际问题,而是已经“初步数学化”了的实际问题)和具体要求,考察主要因素和有关量之间的关系,在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利用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语言刻画这种关系。

初中数学全册教案有哪些

教学目标:

1、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

不足1米的部分如何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估一估、量一量。

1、让学生估计我们教室里黑板有多少长?

2、师生测量。

当出现不足1米时,学生讨论如何来表示。

得出可以用------米-----厘米来表示。

二、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1、试一试。

(1)讲桌的高是---米---厘米。

(2)板报的长是---米---厘米。

(3)门的高是---米―厘米。

学生先估计,再量一量,最后得出具体的数值。填写。

2、练一练第1题,

同桌合作,先估计,再进行测量,然后再把正确的数值写在数上。

目的是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3、估计淘气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后,再独立完成。

核对,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得。

第二课时。

1、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算一算,最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

内容是p19第三题。

2、找一找,量一量。

先小组里交流,谁比谁高,谁比谁矮?然后小组里进行测量。

3、p19第5题。

先让学生小组内进行,先估计,同学间再进行互量。讨论出测量的方法。

4、实践运用。

(1)多少人手拉手长度大约是10米?

(2)到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活动。

三、课堂总结。

说说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后延伸。

回到家里,对自己家里的一些物体先进行估计再测量。

初中数学全册教案有哪些

教材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主要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的再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在教学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题出发,再慢慢的使它转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以及它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向学生介绍小括号,并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会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解答算式。

重、难点:

1.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关键: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学会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1、加减、连减应用题。

第一课时:加减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选取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xxxx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通过计算总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利用多种方法,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答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题有哪些

3、某校组织师生春游,如果单独租用45座客车若干辆,刚好坐满;如果单独租用60座客车,可少租1辆,且余30个空座位。

(1)求该校参加春游的人数;。

5、甲、乙两组工人合作完成一项工程,合作5天后,甲组另有任务,由乙组再单独工作1天就可完成。若单独完成这项工程乙组比甲组多用2天,求甲、乙两组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要多少天。

6、某学校需刻录一批电脑光盘,若到电脑公司刻录,每张需8元(包括空白光盘费);若学校自刻,除租用刻录机需120元外,每张还需成本4元(包括空白光盘费).问刻录这批电脑光盘,到电脑公司刻录费用省,还是自刻费用省?请说明理由.

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计划有哪些

一、收集做过的试题,把所有错题抄在一个改题本上,用红色笔写上正确答案,并在错题旁边写一、两句说明错题原因,让自己加深印象,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如还是没有明白,要及时问老师。

二、要加强阅读训练和听力训练。你现在有时间,但是千万别浪费,每天坚持阅读,练听力(有统一听力训练带)。

三、要每天利用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大声的朗读和背诵所学过的课文、对话、单词,通过朗读和背诵达到听、说训练。答题的时候有语感。以初中英语教材第三册为重点。

四、可以做一些综合练习来判断哪方面还有漏洞。

备考策略。

一、听力。

今年中考(微博)听力题对考生要求高了,难度也加深了,同学们要充分运用手里发的听力资料,反复听,听的过程中做做速记。捕捉的信息准确,才能答题正确。

二、单项选择。

属于考查各项基础知识的传统题型,此题内容涉及语法、词汇、惯用法、句型、口语功能等方面。此题灵活,覆盖面广,但多数题目源于课本或化于课本。答题时要注意:

1。题目有语境,吃透语境,把握题干的全部信息,并从词法、语法、惯用法、词的搭配等多方面考虑。

2。对话构成题干,更生活化,更灵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断定答案。

3。注意综合性的知识,切记“语不离句,句不离文,语法不离语境”。用排除法选出答案。

三、句子翻译。

它要求考生有较精准的语言素养,考查考生对词义的理解、词汇的拼写、词性的选择和运用,以及固定搭配、句子的类型结构、句子的时态等方面的能力。

课文中出现的动词、固定搭配词组,要特别注意,因为这些内容掌握的好坏,是考生能否正确遣词造句的关键,每学到一个动词、固定搭配词组,都要联系简单句的5个基本句型考虑组成句子。

四、完型填空。

1。要通读全文,掌握大意,这是非常必要的。

2。上下要连续,前后要贯通,连词的使用为各行各句之间提供了紧密的因果、转折、并列或者条件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发现和识别连词,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文章的大意,构建全文的内在逻辑结构,领会作者的思路,完形填空通过保留一定数理的词语,使答题的人获得必要的信息和知识。

3。要仔细推敲,复校全文。

4。要有比较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底,有比较严密的逻辑思维。接近中考了,要进行强化训练,每天至少要做两至三篇的强化训练,要自己计时。

五、补全对话。

补全对话是考查学生交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平时练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开族语。答题时,语言要得体,表达要地道。

2。应将一些常见情景下经常运用的句型、词组背熟,比如,问路、看病、邀请等常规用语。

3。语言实践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语言是思维的体现,只有语言能以最快的速度表现思维的时候,人们才能流利地、有效地进行表达。答题时,依据语言环境补全对话。

六、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是中考试题中分值最高的题,在原来的“选择填空”的基础上,增加了“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这一新题型,进一步考查了考生的理解水平。考生知识积累的多寡,直接影响得分。

1。要有阅读积累,每天阅读23个小短文,每个小短文大概用四五分钟。

2。阅读的范围要广泛。

3。阅读要提速。

4。重视整体理解能力。遇生词不要查字典,通过上下文来理解。

七、句意填词。

1。通读全句,联系上下文,确定选词。

2。要掌握初中英语教材1-3册的“四会”的单词拼写。

八、改写句子。

1。弄清题意,明确题目考查点,了解题目所给句子与答句之间的关系。

2。注意从各方面考虑问题,突破难点,注意复查。

3。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句型和同一句子英语的不同结构表达技巧。

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计划有哪些

1。认真审题:弄清楚该题目究竟要表达什么,吃透要求,选好人称、有提示词,不要漏掉提示词语。

2。语言地道:尽量使用你初中读本中学过的句子、常用的短语、习惯用法。表达要正确。

3。不要跑题:理解脉络,抓住重点。

4。仔细检查:注意时态、语态、人称是否上下文一致,单词是否有单复数的错误,拼写的错误,字数是否达到要求等。

初中数学总复习有哪些有效的方法

在初中数学复习中,第一阶段要紧扣课本,疏理教材,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关于初中数学知识的前后相连、纵横交错、融会贯通的知识结构.在第一阶段中,一般按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把初中数学知识分成九个单元,即:“数与式”“方程和不等式(组)”“函数及其图像”“统计与概率”“图形初步认识和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和解直角三角形”“圆”“图形的变换、投影与视图”.按单元进行复习.每个单元按下面步骤进行.

1.疏理知识结构。

首先,引导学生把本单元的知识用文字、图表等方式编织知识网络,用简表式的结构表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其次,引导学生回顾基础知识;最后,以基本习题的形式再现知识的内容,即通过一些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简单计算题的训练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

2.训练基本技能和解题技巧。

在理顺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把每个单元按知识点分成若干课时,然后按知识点精选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多方练习,多角度思考,正反求解,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

精选的例题和练习题最好从课本上寻找,因为中考的命题原则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所选例题、练习题力求典型,紧扣教材.另外,也可从近几年中考试题中改编新颖的题目进行训练.

每课时的可按“理顺知识――尝试做例题――讲解例题――练习――变式练习――作业”几个步骤进行.在“理解知识”阶段力求简单明了地揭示本节课所要复习的知识点,领会概念、定理、公理和数学思想方法.讲解的例题或作业一般可选择一部分题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题目.在分析、讲解例题时切不可就题论题,应注意揭示例题中所反映出的概念、原理和思想方法及解题技巧.

3.单元测试。

在上述复习的基础上,复习完每一个单元后,必须出示至少4份试卷.第一份试卷,以引导学生系统地梳理教材、构建知识结构,归纳和各种概念、公理、定理、公式为主.第二份试卷,以归纳、总结本单元的常用结论、解题方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为主.对学生进行测试,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查漏补缺.

测试题应以教学大纲、考标、教材为依据,要求内容覆盖面广,题目搭配合理、难易适中、题型俱全,富有启发性.通过测试,全面衡量复习效果,一般来说,测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精选题目:(1)全面体现本单元的基础知识的填空题和选择题;(2)本单元所反映出的基本技能和技巧的解答题;(3)综合运用本单元知识的综合题.

上面三方面试题的比例为6∶3∶1.测试完后,教师进行讲评,对学生未弄懂的知识点及时进行补救.

二、综合训练,加强重点知识阶段。

在完成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根据初中数学知识的重点,选择一些较为典型的综合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索和研究,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的题目一般从本市及全省近5年的中考试题中去精选.

综合题,一般来说有代数综合题、几何综合题、代数和几何相结合的综合题.代数综合题的重点应是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几何综合题的重点是三角形、四边形和图;代数与几何相结合的综合题则是方程、函数与图像相结合的题.

对于综合题的训练,一般采用“尝试练习――分析――讲解――归纳解题方法与技巧――练习”的方式进行.对重点问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

综合测试,查漏补缺阶段。

为了进一步巩固数学知识,全面考查复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第二阶段复习结束时,可进行模拟测试.测试题一般自拟几套和选择其他省市上届中考题和本省往届的中考题,模拟试题,力求全面再现初中数学知识和方法,既要有考查双基的基础题,又要有考查学生能力的综合题.有的知识还要与高中知识衔接并拓展.

考完一套,及时讲评,与学生一起分析,共同探讨,

列出知识清单使得每个学生经历知识收集、整理的过程,把书学“薄”,有效地回顾了一章书所学的知识.

二、引导学生品读教材的编写主线。

教材每一章的编写主线都十分清晰,内容逻辑性强,知识层次分明.引导学生品读教材,剖析知识从何处起,到何处去,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大有帮助.比如“一元一次方程”这一单元中,教材编写的主线是“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解一元一次方程――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品读教材主线时,以问题为导向.比如“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材是“运用合并同类项解方程――移项解方程――去括号解方程――去分母解方程”,方程的形式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增加,最终归纳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包括: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品读教材编写主线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

1、抓好“双基”的训练: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的基本材料,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石。如何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呢?首先是要紧扣教材,依据教材的要求,不断提高,注重基础。其次是要突出复习的特点上出新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复习效率。从复习安排上来看,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主要依赖于系统的复习,在系统复习中教师要从引导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人手,由结构找性质,由性质找方法,则熟练掌握方法到形成能力。在每一个章节复习中,为了有效地使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宜先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查漏补缺,有目的地自由复习。要求学生在复习中重点放在理解概念、弄清定义、掌握基本方法上。复习中教师应在学生中巡回辅导,了解信息,及时反馈,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本章节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弄清内部结构,然后让学生通过恰当的训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论的掌握,方法的运用和能力的提高,此阶段切忌求快、求深、求难。否则中差生是达不到合格水平的。复习时还注意到知识的纵横联系,将各部分知识串在一起,弄清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和区别,弄清它们的联系,可使对知识的学习深入一步。因此,复习时除按课本章节顺序进行外.还可将知识按另外的方式进行归类总结。

2、分块复习,专题强化:

对于平时教学中无法完成的一些重要课题,设置专题进行复习和解题训练,予以突破。方案设计型专题:能够把实际问题中所涉及的数学问题转化、抽象成具体的数学问题,中考数学中涌现了许多设计新颖、富有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要求学生自我设计的题目,综合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文字概括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包括以下几类:设计图形题:图形的分割与设计等;设计测量方案题:测量小山的高,测量池塘的宽度,测量圆的直径等;设计最佳方案题:如路程最短、运费最少、效率最高等。开放性问题专题:开放型试题是中考的必考试题,它是指那些条件不完整,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这类问题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创新能力。开放题的特征很多,如条件的不确定性,它是开放题的前提,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的问题能形成考生积极探究问题的情景,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主要有条件开放与探索、结论开放与探索、解题方法的开放与探索这些形式。动手操作型专题:动手操作题是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设计有关的问题,是指通过动手测量、作图、取值、计算等实验,猜想获得数学结论的探索研究性活动,这类问题有助于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操作题将成为今后中考的热点题型,包括裁剪、折叠、拼图问题,它们既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往往与面积、对称性质联系在一起。此类题目常涉及画图、测量、猜想证明、归纳等问题,对于考查学生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有一定的作用。阅读理解专题:阅读理解题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考查学生数学综合应用能力,尤其侧重于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阅读理解题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阅读材料;二是考查内容。这类题目的结构一般为:给出一段阅读材料,学生通过阅读,将材料所给的信息加以搜集整理,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推理解答。阅读理解题不仅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综合考查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侧重于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因材施教:

任何班级的学生学习基础总有好、中、差之别,凡是对所有学生采取“一刀切”,注定是要失败的,要使好学生有动力,中等学生有赶头,差生有奔头。教学内容就应有所不同,习题的数量和难度也应有差异,复习方法也应因人而异,对于知识结构,可要求他们自己串联起来,对于基础知识,可要求他们从联系对比中加以深化,对于解题规律,则要求他们按教师布置的提纲在做题的过程中加以概括,基础题可大量减少(但必要的训练切不可忽视),而多一些综合程度大、灵活性强的题,以提高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