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少年王勃的教学设计(优秀12篇)

时间:2023-11-30 12:19:28 作者:雅蕊

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特点,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安排和安排的一种书面规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这些范文能给您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使您能够更好地编写一份完善的教学计划。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语文《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朱德元帅和李广将军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少年时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读题。

2.你对滕王阁了解多少?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二、初读感知。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检查预习。课件出示生字词。

(1)指名读生字词。

纠正字音。(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音、听情。进行评价。3.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课件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5.(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名说。(学生肯定知道王勃是一个有才华的人,用一个词来概括“才华横溢”板书:才华横溢)。

学生也可能会说王勃聪明,也可能其他,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课堂教学。2、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王勃是如何的'才华出众?(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讨论:少年王勃被邀请参加宴会,说明了他当时非常有,也具有一定的才气。)指导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2)、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齐读第二自然段。

a、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b、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c(出示)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

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

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

有感情地读第2句。

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4)。

自读第4自然段。

齐读诗句。

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他为什么能写这么好的诗句?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指名说)师: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年级语文《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少年王勃》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藤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气横溢。

[目标预设]。

1、会读会写9个一类生字,会读5个二类生字。正确区分多音字“都”的读音。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胸有成竹、拍案叫绝、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等四字词语的意思,用“胸有成竹”造句。

2、能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以图文对照、诗文对照的形式,初步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句的意思,体会赣江壮观、秀美的秋景。

4、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按事情发展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条理。知道王勃是一个很有才气的人。

[重点、难点]。

1、以图文对照、诗文对照的形式,理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赣江壮观、秀美的秋景。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胸有成竹、拍案叫绝、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等四字词语的意思,用“胸有成竹”造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提到江西南昌市人们就会想起滕(后鼻音)王阁(ppt图)这座楼阁始建于唐代,它巍然屹立在长江的支流——赣江边,是南昌的标志性建筑。它之所以这么出名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有密切的关系。

2、板书课题:少年王勃(师口述“勃”的写法。这也是“生机勃勃”的勃)。

一、初读课文,了解人物。

1、自读课文。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都有哪些人物?

2、回答。

(1)时间:重阳节那天(介绍: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中国的传统节日)。

(2)人物:

过渡:在《李广射虎》一课时,文章清楚的介绍李广是西汉人。为什么我们这篇文章中没有交代人物生活的朝代呢?那是因为人物太有名了。

a、王勃,初唐四杰。他的诗歌和散文都写得非常好,大家知道这句诗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他写的,至今常被人们引用。

b、姓阎的都督(读准“阎”和“都督”)简单介绍都督,古代的军事长官,相当于军区司令。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词,先读词再读课文。把文章读准确。带下划线的词尤其要读准确。

ppt探望南昌宴会野鸭灿烂。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

邀请凝望孤鹜滕王阁序。

2、正音(1)指名领读,其余跟读。

(2)重点读好“凝”(鼻音);。

四、三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读好重点诗句:

2、讨论问题1:少年王勃在滕王阁参加宴会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

出示:这就是《滕王阁序》里最有名的一句,出示诗句,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味。(自读、指读、齐读)。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讨论问题2:这个故事表现了王勃是个什么样的人?快速浏览课文,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夸夸王勃。

板书:“奇才!真是奇才!”这是阎都督夸奖王勃的话,你们看:这个句子连用了两个感叹号,可见这位都督当时的心情特别激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奇才!真是奇才!”

4.有谁注意到了课文中都督说话时的动作?你能加上动作夸一夸吗?

现在你知道“拍案叫绝”的“案”指的是什么吗?(桌子),“绝”在字典中的意思a断绝b没有了c气息终止c独一无二,没有人赶得上用“字义相加法”解释整个词。(拍着桌子叫好,形容非常的赞赏。)。

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都督这情不自禁的'拍案叫绝!

五、诗文吟诵,图文对照,品读“奇才”

1、ppt诗这句诗短短14个字,却写出了4种各有特色的景物: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2、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在课文中找出与诗所描写的景色。

出示句子:“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1)这句话比较长,谁能读好?按朗读提示练习,指名读,齐读,挑战读。

(2)(诗句和第三小节同时出示)想一想“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分别是什么意思?明白了意思就能正确地读好这句话。

a、理解字面意思,联系上文看图理解,(重点讲“鹜”,鸟字底,什么鸟?)。

b、师范读引领读好诗句。

3、这段话美在哪儿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读出动静结合的意境。

水天一色展现了宁静的美。这幅画上还有动的鸭和霞,“飞翔”和“飘荡”成就了一种动态的美。那么还有“缓缓”“轻轻”,请读一读这两个词,再放到句子里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让你想到了什么?生交流:这是留恋,这是深情。生个别读。

5、你愿意把这壮美的(绚丽的、宁静的)秋景用朗读送给大家吗?

6、王勃就这样站在滕王阁上,沐浴着秋风,动情地欣赏着,美美的陶醉着,感受着水天一色、鸭霞齐飞的美景,心潮起伏。让我们再次来欣赏这赣江秋景吧!(齐读)。

六.关注创作过程,捕捉细节,深化“奇才”

1、王勃的杰出才能还体现哪儿?默读2——4小节,划一划,想一想。

“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在人才济济的宴会上,自信满满的少年王勃和不敢开口的众人对比显得多么醒目呀!难怪,都督要为他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3、交流2:在写作过程上也能看出(ppt出示第四小节。)齐读。

“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1)学习“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找字形规律:第三个字都有个“如”,“如”的意思?(好像)这两个词都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解释时先说字面意,再说引伸义。

(文思如泉: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样不断冒出来,形容写作文时很顺畅。)。

(笔走如飞:笔像飞起来一样,形容写作速度很快,一气呵成。)。

(2)这两个词都说明王勃才思敏捷。

小结:短短十四字就能描摹出一个高远的意境;饱学之士不敢出声,小小的少年却能胸有成竹的应战;创作时700多字的《滕王阁序》一挥而就,自信从容。难怪“奇才,真是奇才!”

4、王勃的出口成章、出手成文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找一找,想一想。

(1)“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重观察。

(2)“边看边想”,善于想象。

(3)也离不开平时深厚的积累。所以写作时才做到了“胸有成竹”。这是个成语,预习时查字典了吗?(比喻做事前已经有了通盘的考虑。)再读一读第四小节你从哪儿可以看出王勃“胸有成竹”?指读,其余学生画句子。

3、这段话中通过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将奇才王勃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7.王勃和他的滕王阁序也因此不朽。齐读最后一段。

课堂作业:背诵第3小节,指导:

七、作业:

1、照样子,写词语。

例:笔走如飞:()()()。

2、用“胸有成竹”造句。要有“胸有成竹”的具体的表现。

3、背诵3、4两小节。

三年级少年王勃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含义。

2、会背诵有感情的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都督南昌宴会探望凝望余晖。

飞翔孤鹜千古传诵读书《滕王阁序》。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王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奇才)。

2、其实全文处处都能体现出王勃是一个奇才,请大家默读课文,仔细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一个奇才?(提醒学生默读的要求)。

三、相机精读全文:

1、学习第一节:

重点体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这句话,说明王勃的才气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略讲)。

2、学习第二节:

重点体会“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a、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的一个场合,都督会请些什么样的人?

b、这么多有才学的人为什么都不敢答应呢?这说明了什么?

3、学习第三、四节:

a、这两小节中哪些词可以看出王勃的才思敏捷?(文思如泉、笔走如飞、胸有成竹、拍案叫绝)。

c、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么?文章有一节描述的就是这句诗的景色,谁能找出来读一读?(出示第三节)。

d、你知道“落霞与孤鹜齐飞”描写的什么样的景色?

你能找到“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什么意思的句子么?

f、同学们都了解了这句诗的含义,那该如何读好这段景色描写呢?(师范读,教读书方法,边读边想,生个别读,注意情感)。

g、然后再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注意断句和节奏)。

出示这两句:

“让我来试试吧!

“奇才!真是奇才!”

四、全文总结、诵读佳句。

通过刚才同学的动手动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少年奇才——王勃!在这篇课文中有些段落和词汇是非常优美和生动,让我们从课文的三四节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当堂背诵!

五、完成作业:

1、摘抄佳段第三第四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语文《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眼、时写下千古名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课文配有彩色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诗句意境,加深记忆。

学情分析:

学生对少年王勃比较陌生,老师揭示课题后,先介绍少年王勃在滕王阁会上,一气呵成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让学生带着对少年王勃无比崇敬的心情去朗读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时,抓住重点段落,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16少年王勃)。

2、简介王勃。

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王勃是怎样《滕王阁序》的呢?我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一篇秋景突然朗读邀请文章共同拍案叫绝《藤王阁序》千古传诵。

2、讨论:你从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藤王阁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四、学习第一、二节。

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1、自由读1、2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怎么说?

(2)简介《藤王阁》。学“阁”。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

(4)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人们的表现怎样?(齐读)。

五、学习生字。

六、指导写字。

《少年王勃》苏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眼、时写下千古名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其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课文配有彩色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诗句意境,加深记忆。

学情分析:

学生对少年王勃比较陌生,老师揭示课题后,先介绍少年王勃在滕王阁会上,一气呵成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让学生带着对少年王勃无比崇敬的心情去朗读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时,抓住重点段落,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16少年王勃)。

2、简介王勃。

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王勃是怎样《滕王阁序》的呢?我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一篇秋景突然朗读邀请文章共同拍案叫绝《藤王阁序》千古传诵。

2、讨论:你从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藤王阁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四、学习第一、二节。

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1、自由读1、2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怎么说?

(2)简介《藤王阁》。学“阁”。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

(4)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人们的表现怎样?(齐读)。

五、学习生字。

六、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三段。

1(指导观察图)站在滕王阁上,可以看到些什么?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自由读,画出你认为比较的句子。

3交流。

(1)读词。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

*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背诵。

二、精读第四段。

1、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出示、读)。

(1)理解句意。

(2)这句话好在哪?

(3)指导朗读。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王勃是怎样写这句话的?

3、交流。

(1)出示图,想王勃在看什么,想什么?

(2)正因为王勃边看边想,再加上他很有才气,所以他才能--胸有成竹。

(3)理解“胸有成竹”,并造句。

(4)于是王勃--板书: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指写文章的思路像什么?

笔走如飞:动作表演。

4、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你从什么地方知道都督也为王勃的诗句叫好?

什么是奇才?(板:拍案叫绝)。

如果你是都督,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表演)。

5、指导背诵。

三、小节。

读到这儿,我们也不禁为王勃写的句子叫好。他写这首诗时只有十几岁,这么小的年纪就写出千古传诵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板书:《腾王阁序》千古传诵奇才)。

四、学习生字。

五、指导写字。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说笔顺。

2、读写词语。

南昌庆贺才气文思如泉。

宴会叫绝秋景笔走如飞。

二、通读全文,练习背诵3、4自然段。

三、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篇决()诵()。

遍()绝()解()。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然后读一读。

()的余辉()的云霞()的秋景。

3、背诵、默写“落日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三年级《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像“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象。

3、从本课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受王勃所看到的美景,体会诗句意境。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唐代诗人王勃在少年时期就有非凡的才华。

教辅资源:苏教版教师用书。

研究问题: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板书:9少年王勃)。

2.简介滕王阁。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的大概内容。

2.听师范读,感受当时的氛围。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

2.检查长句子的朗读。

3.讨论:你从哪个词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四、学写生字。

范写,学生完成课后描红。

六、作业。

1.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2.指名读1、2自然段。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2)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

三、学习第2——4自然段。

1,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大家的表现怎样?

2.过渡: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4、指导背诵。

二、精读第四段。

1.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

(1)理解句意。

(2)你觉得这句话好在哪?

2.指名朗读最后一句话。

理解什么是“奇才”,什么是“拍案叫绝”?

3、如果你也在现场,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4.指导背诵。

三、积累内化。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

3.此时此刻,欣赏着这迷人的秋景,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四、小结。

读到这儿,我们也不禁为王勃写叫好。他写这首诗时只有十四岁,这么小的年纪就写出千古传诵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一、谈话揭示课题。

1.生齐读可提,请学生介绍王勃。(教师补充)。

2.专心听介绍。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按要求自读课文。

2.注意听老师的范读。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练读,开火车读,齐读。

2.练读长句。

3.初步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四、学写生字。

练习写字。

六、完成作业。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2.读1、2自然段。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

2.思考,讨论,交流。

三、学习第2——4自然段。

1,同学们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

2.指导观察图画,自由读,划一划,全班交流。

3、朗读第三自然段。

4、练习背诵。

二、精读第四段。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结合图画和第三自然段内容。

(2)全班交流。

2.说一说,演一演。

3、学生回答。

4.练习背诵。

三、积累内化。

1.找出句子。

2.有感情朗读。

3.全班读课文。

四、小结。

学生认真听师小结。

五、完成作业。

三年级语文《少年王勃》说课稿

设计意图:

《少年王勃》是国标本第六册的一篇人物故事。课文报告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即兴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课文的第三、四天然段是全文的重点,表现了王勃的文思迅速与才气横溢。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让我们的每一堂课更真实、更踏实、更有用是我们当前语文课所最求的目的,因此我在计划本堂课的教学时,从教学目的的有用性、教学要领的有用性和教学布局的有用性三方面来确保讲堂教学的有用性,在教学中我计划了以下关键:

一、图文结合,朗读感悟“美”

在复习检查词语后,我直奔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这一段写了江上迷人的秋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教学更为扎实、更为有效,在学习这段时,我没有做过多的分析与指导,我尽量创设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机会,我们都知道,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有效方法。前人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促进语言的发展,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语言文字的积累,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学中我让学生在一次一次地朗读中加深感悟,升华情感,深入体验,积累内化。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反复朗读感悟,如:抓住“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感悟秋之壮美,在朗读时还与旧知作比较,读读第2课中的有关句子,能够通过与前知的呼应加深形象;抓住“缓缓地飞翔”、“轻轻地飘荡”感悟秋之宁静、秋之深远,在我和学生共同创设的这种情感氛围中,学生会用心地去读,自然而然达到了吟背的境界。其实,读好这段话,也为下文学诗句作好铺垫。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

在熟读成诵第三自然段的基础上,我适时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学生把这一诗句与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对照读,自己体会读懂了什么?由于对江水的美景感悟很深,所以对诗句的理解没作过多的分析,学生能自己读懂了,在读懂的同时,体会到了诗句的凝练。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好诗句,读出古诗的韵味。

三、扣词扣句,体会王勃的“奇”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最能突出王勃奇特的才能。这一自然段中最能突出王勃“奇”的词是: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等,我抓住这些词一遍遍地朗读、一次次地体会,学生通过与文本、作者、教师的`对话,解读出文本的意义,即王勃的奇。同时与第二自然段其他客人的表现进行对比,从侧面更加感悟出王勃的奇。在学生读第四自然最后一句时,我抓住都督说话时的表情、动作以及说的话进行演读,在演读中感悟出王勃的奇!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王勃才华横溢,我设计了一个练说题:假如你是都督邀请的其中的一位客人,你会怎么做?怎么说?为了让学生说得充分,我不但提供了句式,还提供了一些表现王勃“奇”的成语,这些成语很多是练习3中的,通过想象练说,学生不但会运用这些成语,提高了说话能力,而且被王勃的“奇”深深地折服,使王勃的“奇”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四、课外延伸,积累运用。

在竣事新课时,我保举学生读一读王勃写的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目标有两个:一是让学生感悟王勃确实是个奇才!诗写得那么好。二是让学生用本日所学的要领积聚运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最后,部署了两项作业题,第一题是课文后训练1的内容,使课后作业真正落到实处,第二题保举读少年奇才的故事,为学生读课外书指明偏向,造就他们的阅读兴趣。

最后我想说的是:计划的有用,讲堂实行的有用,课后牢固的有用才是我们语文教学有用性的保障。

正所谓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还需要老师们因材施教。

三年级《少年王勃》第一课时评课稿

xx月xx日,听了我校朱月萍老师的英语课,我就这一课谈谈自己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朱月萍老师执教的整堂课的思路非常清晰,从freetalk中自然导入本科的课题,由颜色的询问这一旧知着手,引入新知cap,对残缺的图片的猜测来引入hat,从视觉方面着手,刺激学生的感官。根据心理学研究,人对初次接触的材料具有很深的印象。

新知来引入新知,利用刚刚学过的'单词来引入句型howmuchisit?也进行了大量的操练,操练的形式也非常丰富多样,有小组间读,小组成员开火车读,同桌间的操练等,操练的很到位,值得我的学习。

旧知引入新知,通过whatwouldyoulike?引入canihelpyou?也就是完成了本课时完整的购物对话,最后通过唱歌来巩固今天的新知。在唱歌的时候,学生没有完全明白老师的意思,不明白分角色唱歌的形式,建议老师可以融入到学生之间,老师可以把自己当成班级女生的一部分,当女同学需要唱的时候老师跟着一起唱,需要男同学唱的时候,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肢体语言来提醒一下,这样的课堂氛围更体现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和谐和民主。

接下来就是,巩固该堂课的内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放金阳中与教材配套的flash,根据录音内容回答问题,跟着录音读课文等,这些虽然都是统课堂上,但是不是所有传统的都要摒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课堂不需要做秀,教学效果也同样非常重要的。

通过分发胸卡,创设情景,请学生自由操练,一方面通过创设了情景,使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另一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体现出老师只是处于指导地位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符合新的教学理念。

以上是我几点不成熟的意见,请纠正!

三年级《少年王勃》第一课时评课稿

今天听了邓小燕老师执教的随堂课《少年王勃》,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教学能做到图文结合。课堂上教师能通过指导学生看图,创造具体、形象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优化学生的认知活动。

2、教师亲和力强。课堂上教师始终面带微笑,以鼓励、期待的眼神面对学生,让孩子们充满信心,自信地回答问题。

提出几点值得探讨的问题:

1、读书不够充分。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要指导全班学生都能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读通顺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课。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教师仅让学生读了一遍课文后就进入课文的讲解,不太符合教学实际及规律。

2、教师包办代替较严重。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感悟,而是牵着学生去完成自己所欲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发展。

三年级《少年王勃》第一课时评课稿

昨天,我镇举行了语文教研活动,听取了塔耳堡小学范晓惠老师的一节语文课,是我受益匪浅。

本课教学,“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少年王勃是个奇才?”是教学的重点,教师紧紧抓住这个问题,从“文中的词语诗句、王勃的表现、别人的表现”这三方面来引导学生体会到王勃很有才华。课中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探究、发现、思考中感悟文章所表达的`中心。

课中教师采用了图文结合、巧妙的处理“读”与“讲”的关系,如:本课第3、4自然段,描写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这些文字是本课的重点段落,通过图片、诗句与叙述文字的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领会诗句、领会美丽的秋景。教师能够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像“笔走如飞”、“拍案叫绝”、词语让学生采用动作表演等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的意思,避免了枯燥的词义讲解,使学生兴趣盎然。

我觉得本课的教学中,“王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才呢?”更要让学生明白。课文中有这么两句:“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这两句也许并不是课文的重点句,容易被忽略,我想,课文通篇反映王勃是奇才,但他为什么能够很快地写出千古传诵的文章,是因为,王勃善于观察,肯于思考,而且是凝神观察,静静的思考,方能胸有成竹。这其实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学生写作文也应该这样。所以,抓住“凝望”这个重点词,让学生体会“凝望”的意思,让学生知道王勃之所以成为奇才,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这也是他写文章能够文思如泉,笔走如飞的原因啊。我觉得,这段文字应该让学生记在心里,学会模仿王勃写作的这一形式,因为习作离不开这样的观察与写前思考。当然这也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要只顾自己讲,应该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给学生静静思考的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

三年级上《意大利的爱国少年》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0个字,学习一个多音字“恶”.

2.理解“你们侮辱我的祖国!我不要你们的钱”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学习意大利的爱国少年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重点是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少年当时的动作及表情,理解“热那亚少年很需要钱,为什么又把那些钱扔回去?”

难点是感受并理解热那亚少年捡钱和扔钱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易错生字,新词卡片;课件一:反映少年“衣衫褴褛”及“大义凛然时”的图片;课件二:第四自然段的文字课件;课件三: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文字课件.

1.出示卡片:“卖”和“买”,齐读后区分字音和字形.

2.出示“可恶”和“凶恶”,齐读后指名区分音和义的不同.

3.出示“侮辱”,巩固正确读音.

点评: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加强字词的巩固,夯实基础知识的教学.对于易错易混字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强化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及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谈话:课前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一位少年朋友,他就是:(指板书)

2.齐读课题: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2.自由谈感受:你对文中的少年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并把有关词语板书出来.(老师根据学生说的不同方面的感受,让学生把感觉少年可怜和可敬的词语分别写在黑板两侧作为副板书,再进行归类.)

3.教师板书:同情敬佩

点评:把邀请同学,分配读书任务和板书的权利下放给学生,使学生切实成为学习的主人,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自由谈感受使学生免去举手等待的约束,既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也可培养学生的谦让合作意识..

4.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画上问号.

5.利用工具书或问周围的同学试着解决所提问题,如果还解决不了一会儿向全班提出.

点评:让学生在读,思过程中积极主动发现问题,(任何方面的问题都可以)主动提出问题(向谁提出都可以)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可用字典,问同桌或下座位问自认为有能力解决的同学).尝试提问,解答和合作的快乐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分层提出和解决问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6.再次质疑,老师板书学生问题:

(1)少年那么需要钱,为什么还把它扔回去?

(2)那些人好心给少年钱,他却用钱砸那些人,是不是没有礼貌?

1.导入,引发思考:根据我们对课文的了解,这个少年需要钱。

2.投影:少年()需要钱.

问:他不仅需要,而且是怎样的需要?(极为)(特别)(万分).

3.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默读课文,用曲线画出有关语句.

4.指名读自己所画出的语句,谈感受.有感情地读出来.

点评:以读为本。自读自悟,读中感悟,悟中生情,情至读中。教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可在学生读句或谈体会时(不固定顺序,学生随意说和读)适时引导学生重点从少年的遭遇、衣着及船上的人的态度等三方面使学生感受其贫困和无助.引发学生的同情心并理解少年对金钱的急切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所读的语句可采取以下方法导读:

(1)课件出示“衣衫褴褛”的少年形象,理解词义.激发情感.

问:看到这样的一位少年你想到什么呀?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好吗?

(2)课件出示文字:

他的衣服太破了,他还想给父母买点什么,这两年他没有赚到一分钱.:

问:读到这里你心里又想到什么?(学生可能会说:真可怜!真不容易!)读出你的心情.

负,重活,实在,终于,搭)使其变色.指导学生朗读.

(学生提问时,或引发思考时点击“低声”,“捡”,“躺”,“拉”等使其变色)

引导学生结合“那些人”的做法理解“低声”,捡”,“躺”,“拉”等做法,感受少年的心情.(虽然钱是被人扔过来的,虽然他心里不高兴,但是他顾不得了,他太需要钱了)

(6)板书:扔

愿意读读吗?

(8)板书:钱

(9)有了钱就可以怎样?

1.导入:少年如此需要钱,但他得到钱后为什么又扔回去了?

2.板书:扔

3.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浏览课文,读出找到的语句(最后一句)

4.课件出示:虽然(),但是(),所以()。

5.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回答问题。也可以用其他的关联词语(尽管——可是——因此——。)[点评]: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可训练点适时适度地加强语言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6.你觉得最令你敬佩的是这个少年的哪些做法?自由读.画出有关词语.

7.自由结合,小组讨论,交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谈看法,抓词语,朗读,表演等.)

点评:自愿组成合作伙伴,自由选择合作方式,给学生设立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也给了他们表现的时机和舞台,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8.引发争论:少年的这种做法是不是不礼貌呢?(引导学生感悟“那些人”的做法.再次感受少年对祖国的热爱.)

点评:引发争论,促进思维,尊重个性.教师不统一认识,只要学生说得有理就充分肯定,允许保持个性差异.

课件出示几种图像,启发学生想象,从而树立起人物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8.引导学生看黑板词语作诗、写几句话、分角色朗读等。(可以自愿组合,也可独自完成)

点评:再学习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使学生自主、自愿、自觉地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并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在合作意识的增强及合作能力的提高、情感的积累与表达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发展。

9.自己给自己留作业。

三年级语文《少年王勃》说课稿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2、指名读1、2自然段。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2)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大家的表现怎样?请同学们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

2、过渡: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1)(指导观察图画)站在滕王阁上,可以看到些什么?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自由读,划一划)。

(2)交流。

a、看图理解“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想象水的宽阔,天的辽阔)。

b、出示: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4)指导背诵。

四、精读第四段。

1、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理解句意。(结合图画和第三自然段内容)。

(2)你觉得这句话好在哪?

2、交流。

(1)出示图,想一想:王勃在看什么,想什么?

(2)正因为王勃边看边想,加上他很有才气,所以他才--胸有成竹。

(3)理解“胸有成竹”,并造句。

(4)于是王勃--。

(板书: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连都督也忍不住--(板书:拍案叫绝)。

3、指名朗读最后一句话。

理解什么是“奇才”,什么是“拍案叫绝”?

如果你也在现场,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说一说,演一演)。

4、指导背诵。

五、积累内化。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

老师也最欣赏这一句,请大家把这诗句多读几遍,有问题要问吗?

2、我很高兴!你们已经学会读书了。古人云:“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

4、此时此刻,欣赏着这迷人的秋景,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六、小结。

读到这儿,我们也不禁为王勃写叫好。他写这首诗时只有十四岁,这么小的年纪就写出千古传诵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

(板书:《腾王阁序》千古传诵奇才)。

你还知道王勃写了什么诗呢?课后了解一下,给大家介绍介绍。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3、我国古代像王勃一样才思敏捷、下笔成文的文人还有不少,动员学生搜集类似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或者编一份专题小报。

板书设计:

胸有成竹。

9少年王勃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腾王阁序》拍案叫绝千古传诵奇才。

[少年王勃(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