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读后感(优秀19篇)

时间:2023-12-12 23:31:37 作者:QJ墨客

读后感是一个交流和分享的过程,我们可以与他人讨论和探讨对同一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推荐给大家一些好书,阅读后写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读后感

党的“三大作风”,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提出来的,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资料,是党具有旺盛创造力的关键所在,是我们党的胜利之本。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由此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经验。大力弘扬这一作风,就务必联系实际刻苦学习,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它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战胜敌人、克服困难的法宝。大力弘扬这一作风,就务必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广泛深入地动员和组织群众,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坚定不移地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指开展用心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它是解决党内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是持续党的纯洁性和提高党的战斗力的有力武器,是我们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可靠保证。大力弘扬这一作风,就务必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到达新的团结。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读后感

一、三大作风的内容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简称为党的“三大作风”。这是毛泽东在1945年4月24日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提出来的。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在党风上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整套优良作风的高度概括,是我们党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2、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既是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体现,又是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的反映;3、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及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

过去我们党正是充分发扬党的三大作风,才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二、三大作风产生的背景(一)历史背景总观我国历史,历朝历代的兴亡、更替,其兴起时都是励精图治、生气勃勃,其败亡的时候都是由于骄奢淫逸、腐败糜烂。其根本原因是与执政者的形象、与人心向背紧密相连的,昭示着“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最典型的比如明末李白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开始时形象不错,很得人心,可执政以后,位子还没作稳,就内部互相争斗,形象整坏了,失去了人民支持,被赶出京城。19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定都天京后,由于权利之争而在领导层产生内讧,由于洪秀全沉于享乐、荒于政事,生活极度奢侈腐败,再加之对群众非人化的社会管理导致民心丧失,生产受到破坏,物质极度匮乏,粮荒日益严重,最终“天朝”覆灭。又如20世纪最后,苏共、东欧各国共产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南斯拉夫社会党,一个接一个倒了下去,失去了政权。由于侵略阿富汗的数年战争,使苏联耗尽了国库,人民生活极度困苦。

二没有暖气。”党内的腐败,老百姓早已深恶痛绝,在加上他们忘记了群众,轻视群众的利益,甚至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破坏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名声,损坏了党的威信。其垮台的根本原因就是党风出了严重问题,失去了人心。我们党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出现了许多发扬三大作风成功的范例:19在党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党没有经验,和左右倾机会主义的影响,理论脱离实际,盲目地照搬苏联革命成功的经验,使党的事业遭受了重大损失,几乎葬送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南昌起义,由于客观上敌人力量过于强大,主观指导上缺乏经验,没有和湘、鄂、赣地区的农民运动相结合,既没有联系当时的实际,也没有密切联系群众就区开展土地革命战争,孤军南下广东,主观上企图打开海口,争取外援,重建革命根据地,再次举行北代,加之两次分兵,不能集中兵力歼敌,成为敌人各个击破等原因,最后遭至失败。但这次起义的伟大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南昌起义以实际行动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它对创建伟大的人民军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由于处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在开始时以进攻城市为主,加之缺乏作战经验等原因,也是典型的脱离实际的一次起义,遭受了挫折。但这次起义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的旗帜,建立了工农革命军,在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很快纠正错误,密切联系了实际,及时改变原来攻打长沙的计划,率领起义部队向井冈山革命根据进发,为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以后逐步地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广州起义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一次沉重打击。它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中国工人阶级,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意志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它为红军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广州起义的失败实际情况是:客观上是由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敌人的强大,主观原因是在起义后,没有自觉地、主动迅速地向农村发展,与海丰、陆丰农民运动相结合,建立农村根据地,开展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游击战争,以及起义准备工作的不充分等。它的失败再次证明这样的一个实际情况:在帝国主义援助下的反革命势力,控制了全国政权,掌握了强大的反动武装并占据中心城市的情况下,要通过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是不可能的。革命只有在反革命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才有可能积蓄力量,最后夺取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读后感

七月,一个不平凡的季节,一个令人充满敬意的季节。在这个神圣的季节,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华诞。在人类历史长河中,100年不过短暂一瞬,但是,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却是天翻地覆、沧海桑田。从山河破碎到协商建国,从任人宰割到大国尊严,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从闭关锁国到开启改革开放的航船,中国共产党率领炎黄子孙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三部曲,这是甘洒热血写春秋的革命史,这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建设史,这是勇立潮头扬风帆的改革开放史。

缅怀历史,思绪成千。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这100年,何尝不也是一部惊天地泣鬼神、战胜困难的历史?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近代遭遇了西方列强的凌辱,现化化进程竟然两次被强加给我们的侵略战争所打断,痛定思痛,刻骨铭心。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东方大国,要建议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会经历更加艰苦卓绝的历史进程,必须拥有坚强的领导核心,这就是也只能是中国共产党。一个积贫积弱、从一盘散沙中走来的巨人,不可能因袭西方国家的足迹,只能镶嵌着金色镰刀与斧头图案的红旗引领下,万众一心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抚今追昔,峥嵘岁月。中华民放伟大复兴正处在重大历史节点,我们的事业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格局,当今中国只有共产党才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战略气魄,才有“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包容胸怀。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调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上,各类协商主体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充分表达诉求,存异求同,增进共识,形成全社会最大公约数,不断开创民主活跃的政治局面。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共产党在全局和宏观上不断增强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加强战略运筹,把握战略节奏,凝聚战略智慧,坚定战略步伐。

前途光明,道理曲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精诚团结,奋发有为。伴随中国经济发展逐渐进入新常态,西方唱衰中国共产党,唱衰中国经济甚嚣尖上,“崩溃论”、“硬着陆”不绝于耳,但是我们决不能跟风炒作,必须保持定力,有所作为。任何停滞萎缩的论调、悲观懦弱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奇谈怪论,都会伤害我们的改革开发大业,必须以割肉的勇气严加制止,代之以知难而进的魄力、奋发有为的心态和在困境中开创新局面的胆识。

100年,中国革命走过了艰苦卓绝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就是在中华民族灾难最深重的历史时刻诞生的,就是为拯救国家危难、民族苦难而建立的,100年来,正是在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中国共产党才日益成熟坚强并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议和改革开放事业才日益生机蓬勃并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党的理论上才日益丰富发展并因之而更加充满智慧、更加充满生机活力。中国共产党战胜国难的历史经验,永远值得珍视。

展望未来,信心满怀,习近平同志领导的中共中央全面分析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国内、国际大局,高瞻远瞩作出了全面战略布局,制定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实现国家战略转型明确了战略任务和根本举措,中国共产党率先垂范,严于律已,从“从项规定”到“四风整治”,从“三严三实”再到“两学一做”,重建了党的威信,巩固了党领导事业的核心地位,增加了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景可期,未来光明!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读后感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前夕,经党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以下简称《九十年》)正式出版发行。《九十年》记述了中国共产党从19成立至十八大召开90多年的历史,准确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九十年》编写历时近6年,是迄今为止国内公开出版的权威读物中,全面系统反映中国共产党历史时间跨度最长、内容最为系统完整的一部党史基本著作。

1、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合法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为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不懈奋斗的历史。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在中国共产党之前,其他各阶级的先进分子分别进行了不同道路的探索,但无一例外都遭到了失败。。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90多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有流血牺牲、浴血奋战的悲壮,有视死如归、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挫折的困顿……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最前线,带领中国人民求得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中国共产党无愧于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称谓,无愧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称号,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历史的主体是人民,历史的选择就是人民的选择。扎根于人民,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主线,这是中国共产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特色,也将成为其长期执政的坚实基础。在9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95年来,中国走过的历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认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

2、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进一步强调,“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一个国家走什么道路,是由它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综合因素决定的,也是这个国家人民自主选择的结果。实践一再证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作为支撑的政府是无法领导发展中国家独立发展的。在中国,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行稳致远的保证。

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研究中国具体实际,寻找到一条切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90多年来,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关键在于党的正确领导。党的领导之所以正确,关键在于坚持用党的指导思想来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进工作,努力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从而使党的工作能够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中国共产党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为全世界政党作出了标杆式的示范:中国共产党能够做到既坚守理想又立足现实,能够随着时代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符合社会发展的领导决策规律,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3、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成长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一种民族危亡的紧迫感深植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基因中,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写着的是中华民族的责任担当,这使得中国共产党所思所为一直围绕着整个民族的复兴。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不断探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振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历史,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断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历史,是为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不断经受考验、发展壮大的历史。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自信、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当前,我们党的发展、我们事业的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基于此,《九十年》把时间下限从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调整为月党的十八大闭幕。

我们学习党史,目的是从党的光辉历程中得到教育和启迪,在回顾和感悟中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奋进力量,在党的光辉旗帜引领下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由此可见,《九十年》是一部“可读、可信、可取”的权威党史著作。细细品味《九十年》,我们一定可以从中读出自豪,获得感动,受到鼓舞,并汲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读后感

工作之余,我学习了党史,对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峥嵘岁月有了进一步认识。一路风雨,一路坎坷,我们党在九十年中不断历练,不断发展,如今变得如此朝气蓬勃,奋发图强。通过学习党史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了一条光明正确的道路。

1921年7月1日,这是伟大的一天,中国共产党就在这一天成立,这是每个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是中国历史上意义重大的一天,这一天关系着中国的未来,关系着中国的希望。当时,只有少数人能够坚信这支小小的政党能够撑起中国的未来,同样也只有少数人相信那支在山峦叠嶂、高原气候中艰难跋涉、忍饥挨饿的虚弱疲惫的长征队伍,居然能背负着如今的世界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部希望。

党史给我们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展示了革命先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展示了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1921年――1949年,我国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艰苦作战,百折不挠,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做斗争,使人民翻身当家做主;1949年――1978年,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积极探索,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使人民的生活开始逐渐改善;1978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发展工农业,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国家经济、科学事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泱泱大国。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将铭记党的历史,学好党章党规,以共产党员先进典型为学习榜样,从行动上更从思想上改造自己,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性,拼搏现在,展望未来,为段安全供电而努力工作。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读后感

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我们党开展党内生活、调整党内关系、解决党内矛盾的一大法宝。只有拿起这个武器,经常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有效地抵制各种不良风气对党员的侵蚀,才能及时地纠正党员的缺点和错误。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本着对党、对人民、对组织、对同志高度负责的态度,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做到自我批评要诚恳,相互批评要中肯。既要严肃认真,又要心平气和。批评要讲政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允许同志对自己的缺点、错误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批评不能庸俗化,更不能泄私愤、搞报复、借机整人。广大党员要把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开展起来,达到统一思想、增进团结、共同提高、促进工作的目的。

三、“两个务必”的作风。

1949年3月,在全国革命胜利前夜,毛泽东同志向全党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务必”。“两个务必”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影响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江泽民同志反复要求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胡锦涛同志带领中央书记处全体同志前往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号召全党同志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庄严使命,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为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开拓进取、团结奋斗。

牢记“两个务必”,要求我们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作风。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我们所熟悉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伟大抗洪精神”和“抗击非典精神”等,其核心就是艰苦奋斗。这是靠了这种精神和作为其外在表现的优良作风,我们党才建立起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才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个胜利。实践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担当起这一重任,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始终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

牢记“两个务必”,要求我们居安思危,自觉增强忧患意识。我们党执政50多年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些成就是非凡的,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还需要长时期的艰苦奋斗。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认清肩负任务的艰巨和繁重,清醒地看到我们前进道路上已经出现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在“喝彩声中讲忧患,成绩面前谈问题,繁荣背后看危机”,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百折不挠,埋头苦干,团结带领群众战胜困难,永续发展。

四、求真务实的作风。

求真,就是要认识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规律;务实,就是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1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的讲话中,对求真务实作了深刻的阐释,把求真务实提升到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具有基础性、根本性意义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赋予求真务实新的科学内涵。

第一,求真务实是党的优良传统。求真务实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通过不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科学分析和判断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路线,艰辛而成功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在探索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坚持求真务实,正确分析当时中国的实际,顺利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逐步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然而,由于我们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认识不够,经验不足,指导思想上一度背离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犯了“左”的错误,直至发生长达之久的““””,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求真务实的马克思主义态度,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工作重心及时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全党大力营造求真务实的风气,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第二,求真务实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求真务实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特征,特别是体现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求真务实集中概括了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明确了贯彻落实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必须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党的思想路线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毛泽东同志提出“实事求是”,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邓小平同志在“实事求是”前加上“解放思想”,强调不断破除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避免思想僵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江泽民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提出“与时俱进”,强调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变化,反映时代要求,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所有这些,其本质和核心都是求真务实。求真务实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目的和实现途径统一起来,强调联系实际、深入实践、探索规律、务求实效,要求我们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实践发展要求,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三,求真务实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求真务实作为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是党的性质、宗旨和党所肩负的任务决定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必然反映,体现着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和政治修养。

在政治信仰上,共产党人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懈追求真理、坚持真理,为真理而斗争。共产主义理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真理。共产党人的求真,突出地表现在对坚持这一真理的坚定性上;共产党人的务实,突出地表现在为实现这一理想而进行的不懈奋斗上。为了真理,共产党人敢于斗争,甚至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自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一步一步地把理想变为现实。在这个伟大实践中,闪烁着共产党人求真务实政治品格的光芒。

在政治立场上,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求真务实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之中。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目的,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自觉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通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人生价值,是共产党人政治立场的鲜明特征,也是共产党人求真务实品格的集中体现。

在政治修养上,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在党的事业发展中,共产党人以博大的胸怀学习借鉴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不断体现与时俱进的求真作风。在改造主观世界中,共产党人敢于剖析自己,正视不足,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提升思想境界,把求真务实的要求熔铸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中。坚持做到在实践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不断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共产党员求真务实政治品格的重要体现。

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充分认识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重要性,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依据,正确认识国情,按照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切实增强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在实践中坚持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6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全党要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党的三大作风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在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维护了党的团结和统一,使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现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取得了伟大胜利。今天,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子民,作为一个准共产主义分子更应该继续坚持和发扬党的这三大作风。这一阶段,我认真学习了有关党的教育内容,对《党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和邓小平、江泽民等一系列重要文章的学习,使我对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要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继承和发扬党的三大作风有极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三大作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大的社会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它们构成了党的建设的子系统。因此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党的三大作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同党的政治建设结合起来;必须同党的思想建设结合起来;必须同党的组织建议结合起来。

(一)继承和发扬党的三大作风,必须同党的政治建设结合起来。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制定和执行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问题。这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和保证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首要问题。党的建设问题从来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新时期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保证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当然党的作风建设也要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

(二)继承和发扬党的三大作风,必须同党的思想建设结合起来。党的思想建设就是不断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党员,清除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目前情况下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到国际国内环境和党内外状况。我们决不能低估国际上的敌对势力通过和平演变的手段,妄图改变党的性质,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阴谋所造成的危害。

(三)继承和发扬党的三大作风,必须同党的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关键在于有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只有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才能使党成为具有统一意志,统一纪律所团结起来的有组织部队。党的组织建设首先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只要是大事,就得由集体讨论,认真地听取不同的意见,对复杂的情况和不同的意见加以分析。一个人说了算是不行的,因为任何人的才能都有其局限性,即使是经验比较丰富的领导人,当他们脱离集体领导,脱离人民群众,脱离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就不可避免地做出不合实际的错误决策。继承和发扬党的三大作风,不仅需要提高理性认识,而且更重在付诸行动。

(一)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我们的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毋庸质疑在指导思想上具有先进性,正因为党在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的理论,于是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体系,这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当前,许多人失业,找不着工作;国家建设任务重与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涉及人民利益而引发的上访缠访现象时有发生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将这些先进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坚定,才能增强政治鉴别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因而要持之以恒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敢于向邪教及歪理邪说作斗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相信我们的党一定能自己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个代表”的核心就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成果是人民富裕了,国家强盛了,但又确有不少人,飘飘然了,贪图享受,不思进取,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审判。所有这些大部分都是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疾苦,不注意解决群众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所造成的。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置人民大众利益不过的人终将走向失败,所以,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讲,我要时刻提醒身边的人,教育下一代认识到这一点—为人民服务是根本。

(三)加强修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我们的党是一个勇于开展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能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党。正因为党能在各种情况下正视自己的缺点,在党内不断开展思想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所以党才不断发展壮大到今天的六千八百万党员。现在,社会有一种不良风气:有些人干了一点工作,到处吹,到处表白,生怕别人不知道;有些人对别人有意见不当面提,等别人出了问题看笑话;有些人喜欢听顺耳的话,别人提了一点意见记在心中耿耿于怀,甚至报复、打击;有些人喜欢别人吹棒也喜欢吹捧别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格言,说得少了,听得少了,当然用以指导的行动也就少了。我们重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自己的缺点错误多从主观上去找原因,找差距,认真改正,对别人提出的意见虚心去接受,也许有些意见不好听,但想到别人是为自己好,还是应该虚心去接受意见,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对待同志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展得开批评,不能当好好先生,为营造一种说真话的气氛,为弘扬正气做出自己的努力。

(四)开拓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就是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造性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敢想敢干,敢为人先,时刻站在时代的前列。创造要注重实际,不能盲目的无目的的去创新。

(五)求真务实。

狠抓落实,是推动工作的关键。这是关系上级组织决策部署能否有效落实的问题。作为后备党员,必须树立“雷厉风行、扎实务实”的作风。对待工作不能光靠想,要靠实干。如果只有好的目标,不能很好地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那么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蓝图,都只能是“空中楼阁”。要树立强烈的进取意识,有一种对党、人民事业、身边人要高度负责的事业心、责任感,抛弃一切个人私心杂念,对工作、学习一抓到底,锲而不舍。要团结同学,要努力为中国教育的发展积极投入研究。努力倡导到实践中去调查实情,实事求是,用实招,求实效的学习科研作风,努力形成深厚的学习研究浓厚氛围,为祖国的发展打劳基石。

冯文霞。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读后感

1945年4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作了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出了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早在前,我就对党的三大作风进行过研读,近日,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我又重温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一文,对党的三大作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党的三大作风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在党风上的体现,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整套优良作风的高度概括,是我们党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三大作风是共产党人永远保持先进性的必然要求。过去,它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保障;今天,它又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时期三大历史任务的重要保证。

如果没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做支撑,那么,一个党员干部就肩负不了对人民负责的重任,就干不出一流的成绩;如果不能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能按照“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要求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就不能有效地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谨记党的“三大作风”,按照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带领司法局全体机关干部,按照“心里装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要求,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勇于寻找工作中的不足,深入推进人民调解、安置帮教、法制宣传、社区矫正、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各项职能工作,为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为杨浦和谐社会的构建,为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杨浦百万人民群众的利益作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读后感

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简称为党的“三大作风”。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表现有: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和破坏活动;国内环境中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新党员大量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些深刻变化给我们党的作风建设既带来机遇,也带来严重的挑战。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即: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要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不懈的发扬党的三大作风,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这样才能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读后感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是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辑的党史著作,2016年6月首次出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世界上有这样一个政党,它领导全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从黑暗走向光明;它带动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贫困奔向小康。它是黑暗中的火炬,它是大海中的航标,它就是我心中经常呼唤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成立至今,走过了九十年坎坷而光辉的道路,从一个只有五十多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党员、执政六十多年的世界最大政党。这九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这九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领导我们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这九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这九十年,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这九十年,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九十年,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断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的九十年,是为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不断经受考验、发展壮大的九十年。

认真追溯党的发展历程后,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近几年,在以习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在我们面前逐步绘就。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树起了一座里程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上了新的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展现新的前景。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能够带领人民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中国共产党党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号召力,是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以下简称《九十年》)的出版,给我们党的“红色家谱”库增添了一部目前历史跨度最长、研究成果最新,集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为一体的党史著作。这不仅是党史工作中的一件大事,而且是党的思想理论宣传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九十年》不仅给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提供了一部非常好的党史教材,而且提供了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党史和写好党史的一个范本。这对于进行革命传统、历史经验、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教育,对于加强党的基本理论武装,都具有重要意义。这本书的优点很多,至少可以举出以下几点。

第一,达到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历史、现实、未来是贯通的。党史工作的目的是以史为鉴、面向现在、面向未来。我们说这本著作达到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首先体现在时间的大跨度上,它写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党的十八大90多年的历史。上个世纪80年代,党史研究的重点是民主革命时期;90年代以后,党史研究重点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并延伸到改革开放新时期。近几年,中央又明确提出要进一步突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的历史研究。但是,对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研究,尽管出版了大量文献资料,总的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我们党各个时期的历史都很重要,都和现实有着联系,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更直接、更紧密,因而显得更为重要。这部著作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新时期这段历史的撰写下了很大功夫,特别是依据中央的有关决议,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作出了实事求是的反映和评价,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研究,提供了一些线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把著史的下限划到最近,这在史学上是一个创新。当代人是否能够写好当代史?编写历史著作到底应以何时为下限?这个问题史学界曾长期讨论,直到今天看法仍不一致。有人坚持当代人不修当代史的传统史学观点,认为已经过去一段时间、相对凝固化、能够得出比较确切结论的事实才可以称为历史,而仍在进行、流变、距今很近的事实则是现实。前者属于历史研究的范围,后者属于现实问题研究的范围。也有人认为,已经过去的所有时间都属于历史,历史与现实并无截然分开、不可逾越的鸿沟。我认为,当代人和后代人所写的历史,各有各的优点。当代人写当代史,就其优点来说,由于作者置身当代社会实践,对当代实践有亲身的感受、直接的观察,所记载的事实更能少一些主观推断。《九十年》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特点,就在于它的下限划得很近,一直写到党的十八大。这本书的写作成功说明,把党史研究和编撰的下限延长到最近,便于把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思考,完整地了解事物演变的过程,对我们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大有益处,这种方法不是不可以成立的。阅读本书就有这样的感觉:从大的历史趋势看,现存的许多重要问题,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都有其内在的根据。这对于加深对当前我们党实行的方针、政策的理解,有重要意义。

第二,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党史是一门政治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又要求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二者必须统一。所谓党性,就是牢牢把握“党史姓党”的原则,始终坚持党史研究宣传的正确方向,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编写党史。所谓科学性,就是树立科学的历史观,遵循史学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九十年》紧紧把握党的历史主题和主线,紧紧围绕党的奋斗史、理论创新史和自身建设史,对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建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思想理论等等,作了比较准确的记述、精辟的分析和公正的评价。《九十年》对于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所取得的成就和成功的经验加以充分肯定。对于党犯的错误及其后果,不是简单化笼统加以批评了事,而是作全面的分析,并以严肃的态度和语言来表述,写得恰如其分,目的完全是为了总结经验,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以增长才干,使我们更好地前进,而不是为了别的。正如《九十年》“结束语”所明确指出的:“怎样看待党的历史上的错误、失误和曲折呢?没有一个政党是不犯错误的,重要的是能否从错误中学习、得到教训。既要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也要从别人所犯的错误中学习,而自己所犯的错误往往是更好的教科书。错误能够成为正确的先导,但不是无条件地成为正确的先导,关键在于要善于总结经验、以史为鉴,真正使错误成为正确的先导。”比如,对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历史,《九十年》对“文化大革命”根本否定,强调它“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社会进步,它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同时,把“文化大革命”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区分开来,明确指出“‘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建设在一些重要领域仍然取得一定进展”,但“这一切决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我们的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九十年》既强调“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毛泽东负有主要责任”,同时又指出“毛泽东的错误,终究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他追求纯洁的、完美的社会主义,自以为是开辟一条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而实际上却被束缚在一些脱离实际的抽象的观念中。他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还始终认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为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所必需的,这是他的悲剧所在”,从而把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的错误同两个反革命集团区别开来了,澄清了国内外一些人的模糊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九十年》还指出,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对于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具有重要意义。这本著作在第二个历史决议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进一步总结“文化大革命”留下的经验教训,对防止“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内乱在中国再度发生也具有重要意义。

这部党史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于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判断,而不是离开历史条件的变化,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评价。比如,对于陈独秀,《九十年》明确提出,1920年发表《谈政治》一文之后,“陈独秀已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了”,成为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于陈独秀与大革命失败的关系,《九十年》坚持认为陈独秀是有重大责任的;同时又根据上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的新成果,把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改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实事求是地指出,之所以犯这种错误,同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应对如此复杂环境的政治经验,也难以摆脱共产国际那些错误的指导思想影响有直接关系。这些表述是比较公道的,不因为其错误而抹煞其贡献,也不因为有过功劳而掩饰其错误。

第三,做到材料和观点的统一,即所谓史论结合。在以往的一些党史著作中,有一些单纯地叙述史实,“文山会海”的史料堆砌,也有一些把活生生的历史预置于一个先设想好的固定程式中,进行说教式的叙述,写得刻板、枯燥,这样就割裂了材料与观点的统一,难以有说服力地回答历史的本然和历史的所以然。这部党史著作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把基本的理论观点寓于对历史的生动叙述之中,不作空泛的冗长议论,既直书实录,让事实说话,又以史为鉴,开掘历史的本质。书中引用了许多材料和数字,都是为了说明问题的,不是材料的堆砌,也不是平铺直叙,材料和观点融合得比较自然。夹叙夹议中的议,紧密结合历史发展而展开,和历史事实融为一体。当你读了一段事实的叙述之后,感到需要评论的时候,一段精彩的评论果然就出现了,使读者产生一种满足感,提高到理性的认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得很清楚,分析意见说得比较中肯,既有以史为主的丰满历史感,又有以论贯通的深刻理论色彩,真正对读者有所启发。比如,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现在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九十年》对这个问题的论述是有说服力的。它分析了当时的实际情况,用事实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客观依据“主要是(新中国成立)三年来我国经济内部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是符合新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和规律的”,而不是人为制造的。正如书中所说:“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随着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生产关系的急剧变革往往会在一段时间内引起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而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虽然出现过一部分群众生产积极性受影响的情况,但总的来说并没有破坏生产力,而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956年同1955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6.4%,工业总产值增长28.2%。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技术改造逐年都有所发展,粮食产量逐年都有所增长。原有私营企业在接受改造的过程中,生产增长和效益提高也是明显的”。同时,书中又明确指出了“三大改造”中存在的偏差、缺点以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并从对社会主义认识和苏联模式影响的高度,分析了产生这些不足的深层次原因。

本书虽然篇幅不是很大,只有60余万字,但是在史料上,确实下了一番苦心,体现出在分析、鉴别、驾驭和运用史料方面的深厚功力。本书既引用了大量档案文献资料,也引用了许多口述历史资料,包括各方面人物的材料,还引用了一些外国资料,这样使得全书显得丰满充实,有血有肉。比如,在论述土改运动的重大意义时,引用了国民党政府时期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对美国国务院人士所说的话:“中国正在进行一场社会革命,共产党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抓住了这场革命的领导权”,“美国无论怎样做,最多能推迟国民党的失败,却不能改变其结果”,是相当有说服力的。

第四,实现学术性和可读性的统一。《九十年》是经中共中央批准的权威党史基本著作。它以两个历史问题决议和党中央关于历史问题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导向正确、史实准确、文字生动、细节典型、点评精当、增强针对性和注意创新”的编写要求,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为基础,注意吸收《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精华,借鉴其编写的成功经验,并积极吸收党史研究最新成果。

本书的可读性也比较好,文字平实、精炼而顺畅,遣词造句比较考究。用概括而准确的语言讲述历史,翔实而不烦琐,用尽可能小的篇幅表达了最大容量的内容,又有典型事例和代表人物的形象描述。特别是一些点睛之笔、提神之笔,读后令人感奋。比如,书中在谈到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创业精神时说:“中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前期,是一个艰辛探索和积极进取的年代,是一个艰苦奋斗和意气风发的年代。带有那个时代特色的社会风尚和精神面貌,铭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册上,弥足珍贵,永远不会过时。”而且,为了方便读者阅读,特别是适应青少年阅读的特点,与时俱进,全书采用双色印刷,每个章节都撰写了提要,配有大量图片、图表,装帧大方,封面设计得当。总的感觉,选配合理,图文并茂,增加了全书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文似看山不喜平”,这部党史读起来很吸引人,不觉得枯燥。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民族、国家和自身历史的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这是党和人民在当今世界安身立命、风雨前行的资格”。但是,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泛滥,严重侵蚀党和人民这一安身立命的基础和资格。历史虚无主义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否定和丑化党的领袖人物,刻意渲染和夸大党的缺点与错误,把党的历史说得一团漆黑。他们把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视为离开“以英美为师”的所谓“近代文明的主流”而误入了歧路,宣称新中国成立以后搞的不过是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就应该补上资本主义这一课。他们使用造谣诽谤、无中生有、断章取义、以偏概全、颠倒是非等种种手段,欺骗那些善良的不了解情况的人们,在群众中间散布对中国共产党的不信任感,以达到他们别有用心的目的。《九十年》的出版,将真实的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起到澄清事实、正本清源、以正视听的作用。这是广大党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所热切企盼的。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出版的时候,正值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期,“中国崩溃论”不绝于耳。美国人福山甚至发表著作,宣称历史终结了。国内也有一些人徘徊观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能坚持多久心存疑虑。20多年后的今天,《九十年》出版之时,国际上关于“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等议论和研究多了起来,其中不乏赞扬者。一些外国学者认为,中国快速发展,导致一些西方理论正在被质疑,一种新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正在颠覆西方的传统理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在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之后,仍然保持青春活力,越来越壮大,坚强有力地领导着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进呢?我想,只要了解和研究一下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读一读《九十年》,是会得到答案的。

学习和总结党的历史,借鉴和运用党的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都有这方面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党的历史的总结运用。习近平同志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把学习党史进一步提高到事关全局的重要地位。作为一部权威的党史基本著作,《九十年》的出版,将会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兴起党史学习热潮,这对于全党和全国人民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学习党史、铭记历史,是分内之事,也是应尽之责。每次翻阅《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都有一些不同的启发和体会。

晚清的中国,一片虚幻繁华的假象,抑或是在承平日久的所谓“盛世”中沉睡太久,思想精神的麻木像梦魇一样捆缚着人民的肉躯。皇权统治者高扬着鞭子,提领着老百姓脑后的那根冗长的辫子,赶羊式地奴役着。西方的工业革命已急速向前,原本被中华所鄙睨的“洋夷”短短几十年扭转了世界几千年的格局,东西倒挂的巨大反差很快就将“天朝上国”最后一块遮羞布彻底撕开,民族危机一触即发。

近代中国罹遇的危机,可以说是全世界技术革命、政治制度、价值文化等综合要素全面较量抗衡后的重新洗牌。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长枪巨炮一次次蹂躏着晚清当局,但比这更刺痛民族心灵的是西方列强对愚昧专制、腐朽文化的蔑视和嘲笑。屈辱、彷徨和困惑笼罩着中华大地。

在国家危难、民族罹难之际,总有那么一群人站出来,鼓与呼、战与斗。近代以来,从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提出的“中学为体、洋为中用”,到民族资产阶级主张的“效仿西法、君主立宪”,再到中国民主改革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举起的“三民主义”旗帜,他们无不为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而苦苦摸索奋斗。站在后人的角度看,尽管这些主张和努力并没有成为历史最终的抉择,但并不影响他们在卷帙浩繁的史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俄国的十月革命给正在苦闷中摸索的中国先进分子展示了一条新的出路。正如李大钊所言,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十月革命所掀动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将带来新生活、新文明、新世界。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五四运动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传播开来。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此时的他是五四爱国运动中比较年轻的骨干,是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三种类型人物之一中的代表。或许正如毛泽东自己所讲,“《共产党宣言》《阶级争斗》《社会主义史》这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这种“金风玉露一相逢”的历史偶遇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在之后的历史舞台上放射出惊人的光彩。逍遥文稿整理,同样,中国共产党诞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也不是偶然,它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华民族在追求复兴的道路上不断觉醒的必然产物。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历经大革命的洪流,土地革命的风暴,万里长征的考验,抗日战争的洗礼,解放战争的决逐,中国共产党仅用28年时间奇迹般地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这28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阪上走丸、白驹过隙,却在亘古的中华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沧海桑田的惊人变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切身体验的客观真理。

百年之后的中国,发展的洪流奔腾不息,复兴的车轮滚滚向前。作为九千万党员中的一分子,唯有感恩于党、忠诚于党,服务人民,奉献力量,承前贤之志气,启后世之大成,才顺天理,方合正道,这也是对一名党员的初心使命最好的诠释。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读后感

1945年4月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总结了二十四年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第一次提出了党的三大作风的理论,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党的三大作风的提出,为加强党的建设,使全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为迅速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及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过程中,同样需要三大作风。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全党从中央到地方发扬党的三大作风,克服了各种困难,战胜了国内外强大的敌人,使国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1956年就建立起来。但是,在后来由于我们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照搬马列主义的个别结论,丢掉了党的三大作风,走了弯路,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特别是在“文革”十年**期间,先后出现了林彪和“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以及“左倾”错误在党内占主导地位,理论完全脱离了实际,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1978年12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的党的思想路线,使党的三大作风又得到恢复和发扬,全党全国人民在改本资料权属本网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本网网更多资料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下,团结一致,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党的作风建设是夺取革命和建设的法宝,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我们搞好一切工作的前途和基础。

现在有些部门办事情门槛高、架子大,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为群众办事一慢、二推、三僵、四苛、五卡、六虚,缺乏服务意识、敬业精神和群众观念,对群众无感情,对上级不负责,这样的党员干部不仅损害了党的形象,更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些同志忘记或淡漠了党的三大作风,没有很好地学习党的三大作风,致使偏离以至违反三大作风的现象还相当严重。有的对党的方针政策,不是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同当地的实际情况很好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加以贯彻执行,而是照抄照转,敷衍了事,搞形式主义,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做工作、办事情,作风武断,方法简单,不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有的官僚主义严重,很少到群众中去,即使去了,也是走马观花,很少了解群众心里真正想些什么,有什么要求和困难,不知如何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有的不是发扬自我批评的作风,而是弄虚作假,文过饰非,做表面文章,或者搞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凡此种种,都是严重违反党的三大作风的,只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使党脱离人民群众。所以,大力发扬三大作风就是要解决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所怨,树好形象,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思想建设方面,一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不解放,改革开放意识不强,事业心差,存在着“软、懒、散”的问题;在组织建设方面,贯彻民主集中制时民主不够和集中不够的问题并存,一些基层党组织难以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在作风方面,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从入党的那一天起,就明确了自己的思想与追求,牢记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就注定了自己要为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去奋斗终生。对于这个职责,有些人记得清楚,有些人却记不清楚,有些人则根本背叛了它。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就记得清楚,成克杰、陈希同、胡长青、程维高、李真等就根本背叛了共产党人的职责。当然,人民群众看党的形象不是看几个典型,也不可能天天接触到中央、省市级干部,而接触最广泛的还是天天同群众打交道的基层党员干部。所以,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党的形象,代表了干部形象,尤其是在窗口部门、权力部门工作的机关干部。因此,三大作风不是空的,不是哪一级组织、哪几个人的事,而是全体党员义不容辞的职责。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优势,就是和人民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越是执政时间长了,越要注重三大作风建设,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注意拒腐防变。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就会失去民心,甚至丧失政权。

应该说,党内出现的不正之风并不是共产党人本身所固有的,恰恰相反,它是与共产党人的党性水火不相容的。不正之风的抬头也本资料权属本网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本网网更多资料有它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从主观上讲。共产党员不是苦行僧,也需要吃、穿、住、用。这里就有一个合理限度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同样都是共产党员,处在相同的条件下,有的同志能够保持优良作风,而有的同志却沾染了不正之风,关键还是自身有没有抵抗力的问题。另外,思想认识模糊也会助长不正之风。不正之风是由于思想觉悟不高造成的。从客观上讲,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国外资产阶级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也影响到国内,随着国际交往活动的增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受到商品交换原则的影响。

党的三大作风虽然已经提出六十年了,但是它丝毫没有过时。我们党总是在重大历史转折时期,更加突出地强调和抓紧作风建设,为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在新世纪之初,正当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再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这对于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胜利地完成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完成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将会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三大作风是我党应对新形势的重要法宝。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读后感

1945年4月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毛泽东同志在大会的报告中,总结二十四年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第一次提出了党的三大作风的理论,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党的三大作风的提出,为加强党的建设,使全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为迅速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及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过程中,同样三大作风。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全党从中央到地方发扬党的三大作风,克服了各种困难,战胜了国内外强大的敌人,使国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1956年就建立起来。但是,在后来由于我们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照搬马列主义的个别结论,丢掉了党的三大作风,走了弯路,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特别是在““””十年**期间,先后出现了林彪和“_”两个反革命集团,以及“左倾”错误在党内占主导地位,理论完全脱离了实际,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1978年12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的党的思想路线,使党的三大作风又得到恢复和发扬,全党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下,团结一致,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党的作风建设是夺取革命和建设的法宝,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我们搞好一切工作的前途和基础。

(二)群众背景。

现在有些部门办事情门槛高、架子大,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为群众办事一慢、二推、三僵、四苛、五卡、六虚,缺乏服务意识、敬业精神和群众观念,对群众无感情,对上级不负责,这样的党员干部不仅损害了党的形象,更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些同志忘记或淡漠了党的三大作风,没有很好地学习党的三大作风,致使偏离以至违反三大作风的现象还相当严重。有的对党的方针政策,不是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同当地的实际情况很好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加以贯彻执行,而是照抄照转,敷衍了事,搞形式主义,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做工作、办事情,作风武断,方法简单,不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有的官僚主义严重,很少到群众中去,即使去了,也是走马观花,很少了解群众心里真正想些什么,有什么要求和困难,不知如何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有的不是发扬自我批评的作风,而是弄虚作假,文过饰非,做表面文章,或者搞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凡此种种,都是严重违反党的三大作风的,只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使党脱离人民群众。所以,大力发扬三大作风就是要解决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所怨,树好形象,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党性背景。

在思想建设方面,一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不解放,改革开放意识不强,事业心差,存在着“软、懒、散”的问题;在组织建设方面,贯彻民主集中制时民主不够和集中不够的问题并存,一些基层党组织难以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在作风方面,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从入党的那一天起,就明确了自己的思想与追求,牢记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就注定了自己要为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去奋斗终生。对于这个职责,有些人记得清楚,有些人却记不清楚,有些人则根本背叛了它。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就记得清楚,成克杰、陈希同、胡长青、程维高、李真等就根本背叛了共产党人的职责。当然,人民群众看党的形象不是看几个典型,也不可能天天接触到中央、省市级干部,而接触最广泛的还是天天同群众打交道的基层党员干部。所以,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党的形象,代表了干部形象,尤其是在窗口部门、权力部门工作的机关干部。因此,三大作风不是空的,不是哪一级组织、哪几个人的事,而是全体党员义不容辞的职责。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优势,就是和人民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越是执政时间长了,越要注重三大作风建设,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注意拒腐防变。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就会失去民心,甚至丧失政权。

应该说,党内出现的不正之风并不是共产党人本身所固有的,恰恰相反,它是与共产党人的党性水火不相容的。不正之风的抬头也有它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从主观上讲。共产党员不是苦行僧,也需要吃、穿、住、用。这里就有一个合理限度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同样都是共产党员,处在相同的条件下,有的同志能够保持优良作风,而有的同志却沾染了不正之风,关键还是自身有没有抵抗力的问题。另外,思想认识模糊也会助长不正之风。不正之风是由于思想觉悟不高造成的。从客观上讲,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国外资产阶级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也影响到国内,随着国际交往活动的增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受到商品交换原则的影响。

现实意义。

(一)是我党取得历次胜利的根本保证。

我们党总是在重大历史转折时期,更加突出地强调和抓紧作风建设,为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著名的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提出“三大作风”,为夺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为我们胜利地夺取全国政权和迅速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经受住执掌新中国政权的初步考验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证了正确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在新世纪之初,正当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再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这对于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胜利地完成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完成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将会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

(二)是我党应对新形势的重要法宝。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表现有: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和破坏活动;国内环境中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新党员大量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些深刻变化给我们党的作风建设既带来机遇,也带来严重的挑战。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们党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即: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要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不懈的发扬党的三大作风,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这样才能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针对党的作风方面存在各种不正之风,十五届六中全会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是集中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明确观点。这对我们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的纯洁性,进一步搞好地方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是毛泽东同志于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政治报告的节选内容。今天我们全站职工在王站长的主持下,共同学习了这篇报告。

尽管已经时隔60年,但这篇报告中提出的重要思想对我们当前开展工作仍然具有指导作用。报告中,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党的三大作风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作风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党的三大法宝。持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中国共产党才能把全世界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结晶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从而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局面。正是因为坚持了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中国共产党才能从一个成立初期只有几十人的小党发展成为抗战末期拥有一百二十一万党员的大党,并领导和团结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正是由于坚持了自我批评的作风,中国共产党才能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不断地抵抗住了微生物和其他生物的侵蚀,从而使得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的整风运动收到了很大的成效。

在学习这篇材料时,我注意到毛泽东同志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阐述中国共产党应如何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标准。联系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共同富裕”、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的具体表现。我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是受党教育多年,我们党就是要倾听群众的呼声,顺应民意,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各种问题。对于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我们要毫不犹豫的去做,并努力把它做好;对于不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事,我们坚决不能做。党的先进性不仅要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带动,还要有我们广大群众一起来体现。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开展的“执行力”提升年活动,就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举措。我们党所以能够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挫折和失败中不断振起,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重要原因就是敢于承认错误,善于及时纠正错误,勇于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问题查摆活动,我们都要学会开展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把它作为加强理论修养的有效武器和成长进步的重要阶梯。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抵御各种政治灰尘和腐朽思想侵蚀、纠正自身错误、解决矛盾、维护纪律的有效方法。我们必须正确运用这一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进行开诚布公的谈心活动,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发现问题,及早提醒,及时纠正。要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与错误,反对明哲保身,怕得罪人的好人主义。

总之,我认为只有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作为定额站的一名工作人员,我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并在工作中加以贯彻和落实,积极投身到我站各项工作中去,以实际行动来实践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新形势和新任务下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读后感

世界上有这样一个政党,它领导全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从黑暗走向光明;它带动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贫困奔向小康。它是黑暗中的火炬,它是大海中的航标,它就是我心中经常呼唤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成立至今,走过了九十年坎坷而光辉的道路,从一个只有五十多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党员、执政六十多年的世界最大政党。这九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这九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领导我们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这九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这九十年,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这九十年,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九十年,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断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的九十年,是为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不断经受考验、发展壮大的九十年。

认真追溯党的发展历程后,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近几年,在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在我们面前逐步绘就。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树起了一座里程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上了新的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展现新的前景。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能够带领人民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中国共产党党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号召力,是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20_年,我荣幸地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提高班,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通过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了解党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观看《入党培训教材》光盘,认真倾听文化部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吉、文化部优秀共产党员沙建军、著名演讲家彭清一等同志的讲座,不仅提高了我的思想觉悟,拓宽了视野,加深了对党的认识,端正了入党动机,还更加坚定了我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现将我的学习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从1840年中英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在前一个时期,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兵荒马乱,国家极度贫弱,人民饥寒交迫,看不到一点希望。而在后一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空前团结和组织起来,冲破重重难关,革命斗争不断取得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根本改变,中华民族走上伟大复兴的道路。这一伟大的历史转变,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是因为党具有较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也是党的根本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我国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中国共产党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保证。此外,中国共产党还具有很强的纪律性。党的纪律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党的纪律的内容有四项,包括:党的政治纪律,党的组织纪律,党的群众纪律和党的保密纪律。同时党的纪律也有其基本特征,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是自觉的纪律,是二者的辨证统一,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中国共产党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有了严密的组织原则,有了铁一般的纪律,就一定能使我党实现共产主义。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共产主义的“大厦”添砖加瓦。

(二)明白怎样争取早日入党。

1.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

端正入党动机是争取入党的首要问题,每一个要求入党的同志,都应该充分认识端正入党动机的重要性,努力克服和纠正不正确的入党动机,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的确,在现实生活中,要求入党者的动机往往是不相同的,有些同志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的;有的则认为入了党个人和家庭都光荣,在亲戚面前也好看;有的认为党的政策好,自己富起来了,为报答党的恩情要求入党;有的是看到周围一些同志提出了申请,随大流而要求入党;有的认为“党票”是一种政治资本,通过入党在政治上找个靠山;也有的认为入了党容易得到提拔重用。

说实在的,以前我本人对一些党员的入党动机也表示过怀疑和不满,乃至对党组织产生过怀疑和误解。后来,随着对党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不但消除了自己思想上的一些疑虑,还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主动向党组织要求入党,决心通过不断努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2.正确认识和对待党员的标准。

通过学习知道,每个申请入党的同志都要全面理解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能以偏概全;要明白够不够党员条件,只能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来衡量,决不能降低标准和另立标准;要知道党的大门是随时向着忠诚于党的事业的优秀分子敞开的,只要在本职工作中尽职尽责,持之以恒,做出成绩,就会逐步达到党章规定的标准,就能够进早加入党的组织;要认真对照党员标准找出自己的差距,明确哪些方面达到了党员条件,哪些方面还没有达到,通过正确的途径,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自己锻炼成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要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时刻要求自己,努力摆正党和人民的利益同个人利益的关系,逐步树立甘愿“吃亏”、不怕“吃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中国共产党历史》读后感

也被强烈的震撼了。

通过学习我们党的光辉历程,重温我们党从成立以来,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不朽的功勋。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一名党员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时时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

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光讲大道理不行,没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先锋和模范作用也就显现不出来。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入手,进行有效备课模式,放开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充分利用好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

做一个优秀的党员,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求奉献比别人多一点。我们讲奉献,是指为了党的事业、集体利益,不计报酬,不在乎金钱、地位和荣誉,发自内心地去为社会和他人做一些事。谁能真正做到奉献比别人多一点,谁就能得到大家的承认和肯定,他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同样,作为党员教师要把爱献给学生。对学生的爱是多方面的,在他们的生活需要我们的关怀,他们的学习需要我们去关心,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我们去帮他们克服,对学生的关爱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去做,就一定会成为学生的心目中的好老师。

总之,作为党员教师,要发挥先锋和模范作用,就要在业务上能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业务比别人精一点,工作效果比别人高一点,贡献也就会多一点、大一点。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读后感范文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是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辑的党史著作,2016年6月首次出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世界上有这样一个政党,它领导全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从黑暗走向光明;它带动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贫困奔向小康。它是黑暗中的火炬,它是大海中的航标,它就是我心中经常呼唤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成立至今,走过了九十年坎坷而光辉的道路,从一个只有五十多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党员、执政六十多年的世界最大政党。这九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这九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领导我们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这九十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这九十年,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飞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这九十年,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九十年,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断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的九十年,是为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不断经受考验、发展壮大的九十年。

认真追溯党的发展历程后,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近几年,在以习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在我们面前逐步绘就。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树起了一座里程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上了新的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展现新的前景。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能够带领人民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中国共产党党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号召力,是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学习党史、铭记历史,是分内之事,也是应尽之责。每次翻阅《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都有一些不同的启发和体会。

晚清的中国,一片虚幻繁华的假象,抑或是在承平日久的所谓“盛世”中沉睡太久,思想精神的麻木像梦魇一样捆缚着人民的肉躯。皇权统治者高扬着鞭子,提领着老百姓脑后的那根冗长的辫子,赶羊式地奴役着。西方的工业革命已急速向前,原本被中华所鄙睨的“洋夷”短短几十年扭转了世界几千年的格局,东西倒挂的巨大反差很快就将“天朝上国”最后一块遮羞布彻底撕开,民族危机一触即发。

近代中国罹遇的危机,可以说是全世界技术革命、政治制度、价值文化等综合要素全面较量抗衡后的重新洗牌。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长枪巨炮一次次蹂躏着晚清当局,但比这更刺痛民族心灵的是西方列强对愚昧专制、腐朽文化的蔑视和嘲笑。屈辱、彷徨和困惑笼罩着中华大地。

在国家危难、民族罹难之际,总有那么一群人站出来,鼓与呼、战与斗。近代以来,从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提出的“中学为体、洋为中用”,到民族资产阶级主张的“效仿西法、君主立宪”,再到中国民主改革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举起的“三民主义”旗帜,他们无不为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而苦苦摸索奋斗。站在后人的角度看,尽管这些主张和努力并没有成为历史最终的抉择,但并不影响他们在卷帙浩繁的史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俄国的十月革命给正在苦闷中摸索的中国先进分子展示了一条新的出路。正如李大钊所言,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十月革命所掀动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将带来新生活、新文明、新世界。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五四运动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传播开来。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此时的他是五四爱国运动中比较年轻的骨干,是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三种类型人物之一中的代表。或许正如毛泽东自己所讲,“《共产党宣言》《阶级争斗》《社会主义史》这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这种“金风玉露一相逢”的历史偶遇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在之后的历史舞台上放射出惊人的光彩。逍遥文稿整理,同样,中国共产党诞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也不是偶然,它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华民族在追求复兴的道路上不断觉醒的必然产物。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历经大革命的洪流,土地革命的风暴,万里长征的考验,抗日战争的洗礼,解放战争的决逐,中国共产党仅用28年时间奇迹般地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这28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阪上走丸、白驹过隙,却在亘古的中华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沧海桑田的惊人变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切身体验的客观真理。

百年之后的中国,发展的洪流奔腾不息,复兴的车轮滚滚向前。作为九千万党员中的一分子,唯有感恩于党、忠诚于党,服务人民,奉献力量,承前贤之志气,启后世之大成,才顺天理,方合正道,这也是对一名党员的初心使命最好的诠释。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以下简称《九十年》)的出版,给我们党的“红色家谱”库增添了一部目前历史跨度最长、研究成果最新,集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为一体的党史著作。这不仅是党史工作中的一件大事,而且是党的思想理论宣传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九十年》不仅给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提供了一部非常好的党史教材,而且提供了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党史和写好党史的一个范本。这对于进行革命传统、历史经验、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教育,对于加强党的基本理论武装,都具有重要意义。这本书的优点很多,至少可以举出以下几点。

第一,达到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历史、现实、未来是贯通的。党史工作的目的是以史为鉴、面向现在、面向未来。我们说这本著作达到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首先体现在时间的大跨度上,它写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党的十八大90多年的历史。上个世纪80年代,党史研究的重点是民主革命时期;90年代以后,党史研究重点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并延伸到改革开放新时期。近几年,中央又明确提出要进一步突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的历史研究。但是,对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研究,尽管出版了大量文献资料,总的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我们党各个时期的历史都很重要,都和现实有着联系,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更直接、更紧密,因而显得更为重要。这部著作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新时期这段历史的撰写下了很大功夫,特别是依据中央的有关决议,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作出了实事求是的反映和评价,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研究,提供了一些线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把著史的下限划到最近,这在史学上是一个创新。当代人是否能够写好当代史?编写历史著作到底应以何时为下限?这个问题史学界曾长期讨论,直到今天看法仍不一致。有人坚持当代人不修当代史的传统史学观点,认为已经过去一段时间、相对凝固化、能够得出比较确切结论的事实才可以称为历史,而仍在进行、流变、距今很近的事实则是现实。前者属于历史研究的范围,后者属于现实问题研究的范围。也有人认为,已经过去的所有时间都属于历史,历史与现实并无截然分开、不可逾越的鸿沟。我认为,当代人和后代人所写的历史,各有各的优点。当代人写当代史,就其优点来说,由于作者置身当代社会实践,对当代实践有亲身的感受、直接的观察,所记载的事实更能少一些主观推断。《九十年》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特点,就在于它的下限划得很近,一直写到党的十八大。这本书的写作成功说明,把党史研究和编撰的下限延长到最近,便于把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思考,完整地了解事物演变的过程,对我们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大有益处,这种方法不是不可以成立的。阅读本书就有这样的感觉:从大的历史趋势看,现存的许多重要问题,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都有其内在的根据。这对于加深对当前我们党实行的方针、政策的理解,有重要意义。

第二,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党史是一门政治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又要求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二者必须统一。所谓党性,就是牢牢把握“党史姓党”的原则,始终坚持党史研究宣传的正确方向,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编写党史。所谓科学性,就是树立科学的历史观,遵循史学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九十年》紧紧把握党的历史主题和主线,紧紧围绕党的奋斗史、理论创新史和自身建设史,对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建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思想理论等等,作了比较准确的记述、精辟的分析和公正的评价。《九十年》对于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所取得的成就和成功的经验加以充分肯定。对于党犯的错误及其后果,不是简单化笼统加以批评了事,而是作全面的分析,并以严肃的态度和语言来表述,写得恰如其分,目的完全是为了总结经验,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以增长才干,使我们更好地前进,而不是为了别的。正如《九十年》“结束语”所明确指出的:“怎样看待党的历史上的错误、失误和曲折呢?没有一个政党是不犯错误的,重要的是能否从错误中学习、得到教训。既要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也要从别人所犯的错误中学习,而自己所犯的错误往往是更好的教科书。错误能够成为正确的先导,但不是无条件地成为正确的先导,关键在于要善于总结经验、以史为鉴,真正使错误成为正确的先导。”比如,对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历史,《九十年》对“文化大革命”根本否定,强调它“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社会进步,它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同时,把“文化大革命”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区分开来,明确指出“‘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建设在一些重要领域仍然取得一定进展”,但“这一切决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我们的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九十年》既强调“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毛泽东负有主要责任”,同时又指出“毛泽东的错误,终究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他追求纯洁的、完美的社会主义,自以为是开辟一条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而实际上却被束缚在一些脱离实际的抽象的观念中。他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还始终认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为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所必需的,这是他的悲剧所在”,从而把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的错误同两个反革命集团区别开来了,澄清了国内外一些人的模糊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九十年》还指出,对“文化大革命”的深刻反思,对于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具有重要意义。这本著作在第二个历史决议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进一步总结“文化大革命”留下的经验教训,对防止“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内乱在中国再度发生也具有重要意义。

这部党史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于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判断,而不是离开历史条件的变化,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评价。比如,对于陈独秀,《九十年》明确提出,1920年发表《谈政治》一文之后,“陈独秀已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了”,成为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于陈独秀与大革命失败的关系,《九十年》坚持认为陈独秀是有重大责任的;同时又根据上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的新成果,把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改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实事求是地指出,之所以犯这种错误,同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应对如此复杂环境的政治经验,也难以摆脱共产国际那些错误的指导思想影响有直接关系。这些表述是比较公道的,不因为其错误而抹煞其贡献,也不因为有过功劳而掩饰其错误。

第三,做到材料和观点的统一,即所谓史论结合。在以往的一些党史著作中,有一些单纯地叙述史实,“文山会海”的史料堆砌,也有一些把活生生的历史预置于一个先设想好的固定程式中,进行说教式的叙述,写得刻板、枯燥,这样就割裂了材料与观点的统一,难以有说服力地回答历史的本然和历史的所以然。这部党史著作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把基本的理论观点寓于对历史的生动叙述之中,不作空泛的冗长议论,既直书实录,让事实说话,又以史为鉴,开掘历史的本质。书中引用了许多材料和数字,都是为了说明问题的,不是材料的堆砌,也不是平铺直叙,材料和观点融合得比较自然。夹叙夹议中的议,紧密结合历史发展而展开,和历史事实融为一体。当你读了一段事实的叙述之后,感到需要评论的时候,一段精彩的评论果然就出现了,使读者产生一种满足感,提高到理性的认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得很清楚,分析意见说得比较中肯,既有以史为主的丰满历史感,又有以论贯通的深刻理论色彩,真正对读者有所启发。比如,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现在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九十年》对这个问题的论述是有说服力的。它分析了当时的实际情况,用事实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客观依据“主要是(新中国成立)三年来我国经济内部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是符合新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和规律的”,而不是人为制造的。正如书中所说:“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随着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生产关系的急剧变革往往会在一段时间内引起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而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虽然出现过一部分群众生产积极性受影响的情况,但总的来说并没有破坏生产力,而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956年同1955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6.4%,工业总产值增长28.2%。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技术改造逐年都有所发展,粮食产量逐年都有所增长。原有私营企业在接受改造的过程中,生产增长和效益提高也是明显的”。同时,书中又明确指出了“三大改造”中存在的偏差、缺点以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并从对社会主义认识和苏联模式影响的高度,分析了产生这些不足的深层次原因。

本书虽然篇幅不是很大,只有60余万字,但是在史料上,确实下了一番苦心,体现出在分析、鉴别、驾驭和运用史料方面的深厚功力。本书既引用了大量档案文献资料,也引用了许多口述历史资料,包括各方面人物的材料,还引用了一些外国资料,这样使得全书显得丰满充实,有血有肉。比如,在论述土改运动的重大意义时,引用了国民党政府时期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对美国国务院人士所说的话:“中国正在进行一场社会革命,共产党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抓住了这场革命的领导权”,“美国无论怎样做,最多能推迟国民党的失败,却不能改变其结果”,是相当有说服力的。

第四,实现学术性和可读性的统一。《九十年》是经中共中央批准的权威党史基本著作。它以两个历史问题决议和党中央关于历史问题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导向正确、史实准确、文字生动、细节典型、点评精当、增强针对性和注意创新”的编写要求,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为基础,注意吸收《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精华,借鉴其编写的成功经验,并积极吸收党史研究最新成果。

本书的可读性也比较好,文字平实、精炼而顺畅,遣词造句比较考究。用概括而准确的语言讲述历史,翔实而不烦琐,用尽可能小的篇幅表达了最大容量的内容,又有典型事例和代表人物的形象描述。特别是一些点睛之笔、提神之笔,读后令人感奋。比如,书中在谈到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创业精神时说:“中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前期,是一个艰辛探索和积极进取的年代,是一个艰苦奋斗和意气风发的年代。带有那个时代特色的社会风尚和精神面貌,铭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册上,弥足珍贵,永远不会过时。”而且,为了方便读者阅读,特别是适应青少年阅读的特点,与时俱进,全书采用双色印刷,每个章节都撰写了提要,配有大量图片、图表,装帧大方,封面设计得当。总的感觉,选配合理,图文并茂,增加了全书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文似看山不喜平”,这部党史读起来很吸引人,不觉得枯燥。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民族、国家和自身历史的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这是党和人民在当今世界安身立命、风雨前行的资格”。但是,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泛滥,严重侵蚀党和人民这一安身立命的基础和资格。历史虚无主义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否定和丑化党的领袖人物,刻意渲染和夸大党的缺点与错误,把党的历史说得一团漆黑。他们把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视为离开“以英美为师”的所谓“近代文明的主流”而误入了歧路,宣称新中国成立以后搞的不过是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就应该补上资本主义这一课。他们使用造谣诽谤、无中生有、断章取义、以偏概全、颠倒是非等种种手段,欺骗那些善良的不了解情况的人们,在群众中间散布对中国共产党的不信任感,以达到他们别有用心的目的。《九十年》的出版,将真实的历史呈现在读者面前,起到澄清事实、正本清源、以正视听的作用。这是广大党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所热切企盼的。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出版的时候,正值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期,“中国崩溃论”不绝于耳。美国人福山甚至发表著作,宣称历史终结了。国内也有一些人徘徊观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能坚持多久心存疑虑。20多年后的今天,《九十年》出版之时,国际上关于“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等议论和研究多了起来,其中不乏赞扬者。一些外国学者认为,中国快速发展,导致一些西方理论正在被质疑,一种新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正在颠覆西方的传统理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在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之后,仍然保持青春活力,越来越壮大,坚强有力地领导着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进呢?我想,只要了解和研究一下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读一读《九十年》,是会得到答案的。

学习和总结党的历史,借鉴和运用党的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都有这方面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党的历史的总结运用。习近平同志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把学习党史进一步提高到事关全局的重要地位。作为一部权威的党史基本著作,《九十年》的出版,将会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兴起党史学习热潮,这对于全党和全国人民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读后感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学习党史、铭记历史,是分内之事,也是应尽之责。每次翻阅《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都有一些不同的启发和体会。

晚清的中国,一片虚幻繁华的假象,抑或是在承平日久的所谓“盛世”中沉睡太久,思想精神的麻木像梦魇一样捆缚着人民的肉躯。皇权统治者高扬着鞭子,提领着老百姓脑后的那根冗长的辫子,赶羊式地奴役着。西方的工业革命已急速向前,原本被中华所鄙睨的“洋夷”短短几十年扭转了世界几千年的格局,东西倒挂的巨大反差很快就将“天朝上国”最后一块遮羞布彻底撕开,民族危机一触即发。

近代中国罹遇的危机,可以说是全世界技术革命、政治制度、价值文化等综合要素全面较量抗衡后的重新洗牌。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长枪巨炮一次次蹂躏着晚清当局,但比这更刺痛民族心灵的是西方列强对愚昧专制、腐朽文化的蔑视和嘲笑。屈辱、彷徨和困惑笼罩着中华大地。

在国家危难、民族罹难之际,总有那么一群人站出来,鼓与呼、战与斗。近代以来,从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提出的“中学为体、洋为中用”,到民族资产阶级主张的“效仿西法、君主立宪”,再到中国民主改革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举起的“三民主义”旗帜,他们无不为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而苦苦摸索奋斗。站在后人的角度看,尽管这些主张和努力并没有成为历史最终的抉择,但并不影响他们在卷帙浩繁的史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俄国的十月革命给正在苦闷中摸索的中国先进分子展示了一条新的出路。正如李大钊所言,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十月革命所掀动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将带来新生活、新文明、新世界。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五四运动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传播开来。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此时的他是五四爱国运动中比较年轻的骨干,是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三种类型人物之一中的代表。或许正如毛泽东自己所讲,“《共产党宣言》《阶级争斗》《社会主义史》这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这种“金风玉露一相逢”的历史偶遇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在之后的历史舞台上放射出惊人的光彩。逍遥文稿整理,同样,中国共产党诞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也不是偶然,它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华民族在追求复兴的道路上不断觉醒的必然产物。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历经大革命的洪流,土地革命的风暴,万里长征的考验,抗日战争的洗礼,解放战争的决逐,中国共产党仅用28年时间奇迹般地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这28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阪上走丸、白驹过隙,却在亘古的中华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沧海桑田的惊人变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切身体验的客观真理。

百年之后的中国,发展的洪流奔腾不息,复兴的车轮滚滚向前。作为九千万党员中的一分子,唯有感恩于党、忠诚于党,服务人民,奉献力量,承前贤之志气,启后世之大成,才顺天理,方合正道,这也是对一名党员的初心使命最好的诠释。

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经过学习使我了解到工人阶级政党产生于资产阶级政党之后,它是资本主义进入大生产,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自觉阶段,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在旧中国,我国工人阶级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工人阶级一样,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它在同资产阶级作斗争中锤炼了高度的团结互助精神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是历最先进、最革命和具有远大前途的阶级。建国前,由于中国工人阶级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它还具有一些特殊性。首先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它处于社会的最地层,所受的压迫和剥削比中国其他任何阶层都要沉重,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其次中国工人阶级的分布比较集中。这一优点弥补了中国工人人数少的.不足,便于组织起来,构成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第三中国工人阶级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同广大农民结成紧密的联盟,使中国工人阶级领导中国革命具有极其广泛的社会基础。中国工人阶级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决定了它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现代中国最提高的阶级。

既然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在本人周围的许多党员并不是工人阶级。经过学习和谈话是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并不是说其他阶级出身的人不能入党,也不是说那些人入党就改变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党员的出身,并不是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列宁指出确定一个党是不是真正工人的政党,不仅仅要看它是不是由工人组成的,并且要看它是由什么人领导以及它的行动和政治策略的资料如何。仅有根据后者,才能确定这个党是不是真正无产阶级的政党。也就是说只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工人阶级的立场,一切从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贴合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纲领和路线,即使党内的工人成分不占多数,也能够建设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在党员中农民出身的党员较多,但党的指导思想、纲领和路线,都是忠实地代表了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所以党始终坚持了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同时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展了不少非工人阶级出身的同志入党,由于他们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抛弃了原先的阶级立场,拥护党的纲领和路线,具备了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的条件,并且经过了严格的考察和考验,所以党并没有改变它的先进性。

由此得出不论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还是其他想要入党的人,包括本人在内都必须坚持不懈地同非无产阶级思想作斗争,树立起无产阶级地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具备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的条件,同时还要经的起党组织严格的考察和考验。仅有这样,才能逐步锻炼成为名副其实的党员。

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经过认真的学习和深入的思考,我对党的认识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不一样于其他政党的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他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解救贫苦人民于水深火热的民族灾难中的唯一伟大的力量,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礼貌的核心力量。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不可是由现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所组成,并且是由工人阶级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较之其它政党团体,它有先进的阶级基础,由最先进的分子组成,是最值得信赖,最有威信和最有前途的政党。

我之所以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仅有党,才能够教育我们坚持共产主义道路,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出发,掌握先进的社会、科技、文化本领,是因为仅有党,才能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创造更快、更好、更先进的礼貌。我之所以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因为我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共产主义的事业中,为中国的胜利腾飞、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出一份微薄而坚强的力量。

多年来党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育,使我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仅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仅有共产党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改正自我的错误,领导中国人民向新生活迈步,她不愧为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自从递交起我就定期向党组织汇报自我的思想,与入党介绍人等党员同志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并积极参加党组织举行的有关活动:上党课,参加党课学习小组,参加党员发展会等。所有这些行动对提高自我的思想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我明白要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向党组织靠拢,必须持之以恒,从申请入党的那天起,就应当以正确的态度和真诚的努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党员!

总而言之就是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我应当并且必须拥有正确的入党动机。经过党校的学习,我的思想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入党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党员不是为自我,而是为他人服务的,不是为自我个人利益,而是为人民利益着想的。入党不是享受。而是要“牺牲”。刘少奇同志曾说过,共产主义事业是我们的终身事业,我们终身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这个事业,而不是别的。所以,每个想入党或是已经入了党的人,都必须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即献身共产主义事业,更好的为人民服务,真正从思想上入党。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建立于是1921年7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朝着既定的方向—实现共产主义而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诞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自身的独立与解放。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地位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然而经济生活却极度空乏。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一穷二白的基础下,肩负起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重任。1956年工农业的伟大改造的完成,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工业体系;扭转了中国经济衰败的态势;"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显示了新中国日益增强的国防力量;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赢得了应有的国际地位。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写入党章,把生态礼貌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入党章,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重要思想和重大方针政策写入党章,把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成果写入党章,是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推进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的客观需要,是统一全党思想行动、凝聚全党智慧和力量、调动全党进取性的重要举措。

这样做,有利于更好学习贯彻党章,有利于更好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有利于更好按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及重大方针政策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有利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八大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对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礼貌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确立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举措。在党章中体现党的十八大报告的重要资料,有利于更好把学习党章与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扎实推动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

基于这种认识和感受,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和热情更加强烈,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我生活和工作的标准。作为大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有一种光荣的使命感,在理念上、作风上和行动上都受到党组织的直接教育与培养。

在政治上我坚信我们的党、热爱我们的党,在思想上更加自觉、紧密地把自我的成长、人生与党的要求、使命和奋斗目标联系在一齐,怀着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充分利用自我的知识和本领,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读后感【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百年岁月峥嵘,一百年初心如磐,自一叶红船扬帆起航,一簇星星之火便以燎原之势染红整个神州大地。从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为人民事业不懈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最朴实也是最耀眼的注脚。自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将“人民”二字深深镌刻到政党基因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迫剥削,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争取到宝贵的自由,中国人民第一次挺直腰杆站了起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曲折探索,找到了适合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步解决了温饱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物质财富迅速积累,人民经济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跨越。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经济迅猛腾飞,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国奇迹”,人民经济生活空前丰富多彩,逐步走向强起来的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组织推进人类历规模空前、力度、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消除了困扰中国人民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20xx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秉持一切为人民生命安全让路的为民情怀,限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细数来路,“人民”二字始终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

回首漫漫征途,愈感“人民”二字的厚重。朴实的“人民”背后,承载着为人民民主自由的“抛头颅、洒热血”,记录着为人民谋富强的“闯戈壁、拓荒野”。百年奋斗历程证明,为人民事业不懈奋斗不是嘴上空喊的口号,而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用青春、用生命践行维护的铮铮誓言,是牢不可破的政治信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历经时间洗礼、岁月磨砺、历史沉淀,“人民”二字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显得愈发耀眼夺目。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将初心使命牢牢写进历史、深深融入岁月。从井冈山到古田,从瑞金到延安,从西柏坡到北京,我们党始终没有忘记初心,始终为了这份初心砥砺奋斗。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党的初心,一直闪耀在百年历史中,标示宗旨,照亮前路,指引未来。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百年成就催人奋进。踏上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初心使命,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扬帆再启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经党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一百年》一书,已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近日在全国发行。

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不断加强组织建设的历史。组织建设的质量关系党的事业成败兴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从党的组织建设发展历程中汲取经验,为组织建设“铸魂”“造形”“塑心”,不断开辟党的建设质量新境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以理论武装“铸魂”,高扬党的“思想旗帜”。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加强组织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法宝。重视理论学习,才能从理论学习中探寻真理,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创造新的历史奇迹。从革命战争年代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中国化形成“毛泽东思想”到改革开放后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形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在理论武装的实践中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伟大历史飞跃。时代在发展,理论在创新,思想无止境。要站在时代高度和政治高度,把握理论武装新形势和新使命,用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政治灵魂”、补足“精神之钙”;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教育的成果突破干事创业的难题,用党的“思想旗帜”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新征程。

以严密体系“造形”,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如果说思想是组织建设的“魂”,那么组织体系就是组织建设的“形”,只有二者合一,组织建设才能富有生机和活力,党的执政根基才能更加稳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只有整个组织体系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要把握坚持和加强党全面领导的根本目的,树立统筹布局、一体推进的系统思维,坚持聚焦薄弱环节、补齐劣势短板的问题导向,充分发挥党的严密组织体系的巨大优势。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在党的组织体系建设质量上下功夫,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要塑造坚强的组织队伍、使组织体系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活力;要构建有效的组织制度,切实提升组织体系运转效能;要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有效融合,把牢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根与魂”,夯实党执政理国、发展事业、服务人民的根基。

以为民情怀“塑心”,彰显党的“价值导向”。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充分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和人民天然的血肉联系决定了党的组织建设离不开人民。从革命先辈为救国图存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唤醒沉睡的广大人民群众,到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再到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践行初心使命、服务人民无畏牺牲、砥砺奋斗,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群众观立场和为民情怀。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中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中心”的发展思想,无论是党的组织覆盖、制度建设还是党员队伍建设都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所需、所盼、所求聚焦发力,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组织建设成效的标准。

七月,一个不平凡的季节,一个令人充满敬意的季节。在这个神圣的季节,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华诞。在人类历史长河中,100年不过短暂一瞬,但是,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却是天翻地覆、沧海桑田。从山河破碎到协商建国,从任人宰割到大国尊严,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从闭关锁国到开启改革开放的航船,中国共产党率领炎黄子孙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三部曲,这是甘洒热血写春秋的革命史,这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建设史,这是勇立潮头扬风帆的改革开放史。

缅怀历史,思绪成千。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这100年,何尝不也是一部惊天地泣鬼神、战胜困难的历史?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近代遭遇了西方列强的凌辱,现化化进程竟然两次被强加给我们的侵略战争所打断,痛定思痛,刻骨铭心。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东方大国,要建议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会经历更加艰苦卓绝的历史进程,必须拥有坚强的领导核心,这就是也只能是中国共产党。一个积贫积弱、从一盘散沙中走来的巨人,不可能因袭西方国家的足迹,只能镶嵌着金色镰刀与斧头图案的红旗引领下,万众一心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抚今追昔,峥嵘岁月。中华民放伟大复兴正处在重大历史节点,我们的事业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格局,当今中国只有共产党才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战略气魄,才有“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包容胸怀。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调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上,各类协商主体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充分表达诉求,存异求同,增进共识,形成全社会最大公约数,不断开创民主活跃的政治局面。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共产党在全局和宏观上不断增强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加强战略运筹,把握战略节奏,凝聚战略智慧,坚定战略步伐。

前途光明,道理曲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精诚团结,奋发有为。伴随中国经济发展逐渐进入新常态,西方唱衰中国共产党,唱衰中国经济甚嚣尖上,“崩溃论”、“硬着陆”不绝于耳,但是我们决不能跟风炒作,必须保持定力,有所作为。任何停滞萎缩的论调、悲观懦弱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奇谈怪论,都会伤害我们的改革开发大业,必须以割肉的勇气严加制止,代之以知难而进的魄力、奋发有为的心态和在困境中开创新局面的胆识。

100年,中国革命走过了艰苦卓绝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就是在中华民族灾难最深重的历史时刻诞生的,就是为拯救国家危难、民族苦难而建立的,100年来,正是在不断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中,中国共产党才日益成熟坚强并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议和改革开放事业才日益生机蓬勃并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党的理论上才日益丰富发展并因之而更加充满智慧、更加充满生机活力。中国共产党战胜国难的历史经验,永远值得珍视。

展望未来,信心满怀,习近平同志领导的中共中央全面分析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国内、国际大局,高瞻远瞩作出了全面战略布局,制定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实现国家战略转型明确了战略任务和根本举措,中国共产党率先垂范,严于律已,从“从项规定”到“四风整治”,从“三严三实”再到“两学一做”,重建了党的威信,巩固了党领导事业的核心地位,增加了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景可期,未来光明!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