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物理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路径论文(汇总16篇)

时间:2023-12-08 10:12:29 作者:飞雪

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类文章进行剖析和解读,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不妨参考一下下面这些范文范本,相信会给您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启发。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求异、求趣、求新的心理,引用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玻璃瓶吞鸡蛋”的实验,通过将去壳的熟鸡蛋放在瓶口上,这时的鸡蛋外壳大落不下去,再将一端浸过酒精棉的铁丝点燃插入烧瓶中,当燃烧完后立刻抽出铁丝将鸡蛋放在瓶口发现鸡蛋滑落到瓶中了,这一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了学生的成功体验。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认知冲突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探究欲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大气压强”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个冲突性实验,如将小试管插入盛满水的大试管中,竖直倒悬于空中,学生会看到小试管不会掉下来,针对这样一个与认知冲突的实验,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了一定的印象,对于课堂学习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学生生活中有很多体现物理知识内容的实验,教师充分发挥这些身边随堂实验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和主体参与,再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一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手掌去替代一个接触面来实验,如引导学生通过对身体的触觉体验来理解摩擦力这一知识难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探究性实验强化学生的理解过程,让学生能够完全理解课堂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物理知识教师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受到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很难完全理解,这就需要教师设置探究性实验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学习“浮力”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浮在水中的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与浮力大小的关系这一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理解浮力与物体沉浸在水中的深度是否有关系这一知识点。

五、总结。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趣味性实验、认知实验、身边随堂实验、探究性实验等几个方面出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化学实验中观察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实验能力的前提,也是发展智力的前提。本文认为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主要从“自觉观察,指导观察,正确观察,系统观察,深刻观察,认真观察及扩大学生观察范围”等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化学实验中学生观察能力是指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及现象,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然后进行积极思维,把观察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上升成理性认识,形成正确概念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实验能力的前提,也是发展智力的前提。

一、激发兴趣,自觉观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构成学习动机的一种动力。在化学实验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关系到学生能否自觉地、敏锐地、精确地从事观察活动,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只有积极自觉地观察,才能摄取正确的信息,发展思维,获得知识,掌握技能,进而认识自然的变化规律。

二、操作正确,指导观察。

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随堂实验或学生实验,教师和学生的操作都必须正确、规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观察的正确。特别是演示实验,它同时以主观性、示范性、启发性、教育性为主要特征,它在教学中具有突出的重要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精心设计好演示实验的课堂教学程序,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目的,正确地进行演示,并将演示、讲解与引导学生观察思维结合起来,这是演示实验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

三、通过实验,正确观察。

教师应善于利用从实验、观察和测定中获得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经过科学的'抽象,形成概念,作出判断,进行推理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这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核心。在许多抽象的化学基本理论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形象化实验,指出教材的重点和关键,阐明知识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提高探索能力,以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智力。

四、明确目标,系统观察。

观察是对客观事物自觉的认识活动。观察的目标越明确,计划性越强,定向的观察越集中,由感知的现象越深刻,思维活动也就越积极。在化学实验中必须使学生明确所要观察的内容和观察的范围,明确通过观察要获得哪些资料,解决哪些问题。拟订好观察计划,制定观察程序,引导学生在系统观察中进行层次清晰的观察,而不至于主次不分,顾此失彼,也就是说,对于每个化学实验都必须使学生明确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

五、透过现象,深刻观察。

化学反应的现象既可能有色、态、味的变化,又可能有气体生成、沉淀析出或发光、发热等现象。不同的现象,对人们感觉器官的刺激产生的现象不同。有的具有较为强烈而突出的影响,它在感觉中居于主导地位;有的则不然,现象常被遮盖,为学生所忽视,而且这些往往是主要反映物质本质属性的重要现象。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时,既注意明显现象,又要仔细探究隐蔽的现象;既要寻找易混现象的异同点,又要辨明它们产生异同的原因。只有具备深刻的观察能力,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把握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六、结合思维,认真观察。

观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觉,它是一种在理性知识参与下的知觉,是一种与思维紧密联系着的“思维的知觉”。只有对观察所获取和积累的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抽象思维活动,才能透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联系,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样,积极的思维活动,又能促进认真的观察。

七、开辟第二课堂,扩大学生的观察范围。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成立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开辟第二课堂,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开阔视野,扩大观察范围,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都是很有益的。

感觉是学生认识的起点,要让学生学会思维就必须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这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基础。按照化学实验教学的程序:观察——分析——结论——引申,教师要提醒学生在观察实验时,既要看到实验的整体,又要看到各个实验的侧面,并注意从中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找出变化的规律,提高学生对复杂问题的认识能力。

[参考文献]。

第6期当代南方教育论坛生化教学与研究2005no.6。

第1期当代南方教育论坛生化教学与研究2006janno.1。

化学实验中观察能力的培养论文

吴良根(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坼中学,215222)。

摘要: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认知活动。化学知识的获取,往往起始于生动、直观的化学实验。化学实验观察主要包括:观察化学实验仪器和装置,观察化学实验操作,观察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的观察方法有全面观察、重点观察、重复观察、对比观察、背景观察等。教学中,可通过明确观察目的、拟定观察计划、掌握观察方法、边观察边思考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主要特色,也是化学课堂上最吸引学生的一个教学环节。无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或是课外兴趣活动时进行的实验,总能让学生情绪高涨、欲罢不能。然而,由于中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他们容易对新奇的、有强烈刺激感的现象产生注意并乐在其中,而忘记了实验的目的和任务,陷入观而不察、察而不觉的境地。另一方面,有的学生认为实验观察只需动动眼睛和鼻子,观察时常常停留在大致的、笼统的、轮廓的印象,没有开动脑筋去分析和判断。游离于思维之外的实验观察,必然导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认知活动。化学知识的获取,往往起始于生动,直观的化学实验。学生通过眼看、耳听、鼻嗅、手摸等,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充分感知实验现象,获得感性认识,然后经过思维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一步加深对化学事实、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化学定律及化学模型等的理解。

一、良好观察力及其特征。

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观察力属于智力技能的范畴,符合智力技能形成的规律,必须通过反复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和发展。良好的观察力具有下列特征:

(一)目的性。

观察的目的性,是指善于组织知觉活动以达到预期的观察目的的品质。观察的目的性使观察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与选择性。它不仅表现为知觉始终围绕着总的观察目标展开,还表现为观察进行过程中总的观察目标的分解与具体化。观察目的越明确、具体,观察就越迅速,观察的效果也越好。

(二)客观性。

观察的客观性,是指善于实事求是地去知觉事物的品质。观察是对客观事物的有意知觉。尊重客观事实,科学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是观察的基本特性。要做到客观地观察事物与现象,必须自觉排除各种主观因素的干扰,特别是某些定势的消极影响。

(三)精细性。

观察的精细性,是指在观察中善于区分出事物细微而重要特征的品质。精细知觉事物,才能发现事物蕴藏的有价值的特征,才能提高观察的效应。

(四)敏锐性。

观察的敏锐性,是指善于迅速发现事物重要特征的品质。一个观察敏锐的人,能够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善于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重要特征。观察的敏锐性与精细性是从事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智力品质。

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说过:“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接踵而来的前进。”观察时,不仅需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还需要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因此,观察又被称为“思维的知觉”。在化学实验中,实验对象的各种外部属性(如颜色、状态、气味等),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如颜色变化、状态变化、发光发热),实验装置和操作等,都是需要观察的。

(一)观察化学实验仪器和装置。

对化学实验仪器,要观察其形状、大小、比例、尺寸和构造等;对化学装置,要按照从下至上、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整体观察,并能迅速找出装置的中心部位,进行重点观察。

(二)观察化学实验操作。

主要包括:观察实验仪器的持拿方法和使用方法;观察实验仪器的连接和装置的安装方法;观察演示实验时的步骤和规范操作。

(三)观察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对物质(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要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挥发性、溶解性、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和酸碱性等特性;对物质变化,要观察其熔化、溶解、升华、结晶、沉淀、冒出气泡、颜色变化、放热、吸热、燃烧、闪光、发声和爆鸣等现象。

贝弗里奇指出:“观察训练遵循着与其他任何方面的训练相同的原则。首先必须刻苦勤奋,随着实践的增多,行动逐渐变成不知不觉或无意识,遂养成习惯。”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主要包含如下内容:

(一)明确观察目的。

观察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这是观察与一般感知的区别所在。只有观察目的明确,观察活动才有清晰、正确的方向。

对于简单的实验现象,如物质的颜色、状态、形状,物体的软、硬、冷、热等,观察时教师只要适时提醒学生即可。对于较复杂的实验现象,教师课前应编写观察提纲(即提出具体的观察目的、观察计划和观察要求)发给学生预习。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再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拟定观察提纲,以克服观察的盲目性,养成定向观察的习惯。

(二)拟定观察计划。

明确了观察目的,就能预见观察对象的各个方面,就应该拟定具体的观察计划,从而能够有目的`、有步骤、有重点、有中心地完成观察任务。例如给固体硫加热,粉末状的硫能迅速从固体转变成液体一直到气体,其颜色也迅速发生变化:黄色晶体一深黄色液体一暗褐色液体一褐色液体一橙黄色气体。对于这种快速进行的化学反应,在观察前就应要求学生拟定好观察计划,从而做到心中有数。表1所示是氨的催化氧化实验的观察计划。

(三)掌握观察方法。

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观察方法。

1.全面观察。

对化学实验的观察,要避免因刺激程度的强弱不同而导致忽略和遗漏。一般来说,应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观察。例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顺序是:反应前――木炭在空气或氧气中不能燃烧;反应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后――在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全面观察到完整的实验现象。

2.重点观察。

即根据实验目的,有选择性地采用定向观察方法,重点观察与实验目的有关的现象。例如镁条的燃烧实验,主要是为了建立“化学变化”的概念,所以观察时除了要能注意到“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这些现象,更要重点观察“生成一种不同于镁的白色固体”;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则主要观察反应前后的物质总质量有无变化(即天平指针是否偏转)。

3.对比观察。

对容易混淆的实验现象应进行对比观察,以获得具体清晰的感性认识。例如,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择大小、形状、数量都尽量相同的金属(如镁、锌、铁、铜等),分别放入试管中,然后同时加入相同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把几个试管放在一起进行观察。学生只要根据试管中是否产生气泡及产生气泡的快慢,很容易就能得出这些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了。

4.重复观察。

对典型实验和速度较快的实验,可重复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学生总认为产生的是明亮的火焰。这时可再做一次实验(可教师演示,也可让学生完成),并与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对比,让学生清晰地分辨出“火焰”与“火星”的区别。

5.背景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提高观察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可以降低观察难度,提高观察的效果。例如,做中和滴定实验时,在锥形瓶下面铺一张白纸,可以明显地衬托出溶液与背景颜色的反差,容易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准确地判断滴定终点。

另外,像放大观察(投影观察)、借助仪器观察等,也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观察方法。需要提醒的是,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应要求学生及时记录下来――用文字、化学术语、数字、计量单位、化学实验仪器和装置图、线图、表格等形式,周密完整、详略有序地对实验观察对象进行描述;同时,对观察结果进行客观评价。记录是观察的延续,是对化学实验证据进行有效存储的一种方式。

(四)观察与思考同步。

边观察边思考,才能从观察中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比如,观察制取氧气实验,要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实验前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试管口为何要略向下倾斜?实验结束时,为何要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不仅有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更能促进学生对蕴含在其中的化学原理的深刻认识。

化学实验中观察能力的培养论文

在化学实验课堂上,要提髙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则必须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传统化学实验多是老师示范,学生做好记录,不仅学生动手机会少,而且师生之间的交流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髙,无法保证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老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与空间,调动其学习主动性,使其主动参与化学实验课程,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其次,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到了初中阶段,已经形成一定的知识积累,其认知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并非每个学生都是整齐划一地处于同一水平线,并且其个性特点有所不同,因此化学实验课程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并根据学生发展对教学方案做出调整,全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最后,发展性原则。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是其发展的过程,老师要遵循发展性原则,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个学生,提高化学实验设计的实际性与可操作性,拉近学生与化学课堂的距离,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髙其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

在遵循上述几点原则的前提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通过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一般而言,化学反应的`观察顺序是先观察化学反应前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直观现象,再观察物质反应的条件及反应产生的现象,最后观察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在观察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比如观察物质的反应除了要看,还要听、闻,甚至要摸一下、尝一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基于不同的角度、细微之处进行观察正是科学发现的精髓所在。

(二)提高对比实验的比例。

化学教学所描述的化学现象多是正确的、无误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对课本中的描述过于依赖,忽略实际实验中观察的重要性。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加大对比实验的比重,使学生通过比较加深印象,并提髙其动手能力。比如在液体的变色实验中,二氧化碳会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老师可以让学生再向紫色石蕊中滴人醋酸,再取一个样本保持原状,让学生通过对比、操作、观察对知识形成更深刻的认知。

(三)边动手、边观察、边总结。

在学生动手实验过程中,老师除了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各种化学现象外,还要将自己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实验操作过程、实验心得等进行分析、总结,使学生不仅对实验过程形成一种感性认识,而且通过分析总结上升到理性认知高度。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化学反应现象,解释实验原理,独立得出实验结论,实现化学概念的内化转变。比如人教版“碳和碳的氧化物”一课,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会涉及较多环节,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石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在加人氧化铜并加热后,氧化铜变为黑色,再将其导人石灰水时,石灰水就会变浑浊。这个实验中每个环节均会有不同的实验现象,老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每个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其实验原理,并要求其做好笔录,以通过文字资料形式将实验现象持久、有效地记录下来。

(四)针对操作失误反复训练。

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诸多失误及错误,而这些错误恰恰可以作为典型的反面教材应用于课堂,老师在观察学生的操作失误时,先不要急于纠错,待学生得不到预期的实验结果时,再指导其一步步追溯问题所在,而后对一些典型的错误进行总结、强调。初中化学常见的操作错误包括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过早将燃烧匙伸人集气瓶,在托盘天平的应用过程中直接用手拨游码,加热试管物质时试管夹夹在中间,倾倒液体时将试剂瓶盖正放于桌面上,等等,老师要针对上述错误集中进行反复训练,以保证学生灵活运用、熟练掌握,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科学实验的严谨性,提高其动手能力。

总之,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是一项重要内容,老师通过实验课程使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更具体化,加深学生认知,并提高其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因此,在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老师要充分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其提供更多自主操作机会,从而真正提髙其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

化学实验中观察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劳动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中占有何种地位。而化学实验离不开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化学实验的基础。观察学习理论认为,观察由四个过程组成: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本文在化学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上,进行了一些总结。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实施化学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观察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感官去认识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活动。化学实验离不开观察能力,观察能力也是化学实验的基础。观察学习理论认为,观察由四个过程组成: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

注意可以看成是将有限的人类资源加以延伸、转移和维持认知加工,从而帮助人们实现个人的目标。注意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也是观察能力形成的前提之一。长时间的保持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并监控自己的理解水平。在化学实验中,通过课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设计,培养学生的注意,根据定向内容和观察能力的要求,认识实验的意义。具体要结合每节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的,提出观察目的和观察计划。让学生认识实验的意义,突出实验任务的特征,使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纲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选择性观察,边看边记录边思考,这是培养学生形成自觉观察的重要阶段,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自己掌握定向观察提纲,形成有准备的全面观察,养成实事求是的习惯。为了突出任务的要求,还需要用实验演示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初中化学教材中微观方面的内容比较抽象,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老师如果能适当增补一些实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这方面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带进变化莫测的微观世界。

二、保持——对观察过程编码。

学习理论认为,保持的活动过程,即复述要实验的信息,以象征或视觉的形式进行编码,把新学的实验与记忆中储存的信息联系起来,提高保持的效果。教学原则认为,要保证学生的知识充分巩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使他们对实验仪器的安装、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有进一步的认识,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又增强了记忆的能力。例如初中化学第八章《酸、碱、盐》的教学内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重点在于这一章占全书比重较大,内容较多,难点在于学生难以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及反应规律。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让学生实验,实验后让学生小结各类物质的共性和个性,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这些物质的性质及相互间的反应规律,有些学生很难记住电解水时哪个电极产生氢气,如果学生动手做了该实验,便容易记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氢气,因为通过实验可验证该气体可以燃烧。以上事例足以说明,学生亲自验证过的知识记得很清楚,记忆起来也不是抽象的,而是能与具体东西联系起来,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使学生记忆能力得到保持。

学习的子过程——复制表现为,将复制的行为与个体的认知表征对照,反馈能够帮助纠正行为的不足。具体为将实验步骤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行为,学生通过练习、正确的实验和自我总结提炼技能。应该指导学生将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将观察与操作结合起来。学习理论认为,认知模仿比说教式的教学更有效。实验中让学生观察演示动作,然后复制这些动作模式。如化学课本上的许多演示实验在课堂上可“下放”给学生做,上讲台做实验的学生,能够提高其他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为了提高复制效果,在学生观察基础上通过抽问检测学生观察是否正确、精细、全面。如抽问:锌和稀硫酸反应有哪些现象?叫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来,学生积极主动地争着回答,如学生在回答中有的`说有气泡放出,不全面、不准确:有的回答有无色气体放出,有氢气放出,把结果与现象混淆。有的答溶液变浑浊,观察不精细,错把小气泡看成沉淀。通过互相补充,结合读书看教材上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从而思考,得到正确的结果。

动机是观察学习中一个十分关键的过程。教师要在化学实验中提升学生的动机,包括激发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反馈等等。教育心理学认为,无论教育观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学习动机。说白了,就是让学生有强烈的观察兴趣,高高兴兴去做实验。实验,能够对学习动力产生激发作用,教师在化学课上要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实验结果使得孩子们又惊又喜。”实验就是要让学生亲自去实践一些理论知识,教师要努力让书本上理论知识以感性的形式在学生的大脑中再现,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到劳动的成就。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生动鲜明、新奇的化学现象,如颜色的变化、发光、发热、气体的生成等,都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使他们获得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形成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张建峰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初级中学。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

目前,贵州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实验室的使用面积已经超过5000平方米(光电子信息专业统计在内),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投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其中,近代物理实验建设的总开销最大。实验室主要分为基础和专业两大类,近代物理实验包含专业性质的实验室11间,分别开设了氢光谱及光谱分析,富兰克―赫兹实验,微波测试系统的调试与微波基本测量,锁相放大器的使用,等离子体气体放电,激光全息实验,塞曼效应,密立根油滴实验,核磁共振,电子自旋共振,光速测定。我院开设近代物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发生在近代物理领域的具有先进理念的实验技能和操作方法,包括正确使用精密、复杂的大型实验仪器;加深对力、热、电、光等基础实验的认识;掌握精度较高的测量技能等,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近代物理的概念和发展规律,为学生掌握和应用新技术打好坚实的物理实验基础。通过这一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从事实验工作的能力,其中包括阅读参考资料、拟定实验步骤、使用基本仪器、准确进行测量、分析实验结果等方面的能力。另外,通过近代物理实验的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作风,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与创新能力[1-3]。

二、实验开设情况。

根据我院制定的最新人才培养计划方案,近代物理实验在第八学期前十周开设完成,级物理本科班提前到第六学期开设。开始(级)到(2013级),近代物理实验室总共接纳15个教学班级,学生达842人。2009级到级皆开出8个实验,实验开出率为100%。由于学院最近几年加大了对实验室的'管理力度,定期检查和维修近代物理实验仪器,级和2013级开出了9个实验项目,实验开出率为100%。近代物理实验所有实验项目中必做和选做实验所占比例分别为:必做实验占55%,选做实验占45%。在实验开设过程中,考虑到实验仪器的损坏,以及厂家不能及时提供实验消耗器材等方面的原因,把与本科物理课程关联密切的氢光谱及光谱分析、富兰克―赫兹实验、塞曼效应、密立根油滴实验、电子自旋共振、光速测定作为必做实验,其余实验则根据具体条件合理选择开展。

三、建设实验教师团队。

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是高校教学、科研乃至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建设一流高校,必须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实验教师队伍。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既是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更是高校改革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4]。与大学物理前期开设的力、热、电、光等基础实验相比,近代物理实验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在深度上涉及了物理学中近代以来的重要思想和理论,在广度上综合了多学科的特色。实验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才能在知识讲解上得心应手,在实验操作中游刃有余,在实验室管理中不出纰漏。我院在近代物理实验教学上,拥有一支结构优化、专业特色鲜明、恪守尽职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理论基础扎实、教学能力强劲、综合素质高,师范教育经验丰富。我院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扎实的物理学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

四、改进实验教学。

近代物理实验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性极强,集近代物理思想、理论和实验技术于一体的实验。近代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是多学科结合、开放性的动态系统,其所涉及的理论大都深奥难懂,实验操作复杂,数据获取和处理分析难度大,仪器设备的购买、运行和维护成本高,近代物理实验教学现状、教学效果不尽人意[5]。通过借鉴和参观其他高等师范院校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再结合我院自身的发展现状,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改进教学方法。第一,分层次。我院开展的近代物理实验类型主要有综合性、设计性和验证性三种,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18%、36%和46%。层次化教学能统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多层次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探索能力,学生通过学习不同类型的实验,能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用不同思维去思考问题,为多元化的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第二,开放式体系。近代物理实验内容更新速度快。一定要有机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已有近代物理实验项目稍微改进,如氢光谱实验中光电倍增管中的数值成像分析,如果不利用计算机对数值进行修正,得到的数字结果误差较大。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可以提高实验精度和效率。第三,完善考核制度。鉴于近代物理实验综合性高、技术性强、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6]。加之,近代物理实验对技术人员的要求高,在教学中,多数指导教师一般采用先讲理论再做实验的方式,运用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定成绩的考核方法,部分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把学生实验操作也作为成绩的评定依据之一。第四,网上模拟实验。对于实验设备昂贵、操作危险且极为不便,但对物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近代实验。教师须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进行网上学习,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建立相应的网络虚拟实验室,既拓展实验室的应用时间和空间,也能为大学物理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步入社会后,在没有指导教师的情况下自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实验室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实验室建设的功能性和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为了便于科学合理地开展实验教学,全面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实验室发挥其应有的作用[8]。我院针对实验教学管理制度、仪器管理制度和实验室开放制度三方面的内容进行改进和完善。

首先,在学校教务处的统一安排下,按大纲规则制订教学计划。计划包括准备开设的实验项目、实验开展的具体时间、计划循环小组数及每组人数。其次,实验人员根据学院制定的教学大纲,有计划地安排实验教学内容,实验管理人员在开课之前务必做好仪器和实验耗材的购进,定期检查和维护实验仪器。最后,各项目的实验教师严格按照所授实验内容及大纲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查所用仪器和器材的准备情况,新授课的教师必须按照要求完成试做实验并做好相关记录。开课之前,积极准备实验,保证仪器处于完好状态,备足仪器和易耗材料。

(二)仪器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仪器要分类存放,做到定室、定位。相应的实验管理人员每月初检查防盗、防火、防潮等安全设施,做好通风、防尘和保洁工作[9]。实验管理人员须定期联系授课教师,对近代物理实验仪器设备进行通电检查,每次检查必须详细做好检查记录。实验管理人员检查实验室后应做好相应的记录情况,对于少数损坏或缺失的实验仪器应及时登记,在查找无果的情况下及时作出相应的检查报告。对于长期闲置或者是有所损坏的实验仪器,应根据其特点定期联系提供商进行保养维修,少数实验仪器可以在厂家的指导下自行处理。

(三)实验室开放制度。

实验室工作必须为实验教学服务,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分层次、按步骤、有规划地稳步推进各实验室的开放。我院一般将等离子气体放电实验以及没纳入本年度教学的实验项目作为开放性实验,既能保证近代物理实验室的高效利用,又不影响实验室正常课程教学,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避免造成日常教学科研工作的混乱[10]。

六、结语。

地方高校近代物理实验的管理、教学和基础实验室存在较大区别。在具体的近代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学院要充分认识到近代物理实验室的特殊性,加强日常管理,调动建设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不断总结规划设计经验教训,改善设计细节,切实提高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管理水平[11]。创新和改革是地方型本科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新动力,是配合学院贯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方针的趋势所在,是学院实现教育水平迈上新台阶并可持续发展宏伟蓝图的必然要求[12]。然而,对于类似于我院的这种西部高等师范院校,应该循序渐进,在发展中寻求改革,努力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化学实验中观察能力的培养论文

化学是初三学生的启蒙学科,学生对化学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新颖的化学实验、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因此必须精心设计每个实验.可选做一组具有较强趣味性的实验做开场白,如白纸显色、玻璃棒电灯、烧不坏的布、变色的魔水等实验,使学生进入一种魔幻般的境界,老师再辅之以精彩的讲解,便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以及动手做实验的'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作者:宋爱荣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县坨子头中心校,063700刊名:现代农村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nongcunkeji年,卷(期):“”(5)分类号:g42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化学学习方法不熟悉,观察能力尚待开发,因此,应侧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明确学习动机的一种动力。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兴趣关系到学生能否自觉地、敏捷地、精确地进行观察养成良好观察习惯,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只有自觉、积极、主动观察,才能获取正确的实验现象,从而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思维能力,进而认识物质的变化规律。例如,初中化学《绪言》教学中,为使学生正确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

从镁带燃烧实验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燃烧前镁带色态,燃烧后生成物色态,燃烧时的现象等,既培养了学生兴趣,又给学生指明了正确的观察方法。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讨论、补充,最后教师总结。课后让学生在家里做蜡烛燃烧实验,观察现象,这样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观察,使学生兴趣不断激发,观察能力逐步提高。

二、规范操作,指导观察。

无论是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还是学生实验,教师和学生的操作都要按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正确操作,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观察现象准确。尤其演示实验,它同时具有直观性、示范性、启发性、教育性的特点,在实验教学中具有突出的重要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因此,精心设计演示实验,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正确演示,并将演示、讲解与引导学生观察结合起来,使演示实验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明确目的,集中观察。

观察是人类知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和开端,它是有目的地通过各种感官主动摄取感知材料的活动。观察目的越明确,定向观察越集中,n,j感知的现象越明显,思维活动就越积极。在实验中必须使学生明确观察内容和范围,拟定观察计划,制订观察程序,引导学生层次清晰的观察,例如,在镁带燃烧实验中,如果学生无日的观察,则发出耀眼强光,易刺激学生感官,引起注意,而燃烧后生成的白色粉末往往被忽视,而正是白色粉末的生成,才足以说明化学变化的本质。

四、指导学生既全面、又分清主次观察。

全面观察是指对物质及其变化过程和结果和所用仪器装置都要细心观察。分清主次是根据实验目的和内容,分清实验的主要和次要现要现象。这样才不致于忽略主要东西,特别是不易发现或容易消失的现象。例如,观察试管中稀硝酸和铜的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一氧化氮。很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但生成一氧化氮是主要现象,就必须及时抓住这一点。因此,教师应结合“双基”的教学,教会学生掌握观察规律。

五、指导学生观察思维相结合。

感知与思维总是密切结合的,整个观察过程都包含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只有对观察所获取的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才能透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积极的思维活动,又能促使认真观察。观察能力能促进想象力的发展,也能引起思维能力的发展。可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成为有严谨治学的科学素质、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创造者,有深远意义。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

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其学习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物理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只有重视物理实验,才能深入了解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才能使学生从实验中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与分析能力。

一、在实验中认真仔细观察。

在初中物理的实验过程中,有些学生过于着急去操作一些相关的实验,就可能使整个实验过程有相关的危险或者产生另外的实验现象,由于初中学生物理实验基础相对较差,没有很多经验,教师在实验之前就要给初中学生做好相应的安排,让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先进行仔细的观察,并且在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思考与发现注意事项的原因,让学生懂得做实验的技巧与方法,从而为实验的'有效性做好准备。因此,教师为学生演示整个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对教师实验操作的观察,学生的实验技能与观察技能在实验中就能得到提升。

二、在实验中积极动手操作。

除了在实验中进行认真观察以外,教师还要激励初中学生认真去做实验,有些物理实验的过程相对来说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认真、细心的去操作,而学生只有体验过整个过程,才能够从做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到课堂学习中学不到的东西,因此,教师要尽量安排每个学生都能做实验,并且争取为学生开放实验室,为初中学生购置较全的实验器材,让那些操作不熟练的学生或者想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的学生有机会去做更多的实验来探索初中物理的知识,从而在动手操作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在实验中重视思考发现。

实验的过程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但是对于实验之后的一些总结和思考却是长久需要学生去探究的,实验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探索更多的奥秘去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从而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因此,在做实验之前、实验中教师就要提醒学生认真思考每做一步实验的原因以及结果,让学生带着疑问与思考去进行实验的操作,这样在操作中就有明显的目的性,从而激发初中学生在实验中的探究欲望与兴趣,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讨论初中物理实验操作与知识的活动中来,以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因此,重视初中学生的思考能力,能够培养学生探索的精神,让初中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于初中学生全面学习物理知识有很大的作用,当前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教师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实验中让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与思考,从而不断更新学生学习的观念,培养他们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使每一位初中学生思维与探究能力在物理实验中得到更好的提升。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究论文

实际教学时,学生如果对一些事物产生了好奇,老师不能去阻止,而是应该合理的去进行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愿意去学习,在不断丰富见识的情况下,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生而为人,必然会对一些新鲜的事物产生好奇,从而想去了解和探索,老师在教学时遇到学生对一些东西感到好奇,应该鼓励学生去接触和了解,而不是一味的去阻止,这样会限制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不再好奇,从而不再愿意去接受新的事物,就没办法推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是学生学习一些新事物的动力和表现,老师应该学会如何正确的去引导,让学生将好奇心转变为学习和探索的动力,从而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好奇,才愿意去创新,才会去创新。我们想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也是不错的方法。

2.2善于发现和对待创造型学生。

在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一些学生具有奇思妙想,可以创造和发明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老师不应该去忽视这类学生,往往是这类学生会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老师在实际教学时,应该多去观察,对于那些具有奇思妙想的学生多去鼓励,合理地进行引导,让他们自己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那些热爱发明和创造的学生,老师应该多去给与帮助,鼓励他们不断去改进自己的发明创造,多去展示,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在以后能创造出更多好的东西为社会做贡献。老师的教育不仅仅是教学,而应该去发现学生,去培养学生。我们想要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善于发现和对待创造型学生也是很有必要的。

2.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日常教学中,教学设计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展。学生在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考角度时,老师应该去进行鼓励,并指导学生去进行验证和实践,让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学生想要发展,如果思维一层不变是不行的,老师应该去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从而帮助学生得到发展。在实际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从而帮助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想要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也是很有必要的。

2.4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在日常教学时,借助实验手段,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想法,然后通过实验得到验证,这样也可以保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存在很多的未知和不可控,在实际操作中会有很多的变数,学生去进行实验,就可以发现很多的变数,从而让自己的去适应这些变数,一步步养成自己的创新思维,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师应该合理去进行利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创新意识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3结语。

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很重要,老师在实际教学时应该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3]丁艳华.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08).

突出创新能力培养构建物理实验教学新体系的论文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批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服务于国家建设。在“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和“大工程”教育的背景下,能力导向成为当代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共识[1,2]。工程素质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创新能力是一个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特征,更是各种层次和类型卓越工程师的核心能力[3]。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视角,工程专业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着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设置、安排和实施,以达到能力要求的目标。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着毕业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不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理论与工程实践并重的“回归工程”的理念逐渐被工程教育界认可并推崇。这一理念下各国的工程教育越来越强调工科学生基于实验和项目的学习方式[4,5]。

随着测量设备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以测量技术为基础、曲面重构技术为支撑的逆向工程技术在机械、汽车、航天、航空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6]。逆向工程也称反向设计,是根据已存在的产品或零件实物原型构造产品或零件的数字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的产品进行分析、理解和改进,是对已有设计的再设计,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与更高的效率制造出原型产品,从而有力支持新产品的创新设计和快速开发,且已经成为新产品快速开发过程中的核心技术之一。逆向工程是一种面向目标同时又确保目标实现的有效设计模式,基于此特点在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开展产品逆向工程实验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学生工程设计能力提升和创新能力提高是实用的方法[7]。目标是实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关于实验教学目标的设定,西方学者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进行了认真探讨。其中以克洛普弗(klopfer)的研究最为典型。1971年,克洛普弗提出理工科大学实验教学要把重点放在五个方面:一是知识和理解能力;二是训练动手能力;三是实践科学的探索过程,包括观察、测量分析数据、确定问题以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四是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五是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态度[8]。逆向设计实验把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在知识学习、科学态度、分析设计能力三个方面得到提升进而提高创新能力作为目标。实验体系的构建以重基础、拓专业、注重知识的关联延续为基本原则,体现知识、态度和能力的培养,同时紧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引进新技术和新工艺。按照以上指导原则,构建形成了“三模块、三类别”的实验体系,并针对不同的目标要求设置了不同的实验项目。

3模块设置。

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设置三个实验模块,分别为曲面重构模块,产品成型模块,产品优化设计模块。曲面重构是逆向工程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产品成型是设计的实物化过程,是曲面设计的延续,是将设计与制造技术和工艺的融合过程。产品优化设计是在曲面设计前提下,在对产品功能需求的充分理解下的产品结构优化过程,是一个设计创新过程。曲面重构过程是以实物作为输入,实物的曲面数字化模型作为输出的过程。曲面重构模块有利于学生掌握先进的测量技术,熟悉逆向工程设计的流程,掌握产品的快速设计方法。实验中采用faro七轴测量系统进行扫描,以便快速、大量、精确的获得密集的零件表面点数据。faro测量系统主要由柔性测量臂和激光测头构成,具有七个自由度,能够进行接触或非接触测量。测量臂在各关节处各有一个旋转编码器,记录测头工作时各关节臂的转角信号,计算出探头的坐标值。激光测头采用线状激光,照射到被测物体表面,被测表面形成的漫反射光带在接收器中成像,根据光源、物体表面反射点和成像点之间的关系,计算出被测表面测点的三维坐标[9]。实验时首先要对实物模型进行表面处理,清理干净表面,对反射效果强烈的表面和深色吸光表面喷施显像剂以增强模型表面的'漫反射,然后将产品置于合适的位置对产品表面进行扫描获取表面数据。数据处理是逆向设计的关键环节,数据处理的结果将直接影响重构曲面的形状。使用geomagicstudio软件对采集的点云数据进行点数据处理,点云数据封装形成多边形面片,对多边形面片编辑后根据产品表面特点构造精确曲面或参数曲面,最后应用软件的分析功能将构造的曲面与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偏差分析。若对结果满意则完成设计,输出曲面的数字化模型,否则从原始点云重新进行处理直至满意。产品成型模块是构建设计与制造的桥梁,教学中利用这个模块一方面解决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中的具体问题,培养基本的工程能力;另一方面接触技术前沿,培养创新思维。实验的产品成型有两个线程,一个是快速成型,一个是产品制造快速成型以一种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用特殊的蜡材、塑料、粉末状金属等可粘合材料,一层一层的打印粘合材料加工生产实体的增材制造技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工业、汽车工业、建筑、电子、珠宝、医学等行业,并且和其他技术相结合形成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的产业。实验时将曲面数字化模型转化为stl格式文件,使用zprinter快速成型机快速获得模型,通过快速成型获得实物。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机械制造方式,提高了产品设计质量、节省了产品生产的开支、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是一门处于快速发展中的高新技术,是未来行业中的必备工具,也是新型产品的研发制造平台。cam是机制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技能,实验中在逆向设计的基础上应用ug软件的cam模块进行数控编程完成零件的虚拟加工或者使用ug软件中的模具设计模块进行模具设计。这一流程作为cam理论教学和模具设计教学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使学生通过这一解决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中的过程获得基本的工程能力,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对产品结构与制造的适应性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产品的设计有新的认识。产品优化模块是先使用ug等正向设计软件中的直接建模等功能对逆向设计所得曲面数字化模型进行编辑和再设计,获得产品模型或将所得产品模型进行装配,然后应用cae软件进行产品分析,据结果对产品做改进设计最终获得最优设计方案。产品优化模块中的cae分析包括有限元分析和运动分析。有限元分析可以对零部件模型进行力学分析、静态模态、稳态热传导、分析和热结构分析等工作;运动分析可以对装配件模型进行机构运动分析或动力分析,分析产品的临界位置、反作用力、速度和加速度等。通过cae分析可以判断设计结果的正确性、合理性,在这一实践训练,学生既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机构系统的设计过程,又可以学到先进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工程意识,建立更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一流程在实验中可应用abaqu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运动分析。

4实验类别设置。

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提升过程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逐渐形成、综合作用和螺旋上升的过程。按照人类认知和学习规律,能力培养的逐渐形成过程要经历从知识学习到初步能力形成再到目标能力形成这样一个渐进的、动态的连续过程[10]。基于逆向工程实验体系的设置根据知识的认知、积累和发展规律,定位于教学目标,按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类别对学生进行连续性训练和递进式培养。基础性实验是教学所必须的基本实验,应用单一或少量知识、原理,使用基本实验方法进行基本技术操作的就可完成的实验,通过这类实验训练,要求学生了解、理解和应用实验对应的基本原理或者知识点,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在基于逆向设计的实验体系中基础性实验项目选用表面造型简单的零件,如玩具飞机、玩具汽车外壳,完成曲面重构模块。通过这一过程学习非接触测量技术,学习点云数据的处理方法,掌握逆向设计的基本过程,学习逆向工程的知识。这种类型的实验可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对整个专业的学生中作为实验教学内容。综合性实验由一项复杂任务或者多项简单任务组成,这类实验具有知识深化或者多重知识交融的特征,要求学生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采取更灵活更综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使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综合思维方法得到提升。基于逆向工程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分为二大类:一类为提高型项目,项目内容为复杂零件的曲面重构;另一类是任务组合型项目,内容为零件的逆向设计与成型。提高型综合实验项目一般选取表面复杂的零件,这类零件数据采集时有一定的难度并需要一些经验,对测量技术有深度的训练,同时在点云数据处理和曲面重构过程也需要更多操作和技巧,如方向盘的逆向设计。通过这类项目学生的逆向设计能力得到深层次的训练,基本能适应工程需要。这一类实验适用于实验室开放,对逆向设计有兴趣的同学。任务组合型实验一般是选取简单零件完成曲面重构和产品成型两个模块。这一项目选取的零件一种是基础性实验时零件完成曲面重构后继续完成快速成型,目的是训练逆向设计的基本能力并熟悉快速成型增材制造技术相关知识,这类实验可以在《先进制造技术》课程中分组完成。另一种是选取规则几何结构的零件完成参数曲面重构,进行简单的编辑后进行模具设计或者数控编程,这主要涉及《模具制造工艺》《机械制造基础》《数控机床》《机械cam》等课程的知识,这类实验可以在这些课程中作为实验内容开设。设计性实验就是以培养学生设计、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目的的教学实验,是知识、能力、素质形成的综合训练与培养[11]。这种实验以一个清晰的、需要解决的设计问题作为起点,进行技术性、可行性设计,并进行测试与验证以解决问题,产出相应设计成果作为终点。实验性设计既是教学过程,更是设计、分析和创新过程。设计性实验项目产品选取一般为设计中的主要受力件或者装配中的关键件,要求完成曲面重构模块和产品优化模块。在实验中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思路、流程和获得较优解的方法,设计性实验要求的不仅仅是设计成果,更要求的是设计思想。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对最优的设计方案先有预期,利用cae分析结果做出改造创新性设计,最终获得最优的设计方案。这一实验过程主要培养学生工程分析能力及问题的求解能力,这类实验注重自主性、探索性、过程性、和学科性。运动分析项目适用于《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有限元分析可以实验于《材料力学》《有限元分析》等课程的课外作业,这两种实验项目亦可作为大学生创新项目。

5结束语。

每一种能力的培养都不是一个单独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多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的综合作用,需要这些课程渐进累积、强化、相互作用甚至循环反复才能够实现。本文探讨了基于逆向工程的实验体系的构建,这一体系强调了知识内容的关联性、设计的连续性,这一体系是从单一的逆向设计技术到设计与制造结合、设计与分析相结合的渐进过程,为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参考文献。

[5]李胜强,雷环,高国华,等.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21-27.

[6]章云云.基于逆向工程的车灯自由曲面建模技术研究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2.

[11]熊宏齐,戴玉蓉,郑家茂.教学实验项目类型及其“开放内禀性”[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5-6.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这充分体现了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物理教学也不例外.学生只有对物理这门学科充满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教学的学习中来.传统的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大都只重视物理知识和理论的灌输,忽略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与应用.由于单一的物理教学模式和枯燥乏味的物理教学方法,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知识学习状态,无法发挥自身学习的能动性,所以学习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另外,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都具有极强的好奇心,所以他们更喜欢实验教学形式.由于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小型、灵活、生动的物理生活实验,如果教师可以将这些实验引入课堂教学,则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自主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在开展物理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设计一些与教材有关,且具有创新、新颖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讲解“大气压强”的时候,教师如果单纯地通过口述的方式来对大气压强进行直白地描述,由于他们以前没有接触过大气压强这个概念,所以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候物理教师可以借助变魔术的方式为学生演示“瓶吞裸蛋”的实验,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师将准备好的去皮熟鸡蛋盖住广口瓶的瓶口,然后让学生猜测在不借助人为外力的情况下可否使鸡蛋进行广口瓶中.在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后,教师先向广口瓶中倒入一定量热水,然后晃动,接着将瓶中热水倒掉,并立即用鸡蛋堵住广口瓶的瓶口,这时候学生发现鸡蛋会缓慢地向瓶中移动,这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实验所吸引,他们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均得到有效激发,此时教师可以合理的导入大气压强这一概念,从而深化学生对于大气压强这一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二、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抽象性物理知识.虽然很多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具有紧密地联系,但是仅凭学生现有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是很难理解和掌握.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深化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物理知识的分析能力,最终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物理生活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物理知识.例如,讲解“功”这部分物理知识时,由于学生大都容易混淆功、功率和机械功率这三个概念,所以为了使学生明确三个概念,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比赛的生活实验.让班级中的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采取抱砖上楼的形式,让他们测一测自己做的功、功率以及机械效率,然后从全班同学中评选出做功、功率和效率最大的同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地明确各物理概念的含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算,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实验活动中掌握有关物理知识.又如,讲解“声波”部分内容的时候,教材中是通过类比水波来进行知识的阐述,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学生理解有难度.这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个小型的实验来辅助课堂教学:在装有水的水槽边缘固定一个电动机,通过电动机转动使弯金属杆拍打水面,从而产生水波,然后借助投影仪将实验的现象展示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物理知识.

三、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部分学校由于教学条件较差,实验仪器比较缺乏,所以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大都只进行传统物理知识灌输和讲解,而很少开展实验,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被动地听讲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地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当前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器具构建一些小型实验,将那些可以实现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实地的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开展实验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培养物理思维和素养,提高动手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例如,讲解“声音的传播”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些与声音有关的小物品,比如“土电话”等.学生根据声音传播的基本原理是振动以及固体传播声音等知识,结合教材中“土电话”的制作过程,学生很快就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土电话”,在他们用自己的作品进行“通话”后,他们会深深感受成功的乐趣.又如,学习“光的折射”知识后,教师可以为同学布置一个课下动手实践任务,让学生借助光的折射原理制作出人工彩虹.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体验,有的同学会用三棱镜折射出彩虹,也有的同学用装有水的杯子折射阳光等等.通过这些简单的生活实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实施新课标,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按部就班式地教学方式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但是不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因此,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学完一定物理知识后要求学生完成课外实验制作.学生在课外实验活动中所接触到的东西和所学到的知识是课堂物理教学无法传授给学生的,这需要学生自身在课外试验中自行体会、学习和感悟.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设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例如,讲解“光的传播”部分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完成“小孔成像”这个实验,许多同学回家后,将易拉罐底部挖成小孔,并用气球套住易拉罐的顶端,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简易的“小孔成像”实验器材.他们可以通过这个器具观察蜡烛通过小孔后的成像结果,不同的实验现象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讨问题,并通过研究发现,成像的大小与蜡烛到小孔之间的距离有关,从而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学习奠定基础,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

造性人才。

关键词:语文课程激发兴趣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根据情境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的状态。

二、营造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

1、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我首先启发学生:谁美丽?他为什么美丽?经过读文后,学生大部分认为人们是被居里夫人的精神所感动。

2、要善于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有一堂语文课上,我要求学生用“爱”说一句话。一个学生说:“老师爱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学生。”我说:“对!”话音刚落,一个学生说:“你们讲得不对。”我接着问:“你说的‘你们’是指谁?”学生说:“他和你。”我问:“我们错在哪里?”学生又说:“难道有缺点有错误的学生你就不爱了吗?”我立刻说:“真的错了,对!老师爱所有的'学生。”学生之所以敢于向我提出意见,表明看法,充分体现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师生间真正的平等关系。

3、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如口头造句练习,“骄傲”有两种意思,有褒义和贬义之分。学生说:“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小明不因为考了一百分而骄傲自满。”……我启发道:“你们说得对,‘骄傲’一词有两种意思:一是自豪,二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一个词语放在不同的句子中,其意思也不相同。”这样,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4、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兴趣,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要真正奏效却并不多。因为激发的方式综合性很强,需要一定的教学过程和周期。操作时需要进行耐心的启发、引导和培养,真正“授之以渔”,调动学生的一切非智力因素并参与教学过程,使其兴趣持久。在兴趣培养方面,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任何思维都要凭借语言这一工具才能实现,所以应该发挥优势,唤起学生创新的欲望和激情,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挖掘学生创造潜能,使学生进入思维、探究的最佳状态。

5、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比较大,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具体操作上,老师应该融入更多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词语,然后顺学而导,通过“演一演”“画一画”等方式,帮助学生反复比较,仔细推敲,形象记忆。比如在理解“挎”一词时,让学生表演各种“挎书包”的动作,由此又引出“挎篮子”“提水”等动作,拓展了学生对“挎”字含意的体验。从而使字词教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机械记忆,而是生动具体、可感可触、充满童趣、富有活力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

三、要讲究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技巧。

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没有实际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他们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我就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举手发言到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对于基础薄弱的学困生,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偶然回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的评价则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因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评价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励创新。

四、重视发挥教师的楷模作用。

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特别善于摹仿,而和学生接触较多的教师便经常成为学生摹仿的直接对象。我在教语文课时经常和学生一起搞一些活动如“脑筋急转弯”、“故事接龙”,自己也成为参与者。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了,思维也活跃了,许多同学回答问题也有了很大的创新。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不论什么课型,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要教师用心付出,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我们的学生才不至于成为高分低能的高才生、才不至于出现连衣服都不会洗的专家,我们的民族之魂才会得以升华,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兴旺发达!

文档为doc格式。

初中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论文

摘要:化学是一门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之外,还必须要给予学生自身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充足的重视。然而就目前来看,仍有部分化学教师对化学教学的新课标未能有充足的认识,使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未给予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充足的重视,导致化学教学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基于此,针对初中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就显得至关重要。

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了解,同时对提高教学质量也具有良好的帮助。然而就目前来看,部分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未能给予实验教学充足的重视,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无法达到预计的目标。本文将就新阶段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为目标,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1.教师的重视程度相对偏低。

要确保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能有效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首先就必须要保证教师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充足的认识。然而就目前来看,部分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未能给予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充足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部分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仍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未能对化学教学新课标有充足的重视,其往往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中考成绩,这就导致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实验仅是被其用来进行理论知识解释的工具,而忽视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对化学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有着一定的限制。

2.未能给予实验教学充足的认识。

实验教学的开展不仅能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有效对学生的兴趣加以激发,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但是部分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错误认识,认为其知识是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了解的工具,这就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教师为了节约时间而采用虚拟实验的方式,尽管这能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较为清楚的认知,但忽视了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影响了自身探究能力的提升。

目前,在学生教育培养不断改革发展的当今社会,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改变教学过程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实验教学的方法。这主要是因为化学实验往往涉及到多种化学试剂,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危险性,因此有部分教师为了避免危险的产生,通常会非常详细的对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过程进行讲解,并在实验过程中手把手的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过程虽然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却为真正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探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针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能给予其充足的重视,确保在教学中能充分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而引导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探究中。一方面,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充足的重视,确保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给予学生的主体地位充足的尊重,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主体性,来强化其自身的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要求教师在课本教材实验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充分创新,进行更加新颖的实验创新设计,以有效的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激发,进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验探究中来,提高他们自身的探究能力并将其内化为他们学习提升的动力。

初中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往往需要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作为基础。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来强化其自身的探究能力的提高。然而在现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对虚拟实验的频繁使用,忽视了实践实验演示的开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的探究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强化。因此,为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在教学中进行实验演示,以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过程进行充分的思考,来对其自身的思维能力进行强化,来促进其自身的探究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此外通过演示的方式也有利于对学生的实验做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能充分有效的提高学生自身对实验的`掌握能力。

3.通过问题探究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是有效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的有效方式之一。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引导学生充分的进行问题探究。在实际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能充分引导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强化自身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帮助他们对化学基础和实验知识有更加充分深入的掌握。因此,为充分有效的在化学实验中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培养,教师首先就应该学会方式并通过问题的提出来引导学生更加主动的进行思考与探究,以促进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而为有效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危险的产生,教师应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避免手把手的实验教学方式。

三、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自身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对提高其自身的化学能力有着良好的帮助,同时还对其在其他学科方面学习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就必须要给予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重视对学生进行兴趣的激发,以促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还应通过实验的演示及问题的探究来引导学生深入的进行学习探究,进而促使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2]陈跃生,陈毅辉.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9)。

高中物理实验中综合能力的培养论文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状况是决定物理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高考考纲明确提出了要考查学生的五种能力,为此结合平时教学我谈一谈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的核心应归结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人们常说,要提高人的素质,归根结底也就是提高思维素质,所以做为教师,要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结合高中生的特点,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解答物理问题时,大多数学生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造成解题中出现思维障碍,针对这一现状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交给学生,读题的时候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物理名词或较为典型的物理规律的叙述下用笔勾画出来,这样学生在分析物理过程就能快速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就是一个背景材料中,尽可能地开拓各种思维渠道,以便从不同思维路径达到同一目的,提倡一问多思、一题多变,多探索,引导学生发展发散思维,使他们灵活运用,灵活的接受知识,加强知识联系提高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人们思考问题常常反过来加以思考,这就是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可以拓宽学生思路。例如,物理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做匀减速运动的刹车问题,让学生反过来思考将是一个什么样的运动?这样反过来多角度思考,对提高学生能力是会有帮助的。

二、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这方面主要是运用物理知识通过口头或文字说明解释物理现象,会应用物理公式弄清实际问题,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认为培养这方面能力,平时应该引导学生做好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勤于思考。

我们知道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是人类在生产、生活、社会实践中获了经验的总结。所以,学习物理要联系实际,把知识学活用活,真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物理问题,如日、月的东升西落,冰、水的相互转化,电流使灯泡发光,电流使电阻丝发热等问题。

2.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是解题关键。

实际问题的特点是用生活的语言来表述的,而不是用物理名词术语直接给出的,所以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用物理名词术语显示出它的物理真面目,再找出与之对应的'物理概念、规律等。例如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水缸“出汉”,卫生球消失等生活现象,首先要转化为物理术语,与物理概念、名词等联系起来,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人的一生获得的知识技能,其中只有少数是从老师那儿“学”来的,而决大部分是通过自学和实践获得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外广泛阅读及其他课外活动等。

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训练项目之一。

首先,使学生明确目的,启发学生思维,揭示事物本质。观察不等同于一般的看,它是思维的基础,是认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启发其思维活动,这是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其次,精心指导学生实验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师要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

使学生明确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要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实验热情,重视学生动手实验,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了解其发展变化特点,以至最后探寻物理规律。

五、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迁移主要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或新的学习的影响。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有促进作用的叫正迁移,有干扰或抑制作用的叫负迁移。

1.注意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保证正迁移实现,清除负迁移。

在教学中要一定防止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定律时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前面学习的错误思维方式将影响后续学习,只有形成有利的心理准备状态,才能保证实现正迁移。

2.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提高学生的概括水平。

在学习中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概括,特别是横向之间的概括,强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联系,章节之间的联系,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使学生的知识达到一定的广度,不仅促使学习向深度发展,而且可以顺利理解新的事物。已有知识的概括水平越高,就越能揭示同类新事物的应用,并把新事物融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中去,并能够顺利地发生正迁移。

3.重视演绎推理作用的运用和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要使学生把握知识的组成和框架,建立起整体的认识,特别要重视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演绎推理的作用以及演绎推理方法的培养。学生掌握了演绎和推理,才能使知识进一步扩深和展开,对后续的深入学习起到了良好的正迁移。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及运动规律的科学,从物理学的发展以及物理学自身的研究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科学认识的基础,是判断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是联系实践的形式之一。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的教育改革已深入到将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阶段,要求广大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审美、学会合作,其核心是21世纪的学生要具有创新精神,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更,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和做好实验教学。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建立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实验可开发学生智力,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的初步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个人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物理教材中对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的有关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即从实验直接推出结论的正确与否。在这些实验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往往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探索性实验的主体是学生,由学生自己动手,在实验过程中认识到这些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它旨在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对未知结论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将演示实验与学生操作实验,有机结合进行,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例如:以电磁感应课堂教学设计为例,说明一下设计思想。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节课都要把启动顺序、知识结构等写在教学材料上。从表面看有点像程序教学,实质上它有更多的灵活性。其中操作上有分有合,时间上可长可短,运行中有序交替。总之,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训练要求,避免一刀切。

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会正确使用基本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据取数,得出结论,而且还应培养学生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独立地设计实验方案的本领,即培养学生实验的设计能力。要变学生实验为设计实验,教师对实验设计只进行一般性的原则指导,教师只讲述基本方法,不做示范操作,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实验操作可在实验室内巡视启发指导,给学生创造独立实验操作的环境。对学生实验中的错误、实验出现的各种现象和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多角度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在“做”中逐步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形成学习物理的比较稳定的动机、情感,并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勇气,在“做”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实验方法多样性,活跃学生思维。

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是要求在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四、重视演示实验中设计思想的展示和创新,注重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物理实验现象本身就具有鲜明、直观的特点,能够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但在教学实践中,不能片面追求实验中强烈的视觉感受,却忽视了对实验过程中重复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新课程标准中,将科学研究列入标准,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强的毅力和积极的心态,否则,只能是半途而废,无功而返。在物理实验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分析研究学生分组实验中发现的发生的异常现象;二是注意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三是做好课外小实验;四是留心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通过物理实验,不但要达到教材对每一个实验提出的实验目的,进行常规的验证性的实验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理论联系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分组实验、课堂演示实验、课外小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严密观察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发现、思考和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展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的应用现代教学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活动中,也可以发展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创造。

总之,由于学生在实验教育中要么观看教师做演示实验,或按部就班地按书上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课堂实验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这种被动性的意识程度与意识到指导性作用发挥的程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验中去,而不是仅仅在于实验的成功与否。更重要的是通过做实验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

(作者单位:558305贵州省平塘县塘边中学)。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