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心得体会(专业16篇)

时间:2023-12-14 11:05:35 作者:温柔雨

心得体会并不是简单的罗列经历,而是要有深度和思考,给读者以启发和思考的余地。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心得体会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启迪。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看心得

度《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看过程中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接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沐浴。

63岁的张桂梅坚守滇西深贫山区教育事业数十年,前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迄今帮助1800多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张桂梅的一生正如一支燃烧的蜡烛,以豪情万丈的默默奉献照亮了无数大山学子自立自强改变命运的光明大道,她把对教育事业的信仰融进了祖国西南边陲的一个小山区,让初心和使命在教育扶贫主战场熠熠生辉,她用持之以恒的无私坚守,生动诉说着时代精神的丰富内涵以及真实的党性和人性。学子的“张妈妈”、时代的“燃灯者”,她无愧于时代楷模的荣誉称号,她就是张桂梅。

她用教育事业,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付出一生。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可以改变贫困地区无数贫困家庭的命运,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张桂梅倾其所有推动创建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在学校创建12年间,让1804名女孩以及更多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考入大学、走出大山,她用教育之策的“硕硕成果”完美诠释了“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成为点亮万千贫困山区孩子梦想的优秀人民教师。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张桂梅是一名普通的山区教师,更是脱贫攻坚战场上涌现出的一个教育扶贫先进典型,大学毕业选择回归大山,选择最艰苦的岗位,投身贫困山区教育事业,她深入了解贫困学生家庭情况,跋山涉水家访解除学生后顾之忧,让无数困难家庭的孩子享受到教育公平,帮助一个个家庭改变命运、摆脱贫困,她说,“党和人民没有忘记贫困山区的老师们,激励着我们更加努力做好贫困山区的教育工作。”党和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并将深刻铭记每一个在扶贫战场上坚守岗位的“燃灯者”。

她用初心传递,为伟大祖国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知识分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张桂梅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以言传身教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志向,教育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把理想信念融入党和国家伟大事业之中。她说,“我的学生可以考到厦大、川大、武汉大学!我们是用命换来的”,她的学生,有承继其初心使命回归大山投身教育的人民教师,有全心全意守护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的人民警察,也有救死扶伤用青春挽救生命的白衣天使,她把关爱带给贫困山区的学子,把初心传递给祖国的花朵,她以平凡岗位的付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用生命践行使命、以情怀抒写担当的国之栋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张桂梅无疑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要求的优秀榜样,传道、授业、解惑,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为祖国青少年传播知识、塑造心灵,教导广大贫困学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明确目标、孜孜以求,带领一代又一代追梦人用无限的执着与忠诚,书写逐梦时代的奋斗篇章。

她用奉献坚守,为民族振兴的事业积聚磅礴力量。

“时代楷模”的身上充分体现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以及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着力彰显了当代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是全社会学习、尊敬、传颂的杰出代表,张桂梅,值得“时代楷模”这个荣誉称号。“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这是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誓词,质朴又直击人心,这豪情万丈的誓词正是张桂梅独特魄力与眼界的力量承载,她把“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理念贯穿教育始终,给予祖国之栋梁勃勃生机和家国情怀,她以奉献坚守、默默耕耘在无数贫困学子心中埋下一颗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种子。一生清贫、疾病缠身,却坚忍不拔、甘为人梯,时代精神的光芒在祖国贫困山区闪耀着,巾帼建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聚了磅礴的时代力量,这种力量,让知识传承、让文明赓续、让学子成长,让党和国家的好声音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她是时代最闪耀的一颗“星”,她是张桂梅,人民的好教师、民族的好榜样!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看心得体会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20_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个个都那么震撼人心。但是最让我感动的还是“爬”遍青山送医上门的夫妻周月华和艾起。

周月华,女,43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艾起是她的丈夫。

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周月华因身体残疾而四处碰壁。后来,看到乡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医院看病,她就动了行医的心思。

周月华将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200元加上家中仅有的600元储蓄作为开诊所的启动资金,又把家里堂屋修整了出来做场地,药品采购则靠两个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1990年11月,周月华的“柳荫镇西河村卫生室”终于正式挂牌营业了。

“我喜欢我的工作,喜欢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周月华说道,“住在偏远地方,农民看病要走上好几小时。所以我现在做多一点,让乡亲们少跑一点,少花一点,自己会感到很开心。”

最开始行医时,周月华右肩挎的是药箱,左肩杵着拐杖在山间艰难行走,这种行医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条左腿――她的丈夫,艾起。

周月华和艾起结婚之后,无论上山涉水,刮风下雨,只要有出诊,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到病人家里。“背你一辈子,我无怨无悔!”这个男人用20年的行动,默默支持着妻子的事业。

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没有他,这么多年,我做不到的。”周月华说道,“他是我这辈子的第二条左腿。”“我背着她走了18年。我说过要背她一辈子,就要实现这个诺言,永远都不放弃。”周月华的丈夫艾起说。

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我祝愿这对夫妻好人能有好报,能够幸福美满的过完一生。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看心得

去年冬天,因为数学成绩差,经常被叫到办公室补课。

一个下雪天,我一如既往的在办公室门口等着李老师,过了一会儿,只见李老师手捧着一大卷书,围着橙色的丝巾,带着一双大手套出现在我的视野中,她把办公室的门的打开,招呼我把昨天的练习题给她看,我忐忑不安的将本子给了李老师,她脸上的表情一会儿晴一会儿阴,我更紧张了,终于,她放下本子说:“感觉自己做的怎么样?”我摇摇头,说:“不知道。”她拍拍我的头,说:“今天这一课,是补习的最后一课。”她给我冲了一杯绿茶,让我暖一暖身。我小口小口的喝着醇厚又热气腾腾的绿茶。来到教室李老师将我的练习册翻到第一页,说:“我们班有一位同学,这一学期,第一次检测是二十分。”她将本子举起,大声说道:“第二次,三十五分,第三次,四十分,第四次······直到今天,经过自己的努力与勤奋,终于达到了满分。”同学们都盯着李老师,眼里满是疑惑,李老师说:“她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同学们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后面的一些话,我不太记得了,只记得李老师的微笑,还有那杯暖暖的绿茶,散发着清香。

记得5月的一个星期日,阳光灿烂,我和同学一起去外面春游。上了公交车,车内一个小女孩用甜美的声音说:“妈妈,母亲节快乐!”车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这声音吸引了过去,我转头一看:只见一个跟我年纪相仿的女孩手里握着几只康乃馨,向自己的妈妈表示祝福。我急得大拍脑袋,呀!今天是母亲节!我立马喊停车,飞奔向花店,买了一只最香的康乃馨。那天,我看到了妈妈脸上的笑容,比花儿散发出的芬香还迷人。

有一位空巢老人在一个大雨滂沱的雨天,摔倒在马路中央,经过的人很多,有穿着西装的绅士,有踩着高跟鞋的美女,有抱着足球的少年,有吃着巧克力的小孩子,有骑着电动车的工人。他们都停下了自己匆忙的脚步,向这位老人伸出了援手,老人不停地说着谢谢,灿烂的笑脸绽放在每个人的脸上。这笑容足以温暖整个社会。

我感恩祖国让我们生活在一个这样如诗如画的美好年代,我幸福,我自豪,我们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让这个年代变得更美好,更温馨。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看心得体会

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随着转动了千年的历史车轮,便沉淀出了爱国文化。岁月让爱国文化催出了醇香,我不禁陶醉其中。

主席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每当忆起这番话,内心便是止不住的热血沸腾。心中也暗下决心,决不能辜负了一代领袖对我们后辈的期望。我们正属于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阶段,为何不去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那就从现在开始努力吧,为了祖国,为了自己的未来!从现在开始就努力吧!

作为祖国的下一代,“爱国主义”毫无疑问成为了我们中学生做人的基准,爱国、一个多么神圣而又庄严的“举动”,事实证明:一切有崇高理想的人视爱国为第一任精神支柱,诚然,因为他们知道国家的是与自己的前途紧密相连、休戚相关的。唇亡齿寒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霍去病“不灭匈奴不为家”,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乃广为传扬之佳话,秦桧卖国求荣,吴三桂引兵入清,则遭万世之唾骂。遵循客观规律,人们自是尊敬“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痛恨奴颜婢膝的卖国之辈。如果让你选,你会怎么选呢?相信你不会傻到去做个遗臭万年的“害虫”吧!

虽然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和平的社会。但是爱国的情感仍然可以在平时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体现,也可以通过每件事当中体现。我们要从小树立一个爱国的思想,努力学习,掌握本领。自信自强,无私无畏。只有这样,长大了才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成为世界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看心得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但人们往往主重于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忽略精神文明的建设。我觉得两种文明的发展都源于无私的奉献。因此,奉献在兼顾个人利益的同时已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

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阿里。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世人称颂。其实还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献,献出自己的力量,构建社会文明的大厦。

有人认为奉献是为了更多地索取。寓言中猪抱怨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获得人对它的赞扬。恰恰相反,奉献的本质在于它的无私性。现在有许多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战士,他们从不张扬自己辉煌的功绩,不向国家伸手搞特殊。他们这种无私的精神,同样是奉献。这种奉献更深沉,更伟大。

奉献是积极主动的。个人的奉献在于主观愿望的伟大体现。猪在生存之时,一味地索取;而牛在生前是积极地劳作奉献,死后实现同猪一样的贡献。因此,它得到人们更多的称赞,同时也将它喻为勤劳、善良、仁慈的化身。此时,它的贡献已不仅仅是在物质上的奉献,而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奉献。

现在大批的作家、文艺工作者、思想家,他们也在奉献着自己的思维,奉献着自己的精神力量。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更需要提倡精神文明。这正是精神文明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由此可见,精神力量的奉献不可忽视。

我们常把老师的奉献比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间最伟大的奉献也在于此。教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传授给学生,一批批的学生成为国家栋梁而奔赴社会建设的洪流。当老师们放下手中的粉笔,满头银丝时候,感叹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感触到奉献之后的欣慰。

奉献不是为了索取,奉献应是自觉自愿的。让我们新世纪的一代青年都投身到乐于奉献的革命洪流中,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让奉献这棵常青树,永远葱笼、繁茂。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看心得体会

我爱我的祖国,清新的空气告诉我这里没有硝烟;人们的笑脸告诉我这里是和平年代;雄伟的长城告诉我这里的中国人已经挺起了胸膛……我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还记得20__年5月12号14时28分的那一声巨响是多么的突然,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那时的我们都在默默地祈祷那些经历过大灾大难的汶川同胞们能够坚强地渡过难关。每个中国人都自发为汶川同胞们献着爱心。5块、10块、50块、100块……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幕一幕感人的场面,让我们为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为我们是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

我爱我的祖国。还记得20__年8月8日在中国北京鸟巢举行的北京奥运会,那时我们看到了一个自强不息的中国。中国的运动健儿夺得一枚又一枚的奖牌,那是中国人的骄傲,中国人从此向世界证明了自己。

我爱我的祖国,20__年5月1日,在中国上海的世博会展馆里,各国都把具有代表性的展品向游客们展示。游客们看了都啧啧称好,个个流连忘返。参观完以后,他们都说:“上海真是太美丽了,你们的世博会办得非常成功,我们回去以后要告诉更多的朋友,让他们也来上海参观。”

从清末的被蹂躏到现在的发展蒸蒸日上,是无数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不懈努力换来的,来之不易啊。他们开创了祖国的今天,我们要造就美好的明天。为了实现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武装自己,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明天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建设贡献聪明才智,让祖国明天更美好。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看心得体会

我到底该用怎样的情感,掺杂多少理智,才能将这份深植入灵魂深处的情感说清道明。

十六岁那年出远门,怀揣新鲜感飞至大陆另一端去寻访未知的世界。彼时还未理顺心情,只当是一次游历,所以心情愉悦地在异地街头说着外语过着外国人的生活。

“全世界都是法语、法语、法语!……而我的心,却在归途……”

我突然明白了,那种挣扎在内心的乡土情结有多么强大,那种归情,实质上就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最完美的体现。

归情,这份深沉的爱,在思乡之子的心中沉淀酝酿许久的岁月里,撑起一个民族不败的雄姿。

所以,我想我是懂得索尼尔仁琴在归国那一刹的沉默的,我懂他在那份悲欣交集的归情得以实现之时的激动与哀叹;所以,我想我是敬佩钱学森的,敬佩他“岂以祸福避趋之”的勇敢的大义,更敬佩他身上那附属着的中国人的傲骨。是那一份落叶归根式的归属感集聚了人心的力量,才能让索氏在俄国灰暗天空中树起精神孑立的一帜,才能让我国的军事科学方面有了重大成就,从而推进了一个国家的崛起,一个民族的复兴与强大。

懂得这份纯洁的归情,让生命最初最美的回忆常在我心;。

深藏这份厚重的归情,让民族最强最醇的牵引常系我心;。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看心得体会

听歌这首慷慨激扬的歌,我想到了我们的祖国,祖国母亲历经千难磨难而不衰,呵护着生存在她怀抱下的我们。回首祖国的曾经,由盛到衰,走过了两千年的历程。两千年来,她忍辱负重,但却未抛弃我们,总是在替我们遭受着磨难。后来,慢慢的,我们终于以强者的姿态重新屹立在世界,祖国母亲为我们骄傲,为我们自豪。她本可以放下屈辱,骄傲的在世界面前抬起高贵的头颅,可是她没有,她时时刻刻铭记之前的屈辱,教会我们什么叫“勿忘国耻,居安思危”。祖国母亲,我伟大的祖国母亲呀。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先生的这句话一直让我铭记在心。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只有当代少年勤奋努力为远大的抱负和志向而学,青少年不是青春的梦,拼搏向上,不失青春的风采,我相信祖国的明天在我们青少年的陪伴下会更加美好。

仰望天空,湛蓝剔透,好像从这个世界一眼就能看到那个世界的未来,是那样透明,在这片天空下,生存着同一个祖国的子民,这些子民深爱着他们的祖国作文——中国;脚踏大地,生存在这辽阔无边,深沉而执着的土地上,同样有一份热爱祖国豪情的忠志之士。

中国,我热爱的祖国呀,我对您怀着赤子之心,和那些忠志之士一样,有一颗为国的志向和抱负。祖国母亲呀,生我育我的祖国母亲,是您给了我的未来,是您的成就铸造我未来好走的路,是您不弃的执着,让我生存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没有饱受战乱之苦,但您却教会了我珍惜,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因为这份生活是热爱您的子民留给我们的,我们要珍惜现在,把握未来。

祖国母亲,今天我以您为荣,明天您以我为傲。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观看心得

正如中国女排,她们在经历了11年的低迷期,仍然不放弃,努力坚持才能再次荣登世界之巅。这几天人们都沉浸在这份喜悦之中,中国女排因为坚持,她们成功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不努力。

古今中外无数的成功者,都以他们生动的人生经历,向我们展示了坚持的宝贵。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才打败了吴国;司马迁饱受艰辛,历经18年才写成了《史记》;爱迪生试验了上千种材料,终于找到制作电灯的钨丝;拿破仑几经波折,才成为称霸欧洲的法兰西皇帝;马云艰苦打拼,才成立了今日的淘宝网……如此等等,都雄辩地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坚持是一种态度,只有坚持不懈,人生才能趋于完美。

身处绝境,强者与弱者的区别就在于,强者能够抓住逆境背后的机遇,在绝境中逢生。而弱者则是在逆境中随波逐流,在绝境中选择了放弃。失败者并不是比成功者差,而是在逆境或绝境中,成功者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坚持了一分钟,多走了一步路。

曾经的我还以为进不了理想的中学,但正是我坚持着心中的信念和梦想,终于如愿以偿。每当自己一次次挫败,感到自己不行了,失败了,我都会启用这种力量,让我重新站起来。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大多数人都是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只有坚持到底,那么就一定会成功!坚持就是胜利!我们要学习中国女排那永不放弃的精神。

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是中国官方的女子排球国家队,是中国近代各体育团队中,成绩比较突出的体育团队之一。

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首次获世界冠军;1981年、1982年、1984年、1985年、1986年、20__年和20__年七度成为排球三大赛事的世界冠军。20__年9月12日晚,中国女排二队在20__年第四届女排亚洲杯上,以3-0零封韩国,改写战绩为六战全胜不丢一局,也是继20__和20__年之后第三度夺魁。20__年10月13日,在20__年世界女排锦标赛决赛中,中国女排以1-3不敌美国,屈居亚军,是中国女排自1998年后在世锦赛取得的最好成绩。

在20__年cctv体坛风云人物年度评选盛典中,中国女排获得最佳团队奖。[1]20__年5月28日,20__年亚洲女排锦标赛获得冠军;9月6日,中国女排获20__年女排世界杯冠军。

20__年1月24日,20__体坛风云人物在京颁奖,中国女排获得最佳团队奖;8月21日,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3:1战胜塞尔维亚,第三次夺得奥运冠军。

中国女排再夺奥运冠军,让人忆起曾经的光辉岁月。35年前的冬日,女排姑娘首次荣获世界冠军。咚咚的“铁榔头”,敲响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战鼓,提振了中国人的精气神。这支光荣的队伍不仅是竞技舞台上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更成为无数中国人的励志榜样。“三连冠”“五连冠”,在那个国门刚刚打开、人民呼唤精神力量的时代,中国女排以她们无畏的拼搏精神跨上巅峰,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行”。在那个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中国奋力追赶世界的时代,女排精神如同一面旗帜,让世人看到中国的集体主义、爱国精神、自强意志,能达到怎样的高度、能创造怎样的奇迹。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成为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价值标签。

时光流转,世事沧桑。30多年来,女排姑娘有过成功登顶的荣耀与辉煌,也有过跌入低谷的徘徊和迷茫。但“跌的有多深,反弹就有多强”,正如主教练郎平所言:“中国的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不是说赢了就有女排精神,输了就没有。要看到这些队员努力的过程。”坚守为国争光的梦想,永葆求新求变的精气神,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用专业素养提升实力,以开放包容博采众长,靠苦干巧干赢得竞争,这是新时代女排精神的丰富所在、持久魅力所在、深刻启迪所在,也正是新长征路上的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力追上时代的底气所在、力量所在。

诚如郎平所言,“女排精神”一直在,不是因为胜利才谈。从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杯冠军起,这种精神一直深植于中国女排,成为这个光荣集体的强大基因。尽管队员换了一代又一代,尽管其间几经挫折、磨难、沉浮,但女排精神一直洋溢于国际赛场,她们越勇、愈挫愈奋,在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从未停步。这高度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运动员的殷切期望:“成绩不仅仅在于能否拿到或拿到多少块奖牌,更在于体现奥林匹克精神,自强不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正是因为女排精神的“魂”一直都在,所以我们能看到中国女排的一次次奋起、一次次荣耀回归、一次次让国人心潮澎湃。这是一支真正的英雄之师、胜利之师。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心得体会

《感动中国》对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的颁奖辞是:“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惯看了悲欢离合,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

万佐成和熊庚香在江西省肿瘤医院附近经营一间露天厨房。最初,老两口在肿瘤医院旁的小巷里经营油条摊位。每当收摊时,总有患者家属前来借锅灶炒菜,夫妇俩从不拒绝。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求助,万佐成和妻子就买了十多套厨具和煤球炉,多的时候,一天有近三百人来炒菜。因为设备大家共用,所以这个厨房被亲切地称为“抗癌厨房”。

为了让“抗癌厨房”能维持下去,万佐成夫妇开始收一点成本钱,炒菜收0.5元,后来,煤球涨价、电费涨价,两人难以支撑,炒1个菜就收1元,维持收支平衡。

即便是春节期间,这里也不打烊。今年大年三十,这条小巷和平时一样挤满了癌症患者和家属,这个已经开了18年的爱心厨房,今年还为患者和家属准备了免费的年夜饭。

万佐成夫妇的初心十分简单:“能让病人吃得好一些,家属的遗憾也能少一些”。他们还经常开导、帮助病人,让大伙感受到家的温暖。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心得体会

“一定要牢牢记住入党的誓词”

从“橄榄绿”到“火焰蓝”改革转隶不改初心使命。

2018年,根据中央改革部署,公安消防部队集体退出现役,成建制划归应急管理部,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陈陆没有选择转业,而是留下继续从事消防救援事业。在他看来,从“橄榄绿”到“火焰蓝”改变的只是消防制服,不变的是参加消防事业的初心和使命。

改制初期,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人员思想不稳定,作为政治教导员的陈陆敏锐地捕捉到这些情况,分别找相关队员谈话,逐一给他们做工作,想办法给摇摆不定的队员吃“定心丸”。

“他给队员们做思想工作时经常说,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缔造的,是国家队、主力军,将来大有可为,咱们同老百姓贴得最近、联系最紧,是一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队伍,改革只会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大队长方锐清楚地记得陈陆为队员们做思想工作时讲的话。

转制后,为了让队员们更有安全感和获得感,陈陆主动跟庐江县多个部门沟通协调,历时近6个月,为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申请了业务附属用房。方锐说:“解决了住的问题,队员家属来探亲可以住在队里,不用在外面住酒店,队员们也不必担心有警情不能及时归队,解决了后勤保障问题,慢慢地大家的思想也稳定了。”

方锐回忆道:“陈陆经常说,转制只是制服变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不会变。”

脱下“橄榄绿”换上“火焰蓝”,制服变了,陈陆冲锋在前的作风没有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没有变。他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战火魔、斗洪峰,冲锋在前、不怕牺牲,他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为民情怀。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心得体会

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97岁,曾在上甘岭战役中消灭21个敌人,戎马多年,回乡务农,深藏功与名。

孙景坤如今在家务农,深藏功与名。他的腿中藏着弹片没有取出,每晚只能垂下小腿,才能入睡。

1947年,孙景春参军入伍,参加过平津战役、解放长沙战役、解放海南岛战役,荣获二等功、三等功,并光荣入党。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他离开结婚还不到7天的妻子,奔赴战场,出国作战。入朝作战中,他曾经左臂中弹,伤口刚痊愈就马上返回战场。

1952年上甘岭战役打响。敌人以320门大口径火炮、47辆坦克和50多架飞机对志愿军阵地正面开火,战事十分紧张。

担任班长的孙景坤带领战士抢救伤员,一天一夜没合眼。就在这时,一项任务到来,要把10箱手榴弹送到阵地上。

那时正值中午,非常容易暴露,但是孙景坤二话没说,带着9名战士每人扛着1箱手榴弹,向阵地移动。敌人一轮攻击刚刚结束,他和战士们趁此把手榴弹送到了阵地。

上甘岭战役艰苦卓绝,敌人们火力凶猛,有的战士们一天只能吃半块饼干。在这样条件下,孙景坤和战士们依然坚守阵地,奋勇杀敌。

孙景坤曾与战士们一天击退了敌人6次进攻,14人无一人伤亡。

因作战英雄,孙景坤荣获一等功,1953年6月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同年7月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1955年,孙景坤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回乡务农。回乡第三天,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劳动,担任队长带领乡亲们大力发展粮菜生产,建设村庄,为改变家乡面貌作出贡献。

如今老人97岁,他曾受伤的小腿每逢阴天下雨就会疼痛,老伴去世后,他自己守着一亩地生活。深藏功与名几十载,他的事迹不该被忘记,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学习、敬仰。

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心得体会

感恩可以让人看到人生美好的一切,一个常常感恩的人,才会幸福,才会快乐,心灵才会圆满、温润。

吃完早饭,我背起书包,又蹦又跳地到了学校,又一天与老师开始亲密接触。老师教我们许许多多的知识,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勤勉、爱国、正直的孩子,我感恩老师,在我们受伤害的时候是老师用温柔的手抚平我们的创伤;在我们快乐的时候,老师与我们一起分享着快乐,在我们犯错的时候是老师纠正了我们,在我们骄傲的时候,老师严肃地告诉我们,骄傲的孔雀是飞不高;我感恩老师,她从不要求自己的学生,做高山上的青松而不做山脚下的野草。她从不介意自己的学生做了鲜花还是绿叶,她常对我们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处,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去挖掘,总还是有的。她说,鲜花没有绿叶的陪衬也是显现不了它的美的。尽管她不是一位哲学家,只是一位平凡的老师,但她一番话,让我学会了感恩,让我们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

当我结束一天的学校生活,背着沉沉的书包回家的时候,是奶奶慈祥的脸迎接我,是爸爸微笑的脸迎接我,是妈妈一桌热腾腾的饭菜迎接我,我感恩我们这个美好的家——我的情感驿站,我的安全避风港。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心得体会

“把受奖的机会多留给战士们”

爱岗敬业扎根基层把消防工作当成毕生事业。

“陈陆一直很优秀,而且从来不争功。他总说,应该把受奖的机会多留给战士们,他们考学提干可能会有用。”安徽省消防救援总队训练与战勤保障支队支队长徐长青动情地说。他是陈陆在瑶海中队的老搭档,“陈陆非常好”“很憨厚”“从来不争”“很热心”“爱学习”“笑眯眯的”,提到陈陆,徐长青总免不了重复这几句话。

“我见证了陈陆从一个‘小孩子’到消防指挥员的蜕变。”徐长青回忆说,瑶海中队距离陈陆的家不到5公里,门口有直达的公交车,开车也就十来分钟,但陈陆常常一两个月都不回家。“那时候瑶海中队灭火救援任务很重,他放心不下。”

灭火救援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工作,从警铃响起到登车、行驶、救援直到消防车回库,大家的心都是悬着的。“在救援的过程中,陈陆经常讲,救援行动虽然很辛苦,但是每当抢救了人民的生命财产,非常有自豪感,这是我们的使命和价值。”徐长青说,在瑶海中队三年,陈陆把各项业务考核垫底的中队扭转为排名前三,“后进”变“先进”。

与陈陆同在合肥新站高新区消防大队担任参谋的廖国先现在是安徽省消防救援总队一级指挥员,在他眼里,陈陆是踏实好学、爱岗敬业、乐于助人的典范。

“陈陆以前的工作主要是参加现场灭火救援,到合肥新站高新区消防大队任职后需要进一步熟悉‘防火’业务。他从网上购买了很多最新的防火业务相关书籍,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我值晚班时,经常看见他一个人在办公室学习规范、钻研业务。”廖国先边回忆边说。

任职大队参谋之初,陈陆总是在包里装着“规范”,开展防火监督检查,办理审核、验收项目时,他会一边检查一边对照学习。任职大队参谋两个月后,陈陆对防火相关的标准、规范了然于胸,熟练运用,从“门外汉”转变为业务骨干、行家里手。

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扎根基层,陈陆在一次次的灭火救援行动中积累经验,从憨憨的“小孩子”成长为优秀的指挥员,在一次次防火督查中排查隐患,从防火督查“门外汉”提升为业务骨干,自2005年从事消防工作以来,陈陆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把消防工作当成毕生事业。

观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有感作文

即使在充满坚冰的,也总有温暖,让人热泪盈眶。张桂梅便是其中之一,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无私境界让广大同仁、让莘莘学子、让全国同胞为之震撼。她是实至名归的“中国优秀共产党员”、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响彻西南边陲的华坪女高自她开始、有她坚守、被她传承,十二年间1804个可能辍学的大山里的女孩在这里放飞梦想,扬帆起航,走出了大山,改写了命运。她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她是践行“四有”好老师的优秀榜样。如今已然63岁的张桂梅老师,从教46年来真正做到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作为一名普通的山区教师,孑然一身、无儿无女的她是上千学子的“张妈妈”。“严以治学、脾气火爆”是她的代名词,用于督促学生的“小喇叭”是她的标志物,但这背后所代表的都是她对学生殷切的期盼与深沉的爱。她没有房子、没有积蓄,与学生同吃同住,每天把自己的花销控制在3块钱以内,为的是把这些钱用在有需要的学生身上。曾经被检查出患有肿瘤的她为了所带教的初三学生,硬生生抗了三个月,在学生们中考结束后才进行手术。现在的她更是身患20多种疾病,每天早上起床折磨她的不是睡意,而是乏力及骨瘤带来的疼痛,但她依然坚持早上5点起床,陪伴学生晨读、上课、自习,快凌晨1点了才睡。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人民教师的指引,也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她是脱贫攻坚中涌现的教育扶贫先进典型。回顾张桂梅同志的这一生,她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远在东北的哥哥姐姐也相继去世,上天对她可谓是不甚公平的。但她没有因为这种不公而自馁,而是化悲愤为力量,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投身于教育扶贫事业。她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但兼任女高校长和孤儿院院长的她日日往返于儿童之家和女高之间,没有给自己留出一点缝隙,可见她不应是没有兴趣爱好,而是为了孩子、为了学生把它们都磨灭了。为了华坪女高的创办,连续5年,她秉持初心,坚持不懈地到昆明进行募捐。募捐之路上饿了吃点咸菜“萝卜头”、累了坐地上歇一歇,被人质疑过、嘲讽过、驱赶过,但她始终没有放弃。最终“梅花香自苦寒来”,她昨日的坚持成就了今日的辉煌,华坪女高让她这一枝“梅”香沁入了全国人民的心田。

她是新时代投身脱贫攻坚的巾帼代表。张桂梅曾说:“一个女孩可以影响三代人”,她坚持家访之路,骑过马和摩托,租过车,走过几个小时的路,为的就是让一个个女孩走出大山。张桂梅校长心系山区、心系女中,牢记教育初心和使命,用“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执念,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奉献给教育事业和山区人民;以“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成就了无数山区贫困女学生的梦想,也成就了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她是女高老师、女高校长,也是儿童之家的“张妈妈”、山区女孩的“老师妈妈”,她更是新时代的教师代表、巾帼英雄!在她的带领下一届又一届女高人践行着华坪女高的校训——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以张桂梅老师为榜样,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用无私奉献、兢兢业业的精神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还需要追求不慕荣华、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更需要拥有埋头苦干,坚忍不拔的毅力。最终也一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伟大的事业,创造出如同张桂梅同志一样让党和人民满意的业绩。

观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有感作文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2018年度《感动中国》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

卢丽安、黄大发、谢海华夫妇、王珏、黄大年、刘锐、西藏玉麦人、杨科璋、廖俊波、卢永根。《感动中国》为我们挖掘的这样一批榜样人物。

一生只做一件事。引水的黄大发,36年只为当初的誓言。想到古时候的君王坐拥天下又如何,想到现如今的富豪身家万亿又如何?却不及老人实现誓言时,站在亲手开凿的水渠上,那双噙着泪的双眼,告诉我什么是平凡可贵。

告别康桥从英国留学归来的黄大年,透支着自己的生命,用七年的时光奋斗在祖国科研事业的前线。直到生命的最后,依然为科技强国的梦想在奋力拼搏。

善意匿名捐款十四年的兰小草,直到走后才被人知晓。人们总说好人会受到上天的眷顾但一个个走后被人悼念的灵魂,却看不到好人一生平安这句话朴实的道理。不过这也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只会为这满满的善良和伟大的爱动容。

“一心向党、一生爱国、一身正气、一生节俭、一盏明灯”的布衣院士卢永根,家徒四壁,在楼顶种菜,却一次性将毕生积蓄880.09万元全部捐给教育事业。卢院士为自己立下的规矩“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令人敬仰。

……。

这些榜样人物虽然平凡普通,但却提供了生命可以企及的高度,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指引。他们身上的勇敢、善良、担当、坚强,让13亿人民看到了人性最美丽的光辉。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当感动的泪水无声的滑落,当心灵的悸动荡漾在美德的春风里,当我们的精神又一次接受感动的洗礼,当道德模范们不平凡的事迹震撼着我们,“感动”这个词变得那么清晰,感动中国就像一面旗帜,高高的飘扬在中华民族美德的高地,指引着我们向道德楷模们学习。

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实在的干净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也更硬朗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毛病的电池再度内心空虚,于是,又可以支持自己,也盼望能够帮助别人。这,恰是感动的一种力量,有了这种力量,有理由坚信,我们的中国梦不远了!

一年一期的《感动中国》如约而来,在每年春天开始的时候,一批各行各业感动国人的故事跃然屏幕,给予我们感动和力量,积淀了一年的泪水为他们而流,这泪水正是他们人生的闪光点。他们一个个十三亿分之一,用自己一生的执着坚持,用为事业的默默付出,用危急时刻冒死拼搏在十三亿国人面前做出了表率。

一个伟大的民族有孕育可爱人民的土壤,他们正是时代的脊梁,传承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当网络上炒作国人素质低下,缺乏精神传承,每年的感动人物就是一个响亮的回答,他们是引领时代风尚的先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

人的一生总需要一些力量,有力量支撑的灵魂才是充实和富有的,才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我们不一定要去感动别人,但我们需要拥有一种力量,去匡正自己的志向,去支撑自己坚定自信地去实现自己的梦,这正是《感动中国》能够带给我们的启示和力量。国家和人民始终会选择那些选择了国家和人民的人。感谢这些可爱的人们,感谢与他们相遇,为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把美好代代延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