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分类教案(通用18篇)

时间:2023-12-15 08:14:01 作者:书香墨

编写大班教案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和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使教学更加精准和有效。大班教案范文中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评价指标等详细信息。

大班数学三层分类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简便的方法区别和记录物体的轻重,初步了解轻重与大小、多少、材料等的辨证关系。

2、培养幼儿好探究、敢实践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两、三个小件物体、一张记录单、一张操作单、一支水彩笔。

2、分组材料:用裤架改制的“天平秤”、一次性透明水杯、牛皮筋若干。

3、音乐磁带“大桶与小桶”。

活动过程:

一、教师表演哑剧“举重”,引出课题:

1、我在干什么?举了几次?每一次的结果怎样?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

二、幼儿尝试用各种日常的材料比较物体的轻重并加以记录。

介绍操作方法和记录要领:

2、幼儿尝试用目测和其他各种简便的方法比较盆中物体的轻重并加以记录。

3、汇报并交流:

4、操作练习:

印章宝宝也想玩跷跷板比轻重的游戏,请根据纸上跷跷板的平衡情况在两边敲上一定数量的印章。

三、听音乐“大桶与小桶”想象搬很重或很轻的东西自然离开活动室。

大班数学活动分类教案

1、引导幼儿在帮算式宝宝搬家的过程中,学习按运算方法和得数进行分类。

2、能迅速准确地进行8以内加减运算。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具:算式卡片(8以内加减算式卡)分类图一张

学具:分类图、加减算卡、看标记写算式的小鸡图

一、学习游戏:

1、碰球(7、8)

2、开火车(8以内的加减)

二、帮算式宝宝搬家中学习按两个特征分类

1、算式宝宝要搬家了,他们想请小朋友一起去帮忙。有那些算式宝宝要搬家呢?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分类图读一读)这些加法、减法算式宝宝应从哪条路上走呢?(引导幼儿讲出按运算符号走)那这些算式宝宝的新家在几号楼呢?(引导幼儿讲出按得数找家)

2、教师先示范,然后请部分幼儿练习按两个特征分类,随机引导、纠错。

三、练习活动:

1、帮算式宝宝搬家

2、看标记写算式(小鸡图)

四、讲评活动:出示个别幼儿的小鸡图,集体检查,然后带标记读算式、去标记读算式。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数学活动分类教案

大班幼儿综合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较中班幼儿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们能够观察物品的图形特征,按形状分类整理物品,同时还能关注到物品的颜色、大小等特征。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实际生活入手,调查记录和统计分析物品的不同契别,尝试按物体的特征进行二次分类或多角度分类,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记录操作方法,培养幼儿认真细心、逻辑分析、做事有条理等良好品质。

1。尝试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多次分类或多角度分类。

2。能用简单的图标或数字统计、记录自己的探索和发现。

3。学会有条理地整理物品,培养完成任务的责任意识。

1。活动前请幼儿调查统计自己家中的家具并用自己的方法分类记录下来。

2。带隔断的小整理箱每组2个,笔及统计表幼儿每人1套,实物每组1筐(苹果、山楂、梨、柿子等水果,青椒、西红柿、茄子等蔬菜,插塑、棋子、积木等玩具,不锈钢碗、勺、盘子等餐具),建构区散放的木质积木。

1、引导幼儿交流调查结果,初步了解简单的分类统计方法。

(1)相互介绍自己家的家具,说出分类记录方法。

(2)展示幼儿有代表性的记录,如:图画记录、图画加数字记录等。

2、引导幼儿分组开展分类游戏,尝试按物体的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提问:筐子里有什么?它们不喜欢这样乱放在一起,应该怎样给它们分类?

(1)引导幼儿分小组观察探索,商讨分类方法。

引导幼儿先按吃的、用的进行分组,分完后观察、思考还可以怎样分。

类的理由。

(3)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二次分类的过程和结果并交流、分享记录,教师进行引导,提升幼儿经验。

3、引导幼儿收拾整理建构区,学习按照物品的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1)提出活动任务:建构区的积木乱了,请小朋友们按照积木的形状和大小把它们整理好。

幼儿分组讨论,协商分工,分配任务,确定每组整理哪种积木。例如:整理圆柱形,按照大小分开摆放;二组整理三角形;三组整理长条形。

(2)幼儿分组整理,结束后由小组代表交流自己小组的整理情况。表扬、鼓励幼儿,要求幼儿坚持整理建构区,保持建构区整洁。

大班数学教案《分类》

1、练习按三重条件分类,并计数出总数。

2、尝试自己出题考别人。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重点:

难点:

尝试自己出题考别人。

教具:8个大小不同的红、蓝色园、方片。

学具:我的数学,附加题材料,笔。

1、集体活动。

将准备的8个形状板散放在桌面上。

--请幼儿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

请一名幼儿示范操作,将图形分类。

2、小组活动。

请幼儿说一说还有什么分类方法。

请幼儿描述自己的分类方法和步骤。

第一、二、三组:按指令给形状板分类。

第四、五、六组:附加题作业。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活动评价。

请幼儿口述作业单,师生共同评价。

鼓励幼儿多参与操作活动,提高幼儿操作的能力。

在上节课分类学习中,孩子们对分类的内容已经掌握,我也做了一些提示,所以在每组捡物品当中,进行得非常顺畅。

开始教师就把东西乱七八糟地丢在教室中间,让孩子们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即不美观、又不卫生,这样孩子们就产生了收拾的欲望。在收拾当中要按秩序有条有理,物品要按分类的摆放收拾。

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理念。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体现了动手能力、交流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念,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

大班数学活动分类教案

1、学习“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点,大志了解“对称”这一含义。

2、操作体验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裁剪简单的对称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侠义理解“对称”的含义,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其知识点,把学以至用放在幼儿的教学课堂。

广义理解“对称”,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其学习的乐趣。

一.“玩”对称,体验特征。

1.没人一张白纸,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开始撕,撕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看一看这些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小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对折左右两边都相同,把它叠在一起,会重合)。

教师提出概念:像这种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

二.“剪”对称,操作体验。

1.说一说。

定义:什么叫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2.看一看。

a.出示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幼儿想象结合另一半,会是什么图形。

b.教师用对称的方法对两幅图进行裁剪(示范)。

3.剪一剪。

c.幼儿自己动手裁剪老师已经勾画出来的对称图形。

d.幼儿自己想象裁剪对称图形。

三.“找”对称,提高认识。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大班数学三层分类教案

设计意图:

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在长期的中发现:已渐渐不满足于以传授为主的模式、不满足于教具与学具的操作、不满足于学习10以内的数、不满足于有章有节地学习数学、不满足于在活动室内学习数学等等,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调动不高。《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与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如何变“传授为主”为“以幼儿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活动准备:

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班数学分类教案

1、学习按事物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体验类包含关系。

2、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教具: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正方形图片若干个;水果、蔬菜图片若干。

一、开始部分:组织幼儿听音乐坐好,引起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

1.观察演示。出示图形卡片,让幼儿观察其特征,想一想如何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幼儿进行讨论。

2.幼儿讨论回答后,教师选择一种分法进行演示,如:将图形分成形状不同的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想一想如何将每一部分再分成两部分。教师演示分法。

3.教师小结:可先将图形按形状分,再按大小分;也可先按大小分,再按形状分;还可先按颜色分,再按形状分。

4.幼儿操作。让幼儿观察图形的外形特征,然后按其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5.复习巩固。教师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中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

三、结束部分:教师奖评小结,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二次分类的理解让我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游戏中如何灵活、有机地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动”与“静”;如何让幼儿的思维更开阔、更活跃,激发起幼儿的内在活动机制,产生积极体验,我不断地尝试、变换多种活动方式,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从而使幼儿更喜欢上数学课。

大班分类数学教案

1。活动前请幼儿调查统计自己家中的家具并用自己的方法分类记录下来。

2。带隔断的小整理箱每组2个,笔及统计表幼儿每人1套,实物每组1筐(苹果、山楂、梨、柿子等水果,青椒、西红柿、茄子等蔬菜,插塑、棋子、积木等玩具,不锈钢碗、勺、盘子等餐具),建构区散放的木质积木。

大班数学三层分类教案

活动设计意图:

成人很容易通过视、听去认知某一事件或抽象概念,但对幼儿而言,除了眼、耳之外,还必须借助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知觉,亲自操作、尝试、摸索,得到具体经验才有意义。幼儿的学习需要教师以及家长的努力与用心,为了引发幼儿强烈的学习动机,利用玩具与游戏寓教于乐,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而幼儿每一次玩游戏,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点子,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灵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数学中的分类,即是能把相同属性的东西规定在一起。分类可以是单一标准的,如"那些是红色的。";分类也可以是多重标准的,如"请找出戴帽子、穿裙子的女孩子",就需要符合三种标准。耕具大班幼儿年龄认知阶段特点,我们特别设计了《三层分类》这一活动,引导幼儿能按照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层次进行分类。

活动目标:

1.练习按三重条件分类,并计数出总数。

2.发展幼儿视觉辨识的能力。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8个形状板(4个红色,4个蓝色。其中红色圆形大小各一;红色方形大小各一;蓝色圆形大小各一;蓝色方形大小各一。);2.相同规律小鱼卡片10张。

3.分组材料:a:幼儿用书《我的数学》第14页;b:形状卡片若干组以及记录纸;c:插塑玩具若干组以及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形式导入主题。

游戏:"变装大风吹"。

教师当主持人,幼儿围成大圈坐下来,玩"变装大风吹"游戏。

主持人:大风吹!

幼儿:吹什么?

主持人:吹穿着红毛衣、扎了个辫子的小姑娘。

请幼儿听到指令后,分辨自己是否三个条件都具备,如果是,就和主持人换位子,接下来由刚才换位子的小朋友当主持人,要想出3个条件的指令继续游戏。

二、单标准分类。

教师将准备的8个形状板散放于磁性黑板上,请幼儿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

请幼儿将这些形状分类。当幼儿分完一种后,引导其他幼儿想想是否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如按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分类。),并请幼儿逐一演示。

请幼儿描述自己的分类方法和步骤。

三、"小猫分鱼"。

将小鱼卡片散放于磁性黑板上。请幼儿听清楚老师的指令,按指令给小鱼分类。

(按形状、位置、颜色三层分类。)引导幼儿和教师一起做示范记录。(此环节的三重特征中与上一环节略有不同,按大小换成按位置分类,是本环节的难点,教师引导幼儿做明确的分类记录,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层次分类。)四、帮助幼儿积累具体操作经验后,请幼儿分组操作。

分组活动:a组:幼儿用书第14页操作,分小鸟。

b组:每人一份形状卡片,练习三重特征分类,并作记录。

c组:每人一份插塑玩具,练习按不同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分类,并作出记录。

大班数学三层分类教案

活动目标:

1、练习按三重条件分类,并计数出总数。

2、尝试自己出题考别人。

重点:

按三重条件分类。

难点:

尝试自己出题考别人。

活动准备:

教具:8个大小不同的红、蓝色园、方片。

学具:我的数学,“屈,老师。教,案,网”附加题材料,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将准备的8个形状板散放在桌面上。

——请幼儿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

请一名幼儿示范操作,将图形分类。

2、小组活动。

请幼儿说一说还有什么分类方法。

请幼儿描述自己的分类方法和步骤。

第一、二、三组:按指令给形状板分类。

第四、五、六组:附加题作业。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活动评价。

请幼儿口述作业单,师生共同评价。

鼓励幼儿多参与操作活动,提高幼儿操作的能力。

《分类》大班数学教案

1、学习按照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感知同事物中的不同数量关系。

2、能大积极参加操作活动,大胆分享自己的操作发现。

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发展幼儿的逻辑分析判断能力。

发现物体的不同特征,并尝试按自己发现的特征进行分类。能尝试分析和标出物体的各项特征。

1、纽扣、积木,苹果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1、以小天使来到班上送礼物,寻找最幸运小朋友引题。

(1) 引: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来欢迎小客人吧!(展示课件小天使)

(2) 幼儿拿出小天使送的图形抽奖券(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图形),互相交流、比较自己拿到的图形奖券。

1、集体活动

(1) 教师请5位幼儿站成一排(有三位男的,二位女的;有扎辫子的,不扎辫子的等等)

(2) 提问:“老师请了几位小朋友?”

“谁能把五位小朋友分成两队,分好后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特征来分的?”

(如:“我按男女不同来分,把他们分成两队,5位小朋友里面偶3位男孩子,两位女孩子。”)

2、小组活动

交代操作规则:

(1)请小朋友先数一数你桌上有多少纽扣(积木、苹果卡片),然后把总数记下来。

(3)看着特征标记,用数字把它们的不同记录下来。

3、请小朋友来说一说刚才的操作结果。

《分类》大班数学教案

1、感知8以内的数。

2、能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正确点数8以内的事物。

3、在活动过程中,能听清楚要求进行操作和游戏活动。

1、方向盘,反面有颜色和排列方法不同的点卡,投影仪。

2、操作卡,一面有六层,每层有数目和排列方法不同的帽子。另一面有一个“车库”里面有两种颜色,大小不同,数目不同的汽车。数字卡片。

一、开始活动。

1、游戏:开汽车。

有一家帽子店开张了,我们开着汽车去参观一下。这是什么?(方向盘),开汽车要注意交通安全,老师做交通警察,拍三下铃鼓表示绿灯,拍四下铃鼓表示红灯。

2、你的方向盘上有什么?(点子卡),请你数数你的方向盘上有几个点子。请你将你的汽车停到停车位上。

二、基本活动。

1、帽子柜有许多帽子,(出示操作卡)帽子柜有几层,管理员不知道每一层有几顶帽子,请你们帮助他,数一数每层楼有几顶,送给它一个数字宝宝。

2、幼儿第一次操作。

3、讲评幼儿操作方法。

谁愿意介绍你的作品?1)、2排,从左往右数,数了一排又一排。2)、2堆,先数一堆,再数一堆。3)、1排,从左往右数。4)一堆。5)、圆圈,请小手指帮忙,将第一个数的用手指按住它。6)、重叠,被挡住的半辆车也要数。

4、再用刚才的方法数一数,和刚才的答案是否一样?(幼儿再次操作)。

三、出示操作卡,这里有什么帽子?(红色和绿色且大小不同的帽子,)请你数一数,红色的帽子有几顶,绿色的帽子有几顶?大的、小的有几顶,请你根据标记送给它一个数字宝宝。

幼儿操作。

四、结束活动。开汽车到外面去玩一玩。

大班分类数学教案

大班幼儿综合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较中班幼儿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们能够观察物品的图形特征,按形状分类整理物品,同时还能关注到物品的颜色、大小等特征。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实际生活入手,调查记录和统计分析物品的不同契别,尝试按物体的特征进行二次分类或多角度分类,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记录操作方法,培养幼儿认真细心、逻辑分析、做事有条理等良好品质。

大班分类数学教案

1、引导幼儿交流调查结果,初步了解简单的分类统计方法。

(1)相互介绍自己家的家具,说出分类记录方法。

(2)展示幼儿有代表性的记录,如:图画记录、图画加数字记录等。

2、引导幼儿分组开展分类游戏,尝试按物体的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提问:筐子里有什么?它们不喜欢这样乱放在一起,应该怎样给它们分类?

(1)引导幼儿分小组观察探索,商讨分类方法。

引导幼儿先按吃的、用的进行分组,分完后观察、思考还可以怎样分。

类的理由。

(3)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二次分类的过程和结果并交流、分享记录,教师进行引导,提升幼儿经验。

3、引导幼儿收拾整理建构区,学习按照物品的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1)提出活动任务:建构区的积木乱了,请小朋友们按照积木的形状和大小把它们整理好。

幼儿分组讨论,协商分工,分配任务,确定每组整理哪种积木。例如:整理圆柱形,按照大小分开摆放;二组整理三角形;三组整理长条形。

(2)幼儿分组整理,结束后由小组代表交流自己小组的整理情况。表扬、鼓励幼儿,要求幼儿坚持整理建构区,保持建构区整洁。

大班数学分类教案

1.学习按一定特征给物体多次分类并统计、记录。

2.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1.两种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树叶模切卡片每人一套,分类记录卡。

2.音乐《找朋友》。

3.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

1.引导幼儿讨论确定分类标准。

幼儿操作模切卡片,将树叶抠下,仔细观察,讨论这些树叶的大小、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如果把这些树叶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清幼儿给树叶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3.汇报交流,分享成果。

(1)请2~3名幼儿给大家讲讲是怎么分类的,分的结果如何。鼓励幼儿大胆连贯讲述,并进行集体验证。

(2)引导幼儿知道同样的树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请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分类并记录,相互交流分类的方法及结果。

5.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2)游戏可进行3次,教师提醒幼儿按衣着、性别、头发等特征来找好朋友。

1.关注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如家庭中橱柜的物品、超市中各种物品的摆放等。

2.活动结束时,请幼儿分类收整玩具和材料。

《分类》大班数学教案

2、将手中不同长短品种的笔按老师的要求找出:

(1)最长,最短(师:可是这些礼物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来给他分分类吧)

(2)同样长的那几根(师:小朋友们数数一样长的有几根呀)

(3)小结:着重说明比的方法,要两端对齐了再比

(师:我们在比的时候呀,要两端对齐了再比,就是两只笔的端头对齐比)

3、请幼儿再比一次,然后将一样长的放在一起

师:小朋友比比看哪些小棒一样长,我们把一样长的放在一起

二、师演示讲解,把彩色的小棒也按长短分类

2、两根彩带比长短是不是一样长,谁最长,谁最短

3、用彩带扎礼物

三、游戏

2、找朋友:比比谁的手指长(一样名称的手指叠一块比)找出后,一起做手指游戏

大班数学三层分类教案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排序的规律,有序地操作,并大胆记录。

2、体验和同伴合作完成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歌曲《海底总动员》,轻音乐,动物图片,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这里是美丽的海底世界,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去海底世界游一游、玩一玩吧!(听音乐学小鱼游)。

二、感知abbabb的规律,动手操作。

1、小丑鱼和蓝藻鱼有几条?它们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呢?

总结:它们是按照:一条小丑鱼,一条蓝藻鱼,一条蓝藻鱼,一条小丑鱼,一条蓝藻鱼,一条蓝藻鱼……这样的规律来排队的。

3、集体讨论:出示小丑鱼、蓝藻鱼的标记,幼儿操作,按规律排队。

4、提升经验,总结方法。

三、感知abcabc的规律,幼儿合作完成操作。

1、出示范例,幼儿讨论。

小丑鱼、蓝藻鱼、海星开始玩排队游戏啦!看看他们是怎么排队的?

2、接下来是谁呢?你为什么这样排呢?

总结:原来可以有很多种规律来排队,每次排队的方法都可以不一样。

四、实践操作,提升经验。

1、讲解操作要求--请你们两两合作动脑筋找出操作板上小动物排队的规律,接着排下去。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先完成的孩子讲述规律。

3、展示操作板,进行分析,进一步深化对规律的认识。

《分类》大班数学教案

1、在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学习按物体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

2、在观察比较中,提高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

1、多媒体课件一份

2、幼儿操作材料(记录纸、分类图片)

一、绘本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绘本故事,关于小男孩马克的,他生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病,叫一起一起分类病。

师:为什么会生这种病呢?原来,马克不喜欢整理房间,乱乱的。他的妈妈整天跟他唠叨,所以他生了这种奇怪的病。

二、观察分类方法,累计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的经验

1、尝试按物体的单一显著特征来分类(整理自己的房间)

师:那这种奇怪的病有哪些症状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原来不爱整理房间的马克开始整理自己的房间了。他先整理自己的衣柜。他把衣服和衣服放在一起,裤子和裤子放在一起,背心和背心放在一起。这样看起来整齐多了。

师:马克又开始整理自己的玩具。可是乱七八糟的玩具要怎么分类呢?原来要把娃娃放在一起,交通工具放在一起娃娃家的玩具放在一起。这样看也很整齐。

2、学习尝试按物体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整理爸爸妈妈和马克的东西)

师:这么多东西,要怎么分类呢?

幼儿讨论。出示表格,马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按照爸爸妈妈和马克的东西来分类。并给每个分类都取了一个名字。

三、通过分析尝试对物体进行多维度不同分类

师:操场上有一群孩子们不知道什么原因发生了争吵,我们来看看。原来是要分足球队?

足球队有什么要求?(两边人数一样)

怎么分?(按男女、按戴帽子和不戴帽子、按数字和花纹)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我们都可以找出一定的规律对他进行分类,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懂得整理会分类的好孩子吧。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