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对高中生物教学的作用论文(精选18篇)

时间:2023-12-13 15:00:04 作者:书香墨

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和经验都不尽相同,总结是将这些个体经验转化为普适规律的过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篇经典的学习总结,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的论文

问题的设计同合作学习的效果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因为,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围绕着一些问题进行的,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所以,教师对合作学习问题的设置必须要仔细。首先,要设置开放性的问题。以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电路图的设计,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了让结论更加普遍,我们需要对电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进行怎样的改变?”通过讨论之后,学生就可以找出两个问题的答案。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其次,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不能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例如:在进行电压这堂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电压表和电流表在使用的过程中有神门相同点和不同点,虽然学生们在一起的讨论相当热闹,但是这一问题的答案都在书本上,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

二、有效分组。

在进行合作学习教学时,分组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首先是要对全班同学的分组进行认真的研究。在进行分组时,不是将学生进行随机的分组,而是综合考虑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别、性格和脾气。对内,老师分配的小组需要每个同学能够在小组内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而且能够相互帮助,提高学习效率;对外,小组之间能够进行公平又激烈的竞争。然后进行适时分组。这里的分组就是要求一些同学负责收集资料,一些同学负责发言,每个同学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合理评价。

合作学习中,评价工作要将小组评价和小组中的个人评价结合在一起。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学过程中,对小组的评价主要是查看小组中的成员分工是否明确,学生的个人能力同分工是否相符;而评价个人时则是查看学生参加合作学习时是否积极,最后,查看探究是否得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与此同时,评价需要帮助同学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四、小结。

总而言之,育人是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而合作学习仅仅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学策略。但是,老师在运用这项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设置、分组和评价三个方面。

探究性学习对高中生物教学的作用论文

1、身材小,容量大。

生物试卷中的选择题和主观题往往需要一定的篇幅,而判断题则不然、例如:蓝藻属于自养型的真核生物、就这么短短的一句话,就是一个判断题、要做对这个判断题,学生要清楚地知道什么是自养型,什么是真核生物,并且要了解蓝藻的结构特征和生活方式、真可谓“小身材,大容量”!

2、耗时短,知识点广。

3、本领大,识错率高。

4、解题速度快,个体差异小。

二、如何用好判断题。

1、适时代替默写,有效防止厌学。

2、适当改变要求,实现分层教学。

3、适当重组知识,实现滚动教学。

综上,判断题作为一种轻巧的题型,在高中生物教学尤其是复习阶段,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判断题并非灵丹妙药,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科学运用,以起到事半功陪的作用。

谈运用教育心理学开展高中生物遗传学的教学论文

在法语教学活动中运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大都是教师根据学生所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而采用的手段与措施,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选择科学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优化,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有效性。法语教师在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教学状况选择高效率、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坚持运用教育心理学来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的规律来分析,人们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遗忘现象具有一定的规律,整个遗忘过程也并不是均衡发展的,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前期阶段很容易出现遗忘,并且整个遗忘速度相对较快,后期将会减慢。大学法语教师要能够运用这一规律,在开展法语教学过程中,不断对前期教授的知识进行巩固,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法语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或者出现很多错误,对于考试作弊、作业抄袭以及逃课的现象,大都是社会问题或者家庭问题的延伸,也可能是由于教师的的教学措施以及课堂教学环境导致的。大学法语教师面对这样的状况,需要运用教育心理学对种种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开展有效的疏解以及干预措施,避免使用任何强制性的措施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源头处对学生进行教育,提升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保证法语教学活动产生更加显著的效果。

通过上文中的分析不难发现,大学法语教学活动与教育心理学有着必然的、本质的以及内在的联系。但是,现阶段的法语教师很难抽出时间对专业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从而,导致法语教学活动中无法系统科学地对教育心理学的规律以及原理进行综合运用,严重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水平。

2.2教师缺乏教育心理学的技术以及运用。

在现代的大学法语教学活动中,还很难较为普遍地运用心理学的工具以及技术。例如在开展的心理咨询工作中缺乏一定的`技术设备。在对学生进行测量时,很少能够给运用到科学的量表以及测量手段和工具。现阶段的大学法语教师很难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关于教育心理学的新信息或者新资讯,教师群体之间也很少进行必要的联系和信息交流,从而导致大学法语教学活动中难以对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运用,缺乏必要的经验交流。

2.3大学法语教学活动与教育心理学之间缺少理论整合。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人的思想和心理相通性为教育心理学在法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若将二者不断进行整合,并将所得的理论体系进行运用,则依然存在部分问题,二者之间的联系依然缺乏科学的阐述方法,技术调整工作也很难顺利进行,从而严重影响到教育心理学所具有的实际价值。

3.1人本主义影响下的法语教学活动。

教育心理学所涉及到的人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较为重视人类的内在需求,在法语教学活动中引导教师对学生的个体潜能进行重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根据该理念所提出的“愉快教育”“轻松学习”等教学方法符合新时期环境下法语教学的实际现状[3]。教师利用情感教育对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发展和挖掘学生的个性以及潜能,保证他们能够实现个人价值。通过创设良好和谐的师关系来保证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法语学习过程中。法语教师要不断提升良好教学水平,培养良好的师德素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际法语教学以及实践活动中。

3.2行为主义影响下的法语教学活动。

行为主义在教育心理学中也被称为“刺激—反应”理论,学生作为二者之间的沟通和桥梁,是行为主义影响下的理论成果。学生开展法语学习活动是个体对外界所受刺激所作出的一种基本反应。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则是对学生各种行为进行约束的具体表现。法语教师可以利用惩罚或者奖励措施来引导学生可能产生的各种行为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这种教育心理认为可以在法语教学活动中开展程序化教学,学生形成各种语言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是反复练习的结果,在重复不断的实践活动下才能够将法语知识转变成自己的一种能力。根据这种理论来分析,现代高等教育中所开展的法语教学仍然设置了较多的视听教学课程,这种现象足以说明行为主义对于法语教学存在一定的积极作用。法语教师要能够不断创造和发现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课堂环境,及时回答对学生所作出的任何反应。学生对于各种教学活动所作出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他们行为的调整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法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讨论中。在选择教材时,要注意难易程度,利用教材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行为进行引导,从而更好的把握住学习难度。

3.3认知心理影响下的法语教学活动。

该种教育心理认为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对自我的认知结构实施重组和构建,这也是学生开展信息加工以及知识储备的重要方式。学生在法语学习过程中一旦有了动机,就能够更好地对自己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进行发挥。法语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培养他们法语运用能力的同时,教会他们更加系统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教师在教学情景中要对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进行运用,训练学生的法语口语能力,让他们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突破。

4怎样进一步在法语教学活动中运用教育心理学。

在高等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法语课程的主要目的就为了能够让他们运用法语参与到日常社会交际活动中,顺利完成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在法语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对愉快式教学法以及反馈式教学法的运用。

4.1愉快式教学方法。

所谓的愉快式教学法就是要求法语教师能够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各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放松学生的轻蹙,帮助他们在短暂的教学课堂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运用愉快宽松的教学方式是这种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以及心理特点采用恰当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从情感上热爱和关注学生,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较为渊博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放松学习心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要让学生更加理解和尊重教师,保证法语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4.2反馈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就是通过师生彼此的信息反馈来改进和改善整个教学过程。信息输入和信息输出共同构成了反馈式教学法。信息输入主要包括学生在听读方式下获得的各种知识以及教师传授的知识;信息输出则表示学生文字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在法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重视他们的情感反应。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自身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以及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情感交流,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所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提升法语教学质量。

5结语。

高校法语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利用教育心理学,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实现个性发展和突破。教师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要将二者紧密结合,针对法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强化教育心理学的实际作用和意义,从根本上提升整个教学质量,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更多的动力以及智力支持。

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的论文

以讨论为主要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表现出巨大的优势,它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探究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等方面意义重大。但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学习效果低下。教师只有充分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才能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用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能力,在沟通与交流中升华情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

例如在校本课程《走近香樟树》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掌握了樟树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栽培技术“”应用价值“”园林应用“”艺术价值“等,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学生保持高度的个体责任感,提高学生质疑、探疑、析疑、解疑的`能力,继而活化学生思维,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课堂活动,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模式,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与沟通,有利于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实现师生的心理共融,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二、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化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合作学习和谐氛围,诱导学生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交流与沟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是师生双向互动的结晶。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要有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作基础,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构建生动活泼、和谐活跃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尊重爱护学生、理解包容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切以学生的学习实际与学习兴趣为中心,主动近距离接触学生,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实现师生之间的零距离接触,达到师生心理共融的目的,为小组合作学习奠定环境基础。二是教师要善用评价语,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打造高效化的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二)精选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年版)》指出,初中语文学习应以基础语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为重点。为了落实这一要求,教师在选择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时一定要谨慎,应从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精选内容,将语文基础知识渗透到合作学习的方方面面,注重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提升,在此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师应做到以下方面:一是设定难易适中的小组合作问题,过易会降低学习效率,过难会影响学生心情。如,教学《白杨礼赞》可以引导学生把白杨树与校本课程中的香樟树进行比较;二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并在学生出现选择性错误时及时予以纠正,准确把握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进度。例如,在《济南的冬天》实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围绕”济南的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天气、山与水之间有什么关系?“三个问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加深学生对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好辅助和指导的作用,不断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化。

(三)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启迪学生智慧。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激活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是推动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化的重要途径。教给学生正确的合作学习方式,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双向促进作用。教师可从以下途径着手:一是教学生学会倾听。如,在续写《窗》《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等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吸取他人智慧,让他人把话说完。二是教学生学会交流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定要做到有秩序、有目的、有计划地交流,要按照组员发言顺序一个个发言,到集体讨论环节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各组员要适时将自己的思绪整理好,将疑惑、思路、方法娓娓道来,尽量做到生动全面,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在提炼”香樟树精神“时,不少学生从漫步校园,观赏香樟树入手,最终提炼出香樟树”美丽高贵、坚韧无私"的精神。

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学生既掌握了阅读的方法,也增加了阅读经验。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践行小组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能力与学习需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化,并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吕爱敏。如何让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化[j].新课程(中旬),(5)。

[2]时金华。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探索[j].才智,(6)。

[3]曹兆霞。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课外语文(下),2014(24)。

探究性学习对高中生物教学的作用论文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这为高中生物教学指明了方向。生物教学的生活化体现了生物教学的归宿。为落实新课改理念,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生物教学的内容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教学方法要以探究与实践为主,最大程度地实现生物教学的生活化与实用性。

一、教学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兴趣。

生物教学的导入环节应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与学习热情的作用,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为载体,使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与改善生活。生物教学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就会变成生硬的说教,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此,生物课堂的导入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用已知的生活经验完成对于新知识的建构。教师在生物教学导入环节要善于运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活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充分利用与敏感话题,从生物知识的角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一段时间全球泛滥的甲型流感,教师可以巧妙引入,作为讲授传染病和免疫教学内容的情境材料。与教学的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关心人类生活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具体的生活经历,进行联想,也可以通过阅读生物教材提供的素材,让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体验。让学生以生物学的角度思考,接受生物思想的启迪。生物课堂教学内容要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结合生活现象进行提问,结合生活内容进行描述,结合生活经历引发学生想象,使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与生物现象的理解。使学生饶有兴致参与教学活动,在探究中提高生命科学素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挖掘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资源,使其有效地与生物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充满生物问题,生物知识就在学生的生活当中,树立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为生活服务的理念。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探究动力,要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相结合,使校园学习与校外探究相结合,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及社会的一切生物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的学习渠道,为学生开拓广阔的学习空间,将课堂的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融合,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有效实现生物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生活化,激发学生探究动力。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享生活经验,即让学生畅谈生活中所发现的生物现象,构建学生学习的平台。这样有利于学生把生活经验与生物学习的需要结合起来,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将生物学习转变为真实的'生活体验。教师要紧紧围绕生活实现教学过程的生活化。把生活中的问题与生物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生物实践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生物实验这一直观的学习方式,探究生活问题、解释生活现象。在生物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实践手段,满足学生善于探究的心理诉求,满足学生通过探究生物问题获取新的体验的需要。要放手让学生实践探究,让学生经历生物知识构建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探究动力。生物教学过程的生活化,要注意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习变成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根据生活现象探究生物问题。

四、课堂延伸走入生活,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归宿。除课堂教学要引入生活情境外,还要将学生课堂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加以验证与运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生物课外活动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以生物的视角解释生活现象,为将来服务社会打好基础。组织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可以采取学生的个人调查,也可以采取小组活动合作的方式。为了提升学生自主实践能力,笔者还提倡学生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有关过敏知识时,笔者让学生进行课外调查。有的学生在课外访问了得过荨麻疹的邻居,当时邻居说是用布包上炒麸皮进行治疗。学生通过网络查询,了解到荨麻疹是过敏,炒麸皮是无法治疗的。通过这些调查实践活动,进一步增长了学生实践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总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们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和利用。在生物教学中,一些生物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加以解决,使高中生物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生物探究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在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体会到:学生自己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既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又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那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怎样才能将探究学习真正落实到位?以下我就在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尝试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动手激趣,重视第一个探究性实验。

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为使实验设计更加完善,教师及时给予点拨:(1)需要做对照实验吗?需要探究几个变量?这么多变量需要设计几组对照实验?要几个实验装置?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然后教师讲解探究实验重点在于控制变量法,每一组对照实验只能控制一个变量,其余条件都相同。这次活动需要较长的观察时间,教师要有耐心,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这样,一则学生有成功感;二则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授人以渔,规范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

无论学习什么,方法最重要,探究性实验亦如此。教材专门安排了《探索生命的方法》这节内容,编排了实验法研究的示例——“蛆是从哪儿来的”,并归纳出实验法研究的七个步骤。本人认为,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只注重七个步骤的记忆而忽略七个步骤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思维顺序,不能只注重探究过程的完整性而忽略各步骤的独立性。

所以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本人重点结合已做过的探究性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比对课本示例,完善“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节中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从而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维顺序。要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维顺序,本人有意识地设计了针对思维操作技能的强化训练。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不急于让学生一下子设计出完整的探究性实验,这样不仅可以分散教学难点,而且可以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在实际教学中,本人感觉到实验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难的,而明确实验变量是实验设计的关键,也是学生实验设计的难点。

本人根据课本中提供的不同的探究实验,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实验变量确定的方法,总结实验变量确定的方法。

方法一:直接从实验目的获取。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什么?(光)。

方法二:分析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推出。如: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首先演示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别泡在浓糖水和清水中的萝卜条所呈现的不同现象。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浸在不同溶液中的萝卜条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如果将已经皱缩变软的萝卜条放在清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浓糖水和清水有何区别?萝卜条的细胞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实验原理是细胞吸水或细胞失水,找出实验变量——细胞外界溶液的浓度,主要在实验设计中理解“什么是对照”、“什么是干扰因素”、“如何巧妙地设置对照组”、“如何避免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等关于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思路。掌握了实验设计的关键,一举突破了实验设计的难点,所以对紧接其后的探究性实验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训练,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没有训练,就不能形成能力。真正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必须在生物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

葵叶片直接进行对比实验,用淀粉的产生部位同时也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以试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探究思维训练,从理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目前,围绕学生探究能力训练的试题不少,选择与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为背景的探究试题效果更好,也可以根据学生熟悉的生物学知识、事实和材料为背景编制训练题。在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实验的教学无疑是对生物教师提出的一个更高要求。

探究性学习对高中生物教学的作用论文

语文,有的人将其简化为语言与文学,大学教育中,中文系知识模块的教育也几乎是按着这两条纲目去进行,而真正的语文教育,应该远不止这些。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比较工具性其显性作用,人文性则是其润物细无声的隐性作用。尤其在初高中语文教育中,教书育人是对这两方面性质最好的诠释。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课堂教学语言则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载体,是课堂教学中连接学生和教师的桥梁,是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优秀教师的语言魅力就在于他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注意和求知欲,使教学过程更加趋于科学,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高中是人格建立健全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最好时期,怎样教出即拥有丰富知识又拥有美好品格的学生是这一阶段的重要课题,而在学生知识学习与性格养成中,教师的鼓励性言语能够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可以是学生前进的动力也可以成为刺伤学生自尊的利器,怎样能够将说话变成一门艺术,在不打击学生的上进心的同时指出缺点指明发展方向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

首先是课堂用语。

教师在上课中的语言使用需要坐到:一、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二、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三、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具有激励性;四、教学语言要有节奏感。本学期我在课堂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多发言,曾经一味地夸奖学生,学生听了也兴奋不已。但是,我发现激励语言随便使用,学生的兴奋也渐渐消失。学生感到没有意思。究其原因,只要是表扬语缺乏艺术性,太单一。针对以上的缺陷,在表扬语上,我也稍作揣摩,在课堂上尽量发挥表扬语的作用。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我认为,首先表扬语不能千篇一律,如果单一,学生听了没有任何反应甚至产生无谓的情绪,要做到形式多样化。避免同一语言贯穿到底。其次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表扬方式,表扬要有针对性。比如学生的态度习惯朝好的方面发展,学习方法科学的都要一针见血的给予肯定和表扬。当然,表扬一定要有度,要符合实际,要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出准确、公正兼有鼓励性的评价。作为一名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将说话变成艺术,让学生能够喜欢语文,乐于学习语文。

第二是作业中的评语。

现在的学生很有个性,也希望能够获得方方面面的肯定,作业的评语如果也能够发挥激励作用,就能够成为他们认真学习语文的另一重动力,因此,作业评语也需要一定的艺术性,而非千篇一律的“优、良、中、差”。作业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好的评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师生感情交流的纽带。在作业评语中,首先应该坐到对学生寄予希望,教师教育学生,语言应充满期望,让他们领悟出自己努力与否的后果及责任之重大,从心底里爆发出奋斗的信心和力量。同时要能够理解学生,从尊重、信任他们的愿望出发,使学生自觉地意识到老师对自己关心、爱护..体贴,从而主动地加快前进的脚步。对于学习比较吃力的同学尤其要做到扬长避短,积极创造条件,使其缺点向优点方面转化。而每次作业批改完都要及时表扬并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恰当地向他们提供榜群,以别人的优秀作业去影响更多的同学。针对学生的个性巧妙地采取激将式的语言,触动学生心灵,使他们自己在内心产生斗志,一鼓作气追上学习伙伴。

最后是谈话中用语。

现在的孩子有个性,但是多数是独生子女,在众多家人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的他们时常有一颗敏感而脆弱的心。因此在单独找学生面谈时,一定要在保全学生自尊的情况下指出问题,鼓励进步。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人”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众”人的事业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谈话中的用语是教师素质的'体现,一对一的谈话更能够突显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更能够针对学生的个性给与更直接的帮助与指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我们在和学生谈话的时候,如果只是一厢情愿的去关心学生,没有找准那根弦,即使你是好心,也不能取得圆满的效果。如果是居高临下,指出学生的一二三,也许学生口头承认,心里却不服气,效果会不尽人意。如果是朋友相待,没找准那个调,也将不得要领,你的“学生朋友”也不会领这个情。如果是尖酸刻薄,讽刺挖苦,企图促其警醒,那么你将和这个学生的心灵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因此,找准那根弦,对准那个调,拨动的是心弦,触动的是心灵,洋溢的是愉悦,产生的就是共鸣,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师生的沟通,教师往往只着眼于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而自己的内心世界则没有与学生分享,造成沟通的不平等。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打开自己的心灵之门,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所思所想、经历经验、情绪感受、观点态度等适时适度的、自然真实的与学生分享,让学生看到角色面具之外的、具有人格魅力的鲜活的老师,从而达到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当学生犯错误时,很多老师习惯于采取批评的教育方法.我们前面也讲过,这并不是最正确的方法,也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要使问题得到本质上的解决,教师还需学会聆听,只有积极聆听孩子的诉说,老师才能捕捉到他的需要与愿望,准确的找到问题的切入口,走进孩子的内心,采用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沟通是一门艺术。要自觉地运用有效的方法,除了要有良好的教学技巧、手段外,更重要的是必须有一颗平等待人的心。在沟通中,只有师生共同的投入,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互相发现,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才能实现预期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有必要全面审视师生沟通内容、特点,与学生一同成长,从而使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动的地位,提高教育活动的效果与效率。

高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论文

摘要:“蛋白质”作为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时的一个难点。该部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蛋白质的组成、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种类及缩合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该部分内容而言,均较为抽象,但是该部分讲述的大部分内容均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本文主要结合“蛋白质”的教学案例,对高中生物“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最后在结论中论述了加强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几点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生物教学应该基于学生的兴趣进行生活化的教学,这样才能使高中生物教学高效、简易。蛋白质作为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的重要体现者,它贯穿了整个高中生物教材,也是每年高考的必考考点。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运输通道是内质网,内质网对蛋白质进行初加工,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一步的加工和转运,并以“小泡”形式通过细胞膜把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而且,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转录和翻译。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与氨基酸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一条或几条多肽折叠、盘绕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本文就是以高中生物“蛋白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对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1.科学的教学设计。

在设计“蛋白质”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现实的课堂教学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运用情感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学习生物这门课程的激情,对于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学生在脑中对该部分的内容深刻地掌握,在教学设计中还要设计知识框架,这样更能使知识直观化,而直观化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贴近生活的一种表现。

2.观察比较,探求新知。

学好高中生物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观察对比,这样才能够在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探求新的'知识。大家都知道,我们每日都在获取食物,而食物中就含有大量的蛋白质。

首先用多媒体幻灯片为学生展示上述四种氨基酸,让他们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观察这几种氨基酸的结构,并思考和讨论上述氨基酸有何共同的特点。通过让学生自主对比观察、比较与归纳,获取新的知识,从而达到突出重点以及难点的目的。而且,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

3.借助多媒体,开展探究。

我们知道,构成人体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这是由于氨基酸中的侧链基团r基不同的缘故。那么,这些氨基酸是如何构成人体内的蛋白质呢?笔者利用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媒体的优势,增加直观性教学,以达到化解难点的目的。

4.以情感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只充当了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却是课堂的主体。而且,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使情感因素融合及贯穿于整个生物课堂。例如通过学习蛋白质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可以出如下的习题: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一般不能作为。a.调节物质;b遗传物质;c能源物质;d催化物质。教师不能马上提问学生,也不能立刻说出是哪个答案,而需要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然后进行提问,并让学生选他们认为正确的一项的理由。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不能批评,而是主动听他们自己的想法,这就体现了高中生物课堂的情感性。这样,一方面可以提供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放电影”式的回忆,另一方面又确立了其课堂的主人翁地位。这就说明了,高中生物课堂也需要“生活化”,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在当前时期下,应该强加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加强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促进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雍占高.蛋白质考点专题复习[j].中学生理科月刊,(12).

[2]谢建中.生活化生物教学案例:蛋白质[j].基础教育研究,(9).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的论文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信息技术手段已经普遍应用于我国的课堂教学之中。无论是多媒体教学还是在线视频教学都承担着极为重要的教学辅助角色,同时也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媒介。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生物课堂,可以使其变得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有助于实现高中生物知识的难点突破,摆脱落后传统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课堂效率。在信息技术背景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网络资源共享的情况下,学生不必再过分依赖于教师,有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知识的要点,利用共享的网络资源化繁为简,让生物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最大程度上的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生物探究式教学的成长。

以多媒体投影教学为例,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都会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制作ppt,在课堂上放映给学生观看。但是ppt投影的功效仅仅相当于将黑板板书变成了彩色板书而已,学生们依然是针对考试来埋头苦背知识点,忽略了创新性的思考。生物课堂上正确的信息技术应用,应当能够通过高水准的ppt制作引发学生对于知识点学习的兴趣,将其与生物实验结合在一起,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整个课堂的气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

在传统的高中教育体系中,生物并不是一门受重视的课程,且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因此每个学期能够分到的课时都较少,由此也导致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不重视。在新课标改革之后,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对高中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也提出了新的任务。但是由于课时的不足,以及学生对于生物学的不重视,让整个高中生物教学中都存在极大的沟通和学习障碍,对于信息技术的的应用也就同样忽视了。希望高中教育体系以后可以适当增加生物教学课时,这样才能让学生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时间。

(三)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培训。

对于新一代的年轻教师来说,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一件较为轻松的.事情,而对于一些年纪在四五十岁的教师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比如制作ppt)就是一件十分令人头疼的事情。这极大减少了他们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热情。而年纪大的教师往往具有极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学校难能可贵的教学资源。如果学校能够有组织地为这批教师进行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学培训,那么相信学校生物的教学效率可以更加上升一个层次。

(一)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生物教学情境。

与单纯的文字相比,图片、视频无疑是更令人容易产生兴趣的表现形式。生物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生物课堂中的教学知识点,以学生更为感兴趣的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构建丰富的教学情境。这样一来,就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生物知识的兴趣,呼唤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与教学情境的共鸣,通过想象力和记忆能力共同记忆知识点。比如在“遗传与进化”这一章节中,课本内容知识点的最佳呈现方式,就是通过图片、动画、文字等形式相互结合,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到细胞分裂的详细过程,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遗传的奇妙性,还有基因突变与重组的神奇之处。这样充分的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达成一个十分突出的优化效果,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凭借信息技术优势,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感情的互动,课堂氛围也较为严肃。通过信息技术教学的加入,教师可以引用一些有趣的生物教学动画以及视频,引起学生们注意力,然后由浅入深的为学生们讲解一些较为难懂的知识点。比如在高一的“分子与细胞”中,可以寻找一些动态细胞的动画,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清楚自己的身体正是由各种大大小小的细胞组成。而在“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章节中,生物教师可以以图片或者动画的形式,一步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了解到细胞所要经历的生命周期,明白我们所有人的体内每日都会有细胞的产生以及死亡。

(三)借助信息技术应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除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学会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当将信息技术的学习条件给予学生,为其创造自主探究学习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生物知识。当前许多学校都拥有站,教师可以定期将课堂上所用的ppt以及一些其他必要的教学辅助材料,上传到学校的资源网站上,让学生有机会可以自己下载学习,进而达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目的。总之,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的当下,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这是高中教育体系发展的整体趋势。今后,生物教师应当注重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素质提升,树立全面的教学观念,帮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有效的生物学习,全方位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信息技术教学也有利于探究式教学课堂的建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

参考文献:

[2]刘正.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曹佳.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现状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7(11):164.

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运用论文

摘要:“蛋白质”作为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时的一个难点。该部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蛋白质的组成、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种类及缩合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该部分内容而言,均较为抽象,但是该部分讲述的大部分内容均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本文主要结合“蛋白质”的教学案例,对高中生物“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最后在结论中论述了加强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几点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生物教学应该基于学生的兴趣进行生活化的教学,这样才能使高中生物教学高效、简易。蛋白质作为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的重要体现者,它贯穿了整个高中生物教材,也是每年高考的必考考点。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运输通道是内质网,内质网对蛋白质进行初加工,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做一步的加工和转运,并以“小泡”形式通过细胞膜把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而且,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转录和翻译。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与氨基酸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一条或几条多肽折叠、盘绕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本文就是以高中生物“蛋白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对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1.科学的教学设计。

在设计“蛋白质”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现实的课堂教学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运用情感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学习生物这门课程的激情,对于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学生在脑中对该部分的内容深刻地掌握,在教学设计中还要设计知识框架,这样更能使知识直观化,而直观化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贴近生活的一种表现。

2.观察比较,探求新知。

学好高中生物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观察对比,这样才能够在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探求新的'知识。大家都知道,我们每日都在获取食物,而食物中就含有大量的蛋白质。

首先用多媒体幻灯片为学生展示上述四种氨基酸,让他们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观察这几种氨基酸的结构,并思考和讨论上述氨基酸有何共同的特点。通过让学生自主对比观察、比较与归纳,获取新的知识,从而达到突出重点以及难点的目的。而且,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

3.借助多媒体,开展探究。

我们知道,构成人体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这是由于氨基酸中的侧链基团r基不同的缘故。那么,这些氨基酸是如何构成人体内的蛋白质呢?笔者利用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媒体的优势,增加直观性教学,以达到化解难点的目的。

4.以情感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只充当了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却是课堂的主体。而且,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使情感因素融合及贯穿于整个生物课堂。例如通过学习蛋白质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可以出如下的习题: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一般不能作为。a.调节物质;b遗传物质;c能源物质;d催化物质。教师不能马上提问学生,也不能立刻说出是哪个答案,而需要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然后进行提问,并让学生选他们认为正确的一项的理由。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不能批评,而是主动听他们自己的想法,这就体现了高中生物课堂的情感性。这样,一方面可以提供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放电影”式的回忆,另一方面又确立了其课堂的主人翁地位。这就说明了,高中生物课堂也需要“生活化”,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在当前时期下,应该强加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加强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促进了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雍占高.蛋白质考点专题复习[j].中学生理科月刊,2004(12).

[2]谢建中.生活化生物教学案例:蛋白质[j].基础教育研究,2005(9).

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下学习高中生物的教学论文

为了改变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在新课改的积极倡导下,我们极力推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体有以下几点应用:

(一)课前准备。

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给同学分组,确保每个组间有各个层次的同学,使各组间的学习成绩相当,组间竞争力悬殊不大,然后老师再根据教学课程制定出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二)学生自学。

同学在老师分配下学习任务后独立学习,找出疑问,划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于自学效果比较好的同学,老师要给予表扬,激励同学的自学意识,并给予考核加分。

(三)老师导学。

老师根据本课内容和学习任务,设计出本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老师的目标要鲜明,能让同学清楚自己在小组中应该做什么,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的。

(四)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时,同学们要互相提问,讨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老师提出的问题,记录小组中发现及解决不了的问题。

(五)展示成果。

各小组之间在讨论结束后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并提出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虚心接受别的小组提出的不同意见和见解,也要接受其他小组的对本组讨论结果的质疑。

(六)归纳总结。

老师作为主导,通过同学们展示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带领同学们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出现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合作前要有详细的描述,正确处理异质同学间的关系,以激发同学的自主性,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目标。

教学中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形式。从写、说、议中,我们能感觉到学生在“动”;而从他们的默读、倾听中,我们能感觉到他们是静态的。学生的动态活动的开展依赖于静态活动,在小组学习开始前,老师要给足学生自学时间,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反之,学生如果没有自学就进行小组讨论,那么就会出现讨论不起来的现象。

评价不是为了要对同学进行分等级和互相比较,而是为了激励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教育心理学证明,正确的进行学习成绩评估,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肯定,它可以激发同学的上进心。完善评价机制要从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着手进行,个人评价可以改进我们的不足,提升自我;小组评价的中心从鼓励个人竞争转到共同学习达标上来,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课堂上不分条件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生物课中,有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或者是超出了学生认知能力的知识,比如dna的结构等比较抽象的问题,就需要老师的详细解释,不能因为学生对这种知识陌生,就认为可以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老师完全放手的话,根本达不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三、结语。

以上,通过描述小组合作学习学习的内涵,对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具体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并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改的教育体制下,对于培养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正是社会所需的全能复合型人才。

谈运用教育心理学开展高中生物遗传学的教学论文

所谓德育教育,就是向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思想以及政治等内容的教育,是国内学校教育主要组成内容之一,内容包含较广,和美育以及智育等培养,都有着密切关联,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对教育心理学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值得进行深层次剖析。

1.带动高校德育教育发展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成长而言极为关键,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虽然各高校对该项教育工作都予以了高度重视,但目前部分高校在进行德育教育中,还是存在着流于形式等状况,整体德育教育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教育心理学的运用,能够将德育教育内容与心理学内容有效融合在一起,可以从大学生心理角度入手,对其展开针对性的教育培养,以便通过对各种心里因素进行合理运用的方式,对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质量进行保障,不断完善该项教育工作,进而切实提升校内德育教育水平。

2.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状态在教育心理学中,积极心理学可以对学生生活进行正确引导,使其树立起正确、积极的发展目标,并能够不断对自身身心健康进行调整,可以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成长状态,进而达到德育教育相关要求。所以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需要加大心理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力度,要通过正确的培养手段与引导,为学生健康成长保价护航。

3.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在对大学生进行培养过程中,高校也一直极为重视大学生人格培育,而心理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够形成良好的人格培养模式,两相培养方式的相互补充与完善,可以使高校德育教育能力进入新的阶段,能够更好的对大学生人格体系完善进行辅助,可以帮助大学生有效提高自身心理品质与道德修养,使其适应能力以及抗打击能力可以得到切实强化,从而树立起健全的人格,进而成为一名品德兼优的优秀人才。

1.完善德育教育教学内容在对心理学内容进行运用时,为保证最终德育教育效果,高校需要保证德育教育内容的改革力度,要将心理学内容更好地融入到德育教育之中,形成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机会,确保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并通过科学化引导,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性,以便在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对自身缺点进行改正,实现对自身潜力的有效挖掘,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的同时,老师还要对教学环境以及教学目标进行优化,要注重对整体教育教育环境的打造,要保证整体学习氛围,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环境的感染之下,不断对自身思考能力进行强化,并可以养成积极思想,能够对自身进行深层次认知。此外为保证学生对于德育教育内容的兴趣,实现高效化教学目标,老师还要对教学手段进行优化,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意愿,保证他们能够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形成良好地心理与道德品质,能够具备成为复合型人才的各项条件。

2.创新德育教育教学方式在将心理学知识渗透到德育教育过程中,应从心理学角度对德育教育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与补充,本文在此将重点对两种教育方式进行介绍:

(1)将行为主义疗法运用到德育教育之中,通过对不利环境条件进行发现与改变的方式,配合相应教育与训练手段,对学生不正常以及不良行为进行系统性纠正,以保证其对于环境的适应程度。在具体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通过举例或树立典型的方式,像向介绍学生进行现代各行英雄或榜样的方式,让学生受到感染,使他们能够不断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能够正确对自身进行要求,能够树立起为行业或社会贡献的意愿。同时,要通过对行为疗法中的`负强化疗法与正强化等疗法的运用,对学生习惯与行为进行纠正,以达到预期的道德素质培养效果。

(2)将认知疗法运用到德育教育之中,以通过对学生认知过程行为与情感的调整,对其消极行为与思想进行优化,保证他们的行为与情绪。通过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多是因为认知不当所导致的,所以教育者要对学生认知予以重视,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在对学生消极以及不良情绪、行为、思想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对行为、认知以及情感三方面的关联进行明确,并要对不正确的行为与思想记性检验,要运用客观解释,对学生的消极认知进行改正,使他们认识到自身认知存在的问题,并在教育者的辅助之下,进行自我评价与监察,能够随时进行自我反思,确保其一旦出现不当的思想与认知时,可以及时进行更正,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对事物进行认知。

3.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由于社会实践是大众公认的有效的心理教育手段以及德育教育手段,因此在将心理学融入到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也要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积极创新,要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对学生展开相应教育。按照素质教育要求,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对学生主观能活动性进行保证,所以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中,老师也应改变以往“包办”的活动教育方式,要在告知学生活动主题以及目标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行对各项实践活动进行设计与安排,保证他们在提升自身道德品质的同时,还能对潜在能力进行挖掘,能够对自身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强化。例如,可以通过举办艺术节以及组织社会调查、访问等方式,为学生打造出更多展示平台,使他们可以在感受到生活艰辛的同时,能够更加珍惜生活、感恩父母,能够正确对社会事件进行认知与分析,能够拥有正确的是非观。

4.保证整体德育教育环境由于环境能够对学生德育教育形成良好地辅助,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感染,而产生强烈的心理情感共鸣,进而主动对积极心理以及正确行为养成方式进行探索,所以教育者要加大对环境营造的关注力度,不仅要注重课堂教育氛围的营造,同时还要在校园内部打造出良好地德育教育学习环境。要通过设置具有育人特色的文化环境,对学生思想与行为进行潜在影响,像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以及参观英雄纪念馆等方式,让学生与环境所传递的思想道德观与价值观产生共鸣,保证他们的“三观”,进而达到理想化德育教育效果。

三、结束语。

各高校要认识到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要对该项教育予以足够重视,并要认识到教育心理学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要结合大学生德育教育实际开展情况,按照该项教育与教育心理学之间的关联,制定出科学化教育方案,确保心理学具有的价值可以在德育教育中得到有效发挥,确保高效德育教育水平可以得到切实提升,学生各方面品质都可以得到有效优化,能够形成良好地人格,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5]刘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心理艺术的运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4,(05).

高中生物课堂中体验式教学的运用和注意事项论文

新课改已经实行了很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之们一直再探索更多的教育教学方式来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对于生物这门课程的学习,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是停留在记忆的层面,不能做到很好的理解和参与,导致学习效率比较低,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够,满足不了新课标对教育的要求。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教师没有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而体验式教学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是一种创新,通过构建出的情境加深学生们的参与度,能够使得他们主动的参与到问题的发现与思考中,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物的学习,对于生物教学的全面开展有着明显的积极意义。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的过程里,教师结合学生们的认知规律及特点对其进行引导,把教育内容通过情境、物品或其它方式展示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加深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它是一种人文化的教学方式,在把握学生整体性的同时又能够兼顾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之中,增强他们对学科的学习兴趣。

很多教师都明白体验式教学方法的优点,但是却只有很少一部分将其运用于高中生物的实际教学中。据笔者分析,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种是不知道该怎么样去运用,另一种是因为看到某些教师运用后的没有得到预期结果,降低了运用此方式的积极性。笔者认为,想要运用好体验式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2.1 体验教学,应用于基本理论理解

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其知识大多源自生活。因此,教师可以将实际的生活同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进行结合,让学生们更加容易去理解掌握。例如在讲到遗传及变异的内容时,就可以引入实际情况:“xx家的大儿子同他父亲都长得很高,而二儿子却长得不高也不漂亮,不像他父母。”通过这个例子,学生们能够更加主动的去分析造成此两个结果的`原因所在,因此对知识的记忆也更加深刻。

2.2 科学体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高中的生物教学中生物科学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是大学生学生对于这些陌生的历史人物都没有兴趣,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去记忆。在此情况下,就需要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来进行改善。

教师可以充分的借助视频录像或者是实践的方式将科学家发现、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展示给同学们看,引导学生们带入到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让他们身临其境的去感受。或者让同学们自己去以小品的形式展现此过程,这样能否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印象和记忆。

高中生物中会有很多的实验,很多生物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实验的辅助。而生物实验、科技活动等都是体验式教学方法运用于生物教学中的具体过程。在生物实验中,学生通过规范的操作、细心的观察,以及实验数据的具体分析,最终得出实验结论并应用于课堂生物学习中。在这里,教师就应该先为学生们创设一定的情境。在创设好情境以后,让学生们根据情境进行分析和讨论,最终得出他们的预想结果。之后就是最关键的地方——操作方面了。对于高中生而言,眼高手低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尽管对操作方法和过程等都记得滚瓜烂熟,但是在真正操作的时候往往都不会特别的顺利。学生之间相互协作,实验完成后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然后进行结果的分析。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事情,虽然不能避免,但是需要对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在下一次实验时重点注意不再犯同样错误,而对于成功的实验更应该总结经验与他人分享。通过实验,学生的操作能力、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总结分析能力也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3.1 巧用多媒体技术

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被人们广泛的运用在在当今时代的教学中。而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的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促进作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同其它教学方法并不是相隔离的,通过几种方式的结合运用,能够更加优化教育资源,有利于生物教学的开展。

3.2 学习资源应尽可能取材于生活

生活是多样的,需要人们去发现和探索。而生物的内容大多都源自于生活,因此生物教学的案例也应到尽量的到生活中去取材。

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够选取真实生活中的案例,能够提高学生们的接受度,让学生们更加容易的去接受去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将课堂同生活紧密的联系了起来,既能够帮助学生们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同时有能够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3.3 鼓励学生善于体验,自我发展

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让他们学会通过生活获取知识,积极主动的去发现、探索知识,实现自发自主的学习。

3.4 生活就是课堂,从生活中学习

体验式教学将教学课堂从教室内延伸到社会之中,大大的扩充的教学的课堂。借助社会这个大课堂,通过接触社会各种不同于学校课堂的事和物,学生们能够了解到更多学校课堂中接触不到的知识,丰富自己知识储备。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生活观,让他们更加的热爱生活,充分的体会生活的美好。

设计,对现阶段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创新与完善,以在顺应新形势下教学需求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生物水平。

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下学习高中生物的教学论文

摘要: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策略,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本文立足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及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应用策略;教学效果。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许多学生都会感觉到教学内容和教师的讲解方式较为枯燥,因而不能以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投入生物学习中,而生物作为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其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去探究,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国外已经有着几十年的运用历史,但在国内这个名词的出现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在实践的积累下,国外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傲人的成果,建立了一套非常成熟的教学体系,而国内则不然,在教学中的许多地方还需要讨论探究。高中生物作为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的重点学科,其知识点涉及面较广,教学内容较为复杂,而教师在教学中仅仅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机械地将书本中的内容通过口头表述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使得学生产生厌烦、倦怠等负面情绪,其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不尽如人意。如果教师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在组内可以与其他组员建立一种非常和谐的交流关系,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在组内进行消化,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吸收来自其他组员的信息,克服交际恐惧,有助于班级凝聚力的提高。

(一)设计合理分组原则。

在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分组的原则,要让学生积极地谏言献策,教师再对学生反馈回来的建议进行整合,挑选出认为可行的建议,再加上自己的思想,最后进行合理分组。从大的方面讲,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学习成绩和性别比例几个方面。例如,教师可以将一个班级分为五至六组,每组五到六人,在这五至六人中首先要同时存在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和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以便于学生相互学习其长处,共同进步;其次,男女比例要尽量保持平衡,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组内同学通过交流的过程会建立起更加深厚的友谊,而这种友谊也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注重组内讨论成果。

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尽量采用“少教多学”的教学方式,即将课堂大部分时间都交给学生,学生主要是自主学习,而教师在其中只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也会收获自主学习的快乐,能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对所要教学的内容进行课前引导,然后给每个小组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在组内进行思考和交流,并轮流发表自己对教师所提问题的见解,最后总结出一个最合理的答案并在课堂上分享。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反馈回来的答案,并加以整合,进行针对性讲解,以加强学生对不懂的知识点的理解,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例如,在《细胞的基本结构》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可概述其内容,将此章节整体框架进行归纳,随后可以提出问题:植物细胞中有哪些细胞器,动物细胞呢?学生要解出此问题,首先就要明确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知道了这个最重要的`区别就不难总结出动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有: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溶酶体、内质网、核糖体;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液泡、核糖体,学生在组内要积极交换意见,充分地体现出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在合作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生物学知识更加完善,这便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而在实践教学中由于我国现行高考体制的影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还是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这种观念显然与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而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是会考试的书呆子,难以在社会中立足。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就是将学生培养成健康、有合作意识、有竞争思想的现代化人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快乐。例如,教学《细胞呼吸》一节时,可让学生进行分工协作,将一个大知识点细分为若干的小知识点,如让学生分别解决分类、应用、呼吸链及影响因素的问题,随后组员将各自总结的答案进行汇总交流,表达于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

三、结语。

“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效率,使得学生不再是只会考试的应试机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团结合作的快乐,能在集体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这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对他们来说将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微课辅助教学对细胞生物学扩展知识点学习的作用与意义论文微课辅助教学的优点

摘要:本文对微课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探讨了微课应用于细胞生物学扩展知识上的适应性,并对微课制作的要点进行了分析。

近年来,微课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微课比赛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如何将微课应用于课堂,如何将微课与传统教学相融合,提高教学质量,并逐步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直是微课下一阶段需要探索的地方。

一、微课的发展与应用。

在日益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方法,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微课这种新的教学资源与方式迅速受到教育者的重视。教授提出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被认为是微课的最早起源。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正式提出“微课”这一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在线课程中。微课的出现可以说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模式,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有力补充,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微课引入传统课堂教学,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微课的意义在于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满足了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需求;拓宽了知识的覆盖面。

微课从出现发展到今天,逐渐走向成熟,以其实用、便捷、生动的特点吸引了广大学习者的青睐,但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在研究、制作、应用及资源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对微课的研究还有待加强,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微课平台;微课的设计和制作还不够规范,需要加大加强教师的培训;微课的应用非常薄弱,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建立,还缺乏有意识的培养[1]。

对于平台建设,目前国内已有多个微课平台,例如中国微课网以及高效微课资源网等等。但是我们应该明确的是,知识本身是在不断地更新中,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微课的制作与网络微课库,当知识更新后,必然有新的微课来不断地充实微课库的资源。所以,未来的重点不应该拘泥于建立一个大型完备的微课库,而应该关注微课平台中微课资源的更新频率。对于教师培训方面,自上而下的各种微课比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掌握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但是只有教师掌握微课的设计还不够,从目前的微课发展水平看,更多的微课只是教师间互相交流或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一种手段,大部分微课知识是用来展播,真正在教学上应用的不多,并没有完全融合到日常教学中。有资料统计,在日常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案例非常少,也就是说一线教师并没有真正在自己的课堂上使用微课[2]。这一点值得我们思考,为什么教师热衷微课,但使用却不多?究其原因可能是缺乏将微课与传统课堂融合的方式,缺乏找到一个切入点将这种新兴的教学媒介引入课堂教学中。国内微课概念提出者胡铁生教授认为:从长远来看,微课必须“慕课化”才有更大的发展[3]。可是这种网络学习和课堂学习相融合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在此之前,必须逐渐将微课融入课堂,才能逐步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那么寻找到微课融入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就是目前最重要的问题。而教学过程中对扩增知识点的微课辅助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中微课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目前国内的教材更新速度很快,可是科学发展的`速度更快。即使是最新版的教材,也无法包含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只能通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自主添加介绍。所以把新出现的研究成果及时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在系统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地融入前沿的新知识点,才能使学生有意识地跟踪前沿,較清晰地把握研究动向,并与基础知识相融合,帮助学生能够以最新的视角来看待科学的发展。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和揭示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细胞生物学既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也是前沿学科;细胞生物学已成为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作为快速发展的学科,细胞生物学知识覆盖面广,内容更新快,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这些略显分散的扩展知识点并快速理解,是对教学手段的一个考验。同时细胞生物学作为生物学的基础学科,其与生物化学、遗传学等其他学科又有着较强的联系,如何将扩展知识点与已有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整合,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微课的出现,有助于将新的学习方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对细胞生物学扩展知识点的学习有巨大帮助。

目前微课的实际应用并未迅速铺开,怎么将微课融于课堂,怎么将微课的强大作用发挥出来,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那么利用微课来学习细胞生物学的前沿扩展知识点,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突破点。因为细胞生物学作为发展迅猛的前沿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跟踪前沿,不定时、不定量地加入新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的加入势必与传统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冲突,而这些冲突恰恰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进行化解与补充。

同时,新加入的知识点一般都是小的知识点,这种小知识点的阐述正是微课的强项所在,这种零散知识点的阐述归纳讲解,与微课的微小特点非常吻合。这种散在的知识点,规律性不强,理解困难,用视频的表现形式更容易、更便于理解。扩展的知识内容可能在不同的章节出现,添加的课时不固定,无规律,正好满足微课学习方式的灵活性。前沿知识点一般稍显复杂,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有必要让学生利用课外零散时间进行提前了解,与微课的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相吻合,提前学习也有利于教师在课堂的讲解与分析,所以针对这种新增扩展知识点的学习,微课的学习方式非常适合。

三、以扩展知识点为目的的微课制作需要关注的要点。

微课的制作必须关注知识体系的系统与连贯。很多扩展知识点是在某一个基本方向上的延伸,只有在相对完整的体系中,才有利于学生将扩展知识融会贯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制作微课的时候有一个背景的交代,以及知识的延伸描述。例如对单克隆抗体的应用进行微课制作时,需要对单克隆抗体技术进行交代,同时如何与多克隆抗体进行有效区别,单克隆抗体制备的两步筛选原理,都是有效理解该技术巨大应用前景的基础[4]。

同时扩充知识点通常是最新的发现,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微课的表现形式最好能够采用动画视频的方式,而避免采用说课的方式,这样更加有利于课程的理解,更有利于知识点的阐释。

通常最新的研究进展集中在细胞重大生命活动方面,为了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将知识点的切入与人类病症与生理联系起来,引起学生对研究内容的兴趣,进而为理解机理而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如果是技术手段的革新,最好能清晰地描述该技术的历史发展脉络,使学生有历史发展观。例如在介绍冷冻电镜时,引入电镜的历史发展,使同学们既知道大分子结构研究的前沿技术,又将冷冻电镜的新知识点与电镜的发展历程相互融合。

四、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微课适用于扩展知识点的学习与其自身的特点高度吻合,例如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针对一个主题,以视频为表现形式,能吸引注意力,符合学习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规律;可以在线观看、灵活使用,实现移动学习等等。

但是在微课学习过程中也可能存在背景知识不够、理解不易的情况。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归纳总结,进行要点分析,充分发挥传统课堂的优势,使微课与传统课堂形成联系,达到有机结合,部分达到翻转课堂的效果。也可以在微课中给出背景知识的引申链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自己主动扩展知识面。

总之,微课是信息时代学习方式的革新,应该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与特点,结合传统教学,使微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便利与选择,达到更好的效果。从扩展知识点的微课教学开始,找到更多的结合方式,使微课与传统教学形成有机的结合与统一,为探索微课的深入应用打下基础,使微课这种新的学习模式有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3]郭运庆.微课创始人谈微课的现状、问题与未来[j].数字教育,2016,(1):1-8.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势分析教育学论文

随着近些年来多媒体设备和技术的普及和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也广泛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不仅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手段,同时还促进了教学观念及课堂教学结构的革新。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许多无法单纯用语言表达的内容给展现出来,使得原本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和生动。其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沉闷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吸收。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后,教师可以凭借多媒体课件的声像手段,尽可能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意境,引领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教材、开发思维,在更好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激发学生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直是“一书一笔一板”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脱离了现代生活节奏和生活色彩,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手段也逐渐失去了兴趣。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正是与时俱进的表现。通过多媒体课件,其所具有生动的画面,动听的声音,动态的场景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单调色彩,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进行“细胞的有丝分裂”这一内容的讲解时,学生很难从显微世界中的动态变化加以理解,针对这种不便讲解也不易观察的情况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有丝分裂固定装片投放在银幕上,教师一边讲解,一边让学生进行观察,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其产生更深刻、更直观的印象,进而对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内容便能很快的掌握,最终就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实现高效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单一,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和接受知识,其教学效率低。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极大地增加了课堂容量,且教材内容的形象性、生动性和准确性更是大大的提高。如在进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这一实验的讲解,由于培养洋葱根尖需要花上3-4天的时间,培养时间长,加上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的制作难度大,进而所得结果并不是很明显。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后,再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实验最终得到的现象和结果播放给学生看。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省了教学实践,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

虽然生物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很多的知识都需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来获得的,但由于课时、时间有限,学生将每一个生物实验都亲自尝试一遍是无法实现的,这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将这些实验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予以再现,然后让学生沿着实验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对教材中的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学习和思维方式都得以优化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一)提高教学速度并不等于提高教学效率。

尽管多媒体教学用鼠标代替了粉笔,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得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板书时间大大减少,课程进展速度较快。如果教师不注意教学节奏的合理安排,就只会致使了学生跟不上鼠标步伐,降低其思维能力,反而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忘记师生之间的交流,形成“以荧屏为主”新的不良教学模式。

由于多媒体教学通常只需要教师点击鼠标即可,这就要求学生需时刻提高精神,将其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跟上鼠标的推进速度上,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就会大大减少,同时,在多媒体教学方式下,学生逐渐失去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于新知识顿悟的新鲜感,逐渐以荧屏为依托,形成新的被动教学模式。

(一)针对教学对象,合理选择课件。

要将知识面向所有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新课程的其中的一个基本理念。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学对象为依据,进行课件内容的合理选择,这样才能与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相适应,要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如,对于基础知识较薄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则要注意课件内容的趣味性,不宜太复杂;对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则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完成;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重知识的延伸。

(二)根据教学目标,精心制作教学课件。

多媒体教学易于取材,教师在进行课件的制作时,要结合教学目标及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不能将与高中生物知识稍有点联系的内容全部用于课堂上,生课堂并不是生物百科全书。如在教材中会提到赤潮,赤潮方面的知识并不是教学重点,其只是个小知识,学生简要了解便可,但如果教师在课堂进行大量资料、图片、视频的展现,就只会淡化了教学重点,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要注意课件的容量要适中,要给教师和学生讨论的机会,如果课件内容太多,学生就失去了探讨、讨论的机会,剥夺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此时也就成为荧屏的观众。此外,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其画面要尽可能简洁,将不必要的东西删除掉,如删除绚丽的`特效、按钮的声音等,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要突出重点和难点。

(三)实现情境教学。

在对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创造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以便于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充分调动,让学生用现有知识与经验去索引并同化当前所要学习的内容,在复习了旧知识的同时,还顺利引入了新知识,增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在进行有关酸雨危害的内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将一些有关酸雨所造成危害的影片插入其中,让学生感受到酸雨的破坏力,进而对于与酸雨相关知识的印象,学生自然就会有所增强。

(四)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无论是在选择教学内容上,还是在制作课件上,都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充分调动起来,在是学生掌握到知识的同时,更要让学生知道所学知识的应用之处,要让学生学会不断的自我反馈,在反馈与对知识的应用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加强讨论。

在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时,要注意在课件中适当加入讨论的环节,在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同时,使每一位同学的智慧都能被集体所分享,这样就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本存有争议的话题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扩展现有知识,将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到探究的方向上来,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总之,经过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实现了视觉和听觉的整合,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和直观,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现了高效的生物教学。但同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手段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因为提高教学速度并不等于提高教学效率,要注意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做好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性科学结合,形成优势互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生物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峰.走进高中生物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

[2]崔鸿,郑晓蕙.新理念生物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3.

[3]李玉斌.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6.

高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论文

新教材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高中生物课程理念之一。由此可见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从教材走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生物。那么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促使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生活实践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奠基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合理的创设情境,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参与探究活动,有助于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案例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片断。

教师问:我们将一株盆栽植物长期放在窗台会有什么生长现象呢?

学生答:植物会向光弯曲生长。

教师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你还会有哪些疑问呢?

通过这种问题导入,学生从他们经常看到的一些生活现象中走进了课堂,但是他们会对这些现象的本质产生疑问,这样学生会非常渴望从课堂中寻求答案,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更好的学习本节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案例二:《免疫调节》的教学片断。

教师讲述:大家都打过乙肝疫苗吧,为什么我们打了乙肝疫苗就不容易得乙肝吗?艾滋病的传染性极强,这是怎样的一种病呢?器官移植的成功率高吗?现在这项手术面临哪些难题呢?我们一起在今天的课堂中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学生对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倍感兴趣,更希望一一解答心中的疑惑,更会专心的投入到《免疫调节》的学习中去。

生物课堂的生活化具有相对优势,因为生物与人类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使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让生物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大自然、亲近生物的.热情,体会生物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案例三:《基因的本质》的教学片断。

教师可以设问美国的911事件、印度洋海啸、汶川、雅安大地震、日本海啸等灾害出现的大量死难者如何进行身份的确认?请同学收集资料并尝试回答。从这些事件中学会dna的特异性,并将此知识进一步拓展到dna亲子鉴定。

案例四:《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教学片断。

在讲述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将生活常识应用于课堂教学。

师:当你把白菜剁碎准备做馅时,常常要放一些盐,过一段时间后,就可见有水分渗出,这些水分是从哪里来的?生:这些水分应该来自细胞。

师:蔫了的青菜叶放入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有什么变化?

生:青菜叶变得硬挺了。

师: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水分子可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也能由细胞内流出细胞外。

由此展开探究实验,学生能从熟悉的生活中展开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举一反三的讲出自己的生活见解,增强本节课的生动性。

三、课后作业生活化,让学生在课后感受生物这门学科的实用性。

新课标指出:“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标准》注重使学生在现代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教师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是为了学生能应用于实践,课外作业不仅仅是习题训练,还要与生活实际中的生物知识联系起来。

案例五:《植物的激素调节》的教学片断。

在这一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了解了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但是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如何呢?于是老师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在自家的窗台上种一盆植物,用自己的方法每隔一段时间记录植物的生长弯曲程度,探究植物是不是真的具有向光性呢?如果妈妈不懂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妈妈问你:“儿子(女儿),我们还是让这盆植物放在窗台上,但是我不想让植物向光弯曲生长,你有什么好办法呢?”学生们要开动自己的头脑,利用课堂生物学知识帮妈妈解决这个难题。通过这个生活案例,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了实际生活中,他(她)会感受到成就感和实用感。

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生活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尝试着去解决。例如:家庭中血型的调查和推断,学生尝试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夏天越热出汗越多,排尿就越少的原因,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方法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和勇于尝试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丰富我们的教学课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生活素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生物教学与学生自我发展的联系,帮助学生规划人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势分析教育学论文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运用到了高等教学的课堂上。提升教育的信息化水平,不仅是我国教育改革十年规划的目标,同时也是社会的发展趋势。教育信息化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其优势。多媒体技术作为目前做普遍的教学设备,教师和学生都对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多媒体技术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了新鲜的元素,极大的改善了课堂的效果[2]。

2.1多媒体课件展示,内容生动形象。

多媒体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设备和显示屏幕构成,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授课时,通常只需要用计算机连接投影仪就可完成。在多媒体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课件的展示。在医学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展示一些形象的图片,还可以展示视频资料以及3d动画等内容。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3d动画来进行解剖知识的学习,内容上十分生动形象,对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是十分有帮助的。除此之外,多媒体技术能够使教师摆脱对传统教具的依赖,甚至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利用,可以省去在黑板上的板书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的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清晰的投影仪和音响设备,可以使整个教室的学生都能够有效接受教师的课程讲解。

2.2互联网大数据库支撑,内容新颖。

在医学解剖教学中,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同时,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运用,教师还可以进行大量的课外拓展内容。只要计算机连接上互联网,就可以接入互联网大数据库,教师可以搜索和下载最新的医学知识,将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医学解剖案例来展示给学生,或者运用一些优秀的解剖类的模拟视频,制作成教学课件,再通过投影仪对学生进行演示,并且根据视频内容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觉得课程内容新鲜有趣,活跃了课堂的整体气氛,也是学生对解剖知识产生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方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3]。

2.3教学内容实时共享,便于复习查阅。

多媒体技术下的解剖课程教学,教师主要是利用电子版的课件进行讲解。教师制作的课件是整个课本的知识点的整理和总结,对课程的理解十分有帮助。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学习组,将课件分享给所有的学生,使学生都能够下载使用。学生在课下对课件的进一步学习,能够更好的对教师的课上内容进行回忆,对于课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做一个有效的复习,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专业课程掌握的更加牢固。同时,学生还可以集思广益,通过自身对课本的理解对教师的课件内容提出一些建议,使教师对课件的制作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对教师以后的教学是十分有帮助的。

3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医学解剖课程中的应用对教学十分有帮助,极大程度上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思路。但是对于多媒体教学毕竟是一个教学辅助设备,不能产生过度的依赖。所以,在进行传统教学向信息化教学模式转换的过程中,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教师们注意。

3.1突出教师主体位置。

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医学解剖教学中,多媒体的技术发挥出了突出的作用。有些教师对多媒体技术过分依赖,在课堂上几乎完全抛弃了手书内容的讲解,只是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甚至,有的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对视频内容进行观看,自己口头讲解的内容都很少。多媒体的教学内容首先是依托课本的,课本中的知识内容才是最重要的。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在课堂中教师需要利用各种手段,使学生对课本的内容能够进行掌握,而不是单纯的去观看一些教学视频而已。在教学模式的转换中,切不可仅仅为了转换而转换,要看到新鲜教学模式下产生的优势,取得的成果,才是教学改革的真正目的。

3.2提升课件制作能力。

多媒体教学的重点内容就是课件的制作,要想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就要加强对课件的制作能力。首先,教师要对医学解剖教学的课本进行一个全面的掌握,提炼出课本内容的重点掌握的`要求。其次,教师还应对计算机一些相关的操作软件进行掌握,还有一些图片、视频和声音的处理软件,也有有一定的基础操作能力。这样,在进行课件制作的过程中,才能够把一些先进的有趣的想法付诸实践,使自己制作的课件更加生动形象。良好的课件能力是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基础,若是只是简单的进行课本的内容的展示,就完全失去了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3.3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医学解剖学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的支持,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了解和学习到最先进的医学解剖知识,同时,也可以了解目前世界医学领域还存在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教学内容的影响下,学生能够对医学的未来发展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医学的领域学习中,既依托于课堂知识,又不拘泥于课堂知识,勇于发散思维,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将医学作为自身的终身事业去追求[4]。

4结语。

多媒体在医学解剖学中能够达到一个突出的效果,是与医学教师的思想认识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分不开的。在医学解剖学的教学改革中,多媒体教学成为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教师应该积极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敢于接受新鲜的思想和事物。信息化时代下的社会日新月异,现代医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进步性,医学解剖学的教师同时也应该与时俱进,使医学解剖学的教学水平紧跟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3]张运海.解剖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技术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6):7115.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