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做事最快乐教学设计(热门18篇)

时间:2023-12-13 08:03:46 作者:雅蕊

教学计划还应该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和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看一些优秀教学计划的内容和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做事最快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二、检查读书(2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

2、各小组准备5分钟,看谁能像老师那样读书。

等会各小组要进行读书比赛,看哪个小组读得好。

3、展示:小组之间比赛读书,力争人人正确、流利(一般让5、6号读)。

4、认识字词:拿出学案,读学案上的字词。小组比赛读词语。

疾病娴熟给予检测疲惫通畅搏斗劳累身先士卒声色俱厉。

5、再读书。这次相信同学们会读得更好!

自己读。小组之间比赛读。互相挑战。学生要互相评价。

三、写字。

1、仔细观察红字。

2、教师范写2——3个。

老师要在田字格里写。要分析起笔、顿笔,间架结构。

疾、症:要注意病字框的书写。

乏:要注意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学生描红。注意要描的像,描完再在田字格里临写。

3、再临写两遍。

4、教师检测。

5、学生互改:1号改2、3、6号。

2号改4、1、5号。

老师给写错的纠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

3、体会感受白衣战士——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4、写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课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永远的白衣战士》(齐读课题)。

这位白衣战士是指谁?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护士长叶欣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临危不惧,舍己为人,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

二、精读课文,体会形象。

(一)学习2—3小节。

1、“非典”夺走了这位白衣战士的生命,“非典”还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可见非典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非常危险。在课文中我们能感受到这一点吗?课文哪一句话体现了这种危险性?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课文。(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出示,你为什么能从这句话感受到非典的危险性?(战争是残酷的、艰苦的,充满着血腥的气味和生命的死亡。虽然防治“非典”没有炮火纷飞,没有硝烟弥漫,但是有着与战争一样的残酷和危险,用“没有硝烟的战争”来比喻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表现了防治工作的巨大危险和极度艰巨。)。

3、这真是一场充满危险的战争啊!谁能读好?

4、对!就要读出战争的紧张、危险。齐读。

(二)学习4—7小节。

1、随着医院“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

(抓紧时间、不受打扰、病人为重)。

她为了病人的安危放弃了自己的父母、丈夫、孩子,让我们带着敬仰之情读好这句话。

2、叶欣急速赶来,娴熟地将病床摇高,让患者呈半坐卧位,同时给予面罩吸氧,静脉注射强心药,检测心率、血压、呼吸……两小时过去了,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精湛的业务,“高效率”)。

3、叶欣顾不上休息,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对另一个患者的抢救中去。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高强度)。

4、为了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必须将堵塞期间的大量浓血痰排除出来,而这又是传染性的。一个“非典”重症患者的抢救,往往伴随多名医护人员的'倒下。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她深知,也许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够不让自己的同时受感染,她心甘情愿!(高危险)。

师:面对危险叶欣想到的是同事,但是她丝毫没有想到自己也有父母等着她去照顾,她的丈夫等着她去支持,她的孩子等着她去呵护。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这样的话语(引读“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她是怎样说的?(斩钉截铁)什么是“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我们再来读一读。面对危险和死亡,同事们总能听到叶欣斩钉截铁的话语——引读。

三、深化课题。

叶欣是“白衣天使”,但更是一名战士,因为她是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是在抗击“非典”的生死搏斗中光荣的献出自己的生命的(她倒在了与非典型肺炎昼夜搏斗的战场上),所以她更是一名“白衣战士”。

课题用“永远的白衣战士”比“永远的白衣天使”好,这样更能突出“战争”的残酷和叶欣的英勇精神。

四、小练笔。

叶欣,为了病人和同事,为了抗击“非典”,不惜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她的事迹感动着所有她曾经关心过的和曾经关心过她的人。有一位熟悉她的医学专家曾经这样说:“叶欣是一本书,每一页都燃烧着生命的激情和热烈的追求。”面对这样一本人生的书,我们心中一定会有很多的话想对她说。

小学语文《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1、教师板书:给予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给予树》,说说自己对给予的理解,找一找生活中的反义词。

2、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出示完整的课题:给予是快乐的。

二、明确要求,自学课文。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导读中的要求,回忆略读课文的学习步骤,教师进行引导,并提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2、教师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明确要求,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一做记号。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4、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1)分段读课文,读到读不通的地方引导多读几遍。

(2)检查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顺势板书课文中的关键人物,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关键人物,来概括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深入研读。

1、再读课文,读到让你感动的地方,请你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3、全班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出示重要的句子。

a、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1)你为什么被这句话感动了?

(2)难道这个小男孩他不喜欢这辆小汽车吗?

(3)你是从哪里感受到小男孩也很喜欢这辆小汽车?

(4)同桌进行对话反馈,作为保罗他的哥哥送给他一辆车,他又有怎样的态度?

(很自然,很平常,不足为奇)。

(5)他和我们一样都被小男孩这种举动惊呆了?再读读这句让我们感动的句子。

b、男孩跳下车……..

(1)这句话分别从描写小男孩的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2)请你标出相关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再读一读,面对小男孩的做法,你想说什么?

(3)面对小男孩的要求,保罗是一种怎样的猜测?你又是一种怎样的猜测?

(5)那个晚上的圣诞节你猜测一下,他们会是怎样度过的?

c、那个晚上为什么令保罗难忘?请你说说自己的理解。

四、阅读拓展。

1、学生自读阅读连接《给,永远比拿愉快》。

2、读了课文,请你谈谈高尔基想告诉他的孩子什么?你有什么启发?

小学语文《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适用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提示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哲理。

课文共分13自然段,可分为3大段。

第一段,保罗以为小男孩自己想得到新车,结果错了。

第二段,写保罗以为小男孩想坐车炫耀自己,又错了。

第三段,写保罗与小男孩兄弟俩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并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道理。

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很适于学生朗读、复述;文中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文章结尾点题,提示中心的写法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易于学生迁移运用,教师在教学时要发挥教材的这些优势。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

【设计思路】。

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去探究文本内容。

第一课时重在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段落结构,弄清文章中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围绕(谁)把(什么)给予(谁)?这个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说说课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保罗开始以为能得到一辆新车是十分快乐的事,后来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感悟到给予是快乐的。从而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会给予,不应一味的索取,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说的是一个小男孩一心助人,还带动别人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道理。你们一定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吧。

二、揭示课题,解题。

读题目,读准字音。

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注音,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注意读准其中的前鼻音和三拼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炫耀圣诞节轿车兜一圈。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再读课文。

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看车时、坐车出去时。)。

在这两次对话过程中保罗和小男孩想得一样吗?保罗错在哪里。

在整个事情中,保罗懂得了什么?

根据以上提示,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第1到7节写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对话。

(2)第8到11节写了保罗和小男孩在乘车出去玩时的对话。

四、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原话里我、你、他各指代的是什么人。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题。

出示:课文中讲了把给予。

请大家再读课文,看谁找到的答案多?

二、交流、讨论以上问题。

老师把握好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写到黑板上。

1、保罗的哥哥把新轿车给予保罗。

2、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弟弟。

3、保罗把自己的欢乐给予小男孩和他的弟弟。

三、再读课文。课文中重点讲了哪些内容呢?

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读这句话,想什么意思。

请你说说小男孩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给予。

保罗听了这句话为什么很吃惊?

读文中内容,知道保罗开始以为是小男孩希望有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可现在知道了他并不是想要一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而是想要有能力帮助别人,做一个能给予别人帮助的.人,他的思想是多么的高尚啊,所以十分惊讶。

理解不由自主。

这是保罗对小男孩由敬而生爱,所以想到了要带他坐车出去玩玩。

齐读课文第1到7节,读出保罗和小男孩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体会小男孩一心希望给予别人快乐的高尚的思想。

2、在乘车出去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从小男孩的哪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想把欢乐给予他的小弟弟。

弟弟,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刚才告诉你的一样?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橱窗里那些好东西了!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的意思。

(1)小男孩在说这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

要把快乐给予弟弟。

(2)保罗在没听到这句话时,是怎样想的?

认为这个小男孩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车回家的。

(3)听了这句话后保罗知道了什么?

他不是想要在邻居面前炫耀,而是要让他那脚有残疾的小弟弟看一看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新车,并且告诉自己的弟弟,今后他也要送给弟弟一辆这样的新车,让他坐在新车里看圣诞节橱窗里的好东西。

(4)保罗知道了这个小男孩的想法,现在会怎么做呢?

读课文第12节,用笔圈出写保罗动作的词。

下了车抱进了。

(5)接下去他们去了哪?请大家发挥想象。

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小弟弟。

小男孩。

保罗。

小弟弟是第一次这样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

小男孩是为让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

保罗是由于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欢乐而难忘。

保罗得到了一辆新车,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你认为什么更使他高兴?为什么?

三、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谁的话让你感动了。(小男孩)。

那么你现在有什么话要对小男孩说呢?请大家准备一下,把你最想对小男孩说的话写下来。

四、交流。

【板书设计】。

(索取)(给予)。

保罗小男孩小弟弟。

希望有一个送给希望成为一个。

他汽车的哥哥这样的哥哥。

渡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小学语文《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疑问导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说的是一个小男孩一心助人,还带动别人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道理。你们一定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吧。

二、揭示课题,解题。

读题目,读准字音。

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注音,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注意读准其中的前鼻音和三拼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炫耀圣诞节轿车兜一圈。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再读课文。

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在这两次对话过程中保罗和小男孩想得一样吗?保罗错在哪里。

在整个事情中,保罗懂得了什么?

根据以上提示,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第1到7节写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对话。

(2)第8到11节写了保罗和小男孩在乘车出去玩时的对话。

四、交流、讨论以上问题。

出示:课文中讲了把给予。

请大家再读课文,看谁找到的答案多?

老师把握好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写到黑板上。

1、保罗的哥哥把新轿车给予保罗。

2、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弟弟。

3、保罗把自己的欢乐给予小男孩和他的弟弟。

五、再读课文。课文中重点讲了哪些内容呢?

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读这句话,想什么意思。

请你说说小男孩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给予。

保罗听了这句话为什么很吃惊?

理解“不由自主”

齐读课文第1到7节,读出保罗和小男孩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体会小男孩“一心希望给予别人快乐”的高尚的思想。

2、在乘车出去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从小男孩的哪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想把欢乐给予他的小弟弟。

“弟弟,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刚才告诉你的一样?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橱窗里那些好东西了!”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的意思。

(1)小男孩在说这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

要把快乐给予弟弟。

(2)保罗在没听到这句话时,是怎样想的?

认为这个小男孩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车回家的。

(3)听了这句话后保罗知道了什么?

(4)保罗知道了这个小男孩的想法,现在会怎么做呢?

读课文第12节,用笔圈出写保罗动作的词。

(5)“接下去他们去了哪?”请大家发挥想象。

保罗得到了一辆新车,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你认为什么更使他高兴?为什么?

六、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谁的话让你感动了。(小男孩)。

那么你现在有什么话要对小男孩说呢?请大家准备一下,把你最想对小男孩说的话写下来。

七、交流。

【板书设计】。

(索取)(给予)。

保罗小男孩小弟弟。

希望有一个送给希望成为一个。

他汽车的哥哥这样的哥哥。

渡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小学语文《做事最快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时的不同语气,了解课文内容。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让学生认识到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感到最快乐。学会关心他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语气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妈妈的话,懂得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最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最快乐”)指名读,生评价。

动物王国里的小青蛙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你们想帮他寻找答案吗?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六课做什么事最快乐,跟老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把自然段的序号标出来。

2。汇报一下,这篇课文共几个自然段?同桌互读正音。

3。小组内轮读课文。

4。小组汇报朗读成果。

三、再读学文。

1。指名读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一画小青蛙的这个问题都问了哪些小动物。生读。

2。汇报:(啄木鸟、蜜蜂、水牛、妈妈)。

3。请同学们快速在文中找一找,啄木鸟、蜜蜂、水牛都是怎样回答小青蛙的呢?(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通过他们的话我们知道了,啄木鸟最喜欢捉虫,水牛最喜欢耕地,蜜蜂最喜欢采蜜。(边说边板书)。

4。这些事都是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那就请同学们读一读他们所说的话,读出他们做这些事时的快乐心情。

6。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一会在全班展示中,将会选出读得最有感情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分角色读。

7。师生分角色读文:介绍双引号,问: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青蛙。

四、知识拓展。

课件出示:小青蛙跳到()问():“(),做什么事最快乐?”()说:“()最快乐。”

板书设计:

啄木鸟捉虫子。

水牛耕地。

蜜蜂采蜜。

妈妈做对别人有用的事。

就会觉得最快乐。

小学语文《做事最快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2.继续练习末读课文,理解内容。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字。

4.学习用“并且”造句。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调查报告的写法。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

1.了解报告文学各部分间的联系,

2.“宜”、“订”的字音掌握和“圾”、“贸”、“摊”的自行掌握。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调查报告。

教学步骤:

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1.老师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3.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课文的体裁是调查报告、内容是关于小树死因的。)。

4.引入:什么是调查报告呢?

二.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调查报告的结构,学习生字。

1.学生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认会。

2.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分为几部分。

3.指名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老师提示:“量”、“为”、“宜”的读音;“槐”、“垃圾”的偏旁;强调“贸”的字形::左上角三笔分别是:撇、竖提、点,有上边是“刀”不是“力”下边是“贝”,不是“见”。

5.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原因——调查——分析——结论——建议。

6.小组合作自学生字。

7.小组间互相检查识字效果,采取点将提问(板书)的方法巩固识字。

8.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各部分结构顺序的安排,朗读课文。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我们复习一下:

(二)复习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重点巩固易错字:贸、罚、垃圾。

(三)理解感悟课文。

1.回顾调查报告的结构组成:

(1)浏览课文,看看调查报告由哪几部分组成?

(2)板书:原因——调查——分析——结论——建议。

(3)引入学习:下面我们分别看看个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

2.指名朗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作者写调查报告的原因是什么?

(1)学生回答后板书:

春天(发芽、长满绿叶)。

奇怪。

夏天(枯萎、木棍、剩下半截)。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情感变化。

[通过师生评议增加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以读带讲。]。

3.学习“调查”部分。

(1)默读这部分中1自然段,并划出作者调查过程中有哪些做法?

(2)默读这部分中2自然段,并划出表示数字的词语。

(3)学生汇报所划内容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考,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4)老师根据学生体会归纳板书:

步量统计考察、拍照、画图、列举数据。——摆事实。

4.学习“分析”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思考:作者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分析?为什么要考虑这些?

(2)分析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3)板书:

非正常死亡。

生长环境差。

5.学习“结论”部分。

(1)小组讨论:作者得出的结论对吗?为什么?

(2)小组合作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得具有说服力。

6.学习“建议”部分。

(1)齐读这一部分。

(2)你还有什么更合理的建议?

(3)写一写,读一读,议一议。

[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四)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思考:个部分间改变顺序行吗?为什么?

2.拓展学习:介绍关于调查报告的常识(什么是调查报告?写作方法等)。

(五)学习用“并且”造句:

1.指名读课后练习的两个句子。

2.分析“并且”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3.仿照例句说句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选做:

2.收集一些调查报告,学习其结构。

3.收集关于环保的一些资料。

语文《做事情最快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分清多音字。

2、按事情发展顺序整理句子。

3、复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

4、学习写几句连贯的话。

5、熟记名言,了解名言的意思。

6、学习在田字格和方格子里写上中下结构的字。

教学过程: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1、出示六组字和音。

2、学生自由拼读音节。

3、在正确音节后的括号里打(or)。

4、交流、齐读。

二、排列句子。

1、学生自由读5句句子,要求能看懂每句话的意思。

2、思考哪句是先发生的,哪是后发生的。

(可引导学生关注句子之间的联系,如“果然”一词。)。

3、学生整理句子成段。

4、连起来读一读。

5、师小结: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学生自由读短文,标上小节号。

2、师:你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吗?

3、学生自读短文并提出问题。

4、小组内提出问题并讨论。

(讨论中找到并划出有关语句)。

5、大组交流讨论。

6、出示短文后的.两个问题并讨论解决。

7、齐读短文。

四、看图写一段话。

1、学生仔细看图片,要求看清:在哪里?有谁?

2、把两幅图连起来想象:发生了什么?因为什么?后来怎样?

3、同桌之间交流。

4、集体点评、教师指导修改。

5、把一段话写在书上。

五、积累名言。

1、生自由轻读名言,想一想它们分别写了什么?

2、交流。

3、齐读名言,师作适当解释。

六、指导写字。

1、出示“晕、蕉”,说说它们的结构。

2、出示田字格和方格中的“晕、蕉”,要求看清上中下三部分在其中的位置。学生书写。

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二册《快乐的小青蛙》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小青蛙,知道小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1到4,能按数取物。

3.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小青蛙生活视频、图片,小害虫图片。

2小青蛙、害虫操作卡。

三、活动过程:

一、播放小青蛙生活视频,引导幼儿简单了解小青蛙的生活习性。

2.小青蛙有什么本领?

“小青蛙不仅会唱、会跳,而且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呢,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青蛙捉田野、庄稼地里的害虫,是农民朋友的好帮手,青蛙是益虫,大家都保护青蛙)。

二、播放教学课件,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1到4。

2.数一数池塘里有几只小青蛙,并说出总数。

3.引导幼儿帮助小青蛙找相同数字的大荷叶。

小青蛙最喜欢和它身上数字相同的大荷叶玩了,谁来帮1号小青蛙找到大荷叶?

三、幼儿操作“小青蛙捉害虫”材料卡,引导幼儿学习按数取物。

1.请幼儿根据青蛙肚子上的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小害虫”,分别贴到小青蛙嘴巴里。(手口一致点数:数一数,看看做得是否正确)。

2.展示操作卡,引导幼儿判断对错。

四、随音乐扮演小青蛙进行即兴表演。

课后反思:

在活动中我通过动画视频引导幼儿了解育蛙的基本特征,知道小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为接下来的活动做铺垫。这一环节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接下来进入本节活动的重点、难点。通过创设的池塘情境,让幼儿练习手口一致的点数4以内的物体。在这一环节中我创设了逼真的情境:荷花、荷叶、宵蛙,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在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幼儿理解概念掌握方法。这些情境的创设购呼青蛙的生活环境,适合小班幼儿的理解水平,同时我设计的点数也是从1-2,再1-3,最后1-4,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在这一环节中大部分幼儿都能精力集中,积极参与,敢于尝试。

活动的第三部分游戏:小青蛙捉害虫,练习按数取物,并手口一致的点数。这一环节意在通过游戏巩固幼儿掌握的知识。这一环节幼儿情绪高涨,急于去捉害虫,反而忽略了老师的要求,部分幼儿只顾捉得多,出现了错误,如果把交代要求环节提前,效果会更好一些。

小学语文第四册《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举例。

(一)自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借助拼音力争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二)内读书,朴素帮助。

1.一个一个地读,相互学习,相互指正。

2.分角色读课文。

(三)自读自悟。

思考问题:文中出现了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四)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五)进入角色,感情朗读。

1.用自豪的语气读前两位妈妈的话,感受母亲无私、无我的爱。

2.用平稳的语气读第三位妈妈的`话,表现出她平和的心态。

3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读表现出三位妈妈提水的辛苦。

4.练习读好老爷爷幽默、风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话。

(六)真诚面对,谈谈感想。

说说你读了课文,想到了什么。

(七)提出要求,付诸行动。

倡议同学们从现在起,每天至少为父母做一件事。

语文《做事情最快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继续认读大小写字母。

2.能在词语中辨别用错的字,并纠正。

3.连词组句,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

4.在识字活动中培养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5.学习写带有“廴”(建字底)“辶”(走之底)的字。

教学重、难点:

1.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几个词语连成一句通顺的话。

2.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准确运用汉字。

教学过程:

一.请你为下面的手套配配对,是一对,就在大拇指上涂上相同的颜色。

1.出示字母表,复习《字母歌》。

2.做“找朋友”游戏。

3.在配对的大小字母的手套上涂上相同的颜色。

说明:游戏过程中,教师可将小写字母的卡片分发给学生。教师逐一出示大写字母卡片后,手中有相对应小写字母卡片的学生站起来。

二.请当啄木鸟医生,把苹果上写错的字圈出来,把正确的字写在()里。

1.苹果卡片发到每一组小朋友的手中,各组圈出卡片上写错的字,并把正确的字写在()里。

2.全班交流。说说错在哪里。

3.补充练习。

选字填空。

长常记纪渔鱼。

()处()念金()。

平()牢()()船。

说明:通过补充练习,让学生更清晰地辨析这几个音近字。通过实践操练,巩固所学知识。

三.找朋友,想一想,下面的圆圈里应该填什么字才能和中间的字交上朋友。

1.出示第一组练习“神”。指名读词。齐读。

2.引导学生发现箭头表示什么意思。

3.口头组词。

4.选择两个词语写下来。

5.出示第二组练习“紧”。学生独立动笔组词。

6.全班交流。

四.你能将车厢排好队,使它们成为一句句子吗?把词语的序号写在车厢里,再加上标点。

1.出示第一题。

(1)读词语。

(2)找一找这些词语主要讲谁。

(3)按“谁干什么”的句式把这些词语连成通顺的句子,并加上标点。

(4)查一查有没有词语漏写。

2.按上面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

五.识字活动。

1.引导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如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有什么办法?

2.课文中有五本书,你能读出它们的书名吗?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可用“部首查字法”请教不开口的老师――字典。

3.全班交流。

4.每一个小朋友拿出自己带来的书,去和好朋友交换,认认书名。

六.描一描,写一写。

1.出示“延、建、造、途”。(注音)指名读字,齐读。

2.比较这四个字的部首有什么不同。(师用红笔指出不同之处,加以强调)。

3.怎样才能把“廴”和“辶”写得漂亮些呢?读读两个小朋友的话。

4.师范写,学生仔细观察。

5.学生描写。

6.教师评议。

说明:有条件的话,教师在评议时,最好能使用实物投影仪,从学生中选择较好及一般的字展示出来,评评议议。

语文《做事情最快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区别音近、形近字,学写上小下大的字。

2.积累表示“笑”的词语。

3.熟记3句名言结合短文理解诗歌的童思。

4.复习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用几句话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

教学过程:

第一题:音近、形近字比较组词。

1.先让学生自己完成。

2.再进行校对。

注意:在读音上要特别注童一些形近而音有区别的字。

学生在做的时候可以查学过的课文,也可以查阅字典。

第二题:积累表示笑的词语。

1.用三个不同事数的词语作例子。

2.学生认识表示同一个直思,可以有许多词语,包括字数不同的词语。

3.学生完成练习。

第三题:阅读理解。

1.学生先把短文读正确、初步理解意思。

2.看清后面练习的要求,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再加以解答。

第一小题,解释两个叠词。

第二小题,指导学生弄懂诗歌的意思,再背诵诗歌。

第四题:复习本单元的课文。

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进一步了解主人公的好品质,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第五题:熟记名言。

三句名言都是关于做人的道理的。

第六题:写字。

重点指导:学写上小下大的字。

小学四年级语文《给予是快乐的》优选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提示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哲理。

课文共分13自然段,可分为3大段。

第一段,保罗以为小男孩自己想得到新车,结果错了。

第二段,写保罗以为小男孩想坐车炫耀自己,又错了。

第三段,写保罗与小男孩兄弟俩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并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道理。

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很适于学生朗读、复述;文中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文章结尾点题,提示中心的写法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易于学生迁移运用,教师在教学时要发挥教材的这些优势。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

【设计思路】。

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去探究文本内容。

第一课时重在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段落结构,弄清文章中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围绕“(谁)把(什么)给予(谁)?”这个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说说课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保罗开始以为能得到一辆新车是十分快乐的事,后来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感悟到“给予是快乐的”。从而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会给予,不应一味的索取,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说的是一个小男孩一心助人,还带动别人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道理。你们一定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吧。

二、揭示课题,解题。

读题目,读准字音。

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注音,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注意读准其中的前鼻音和三拼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炫耀圣诞节轿车兜一圈。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再读课文。

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看车时、坐车出去时。)。

在这两次对话过程中保罗和小男孩想得一样吗?保罗错在哪里。

在整个事情中,保罗懂得了什么?

根据以上提示,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第1到7节写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对话。

(2)第8到11节写了保罗和小男孩在乘车出去玩时的对话。

(3)第12到13节写保罗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四、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原话里“我”、“你”、“他”各指代的是什么人。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题。

出示:课文中讲了把给予。

请大家再读课文,看谁找到的答案多?

二、交流、讨论以上问题。

老师把握好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写到黑板上。

1、保罗的哥哥把新轿车给予保罗。

2、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弟弟。

3、保罗把自己的欢乐给予小男孩和他的弟弟。

三、再读课文。课文中重点讲了哪些内容呢?

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读这句话,想什么意思。

请你说说小男孩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给予。

保罗听了这句话为什么很吃惊?

读文中内容,知道保罗开始以为是小男孩希望有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可现在知道了他并不是想要一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而是想要有能力帮助别人,做一个能给予别人帮助的人,他的思想是多么的高尚啊,所以十分惊讶。

理解“不由自主”

这是保罗对小男孩由敬而生爱,所以想到了要带他坐车出去玩玩。

齐读课文第1到7节,读出保罗和小男孩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体会小男孩“一心希望给予别人快乐”的高尚的思想。

2、在乘车出去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从小男孩的哪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想把欢乐给予他的小弟弟。

“弟弟,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刚才告诉你的一样?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橱窗里那些好东西了!”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的意思。

(1)小男孩在说这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

要把快乐给予弟弟。

(2)保罗在没听到这句话时,是怎样想的?

认为这个小男孩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车回家的。

(3)听了这句话后保罗知道了什么?

他不是想要在邻居面前炫耀,而是要让他那脚有残疾的小弟弟看一看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新车,并且告诉自己的弟弟,今后他也要送给弟弟一辆这样的新车,让他坐在新车里看圣诞节橱窗里的好东西。

(4)保罗知道了这个小男孩的想法,现在会怎么做呢?

读课文第12节,用笔圈出写保罗动作的词。

下了车抱进了。

(5)“接下去他们去了哪?”请大家发挥想象。

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小弟弟。

小男孩。

保罗。

小弟弟是第一次。

小学语文第四册《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本次写一写和前面的口语交际内容相同、要求相近,体现了说写结合的思想。通过交际的形式练说,使学生说的内容更具体、更准确、更丰富。写好后再读给同学听,实际又进行了第二次口语交际。学生在交流、写话、再交流的过程中逐步进步,使说与写的能力不断提高。

设计理念。

世界是多元的、五彩的,我们的思维应当是开放的、多维的、创新的。学生是独立的人,他们要用作文去关注、参与、干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应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开发获取、筛选、分析、重组、输出信息的信息素质功能。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写话目标中提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是激发学生写话兴趣,指导学生生动具体、有条理地写好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使学生初步明确如何抓住特点,写好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2.引导学生细致、有条理地描写动物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惯,并展开丰富合理的想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像能力。

3.对写话有兴趣,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学生了解自己喜欢的动物特征,完成相关收集调查作业。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把观察所得说得准确、生动和具体,写得形象、完整和有条理。

教学课时。

写话指导、学生习作、写话点评。

教学过程。

写话指导。

一、创设情境,激发说话欲望。

1.导入新课,播放动物世界视频。

2.评选吉祥物,揭示学习内容。

二、选取镜头,定格动物明星。

全班交流。老师及时纠正语病,并相机板书。

2.语言积累。师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好词句。

三、说些结合,展示心中吉祥物。

1.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语或者自己想到的词句,用一句或几句话来说说你想推荐的动物的样子吗?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说生动。

2.你能用上其中三个以上词语或者自己想到的词句按一定顺序来说一段话吗?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说得有顺序,如何展开合理的想像。

3.以说促写,引入写话。

学生写话。

一、学生愉快写话。

二、老师相机指导,了解学情。

三、学生自己练读、修改。

写话讲评。

一、主题切入,激发兴趣。

二、合作评议,教学相长。

1.欣赏、修改题目,点明题眼的重要性。

2.引导评改,提高写话能力。

三、佳作欣赏,评选吉祥物。

1.小组交流,推荐明星。

2.班级汇报,公布结果。

四、激励进取,情感渗透。

板书设计。

我熟悉的小动物。

可爱样子。

有趣习性。

趣事。

附:课文原文。

把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些。可以描写它可爱的样子,可以写写它有趣的生活习性,也可以把自己和这个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写下来。然后把写的内容跟同学交流交流,听听同学的意见。

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二册《快乐的小青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情、请、晴、清、睛”偏旁和字义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圈出文中和“青”长得很像的生字。

(1)教师示范圈画第一句中与“青”相像的生字“清、晴”。

(2)学生学着教师的样子圈生字。集体交流,教师随机板贴生字。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学生自由拼一拼,读一读。

设计意图:圈字,认读,让学生在动笔中聚焦“晴、睛、情、请”,便于学生发现它们读音上、字形上的相似和细微区别之处。

2、生字宝宝自我介绍。

(1)(事先在学生的抽屉里放一个信封,信封里面装着“情、请、晴、清、睛”5个生字的字卡)请学生拿出藏在信封里的字卡,读一个生字,在课桌上摆一个。

(2)教师示范给生字作自我介绍:我是清,清水的清,所以我是三点水。

(3)请学生帮生字作自我介绍。学生自由介绍一一指名介绍一一同桌相互介绍。

(4)把生字送回信封。学生读一个生字,放回一个。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创设学生与生字反复见面的机会。给生字作自我介绍,既巩固了生字读音,又揭示了生字的形旁表义的特点。

3、生字宝宝交朋友。

(1)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连线的练习。

清一一水晴―天眼一一睛事―情。

(2)口头给“请”交词语朋友。

(3)给“请”交句子朋友:用“请”说一句话。

4、小结,交流:通过学习知道“青”可以变身。

请学生说一说可以怎么变。

5、问问答答。

青加氵变什么?青加氵变成清,清水的清。

青加日变什么?青加日变成晴,晴天的晴。

青加目变什么?青加目变成睛,眼睛的睛。

青加忄变什么?青加忄变成情,事情的情。

青加讠变什么?青加讠变成请,请求的请。

设计意图:通过问答读,进一步引导学生巩固生字的偏旁和字义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音、形、义”的联系。

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二册《快乐的小青蛙》教学设计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小心”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青蛙为什么要唱歌。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指导青蛙为什么要唱歌。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朗读指导法。

教学用具。

生字词语卡片、挂图。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像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青蛙挂图:同学们,这是一只什么动物?(学生回答)。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青蛙的表情,说一说。

3.教师板书课题,指导朗读。

二、初读、认读生字。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的认读,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一读。

(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议,强调生字读音上的要点。

3.读通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评议。

(2)教师进行个别长句的指导。

(3)全班初步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青蛙的不急不慌。

1.教师出示挂图:这支快乐的青蛙在那里?

2.引导课文探究:这只青蛙为什么会到井里去?请大家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全班一起读。

3.教师出示练习,学生说。

这支快乐的青蛙是掉到枯井里去的。

4.指名说什么是“不小心”。

5.引导想象:如果你掉到井里,你会怎么样呢?

6.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关键词语。

7.指名说一说“不急不慌”的意思。并用它造句。

8.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小青蛙掉到井里,可他不哭不喊,还唱起歌,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五、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用你喜欢的方法记生字。

2.用生字口头组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并说一说怎样记住生字?

2.教师导入:为什么掉到井里他还在唱歌呢?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朗读、讨论,突破重点。

1.教师导读:大象感到很奇怪,他走到井边问青蛙,他知道了青蛙唱歌的原因?请大家朗读第2至6自然段。

2.指导分角色朗读。

(1)指名分段读,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2)教师指名评议读的情况,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进行感情指导。

(3)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讨论、交流青蛙唱歌的原因。

(1)小组内讨论交流:青蛙掉进井里为什么还唱歌?

(2)指名反馈。(找出相关句子)。

(3)齐读青蛙说的话。

(4)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在分组、分角色朗读。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从小青蛙的身上,你们学到了什么?(面对困难要勇敢,并努力想办法解决它)。

2.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勇于克服困难的名言警句,让学生读中感悟。

四、指导写字。

1.教师出示今天要写的字,让学生读一读,并组词。

2.教师规范地书写“困”,指导并正确地书写“口”。

3.集体反馈难写的字,教师强调。

5.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辅导。

五、课时总结。

快乐的小青蛙告诉我们快乐的秘诀,那就是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哭,要勇敢的面对,用自己的智慧对付它。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做一个勇敢、聪明、有出息的人。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并组一个词。

2.把小青蛙的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青蛙掉进枯井不急不慌唱起歌。

勇敢、聪明被大象救了。

语文《做事情最快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隔音符号的作用。

2.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有关词语。

3.独立阅读短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4.熟记名言,积累语文材料。

5.学写留言条。

6.写好上下结构的字。

教学过程:

一、拼读下面的词语,认识隔音符号。

仔细观察,这里的拼音与以前学的拼音有什么不一样的?(这个逗号叫做隔音符号。)。

2.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隔音符号呢?

二、下面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请你来为它们找朋友,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1.读读左半边的成语。

2.自己动脑筋把解释与成语连起来。

3.游戏反馈:

三、阅读短文。

1.轻声读短文,把短文读通顺。

2.小组先讨论再交流。

1)猪八戒是《》中的一个人物,他的师傅是(),他大师兄叫()。

2)文中弼马温就是(),他也叫(),他原来是花果山上的()。

3)你喜欢猪八戒吗?为什么?

3.评价。

四、熟记名言。

1.自由读名言。

2.师:这些名言都是激励人们和书交朋友的,告诫人们知识的海洋大无边际,只有永不满足、好学不倦才能推陈出新。

3.齐读。

4.挑选你喜欢的名言读。

五、学写留言条。

1.出示例文:读一读。

2.师:这就是留言条。想想我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给别人写留言条?(留言条是人们用来告诉、提醒别人做某件事或不要忘记什么事情。)。

3.再读留言条,想想写留言条时要注意什么?(留言条是写给谁的,是谁写的,什么时候写的。一定要写清楚。留言条的内容要简短,把主要意思写清楚就可以了。)。

4.创设情景:你把三本童话书还给老师时,他不在,请你给王老师写一张留言条。

5.学生独立完成留言条。

1.讲评。

2.创设情景:小红要到少年宫去参加活动,他给妈写了一张留言条,要妈妈别等他吃饭。学生练习。

小学语文第四册《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教材简说。

我们熟悉的歌曲《快乐的节日》,歌词生动活泼,韵律欢快优美,充满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唱一唱,读一读,眼前仿佛看见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在尽情地歌唱、尽情地欢跳。他们像春天的花朵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花儿、小溪、向他们点头、祝贺、歌唱,他们在祖国的培养下快乐成长。课文插图更增添了课文的蓬勃生机,使人欢笑、让人陶醉,幸福生活跃然纸上。

学习目标。

1.认识“吹、祝”等14个生字,会写“吹、地”等6个字。

2.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能随着优美的曲调歌唱。

3.能感受自己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并有实现未来理想的愿望。

教学建议。

(一)认字写字。

1.课前预习自我探索识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识记这些字的。

2.老师指导归纳识字方法:

按偏旁归类识字:祝、祖、福都用“礻”旁,与祭祀有关。

分解部件识字:贺(加+贝)、国(口+玉)、羽(习+习)、理(王+里)。

形近字比较识字:度―席。

在积累词语中识字:希望、培养、幸福、勇敢。

3.难音字:祝(翘舌音)、祖(平舌音)、幸(后鼻音)。

(1)指导写字巩固识字:范写,让学生观察;发现交流,个别指导;出示字卡,书空临写;听读默写,自查练写。如:“朵”(“几”字当头去掉钩)。

(2)巩固生字:给课后生字注上拼音;读字卡猜词语游戏(读生字卡让学生想词语看看和字卡后的词语是否一样)。

4.写字。

本课要写的字有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吹、地、快、师”,四个字都应该写得左窄右宽。要注意的是“吹”字的口字旁要写得高而小,“地”字右边的“也”字要接见第十五课“她、他”的写法,“师”字的第二笔是竖撇。“乐”字一共五笔写成,第二笔是竖折,应该提醒学生注意。

教学方式: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找找写好这个字的关键笔画,再看老师范写,最后独立描红临写。

(二)朗读感悟。

1.读读课题,想想有哪些节日让你感到快乐?

2.细读前三节,感悟“红领巾”为什么快乐?

第一节:为做这项有意义的活动而快乐。因为老师带领他们到花园里、到草地上。

轻读:“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啊抚摩着我们”。

第二节:为听到动听的.话语而快乐。因为花儿小溪向他们点头歌唱,说他们是祖国的希望。

第三节: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为未来的理想而快乐。

3.看图朗读想象,感悟“红领巾”的快乐表现在何处?

4.自由朗读感受“红领巾”的欢乐与幸福。

5.读单元提示语,体验自己生活的快乐,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引导背诵课文。

方式:

(1)老师提示关键词背诵。

第一节:小鸟……风……我们……。

第二节:花儿……小溪……它们……。

第三节:感谢……我们……像……等……就……。

第四节:唱呀,跳呀……。

(2)看图背诵。

(3)随歌曲背诵。

(三)实践活动。

1.读一读,继续往下说词语(课后习题),小组开火车比赛,看看哪组接的词语多而快。

演唱的形式:可独唱、领唱、齐唱的形式,也可让学生讨论处理每段的演唱形式。

3.会唱以后,可带领学生到野外表演唱,也让他们体验书中“红领巾”的快乐和幸福。

教学设计举例。

(一)设置情境,看图入手,导入新课。

1.板书“节日”,你知道一年有哪些节日?

3.出示课文插图,说说图中小朋友为什么那么高兴?他们在过什么节日?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分节朗读全文,师生共同正音。

3.出示词语,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提醒大家。

祝贺祖国培养幸福勇敢。

理想度过希望羽毛。

4.合作,交流记字方法。

5.再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熟读通句子。

(三)图文结合,感悟课文。

1.看图,听老师范读,听出课文里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快乐,让学生说一说。

2.分小组学习讨论:

(1)分节朗读,想想,“红领巾”为什么快乐?他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2)你能通过读,表达“红领巾”快乐的心情吗?

3.小组比赛朗读,看看哪组读得好?

评价标准:读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情(快乐)。

(四)歌曲欣赏,想象说话。

1.播放歌曲,学生跟唱。

2.听曲子,想象自己快乐节日的情形,并说一说。

3.听曲子,读课文,表演唱。

(五)朗读全文,指导背诵。

1.学完全文,让我们感到生活是多么甜蜜,我们是多么幸福。这次,让我们一起把课文从头到尾朗读一遍。

2.按提示语背诵课文。自由练背―两两互背―自愿背―齐背。

(六)巩固生字,指导写字(田字格中的字)。

1、认读字卡。

2、分析结构,说偏旁。

3、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提示:做窄右宽的字:吹、地、快、师;对准竖中线写的字:乐、老。

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二册《快乐的小青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小青蛙》感受民族乐器丰富的表现力,熟悉二胡的音色,并能用动作、声音、打击乐等准确的表现音乐;用富有弹性,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对音乐《小青蛙》的理解和表现,让学生有审美体验。

教学难点:对歌曲《小青蛙找家》的处理及表演。

教学方法:借助谜语、绘画、故事等姐妹艺术有力的强化学生们的审美体验,通过拟人的手法发挥想象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丰富形象。

教学过程:

1、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好,老师出谜语你们来猜一猜:碧绿的衣裳披身上,大大的眼睛头顶长,宽宽的嘴巴大又大,捉虫的本领真高强。(学生争着回答——“是青蛙”)对了,今天我们上课的课题就叫《小青蛙》(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的方式出示课题)。

2、师:以前你们听的故事都是用语言描绘的,今天我们来听一个关于小青蛙的故事,它是用乐器二胡来讲述的,我们一起来听听吧,边听边想音乐为我们描绘的小青蛙是什么样子?它们在干什么?。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今天是小青蛙们的节日,它们可高兴了在绿色的田野里尽情地唱歌跳舞,时儿游入水中,时儿蹦上田梗,玩得真高兴。

b、播放第二段,思考: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声音,这声音让你想到什么?学生回答:听到滴答声,好象下雨了,听到风声,风还越来越大。启发学生用动作和打击乐表示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

师:音乐把人们带入夜色芒芒的田野。这时,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雨越下越大,还夹着狂风,然而,小青蛙没有被暴风雨吓到,它们依然愉快得玩耍,有的跳入水中畅游,有的在荷叶下唱歌,还有的在田野里跳舞。

师:雨过天晴,雨后那薄宝的云雾笼罩着朦胧的大地,渐渐地,云雾散开了,一声鸡叫划破长空。大地苏醒了,青蛙们终于战胜了狂风暴雨的袭击,它们又唱又跳,把欢乐的歌声传遍了四面八方。随着音乐声音的变小,青蛙远去了,它们要回家去了。

d、让学生把感受到的音乐用语言描绘成故事,讲一讲。

e、完整听一遍,随着音乐分角色来表演故事(发风的头饰、雨的头饰、菏叶的大卡片,小青蛙的头饰和各种打击乐分组表演)。

3、师:小青蛙玩累了,要回家了,可是有几只糊涂的小青蛙迷了路找不到家了,你们能帮忙吗?出示节奏卡(歌曲《小青蛙找家》中的节奏)让学生识别。

出示歌谱(投影)。

请同学们和“小青蛙”(布袋木偶)按节奏学说歌词。

a、分句学习b、连续c、拍手说歌词。

3、学唱歌曲:

a、听范唱b、分角色学唱歌曲。

4,歌曲处理:

a、引导学生用愉快的情绪,清晰的吐字、咬字及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b、歌曲表演:

a、请学生边表演边演唱(鼓励学生自己创编动作)。

c、音乐停时,请找到“家”的“小青蛙”摆一个好看的造型,由“青蛙”妈妈(教师扮演)用准备好的照相机给青蛙拍照。

5、教师小结:“小青蛙是多么的快乐啊,虽然它们遇到了狂风暴雨,虽然它们遇到了找不着家的烦恼,最终还是战胜了困难,这种精神是值得同学们学习的。

教学反思:

学校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有一定审美能力的学生,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为核心的。设计和实施音乐课堂教学,让学生有审美的体验,这是摆在我们音乐教师面前的永久课题。这节课我以谜语导入课题的方式,有效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迷面勾勒出青蛙憨态可掬的形象“碧绿的”、“大大的”、“宽宽的”充分显露了青蛙外形的美。教师富有表情的朗诵也体现出了语言的节奏美,还有课题以简笔画的方式出现即新颖又增添了色彩美,这里有力的强化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音乐欣赏如果只停留在让他们被动听的层面,必然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参与表现美、创造美的机会,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美的内涵是丰富的,风和日丽固然美,电闪雷鸣,风疾雨骤也是美,它给人以震撼,给人以力量,本课我让学生通过语言的描述、动作的模仿、乐器的表现,更真切的感受到这一美的存在。美的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美育不仅仅在于欣赏和享受,更在于开阔一代人的眼界,铸造一代人的心灵。音乐以其独特的功能——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音境美、表达的动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作品中蕴藏的美的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不断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