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地质实习报告(通用16篇)

时间:2024-02-21 20:57:07 作者:笔尘

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要符合学校或企业的相关规定和格式要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习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地质实习报告

1实习单位的简介。

2实习的过程。

3实习的主要内容,。

学习如何肉眼辨别岩石。

了解造岩矿石和矿物岩石。

学习使用地质罗盘。

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掌握岩石的基本知识和判别背斜、向斜。

4实习的收获与体会。

5对改进实习工作的建议。

一实习单位的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是一所以地球起源与演化、生命起源与进化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科学博物馆。陈列面积5000平方米,开辟了地球奥秘、生命起源与进化、矿物、岩石、宝玉石、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综合展厅等9个陈列厅室,其规模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居全国大学博物馆前列,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古生物教育基地、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城市建设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是经教育部批准兴办的本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中国现代教育发展体系中按照新机制、新模式运行的创新型大学。学校秉承“借政策之力,集专家之智,走创新之路,成育材之地”的宗旨,依托华中科技大学,传承名校优良传统,集聚社会优质资源,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在与新世纪同步中,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原中工学院院长、著名教育家朱九思教授和原中共中央委员、著名军事家刘精松上将担任名誉校长。

二实习过程,。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

经过老师的带领我们有幸参观了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蕴藏书本中大部分的地质矿物,底层我们看到了远古的动物残骸岩石,了解矿物的形成,看到了远古的足迹。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城市建设学院。

我们在由带领下学习辨别肉眼辨别岩石,认识地质的形成。

三实习的专题分析。

认识造岩矿物和岩石组成。

矿物的物理性质包裹形态,颜色,条横,光泽,透明度,解理,断口,硬度,密度等,我们通过肉眼进行对矿物的鉴定。

矿物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取决于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根据这一基本的特性使我们在工地极容易的区分不同的地质环境,由此我们根据矿石的颜色我们做出相应的处理方案。石英石英,无机矿物质,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常含有少量杂质成分如al2o3、cao、mgo等,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晶体,一般乳白色,质地坚硬。长石是长石族矿物的总称,它是一类常见的含钙、钠和钾的铝硅酸盐类造岩矿物。长石在地壳中比例高达60%,在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中都可出现。长石是几乎所有火山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对于岩石的分类具有重要意义。云母是一种造岩矿物,通常呈假六方或菱形的板状、片状、柱状晶形。颜色随化学成分的变化而异,主要随fe含量的增多而变深。云母的特性是绝缘、耐高温、有光泽、物理化学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隔热性、弹性和韧性。普通辉石(ca,mg,fe,al)2(si,al)2o6单晶体为短柱状,横切面呈近正八边形,集合体为粒状。绿黑色或黑色。玻璃光泽,硬度5-6。有平行柱状的两组解理,交角应为56。相对密度3.02-3.45,随着含fe量增高而加大。方解石是一种碳酸钙矿物,天然碳酸钙中最常见的就是它。因此,方解石是一种分布很广的矿物。方解石的晶体形状多种多样,它们的集合体可以是一簇簇的晶体,也可以是粒状、块状、纤维状、钟乳状、土状等等。敲击方解石可以得到很多方形碎块,故名方解石。等等矿物。根据矿物在白色无釉的瓷板上划擦时留下的粉末痕迹作为判别的条横,依据矿物表面反射光线的能力可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这样我们可以更容易的分别地质的情况。又由于矿物透明度不同,把矿物分为透明矿物和半透明的矿物,不透明的矿物,对于我们看到的大部分矿物来说都是不透明的,像金属矿物(磁铁矿物),半透明的石英、滑石,对于石英晶体确是透明的。

依据矿物的硬度我们能跟清晰的辨别出相应的矿物(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滑石的硬度只有1,,金刚石的硬度确是10.,长石的硬度为6.。

矿物的解理我们可以研究矿石解理的方向和完全程度(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结晶平面破裂的固有特性)。例方解石矿物晶体内部几个方向上结合力都比较弱,解理可以分为极完全解理(云母),完全解理(方解石),中等解理(长石),不完全解理(橄榄石)。

断口不具有解理的矿物,在锤击后沿任意方向产生不规则断裂,其断口的裂面为断口。石英石贝壳状断口,参差粗糙状断口有黄铁矿。

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

花岗岩。

玄武岩。

变质岩是在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构造的变化和改造产生的新型岩石。

变质岩的结构是指变质岩中矿物的粒度、形态及晶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构造则指变质岩中各种矿物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大理岩:接触热变质岩,白、灰绿、黄或浅蓝色,等粒或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方解石、白云石;次要矿物为透闪石、透辉石。片岩:区域变质岩,黑、灰绿或绿色,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为云母、绿泥石、角闪石;次要矿物为长石、绿帘石。岩石具有特定的比重、孔隙度、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物理性质,是建筑、钻探、掘进等工程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是各种矿产资源赋存的载体,不同种类的岩石含有不同的矿产。

地质罗盘的使用。

第二天再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地质罗盘的使用了,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1.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磁偏角的校正。

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地球上某点磁针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叫做东偏,偏于西边称西偏。东偏为(+)西偏为(-)。

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计算,公布以备查用。若某点的磁偏角已知,则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等于a磁加减磁偏角。应用这一原理可进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时可旋动罗盘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盘向左或向右转动,(磁偏角东偏则向右,西偏则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与水平刻度盘0--180度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经校正后测量时的读数就为真方位角。

2.目的物方位的测量。

是测定目的物与测者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就是测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从子午线顺时针方向到该测线的夹角)。

测量时放松制动螺丝,使对物觇板指向测物,即使罗盘北端对着目的物,南端靠着自己,进行瞄准,使目的物,对物觇板小孔,盖玻璃上的细丝,对目觇板小孔等连在一直线上,同时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待磁针静止时指北针所指度数即为所测目的物之方位角。(若指针一时静止不了,可读磁针摆动时最小度数的二分之一处,测量其它要素读数时亦同样)。

若用测量的对物觇板对着测者(此时罗盘南端对着目的物)进行瞄准时,指北针读数表示测者位于测物的什么方向,此时指南针所示读数才是目的物位于测者什么方向,与前者比较这是因为两次用罗盘瞄准测物时罗盘之南、北两端正好颠倒,故影响测物与测者的相对位置。

为了避免时而读指北针,时而读指南针,产生混淆,放应以对物觇板指着所求方向恒读指北针,此时所得读数即所求测物之方位角。

褶皱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褶曲,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一是水平的压缩力,一是其自身的重力。另外,褶皱也并不都是向上隆起,褶皱面向上弯曲的称为背形;褶皱面向下弯曲的称为向形。一般褶皱很少由一种力量而形成,往往是多种力量造成的。有些褶皱并不明显,有些褶皱很显著。它们的大小也相差悬殊,大的绵延几公里甚至数百公里,小的却只有几厘米甚至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四实习的收获和体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掌握了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学习需要结合实践,我们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了理论知识,严重缺少实践知识,有了这次的实践,我们充实了我们实践的缺乏,弥补了学习的不足,通过认识不同的地质现象,加深了我们队地质的认识,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结实的铺垫。

地质实习报告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广州番禺。

1、地质图阅读,工程勘察讲座。

2、观看影像资料不良地质现象。

3、野外实习:莲花山矿岩、构造及地貌参观。

4、常见矿物、岩石的认识。

(一)时间:3月26日星期一晴。

地点:学校教室内容:实习动员。

作为实习的第一天,上午老师首先进行的是实习前的动员,简要清楚的交代了实习的内容。下午我们集体观看影视资料,了解不良地质现象,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还观看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地貌,使我们不用外出就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还了解了一些预防这些地质现象发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们增强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

(二)时间:3月28日星期二晴。

地点:学校教室。

内容:讲诉工程地质图阅读方法。

今天学习阅读工程地质图。为使我们能了解不同倾斜程度(水平、倾斜、直立)地层、褶皱构造和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老师详细讲解了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褶皱构造、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大致学会了从地质图上阅读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地质现象的分度规律,还掌握了对褶皱、断层、不整合构造和岩浆岩侵入活动地区地质图的分析方法,从有地质构造图的地质图上绘制示意地质剖面图的方法,根据地质图分析区域地质发展史的方法。初步了解了在工程建设中地质勘察之重要以及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各种方法和步骤,比较全面的了解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

(三)时间:3月28日星期三晴。

地点:广州番禺莲花山。

内容:了解莲花山地质地貌、岩石特征。

广州番禺莲花山,莲花山由48座红色砂岩低山组成,属丹霞地貌的地理构造位于番禺区珠江口狮,河畔,是一个风景旅游区,共分为:莲花塔景区、莲花城景区、观音胜境区以及石景区四大景区。为首的石景区由大小40余座丘陵组成,面积30余万平方米。莲花山古采石场以切割式凿岩法开采,遗留的采石面平均高度为25米,最高处达40米,最深处在地面下13米。采石场至今仍保留着古代采石时留下的石柱、石板及大量未能运走的石料;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和地层简介如下: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处于加里东运动以来的深断裂带上,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造山期,为一典型的褶皱山系。莲花山山脉向东北经丰顺、梅县、大埔进入福建的华安南靖一带;向西南:至海丰、惠东宝安各县分别于大亚湾、深圳湾如南海,又复出于万山群岛、高栏列岛。广东境内长约500km,宽20至40km,局部60km。深大断裂为一条强烈挤压破碎带,共有120多条断层组成,分东西两断层束,向东南有13条主干断层,向西有14条主干断层。此带动力热力变质作用强烈(属低中压型变质),可寻找到铅、锌、铜、钨、锡等矿藏。是重要的导岩构造,中酸性岩浆发生多次裂隙式多间歇性喷发,深断裂内,岩体达100多个。为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带。地层:侏罗系上统称高基坪群(为陆相中酸性火山岩),该群为一套复杂的陆相火山岩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夹层组成,厚度巨大。

早上9点整,我们搭着校车到了莲花山,下车之后,我们就跟着老师,听老师讲解,沿着石阶往下走,就到了狮子岩了,它是傲然挺立的一块石头,像头雄狮,这块石头是由古代的海潮侵蚀而成的,石头的岩性为沉积岩的棕红色砂岩,层理构造明显,极容易被风化。接下来就是飞鹰古道和飞鹰崖了,飞鹰古道是人为开凿的隧道,隧道洞穴比较宽大,穿透整个岩层,岩层岩性为沉积岩的棕红色砂岩,层理构造明显。狮子岩对面的就是观音岩了,它是一块上部向外凸出,下部向内凹陷的岩石,上面有“观音岩”三个字,岩性也是沉积岩中的棕红色砂岩,接下来就是八仙岩了。

燕子岩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两片岩石高耸在胡面上。燕子岩顶上还建了个观光亭,岩石上有一道倾斜节理,但这两快岩石却历经千年而不倒,实在让人叹为观止。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是国内最具旅游和科研价值的“人工丹霞”奇迹。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一天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

(四)时间:3月29日星期四晴。

地点:广工大地质实验室。

内容:造岩矿物、岩石的认识,地质模型的认识。

观察常见的造岩矿物,岩石的产状,结构和构造,了解它们的工程地质特征。

(五)时间:3月30日星期五晴。

地点:学校。

地质实习报告

普通地质认识实习是以获得对主要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普通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根据地质现象进行地质思考、编写地质实习报告的基本方法,为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地质基础为目标的地质启蒙教学实践。普地实习要解决实践问题,培养观察、识别、判断、分析的能力,以及准确运用地质概念的能力;掌握地质工作基本方法与技能;提高综合分析、归纳、叙述写作能力。

进行普地实习需要通过野外观察,培养实践能力,认识矿物岩石、化石、地层、地质构造,学会地形图的使用、地质工具的使用、空间点方位的确定、地质体产状的确定、地质现象的记录、地质图件的绘制、地质标本的采集。

野外地质实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认真、主动地观察地质现象,勤于思考,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作业,才能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因此,要求做到“四勤”,腿勤、手勤、嘴勤、脑勤。

二、自然地理概况。

1、南京湖山。

南京湖山地区位于南京东部,隶属南京市江宁区汤山镇,因湖山村而冠称,距南京中山门约21km,可由沪宁高速公路或宁杭公路直达(图1)。其大致包括宁杭公路以北,前新村-湖山村-培墅村一线以南,汤山-龙潭公路之西和青龙山-乌龟山之东的地区,其东南角即为汤山镇政府所在地。

南京湖山地区处于宁镇山脉西南部,属于低山丘陵区。区内有三列山、两列谷。山脉走向nee,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三列山之间为两列谷地,其中的北列谷地势较低区内,属低山丘陵区.北列山海拔高程120~171m,包括泉山和棒锤山;中列山山势较高,标高多为150~250m,有孔山、獐龙山、培山和千山等,最高峰孔山,海拨高度为342米;南列山由珠山、黄龙山、连山、团山、小墓山、陡山、挡山和狼山等组成,标高多在140~240m之间。

而且结构带典型,是六合方山。六合方山位于六合取东沟镇北4公里处,可由宁通高速公路至六合城,再由六合至横梁乡镇公路直达,距南京长江大桥约76千米。

南京六合方山外形为截头圆锥状,全山面积约2平方公里,顶高188米,标高150米。山的外圆直径为1300-1600米(南北长,东西窄),山顶平缓,内部凹陷,凹陷处为火山口位置所在,火口外围直径约600米,底部直径为300米,陷落深度达80米。火口周围熔岩高耸,是一道由玄武岩陡坎所构成的火山口垣,背侧有一缺口,因此六合方山从东、南、西三个方向观之为平顶山,平面上观之则是一座马蹄形的火山锥。

图1实习区交通位置图。

实习队由金陵学院城资系09级五个专业两百五十多个同学和教师吴俊奇、阎长虹、刘。

家润、施贵军、赵明、蔡云峰、叶淑君、许宝田、潘国强、阎正副、刘道忠、王实、周洁等共13人组成,吴俊奇任实习队长,刘道忠负责后勤工作。我组带班教师为阎长虹。实习分为两阶段进行:20xx年5月8日至5月14日在南京湖山地区、南京六合方山进行野外地质观察,5月15日至5月16日进入室内阶段整理。

野外实习的主要内容分别是,实习区地层与化石、地层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的主要类型及野外肉眼鉴定方法;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的野外识别;南京六合方山火山锥的物质组成、火山机构;认识南京湖山阳山泉、观察外动力地质作用塑造的地貌景观;野外常规地质工作基本方法与技能训练,包括地形图和地质罗盘的使用,野外地层剖面图、路线地质剖面图的绘制,野外地质记录等;初步学会掌握利用野外地质素材,组织归纳,编写地质实习报告的能力;了解内外地质作用的关系,培养对大自然塑造的地质景观的热爱,启迪勇于探索地球的奥秘。

实习中完成的主要任务:

1、观察了5条地层剖面,。对湖山地区地质发展史以及六合方山火山锥的组成,火山机构及喷发过程有了清楚的认识。

2、基本掌握了实习区碳酸盐岩类、硅质岩类、泥质岩类、闪长玢岩、玄武岩及火山碎屑岩等主要岩石类型及野外肉眼鉴定方法。

3、掌握了地形图、地质罗盘的使用,地层剖面图和路线地质剖面图的绘制以及野外地质记录等常规地质工作基本方法与技能。

4、初步掌握了实习区的背斜构造、向斜构造以及正断层、地垒构造野外识别方法。

通过本次实习对地质学的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初步掌握了野外工作方法,完成了野外观察任务和野外记录,6月15日完成实习报告初稿。经教师审阅,提出修改意见。

地质实习报告

金秋十月,我们08级地理班踏上了实习的路程。此次实习对我们来说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野外考察活动,一路上同学们都是十分的激动,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劲儿,在大巴车上左望望右瞅瞅。班里的同学有许多像我一样是这么近的、清晰地接触到山地和丘陵的胜景,个个喜不自胜。而一些从山区走出来的同学也是一个个想回到了家乡一样高兴,为一些同学诉说着各种美景,而同时,我们的老师也在让我们认识各种岩石、矿物等。

林州市地处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连接黄土高原,东连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上,林州地区各种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现象典型多样,并且出露良好,区内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实习条件,因此,从10月31日——11月4日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习,主要的实习对象是林州野外地质地貌以及本区的土壤、植被、气候等。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一、通过实习来印证、丰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三、通过实习,了解实习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我们这次实习的地点是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林州,林州市区处于林州盆地之内,北纬36°线大致横穿林州盆地中央。盆地西界为太行山,东部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与东部丘陵相接的姚村,难道东部丘陵与太行上相连接的合涧镇。盆地略呈南北延伸的长方形,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约5-10公里。盆地形态很完整,构成一个独立的自然单元。林州市位于盆地东缘,恰在盆地纵长方向上的中央。盆地海拔450米,盆地内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土层深厚,地表平坦。盆地走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西侧的太行山受林州断层制约并为断层仰测,平均海拔高出盆地400—500米,东侧为东部丘陵,高出盆地100—200米,为林州断层的下降盘。

对于此次实习地林州,根据一路所见及一些书本知识,我把林州的概况分为以下几大方面。

林州地区出露的地层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岩,最新的是近代冲积层。其中发育较为完善的是太古界、远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层本区缺失或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本区地质现象丰富多样。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都有分布,其中变质岩和沉积岩分布最为广泛;地层多样,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均有分布,太古界地层主要分布着各类片麻岩,元古界地层以石英岩为主,古生界的寒武纪地层分布有竹叶状灰岩和鲕状灰岩,奥陶纪地层主要为灰岩,新生界未胶结的沉积物,各种规模的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典型。

林州盆地地处太行山南段山前过渡带(指太行山主要山体与华北平原之间的倾斜地带),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山西台背斜东部边缘的太行山隆起,中生代的构造变动是太行山南段的前中生代地层形成宽缓的背斜隆起,并伴随着大量的断裂发育和岩浆侵入活动。林州盆地的西侧为林州断层,在地形上为陡峭的悬崖,断层线走向为nne。断层在盆地西部延长35公里,断层的上升盘位于断层西部,平均高出林州盆地400—500米,基部出露的是太古界片麻岩,上覆远古界震旦系石英岩和古生界页岩、鲕状灰岩。林州盆地是伴随着林州断层生成的,又形成了盆地内许多强度不等的褶皱构造,在盆地边缘常形成小型褶皱出现。在盆地西侧山体,断层的接触关系是太古界片麻岩与中奥陶纪灰岩相接触。

林州地区大致可分为三部分:西部是陡峻的太行中山,浑圆的中部丘陵和黄土覆盖的林州盆地。

林州盆地位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南部和山西高原的交界地带,东部距海不远属于北温带东亚季风气候区的范畴。按行星风讲,一年中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很重。气团方面则是基地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的交替又严重地支配了这里的气候规律。

本区河流皆发源于太行山东坡,与太行山构造方向近于垂直,盆地北部为漳河,中部为洹河,南部是淅河,各和均由西向流经盆地,在盆地东部的平原地区先后与卫河上源各河交汇。各河谷水文均具有干燥气候区域、山地和平原的河谷特征。河流在山中时,比降大,下蚀力强,到盆地中心河流干涸成砾石浅滩。

本区土壤磷、钾肥充足,透水、蓄水性适中,肥力较高,但植被稀疏,坡陡土薄,冲蚀作用严重。若能按坡度的急缓,划分宜农、宜林、易牧的范围,开展水土保持,增施氮肥,则土壤的肥沃程度必能更高。

林州地区的天然树木,早被砍伐破坏,现有树木基本上是近几十年植树造林的结果。植被中主要的树种有槲、栎、槐、杨、板栗、山楂、山皂荚等,草本有蓑草、苦草及木本科草类等为优势种。

地质实习报告

为了加强对《煤矿地质学》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我所学的专业来说,实习必不可少。11月12号,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在王巩老师的带领下,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我们学校后面的实习基地—阿哈水库。

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学会辨别几类典型岩石的特征,掌握地质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懂得如何正确使用地质锤,罗盘,放大镜。对实习地区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有基本的了解,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理论知识到野外能够解释多种现象,以实践促学习,加强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习,培养出用地质观点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辨认和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地质及自然地理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

瓦斯地质、煤尘等方面的情况〕以及今后有关专业课的学习创造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树立为煤炭工业现代化作出贡献的专业思想。

这次实习,也是一次接触社会、了解《煤矿地质》,向老师和同学学习的好机会。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一些初步的实际生产中常用到的知识。所以特进行此次实习。

为了巩固教学和学习成果,让同学们对各个地层的结构岩石特征有以一个深刻的认识。要联系课堂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野外观察研究,积累大量感性资料,分析对比,归纳分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形式,得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结论。

20xx年11月12日星期五。

从学校出发——阿哈水库——五里冲——金沙湾——学校。其中阿哈水库位于贵阳市南明河支流小车河上,属乌江水系,坝址以上控制面积为190平方公里,距市中心8千米。该水库1958年4月设计,同年8月动工修建,1960年6月第一期工程竣工。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37.5米,坝顶长为133.0米,坝顶高程为1114.50米,校核洪水位为1113.5米,总库容为7200万立方米。

19.岩层产状(水平,倾斜,直立,倒转);20.断层观察(三,二迭系,侏罗系,煤系);21.矿物识别(石英,长石,角闪石,方解石等);22.岩石识别(灰,页,泥,煤岩)。

经过1天的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老师的讲解,

使我学会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

当然在本次实习过程中显露出不少的自我问题,例如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具体完善,应该在实习前将课本知识复习了解一遍.由于个人知识有限,对于地质的整体把握还欠缺很多,还不能独立系统地承担考察任务,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认识还不全面、不成熟.实习过程中应认真了解每一处地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野外地质认识实习的目的是初步掌握工作区出露的主要岩石类型及其特征与鉴别标志。熟练掌握地形图的使用、路线地质剖面的测量,利用罗盘仪测量地层产状要素及野外地质记录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通过本次地质认识实习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独立思考,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的精神。所以说同学们的收获是多方面的。通过本次实习充分反映出教师的优良品质和为人师表的好作风,同时也体现了全体教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地质实习报告

本站发布地质实习报告范文模板,更多地质实习报告范文模板相关信息请访问本站实习报告频道。

ctrl+d收藏本站,我们将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更多关于2019年实习报告的信息,敬请期待!

点击查看:本站。

林州市地处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连接黄土高原,东连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上,林州地区各种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现象典型多样,并且出露良好,区内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实习条件,因此,从10月31日——11月4日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习,主要的实习对象是林州野外地质地貌以及本区的土壤、植被、气候等。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

一、通过实习来印证、丰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二、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三、通过实习,了解实习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一、林州简介。

我们这次实习的地点是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林州,林州市区处于林州盆地之内,北纬36°线大致横穿林州盆地中央。盆地西界为太行山,东部为低山丘陵,北止于太行山与东部丘陵相接的姚村,难道东部丘陵与太行上相连接的合涧镇。盆地略呈南北延伸的长方形,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约5-10公里。盆地形态很完整,构成一个独立的自然单元。林州市位于盆地东缘,恰在盆地纵长方向上的中央。盆地海拔450米,盆地内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土层深厚,地表平坦。盆地走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西侧的太行山受林州断层制约并为断层仰测,平均海拔高出盆地400—500米,东侧为东部丘陵,高出盆地100—200米,为林州断层的下降盘。

对于此次实习地林州,根据一路所见及一些书本知识,我把林州的概况分为以下几大方面。

林州地区出露的地层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片麻岩,最新的是近代冲积层。其中发育较为完善的是太古界、远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上古生界和中古生界地层本区缺失或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本区地质现象丰富多样。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都有分布,其中变质岩和沉积岩分布最为广泛;地层多样,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均有分布,太古界地层主要分布着各类片麻岩,元古界地层以石英岩为主,古生界的寒武纪地层分布有竹叶状灰岩和鲕状灰岩,奥陶纪地层主要为灰岩,新生界未胶结的沉积物,各种规模的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典型。

2.褶皱和断层构造。

林州盆地地处太行山南段山前过渡带(指太行山主要山体与华北平原之间的倾斜地带),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山西台背斜东部边缘的太行山隆起,中生代的构造变动是太行山南段的前中生代地层形成宽缓的背斜隆起,并伴随着大量的断裂发育和岩浆侵入活动。林州盆地的西侧为林州断层,在地形上为陡峭的悬崖,断层线走向为nne。断层在盆地西部延长35公里,断层的上升盘位于断层西部,平均高出林州盆地400—500米,基部出露的是太古界片麻岩,上覆远古界震旦系石英岩和古生界页岩、鲕状灰岩。林州盆地是伴随着林州断层生成的,又形成了盆地内许多强度不等的褶皱构造,在盆地边缘常形成小型褶皱出现。在盆地西侧山体,断层的接触关系是太古界片麻岩与中奥陶纪灰岩相接触。

林州地区大致可分为三部分:西部是陡峻的太行中山,浑圆的中部丘陵和黄土覆盖的林州盆地。

4.气候状况。

林州盆地位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南部和山西高原的交界地带,东部距海不远属于北温带东亚季风气候区的范畴。按行星风讲,一年中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很重。气团方面则是基地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的交替又严重地支配了这里的气候规律。

5.水文概况。

本区河流皆发源于太行山东坡,与太行山构造方向近于垂直,盆地北部为漳河,中部为洹河,南部是淅河,各和均由西向流经盆地,在盆地东部的平原地区先后与卫河上源各河交汇。各河谷水文均具有干燥气候区域、山地和平原的河谷特征。河流在山中时,比降大,下蚀力强,到盆地中心河流干涸成砾石浅滩。

6.土壤概况。

本区土壤磷、钾肥充足,透水、蓄水性适中,肥力较高,但植被稀疏,坡陡土薄,冲蚀作用严重。若能按坡度的急缓,划分宜农、宜林、易牧的范围,开展水土保持,增施氮肥,则土壤的肥沃程度必能更高。

7.植被概况。

林州地区的天然树木,早被砍伐破坏,现有树木基本上是近几十年植树造林的结果。植被中主要的树种有槲、栎、槐、杨、板栗、山楂、山皂荚等,草本有蓑草、苦草及木本科草类等为优势种。

8.交通状况。

林州市交通、通信便利,境内铁路连接京广线;国家干线公路胶(东)长(治)线横穿东西,新(乡)河(口)线纵贯南北,地方干线公路直通境外;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到85%以上,全市通信建设已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9.物产状况。

本区物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铅、锌、铜、煤、石灰石、白云石、石英岩、大理石、花岗岩等20多种农业方面,盛产小麦、玉米、谷子、红薯、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等。传统的土特产品享誉海内外,新的名优特产品不断涌现,柿子、核桃、山楂、板栗、花椒、蚕茧等土特产品和花岗岩、大理石等优质工艺品,带着林州人民的勤劳、纯朴和红旗渠故乡的深情厚意,走出国门,奔向世界,架起了一座座友谊的金桥。

10.经济概况。

本区经济发展迅速。创造了红旗渠奇迹,并培育了“红旗渠精神”的林州人民,在经济建设中再显身手。10万建筑大军以“红旗渠传人”的姿态。遍布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个县、市,建立了北京、天津、上海、太原、长治、郑州、西安、新疆等12个建筑基地,并已打入南也门、科威物、俄罗斯、等国际市场。近几年来,林州旅游业发展迅速,有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拉动当地各项产业的发展。

11.旅游业发展情况。

二、区域地层与岩性。

林州地区的地质现象比较典型,出露良好,最古老的是太古界的片麻岩,最新的是近代冲积层。其中,发育较完善的为太古界、元古界和下古生界地层。上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本区缺失或为新生界地层所覆盖。太古界时期,以片麻岩、片岩为主的变质岩类居多,元古界中石英岩广泛分布,其波痕、泥裂构造清晰可见,古生界中的灰岩较多,尤其是寒武系的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和早奥陶的白云质灰岩,在林州地区分布较广。新生界的砾岩在该区也很具有代表性。

地质实习报告

地理位置;所属行政区划;实习时间;学习了哪些地质工作方法。

1、地势:叙述本区的地形大势,地形、地势分布规律。属何地理区,何山系或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区的一部分。指出区域的高差,有哪些最高点等。

2、水系:描述区内主要河流及其支流的流向、流量、河床宽窄等。

3、气候:应根据文献资料或亲身经历,简单介绍区内的气温、降水的最高、最低和平均值。

4、交通:主要交通线及交通工具等。

5、经济概况:工农业的一般概况;城镇、村落的分布;居民、人口和劳动力等情况。

在撰写时,除野外调查外,主要是根据地形图及其有关资料进行编写,文字力求简练。

地层与岩性是地质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这部分主要说明实习区域的主要存在的地层;各地层的岩性(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主要组成矿物和岩石在区域内的厚度、出露地点及分布等);区域的地层层序;地层的接触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本部分的写法是:

先写一个引子,概要说明本区由哪些岩石构成,使读者对本区有一个一般性的概念。

引子之后,按地层自老而新的顺序分段进行描述。分段描述时,每段都要有一个小标题。如:

太古界。

元古界。

古生界。

中生界。

新生界。

在描述具体岩性时,要先写分布情况。然后再写出岩石的性质、厚度及其地层的接触关系。

本部分主要是根据岩层的产状情况,写岩层受到何种地质作用的破坏,形成何种地质构造等。

本部分的写法是:

开始先写区域内地质构造的一般情况,如:本区构造复杂与否;本区所属的构造部位;区域内有哪些较大的构造;构造线的方向如何等。总的构造轮廓描述之后,即可分褶皱和断裂两大部分分别进行描述。

即:

(一)褶皱构造。

(二)断裂构造。

1、主要的断层。

2、节理。

总之,在编写这部分报告时,应根据野外观察到的实际内容描述。描述时,对于每一个褶皱或断裂都要描述其具体位置、方向、长度和产状。然后,再说明其它特征等。

四、地貌形态。

(一)主要地貌类型。

在野外实习期间所见到的主要地貌类型,如:中山、低山和丘陵;河谷地貌;洪积扇、洪积裙等。描述这些地貌类型的形态、分布规律等。

(二)岩性与地貌的关系。

各种岩性对地貌的影响等。

(三)构造与地貌的关系。

各种地质构造对地貌类型、地幔分布规律的影响等。

五、土壤、植被和水文状况。

六、区域地质和自然地理环境发展历史。

根据在野外考察所观察到的各个地层的岩性、各种地质构造来分析本区域在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状况、所发生的主要构造变动等。例如:

1、太古代。

2、元古代。

根据元古界震旦系的石英岩及石英岩层面上的波痕、泥裂等构造分析在太古代震旦纪时,本区滨海、浅海环境,海水时进时褪。又根据在太古界片麻岩和元古界石英岩之间,有大量的底砾岩存在,分析出在太古代和元古代之间本区曾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构造运动。

3、古生代。

在结束语部分,可以写实习收获,以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

地质实习报告

此次实习共有三个地点:我们依次到京娘湖、天乳山及玄武岩景区进行了实地的参观学习。

3、实习目的

本学期我们已经在课堂上开设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这门课程,对于地质这种工程性质的学科,实用性很重要,因此,进行地质地貌野外考察实习是我们学好这门专业基本课的必须环节。开展实地考察,更好的认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进一步认识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做出基本的解释。

通过此次实习,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我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综合型地质公园。并是省级森林公园和国家aaa级旅游区。

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丰富多彩,30亿年的沧海桑田,形成了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层。多次构造运动,尤其距今2.05 亿年以来的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造就了京娘湖、古武当山、七步沟、武华山的石英砂岩峡谷峰林景观;第四纪以来玄武岩浆在柏草坪景区多期溢流,留下了奇特的岩流景观,溢流口景观,对围岩烘烤景观;岳庄寒武纪地层中找到多种属的三叶虫、腕足类、牙形石, 尖山奥陶纪峰峰组灰岩中含的三 叶虫、角石、腕足类、螺等化石, 记录了距今 5.43~4.38 亿年的古地理环境;莲花洞中有多姿多彩的岩溶景观。

公园主要由8个景区组成,其中京娘湖景区为主景区,位于武安市西北部山区的口上村北,是上世纪60年代建造于口上村的一处蓄水工程,亦称口上水库。湖面呈倒“人”字型,分东西两支,长短各3公里。距武安城30公里,距邯郸约60公里,太行山脉腹地。

玄武岩景区:区内有第四纪玄武岩喷溢口、三层熔岩叠置剖面,玄武岩浆对围岩的烘烤面及玄武岩中黄土包裹体,充分展示了系统、完整的火山遗迹,对研究太行山区新构造运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天乳山:

京娘湖:

玄武岩景区:

天乳山位于武安市活水白云川井峪和宅清沟村之间,距离武安25多公里,该山雄伟壮丽,钟乳满山,森林茂密, 天下奇景,这里的钟乳大约在一亿万千万年左右,形成了独特的钟乳奇观,全国少有。

与之相呼应,相距不远是莲花洞溶洞,二者一外一内,交相辉映。距京娘湖、七步沟、长寿村、古武当等景点都不太远。

(一)、京娘湖

1、地形地貌:研究某地的工程地质条件,首先,应该从该地的地形地貌下手研究。京娘湖周围的地势以水为指向,建筑物也依水而建,为流水地貌。

2、岩土类型及其构造:本区最古老的地层为长城系大红峪组,岩性为紫红或粉红色中厚层中粗粒红色的石英砂岩及长石砂岩,含铁质及海绿石。区内红色石英砂岩生成于距今18—14亿年,经多次构造运动,特别是距今2.05亿年以来的燕山运动,推动太行山区地壳上升,并产生了北东向与北西向两组断裂。距今6500万年喜马拉雅运动发生后,太行山区地壳进一步上升。岩石受侵蚀、剥蚀等地质作用,形成今日的峡谷峰林地貌景观。

京娘湖区内为沉积岩,沉积岩层理构造及层面构造明显。 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沉积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或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成层的现象。层理是沉积岩最重要的一种构造特征,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主要标志。

水平层理:是由平直并且与层面平行的一系列细层组成的层理。它是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带、闭塞海湾、海和湖的深水带),从悬浮物或溶液中缓慢沉积而成的。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

本站发布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范文,更多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相关信息请访问本站实习报告频道。

实地实习是很有必要的,但短暂的几天的实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只能到此为止,我们希望学校学院能够尽量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真正意义上达到更好的学习目的!

一、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重点掌握实习区域的地层、岩石、矿产,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及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等,并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性,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学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然而光从理论上认识只能让大学生纸上谈兵,因而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同时,这也是给我们一个找出自身知识的不足与缺陷的实践机会。

二、实习地区概况。

主要实习地点是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

三、实习内容。

(一)5月9号实习前准备。

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地质地貌学这门课程,对地质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马上就要去野外实习了,我们都很兴奋,都在为实习做准备。首先我们上网查了实习地的概况(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大概了解到:约在距今19亿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地壳运动,叫“吕梁运动”,使中元古界与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触,吕梁运动以后,相对稳定地层的范围不断扩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较复杂。有些地层在久经腐蚀以后,开始下沉,形成地质一次大规模的海浸,无脊椎动物和菌藻类植物开始出现,一直到距今大约8亿年的寒武纪时代,京娘湖地区还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约两亿五千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称为“燕山运动”。由于地壳断层,大部分海水向东消退,京娘湖地区仍处于大海的边沿,汹涌的海涛冲刷岩石,形成千姿百态的沟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约6500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叫“喜马拉雅”运动,西部地壳相对隆起,东部地壳相对下沉,海水向东消退,整个太行山脉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展现出来,这里形成了北台、太行、唐县三层夷平面,培养了京娘湖、古武当山、七步沟、武西岳的石英砂岩峡谷峰林景区。古武当山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

(二)5月10号古武当山实习。

上午坐车到达古武当山,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沿山路向上爬,观察当地的地质组成,地质构造。

老师给我们介绍到古武当山地区的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砂岩是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1.岩层的节理。

它是断裂构造的一类,指岩石裂开而裂面两侧无明显相对位移者(与有明显位移的断层相对)。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2.断层。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正断层:逆断层的断层面也几乎垂直,但上盘向上移动,而下盘向下移动,这种类型的断层是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的。冲断层与逆断层的移动方式相同,但断层带几乎是水平的。在这类同样是由挤压形成的断层中,上盘的岩石实际被向上推移至下盘的顶部,这是在聚合板块边界中产生的断层类型。

逆断层:在平移断层中,岩石块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动。正如转换板块边界中所述,地壳块相互滑动时形成这些断层。

平移断层:在所有类型的断层中,不同的岩石块紧密地相互挤压,在移动过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这种摩擦足够大,这两块岩石将咬合,因为摩擦力使它们无法相互滑动。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板块的力量继续推动岩石,从而增大施加在断层上的压力。

3.尖灭。

“尖灭”指具有一定体积的物体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的现象。地层的尖灭指的是沉积层向着沉积盆地边缘,其厚度逐渐变薄直至没有沉积。超覆是海侵时随着沉积范围的扩大,上覆岩层的沉积范围大于下伏岩层的现象。

4.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未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它在层状岩层中表现的最为明显;是地壳上最常见的一种地质构造形式。褶皱是最重要的构造现象,因而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5月11号京娘湖实习。

今天我来到京娘湖,将对波痕、泥裂进行观察,对河谷形态、河谷的发育形成进行认识性的学习。

1.波痕。

波痕是浅海、河湖的一种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圆波谷,坡度对称组成连绵波浪状。沉积环境分析的重要标志,是典型的沉积构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质(陆源砂、碳酸盐砂)在波浪、水流或风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如沙漠中的沙丘、海滩的沙坡等。一个波痕由一个波脊和一个波谷组成,同一种波痕一般成组出现。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动力将波痕分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风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据其大小,形态或对称性作进一步的划分。出现于岩层的顶面.并可在上覆岩层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来决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称干裂、龟裂纹,是指泥质沉积物或灰泥沉积物,暴露干涸、收缩而产生的裂隙,在层面上呈多角形或网状龟裂纹,裂隙成“v”形断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顶底面。裂隙被上覆层的砂质、粉砂质充填。

3.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四、实习感想。

通过本次野外实习,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种岩石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老师细致的讲解,我们更深一层的了解到各种岩石的性质,从外表到岩石的组成及结构。地质学确实有着它自己的魅力,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用到很多地质知识,这是我们的基础。总的来说,本次实习不轻松,首先,短时间接触到这么多的岩石,想要了解透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查阅资料。其次,本次实习对我们的体力也是一个小的考验,但作为土木工程的学生,本次实习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在学校学习之余多参加这些室外实习有助于我们从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质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对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

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需拥有的一段经受,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稳固学问;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毕业生专业学问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学问,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于是今年暑假学我来到了平煤地质工程勘探处勘探一队二号机进行了为期一月的实习。

在钻探队实习了一月,其中可以说是苦中有甜,累中有乐,对自己的地质学问有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系统积累与考验,粗略的把握了地质钻探重要性和基本任务,钻孔的设计和结构以及钻孔的布置原则等等,自己也从一个纸上谈兵的阶段略微上前跨了一步,感谢老工人老师傅的不厌其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指导和教导,钻探队领导的人文关心,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变聪慧。这些学问和实习过程,足以使我受益终身了。就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感想与心得汇报如下。

安全生产的法规。使我明白了什么叫“三不损害”;同时也增添了自我爱护意识。通过系统的学习使我明白了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在实习期间没有发生以外的事故,做到了安全生产。

这次我们打的是水文观测孔,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结合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学问;以及老工人师傅的指导关心。学会了推断岩层、操作机器、测量水位以及书写纪录。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了一个质的提高。同时也增添了自己动手操作水平。期间主要对平砂岩做了一些细致调查讨论: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石英和长石是组成地壳最常见的成分。砂岩的颜色和沙子一样,可以是任何颜色,最常见的是棕色、黄色、红色、灰色和白色。地球上常见由砂岩相成的悬崖峭壁。有的砂岩可以抵挡风化,但又简单切割,所以常常被用于做建筑材料和铺路材料。砂岩中的颗粒比较匀称坚硬,所以砂岩也被常常用来做磨削工具。砂岩由于透水性较好,外表含水层可以过滤掉污染物,比其他石材如石灰石更能抵挡污染。我们这里钻探时主要遇到的困难是打平顶山砂岩,平顶山砂岩硬度高简单破裂在钻进过程中不简单钻进又简单掉块卡钻,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多留意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我们一般在野外作业,比较枯燥乏味,很多配套设施也不到位。不过在这一个月的实习中让我学会了很多以前不会的东西,也学会了在劳动中查找欢乐。同时了增添了自己独立生活和推断问题的能力。我想这将会成为让我一生都收益的财宝。

在这为期一月的实习生活中,我受益匪浅。短短的30多天内,我不仅向老工人师傅学习了钻探基本方法和技巧,体会到应当如何跟和同事沟通和相处,更被队里同志们的无私敬业精神所感动。这不仅为我今后的理论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使我今后从事钻探行业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最终,更加感谢学校和队领导给了我实习学习的机会,也多谢同事们多日来无私的照看和关怀,使我快乐顺利的完成在队里的实习生活。报告章节如下:

第一章:绪言,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第二章:地层。

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状况〔附剖面图、素描图〕。

第四章:构造。

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表达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

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

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第五章:地质进展阶段简述。

依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状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上有那些阶段。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动力地质现象。

地质实习报告

中国地质实习报告是对实习中见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加以综合、分析和概括,用简练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写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内容的系统化、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是写地质报告的入门尝试,是进行地质思维的训练。报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质素材为依据,报告要有鲜明的主题,确切的依据,严密的逻辑性,报告要简明扼要,图文并茂。报告必须是通过自己的组织加工写出来的,切勿照抄书本。

报告章节。

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附剖面图、素描图)。

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附素描图、剖面图)。

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

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

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上有那些阶段。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地质实习报告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

(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一天。

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

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

实习一、矿物(一)。

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

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

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实习五、常见的沉积岩。

观察认识常见沉积岩的矿物成分、颜色、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石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沉积岩。

实习六、地质构造与阅读地质图。

1、通过构造模块认识褶皱、断层的类型,以及在xx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现特征;

2、通过阅读一幅地质图,掌握地质图读图步骤与方法。

实习七、常见的岩浆岩。

观察认识常见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浆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岩浆岩。

实习八、常见的变质岩。

观察认识常见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鉴别特征,初步掌握变质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变质岩。

实习九、参观认识古生物(化石)。

通过参观地质陈列室,初步认识地壳历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规律及在地质学中的研究价值。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

本站发布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精选范文,更多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精选范文相关信息请访问本站实习报告频道。

实地实习是很有必要的,但短暂的几天的实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只能到此为止,我们希望学校学院能够尽量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真正意义上达到更好的学习目的!

一、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重点掌握实习区域的地层、岩石、矿产,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及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等,并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性,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学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然而光从理论上认识只能让大学生纸上谈兵,因而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同时,这也是给我们一个找出自身知识的不足与缺陷的实践机会。

二、实习地区概况。

主要实习地点是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

三、实习内容。

(一)5月9号实习前准备。

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地质地貌学这门课程,对地质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马上就要去野外实习了,我们都很兴奋,都在为实习做准备。首先我们上网查了实习地的概况(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大概了解到:约在距今19亿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地壳运动,叫“吕梁运动”,使中元古界与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触,吕梁运动以后,相对稳定地层的范围不断扩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较复杂。有些地层在久经腐蚀以后,开始下沉,形成地质一次大规模的海浸,无脊椎动物和菌藻类植物开始出现,一直到距今大约8亿年的寒武纪时代,京娘湖地区还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约两亿五千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称为“燕山运动”。由于地壳断层,大部分海水向东消退,京娘湖地区仍处于大海的边沿,汹涌的海涛冲刷岩石,形成千姿百态的沟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约6500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叫“喜马拉雅”运动,西部地壳相对隆起,东部地壳相对下沉,海水向东消退,整个太行山脉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展现出来,这里形成了北台、太行、唐县三层夷平面,培养了京娘湖、古武当山、七步沟、武西岳的石英砂岩峡谷峰林景区。古武当山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

(二)5月10号古武当山实习。

上午坐车到达古武当山,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沿山路向上爬,观察当地的地质组成,地质构造。

老师给我们介绍到古武当山地区的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砂岩是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1.岩层的节理。

它是断裂构造的一类,指岩石裂开而裂面两侧无明显相对位移者(与有明显位移的`断层相对)。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2.断层。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正断层:逆断层的断层面也几乎垂直,但上盘向上移动,而下盘向下移动,这种类型的断层是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的。冲断层与逆断层的移动方式相同,但断层带几乎是水平的。在这类同样是由挤压形成的断层中,上盘的岩石实际被向上推移至下盘的顶部,这是在聚合板块边界中产生的断层类型。

逆断层:在平移断层中,岩石块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动。正如转换板块边界中所述,地壳块相互滑动时形成这些断层。

平移断层:在所有类型的断层中,不同的岩石块紧密地相互挤压,在移动过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这种摩擦足够大,这两块岩石将咬合,因为摩擦力使它们无法相互滑动。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板块的力量继续推动岩石,从而增大施加在断层上的压力。

3.尖灭。

“尖灭”指具有一定体积的物体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的现象。地层的尖灭指的是沉积层向着沉积盆地边缘,其厚度逐渐变薄直至没有沉积。超覆是海侵时随着沉积范围的扩大,上覆岩层的沉积范围大于下伏岩层的现象。

4.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未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它在层状岩层中表现的最为明显;是地壳上最常见的一种地质构造形式。褶皱是最重要的构造现象,因而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5月11号京娘湖实习。

今天我来到京娘湖,将对波痕、泥裂进行观察,对河谷形态、河谷的发育形成进行认识性的学习。

1.波痕。

波痕是浅海、河湖的一种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圆波谷,坡度对称组成连绵波浪状。沉积环境分析的重要标志,是典型的沉积构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质(陆源砂、碳酸盐砂)在波浪、水流或风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如沙漠中的沙丘、海滩的沙坡等。一个波痕由一个波脊和一个波谷组成,同一种波痕一般成组出现。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动力将波痕分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风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据其大小,形态或对称性作进一步的划分。出现于岩层的顶面.并可在上覆岩层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来决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称干裂、龟裂纹,是指泥质沉积物或灰泥沉积物,暴露干涸、收缩而产生的裂隙,在层面上呈多角形或网状龟裂纹,裂隙成“v”形断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顶底面。裂隙被上覆层的砂质、粉砂质充填。

3.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四、实习感想。

通过本次野外实习,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种岩石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老师细致的讲解,我们更深一层的了解到各种岩石的性质,从外表到岩石的组成及结构。地质学确实有着它自己的魅力,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用到很多地质知识,这是我们的基础。总的来说,本次实习不轻松,首先,短时间接触到这么多的岩石,想要了解透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查阅资料。其次,本次实习对我们的体力也是一个小的考验,但作为土木工程的学生,本次实习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在学校学习之余多参加这些室外实习有助于我们从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质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对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地实习是很有必要的,但短暂的几天的实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只能到此为止,我们希望学校学院能够尽量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真正意义上达到更好的学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重点掌握实习区域的地层、岩石、矿产,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及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等,并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性,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学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然而光从理论上认识只能让大学生纸上谈兵,因而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同时,这也是给我们一个找出自身知识的不足与缺陷的实践机会。

主要实习地点是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

(一)5月9号实习前准备

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地质地貌学这门课程,对地质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马上就要去野外实习了,我们都很兴奋,都在为实习做准备。首先我们上网查了实习地的概况(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大概了解到:约在距今19亿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地壳运动,叫“吕梁运动”,使中元古界与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触,吕梁运动以后,相对稳定地层的范围不断扩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较复杂。有些地层在久经腐蚀以后,开始下沉,形成地质一次大规模的海浸,无脊椎动物和菌藻类植物开始出现,一直到距今大约8亿年的寒武纪时代,京娘湖地区还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约两亿五千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称为“燕山运动”。由于地壳断层,大部分海水向东消退,京娘湖地区仍处于大海的边沿,汹涌的海涛冲刷岩石,形成千姿百态的沟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约6500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叫“喜马拉雅”运动,西部地壳相对隆起,东部地壳相对下沉,海水向东消退,整个太行山脉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展现出来,这里形成了北台、太行、唐县三层夷平面,培养了京娘湖、古武当山、七步沟、武西岳的石英砂岩峡谷峰林景区。古武当山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

(二)5月10号古武当山实习

上午坐车到达古武当山,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沿山路向上爬,观察当地的地质组成,地质构造。

老师给我们介绍到古武当山地区的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砂岩是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1、岩层的节理

它是断裂构造的一类,指岩石裂开而裂面两侧无明显相对位移者(与有明显位移的断层相对)。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2、断层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正断层:逆断层的断层面也几乎垂直,但上盘向上移动,而下盘向下移动,这种类型的断层是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的。冲断层与逆断层的移动方式相同,但断层带几乎是水平的。在这类同样是由挤压形成的断层中,上盘的岩石实际被向上推移至下盘的顶部,这是在聚合板块边界中产生的断层类型。

逆断层:在平移断层中,岩石块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动。正如转换板块边界中所述,地壳块相互滑动时形成这些断层。

平移断层:在所有类型的断层中,不同的岩石块紧密地相互挤压,在移动过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这种摩擦足够大,这两块岩石将咬合,因为摩擦力使它们无法相互滑动。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板块的力量继续推动岩石,从而增大施加在断层上的压力。

3、尖灭

“尖灭”指具有一定体积的物体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的现象。地层的尖灭指的是沉积层向着沉积盆地边缘,其厚度逐渐变薄直至没有沉积。超覆是海侵时随着沉积范围的扩大,上覆岩层的沉积范围大于下伏岩层的现象。

4、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未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它在层状岩层中表现的最为明显;是地壳上最常见的一种地质构造形式。褶皱是最重要的构造现象,因而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5月11号京娘湖实习

今天我来到京娘湖,将对波痕、泥裂进行观察,对河谷形态、河谷的发育形成进行认识性的学习。

1、波痕

波痕是浅海、河湖的一种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圆波谷,坡度对称组成连绵波浪状。沉积环境分析的重要标志,是典型的沉积构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质(陆源砂、碳酸盐砂)在波浪、水流或风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如沙漠中的沙丘、海滩的沙坡等。一个波痕由一个波脊和一个波谷组成,同一种波痕一般成组出现。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动力将波痕分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风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据其大小,形态或对称性作进一步的划分。出现于岩层的顶面、并可在上覆岩层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来决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称干裂、龟裂纹,是指泥质沉积物或灰泥沉积物,暴露干涸、收缩而产生的裂隙,在层面上呈多角形或网状龟裂纹,裂隙成“v”形断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顶底面。裂隙被上覆层的砂质、粉砂质充填。

3、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通过本次野外实习,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种岩石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老师细致的讲解,我们更深一层的了解到各种岩石的性质,从外表到岩石的组成及结构。地质学确实有着它自己的魅力,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用到很多地质知识,这是我们的基础。总的来说,本次实习不轻松,首先,短时间接触到这么多的岩石,想要了解透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查阅资料。其次,本次实习对我们的体力也是一个小的考验,但作为土木工程的学生,本次实习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在学校学习之余多参加这些室外实习有助于我们从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质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对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

本站发布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模板,更多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模板相关信息请访问本站实习报告频道。

实地实习是很有必要的,但短暂的几天的实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只能到此为止,我们希望学校学院能够尽量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真正意义上达到更好的学习目的!

一、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重点掌握实习区域的地层、岩石、矿产,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及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等,并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性,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学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然而光从理论上认识只能让大学生纸上谈兵,因而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同时,这也是给我们一个找出自身知识的不足与缺陷的实践机会。

二、实习地区概况。

主要实习地点是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

三、实习内容。

(一)5月9号实习前准备。

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地质地貌学这门课程,对地质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马上就要去野外实习了,我们都很兴奋,都在为实习做准备。首先我们上网查了实习地的概况(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大概了解到:约在距今19亿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地壳运动,叫“吕梁运动”,使中元古界与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触,吕梁运动以后,相对稳定地层的范围不断扩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较复杂。有些地层在久经腐蚀以后,开始下沉,形成地质一次大规模的海浸,无脊椎动物和菌藻类植物开始出现,一直到距今大约8亿年的寒武纪时代,京娘湖地区还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约两亿五千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称为“燕山运动”。由于地壳断层,大部分海水向东消退,京娘湖地区仍处于大海的边沿,汹涌的海涛冲刷岩石,形成千姿百态的沟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约6500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叫“喜马拉雅”运动,西部地壳相对隆起,东部地壳相对下沉,海水向东消退,整个太行山脉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展现出来,这里形成了北台、太行、唐县三层夷平面,培养了京娘湖、古武当山、七步沟、武西岳的石英砂岩峡谷峰林景区。古武当山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

(二)5月10号古武当山实习。

上午坐车到达古武当山,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沿山路向上爬,观察当地的地质组成,地质构造。

老师给我们介绍到古武当山地区的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砂岩是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1.岩层的节理。

它是断裂构造的一类,指岩石裂开而裂面两侧无明显相对位移者(与有明显位移的断层相对)。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2.断层。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正断层:逆断层的断层面也几乎垂直,但上盘向上移动,而下盘向下移动,这种类型的断层是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的。冲断层与逆断层的移动方式相同,但断层带几乎是水平的。在这类同样是由挤压形成的断层中,上盘的岩石实际被向上推移至下盘的顶部,这是在聚合板块边界中产生的断层类型。

逆断层:在平移断层中,岩石块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动。正如转换板块边界中所述,地壳块相互滑动时形成这些断层。

平移断层:在所有类型的断层中,不同的岩石块紧密地相互挤压,在移动过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这种摩擦足够大,这两块岩石将咬合,因为摩擦力使它们无法相互滑动。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板块的力量继续推动岩石,从而增大施加在断层上的压力。

3.尖灭。

“尖灭”指具有一定体积的物体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的现象。地层的尖灭指的是沉积层向着沉积盆地边缘,其厚度逐渐变薄直至没有沉积。超覆是海侵时随着沉积范围的扩大,上覆岩层的沉积范围大于下伏岩层的现象。

4.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未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它在层状岩层中表现的最为明显;是地壳上最常见的一种地质构造形式。褶皱是最重要的构造现象,因而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5月11号京娘湖实习。

今天我来到京娘湖,将对波痕、泥裂进行观察,对河谷形态、河谷的发育形成进行认识性的学习。

1.波痕。

波痕是浅海、河湖的一种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圆波谷,坡度对称组成连绵波浪状。沉积环境分析的重要标志,是典型的沉积构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质(陆源砂、碳酸盐砂)在波浪、水流或风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如沙漠中的沙丘、海滩的沙坡等。一个波痕由一个波脊和一个波谷组成,同一种波痕一般成组出现。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动力将波痕分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风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据其大小,形态或对称性作进一步的划分。出现于岩层的顶面.并可在上覆岩层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来决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称干裂、龟裂纹,是指泥质沉积物或灰泥沉积物,暴露干涸、收缩而产生的裂隙,在层面上呈多角形或网状龟裂纹,裂隙成“v”形断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顶底面。裂隙被上覆层的砂质、粉砂质充填。

3.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四、实习感想。

通过本次野外实习,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种岩石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老师细致的讲解,我们更深一层的了解到各种岩石的性质,从外表到岩石的组成及结构。地质学确实有着它自己的魅力,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用到很多地质知识,这是我们的基础。总的来说,本次实习不轻松,首先,短时间接触到这么多的岩石,想要了解透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查阅资料。其次,本次实习对我们的体力也是一个小的考验,但作为土木工程的学生,本次实习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在学校学习之余多参加这些室外实习有助于我们从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质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对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

地质实习报告

1实习单位的简介。

2实习的过程。

3实习的主要内容,。

学习如何肉眼辨别岩石。

了解造岩矿石和矿物岩石。

学习使用地质罗盘。

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掌握岩石的基本知识和判别背斜、向斜。

4实习的收获与体会。

5对改进实习工作的建议。

一实习单位的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是一所以地球起源与演化、生命起源与进化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科学博物馆。陈列面积5000平方米,开辟了地球奥秘、生命起源与进化、矿物、岩石、宝玉石、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综合展厅等9个陈列厅室,其规模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居全国大学博物馆前列,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古生物教育基地、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城市建设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是经教育部批准兴办的本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中国现代教育发展体系中按照新机制、新模式运行的创新型大学。学校秉承“借政策之力,集专家之智,走创新之路,成育材之地”的宗旨,依托华中科技大学,传承名校优良传统,集聚社会优质资源,借鉴先进管理经验,在与新世纪同步中,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原中工学院院长、著名教育家朱九思教授和原中共中央委员、著名军事家刘精松上将担任名誉校长。

二实习过程,。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

经过老师的带领我们有幸参观了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蕴藏书本中大部分的地质矿物,底层我们看到了远古的动物残骸岩石,了解矿物的形成,看到了远古的足迹。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城市建设学院。

我们在由带领下学习辨别肉眼辨别岩石,认识地质的形成。

三实习的专题分析。

认识造岩矿物和岩石组成。

矿物的物理性质包裹形态,颜色,条横,光泽,透明度,解理,断口,硬度,密度等,我们通过肉眼进行对矿物的鉴定。

矿物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取决于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根据这一基本的特性使我们在工地极容易的区分不同的地质环境,由此我们根据矿石的颜色我们做出相应的处理方案。石英石英,无机矿物质,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常含有少量杂质成分如al2o3、cao、mgo等,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晶体,一般乳白色,质地坚硬。长石是长石族矿物的总称,它是一类常见的含钙、钠和钾的铝硅酸盐类造岩矿物。长石在地壳中比例高达60%,在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中都可出现。长石是几乎所有火山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对于岩石的分类具有重要意义。云母是一种造岩矿物,通常呈假六方或菱形的板状、片状、柱状晶形。颜色随化学成分的变化而异,主要随fe含量的增多而变深。云母的特性是绝缘、耐高温、有光泽、物理化学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隔热性、弹性和韧性。普通辉石(ca,mg,fe,al)2(si,al)2o6单晶体为短柱状,横切面呈近正八边形,集合体为粒状。绿黑色或黑色。玻璃光泽,硬度5-6。有平行柱状的两组解理,交角应为56。相对密度3.02-3.45,随着含fe量增高而加大。方解石是一种碳酸钙矿物,天然碳酸钙中最常见的就是它。因此,方解石是一种分布很广的矿物。方解石的晶体形状多种多样,它们的集合体可以是一簇簇的晶体,也可以是粒状、块状、纤维状、钟乳状、土状等等。敲击方解石可以得到很多方形碎块,故名方解石。等等矿物。根据矿物在白色无釉的瓷板上划擦时留下的粉末痕迹作为判别的条横,依据矿物表面反射光线的能力可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这样我们可以更容易的分别地质的情况。又由于矿物透明度不同,把矿物分为透明矿物和半透明的矿物,不透明的矿物,对于我们看到的大部分矿物来说都是不透明的,像金属矿物(磁铁矿物),半透明的石英、滑石,对于石英晶体确是透明的。

依据矿物的硬度我们能跟清晰的辨别出相应的矿物(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滑石的硬度只有1,,金刚石的硬度确是10.,长石的硬度为6.。

矿物的解理我们可以研究矿石解理的方向和完全程度(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结晶平面破裂的固有特性)。例方解石矿物晶体内部几个方向上结合力都比较弱,解理可以分为极完全解理(云母),完全解理(方解石),中等解理(长石),不完全解理(橄榄石)。

断口不具有解理的矿物,在锤击后沿任意方向产生不规则断裂,其断口的裂面为断口。石英石贝壳状断口,参差粗糙状断口有黄铁矿。

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

花岗岩。

玄武岩。

变质岩是在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构造的变化和改造产生的新型岩石。

变质岩的结构是指变质岩中矿物的粒度、形态及晶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构造则指变质岩中各种矿物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大理岩:接触热变质岩,白、灰绿、黄或浅蓝色,等粒或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方解石、白云石;次要矿物为透闪石、透辉石。片岩:区域变质岩,黑、灰绿或绿色,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为云母、绿泥石、角闪石;次要矿物为长石、绿帘石。岩石具有特定的比重、孔隙度、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等物理性质,是建筑、钻探、掘进等工程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是各种矿产资源赋存的载体,不同种类的岩石含有不同的矿产。

地质罗盘的使用。

第二天再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地质罗盘的使用了,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1.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磁偏角的校正。

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地球上某点磁针北端偏于正北方向的东边叫做东偏,偏于西边称西偏。东偏为(+)西偏为(-)。

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计算,公布以备查用。若某点的磁偏角已知,则一测线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关系为a等于a磁加减磁偏角。应用这一原理可进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时可旋动罗盘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盘向左或向右转动,(磁偏角东偏则向右,西偏则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与水平刻度盘0--180度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经校正后测量时的读数就为真方位角。

2.目的物方位的测量。

是测定目的物与测者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就是测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从子午线顺时针方向到该测线的夹角)。

测量时放松制动螺丝,使对物觇板指向测物,即使罗盘北端对着目的物,南端靠着自己,进行瞄准,使目的物,对物觇板小孔,盖玻璃上的细丝,对目觇板小孔等连在一直线上,同时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待磁针静止时指北针所指度数即为所测目的物之方位角。(若指针一时静止不了,可读磁针摆动时最小度数的二分之一处,测量其它要素读数时亦同样)。

若用测量的对物觇板对着测者(此时罗盘南端对着目的物)进行瞄准时,指北针读数表示测者位于测物的什么方向,此时指南针所示读数才是目的物位于测者什么方向,与前者比较这是因为两次用罗盘瞄准测物时罗盘之南、北两端正好颠倒,故影响测物与测者的相对位置。

为了避免时而读指北针,时而读指南针,产生混淆,放应以对物觇板指着所求方向恒读指北针,此时所得读数即所求测物之方位角。

褶皱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褶曲,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一是水平的压缩力,一是其自身的重力。另外,褶皱也并不都是向上隆起,褶皱面向上弯曲的称为背形;褶皱面向下弯曲的称为向形。一般褶皱很少由一种力量而形成,往往是多种力量造成的。有些褶皱并不明显,有些褶皱很显著。它们的大小也相差悬殊,大的绵延几公里甚至数百公里,小的却只有几厘米甚至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四实习的收获和体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掌握了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学习需要结合实践,我们在校期间,认真学习了理论知识,严重缺少实践知识,有了这次的实践,我们充实了我们实践的缺乏,弥补了学习的不足,通过认识不同的地质现象,加深了我们队地质的认识,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结实的铺垫。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