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分式的加减教学设计(专业12篇)

时间:2023-11-26 14:12:13 作者:QJ墨客

教学计划的编制需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师教学方法等因素,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参考教学计划范文,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计划的编写要领。

人教版分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一、优点。

(1)本节课初步达到了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层层推进,突破难点。通过与学生情感交流和互动式复习,放手让学生去猜想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例题讲解,使同学牢记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且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同时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分式混合运算的题目,顺应着学生的认知过程,递进式的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在法则的重点环节上,无论是例题的`分析还是练习题的落实,都以学生为中心,为重心,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演算,去暴露问题,也为后一步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对比分析的材料,让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2)是以师生之间的情感为基础,通过活跃的课堂气氛,及时的对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每一个层次的练习完成之后都给予赞扬,在此基础上委婉的提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把学生的认知提升了一个高的层面上,同时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多一些练习,多一些巩固。

(3)是体会到一节课的科学设计不仅对一节课的成败取着决定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建立和数学方法的掌握欲为重要,科学的设计,有利于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突破难点,事半而功倍,有利于数学学习的深化。

二、不足之处:

(3)忽略了例题的示范性和板书的清晰、条理性。

(4)课堂准备还可以再充分一些。

小数的加减教学设计人教版

5、引导学生结合练习,交流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一样。

四、拓展训练。

2.35+4.28+0.657.66-3.54-1.46。

说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

你有其他的算法吗?

比较两种计算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更加简便?

小数的混合运算的简便算法要注意什么?

五、小结。

教学反思:第二教的重点在于比较整数混合运算和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课前的基础练习中就已经得到了铺垫。第一个教学环节中,直接采用估算的方式得出5号选手的得分高,节省了时间,为导出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奠定了基础。我接着提问:你能用一道算式解决5号选手比9号选手的总分高多少?这个数学问题吗?,训练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揭示课题,自然而然引入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第三个环节中增加了小数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的比较,是学生更易于理解。

第二教相较于第一教,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更加紧密,过程更加顺畅。教学时间合理,教学重难点也得到了突破。但是基于学生计算训练及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简便算法的熟练程度,学生的检测效果与预期出现了一些偏差,这也是我今后的教学所要着力突破的难点。

小数的加减教学设计人教版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二、自主探究方法。

1、在教学情景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口述,师板书。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1:谁的表现好?

生2:9号选手的总分是多少?

生3:谁的得分高?高多少?

3、师: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数学问题列算式并解答。

4、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汇报。

8.65+0.40=9.05(分)9号选手的得分。

9.43-9.05=0.38(分)5号选手比9号选手高的分数。

师问:除了这样分开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答:5号选手的得分高,高0.38分。

小数的加减教学设计人教版

一、变“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学数学”。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又须回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富有活力与灵性。

二、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激活了学生的内在需求。本单元中的《量体重》、《购物小票》、《歌手大赛》等都是学生熟悉的情境,它们与数学学习巧妙结合起来,引领孩子们进入数学的园地,是件十分有趣的事。这样,学生爱学、乐学,把学生的内在需求激活了。

三、学生在学习与活动的空间中获得了发展。课程标准提出,课堂应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体验提供充分的空间。本节课,老师创设了多次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中,在从事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中,先前经验得到了重新组织、改造,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活动经验。

人教版分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一、优点。

(1)本节课初步达到了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层层推进,突破难点。通过与学生情感交流和互动式复习,放手让学生去猜想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例题讲解,使同学牢记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且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同时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分式混合运算的题目,顺应着学生的认知过程,递进式的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在法则的重点环节上,无论是例题的`分析还是练习题的落实,都以学生为中心,为重心,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演算,去暴露问题,也为后一步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对比分析的材料,让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2)是以师生之间的情感为基础,通过活跃的课堂气氛,及时的对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每一个层次的练习完成之后都给予赞扬,在此基础上委婉的提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把学生的认知提升了一个高的层面上,同时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多一些练习,多一些巩固。

(3)是体会到一节课的科学设计不仅对一节课的成败取着决定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建立和数学方法的掌握欲为重要,科学的设计,有利于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突破难点,事半而功倍,有利于数学学习的深化。

二、不足之处:

(3)忽略了例题的示范性和板书的清晰、条理性。

(4)课堂准备还可以再充分一些。

文档为doc格式。

人教版分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经过这一节课的教学,静下来想一想,有几点收获和今后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首先,这节课是分式加减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会运用它们进行分式加减运算。

然后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先讲同分母分式的加减,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比较容易,它是进一步学习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基础。

“转化”的关键是通分,通分的关键就在于寻找最简公分母,因为是第一课时,这个知识点在本节课并没有展开讲授。

其次,这节课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我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的列式,从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类比出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同时引导了学生把一个实际问题数学化。

分的时间让学生去演算,去暴露问题,也为后一步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对比分析的材料,让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教版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1.经历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式方程的过程,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思想.

2.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3.了解分式方程增根产生的原因,会检验分式方程的根.

4.通过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理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体会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二、重、难点。

重点:

(1)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2)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方法及其中的转化思想.

难点:增根产生的原因。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并引入新课。

1、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

(二)探究新知。

1、总结分式方程的定义:中含有求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巩固练习:判断下列方程中,哪些是分式方程.为什么?

(1)2x+x-15=10(2)x-1x=2。

(3)12x+1-3=0(4)2x3+x-12=0。

2、阅读课本p77—78例1、例2并思考:

(1)与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异同点?解分式方程必需要.

(1)(2)。

3、自学课本p78—79页例3、例4,进一步熟练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巩固练习:(1)21-x+1=x1+x。

(2)61-x2=31-x。

四、当堂小结: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不足有:

五、当堂测试:

解下列方程。

(1)(2)。

(3)(4)。

人教版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切实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

生1: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一共需要多少钱?

生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多多少钱?

师:非常好!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6.45?+4.29

师:第二个问题,谁来?

生:6.45?-4.29

师:很好!那6.45?+4.29和6.45?-4.29到底等于几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加减法.

生: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用过.

师:是呀,那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是的,瞧,我们来看看小数加减法,你发现了什么?

生:小数点对齐.

师:小数点对齐,也就确保了相同数位对齐.太棒了!你们已经找到了小数加减法最关键的地方.

二、探究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爱动脑筋,小精灵要送给大家一些礼物,瞧

数学家的故事:6.45元 神奇的大自然:8.3元 童话故事:4.25

问: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道数学问题并列式解决吗?能吗?拿出草稿本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列式解决。

8.3-6.45,谁做对了,你们同意第几种?

8.30 8.3

-6.45 6.45

1.85 1.95

生:第一种。

师:那为什么是这样做的,你有想法吗?

生:8.3中有隐形的“0”

师: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可以在百分位上添“0”?

生:0-5忘了退位减.

师:好了,虽然这位同学出错,但给了我们很重要的提示.

师:刚才这个问题提得真好,让我们有了新的收获,还有同学提出不同的问题,咱们来看看.

如:6.45+4.25=10.70(元)

师:仔细看看这道题的得数是10.70,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生:得数上,小数的末尾出现了“0”

师:那你知道结果可以怎样写?

生:10.7

师:为什么?

生:小数的性质.

师:以后,当计算小数加减法,如果小数的末尾是0,我们要对结果进行,去掉0,在把化简结果写在横式里,这也是我们数学简洁美的体现.

师:老师这再列出两个式子。.

9.6+60.4=70.0(元)

师:你们对它有什么建议吗?

生:得数可以写成70.

师:对,最后的得数能化简的就要化简.

师:大家再瞧:9.6-7.53=2.07(元)这个得数上也有0,能去掉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它起到占位的作用)

师:刚才我们做了这么多的小数加减法都从哪一位算起?

生:从低位算起.

师:其实这小数加减法的算法和什么算法相同?

生:和整数加减法相同.

师:那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生:得数要点上小数点.

师:嗯,说得太好了,这确实是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最大的不同之处。

师:谁来说一说在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同桌间相互讨论.

生:...

三、练习巩固

师: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做一下书本72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们,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要注意什么?(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数位要对齐,小数的得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

五、作业

人教版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的加减法》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95――97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2、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整数的加减法计算大家都很熟悉,那么小数的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

2、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三、出示自学提示(课件)。

1、自学95――97页的内容,根据例1两个表格中所提供的。

信息各提出一个或几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检查。

五、交流汇报。

1、指名汇报提出来的数学问题及解答方法。

如:在第一轮比赛中,中国队比加拿大队领先几分?

两轮比赛结束后,中国队和加拿大队总分分别是多少?

53.40+58.20=111.60。

49.80+49.20=99.00。

两轮比赛结束后,中国队比加拿大队领先多少分?

(1)小数点对齐。

(2)相同数位对齐。

(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六、当堂训练(课件)。

1、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2.98+0.5612.53+4.676.07+4.89。

5.64-1.787.2-6.455-0.41。

2、列式计算:

(1)4.6与10.2的和是多少?

(2)从80中减去10.65,剩下多少?

(3)比28.67少7.8的数是多少?

4、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名称。

白菜。

土豆。

萝卜。

收入元。

30.45。

20.6。

19.75。

(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七、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案设计《我是少年阿凡提》。

音乐教学设计《小蜜蜂》。

《赤壁之战》教学案例。

人教版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科书48页例一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0.5+0.30.8+0.61.5-0.50.9-0.6

二、教学例1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讲义夹和笔记本

先列出算式。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

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把学生的想法板演出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

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

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3、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三、教学例1减法部分和试一试。

1、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

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并列出竖式。

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

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

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2、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四、归纳小结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独立完成。

集体纠正。

五、全课小结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

请参加培训的老师认真阅读以上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课件,围绕“有效课堂”这一主题,从校本实际出发,结合“研学案”的设计模式,以胡老师的这节课为中心,谈谈“如何把研学案的设计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畅所欲言,充分发表个人的意见。

小数的加减教学设计人教版

方法一:483.4-(39.3+98.8)。

方法二:483.4-39.5-98.8。

方法三:483.4-98.8-39.5。

答:运动员还要骑345.1千米。

反思: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本以为这是一节很平常的计算课,应该很顺利地教学,但是却给我不小的启发。

一、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反思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在备课时,我觉得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但当开始引入课的时候问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你知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学生已经回答出了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这时我就应该了解学生,看来小数加减的运算顺序不是他们的难点,但是在教学中仍按照原来的设计抓住运算顺序不放了,其实在习题的处理时应不要再让学生说说每道题运算顺序了,不如让学生亲自算一下,踏踏实实的做两道题,亲自体验,练习比说说更有效。

备课时教师应该首先备学生,应该明白学生哪里不会,要了解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新知识的学习哪里是他们不会的地方,上课时及时调整老师讲课的重难点。

二、体现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

例题不同的思路展示得比较充分,一个是用全程减去第一和第二赛段的和,第二种是后三段的赛程相加,在教学中交流学生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一道题有不同解决办法,让学生说的时候重点说思路,学生说完各自的解题思路后,再比较这三种方法的思路的不同。

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叙述思考的过程不够清楚,心里明白但不能组织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让学生来说,不能只是老师在前面说,多给学生机会来表达。

人教版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2。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难点: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一、复习。

例解方程:

(1)2x+xx+3=1;(2)15x=2×15x+12;。

(3)2(1x+1x+3)+x-2x+3=1。

解(1)方程两边都乘以x(3+3),去分母,得。

2(x+3)+x2=x2+3x,即2x-3x=-6。

所以x=6。

检验:当x=6时,x(x+3)=6(6+3)≠0,所以x=6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2)方程两边都乘以x(x+12),约去分母,得。

15(x+12)=30x。

x=12。

检验:当x=12时,x(x+12)=12(12+12)≠0,所以x=12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3)整理,得。

2x+2x+3+x-2x+3=1,即2x+2+x-2x+3=1,

即2x+xx+3=1。

方程两边都乘以x(x+3),去分母,得。

2(x+3)+x2=x(x+3),

即2x+6+x2=x2+3x,

亦即2x-3x=-6。

检验:当x=6时,x(x+3)=6(6+3)≠0,所以x=6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二、新课。

请同学根据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答:骑车行进路程=队伍行进路程=15(千米);

骑车的速度=步行速度的2倍;

骑车所用的时间=步行的时间-0。5小时。

请同学依据上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答案:

方法1设这名学生骑车追上队伍需x小时,依题意列方程为。

15x=2×15x+12。

方法2设步行速度为x千米/时,骑车速度为2x千米/时,依题意列方程为。

15x-152x=12。

解由方法1所列出的方程,已在复习中解出,下面解由方法2所列出的方程。

方程两边都乘以2x,去分母,得。

30-15=x,

所以x=15。

检验:当x=15时,2x=2×15≠0,所以x=15是原分式方程的根,并且符合题意。

所以骑车追上队伍所用的时间为15千米30千米/时=12小时。

答:骑车追上队伍所用的时间为30分钟。

指出:在例1中我们运用了两个关系式,即时间=距离速度,速度=距离时间。

如果设速度为未知量,那么按时间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如果设时间为未知量,那么按。

速度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所列出的方程都是分式方程。

s=mt,或t=sm,或m=st。

请同学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答案:

2(1x+1x3)+x2-xx+3=1。

指出:工作效率的意义是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

2x+xx+3=1。

1-2x=2x+3+x-2x+3。

用方法1~方法3所列出的方程,我们已在新课之前解出,这里就不再解分式方程了。重点是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三、课堂练习。

1。甲加工18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乙可以加工240个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少加工5个零件,求两人每小时各加工的零件个数。

2。a,b两地相距135千米,有大,小两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大汽车比小汽车早出发5小时,小汽车比大汽车晚到30分钟。已知大、小汽车速度的.比为2:5,求两辆汽车的速度。

答案:

1。甲每小时加工15个零件,乙每小时加工20个零件。

2。大,小汽车的速度分别为18千米/时和45千米/时。

四、小结。

1。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与步骤基本相同,不同点是,解分式方程必须要验根。一方面要看原方程是否有增根,另一方面还要看解出的根是否符合题意。原方程的增根和不符合题意的根都应舍去。

135x+5-12:135x=2:5。

解这个分式方程,运算较繁琐。如果设间接未知数,即设速度为未知数,先求出大、小两辆汽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它们从a地到b地的时间,运算就简便多了。

五、作业。

1。填空:

(3)把a千克的盐溶在b千克的水中,那么在m千克这种盐水中的含盐量为______千克。

2。列方程解应用题。

(4)a,b两地相距135千米,两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大汽车比小汽车早出发5小时,小汽车比大汽车晚到30分钟。已知两车的速度之比是5:2,求两辆汽车各自的速度。

答案:

1。(1)mnm+n;(2)ma-b-ma;(3)maa+b。

2。(1)第二次加工时,每小时加工125个零件。

(2)步行4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404=10(时)。答步行40千米用了10小时。

(3)江水的流速为4千米/时。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