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论文(模板18篇)

时间:2023-12-15 07:48:21 作者:翰墨

范文范本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明确写作目标和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工具。这里是一些范文范本的精选材料,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等数学教学的体会论文

原本以为凭借小学到高中这十余年所总结出的数学学习方法,就能轻松应对大学高等数学的学习。

然而,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真正体会到高等数学的学习特点与以往所学习的数学大相径庭。因此,我必须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高等数学的独特之处,总结出一套新的有效的方法,才能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做到游刃有余。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高等数学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识记的知识相对减少,理解的知识点相对增加;

(2)不仅要求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题,还要明白其来龙去脉;

(3)系实际多,对专业学习帮助大;

(4)教师授课速度快,课下复习与预习必不可少。

以前上数学课,老师在黑板上写满各种公式和结论,我便一边在书上勾画,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

然后像背单词一样,把一堆公式与结论死记硬背下来。

哪种类型的题目用哪个公式、哪条结论,老师都已一一总结出来,我只需要将其对号入座,便可将问题解答出来。

而现在,我不再有那么多需要识记的结论。

唯一需要记住的只是数目不多的一些定义、定理和推论。

老师也不会给出固定的解题套路。因为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不同,它更要求理解。只要充分理解了各个知识点,遇到题目可以自己分析出正确的解题思路。

所以,学习高等数学,记忆的负担轻了,但对思维的要求却提高了。

每一次高数课,都是一次大脑的思维训练,都是一次提升理解力的好机会。

高等数学的学习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我们的学习不能停留在以解出答案为目标。

我们必须知道解题过程中每一步的依据。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中学时期学过的许多定理并不特别要求我们理解其结论的推导过程。

而高等数学课本中的每一个定理都有详细的证明。

最初,我以为只要把定理内容记住,能做题就行了。

然而,渐渐地,我发现如果没有真正明白每个定理的来龙去脉,就不能真正掌握它,更谈不上什么运用自如了。

于是,我开始认真地学习每一个定理的推导。有时候,某些地方很难理解,我便反复思考,或请教老师、同学。尽管这个过程并不轻松,但我却认为非常值得。

因为只有通过自己去探索的知识,才是掌握得最好的。

总而言之,高等数学的以上几个特点,使我的数学学习历程充满了挑战,同时也给了我难得的锻炼机会,让我收获多多。

进入大学之前,我们都是学习基础的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的东西并不多。在大学却不同了。

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的数学是不同的。

正是因为如此,高等数学的课本上有了更多与实际内容相关的`内容,这对专业学习的帮助是不可低估的。

比如“常用简单经济函数介绍”中所列举的需求函数,供给函数,生产函数等等在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中都有用到。

而“极值原理在经济管理和经济分析中的应用”这一节与经济学中的“边际问题”密切相关。如果没有这些知识作为基础,经济学中的许多问题都无法解决。

当我亲身学习了高等数学,并试图把它运用到经济问题的分析中时,才真正体会到了数学方法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经济理论取得突破性发展的重要工具。这也坚定了我努力学好高等数学的决心。希望未来自己可以凭借扎实的数理基础,在经济领域里大展鸿图。

高等数学作为大学的一门课程,自然与其它课程有着共同之处,那就是讲课速度快。

刚开始,我非常不适应。上一题还没有消化,老师已经讲完下一题了。带着几分焦虑,我向学长请教学习经验,才明白大学学习的重点不仅仅是课堂,课下的预习与复习是学好高数的必要条件。

于是,每节课前我都认真预习,把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课堂上有选择、有计划地听讲。

课后及时复习,归纳总结。逐渐地,我便感到高数课变得轻松有趣。只要肯努力,高等数学并不会太难。

高等数学有其独特之处,但它毕竟是数学,那么一定量的习题自然必不可少。

通过练习,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运用。

以上便是本人一个多学期以来,学习高等数学的一些体会。

希望自己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更上一层楼!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方法分析论文

伴随着当前教学体系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素质教育被越来越多人所重视,所以就为大家带来了语文教学方法分析相关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尽管目前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都相应发生了变革,并获取了一定成绩,然而,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简要探讨了高中语文教学期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学措施,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发展夯实基础。

分析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论文

高中函数在初中函数的基础上产生了较为深刻的转变,向更深入更全面的方向发展,但函数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甚至是陌生的,加之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但缺乏严谨和耐心,这一系列特点给教学者在教授函数时带来了难点,而作为教学者,应该做到剖析概念,重视基础;与时俱进,多元化教学;结合实际,生动教学;条理清楚、针对性教学;潜移默化,引导教学.这样,才能将函数这一重要数学思想很好的传授给学生,为学生日后在数学方面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方法分析论文

[摘要]培养“基础型、应用型、复合型、创业型”的创新创业人才是教育界人才培养改革的方向。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的重要手段;从高校学生的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入手,分析目前高等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等数学教学方法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提出建设高等数学学术型社团的理念。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学术型社团。

近年来,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己经在高校中有了飞快的进展,让师生们感到变化最大的是教务管理的改变和教学平台的建设,以及学生事务办理等方式的转变。mooks、微课教学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让学生们体会到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创新创业的魅力,这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专业知识、创业知识与科学技术等之间的深度融合。高等数学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其担负着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任。

一、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多媒体技术的依赖。

现如今,技术的发展相当前卫,然而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却是教师们对于技术的高依赖性,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用粉笔在黑板上讲解的方式授课,而是选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播放上课前做好的ppt,并对ppt上的内容简单地进行讲解,甚至直接念ppt上的文字。在教师看来这种做法无疑是高效的,节省了时间,能够使学生们学到更多的知识。然而他们却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就是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对于比较简单的知识,这样做当然是一种节约时间并且有效的方法,然而高等数学的特点是学习难度大,知识点讲解时间的减少,意味着留给学生理解该知识点的缓冲时间的减少,学生无法在课堂上消化理解。高等数学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前后相通的,有时甚至会出现少上一节课后面则无法跟上的情况,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出现课堂上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现象,对高等数学的课堂学习兴趣便会丧失,学生学习高数的主观能动性也随之降低,使得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堪忧。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上了大学后,学生们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教师考核也不再与学生的成绩挂钩,造成大多数教师的授课缺乏生动性以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教师们只是根据事先准备好的课件将课程安排上需要讲解的内容按照学时讲给学生,学生们以灌入式的方式被动地接受学习,这种方式自然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自然也就也无法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大多数高等院校都是将高等数学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开设,采用大课堂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上学生众多,老师无法因材施教,给创新创业背景下的启发式教学带来了局限性。因此,我们必须将创新创业背景下的教育理念与高等数学的教育相结合,探讨适合培养学生的高等数学教学方式。

(一)高等数学教学方法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高等数学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高等数学以其教学内容的普及性、开课专业的普遍性、学习形式的多样性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吸引大学生就一些学术前沿问题展开探讨。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能够更好地接触前沿研究成果,因此,高等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高等数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团队的有形载体。除了教学计划中正常安排的课程外,高校组织的科技创新活动更多是在课外进行的,大学生在开展创新活动中必须具备更多的条件,如知识背景、强有力的专业指导、友好的合作伙伴及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等。而目前高校中受教育体制和教学资源所限,学校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组织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显得比较困难。因此,将学生创业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课堂上的教学非常重要,这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团队提供了有形载体。

(二)利用高等数学教学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

高等数学课程结构的调整。以“知识型、科研型”人才培养为高等数学课程结构调整的目标,以院校教学特色、专业设置等为基础,把每个系作为一个大的分组,分组中由多个根据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设立的兴趣小组组成,实行“多层、分级”的管理模式。如根据专业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组,基于需要的知识,有选择性、针对性的进行高等数学教学。同时,成立课外实践小组,由任课老师给每个小组布置与近期学习内容及学科课程相关的研究课题,学生则需在相应社团及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在该过程中,老师需要亲自参与指导学生参与讨论,落实课程培养。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它,而不是只学习高深的数学理论。因此,为让学生们能够学会在生活中实践理论知识,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介绍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将生活中的问题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一个很好的选择是每年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的题目,题目都来源于生活,而解题的关键则在于运用数学知识对需要求解的问题进行建模。利用这种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够很好地扩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平台,大学生在对专业有了一定的认知及浓厚的研究兴趣后,需要创新创业平台去进行科研实践,因此,授课老师也应做好人才的推荐和选拔工作。高等数学的授课也可通过讲座、报告等其他形式,带给同学们创新的思维和理念。高等数学不仅在同学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社会化方面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三)建立高等数学学术型社团。

高等数学教学对于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长久有效的发展,得力于长效策略的运作。建立和完善高等数学学术型社团的管理体系。在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学院的具体人才培养战略,制定学术型社团的管理章程、确定学术型社团的工作目标,规划学术型社团的发展前景。加强指导教师和学生参与高等数学学术型社团活动的激励机制建设。调动学院教师及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学术型社团的内在动力,促进学院学科建设的完善和发展。以大学生成长辅导室对高等数学学术型社团的辅助功能的研究为切入点,把高等数学学术型社团在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中长效机制与建立健全高校大学生成长导航机制相结合,全面提升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完善高等数学教学建设制度。

学术型社团导师制。传统社团倡导自由开放的氛围,学生是主体,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但忽略了学术型社团应具有的专业性。我们通过设置导师制度来增强社团的专业性,导师制即由学院为社团配备专业指导教师,也可以聘请校内外专家、“企业代表”等成立关注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的顾问团。指导教师参与学术型社团活动考核制。对于指导老师,可以把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学术型社团活动以及参与校内学生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发表论文等指导情况作为教师工作量认定、聘期考核、职称晋升的重要考核指标;对取得突出成绩、深受同学喜爱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宣传。大学生创新实践学分制。建立学分制,对于参加高等数学学术型社团的学生,并在社团中获得学术成果的学生,计算一定的学分。同时将创新实践学分融合到奖学金申报、评优评奖等方面。

三、结语。

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创新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等数学作为数学和技术的基础,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创新创业知识应该融入到高等数学及专业教育中,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使得学生能够以自身能力改变就业环境、扩展从业范围,从而有效的地降低就业压力。21世纪各国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其实质是各国各民族之间下一代栋梁创新创业能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新世纪需要既具有广博理论知识和技能,又具备创新、创业和经营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高等数学教学的体会论文

经济学是考察社会经济现象、行为及其规律的学科,而计量经济学则是揭示经济学理论所考察的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数量规律。计量经济学的学习与应用能力,关键取决于能否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观察理解经济现象,能否构建恰当的经济模型,能否准确进行参数估计与模型检验,使研究结论客观反映经济规律,进而为政策决策提供有意义的参考。目前,虽然计量经济学已被列为高等院校经管类各专业的重要课程,但我国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进一步培养好计量经济学人才任重道远。为更好提升学生学习和应用能力,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计量经济学人才的培养。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计量经济学重在培养学生基于经济学理论观察社会经济现象,勇于提出问题。譬如,在研究通货膨胀时,学生应回顾成本推动型、需求拉动型等通胀形成机制,思考这些理论能否解释现实。以始于2009年下半年的通货膨胀为例,显然,每个人都经历与感知到了该轮通货膨胀对自身的影响,企业家感觉到原材料上涨,居民感觉到菜价上涨,学生发现食堂饭菜价格上升。对于计量经济学的学生来说,首先要思考此轮通胀的原因与货币供给过多是否相关,进而要思考此轮通胀与过去通胀是否存在相同特征。教师要将这些问题引入课堂,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与研究社会经济现象,这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学习与研究计量经济学的能力。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

计量经济学教学是引导学生应用经济学理论理解经济问题的过程。由于社会经济现象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对同一经济现象经济学家存在不同的看法。经济学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发展日新月异,这种快速的知识更新使得师生需要不断学习与研究。此外,经济现象本身也伴随经济体制、运行机制与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发生复杂变化,对这些日益复杂的现实经济现象的深入考察,也考验着我们运用计量经济模型的能力。因此,深刻理解经济现象及其背后的机制,重在能否正确应用计量经济学。仍以通胀现象为例,学生可能首先联想到的是货币需求函数,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广义货币(m2)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观察,m2增速于2009年起快速下降,但与此同时,通胀却表现出持续上涨的态势。该现象提醒我们,若以非线性货币需求函数建模,则可以揭示通胀与货币需求间的复杂关系。为此,适时引导学生针对我国特定的数据,探索性研究通胀与货币需求间的复杂关系,能够培养其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研究计量经济理论的能力。

高等教育的重要落脚点是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在计量经济学学习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于能否发展计量经济学理论。比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通胀现象,逐步提出以下问题:如何检验通货膨胀与m2是否是平稳序列?这两个变量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该关系是否具有非对称、非线性的特征?怎样检验与估计非对称、非线性的长期均衡关系?要回答以上问题,必须学习与发展计量理论,这需要我们拓展既有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因此,在研究中准确理解与应用相关理论与方法,特别是针对数据特征拓展计量理论,是培养与提升学生学习与应用能力的重点。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改革路径。

现代计量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有:单位根检验与基于非平稳变量的建模技术;描述经济现象复杂动态性的模型;使用面板数据建立的模型。这些理论与方法与之前的经典计量经济学相比存在较大区别,为使教学与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发展相适应,许多教师从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创新、突出实验教学等角度思考了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方法改革。基于培养学生能力这一角度,借鉴以往教学改革的有益建议,结合我国计量经济学教学的现实状况,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尝试从以下方面践行教学活动。

(一)立足引导与启发。

首先要清晰讲授相关概念、理论和方法,梳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适时对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其智能。例如,在讲解参数估计量的线性无偏最小方差性质中,应分析估计量是被解释变量的线性样本组合,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估计量的本质,在理解估计量为一个随机变量的基础上,提出其是否服从特定的分布,最终引导学生理解估计量的方差以及对备选估计量的方差分析比较。基于估计量的有效性,再讲解渐进无偏与渐进最优估计量。接下来,适时展示线性无偏最小方差估计量的仿真结果,以此引导学生理解基本的计量经济理论,把引导学生学习和“教会学生学习”一体化。

(二)贯穿“理论、方法和应用”三位一体。

在教学中因势利导,从经典计量经济学适当拓展到现代计量经济学,并据此阐释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注重学生的学习反应,清晰介绍相关前沿理论。培养学生学习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的能力重在:一要阐释回归分析的产生背景及其内涵;二是要培养学生根据我国数据构建计量模型的能力;三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讲授内容进行延伸。计量经济学前沿的理论与方法集中在文献中,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结构从教材延伸至文献中。比如,在讲授异方差时,适时引出arch模型及其应用;在讲授面板模型时,适时延伸到动态面板模型与广义矩估计,并结合我国各省市城镇居民收入的面板数据,介绍动态面板模型和广义矩估计的分析思路。这种适时适度地引申新的知识,不但使学生深入理解基础概念,还启发学生拓展知识进行应用研究。

(三)充分利用蒙特卡洛仿真技术。

针对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理论望而生畏的现状,我们利用蒙特卡洛仿真技术,通过编程将计量经济学中晦涩难懂的估计与检验理论转化为仿真结果,使得学生对抽象数学公式的模糊认识,转化为对仿真图形直观深入的理解。比如,线性无偏有效估计量的统计含义,既是参数估计中最基础的知识,又是大多数学生难懂的部分。在教学中采用仿真实验和仿真图形,让学生对抽象的计量理论产生直观的认识。又如,模型的误设定(如随机误差项的异方差性)及其导致的相应后果,是学习传统线性计量模型基本假设的重点,由于需要较强的数理统计学基础,这部分内容不但学生难理解,也是教师难以诠释清楚的问题。通过仿真实验结果能够形象展示违背经典计量经济假设下所导致的结果,促进学生对设定正确模型的重要意义产生深刻理解。这种仿真实验的教学模式不仅避免数学方面繁杂的推导过程,防止学生对计量经济理论“望而生畏”,还培养了其创新性的学习与研究能力。

三、计量经济学教学创新策略。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兴趣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主动学习”与“干中学”这种新型教学理念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如下策略。

1.在课堂讲授中有意识地提出问题,与学生互动,共同讨论问题,适时延伸问题,将学生引入到对相关前沿文献的学习。例如,为何采用标准差衡量估计量的精度?ols与广义gmm的估计原理区别在哪?单位根检验统计量的概率分布为何区别于常规分布?通过不断提出类似问题,与学生“互动式”讨论并且解答问题,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向深度与广度发展,还有助于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2.在课堂教学中协调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模型设定、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等,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理论和方法,并促进其学以致用,能够进行经济学研究,但绝对不应以软件操作教学替代基础理论的教学。在讲解理论的基础上,适时操作相关的计量经济学软件,解释软件输出结果,是实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融合的有效路径。

3.通过案例与数据分析,建立恰当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不管是经济学理论,还是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经济现象及其背后的运行规律是学生关注的问题。基于我国的实际例子讲授计量模型,容易激发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针对计量经济学“难教、难学、难懂”,上述教学方法体现“学生主动学习”和“干中学”等先进教学理论的精神实质,不仅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计量经济学,也开拓了其知识视野,培养学习、研究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的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方法分析论文

在高中教学活动中,语文课程教学有极为关键的地位,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同时,在培养学生思维、文学素养等方面,语文教学也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所以,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讲,应深入分析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更新自身的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措施与教学观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以下简要针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探讨,供相关人士参考。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期间存在的不足。

目前,高中语文在进行教学期间存在的不足大致分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因为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需要面对高考,所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仍采用传统的“应试”模式,由教师讲解知识点,学生被动进行记忆,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与交流,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较差,教学质量相对较低;第二,在以往语文课程教学期间,多围绕课堂、围绕教材进行教学活动,却忽视了语文知识点与学生们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内容较为枯燥、狭隘,教师过于重视教材及考试大纲上要求的内容教学,其实,语文学习不但需要掌握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们应用语文的能力;第三,教师过于重视考试制度,忽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教师不允许学生存有新奇的想法,教学的目的在于获取优异成绩。其实,对于语文教学来讲,其不但是一门课程,同时也是一项交流的途径,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加大培养学生们语言表达能力及综合素养的力度,从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创新教学观念。

随着新课改速率的不断加快,高中语文教师不但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创新教学观念,树立以人文本的思想,使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同学生建立平等、自由的关系,并且针对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合理设定教学活动。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进行沟通,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从而给与学生正确引导,为学生以后发展奠定基础。

(二)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1.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当学生处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能够更为自主的开展教学活动,所以,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讲,在教学期间,应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突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再别康桥”课程时,就可以先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一些关于作者的简介、诗集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此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应语文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并且调动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们的语文学习能力,一举多得。

2.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目前,多媒体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同时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期间,教师人员应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将语文知识点中抽象、复杂的内容变得直观、简洁,帮助学生理解,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神奇的极光”课程时,因为很少有学生能够看到极光,那么,教师就可以事先在网络上收集一些极光的图片,在教学期间展示给学生们观看,学生们就会被极光的艳丽色彩所吸引,之后教师再讲解相关内容,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放映一些同语文内容有关的小动画、小视频等,增长学生们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例如:当教师在讲解完“守财奴”课程后,就可以在课后为学生播放同名话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更扎实的记忆相关知识点。

3.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对于高中学生来讲,他们渴望展现自己,获取他人的赞扬与认可,那么,高中语文教师就应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教学期间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讲解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项链”课程时,就可以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分角色朗读,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之后,在课程讲解结束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改编课文,将其变成话剧进行表演,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应语文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4.通过分层教学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因为学生自身的理解水平、语文基础等都存在不同,如果教师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那么很容易出现一些学生学不会、一些学生学不够的情况。想要处理此种问题,教师就应该利用分层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设定针对性的教学任务,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语文水平。例如:教师在讲解“阿房宫赋”课程时,就可以针对学生设定如下任务:语文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熟练背诵;语文水平普通的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熟练背诵,并且可以灵活掌握课文的中心与主旨;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能够掌握并背诵课文,同时找寻一些与课文内容相近的古文进行阅读,书写读后感。通过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以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发展。

【结语】。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方法分析论文

记得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爱是冬日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命的希望;爱是大地的一场甘霖,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对于普通的孩子的教育是这样,而面对特殊教育对象也就是残疾儿童,他们更需要或者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他们的从生理、思想、心理、学习等方面都需要我们的关爱。

一、为什么要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

(一)特殊儿童我们都知道的原因,他们生理上或多或少都区别于一般正常儿童。由于他们先天的原因也好或者由于后天人为的原因也好,他们在某些方面都有异于正常儿童。对于普通孩子非常轻松的日常生活能力,对他们来说可能要比较困难。如果比较严重的话,有些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无法得到保障,所以,他们在学习的路上要付出更多,要接受更多身体上的付出,即使这样,都很难达到正常儿童的水平。

(二)特殊儿童思想上的问题要比身体上的问题更突出。要先让每个特殊儿童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本身是最大的挑战,也是特殊学校老师们最应该做的。只有通过爱让他们接受自己从而慢慢的认识到这个社会也是接受他们的,才能把他们心灵最低处的小窗户打开,才能让他们从思想上拉近和我们的距离。思想上的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一是好解决,还有的问题根本不用我们关注,可能就迎刃而解了。思想上的问题,需要更多的关爱,关爱让他们思想的翅膀飞翔起来,他们思想的眼界才会更宽广。

每个特殊学校的儿童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比一般孩子脆弱的多,他们比一般孩子更敏感。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都会存在一种自卑感,特别是生理上的短缺会直接导致他们心理上自卑,感觉自己不如人。他们更容易失落、更容易敏感,更容易把自己和这个世界隔离开来,更容易放大这个社会的'负面的东西,也就意味着他们更不容易释放他们的负面情绪,反而会弱化自己本来的正面的东西,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说特殊教育学校的儿童们的思想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给予更多关爱的理由。

(三)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学习本身的问题。因为他们生理上的某种缺陷,使得他们在学习上会遇到更大的困难,他们要付出的是一般学校普通学生几倍甚至更多的辛苦和汗水,换来的可能是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进步,所以,这种情况对于老师的要求更比较高了,老师们绝对不能以以看待普通学生的眼光看待这些学生们。

二、怎么更大程度的给予他们爱。

(一)需要数学老师真正走近学生。特殊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采取住校的模式,很少有特殊学校招收走读生,一方面减轻了这些学生家长们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校老师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每一个特殊学校里的学生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他们需要的最多的是帮助、鼓励和老师对他的爱。特别是,这些学生都比较信任数学老师。因为数学老师和他们接触的时间最久。首先做他们的朋友,对他们的要求要降到最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客观的对待这些孩子。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这些孩子,教育学习知识是第二位,第一位是当他们的守护者,给予他们无尽的爱,让他们不至于对这个社会有炎凉的看法,这样,才能让特他们主动的拥抱社会,才有可能在将来真正的融入到这个社会中。

老师们要自习观察每个学生的生活规律,及时捕捉每个学生的生活细节,要及时记录每个学生的特点,过一段时间行程汇总,做这样的分析能够从长时间跨度上分析了解学生,更好的把我学生,这样也才能更好的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关爱。

(二)多从思想上下功夫。数学思想或者思维的建立,有利于他们今后逻辑思维的发展,对于他们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前章已经说明思想的把握对于这些特殊教育学生的重要性。每一个数学老师要勇于做特殊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当他们因为失落在校园里某个角落发呆的时候,当他们因为自惭形秽而自暴自弃的时候,当他们因为别人的冷风热潮而心灰意冷的时候,我们要想想,这些时候,我们的老师在哪里,我们的老师是否已经察觉并采取了措施,我们是否用爱去化解了这些问题,还有,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否有因为我们关心不够导致的。思想上的问题,无声无息,有时会很那觉察到,但是,一旦问题出现,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解决起来还有些棘手。最有效的是从一开始就要给这些孩子们倾注足够的爱,从思想上一些有可能引发问题的小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我们还要及时捕捉这些孩子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特长,及时进行有效有针对性的鼓励。老师们应该有这样一种信念:上帝是公平的,每一个残疾儿童在生理机能上某一方面的残疾,必然会在生理机能的另一方面会有超长发展。而这些超长能力能否被发现,能否获得发展,能否给这些孩子以自信式的鼓励,关键看我们老师能否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爱,只要爱达到了,他们的潜力一定能发挥出来。对于这些特殊学校学生心理上的缺陷,老师们也得重视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操炼来促进其健康,只有心理上健康,才能带动他们的思想健康起来。比如,多让学生走出教室,参加一些运动项目,在运动中培养自己慢慢坚强的品质。

三、后记。

爱是教育最好的营养品,是所有阶段学生都应该得到的,这也是教育感化作用能够发挥的源泉,而对于特殊教育来说,爱是我们的生命生命,也是挽救学生生命之花的重要手段。如果特殊教育老师们内心充满了大爱,那对于学生是万幸,对于老师们自己也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力量来源。有爱才有方法,有爱才有教育,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更是如此。

数学实验辅助高等数学教学的作用和策略论文

摘要:在传统的大学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因授课侧重点不同、教学模式等原因,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注重应付考试,缺少运用数学实验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数学实验课程的特点,初步探讨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运用数学实验辅助教学的策略问题,以此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高等数学教育事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数学;数学实验;辅助教学。

在高等教育中,高等数学是大学经济类、管理类等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必修课程。对高等数学的学习能够培养大学生更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更好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对大学生各方面素质都有全面提高。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各种实验软件大量涌现,这正快速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同时,利用计算机实验软件信息技术培养的人才更具实践和创新能力,能更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等大环境、新形势背景下,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学习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如何全面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高等数学教育的效果,是当前从事高校数学教育人员研究的重要内容。

另外,国家教育部实施的“质量工程”建设要求高等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数学实验的学习,以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数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对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另外,目前只有部分院校为非数学专业学生开设数学实验课,或者开设数学实验公选课,这样受益面太小。学习数学实验可以使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设想尝试构建出适当的数学模型,最后借助数学实验工具得出结果。通过这些数学实验学习和运作的过程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所以,为了让更多非数学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学习高等数学,也需要利用数学实验辅助高等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实验是运用计算机软件编程技术检验和解决数学学习中的问题,通过数学实验中的实践动手操作过程,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学习和接触一些过去不曾见识过的新鲜内容,如通过画椭圆曲面、球面等实验内容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和发现数学中的对称美,从而调动学生利用数学实验验证和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性。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怎样运用数学实验辅助教学,接下来给出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策略。

1.每章结束后进行适当的数学实验课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通过适度数学实验软件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运算的能力,同时,通过课堂数学实验编程结果的动态输出演示加强学生对高等数学教材上所学的定义、定理及推论的理解。在教学安排上,每章理论课后进行1-2个课时的数学实验学习,教师通过电脑上的数学实验操作演示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学生看后可以深入理解高等数学书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适当布置课后数学实验任务,提高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布置一些课后运用数学实验解决数学问题的任务是必要的。如讲微分方程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时有市场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可以针对这种数学模型让学生通过数学实验学习市场价格和需求量之间蕴含曲线的变化趋势来预测各个时间段的最佳生产量,预测商品的销售量,也可以预算出总共的生产成本等。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很好地联系起来,通过数学实验操作提高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往往习惯于老师安排好的一切学习内容和接受事先已有的研究结果。另外,由于课时所限,教师给予学生课堂探索的时间有限,这些是现今高等数学教学应注意改进的地方。适当布置自主数学实验,引导学生更多地投入自主的数学实验,并向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在这样的自主数学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发掘自己想要做的内容,可以很大程度上调动他们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学生在自主数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中为了验证和得出自己想要的结果,必然进行反复实验。这样,一次次实验可以磨炼学生的研究探索毅力,反复实验的过程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4.适当进行小组数学实验比赛,检验学生用数学实验演示数学内容的能力。

怎样在用数学实验进行高等数学辅导教学后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答案就是通过小组数学实验比赛来跟踪。可以事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小组长,然后抽出一个课时,当场出题让每个小组进行限时上机操作,操作结果与小组同学的平时成绩挂钩,这样,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检验学生用数学实验演示数学内容的能力。

用数学实验进行高等数学辅助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数学实验的运用力度,不要过度依赖,毕竟课本上的基本定义和基本理论还是最重要的,同时,要尽量避免增加学生负担,选取的教学实验内容应该是学生学习能力可承受范围,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完成,课后上机实践操作。

参考文献:

[2]郭迎春.信息化条件下高等数学教育教学新模式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教学中数学建模的应用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我国的高等职业艺术院校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无论是综合大学,还是传统的艺术院校都对设计专业关怀备至。每年成千上万的设计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大多被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聘用。而另一方面,传统的教育体制则偏重于数量,忽视了教育质量,同时认为平面设计只是手工劳作,忽略了平面设计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本文就现代高等职业艺术学院的平面设计专业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高等职业艺术学院平面设计现状措施。

高职教育已走向快速发展的道路,高职教育在学习内容上具有“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很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很强”等特点。高职学生的特长在于较强的职业技能,平面设计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课程,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平面设计受到更多的关注。

一、平面设计教育的现状。

平面设计教育作为高职类及师范类毕业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在开设目的、开设时间、开设条件、开设课程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扩招以后的生源素质大大降低,学生进校的专业水平相对较低,有的甚至没有基本的造型能力。学生学习宽泛基础课程,因为平均课时量少,都没能较深入地学习,使得学生没有较为突出的专业方向,较全面的综合能力更无从谈起,离师范类毕业生的“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

根据对现在的从业设计师的比例调查,平面设计师的数量达到了所有种类设计师的52.44%。中国在商品经济空前发展的今天,平面设计行业起步较晚,起点较低。社会急需大量的平面设计人才,这样巨大的从业空间一方面给我们的平面设计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也给建立平面设计专业提供了可行性支持。艺术院校重艺术轻技能,理工院校重技能轻艺术,这两种平面设计的人才观都略有偏颇。如何才能在重技能和重艺术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是现在许多专家考虑的问题。

二、高职平面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直至1998年,国家教育部才正式将艺术平面设计教育归入艺术设计专业学科,仅在艺术院校和普通高校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艺术平面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在这样的背景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下,高等职业艺术平面设计课程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落后的教学方法。传统观念认为“学习”就是“死记”。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失去了思维和行为的主动性,创新意识也被抑制了。而平面设计需要创新,只有注入新观念、新想法,才能设计出新的东西来。

2.被动的学习态度。学生虽然系列地修完了各专业基础课,但并不等于已具备了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结构,并将其融会贯通到设计实践中。学生在学习习近平面设计课程时,只仅仅把它当作一门必修课来完成,大部分同学只是想考试及格,拿到学位即可。高职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严重影响平面设计的教学效果。

3.泛滥的电脑设计。计算机特技是电脑软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合理地利用它能产生传统方法无法达到的奇特效果。但是大家不假思索,不加控制地利用就会泛滥。

4.较差的动手能力。由于课时少、教学任务重的原因,往往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结果学生只是学到了一些死知识,而很少有机会进行设计训练。其实平面设计这门课程完全是一门试验课程,老师在讲解要点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高职平面设计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教师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我以为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高职课程的教学大纲应以课程目标为依据,根据理论知识必须、够用,并在进行教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做到掌握软件的操作要点,掌握知识结构框架,理解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2.强调积累和实践。艺术平面设计不能忽视学生平时的实践经验积累。长期处在封闭的训练中,学生不了解社会、企业的发展状况,不能及时根据社会企业需要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可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途径,使学生得到锻炼,吸取经验,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可组织学生参加平面设计、动画设计、板报设计大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明白学好平面设计课程对学生将来的`发展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适当举例说明其重要性,让学生从心理上重视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枯燥的讲述必然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索然无味,应该结合案例教学,加上幽默风趣的讲解,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习难以掌握的知识。要让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树立现代设计观念。观念决定一切,用什么观念指导办学和学习,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效益和质量。因此,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从一踏进美术系的大门,就应该牢固地树立设计意识,明确自己的专业目标,以现代设计意识来统帅学习期间的全部过程,明确每门课程要解决的问题及它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5.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创造源于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个性化是设计师对平面设计个性差异的独到见解。平面设计教学应通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创意个性化的表达,倡导设计风格,挖掘个人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使设计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表达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有个性,才具有创新力。

四、思考与总结。

虽然平面设计越来越受关注,但是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艺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育才刚刚起步,我认为不能照搬照套外国的教育模式。以往平面设计教学普遍存在着以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和以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阻碍着创新人才和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因而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所谓“教学相长”,正是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中,逐步达到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交流彼此的情感、设计的观念与理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葳,李海冰.艺术理论课在设计教育的重要性[j].包装与设计,2005,(12).

[2]陈基才.现代高等职业艺术平面设计教育的二元制[j].2004,(3).

[3]彭建祥.创建具有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探讨[j].2006,(6).

[4]华勇.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如何适应市场[j].2006,(8).。

[5]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7]秋蕾.对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m].陕西教育出版社.

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调查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逐渐进入到了信息化社会,多媒体技术开始逐渐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为了适应国际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医学教学中也不例外。本文主要从对多媒体技术的基本认识、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优缺点、以及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现代医学教学的措施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医学教学思维能力。

医学是一门生命科学,实践性较强,需要足够的感性材料以实现视觉和听觉的全面感受,于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给医学教学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多媒体技术在现代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实现了现代医学教学的变革。并且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逐渐成熟,其在医学教学中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成为医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1.对多媒体技术的基本认识。

1.1多媒体的含义。

传统的大众媒体主要是指广播、电影、电视以及出版物等,大多是非数字化的,人们只能被动地接受特定的信息。而多媒体技术实质上是把各种大众媒体信息进行数字化加工,然后以一种比较灵活便利的方式提供给需要的人使用。换句话说,多媒体技术就是依靠计算机技术,把数字、文字等信息转化为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使用户能够根据需要自由进行选择。

1.2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1)时空性。多媒体技术能够扩展信息处理的范围空间,增强信息本身的表现力和动态效果,从而把一些抽象难懂的信息变得生动有趣,还可以把时间过程拉长或缩短,把空间距离变远或变近,在操作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暂停或重放、倒退或快进、放大或缩小,具有较强的时空性。

(2)交互性。多媒体教学区别于其它媒体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具有人机交互界面,这是衡量课件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首先交互式学习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学习内容、进行学习进度的调整,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

(3)集成性。多媒体技术在传递信息方面具有集成性,能够把信息通过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丰富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2.1多媒体技术的优点。

(1)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医学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的局面,避免了准备、携带和保存教学工具的麻烦,有利于促使教师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多媒体课件可以集音乐、影视、动画等各种信息媒介于一身,扩展知识信息的领域,并依靠多维信息通道,强化学生的视觉感受力和听觉感受力,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使得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尽可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3)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学习成为了可能,学生知识的获取不再仅仅依靠教师课堂上的传授,完全可以在课下依靠网络加强学习,而且多媒体技术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信息。

(4)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医学教学过程单调枯燥的局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医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2多媒体技术的缺点。

(1)在现代医学教学中,教师事先做好课件,教学的内容、过程、以及提出的问题都是固定的,这就造成教师在课堂上机械地进行电脑操作,引导学生按照课件的指示进行学习,这种僵硬化、定向化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教师的板书量大大减少,造成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无法消化所学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加快教学进程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减少了师生间的交流,导致教师无法全面的掌握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改正。

(3)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在现代医学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画面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虽然达到了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效果,但是同时也减少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空间。传统医学教学主要由教师和学生两部分组成,但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了多媒体的间隔,致使教师和学生扮演的角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需要重新设计教学过程。

3.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强化现代医学教学。

3.1利用多媒体信息资源载体的多样化特征,设置形象直观的教育情境。

人类比较倾向于通过声音或图像等生动的听觉及视觉感受来获取信息,因为动态影像与客观世界原型较为相似,能够更好地反映事物的内涵和本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既有利于接受信息,同时也能使人们多方位、多角度的感知信息,从而加速对信息的理解和认识。

3.2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特征构建医学教育平台。

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体现在多种信息媒体的集成以及软件系统、硬件设备和工具的集成两个方面,多种媒体的集成与单一媒体相比能够表达出更多的信息。在现代医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表现教学内容,能够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培养对医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特征构建医学教育平台,成为强化现代医学教学的一个有力措施。

3.3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特征,创新医学教学手段。

传统医学教学是通过感知和理解教材、巩固和运用知识等环节来实现的,而现代医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感知和理解、巩固和运用等环节融为一体,实现灵活多变的教学目的。学生可以重复和再现自己没有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也能够自主更改信息组织的过程,专门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从而得到新的感受和理解。由此可以看出多媒体的交互技术在现代医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

论数学建模在高等教学的重要性论文

[论文摘要]数学建模对现代教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使得数学更具有人才培养的功能。本文从数学建模的内涵、人才培养等方面,探析了数学建模教育对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数学建模人才培养。

数学建模教学和数学建模竞赛对教育教学改革、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在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学科分支,渗透到各项领域中,当今社会日益数字化,各学科各领域对实际问题的研究日益精确化、定量化和数字化,使得数学模型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现实世界里,任何事物的存在形式和发展过程中,都要表现出量的变化。数学模型就是用数学语言、方法近似地刻画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对于已建立的模型采用推理、证明、数值计算等技术手段及相应的数学软件求解,并用所得结果拟合实际问题。如果结果不能说明实际问题或与实际问题相差较远,则需要适当修改模型,使之能合理解释现实问题。一个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是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数学模型课就是一门培养学生数学素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基本技能课。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是当前进行的大学基础数学教学改革中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数学建模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这门课程的教学已经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领域。

二、数学应用是一门技术。

事实上,当今的数学早已不再仅限于纯粹数学,它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大哉数学之为用》一文中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梓坤教授在《今日数学及其应用》一文中说到:“‘高新科技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这一历史性结论充分说明了数学对国家建设的作用。其次,由于计算机的出现,今日数学已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从宇宙到原子,从大型工程到工商管理,无不受惠于数学技术。而今日的数学兼有科技与技术的两种品质,这是其他科学所少有的。”“某些重大问题的解决,数学方法是唯一的,非此君莫属。”姜伯驹院士也讲到:“数学这门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最显著的变化是在技术领域。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学渗入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数学已从幕后走到幕前,在很多地方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已成为一种关键性的、普遍适用的、增强能力的技术。”现代医院中常用的先进检测仪ct,其核心技术就是一条数学定理,即radon逆变换公式的运用,一个很好的数学建模的例子。日本在普通电视生产上占有优势,但在数字化的高清晰度电视上却败在美国之下,就是因为诞生于美国的一种信息压缩的数学技术——小波技术起了关键作用。中文印刷排版的自动化、飞行器的模拟设计、指纹识别、石油地震勘探的数据处理、信息安全技术、基因位置的确定等,数学建模应用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数学的应用价值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高度重视。

三、创新教育呼唤数学建模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教育要挑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它是多种思维形式特别是形象思维与辩证思维的高度结合的结果。开展数学建模教育,培养数学建模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结合,又是数学中发散思维与辐射思维的辩证统一,它不同于一般数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潜意识活动能力,发挥了数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作用,因而能按最优化的数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

数学建模教育是数学应用的必由之路,尤其21世纪是迈向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的竞争十分激烈,而数学是科技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许多科学技术问题说到底是数学问题。另外,数学建模课的开设也是当前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培养创新思维人才的需要。传统的数学教学,总给人一种印象,似乎数学研究的内容仅仅是从公理、公式、定义出发的逻辑推理,实际上,在实际中有用的数学技术,和其他科学一样,都是从观察开始,都需要形象思维作为先导。数学建模回复了数学研究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求取答案,解释验证的本来面目。因此,开设以数学建模为思想内容的数学应用课程,意义更为深远。事实上,数学建模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不仅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发展平台。创新教育呼唤数学建模教育教学。

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需要数学建模。

开展数学建模的目的是改革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数学建模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构造数学模型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从建模的一段步骤和过程可知,建立一个较理想的数学模型,不仅需要数学知识,而且需要有一定的建模能力:第一,在模型准备过程中,需要有观察事物的洞察力。现实中提出的问题一般不是数学化的,要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就需抓住问题的本质、内在联系及相关数据。第二,在模型假设中,需要有抽象的分析能力,将问题中的复杂因素条理化,简化次要因素,选择适当的变量,补充必要的假设条件才能使所建模型尽可能合理。第三,在建模中,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是形象思维,具有灵活性和自由性,根据事物已存在的明显特征想象其内在联系及发展趋势,对事物的概况和轮廓可以有初步的描述,因而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内在因素,是成功建模的必不可少的因素。第四,在建模中,要有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在对问题透彻理解和想象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数学工具建立模型,会使我们从不同视角分析问题,使人们对问题能有更深刻、更本质的描述。第五,在模型求解与模型检验中,要有数学软件的应用能力。某些模型在理论上很漂亮,但求解很困难,甚至无解析解。我们通常应用某些数学软件求其数值解,这样不仅省时、省力,而且由于某些软件具有强大的符号计算功能、数值计算功能及图形可视化功能,可以使我们很容易得到计算机结果,并且直观形象地观察到这个结果。因此了解数学软件的特点,并用于求解模型,就是利用前人的智慧结晶所创造的现代化工具来解决问题。

五、数学教育的改革需要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教育教学推动了数学教学改革,数学教育教学的改革必然需要通过数学建模来实现。过去那种封闭的题海战术教学方式将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数学建模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观察事物、归结数学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与21世纪的科技发展相适应的,这必将推动数学教材教法的改革。

1.高职数学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真正落实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切实贯彻“以应用为目的,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应本着重能力、重应用、重素质、求创新的总体思想,创新性地调整数学知识体系:第一,尊重学科,但不恪守学科。打破传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将线性代数、微积分及概率统计基本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根据数学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合理调整知识内容,力求实现基础性、实用性和发展性三方面的和谐与统一,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辩证统一。第二,以案例驱动的方式,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概念,并用通俗简洁的语言阐明概念的内涵和实质,对基础理论和结论尽量用几何图形、数表、案例说明其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第三,注意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培养学生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精讲多练,注意与实际应用联系较多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强化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

民办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求极限的教学方法的思考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在实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着理念上的淡漠和实践中的现实困境。本文提出,新建本科院校可以通过更新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等手段,来化解实施通识教育的现实困境。

论文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探讨。

自建国以来,我国高校一直采用专才教育的培养模式,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所作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这种培养模式由于专业分割过细,学科之间相互分离,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严重失衡,造成大学生知识结构单一、视野局限,束缚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知识创新。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化解通识教育实践的现实困境,超越对于通识教育功利主义的理解,还原和实践教育的本质,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通识教育有助于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理念的回归。

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教育。新建本科院校大多从专科升格而成,长期实行专才培养模式,更加面临着来自过度专业化教育而偏离大学办学理念的巨大挑战,而实施以学科科际整合、交融为导向的通识教育,正是新建本科院校回归大学办学理念的重要而紧迫之举。

2、通识教育有助于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通识教育有助于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大学阶段仍属于未来不确定阶段,学生需要为不确定的未来做多方面的准备,而通识教育可以通过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方面知识的熏陶,增进他们对自我、社会和世界的了解,促使他们对学术及文化发展有长远的兴趣。

3、通识教育是不同层次、类型高校的共同任务。

实施通识教育并不只是综合性大学、重点大学的任务,其他类型的院校同样面临实施通识教育的问题。新建本科院校如何以通识教育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针对自身的办学类型来确定通识教育的实施方案,以提高其在我国高校中的竞争力,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通识教育观念淡薄。

尽管通识教育已成为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但就大批新建本科院校而言,他们还尚未觉悟,或尚在观望,或以增设一点公共选修课作装点,目的只是“拓展就业适应面”,对于将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来改革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而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这一理念还存在着认识不清的问题。

2、以就业为导向的专才培养模式根深蒂固。

过弱的文化陶冶导致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底蕴不够;过窄的专业教育导致学生的学科视野狭窄;过重的功利导向导致学生的扎实的基础训练和全面素质培养受到影响;过强的共性制约导致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一些新建本科院校还处于对这种专才培养模式的迷恋之中,极大地阻碍着通识教育的实施。

3、课程体系及结构不尽合理。

新建本科院校的课程多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模块构成,非专业教育的公共必修课基本上是国家规定的课程,比重很大,而体现学生素质教育的公共选修课的学时和学分比重很小;选修课开设随意,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各类学科知识割裂,人文教育缺失。以上这些因素均影响着通识教育的'有效实施。

1、更新理念。

基于实施通识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新建本科院校首先需更新理念,将通识教育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这就要求新建本科院校要超越对通识教育的功利主义的理解,真正实现以学科科际整合、交融为导向的通识教育,以此来化解通识教育实践的现实困境,还原和实践通识教育的本然意义。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新建本科院校可以借鉴国内外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有益经验,设立以通识教育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学院,按学科大类对学生进行培养。本科生入校后,在基础学院接受一至二年的通识教育,可在深入了解专业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在综合个人志愿和考试成绩的基础上理性选择专业。这种培养模式可以打破“高考一次定终身”的局面,改变学生高考时选择专业的盲目性,为学生理性选择专业提供了政策环境,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各院系之间展开良性竞争,促进专业优势和特色的形成以及各院系管理水平的提高。

新建本科院校通过基础学院来组织和实施通识教育,可为学校实施通识教育提供体制保障,有利于实现通识教育与学生培养管理机制的有效结合。

3、建设高水平的通识教育师资队伍。

新建本科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培养一批能承担通识教育重任的优秀教师,开发并改善优质通识教育课程,积累教学经验与资料;通过制度建设,将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与教师的职称晋升、评优评先以及薪酬等有效结合起来,激励优秀教师勇于并乐于承担通识教育重任;新建本科院校还可以通过加强校际间教学资源共享、举办通识教育研讨会等形式,来推动高水平通识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曼丽,汪永铨等.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教学中数学建模的应用研究论文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均将礼仪课程作为必修或选修课程普遍开设,但就教学效果而言并不理想,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礼仪修养的现象屡见不鲜;礼仪素质诸要素发展水平不平衡,礼仪的认识、情感、品质、言行四者之间,有的成分超前,有的成分滞后,有的逆向发展;尤其是“知而不行,知行不一”的现象非常普遍和突出。纵观校园,不文明、低素养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目前我国高职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礼仪内涵认识不到位,忽视礼仪教育。

礼仪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文化,是对他人表示尊重的一种形式。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礼仪教育忽视礼仪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仅注意礼仪表象的学习,狭隘理解礼仪。

同时,由于高职教育将培养学生就业技能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重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课程学习,在礼仪课程方面仅开设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礼仪、秘书礼仪、商务礼仪等,且教育流于形式,授课时间短,教育质量不佳。

此外,一些高职院院校忽视基本礼仪教育,认为学生基本礼仪教育是家庭教育、其他教学单位的责任,不应由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教育观念片面。

(二)缺乏教师礼仪素质培养,教师素养有待提高。

从高职院校教师来源看,教师多来自于师范院校、贸易、金融、数学等专业学科。对于来自师范院校的教师,接受过教育心理学、教态等培养,而来自于专业学科的教师,接受的师范教育少,可能会缺乏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生心理、教师职业素养等方面知识。这样,如果其自身修养不够,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对学生造成不利影响。

(三)职业礼仪教育体系不完善,环境不理想。

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受科学职业礼仪教育影响,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职业礼仪教育体系建设必不可少,需要完善的职业礼仪教育体系。但是,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仍没有深刻认识职业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在整个教育环境中,院校忽视职业礼仪教育,教育环境不理想。

二、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道德水平。

身心健康对高职学生成才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习惯影响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由于高职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学生具有爱好、兴趣、性格差异性,加上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感情困惑、竞争失利,学生易产生心理失衡,从而影响人际交往、自信心。

在此背景下,加强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指导学生如何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装扮自己,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而得体的装扮、优雅的举止则可表现一个人的积极与自信,从而赢得别人的信任、尊重,进而树立自信心。

同时,面对新的环境、同学、同事,如果学生不懂得如与人沟通、相处,则会影响人际交往,产生无聊、寂寞情绪,不利于身心发展。通过礼仪教育,学生掌握求职就业的礼节、见面施礼问候的礼节等,培养交际能力,且通过诚信的交往、优雅的举止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善意、友好,增强彼此了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

高职礼仪教育直接关系着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劳动者素质。高职学生只有具备职业理论,提高整体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同时,学生只有具备了职业礼仪,在职业中遵守礼仪,形成人与人交际的规范,才能具备职业竞争力,获得职场青睐。在就业形势日趋激烈的今天,高职教育应思考如何增强学生的就业“软实力”。

例如,在就业形势日趋激烈的职场,刚毕业的高职大学生想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重视职业形象的塑造,熟悉和正确运用礼仪,以恰当的语言、优雅的举止在面试中脱颖而出,增强双方友谊,为步入职场奠定良好基础。

此外,现代礼仪源于实践、用于实践,其符合当下人们的心理需求、生活方式、道德观念等。当高职毕业生迈入社会后,文明自律、彬彬有礼的表现则容易被社会接纳,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而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工作承压力、实力增强。

三、采取合理措施,完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礼仪教育。

(一)优化礼仪教育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礼仪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对礼仪教育环境进行优化。例如,加大礼仪教育方面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日常礼仪、各专业职业礼仪等方面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定期职业礼仪培训,逐渐提高职业素养。

同时,高职院校可通过校园广播、社团活动等方式在学生中间宣传、普及各种礼仪知识,强化礼仪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职业礼仪、公共场合礼仪意识。

其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高职院校要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礼仪指导队伍。如院校可通过聘用、兼职方式,积极引进长期从事职业研究的专家到我校做讲座、授课,丰富学生礼仪知识。

此外,建立专门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教研室、就业指导中心,设置专门的职业礼仪指导部门,分派专业的指导老师,对学生职业礼仪进行专门的指导。而对于教师自身而言,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进修,指导教师保持良好的教风,注重自身礼仪,以身作则,以自己的高素质影响学生。

(二)根据学生特点,科学设计礼仪教学。

礼仪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密切相关,因此,在礼仪教学中,教师不能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应创新教学,改革教育,提高礼仪教育效率。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礼仪问题及学习兴趣点,利用学生兴趣培养其学习积极性。在具体礼仪教学中,结合学生兴趣,利用多媒体手段,组织情景练习,保持课堂生动、轻松,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请一些本专业、本行业的先进青年现身说法,并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礼仪大赛、礼仪讲座等,示范礼仪规范示演,让学生感受礼仪对自我风采展示的作用及魅力。此外,由于一些学生认为礼仪就是几句简单的话、动作,无需进行训练,从而没有形成礼仪意识。

因此,在礼仪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礼仪实践,组织情景练习,为学生自我训练提供平台。例如,在请校友到班级做客时,教师应对学生分组,要求学生接待客人,担当不同角色。在学习礼仪理论之前,学生面对客人可能不知该如何安排与自处,没有微笑,站姿不对,慌慌张张,忘记打招呼等。在此情况下,学生会意识到自己失礼及礼仪学习、训练的重要性,会在以后客人接待中提升自身礼仪。

(三)完善礼仪教育内容,加强日常训练。

在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在课程体系中纳入礼仪教育,还需训练学生在职业礼仪、社会礼仪、个人礼仪中注重自己的穿衣打扮、言行举止,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展示自己风采、魅力。在具体礼仪教育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使学生在学生示范、典型案例分析中养成与工作、学习、生活相关的礼仪,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指导、训练学生的电话礼仪、握手礼仪、着装礼仪、电梯礼仪等。如在接电话时,需面带微笑、备好纸笔,合理利用电话礼貌用语,这样当对方传达重要信息时,第一时间记录,提高工作效率,并以合适的用语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在握手礼仪方面,长辈伸手后,晚辈才能伸手相握;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接握。礼仪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关键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职业素质、公共素质等。因此,高职学校应注重对学生礼仪的培养,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改革课堂教学、加强礼仪训练等方式,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向社会输出高素质人才。

论数学建模在高等教学的重要性论文

论文摘要:数学建模教学研究成为当代数学教育方向之一,数学建模多媒体教学仍需要数学教育工作者去探索,针对大学数学建模课程特点,在现代教育理论基拙上,提出多媒体建模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点认识。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其作用已是深入人心,尤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个性发展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效果。数学建模已有了很久的历史,近年来,我国陆续开始在各个大学把数学建模的内容列人研究生、大学生教学计划中去,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却还是很年轻的一门课程,数学建模教学及其各种活动迅速活跃发展,成为当代大学数学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多媒体数学建模教学更是一个新鲜事物,它的教学功效仍需要我们大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去探索研究,相信只有努力把握好它们的有机结合,才能扬长避短,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催化剂作用。多媒体建模教学还有很多潜能和作用等待我们发掘和利用。本文根据多媒体教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1信息量传播有余,学生课堂理解不足。

现在多媒体教学中有不少一味追求教学材料的数量,教学环节密度过大,屏幕切换过频,学生应接不暇、眼花缭乱,教学的重点、难点很难得到充分解决,直接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白,多媒体在数学建模课堂教学中只是一个辅助工具。搞清教材知识点的主与次,合理布局内容及信息量,合理使用,不该用时坚决不用。尽量避免王顾左右而言他现象的产生,忌讳数学建模多媒体课堂教学成为现代灌输式的练习场。

教师所教的数学建模知识,大都是理论与技巧结合,必须经过学生在特定学习活动过程中理解,数学建模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堆积复制,绝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学生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学生主动地建构理解知识体系及其涵义,这种建构理解是无法由他人单纯靠灌输来实现的。

2屏幕内容生动有余,师生交流不足。

数学建模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体现在“直观生动”上,它可以激发兴趣,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样达到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的目的,然而学生的感官在接受直接刺激下,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听、看、记了,最多做到“放映”教师传授的内容罢了,显然忽视了学生在建模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创造性思维,就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缺乏独立性与自主性,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感官记忆水平上,难以产生思维上的广泛、深人植入;甚至无法激发学生深层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致使思维滞后,造成思维缺乏想象。“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多媒体教学宁可不用。

要达到解决应用问题能力,就要在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参与。教师及时准确丰富的语言交流是弥补学生基础薄弱、思维迟缓矛盾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学生思维同步教师教学的桥梁,课堂教学互动性提高了,才能使学生在深层次的学习后,通过积极自主的学习,学会解决创造性问题。课堂交流如何充分发挥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积极作用,当然这需要我们进行锲而不舍的亲历亲为才能逐步实现。

3教师课堂创设情景有余,学生间合作不足。

多媒体建模的演示教学容易做到信息来源丰富、详实,良好的课堂创设情景,可以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将学生很快引进建模问题的氛围,使学生跨越时空、跨越学科,跨越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情感,情不自禁地自然进人创设环境。

数学建模是个系统过程,由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原因,学生在数学建模中应采取各种合作方式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建模能力提高,思维上取长补短,技巧上扬长避短,养成同学间交流的习惯是顺利解决应用问题的重要环节。

沉浸在学生聚精会神、对课堂内容的心满意足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间的探索、讨论、合作和交流,就无法做到学生在心理_t的自我激励、自信心的增强。建模知识和技能是一点一点培养的,我们必须注意在这个教育平台上,合理创设数学建模问题情境,比如提出现实中最接近的热点问题、最可能产生共鸣的实际生活问题,结合学生的思维活动特点,让学生如亲临其境,参与其中,使得每个学生有平等机会进行数学建模交流,让学生展现闪光点,激发创新欲望,那么,建模教学知识的长远目的或许就不难实现。

4课上体验有余,实践不足。

多媒体教学可以详尽再现应用性问题的提出到解决的全过程,尤其近年来,数学建模侧重问题解决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据此,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往往照搬成熟典型问题,试图一点带面,这容易造成中规中距的呆板模式教案范例,多媒体教学手段又给数学建模在课堂罗列大量所谓经典问题提供了可能工具,长此以往,培养出的是纸上谈兵的赵括就不足为奇了。

数学建模离不开数学能力创新,势必要掌握足量的'数学思想和数学工具。学习数学建模知识可以培养训练思维能力。当然,在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是掌握认知和思考的方法。数学建模都来自于工程技术及社会经济生活,学生清楚其重要的社会价值,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这样就丰富了学生对数学应用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尤其随着现代多媒体飞速发展,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实战就变得很有可能了,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用原始数据验证完善模型的优劣,巩固课堂建模理论,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5建模成效标准单一,求全责备。

数学建模是综合性的系统工作,所涉及知识和方法是广泛的,所研究问题是复杂的,要学生成功接受这一领域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培养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来分析建模问题、解决建模问题的能力,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不可急功近利。

教师要在坚持教学建模成果分析定性的基础之上,力求定量分析,充分挖掘学生的建模能力。在课堂评价学生在数学建模教学的表现时,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学生参与程度。不要苛求数学建模过程的严密、结果的精准。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创新性,即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方案有新意。模型采用的只要是现实中的真实数据,体现出必要的合理性、科学性,我们就要给予充分肯定,不必追求全面,每位同学只要有一项做得比较好就应该予以肯定。简单讲,数学模型是实际问题的某些主要因素构成的的数学关系式,尽善尽美解决是理想,但不现实,应该特别鼓励学生创新工作中的亮点,鼓励学生不断探索、不断优化模型,在这一过程当中实现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逐步提高完善。

民办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求极限的教学方法的思考教育论文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适应社会与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可以从建立和完善制度,改变传统思维方式,更新档案管理理念,培养专业化队伍以等方面解决。

关键词:应用型档案建设信息化。

随着形势的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也直接决定了档案管理与利用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高校档案作为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人员的思想观念落后及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不高等自身条件的限制,如何做好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使其能够结合高校档案工作实际,结合实际工作,对这一工作进行了思考。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必要性。

(一)大量数字化档案信息形成的需要。传统型的档案是建立在手工管理的基础上,其档案信息服务也是以手工服务为主要手段,这种管理方式及检索利用水平,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种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严重滞后于人们对档案信息的现实需求,为此,高校档案工作必须走信息化建设道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

(二)实现档案管理模式优化的需要。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网上归档,将处理完毕的文件资料上传到档案管理网络中,档案工作人员在网络中进行检查验收即可,电子档案的系统化管理,能够从文件的产生、运转、归档、利用进行全程控制。

(三)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12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印发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把“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列入其中,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随着我国教育和科研网的建立,使得高校过去形成档案的文件、通知、规章制定等主要材料,现在都是用电子文件的形式进行网上发布,高校档案工作只有适应这样的发展趋势,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同步发展,才能适应。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相关制度与法律不健全。目前,有一些关于电子文件的法律法规,但不是很全面,档案信息化标准建设也不是很完善。虽然有《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办法》、《电子文件归档及管理规范》、《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等法律法规,但是,关于电子档案真实性界定的法律等仍然没有或者不尽完善。这些配置不够合理的因素将导致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漫长而坎坷。

(二)档案人员的思想观念落后及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不高。由于高校档案机构的档案人员大都为年龄较大、学历层次较低的人,所以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有限,接受新事物的心态相对比较保守。面对信息化趋势,他们不能很快适应信息化的要求,甚至干脆还用传统的方法来进行档案工作。还有一些档案人员对高校档案信息化的理解不够准确,他们认为只要购置和使用了现代化的计算机设备以及其他现代办公设备,就代表我们已经实现高校档案信息化了。在这些方面,高校档案机构的档案人员整体的思想观念滞后,需要改进和提高。在信息化背景下,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的要求比以前更高,综合素质指标也比以前大有扩充。然而,在目前的环境下,许多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信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技能,他们有的甚至不会电脑的基本操作,这必然阻碍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制度。高校领导要提高制度建设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意义的认识。在增强自身档案信息化意识的.同时,要认识到档案管理制度是贯彻落实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决策,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完成各项工作计划和目标的保障。高校领导要组织相关人员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符合本校实际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健全高校档案制度体系,确保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方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档案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树立档案工作者正确意识。高校在培养档案信息专门人才过程中,必须使档案工作者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使自己能按照档案工作现代化的要求自觉学习和更新知识,运用现代技术和信息技术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不断创新档案管理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现代科学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高校现代档案信息服务主角的档案工作者,不再是以往单纯的档案管理员。高校广大的档案工作者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积极接受继续教育及终身教育,努力培养自己具有更深的层次、更高的综合素质,把自己从一般的管理者变为档案信息专家,由传统的“档案保管者”变为“档案信息管理者”。

(三)人员素质提高。我们面临的是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的时代,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档案工作的重点必然向更深层次的信息领域进展,因此,一方面要引进相关领域人才,一方面要对现有档案工作者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如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和多媒体等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专业水平。档案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恪守档案工作纪律,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严守党和国家、高校的机密,适应新形势,树立超前的管理意识,发挥其自身的协调能力与各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总之,信息时代和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只有不断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才能很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档案功能,从而,为高校加快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服务保障。

学习高等数学体会论文高等数学的心得与体会

1.提前预习:上课前抽出一个钟或半个钟的时间,预习一下要学习的东西,不明白的做笔记,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听讲。

2.借助外部力量:可以借助一些辅导书,习题册,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

3.概念反复研究:概念性的知识缺乏直接的经验,因此需要反复的研究演练。

4.数学语言:多练习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数学语言是符号语言,简明准确,自成体系,是数学思维的基础。

5.知识系统化:

a.理脉络:极限思想贯穿高等数学始终,其它主要知识体系的建立、主要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它。

b.知基础:例如,导数是微分的基础,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是积分学的基础。

c.分层次:采用化归的数学思想。例如,定积分、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等都是和式的极限,层层深入提高,而解题方法又都归结到不定积分的基础上来。

d.举反例:例如,函数在某点的极限存在,而在该点处却不连续。

e.找特例: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再把特例中的条件更换为一般的条件,即可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f.明了知识的交叉点:例如,微分学与解析几何的某些知识点的结合,产生了微分几何的初步知识—曲率、切线、切平面、法线、法平面等。

g.几何直观: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使抽象的函数关系变为形象的几何图形,使概念、定理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6.要适当多做习题,注意积累解题经验,及时总结:

a.分题型:按数学思想及方法的不同分清不同题型,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b.重方法:注意平时做题方法的积累,例如,条件极值问题和部分不等式的证明,引入辅助函数的方法。

c.按步骤:根据步骤一步一步进行解答,不要嫌麻烦,例如,求最值问题。

d.找规律:某些问题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解决。

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总结

随着美术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得到了快速的推进。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主要有观摩教学、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和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为了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形成规范,每学期结合教学特点制定相关改革方案和计划。

1.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美术专业人才为标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研究新的适用性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教学手段的使用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相结合。要通过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得到充分的解释,使之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最大的信息量,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研究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较好实现教学目的。

4.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服从于人才素质培养,以全面积极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改革工作以全面推广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为载体,通过改革建设应逐步实现教学方法的三个转变:以教师教为主转向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只重视学习结果转向既重视学习结果,又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从只研究教法转向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

结合专业特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形式因地因时有多种变化。常用的形式有:讨论式、启发式、演示式、合作式、体验式、提问式、创意式等。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技术的普遍运用,又增添了观摩课教学、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网络资料结合教学、现场优质课教学、互动创新式、专业课程的考核等教学方式。

1.观摩课教学。是一种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交流活动,是一个教师有课其他教师听课的教学形式。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手段进行授课的教学形式,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媒体有机地结合,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教学。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适合本教学内容的课件的教学方式,最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是指网络教学。是指通过网络技术手段,进行在线教学,目前我们还没有条件完成这种教学方式,只能通过网络下载相关资料,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

4.现场优质课教学。是指依据美术教学的特点,在选定的教室或班级听课、现场开展各类评比、讨论的教学活动。

5.互动创新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师生间、学生间互动性开展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学生专题创作、开展专题讨论、进行提问解答等。

6.专业课程的考核。凡列入教学计划的课程必须进行一定的考核,有的通过过关考核,有的运用作业考核,有的运用试卷考核(有开卷、和闭卷只分),使之促进和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各类形式在具体教学中是相互协作、灵活运用的,没有严格的区分,都统一在现代教学的艺术中,都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服务。

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我们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有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充实和提高。

美术系。

二〇〇八年十月十九日。

论数学建模在高等教学的重要性论文

数学以其卓越的智慧成就被人们尊称为“科学皇后”,是最富有理性的学问,并且它的应用价值正在被各行各业公认为有力的理论工具。任何一门自然科学,只有当它与数学工具结合进行研究时,才被视为发展趋于完善的科学。数学建模就是一门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推动人类文明和谐发展的学科。它是科学的伙伴,科学的仆人,是解决复杂事件、分析事物内在联系、给出定性定量结果的理论依据。

1、数学建模简介。

数学建模通俗讲就是利用数学知识建立模型并求解分析的过程。这个模型可以是公式、表格、图像等形式,它产生于现实,可以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引领科技进步,它是数学学科发展的必然产物。著名美国数学家、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怀特黑德曾说:“只有将数学应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之后,才能使文明社会的发展成为可控制的现实。”数学模型就是数学建模的具体展现,它针对某一实际问题的具体要求,为达到某种特定目标,在操作时做出必要的简化假设,借助适当的数学理论模拟出的一个数学结构。它必须反映所述现象的基本真实情况、具有可行解或可行域,最好具有预测功能、拥有图像处理和数据模提取对象的最优决策或理论控制。

2、数学模型的发展历程及学习的必要性。

2、1数学模型的产生。

人类最早的记事方法———结绳法,所谓“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之”,从中可知古人都会用绳子打结的数量记录发生的事情。这种将实际事物做一种数学简化的方法就是最早的数学模型。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要描述一个实际现象有多种方式,比如视频功能、类比、描述、传言等等,在某种意义上能反映实际事物的本质属性。为使表述更具真实性、科学性、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人们采用逻辑性强、语言严谨的科学来描述各种现象,这就是数学。用数学语言呈现事物的方式就称为数学模型。

2、2数学模型的含义。

广义来讲,由正常的教学概念、数理体系、数学公式、各类初等或高等数学方程式构成的算法规则等都称为数学模型,简言之就是公式化的数学。狭义来讲,凡是将具体现象、事物特征和性质用数学表达的结构也称为数学模型,如图像、表格或思维框图等。我们构造数学模型以解决某个现实问题为目的出发,通过问题抽象归纳出来的数学问题称为数学模型。也可以认为数学模型就是用数学语言对现实问题进行科学严谨具体的描述。

2、3数学模型的作用。

数学模型产生于现实,就必须反映现实,即用数量关系表述实际问题。因为现实世界中能直接套用数学方法表示的事物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必须对现象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和假设,提取现实问题的主要相关因素,忽略一些次要的、与数据变化较小的因素,建立模型。数学模型反映客观事物内在关系,但不与事物现象完全吻合,是对现实问题的近似描述。

2、4数学模型的智能化体系。

高等数学为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算法提供理论依据。如证券市场和银行理财等投资方面的专业定制,投资前分析诊断,投资中智能提醒,投资后跟踪检测为一体的智能投资顾问服务,建立多维定位,实现精准有效的投资源共享。它的专业数据分析功能既可比对过去,又可根据不同需求预测未来,精准有效全方位展现事物内部联系,保障实施的时效性和成功率。

2、5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用数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通过分析,掌握要解决的各类实际问题的实质,抽象提取相关数学概念,从基础定义出发,构建求解框架,建立数学模型,它是整个建模过程的核心。建立数学模型,要对事物有所了解,查找收集资料,提取有用的正确的事物信息,抓住其本质的固有特征和规律,结合相应的假设方式和假设条件,将问题简化成合理的数据结构,从而建立反映该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在求解时,最好能将问题公式化,找到内在数据关系和变化规律,如果数据海量,需借助数学软件。完整的模型还需要对求解的模型进行分析检验,给出合理的解释以及模型的推广应用。数学模型给人类生活带来利益,为社会生产提供便捷,是将数学与现实联结的纽带,在科技发展中体现着它的重要价值。

3、数学建模课程概况。

3、1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数学建模课程内容涉及面较广,微积分、微分方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非线性规划、网络图、数据分析与预测、常用数学软件操作等都属于必备数学分支。这些需要深厚扎实的数学知识作为基础,克服困难勇于攀登的坚定信念为思想支柱,结合敏锐的洞察力和想象力,以及对问题的浓厚兴趣和广博的知识面。

3、2、1基本任务。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利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理解数学的真正用途,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学习兴趣,锻炼多角度思维方式,增强数学知识渗透的意识与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地联系到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借助软件工具,站在现代高科技成果的制高点,将数学与计算机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发新途径,创造新高度。数学建模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查阅文献资料、自觉学习新知识,互相探讨、积极辩论,在理解知识的碰撞中查出灵感的火花,营造积极的建模氛围。

3、2、2拓展任务。

数学建模课程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数学和问题上,要放开眼界,培养学生善于学习、乐于思考的钻研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塑造他们成为应用开发型人员的必备能力。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兴趣,打开思路,勇于创新,提高学生整体的数学素质,它可以扩大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范围,为解决问题铺平道路。创新能力体现思维的灵活性、完成任务的多途径性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性。这些都是数学建模课程培养的良好品质。

3、3、1实验课程名称与类别。

实验名称的设定:每两课时设计一类高等数学知识点进行实验教学,如:matlab使用练习与建模初步、微积分的计算、数据图形可视化、工具箱的简单操作、微分方程的数值解问题、数据的统计描述与分析、优化建模等。实验类别分为演示型、操作型、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六大类。这也是学习数学建模软件的一般步骤,通过上机观察学习,掌握基本命令及使用规则,运用于求解模型,选择适当语句设计程序,修改程序。

3、3、2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设定:明确软件对所学内容的表达与相关计算,包括输出类型的显示。熟悉计算机程序求解数学问题的命令语句实验要求:熟练掌握每部分知识的利用软件计算、画图、分析比较、动静态模拟、演化、预测等。

3、4数学建模理论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合理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可以真实有效地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常用的评价手段即通过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按照某种比例来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为体现高等数学建模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建议采取理论课考核与实验课考核,即笔试与机试两大部分,开闭卷结合的考核方式更能广泛汲取思想方法拓宽学生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路径。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既承担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任务,也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学习规划,具有双重效应,是一根无形却很有权威的指挥棒。

数学建模课程实现了教育现代化、紧跟时代步伐的愿望,对学生今后工作能力的培养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我们培养学生,不能只顾眼前,要着眼于未来,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在大数据技术和多元化软件迅速发展的驱动下,数学的分析功能在自然科学领域与工程技术中的作用与日俱增,逐渐渗透到各科领域,体现着它的地位与价值。数学建模的科技力量正被人们广泛认可,对实际问题研究的精确化、定量化和数字化,使它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文章《大哉数学之为用》中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从宇宙到粒子,从工业生产到军工事业,再到繁衍生息,都与数学息息相关。数学具有科学性、应用性、精确性等特点,是其他学科少有的。在对许多重大问题的决策上,数学方法是具有强大说服力的,误差分析可以控制问题的精度,规划求解能锁定范围。

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理论基础课,对许多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思维策略将帮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具有冷静的头脑,它的严谨性、简洁性可以将复杂问题科学合理地转化,他的最大作用是计算求值,把问题变得可执行可操作可求解。学以致用是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之一。数学建模是高等数学课程的分支和推广应用,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努力探索、具有创新思维的智能型人才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各高校通过开设数学建模课程,逐渐体会到它的灵活性、适应性、推广度在实践中的重要地位,也从学生的工作学习反馈中认可这门课程带来的无限利益。国内外许多大学已开设这门课程,并成立团队参加各级别的数学建模竞赛,体会它的应用价值,交流学术、拓展新思路。数学建模教学难度大,含金量高,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过程。希望高职院校能克服困难早日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在人才培养理念上与本科院校同步。

4、3、1培养学生的个体能力。

高校开展数学建模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数学模型是一项创造性任务,构造合理的数学模型不仅需要数学知识,还需要有观察事物的洞察力,抽象的分析能力,提取实物内在联系,化繁为简将问题条理化,合理化;想象力也是必备条件之一,它是形象思维的演化,具有灵活性和自由性,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抽象因素;具备应用数学工具的能的力,在对问题深度探究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观点,采用不同的数学方法建立模型,是从不同视角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手段,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的体现,具有深层的教育意义。

4、3、2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一般课程的学习和考核都是以学生个人为单位进行,高等数学建模课程则注重团队合作,这种方式在当今工作中比比皆是,每个善于经营的私企都可视为一个拥有较优分工合作能力的团体。在培训中,为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合作分工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我们在分组时就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搭配分组,比如将善于思考、思维敏捷、勇于探索发现,心思细腻、考虑周到、语言表达能力强和熟悉办公软件及建模程序操作的学生组成小团体,每个人在团队中都有自己的任务,还需要相互协作、讨论,共同进步。让学生在完成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树立全局意识及责任感,必将对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产生深远的影响。

4、3、3增强竞争能力。

人的潜能是被激发出来的,你永远也不可能知道一个人的能力究竟有多少。参加数学建模课程培训,会带你遨游数学太空,领略它别具一格的应用价值以及精准而又理性的说服力。在数学建模团队中,你会明白不进则退,你会习惯后浪推前浪,你会越挫越勇。

4、4数学模型的广泛应用。

4、4、1近年来数学建模解决的实际问题及方法举。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的人类都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问题需要解决。如搜救路线的设计和人员排班问题的拟定;公交车路线和站点的设计和发车时间间隔这类问题,可借助旅行商问题的延伸m———tsp最短路径法给定方案,或可从运筹学中的对偶问题求解方法、0-1模型以及lingo线性规划问题求解方法,对问题进行合理规划,建立模型,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增加必要的限制条件,使结论的可操作性更逼近实际。这里采用两种解题方法,运筹学与lingo的解题方法,以便最终达到较为完善的方案。求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解答,经过结果分析与验证,所得结果完全正确。

4、4、2评价分析法的应用。

高等数学的评价模型还可以对具有某一资质的团体做出的评判进行分析。如全国竞赛a题:葡萄酒的评价就是通过评酒员对葡萄酒质量进行品评的打分数据,评价出可信度高的小组并确定葡萄酒的质量;说明葡萄酒和酿酒葡萄检测的理化指标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葡萄酒和葡萄的质量。

根据所给某年份一些葡萄酒的评价结果,利用高等数学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一致性程度,采用评价指标f,综合评价法则可分析数据中两组评酒员的评价结果有无显著性差异以及结果的可信度。成为高等数学的盟友,利用数学知识建立模型解决问题会使你受益终身,会为你扫清障碍,为你的判断提供科学依据,助你登上科学的巅峰。

参考文献:。

[1]贺利敏.工程数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

[2]曹旭东.数学建模原理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张桦.探析数学建模教育对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

作者:宋晓婷单位: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