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学设计(实用16篇)

时间:2023-12-11 19:21:05 作者:碧墨

教学计划需要根据教学进程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教学计划的编写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评课稿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的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怎能不打动那些善良的孩子们的心?通过听刘芸课堂教学,我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跟我是一样的。

一、入情入境,情感共鸣。

听了这节课,我被本文深深地感染,教者引领学生体会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时,体会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当鲜花捧来,蓝盔接来,而爸爸却永远不能再回来时,那时怎样的痛楚啊。教师用朗读渲染学生,学生的情感陷入了对父亲深切的缅怀当中。让每一个人都受到了感染,感受雷利悲痛的同时,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在教学“雷利的呼吁”部分时,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语境,化成本文主人公去进行朗读实践。当学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呼吁“和平!和平!和平!”时,全班同学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对于战争的痛恨,对于和平的渴望溢于言表。

二、立足文本,个性解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并交流自己的`体会。在交流时,学生能针对同一句话谈出自己不同的理解。发言的大部分同学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根据“蓝盔”加上了引号,体会到它的意思并不单纯是指一顶蓝盔,而是象征着和平。爸爸是想让雷利看到世界的和平。这一切,都说明学生对于文本有自己的认识,平时的语文课上的日积月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初见成效。

这节课,由于教者潜心钻研,准备到位,使本节课收到了让人满意的效果。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评课稿

今天听了张副校长执教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感觉收获较多。课堂上张老师努力引导学生亲历亲为,引导学生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生为本。课堂上有很多的亮点:

1、张副校长能引领孩子们从课题入手,提出非常有价值的三个问题:“是谁发出呼声?是什么样的呼声?为什么要发出这个呼声?”然后紧扣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教师有侧重点的、有方向性地对学生的三个问题进行有机处理,不露痕迹。精讲多悟,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获得情感体验,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2、教学环节的设计能层层递进,步步为营。从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到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让学生自主感悟到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的心情。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的感悟挺进,感悟到世界的不太平也同样呼吁着和平。在这里,张副校长要求学生借助搜集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和汇报来感知当今世界还充满战争,从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落实课文的难点。再次,教师还创造性地还原课文的本真,创设情境,教师补充拓展了大量的关于战争的资料,更易于学生感知、感受、感悟,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重视课文表达方式的研究。在课堂上,老师引领学生感悟到排比句的表达效果后,然后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这个小练笔真是一举三得。既是对课文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也是学生情感的喷发,更复习了书信的格式。

总之,本堂课扎实、朴实、真实。真实地再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符合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潮流。但是,可能是我的教学理念还不够先进,还没有与时俱进,觉得课堂上如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能更有效地引领学生有更高层次的发展。其次,作业进课堂的理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不知该怎样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评课稿

今天,观摩了三位老师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我感觉虽然是三种不同的教学风格,但是有异曲同工之妙。陆老师的课犹如一桌丰盛的大餐,让人大饱口福;毛老师的课宛如炎热夏天里一盘素淡的凉菜,感觉清凉可口;蒋老师的课仿佛是闲暇时的一块甜点,令人回味无穷。

我再次被陆老师的课堂教学所折服。记得,第一次是在实验小学,那时,我县教育局举办“精品课教学大赛”,我作为评委之一,当时,她的课就征服了我。今天,我有幸再次身临她的课堂,我的整体感觉是享受。我是被她的人格魅力所打动,产生了共鸣。一、她的语言感染了学生,也感染了我。她委婉的导入、循循善诱的启发,引导学生体会悲伤时的低沉语调、升华文章中心时的激昂声音。她抓住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她不愧是课堂上一位优秀的导演,她和学生共同演绎出一幕精彩的大戏。二、在她的课堂里,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主要体现在指导写字、朗读、理解词语、小练笔等方面。陆启茜老师应该用的是自己的学生吧?(陆启茜:是的。)学生的朗读能力如此之强,可见,老师平时在朗读方面的指导和训练是多么到位。

毛老师在结课时的课外延伸设置很好:作为和平使者,你能为和平做什么?让学生认识到不是战争与我无关,而是我也应该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老师用心、用情对待每一节课,一定都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天,我从三位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在这里,我向她们表示感谢。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并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两位小英雄--(小夜莺、雨来),他们都是十分的--(勇敢、机智)。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战争是非常--(残酷的)。我们虽然不能阻止战争的发生,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

二、检查预习,学习字词,朗读课文。

1、师:课前,同学已经预习过课文,那本课的生字新词你能读准确、正确书写并理解吗?课文能正确地朗读吗?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检查预习的情况。

2、小黑板出示要求:

3、小组合作检查预习。

4、全班交流展示:

(1)正确读词:

抽一小组:师:有哪些易错的字音要提醒?(小组提醒字音,全班跟着一起读一读。)师:还有补充吗?(再请一组提醒字音,全班跟读)。

师:现在大家能正确朗读这些词了吗?(抽两小组读,然后全班齐读)。

(2)理解词义:

师:这些词你们能理解哪些?(各组简单理解词义。由学生畅谈已经理解的,不能理解的放到理解课文的过程理解。老师指导查字词典、结合上下文理解)。

(3)正确书写:

师:对于本课中要写的字,你们有哪些提醒的?(抽小组的同学上台板书并提醒,然后全班同学用手书空巩固。)。

(4)师:刚才大家所提醒的这些字,希望同学们要牢记在心,正确地书写。下面,请各组的同学再来展示展示课文的朗读。

正文部分1-4自然段,哪个小组愿意读?5-7自然段,哪个小组读?

抽两个小组读课文,读完后其他评价。

5、小结评价:

师:在刚才的小组学习展示中,你认为哪些组表现得好?

学生互相评价。

师:希望小组的同学们在后面的学习继续努力!

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师:读过了课文,那课文先讲了什么?再讲什么?大家了解了吗?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分段落标注。

3、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理清脉络,师相机板书。

5、师:了解了各部分的内容,现在我们用通顺的语言连贯起来,就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已先在心里试着说一说。

抽学生完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总结。

1、师评价各组的学习情况。

2、生说说自己的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板书:

问候与感谢。

倾诉与怀念。

发出呼吁。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知识与能力:理解“联合国秘书长、维和任务、蓝盔、军事观察员、卓越、和平之花”等词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了解写文章要注意前后呼应。学习用具体的事实、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方法。训练排比句:为了......为了......为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小作者对父亲的深切缅怀,知道世界和平对每个人的重要意义,珍惜和平幸福的生活,激起学生痛恨战争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战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入,感知全文。

1.导语: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着。可是,你们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播放战争视频)师:看了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生:战争太可恶了。)。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一个被战争夺去父亲的中国孩子的呼声吧。

(出示课题,齐读)。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生:谁?为什么?向谁?)。

师: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雷利写给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现在就让我们来朗读课文,置身于小作者的内心世界吧,看看这位中国孩子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他主要想通过秘书长呼吁什么呢?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学生自由朗读)。

师:老师来检查大家读的怎么样。(正音指导)。

师:大家读的都不错,读完之后谁能用这个填空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填空)。

雷利的爸爸是,不幸在。雷利至今忘不了,可是后来。于是,雷利向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写了一封信,希望通过加利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

二、精读课文,感悟内容。

1.感受爸爸的形象。

过渡:雷利的爸爸为和平献出了生命,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爸爸的句子,想想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朗读)。

师:谁想说说?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有才华。

师:这是爸爸的职业,谁指导什么是联合国维和部队?谁能简单介绍一下?

(背景介绍:雷利的爸爸叫雷润民,1994年他作为一名监督伊拉克、科威特双方对停火协议遵守情况的军事侦察员,在执行任务中壮烈牺牲,因此,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与了他高度的评价,赞扬他是……。)生接着读赞扬的话(理解“卓越”的意思。)。

2.体会失去爸爸的悲痛。

过渡:拥有这样一位爱和平、爱家庭、有才华的卓越的爸爸,该是多么幸福啊,雷利怎么也忘不了爸爸那亲切的目光与笑容,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时对他和妈妈说的话,忘不了那美好的约定。

(1)(板书:爸爸临上飞机前注视着我和妈妈的深情地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师:谁想来读读爸爸临上飞机前的话?(指名读)。

师:谁来评价一下?你能超过他吗?(生读)。

师:从爸爸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爸爸坚定自己一定会带着蓝盔回来)。

师:让我们带着坚定的语气再来读读爸爸的话。(全班读)。

师:此时,如果你是雷利,你会怎么回答爸爸的话?(两生对读)。

师:“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要求读出坚定的语气)。

生:“好的!等您凯旋的那一天,我们一定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您!”

(2)过渡:自从爸爸坐上飞机的那天起,雷利和妈妈就盼望着爸爸能够平安回来。现在,爸爸回来了,蓝盔回来了,可是没有拥抱,没有欢笑,当他们如约捧着鲜花去迎接爸爸的时候,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在这一段里,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动,说说你的感受。(自由读第3节)。

师生配合朗读:现在蓝盔回来了,但它是。我们如约捧着鲜花,可接到的却是。鲜血,腕上的手表。

师:说的真好,让我们把这些感受放到文中去,再次感受一下雷利失去爸爸的痛苦。

3.理解“世界并不太平”

过渡:爸爸已经牺牲了,他为什么还要来呼唤和平?找出有关世界并不太平的句子。(自由读6、7节)。

(出示: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师: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生:世界不太平,很多地区还在打仗。)。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局部存在战争的例子?(生展示资料,谈感想)。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美国轰炸南联盟、9.11事件、美国轰炸阿富汗、巴以冲突......

师:同学们,当大量的事实展现在我们面前时,你作何感想?(生谈感想)。

雷利又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我们一定要像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

师:谁来读?(生读)谁来评价?(再读)请热爱和平的同学一起读。

4.发出呼吁。

过渡:雷利正是看到这些悲惨的画面,听到了爸爸的呼唤,他才发出和平的呼吁。

师:这是雷利一个人的呼声吗?可恶的战争,残酷的战争,无情的战争,夺去了雷利爸爸的生命,夺去了千千万万无辜的生命。此时此刻,我们禁不住要和雷利一同呼吁--(出示: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为了...为了...全社会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师:谁来呼吁?谁还想呼吁?老师被你的呼声感动了,你的呼声真正代表了全世界人民的呼声,让我们一同来呼吁吧!(全班齐读)。

三、完成课后练习。

句式练习:为了,为了,为了,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1、使学生了解“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从而唤起学生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2、体会“我”对父亲的无比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认知目标:1、了解局部战争的情况。

2、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体会“我”对父亲的无比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从而唤起学生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二、教学媒体的选择。

教学媒体主要是网络技术。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搜索信息的便捷性、呈现画面的直观性等特点,辅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雷利向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发出了内心深情的呼唤。请听(课件出示:配乐呼唤录音)雷利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呼唤呢?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检查预习,理清文章脉落。

1、通过课前的预习,你了解雷利发出呼声的原因吗?(板书:失父之痛、世界不太平呼唤和平)。

2、师:那么这是个怎样的父亲呢?请看大屏幕:

三、合作学习,体会失父之痛。

1、课件出示:(千人迎英雄的场面,并出示录音、字幕:他,是一个精通四国语言的经济学硕士;他,是一个深爱妻儿的好丈夫、好爸爸;他,是一位卓越的维和部队观察员。)。

2、默读课文,找出体会到作者失去父亲万分悲痛的句子划下来,然后读给你旁边的同学听。

3、学生进入学习网站,合作学习。(请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法指导,进行讨论交流,再探讨朗读进行汇报。)。

4、汇报交流:

(1)片段一:(读文--互动质疑--查阅相关资料--谈感受)。体会爸爸对维和行动充满信心。

(3)片段三:读文谈感受,在失父的回忆中表达对爸爸的崇敬与自豪。

四、畅游网络,感受世界的不太平。

1、指名读第7段,自主质疑,梳理问题。

3、观看伊拉克战争视频、“9、11”事件图片。

(1)学生有选择地进行浏览。

(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再次呼唤,升华感情。

1、课件出示呼声段落,齐读。

六、延伸拓展,呼唤和平。

师:面对着和平年代的不和平,你又想说什么呢?

1、我想对发动战争的国家说……。

2、我想对处于灾难的儿童说……。

七、世界和平资料展。

课件展示和平的图片资料:在《爱的奉献》音乐中,教师描述: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只要献出一份爱,和平就能永驻人间。

板书设计:

失父之痛斥世界不太平。

呼唤和平。

和平永驻人间。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评课稿

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孩子,较难体会渴望和平的情感。因此,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情感,,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失父之痛中体会和平之可贵;三是适当补充事实,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教学流程。

一、由题质疑,激发兴趣。

(估计学生想知道的有:“一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表达什么愿望?他为什么会发出这一呼声?)。

(第一遍读,要读准字音;第二遍读,要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什么;第三遍读找一找问题的答案,特别是要抓住重点语句找答案。)。

二、指导读书,深入感悟。

1、正确、流利地朗读。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指名朗读,在朗读的检查中结合正音的指导。要读准“卓越、沉浸、蓝盔、腕上、圣坛、呼吁、充满”等词语的读音。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在学生第二遍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要让学生了解到,课文先写问候和表示真诚的谢意,再写对在维和行动中牺牲的父亲的回忆和怀念,最后是对世界和平的呼吁。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在交流时不要强求语句的一致,要鼓励个性化的表达。

3、抓住重点语句感悟。

(1)对失父之痛的感悟。

引导学生寻找表达失父之痛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或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一定是下面所举的句子,说得有道理或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就可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评课稿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今天听到徐老师执教这篇文章,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情境教学。

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图片、音乐等教学设备营造氛围,让学生观看战争图片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引起学生对作者雷利的痛苦心境的了解,入情入境生情。

二、问题引入。

教师以问题“谁的呼声?”、“这个中国孩子发出什么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三个问题来引入新课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就从“怎样的呼声?”和“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问题着手,层层深入。

三、激情朗读。

本节课徐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教学中,教师以反复地阅读、思考、理解,让学生的情感进一步被激发,从而体会到小作者雷利失去父亲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地渴望。

四、呼吁和平。

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心声,对和平的渴望写在卡片上,并展示出来。此时的学生已经融入作者的心境,并激起了共鸣的火花,都迫不及待地写下自己的心中感受。徐老师改变了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师问生答”的现象,把学生从被动的“学答”地位提升到了主动“学问”的地位。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地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用情、用心倾诉着家庭的不幸,世界的不幸,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一、课前谈话为铺垫课堂气氛而设置。

课前谈话时,一起欣赏了一组展示家庭幸福和美的图片,并请学生谈论,在这些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的发言表达了他们的心声:家人团聚,共享天伦是最大的幸福。

以此作为情感的铺垫,营造氛围,急转直下。

二、初读课文是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即使做了充分的预习,课堂上仍然要留足读书的时间。课上初读课文,是要体现对文本的整理把握,梳理脉络。通过初读,解决了“这封信是谁写给谁的?他在信里发出了怎样的呼声?”这两个问题,并且存疑:“为什么署名写‘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而不直接写雷利这个名字?等到整篇课文都学完了,我们就会有深入而全面的认识。”这个环节的处理一是能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学会关注体裁特点,读书信要关注格式,这也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的总结。

三、字词学习更是一项综合性学习活动。

从多音字到课文新词的学习,结合了“据义定音”、“找近义词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方法,带动了第一自然段的学习,通过阅读去搜集和处理信息。

通过抓“卓越”这个词,全面了解文中的爸爸卓越还表现在哪里,并且带动二、三自然段的学习。

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中,有一点特别值得反省:当一生说:“爸爸的卓越还表现在是一个出色的经济学家”时,我没有及时去引导他去寻找前半句,而是急着去找另一个学生,企图救场。结果另一个孩子又找到“爸爸是和平卫士、牺牲在维和的战场上”这些话语。事后一想,如果我能追问第一发言的学生:“还有吗还体现在哪?”说不定,学生就能回答完整,补充到位。我想,这也是一种课堂调控经验缺乏的表现,值得在日后的教学中去锤炼。在今后的日子里应深入地关注学生的发言,做比较准确地引导,那么学生就能很好地表达、归纳。

四、品词析句融合意文情感兼得。

设计这堂课的主旨是:以读为轴心,连接学生、文本、语言、情感这四个点;在朗读、感悟中回归语文本色,演绎语文风采。

课文是封书信,作者主体感情色彩浓厚,情感自然质朴。遣词造句无过多雕琢痕迹,源于生活源于自身的生活经历。通过读,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桥梁。“分别时美丽的约定”和“重逢时残酷的现实”这两个内容的对比处理和挖掘。不仅仅在情感上打动人心,更是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两个自然段地对比写作才造成这样的情感落差,也才能这样打动人心。让学生隐约明白,这样的表达手法的妙处。

“和爸爸分别后,家人天天盼着他回家,想象着重逢的画面是怎么样的?”这样一个环节,把两个自然段结合在一起,造成一种落差。同时,课堂语言的设计和表述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营造了一个场,让学生进入到情境当中去,真切地感受文字传达出来的情感。并且用形式多样的朗读去提升这样的情感认识。

这个环节的教学之所以能营造出这样的气氛,这样的场,关键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通过品词析句,通过教师语言的描述,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来体现的。

在朗读当中,凸显了文本的情感主线:因为失去亲人的痛苦,所以引发对战争的痛恨,更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五、课堂节奏的把握和轻重缓急的处理。

课堂教学如同烹饪手艺,此次课上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对课堂节奏和火候的把握还是比较欠缺的。

比如说,更多的是关注设计,及时从课堂获取信息的意识稍欠缺。当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时,当学生说不到点子上的时候,该怎么去引导?尚不能很自如。师生互动时,什么时候火候最好?什么时候展示这个环节才能有最佳的效果?比如“美丽的约定”和“残酷的现实”那两段话的对比,是个很好的设计,但如何在课堂上起到最大的作用呢?这个还需要深思再深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

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

(将自己知道的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面或照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5课,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的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用情,用心倾诉着家庭的不幸,世界的不幸,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这篇文章深深地感染了我,每次读完,我都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同时也唤起我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我想,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怎能不打动那些善良的孩子们的心?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我真切地感受到我的孩子们跟我是一样的。

语文课是情感的科目。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入情入境。由于我被深深地感染,为此在引导学生体会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时,我的心也随着学生的发言而隐隐作痛。雷利是多么怀念他的父亲啊!当鲜花捧来,蓝盔接来,而爸爸却永远不能再回来时,那时怎样的痛楚啊!我在朗读第3自然段时,声音不禁颤抖,热泪不禁盈眶,在音乐的渲染下,学生的情感也和我达成了共鸣,陷入了对父亲深切的缅怀当中。而在他们朗读的过程中,都能用心去体会,去感受,再化为动情的声音,每一句话的朗读都饱含深情。尤其是励芸同学朗读的2、3自然段,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感染,引起强烈的共鸣,使课堂因为她的朗读而精彩异常。在感受雷利悲痛的同时也有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在教学“雷利的呼吁”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语境,化成主人公去进行朗读实践。当学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呼吁“和平!和平!和平!”时,全班同学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对于战争的痛恨,对于和平的渴望溢于言表。

其实,读书,不是人在读,而是心在读,是心与心的交融,只有让学生进入读书之境,融入作者之情,才能激起共鸣的火花。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并交流自己的体会。在交流时,学生能针对同一句话谈出自己不同的理解。发言的大部分同学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周璐露同学能根据“蓝盔”加上了引号,体会到它的意思并不单纯是指一顶蓝盔,而是象征着和平。爸爸是想让雷利看到世界的和平。叶旭东能联系上下文对句子的意思深入理解。这一切,都说明学生对于文本有自己的认识,平时的语文课上的日积月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初见成效。

本节课上的教学课件是我自己制作的。虽然很简单,但是非常实用。音乐的渲染让学生如亲临其境,关于战争的图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进而唤起了学生对和平的渴望,树立了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观念。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留下了一些遗憾。最主要的是学生的发言面比较窄。我觉得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有一定的紧张情绪。另一个是课堂上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还是有些少,学生在没有组织好内部语言时,自然就不会举手。而这样,那些阅读感悟能力较强的同学便显现出了优势。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全体学生的阅读能力。

回想这节课的准备过程,真是感慨万千。同组老师尤其是师傅朱伊红老师的指导,自己的潜心钻研,终于使本节课收到了比较让人满意的效果。虽然这只是一次活动,只是一节课,但是带给我的意义决不仅仅是这些,我想我的收获会更好地运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让自己的每一节课都收到好的效果。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对父亲的真挚情感。

3、 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1、 理解“我”为什么发出呼吁。

2、 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一、揭示课题:

1、(师走到学生身边小声地问) 你爱你的父亲吗?为什么?

父亲就像是一艘小船,载着我们的梦幻,到达人生的每一站;

父亲还像是一棵参天的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

父亲更像是一盏路灯,在人生的每一个路口,为我们指明方向;

父亲所给予我们的是一颗心,穷尽一生的爱。

雷利的父亲原本是一个精通四国语言,出色的经济学硕士,还是一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可是一场战争无情地夺走了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小雷利在悲痛之极,带着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对和平的强烈渴望之情,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写了一封信。今天就让我们来读这封信,近距离地去聆听这个孩子此刻的内心。

二、深入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一)学习第3自然段,体会失父之痛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边读边可以做些批注。)

2、集体交流。

(1)说说哪一段的内容让你最感动?(指名找)

(2)你为什么感动?谁还想把自己的感动说出来?(交流感动的地方)

(3)指导朗读: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无情地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他最亲的人——儿子,雷利,面对这一切,心情哪能平静呢!

我们怎样把作者真实的感受读出来呢?自己先练练这一段吧!

(自读、指名读、齐读)

(4)想象说话练习:

请把你此刻想说的话写下来。

1. 学生写,教师随机指导。

(1、爸爸,虽然你牺牲了,可你是为了世界的和平牺牲的,你牺牲得值得,我为你自豪。

3、爸爸,罪恶的战争,罪恶的子弹,夺去了你的生命。看着你满身的鲜血,我憎恨战争,我要向所有的人大声喊:要和平,不要战争!

4、爸爸,你看见了吗?我和妈妈捧着你最喜欢的百合花来接你了。请你睁开眼睛看一看啊!我 以前常惹你生气,以后我再也不了。我只要你醒过来,我要你陪我放风筝,像别人的爸爸那样,放学接我回家。

5、爸爸,你走了,走得这样匆忙,来不及擦一下手表的血迹,来不及看一眼我们如约捧来的鲜花,来不及再和我们说一句话。看着你国旗下的遗体,我们的心都碎了,爸爸,你知道吗?我们不能没有你啊!)

b、学生基本写完时,教师:写完的同学,请你们深情地把它朗读出来。

c、交流。师:谁能深情地来读读你想说的话?

(二)痛恨战争、渴望和平

师:同学们,可这所有的一切又是什么造成的呢?

1、 指名说:战争

3、 点击课件,出示图片

(1)学生接说 点击课件:要和平不要战争

(2)朗读指导:这是小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呼喊,一起再来喊喊。

5、 写话练习。

师:同学们,此时,你恨战争吗?你向往和平吗?把你对战争的恨和对和平的渴望写几句话。

(1)自由写

(2)交流

三、课堂总结

是的,战争是残酷的,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痛恨战争,向往和平。同学们,我们是幸运的,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就让我们珍惜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吧!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阅读课文,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体会他从心底里迸发出的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

1课时。

开展世纪回望,百年战场的活动:收集有关战争的图片、资料,对战争的残酷性有所了解,扩大学习本课的知识背景,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

2、师述导语:当人类满怀和平的渴望步入21世纪的时候,战争却仍在这个星球继续。。。。。。愿这些战争的画面能够到此静止、凝固——成为历史。这就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词句,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尽量自己动手扫清障碍。

2、检查自学效果:指名轮读课文,理解生词意思。

(三)再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讨论:秘书长为什么评价他爸爸是一个卓越的观察员?

(2)齐读。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要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2)指名读,评议,练读。

(3)全班练读第二段,读出雷利与爸爸依依不舍的语气。

(4)学生自读第三段后,用悲伤的音乐作背景,让学生配乐朗读。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师述:爸爸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了,作为儿子的我怎样呢?

(2)自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雷利的决心与呼吁。注意用上弥漫、威胁、娇嫩、比例失调、制止、充满等词。

(四)齐读全文。

(五)注意书信的格式。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

语文课是情感的科目。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入情入境。由于我被本文深深地感染,为此在引导学生体会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时,我的心也随着学生的发言而隐隐作痛。雷利是多么怀念他的父亲啊!当鲜花捧来,蓝盔接来,而爸爸却永远不能再回来时,那时怎样的痛楚啊!我在朗读第3自然段时,声音不禁颤抖,热泪不禁盈眶,在音乐的渲染下,学生的情感也和我达成了共鸣,陷入了对父亲深切的缅怀当中。而在他们朗读的.过程中,都能用心去体会,去感受,再化为动情的声音,每一句话的朗读都饱含深情。尤其是励芸同学朗读的2、3自然段,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受到了感染,引起强烈的共鸣,使课堂因为她的朗读而精彩异常。本文在感受雷利悲痛的同时也有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在教学“雷利的呼吁”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语境,化成本文主人公去进行朗读实践。当学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呼吁“和平!和平!和平!”时,全班同学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对于战争的痛恨,对于和平的渴望溢于言表。

其实,读书,不是人在读,而是心在读,是心与心的交融,只有让学生进入读书之境,融入作者之情,才能激起共鸣的火花。

二、立足文本,体现学生对教材的个性解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并交流自己的体会。在交流时,学生能针对同一句话谈出自己不同的理解。发言的大部分同学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周璐露同学能根据“蓝盔”加上了引号,体会到它的意思并不单纯是指一顶蓝盔,而是象征着和平。爸爸是想让雷利看到世界的和平。叶旭东能联系上下文对句子的意思深入理解。这一切,都说明学生对于文本有自己的认识,平时的语文课上的日积月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初见成效。

三、教学课件简洁、实用,为教学服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4、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多媒体课件。

师: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环境中享受着幸福、安宁的生活时,你可曾想到还有许多人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一个中国孩子面对战争所发出的呼声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他发出怎样的呼声?

生: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

1、同学们都是善于提问的孩子,接下来,请大家快速、自由朗读课文;去文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2、课文读完了能回答刚才问题吗?

〈1〉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你是从哪儿知道的?(雷利,课文的注释)这篇课文其实是当时北京二中学生雷利写的一封信,那收信人是谁呢?(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组织的最高行政长官,联合国最主要的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友好关系)有人知道现任联合国孔径书长是谁吗?(现任秘书长是韩国的潘基文,20xx年1月1日上任)。

〈2〉他发出了怎样的呼声?(他呼什么?)。

板书:“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3〉他为什么发出这一呼声?

(因为他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行动中壮烈牺牲了)。

所以作者发展出这样的呼声——(指引板书:“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学生述说快乐)。

听了同学们刚才的述说,老师感觉你们真幸福。我这呢,也有几幸福的画面。我们一起瞧瞧。出示课件:(快乐时光:爸爸多爱儿子呀,一家人放着汽球多幸福呀;一手拉着妈妈,一手拉着爸爸,漫步在沙滩,幸福吧!爸爸还教女儿踢足球呢;要出门了,爸爸背背。)这一幕幕多幸福呀!可这一切对于雷利来说,却永远失去了。他再也不能拉着爸爸漫步沙滩,再也不能让爸爸教自己踢足球了。

1、再也不能,再也不能此时的雷利,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伤心、悲痛、因为——)(板书:“痛——丧父”)。

2、雷利带着悲痛写下的信,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呢?

(1)课件出示;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伯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为什么这句话中让你感到悲痛?(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能说一说吗?

两年、巨大、至今都忘不了,(时间长、程度深、难忘—)(说后读)。

师:是啊,两年多来,700多个日夜夜呀,可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雷利至今都忘不了,他忘不了什么?(他忘水了爸爸那深情的目光,忘不了曾经与爸爸的约定)他们约定了什么?(课件介绍蓝盔及维呼部队)。

小结:多么美好的约定啊!可我们等来的失去父亲的噩耗,这是怎样的悲痛啊!来,让我们带着这份悲痛读一读课文的这话(全班齐读)。

还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深刻?

(2)课件出示: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贵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a.为什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看到灵柩,看到遗体,知道爸爸死了,怎能不痛?看到爸爸牺牲时,流了那么多血,又怎能不痛?)。

师:本来我们如约捧着鲜花去接爸爸,心里会想些什么?(哇,爸爸就要回来了,他肯定给我带蓝盔了吧,很高兴。)可是他如约归来了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灵柩回国,配低回的哀乐)。

引读:我们接到的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我们看到的是——“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这所发生的一切是多么令人肚肠寸断呀!让我们拿起书,带着这份痛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吧。(全班齐读)。

(3)爸爸没有如约归来,可是爸爸真的失约了吗?(没有,他给儿子带回了一顶蓝盔)。

爸爸带回来的仅仅是一顶蓝盔吗?(不,还有对和平的渴望)。

师:是啊,我们读懂了爸爸未了的心愿,雷利也听见了爸爸深情的嘱托,所以他告诉加利先生。9引读;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同学们读得不错,愿意再读一遍给我听吗(愿意读的读)。

老师听到三个“和平”读得一个比一个大声,你们为什么要这样读呢?(因为人们非常渴望和平,表达了人们非常渴望和平的强烈情感。)。

谁愿意带着我们的体会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女生读)。

还有让你感受触很深的句子吗?(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4)课件出示: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爸爸十分优秀,感到心痛、可惜)你能读出这份心痛,这份可惜吗?(比赛读)。

我们为雷利心痛,因为他失去了这样一位出色的父亲,我们更为国家惋惜,因为爸爸的牺牲让国家痛失英才!

(二)是谁夺去了父亲的生命(是战争!),是谁带给雷利这重重的悲痛?(是战争!)是谁?(是战争!)。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小组读)。

1、哪一个词让你感受到雷利特别恨战争?(罪恶,子弹上往往带着血腥味。)。

2、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不顾这不安宁的世界,你能说出哪些地方还在发生战争吗?(伊拉克,阿富汗)。

3、看到“战争”二字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硝烟弥漫,听到了炮声隆隆)。

你们真会读书,能从简单的文字里读出动人心魄的画面。

老师也收集了许多工作令人揪心的画面,让我们来看一看娇嫩的和平之花受到怎样的威胁(播放课件:随着一声巨响,楼塌了,多少个生命在瞬间消散,人类的文明就这样被自己摧残,战争真给人们带来了穷的灾难,无辜的人们因为战争变成了如此的模样,可怜的孩子,一声声呼唤,妈妈你在哪呀,难道他们的人生就这样开始了吗?战争毁灭了多少家园,让多少家庭妻离子散,以前的学校变成了一片废墟,孤独的老人苦苦哀求,求求你们了,别再打仗了。)。

5、看了刚才那一幕幕揪心的画面,你们想说些什么?为了维护和平,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三)我们读懂了雷利心中对战争年代的仇恨,那你体会到他心吕有怎样的渴望呢?(他渴望和平,他热爱和平,对,他爱和平。板书:爱——和平)。

所以他在文中写到:(引读:敬爱的加利先生,在此,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父亲!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推动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这段话说得多好啊,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读出对和平的热爱与渴望。我相信,整个国际社会一定会听到雷利的呼吁(指读板书:“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这仅仅是孩子们的呼声吗?

生:不,这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的呼声!

师:让我们代表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呼声!

让我们代表全世界爱好和科的人们再一次高声呼吁——(指读板书:“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老师听到了对战争年代的谴责,对和平的呼唤,这是所有中国孩子的呼声,这是全世界和平之花的呼声。来,让我们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中为和平虔诚的祈祷吧!

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帮平的力量,让我们全体起立,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研究的声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年代,让世界充满爱!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评课稿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3、学习课文的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自学生字,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后查字典做好解释。

2、雷利是说给谁听的呼声?都说了些什么?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们看: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的形势发言。)。

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3、有许多孩子也跟大家有相同的语言,我们烈士的儿子雷利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呼声吧。(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辨字组词。

3、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5、说说文章主要将了什么?

(这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信中呼出了自己的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再读课文,将课文分成两部分。

1、怀念为维和而牺牲的爸爸。

2、通过加利先生向全世界呼吁。

四、指导朗读。

1、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之情。

2、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五、小结。

世界需要和平,让我们为世界的和平出一份力吧!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1、理解“蓝盔、军事观察员、联合国、卓越、罪恶、呼吁”等词的意思。

2、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通过查找资料,理解“但是当今世界并不太平……”这句话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情促读,以情促悟。以孩子的呼声这一段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先是以孩子发出了什么呼声,再通过回忆父亲感受失父之痛促使学生理解孩子的呼声,最后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当今世界还不太平再次促使学生深切感受孩子发出的呼声。三次出示的孩子呼声体现了层次,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幸福的环境中,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这样的幸福生活,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课件出示

师:战争是残酷的,在战争中有多少人伤痕累累,有多少人流离失所,又有多少人妻离子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齐读课题)。

质疑:读了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为什么发出呼声?发出什么呼声?)

1、自读课文、出示“联合国、蓝盔、军事观察员”相关资料。

2、解决质疑的问题。师:是不是知道这些就可以了?今天我们还要透过语言文字用心来感受作者的呼声。

(一)、出示孩子呼声这一段。指名读。

(二)、感受“失父之痛”。

1、自读课文,用记号划出描写父亲的相关句子,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2、反馈。

句1: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

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理解“卓越”。

句2:两年多来,我们全家……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一去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指名读爸爸的话。(深情)

句3: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

师读这一段,同学们闭上眼睛,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指名说。

出示填空,填一填,看看这些词填与不填有什么不同?

(师随机点拨)

指导朗读。

句4: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

(三)、再读孩子呼声

师:同学们,一个军事观察员,一个爱妻爱子的爸爸、一个出色的经济学硕士,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生命,这是多么令人心痛,而对于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来说,更让他懂得了战争的残酷,和平的意义,让我们一起和雷利呼吁。朗读。

(四)、感受世界的不和平。

学生交流资料谈感受。

师出示有关图片。

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

读“但是世界并不太平……”

(五)、再读孩子呼声。

师:同学们,这一组组照片、数字刺激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视线,更刺激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一起呼吁。齐读。

四、升华情感,呼吁和平。

师:同学们,相信大家的呼声一定能感动罪恶的子弹,“和平之花”将永远灿烂,看,我们的世界应该是美丽的。看图。

和平鸽已经展翅飞翔,让我们拿起笔,也来写上几句和平的话。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